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消费观念

2024-06-08

中学生消费观念(精选8篇)

中学生消费观念 篇1

一、中学生消费观和消费现状

高州市第四中学有学生5590名。由于地处高州市区,经济环境相对较好,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家长们所给的零化钱也比较多, 通过与中学生交流及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每月的零花钱人均为100元左右,一年下来就1000多元,接近于一个一般企业职工一个月的收入。其消费支出主要用于购买课外书籍、零食和饮料、体育用品、衣服、资料。男生乐于去运动场所和书店,女生则是书店和百货日杂商店。尤其对体育用品的名牌印象集中,例如:阿迪达斯、耐克、李宁等等。购买的衣服、零食、小说、和卫生用品等基本自主,聚餐和上网对中学生有较大诱惑力。

当今的高校大学生在追求新异、敏锐把握时尚的同时,消费趋向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调查发现:80%的受访大学生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购买名牌产品。追求名牌,成为大多数大学生的共同观点,这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生活需求与消费观念。有的同学情愿为此而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

调查显示,贫困生的每月消费额多数控制在400元~600元之间,而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的消费多是集中在800元~1000元之间。随着消费差距的拉大,“两极分化”现象出现。如何做到理性消费,如何适应不断拉大的消费差距,应是大学生需要面对的一道“生活题”。

饮食消费仍居首位

经调查,不少大学生的主要消费还是在饮食方面,每月花费400元~500元和400元以上的占了大多数。男生由于体力消耗大,在饮食方面普遍比女生消费高。而女生饮食消费侧重于零食,据调查,女生每个月的零食消费大都在100元以上,有的甚至达到几百元。部分女大学生为了保持体形而节食,把大多数的钱花在了服饰、化妆品上。

除了在校内就餐,校外就餐已经成为大学生饮食消费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大

三、大四学生校外就餐花费明显高于大

一、大二学生。

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各种形式的聚会也成为在校大学生饮食消费的一个重点。对于同学之间花钱请客,大部分同学认为偶尔为之还可以承受,太频繁的话就会成为一种负担。这部分消费基本上在150元~600元之间。大学生和同学、朋友聚会一般选择在普通餐厅,但也有选择在高档餐馆。聚会的理由多种多样:老乡聚会、放假归来、过生日、考试得高分、当了班干部、得了奖学金等等。

(2)中学生零用钱的三大“流向”:购书、储蓄、买零食

调查结果显示:零用钱用来购买书籍的学生人数占了被调查总数的38.30%;进行储蓄占了被调查总数的77.66%;买零食、饮料等占了被调查总数的39.36%,这3类用途的中选率明显高于其他用途。而玩游戏(包括一些家庭用电脑游戏)的占了被调查总数的23.40%;体育运动花费占了被调查总数的18.08%用自己零用钱买衣服的(包括服装和鞋类)占了被调查总数的19.15%。大多数的家长认为书籍是学生成长的精神养分,现在的文化书市也较为繁荣,课外的,课内的;娱乐性的,电脑知识类的;趣味爱好类的,文学小说类的,等等书籍在图书市场上都能买到,所以家长对于孩子购买书籍也持赞成态度,总希望孩子能多长知识,所以书籍消费成了学生零用钱的一大消费方向。他们购买的书籍大部分是报刊杂志、接着是漫画书分别占了被调查总数的43.60%、34.04%。大多数中学生们都把自己的零用钱用在了购书上,这实际上是中学生们对于文化消费的一种表现,许多青少年们朋友对未来生活充满着渴望,因此许多青少年通过各种各样的书籍来填充自己的业余生活和精神需要,这一现象应该引起家长们的注意。

(三)、中学生的消费风格及消费观

现在的学生课余生活丰富了许多,市场经济已经使得消费领域无孔不入。无直接经济来源的学生也成了许多商家的目标群体。可是中学生在父母的监督下他们的消费观大有改进肆意挥霍只占了1.06%,看到合适的就买,相信自己的眼力占了37.23%,能省就省的占了36.17%,做好消费计划也占了32.97%,现在学生经济正在迅速发展:杂货店、文具店、书店、网吧、小吃摊、电脑游戏光盘店等等一应俱全,五花八门。市区一些商业街上也开出青少年用品专卖店,无疑都是瞄准青少年学生这一消费群体,不少知名运动品牌也把这一群体作为重点消费对象。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生消费市场上也在进一步启动。但是中学生在购买也会开始考虑在经济条件允许下,可以考虑占了被调查总数的60.63%,没什么看法的占了被调查总数的28.7%,不应该买的占了被调查总数的11.70%,不会因价格贵而不买的只占了被调查总数的7.45,他们同样要考虑商品的用途及价格它们分别占了被调查总数的69.14%、61.70%,款式及包装和是否符合时尚潮流的是他们接着要考虑的因素分别占了占了被调查

中学生消费观念 篇2

关键词:中学生,消费观念,影响因素,分析

1 中学生消费心理介绍

通过相关的调查发现, 目前中学生中存在很多正确的消费观念, 这部分学生在消费心理上普遍呈现出对于知识、文化以及科学的热爱, 因此这部分的学生在进行消费时往往会从正确的角度进行, 但是在调查中也发现存在一部分不良的消费信息, 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种:

1.1 盲目追星心理

调查中发现一部分中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盲目的追求崇拜明星偶像, 产生了一定的狂热心理, 在进行消费时不理智消费, 只要和明星偶像相关的商品在进行消费时不考虑自身以及家庭的经济因素, 盲目的追星消费。

1.2 攀比心理

攀比心理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不良消费心理, 因为一部分中学生过分的追求个人的物质享受, 因此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片面的追求物质上的享受, 在学习生活中所有的物品都要使用最好的, 喜欢与他人进行比较, 一旦发现他人使用的物品超过了自己就会产生巨大的不平衡感, 希望超过对方, 这样的心理就是攀比心理, 在这样的心理支配下进行的消费是极不理智的。

1.3 个性心理

中学生处于一个易于叛逆的阶段, 在个性上、外表上都希望和别人显示出与众不同。因此会对一些夸张、特别的东西产生浓厚的猎奇心理, 希望借此来显示自己的特殊性。

2 中学生消费行为

如果消费行为是建立在不良的消费心理的动机上, 那么这种消费行为也是不健康的。具体来说有下列几种:

2.1 模仿行为

这种消费行为与其追星心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例如2005年超女李宇春在受到追捧之后, 许多女中学生都将发型改为李宇春式的短发。中学生会按照自己的崇拜而对自己的形象进行改变, 最终会从简单的追星演变为盲目的追从。

2.2 奢侈行为

攀比心理的存在, 使得他们为了不落后于其他同学, 他们往往做出相对奢侈的消费行为。他们“饮食消费跟着广告走;服装消费跟着名牌走;娱乐消费跟着新潮走;人情消费跟着成人走。”他大部分的中学生在调查中表示出了对名牌的肯定和追求, 他们对品牌的注重反映出了超前消费的存在。

2.3 时尚消费行为

中学生在这一年龄阶段对个性塑造极为注重, 他们渴望引起他人尤其是异性的关注, 他们追逐时尚, 更有甚者违反学校的规定, 上网、玩电子游戏、出入营业性舞厅, 做出一些不适合中学生的娱乐消费。

3 中学生消费观念影响因素分析

3.1 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腰包鼓了, 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种各样的商品充斥着人们的眼球, 人的欲望在无限的被膨胀, 更何况是涉世未深的中学生呢?

3.2 长辈对孩子的溺爱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一大家子人守着一个宝贝, 十分疼爱。甚至有的家长认为“我们那时没条件, 现在有条件了, 就应该不让孩子在钱上受苦, 只要不是太过分, 就尽量满足。”这样很容易使他们养成“要风得风, 要雨得雨”, 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钱用完了, 又向父母要, 不给就发脾气……如此下去, 轻则助长乱消费的习气, 使他们变得自以为是, 重则就会犯下上面事例二中所提到的大错。

3.3 高中学生的自尊心强

注重仪表, 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所以穿的、用的、吃的、喝的都要卖好的。原因就是名牌更漂亮, 更显得有档次, 可以在同学们面前炫耀。想别人都尊重自己, 这样很容易在同学之间形成攀比的风气。

4 如何正确引导中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

中学生的主要目的是一心一意学习, 将来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一心不能二用, 不健康, 不合理的消费, 势必导致高中生追求物质, 丧失志向, 进而毁掉自己美好的未来。针对目前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盲目消费、攀比消费、赶潮消费、“面子”消费等高消费甚至浪费的不良现象, 应当从以下角度入手, 引导中心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

4.1 中学生自身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中学生要防止盲目消费, 不应为了追时髦、赶潮流而超前消费。中学生应在修身、学习、健体上下工夫, 养成正确的消费习惯, 培养正常的消费心理, 合理规划个人可支配收入, 以适应现实中的经济活动的需要。作为中学生本身也应该有健康合理的消费理念, 不攀比, 不追求名牌, 养成健康合理的消费习惯, 从自身做起。有零用钱是正常的。但数额一定要合理。要合理的使用零用钱, 不大手大脚, 应用则用, 不要用在即昂贵又不实用的东西上。如购买衣服鞋袜时, 应选择物美价廉的, 当自己买的东西不如别人的好时, 不必理会别人的想法, 只要坚信自己是对的。更加应该从父母的角度出发, 懂得钱来的不易。应该学会节俭, 用的合理。

4.2 中学生家长引导合理的理财

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合理需求提供消费, 同时教育引导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理性消费观念和习惯。同时, 家长不能过度溺爱, 不要相互攀比, 做好中学生合理消费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因素对孩子的消费观的影响尤其重要。家长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 对孩子进行适当的理财教育, 也可以适当的减少他们的零花钱, 切实控制学生的消费。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笔者曾经接触到一位家长, 他的做法很好, 可以借鉴。这位家长做了一份家务活清单表, 并且根据工作的量和难易程度在每一种家务活后面都写上相应的价格。比方说:刷碗10块、扫地5块、拖地20块。收拾房间30块。孩子每天放学写完作业后。根据孩子做的工作来给付相应的酬劳。如果孩子表现好的话, 每个周末带他出去玩作为对他的奖励。这样不会让孩子觉得父母就应该对他好, 给他钱。要让他知道只有付出, 才有得到你想要的东西。所以, 家长要先行动起来。

4.3 学校进行适当的理财教育

学校可以根据孩子年龄大小, 按不同的阶段, 由浅入深地确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和内容, 进行理财教育。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使中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合理消费习惯的养成, 才能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学校应对学生加强教育, 努力宣传朴素的生活作风, 引导学生健康的消费, 合理的消费。现在主要靠政治课上老师给学生讲解有关消费知识的内容, 让学生更多的了解有关正确合理消费的知识。但是这是远远不够的, 这需要学校和所有任课老师共同努力。可以通过很多方式去引导学生, 例如讲座、报告会、班会、学校社团的宣传等等形式。在开班会的时候, 可以让学生举一些自己不合理消费的例子, 进行讨论, 然后将一些正面的例子, 比如买东西时讨价还价、旧的能用的就不卖新的等等来正确引导。一方面, 学生可以看到别的同学合理消费的好处, 另一方面反思自己的冲动的、盲目地消费行为。只有让学生自己想明白, 他才会心甘情愿的改变。

4.4 社会和媒体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社会各界应齐心协力营造一个健康的消费环境, 让中学生合理消费, 积极倡导朴素的外表消费风气。媒体则要注意对舆论的正确引导, 担当起社会的责任, 多树立勤俭节约的典型, 弘扬社会正能量。

4.5 政府各部门宣传勤俭的文化传统

政府应加大媒体的宣传力度, 可以通过电视, 报纸、网络、宣传册等手段引导健康合理的消费观。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 当小康生活向我们招手之际, 我们更须永葆艰苦奋斗的本色。为此, 政府部门应加大宣传, 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作为重要内容, 经常抓, 这样中学生才能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 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在这样的经济氛围中成长着的青少年也很关注商品表达的一种潜在的概念。他们希望拥有名牌的服饰、名牌的生活学习用品, 他们会跟随时尚的脚步装扮自己以表现与众不同的一面。考察青少年的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 一方面能够了解青少年的消费心理特征, 另一方面也能够了解哪些因素影响了青少年的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做这样的调查研究, 从青少年自身的角度而言, 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自己以便调控自己的行为;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 可以也应该引导他们适度消费, 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念, 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杨大兴.中学生消费观念的问题及对策[J].上海教育, 2001 (15) :46.

[2]邵飞.中学生消费观问题及原因探析[J].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2 (9) :146~147.

[3]金木西.关于中学生消费观的探究与引导[J].金色年华:教学参考, 2012 (9) :172.

[4]喻雪莉.中学生消费观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都市家教月刊, 2013 (12) :178.

中学生消费观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篇3

【关键词】中学生;消费观;名牌

一、中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分析

消费观包括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对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分析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消费观这一概念。

1.消费心理

在调查中发现,中学生的消费心理普遍呈现出对于知识、文化、科学和美的追求。在体现出积极的消费心理的同时也有一些不良的消费心理存在,这些不良消费心理亟待引导,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类:

追星心理。由于中学生的身心都还处于不够成熟的状态,对于娱乐明星、偶像明星有着狂热的追求。

攀比心理。有部分中学生推崇物质的享受,在追求物质的同时也使得攀比有了滋生的土壤。他们追求的不仅仅是学习上优秀,甚至连衣着打扮、文体用具都不能输给其他人。看到别人穿名牌衣服,自己也不能输,看到别人使用漂亮的文具,就要买更漂亮的。这种物质上的追求和经济上的不独立便形成了巨大了矛盾。

个性心理。中学生处于一个易于叛逆的阶段,在个性上、外表上都希望和别人显示出与众不同。因此会对一些夸张、特别的东西产生浓厚的猎奇心理,希望借此来显示自己的特殊性。

2.消费行为

如果消费行为是建立在不良的消费心理的动机上,那么这种消费行为也是不健康的。具体来说有下列几种:

模仿行为。这种消费行为与其追星心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例如2005年超女李宇春在受到追捧之后,许多女中学生都将发型改为李宇春式的短发。中学生会按照自己的崇拜而对自己的形象进行改变,最终会从简单的追星演变为盲目的追从。

奢侈行為。攀比心理的存在,使得他们为了不落后于其他同学,他们往往做出相对奢侈的消费行为。他们“饮食消费跟着广告走;服装消费跟着名牌走;娱乐消费跟着新潮走;人情消费跟着成人走。”他大部分的中学生在调查中表示出了对名牌的肯定和追求,他们对品牌的注重反映出了超前消费的存在。

时尚消费行为。中学生在这一年龄阶段对个性塑造极为注重,他们渴望引起他人尤其是异性的关注,他们追逐时尚,更有甚者违反学校的规定,上网、玩电子游戏、出入营业性舞厅,做出一些不适合中学生的娱乐消费。

二、影响中学生消费观念的因素

1.家庭因素

在这里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孩子的需要是合理的,对书籍以及生活必需品的追求,家长尽量满足并适时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消费观,这是积极的消费观;另一种情况是当孩子的需求超出家庭的承受能力时,家长为了为孩子营造所谓的优质的生活环境时,盲目满足孩子的需求,这是消极的消费观,会让孩子从小养成不合理、不健康的消费习惯。

2.校园环境

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要给予正确而及时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其向健康、活泼、积极、创新、求实、真诚等优秀方面发展。因此,教师和学校应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消费观念教育,使学生明白勤俭节约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并促使校园形成节俭的良好风气。例如许多学校统一定制校服,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学生之间的攀比风气。

3.网络环境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之而来的网络消费也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互联网上无数的购物网站让中学生足不出户便可购买喜欢的商品,接受着计算机教育的他们,不可避免的出现了网购的现象。网上购物为商家开拓了销售渠道的同时,也方便了广大的消费者,但应注意的是,中学生心理还不够成熟,对许多问题缺乏自己的思考。网购助长他们的消费欲望,如果不加以适当的引导,将会促进他们不合理的过度消费。

4.社会环境

在中学生的购买过程中,营业员的心理品质与交际能力将直接影响着每一次购买活动的成败,在购买过程中,中学生主要的交际对象。由于中学生的心理状况还并不十分成熟,因此十分容易受到营业员的影响,营业员的仪表、举止、语言都是影响中学生购物时的重要因素。

三、建议

中学生的消费与消费观虽已渐渐独立,但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由于中学

所处的年龄阶段,既有叛逆又有彷徨,中学生的消费渐趋自主,但其经济又不能独立,学校应对学生加强教育,努力宣传朴素的生活作风,引导适度的消费,健康的消费。

1.大力整顿校园周边环境

积极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联合工商部门、城管部门等坚决取缔学校周边以未成年学生为主要消费对象的游戏厅、录像厅、网吧等非法营业部门,严惩聚集未成年赌博、喝酒等商铺。通过现身说法让中学生明白不良消费的危害性。

2.舆论氛围的塑造

大学生消费观念调查策划 篇4

一、主题

关于大学生消费观念的调查及分析

二、调查范围

以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的所有大二,大三的所有学生。

三、参与人员及分工

组长:孙荣

采访:市场经济协会所有成员

问卷设计及分析:孙荣

背景资料收集: 孙荣

执笔人:孙荣,谢凯,唐福成四、活动进程及安排

1、准备阶段:确立活动主题,进行成员分工,初步确定采访范围,对选题进行大致了解,预计用时一周。

2、设计并发放问卷,对典型人物进行访谈,尽可能广地接触采访对象,深入开展调查活动,全面掌握已有背景资料,预计用时两周。

3、分析阶段: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对采访结果进行归纳总结。根据所得数据,形成一点的理论,各成员对本次活动形成系统的结论,此阶段预计用时一周。

4、成文阶段:各成员交流活动心得,依据前三阶段的成果确立 报告内容及行文方式,预计用时一周。

五、资料获得方式

主要以问卷调查及当面访谈为主,背景资料由网络及书刊杂志获得。

六、组织方式

组长负责联络成员及进行分工,定时召开会议,组员民主进行讨论,分工合作,主要通过会议进行沟通。

七、预期效果

90后大学生消费观念大胆 篇5

记者朱金中文首席记者张鸿飞图 这个9月,玩PSP、吃奶片、穿暴走鞋长大的一代正式步入高校,他们是否真的奢靡稚嫩不思进取?他们是否做好了独立生活的准备?他们怎样看待围绕自己的诸种标签和争议?

阅读提示

从2008年9月1日起,郑州各大高校敞开校门,迎接较为特殊的一批新生:“90后”一代。“90后”一代尚未踏入象牙塔,关于他们的争论已经成为网络热点:“追求物质生活奢侈,入学装备达两万元”、“没有责任感”、“爱用‘火星文’”等评价一时间弥漫着对这一群体的质疑和指责,一篇《“90后”新生穿超短裙露背装报到》的帖子更是火了整个网络。

他们身上到底有什么不同?他们是否真的奢靡稚嫩不思进取?他们是否已经做好了远离家门,走进大学校园、走向社会的思想准备?在9月这个特殊时间里,让我们把目光对准“90后”一代大学生。

带着争议跨进校门

9月6日下午2时,刚从驻马店赶到郑州的卢雪(化名)独自在商城路上一家烩面馆吃完饭后,掏出手机给表姐打了个电话。半个小时后,表姐赶到,打车把卢雪送到位于文化路的中原工学院广播影视学院报到。在办理入学手续登记时,卢雪在生日一栏工整地写着:1990年1月12日。

学美术的卢雪考取的是中原工学院影视动漫专业,9月6日和7日是她报到的日子。父母提出要开车送她来郑州,被她一口拒绝,“坐长途车就行了,又不是没去过郑州,表姐就在郑州上班,有什么事就找她呗!”卢雪的执拗很快付出“代价”,她到郑后不久就迷路了,不过,表姐是她早已预定好的“救星”。

半个小时办完了入学手续,表姐提出要送她到宿舍看看。“别急,我得先办张郑州的手机卡。”卢雪早就注意到了满校园的“动感地带”摊位,办手机卡似乎已经成为了入校办手续的一部分。

宿舍里空空的,还没有其他人来。卢雪要表姐陪她去购买衣物和被褥,她的包里除了MP3、数码相机和一张银行卡,再无他物,真可谓“净身入学”。“天!你们‘90后’一代大学生可真行!”卢雪的表姐颇为无奈,第一次对自己的表妹有了新的认识——尽管以前总认为她是个孩子。

“‘90后’怎么了?你们不就是‘80后’吗?就晓得给我们乱贴标签。”卢雪的话代表了很多“90后”大学生的心声,他们注意到了,但不在乎、不认同身上的“90后”标签。

8月31日,郑州大学等高校的新生开始报到,9月8日,河南工业大学等高校向新生敞开校门。两周之内,在校园里“××学院欢迎大一新生的到来”、“学生会纳新火热进行中”的大红条幅下,一批又一批的“90后”大学生走进校园,走进人们的视野。

9月1日,一篇《“90后”新生穿超短裙露背装报到》的帖子火了整个网络。一时间,对于“90后”大学生这一人群的关注成为热点话题:“90后”大学生入校时,家长全程陪同,包办整个入校手续;“90后”大学生入校时随身携带新“四大件”:笔记本、数码相机、手机和MP3(MP4);“90后”大学生入校后同一宿舍的人尚不认识就热心去参加社团„„而在一些高校的内部论坛上,已经出现了“90后”大学生的声音。一位新生意气风发地写道:“闪开,让我们热情歌唱属于‘90后’的一代!”

消费观念很大胆

从年龄上推算,今年9月入校报到的大一新生,大多出生于1989年下半年和1990年上半年,这意味着“90后”大学生正式踏入校园。今年“90后”大学生在新生中的比例有多少?由于没有较为权威的统计数字,我们无法得到准确结果,但郑州大学一位工作人员透露:这个比例大约为三分之一。

这无疑是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生于20世纪90年代,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早熟、个性张扬、独立并且不羁。他们是最具争议的一代,正因为背负了“90后”这个标签,他们在踏入象牙塔之初,就引发了质疑和争议。

在很多人看来,与“70后”、“80后”大学生相比,“90后”一代学生崇尚新奇消费,在消费观念上更加大胆。以前,“70后”大学生腰里别着BP机就是前卫,“80后”大学生则以手机为炫耀品,而对于“90后”大学生而言,数码相机等新“四大件”是必备工具,更有报道称,甚至洗衣机也被“90后”带进校园。

“90后”大学生是否真的消费超前?他们自己对此却不以为然。一名郑大新生告诉记者:“揣个MP3就是超前吗?听广播、学英语不都得用这个吗?当初你们上大学时用随身听,我们现在用MP3,有什么不对吗?”

在中原工学院校园,一个正在挑选手机号的新生说:“时代进步了,手机只是个通讯工具,全社会都在用,我们用怎么就奇怪呢?”

郑州大学一位辅导员说:“现在学校刚刚开学,学生们还在军训,他们的消费开支暂时还看不出来。不过,数码相机、手机和MP3确实在新生中很常见,笔记本目前还看不出来。”一些高校老师证实,近年来,家长们已经注意控制孩子的生活费数额,给付方式也有了很大变化,以往都是一次性把钱打到卡里,甚至出现过第一学期就打进去一两万元的事情,但今年很多家长节制新生的生活费,“先打一部分,需要时再打过去”。

虽然如此,位于东风路百脑汇的一家电脑公司的经理对新生的消费能力仍很看好:“根据我们的经验,过了军训时间或适应期,也就是一个月后,笔记本电脑就会有学生来购买。”这位IT经理认为,现在大学生的消费能力虽然有限,但消费观念绝对称得上具有个性,“他们对电脑非常熟悉,有的比我们的工作人员懂得还多。”

记者发现,在与学习无关的消费上,“90后”的女大学生更喜欢毛绒玩具、小饰品,喜欢整套购买化妆品,而且手机挂饰经常更换。而男生们喜欢DIY,更喜欢购买品牌商品。“他们的消费能力应该不会低,我这的时尚杂志一多半都是女大学生购买的。”河南财经学院附近一位报摊老板如是说。

另外,“90后”大学生比较注重经济独立,在受访者中,超过一半的新生表示,尽管父母已经给了生活费,还是要尽快尝试打工,一方面是为了积累社会经验,但更重要的是想独立生活。

个性张扬的一代

“教了这么多年学生,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事。”郑州大学一位老师如是感慨。9月初,新生进行军训不到两天,这位老师班里的一名女生发现服装不合适,没法穿,就找后勤部门要求更换。但后勤部门比较为难,认为衣服已经发下去了,而且衣服已经被穿过,不能再更换。“我第一次给学生们开会的时候,那个女生找到我,说老师能不能借你的军训服装穿穿。”“‘90后’学生确实与众不同,很有个性,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意愿。”这位老师感慨,以往新生多比较内敛,有的操着一口家乡话和老师说话老是磕磕巴巴,而“90后”新生比较坦率、个性张扬。在军训时搞“自我介绍”,这些新生们几乎没有一个舌头打颤的,“让我都差点雷倒了”。这位老师说,教书这么多年,第一次明白“雷倒”是什么意思。

虽然还有些稚嫩,但几乎个个都有一个鲜明的“自我”——这是人们对“90后”大学生的普遍观点。在网络上,一些“70后”、“80后”的网友担忧:“90后”会不会给大学校园带来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如果学生们在作业里用“火星文”(注:当下年轻人在网络聊天时使用特殊输入法所写的让人难以理解的文字,夹杂大量错别字)写作的话,老师们会不会抽搐?“90后”的自信会不会走向自负?过分的个性张扬会不会让他们变成“不负责的一代”?

对此,“90后”大学生给出了否定的回答。“‘火星文’当然知道,但我知道那些并不代表我跟其他人交流都用‘火星文’。”来自商丘的王博出生于1990年,他对自己有着明确的人生规划,“我是学物理的,从现在起,我的目标是考取清华研究生。中国的大飞机项目不是上马了吗?我相信将来我能在这方面施展一技之长。”

正在军训的女生小常并不否认自己喜欢用“火星文”聊天、看韩剧、崇拜超女。“我喜欢时尚,更喜欢追求时尚,但时尚不是我生活的全部。我也喜欢易中天和于丹,喜欢古典文化。”说着,她大段背诵起《论语》。

“90后”大学生大多是网络的常客,对于网上铺天盖地的关于“90后”的讨论,他们认为很多看法是以偏概全——他们的确是空前幸福的一代,很多人一路走来顺风顺水,但爱玩的天性没有磨灭他们的奋斗意志,自己未来的规划他们比谁都在意;他们的确在一言一行中彰显了个性,但在他们看来谁都有个性;他们拒绝“90后”的标签,因为这并没有代表他们这个群体的内涵和特征。

“我们毕竟阅历有限,有时候一些看法可能会比较幼稚。如果说我们这代人和‘70后’、‘80后’有什么不同,那就是我们愿意尝试新事物,敢闯敢拼。或者说,我们是属于网络的一代。”8月6日,女生小孟在和父母整理自己的床铺时如是说。

多些宽容和时间

上一辈对于下一辈的关注,往往充满了严厉和不解。上世纪末,“新人类”话题在国内被反复提起,“80后”一代备受“70后”一代指责,被称为中国“垮掉的一代”,而如今随着“90后”的成长,老一代人对他们的批评已经盖过了“80后”。尽管有学者认为,这些指责很大程度上是对“80后”一代指责的延伸,但仍有不少人担心,当“90后”一代开始迈入校园时,他们是否做好了远离家庭、独立生活的准备?

接纳“90后”大学生的各个高校,对这个话题显得比较低调。一些高校学生工作负责人认为,不应太过于注重“90后”这个标签。“‘80后’大学生也好,‘90后’大学生也罢,归根结底都是大学生,会有一些区别,但区别不是很大。”河南工业大学学生处处长朱立峰如是说,“我们国家有着较为完备的教育体系,从小学、中学到大学,‘90后’也是从这个体系中成长起来的。对于高校学生教育工作来说,主要是抓好学习教育,只要学风好,就是抓住了教育工作的主流。”

而诸多社会学和教育学领域专家认为,应该从时代大背景下去看待这个话题。“一代人都有一代人的定位,‘90后’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在20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大多参加过各种课外辅导班,大多喜欢旅游,喜欢网络。‘90后’一代走的路多,知道的也多,网络更是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了一个特殊的平台。”长期从事青少年研究的河南省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崔学华说,“90后”个性张扬,很有主见,有项调查表明,50%的“90后”更愿意选择白领或金领作为职业,而非“80后”向往的公务员,这说明“他们对人生有自己的规划,尽管这个规划和父辈或前辈不一致,但这是他们的主张”。

“对‘90后’一代应该多一些宽容和理解,不应该过多地苛刻指责。”河南省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周全德说,尽管“90后”一代与“80后”、“70后”甚至“60后”的生活方式不一样,但应该看到“90后”承受的压力也在增大,如就业压力、学习压力,“受到宠爱不等于娇生惯养,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化,选择性多了,风险也大了,新一代人有权利作出不一样的选择”。

专家们也认为,对于“90后”一代的教育,更多的应该是引导,让他们“扬长避短”。“‘90后’思想前卫,注重新颖,就应该努力发挥他们的这种创新性思维,创新型社会需要的正是这种创新型人才。”周全德说。

朱立峰处长非常认同这一说法,他也认为,研究他们,抓好思想,做好沟通,促进这一代大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是高校下一步工作重点。

中学生消费观念 篇6

课题组成员:

一、问题提出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家长们对自己子女过度宠爱,所给零用钱也比较多。那么,这些钱都花在什么地方呢?这些消费开支合理吗?高中生应建立怎么样的理财观念?现在我们决定对中学生的消费情况做一些调查,进行一些研究。

二、研究目标

预设目标:希望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大体了解现代中学生消费情况,能够找出其特点,并用所学的知识加以分析,找出原因,进而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达到目标:了解现在中学生消费状况,分析中学生的消费状况合理的一面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写论文,实现预设目标。

三、研究过程

我们的课题调查,采用的是调查分析法。回收的有效问卷36份(男生18份,女生18份)。调查问题全部为客观选择题,然后对答卷进行统计和综合分析,并得出结论。在根据结论,提出了一些比较有建设性的意见。

准备阶段:在众多课题中不假思索地选择了我们都感兴趣的关于中学生消费状况的研究课题。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查询资料后,在做好准备工作之后,我们讨论并制成了中学生消费状况调查问卷。

调查阶段:把调查问卷派到同学们的手中。调查对象是高一的男女生。

统计整理:采用人工统计法,组员利用课余时间对回收的36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

报告撰写:首先对统计的数据作认真彻底的分析,另外还参考查询到的资料,确定报告格式、讨论目的、分析对象,撰写成文。

四、调查研究的结论

(一)中学生消费状况的合理性

1、合理的消费观念

消费,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行为。消费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部分。消费可以分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两种,每个中学生都是消费者,进行的消费主要是生活消费。在消费过程中,消费观念有着重要意义。据第二题的调查结果表明,约64%的中学生每月花费比较合理,只有小部分中学生的花销较大。

同时,据第十一题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在消费时,注重质量的占61.1%,这说明过度追求名牌的消费观念将成为过去,理性消费渐渐成为主流。据第十二题调查表明,50%的中学生有为自己做过“财政计划”,消费的有序进行也是中学生消费观念合理性的表现之一。

2、消费内容的合理性

据第三题的调查结果表明:

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比例比较协调。这表明中学生的消费不仅仅满足于衣食这种基本需求,为满足精神需要的消费比例也在上升,特别是随着Internet在中国的迅速发展,上网查询资料、休闲娱乐已成为当代中学生的时尚消费,这些消费是e时代的必然产物,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近年来中国网络事业的蓬勃发展给人们带来的无限便利和乐趣。

学习资料是中学生消费中继食品、上网消费以后,居于第三的消费内容,这说明中学生对于学习的重视程度很高。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中学生的消费是多样化的,这种多样化也是中学生消费合理化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对于各种消费领域的涉猎,是中学生的眼界开阔起来。中学生始终站在当今社会的消费前沿。]

你认为高中生的月花费应在300元以下300—400元400---500元500元以上人数171234百分比47.2%33.3%8.33%11.1%

3、消费方式的现代化

据十四、十五题调查结果表明,约13.9%的中学生使用过银行卡,有50%的中学生已有或将会有属于自己的银行卡.这表明中学生的消费方式已进入信息化网络化的新时代,快捷便利的消费方式深受中学生欢迎。作为新一代青年,当代中学生是不会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的。

关于银行卡使用情况经常使用偶尔使用没用过没见过人数 5 12 18 1百分比 13.9% 33.3‰ 50% 2.8%拥有情况 有 偶尔有 没有很快就会有人数 18 7 11 0百分比 50% 19.4% 30.6% 0

4、对于消费的正确思考

第一题调查结果显示,94.4%的中学生的经济来源是父母,这种经济来源稳定可靠数目可观。据第六题的调查结果显示,94.4%的中学生在消费过程中考虑过家庭的经济情况,他们认为这是十分必要的。这说明中学生再也不是过去只以自我为中心的“小太阳”,而逐渐成为能为父母家庭分担责任的主人翁。另外,第十题显示,有66.7%的中学生在心理上做好了自食其力的准备,更有61.1%的中学生已进行过实践。这也充分反映了,当代中学生对消费的思考正趋于理性化,对于将来消费的思考逐渐趋于成熟。

经济来源父母其他亲属你的储蓄自己的劳动所得人数34232百分比94.4%5.6%8.3%5.6% 对高中生进行理财教育的必要性 有 无人数 31 5百分比 86.1% 13.9% 消费时是否考虑家庭状况 是 否人数 34 2百分比 94.4% 5.6%

(二)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消费结构仍有片面性

首先,部分中学生的消费内容过于集中。其次,追求品牌的中学生也占一定的比例,这些学生的消费观念显然进入了误区,这也反映了中学生消费中不合理的一面。当一个中学生满身名牌、穿戴时髦的时候,所显示的并不是那个中学生的个人价值,却是虚荣和不合适宜。作为一个中学生,其个人价值在于勇敢向上、勤奋、智慧、活跃的思想以及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在于他的独立性。这样的中学生充满自信,无论是否穿戴名牌,都不影响他们的个人魅力。相反,如果一个中学生只能靠外表在名牌来支撑自己的“价值”和“地位”的话,说明这个中学生毫无自信,已经“一无所有”了。

你认为你的消费合理吗?合理一般不合理2212361.1%33.3%8.3%

2、攀比现象严重

据第七题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之间的攀比心理是十分严重的。这种不好的现象会使中学生的消费走向歧路,不利于中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另外,要注意的是94.4%的中学生的经济来源是父母,过攀比会使中学生的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为了满足这些中学生的虚荣心,过度溺爱孩子的父母只得一再尽力提供经济上的支持。而对于这些中学生来说,真正需要的不是这些,真正需要的是正确的引导和自省,若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中学生的消费观念变得歪曲,消费很难再正常化,会影响他们将来的生存和发展。

有无攀比现象 有 无 不知道人数 19 9 8百分比 52.8% 25% 22.2%

3、家长对于中学生的理财教育不够到位

据第八题的调查结果显示,约38.9%的中学生家长不经常甚至从不对其进行理财教育,这也是中学生的消费有片面性的重要原因之一。据第九题的调查结果显示,86.1%的中学生认为需要对自己进行理财教育,这体现了对中学生对理财教育的渴望。

家长是否进行过理财教育 正常 不经常 没有人数 14 14 8百分比 38.9% 38.9% 22.2% 自食其力的准备情况心理上 有 无 人数 24 12 百分比 66.7% 33.3%行动上 人数 22 14 百分比 61.1% 38.9% 自己认为是否懂得理财 是 否人数 21 15百分比 58.3% 41.7%

(三)对于培养中学生合理消费习惯的几点建议

作为当代中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不攀比,不过分追求名牌,提倡艰苦奋斗精神。

由于中学生正处于消费前沿,能轻而易举地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各种消费信息,所以,对于社会上的新兴事物要学会辨别好坏是非,增强消费意识,提高自主消费能力。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但是,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薄弱,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说得少了,浪费现象由此滋生。还有一些家长认为现在生活好了,不能亏着孩子,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满足孩子们的要求,对孩子过分宠爱,使他们过者“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在学生中攀比、浪费的现象十分严重。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当小康生活向我们招手之际,当太平盛世向我们走来之时,我们更须永葆艰苦奋斗的本色。惟有如此,方可民族兴盛,大业有成。为此,希望学校和家长加强教育引导,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作为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经常抓,这样中学生才能形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尊重和珍惜大人们的劳动成果、不追求奢侈、不贪图享乐的正确消费观和正确的人生观。

中学生的家长应该对中学生进行适当的理财教育,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

不要过度溺爱,严防中学生攀比心理严重化,要经常作适当的引导,做好中学生合理消费的第一任老师。引导学生把零花钱存起来,用到最需要的地方,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家庭理财。

对于培养当代中学生的合理消费习惯,中学生所在学校也应该积极对中学生进行理财教育。

一些发达国家在中小学和家庭教育中,理财教育是热门的话题。他们根据孩子年龄不同的特点,学校和家长按不同的阶段,由浅入深地确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和内容,进行理财教育。面向新世纪,我国却加入世贸组织,外国人可不会等我们准备好了才和我们赛跑。如果还意识不到理财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后果不难想象。所以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使中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合理消费习惯的养成,才能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五、研究反思

通过这次的研究学习,让我们不仅了解了现代中学生的小状况,并且提高了我们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

为做好中学生消费状况分析,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内容涉及:经济来源、每月花费、消费内容,以及同学的一些想法和消费方式等内容。经过分析研究,我们发现,同学们的消费理念较为合理。大部分人在消费时更注重质量和实用,并考虑到家庭经济状况。看来,在社会主义的中国,中学生消费也是同我国的国情相统一的。并且,同学们也同时保持着艰苦朴素、不乱花钱的优良作风,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我们也不得不看到一些问题,有些同学仍然有攀比心理,而且比较严重,这与许多因素有关,有家庭的也有社会的。还有,有些同学的消费结构不合理,偏重在玩乐上,这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却又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既然已经出现问题,就应该拿出积极的措施来改正。在这方面,我们希望家长和学校对学生加强理财教育,并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让全社会都来关注中学生的消费问题。

在研究学习中,我们自身也有很大的收获,我们组的每一个成员在学习能力方面都有所提高。面对问题和困难时,我们没有退缩,而是积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通过研究性学习,我们的学习态度更加严谨认真,在困难面前我么学会了坚持与忍耐,发扬了团结协作的精神,无论做什么,都会感觉到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我们发现自己遇事更冷静,处事也多了一份成熟。

中学生消费观念 篇7

关键词:大学生,科学消费观念,教育,思考

消费是一种行为, 是消费主体出于延续和发展自身的目的, 有意识地消耗物质资料和非物质资料的能动行为。消费行为总是影响着一定阶级或时代的道德风尚, 它不仅仅意味着怎样花钱, 而且还和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紧密相连。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 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 其人数在不断攀升。这一群体具有不同于其他群体的消费特点和消费心理, 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 同时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 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通过研究大学生的消费特点, 有针对性开展大学生科学消费观念的教育, 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的消费特点

1. 大学生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当代大学生不仅消费能力在提高, 而且在消费结构方面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除了基本的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外, 当代大学生会选择将越来越多的支出用于网络、通信、交际、恋爱等诸多方面。

2. 大学生消费盲目追求时尚和名牌

当代大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 他们在吃、穿、用等方面都追求高档、名牌、品位。究其原因, 是这些学生的消费心理存在误区, 他们把穿名牌作为家里财富和地位的象征。这种攀比、歧视、怕人蔑视的现象的存在, 使一些家境贫寒的学生受到周围同学高消费的影响和压力, 产生了严重的心理扭曲。同学间产生了不必要的隔阂, 人际关系恶化, 严重影响了和谐校园的氛围。

3. 大学生消费的依赖性与超前性

大学生的主要生活资金来源于父母, 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暂时不具备独立的经济能力。总体看来, 大学生对超前消费有着理性的认识和态度, 但不可否认, 一些大学生已成了超前消费的追随者, 并接受或实践着“借贷”、“信用”、“透支”等一些全新的消费理念。

4. 大学生消费存在盲目攀比的心理

许多大学生消费时往往是看到别人有的, 自己也要有, 别人没有的, 自己先要有, 别人档次高, 自己就要比他还高。这些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 在虚荣心的驱使下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二、开展大学生科学消费观念教育的主要内容

大学生思想活跃、模仿心理强, 对来自社会上和校园内的诱惑辨别力不够, 容易产生羡慕心理或盲从。这既有他们自身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 还有他们的审美和消费知识欠缺等因素。笔者认为对他们的教育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主要内容:

1. 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

价值观是对什么是最重要、最贵重、最值得人们追求的一种观点和评价标准。消费观是价值观的组成部分, 价值观的变化必然带来消费观的变化。科学消费观是指人们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下,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 自觉运用科学知识进行合理消费, 以实现消费者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一种消费态度和消费观念。而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市场繁荣, 出现了不少暴发者以高消费为荣, 大肆挥霍, 一掷千金, 这些不良现象影响了不少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消费观, 把奢侈、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因此, 要根据大学生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进行价值观教育, 让他们懂得人生的成功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在于是否对社会有贡献, 一个人在追求自我价值的同时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统一。

2. 加强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优良传统的教育

科学消费观的核心是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节俭这一朴素的消费伦理观, 充分体现人们对艰苦劳动及其成果的尊重, 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必须代代相传。而今天, 随着消费主义的泛滥, 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对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产生了怀疑, 而对西方消费主义观念推崇有加。因此, 必须加强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科学消费观念教育。

3. 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知识的教育

大学生科学消费观念教育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消费知识教育, 提高他们理性消费、科学理财的意识。一是加强大学生理财教育, 应包括三个基本方面:理财价值观的教育;理财基本知识的传授;理财基本技能的培养。通过理财教育, 培养大学生的理财能力, 养成合理计划的消费习惯。二是进行消费与市场的基本理论教育, 使大学生了解消费与市场的关系, 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消费理念。三是进行消费品常识教育, 提高大学生评价和选择消费品的能力。四是进行消费文明教育。文明消费强调的是消费应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 学校要教育大学生做有道德的消费者, 有道德的消费者应该具备四个方面的素质:具有判断消费品的价值的能力;具备对自己支付能力的理性分析能力;具有消费的自主性;具有相应的社会责任感。

4. 加强对大学生的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对于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提高审美能力, 丰富人的本质与完善人格有着独特的作用。当前, 有一部分大学生在审美问题上存在一定的误区, 这些审美的误区导致大学生消费出现误区, 审美误区也是导致一部分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原因。对大学生的审美教育, 一是进行马克思美学理论和美学思想教育, 让大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了马克思美学的基本观点, 在具体的审美实践中, 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一切美的事物和现象;二是组织各种活动对大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让学生对什么是美有直观的感受, 同时明白一个人的美在于内在修养和品行, 而不在于外表的漂亮、衣着的华丽等。在大学生的消费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形势下, 加强大学生审美教育对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健康的消费观, 培养高品位的审美情感, 提高大学生的消费生活质量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三、开展大学生科学消费观念教育的主要途径

教育大学生摒弃非理性消费, 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 必须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多管齐下, 采用大学生易于接受的方法, 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1.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政工队伍尤其是辅导员、班主任的主导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有较强的政治理论基础, 丰富的教学经验, 辅导员、班主任有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 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容易让学生从思想上认同和接受。这些人员要与时俱进, 加强自己的业务学习, 尤其是加强消费知识的学习, 在日常消费上要给学生起好示范作用, 做科学、合理消费的典范, 同时, 要对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加以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2. 开设相应的消费教育课程

大学生消费知识匮乏, 有必要在大学开设消费教育专修课或有计划地邀请消费教育方面的专家为学生进行消费知识专题讲座, 以增强大学生的现代消费知识, 提高他们理性消费、科学理财的意识, 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消费理念。

3. 发挥校园文化的引导作用

我们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消费进行引导。一是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利用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与消费有关的活动, 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消费舆论, 把大学生消费行为引向正确的方向。二是充分发挥校内大众传播工具尤其是校园网络的作用, 对大学生消费进行引导。三是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让他们摒弃非理性消费。

4. 建立学生消费咨询、指导机构

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很多是由于他们是独身子女, 生活自理能力弱, 不会消费, 盲目模仿别人而形成的。因此, 有必要建立学生消费咨询指导机构, 向学生提供消费咨询和指导服务, 给学生的消费提供建议, 帮助他们确立哪些消费是合理消费, 哪些消费是不合理消费, 逐步提高大学生消费的自主能力, 形成科学的消费观念, 从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的引导。

5. 建立大学生消费约束制度

加强制度建设有利于约束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 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合理的消费观念和意识。

6. 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引导的作用

要使大学生摒弃非理性消费, 树立科学消费观, 还必须依靠和发挥好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大学生科学消费观的形成必须通过大学生自身将社会、学校、家庭的教育转化为自身内在的要求, 从不自觉到自觉, 从他律转化为自律这个过程才能完成, 这个过程也是他人无法替代的“内化”的心理过程。

参考文献

[1]徐 萍:消费心理学教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4

[2]朱存梅: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4)

[3]吴方乙:大学生也要艰苦奋斗[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 2006, (3) :77

[4]赵志毅:文本与人本—高校德育方略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271

中学生消费观念 篇8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最多的互联网金融的代表就是支付宝,通过支付宝,可以实现不带钱包,不带现金,照样可以花钱。本身我国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就比欧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要短许多,最初发展起来的是美国,进行了长期的发展和变革,流行起来的美版支付宝paypal;德国的第三方的支付行业发展的尤其先进,也更加人性化;P2P借贷的发源地是英国,尽管如此我们的发展速度也不甘落后,同时也会对法律和道德带来新的挑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在2016年10月份,《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由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对新兴起的互联网金融有了进一步规划与完善,让互联网技术与信息通信技术更加贴合,实现更安全、更便捷的新模式与新业务。2003年阿里巴巴投资创建了如今发展如日中天的淘宝,同年10月,支付宝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类余额宝”已经相关产品迅速发展起来,并受到愈来愈多的人的关注,潜移默化的对我们中学生也带来了很多影响。

对于中学生来说,互联网的吸引力本来就很大,加上我们心智发展不够成熟,喜欢追求新颖的,标新立异的东西,同学之间的攀比心也很强,对各方面诱惑的免疫力很差,生活阅历也远远不够,对于是非对错、美丑善恶没有判断力,容易让我们中学生沉迷在其中,无法正确控制上网的时间,占用学习和休息时间,也会导致精力分散,学习成绩下降。而互联网金融,又是一种与金钱相关的新兴领域,中学生沉迷于网络,包括网络游戏,网络交际,在这其中不免有很多疯狂的人为此投入金钱,不仅荒废了学业,也欺骗了父母。在最应该奋斗学习的年龄,用父母给自己学习的金钱,投入在了虚拟的网络中,甚至严重的会去偷父母的钱来玩游戏,让很多中学生从小就意识不到父母的辛苦,还有挣钱的不容易,只为了自己一时的乐趣,滋生了很多负面的行为和想法,不利于我们长期的全面发展,在发现错误时,父母更应该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即使纠正,在犯得错误不是很大的时候,就要纠正他。我们中学生还是需要再父母的监管下参与网络金融活动的。

网购就是对互联网和金融发展相结合的产物,我们可以在网络中选购想要的东西,不需要现金,实现了互联网、购物、支付三合一的平台。并且现在看来,网购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在刚刚过去的2016天猫“双11”购物狂欢节当天最终的销售成交额已经达到912亿元,仅用了一小时的时间,就超过了2013年全天的销售额,在12分28秒时,就突破了100亿元,52秒后,网络包裹超过100万单,实现历史新高,其中通过余额宝支付的占18%,花呗支付占了29%,移动总支付占90%,仅仅10分钟,刷新了世界支付记录,9分钟时,支付宝支付峰值高达每秒12万笔。这惊人的数字说明随着我们生活逐渐发展,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逐渐走进我们的家中,潜移默化的改变我们的消费方式,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不管是网购还是其他互联网金融活动,都不要过多参与。因为制度发展的不够完善,依然存在安全隐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网购步骤,对一些高科技产品也是极其了解的。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金钱的概念大概只有数字,只是在余额中显示出的冰冷的数字,花出去之后也不会心疼,更没有考虑父母。也许要买的只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我们的欲望是无穷的,尤其是我们中学生,对自己的控制能力不够,又没有父母的监管,很容易迷失自我。

在积极的方面来想,有助于我们中学生不故步自封,从传统的,比较狭隘的、死板的消费观转变为更現代化的、系统化的消费理念。社会在发展的,我们就像流水中船,不进则退,从小培养自己与时俱进的思想,在不断成长过程中,学会用系统的眼光,用现代化的工具来提高生活质量,并不是盲目追求奢侈。通过互联网金融体系的发展,让我们生活更加便捷,如今在大部分地方,都可以实现支付宝、微信等支付形式。我们不用只拘泥于使用现金,出门的时候我们只需要带着手机,就能付款。不仅如此,现代网络借贷也是十分火爆的,多种多样的业务模式和运行机制让我们眼花缭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首先就要从理财开始。过分节俭是不可取的,无论生活怎么艰辛,一定要善待自己;过分奢侈更是万万不可的,要节约资源,充分利用,不浪费资源。

上一篇:第八章 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下一篇:名副其实的词语解释及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