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外疝病人的护理试题

2024-10-28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试题(精选6篇)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试题 篇1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试题

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腹外疝的发病基础是

A.腹壁有先天性或后天性薄弱或缺损 B.营养不良 C.腹腔压力增加 D.腹部穿透伤

E.继发于腹腔内脏器的损伤

2.最常见的腹外疝是

A.腹股沟斜疝 B.股疝 C.切口疝 D.腹股沟直疝 E.脐疝

3.治疗腹股沟疝最常用的方法是

A.疝成形术 B.疝囊高位结扎术 C.疝修补术 D.手法复位 E.疝环填补术

4.斜疝修补术后,预防阴囊血肿的措施是

A.平卧位,膝下垫软枕 B.预防便秘尿潴留

C.切口处用沙袋压迫并托起阴囊 D.咳嗽时用手按压伤口 E.不宜过早下床活动

5.腹外疝的主要病因是

A.慢性咳嗽 B.习惯性便秘 C.负举重物 D.排尿困难

E.腹壁存在薄弱或损伤

6.斜疝修补术后,最适宜的卧位是

A.半卧位

B.仰卧位,膝部垫枕 C.俯卧位 D.斜坡卧位 E.侧卧位

7.斜疝修补术后护理,错误的是

A.切口处沙袋压迫 B.早期下床 C.托起阴囊 D.伤口处勿污染 E.防止腹压增加

8.患儿男性,出生8个月,哭闹时出现右腹股沟斜疝可回纳,应采用

A.急诊手术 B.暂不手术 C.限期手术 D.择期手术 E.禁忌手术

9.男性,40岁,于硬膜外麻醉下行疝修补术,术后发生尿潴留的原因,应除外 A.饮水过多 B.麻醉反应 C.切口疼痛

D.不习惯在床上排尿 E.不习惯在病房排尿

10.郑某,男性,69岁,右侧腹股沟斜疝嵌顿2小时,经手法复位成功。护理应重点观察 A.疝块有无再次嵌顿 B.呼吸、脉搏、血压 C.腹痛、腹膜刺激征 D.呕吐、腹胀、发热 E.疝块部位红、肿、痛

11.孙某,男性,6小时前负重物时,右侧腹股沟斜疝被嵌顿,下列哪项说明疝内容物已发生缺血坏死,应做好急诊手术前准备 A.疝块增大,不能回纳 B.局部有剧烈疼痛 C.疝块紧张发硬,有触痛 D.阵发性腹痛伴呕吐 E.局部有压痛,肌紧张

12.切口疝最主要的发病原因是

A.营养不良 B.切口感染

C.放置引流物时间过短 D.术后咳嗽、腹胀 E.切口血肿

13.腹股沟管斜疝病人出现恶心、呕吐、停止排便排气,提示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疝块与疝囊粘连 B.疝嵌顿 C.疝坏死 D,疝内容物回纳 E.疝环扩大

14.男性,36岁,搬运工人,诊断为腹股沟斜疝,行疝修补术后,恢复工作的时间 A.术后至少2周 B.拆线后至少2周 C.术后体力恢复后 D.术后至少1个月 E.术后至少3个月

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同使用在考题前列出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与考题关系密切的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5~16题共用备选答案)A.易复性疝 B.难复性疝 C.嵌顿性疝 D.绞窄性疝 E.滑动性疝

15.疝块突然增大,不能回纳,伴有疼痛可能引起肠梗阻

16.疝块站立时出现,平卧后消失

(17~18题共用备选答案)A.紧急手术 B.手法复位 C.对症治疗 D.暂不手术 E.支持治疗

17.嵌顿疝早期可采用

18.小儿腹股沟斜疝可采用

(19—20题共用备选答案)A.腹股沟斜疝 B.腹股沟直疝 C.股疝 D.脐疝 E.切口疝

19.患者,男性,53岁。因胃溃疡出血行毕Ⅱ式手术,术后8天病人出现切口不完全裂开,经保守治疗后病人康复出院。今后病人可能发生哪种疝

20.秦某,男性,23岁。腹部有可回纳的包块,如果是哪种疝则极易嵌顿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试题 篇2

1临床资料

本组40例, 男32例, 女8例, 年龄40~93岁, 平均66岁。斜疝30例, 直疝8例, 股疝2例。

2护理

2.1 心理护理

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不安等情绪反应及时给予解释和安慰, 告知手术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目前采用无张力疝修补的手术方法能大大降低术后的疝复发, 消除患者的顾虑。

2.2 术前护理

择期手术患者术前须注意有无腹压升高的因素, 如咳嗽、便秘、排尿困难或腹水, 应先期处理。否则这些因素存在, 会影响修补部位的愈合, 使手术失败。积极治疗支气管炎、慢性前列腺炎和便秘等。吸烟者应在术前2周戒烟, 注意保暖, 预防受凉感冒;鼓励患者多饮水、多吃蔬菜等粗纤维食物, 以保持大便通畅。向患者说明腹压增高因素的存在可导致疝修补术失败和术后疝复发。有咳嗽、便秘、排尿困难的患者必须积极治疗, 症状控制后再行手术;吸烟者, 术前2周开始戒烟;注意保暖, 防止感冒;多饮水, 多吃蔬菜等富含纤维素的饮食, 以保持大便通畅[1]。严格备皮是预防切口感染导致疝复发的重要措施, 应对患者阴囊、会阴部皮肤做仔细的准备。嘱患者沐浴、更衣, 生活不能自理者应给予协助。会阴部剃毛时既要剃净体毛, 又要注意不可划伤皮肤, 如有损伤应待伤口愈合且伤口痂皮脱落后方可手术。手术当日晨要检查手术区皮肤, 如有化脓性感染发生, 应暂停手术。手术前晚给患者灌肠, 清除肠内容物, 防止术后便秘和腹胀。进手术室前嘱患者排尿, 必要时留置尿管保持膀胱空虚, 防止术中误伤。

2.3 术后护理

术后宜取平卧位, 膝下垫软枕, 髋、膝关节略屈曲, 以松弛腹肌, 减小腹压和手术切口处张力, 以利于缓解伤口疼痛、防止疝修补处组织裂开, 术后次日适当进行床上活动。卧床时间长短, 依据疝的部位、大小、腹壁缺损程度及手术方法而定, 一般在术后3~6 d可下床活动;但对于年老体弱、复发疝、绞窄性疝、巨大疝的患者卧床时间延长至术后10 d方可下床活动, 以防止术后初期疝复发。卧床期间要加强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进食、排便的照顾, 术后6~12 h可进流质饮食, 次日进软食或普食。术后注意保暖, 防止受凉咳嗽, 影响切口愈合;如有咳嗽时先用手掌按压伤口处, 然后再咳嗽, 以减少对伤口愈合的不利因素。保持大、小便通畅, 及时处理便秘, 告知患者排便时勿用力增加腹压。术后的尿潴留也要及时处理。绞窄性疝手术后, 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变化, 有无腹痛等, 遵医嘱输液、应用抗生素。预防阴囊水肿, 术后可托起阴囊或必要时放置砂袋压迫。密切观察有无切口出血、感染, 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 避免大小便污染。防止腹腔内压力增高, 如患者有咳嗽应及时治疗, 咳嗽时协助患者用手按压切口部位, 以减少局部压力, 避免局部修补处裂开[2]。疝手术为无菌手术, 不应发生感染, 而绞窄性疝行肠切除、肠吻合术, 易造成切口污染。要注意保持敷料干燥、清洁, 避免大、小便污染。对婴幼儿尤其要加强观察, 发现敷料脱落或污染应及时更换;必要时在敷料上覆盖塑料薄膜, 做好伤口的隔离保护。对施行肠切除、肠吻合术的患者, 遵医嘱使用抗菌药物。术后48 h后, 患者如仍有发热、诉切口处疼痛, 可能为切口感染, 应报告医生给予处理。术后仍需注意保暖, 防止受凉引起咳嗽;指导患者在咳嗽时用手掌扶持、保护切口, 在增加腹压 (如咳嗽动作) 时用手掌稍稍加压于切口。保持排便通畅, 便秘者给予通便药物, 避免用力排便。因麻醉或手术刺激引起尿潴留者, 可肌内注射氨甲酰胆碱或针灸, 促进膀胱平滑肌的收缩, 必要时导尿。为避免阴囊内积血、积液和促进淋巴回流, 术后可用丁字带托起阴囊, 并密切观察阴囊肿胀情况, 预防阴囊水肿。切口感染是引起疝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绞窄性疝行肠切除、肠吻合术后, 易发生切口感染, 术后须应用抗生素, 及时更换污染或脱落的敷料, 一旦发现切口感染征象, 应尽早处理。

3讨论

通过对手术前后患者的临床护理消除腹内压增高的因素, 解除疼痛, 对有嵌顿性疝或绞窄性疝者, 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和及时发现并发症。患者对疝的发病原因, 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及预防了解。出院后仍应适当休息, 逐渐增加活动量, 一般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或剧烈活动。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品, 如新鲜蔬菜、水果等, 以保持大便通畅。若有疝复发, 应及早复诊, 以便及时治疗。

参考文献

[1]鲁连桂.外科护理学, 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9.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试题 篇3

【关键词】腹外疝 快速康复理念 护理

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是指通过优化围手术期处理的诸多措施,以缓解手术创伤应激反应,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1]。FTS在欧美国家的应用较为广泛,在我国还属于一种新兴的护理模式,我院近年来将FTS理念应用到腹外疝患者的护理中,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腹外疝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式均为无张力修补术。将所有患者按照1:1比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48~78岁,平均年龄(66.7±5.8)岁,其中斜疝15例,直疝7例,股疝5例,切口疝3例;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46~80岁,平均年龄(65.2±5.7)岁,其中斜疝16例,直疝8例,股疝3例,切口疝3例。两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快速康复理念为患者实施护理,具体方法:

1.2.1术前护理 ①心理方面:腹外疝患者长期遭受疾病的折磨,他们一方面想尽快手术解除病痛,另一方面又对手术效果存在担忧[2],针对上述患者存在的不良心理反应,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耐心的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发生原因以及治疗方法,并重点向患者介绍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安全性以及手术方式、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等,以更好的取得患的配合,并介绍成功的病例,提高患者治愈的信心;②充分的术前准备:对存在营养不良的患者给予纠正,以提高患者手术耐受性;重点强调的是,以往择期手术术前需常规禁食水6h,但是FTS不主张常规术前肠道准备,认为术前2h进水或碳水化合物可更好的利于患者康复,减少不良反应,因此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术前2h进水或碳水化合物,并向患者说明该项操作的目的和意义,以更好的取得患者的配合。

1.2.2术后护理 ①加强保温:低温可导致应激反应、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机率,因此加强对患者的保温处理,术后尤其是冬季在给予患者液体输入时可采用加温装置给予加温处理;保证整个病房环境的温度适宜;为患者实施盖被、穿脚套等保暖措施;②术后早期进食水:有研究表明术后早期可恢复进食进水,无需等到肠道通气后,因此术后鼓励患者早期进食水,并可采用咀嚼口香糖“假饲”的治疗,缩短患者术后肠麻痹时间,促进排气;③疼痛护理 通过听音乐、看电视等注意力转移法缓解患者的疼痛,并对患者疼痛表示理解,给予患者鼓励和暗示,提高患者的疼痛阈值,降低疼痛;④早期活动 术后鼓励患者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活动计划表,以使患者有计划进行活动锻炼,更快的促进身体恢复。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软件SPSS15.0分析资料,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x±s)和(n)表示,并分别应用t和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且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指标比较(x±s)

组别下床活动时间(h)排气时间(h)住院时间(d)并发症

观察组4.8±0.98.3±2.13.3±0.60/30

对照组8.4±2.119.7±3.65.6±1.44/30*

P<0.05<0.05<0.05<0.05

注:*对照组4例并发症分别为切口感染(1例)、尿潴留(1例)、肠梗阻(2例)。

3.讨论

对于外科手术患者来讲,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的实现需要依靠麻醉、微创手术操作以及围手术期护理3个环节[3]。在本组资料中,观察组和对照组麻醉以及手术方式相同,其中无张力疝修补术是目前治疗腹外疝的常用术式,具有对患者造成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因此要想更好的实现FTS理念,需要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我们对观察组患者在FTS理念的指导下实施术前和术后整个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在FTS理念为患者实施胃肠道准备,术后加强对患者保温护理、进食水护理、疼痛护理以及早期活动的护理,结果显示与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减少(P<0.05),提示快速康复理念在外科腹外疝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在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臻颖,邓小华,陈瑾.快速康复理念在外科腹外疝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海峡科学,2011,14(9):86.

[2]栾苏红.腹外疝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4):159-160.

[3]卢静,张鹏年,孙琳.快速康复外科新理念在结肠癌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13):1225-1226.endprint

【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理念在外科腹外疝患者护理的应用和效果。方法:选取我科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腹外疝患者60例,按照1:1比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快速康复理念实施护理,并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快速康复理念在外科腹外疝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腹外疝 快速康复理念 护理

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是指通过优化围手术期处理的诸多措施,以缓解手术创伤应激反应,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1]。FTS在欧美国家的应用较为广泛,在我国还属于一种新兴的护理模式,我院近年来将FTS理念应用到腹外疝患者的护理中,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腹外疝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式均为无张力修补术。将所有患者按照1:1比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48~78岁,平均年龄(66.7±5.8)岁,其中斜疝15例,直疝7例,股疝5例,切口疝3例;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46~80岁,平均年龄(65.2±5.7)岁,其中斜疝16例,直疝8例,股疝3例,切口疝3例。两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快速康复理念为患者实施护理,具体方法:

1.2.1术前护理 ①心理方面:腹外疝患者长期遭受疾病的折磨,他们一方面想尽快手术解除病痛,另一方面又对手术效果存在担忧[2],针对上述患者存在的不良心理反应,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耐心的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发生原因以及治疗方法,并重点向患者介绍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安全性以及手术方式、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等,以更好的取得患的配合,并介绍成功的病例,提高患者治愈的信心;②充分的术前准备:对存在营养不良的患者给予纠正,以提高患者手术耐受性;重点强调的是,以往择期手术术前需常规禁食水6h,但是FTS不主张常规术前肠道准备,认为术前2h进水或碳水化合物可更好的利于患者康复,减少不良反应,因此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术前2h进水或碳水化合物,并向患者说明该项操作的目的和意义,以更好的取得患者的配合。

1.2.2术后护理 ①加强保温:低温可导致应激反应、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机率,因此加强对患者的保温处理,术后尤其是冬季在给予患者液体输入时可采用加温装置给予加温处理;保证整个病房环境的温度适宜;为患者实施盖被、穿脚套等保暖措施;②术后早期进食水:有研究表明术后早期可恢复进食进水,无需等到肠道通气后,因此术后鼓励患者早期进食水,并可采用咀嚼口香糖“假饲”的治疗,缩短患者术后肠麻痹时间,促进排气;③疼痛护理 通过听音乐、看电视等注意力转移法缓解患者的疼痛,并对患者疼痛表示理解,给予患者鼓励和暗示,提高患者的疼痛阈值,降低疼痛;④早期活动 术后鼓励患者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活动计划表,以使患者有计划进行活动锻炼,更快的促进身体恢复。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软件SPSS15.0分析资料,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x±s)和(n)表示,并分别应用t和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且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指标比较(x±s)

组别下床活动时间(h)排气时间(h)住院时间(d)并发症

观察组4.8±0.98.3±2.13.3±0.60/30

对照组8.4±2.119.7±3.65.6±1.44/30*

P<0.05<0.05<0.05<0.05

注:*对照组4例并发症分别为切口感染(1例)、尿潴留(1例)、肠梗阻(2例)。

3.讨论

对于外科手术患者来讲,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的实现需要依靠麻醉、微创手术操作以及围手术期护理3个环节[3]。在本组资料中,观察组和对照组麻醉以及手术方式相同,其中无张力疝修补术是目前治疗腹外疝的常用术式,具有对患者造成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因此要想更好的实现FTS理念,需要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我们对观察组患者在FTS理念的指导下实施术前和术后整个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在FTS理念为患者实施胃肠道准备,术后加强对患者保温护理、进食水护理、疼痛护理以及早期活动的护理,结果显示与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减少(P<0.05),提示快速康复理念在外科腹外疝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在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臻颖,邓小华,陈瑾.快速康复理念在外科腹外疝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海峡科学,2011,14(9):86.

[2]栾苏红.腹外疝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4):159-160.

[3]卢静,张鹏年,孙琳.快速康复外科新理念在结肠癌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13):1225-1226.endprint

【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理念在外科腹外疝患者护理的应用和效果。方法:选取我科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腹外疝患者60例,按照1:1比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快速康复理念实施护理,并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快速康复理念在外科腹外疝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腹外疝 快速康复理念 护理

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是指通过优化围手术期处理的诸多措施,以缓解手术创伤应激反应,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1]。FTS在欧美国家的应用较为广泛,在我国还属于一种新兴的护理模式,我院近年来将FTS理念应用到腹外疝患者的护理中,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腹外疝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式均为无张力修补术。将所有患者按照1:1比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48~78岁,平均年龄(66.7±5.8)岁,其中斜疝15例,直疝7例,股疝5例,切口疝3例;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46~80岁,平均年龄(65.2±5.7)岁,其中斜疝16例,直疝8例,股疝3例,切口疝3例。两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快速康复理念为患者实施护理,具体方法:

1.2.1术前护理 ①心理方面:腹外疝患者长期遭受疾病的折磨,他们一方面想尽快手术解除病痛,另一方面又对手术效果存在担忧[2],针对上述患者存在的不良心理反应,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耐心的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发生原因以及治疗方法,并重点向患者介绍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安全性以及手术方式、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等,以更好的取得患的配合,并介绍成功的病例,提高患者治愈的信心;②充分的术前准备:对存在营养不良的患者给予纠正,以提高患者手术耐受性;重点强调的是,以往择期手术术前需常规禁食水6h,但是FTS不主张常规术前肠道准备,认为术前2h进水或碳水化合物可更好的利于患者康复,减少不良反应,因此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术前2h进水或碳水化合物,并向患者说明该项操作的目的和意义,以更好的取得患者的配合。

1.2.2术后护理 ①加强保温:低温可导致应激反应、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机率,因此加强对患者的保温处理,术后尤其是冬季在给予患者液体输入时可采用加温装置给予加温处理;保证整个病房环境的温度适宜;为患者实施盖被、穿脚套等保暖措施;②术后早期进食水:有研究表明术后早期可恢复进食进水,无需等到肠道通气后,因此术后鼓励患者早期进食水,并可采用咀嚼口香糖“假饲”的治疗,缩短患者术后肠麻痹时间,促进排气;③疼痛护理 通过听音乐、看电视等注意力转移法缓解患者的疼痛,并对患者疼痛表示理解,给予患者鼓励和暗示,提高患者的疼痛阈值,降低疼痛;④早期活动 术后鼓励患者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活动计划表,以使患者有计划进行活动锻炼,更快的促进身体恢复。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软件SPSS15.0分析资料,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x±s)和(n)表示,并分别应用t和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且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指标比较(x±s)

组别下床活动时间(h)排气时间(h)住院时间(d)并发症

观察组4.8±0.98.3±2.13.3±0.60/30

对照组8.4±2.119.7±3.65.6±1.44/30*

P<0.05<0.05<0.05<0.05

注:*对照组4例并发症分别为切口感染(1例)、尿潴留(1例)、肠梗阻(2例)。

3.讨论

对于外科手术患者来讲,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的实现需要依靠麻醉、微创手术操作以及围手术期护理3个环节[3]。在本组资料中,观察组和对照组麻醉以及手术方式相同,其中无张力疝修补术是目前治疗腹外疝的常用术式,具有对患者造成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因此要想更好的实现FTS理念,需要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我们对观察组患者在FTS理念的指导下实施术前和术后整个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在FTS理念为患者实施胃肠道准备,术后加强对患者保温护理、进食水护理、疼痛护理以及早期活动的护理,结果显示与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减少(P<0.05),提示快速康复理念在外科腹外疝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在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臻颖,邓小华,陈瑾.快速康复理念在外科腹外疝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海峡科学,2011,14(9):86.

[2]栾苏红.腹外疝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4):159-160.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试题 篇4

腹股沟疝

(一)概念

腹股沟区是前外下腹壁一个三角形区域,下界为腹股沟韧带,内界为腹直肌外侧缘,上界为骼前上棘至腹直肌外侧缘的一条水平线。

腹股沟疝:发生在腹股沟区的腹外疝,包括斜疝(腹股沟管)和直疝(三角)。男性多见,右侧比左侧多见。

斜疝:经腹壁下动脉外侧腹股沟管深环(内环)突出,向内、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管环(皮下环),进入阴囊。斜疝最多见,占腹外疝75%-90%,占腹股沟疝85%-95%。

直疝:疝囊经腹壁下动脉内侧直疝三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经过内环,不进入阴囊。以老年人多见。

(二)发病机制

1.先天性解剖异常:鞘突不闭锁或闭锁不全,成为先天性斜疝的疝囊。

2.后天性腹壁薄弱或缺损:腹横筋膜薄弱或缺损;腹横肌和腹内斜肌发育不全。

(三)临床表现

1.斜疝

腹股沟区有一突出的肿块;咳嗽、站立、行走时可降至阴囊或阴唇部。

①易复性斜疝:除腹股沟区有肿块和偶尔有胀痛外,并无其他症状。

②难复性斜疝:在临床表现方面除胀痛稍重外,其主要特点是疝块不能完全回纳。

③滑动性斜疝:除了不能完全回纳外,有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

④嵌顿性疝:为强力劳动或排便等腹内压骤增后,疝块突然增大,并伴有明显疼痛;肿块不能回纳;肿块紧张发硬,且有明显触痛。嵌顿内容物为大网膜,局部疼痛常较轻微;嵌顿

官网:

内容物为肠袢,局部疼痛明显,可伴机械性肠梗阻表现;肠管壁疝(Richter)嵌顿时,局部肿块不明显,不一定有肠阻梗表现,被忽略。

⑤绞窄性疝:临床症状严重。但在肠袢坏死穿孔时,疼痛可因疝块压力骤降而暂时缓解。绞窄时间较长者,由于疝内容物发生感染,侵及周围组织,引起疝外被盖组织急性炎症;严重者可发生脓毒症。

2.直疝

①常见于年老体弱者,病人直立时,在腹股沟内侧出现半球形肿块,不伴疼痛。

②疝囊颈宽大,平卧后疝块多自行消失。

③直疝疝囊绝不进入阴囊,极少发生嵌顿疝。

④内容物常为小肠或大网膜。

⑤膀胱有时可进入疝囊,成为滑动性直疝。

(四)腹股沟斜疝与直疝鉴别

斜疝

直疝

发病年龄

儿童及青少年

老年

突出途径

经腹股沟管,可进阴囊

海氏三角突出,不进阴囊 疝块外型

椭圆或梨形,蒂柄状

半球形,基底宽 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

不突

仍突

精索与疝囊关系

精索在疝囊后

精索在疝囊前外

官网:

疝门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

腹壁下动脉外

腹壁下动脉内 嵌顿的机会

(五)鉴别诊断

睾丸鞘膜积液

局限在阴囊内,不能扪及实质感的睾丸,透光试验阳性。

2.交通性鞘膜积液

站立时增大,平卧时缩小,透光试验阳性。

3.精索鞘膜积液

较小,位于腹股沟管内,牵拉同侧睾丸可见肿块移动。

4.隐睾

睾丸下降不全,较小,挤压有胀痛感,阴囊内睾丸缺如。

5.急性肠梗阻

患者、以肠梗阻起病,尤其病人肥胖或者疝块较小,容易漏诊疝的存在,最终容易导致绞窄发生。

(六)治疗

1.非手术治疗:1岁以下婴幼儿;年老体弱者;伴严重疾病禁忌手术者。

2.手术治疗

慢性咳嗽、排尿困难、严重便秘、腹水,合并糖尿病,术前先处理,防止术后复发。

⑴疝囊高位结扎:适用于所有腹外疝者。单纯疝囊高位结扎适用于婴幼儿和绞窄性斜疝并感染者。结扎水平低于疝门所在水平,实质上将较大疝囊转化为较小疝囊。

⑵加强或修补腹股沟管管壁:

官网:

①Ferguson法是加强腹股沟管前壁最常用的方法。

精索前方将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腱缝至腹股沟韧带,消灭腹内斜肌弓状下缘与腹股沟韧带之间的空隙,仅适用于腹横筋膜无显著缺损、腹股沟管后壁健全者。

②腹股沟管后壁

a.Bassini法,提起精索,在其后方把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腱缝至腹股沟韧带上;

b.Halsted法,把腹外斜肌腱膜在精索后方缝合,从而把精索移至腹壁皮下层与腹外斜肌腱膜之间;

c.McVay法是在精索后方把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腱缝至耻骨梳韧带上;

d.Shouldice法,修补腹横筋膜。

⑶无张力疝修补术使用人工合成网片材料

①传统疝修补术缺点:缝合张力大、术后手术部位有牵扯感、疼痛;自体组织因胶原代谢缺陷而不够坚固;将不同性质组织缝合在一起,彼此之间愈合力差。

②无张力疝修补术优点: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潜在的排异和感染风险。

⑷经腹腔镜修补术

经腹膜前法(TAPA)、完全经腹膜外法(TEA)、经腹腔补片植入技术(IPOM)、单纯疝环缝合法。

3.嵌顿性和绞窄性疝处理原则

⑴嵌顿性疝具备下列情况者可先进行手法复位

①嵌顿时间3-4h内,局部压痛不明显,无腹部压痛或腹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者;

②年老体弱或伴其他较严重疾病而估计肠袢未绞窄坏死者。

复位方法:头低足高;吗啡或杜冷丁用于止痛、镇静、松弛腹肌;托起阴囊,轻柔的将疝

官网:

块推向腹腔,另一手轻柔按摩浅环和深环复位后严密观察腹部情况,如有腹膜炎或肠梗阻表现,尽早探查。

⑵嵌顿性疝原则上紧急手术治疗,以防肠管坏死并解除肠梗阻症状。手术的关键在于正确判断疝内容物的活力。判断嵌顿肠管的生命力前扩张或切开疝环,在解除疝环压迫前提下,根据肠管的色泽、弹性、蠕动能力及相应肠系膜内是否有动脉搏动等情况加以判定。如果肠管坏死,切除该肠管并进行一期愈合。若未坏死,应回纳肠管,结扎修补。

⑶绞窄性疝内容物已死,更需紧急手术。

4.复发性腹股沟疝的处理原则

⑴真性复发疝:技术问题或病人本身原因,手术部位再发;解剖部位及疝类型,与初次手术的疝相同。

⑵遗留疝:除初次手术处理的疝外还有另外的疝,也称为伴发疝,其较小,临床上未发现,术中未进行彻底探查,成为遗留疝。

⑶新发疝:初次手术时,经彻底探查并排除了伴发疝,疝的修补手术也是成功的。手术若干时间后再发生疝,疝的类型与初次手术的疝相同或不相同,但解剖部位不同,为新发疝。

5.疝再次修补手术的基本要求

由经验丰富的、能够做不同类型疝手术的医师施行;所采用的手术步骤及修补方式只能根据每个病例术中所见来决定,辨别复发类型并非必要。

腹外疝

(一)概念

官网:

1.疝: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性或后天性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个部位。腹外疝是腹腔内脏器或组织连同壁层腹膜,经腹壁薄弱点向体表突出所形成。腹内疝是脏器或组织进入腹腔内的间隙形成,如小网膜孔疝。

2.病因

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力增高是腹外疝发生的两个主要原因。

①腹壁强度降低:先天腹壁的薄弱点;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外伤、感染、腹壁神经损伤

老年、久病、肌萎缩。

②腹内压力增高:咳嗽便秘、排尿困难、腹水、妊娠、婴儿啼哭、搬运重物。

(二)临床类型

1.易复性疝:腹压增加时突出,压力减小时很容易回纳入腹腔。

2.难复性疝:不能回纳或不能完全回纳入腹腔,但不引起严重症状。

以上两种疝内容物的血运没有障碍。

3.滑动性疝:疝内容物成为疝囊壁的一部分,属于难复性疝。

4.嵌顿性疝:内容物突出后疝囊颈将其卡住,使其不能回纳腹腔。

5.绞窄性疝:嵌顿性疝合并肠壁血运障碍者。

嵌顿疝和绞窄疝是一个病程的两个阶段,术前区分困难。嵌顿与绞窄鉴别关键是判断肠管生机,色泽、蠕动、弹性和系膜血管搏动。

6.Richter疝:嵌顿内容物为肠管壁的一部分,也称为肠管壁疝。

7.Litter疝:嵌顿内容物为Meckel憩室,回肠末端的指状突出。

8.逆行性疝:嵌顿肠管包括几个肠袢或呈W形-Maydl疝。

9.儿童疝:疝环组织较柔软,很少发生绞窄。

官网:

10.滑疝:多见于腹股沟疝,右侧多见(左:右=1:6);滑移的内脏以盲肠和膀胱为主,有时可为乙状结肠和降结肠。

(三)腹股沟区解剖

1.皮肤、皮下组织

2.腹外斜肌:腹股沟韧带(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腔隙韧带(腹股沟韧带和耻骨梳韧带交角);耻骨梳韧带(腔隙韧带在耻骨梳上的延续);浅环(皮下环、外环、腹外斜肌腱膜裂痕)。

3.腹内斜肌和腹横肌:起自腹股沟韧带外侧1/2及1/3下缘弓状越过精索前上方,止于耻骨结节,内侧两肌肉融合成腹股沟镰(联合腱)。

4.腹横筋膜:腹横肌深面,腹股沟韧带向后的游离缘处加厚形成髂耻束,内环(深环,腹股沟韧带中点上2cm,腹壁下动脉外侧)。

5.腹膜外脂肪和壁层腹膜。

(四)腹股沟管解剖

1.四壁 前壁:腹外斜肌腱膜;后壁:腹横筋膜;上壁: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弓状下缘;下壁:腹股沟韧带。

2.两环 内环(深环):腹横筋膜;外环(浅环):腹外斜肌腱膜。

3.内容物 男性为精索,女性为子宫圆韧带。

4.直疝三角(海氏三角)

三边 外侧边:腹壁下动脉;内侧边:腹直肌外侧缘;底边:腹股沟韧带。

意义:直疝在此由后向前突出,疝囊颈在腹部下动脉的内侧。

官网:

股疝

(一)概述及解剖

疝囊通过股环,经股管向卵圆窝突出的疝,称为股疝。

股管:上口称股环;前缘为腹股沟韧带;后缘为耻骨梳韧带;内缘为腔隙韧带;外缘为股静脉;下口为卵圆窝。

股疝占腹外疝3%~5%,多见于40岁以上妇女。女性骨盆较宽广、联合腱和腔隙韧带较薄弱,致股管上口宽大松弛故易发病。妊娠是腹内压增高的主要原因。

(二)病理解剖

股管几乎垂直,疝块在卵圆窝处向前转折且股环本身小,周围多韧带,易嵌顿。腹外疝中,股疝嵌顿最多,高达60%。一旦嵌顿,可迅速发展为绞窄性疝,应注意。

(三)临床表现

1.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处呈半球形突起。

2.平卧回纳内容物后,由于疝囊外有脂肪堆积,疝块有时不完全消失。

3.由于囊颈较狭小,咳嗽冲击感不明显。

4.易复性股疝症状轻。

5.嵌顿者局部疼痛伴肠梗阻症状,有时可掩盖局部症状。

(四)鉴别诊断

1.腹股沟斜疝。

2.脂肪瘤:基底不固定可活动;股疝基底固定不活动。

3.肿大淋巴结。

4.大隐静脉曲张结节样膨大:压迫近心端股静脉结节增大。

5.髂腰部结核脓肿。

官网:

(五)治疗

1.最常用的手术:McVay修补法

2.股疝容易嵌顿,一旦嵌顿可迅速发展为绞窄性,股疝诊断确定后,应及时手术治疗。

3.嵌顿或绞窄性股疝,应进行紧急手术。

其他腹外疝

(一)切口疝

1.概念

发生于腹壁手术切口处的疝。最常发生切口疝是经腹直肌切口。

2.感染常见原因

切口感染;手术操作不当;解剖因素;引流物过久;腹压高;切口愈合不良。

3.主要症状:腹壁切口处肿块出现, 肿块复位后,多能扪到疝环边缘。

4.原则上应手术治疗。

(二)脐疝

疝囊通过脐环突出的疝,易嵌顿称为脐疝。2岁前脐疝应保守治疗,5岁以上脐疝应手术治疗,成人脐疝均应手术治疗。

(三)白线疝

重视腹外疝的临床诊治进展 篇5

1 疝修补材料的发展

最早应用人工材料可追溯到1919年La Roque医生用金属网进行的腹股沟疝修补术。但由于其不耐折, 顺应性差等缺点未能商品化就被淘汰。1958年美国医生Usher首次使用了人工合成的网片 (商品名为Marlex, 其化学成分是聚乙烯) 进行疝修补术并获得成功。此后聚丙烯补片、聚酯涤纶补片和膨化聚四氟乙烯补片 (ePTFE) 等相继问世。根据材料的化学成分和生物学特性可将疝修补材料分为不吸收材料、可吸收材料、复合型材料和生物材料4大类。目前常用的轻量型补片有Proceed补片、Vypro补片和DynaMesh补片等均是聚丙烯补片, 复合型补片和生物材料补片由于价格昂贵等原因, 临床运用尚需时日。

2 腹外疝的手术治疗进展

腹外疝一经诊断均需及时治疗, 否则会逐步加重甚至发生肠坏死等严重后果, 手术治疗是腹股沟疝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以腹股沟疝为例, 腹股沟疝修补术经历了传统疝修补术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式和腹腔镜疝修补术3个发展阶段。

2.1 传统疝修补术

1887年, 意大利人Bassini成功地完成了世界上首例腹股沟疝修补术, 即高位结扎疝囊后提起精索, 在其后方把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腱缝至腹股沟韧带上, 以加强腹股管后壁, Bassini腹股沟疝修补术被誉为经典手术而沿用至今。此后在Bassini腹股沟疝修补术基础上, 演变出百余种腹股沟疝修补方法。包括加强腹股沟管前壁的Ferguson法和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的Bassini法, Halsted法, Mcvay法和Shouldice法等。尽管这些经典术式沿用近百年, 但其存在比较明显的缺陷。首先, 疝修补材料均为患者自身已有缺陷的邻近组织, 其次, 将有距离、来源不同的坚韧组织强行缝合, 存在缝合张力大、组织愈合差, 术后有牵扯感和长期慢性疼痛等缺点。因此, 传统疝修补术的术后复发率始终很高[1]。

2.2 无张力疝修补术

1986年由Lichtenstein等[2]正式提出无张力疝修补术这一概念, 即用一张片状人工合成补片缝于腹股沟管后壁, 保留正常的解剖结构, 缝合时无张力。此后随着生物材料的不断发展和手术方式的改进,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不断改进并逐渐取代传统疝修补术而成为腹股沟疝最常用的术式。

临床上常用的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式有平片修补手术 (Lichtenstein手术) 、巨大补片加强内囊手术 (GPRVS手术) 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手术。其中GPRVS手术因操作中解剖广泛而出血多、损伤大, 目前仅适用于复杂疝和复发疝。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手术是在Lichtenstein手术基础上改进而来, 即使用一圆锥形生物材料充填内环口, 再用人工网片修补腹股沟管后壁, 锥形结构可分散腹内压, 避免局部高压形成, 在治疗上更加符合人体的生理解剖结构。与传统疝修补术相比, 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以下优点: (1) 手术适应证广泛, 一般认为可用于治疗NyhusⅡ、Ⅲ、Ⅳ型腹股沟疝[3]; (2) 手术损伤小、时间短、术后基本不痛; (3) 术后恢复快; (4) 复发率低[4]; (5)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

2.3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于1982年由Ger[5]首先报道, 近数十年来随着设备和修补材料的改进而得到迅速发展。临床上常用的术式有:全腹膜外法 (TEP) 、经腹腹膜前法 (TAPP) 和腹腔内网片贴置法 (IPOM) 。由于IPOM法网片不易固定, 且裸露的网片易引起纤维粘连和肠梗阻, 临床上已很少使用。近年来又出现了单孔腔镜 (SILS) 技术和机器人手术[1]。

TAPP手术在腹腔镜下做腹股沟区前腹膜的广泛分离以显露整个腹股沟管后壁的腹膜前间隙, 然后根据缺损大小选择适当的长方形或蝶形聚丙烯网片覆盖住内环口和直疝三角区, 然后钉合固定补片。而腹内的前腹膜分离所遗留的腹膜刨面以及未能充分遮盖的聚丙烯网往往是引起腹内粘连的潜在因素。为克服这一传统手术所没有的显著缺点, TEP手术应运而生。与TAPP相比, TEP手术主要区别在于腹膜前间隙的分离完全在腹膜外进行而不进入腹腔。腹膜外间隙的分离可以在腹腔镜直视下锐性分离亦可用水囊分离器或特制的气囊套管分离。由于TEP与传统手术相同, 其各步骤完全在腹膜外完成, 因此不会引起腹腔内粘连。

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术后患者的恢复更快, 且术后疝复发率明显降低。Liem等[6]收入了994例病人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对比了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在治疗腹股沟疝的应用效果, 结果表明: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患者的恢复更快, 且术后疝复发率明显低于开放组。Neumayer等[7]于2004年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另一项多中心临床研究纳入了2164例病人, 结果表明,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患者的慢性疼痛发生率低, 恢复更快。但对于原发疝,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的复发率高于开放手术组 (10.1%比4.0%) , 对于复发疝, 两者的复发率无显著差异 (10.0%比14.1%) 。

就TAPP和TEP 2种术式相比, Gass等[8]在一项前瞻性研究中报道了4552例患者的研究结果:与TAPP组相比, TEP组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手术中转率较高, 且手术时间更长, 但是TAPP组术后住院时间更长。因此, 选择具体手术方式还要依据术者经验。

未来腹外疝材料发展将向着轻量化及抗感染能力更强方向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 相信补片材料将进一步改进, 从而提高腹壁疝的治疗效果。同时无张力疝修补术仍是目前腹外疝修补的主要方式, 随着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改进, 腹腔镜修补术必将获得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Sato H, Shimada M, Kurita N, et al.The safety and usefulness of the single incision, 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TAPP) laparoscopic technique for inguinal hernia[J].J Med Invest, 2012, 59 (3/4) :235-240.

[2] Lichtenstein IL, Shulman AG. Ambulatory outpatient hernia surgery. Including a new concept, introducing tension-free repair[J]. Int Surg, 1986, 71 (1) :1-4.

[3] Nyhus LM. Individualization of hernia repair: a new era[J]. Surgery, 1993, 114 (1) :1-2.

[4] Bittner R, Schwarz J. Inguinal hernia repair: current surgical techniques[J]. Langenbecks Arch Surg, 2012, 397 (2) :271-282.

[5]Ger R.The management of certain abdominal herniae by intra-abdominal closure of the neck of the sac.Preliminary communication[J].Ann R Coll Surg Engl, 1982, 64 (5) :342344.

[6]Liem MS, der Graaf Y, van SCJ, et al.Comparison of conventional ante-rior surgery and laparoscopic surgery for inguinal-hernia repair[J].N Engl J Med, 1997, 336 (22) :1541-1547.

[7] Neumayer L, Giobbie-Hurder A, Jonasson O, et al. Open mesh versus laparoscopic mesh repair of inguinal hernia[J]. N Engl J Med, 2004, 350 (18) :1819-1827.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试题 篇6

【关键词】 腹外疝;无张力腹外疝修补术;临床应用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161-01

腹外疝俗称“疝气”,是普外科常见疾病之一,一般男性患者多于女性,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多发人群。腹外疝是由于腹壁存在先天性或后天性缺损或薄弱区域,在腹压增高、腹壁强度降低的情况下,内脏器官连同腹壁膜等组织从腹壁薄弱点进入其他部位,在局部形成肿块。传统疝修补手术为有张力缝合术,缝合部位张力过高,剥离范围大,术后恢复时间长,复发率高,相比采用无张力腹外疝修补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患者舒适度高。我院于2010年3月——2011年12月采用无张力腹外疝修补术治疗腹外疝142例,均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42例,男性108例,女性34例,患者年龄47-82岁,平均年龄61.5岁。患者均出现腹外疝症状,如腹部异常膨胀隆起或凹陷、肝脾肿大、腹水、身体有肿块突出等。腹股沟斜疝76例,腹股沟直疝33例,股疝29例,切口疝4例。52例患者合并慢性疾病,其中高血压17例,糖尿病12例,心脑血管病11例,慢性支气管炎8例,4例有前列腺增生。

1.2 材料 手术主要使用Bard公司生产的Marlex补片和锥形网塞。一般为8×6cm,手术时根据患者病情和需要裁剪不同规格的网片。

1.3 方法 全组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进行常规腹股沟切口,长度约为6-8cm,将腹壁各层切开露出腹外斜肌腱膜,沿纤维方向切开防止损伤髂腹股沟神经,分离精索和系膜。一般对于较小的疝囊,找到疝囊将其从精索组织中分离开,直到内环口推入腹腔,这样可以降低阴囊血肿的发生。当疝囊过大时需要将其中间离断,远端剥离,近端游离至疝囊颈部,囊体横断处需缝闭,将大疝囊分离成大小可以放入锥形网的小疝囊,严密缝合后从疝环口推入腹腔。直疝要放入直疝三角,网塞外边与内环周围的腹筋膜要缝合固定。固定疝塞时缝合6-8针,这样疝塞在筋膜展开后可以修复缺损部位,嘱病人咳嗽判断网塞是否固定牢靠,没有网塞弹出说明已经固定好。将裁剪好的覆盖腹股沟管后壁,供精索穿过的网状平片放置好,使其平整牢靠地覆盖于腹股沟管后壁和疝塞表面,内侧部位与耻骨结节缝合,外侧部位与腹内斜肌腱膜缝合,两个尾部也要缝合,下方与腹股沟韧带缝合,上方固定在联合腱,手术区域止血后将腹外斜肌腱膜间断缝合,最后缝合腹壁各层和切口,缝合时注意防止髂腹下神经受压。复发疝精索不能游离,可以不放置网片,嵌顿性疝要重建合适疝囊。股疝股环过小,疝囊过大不能回纳时可以分离横断结扎,将残余疝囊从股管回纳后,去掉补片内层瓣叶,调整放入股管,将固定填充物间断缝合。术后常规使用沙袋加压伤口,托起阴囊,留置导尿管24h。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严密监测是否出现并发症。

2 结 果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30-90min,平均45min。术后无需特殊监控,术后6-8h可下床轻微活动,切口轻微疼痛无需使用止痛药。术后3例尿潴留,留置导尿管1-3d后患者正常排尿。所有患者7-10d伤口愈合出院,无一例伤口感染和阴囊血肿,随访6-12个月无复发。

3 讨 论

无张力腹外疝修补术是微创治疗腹外疝的新技术,手术最大程度保留原疝环的强度,同时更好地解决了传统手术治疗疝气的弊端。应用人造补片可以有效控制腹外疝的术后复发率,通过组织的黏合作用和人造网片的内增生纤维组织形成坚实结构,从而有效修复腹股沟管后壁。

无张力腹外疝修补术后,由于麻醉和手术刺激,膀胱组织收缩会造成暂时排尿困难,术后如果剧烈咳嗽或用力过猛,会引起腹内压升高,不利于手术切口愈合。因此术后患者要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引起咳嗽,咳嗽时还要注意手掌按压保护伤口。术后保持切口辅料干燥,如有污染必须及时更换敷料,防止感染出现并发症。出现便秘的患者要使用通便药物。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阴囊水肿,有此症状可抬高阴囊达到消肿目的。患者出院以后还要注意观察伤口有无红肿、痒痛。注意勤换衣服,保持伤口干燥清洁。多进行轻微运动,逐渐增加运动量,3个月内不能干重活、提重物,以免拉扯伤口,6个月后才能完全恢复正常运动。饮食方面多吃高蛋白、低脂肪食物促進伤口恢复,戒烟戒酒,禁食刺激食物,多吃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注意随季节增减衣物,防止感冒咳嗽,定期复诊。

无张力腹外疝修补术不仅具有创伤小、手术操作方便、省时、患者恢复快、复发率低的特点,而且完全符合人体的生理解剖特点,缝合无张力。无张力腹外疝修补术在外科临床应用方面越来越广泛,得到了医生和患者的一致认可,值得继续推广。

参考文献

[1] 苏景涛,钱广勤,王铁.58例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12).

[2] 王运利.无张力疝片修补中老年腹外疝的临床护理[J].青海医药杂志,2008,(10).

上一篇:若有来生,我愿为纸笺经典爱情诗歌下一篇:景观概念方案设计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