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持持续增长

2024-09-18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持持续增长(通用11篇)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持持续增长 篇1

建立完善公平可持续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作为一项基本的社会政策,对提高广大居民健康素质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国务院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提出,要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实现城乡居民享有基本医疗保障。

一、发展现状或现实基础

参保范围。我区应参保的城乡居民69万人,自10年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来参保人员逐年增加,由当初参保的62.4万人,占应参保的90%,到14年参保66.18万人,占应参保的96%。若加上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居民应该说实现了全额参保,参保率达到了100%,实现了政策的全覆盖和参保的全覆盖,使全区居民人人都有了基本医疗保障。

保障能力。享受基本医疗保障待遇的人次和报销的医疗费,自10年以来逐年增加,10年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人次133814人次,报销医疗费1.01亿元,13年享受基本医疗保险612300人次,报销医疗费2.31亿元。享受待遇人次增加了3.5倍,报销医疗费增加了57%。保障的范围从基本医疗保险到生育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和大病保险。只要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就能享受到四项保险的待遇。

服务水平。社险分中心,乡镇劳动保障中心,学生医保服务中心,城乡医保中心和商业保险公司,五个部分各负其责,协调经办。应参保人员从参保到发生医疗费用支付都能找到相对应的服务对象。持卡结算,参保人员可以在全市范围内任何一家定点医疗机构和药店看病就医,并及时进行结算。

总体看,市政府制定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适合我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的需要,符合我区的客观实际。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参保人员的报销比例有待于提高,目前平均医疗报销水平达到了60%,相对收入比较低的居民个人负担仍然较重。

2、服务水平有待于全面增强。根据中国老年社会发展的进程,送药上门,送医入户,护理医疗等,参保人员的需要更迫切更实际。

3、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管理有待于加强。建立专门机构,规范医疗行为,控制医疗费过快增加,使医保基金发挥最大效能。

二、未来五年形式预测,战略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1、参保范围实行全员参保,由政府号召参保组织参保转向居民主动自愿参保。

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增强,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就医医疗费报销比例达到80%以上,进一步减轻参保人员个人负担。

3、医疗保险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送医到户,送药到家,经过试验将普遍推行。联网报销实时结算更加顺畅。异地就医,异地医保结算全面实施。

三、工作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强力推动参保。使应参保群众积极主动自愿参保,保持全覆盖,保持百分之百参保。

2、加强基本医疗保险管理。促进医疗单位加强内部管理,改进工作措施,提高服务水平,发挥医保基金的最大效能。

3、改变医疗保险付费方式,代表参保人员作为第三方,引入谈判机制,抑制医疗费过快增长,确实减轻参保人员就医负担。

4、加强参保人员疾病预防,增强参保人员健康指数。

医保中心 2014-9-23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持持续增长 篇2

年初以来, 为快速提升产能, 满足市场需求, 一汽-大众经管会带领全体员工, 积极寻求对策, 挖掘生产潜力提升产能, 以合理布局与科学计划, 有效推进各项工作。一汽-大众经管会召开专题研讨会以及召开多次部门协调会议, 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制定切实可行措施, 从实际出发, 对全年的产销目标进行了多次调整, 达到一个新的挑战目标, 并提出要紧紧围绕双方股东的战略部署, 抓住市场新机遇, 全面提升能力攀极限, 夯实基础谋未来, 力争实现经营业绩新突破的工作思路开展全年经营工作。一汽-大众上下形成了顽强拼搏, 锐意进取, 夺高产, 保市场的工作氛围, 尤其是奋战在各生产岗位上的员工们, 克服了重重困难, 加班加点, 保质保量地紧张工作着。

销售方面, 大众品牌各车型销量均呈现喜人的增长态势, 其中, 捷达共销售119538辆, 以突破10万的成绩继续领衔众车型;销售主力军宝来共销售75472辆, 月均销量过万, 在主流家轿市场依旧占据热销车型前列;速腾则以60020辆的销售数据也实现了月均过万的好成绩;随着2011款迈腾的助力, 这款B级代表车型也收获了41725辆的销量, 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而2009年刚刚推出的高尔夫, 在今年上半年也实现了销量攀升, 并以26254辆的业绩呈现较强的增长态势。

奥迪品牌6月份共销售新车21203辆, 以同比增长62%的出色成绩创造了奥迪在华最佳单月销量记录。至此, 2010年上半年一汽-大众奥迪品牌销量累积达到108600辆, 已经超过去年前9个月的累计销量, 同比增幅高达64%, 再次树立了高档车市场标杆。其中, 国产车型累计销售93993辆, 同比增长57%;而进口车型上半年销售新车14607辆, 同比增长高达139%。其中, 奥迪A4L轿车6月份单月销量突破4400辆, 上半年累计销售26622辆, 同比增长逾一倍, 再次巩固了其在中型高档轿车市场的优势。而奥迪A6L作为国内高档行政级轿车市场的领袖车型, 6月份销量再次过万, 上半年累计销量59465辆, 同比增长28.3%, 以稳健的市场表现继续保持其引领者地位。而上市不久的国产Q5单月销量2444辆, 半年累计销售7906辆, 以势不可挡的销售势头见证了其卓越性能和精准定位。

目前, 一汽-大众各车型产品结构日趋合理, 不仅涵盖了A、B、C三个中国最主流的轿车市场, 其在各细分市场也都处于高端或主力车型, 并且, 高尔夫、新捷达、宝来1.4TSI、CC和国产Q5的上市, 也使一汽-大众的产品线更为丰富, 随着这些车型在汽车市场逐步发力, 一汽-大众下半年的整体销量有望再创新高。

与此同时, 一汽-大众众多新项目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 各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在产能快速释放中, EA111发动机按时实现投产;代表大众品牌中先锋前卫的高性能运动车型GTI震撼上市;内饰和外饰做了很大改进, 安全性得到升级的新捷达成功按时上市;动感与优雅完美结合的高级轿车CC成功实现SOP并将于7月中旬投放市场。同时轿车三厂 (成都) 建设和改造按计划进行中。此外, 经双方股东批准建设的广东项目已经顺利签约。

10月份工业经济保持持续增长 篇3

1月~10月,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25317亿元,同比增长12.3%,增速同比加快2.1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为15767亿元,同比增长21.9%,增幅同比提高13.2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为97.69%,同比提高0.48个百分点。

工业行业生产

煤炭、石化行业增长基本平稳,电力行业增速加快

煤炭行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水平,10月份不变价产值同比增长20%,比上月加快0.6个百分点。1月~10月,煤炭行业完成不变价产值879亿元,同比增长21.9%,增速同比加快8.3个百分点;全国原煤产量10.6亿吨,同比增长28.5%。

石化行业(含化工)增速在经历了连续4个月回升后,10月份略有回落,当月不变价产值同比增长18.1%,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化学工业增速达到20.1%,比上月加快1.4个百分点。1月~10月,石化行业完成不变价产值8421亿元,同比增长14.2%,增速同比加快3.7个百分点;其中化学工业不变价产值5982亿元,同比增长16.5%,增速同比加快5.8个百分点。

电力行业增速加快,10月份不变价产值同比增长19.1%,比上月加快4.8个百分点。1月~10月,完成不变价产值1990亿元,同比增长12.8%,增速同比加快2.2个百分点;全国发电量130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8%,其中火电增长11.7%,水电增长4.8%,核电增长34.7%,10月当月发电量增长16.1%。

建材、有色行业增速继续加快,冶金行业增速止跌回升

冶金行业增速在上个月回落后,10月份有所回升,不变价产值同比20.5%,比上月加快2.5个百分点。钢和成品钢材产量继续快速增长,10月份增幅分别达到20.9%和19.4%。1月~10月,冶金行业完成不变价产值4628亿元,同比增长19%,增速同比加快0.4个百分点;钢和成品钢材产量分别达到1.47亿吨和1.57亿吨,增幅分别为22.3%和20%。

有色行业一改上半年低速增长局面,近几个月生产增速逐月加快,10月份不变价产值增速达到24%,比上月又提高6个百分点。1月~10月,有色行业完成不变价产值2199亿元,同比增长13.8%,增速同比加快1.1个百分点;10种有色金属产量808万吨,同比增长14.7%。

建材行业进入四季度增速明显加快,10月份不变价产值同比增长17.8%,比上月又加快0.7个百分点;水泥和平板玻璃产量分别增长15%和11.8%。1月~10月,建材行业完成不变价产值3818亿元,同比增长15.2%,增速同比加快4个百分点;水泥产量1.31亿吨,增长13.2%;平板玻璃产量1.84亿重量箱,增长11.6%。

机械、轻工、烟草行业增势不减,纺织行业增速回落

机械行业10月份不变价产值增速到29.2%,为今年以来最快增长水平,比上月加快1个百分点。1月~10月,机械行业完成不变价产值15722亿元,同比增长23.9%,增速同比加快7.5个百分点。

轻工行业增速持续加快,10月份不变价产值同比增长18.6%,比上月加快0.3个百分点。1月~10月,轻工行业完成不变价产值17253亿元,同比增长16.8%,增速同比加快2.6个百分点。

烟草行业10月份不变价产值同比增长16.4%,增速比上月加快6.2个百分点。1月~10月,烟草行业完成不变价产值916亿元,同比增长10.7%,增速同比加快5.3个百分点。

纺织行业增速有所回落,10月份不变价产值同比16.1%,比上月回落1.6个百分点。1月~10月,纺织行业完成不变价产值7968亿元,同比增长14.9%,增速同比加快3.7个百分点。

电子、医药行业增速回升

电子行业(含通讯设备制造)增速在经历了5、6、7、8四个月的连续回落后,9、10月出现了快速回升形势,10月份不变价产值同比增长25.6%,在9月份回升4.5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又回升了4.5个百分点。1月~10月,电子行业完成不变价产值12544亿元,同比增长21.8%,增速同比减缓0.9个百分点。

医药行业增速有所回升,10月份不变价产值同比增长21%,比上月加快3.2个百分点。1月~10月,医药行业完成不变价产值2587亿元,同比增长20%,增速同比加快1.7个百分点。

重点行业出口

电子行业出口保持快速增长,10月份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47.7%,比上月加快0.5个百分点。1月~10月,电子行业完成出口交货值4260亿元,同比增长43.1%。

轻工行业出口增长继续保持回升态势,10月份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20.7%,比上月加快0.6个百分点。1月~10月,轻工行业完成出口交货值4242亿元,同比增长17.9%。

纺织行业出口增长基本稳定,10月份出口交货值增幅为14.6%,和上月基本持平。1月~10月,纺织行业完成出口交货值2703亿元,同比增长12.1%。

机械行业出口有所加快,10月份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23.4%,增速比上月加快3.5个百分点。1月~10月,机械行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986亿元,同比增长18.3%。

1月~9月行业效益

1月~9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801亿元,同比增加455亿元,增长13.6%,增幅比前8个月提高3.6个百分点。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篇4

以下)。通过分析贫困人口的现状和贫困成因,全县贫困人口具有如下特征:一是从年龄情况看,贫困人口相对集中,16-60岁这个年龄段的贫困人口有2.27万人,占农村贫困总人口的64.9%;二是从教育情况看,农村劳动力素质明显偏低,1.16万户贫困户家庭主要劳动力是文盲的有0.21万户、占18.4%,小学文化程度的有0.66万户、占56.8%,初中文化程度的有0.25万户、占21.6%;三是从职业分布看,家庭主要劳动力基本务农,1.16万贫困家庭共有劳动力1.77万人,其中从事农业生产的有1.02万人,占57.7%;四是从致贫原因看,劳动力残障疾病是主要原因,因智障、疾病、身残导致贫困的有0.83万户,占71.4%;五是从居住情况看,具有明显的分散性,3万多贫困人口分散居住在全县12个乡镇、185个村、3000多个自然湾。农村贫困人口的这些特征,充分说明农村贫困家庭的自我发展能力相当弱,依靠开发式扶贫很难解决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成为制约农村反贫困政策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因此,要切实解决农村贫困人口问题,必须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一、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实解决贫困人口生活难问题。**县于2007年7月全面建立起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县有1.25万人享受到低保待遇,人均月平补助30元。从整体来看,目前农村低保补助水平低,保障范围窄,处于绝对贫困线以下的农村人口都没能纳入低保范围。为此,建议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制度:一是合理确定保障标准。为维持农村贫困人口必需的吃饭、穿衣、用水、用电等基本生活费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不应低于绝对贫困线,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应保尽保;二是完善资金筹措机制。要根据各地财政状况,合理确定财政分级负担比例,实行分类对待,对贫困地区和财政困难县市要通过增加转移支付或降低负担比例等办法给予适当倾斜。同时强化地方落实配套资金的制约措施。低保资金是贫困人群的“保命钱”,应视同干部工资、职工养老金一样予以保障,全额预算安排。对低保资金可以实行省级统筹,专户管理,封闭运行。省里每年根据地方负担比例,核定好各地应负担的配套资金,直接将资金在省级转移支付资金中划转到低保资金专户。

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切实解决贫困人口看病难问题。**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于2007年元月1日正式启动实施。2007年全县参加合作医疗农民27.12万人,元至11月,共有3.25万人次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得到医疗保险基金补偿746.9万元,其中:门诊补偿25027人次、金额88.5元,住院补偿7479人次、金额658.4万元。但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药物目录范围偏窄、补偿标准较低、基层卫生服务滞后、农民受益面小等问题。因而,必须进一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一是解决贫困人口的参保问题。对农村五保户、农村低保户和其他农村困难人群,其个人缴费资金财政应给予补贴,确保这些人员全部参加合作医疗;二是改进合作医疗实施办法,降低住院补偿起付线标准、提高住院补偿比例,对农村贫困人口实行无起付点、无封顶线、减免检查服务费用等措施,切实解决好贫困群体“看得起病、住得起院”的问题;三是定期组织农民进行健康体检,做到有病早发现、早治疗,尽量避免农民因病致贫;四是加大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落实工作经费,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三、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切实解决贫困人口养老难问题。随着农村家庭养老和土地养老功能的逐步弱化,以及失地农民的不断增加,农村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建议政府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保险资金可按照“个人筹资为主、集体和政府资助为辅”原则筹集。目前,应尽快出台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办法,切实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养老问题,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四、完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切实解决贫困人口特殊及临时困难问题。一是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建议每年按照上年农村低保支出的5%或农村人口每人1元的标准预算安排农村医疗救助资金。同时,对农村贫困人口实行无病种限制、无封项线等措施,放宽救助对象范围,提高补助标准,切实解决好“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二是完善农村教育救助制度,全面落实国家支教助学政策,积极筹措资

金,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学生全免学杂费和课本费,提高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对非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学生给予适当资助,提供贴息贷款;三是整合资金,建立救助应急机制,切实帮助农村贫困人口等弱势群体以及遭受自然灾害的人群,解决好基本生活、子女上学、住房困难、受灾受困等问题。四是因地制宜支持农村福星工程建设,抓好农村福利院软硬件建设,切实提

高五保户集中供养率和保障水平。

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篇5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做好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作,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是指导我们进一步做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行动纲领。

一、切实保障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

长期以来,困扰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冗员过多。实行下岗分流、减员增效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条件,是实现国有企业3年改革和脱困目标的关键因素之一。

――坚持减员增效的方针,做好下岗分流工作。坚定不移地贯彻下岗分流、减员增效的方针,规范职工下岗程序,认真办好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把符合条件的下岗职工都组织到中心来,保障其基本生活,并代缴各项社会保险费。鼓励有条件的国有企业实行主辅分离,转岗分流,安置企业富余人员,减轻社会的就业压力。对列入三年脱困目标的大中型国有企业,要加大下岗分流的力度,真正为企业脱困和改制创造条件。从总体上考虑,在前一阶段下岗分流基础上,力争在明年底以前基本解决计划经济体制遗留的富余人员问题,达到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效益和效率的目的。

――认真按照“三三制”原则落实资金。筹集资金是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关键环节。坚持实行企业、社会、财政各自负担的办法落实资金。一是落实企业自筹资金,凡有能力的企业,该出的钱一定要出。二是加大社会筹集资金的力度,下大力气做好失业保险费征缴工作,在保证支付失业保险金的同时,调剂更多的资金用于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三是按照中央的要求,各级财政都要加大调整支出结构的力度,做到优先、足额安排基本生活保障资金。对老工业基地、困难行业和困难企业,通过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支持确保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

――搞好三条保障线的相互衔接。下岗职工在再就业服务中心期满仍未实现再就业的,按规定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符合条件的可到当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登记,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家庭经济困难的,可按规定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三条保障线相互衔接、相互补充,形成当前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

二、积极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

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工作,维护他们的切身利益,最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

――广开就业门路,增加就业岗位。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突出,必须通过多种渠道开辟新的就业门路。一是保持国有经济的稳定增长。扩大就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经济,中央提出增加对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一个重要考虑就是解决就业问题。二是积极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中小企业。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中小企业是就业的主渠道。在新增就业中大约有80%来自中小企业,就业的潜力很大。三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社区服务业。四是提倡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如非全日制工、季节工、短期工、临时工、计时工等。五是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鼓励自谋职业。中央和各地都制定了一系列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优惠政策,对自谋职业的在工商登记、税收减免和资金信贷方面给予支持,要切实把这些优惠政策落实到下岗职工身上。

――加强再就业培训,转变就业观念。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就业培训,提高下岗职工再就业能力。从今年起,在城镇普遍实行劳动预备制度,在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同时,减缓就业压力。引导下岗职工彻底摆脱各种传统择业观念,树立面向市场自主择业、自强创业的观念。用人单位也要转变用人观念,社会各方面都要理解、尊重下岗职工。

――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逐步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加快推进劳动力市场建设,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形成劳动力合理流动的市场就业机制。实现劳动力市场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为下岗职工提供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同时,整顿和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依法保护求职者的合法权益。在此基础上,因地因时引导和促进下岗职工进入市场,逐步形成企业富余人员直接通过劳动力市场实现就业的新机制。

三、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加快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形成比较完善的独立于企业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保障职工群众的基本医疗,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和社会稳定。

――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加强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加大贯彻《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和《失业保险条例》的力度,依法将应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和职工全部纳入社会统筹,做好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参加养老保险,以及事业单位参加失业保险的工作。同时,加强社会保险费征缴和清欠工作。对用人单位拒不参加社会保险和拒缴社会保险费等行为,坚决按条例规定予以处罚。

――积极稳妥地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疗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改革步伐。当前的工作重点是指导各地制定医疗保险实施方案并陆续组织实施,尽快完成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任务。

――拓宽社会保障筹资渠道,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由于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缺口不断增大,近两年各级财政特别是中央财政加大了资金支持力度。《决定》提出了通过征收利息税、变现部分国有资产、合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等充实社会保障基金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要切实按照《决定》的`要求,努力拓展社会保障新的稳定的筹资渠道。在加强基金征缴、努力开拓新的基金来源渠道的同时,严格管理各项社会保险基金,严禁挤占挪用,确保基金的安全和增值。

――加快实行养老金社会化发放,推进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管理。社会化管理服务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条件。要大力推进养老保险的全额缴拨和社会化发放,通过银行、邮局等社会服务机构发放养老金。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实行退休人员与原企业相分离,按照属地化的原则由社区管理有关事务。

四、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按照“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国家监控指导”的总体思路,逐步建立起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国有企业职工工资水平由企业根据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和本企业经济效益决定,能增能减。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经营者年薪制。企业内部分配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实行按岗定薪、岗变薪变。积极探索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办法,加强和完善监督机制,增强工资收入分配的透明度。

我们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有广大职工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一定能够完成中央赋予劳动保障工作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贡献。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持持续增长 篇6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城镇差距经济全球化就业养老医疗保险

社会保障属于国家管理的一项社会事务,属于政府的职能,社会保障作为公共政策,在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与否,已经成为体现一个国家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标志之一。社会保障以国家财政为基本的经济后盾,其资金既有来源于政府财政的部分,也有企业和劳动者个人缴纳的部分及社会成员的自愿捐献等,对受保障者而言,社会保障显然体现着经济福利性。社会保障的目的是稳定社会,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因而需要依法实施,并体现出强制性。社会保障采用的是经济或物质援助手段,为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以确保社会成员不因特定事件的发生而陷入生存困境,并体现出公平性。社会保障对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起着重大作用,我国发展市场经济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保障的作用,但我国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显示出严重的缺陷。

<一> 单位之间、地区之间的社会保障水平差异过大.一方面,由于体制不统一,覆盖面过窄,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只覆盖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部分集体企业职工,全国只有1/4的劳动者能够享受社会保障待遇。在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中,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等职工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而非国有单位的职工,尤其是农村居民却仍以家庭保障为主,很少享受到社会和集体的福利。乡镇企业、私营企业等企业中的劳动者仍然处在社会保障之外,生、老、病、死、残等种种不测没有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地区之间社会保障水平差异也很大。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以社会统筹、企业负担与个人储蓄相结合的保障制度,限于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的收入水平,政府为全体社会成员所提供的相应保障还非常有限,社会化程度较低,保障功能较弱。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决定了社会保障水平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严重的非均衡态势,社会保障中的有些项目只是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实行,且各地所实行的办法和措施也不一样,还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执行办法。这就造成了单位之间、地区之间保险项目的转接困难,影响了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严重影响了社会保障公平的实现。使贫富差距的程度越来越大。社会救助政策能够最低限度地满足贫困群体的生活需求,迅速缓解绝对贫困的状况,缓和阶层间的矛盾和冲突。当前农村社会保障机制面临的挑战。城乡失衡加剧,贫富差距增大。长期的二元体制和区域发展不平衡,各种资源向大城市聚集,而农村地区则资源贫乏,城乡发展不平衡持续扩大,农民收入增加缓慢。若不及时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陷入困境的农民境况将更加恶化,从而加剧城乡不平衡,进入恶性循环。城乡社会贫富悬殊加大,不仅制约经济的发展,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更会使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无法实现。

<二> 经济全球化带来城市产业工人就业机会的重组,特别是随着贸易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大批传统国有、集体企业的职工下岗失业,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人由原来的中产阶层

下降为城市贫民阶层。这不单为他们带来物质生活水平的降低,还有身份地位的整体下移,因此,他们的“相对剥夺感”强。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无力通过自己努力和家庭的帮助重新获得向上流动的机会,而沦为城市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迫切需要得到政府和社会的救助。就业格局的深刻变化,给社会保障制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就业市场化对社会保障提出了新课题:一是市场竞争给人们带来更大的职业风险,产生了相当部分的市场竞争弱势群体,这使得社会保障将在更大程度上每一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和每一个劳动者的安全感,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社会保障,而且越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家庭,对社会保障的依赖程度越大,对社会保障的需要就越强烈;二是失业率提高使失业保险基金面临巨大压力。

<三> 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险制度是针对有固定用人单位的正规就业形式设计的,在费用征缴、待遇支付等基础管理方面都是基于正规单位,且存在“三高”(基数高、费率高、待遇高)的特征,正规单位都难以承受,那末,日渐增多的非正规就业人员、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农民工乃至广大农民就更加难以承受。

<四> 多头管理、体制分散。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缺乏统一的设计和协调,缺乏整体性、规范性。社会保障的领导、管理、经办、服务、监督分散,形成了多头分散管理的格局。由于多头管理,政出多门,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生决策和管理上的相互碰撞,有的地区矛盾相当尖锐。管理体制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五>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正在加快,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发达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社会不同的是,中国是在经济欠发达的情况下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这对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现有的资金积累和保障服务功能尚不能适应这种形势的要求。<六> 社会保障立法还不够完善。为适应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需要,近年来,我国加强了有关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的立法工作,国务院制定了《失业保险条例》、《工伤保险条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等行政法规,发布了一系列有关社会保障的决定。但是,还有一些社会保障领域的立法,如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社会福利方面的立法尚付阙如,需要进一步完善。

现阶段,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应当针对现实需求,优先建立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失业、养老、工伤和医疗等现代工业保险制度,逐步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同时,应当借鉴国际经验,积极发挥国际社会保障组织的作用,加强社会保障立法建设。

(一)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完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扩大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逐步将各种所有制企业职工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重点做好个体私营企业、外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工作。适当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逐步做实个人账户。(二)进一步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继续抓好直辖市、省会市和中心城市等大城市的医疗保险改革,拓宽医疗保险试点地区范围。完善医疗保险配套制度改革,强化医疗服务管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同步推进。(三)继续做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落实工作继续全面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实贯彻属地管理原则,将符合条件的城市困难居民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四)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社会救助作为当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性保障措施,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享受社会救助是符合法定条件的社会成员的一项基本权利,提供社会救助则是社会和国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五)进一步增强社会保险费征缴力度完善社会保险费征缴法律制度,运用法律手段加大对各类参保企业社会保险费的征缴力度,提高保费征缴率,做到应缴尽缴;对拒缴社会保险费的,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各级政府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和执法检查力度。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力度,严密防止、严厉制裁违法挪用、侵占社会基金的行为,确保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

(六)鉴于失业保险自身存在的问

题及失业人员就业保障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有必要调整失业保险政策取向和功能。实际上,失业保险的目标取向应当调整为以促进就业为基本目标、以生活保障和再就业为基本功能并侧重于就业保障功能的就业促进制度,而不是主要侧重于生活救助的生活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在政策取向上从以生活保障为主转为以就业保障为主之后,重点是要为做好失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和再就业工作服务。整合失业保险与最低生活保障功能,克服功能趋同现象,形成功能互补、错位,应把失业保险金定位为求职或培训期间的生活补贴;失业保险机构应着重做好培训和再就业工作,而不仅仅只是发钱。只有这样,失业保险制度才能够健康发展。

(七)社会保障事业的改革发展要求社会保障立法配套进行,社会保障作为国家意志的体现,需要用法律手段强制实施,社会保障中的各种关系迫切需要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予以调整,社会保障改革发展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表明,加强社会保障法制建设已迫在眉睫。同时,国外社会保障制度法律的完备化为中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国际组织也通过国际立法和国际协作,不断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和合作。(八)加快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社会保障是我国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薄弱环节。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社会保障问题日益突出。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迫切要求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当前重点是加快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建设。分步推进农村社会保障机制的构建。建立农村最低保障制度,构筑生育、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转变政府职能,规范农村社会保障运作。

社会保障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使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完善的社会主义保障制度。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为加强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统一规划和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监督。我国政府对社会保障管理体制进生了一系列改革。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已初步建立。完善和健全我国的社会保障法制是一项艰巨而复杂、庞大的立法工作。要真正建立起适合国情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还需要付出较以往更多的努力。一个健全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必将为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文明提供有效的保障。我国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已经找到了发展大方向,并确立了一些正确的思路。我坚信在党中央领导下,经过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建立一个完善、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为我国构筑和谐社会提供重要的保障,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促使整个社会公平、和谐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资料:

1、贾俊玲《劳动法学》。中央广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出版。

2、《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问题与发展》 林嘉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3、郭崇德主编:《社会保障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4、杨启贤:《关于养老给付水平研究》,见于《新疆社会论坛》。

5、贾俊玲:《社会保障与法律建设》,载于《中外法学》。

6、金涛:浙江日报,2005年9月13日。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持持续增长 篇7

(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一是进一步完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出台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全面推动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二是加快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搞好各项医疗保障制度的衔接。

三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使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长期有保障,研究制定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指导意见。

四是做好城乡救助工作。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年底前实现应保尽保,逐步提高保障标准。积极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事业。

五是进一步加大对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强提升社会保险经办服务能力、健全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综合服务体系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社会保障服务水平。

(二)加强收入分配调节

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扩大最终消费为重点,调整和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一是继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较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扩大补贴范围。较大幅度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完善主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优化农民工就业和创业环境,引导农民工有序流动,促进农民种粮收入和务工收入增长。

二是进一步加强工资分配的宏观管理。继续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资指导线和最低工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规范国有单位特别是垄断行业收入分配行为。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持持续增长 篇8

作者:来源:发表时间:2009-04-27

城乡统筹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其实质就是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和良性互动。在目前重大意义。村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差距较大的情况下,完善和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对城乡统筹发展具

2008年 5月到8月,雨湖区课题组成员对区直有关部门,全区乡(镇)及部分村进行了座谈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雨湖区农村社会基本保障机制建设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中共雨湖区委、区政府对农村社会保障发展十分重视,初步建立了以农村低保和五保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惠及农民。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养(养老保障)为基础,医疗保障为重点,以大病救助等专项救助相配套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框

一是农村低保基本达到了“低标准,广覆盖”的工作目标;二是积极稳妥的推进了城镇居民基本医农民带来了福音;五是农村五保供养逐步加强;六是农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和建设工作初步完成。保险试点工作,居民参加医保得到实惠;三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启动;四是农村大病医疗救助

但全区农村社会保障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是对农村社会保障认识有偏差;二是农村保保障标准偏低,没有相关配套政策;三是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实施及医疗卫生保障存在不足;四是亟待解决。

二、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议 村养老保障工作举步艰难。五是农村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日益突出工作滞后;六是村干部养老保

一是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着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对于实现十七大提出的目标,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各级党委、政府应进一步提高对农村社会保障工作认识,建议区、乡镇把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列为政府实事之一,与城市社会保障工作统筹安排、同推进。建立农村基层社会保障工作的运行机构和队伍。建立网络信息化服务。尽快建立起以区为

头作指导,乡为主体搞服务、村为基础抓落实的救灾扶贫、医疗预防保健等保障服务网络,逐步现农村社会保障服务网络化。

二是争取政策支持,率先在全市乃至全省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建成“两型社会”城统筹的示范区。城市化率已达87%,具有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条件和基础。建议将雨湖地区作为“型社会”城乡统筹的示范区试点,争取政策支持,着力推进全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全市探示范区。和积累经验,争取率先在全市乃至全省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建成“两型社会”城乡统筹

三是加大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力度。市、区、乡各级政府要把保障资金列入公共财政预算每年要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投入力度和对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乡措社保资金。把地区扶贫资金全部或者部分用于农村社会保障。政和村集体的负担比例。同时可以借助社会力量,组织社会募捐、义演等慈善活动,依靠民间渠道

四是建立覆盖面广、农民易接受、多层次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构建家庭赡养和社会扶持相结的保障体系。村干部养老保险问题建议制定统一的实施方案,具体的解决可采取“自己拿一部村集体筹一部分、政府部门补贴一部分”的方式筹集。要适当提高村干部的补贴标准,农村低保户的政府转移支付力度,适当增加补助额度。要注重城市与农村的兼容与互补,逐步缩小城乡保障之间的差距。加大对敬老院的资金投入和

五是进一步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提高服务质量。加大农村新农合制度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合率。逐年提高补偿率,低自负费用比例。实行大额医疗补助与小病、门诊费用补助相结合的办法报销标准在原有基础上逐步提高,村民基本可以接受,真正做到农民看得起病,不因病返贫。对农五保户、低保户免交参合费,并免除或降低其大病住院起付线和自付比例。要采取定期汇报、张榜布、定期审计、监督检查等措施,保证低保、合作医疗基金全部、有效地用于农民身上。积极发展事医疗卫生服务一年,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村卫生事业,提高初级诊疗质量。建议城市医疗卫生机构取得医师执业证书的新聘人员定期到农村

六是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建议根据湘劳社工字(2008)18号文件精神,把部分土购买养老保险的办法,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民革湘潭市委)◆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持持续增长 篇9

一、城市管理体系问题

问题:

1.流动摊贩难控制。

(1)流动设摊屡禁不止。在部分居民集中的区域和休闲场所周边,大多数多无证摊。

(2)三轮车、手拉车兜卖水果现象日益增多。

2.“五小行业”难治理

“五小行业”主要包括:餐饮业、加工业、洗车业、修理业、娱乐业。随着城市高速发展,“五小行业”存在规划滞后、环境卫生差、污染严重、居民投诉多、经营面积小等问题。

3.乱拉难整治。

“三线”主要指:供电线、电话线、有线电视线。“三线”问题占据20%,主要反映“三线”施工无规划、无标准,不统一,到处是“蜘蛛网”,造成居民住宅墙体损坏和生活不便,损害了市民的居住环境,私拉、乱接现象比较突出。

4.建筑难拆除。

违章搭建是城市环境的主要问题,也是城市管理很难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有六大类:天井搭建、屋顶搭建、楼道搭建、鸽棚搭建、破墙开店,破墙开门。

5.城市间难协调。

(1)乱停车问题,逆向行驶问题。

(2)跨门占道经营问题。

原因:

1.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部分群众法制意识淡薄,认为违规违章行为是小事,甚至指责执法人员小题大做。有些店面经营户为招来生意,只顾个人利益,而忽视自已在城市管理中应承担的责任。个别市民缺乏公德和卫生意识,对不良行为听之任之、视而不见,甚至在执法人员取缔违章行为时同情、支持违章者,恶意中伤执法人员,这都增加了城市管理的难度。

2.力度明显不足。在执法过程中,对无证设摊、跨门占道经营等各类违章现象,我们基本上采取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办法。另外占道营业、阻碍交通、油烟噪音污染严重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生活,尽管我们多次采取集中整治和蹲点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实施管理,但因处罚力度明显不足,效果并不理想。

3.管理措施未到位。对于违章行为,我们往往注重于突击整治,声势大,见效快,而日常管理环节相对薄弱,整治成果难以长期巩固,使管理工作陷入“一整就好、一停就乱”的恶性循环之中。

对策:

1.加强教育,建立完善内部管理机制。

(1)完善内部学习制度,从思想上真正加深对城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2)继续深化机关效能革命活动,狠抓内部纪律整顿,着力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

(3)城管队员的基础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培训考核,苦练内功,提高执法水平,规范执法行为。

(4)全力打造新城管、新面貌、新形象。严格执行有关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切实加大内部督查管理力度,完善工作考核机制,开展一线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加强管理,建立群众广泛参与管理机制。

(1)对跨门占道经营等问题,要通过共管共建的形式,由各经营户推选出业主代表,成立共建理事会,定期通报各经营户的违规违章情况,并及时落实整改措施。

(2)对表现良好的经营户予以表扬,激发经营业主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不断优化城管执法环境。同时,我们要充分挖掘潜力,形成街道、社区和物业公司三级管理网络。

(3)物业公司要切实承担起辖区内市容环境管理的责任,发现无证设摊、乱丢、乱挂等各类违章现象要及时指出,责令整改。

(4)街道、社区要充分发挥联络员、协管员、车管员、巡逻队等队伍的作用,动员他们采取以劝改、说服教育的方式,积极参与城市管理,从而在辖区内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网格式的城市管理体系。

3.重点治“乱”,建立严管重罚的执法威慑机制。

(1)在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现有体制和机制的优势,对屡教不改的违章者实施严管重罚。

(2)对占道经营、无证设摊、乱停乱放、违章搭建等问题,要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重拳出击,切实加大处罚力度,在辖区范围内起到明显的示范、威慑作用,促使其他违章者衡量利弊得失,自觉改正经营行为,从而逐步解决市容治“乱”周而复始的现象,营造辖区良好的市容环境。

4.创新管理方法,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

一是掌握规律,实行全方位管理。对沿街店面、路面等城区空间实施全方位管理,在时间上实行全程管理,保持管理时间的连续性。

二是把握难点,实施分类治理。

(1)对早点摊,进行了全方位的改架及摊架清理,形成统一的摊架。

(2)对零散摊位进行集中定点、定位经营。

(3)对流动摊点进行全天候、不定时检查,发现无牌无证的坚决取缔,并按《城市市容与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4)对固定水果摊在统一定点、定位设置的前提下,进一步规范管理。

(5)对占道经营的摊位管理实行统一管理。

(6)工程车辆管理。对城区违章占道小型机动车辆,采取书面告知、现场暂扣的办法,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进行处理。

(7)对夜间进城的无封闭的施工工程车辆,造成泄漏、超载或带泥运行、不加盖的车辆采取定点设卡、突击整治的办法,有效的制止了城区道路违禁行驶和道路污染行为。

二、社会治安问题

问题:

1.农村自身影响稳定的问题日趋突出。

(1)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不尽合理。

(2)农村宗族势力有抬头之势。

(3)部分农民的法制意识扭曲。

2.邪教组织屡禁不绝,成为影响农村稳定的潜在因素。在一些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基层政权组织相对薄弱的地方,邪教组织“法轮功”、“门徒会”极易死灰复燃,卷土重来。

3.重大刑事案件时有发生,影响社会治安秩序。在刑事案件中,杀人、伤害、抢劫、盗窃等重大案件仍比较突出,这些犯罪数量多、影响坏、危害严重,仍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铜梁农村稳定的主要因素。

4.黑恶势力危害严重,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稳定。

(1)有的利用同乡、同学、亲友、狱友或者有前科劣迹的人员,纠集成伙,横行乡里,为非作歹。

(2)有的欺行霸市、垄断市场、扰乱市场经济秩序。

(3)有的为人讨债,制造事端,酿成民间纠纷,严重危害当地稳定。

5.扫黄赌毒等“六害”活动不断增多,屡禁不绝。

(1)在“扫黄禁赌”行动和“网吧”的清理整治中,对易于藏污纳垢的场所,先后整治警力进行集中整治,规范网吧,收缴各类淫秽物品,查处卖淫嫖娼案件,捉获卖淫嫖娼人员。(2)还配合家长、亲友做好吸毒人员的教育、挽救、转化工作,降低了吸毒率。从赌博看,聚众赌博普遍,赌资不断增大,参赌人员不断增多。

(3)从卖淫嫖娼看,利用公开的场所与隐秘的手段相结合,更加普遍化、组织化、公开化。

原因:

1.在经济因素方面存在的矛盾

(1)贫困与摆脱贫困的矛盾比较突出。为了摆脱贫困只好外出打工,很难靠当地条件致富,部分人就把牟取不义之财作为致富之道。因而,盗窃、抢劫、诈骗等侵财案件占相当大的比例。

(2)剩余劳动力过多与就业机会减少形成矛盾。在加快农村城市化的进程中,相当一部分剩余劳动力处于不稳定的无业流动状态。他们很难找到工作,即使找到工作,也是劳动强度大、时间长、条件差的工作,而得到的报酬与付出的劳动不成比例。

2.在政治因素方面存在的矛盾

(1)政府的职能转变和作风转变与进展迅速的经济改革相比,显得相对滞后。这就不可避免地在市场经济大潮地冲击下,显得运转 不灵活,机制不协调。特别是引导农民实施再就业无力、无序,有限的安置补偿费不能解决农民的实际困难。

(2)有的基层政权组织弱化,客观上助长了不安定因素。

(3)个别地方干群关系不协调,激化矛盾。相当部分的基层干部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在处理群众的问题上不讲究方式方法,工作不彻底,留有后遗症。特别是农村的基层干部,在对待计划生育、土地征用、缴纳税费等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的工作,稍有不慎就会伤害干群之间的感情和关系,致使人民群众的逆反抵触情绪增强。

3.在法律因素方面存在的矛盾

(1)法制宣传教育滞后。

(2)政府基层干部基础工作比较薄弱,社会治安防范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还需进一步完善。

(3)执法力量严重不足。

(4)社会矛盾和社会热点引发的群体性上访案件成倍增加,影响稳定的因素大量存在。

对策:

1、加强治安防范和管理,消除影响社会治安的不安定因素。

(1)加强枪支和爆炸物品的管理,坚决收缴散失在民间的枪支和爆炸物品。

(2)加强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和违法青少年的帮教工作。

(3)加强剩余劳动力的管理,促进人口的合理有序流动。要为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提供方便,促进有序流动。同时要掌握外出人员的流向和以及活动情况,加强对外出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流入地和流出地的公安机关要取得联系,加强配合,打击流动人口中的违法犯罪分子。

2、要把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作为首要任务

(1)要加强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建设、民主建设和法制建设。

(2)积极预防、妥善处置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3)严厉打击邪教、非法宗教活动,遏制其在农村发展蔓延的势头。

3、严厉打击侵害农民利益的犯罪,大力整治社会治安秩序。

(1)严厉打击、及时铲除危害一方的恶势力犯罪。

(2)严厉打击严重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侵害人民利益的犯罪,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3)扫除卖淫嫖娼、赌博等社会丑恶现象。

4.大力加强农村派出所建设。

(1)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派出所的规范化建设。

(2)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派出所的政治建设。

(3)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派出所的业务建设。

三、社区服务体系问题

问题:

1.对社区建设的认识有待提高。

(1)对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长期性认识不足。

(2)部分社区干部的观念和工作方法还没有从原来的村、居委会的工作方式转换到为社区居民服务上来,工作职责不够明确。

(3)部分驻社区单位、企业,对于社区工作仍然处于了解、支持、参与、配合不够的状态,社区要求单位参与活动时,个别单位存在门难进、脸难看的状况。

(4)部分居民对社区的概念认识模糊,对社区没有形成认同感和归属感,参与意识不强。

2.社区自治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1)社区居委会工作行政化倾向明显。

(2)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弱。

(3)社区工作机制不够到位。

3.社区硬件设施有待进一步改善。

(1)社区用房小、散。

(2)部分老小区设施差,问题突出。

(3)一些社区缺乏长效稳定的经济来源,直接影响到社区建设和发展的后劲。

(4)个别政府职能部门在要求社区协助完成工作时,也未能做到费随事转,加重了社区负担。

原因:

1.社区建设观念不够到位。

(1)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重心下移成了任务下移。一些部门不是深入社区,服务社区,解决社区的难点、热点问题,而是热衷于进社区挂牌子,向社区下任务。

(2)社区工作职责不清,工作重点不够明确,也是影响社区建设的重要原因。

(3)部分机关企事业单位共建意识淡薄,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不高,氛围还不够浓厚。

(4)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意识还不强。

2.社区内的治安问题比较突出。

(1)治安工作队伍不健全。责任区民警见警率低。

(2)一些小区由于原有规划的原因,小区内道路四通八达,不能实行封闭管理。

(3)小区内商住混杂,住房出租,架空层破墙开店等情况,闲杂人员进出小区难以控制,给小区的治安管理带来很大难度。

(4)一些居民群众自我防范意识不强,也是导致偷盗案件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物业管理尚欠规范。

(1)个别物业管理公司管理不规范。

(2)部分业主委员会没有很好地发挥协同管理的作用。

(3)部分业主法律意识不强。

(4)一些居民群众对物业管理这种有偿服务方式存在抵触思想,影响了小区的有序管理。

4.社区自治组织还不完善。

(1)社区建设已经开展近5年了,但是较为成熟的社区组织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并未形成,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面广、量大。

(2)各社区都建立了党组织以及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居民委员会、共建理事会等自治组织,其作用还没有真正得到发挥。

(3)一些社区志愿者队伍、群众性自治调解组织、楼道长队伍等社区辅助性管理组织和民间组织没有很好建立和运作起来。

(4)社区的各种活动和事务没有社区居民积极主动参与,就不可能提高社区建设和发展水平。

对策:

1.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形成各方面支持社区建设的良好氛围。

(1)市委、市政府及各镇、街道,要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战略高度,切实加大推进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力度。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在理顺工作思路的基础上,定期研究、分析和解决社区建设中碰到的各种困难和实际问题。

(2)各镇、街道把社区建设工作真正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经常给予指导,分管领导要切实负起责任。

2.综合规划,加大投入,不断推进社区发展。

(1)要加强社区建设规划。

(2)要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3)要改善社区工作条件。

3.强化教育,规范管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

(1)要健全用人机制,有效改善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

(2)要健全培训机制,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队伍综合素质。

(3)要健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

4.健全机构,营造载体,提升社区服务层次。

(1)政府公共服务要覆盖到社区。

(2)指导和支持社区开展自助和互助服务。

(3)以文明社区创建为抓手,推进社区居民思想道德建设。

(4)强化社区物业管理。

5.完善机制,强化措施,积极稳妥推进社区警务建设。

(1)要不断完善社区治安管理机制。

(2)要建立完善收集、反馈社情民意的工作机制。

(3)要积极探索新型户籍登记管理办法。

四、物业管理问题

1.体制问题

从体制上考察我国两万余家物业管理企业,80%以上的是国有体制;如果我们再从物业管理企业产生的来源来分析,全国有70%以上属于房地产开发商自办的企业,20%属于房管所或后勤单位改制,只有10%属于产权自主型的物业管理企业。

2.法律法规滞后,体系不完善。

我国物业管理行业的立法明显滞后:20年的时间,没有国家级行业法规可以遵循。在退而求其次的情况下,国内第一部地方性物业法规《深圳经济特区住宅区物业管理条例》的出台时间是1994年,而深圳成立第一家物业管理公司的时间是1981年,中间有13年是法规空白期。

3.政府职能的问题

(1).政企没有完全分开,企业无法独立运作。

(2).政府职能错位或越位,政府仍习惯于对企业经营活动直接干预。

(3).管理层、管理部门过多,物业管理手续繁杂,往往一个小区的物业企业要应付20多个部门的检查管理。

4.市场化程度不高。

(1).物业管理项目的获取大多是暗箱操作,市场竞争机制还未真正形成。

(2).市场化程度不高还表现在物业管理的价格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上。

5、物管企业规模小,难以发挥综合优势。物业管理企业规模小,难以发挥群体优势,而且绝大多数企业存在着经济效益差,亏损严重等问题。

6、物业管理从业者的素质问题。物业管理行业从业者素质偏低,管理服务不到位。

原因:

1.政府方面

(1)由于以前物业管理作为房地产业的一个售后服务部门,没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以及物业管理涉及部门过多,因而导致物业管理法规制定不及时不完善。

(2)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以及出于本部门自身利益考虑,政企没能真正分开,而且政府对企业干预过多,缺少服务意识。

(3)对物业管理的宏观管理目标不明确,是进行分业经营还是分业与联合经营共存,是强(4)物业管理作为一个新兴行业,政府没有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导致物业管理过分依赖于开发商,难以真正独立出来。

2.企业方面

(1)没有建立起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产权不明,权责不清,不能独立经营运作。

(2)发展方向不明确,限于现实情况,只能以副补主和靠开发商补贴,导致物业管理服务质量难以提高,形成不计成本的恶性竞争,对整个行业造成伤害。

(3)由于法规不完善,经营风险意识不强,导致物业管理收益与风险极不对称,一件官司往往就会毁掉一个企业。

(4)由于物业管理在国内尚属新兴行业,缺少完善规范的教育培训体系,许多从业人员都是“半路出家”,导致物业管理的服务质量不尽如人意。

3.社会方面

(1)由于大多数消费者刚从计划经济的福利中走出来,缺乏对物业管理的消费意识,还在怀念过去的“免费午餐”。

(2)业主法制意识淡薄,加之法规不完善,业主只一味强调权利而忽视相应的义务。

(3)社会关注程度不够,许多媒体只是关注所谓的新闻卖点,一有纠纷就纷纷对物业公司(4)行业协会还没有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对策:

(一)政府方面

1、物业管理重在立法

(1)从物业管理业务来看:

一是建立房屋及维修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

二是建立设备设施管理法律、法规及规章。

三是建立环境卫生管理的法律、法规及规章。

四是建立保安保卫、消防管理的法律、法规及规章。

(2)从市场主体来看,还应建立物业管理行业管理办法、物业管理企业管理办法、业主委员会管理办法等。通过这些法律法规、规 章及办法的制定与施行,使物业管理的管理、服务、经营、收费等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依法管理和运作。

2、政府职能的转变

(1)政府和企业一定要彻底分开。政府要加强服务意识,为广大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供宏观的政策支持与引导。

(2)减少管理部门和管理层次,加强物业管理相关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运作,实施科学管理。

(3)要建立物业管理市场准入制度。

3、加强物业管理市场的培育,鼓励房地产开发、房地产管理分业经营。

(1)限制开发商盲目组建自己的物业管理公司。

(2)鼓励开发商从社会上聘请那些经过实践被业主认可的物业管理公司来进行专业化的管理。

(3)鼓励通过招投标等方式公开选聘物业管理公司,引进竞争机制,促使物业管理行业朝高度市场化方向发展。

(二)企业方面

物业管理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加入WTO后参与物业管理行业国际竞争的必然要求。要按照“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物管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

(三)社会方面

1.物业管理协会应积极有效的发挥作用。

2.要逐步提高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的素质,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培养人才,为物业管理持续发展提供人才资源。

3.社会公众应客观公正的看待物业管理这一新兴行业,加深对这一行业的了解并对这一行业的作用充分重视。

4.新闻媒体应了解物业管理行业的政策法规和行业特点,深切体会物业管理行业的酸、甜、苦、辣,加深对物业管理行业的了解、同情和支持,从而进行正面的引导,使业主对物业管理有一个深入地认识,促使业主形成正确的物业管理消费观念。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持持续增长 篇10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但房子的价格也水涨船高,另很多人叫苦不喋,国家为了保证中低收入人群能享受到住房,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同时也增加了对保障性住房之类的建设,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取得的成效并不令人满意,然而,房子问题是人类基本的生存问题,它关系着社会的安全与稳定,所以当前迫切需要采取措施,来缓解这一状况。

首先,应加强对保障性住房的管理与建设。保障性住房包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应对经济适用房的建筑面积作出严格而明确的上限规定,防止其远离最初的功能和定位,使中低收入的人群有承担能力,同时应加大对廉租房的建设,廉租房用政府核定的低租金租赁给低收入家庭。在房价疯涨、百姓居住难的背景下,廉租房成为了低收入家庭住房的“救命草”。其次监管部门加强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如今房地产市场还不健全,政府官员手中掌握着资源分配权利,难免出现寻租腐败,监管部门应加大力度,对出现腐败的官员坚决处理,绝不姑息,同时部分地方政府片面强调房地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为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没有响应中央的号召采取有力的措施来解决民众的住房问题,对这种现象同样也要严肃处理。

再次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由于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手段单一,政府财政专项资金投入不足,导致无法彻底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问题。因此可以使民间资本通过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参股、委托代建等多种方式参与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按规定或合同约定的租金标准、价格面向政府核定的保障对象出租、出售。以此来保障低收入人群有可以居住的房子。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持持续增长 篇11

各乡(镇)卫生院、县属医疗卫生单位:

社会志愿服务活动是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也是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要求,明溪县在认真实践“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着手,不断完善社会志愿者服务体系,推动志愿服务活动持续健康发展。具体做法是:

一、注重宣传先行,构建社会志愿服务网络

1、抓宣传动员。加强与机关、非公企业、学校、个体工商户等社会各界的沟通联系,采取上门走访、座谈交流、共建联席会等多种方式,并通过单位、社区宣传栏、广播电视网络、街头宣传、文体活动、广场文艺汇演等各类活动,同时下发《关于成立明溪县社会志愿者分会理事会的通知》、《关于成立明溪县志愿服务活动协调小组的通知》、《关于加强志愿服务组织建设和做好总结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迎世博迎特奥讲文明树新风暨空巢老人关爱志愿服务活动的通知》等文件,宣传志愿服务工作的精神和重要意义,提高机关干部、居民群众对于志愿服务工作的思想认识和重视程度,为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2、抓队伍组建。按照建设“分会—服务队——小组”三级志愿服务网络的要求,县里成立了志愿者分会,确定在省、市级以上文明单位成立服务队,现己有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团县委)、教育志愿者服务队(教育局)、科普志愿者服务队(科协)、法律志愿者服务队(司法局)等县级志愿服务队7支3000余人,省级文明单位志愿者服务队9支500余人,市级文明单位志愿者服务队29支5000余人,各服务队成立了由单位主要领导为队长的常务服务小组,均有明确组织机构和组成人员及工作职责;县里还成立了由县委文明办主任雷祖泉同志任组长的明溪县志愿服务活动协调小组,切实负责负起全县志愿服务活动的总体规划和协调指导、督促检查各乡(镇)各部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情况、总结推广先进经验的职责。这17支志愿者队伍,活跃在各单位小区、城区各主要路段、新村楼院,特别是经常活跃在各乡镇墟场开展国家政策和健康知识咨询、护绿种植、卫生督导、义诊、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抓网络建设。为了不断壮大志愿服务的工作队伍,县里专门成立了社会志愿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并把各机关单位作为主体纳入到成员中,形成了由文明委牵头、辖区单位主动参与、居民群众志愿加入的良好的志愿服务工作氛围。社会志愿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部署社会志愿服务工作,使志愿服务的活动更有效。

二、注重机制建立,探索志愿者发展模式

1、做好志愿者注册登记工作。按照总体部署安排,规范做好志愿者招募、登记、注册的工作,对内容填写及选择服务项目进行详细说明,为广大党员居民进行志愿者服务注册登记提供便利。目前,全县注册的志愿者达到15510人。

2、开展志愿者服务互评活动。各服务队组织志愿者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志愿服务活动。同时,加强对志愿服务的安排和跟踪了解,及时掌握志愿者参加服务活动的情况,并做好记录。在此基础上,县里适时召开评比会,对开展志愿活动的情况进行总结表彰,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志愿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注重突出重点,拓展社区志愿服务内涵

1、以“便民”为中心,拓展志愿者服务内涵。各志愿者服务队坚持以“民思我想、民需我为、民困我帮、民求我应”为志愿服务的宗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便民服务活动。如以单位资源为依托,县卫生局成立了卫生保健服务志愿者服务队,定期为居民宣传卫生保健知识,经常为社区老人进行身体保健宣传检查,及时为困难群众送医送药上门,极大方便了年老、残疾及其他行动不便的群众,该服务队的足迹己遍布全县88个行政村。

2、以“安民”为保障,拓展志愿者服务内涵。为提高社区居民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法律志愿者服务队以辖区单位为依托,组建青年干部治安巡逻志愿队。并通过定期、不定期发放治安宣传资料,上街宣传讲授相关法律知识和安全防范措施等行动,积极配合社区民警巡防工作,健全群防群治网络,有效维护社区社会稳定。

3、以“助民”为动力,拓展志愿者服务内涵。志愿者服务队特别关注针对弱势群体的志愿服务。一是积极开展助学助困活动,县里的“光彩基金”每年都举行“金秋助学”活动,并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良好风尚的举措来落实;二是解决空巢老人、特困家庭的帮扶问题,服务队的志愿者经常上门服务,成为居民诉说衷肠、解疑难的好帮手。如雪峰镇中山社区东新路7号1-302室的空巢老人丁秀兰,生活孤单,身体欠佳,青年志愿者黄桂仙得知情况后,经常前往老人家中,陪她聊天、看病,帮助解决老人实际生活困难,让老人真正感到“空巢不空,孤老不孤”;三是持续开展“四个一”志愿服务活动,发动各级文明单位,主动结对一条路段、一名孤寡老人、一名贫困学生,以“一助一”、“多助一”等形式,对各分属片区内的特困孤寡老人、病人及残疾人和特困学生进行结对帮扶,解决他们的日常生活需要。目前,全县主要路口、道路均己安排志愿者结对进行文明劝导活动,各文明单位志愿者己与46名孤寡老人结对,帮扶贫困学生达89人。例如,在开展“四个一”活动后,县烟草局主动承担两名贫困学生,资助他们完成学业,各志愿者定期到结对对象家中,嘘寒问暖,解决他们生活实际困难,为构建平安和谐社区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以“乐民”为载体,拓展志愿者服务内涵。结合文化、科技、医疗“三下乡”活动,利用节假日或中国传统节日,组织邀请具有文娱特长的居民群众参加文化娱乐表演等活动,以居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他们宣传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知识,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培养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新型人际关系和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抵御邪教的良好氛围,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受到广大群众的称赞和好评,同时也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注重丰富活动,发挥志愿服务示范效应

1、开展“党心连民心、亲情进万家”活动。发挥党员志愿者为主体的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以“一举一动树形象”为主题的“四个一”即“每月做一件好事、参加一次公益活动、找社区居民聊一次天、帮助群众解决一个问题”活动,树立了党员志愿者的榜样形象,推动社区服务工作的发展。

2、开展绿化美化志愿服务活动。为提高县城人居的环境质量,结合创城工作,将城区划分成卫生片区,组织各单位志愿者在每月的卫生日开展环境卫生清洁整治工作,对县城进行卫生整治,清理卫生死角;同时组织广大党员群众进行植树造林,今年在城区共新种植各种珍贵树木3000株,以实际行动树立起爱护环境意识,并感染他人,形成人人参与爱护环境,个个着力保护环境,家家融入美化环境的良好局面。

3、实施青年志愿者卫生扶贫接力计划,广大医务卫生志愿者,深入到各乡镇卫生院开展了医疗服务,进行防治流感志愿者宣传活动,印发2万多份宣传材料,帮助农民开展防治流感工作,受到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4、开展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县法律援助中心,从社会上招募了5名青年律师志愿者,制定了法律援助制度,设立固定的服务场所,开通青少年维权热线。

5、开展“争当文明好市民,文明规范伴我行”主题活动。积极配合文明县城创建活动,开展了“争当文明好市民,文明规范伴我行”主题活动,一是组织志愿者到街头、车站和人员密集的居住区进行文明知识的宣传,散发宣传资料,进一步增强了市民的文明意识和参与意识。二是积极参与文明县城创建工作的督促检查。活动中,各单位服务队安排志愿者对责任路段和各社区创建进行检查、督导,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并配合县交警大队做好交通整治的宣传工作,走上街头,向群众派发交通安全宣传单,协助交警对来往车辆及群众的违法行为进行劝导,提高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及法制观念,切实提高市民文明素质。

上一篇:哲学文化生活题目与解题方向下一篇:《四个太阳》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