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市建设局成员

2024-11-05

沅江市建设局成员(精选7篇)

沅江市建设局成员 篇1

晋江市科普讲师团成员课题简介

1、林英泼(晋江市农业区划委员会办公室)

课题:发展乡村休闲的意义与构想(主要从晋江市乡村休闲旅游资源,提升乡村休闲旅游品们的角度来讲述)。

2、黄建康(晋江市畜牧站、高级兽医师)

课题:规模化养猪生产技术(生猪主要品种及杂交利用;猪舍的选址、设计及建设;生猪疾病的预防措施;猪场污源治理)。

3、王火平(晋江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课题:畜禽重点疫病防治技术(主要从畜禽重点疫病防治来讲)。

4、林金顶(晋江市农业局高级兽医师、晋江市爱心宠物医院顾问)

课题:学给宠物美容,享受休闲情趣(主要从给宠物洗澡、梳毛、牙齿的保养、眼睛的保护、耳道的清洁、修剪指甲、剪尾和剪耳等方面来讲述)。

5、洪志良(晋江市畜牧兽医学会)

课题:高效养猪探讨(主要从如何进行高效养猪来讲述)。

6、朱远瞄(晋江市畜牧兽医学会)

课题:认真实施畜牧法,发展现代畜牧业(主要讲解畜牧法,结合畜牧养殖厂发展标准化畜禽生产)。

7、邱剑波(晋江市季延初级中学)

课题1:星空奥秘—一年四季星空观测(主要讲述一年中不同的季节主要星座和亮星的辨认和观测)。

课题2:日、月全食成因解析及观测(根据地球、太阳、月球三者的运动规律全面解释日食、月食的形成原因及观测注意事项)。

课题3:保护地球、珍惜环境(主要从地球的生态环境现状讲起,说明珍惜环境的重要性,呼吁大家一起来保护,珍惜我们唯一的家园、地球)。

8、卢国卿(晋江市季延初级中学)课题1:漫游太阳系(主要是介绍太阳系各个成员的概况,神话传说及文化内涵等)。

课题2:世界各国文字漫谈(主要介绍各国使用的文字特点,形态及演变等)。

课题3:地理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从人文地理的角度说明地理事物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9、成彬(晋江市季延初级中学)课题1:了解地震,应对地震灾害(主要讲述地震的一些常识、地震征兆、防御和自救等方面的知识)。

课题2:人人参与水土保持,建设秀美晋江(主要讲述什么是水土保持、为什么要人人参与水土保持、怎样参与到水土保持之中去三个方面)。

10、陈茜(晋江市季延初级中学)课题:艾滋病离我们并不遥远(主要从艾滋病传染源与传播途径、临床表现、主要预防措施等方面来讲述)。

11、陈保川(晋江市季延初级中学)课题:提高环境污染危害意识(主要从

1、调查村民现有的环境污染危害意识;

2、收集文字资料,介绍几种常见的污染源及造成的危害(包括人身及财产);

3、调查周边的环境污染源;

4、了解该污染在近期造成的危害及潜在的危害;

5、介绍环境污染引起的法律责任及保护手段来讲述)。

12、杨银平(晋江市季延初级中学)

课题:在漫画欣赏中培养市民环保意识(主要是通过欣赏环保漫画作品,引导市民树立环保意识)。

13、蔡坚毅(晋江季延初级中学)

课题:心理辅导教育(主要以讲座的方式针对现代中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和考前的焦虑、忧郁、心理不稳定等因素来讲述如何处理)。

14、庄国慈(晋江市自然辨证法研究会)

课题1:小学生健康知识100题(主要是平常生活中应注意的一些有关个人卫生方面的知识,适合学龄前儿童、中学生学生)。

课题2:营养与健康(主要讲述食物对健康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15、曾达颖(晋江市养正中学)

课题:可慕皮革城水污染现状及治理方法(主要讲述的是晋江市随着经济的发展,皮革制业对环境污染的问题也随着浮现出来。针对这些问题采用一些处理方法,做到既对环境起到保护作用,又达节约能源的目的)。

16、许晓文(晋江市市医院)课题:不良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主要从随着科学、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药物滥用、饮食不当、缺乏运动及不良性行为等方面来讲述对人的健康和生命质量的影响)。

17、施丽泳(晋江市市医院)

课题:关心自己,关爱下一代(主要从如何提高妇女的素质来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来讲述)。

18、王雅茹(晋江市市医院)

课题:新形式下的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主要从什么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的收费及政府支持政策;新农合开展的范围等方面来讲述)。

19、蔡朝阳(晋江市科学技术协会)

课题1: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主要从创新大赛的活动内容来讲述)。注:参加该项竞赛的优秀选手,参加中考、高考可获得加分或保送资格。

课题2:全国青少年电子制作锦标赛(主要从电子拼装、电子百拼图、简易机器人、智能车等项目讲述,适合幼儿园、小学、中学等不同年龄学生)。参加该项竞赛的优秀选手,参加中考可获得加分或保送资格。

课题3:向越野运动(主要从运动员的识图用图、野外定向、野外赛跑等方面来讲述)。注:对于在全国定向运动竞赛获奖的选手可评定定向运动等级运动员,优秀选物参加中考、高考可获得加分或保送资格。

课题4:无线电测向运动(主要讲述如何做无线电测向运动)。注:对于在全国无线电测向竞赛获奖的选手可评定无线电测向运动等级运动员,优秀选物参加中考、高考可获得加分或保送资格。

备注:

1、以上活动项目可简介,也可以单独详细介绍其中某个项目。

2、本讲座配有演示课件,需在多媒体教室讲授。20、许建林(晋江市灵源街道办事处)

课题:湿地,“大地之肾”—对晋江市合理规划利用湿地的点滴思考(主要从沼泽湿地是具有多种功能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域之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生命维持系统。保护湿地资源,维持湿地的基本生态过程,对改善生态环境和保障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作为沿海地区,晋江市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如何合理规划利用与保护湿地资源等方面来讲述)。

21、黄永康(晋江市远华中学)

课题:防震减灾知识讲座(主要从地震的基本常识、如何进行抗震与防震、个人防震对策等方面来讲述使大家对防震减灾知识有所了解,帮助大家提高防震减灾意识,面临地震能沉着应付,正确避险,把地震灾害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

22、许长熊(龙湖镇恢斋小学)

课题1:电脑机器人初级班课题(主要从电脑机器人竞赛活动简介、乐高机器人介绍、机器人创意作品展示、视频演示、电脑机器人演示)。

课题2:电脑机器人提高班课题(分组搭建扫雷机器人、分组进行robolab编程、测距小车等方面来讲述)。

23、高忠洲(晋江市科普创作协会)

课题:如何学讲闽南话(主要从针对晋江外来人口多,语言不通,教人如何讲闽南语等方面来讲述)。

24、朱开业(晋江市科协)

课题:开展电脑机器人教育 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主要从本人作为一名一线电脑机器人教育工作者,针对我市电脑机器人教育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例如:电脑机器人教育的目标是什么、课程性质如何定位,课程内容如何设计,教学内容如何开展,比赛和教学之间的关系如何把握等方面来讲述)。

25、赵惠芳(晋江市气象学会)

课题:气象灾害及防御(主要从台风、暴雨、强对流天气、高温干旱等天气的形成和防御来讲述)

26、刘守其(晋江市罗山街道军民小学)课题:四驱车模型竞赛(主要从迷你四驱车赛的起源、迷你四驱车的分类、开展四驱车科普活动的社会意义、四驱车 的基本构造、四驱车的改装、四驱车竞赛规则等方面来讲述)。

27、庄玉芬(晋江市花卉协会)

课题:在生活中如何做好园林工作(主要从园林的设计、花草栽培等方面来讲述)。

28、苏天真(晋江市盆景协会)

课题:绿色植物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主要讲述绿色植物与人和环境的关系)。

29、张含良(晋江市农业机械学会)

课题1:龙眼结果树的科学施肥(主要从施肥注意事项、施肥的方法等方面来讲述)。

课题2:沙地龙眼栽培技术措施(主要从如何科学施肥;防治病、虫害;提高沙地龙眼栽培效益的途径等方面来讲述)。

30、蔡明指(晋江市市教师进修学校)

课题1:生命的起源(主要讲述生命起源学说、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

课题2:细胞的漫长(主要讲述细胞的发现和细胞生物学发展过程)。

31、黄东明(晋江市农业局)课题:晋江水产养殖业发展及管理中的焦点问题(主要借鉴国内其他先进养殖业的发展经验和国外水产的发展状况,讲述晋江未来水产养殖的发展方向,如何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把晋江的水产养殖业拉回到正确的发展轨道上来)。

32、游理旺(晋江市实验小学)

课题:关注信息安全、维护网络和谐(主要讲述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信息网络已经普遍应用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部门,成为一些重要领域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和手段。但是网络带给人们自由开放的同时,也带来不可忽视的安全风险,电脑病毒和黑客攻击日益威胁着网络安全,利用因特网传播有害信息手段日益翻新……网络的和谐与信息安全越来越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

33、吴煌祥(晋江市气象局)

课题1:防雷避险讲座(主要从雷电的基本知识、与雷电有关的预警信号、防雷的基本技术、个人防雷常识、电器和电子设备防雷要点、雷击急救方法等来讲述)。

课题2:防雷减灾科普十二问(主要从雷电灾害的预防、晋江市城乡防雷的现状、雷电的形成、哪些地方容易遭雷击、避雷针防雷的原理是、建房应怎样安装防雷装置、科学防雷有那些法定要求、雷雨天人们应当怎样躲避、家用电器如何防雷、遭受雷击后处理方法等方面来讲述)。

沅江市建设局成员 篇2

关键词:低碳农业,清洁能源,沼气,沅江市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1]。生态文明建设主要体现在四方面: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力度和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人口的增加,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能源的消耗与日俱增, 常规能源的短缺以及环境污染已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对于占全国人口80%的农村地区, 面对能源危机、生态危机, 如何解决能源、环境问题, 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实现能源、环境、生态和谐发展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2,3]。近年来, 湖南省沅江市积极引导各级农业生产和管理主体树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理念, 在发展低碳农业、清洁能源、农村清洁工程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基于沅江市农村能源建设与发展分析, 探讨农村新能源的应用与推广技术, 为我国农村清洁能源建设提供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理论依据。

1 新形势下沅江市“低碳农业”的兴起

农业在承受气候变暖危害的同时, 也成了这一危害的推手, 成为气候变暖的主要排放源之一。据统计, 农业排放的温室气体已占全球总量的13.5%, 以人类化石燃料燃烧、秸秆焚烧、毁林排放CO2, 土地利用变化 (森林和草地转变为耕地或牧场) 排放CO2、CH4、N2O以及养殖畜牧业 (反刍动物) 排放CH4等温室气体为主[4,5,6]。

低碳农业强调低碳性、安全性、金融性、可持续性、环境清洁性、生态涵养性和国际性[7]。发展低碳农业应优先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新能源, 以替代旧能源;应实行节肥、节水、节药、节地、节膜和循环、立体、复合农业模式, 以减少碳的排放;应提倡免耕、少耕等保护性耕作, 以提高土壤与植被碳汇。政府应加大扶持, 引导低碳消费, 支持对碳的综合利用。新形势下, 低碳农业具有改善全球气候、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可再生能源的多种功能, 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对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7]。

在全球关注“低碳农业”的大环境下, 沅江市积极引导各级农业生产和管理主体树立低碳理念, 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农业节能减排技术等措施, 在农业生产中减少CO2、CH4、N2O等排放, 积极发展低碳农业, 作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工作。具体体现为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行动, 严格控制氮肥等农业投入品的施用比例引导农民转变施肥观念, 提高科学施肥水平;继续提升粮食和蔬菜生产功能区的建设水平, 把这些功能区建设成节能减排的示范区;加大农业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 发展冬季农业;推进农作制度创新, 推广一批农牧循环、水旱轮作等种养发展模式;实施畜禽 (水产) 排泄物综合治理和利用项目, 进一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水平;重视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 建设8个生态农业示范区和21个示范基地。

沅江市赤山岛西畔山洲有机生态农业基地是个典型的示范样板。近十年来, 西畔山洲基地所有农户通过振频杀虫灯、石灰以及植物源的生物制剂预防或防治虫害, 施用菜饼等有机肥料, 均未使用过化肥、化学农药、除草剂、激素等有害物质, 未种植转基因产品, 其农产品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该基地始建于2002年, 现有有机认证面积84.3 hm2, 有机转换认证面积133 hm2, 是我国发展较早的农户集体认证示范基地, 主要生产柑桔、黄花、茶叶和有机蔬菜。目前共有92个品种获国家环境保护有机认证。其有机农产品在长沙、武汉家乐福超市热销, 有机柑橘还远销到了美国。与此同时, 农民收入也得到了大幅增加, 由最初每户收入不足2000元, 增加到现在的1万多元。西畔山洲有机农业模式已经成为沅江市环境保护和农民增收的样板。

2 发展清洁能源, 优化能源结构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 随着城市化步伐加快, 基础设施建设扩大, 生产快速增长, 能源紧张将成为必然的趋势。根据国家发改委2004-2020年中国能源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 我国农村地区能源消耗将占全国能源总消耗的43%。如果不开发新的能源利用方式, 中国能源中长期发展的增量将全部被农村地区能源消耗的增量所占用。可见, 解决农村能源是国家能源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问题。开发利用可再生绿色清洁能源, 变废为宝, 化害为利, 节能减排, 不仅可以缓解能源危机, 改善农村生活能源结构, 增加农村清洁能源供应, 而且对缓解国家能源的压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清洁能源建设是推进生态农业、节约型农业的重要措施之一。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建设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是一项目民心工程、富民工程和生态工程。

近几年, 沅江市在城乡普及推广绿色清洁能源, 既为人民群众节约了生产成本, 又清洁了城乡环境。一是在城市和乡村推广应用太阳能、风能、沼气能源。目前, 该市有城区新源南路主干道及万子湖村应用太阳能路灯, 城乡有3.15万户居民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该市还投资上千万元在农村地区建设了2万多座沼气池, 农民用沼气生火做饭, 点灯照明, 既节约了生产成本, 又清洁了居住环境。二是建立清洁能源利用长效机制。根据省市项目要求及沼气建设现状, 成立了“沅江市可再生能源服务中心”, 各乡镇设立了20个沼气服务网点, 初步形成了以县市农村能源服务中心为主体, 乡镇专业组织服务网点为依托, 农民技术员为骨干的可再生能源服务体系, 解除了农户建池的后顾之忧。

3“四大清洁工程”促农村生态环境改善

农村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未经处理随意排放, 导致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恶化, 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畜禽粪便造成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化肥、农药和农膜造成的面源污染问题严重;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时有发生。不仅如此, 由于工业三废、施肥、农药等的影响, 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000万hm2[8], 全国20%以上的耕地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近3.23亿农村人口喝不上安全饮用水。这些问题, 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下降, 严重影响了农产品品质和国际竞争力, 而且直接导致农村环境恶化, 温室气体排放增加, 威胁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9]。

近年来, 沅江市着力推动农村水源清洁、能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清洁“四大清洁工程”, 促进农村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1) 着力推进水源清洁工程。制定了修建生活污水净化系统和建立人工污水生物处理方案, 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8处, 重点解决了33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万子湖村投入资金150多万元, 实现了户户通自来水。三眼塘村修建了污水净化处理系统, 家用清洁饮水工程入户率达100%。同时, 加大了对河渠治理的力度, 河渠杂草和飘浮物得到了有效治理, 农户生活垃圾、有毒有害废弃物乱倾倒的现象得到了较好扭转, 河渠水质逐步得到净化。

(2) 着力推进能源清洁工程。通过以改路、改水、改浴、改厕、改栏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五改”工程, 有力地推动了乡村能源建设。目前全市共建有户用沼气池2万多口, 在新湾镇明月村开展太阳能利用试点20户。三眼塘村412户村民已完成改栏的有210户, 改路、改水的198户, 改浴、改厕的达336户, 人畜 (禽) 分开、庭院养殖推广率为100%。

(3) 着力推进田园清洁工程。通过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减少田间农药残留。目前, 已有专业化统防统治队伍80个, 2013年签定全程承包服务面积4万hm2。由于实施水稻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 病虫发生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控制, 通过对4个乡镇水稻早、晚稻产量的测算, 专业化防治田比农民自防田早、晚稻平均每亩增产分别为75 kg、102 kg, 共增产粮食22683 t, 新增产值4990.26万元。水稻实施病虫专业化防治田比农民自防田平均减少2-3次用药, 且由于农药包装物得到了统一处理, 有效减少了田间农药残留。

(4) 着力推进家园清洁工程。目前, 全市农村共建有垃圾池5860口, 填埋场158处, 装备垃圾清运车65台, 配备专门保洁员540多人。为了美化家园, 发动村民充分利用空闲地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新农村示范村还安排了专人管理公共绿化建设, 全市60%的村民在自家庭院附近栽种花草果树, 既美化了庭院环境, 又提高了生活质量。

4 沼气新技术亟待推广

2009年中央1号文件作出了“增加农村沼气工程建设投资, 扩大秸秆固化气化试点示范”的部署。沼气作为一种新型农村清洁能源, 对生态环境污染少, 原料易取, 设备简单, 投入少, 沼气发酵后排出的料液和沉渣, 含有较丰富的营养物质, 可用作肥料和饲料。大力推广农村沼气, 发展清洁能源,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0]。

日前, 沅江市三眼塘镇三眼塘村村委向有关部门提交了一份“特殊”的申请, 请求在村里加速推广市农村能源办沼气专家符放中发明的“三相内循环沼气池”, 改造众多被弃用的传统沼气池。这一新技术早在2005年即已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 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在益阳市赫山区、安化县等地农村推广、使用, 效果明显好于传统型沼气池。采用“三相内循环沼气池”, 100 kg秸杆生成的沼气燃烧时相当于40 kg标准煤或10 kg液化气, 和传统沼气技术相比, 需要的原料更广, 产气效率倍增, 使用更加简便。

“三相内循环沼气池”技术节约了燃料, 为农民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 但因为农村沼气在政策、资金等方面都有严格要求, 这一技术的推广远没达到理想程度。广大农村沼气池在不断新建的同时, 旧沼气池弃而不用的情况极为普遍, 客观上造成了浪费。今后, 利用新技术改造和在新的项目中采用新技术, 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能够更大程度上造惠于民。

参考文献

[1]马桂英.转变指导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党的十八大报告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解读[J].理论研究, 2013 (2) :43-47.

[2]任会来, 李冰.农村生活燃料与生态文明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J].生态经济, 2013 (10) :185-187.

[3]黄巧云, 田雪.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环境问题及对策[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2) :10-15.

[4]谭秋成.中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及挑战[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 (10) :69-75.

[5]刘欣, 章强华.关于低碳农业的思考与建议[C].发展低碳农业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农业研讨会论文集, 2010.

[6]李明峰, 董云社, 耿元波, 等.农业生产的温室气体排放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34 (2) :311-314.

[7]罗吉文, 徐蕾.论低碳农业的产生、内涵与发展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0, 31 (6) :701-703, 728.

[8]熊严军.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J].资源与环境科学, 2010 (8) :294-297.

[9]刘荣志, 孙好勤, 邢可霞.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建设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新农村[J].农业经济问题, 2007 (12) :103-105.

沅江市建设局成员 篇3

关键词:耕地地力;改良利用;合理配置

中图分类号:S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3-0053-3

沅江市位于湘北地区,洞庭湖腹地,地理座标介于东经112°16′-112°26′北纬28″42-29°11′之间。东西长67.67km,南北宽53.45km。总人口717950人,全市土地总面积216.18万亩(144.12千hm2)。土地构成为耕地806375亩,耕地中水田448352亩,占耕地的52.2%;旱土408024亩,占耕地的47.76%,园地3.75万亩。

1 耕地地力建设与改良利用途径

耕地是世代相传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人增地减不可逆转的情况下,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对于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按照农业部颁布的耕地地力等级标准划分,目前沅江市806375亩耕地可分为7级,其中一级地46339.67亩,占5.7%;二级地150719.27亩,18.7%;三级地204679.88亩,25.4%;四级地205776.23亩,25.5%;五级地139467.04亩,17.3%;六级地33047.53亩,4.1%;七级地26345.38亩,3.3%。整体而言,沅江市耕地立地条件较好,农田基础设施较差,土壤养分丰富,耕地粮食综合生产潜力较大,按正常年景耕地地力每提高一个等级,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0kg计算,全市的耕地地力平均仅提高一个等级,即蕴藏着8064万kg的粮食综合生产潜力,可满足现阶段21万多人的粮食的基本需求。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为我市农业结构调整提供广阔的回旋余地,在不影响粮食生产水平的前提下,为优质稻、专用稻、蔬菜、苎麻等优势作物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此,应该将耕地地力建设与土壤改良利用,作为当前促进我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持续稳步发展的重要措施常抓不懈。

根据目前沅江市耕地质量现状,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在耕地地力建设与土壤改良利用方面采取如下对策:

1.1 科学制定耕地地力建设与土壤改良利用规划

根据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结果,沅江市共有高产田197058.94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4.3%;有中低产田(土)609316.01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5.56%。中低产田(土)类型以渍涝潜育、干旱缺水、漏水漏肥和瘠薄缺素等类型为主。其中全层潜育的青泥田4671.3亩,紫烂湖田3593.3亩;地下水位较高的青紫潮泥90149.3亩,青紫潮沙泥32817.5亩,青隔紫潮泥33117.9亩,青隔红黄泥12899.5亩;缺水缺肥的红泥土178255亩,红黄泥1602.5亩;漏水漏肥的白散泥1393.8亩,沙底紫潮泥4598.6亩,紫潮沙土59222亩,紫潮沙泥86592.1亩,其他中低产田100403.3亩。

为此,依据这次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结果,根据不同耕地的立地条件、土壤属性、土壤养分状况和农田基础设施,以及农业发展的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耕地地力建设与土壤改良利用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报市政府审批后组织实施。

1.2 因地制宜,重点抓好渍涝潜育、干旱缺水和缺素培肥型等三类中低产田的改良与利用

对13.2万亩渍涝潜育型中低产田(占我市中低产田面积的28.6%),主要是结合洞庭湖综合治理,疏浚河道,降低河床,加强农田排灌设施建设,通过提高排涝降潜能力,及时排除渍水,降低地下水位,使土壤逐步脱潜。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优势作物布局规划,加强耕作制度改革,推行水旱轮作,实行平衡施肥,协调土壤水、肥、气、热状况,逐步使之成为高产稳产基本农田。

对18万亩干旱缺水型中低产田(土)(约占我市中低产田面积的30.0%),主要是大力推广适合我市自然地理条件和水文气候环境的节水农业综合配套技术,采取工程、农艺、生物和管理节水措施,通过完善配套蓄、引、提水设施,提高雨水贮蓄能力,通过深耕改土,增施有机肥,实行平衡施肥,扩建“土壤水库”,提高土壤吸水保水能力,通过推广湿润灌溉、秸秆(地膜)覆盖、避旱种植、生化调控等新型节水农业技术,提高农用水的利用效率。

1.3 加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技术指导与施工监理,提高投资效益

近年来,沅江市积极争取各级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千方百计增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特别是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商品粮基地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中低产田土改造资金,但部分低改工程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指导,规划不合理,改良措施缺乏针对性,建议政府和项目主管部门高度重视项目技术指导、资金管理和工程质量监督,力争做到统一规划设计,统一资金调度,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施工监管,统一验收标准,从体制上、机制上防止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提高中低产田改造的科技含量,真正做到改良一片,成功一片,受益一片。

2 合理配置耕地资源,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2.1 恢复发展水稻生产,大力推广稻-稻-油和稻-稻-菜耕作制

沅江市历来是湖南省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广大农民有种植水稻的传统和习惯,气候和水文资源均适合双季稻栽培,因此,根据市场需求,引导农民恢复双季稻生产,扩大优质稻、专用稻种植面积,通过大力推广节水、节肥、节药(即“三节”)技术,提高水稻种植效益。同时,要充分利用冬季温光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冬季油菜和冬菜,推广稻-稻-油和稻-稻-菜耕作制,改冬闲为冬种,既改良土壤,又提高冬季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2.2 积极稳妥地发展苎麻生产,提高苎麻种植效益

苎麻是我国的特产纤维作物和优良的纺织工业原料,我国苎麻纤维产量和纺织加工能力占世界的80-90%,在国际市场上占支配地位。而湖南是我国最大的苎麻生产加工基地,无论是苎麻科技力量、苎麻种植规模,还是苎麻纺织加工方面,在全国均占绝对优势,全国唯一的国家级麻类科研机构——中国农科院麻类科学研究所就设在沅江,闻名全国的三大苎麻纺织印染厂均在湖南,其中益鑫泰生产基地(益阳市)距沅江仅41km。

沅江市是我省重要的苎麻生产基地,1986-1987年,全市苎麻面积曾发展到34.21万亩,总产4.92万吨,产值达3.57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41%,创历史最高水平。随后,受苎麻价格影响苎麻面积迅速回落,到1990年,苎麻面积下降到4.51万亩,只有1987年的13.18%。以后,随着苎麻价格回升面积逐步恢复,2000年达到15.5万亩,2002年发展到25.0万亩,占当年全省81.5万亩的30.7%,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04年省政府确定我市为全省唯一的优质苎麻建设重点市(市)。

为此,应继续发挥优势,巩固并稳步发展苎麻生产,加强苎麻基地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壤改良,增施有机肥,大力推广“湘苎三号”、“湘苎二号”等高产优质苎麻品种和苎麻平衡施肥技术,率先将中国农科院麻类作物研究所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广大麻农的苎麻种植效益,将苎麻种植面积稳定发展到30万亩左右,力爭成为全国最大的苎麻生产基地。

2.3 以订单农业为基础,因地制宜发展柑桔生产

柑桔本来是沅江市的传统优势产业,20世纪80年代,我市柑桔面积曾达6万多亩,但随着邵阳、石门和安化等地的温州蜜柑、湘南的脐橙和武陵碰柑的兴起,我市柑桔因品种退化、缺乏市场竞争力而逐步淡出市场,2002年我市柑桔面积降至3.75万亩。近年来,随着泰升果汁、辣妹子等龙头企业落户沅江,对柑桔的需求量速猛增长,为我市振兴柑桔产业提供了发展机遇。为此,应根据柑桔产业化龙头企业对柑桔品种、品质和产量的特殊需要,以销定产,在我市西南丘岗区的传统柑桔产地,通过丘岗地综合开发,恢复和发展柑桔生产,力争将柑桔面积发展到10万亩。

2.4 稳定棉花种植面积,提高棉花生产效益

沅江是我省重要的棉花种植区,2000年全市棉花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1.6万亩。为此,应根据全省棉花产业发展规划,在2003年棉花价格突然飙升的情况下,要加强引导和宏观调控,适度控制棉花种植规模,防止农民盲目扩棉。通过加强棉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田排灌条件,大力推广棉花规范化栽培技术,普及优质高产良种和平衡施肥技术,提高单产和棉花种植效益。力争将全市棉花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左右。

3 推广作物平衡施肥,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

沅江市是我省自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持续开展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工作较好的市(县)之一,1996年曾被农业部确定为平衡配套施肥项目市(县)。历经20年的农村改革与发展,由于耕地地力发生了较大变化,种植结构和作物品种频繁更替,广大农民虽然基本改变了偏施氮肥的传统施肥习惯,但由于多年来沿用第二次土壤普查的数据资料指导施肥,在农作物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方面仍蕴藏着巨大的增产增收潜力。2002年,我市化肥施用总量达164664t,其中氮肥86303t,磷肥61622t,钾肥8517t,复合肥8222t。折合纯量共计44226t,耕地亩平化肥施用量达54.85kg,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1.58kg的73.7%。为此,根据努力抓好如下工作。

3.1 利用这次耕地地力调查结果,全面调整作物施肥方案

这次耕地地力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我市耕地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比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普遍升高,而速效钾下降明显,pH值普遍下降。因此,必须根据这次耕地地力调查结果,以现有作物布局为基础,兼顾优势作物布局规划,在收集整理多年肥料田间试验、土壤肥力监测资料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耕地类型,分作物、分品种、分乡镇,提出全面的作物平衡施肥方案,在增加有机肥施用量的前提下,以减氮、控磷、增钾、补锌为重点,以市农业局或农技中心名义下发到全市各乡(镇)。并采取各种形式加以宣传,提高平衡施肥技术到位率、普及率,逐步由经验型平衡施肥向精准型平衡施肥方向发展,降低肥料生产成本,提高肥料利用率。

3.2 利用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提高平衡施肥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通过这次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建立沅江市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此,要利用该系统,以评价单元为基础,科学制定平衡施肥方案,最大限度地缩小平衡施肥的时空差异,通过健全土壤监测网络,开展经常性的土壤肥力与施肥效益长期定位监测,定期更新系统数据,不断提高测土平衡施肥方案的时效性和科技水平,增强针对性和可靠性。

3.3 积极发展厂站联合和连锁经营的肥料营销模式,促进平衡施肥技术产业化

由于交通、能源和历史的原因,沅江市至今没有一家上规模的肥料生产企业,我市生产所需的化肥几乎全部从境外进口。土肥技术部门要利用这次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成果,以及沅江市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耕地地力与施肥效益定位监测网络体系,加强配方研制,并主动与境外肥料生产企业开展厂站联合,生产适合我市耕地土壤肥力特性和水稻、苎麻、柑桔、蔬菜等主要农作物的专用配方肥,充分发挥各乡镇农技站经销肥料的积极性,与各乡镇农技站开展专用肥连锁经营,开展“测土、配方、生产、供应、施肥技术指导”一条龙施肥技术服务,加速我市平衡施肥技术产业化,通过专用配方肥的形式将平衡施肥技术直接送到千家万户,落实到田间地头。

3.4 加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耕地质量监测,确保产地环境质量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要求

从这次调查的情况来看,目前我市已有部分蔬菜生产基地环境质量不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要求。为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保证广大城乡居民食品安全,必须从源头抓起,即从耕地质量抓起。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耕地质量调查与环境质量评价,确认耕地质量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要求,才能批准从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切忌盲目发展。同时,要抓紧制定无公害农产品(或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和施肥技术规范,严格肥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施用;在目前符合条件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要设立长期定位监测点,对耕地质量进行长期定位监测,将监测结果作为确定是否继续作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依据,对基地逐步实行年检和不定期抽查制度,防止不合理施肥、用药和其他原因造成产地环境质量恶化,影响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

4 健全机制,加强耕地质量管理

4.1 加强耕地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健全耕地保养管理法规

根据《农业法》、《土地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湖南省耕地保养管理办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耕地保护、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有关政策,结合沅江市耕地保养管理形势,抓紧制定出台更具操作性的《沅江市耕地保养管理办法》,依法加大耕地保养管理力度,使耕地质量管理有法可依。

4.2 切实加强耕地质量管理

按照《湖南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耕地管理部门按各自的职责分工,加强耕地的保护和管理,涉及耕地质量建设,切实保护耕地,对破坏耕地质量的违法行为,要依法进行处理。

4.3 加强耕地质量动态监测管理

这次沅江市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是在五万分之一工作地图的基础上进行的,所建立的市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也只是1:50000,离发展精准农业的要求还相差甚远,要利用该系统真正做到精准施肥,还必须进行大比例尺补充调查,细化工作(评价)单元。因此,要以这次形成的沅江市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一方面建立健全耕地质量监测网络体系,开展经常性的土壤监测,为该系统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通过定期更新基础数据,对耕地质量进行动态管理;另一方面,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大比例尺耕地土壤补充调查,进一步细化工作单元,增加耕地资源管理基础信息,提高系统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4.4 建立健全耕地质量管理激励机制,增加耕地质量管理有效投入

要应对入世挑战,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根据《湖南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耕地保养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耕地条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从农业发展基金或其他经费中安排耕地质量管理经费,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耕地质量,力争加大市级财政对耕地质量建设的支持力度,确保市级农业主管部门开展耕地质量监测、耕地地力建设技术指导所需业务管理经费。集中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用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采取以奖代投的形式,鼓励广大耕地使用者自觉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高耕地保养管理的自觉性与积极性。在完善新一轮土地承包制时,要将耕地质量指标作为承包责任书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承包责任书中,明确耕地保养管理责任,细化奖惩条款,凡承包期内因不合理耕作造成耕地质量严重退化的,要依法给予严厉的经济制裁。对在耕地质量保护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给予表彰或奖励。

参考文献

[1] 谢卫国.湖南省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衡东)[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128.

[2] 付玉祥.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8:3,154-155.

[3] 金崇祥.迈向21世纪的土壤科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9:6.

内江市创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篇4

加快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对于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创业工作重心下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在上级相关文件的指导下,在内江市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战略推动下,我市以争创“省级创业型城市”为契机,不断提高认识,强抓机遇以加快推进,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以确保工作成效。现就内江市创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做以下简单汇报。

一、内江市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现状

1.初步形成“上下对接、职责明确、城乡一体的”创业公共服务体系。一是依托各级就业服务机构,包括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村)的劳动保障部门,大力推进创业机构建设,四级就业公共服务服务网络相对完整。二是公共服务平台各司其职,有序推进工作。从上到下,打通干线,建立考核机制,狠抓任务落实。从下到上,落实责任,建立回收机制,有效进行信息回馈。三是依托于省上“993版”软件,开展创业人员的实名制网络化管理,对街道(乡镇)以上的就业服务机构配备电脑,保障了硬件支撑。从创业机构的层级来看,市级有1个,专职人员2名;县级5个,专(兼)职人员24名;街道(乡镇)121个,专(兼)职人员130名;社区(村)183个,兼职人员183名。从创业服务机构的地区分布情况来看,各创业服务机构分布均匀,没有建立社区(村)劳动保障站的地区

由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所)行使相关职能。

2、创业培训稳步推进。我市从2005年引人(SYIB)项目以

来,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了针对各类人群的创业培训,初步

建立了技术完善、管理规范、师资增长的创业培训体系。目前,全市共建立创业培训机构6个,创业培训师资9人,年培训规

模1500人以上。

3、创新工作模式,改善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机制。8月2日

出台了《内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小额担保贷款促进

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通知》(内府办发[2012]85号)。一是成立组织领导机构。由市政府办公室牵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局、市财政局、市监察局、市目标办、中国人民银行内江市中心

支行、市就业局共同成立全市小额担保贷款工作领导小组,组织

推动全市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开展。二是扩大小额担保贷款对

象。凡我市境内有本市户籍并在法定劳动年龄内自谋职业、自主

创业或合伙经营与组织起来就业的,所有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城镇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者都纳入担保贷款范围。三是提高贷

款标准。一般性个贷5万元,妇女贷款8万元,大学生创业贷款

10万元,对创业能力强、创业项目优的人员,贷款额度可放宽

到15万元;捆绑式贷款额度标准按吸纳各类人员人均5万元计

算,总额不超过50万元;劳密企业贷款因企业生产需要可向承

贷金融机构提出不超过200万元的贷款申请。四是简化申贷流

程。取消担保机构,实行由担保基金担保贷款模式,担保基金实

行封闭运行。审核单位由原来的10个以上精简为人社、财政、金融三个部门。五是创新小额贷款工作模式。建立“社区申报一

条龙服务”、“个人信用+小额担保贷款”、“创业培训+小额担保贷

款”、“信用社区+小额担保贷款”的绿色通道,贷款时间最多不超

过20个工作日。六是建立担保基金统筹补充机制。各县(区)

财政每年在国家下拨的就业资金中按总额不低于100万元的额

度追加担保基金。七是建立贷款回收考核奖励制度。凡超额完成任务的部门,各级政府按超额的1%对相关单位实行奖励。对创

建信用社区成效显著、小额担保贷款回收率达到90%、93%、96%

以上的社区分别按照社区当年实际到期贷款回收额的1%、2%、3%给予奖励;对当年小额贷款回收额达到90%(含90%)以上的经办银行,按实际新发放贷款金额的0.5%给予手续费补贴。八

是落实担保贷款基金代偿制度。小额担保贷款基金对单个经办银

行小额担保代偿率达到20%时,暂停对该行的担保业务,待进一

步落实风险控制措施后,报经同级人社部门、财政部门同意后,再恢复担保业务。为加强逾期贷款的回收工作,每年同级财政按

到期未还的追偿回收额的15%下拨工作补助经费。对逾期3个月

无法收回的小额担保贷款,贷款银行应向就业部门提出担保基金

代偿申请,待同级人社部门、财政部门审批同意后,其本金和利

息方可用担保基金代偿(贴息利息除外)。九是强化小额担保贷

款工作网络化。做到基础资料完整、网上登记查询及时有效的实

名制管理模式。十是强化宣传。各县区及相关部门利用街道社区

就业平台、职介服务窗口,以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形式印发宣

传资料、举办培训班、开展再就业洽谈会以及新闻媒体进行广泛

深入地宣传,让广大城乡劳动者了解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知晓办

理程序,以便充分享受政策优惠。

4、创业园区、孵化基地建设现状。我市创业园区(孵化基

地)起步较晚,工作前期是市人社局在负责,近期明确任务下放

给市就业系统。目前我市通过省级 验收的创业园区(孵化基地)

仅有1个,即“内江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各县(区)虽已

建立各类园区,但均未通过省级验收。各地正积极实施更为有力的政策,深化体系建设,为通过第三批省级创业孵化园而不断努

力。

二、存在问题

1、宣传力度还不够,思想认识有问题。有些部门领导认为创

业属于市场行为,政府不应该也无力去予以引导与支持。有的职

能部门尤其是那些与创业工作看起来关联变化不大的职能部门

对企业工作不重视,不支持,更不知道怎样去寻找工作结合点。

相当多一部分民众缺乏创业精神,不愿意冒风险,不敢冒风险,只有打工就业思想,没有自主创业意识

2、创业服务体系仍然不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建设虽然基本实

现全面覆盖,但工作人员文化结构参差不齐,40、50人员占据

相当部分,几乎所有人员都是身兼数职,比如目前我市社区劳保

站人员就兼职小额担保贷款的申报、灵活就业和失业人员的动态

登记、各项就业工作的宣传等就业基础工作外,还要兼职医保、社保的相关基础工作,当工作产生交叉时,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更谈不上创新开展工作。

3、创业环境优化问题。一方面我市创业服务体系尚未很好建

设,为创业提供的服务的机构还不能满足创业者需求,许多行业

类型的创业者不能得到创业辅导,缺少创业门路与方法,从而也

就缺失了创业激情;另一方面,目前我市通过省级验收的创业基

地仅有内江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一家,由于是依托中内江市小企

业园建立,规划起点低,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服务规模小,根本

无法满足全县广大创业者的创业需求。

4.此外是近几年我市财政困难,财力不足,未能建设一家

功能较完备的小企业创业基地。一些小有资本的投资创业者想投

资创业,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落脚点,或是一些有想法的青年缺乏

自身专业以外的知识和市场经验,想到创业的艰辛望而却步,欲

行又止,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县全民创业氛围的形成。

5.一些工作正在起步摸索阶段,正在积极筹建方案。一是如

何面向社会征集和推广创业项目,完善创业项目库的建立?二是

如何建立创业导师队伍。把不同领域、不同专业、不同行业的专

家、学者和成功企业家,组成创业导师团队,为创业培训学员和

创业者免费提供“一对

一、个性化”的智力支持和创业服务?三

是针对大学生创业,如何结合校系特点有效展开校企合作机制和

校政合作机制的有效运行。。。这些都是我们正在关注,亟待

解决的问题。

三、思考和建议

一是完全同意《四川省创业公共服务体系研究报告》的4点建议,希望能尽快从上到下形成制度、完善体系。

二是激活创业主体,以培训促进创业。形成长效机制,健全创业培训、政策扶持、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创业机制。建立创业模拟实训基地,更多将创业实训服务辐射到失业人员、新生劳动力、农村创业带头人等对象。,鼓励更多人参与“全民创业”,进而催生一批新的实业。

沅江市建设局成员 篇5

关于印发《湛江市建设局2010年

质量月活动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规划建设局(建设局、住房和规划建设局),各行业协会,各施工、监理企业: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2010年全国“质量月”活动的通知》(国质检质联[2010]351号)要求,结合我市建设系统的实际,我局制定了《湛江市建设局2010年质量月活动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你们按照方案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质量月的各项活动。

各县(市、区)建设局、各施工、监理企业应结合“质量月”活动的主题,根据我局的活动方案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普及质量知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体从业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组织好“质量月”活动。

请各单位于10月18日前将活动总结材料报领导小组办公 室(市建设局建管科)。我局将全面总结“质量月”期间开展的各项活动,以便按要求上报活动开展情况。

联系人:叶国琳,联系电话:***、3588041(传真),电子邮件:zj3198390@sina.com。

附件:

1、《湛江市建设局2010年质量月活动方案》

2、国家质检总局等七部门发布《关于开展2010年全国“质量月”活动的通知》(国质检质联„2010‟351号)

3、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在2010年“质量月”活动期间组织开展四项活动的通知(粤建质函„2010‟445号)

二〇一〇年九月十七日

主题词:城乡建设

质量 活动 方案

通知

附件1

湛江市建设局2010年质量月活动方案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2010年全国“质量月”活动的通知》(国质检质联[2010]351号)精神,为进一步增强我市建设系统的质量意识,推动建设工程质量工作向纵深发展,决定于今年9月在全市建设系统开展以“抓质量水平提升,促发展方式转变”为主题的质量月活动。

一、领导机构

为做好“质量月”的各项工作,成立湛江市建设局“质量月”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市建设局副局长曹智

副组长:市建设局建管科负责人张广敏、市质监站站长郑康喜、各县(市、区)建设局分管领导、市建筑业协会负责人。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建设局建管科。

二、活动内容与形式

(一)观摩优质工程项目

承办单位:市建筑业协会与市质监站 参加人员:各县(市、区)建设局相关人员;各县(市、区)质监站监督人员;各建设、施工、监理单位相关负责人

观摩项目:1个获得鲁班奖的工程项目 初定时间:9月下旬。

(二)举办《广东省建筑工程竣工验收技术资料统一用表》(2010版)及配套软件培训班

承办单位:建管科、市质监站

参加人员:参加人员:各县(市、区)建设局相关人员;各县(市、区)质监站监督人员;各施工、监理单位相关人员

时间:9月上旬。

(三)开展建材产品专项整治工作

承办单位:建管科、市质监站、市散装办、市墙改办,各县(市、区)建设局

工作内容:各单位对所属辖区在建项目、商品混凝土企业、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开展建筑使用钢材、水泥、墙体材料、水电材料建材产品监督抽检,并将抽检结果向社会通报,对不合格产品跟踪处理。

时间:9月。

(四)举办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总结交流会 承办单位:建管科、市质监站

参加对象:各县(市、区)建设局相关人员;各县(市、区)质监站监督人员;各建设、施工、监理单位相关负责人 会议内容:总结住宅工程分户验收经验,研究解决分户验收工作中的工作难点,不断完善分户验收制度。

初定时间:9月下旬。

(五)宣贯样板引路制度 承办单位:建管科、市质监站

参加对象:各县(市、区)建设局相关人员;各质监站监督人员;各建设、施工、监理单位相关负责人

初定时间:9月下旬

(六)召开建筑施工、监理质量管理座谈会 承办单位:建管科、市质监站、市安监站 参加对象:各施工、监理单位相关负责人 初定时间:9月下旬

(七)召开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座谈会 承办单位:建管科、市质监站、市散装办 参加对象:各商品混凝土企业相关负责人 初定时间:9月中旬

(八)宣贯《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5号)

承办单位:建管科、市质监站

参加对象:各县(市、区)建设局相关人员;各质监站监督人员;各建设、施工、监理单位相关负责人

初定时间:9月中旬

(九)开展质量检查工作 承办单位:建管科、市质监站

参加对象:各县(市、区)建设局相关人员;各质监站监督人员;各建设、施工、监理单位相关负责人

初定时间:9月-10月 工作内容:

1、建立在建项目台帐,逐一排查

市质监站,各县(市、区)建设局、质监站要建立项目台帐,掌握项目基础信息,针对不同质量管理环节逐一进行排查治理。

2、重点治理工程建设过程中质量通病防治、重大质量隐患问题

各县(市、区)建设局、质监站要严格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关于加强重大工程安全质量保障措施的通知》要求,开展工程质量隐患排查,着力防止质量事故,加大对违规、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初定时间:9~10月

各项活动具体事项及时间以承办单位通知为准。

三、工作要求

1、各县(市、区)建设局、质监站要紧紧围绕“抓质量水平提升,促发展方式转变”这个质量月活动的主题,结合监督工作实际,认真做好“质量月”活动的策划组织工作,在活动 内容、活动方式等方面要结合工程实际,注重创新,重在实效。一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二是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法,通过完善服务、强化监管等方法全面提升我市工程质量水平。三是各站在“质量月”活动结束后及时总结经验,通过总结推动全年工作,同时将“质量月”总结报我局汇总。

2、各施工、监理企业要高度重视,广泛发动,人人参与。一是要成立“质量月”活动领导小组,企业负责人要亲自挂帅。二是要制定“质量月”活动实施方案,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通过活动能收到切实的效果。三是大力宣传营造浓烈氛围,全市在建项目必须张挂横幅和标语(宣传口号见附件,于9月24日前完成张挂)。四是在活动中要重点解决施工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通病,通过精心施工(监理),严格管理,争创优质精品工程。

3、通过通报、简报和网络平台及时宣传和报道“质量月”活动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活动结束后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为完成全年各项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附件:2010年建设工程“质量月”活动宣传口号

二〇一〇年九月十五日 附件:

2010年建设工程“质量月”活动宣传口号

1、抓质量水平提升,促发展方式转变

2、切实加强质量管理,努力提升工程质量

3、夯实质量安全基础,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4、增强质量安全意识,提升质量品牌效益

5、讲求质量诚信,践行社会责任

6、严格管理,精心施工,争创一流

7、抓质量,保增长,促发展

8、同筑质量大坝,共享和谐生活

9、抓质量,保民生,促发展

10、质量安全记心中,幸福和谐万事兴附件2

国家质检总局等七部门发布《关于开展 2010年全国“质量月”活动的通知》

国家质检总局(国质检质联„2010‟35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工商联、总工会、团委,各直属检验检疫局,国务院有关部门,中质协,各有关联合会、协会,有关企业:

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精神,努力提高我国产品质量水平,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共青团中央研究决定,2010年9月继续在全国开展“质量月”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品牌、标准、信誉、服务和效益为重点,围绕“质量提升”,大力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努力营造 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注质量的良好社会氛围,全面提高全民质量意识,努力把我国产品质量提高到新水平,为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做出新贡献。

二、活动主题

抓质量水平提升 促发展方式转变

三、全国统一部署的活动

(一)着力营造“质量月”的浓厚氛围。8月31日,通过手机报等群发“质量月”宣传公益手机短信;制作、发放“质量月”宣传画、宣传手册、旗帜和徽章等宣传材料,悬挂“质量月”标语横幅,营造“质量月”活动氛围;通过媒体发布“质量月”活动的倡议书,拉开“质量月”活动序幕。

(二)举办好“质量月”现场咨询活动。9月初,各地要组织开展“质量月”现场咨询活动,制作展板、板报,发放宣传资料,受理质量投诉举报,免费为消费者进行产品检测和真假鉴定。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质量月”活动。要围绕“质量月”活动主题,在“质量月”期间举办演讲比赛、征文比赛、书法、绘画、摄影比赛、文艺演出、专题晚会、质量大讲堂等活动;举办检测机构比武与知识竞赛,开展以食品检验为主要内容的技能比武和知识竞赛;开通“质量月”网站专栏,进行网上直播访谈,利用网络加强互动宣传。开展质量安全知识宣传进社 区、进校园活动,深入群众,普及质量知识,提升质量意识和维权意识;举办“实验室开放”集中展示月活动,邀请社会各界参观实验室;会同教育部门,成立质量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参观学习,普及质量、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知识、食品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培养学生关心质量、重视质量、身体力行。

(四)围绕“质量月”活动主题,召开各类座谈会、研讨会。各地要围绕抓质量水平提升,促发展方式转变,召开行业协会、企业厂长、经理座谈会、研讨会,探索提升质量、加强诚信、标准、品牌建设,走诚信、质量、品牌效益型的发展道路;召开质量管理现场经验交流会、质量问题分析会,查找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质量问题。

(五)组织、动员企业参与“质量月”活动。要发动企业悬挂“质量月”宣传旗帜、张贴“质量月”宣传画和标语,建设企业质量文化;促进企业采用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举办全面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发布活动;开展质量隐患排查和整改、技术革新活动;组织企业开展以“查质量意识,查质量水平,查保证体系,查标准执行情况,查计量检测保证,查现场管理,查质量损失和访问用户”为主要内容的“七查一访”活动,通过采用电话交流、发放征求意见函、网上收集信息、开展用户满意度测评、现场走访顾客等方式跟踪顾客对产品、服务的满意程度,不断提高 企业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水平。

(六)广泛发动企业职工参与“质量月”活动。广泛发动职工提高质量安全意识,学习质量安全知识,掌握质量应用技术,提升质量品牌效益。组织企业在“质量月”期间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开展提合理化建议、群众性质量改进和质量攻关活动,以及岗位练兵、技术大比武、质量知识和技能竞赛活动,动员引导广大青年职工积极参与“青工技能振兴计划”、“青年创新创效”等活动。开展争创“青年文明号”活动,动员引导广大青年职工争当“青年岗位能手”。在职工中组织开展“读一本质量知识书、开一次QC小组成果发布会、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分析一次质量事故案例、举办一次质量培训”活动,进一步调动广大职工参与管理、改进质量的积极性。

(七)动员组织协会、学会开展质量培训教育和先进质量方法推广活动。积极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特别是注重发挥协会、学会等中介组织在推广先进质量方法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广泛开展质量法制、质量管理、标准、计量、认证、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检测技术等知识的教育培训,提高企业的质量法制意识和质量管理水平。

(八)开展百名质量管理专家、百名质量工程师“企业行”活动。组织百名质量管理专家、百名质量工程师深入企业一线,开展咨询、诊断,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帮助企业解决突出质量问题,为企业提升质量、增 加效益做贡献。各地可结合质量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建立十周年,对工作成绩突出的质量工程师进行表彰。

(九)工信部、国家质检总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举办“中国工业产品质量信誉论坛”;中国质量检验协会继续组织开展“企业质量诚信倡议”活动,向社会发布和宣传重点工业产品的企业自我声明和倡议,促进企业自主承诺质量责任,引导企业增强质量诚信意识,推动提高我国工业产品质量信誉水平。

(十)国务院国资委、国家质检总局联合组织部分中央企业开展“质量•品牌•责任”系列宣传活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质检总局联合选择一批重质量、创品牌、讲责任、守诚信的中央企业,举办“质量•品牌•责任”系列在线访谈,利用经济日报《质量看台》开设“质量•品牌•责任”专版,组织中央主流媒体记者走进企业采访报道。

(十一)国家质检总局、工信部、中国质量协会组织举办以“讲究方法、扎实有效”为主题的全国第三十二次质量管理小组代表会议和各级QC小组成果发布会。进一步调动广大职工创新增效、改进质量、提高技能的积极性。

(十二)加强重点领域工程质量监管。积极推进工程质量法规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强化以保障性住房、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程等为重点的民生工程质量监管,促进我国工程质量水平的稳步提升。

(十三)推动铁路、交通、民航、商业、物流、仓储、邮 政、旅游、医疗卫生、房地产、金融、保险、信息和计算机服务、咨询等传统和新兴服务业开展服务标准化与认证认可工作,制定并贯彻相关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四、要求

(一)除全国统一部署的活动外,各地区、各行业及广大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富有特色的活动。

(二)各地主办部门要密切配合,周密策划,形成合力。要结合实际,积极创新“质量月”活动的内容、形式,增强“质量月”活动在全社会的影响力,打造出“质量月”活动的品牌。要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互动,共同组织跨区的“质量月”活动,形成“质量月”活动的合力。

(三)各地要充分发挥企业开展“质量月”活动主体作用,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各地区、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广泛动员企业围绕“质量月”主题,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要突出民生主题,重点解决老百姓关心的和消费者反映强烈的质量问题,要通过现场咨询、热线电话等方式增强与消费者的互动,不断扩大社会参与程度,扩大“质量月”的影响力。

(四)要加强“质量月”期间各项活动的宣传和报道。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的宣传和导向作用,积极组织多层次、立体化、系列化的宣传活动、普及质量知识和质量法律法规,增强企业主体意识和消费者质量维权意识。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关心质量、重视质量、创造质量、享受质量 的良好氛围。

(五)各地主办部门要加强对“质量月”活动的督促检查。各地要明确“质量月”各项活动的分工和责任,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主办单位要加强协作指导,加大对“质量月”活动开展情况的检查和督促,避免“质量月”活动走过场。

五、其他事项

(一)各地、各行业开展“质量月”活动的情况要及时总结上报。“质量月”期间,总局将在门户网站上宣传各地、各行业开展“质量月”活动的情况(电子信箱:qualitymonth@aqsiq.gov.cn)。

(二)在全国“质量月”活动结束后,将对“质量月”活动组织好、成效显著、总结及时的单位予以表扬。

附件:2010年全国“质量月”活动宣传口号

质检总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国 资 委 工 商 联 全国总工会 共青团中央

二〇一〇年六月十三日 附件:

2010年全国“质量月”活动宣传口号

抓质量水平提升 促发展方式转变

夯实质量安全基础,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夯实质量安全基础,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参与,全面提高质量安全水平质量诚信是企业的信誉和生命 恪守质量诚信,践行社会责任 质量关系你我他,涉及个人与国家 提高可靠性,质量上台阶

创造高质量,奉献高质量,享受高质量 抓质量,讲诚信,树品牌 质量缔造品牌,品牌提升效益 关注民生,重视质量

共筑质量大堤,共享和谐生活 坚持以质取胜,推动科学发展 重视质量安全,促进社会和谐 奉献优质产品,构建和谐社会 质量在我手中,用户在我心中 坚持科技创新,发展自主品牌 降废减损提质,节能降耗增效 以质量诚信为荣,以假冒伪劣为耻 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民质量意识17

附件3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在2010年 “质量月”活动期间组织开展四项活动的通知

粤建质函„2010‟445号

广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各地级以上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佛山市顺德区国土城建和水利局:

为贯彻落实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等7部委《关于开展2010年全国“质量月”活动的通知》(国质检质联„2010‟351号),我厅和省直有关部门联合转发了《通知》,为使“质量月”活动更加贴近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实际,除按照省“质量月”活动文件要求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开展有关工作外,我厅还将在“质量月”活动期间组织开展以下活动:

一、召开工程质量样板引路工作现场会。组织各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工程质量监督站和部分建筑施工企业人员现场观摩工程质量样板引路做法,印发样板引路工作指引,在全省推行工程质量样板引路制度。

二、召开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工作经验交流会。组织各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工程质量监督站人员总结开展住宅工程质量分户工作情况,相互交流经验,促进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工作在全省全面推行。

三、推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工艺系列片的首张影碟。推出《蒸汽加压混凝土砌块墙体施工工艺》专题片,启动系列片后续拍摄工作,有效引导、规范施工操作,防范工程质量通病问题的发生。

四、组织参观精品工程。我厅将组织参观若干鲁班奖工程、省优良样板工程中的精品,增进施工企业对优质工程的感性认识,增强树立企业品牌意识,提高工程质量创优水平。

各市开展“质量月”活动情况,请于10月9日前报送我厅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处。

沅江市建设局成员 篇6

1 吴江市耕地资源概况

由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 吴江市耕地面积由1990年的4.9万hm2, 减少至2003年的4.0万hm2, 减幅达22.5%, 预计至2020年将缩减至2.0万hm2。另外, 吴江市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耕地又在减少, 若不实施强有力的措施, 将难以稳定粮食总产。

2 耕地地力概况

2.1 耕地地力分级

此次耕地地力调查和评价表明:吴江市现有可耕地面积37 866.67 hm2。一级地2 871.03 hm2, 二级地14 803.25 hm2, 三级地12 396.35 hm2, 四级地5 382.21 hm2, 五级地2 411.96hm2, 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7.58%、39.10%、32.74%、14.21%、6.37%。

2.2 耕地地力演变特点

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比较分析, 吴江市耕地地力演变的主要特点如下:一是耕地土壤的自然肥力性状逐渐退化。主要表现: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降低, 作物的抗逆性减弱;苗期“烧苗”、后期脱肥现象发生频繁;在作物旺长期, 降雨频度和降雨量较小时, 易出现旱象;降雨频度和降雨量较大时, 土壤接纳降水的能力较弱, 易产生垄沟径流, 造成肥水流失, 利用率降低, 影响作物产量, 增加生产成本, 收益减少。二是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灌溉方式比较落后。实现水浇的仅限于水田和部分旱田;占耕地面积74%的旱田尚无灌溉条件, 在生产中仍靠自然降水。遇春旱年份, 易受春旱威胁。水田虽能进行排灌, 但方式落后, 仍采用土渠灌排方式。在灌排过程中, 渗漏严重, 浪费资源。水田发展节水灌溉, 旱田实行水浇, 是吴江市今后农业生产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3]。从此次调查结果看, 全市仍有2 666.67 hm2左右的低产田需要改良, 目前的低产田改良步伐不大。

3 吴江市低产田土壤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田基础设施较差。近年来, 吴江市农田的灌排水系破坏严重, 同时大量农田开挖成鱼池, 导致沟系排水不畅, 形成低产田, 面积约1 000 hm2, 占低产地面积的28.3%。二是地下水位高。吴江市农田的地下水位大都在40~80 cm, 面积约为1 533.33 hm2, 占低产地面积的43.4%。西南部较低, 为40~60 cm;东北部及沿太湖地区较高, 为60~80 cm。三是严重缺钾。吴江市土壤速效钾含量范围为27~128 mg/kg, 平均81.59 mg/kg。大多集中在70~90、90~120 mg/kg, 分别占35.71%、32.15%, 大部分土壤明显缺钾, 是造成作物低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四是障碍层部位高。据统计, 吴江市现有高位白土、中位白土等有障碍层次的土壤面积有2 333.33 hm2, 主要位于八都和七都2个镇, 土壤缺磷少钾。五是土体结构差。主要位于沿太湖地区, 面积约为1 533.33 hm2, 且土壤易漏水漏肥, 往往由于肥料施用不当或水浆管理不善造成低产。

4 对策

针对吴江市土壤存在的问题, 参照高产稳产农田建设标准改造低产田。要狠抓增肥改土, 治水改土, 轮作改土, 深耕改土, 做到旱能抗、涝能排, 坚持用地与养地相结合, 确保粮食总产稳定, 粮食供给安全。改造目标:3年内改良低产田333.33 hm2, 10年内改良低产田1 333.33 hm2, 15年内改良低产田2 000 hm2, 使原低产田的产量总体水平力争不低于全市平均产量的5%。具体应采取以下对策。

4.1 培肥地力

一是增施有机肥, 如通过增施厩肥、堆肥、沤肥等方式积造农家肥。每年施用有机质含量12%以上的优质农家肥15 t/hm2, 保证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平衡。二是秸秆还田, 如机械粉碎灭茬、留高茬等。三是种植绿肥, 如紫云英、黑麦草、秋蚕豆等绿肥作物。四是提倡平衡施肥, 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通过上述措施,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进而达到提高土壤肥力的目的[4]。

4.2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抓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提高区域范围内农田灌溉能力;二是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扩大大型灌排泵站技术改造规模和范围, 实施重点涝区治理;三是加快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 稳步发展经济作物和养殖业机械化[5]。

4.3 建立完善长期的地力监测体系

在这次地力调查的基础上, 在黄泥土、青紫泥和小粉土等主要耕作土壤上建立长期定位土壤监测点, 进行质量动态监测, 了解和掌握土壤养分状况的变化规律, 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实现基本农田数量和质量保护的统一。

4.4 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严格控制基本农田的建设占用和规划调整, 建立重点基本农田保护区域, 进一步强化各项保护措施的落实, 推行经济鼓励制[2,4]。用好各类农业和水利建设资金, 集中向基本农田保护区投入, 切实保护和提高基本农田生产能力。

4.5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对保护耕地要加大宣传力度, 切实增强全社会对耕地流失的忧患意识, 加强农民对保护耕地的技术培训, 使其尽快掌握保护性的耕作技术, 并应用到生产实践[4,6]。

参考文献

[1]张英鹏, 李彦, 于仁起, 等.山东省主要耕地土壤的养分含量及空间变异分析[J].华北农学报, 2008, 23 (B10) :310-314.

[2]李俊敏.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 2009.

[3]赵沛义, 妥德宝, 段玉, 等.阴山北麓退耕地不同植被群落生态效应的长期定位试验初报[J].华北农学报, 2006, 21 (F12) :113-115.

[4]赵月伟.河南省耕地保护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 2009.

[5]赵举, 郑大玮, 潘志华, 等.农牧交错带状间作防风蚀保土效应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 2005, 20 (S1) :5-9.

沅江市建设局成员 篇7

黄广伟

男,1952年12月生。历任省委经济工作部副处级干部,省政府财贸办公室人事教育处副处长,省饲料工业公司办公室副主任(正处级)、党组成员,省贸易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省商贸资产经营公司董事、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省广弘资产经营公司董事、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省广弘资产经营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省老促会副会长。

副理事长

李小鲁

男,1952年3月生。历任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开放时代》杂志社编辑部副主任、主任,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办公室主任,广州市政协办公厅研究室主任,省教育厅副厅长、党组成员、巡视员,省社科联兼职副主席,省老促会副会长。

钟镜深

男,1946年2月生。历任广东省物资总公司办公室副主任,广东省化工公司第一副经理,中国南海石油联合服务总公司总经理办公室主任、总公司副总经理,省广业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董事,中国南海石油联合服务总公司总经理、董事长、党委书记,省老促会副会长。

秘书长

黄曼艳

女,1954年5月生。历任广铁集团组织部科长、部员、副部长;广铁集团工会副主席、女职委主任;广铁集团直属机关党委书记。

广东省老区建设基金会

○ 名称:原名为“广东省老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基金会”,经省老促会会长会议提议,大会一致同意改为现名。

○ 宗旨:筹集资金,帮助经济落后老区,推动老区增强自身发展能力,促进老区建设发展。

○ 发起人: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内部管理接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的领导,基金会的日常工作和业务活动独立开展。

○ 资金使用范围:资助老区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扶持落后老区发展经济;支持老区发展公益事业;支持对老区的宣传工作。

○ 今后五年的目标和任务:立足加快粤东西北地区建设,促进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关爱老区,服务老区,努力把基金会建成有经济实力,有公信力,作风好、干实事,能成事的团队,为实现老区人民脱贫奔康再作新贡献。

上一篇:刘希俭中国石油ERP系统试点工作总结及推广工作安排下一篇:修身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