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

2024-12-08

林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精选12篇)

林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 篇1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省林业厅――带领省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检查验收组一行深入我县进行林改检查验收。首先,让我们用掌声对验收组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各级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简要汇报三个方面内容:

一、――县林改工作基本情况

2、明确目标责任,健全督查机制。按照先紧后松的指导思想,县委县政府及早安排好林改任务(2003、2004、2005年分别安排20%、60%、20%的林改任务),各乡镇各有关部门按照任务,采取并落实一系列工作措施,建立健全督查机制。一是县政府在每年年初的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以责任书的形式将林改任务下达给各乡镇,将林改工作列入乡镇经济量化考核内容。二是各乡镇实行分管领导挂片、干部包村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将林改任务分解落实到村、责任落实到人,将林改工作列入乡镇领导干部年终考评的重要内容。三是林业部门组建林改督查组。县林业局6名副科级领导各负责1-2个乡镇的林改督查指导工作任务,业务科室干部负责乡镇林改技术检查指导工作任务。四是将林改列入县效能督办项目实行一旬一报、当月通报制度,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五是开展专项执法监察工作。由县纪委、监察局、县效能办、县林业局联合组建成立林改执法监察工作小组,深入各乡镇各村,对林改进展情况、规范操作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纠正意见或限期整改。

3、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改革氛围。为了使林改工作深入人心,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县乡两级坚持舆论先行,通过广播、有线电视、黑板报、公开栏、标语、365服务中心等宣传渠道和发放林改材料、入户动员讲解等宣传方式,把林改政策法规、目的意义、改革内容等宣传到位,讲解到位,积极营造良好的改革舆论氛围。据统计,三年来全县共印发《致全县林农的一封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学习培训提纲》、《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问题回答》、《关于农村土地承包法学习培训材料》等各类宣传材料5万多份。通过宣传发动,进一步统一了全县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真正做到让各级干部知道,让广大农民群众知道,使广大林农真正关心改革、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齐心协力共同推进林改工作。

4、夯实基层力量,严格规范操作。为了更好地摸索出一条符合我县实际,加快林改的路子,我们通过试点先行、夯实力量、创新技术、加强培训,促进了林改工作依法依规,规范操作,提高了工作质量。一是认真开展县级试点工作。2003年6月25日,我县选择城郊乡下村开展县级林改试点工作。通过总结林改经验,制定了《――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同时结合东林乡山岭村试点工作,形成材料汇编,向全县推广。二是充实基层工作力量。从县林业局抽调8名专业技术干部,充实到相对薄弱的基层林业站,协助外业区划等技术服务工作。结合全县生态公益林护林员调整,从待业的林业院校毕业生中选聘10名熟悉电脑操作的,作为专职护林员充实到基层林业站,参与林改材料的整理录入。三是搞好技术创新。鼓励和支持原林业站站长吴国华同志利用业余时间,钻研开发了林权数据自动处理模块软件,加快了我县林改内业材料整理进度。四是举办多层次、系统化的技术培训班(内容涉及地形图判读勾绘、法律法规知识讲座、林改方案编制、各类表格填写、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应用以及检查验收等各个方面)。据统计,全县共举办林改培训班10期,培训人员达380多人次,印发林改指导性材料(如《――县林改业务培训材料》、《――县乡镇林改工作队工作提纲》和《――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检查验收材料汇编》等)460多份。五是抓点带面,全面推进林改工作。各乡镇先选择两个群众基础好、产权明晰、形式多样的行政村作为示范村,强化内外业质量管理,以点带面,推动其他村林改工作开展。

二、林改工作主要成效

三年来,我县通过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极大地调动了林区群众发展林业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表现为:

2、提高了林农护林防火的主动性,森林资源得到进一步保护。通过改革,广大林农在取得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同时,也落实了管护责任,农村长期以来存在的护林难、防火难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过去,由于森林资源属于村集体所有,村民护林防火的积极性不高,发生森林火警火灾时,往往是林业干部、乡镇干部和村干部冲锋在前,村民很少自觉上山扑火。改革以后,村民护林防火的积极性明显高涨,基本做到了“管好自家山,看好自家林”。如今年春季,由西洪村引发的森林火灾蔓延到邻村东阳村界时,东阳村全体在家青壮年村民均第一时间主动赶到了现场扑火,这在过去是很难想象的。据统计,2005年1-11月份,全县共发生乱砍滥伐等林政案件45起,比上年同期减少11.6%,连续三年呈下降趋势。

3、盘活了林业资产,促进了村集体和林农双增收。为确保基层组织正常运转,促进林农脱贫致富奔小康,我们在促进林农增收的同时,注意解决村财增加的问题。首先,通过改革,产权明晰、利益到人,解放了林业生产力,林农敢于投入,舍得投入,愿意投入,从林业经营中得到的收益明显提高,脱贫致富信心更足。其次,通过改革,落实集体山林承包、租赁和转让,村集体可以从林地使用费和现有林承包经营分成和林木转让款中,获得长期、稳定的收入。我县许多村财空白村,通过林改,盘活了林业资产,每年获得3000-10000不等的收入,这些收益,村集体除了用于维持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外,主要用于村道、自来水、村办公楼等方面的改造。部分村财收入较多的村,还加大了农村文化、医疗卫生、教育、养老等方面投入,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4、激活了林业经营机制,加快了山区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为了确保林改成果与市场经济发展的有效对接,针对目前存在的农户发展林业经营规模偏小、经济效益无法得到发挥等诸多问题,我县按照“稳定体制,放活机制”的思路,积极引进林业加工企业,开发山区优势资源,同时鼓励企业以联办或定向收购等形式建设原料林基地。既让广大林农增加了收益,又解决了加工企业有资金、有市场、无原料的问题,实现了双赢,促进山区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以我县2005年引进的竹浆粕项目为例,该项目依托我县和周边地区丰富的竹林资源,年加工竹浆粕2.5万吨,年需竹材原料几十万吨,项目投产后,每吨竹子的市场收购价可达400元左右。据推算,仅此一项,可带动农民人均增收450元,户均增收1800元,并可带动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全县尚有30067亩商品林未明晰产权关系,特别是我县存在20179亩争议山林有待调处登记;二是县界勘定时我县石洋乡1799亩山林被划到邻市行政辖区内,其中,该乡水头村村办林场全部被划走,群众反映强烈;三是许多村在宗地区划上,存在区划面积过大、联户登记户数偏多的现象;四是配套改革工作滞后,影响改革效果。

三、下一阶段工作思路

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虽然已基本完成,但许多工作尚待进一步完善,林改的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下阶段,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抓好整改落实,巩固林改成果,提高林改效益。

一要加强林权发证工作。在完成检查验收的基础上,再次组织技术人员、包村干部和村民,对林权申请材料进行复核,确保在发证过程中切实做到不错、不漏、不假、不重。

二要继续加强组织领导。两年内机构不撤、人员不散、工作不停。进一步深化改革,巩固改革成果。进一步发动广大林农群众,认真总结林改中成功的作法和经验,不断完善欠妥之处。用发展的思路、改革的方式、创新的思维,在前进中解决问题。

三要建立林权管理交易平台。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机制为基础,组建县级林权管理交易工作机构,履行林权登记、变更、交易等管理职能,为森林资源转让、流通、管理提供服务平台。

四要加快三个服务中心的建设步伐。面对林改后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机遇,及时转变观念,发展森林资源评估、伐区调查设计、木竹检尺等中介机构服务,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为林农提供更多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五要化解矛盾,维护林区稳定。积极探索林地使用费收费标准和支付方式,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切实维护林区群众的合法权益,确保林区长期安定稳定。

最后,我提议,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对验收组一行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范文网】

林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 篇2

新京报5月7日讯我国已确立食品安全国家监督抽检制度和抽检结果定期公布制度。6日,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首次发布小麦粉、乳制品、食用油等11大类食品安全状况的国家监督抽检结果。在首次食品安全国家监督抽检基础上, 结合近期公众关注热点, 国家食药总局最近还确定了2014年八类重点监管食品, 包括:婴幼儿配方乳粉、婴幼儿配方食品、乳制品、肉制品、白酒、饮料、食用植物油和食品添加剂。

食品监督抽检, 在我国起步很早, 但近些年, 多个监管部门分头公布的抽检结果并不吻合, 甚至相互矛盾, 让公众对其权威性和准确性, 多有质疑, 对我国食品安全状况的信心, 也逐渐降低。2013年的机构改革, 组建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整合原来分散在质检、工商、食药、卫生等部门在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环节的安全监管职能。之后, 为改变食品安全分段监管、九龙治水乱局, 国务院又下发通知, 要求省、市、县、乡镇 (街道) 在规定时间内依次完成食品安全监管机构、职能、检验检测资源的整合。

浅谈船舶安全动态检查制度 篇3

关键词:船舶 安全 动态 检查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作为一个系统而存在的,而系统内部还存在若干子系统,既相对独立,又是互相联系。在安全管理上,把安全工作看作是一个多方位、多因素、动态和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因此,理顺安全与各个方面的关系,明确安全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建立严密的安全控制网络,真正做到以早为主,以防为本,早抓早防,齐抓共管,是企业安全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随着远洋集装箱船舶的现代化,大型化和高速化,给航海安全保障带来了新的挑战。船舶安全动态检查制度是船公司在安全管理上的创新与探索,通过实施船舶安全动态检查,进一步实现在动态中对船舶现场的安全控制,进一步规范值班人员特别是驾驶台值班人员的行为,促进并强化当值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工作责任心,及时发现和纠正船员的“三违”行为,消除安全隐患,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船舶航行安全、设备安全和人员安全。

中远集运和上远公司在中远集团“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科学管理;超前防范、重在执行”的二十四字安全理念指导下,建立起符合国际公约、规则,国家法规和行业标准,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地自主管理、自主检查和自主监督的船舶动态检查制度,并以科技领先、管理创新为突破口,以强化日常动态检查、科学全程监控为手段,以超前防范,实现全面安全为目的,在所属船舶安装“驾驶台视频记录仪”,运用公司“船舶管理信息系统(SMIS)”和“远洋船舶全球动态监控系统”,实现船岸信息交流与共享,使船舶安全管理规范化、程序化、动态化和跟踪化,从而真正、有效地提升公司船舶安全管理水平,促进海上航行的本质安全。

一、 船舶安全动态检查实质

安全管理的动态原理体现在管理的主体、管理的对象、管理手段和方法的动态变化上,同时,组织的目标以至管理的目标也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因此有效的管理是一种随机制宜的管理。动态管理要求管理者不断更新观念,避免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思想和方法。船舶安全动态检查的主体和对象是船舶和船员,均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而随机制宜就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航区、气象、设备、人员等),随机抽调检查人员,按船舶营运实际节奏科学安排,也就是从具体实际出发,不固定自查人员,不拘于检查表内容,特殊情况特殊检查。

推进安全管理标准化是船公司实现安全营运目标的一项主要措施,是现代安全管理的需要。公司以船舶各项安全作业为重点,每年都根据船舶新设备引入和新危险源的识别,通过风险评估,对综合管理体系进行修改和完善,根据评估后的风险拟定规避措施。但制度标准不代表人的行为标准,在实行安全标准化作业过程中,实现行动上由不自觉到自觉、在执行上由不标准到标准的转变,这就是安全动态检查的实质。

船舶安全动态检查要遵循“细、实、全、深、严、狠”的六字方针,在动态中健全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加强船岸员工的责任心,提升执行力,将安全防范重心前移,实现安全管理从面上指导向动态跟踪转变;从事后检查向事前预防转变。同时,对安全动态检查中发现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关键性和突出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纠正、早处理,早整改,使标准化的安全动态管理有效地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最终实现船舶营运本质安全的良好格局。

二 、 船舶安全动态检查模式

成立船舶安全动态检查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建立船舶安全动态检查制度四级管理模式,即中远集运(安全技术管理部)—上远公司(安监部)—船员部(政工科)—船舶(政委)。其中岸基相关管理部门有专人负责跟踪船舶安全动态检查制度实施情况,指导船舶开展安全动态检查工作,处理船舶反馈的岸基支持要求;海务监督上船检查驾驶台视频记录,并随机拷贝存档,岸基对驾驶台视频截图远程抽查。公司明确船舶政委是船舶安全动态检查第一责任人,负责驾驶台视频定期检查和记录,牵头组织船员实施动态检查,并负责检查情况信息的输入、审批、交流和存档工作。

在公司综合管理体系基础上,制订相应的方案和细则作为保证,船舶政委作为主抓手(第一责任人)组织和动员在船人员的全员参与;船长和轮机长本着安全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的理念,全力支持政委落实各项具体动态检查工作,建立船舶管理逐级负责制和安全监督员相结合的安全管理网络,运用SMIS系统实时向岸基反馈动态检查情况。船舶安全动态检查制度执行情况与本船先进评比和考评挂钩。

船长、政委、轮机长在船舶安全动态检查中的责任关系:船长是船舶安全管理的首要责任人,对船舶安全生产负总责;政委是船舶安全动态检查的第一责任人,根据船舶安委会、船长确定的安全生产工作任务和要求,承担船舶安全管理中的过程监控、现场监督、动态检查等任务,负责船舶安全动态检查的人员召集、组织实施、纠正督促、信息汇总反馈等相关工作;船长、轮机长依据体系文件、职责要求所承担的安全管理责任,并不因政委作为船舶安全动态检查第一责任人而产生任何变化。

三、 船舶安全动态检查运行

以往航运业各类安全事故案例表明:事故多发生在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新作业点或者危险源辩识不到位的作业现场,因此各项操作和作业的安全控制是船舶安全动态检查管理的主要内容。

1 .明确职责

公司明确船舶政委为安全动态检查第一责任人,负责牵头实施和监督船舶各部门各岗位的动态检查和信息输入存档工作。

船舶安全动态检查要求体现全员参与和全方位过程管理,即政委随机组织相关人员实施安全动态检查,全方位过程管理就是实施检查的内容与实际相符,也就是干什么查什么,检查表分为驾驶台、机舱和船员行为安全三个部分,在一个循环中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重复,可以实施检查表中没有列入的项目,以体现全方位管理;

nlc202309031316

2 .实时监控

船舶安全动态检查重要内容之一是通过船舶局域网随机查看和回放查看“驾驶台视频记录仪”影像,并录入公司体系要求的“船舶安全动态检查表”。

船舶政委按公司船舶管理信息系统(SMIS)系统中“船舶安全动态检查表”内容组织相关船员随机检查,根据实际情况和侧重点以周为节点,以月覆盖驾驶台、机舱和船员行为全部内容对本船的安全管理状况开展动态检查。

公司安监部和船员部在SMIS系统中按“船舶安全动态检查表”对船舶进行实时监控,跟踪船舶安全动态检查活动,对船舶驾驶台视频记录仪不定期抽查航行中驾驶台值班纪律执行情况(调取截频);根据船舶反馈内容,特别是缺陷未整改和需岸基支持的项目,及时协调相关部门予以完成整改并负责向船舶反馈。

3 .预知危险

随着航区和气象变化,设备更新或老化,从物的不安全状态上极易发生伤害事故;随着新船员、新上岗人员的不断补充,部分老船员安全麻痹思想等等,由于对安全认识差,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增多。采用安全系统过程中危险预知预测,应用行为科学的方法,分析作业现场工序中危险因素,找出人和物的不安全隐患,分析可能发生事故的基本原因,制定出危险防范措施。船舶应利用部门工前会布置工作的时机对作业危险预知对策分析,每个船员作业前应知晓经常作业项目的安全须知和操作规程,特别是新区域、新作业点、新项目、新设备重点做好危险源的应对措施,船舶领导、各主管人员和安全监督员在作业现场要随时抽查,以保证落实。工前会危险预知活动的开展,可以强化船员控制危险的能力,提高隐患检查整改率和船员整体安全素质。

4 .重点控制

船舶安全动态检查的范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驾驶台管理动态检查,二是机舱管理动态检查,三是船员安全行为动态检查。船舶要对每个危险源制定重点控制措施,如驾驶台值班、机舱重大检修、各类危险作业和保安综合治理等,管理人员必须拥有预知危险的意识,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使客观存在的危险源始终处于主观的受控状态。动态检查突出两方面重点:

(1)“急、难、险、重”生产任务和重要工作现场。主要包括:航行值班(特别是夜航、雾航、大风浪航行、进出港及复杂航区航行等),重要工作(如解系缆、机舱吊缸、危险品装卸、演习、靠泊期间梯口值班等),特殊作业(如封闭舱室作业,明火、上高、舷外、水上作业等)。政委应加强对上述重点工作的安全动态检查,亲自或指定人员到现场,保证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并将监督检查情况如实记录;同时,应着重加强对驾驶台航行值班过程的随机检查。

(2) 船员日常行为安全。政委应根据船舶各部门上报的每日工作计划,加强对作业现场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和作业人员劳动防护情况的检查督促,对存在的不安全行为及时发现、立即干预、彻底纠正,并做好相关记录。

另外,各重点部位的各种醒目的安全标志也很重要,也是各危险源受控的手段之一。

5 .跟踪反馈

跟踪管理最简便的方法就是严格执行各种安全作业规程,安全动态管理就是把在动态操作的每个层次和各种职责分工制度化,作业程序化,以动态实时随机检查加强管理密度,实现集约和精细管理的统一,实现有效控制事故的发生。同时采用现代化管理方法,运用科技服务安全,如驾驶台视频记录,SMIS数据交换等。船舶还应以全面质量管理来加强船舶的安全动态管理,在船舶(部门)中开展安全QC小组活动,对本轮危险源进行跟踪控制,从事故苗头中寻找失控点,制定对策,杜绝重复性事故发生。船舶政委应注重检查过程的信息输入,按节点要求自查、记录和反馈,对现场自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详细记录并上报,对自身不能解决的上报岸基支持,以实现船岸上下实时预防,层层落实查隐患、找对策、堵漏洞。

6 .设备保障

船舶安全动态检查设备列入保养范畴,其硬件、软件如不能正常运转,公司规定作为缺陷及时报告岸基予以解决。

四 、 船舶安全动态检查效果

船舶安全动态检查全面实施以来,船员的安全意识和防范主动性得到了加强,驾驶台值班纪律执行情况有了明显的改观,值班、交接班不规范以及驾驶台用餐等现象得到有效制止。通过驾驶台视频记录仪,船长在房间就能及时发现驾驶员的不当行为,及时到驾驶台采取纠正措施,特别是对检查驾驶台视频历史记录中发现的违反值班纪律的驾驶人员采取批评教育或调离船舶进行培训的措施,从而确保了航行安全。船舶在营运实际动态中逐步实现了超前防范的过程管理,通过“船舶管理信息系统(SMIS)”和“远洋船舶全球动态监控系统”的船岸数据交流,船舶的驾驶台视频截图、自查情况、缺陷整改、岸基支持等信息可实时查看,公司能及时掌握船舶安全动态管理状况,也为船舶综合检查考评工作提供了依据。其中:

(1) 一些船舶细化工作做得很具体,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本船检查计划和细则,建立了安全动态检查不良行为档案统计表。

(2) 船员经历了从不理解到理解,从理解到支持,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执行的过程。一些安全隐患被发现,一些违章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在安全监督上敢于动真碰硬,发现安全隐患和违章行为得到及时整改。

(3) 安装“驾驶台视频记录仪”后,驾驶台值班人员的一举一动随时处于视频记录之下,刚开始船员心理上有压力,少数船员产生抵触情绪和采取规避行为,导致制度在执行过程中遭遇各种非议和阻挠。如果怕得罪人而执行不严,便会依然产生“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船舶提出要坚持常抓不懈,要敢抓敢管,增强查处违章行为的执行力,敢于对违章乱纪行为动真格,坚决做到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该通报的如实通报,该处分的就要给以必要的处分,以达到教育、警示的效果。

(4) 安全动态检查杜绝了船舶做假账现象,其检查时间和内容与航海日志、轮机日志等相关记录结合,与船舶实际操作和船员安全行为结合。

五 、 结束语

船舶安全动态检查管理工作将是一项长期的规范化、常态化的工作,其实施的目的就是各岗位船员在整个履职过程中,对现场危险源的应对措施和作业过程进行安全跟踪、预测及控制,使安全生产在每时每刻、每个环节和每个角落都得到保证,以有效地控制船舶危险部位存在的危险因素,规范船员的行为安全,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提高船舶安全管理水平。在现有条件下,加强船舶安全动态管理是公司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关键,也是减少伤亡和各类灾害事故最切实、最有效的方法。

林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篇4

一是整改意见反馈制。

对活动中征求到的意见建议,该局召开专门会议进行了梳理分类,分析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工作方案,作出整改承诺,并要求责任单位及时将整改落实情况通过电话回访、反馈意见函等形式向意见建设人进行全面如实反馈。

二是整改措施责任制。

按照机关效能建设责任制要求,将整改任务进行分解,落实督办领导,明确整改的内容、时间、要求及具体承办责任人。

三是整改目标持牌制。

能及时解决的问题,迅速加以解决;对需要深入调查研究、制定详尽整改方案的问题,列出专题,确定整改目标;对一时不能解决的则做好对群众解释工作,并列入长期工作规划。

四是整改情况公示制。

林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 篇5

为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我车间结合自身实际特制定以下制度,完善作业的安全管理,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1、形式多样,注重效果,全面宣讲安全的重要性。提高

对安全教育的认识,真正把安全教育摆到重点位置;在教育途径上要多管齐下。既要通过安全培训、安全日进行常规性的安全教育,又要充分发挥安全会议、黑板报等多种途径的作用,强化宣传效果;使广大职工逐步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跨跃,进一步升华到“我会安全”的境界。

2、安全管理强调以人为本,加强老职工对青年职工的传

帮带。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必须尊重职工,关心职工,以人为本,采取必要措施,保障职工个人的利益,使大家找到归属感,最终形成安全管理“命运共同体”,推动安全管理的改善和提高。

3、发挥激励作用。安全管理中坚持考核制度,有罚有奖对一些能力出众、工作负责、成绩突出者在各项安全奖与福利待遇上给予优待,对工作平庸、不思进取者在考核中与以谈心,交心,找出问题症结,并对症下药,对玩忽职守、不负责任、给工作造成极坏影响和损失者给予于“红牌”考核,并视情况扣发奖金。

4、建立车间干部负责制。车间干部按照分工要求,对各个工区实施包保,包保干部对工区负责连带责任,按照相关规定下

包保点与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基层职工的现实困难与作业情况,要在工作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如工区出现违章违纪行为将连带考核包保干部。

5、加强安全教育,让职工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落实每周学习制度,安排职工学习相关的制度,文件,从以往的事故中吸取教训,树立“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思想和“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确保劳动安全万无一失。

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 篇6

1、出车前和收车后要对车辆进行全面检查,检查范围包括油箱、刹车、发动机、轮胎等。要做到一日三检。

2、驾驶员对车辆做定期保养,并送达专业维修中心(厂)做定期

维护。

3、单位负责人不定期随时询问驾驶员的休息时间、防止疲劳驾驶。

4、定期一年二次抽查驾驶员对交通法规、法则的掌握度,对检查

不合格的人员加强培训。

5、定期跟车送货,了解驾驶员在货车运输过程中的操作情况。

江西省义和物流有限公司高安分公司

林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 篇7

股份公司推行监督管理体系以来,设立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工程监督中心(以下简称工程监督中心)作为股份公司的监督管理机构,促进了监督管理工作的迅速发展,监督管理工作已得到油田公司的普遍重视并全面开展。油气田公司相继成立监督管理机构,使股份公司工程监督管理力度得到有效的加强,有力地保证了勘探开发工程质量。在股份公司制定各种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和工作规范的基础上,各油气田公司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也制定了各项管理规定、实施细则等,促进了工程监督管理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取得显著的成效。股份公司采取多种措施,精心组织,严格管理,把工程监督人才选拔、工程监督培训与队伍建设紧密结合,有效地加强监督队伍的建设,截止2010年底,股份公司已拥有各类工程监督(物探、钻井、地质、测井、试油、井下作业)5 922名,在减少工程事故、加强安全清洁生产、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勘探开发周期、控制工程成本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股份公司勘探与生产工程项目现场技术与管理的重要力量。

1 工程监督管理制度建设的背景

随着中国石油重组改制与改革的深化,股份公司监督管理成为开展石油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工作。2002年,股份公司建立监督管理体系,监督管理工作得到快速发展,工程监督管理力度得到有效地加强,并取得显著的成效。但随着股份公司监督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步显现,如各油田公司工程监督管理机构职能及管辖范围不明确,现场监督的责权及管理范围不统一,监督技术水平与素质要求不清晰,监督管理的队伍、单位不固定等,严重影响股份公司监督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因此,规范股份公司监督管理工作、完善股份公司监督管理机制、提高股份公司监督管理水平、实现股份公司监督管理工作科学化与制度化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1.1 勘探与生产工程管理的需要

勘探与生产工程项目具有投资大、技术密集、风险高、隐蔽程度大、野外作业场所分散、难以查出隐藏的质量问题等特点,股份公司为了提高作业效率与工程质量,有效地控制工程投资,必然要加强对勘探与生产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管理,即实施工程监督管理。监督管理制度是监督管理工作正常运行的保障,是对监督管理工作的全过程进行规范和约束,消除对监督工作进行随意性和盲目性的干预,为科学、合理、有序地开展监督管理工作保驾护航,确保勘探与生产工程目标的实现。

1.2 提高监督管理质量的根本

随着工程项目越来越复杂,勘探与生产工程难度越来越大,新技术推广应用越来越快,工程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必须不断提高监督管理质量,才能跟上股份公司勘探与生产工程发展的步伐。监督管理制度对监督管理的目标进行确定,对监督管理的范围进行界定,对监督管理的组织执行进行规范,避免监督不足、监督过度或监督权滥用等不规范的监督管理行为对勘探与生产工程的损害;同时对监督管理的效果制定考核与奖罚措施,防止监督软弱涣散的工作状态,提高监督管理质量。

1.3 选拔使用监督人员的依据

监督管理制度对监督人员的技术水平与现场经验、道德品德与政治素质、身体条件进行明确的规定,对监督人员的选拔与使用进行科学合理的规范,并根据技术水平、业务能力等因素对监督人员进行分级,既确保任用合格的监督人员,又将监督人员配置在合适的工作岗位,有效调动监督人员积极性,充分发挥监督人员作用,防止随意指派、盲目使用监督人员的情况发生。

1.4 监督管理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监督管理制度对监督人员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的规定,将待遇与岗位挂钩,吸引技术水平好、业务能力强的人员参加监督管理工作,稳定监督队伍。通过实施监督考核制度对监督人员进行优胜劣汰,提高监督人员整体素质。通过实施监督培训制度不断培养监督后备人才。监督管理制度对监督取费进行规定,保证监督管理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地开展。

1.5 规范工程监督服务市场的前提

股份公司工程监督工作一开始就大量聘用工程监督服务公司的工程监督。这一新机遇,使得各类工程监督服务公司应运而生,但难免鱼目混珠。监督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对监督服务市场实施准入管理,规范监督服务市场,并通过引入监督服务市场竞争机制,扶持实力强、信誉好的工程监督服务公司,淘汰不具备必要条件的工程监督服务公司或临时拼揍起来的所谓“公司”,保证聘用的监督人员水平。

1.6 监督管理制度建设是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基础

国外大型石油公司一直十分重视监督管理制度的建设,并充分利用监督管理制度,规范监督管理工作。国外大型石油公司根据21世纪以来监督管理发展特点以及勘探与生产工程项目对监督管理需求增加的趋势,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规范监督管理的运行机制。中国石油已参与国际石油市场竞争,同时,国外的石油公司也进入国内的石油市场。因此,与国际惯例接轨,建立具有中国石油特色的、符合实际情况的监督管理制度是十分重要的。

2 工程监督管理制度建设的内涵与特点

2.1 工程监督管理制度建设的基本内涵

(1)对监督管理工作进行合理的定位,对监督管理工作范围进行确定。(2)规定监督的地位、工作依据及权力。监督是油气田分(子)公司派驻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全权代表,对工程施工具有监督权。(3)对监督管理工作的组织机构的职能、职责和工作内容进行明确,对现场监督人员的工作内容进行规范,对从事监督人员的素质从道德品质、身体条件、责任心、业务水平、现场工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规定。(4)对监督报名、考试、考评等培训工作流程和评审、注册及发证等流程进行规范,对参训学员、授课教师、培训教材等提出明确的要求。(5)对监督的管理、使用、取费等进行规定,从股份公司监督岗位的实际情况出发,对监督进行分级管理,同时规定监督检查、考核与奖惩程序,促进了监督人员的工作热情。(6)对监督服务市场实施准入管理,规定准入条件和准入程序,确保监督服务市场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

2.2 工程监督管理制度建设的特点

2.2.1 全局性与系统性特点

监督管理制度从股份公司监督管理工作的全局出发,对涵盖的管理范围进行规定,对各个层面的责权进行划分,对涉及的各个环节工作内容进行明确,对各种工作流程进行规范,对各项检查考核指标进行量化。为了确保监督管理工作高效、稳定的运转,监督管理制度对监督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明确与规范,各个层面联系密切,各个工作环节紧密衔接和匹配,各种工作流程顺畅,因此,消除监督管理不到位的“盲点”,控制了监督管理过度的行为,确保监督管理工作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

2.2.2 严密性与灵活性结合特点

监督管理制度对监督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规范,严格的规定对工程安全和质量有重要影响。施工环节、施工方法和设备、材料要求及施工必须达到的条件,确保对工程安全和质量的监督管理不留漏洞;同时,对不影响工程安全和质量的监督管理措施上留出一定的余地,使油田公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具有油田公司特色的、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提高监督管理水平。

2.2.3 实用性与指导性特点

监督管理制度参照国际上先进的工程质量与安全保障机制,结合勘探与生产实际情况,从组织管理、技术管理和工作流程层面对监督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内容以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为基础,以现实需要为依托,强调通用性,体现出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适度超前性。在实际工作中,监督工作者通过学习监督管理制度,熟练掌握监督管理工作流程,并应用监督管理制度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技术水平、业务能力和素质。

2.2.4 创新性特点

根据股份公司勘探与生产工程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一系列的监督管理制度创新,如根据股份公司施工现场监督岗位的工作难度不一致的实际情况,特别提出实施监督分级管理,根据岗位难度情况安排相应的监督级别,优化监督人力资源配置。再如,根据股份公司多数勘探与生产工程项目实施总包制的特点,编制总包制现场监督管理内容。

3 工程监督管理制度建设的主要做法

3.1 组建监督管理制度建设团队,做好监督管理制度调研与分析

3.1.1 组建高级别监督管理制度建设团队

成立高级别监督管理制度建设团队是建设科学、合理、实用、可执行与操作的监督管理制度的保证。监督管理制度建设具体事宜的组织、协调由工程监督中心负责。所有成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具有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和组织管理与技术管理经历,掌握本专业技术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通晓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定和勘探与生产工程项目管理政策、管理流程、施工程序和行(专)业管理要求。

3.1.2 股份公司工程监督管理需求分析

随着工程项目越来越复杂,施工难度越来越大,工程施工事故多、工程质量低、安全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日益显著。国内外石油公司勘探与生产工程管理的经验表明,对勘探与生产工程投资实施全过程的管理是提高石油公司工程技术水平、实现安全快速施工、降低施工成本最有效的手段[1]。因此,股份公司亟需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管理。

3.1.3 石油公司勘探与生产工程监督管理制度现状和发展情况

中海石油是国内石油行业中勘探与生产工程项目管理与国际接轨最早的公司,较全面地学习国外石油公司工程项目管理经验,已建立起较完善的工程监督管理制度。

中国石化原以石油炼制及化工产品生产为主,勘探与生产工程项目管理整体实力较弱。近几年,中国石化紧紧围绕勘探生产工程项目发展需要,在总部设立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集聚一批具有丰富现场经验的工程监督管理人员,加大监督管理制度建设力度,推进监督管理工作的发展,监督管理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极大地促进勘探与生产业务的发展。

中国石油重组改制后,股份公司根据勘探与生产工程项目管理的需要,2002年成立工程监督中心,负责监督管理制度的建设与维护。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促进监督管理工作科学、快速、稳定的发展。

3.1.4 股份公司工程监督管理制度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在建立股份公司工程监督管理制度以前,股份公司及其所属职能部门根据勘探与生产工程项目管理需要,相继制定一些有关监督管理方面的制度与政策,各油田公司及其所属职能部门也出台一些有关监督管理方面文件等。这些制度与政策在一定时期内对监督管理工作的局部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从全局来看,效果不好。主要问题如下:(1)覆盖面不合理,严密性差;(2)制度不完善,责权划分不明确,检查考核指标没有量化,程序性与支持性管理文件不完整或没有制定;(3)缺乏系统性;(4)制度繁多杂乱,缺乏统一管理;(5)缺乏反馈与评估机制;(6)完善不及时。

3.2 监督管理制度的形成与完善

3.2.1 设计监督管理制度的总体组成框架

(1)《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工程监督管理办法》是股份公司统一和规范工程监督管理工作、实现工程监督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总章程,是全面加强股份公司工程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

(2)为使《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工程监督管理办法》得到更好地贯彻落实,强化制度应用效果和质量,提高制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消除执行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以此为依据,进行各专业工程监督管理制度的建设。

(3)由于股份公司工程技术力量不足,一般通过市场化方式解决工程监督人才短缺问题,即从第三方工程监督服务机构聘用勘探与生产工程所需的监督人员,但必须通过制度,即《勘探与生产工程监督服务市场准入管理规定》规范监督服务市场。

3.2.2 设计监督管理制度形成与完善程序

监督管理制度形成与完善程序如图1。

3.2.3 监督管理制度内容选取与编制方法设计

(1)监督管理制度中涉及国家法律法规、管理规定、政策文件的内容和集团公司及股份公司管理制度、规定、规范、标准等内容的条款,直接引用,确立不违法、违规,并符合集团公司及股份公司的管理要求。

(2)参照国外石油公司先进的监督管理理论和经验,结合股份公司实际情况进行改编,编制为股份公司的监督管理制度,使监督管理制度与国际惯例接轨,如监督组织结构等。

(3)参照、借鉴、引用股份公司及其所属职能部门和油田公司及其所属职能部门的管理规定、规范、办法与经验等,结合监督管理工作的特点进行改编,编制为股份公司的监督管理制度,使监督管理工作与其他职能部门工作能够很好地衔接、匹配和相互促进。如安全、质量和技术等部门的管理制度。

(4)支持性和程序性文件编制成《现场监督技术规范》,主要参照、借鉴、引用国家、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相关标准、技术规范、规定和各油田公司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手段进行编制,用于指导现场监督人员的工作和学习。

(5)吸收、合并、整理、改编股份公司及油田公司有关监督管理方面的规定、规范、政策文件,对于没有参照、借鉴、引用而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的内容,由工程监督中心负责组织编制。

3.2.4 监督管理制度建设过程各项工作的落实

(1)工程监督中心负责组织专家编制、审核、修改、完善监督管理制度。

(2)工程监督中心负责组织监督管理制度的试行、效果检查跟踪、试行意见反馈与评估,并对反馈意见进行整理。勘探与生产公司组织专家评审,工程监督中心按照专家评审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3)监督管理制度由股份公司颁布执行。

3.3 监督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监督管理制度的建设任务是从2002年正式启动,到2005年基本完成监督管理制度的建设,并在股份公司所有油气田进行实施。经过3年正式实施后,2008年进行进一步的补充、完善和修定,形成了具有中国石油特色的监督管理制度。到目前,一直在股份公司范围内执行。

4 实施工程监督管理制度取得的成绩

4.1 监督管理制度在油气层发现方面的作用

严格执行监督管理制度,规范地质录井的监督检查工作,及时取全、取准资料,提高油气层识别水平,为及时发现油气层发挥重要作用[2]。华北油田虎8井监督人员严格按照监督管理制度要求进行准备、收集和分析邻井和区域地质资料,在井深2 589m(比设计提前了51m)卡准了潜山界面,并通过荧光系列对比,及时发现潜山的地层显示,后经钻井取心取得1.14m浅灰色油斑白云岩。该井中途测试获日产纯油69.9m3。

4.2 监督管理制度在工程质量方面的作用

监督管理制度的实施,提高工程质量,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3,4]。大港油田公司西46-20井射孔作业时,严格按照监督管理制度进行监督检查,在进行3次磁定位后,监督检查发现,按磁定位要求调整的深度与油管记录数据相差太大,经过核对数据,发现射孔队计算深度时多加了2个油补距,及时进行整改,避免误射孔事故,确保射孔质量。

4.3 监督管理制度在工程进度方面的作用

通过实施监督管理制度,规范现场施工,加快工程进度,提高生产时效。塔里木油田公司通过实施监督管理制度,充分调动监督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克拉2-14井现场监督人员严格按照监督管理制度检查、指导施工队伍规范作业,优化施工技术方案,有效地提高钻井速度,钻井周期比设计的180d减少了12d。

4.4 监督管理制度在安全管理方面的作用

监督管理制度的实施,对加强HSE管理成效显著。冀东油田公司滩海新探区钻探、试油试采等工程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风险非常大,且试油试采的队伍缺乏作业经验。由于现场监督严格执行监督管理制度,正确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井涌、溢流、原油外泻等复杂情况,避免事故,保护了环境,实现安全清洁生产[5]。

4.5 监督管理制度在新技术应用方面的作用

严格执行监督管理制度,为用好工程新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西南油气田公司现场严格按照监督管理制度对每道工序、每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顺利完成新技术钻井任务。在白浅111H井采用天然气、柴油机尾气钻水平井,该井产量比采用水基钻井液钻成的白浅109H井提高了近20倍,较白浅108大斜度井提高了7倍多。

5 结论

实践证明,监督管理制度内容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符合勘探生产实际需要。特别是针对股份公司的实际情况,编制的监督分级管理、总包制工程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和监督服务市场准入管理规定,对优化监督人力资源的配置、规范监督现场工作、理顺监督服务市场、提高监督技术水平起到重要作用。当然,随着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股份公司勘探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监督管理制度也必须不断进行补充、更新和完善。

摘要:阐述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推行石油勘探与生产工程监督管理体系的背景、内涵和特点,探讨了工程监督管理制度建设的主要做法,及工程监督管理制度的实施在石油勘探生产中所取得的成绩。

关键词:工程监督管理,制度建设,石油勘探与生产

参考文献

[1]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工程监督管理办法与现场技术规范钻井监督分册[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2]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工程监督管理办法与现场技术规范地质监督分册[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3]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工程监督管理办法与现场技术规范井下作业监督分册[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

[4]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工程监督管理办法与现场技术规范测井监督分册[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

林业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优化 篇8

【关键词】林业企业;内控管理制度;优化

一、内部控制的作用

内部控制的作用是指内部控制的固有功能在实际工作中对林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外部社会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可以说,内部控制的健全、实施与否,是单位经营成败的关键。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内控的作用,同时还要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维护财产安全,提高经济效益,具备一定的现实意义。现将企业内控的作用介绍如下:

1.贯彻实施好国家的政策、法规和方针

其是林业企业进行合法经营的首要条件。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对林业企业内部的任何部门、任何流转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对所发生的各类问题,都能及时反映,及时纠正,从而有利于保证国家方针政策和法规得到有效的执行。

2.有效的防范林业企业经营风险

在林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林业企业要达到生存发展的目标,就必须对各类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内部控制作为林业企业管理的中抠环节,是防范林业企业风险最为行之有效的一种手段。它通过对林业企业风险的有效评估,不断的加强对林业企业经营风险薄弱环节的控制,把林业企业的各种风险消灭在萌芽之中,是林业企业风险防范的一种最佳方法。

3.维护财产和资源的安全完整

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能够科学有效的监督和制约财产物资的采购、计量、验收等各个环节,从而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并能有效的纠正各种损失浪费现象的发生。

4.促进林业企业的有效经营

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利用会计、统计、业务等各部门的制度规划及有关报告,使林业企业的生产、营销、财务等各部门及其工作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各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整体的作用,以达到林业企业的经营目标。同时,由于严密的监督与考核,能真实地反映工作业绩,再配合合理的奖惩制度,便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及潜能,从而促进整个林业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

二、林业企业内控的局限性

良好的内部控制虽然能达到一定的内部控制目标,但任何事物都不是尽善尽美的,内部控制也同样存在其固有的、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一般而言,内部控制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

1.内部控制成本效益考虑

关于内部控制所耗费用适宜与否,必须适用主观判断做出决策。当人们认为实施某项业务的控制成本大于控制效果而产生损失时,就没有必要设置控制环节或控制措施,这样某些舞弊的发生就可能得不到控制。

2.内部控制的相对稳定性

内部控制一般是为经常重复发生的经济业务而设计的,而且一旦设置就具有相对稳定性,因此如果出现不经常发生或未预计到的经济业务,原有控制就可能不适用,特殊控制则可能不及时,从而影响内部控制的作用。

三、林业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优化

1.转变观念,以使其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林业企业的领导班子及管理人员要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建设,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法规,使领导班子的管理水平有所提高,要改变原有的管理观念,使管理的手段和理念能夠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提高领导人的素质,减少领导人的武断决定,使领导的决策不会成为阻碍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障碍,让林业企业得到快速、健康的发展;林业企业的员工也要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学习以及加强林业业务工作的学习,使自身的素质不断提高,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使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也得到提高,建立一个有着高素质、高业务水平、坚持原则和制度的工作团队,这样才能适应新时代下对林业工作者的要求。

2.加强林业企业的内部监督职能

要想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不仅要完善企业的内控管理制度,还要保证其切实可行,以及把它真正运用到工作中,这就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督制度,要加强林业单位的内部监督,建立一个企业重大决策审批的制度,重大的决策一定要大家一起讨论决定,吸收大家的意见,这样才能从源头上将领导可能出现的错误改正掉;还要加强对各个部门的监控管理工作,让各个部门之间可以形成相互牵制的局面,使每一个部门的权利均衡,内控管理制度才会得到正常的运行。

3.优化内部的业务运作

要建立健全林业企业操作规范,加大对林业企业业务的监督,要严防林业企业的“暗箱操作”,要将林业企业的产权和经营权有效的分离,让林业企业内控管理的受益主体明确清晰,要明确经济业务的决策还有执行的各种程序,让所有的决策都落实到实处。

4.优化企业制度,建立现代化的制度

林业企业的改革,使林业企业的产权更加清晰,权责更加明确,所以要建立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使林业企业的领导人还有各个部门和企业的发展相关联,这样企业的领导人才会更加积极的去工作,加大对林业企业内控管理工作的监管力度,使林业企业的内控管理制度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5.增强林业企业的风险意识

每一个企业决策都会有一定的风险,因此在领导做出企业决策时,一定要对决策进行风险评估,这样可以将风险降到最低,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管理制度,也就相应的有不同的风险评估的方法,我们一定要尽量使其完善,有效地控制风险。企业的所有人员都要加强防范风险的意识,通过规范的制度使风险减少,让企业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

[1]全艳丽.关于加强林业企业内控管理制度建设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06)

公司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管理制度 篇9

二、本制度仅限于总承包工程及其所属企业单位及人员遵照执行。

三、公司生产部是所属企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归口管理部门。其工作职责是:

1、贯彻执行国家和自治区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贯彻落实上级主管部门和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制度、标准。

2、做好日常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和管理工作,总结、改进、交流、推广先进经验。

3、坚持深入施工企业监督检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督促安全生产各项措施的落实及方案的执行。监督控制各生产单位的安全生产指标,并负责进行考核。

4、指导工程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了解掌握安全生产动态,监督解决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隐患和不能保证进行安全生产活动的行为,监督检查施工现场的安全达标和文明施工。

5、配合各级安全值班领导组织安全活动和定期安全检查。参加总承包工程审定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并对贯彻执行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6、协助有关部门共同做好新工人和特殊工种工人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发证工作。

7、进行工伤事故统计、分析和报告,配合主持并组织实施工伤事故的调查处理.

8、制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对严重险情有权暂停施工,并及时报告主管领导。

9、对违反相关安全制度、标准和有关安全技术、劳动法规等不安全行为规定的,经说服劝阻无效时,有权按规定进行相应的经济处罚或报请有关领导进行处理。

10、安全员由生产部负责归口管理。负责实施对所属单位及项目工程进行帮助指导、检查监督。其主要工作职责是:

(1)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贯彻执行安全生产制度、标准要求,监督落实各项安全生产目标、措施的完成。

(2)参与审查所负责监督单位和工程项目施工方案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并检查实际执行情况。

(3)坚持深入施工现场监督检查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检查落实安全防护、脚手架搭设、机械设备使用、电气线路布置和使用等是否符合标准规定,发现隐患及时进行帮助解决。

(4)协助基层单位做好对施工现场人员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创建文明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达标等工作。

(5)指导所属各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参与组织安全生产活动和定期安全检查,监督,指导各项安全达标工作资料的完成和做好相关活动的记录。

(6)会同企业技术负责人,对脚手架搭设、模板安装拆除、基坑支护按专项标准进行验收评定;对临时用电、机械操作、起重吊装等特殊作业人员的安全行为进行监督检查。

(7)有权对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及严重的不安全行为有权制止,并及时报告主管部门下达停工指令。

(8)参与配合或接受所在单位的安全事故调查,进行伤亡事故登记、统计、分析、报告,要求事故单位提出预防事故发生的措施,并督促检查其落实情况。

(9)总结推广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的先进经验。

(10)服从业务主管部门的领导,对所担负监督的生产安全状况和安全行为规定检查负责。

四、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是保证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标准的执行落实,除了要抓好严格的管理外,还要坚持不懈的加强巡回监督检查,随时了解掌握安全生产动态,不断改进和提高安全生产管理要求。

1、职能部门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条例的要求除了做好正常的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外,还要做好组织定期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其检查结果作为对所属生产单位进行评比考核的主要依据之一。按每季度必须组织一次安全生产大检查。要有党政工团等相关部门和有关领导参加;共同检查、同时整改、及时消除隐患。按管理制度要求对每次的检查情况做好记录。

2、职能部门要对总承包工程阶段安全达标情况进行全面控制、检查。其主要是工程开工前的安全生产条件、地下部分(含基础)施工完安全生产条件,主体工程质量中检前的施工现场安全达标申请和机械设备、机具安全检验、装修阶段过程检查及工程竣工施工安全等级评价申报等阶段的安全检查达标。对每一阶段的达标检查通过后,方可盖章同意申请上报政府监督部门。否则,项目经理应承担所造成的全部责任,将对项目经理及公司相关领导按有关规定给予经济处罚。

3、所属各企业单位对安全检查人员所提出的安全隐患问题,必须及时解决处理,按限期认真整改及时反馈回执。安全员对检查发现的安全问题隐患,要书面通知项目经理或公司主管部门及相关领导,帮助项目经理出主意想办法、定措施、定时间、定人员、进行处理,并监督落实。项目经理不得无理由拒绝整改。

五、奖励与惩罚是企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管理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管理控制手段之一。实行强化管理对减少事故及隐患的发生、降低事故频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煤矿安全监督检查制度 篇10

一、为了保障煤矿安全,保护煤矿职工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的法律、法规、《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工人技术操作规程》、《煤矿作业规程》、集团公司的规章制度等要求,安全监察局对全公司的安全管理工作实行监督检查。

二、安全监督检查应当以预防为主,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有效纠正影响煤矿安全的“三违”行为,监督检查实行“安全监督与促进安全管理相结合,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三、安全监督检查实行生产环节全过程管理,安监员是现场工作的监督检查者;机关业务科室管理人员日常入井,对生产环节的各个点进行监督检查,检查出的问题落实区队处理并跟踪复查。

四、监督检查的范围为全公司井下所有生产环节和与生产有关的地面机房等,检查时按采、掘、机、运、通分专业进行检查。

五、安全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有:规程、措施在现场的执行情况,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特殊工种的持证上岗情况,工作现场的安全状况,安全隐患的整改情况,基层单位领导跟班指挥生产及安监员的上岗情况,在岗员工的应知应会情况等。

六、安全监督检查的人员有:公司领导、生产口业务科室技术员以上的干部、工会负责安全的干部、团委书记、教育科长、采、掘、机、运、通单位的队长、技术队长及技术员。

七、安全监督检查出的问题每天按问题反馈单下发各有关单位,各单位按“五定”原则落实整改。

八、安全监督检查由安监科负责组织,安监科负责安全问题、隐患的整理下发,业务科室人员负责问题整改情况的复查。

林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 篇11

摘 要 《京都议定书》下清洁发展机制中的林业碳汇项目在各国间尤其是我国频繁展开,并且得到许多国内大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关注,而我国学者对林业碳汇产权的研究还比较少。由此,通过研究国家相关法律制度,分别分析了碳汇林在进行碳汇交易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碳汇林林地、碳汇林林木及碳汇3个因素的产权问题,为实现碳汇产权明晰及我国碳汇交易市场机制的建立尽一些微薄之力。

关键词 林业碳汇;产权;法律制度;科斯定理

中图分类号:D996.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5-0-02

1 概况

1997年12月,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在日本京都三次会议制定了《京都议定书》,以法规形式规定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从而限制了各国的碳排放量[1],《京都议定书》的签订标志着全球变暖这一生态问题由碳汇交易的衍生而被转化成了一个新型市场经济问题。碳汇交易市场的形成对中国等发展中国而言是个机会,要想抓住这个机会,中国必须尽快制定出完善的配套法律制度以明确碳汇产权,建议合法有效,与国际接轨的碳交易市场机制。

2 定义

碳汇林指的就是碳汇林场。森林具有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功能,即碳汇功能,利用森林的碳汇功能,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从而减缓气候变暖为主要目的造林、再造林、森林管理等活动,就泛称为碳汇林业[2]。

《国家林业局碳汇管理办公室关于开展清洁发展机制下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在国际社会围绕如何履行《议定书》进行了一系列谈判后,已正式将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列为第一个承诺期内的CDM项目,并对造林再造林即所谓的碳汇林做出了特别规定。造林是指在过去至少50 a以来的无林地上开展的人为造林活动;再造林则是指在自1990年1月1日以来的无林地上开展的人为造林活动。所以,国家自1990年1月1日之前就已经存在的林地、林场不属于碳汇林范围内,这些已建林地的固碳功能也不会被计算在国家的碳排放指标中,不能拿到碳汇市场上做交易,大家也就无需分析它的碳汇产权归属问题。

3 产权特性分析

根据上述对碳汇林的定义,对于林业碳汇项目中涉及到的产权问题,理应从林地产权、林木产权和碳汇产权3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其中林木产权又分林木的所有权和林木的使用权,碳汇产权则指的是碳汇林经过本国碳汇权威机构和清洁发展机制认证后所发放的可认证减排量[3]。

3.1 林地所有权

碳汇林是指在过去至少50 a以来的无林地上或是在自1990年1月1日以来的无林地上开展的人为造林再造林活动,所以,首先要对过去至少50 a以来的无林地和自1990年1月1日以来的无林地的产权归属问题开始进行分析。《中华人名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了我国土地包括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指出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还指出国有土地和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可以依法确定给单位或者个人使用,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有保护、管理和合理地利用土地的义务。

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国家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和农民集体所有,个人或企业只有土地的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所以,林业碳汇项目中涉及的林地产权归国家或农民集体所有,林业碳汇项目的投资者在获得国家清洁发展机制主管机构的批准后,可以依法享有林地的使用权,从而投资建设碳汇林。

3.2 碳汇产权

碳汇的产权问题也非常明确。根据《京都议定书》和清洁发展机制的规定,森林碳汇的产权属于项目认定下的某个企业或部门,即该企业或部门在认购期内拥有林业碳汇的产权。我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中也已有明确规定,指出鉴于温室气体减排量资源归中国政府所有,而由具体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量归开发企业所有,因此,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因转让温室气体减排量所获得的收益归中国政府和实施项目的企业所有。分配比例如下。

(1)氢氟碳化物(HFC)和全氟碳化物(PFC)类项目,国家收取转让温室气体减排量转让额的65%。

(2)氧化亚氮(N2O)类项目,国家收取转让温室气体减排量转让额的30%。

(3)本《办法》第四条规定的重点领域以及植树造林项目等类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国家收取转让温室气体减排量转让额的2%。

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中包括多种减排项目,碳汇项目仅适用于造林和再造林项目,所以,我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中的第三点,就明确规定了碳汇项目的收益归国家和实施项目的企业所有,国家收取转让温室气体减排量转让额的2%。

3.3 碳汇林林木产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规定,林木的所有权主体可以是国家、集体和个人。其中第四章第二十六条指出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宜林荒山荒地可以由集体或者个人承包造林。第二十七条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部队营造的林木,由营造单位经营并按照国家规定支配林木收益。集体或者个人承包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的,承包后种植的林木归承包的集体或者个人所有;承包合同另有规定的,按照承包合同的规定执行。

对于碳汇林林木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问题,也是后续工作最复杂的问题。森林的碳汇功能存在非持久性,当对碳汇林进行烧毁、砍伐等破坏时,原本固定在碳汇林里的碳便会释放出来,即碳泄露[4]。所以,碳汇林的经营与管理,需要在国家相关法律制度的监督约束下进行,没国家清洁发展机制主管机构的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碳汇林进行砍伐或破坏。当一笔CER交易完成后,若投资者想继续依赖此碳汇林以后产生的CER做交易,则此投资商就要全权承担此碳汇林的看护义务;若碳汇市场不景气,投资者不想继续出资经营此碳汇林而将其转让给其他投资者或政府,其他投资者或政府从原投资者那里购买这片碳汇林后,碳汇林的林木所有权同时转移给其他投资者或政府。

在碳汇林的经营和碳汇交易过程中,必然会牵扯到诸多经济主体的利益,在国家法律制度的保障下,大家有信心解决碳汇交易涉及到的所有产权问题,相信我国会尽快跟上国际步伐,制定出一套完善的碳汇林业法律制度,促进企业积极投资开发荒山、非利用地的造林再造林项目,建立合法、有效的国家碳汇交易市场机制与信息服务平台,与发达国家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一起为改变全球变暖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赵雅骎,王化雨.林业碳汇产权归属浅析[J].价值工程,2011,7(8):293-295.

[2]胡品平,徐正春,刘成香.森林碳汇服务的经济学分析——基于产权角度看森林碳汇服务交易[J].中国林业经济,2007,3(83):34-37.

[3]黄亚宇.低碳经济下碳排放权法律问题探讨[J].改革与战略,2011,21(7):31-33.

[4]苗婷婷,郝焰平,刘圣清.林业碳汇问题研究进展概述[J].安徽林业科技,2011,37(6):44-47.

对林业企业会计监督问题的思考 篇12

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是一项产业, 又是社会公益事业, 既属于大农业, 又是基础产业和原材料工业, 兼有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在中国步入市场经济的今天, 林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林业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离不开会计监督的有力支撑和保障。 会计监督就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据各项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 通过记录、计算、分析 、检查等方法, 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 使之能够按既定的目标和要求来进行。会计监督是会计工作基本的重要职能之一, 是促进林业企业财务管理规范化、现代化、程序化、制度化的重要经济手段, 也是保证林业企业经济效益有效实现的重要措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加强林业企业会计监督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林业企业会计监督现状

1.会计监督体系不完备, 会计监督不力

中国现行的会计监督体系是单位会计监督、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部门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但在林业企业单位内部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是受单位负责人的委托对内部进行监督, 是上下级的关系, 会计和审计人员随时有被解雇的可能。所以,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实际上是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和审计人员的监督、审计人员对会计人员的监督、会计人员对单位内部部门及经济业务活动的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处理与经营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经济业务时往往按领导意志行事, 单位经济活动及会计工作本身处于监督无力状态, 由此容易导致大量违纪现象发生。

2.法律环境欠缺, 外部监督机制失灵

法律环境的缺陷是林业会计监督不力的关键因素, 中国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应该说还不十分完善, 会计法规在制定上没有与之配套的实施细则, 法律条文过粗, 致使执行起来依据不足, 缺乏可操作性。在立法上只注重会计信息虚假披露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而相应的民事制裁却十分薄弱, 从现行法律体系中根本找不到具有操作性的条款, 这些大环境致使林业会计监督功能相对弱化。另外, 外部监督机制的作用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一方面, 审计、财政、税务等诸多国家监督机关为完成各自的任务各有侧重, 相互间缺乏协调配合, 监督合力远未形成;另一方面, 中国的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中介组织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缺乏严格的规范和管理, 其鉴证可信度比较低, 起不到应有的公正监督作用。

3.会计人员患得患失, 会计信息失真

在林业企业内部, 企业的最高负责人有能力也有条件影响会计人员, 通过制造虚假会计信息, 来骗取政府主管部门的信任, 并因此获得职务、薪金等方面的利益。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的第一手资料人, 他们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会计人员一方面遵守国家的法律, 但同时又必须接受企业最高负责人员的领导, 按负责人管理要求完成会计工作, 并由此获得薪金、升迁、奖励等利益。这些复杂的利益关系成为了制造虚假会计信息,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在动因, 使得企业负责人和会计人员都不能很好地履行会计监督的职责。

4.会计人员知识陈旧, 素质欠佳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法制体系的逐渐完善, 需要会计人员不断更新观念、学习新法规、掌握新知识。由于大多数林业企业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重视不够, 再加上半路出家的会计人员也不少, 进入该行业前没有受到良好的、系统的会计专业的学历教育, 他们的业务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普遍比较低;不少会计人员对许多会计制度、准则的修改及变更全然不知, 所以错账也就在所难免。由于林业会计人员素质低下, 往往只局限于对已发生经济业务的核算、报告, 而参与管理的意识淡薄, 从而使会计监督的作用得不到全面发挥。

二、加强林业企业会计监督的对策

1.加强林业会计监督制度建设, 完善监督法律法规

科学管理、依法理财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 健全治理结构、完善内控制度、取消弱化“内部人控制”也是有效实施会计监督的重要前提。科学完善的自我约束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使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在实施会计监督时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林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作用日益显现, 因此在这种经济发展形势下应该、必须加强和完善会计监督制度, 完善以《会计法》为主导和以《企业会计准则》为核心的会计法规体系建设, 强化与之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实施, 以达到有法可依, 为林业企业会计监督提供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曝光违规、违纪的企业, 对违规、违纪个人予以从重处罚。对林业会计从业人员加大会计相关法律法规考核力度, 目的是熟悉会计法律法规及财务制度, 一方面达到以身作则, 遵守法纪;另一方面能够更好地监督别人。

2.改革会计管理体制, 有效解决定位问题

由于会计人员不具有独立地位, 从而使其监督软弱无力, 解决办法可以考虑以分权的思路改革会计监督体制, 将监督主体与监督对象从隶属关系、利益决定等方面分离开来, 使会计监督主体具有独立性。从实践看, 在不少林业企业中实行的会计委派制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同样, 成立会计事务公司, 使会计工作企业化也是一种积极尝试。会计事务公司以独立法人的形式存在, 它既独立于各单位, 又独立于政府的经济事务部门, 为全社会提供会计事务服务, 保证了会计监督事务的独立组织依托、独立人格和独立经济来源, 不受经济、人事等外来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可以独立公正地发挥会计监督功能。

3.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强化会计监督机制

内部控制体系主要包括内部凭证制度、健全账簿制度、科学预算制度、定期盘点制度, 严格的内部稽核制度等。内部控制体系要以适用性、有效性、合理性、协调性、统一性为标准, 按照预防为主, 相互制约, 职责分明, 账、钱、物分管, 严格操作程序, 实行人员岗位轮换等原则建立, 为《会计法》的实施提供检查、监督的依据。在企业内部, 企业管理者应该明确规定参与经济业务事项的所有过程的部门和工作人员要相互分离, 相互制约, 相互监督, 这样就可对部门之间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不断的检查和监督, 使内部监督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4.强化会计人员素质, 提高会计监督水平

会计监督体现于会计核算过程之中, 会计人员是会计监督的执行者, 会计人员提供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整个过程, 人员素质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会计监督工作的整体水平。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 会计人员面临的经济事项也将日益复杂, 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保持职业谨慎性和规范性的同时, 能够从整体的角度并以科学的方法和准确的判断力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这种素质包括政治思想和业务能力两个方面。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 推进会计队伍建设, 首先要从严格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制度入手, 以敦促会计人员通过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培养出称职的从事林业会计工作的人员。其次要提高会计人员政治思想素质,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强调培养会计人员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廉洁奉公的良好职业道德。最后, 要不断加强业务培训和技能锻炼, 丰富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 增强他们处理和解决不断变化的经济业务的能力, 提高其会计监督水平。

上一篇:退休欢送会领导讲话下一篇:2024目标量化考核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