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战争对美国的影响

2024-05-28

浅谈战争对美国的影响(通用9篇)

浅谈战争对美国的影响 篇1

漫谈伦敦G20峰会及超主权货币

离伦敦G20峰会召开还有一个周的时间,但主要峰会参与国之间已经烽烟四起,一场围绕要不要建立超主权货币以取代美圆的世界货币地位的战争正在拉开大幕。各主要国家的首脑人物纷纷抛出重磅武器,为即将到来的“战争”造势铺垫。

3月24日,全球近20个国家及地区的31家报纸上同时刊登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名为《全球行动的时代》的评论文章,为稳固美国领导地位“造势”。而几乎是在同时,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连续两天在央行网站提出应该对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革,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增长的国际储备货币,即超主权货币。

一、什么是G20峰会:

G20是在2003年8月20日确立的发展中国家的集体性称呼,这个集团是在第五次的部长级世界贸易组织(WTO)会议时首次出现,该次会议在墨西哥的坎昆(Cancún)召开,日期为2003年9月10日—2003年9月14日。

二十国集团由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加拿大、意大利、俄罗斯、澳大利亚、中国、巴西、阿根廷、墨西哥、韩国、印度尼西亚、印度、沙特阿拉伯、南非、土耳其等19个国家以及欧盟组成。

其宗旨是推动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

为了确保20国集团与布雷顿森林机构的紧密联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世界银行行长以及国际货币金融委员会和发展委员会主席作为特邀代表也参与该论坛的活动。

二、超主权货币:

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

超主权储备货币不仅克服了主权信用货币的内在风险,也为调节全球流动性提供了可能。由一个全球性机构管理的国际储备货币将使全球流动性的创造和调控成为可能,当一国主权货币不再做为全球贸易的尺度和参照基准时,该国汇率政策对失衡的调节效果会大大增强。这些能极大地降低未来危机发生的风险、增强危机处理的能力。

三、此次伦敦G20峰会的背景:

毫无疑问,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是这次G20峰会的主要色彩,这次危机引发的各利益团体之间的博弈,某些政治经济领域的重新洗盘的大幕才刚刚拉开。而美国孤注一掷开动印钞机则成为焦点中的焦点,在美圆贬值的大环境下,各国都在积极寻求对策来保护自己。做为美国最大的债务国,中国自然也在积极寻求途径来保护自己的在美资产安全问题。央行行长周小川用连续的积极性的文章为即将到来的G20峰会争得话语权,定下基调。

四、探讨:这次峰会后可能取得的进展以及对行情可能产生的影响

1.超主权货币进入推进阶段:任何一种体系的变更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总是要经历随着时间的推进,旧体系的弊端逐渐暴露,到成为历史前进的桎梏,再被新的体系更迭的过程。伦敦G20峰会,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超主权货币在这次会议后,成为整个世界经济体系变革的一个标的。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会引起世界经济体系的重新洗牌,话语权重新划分,从而改变整个货币市场的流动趋势。中国作为此次超主权货币倡议的发起者,以及日渐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将成为国际资金的又一个港口及引发新一轮的外资投资周期,从而可能产生充沛的流动性和较好的经济环境。在流动性充沛及良好的经济环境共振下,中国股市有可能出现新的一轮牛市。

2.美圆贬值有望减速,通胀预期减弱:美国开动印钞机引发了各国对其在美资产安全问题和通胀预期的担忧,美圆更是创下了20年来最大单周跌幅,油价大幅攀升。这势必会引发各方面的矛盾,峰会上各国势必会对美施加压力,以尽可能的保护自身的资产安全。对通胀预期的减弱也有助于各国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为经济复苏创造条件。

从中国自身的角度上来讲,这次峰会后如果取得积极的信号,将有进一步降息或者调整准备金率的可能性,从而改善资金面和宏观环境。

以上是着重探讨的两个方面,我们都是从积极性的角度,运用趋势做出的方向性判断,在实际的博弈过程中,要远远比这复杂,甚至可能出现相反的结果,投资者应根据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判断。

浅谈战争对美国的影响 篇2

1936年,原属于墨西哥的德克萨斯宣布独立,成立德克萨斯共和国并强调格兰德河为其边界。墨西哥不承认德克萨斯独立,更不同意格兰德河为其边界。1845年美国宣布如果德克萨斯愿意加入美国,美国将承认格兰德河为其边界,同年德克萨斯加入美国成为其第28个州。美国的这一举动大大激怒了墨西哥,墨西哥认为美国在干涉其内政,并于1846年4月发动对美的战争。美墨战争持续了一年多,最终以美国的胜利宣告结束。这场战争不仅使美国获得了大片土地,也对美国的奴隶制和西进运动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主要影响

美墨战争对美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领土面积扩大。1847年墨西哥首都沦陷,随之墨西哥投降并开始与美国谈判,双方于1848年签订瓜达卢佩-伊达尔戈和平条约。通过这个条约,美国获得了加利福尼亚州的全部土地,内达华州、犹他州、亚利桑那州的大部分土地以及怀俄明州、科罗拉多州、新墨西哥州、堪萨斯州、俄克拉荷马州的部分地区;墨西哥同意德克萨斯州归入美国并且以格兰德河为两国界限。这些土地面积占墨西哥全部领土的一半多,大于法德两国的领土面积之和,比1803年购得的路易斯安那还要大,美国从此获得了在美洲的主宰地位。

大片土地的获得不仅使得美国领土面积大大增加,西部广袤的土地也为美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宽广的草地、平原,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以及广阔的消费市场。加利福尼亚州的获得,使得美国领土扩展到太平洋沿岸,这为其开展与东方的贸易提供了便利并且为美国政治军事力量在亚洲太平洋的增长做了铺垫。

2.南北方关于奴隶制的矛盾激化。美国南北方在奴隶制上的矛盾由来已久,两者不同的经济制度决定了他们对奴隶制的不同态度。南方以发展种植园经济为主,烟草、大米、棉花是其主要作物,需要大量的奴隶作为劳动力来种植这些作物,奴隶制是南方种植园经济发展的关键;而北方以发展制造业为主,主要包括纺织业、造船业、服装行业等,吸收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大部分北方人对奴隶制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奴隶制是残暴没有人性的,废奴主义者们加入并组织了很多废奴运动。

美墨战争的结束使美国增加了大片的土地,同时也让奴隶制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新加入的州是蓄奴州还是自由州的问题成为当时美国棘手的政治难题。南方的极端主义者认为所有从墨西哥手里得到的土地都应该向奴隶主开放。种植园单一的经济作物对土地消耗大,南方土地肥力很快耗尽,因此需要向西扩张,获得更多肥沃土地来发展种植园经济,同时奴隶主希望通过新建蓄奴州来挽救奴隶制;北方则认为新的土地上应该杜绝发展奴隶制,不允许奴隶制扩张,这样慢慢的奴隶制就会减少甚至消失。南北方就蓄奴州还是自由州的问题各持己见,部分温和派认为可以先让人们(支持或不支持奴隶制)进入新土地生活,等到新土地人数达到一定数量可以成为美国一个州时,由该州的人决定其是蓄奴州还是自由州。直到1849年加利福尼亚州请求以自由州的身份加入联邦成为州,经过一番关于蓄奴和反蓄奴的激烈争执,美国通过了1850年妥协案,关于奴隶制的问题才得到暂时的表面的缓和。

3.推动西进运动的发展及西部的开发。美墨战争以美国的胜利宣告结束,尽管战争过程中美国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西部广阔土地的获得,对于推动西进运动的发展,西部的开发及美国经济的发展都有深远的意义。

西部领土广阔,土壤肥沃,有广袤的平原及大草原,气候适宜,适合发展农业和畜牧业;丰富的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西海岸优良的港口,漫长的海岸线,缩短了美国与东方贸易的通道;投机商和冒险家的宣传,使得人们认为,西部是资源丰富,就业机会多,发展前景好及实现美国梦的无限美好的土地。加上美国政府鼓励性的政策法规,大批美国人举家搬迁,从东部迁入杳无人烟的西部进行开垦开发。

1848年旧金山金矿的发现在美国甚至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轰动,淘金热的兴起更是为西进运动注入了一支强心剂。大批美国人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加入了淘金热的大军,涌入加州。淘金热不仅在加州,也在西部各州迅速发展,包括内达华州、亚利桑那州、科罗拉多州等。1848年初加州外来人口只有不到1000人,到了1849年底,外来人口已达到10万人之多。大量移民的涌入,带动了西部服务业、工业、交通业的飞速发展,也加快了加州加入美国的步伐,1850年9月,加州成为美国第31个州。

三、小结

美墨战争对美国的政治和经济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领土面积的不断扩大,为美国经济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促进西进运动的蓬勃发展以及西部的开发,同时南北方关于奴隶制的问题,也为日后南北战争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参考文献

[1]Keith W.Oslon,Wood Grey.Anoutline of American History,United State Information History,1994.

[2]黄安年.美墨战争简述[J].军事历史,1993(5):27-29.

[3]刘国柱.美墨战争:土地的魅力与海洋的诱惑[J].河北学刊,1995:102-104.

简析美墨战争对美国的影响 篇3

【关键词】美墨战争 领土面积 奴隶制 西进运动

一、引言

1936年,原属于墨西哥的德克萨斯宣布独立,成立德克萨斯共和国并强调格兰德河为其边界。墨西哥不承认德克萨斯独立,更不同意格兰德河为其边界。1845年美国宣布如果德克萨斯愿意加入美国,美国将承认格兰德河为其边界,同年德克萨斯加入美国成为其第28个州。美国的这一举动大大激怒了墨西哥,墨西哥认为美国在干涉其内政,并于1846年4月发动对美的战争。美墨战争持续了一年多,最终以美国的胜利宣告结束。这场战争不仅使美国获得了大片土地,也对美国的奴隶制和西进运动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主要影响

美墨战争对美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领土面积扩大。1847年墨西哥首都沦陷,随之墨西哥投降并开始与美国谈判,双方于1848年签订瓜达卢佩-伊达尔戈和平条约。通过这个条约,美国获得了加利福尼亚州的全部土地,内达华州、犹他州、亚利桑那州的大部分土地以及怀俄明州、科罗拉多州、新墨西哥州、堪萨斯州、俄克拉荷马州的部分地区;墨西哥同意德克萨斯州归入美国并且以格兰德河为两国界限。这些土地面积占墨西哥全部领土的一半多,大于法德两国的领土面积之和,比1803年购得的路易斯安那还要大,美国从此获得了在美洲的主宰地位。

大片土地的获得不仅使得美国领土面积大大增加,西部广袤的土地也为美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宽广的草地、平原,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以及广阔的消费市场。加利福尼亚州的获得,使得美国领土扩展到太平洋沿岸,这为其开展与东方的贸易提供了便利并且为美国政治军事力量在亚洲太平洋的增长做了铺垫。

2.南北方关于奴隶制的矛盾激化。美国南北方在奴隶制上的矛盾由来已久,两者不同的经济制度决定了他们对奴隶制的不同态度。南方以发展种植园经济为主,烟草、大米、棉花是其主要作物,需要大量的奴隶作为劳动力来种植这些作物,奴隶制是南方种植园经济发展的关键;而北方以发展制造业为主,主要包括纺织业、造船业、服装行业等,吸收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大部分北方人对奴隶制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奴隶制是残暴没有人性的,废奴主义者们加入并组织了很多废奴运动。

美墨战争的结束使美国增加了大片的土地,同时也让奴隶制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新加入的州是蓄奴州还是自由州的问题成为当时美国棘手的政治难题。南方的极端主义者认为所有从墨西哥手里得到的土地都应该向奴隶主开放。种植园单一的经济作物对土地消耗大,南方土地肥力很快耗尽,因此需要向西扩张,获得更多肥沃土地来发展种植园经济,同时奴隶主希望通过新建蓄奴州来挽救奴隶制;北方则认为新的土地上应该杜绝发展奴隶制,不允许奴隶制扩张,这样慢慢的奴隶制就会减少甚至消失。南北方就蓄奴州还是自由州的问题各持己见,部分温和派认为可以先让人们(支持或不支持奴隶制)进入新土地生活,等到新土地人数达到一定数量可以成为美国一个州时,由该州的人决定其是蓄奴州还是自由州。直到1849年加利福尼亚州请求以自由州的身份加入联邦成为州,经过一番关于蓄奴和反蓄奴的激烈争执,美国通过了1850年妥协案,关于奴隶制的问题才得到暂时的表面的缓和。

3.推动西进运动的发展及西部的开发。美墨战争以美国的胜利宣告结束,尽管战争过程中美国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西部广阔土地的获得,对于推动西进运动的发展,西部的开发及美国经济的发展都有深远的意义。

西部领土广阔,土壤肥沃,有广袤的平原及大草原,气候适宜,适合发展农业和畜牧业;丰富的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西海岸优良的港口,漫长的海岸线,缩短了美国与东方贸易的通道;投机商和冒险家的宣传,使得人们认为,西部是资源丰富,就业机会多,发展前景好及实现美国梦的无限美好的土地。加上美国政府鼓励性的政策法规,大批美国人举家搬迁,从东部迁入杳无人烟的西部进行开垦开发。

1848年旧金山金矿的发现在美国甚至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轰动,淘金热的兴起更是为西进运动注入了一支强心剂。大批美国人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加入了淘金热的大军,涌入加州。淘金热不仅在加州,也在西部各州迅速发展,包括内达华州、亚利桑那州、科罗拉多州等。1848年初加州外来人口只有不到1000人,到了1849年底,外来人口已达到10万人之多。大量移民的涌入,带动了西部服务业、工业、交通业的飞速发展,也加快了加州加入美国的步伐,1850年9月,加州成为美国第31个州。

三、小结

美墨战争对美国的政治和经济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领土面积的不断扩大,为美国经济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促进西进运动的蓬勃发展以及西部的开发,同时南北方关于奴隶制的问题,也为日后南北战争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参考文献:

[1]Keith W.Oslon,Wood Grey.An outline of American History,United State Information History,1994.

[2]黄安年.美墨战争简述[J].军事历史,1993(5):27-29.

[3]刘国柱.美墨战争:土地的魅力与海洋的诱惑[J].河北学刊,1995:102-104.

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篇4

中日甲午战争发生的时间是1894年7月末~1895年4月甲午中日战争最终以中国的战败而告终,而甲午战争的惨败,给中国带来了新的民族危机,彻底打破了中国“天朝上国”的美梦,从国际上来看,中国战败国际地位大大下降,从而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面临空前的亡国灭种的危机。在危机面前,人们一旦发觉自己已处在生死存亡的边缘,往日那种盲目自信再也无法原封不动地保持下去了。它像一次突然袭来的风暴,虽不能把旧事物连根拔起,至少也使它的根基发生严重的动摇。人们不能不对自己民族的过去和传统信条引起深刻的反思,尽力以新的眼光去审视外部世界,力图从中汲取足以挽救民族危亡的力量源泉。

在危机面前,“救亡”,这个深藏在千千万万人心中的口号,就这样响亮地喊了出来。从而促使了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各阶层纷纷掀起救亡图存的斗争。戊戌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思想发展路程中的一座丰碑。它有两个鲜明的特征:既是伟大的爱国救亡运动,又是伟大的民主启蒙运动。这次运动在提高民族觉醒和民主意识方面产生的那种震撼人心的力量,是中国人以前从来没有见到过的。不管运动发动者们自己怎么想,它为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以至日后中国历史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作了必不可少的准备。而站在救亡图存和变法维新前列的,正是代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要求的知识分子。他们把向西方学习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即不但要求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这便成为中国近代民主启蒙运动的真正起点。

浅谈战争对美国的影响 篇5

中国在朝鲜战争爆发四个月后以“志愿军名义”派兵参战,确实迫不得已,不过最终还是达到了维护我国安全和履行国际义务的双重目标。斯大林等人在朝鲜战争前饿决策虽有重大错误,毛泽东在战时的决策还是高明的。朝鲜战争是以平局结束的,抗美援朝战争却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近些年来国内出现一些否定抗美援朝的论调(不论是出于无知还是别有用心),都是十分荒谬的。

整整60年前,及1950年6月25日,在中国东邻朝鲜半岛上发生了一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规模最大的局部战争。朝鲜战争给半岛的南北双方都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也改变了亚洲乃至世界的战略格局。

朝鲜战争不该打,抗美援朝战争不能不打 熟悉历史的人应该知道,“朝鲜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是既有关联又有重大区别的两个概念。前者于1950年6月25日爆发,后者从1950年10月25日正式开始。对6月25日开始的朝鲜战争,朝鲜政府一直称为“祖国解放战争”,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将那场战争统称为“朝鲜战争”,而韩国方面则出于自尊则称为“韩国战争”(后来亦有“6·25战争”或简称“韩战”)。朝鲜战场的参战方对战争有不同的称谓,主要是因为参与此战的目标有重大差异。

对中国人而言,只是每年10月25日这个志愿军参战日举行纪念“抗美援朝战争”的活动。抗美援朝战争的目标,只是援救危在旦夕的邻邦并“保家卫国”,对此前四个月的战事国内战史往往一带而过,因为有许多忌讳之事不便深谈。上世纪90年代以后,俄罗斯档案解密,国内许多人也比较清楚地了解到朝鲜战争(并不等同于抗美援朝战争)的起因,自然更应该只纪念对中国而言有重大意义的“10·25”。朝鲜战争于1950年6月25日开始时,原来北南双方的内战,两天后因美国参战变成国际战争。在此之前,李承晚为总统的韩国政府则叫嚷要“北进统一”,金日成领导的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则要实现“祖国解放”,现在国际上有人炒作“在朝鲜谁打响第一枪”,其实子1948年麽苏军撤出朝鲜和1949年美军撤出朝鲜后,对峙的双方相互之间便枪声不断,三八线两边的战斗在1949年末至1950年初已上升至营级规模,最终演变为力量处于强势的一方发动大规模攻势以谋求实现统一。回顾当初朝鲜民族的分裂和内战,恰是美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划分势力范围的恶果。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时,美苏两国以北纬38度线为界在朝鲜划界而治,双方各自的占领区内都建立了宣布代表全朝鲜的政府,这便种下了内战的种子,美苏撤军后的南北争端仍未能摆脱两大国在冷战中对峙相争的影响。

美国鉴于李承晚政权的军事历练若于北方,反对其“北进”而要求取守势。1949年以前,斯大林也一直反对朝鲜人民军南进,看到中国革命胜利时美国并未干涉态度才有所改进。

1950年1于12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美国基本立场讲话”中谈到西太平洋防线从阿留申群岛、日本到菲律宾,未提到朝鲜和台湾。据当年斯大林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这篇讲话斯大林研究了很久,后来解密的俄罗斯档案证明1月3日这天,斯大林致今日成的电报便改变了原来的态度。随后的事实却证明,斯大林等人对美国反应的判断出现了重大战略错误。2月14日中苏同盟条约签订后,美国高层马上为“丢失中国”发生争吵,对于尚能控制的南朝鲜绝不肯放弃,并在积极寻找干涉朝鲜、台湾的行动借口。对朝鲜内战的战略决心,中国方面得到消息的时间已经很晚。现在已经公布的俄罗斯档案说明,1950年4月,朝鲜劳动党委员长兼政府首相金日成、劳动党副委员长外相朴宪永访问苏联后,又于5月中旬到达北京,向毛泽东通告了斯大林已经同意的大致方案,并说不需要中国提供援助。随后斯大林虽在电报中说了一句由中朝同志共同商量决定,实际山是把既成事实摆在面前,毛泽东从当时的意识形态或国家关系出发都不便反对他人已经确定之事。金日成、朴宪永离开北京一个多月后,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

四十多年后,当时任中央政治秘书室主任并在毛泽东身边担任俄文翻译的师哲在1992年出版的回忆录《在历史巨人身边》中这样写道:“战争爆发后,我们才得到消息。”这句话虽短,却大有深意。当时师哲在毛泽东身边处理电文特别是同苏联往来的电报,不过在国内公开出版物中不便多谈这段史实。1989年他曾向笔者叙述过此事的来龙去脉。1992年他在向旅美大陆学者陈兼口述回忆录时,也说明战争爆发后朝方才来了一名校官通报情况(此回忆录在美国已经以英文出版)。

当然,朝鲜爆发内战属于其本国的内政,美国却操纵联合国污蔑朝鲜北方“侵略”了南方。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笔者参加一些国际研讨时同美国学者就朝鲜战争的许多事实能一致认定不过经常对战争开始时的一个用词发生争执。美国总是永北方“入侵”(invade),本人则坚持不能用此词,只能说6月25日当天“内战开始”。这一个用词之争,其实关乎到战争的性质。因为按照国际公认的准则,国内战争只有进步和反动之分,“侵略”一词只适用于国家之间。朝鲜南北两方都只承认有一个朝鲜,双方无论是谁先采取行动,都不能称之为“侵略”。如同美国19世纪的南北战争一样,不能说北方“侵略”了南方。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内政兵乘机占领台湾,阻止中国实现统一,才是名副其实的侵略。美国的武装干涉朝鲜,使战争的性质迅速起了变化:对美国来说是一场侵朝战争,整个朝鲜战争也有本国内战变成一场许多国家参加的国际局部战争。以国际准则来看,美国干涉他国内政的霸权主义无疑使造成战争扩大的原因,自然是这场国际冲突的罪魁。从斗争的策略角度看,当时在国际共运中居于领袖地位的斯大林也有严重的判断错误,而交战者又只考虑自身而为多考虑外部因素。朝鲜内战演变成这样一种严重的结果,使当时的苏联和中国领导人始料不及的。朝鲜战争作为冷战时期的第一场大规模热战,造成了小国把大国拖入现代局部战争的后果(当时的苏联外长莫洛托夫晚年在回忆录中也认为使朝鲜把苏联拖进去的,赫鲁晓夫的回忆录也于同样的观点),到头来又加剧了冷战。美国以“联合国军”的旗号纠集其盟国组成国际反共阵线,给当时的社会主义阵营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局面,对新中国的危害则更为严重。面对美国出兵朝鲜,斯大林当即表示了退缩,撤退在朝鲜的军事顾问。朝鲜人民军的主力却倾力南进,企图在美军未到达时解放朝鲜全境,结果在洛东江前受阻僵持50天,美军又于9月15日在其后方仁川登陆。9月下旬战局恶化时,今日成向苏联求援,斯大林表示不能出兵,要他向中国求助。

1950年10月1日,今日成向中国请求派兵援助,斯大林的意向也要中国出兵,兵愿意向中国提供武器兵在费用上由双方“共同负担”(最后落实为“出厂价五折对华计费)。10月上旬美国越过三八线向鸭绿江边扑来,此时新中国已无法解决台湾问题,若在朝鲜问题上再次示弱,美国势必得寸进尺,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将更为恶劣,国内反动气焰也会增高。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式,毛泽东以其独有的魄力显示了”补天之功”,以出兵参战的方式扭转危局,达成当时情况下对新中国最有利的结果。

历史证明“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朝鲜内战爆发后迅速演变为国际战争,是当时的世界战略格局所决定的。新中国成立后对苏联实行“一边倒”,使美国格外重视远东局势的变化,力图遏制所谓的“共产主义势力”。在改变中国共产党内外政策的试探无效后,美国高层在1949年便开始筹划出兵干涉台湾,1950年2月的中苏同盟条约签订使其下定最后决心,只待一个借口。童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两天后即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即发表声明宣布军事干预朝鲜,同时出兵台湾兵大力支援侵越法军,从三个战略方向对中国构成了威胁。美国以南朝鲜爆发内战为理由出兵控制中国领土台湾,完全是践踏国际法准则的侵略行为。同年11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伍修权在联合国安理会上控诉美国侵略台湾时,又针对其荒谬借口批驳说:“能不能设想,因为西班牙内战,意大利就有权占领法国的科西嘉?能不能设想,因为墨西哥内战,英国就有权利占领美国的佛罗里达?这是毫无道理的,不能设想。”

美军入侵南海,使中国的统一大业就此受阻,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又使东北工业基地受到威胁,刚刚解放并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新中国自然不能没有反应。面对朝鲜、台湾、越南三个战略方向出现的威胁,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强调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原则,选择了合适的反击地点。当时中国因为没有海空军而难以在台海作战,出兵越南后勤供应又及其困难,只有在朝鲜战场同侵略者较量才最便于发挥自身的陆军优势。正如在中国从朝鲜撤军前夕周恩来在志愿军干部大会上对此总结的那样:“我们和美帝国主义较量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看选择在什么地方。这个当然是决定于帝国主义、但同时也决定于我们。帝国主义决定在朝鲜战场,这个对我们是有利的,我们也决定来抗美援朝。现在我们想一想三个战场,大家会懂,不论从哪条来说,如果在越南作战,更不要说是在沿海岛屿的作战了,那就比这里困难得多了。”

面对美国入侵中国领土台湾,新中国完全有理由采取反击,中共中央却考虑到国内的极端困难局面,进行对美作战准备时还是力争避免直接入朝参战。1950年10月上旬和中旬,面对朝鲜危在旦夕,十几天内中共中央又开会反复讨论,多数人列举种种困难而不主张出兵,苏联出动空军的问题上也一再退缩(开始称三个月内不能出动,最后声称其飞机不能飞过鸭绿江)。毛泽东经过许多天不眠不休地思考,曾两次要求入朝不对暂停行动,经最后权衡厉害还是确定:“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毛泽东敢于出兵同美国进行较量,既体现了非凡的胆略,在战场范围、出兵时机好残障方式又表现出极其谨慎、量力而行的科学态度。中国参战之前先发出“不能坐视不理”的预先警告,出兵选择在美军逼近鸭绿江时,同时规定不再朝鲜以外攻击美军,并以非政府的“志愿军名义”出兵,为在局部战争条件下保持国内和平创造了重要条件。这些有高度政策性的措施,体现了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所力争的是“朝鲜战争地方化”即不要扩大。

当时美国的战略重点在欧洲,主要对手是苏联,也不愿在亚洲过分地扩大战争,因此杜鲁门总统很快将主张对华开展的麦克阿瑟撤职。事实证明,新中国能在朝鲜这一局部战场与美国较量,便于集中力量对敌,能有效达到既援助兄弟邻邦又保证国内安全的作战目的。毛泽东作出出兵朝鲜的决策,是他一生中最难作出的决策之一,也是一个决心正确、政策和策略水平都比较高明的决策。

抗美援朝虽有代价,收益却更为巨大

三年零一个月的朝鲜战争,基本回到了开战时的三八线位置,可谓平局。中国进行的二年零九个月的战争却是从鸭绿江边开始,取得了将世界头号强国击退500公里并挽救了邻邦的胜利,这一成就是任何熟悉历史且又正确立场的人都会肯定的。新中国刚刚成立,便参加了朝鲜半岛上的一场当时世界山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局部战争,难免要付出一定代价。抗美援朝战阵先后又297万部队以志愿军名义入朝,直接消耗战费62亿元人民币,还对苏联欠下30亿元人民币(当时折合13美元)的军火债,战时牺牲15万多人(因又有事后补报的因病伤亡者,确认烈士为18万人)。中方付出的代价于战果相比,还是相对较少的,尤其是在装备处于绝对劣势的条件下发挥很高的作战技巧,人力物力损失都小于对手。按联合国军公布的数字,战时美军死亡共5.4万人,韩国军队死亡22万人,还有其他盟国的数千人,美国的直接战费超过200亿美元。将抗美援朝战争的花费与当时中国的国民经济总量相比,其总量并不算太高。战争期间中国的整个国民生产总值达2000亿人民币,国家财政支出为600亿元人民币,抗美援朝战争的开销只占同期财政支出的十分之一。正因如此,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国内顺利完成了国民经济恢复,每年经济增长率均在15%以上。至1952年底,我国工农业生产都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并于1953年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新中国站在“第一线”出兵朝鲜,让苏联站在“第二线”,这种民族牺牲也换来巨大的经济回报。在中国出兵朝鲜后,苏联领导人才改变了过去援华项目不大慷慨并有怀疑的态度,中国得到了历史上规模最大一次外来经济援助。1952年苏联同意向中国提供141个大型工程项目,1954年赫鲁晓夫访华时又增加15个项目,形成了后来通称的“一百五十六项(最后落实为150项)。这些援华项目的设备虽然还算成本费,技术转让却全属无偿,就此中国能以堪称世界上最低的成本奠定了工业化的最初基础。上世纪80年代时,解放初期主管经济工业的中共中央副主席陈云对此曾回忆说:”那时他们对我们的援助是真心诚意的。比方说,苏联制造了两台及其,他们一台,我们一台„„那真是援助,体现了苏联人民对我们的情谊。”苏联能够在援助中体现这种情谊,受中国抗美援朝的精神所感动可谓重要原因。有了这种援助,一使中国众多老一代人有那么深的“苏联情结”。不过一切事物往往有带两面性,若全面地看,在接受苏援时全面照搬苏联模式,也给后来中国的长远发展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中国出兵朝鲜,于世界头强在战场上取得均势,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辉煌胜利,这在政治上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在社会主义阵营中,中国于苏联真正形成了基本平等的兄弟关系(东欧各国与苏联则是父子关系)。在旧中国,2万8千八国联军旧能长驱进入北京,60万日军就能占领大半个中国,而朝鲜战场上的百万“十六国联军”在境外便被打退,此战又称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为扬眉吐气的一场对外战争。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政协会上,毛泽东宣告“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豪言,在朝鲜战场上变成了现实。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终于被公认为强国,获得了近代从未有过的地位,美国也承认自此才把新中国看称一个平等的对手。过去日本社会上都轻蔑地称中国未“支那”,看到自己最敬佩的美国居然被中国人在朝鲜打败,才口服心服地改称正式国名。中国在军事上取得了百年来对外战争从未有过的辉煌胜利,又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共产党的凝聚力,子鸦片战争后百年来丧失的民族自尊和自信力从此得到了恢复。不夸张地说,抗美援朝战争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历史复兴的重要心理支撑点。新加坡的资政李光耀也总结说,中国人民走向民族复兴,是从跨国鸭绿江那一刻开始的。

经过抗美援朝这一仗,中国解救了处于危机中的朝鲜政权。不论后来的半岛局势演变如何,我国工业重心东北就此获得了一个重要的外部安全屏障,我国所显示的为例也使周边出现了一个较好的安全环境。后人总结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时,认为又两大成果最值得重视:一是打出了几百公里的安全纵深,二是打出了几十年的和平建设环境。

朝鲜战争对其他相关各方的影响

中国参加朝鲜战争(在国内称抗美援朝战争),从总体上看收益大于付出。站在美国的立场看,这一仗也是有得有失,不过是苦涩大于收获。美国政要都一直认为,此战保住了南朝鲜还是值得打的。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1951年5月在国会上批评麦克阿瑟说过一段话--“假如把战争扩大到共产党中国,会把我们卷入一个错误的地方,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敌人进行一场错误的战争中。”我国有的著述过去引用此话时删去第一句前置短语,便曲解了本意。如看这段话的全文便可领会到,美国当权者当时只是担心将其扩大到中国会引起严重后果,从不认为介入朝鲜战争是错误的。

朝鲜战争结束时,美国高层却充满了沮丧,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上将自称是“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美军司令官”。自命为全球霸主的美国人有此心情,其实也很自然。因为若是一个体大无双的世界拳王于一个刚刚康复奋起的病夫比赛,就算打成平局,人们肯定会嘲笑拳王是失败者。战时曾任国防部长的马歇尔也叹息说:“神话破灭了,美国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一个强国”。美国经济受朝鲜战争影响,放慢了战后的发展速度,此后又长期受到军备竞赛拖累,这反而为西欧和日本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刚刚站起来的新中国敢于出兵朝鲜同美国作战,还能战而胜之,这对当时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组织及其领导人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使他们相信毛泽东的论断--“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就在朝鲜停战的前一天,古巴的卡斯特罗开始了武装斗争。越南人民军受中国抗美援朝胜利的鼓舞,也对法国殖民军展开了全面攻势,沮丧的法国政府在翌年不得不宣布撤军,越南军民随后又敢于同美国展开持久战。1954年秋,非洲的阿尔及利亚又开始了抗法民族解放战争„„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彻底动摇了西方列强的殖民体系,改变了世界面貌。

通过朝鲜战争,美国认识到自己的实力难于打赢地面局部战争,战争结束后便实行“大规模报复战略”,把军备重点转到发展核武器和空军方面。美国的军费,又朝鲜战争前的150亿美元,飙升至战争期间的年400亿美元以上,同苏联展开了持续的军备竞赛,导致冷战局面进一步加剧。

从某种意义上看,苏联在朝鲜战争中却成了受益者。虽然援朝和援华花费了一些经费,在其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却很小,中朝牵制美国的主要力量还使其能处于安全的地位,新中国也更坚定地站在苏联阵营一边。正由于看到这一点,斯大林希望朝鲜战争长期进行下去,1951年6月他接见中国派出的高岗和朝鲜的金日成时曾表示:“你们打得很好,为什么要谈判呢?”看到中朝希望和平建设的愿望,斯大林不能不同意和谈,却不希望马上停战,于1952年秋天支持中方在战俘问题上的态度,以便继续拖住美国。1953年斯大林突然去世,新的苏联领导人忙于解决内部问题,才表示希望尽快停战,为此提出应在战俘问题上让步。苏联通过朝鲜战争虽巩固了自身阵营,却也加剧了同美国的冷战气氛和军备竞赛,后来一些苏联和俄罗斯学者也认为,从长远角度看这对本国也产生了消极影响。朝鲜战争的爆发和美国随后出兵台湾,使垂危的国民党当局十分欣喜。此前美国虽筹划干涉台湾,其打算却是排除蒋介石而至此岛内地方势力,后因对抗新中国的需要使其由“弃蒋”改为大力“援蒋”,在一段时间内不再支持“台独”。上世纪50年代台湾当局得到美国20亿美元以上的无偿军事、经济援助,在台湾站住脚跟,并未后来的“经济起飞”奠定了主要基础,也成为朝鲜战争的主要受益者。

在朝鲜战争中获得最大经济收益的,恰恰是此前几年刚刚战败的日本。

据战后的1946年统计,日本因国内生产破坏和丧失多数海外市场,国民产值只相当于战时最高年份的四分之一,众多国民还处于饥饿之中。经过几年恢复,至1950年经济还未恢复到战前水平。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将日本列岛作为主要后方基地,军需品也大都在此采购,当地经济马上繁荣起来。1951年日本经济总量便超过此前的历史最高水平,随后又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当年的日本政客也都承认朝鲜战争对其国内恢复可谓“天赐良机”。战时美国谓巩固后方,又允许日本以“自卫队”的名义重组军队,美日军事同盟的基础也在此时奠定。

至于朝鲜战争的最大受害者,则是朝鲜南北双方。由于战事拉锯般地蔓延到整个半岛,加上美军狂轰滥炸,双方的民众死亡上百万人,半岛上经济惨遭破坏。尤其是朝鲜北方的城市和大多数村镇完全被夷为平地,停战时人们形容平壤“不仅找不到一幢完整的房子,甚至找不到一块完整的转头。”战前的北南分裂局面,通过战争不仅没有解决,还进一步恶化,朝鲜半岛作为世界军事舞台上的一个热点也持续至今。

《美国南北战争》的教学反思 篇6

杨彦奎

《美国南北战争》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很明确,一个主题;美国南北战争。新课改历史课程标准要求讲述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说出《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美国南北战争》一课的重点是要体现林肯在南北战争期间的作用,而难点则在于分析南北战争的起因。我在上本节课时首先采用的是直观导入法,“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他为美国的独立做出了重大贡献.那么同学们都知道哪些美国总统?你最敬佩的美国总统是谁呢?”这些比较大众化的问题,很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有利于教师下一步教学活动的展开。学生很快会说出很多美国总统的名字,其中不乏有提到林肯的,我就趁机指出林肯的名字是与美国历史上一场伟大的战争联系在一起的,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本课主题。与本课历史关系密切的有几本外国著名文学作品,如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与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也译做《乱世佳人》),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1981年该书被列为“对改变世界有重要影响”的16部世界名著之一。作者斯托夫人本人被亲自领导美国南北战争的林肯总统称为“写了一本书,酿成一场大战的小妇人”。讲这一问题主要是初中学生有着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提高他们对本课的兴趣。

进入本课内容首先讲19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成为世界第一的工业强国,其中以棉纺织业发展最快,棉花需求量很大。隔着一个大西洋的美国,这时第一次工业革命也正迅速开展,但主要集中在东北部地区。独立后的美国南北保留了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北方是资本主义经济,南方是种植园经济。

接下来请南面一排同学代表南方经营棉花种植园的奴隶主。再请北面一排同学代表北方经营棉纺织厂的资本家。(中间这两排可以参与任何一方的讨论,但注意你们的身份是历史发展的观察者。)请你们两组开动脑筋,充分讨论,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你们会如何经营你们手中的产业,从中赚更多的钱?之后请奴隶主代表与资本家代表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接着我提问学生:作为历史发展的观察者,你认为北方的资本家

和南方的奴隶主之间的关系怎么样?他们之间有哪些矛盾?你认为这些矛盾中什么比较难解决?我再次提问:北方资产阶级为了发展生产,需要大批的劳动力,但南部奴隶制的存在,占用了大量的劳动力。请问北方资本家,你们认为你们的发展出路在哪里?(学生提到要废除奴隶制。)对讲到这里后美国南北双方的矛盾就出现了,由于双方的观点不同,战争因林肯就任美国总统为借口战争爆发了。之后由学生自己立新闻记者课文中的小字部分了解为什么因林肯就任美国总统为借口战争爆发了?

在教材的处理上,选择将南北战争的经过内容淡化,重点突出林肯在战争形势发展的转折过程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即为扭转战争形势发布的重要文件:《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林肯政府英明的决策设想:把人民的未来与战争联系在一起,只要战争胜利,便能预想到美好的未来,这就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从而扭转了战争形势。在学生的心目中,林肯的形象在逐步放大。战争以北方的胜利告终,而领导了南北战争的林肯总统在南方投降的第五天晚上被刺杀。

本来教材上的教学内容到此就结束了,但是作为重点内容的升华,还远远不能实现。师提问学习本课后你如何评价林肯?生讨论后请代表回答:领导了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最后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尽管至今美国社会中仍存在着种族歧视的烙印,但不得不承认奴隶制的废除使美国在国家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中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从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来看,奴隶制的废除,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又一个重大障碍,为美国经济腾飞奠定了基础。由对林肯的高度评价马上就可以解决对南北战争意义的分析,在这个环节中,以教师的分析讲解为主。

重点难点解决之后,设计了一个历史与现实联系的环节。林肯总统曾经说过,团结,胜利;分裂,失败。由此带领学生联系我们国家一直悬而不决的台湾问题。1999年,朱镕基总理在访美期间,用美国南北战争为例,说明中国有权像美国南北战争一样,用武力对付台独势力。这席话曾在台湾引起争论,我认为美国南北战争前后这段历史正反映了美国的统一与分裂之争,林肯为维护美国的统一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而统一后的美国经济上得到了腾飞。它的现实意义就在于它揭示了国家统一的重要性,这对我国两岸关系的解决有很大的启发性。可以让学生联系政治知识,了解我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始终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并强调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提问假如有一天我们也要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你会怎么做?

浅谈战争对美国的影响 篇7

一、哈里曼大铁路计划的破产

日俄战争期间, 美国在财政上给予日本充分的扶持, 在政治上亦站在日本一边, 企图借助日本的胜利, 打破俄国独占中国东北的局面, 在东北实现“门户开放”政策。所以早在战争还未结束之际, 美国就开始迫不及待地计划收买沙俄控制下的东北铁路, 以此将其资本势力伸入东北的各个领域。

1905年8月, 驰名世界的美国铁路大王哈里曼, 在日俄两国的朴茨茅斯媾和谈判尚在进行的时候, 为了实现其构筑环球铁路网的庞大目标, 就到日本来商谈收买即将由俄国转让给日本的南满铁路的问题。哈里曼早想将美国资本的势力大规模地进入到远东, 其途径则是首先控制住东北的铁路, “维护美国将要在太平洋失去的利益, 是极为重要的, 而打开那条路的最好办法在于”修建一条在“美国控制下的环球运输线, 经过日本、满洲、西伯利亚、欧俄和太平洋”[1]。为此, 他计划先从日本人手中收买下南满铁路, 然后再收购俄国控制下的中东铁路和西伯利亚大铁路线。

在日本期间, 哈里曼提出由美方提供资金, 日美两国共同经营南满铁路的建议, 得到井上馨、伊藤博文等日本政界、军界元老的支持。日本在日俄战争中耗资20亿日元, 缺乏独立经营南满铁路所必需的资金;此外日本还面临战败的俄国有可能发动的复仇战争。因此, 井上馨、伊藤博文等元老均主张引进第三国资金对南满铁路进行“国际管理”或“合作经营”, 这样俄国便无法发动报复性战争, 同时还可以引进战后日本经营“满洲”所不可缺少的外资。在他们的作用下, 日本首相桂太郎于10月12日与哈里曼初步达成了《关于南满洲铁路的预备协定备忘录》, 约定:哈里曼根据日本法律组织美日银行团, 出资购买南满铁路和其他一切附属财产, 铁路由日美两国共同经营。翌日, 哈里曼便带着这份草签的备忘录, 踌躇满志地坐船回国了。

然而, 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10月16日, 日本外相小村寿太郎在参加完日俄朴茨茅斯谈判后返归东京。小村是日本政府中强硬派的代表, 强硬派主张“南满”应由日本人所独占。小村寿太郎坚决反对《桂太郎—哈里曼备忘录》, 认为这“意味着放弃日本独自经营满洲的立场”[2]。他要求桂太郎首相重新考虑此案, 并奔走于伊藤博文和井上馨之间, 反复进行说服工作。在小村有十分把握引进盟国英国的充裕资金来经营南满铁路的保证下, 日本政府最终反悔。10月27日, 当哈里曼刚刚返抵美国旧金山时, 即接到日本方面备忘录是否生效尚待决定的通知。1906年1月15日, 日本新上台的西园寺公望内阁正式电告哈里曼, 取消该备忘录。

二、新法铁路工程计划的搁浅

日俄战争以后, 东北铁路除京奉线以外, 皆被日俄所掌握。日俄两国凭借占有铁路之便, 将侵略的魔爪伸向了东北各地。有鉴于此, 清朝当局期望依靠第三国资金来修建铁路, 以减小日俄控制下的南满铁路与中东铁路的作用, 挽救东北日益成为日俄势力范围的危局。

1907年4月, 徐世昌、唐绍仪分别就任为东三省总督、奉天巡抚。他们在东北奉行结纳他国特别是英美资本, 以均衡日俄势力的方针, “平均各国之势力, 广辟商场, 实行开放”[3]。美国资本见有机可乘, 企图再次叩开东北的大门, 美国驻奉天总领事司戴德很快就向徐、唐二人提出了由新民首先修建铁路至法库门, 然后再向北经齐齐哈尔一直延长到瑗珲的铁路建设方案。双方于8月7日拟定了一个设立东三省银行, 由美国投资2000万美元, 用于修建铁路、兴办实业等事业的备忘录。

备忘录拟定的当天晚上, 兴奋之极的司戴德就去信给此前欲收购南满铁路的哈里曼, 告知了他备忘录的内容。但恰逢此时美国遭遇严重的经济危机, 哈里曼对投资之事踌躇未决。在美国资本一时难以出资的情况下, 司戴德退而求其次, 想借助英国资本的力量在东北建筑铁路, 与南满铁路和中东铁路相抗衡, 为今后美国资本进入东北打开道路。在司戴德的工作下, 1907年11月8日, 唐绍仪在奉天与英国保龄公司代表签订了《新民府至法库门铁路工程草合同》, 委托该公司承修新民至法库门段、法库门至洮南段、洮南至齐齐哈尔段三段铁路的各期工程。

新法铁路工程计划公开后, 日本以此铁路线距离南满铁路太近, 为南满铁路的平行线, 损害南满铁路利益为由, 予以激烈反对。英国政府出于同德国争夺世界霸权整体利益的考虑, 不愿此时开罪盟国日本, 不惜牺牲英国部分资本家的利益, 对新法铁路工程采取不予支持的态度。日本有恃无恐, 新法铁路计划遂无法继续进行下去, 美国资本势力想要进入东北的新尝试再次落了空。

三、美国“诺克斯计划”的失败

1909年, 美国新总统塔夫脱和国务卿诺克斯上台。塔夫脱主张依靠美国雄厚的资本实力, 推行“金元外交”政策, “现政府的外交, 一贯谋求适应商业关系的现代观点。这个政策的特征是, 以金元代替枪弹”[4]。中国是塔夫脱“金元外交”推行的重点地区, 夺取东北铁路路权是其中的主要扩张目标之一。

1909年, 锡良就任东三省总督后, 继承了前任督抚联合他国资本以牵制日俄的政策。1909年10月2日, 东三省总督锡良、奉天巡抚程德全与专为打入中国市场而成立的美国银行团驻华代理人司戴德 (此时已不再担任美国驻奉天总领事) 签订了《锦瑗铁路借款草合同》, 拟定由美国银行团提供资金, 英国保龄公司负责承筑工程, 修建一条从锦州经洮南、齐齐哈尔直抵瑗珲的铁路。

美国国务卿诺克斯在接到《锦瑗铁路借款草合同》以后, 利用这一有利时机, 立即制订了一个“满洲铁路中立化计划”, 即“诺克斯计划”。该计划拥有两套方案。第一个方案是建议由美、英、日、俄以及其他对东北铁路感兴趣的国家, “使满洲的一切铁路按适当的协定复归中国所有, 将之统一置于经济、科学且公平的管理之下。其所需之资金, 以适当之办法, 由希望参加之各国筹措”, “在借款偿还之前, 有关者有监督铁路敷设运用之权利”。第二个方案是:“万一上述方案不能实行时, 邀请对南满商业中立化没有异议的各国, 参加投资建设锦瑗铁路及其他铁路, 并贷款给中国, 以便将来赎回满洲现有铁路, 纳入本计划系统之中。”[5]第一个方案的实质是通过由各国资本共同赎买和国际共管的方式, 将南满铁路和中东铁路的控股权从日、俄手中转移到以美国为主的列强资本手中。第二个方案是考虑到如果第一个方案因日俄的反对而无法进行, 遂修建锦瑗铁路以与日俄控制下的两铁路相竞争, 并着手贷款给中国逐步赎回南满和中东铁路, 从而使东北铁路实现以美国为主的国际共管。这是塔夫脱政府为美国资本势力进入东北, 对日、俄采取的一次规模空前的进攻。

1909年11月, 美国将“诺克斯计划”分别向英国、俄国、日本、中国、德国和法国提出。英国对美国的提议婉言表示谢绝, 法国的态度为俄、日两国并没有违背“门户开放”的原则。列强当中, 只有德国因为同英、法、俄争夺世界霸权的需要, 表示支持。有了英、法的表态, 作为主要当事国的日、俄两国于1910年1月21、22日分别向美国答复, 拒绝出售南满铁路和中东铁路, “诺克斯计划”的第一方案就此失败。

美国早就察觉到第一方案难以行得通, 因此在日、俄答复之前就把重点放在了第二方案修筑锦瑗铁路上, 要求清朝中央政府尽快批准《锦瑗铁路借款草合同》。1910年1月20日, 清政府正式批准了锦瑗铁路修建计划, 随后准备与美方联系改订新合同。日本见状, 先是以战争恫吓来威胁清政府, 之后又提出参加锦瑗铁路的修建, 进行投资, 参与工程建设等;并且要求中方允许从锦瑗铁路某车站另外再修建一条与南满铁路连接起来的线路。按照日本的意见, 锦瑗铁路就彻底失去了削弱日本在中国东北势力的作用。俄国则于2月26日提出了修建由张家口经库伦至恰克图铁路的建议, 把修路问题从东北引向了外蒙。在日、俄的强烈反对以及英、法的干预下, 锦瑗铁路建设问题最终不了了之, 美国“诺克斯计划”彻底失败。

美国争夺东北铁路权的失败, 使得美国资本势力难以进入中国东北, 东北彻底成为日、俄所垄断的势力范围, 特别是日本, 完全是以一种强烈的攫取姿态出现。美国不能坐视利益被别人所独占, 以此次路权之争为起点, 美、日矛盾成为列强争夺远东太平洋地区的主要矛盾, 逐步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 最终导致了1941年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参考文献

[1]吉林社会科学院.满铁史资料:第2卷.第1分册[M].北京:中华书局, 1979.

[2]铃木隆史.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的侵略[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6.

[3]徐世昌.东三省政略:叙[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1989.

[4]美国对外关系文件[M].华盛顿政府出版局, 1912.

浅谈战争对美国的影响 篇8

但反之亦然。华盛顿有时习惯于误解中国的内部决策机制,想当然地以为就像中国常对美国做的它看起来更像我们的制度,实际并非如此。

为何中国人攻击美企业和政府电脑系统,这是个复杂问题。原因在于中国的不安全感,觉得处于弱势,需要获得优势,也可能是北京觉得美国是一心要破坏共产党的敌对势力。

“中国和其他国家都在寻找弱点,以备日后可能派上用场。”的确,中国与美国一样,都准备应对可能性很小、却最糟的紧急情况。(但)确保军事上质的优势以備全面战争,可能并非主要动机。准备跨太平洋战争似乎不是中国重点关注的,种种迹象表明北京担心的远非军事冲突,而是美国的政治和文化干涉。无论如何,中国很清楚其军力落后于美国。

尽管这样,认为中国在不动声色准备对美战争的看法,在华盛顿国内政策圈还是出奇地普遍。我从未真正搞懂这是为什么,或许是由于美国外交政策是基于军事霸权。认为一个大国自然而然想获得能打赢任何战争的实力无论多么遥远,这种看法属于美国世界观,但在中国则不然。

还有—种观点普遍存在:华盛顿内部的(繁杂)程序和争斗广受关注,而北京已从根本上解决了类似问题。这也与事实不太相符。没错,中国实行一党领导的自上而下的制度,具有清晰的指挥体系,没有阻挠议事、选举作秀但就像中国官员经常误解美国制度及缺陷一样,美国有时也误读中国。两国往往过于强调对方的优势,将之与自己的弱点相比较。

在外界看来,中国的制度高效、铁板一块。其实,一大问题是地方官员、中层官员和高级官员有时候会有不同考虑。中国确实有公开、官方的大计划比如最新五年规划,但不是具体的政策文件,更多是种愿望清单。中国的问题不是要在宏观政策上达成共识,而是如何贯彻落实。比如,可能中国政府很多人都认为须转变经济,从出口转向内需。他们把这个目标写入五年规划,却缺少如何落实的具体计划,因为有意见分歧。在美国,我们把种种问题归咎于程序和内斗,可一旦政府决定进行某种形式的改革(如医改),它就有能力从根本上贯彻执行。而中国没有这等奢侈的能力,其领导人对此心知肚明。

(华盛顿邮报)

美国独立战争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9

——李晓娟

一、教学目标:

1、记住美国独立战争的起止时间及标志、爆发的根本原因、颁布的文献名称、历史影响及其性质。

2、了解《独立宣言》的基本内容,知道7月4日是美国的独立日。

3、了解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知道美国组成联邦政府,华盛顿当选为首任总统。

4、讲述华盛顿的主要活动,认识华盛顿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

美国独立战争战争的起因、意义,《独立宣言》的主要内容,华盛顿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难点

理解美国独立战争既是民族解放运动,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出示图片——自由女神像

师提问:同学们是否认识这尊雕像呢?提起自由女神像大家首先会想到什么呢?(美国)自由女神像(英文:Statue Of Liberty),全名为“自由女神铜像国家纪念碑”,正式名称是“照耀世界的自由女神”。自由女神像是美、法两国人民友谊的象征,是1886年美国独立110周年时法

使美国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 3 为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除了障碍 为拉丁美洲各国人民的独立运动树立了榜样,推动了18世纪的欧洲革命。

展厅五:我看华盛顿(1)华盛顿的主要活动

1、临危受命担任大陆军总司令,领导大陆军和殖民地人民赢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

2、主持制定了美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组建了第一届联邦政府,巩固了独立战争的胜利成果。

3、坚持任期制,反对终身制。在第二届总统任期届满后,拒绝出任第三届总统,开创了美国总统任期不得超过两届的先例,并成为传统。

(2)谈谈你对华盛顿的看法

☆华盛顿带领美打败英,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在美历史中是个不可缺少的伟人。当上总统后只当了2届而拒绝再次连任,为以后的美国总统立下了榜样。

1、领导美国人民获得国家的独立

2、制定美国宪法

☆被誉为“在战争中居于首位、在和平中居于首位、在同胞的心目中居于首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

留言厅

1、本次参观你了解了哪些有趣的历史知识?

1:十三块英属北美殖民地上都生活着什么人呢?

(板书:欧洲移民、非洲贩卖来黑人奴隶、本土印第安人)2:这些人为什么能联合起来对付英国,发动了这次美国独立战争呢?

(板书:美利坚民族的形成是独立战争的前提)

3:是什么原因使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语言的人走到一起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呢?

(可以根据书上的材料学生讨论)

教学反思:1:使用多媒体教学学生的兴趣较好,对课堂有很大的帮助,节省了不少时间,对材料可以直接在大屏幕上展示,直观性很强。对有相同作用、意义的事件可以很好的比较。

2:学生对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很容易理解,也很感兴趣,容易接受

教学小结:

1:同学们对国旗感兴趣,通过国旗的导入,不仅使学生复习了已学过的知识和掌握了课外的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学生在对中国和美国国旗的含义时发言相当的积极,学习热情很浓。

2:结合美国在当今世界中的政治、经济时,使历史回到了现实。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相当的浓厚。小组讨论相当的激烈。提出的问题也有一定的思考价值。

3:教师布置问题给学生看书思考、小组讨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在课堂上布置的一些问题既能让学生掌握了本课的历史知识,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这一节课上回答问题相当踊跃。

4:这一课内容丰富,知识点多,在教学中如果通过教师的讲叙,教师肯定是很辛苦,但教师使用远程教学设备,把知识点利用大屏幕进行展示,节约了时间而且学生学习的时候能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掌握的历史知识点也很快。师生互动也比较有针对性,学生学习有了一定的方向。但也因此束缚了学生,有点教师牵着学生走的嫌疑。在这一方面有待进行提高。

上一篇:厂里放假通知怎么写下一篇:丢沙包游戏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