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保证安全规章制度

2024-10-26

食品保证安全规章制度(共11篇)

食品保证安全规章制度 篇1

保证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为保证经营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及相关规章制度及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制定本制度。第一条 第二条 购进的任何食品一律该当进行实地查验。

在购进食品时,应该查验证明供货方主体资格合法的有效证件,并按批次向供货方索取证明食品质量符合标准或规定,以及证明食品来源的票证,并保存原件或者复印件。第三条 对食品包装标识 进行查验核对,主要查验的内容包括:

① 查验食品包装是否标明商品名称、生产厂家厂名、厂址;是否在包装显着的位置清晰标明食品名称、配料清单、净含量和沥干物(固形物)含量。

② 是否标明生产日期、保质期、贮藏说明、产品执行标准、质量等级。

③ 食品是否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质量情况。

④ 是否存在应当检验、检疫而未检验、检疫,或者伪造检验、检疫结果,或者检验、检疫不合格的;第四条 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检验或者检疫的,必须查验其有效检验检疫证,未经检验检疫的,不得上市销售。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应经有关产品检测机构或市场设立 的检测点检测合格才能上市销售。第五条 应加强检查食品的外观质量,对包装不严实或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应及时予以处理,对过期、变质的食品,不得进入库,并立即停止销售,并进行无害化处理。第六条 审理食品是否与其广告宣传相一致,是否存在虚假和误导宣传的内容。第七条 在进货时,对查验不合格和无合法来源的食品,应拒绝进货。发现有假冒伪劣食品时,应及时报告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第八条 食品经营中发现经营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立即停止经营,下架单独存放,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并记录停止经营和通知情况,将有关情况报告辖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第九条 销售食品,主动向消费者提供销售凭证,对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履行更换、退货等义务。第十条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对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原料、工具、设备等,立即采取封存等控制措施,并自事故发生之时起二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食品保证安全规章制度 篇2

一、食品企业加强食品安全卫生质量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通过几年的工作实践, 笔者深刻体会到食品安全卫生质量档案在食品安全卫生监督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例如, 通过食品安全卫生工作总结、专题调查报告、科研成果等材料, 可以了解以往的食品安全卫生情况, 借鉴其经验以更好地做好今后的食品安全卫生工作, 吸取其教训以避免在今后的工作中走弯路;历年的食品检验数据显示着食品安全卫生合格率的升降趋势, 使食品企业能够掌握自身管理的薄弱环节, 采取有力措施, 有计划、有重点地对各类食品进行卫生监测, 及时发现某些食品存在的安全卫生问题;健康查体档案能够揭示食品从业人员的增减情况和传染病的患病情况, 有利于有重点地改善食品企业的卫生设施, 控制相应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防止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食品安全卫生监督档案显示着监督人员的素质和变动情况, 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对监督人员进行培训。因此, 食品企业必须加强食品安全卫生质量档案的规范化建设, 充分发挥其巨大的潜在作用, 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

二、食品安全卫生质量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

1. 企业资质:

这部分档案非常重要, 相当于我们个人的户口和身分证, 是食品企业从业的准入证明, 具体包括企业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组织机构代码证、法人身份证复印件、食品企业质量安全承诺书、企业化验员证书等。

2. 企业管理:

这部分档案是企业的管理法度, 是企业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 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如企业的管理制度、工艺文件、标准文件 (标准登记证书、标准备案证书、原辅材料相关标准、检验方法相关标准等) 、产品标签等。

3. 原辅材料:

当前, 食品企业注重的是源头管理, 对原辅材料的质量尤为重视, 好的投入才能带来好的产出。这部分档案主要由供方业绩评定表、合格供应商档案、原辅材料采购计划表、采购产品清单、原辅材料采购验证/检验申请单、入库单、保管台账等组成。

4. 生产管理:

卫生检查考核表、安全生产检查记录、设备台账、设备运转记录、设备设施清洗消毒记录、设备维修记录、领料单、各关键工序生产记录、停产复产记录、复产安全控制记录、入库单等。

5. 检验管理:

食品检验不仅要保证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生产过程的合格, 还要保证将来一旦出现质量问题, 能够准确追溯。因此, 食品检验过程中产生的需要归档的文件材料很多, 具体包括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台账、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周检计划表、检定证书、检验设备使用及维修保养登记表、比对记录、比对检验报告、原辅材料检验验证原始记录、原辅材料进货查检记录、供应商质量证明、原辅材料采购验证原始记录、原辅材料进货查验记录、原辅材料采购验证/检验结果通知单、半成品检验原始记录、半成品检验结果通知单、成品检验原始记录、出厂检验报告、成品检验台账、样品保管记录等。

6. 不合格及召回管理:

由于原材料、人员、运输等原因, 食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总会产生一些不合格产品, 而如何处理不合格产品、分析产生原因、今后如何杜绝都需要相应档案保存的完整性。为此, 不合格产品处理通知单、不合格处置记录表、返工返修产品重新检验记录、监督抽查不合格产品处理有关材料、食品安全召回记录等均须归档。

7. 销售管理:

:成品仓库保管台账、出库单、产品销售台账、消费者投诉处理等。

8. 健康管理及培训计划:

年度培训计划表、员工体检登记表、培训考核记录表等。

9. 风险监测和评估、食品安全事故处置: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记录、风险监测报告、食品安全事故处置记录等。

1 0. 预约检查、监督抽查管理:

预约检查通知书、企业自查报告、检查情况报告及相关证明材料、抽样单、检验报告等。

1 1. 年审管理:

年审材料。

1 2. 行政措施管理:

各种行政处罚和后处理材料、法律法规汇编等。

三、以食品安全卫生质量档案管理系统建设推进食品安全工作

随着我省食品企业的不断壮大、品种类别的不断创新, 食品安全卫生质量档案大幅增多, 原有的人工管理方法已不能满足当今高效、规范的管理需要, 亟需运用现代科技实行信息化管理, 即建立食品安全卫生质量档案管理系统。该系统的运行环境可在WINDOWS平台下, 其操作方式与WINDOWS平台一样, 菜单与功能按钮选择相结合;系统的开发参照软件工程的要求进行, 采用层次模块结构, 整个系统由若干模块化的子系统构成, 使系统便于移植、修改、扩充;系统最后经过打包形成可执行文件, 使得整个系统可脱离具体的开发环境而独立运行, 同时形成安装软盘, 其安装过程与WINDOWS环境下的其他应用软件一样。食品安全卫生质量档案管理系统为用户提供了登记、查询、打印、维护、帮助等诸多实际而有效的功能, 如登记功能是针对不同需要分为三个录入屏 (食品企业档案登记、从业人员健康培训情况登记、外埠食品检验登记) , 该功能可在主菜单“录入”下单击选择使用, 其界面如同登记簿一样, 简洁、明了、直观, 同时可根据不同情况, 在编辑过程中直接进行有效性、合法性校验;查询功能采用单一或组合条件查询的方法, 对各种数据、字段可任意组合查询, 分别以单记录和全屏幕浏览的方式显示;系统的打印功能提供卫生许可证、健康培训证、外埠食品检验合格证、档案目录的打印选择;统计功能根据“食品的类别”, 统计各类产品的数量, 提供对食品安全卫生的监督监测情况;维护功能包括系统在初次安装完毕后的本地化设置工作、系统所包含的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工作、系统安全保密及用户权限的设置工作, 该功能对系统的移植、扩充、修改起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系统还提供了实时的在线帮助功能, 指导用户进行每一步操作, 并为其解释每一功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史祖民.吴涛.董蔚.计算机在食品生产企业卫生监督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江苏预防医学, 1997.1

中国该如何保证食品安全 篇3

今年4月,用工业明胶制造药用胶囊事件爆发,数家中国知名大药厂中招;同年1月份,北京消费者发现了数以千计的煮熟后掉在地上甚至能弹起来的“乒乓球鸡蛋”。检查人员发现那些鸡是用一种能与蛋黄中的蛋白质结合的化合物“棉酚”饲养的,棉酚则是用来测试开发男性避孕药的关键成分。

这些问题只是冰山一角,在过去的28个月里,新闻媒体纷纷报道在黑暗中能够发光的猪肉(这是加入了致癌的化学物质瘦肉精的功劳)、爆炸的西瓜(添加了有害的膨大增甜剂)、含有重金属的大米(土壤污染造成的结果)、浸染了漂白水的蘑菇(让它们看上去更加新鲜)。

这些事件中,最恶心的要数对食用油的“回收”了。就是把从排水渠和排水沟中提炼出的废油经过加工处理,使它看起来像食用油一样。这个被中国媒体称为“地沟油”的东西,不经意间就会像干净的油一样被卖给不知情的顾客。

到目前为止,中国政府对食品安全丑闻频发还没有给出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一次又一次的事件证明,企业对利益的贪婪是食品丑闻的罪魁祸首。然而,大部分公众认为,政府的无作为和其作用很大程度受限制,才是导致食品安全事件的主要因素。

中国想要成为伟大的国家,政府必须得做更多的工作,尤其是在食品安全方面,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新闻工作者被列入黑名单

2008年7月,中国甘肃省的很多儿童都由于排尿困难而患病。几个月后,患儿数量与日俱增,截至当年11月份,全国各地上千名儿童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肾脏衰竭。经检查发现,问题出在国内几家著名的乳品企业及其供应商。他们为了让其产品看上去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在婴儿配方奶粉及其他种类的牛奶中加入了一种用于塑料制造时使用的富含氮的化学品:三聚氰胺。

这起事件至少导致十名儿童死亡。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称,尽管大多数儿童已经完全康复,但在摄入带有三聚氰胺配方的乳品的儿童中,仍有12%的儿童会在其后若干年中出现肾脏异常情况。

2008年奶制品事件发生后,一系列的刑事检控接踵而至。最终法院对违反中国食品供应法的奶制品代表及与其同谋的政府官员采取了严重的惩处。其中两人被判死刑,其余数人被判死刑缓期执行,三人以上判处终身监禁,另有几人判处长期监禁。

三聚氰胺牛奶丑闻影响之大令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消费者信心严重受创,对此,官方没有采取积极措施安抚公众情绪,却下令中国媒体淡化对此丑闻的报道,至今各方仍有对此持续不斷的怀疑。

自牛奶丑闻事件发生后,中国的很多公司因为火腿中存留农药、伪造酒精饮料、假冒婴儿奶粉、生产污染后的粉条、腌制掺假的蔬菜、制造致癌的辣椒酱、生产含有危险杀菌剂的鱼罐头等行为被抓。不过,让事情变得更糟的是,去年年初,中国卫生部公共信息中心主任毛群安宣布,因为考虑到一些新闻工作者的报道可能会损害到未来中国食品工业的发展,所以将会把那些带有“疏忽的和不严肃认真态度”的新闻工作者列入黑名单。

封锁消息的结果是,不断有人因食品安全问题被抓,也不断有人继续造假。消费者在媒体报道食品安全问题出来之前依然无所知。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政府质检部门不作为

有太多的行政管理机构试图去强制执行重叠和冲突的行政法规。

例如,商务部负责监督猪肉屠宰场,而牛肉和家禽屠宰场则由农业部负责。各个地区对可接受的食品添加剂的水平认定说法不一,很多省级政府往往忽视中央政府的法令指示。真正能引起重视的,可能只有那些因食品中毒而试图寻求正规的医疗保障的少数患者。

2009年,即三聚氰胺牛奶丑闻发生后一年,中国通过了一部完整的食品安全法,并在北京建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一个能够协调五部委的强大机构。但是,中国的保障措施和强制执行法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缺乏资金,必要的受过严格训练的监管人员远远不够,并且这些监管人员的工作态度也值得怀疑。

更重要的是,中央政府能做的似乎只有这么多。地方政府官员负责监督本地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但是他们同样也面临着以鼓励商业活动带来税收收入的压力,有些公司甚至以邀请当地官员私下里成为其公司的合作伙伴,来作为其政治保护的回报。

食品源头无保障

混乱的监管、法规的缺失使得很多城市的食品安全问题可以追溯到农场。农民依赖化学品来增加产量和抵御害虫。美国农业部指出,中国是每公顷使用化肥比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中国农民使用很多毒性大的农药,其中包括一些在美国已经被禁止的农药。2005年,美国农业部发现在中国只有6%的农产品被认为是安全的。许多农民经常使用抗生素这样非常危险的手段来控制牲畜的疾病。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农场与餐桌间距离的加大也是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因为中国缺少一套完整的冷冻、仓储和零售综合链,致使污染一直呈上升趋势。

高度分散也不利于中国的食品供应体系的建设。全国注册过的食品生产企业约有50万家,但其中80%是企业员工少于10人的小作坊。另外,200万农民几乎没有留下任何记录,就将食品直接投放到市场。这也是为什么追踪有毒牛奶来源如此之难的原因所在:奶制品从数千的收奶站获取原料奶,而这些原料奶直接来源于平均每人拥有不多于三头牛的农民之手。

政府应更关注公民健康

这些原因或许可以迷惑那些没有在中国生活过的人们,认为中国的食物丑闻不会影响到他们。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之一,其每年向美国出口的产品价值约50亿美元。

虽然超市里的标签可能不会显示它的产地,但中国制造的产品出现在美国餐桌上的比例正逐年增长。美国人喝的苹果汁,吃的罗非鱼、鳕鱼或水蜜桃罐头、蘑菇、菠菜、大蒜等食物都有可能来自中国。而且,这些食品也许没有经过测试: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指出,从中国进口的食品中仅有1.5%进行过检查。

中国政府必须在食品安全上承担更多的责任。这需要在两方面作出努力,一方面是与掺假制假的违法行为作斗争,另一方面是努力减少由少数传染性病原体如病毒、寄生虫和细菌引起的疾病。

对于后者,中国政府似乎已有了些动作。去年年底,大学研究人员在检测奶制品时发现了一种可能引发肝癌的超标物质,黄曲霉素。此事经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检查证实后,迅速将检疫结果公布在其网站上。随后,深圳有关当局迅速召回了三家公司生产的被污染的食用油。

有改变是好事,但中国政府还有很多需要做的。世界上很多人都带着严肃的目光关注着这一切的发展。重复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对政府能否创造一个透明的、负责任的监管环境提出了质疑。

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篇4

2、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的培训对象应包括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负责人、卫生管理人员及一般食品从业人员。对经过初训的已在职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两年必须复训一次。

3、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所属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和卫生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食品生产经营个体户由主管部门或行业组织会同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共同组织培训工作。卫生行政部门有责任协助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搞好培训工作,并组织对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和卫生管理人员的考试,对成绩合格者,发给培训合格证。

关于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规范 篇5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的规定,跟据本单位特点,特制定本制度。

一、食品原料采购查验制度

1、采购员要求认真学习有关法律规定,熟悉并掌握食品原料采购索证要求。

2、采购食品(包括食品成品、原料及食品添加剂、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食品用工具和设备)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供方索取产品的检验合格证和化验单,同时按照相关卫生标准进行核查。

3、所取的检验合格证明由采购员妥善保存,以备查验。

4、腐败变质、掺杂假货、发霉生虫、又还有毒、质量不新鲜的食品及原料以及无产地、无厂名、无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或标识不清、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不得采购。

5、无卫生许可证的食品生产经营者供应的食品不得采购。

6、采购乳制品、肉制品、水产制品、食用油、调味品、酒类饮料、冷食制品、食品添加剂以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应当索证的其它食品等,均应严格索证。生肉、禽类应当索取兽医部门的检疫合格证,进口食品及其原材料应索取口岸卫生监督部门出具的检疫合格证书

7、验收员在验收食品时,要检查验收所购食品油污检验合格证明,并做好记录。

二、餐厅卫生管理制度

1、餐厅服务员应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和理发、勤换衣服,服装整洁,化妆淡而大方。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工作期间不得戴戒指、手镯等饰物。

2、保持餐厅环境整洁。纱窗、纱门、纱罩、门帘、风幕、灭蝇灯等三防设施运转正常,鼠药及时回收。保证供用餐者使用的洗手设施运转正常。

3、做好台面调料、牙签、台布、餐巾、餐具等清洁卫生工作,及时更换破损的调料盒、台布、餐巾、餐具(必须经过清洗消毒)等。

4、摆台后或有顾客就餐时不得清扫地面,餐具摆台超过当次就餐时间尚未使用的应回收保洁。

5、端菜时手指不得接触食品,销售直接入口食品使用专用工具,分菜工具不接触客人餐具。

6、供顾客自取的调料,应当符合相应的食品卫生标准和要求。并做到及时更换,防止过期、霉变。

7、凉菜在专间内切配,现用现配,菜肴上桌距开餐时间不超过2小时。

8、当发现或被顾客告知所提供的食品确有感官性状异常或可疑变质时,应立即撤换该食品,并同时告知有关备餐人员。

9、备餐柜内不得放置与开餐无关的物品及个人用品,工作结束后及时做好台面、地面等清扫整理工作

三、餐饮具洗涤消毒岗位卫生责任制度

1、设立独立的餐饮具洗刷消毒室或专用区域,消毒间内配备消毒、洗刷保洁设备。

2、洗刷消毒员必须熟练掌握洗刷消毒程序和消毒方法。严格安装“除残渣→碱水洗→清水冲→热力消→保洁”的顺序操作。药物消毒增加一道清水冲程序。

3、每餐收回的餐饮具、用具,立即进行清洗消毒,不隔餐隔夜。

4、清洗餐饮具、用具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和要求。餐具消毒前必须清洗干净,消毒后的餐饮具表面光洁、无油渍、无水渍、无异味、无泡沫、无不溶性附着物,及时放入保洁柜密闭保存备用。

5、盛放消毒餐具的保洁柜要有明显的标识,要经常擦洗消毒,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饮具要分开存放。

四、设施设备卫生管理制度

1、食品及其原料不能和非食品及有害污渍共同存放。

2、各类食品及其原料应分类、分开摆放整齐。

3、各类食品及其原料要做到离地10厘米,离墙15厘米存放于货柜或货架上。

4、散装食品应盛装于容器内,加盖密封并张贴标识。

5、库房内应经常通风、防潮、防腐、保持室内干燥整洁。

6、库房门、窗防鼠设施经常检查,保证功能完好。

7、设人负责库房管理,并建立健全采购、验收、发放登记管理制度。

8、库房内食品及其原料应经常进行检查,以及发现和清理过期、变质食品及其原料。

五、各岗位卫生管理制度

1、操作间工作人员应严格注意个人卫生,严格洗手消毒,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

2、认真检查食品质量,发现提供的食品可疑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立即撤换做出相应处理。

3、传递食品需用专用的食品工具,专用工具消毒后使用,定位存放。

4、操作前要打开紫外线灯进行紫外消毒30分钟,然后对配餐台进行消毒。

5、工作结束后,清理操作间卫生,配餐台无油渍、污渍、残渍,地面卫生清洁,紫外线消毒30分钟。

6、操作间按专用要求进行管理,要做到五专(专用房间、专人制作、专用工具容器,专用冷藏设施、专用洗手设施)。其他人员不可随意进出,传递食品从能够开合的食品输送窗进行

七、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1、餐馆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2、餐馆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合格证明才能上岗。

3、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及其它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4、凡检出患有以上“五病”者,要立即将其调离原岗位,禁忌症患者及时调离率100%。

5、凡从业人员手部有开放性、感染性伤口,必须调离工作岗位。

6、餐馆从业人员必须在接受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餐饮工作。

7、认真制定培训计划,在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定期组织管理人员、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卫生知识、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培训以及卫生操作技能培训。

8、建立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档案,将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考核结果记录归档,以备查验。

八、食品储存制度

1、粮食仓库必须保持干燥,不漏雨、不渗水、要防鼠防霉,并严格控制库存量。

2、所购蔬菜必须当日食尽,不得隔日。蔬菜购回后必须在货架上摊摆,防止闷烂。

3、食品按照先进先出、生熟分开的原则分类贮存,并有明显标识。

4、鱼肉蛋禽类购入后,除当顿食用外,均要冰箱内存放,冰冻期不得超过三天。

5、油酱等调料品不得一次性购进太多,注意保质期限,在阴凉干燥处放置。每顿留样食品必须置于冰箱内24小时以上。

九、食品添加剂使用与管理制度

1、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和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不符合卫生标准和卫生管理办法的食品添加剂不得使用。

2、购买食品添加剂必须索取卫生许可证复印件和产品检验合格证明,进口食品添加剂应索取口岸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出具的卫生证明。

3、食品添加剂使用必须符合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或卫生部公告名单规定的品种及其使用范围、使用量,不得随意扩大使用范围和使用量。

4、不得使用未经批准、受污染或变质以及超过保质期的食品添加剂。

5、不得以掩盖仪器腐败变质或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使用食品添加剂。

十、投诉管理与奖励考核制度

1、奖励制度

1.1参加世界,国家,省等举办的烹饪大赛,成绩优异者.1.2出版个人烹饪专著和在权威烹饪杂志发表作品及论文获奖者.1.3忠于职守,全年出满勤,工作表现突出,受到宾客多次表扬者.1.4为厨房生产和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被采纳后产生及大效益者.1.5在厨房生产中及时消除较大事故隐患者.1.6多次受到顾客表扬者.1.7卫生工作一贯表现突出,为大家公认者.1.8节约用料,综合利用成绩突出者.2、惩罚制度

小作坊保证食品安全的管理制度 篇6

1.企业应具备有符合质量安全生产的生产设备、工艺及辅助设备等资源条件,有确保产品质量的加工、贮存等场所;生产加工实行规范管理规范操作,严格控制生产工艺过程的关键控制点;

2.生产区与生活区有效分离。生产区外部周边环境应整洁、卫生、无生产、生活垃圾、排水沟畅通、防止害虫孽生。屋顶墙面应表面光洁、无毒、无异味、不吸水、无脱落、防落尘、能防止害虫隐匿和灰尘积聚。排烟、排水等设施设置合理、运转正常;

3.凡直接接触食品原料的设施、工具、必须用无毒、无味、抗腐蚀的材料制成;

4.食品生产加工单位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生熟食品及其他原辅料间的交叉感染;

5.用于清洗、消毒生产加工设施、工具的洗涤剂、消毒剂应符合GB14930.1、GB14930.2的规定。应对洗涤、消毒后的设施和工具进行彻底清洗,消除残留药剂对食品的污染。要定期对生产区及周边环境进行除虫灭害工作,采用安全、有效的措施防止鼠类、蚊蝇、昆虫的繁殖和孽生。除虫灭害药剂应专管专用、正确使用,防止污染食品;

6.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垃圾应置于带盖的容器中,做到班产班清,并定期对容器清洗、消毒;

7.生产加工食品的企业原辅材料的采购,应由专人负责采购;原辅材料的进货验收,必须具备进货验收记录,并有验收人员签名;

8.生产加工中使用的原辅材料应是合格的,且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用回收食品加工食品,不使用非食品原料、非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食品,确保食品质量安全;采购的原辅料具有应有的色、香、味和组织形态特征,无腐败、霉变、腐蚀、不含有毒有害物质,无明显外来杂质;

9.企业采购的原辅材料必须有存放的库房,存放地应整洁卫生,应离墙离地存放,防止受潮、霉变、虫(鼠)害或受到外界污染。并分类存放、标识;原辅材料的采购存放应有保管记录,记录并由专人负责管理;

10.原材料、辅料及食品添加剂采购进货必须经过质量验收,验明企业资质,产品标准,生产许可证,QS标志认证书,检验报告,产品标识等,并保存采购发票、生产许可证、检验合格证明等凭证,如实记录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供货者名称、联系方式和进货日期等内容,做好采购、使用记录,其资料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严禁使用非食用物质、有毒有害物质生产加工食品或包装食品;

食品保证安全规章制度 篇7

民以食为天, 食以安全为先。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越演越烈, 足以暴露出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 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也是政府职能部门市场监管的重点和难点。食源性疾病和新出现的食源性危害的递增负担加剧;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快速城市化的发展;食品生产、加工、行销技术的快速变化;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质量知晓愿望的增加和对食品安全信息需求的增长等诸多方面对食品安全监管发起了巨大的挑战。在食品安全方面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 并且要明确企业是第一责任人, 社会公众同时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督工作中, 由此可见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势在必行。总而言之, 监督管理是手段, 但防患于未然才是最终目的。

二、国外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借鉴

通过对美国、加拿大和日本这三个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分析不难得出, 要确保食品的安全, 使食品企业保持强大的竞争力, 政府监管有力, 其关键在于有一套科学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和健全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虽然各发达国家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具体情况不同, 但其都具有如下共同的特点:

1.具有比较完善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相关的政策和一系列详细的食品安全质量标准。

2.根据自身特点建立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对机构的设置、职能的划分、运行的机制和人员的资质等各方面都做出相应的规定。

3.采取一整套先进的监控手段对食品的质量安全实施监督管理, 并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

4.建立食品质量安全服务信息系统。

三、对中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完善

(一) 构建食品安全法体系

我国应借鉴国外先进的立法经验, 建立健全我国《食品安全法》体系。首先, 制定严密的基本概念定义。其次, 健全《食品安全法》体系。

(二)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1.严格市场准入制度。我国已经完成了由食品高度匮乏短缺到极大丰富及快速发展的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 出现了一系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对食品进入市场的门槛设置过低。我国食品安全如何直面加入WTO后的技术壁垒。因此如何设置我国的技术屏障, 保护我国的食品工业, 必须通过开展一些重大科研基金项目来支持, 提高我国在该领域的科技水平, 严卡食品市场准入重塑我国食品安全在国际上的形象。

2.健全缺陷食品召回制度。对我国食品召回制度具体规范手段进行调整, 也应推动企业主动召回为主, 责令召回为辅, 立法完善现有的制度。与此同时, 还要完善已有的法律。

3.建立食品安全强制保险制度。笔者建议, 《食品安全法》应规定食品安全强制保险制度。

4.完善信息公开制度。要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 构建部门间信息沟通平台, 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5.强化惩罚制度。

(三) 设立科学的监管机构和加强人才培养

1.成立跨部委联合食品安全委员会。成立一个跨部委的全国统一的中国食品安全委员会来统一组织、协调和管理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全部工作。

2.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人才培养储备。要加大对食品安全工作的人才培养和资金投入。

食品安全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保证食品安全, 应当建立健全以科学为基础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的意识, 加强各级人民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和监督的领导, 加大食品安全监督的执法力度, 俗话说“法行天下, 食者无忧”。建立全社会参与食品安全的监管机制, 就给了全社会成员以充分的知情权、选择权、监督权, 给了大家在受到伤害以后的寻求保护权、追讨赔偿权和提请惩处权。只有当食品安全隐患的任何蛛丝马迹都处在高度敏锐、无处不在的眼光注视之中, 只有当食品安全的任何疏忽遗漏都要有责任人付出代价的时候, 只有当涉及食品安全的任何违法犯罪行为都要被追究责任的时候, 政府才不敢懈怠, 企业才不敢懈怠, 食品药品安全才有了可靠的保障。这就是食品安全监管实现“民主促民生”的真正体现。

参考文献

[1]唐黎标.发达国家如何监管食品安全[J].杭州食品科技, 2007 (2) .155

[2]唐钧, 李丹婷.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特征、根源与政策建议[J].公共行政, 2009 (4) .67

食品保证安全规章制度 篇8

食品安全管理思路需要更新

日益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不单单显露出生产经营者道德的滑坡、市场管理者管理方式的滞后,还反映出一个重大的问题:消费者作为与生产经营者相对应的市场主体还未充分发挥其独立的社会监督功能。

因此,在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的时候,各国便纷纷采取有效措施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机制尤其是信息披露制度予以完善。“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全程溯源监管模式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广泛认同和运用。这搭建起了一条能够有效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督评价与信息反馈的绿色通道,进一步拓宽和畅通消费者权利诉求的渠道,保障消费者的参与权、监督权和表达权不被虚置和弱化。

欧盟的《食品安全白皮书》、美国的《食品安全行动计划》和日本的《食品安全基本法》等都是围绕“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而制定监管办法,我国新制定的《食品安全法》也引入了“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全程溯源监管理念。

对食品溯源制度的借鉴和建立

我国已具备建立食品安全溯源制度的立法雏形和实践基础。立法上,《农产品质量法》和《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已规定了建立食品安全溯源制度的雏形——食品质量安全信息记录机制。而《全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规范(试行)》在2010年和2011年分两批确定了实行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的试点城市,并对部分试点城市拨付中央财政支持资金。实践中,部分省、市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积极运用的“食用农副产品安全信息条形码”、电子标签和二维码等可追溯技术有力地提高了监管水平,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我国现行食品安全信息记录查验制度具有一定的进步性。现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规定,在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食品生产环节以及经营者采购环节要做相应的食品质量安全信息记录。食品原材料采集、生产、加工、经营过程中的信息记录查验制度有助于监管机构和消费者在发现问题食品时按记录查找追溯相关责任人,也有助于食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迅速将问题食品召回,缩小问题食品的危害范围,减少对消费者生命健康的危害程度。

但我国现行食品安全信息记录查验制度依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根据现行规定,食品原材料采集、生产、加工、经营过程中的食品质量安全信息记录仅在食品行业内部保存,仅在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时起到一个备查的作用,并没有形成标签依附于食品上供广大消费者查询。这种食品信息记录的做法尚属食品行业内部监管的范畴,并未通过一种强制性的披露手段向社会公众公开,还未真正过渡到社会监督领域。

目前这种面向食品行业内部的食品安全信息记录查验制度会导致责任追溯成本高。食品生产、流通环节颇多,消费者不能及时查出造成食品安全隐患的真正源头,延误了对责任人的追诉时限。一方面,容易使责任人闻讯后逃之夭夭,另一方面,对处在信息资源更加落后的地区,会致使问题食品造成的危害得不到及时有效控制。

奶粉安全事件使我们再一次反思食品安全全程监管和溯源的问题。当发现奶粉出现质量问题时,整个供应链中都有被污染的可能,从奶源到生产,到运输,到仓储再到货品上架等。试想,如果奶粉包装袋上有一个食品安全质量可追溯标签,政府管理部门有关于奶粉的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信息数据库,在发现第一批问题奶粉后,政府管理部门和社会公众立即根据可追溯标签和信息库探查究竟是奶场、奶厂还是运输、储存环节出现了问题,及时将缺陷产品召回,及时追究当事人责任,就不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

完善食品安全溯源制度十分必要

食品质量的信任品特性面临十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消费者相较食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处于信息资源的弱势地位。食品生产、流通环节的各项记录并未全程向食品产业链终端——消费者公开,消费者只是在发现食品安全问题或疑问时,才有可能启动这种责任追溯程序。目前,除少数开展蔬菜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系统试点的地区外,我国多数城乡集贸市场的蔬菜产品质量监管问题堪忧,消费者看不到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的一切信息,更看不到农药残留量、重金属物质残留量。当出现食物中毒等食品卫生问题时,除了向菜市场追责,对源头责任人的追溯几乎无从着手。食品产业链上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影响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因此,迫切需要建立食品安全溯源机制,要求食品产业链上各环节企业披露有关产品特点和使用方法等方面的信息以便消费者或下游企业对产品质量进行评价。

我国食品安全的政府监管和行业监管应渗入社会监督的因素。继三鹿奶粉事件使国家食品免检制度废止之后,“国家免检”、“名优产品”和“驰名商标”等标识的认定制度的存在意义必将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企业声誉机制建立的前提是企业产品服务质量与消费者的购买、认可等市场反馈信号的重复博弈,而不应是管理机构的权威认定。应向社会公众尤其是消费者公开,强化社会力量对于食品安全的社会监督作用。

食品安全溯源制度亟待完善

完善监管制度

在监管方式上,应该由传统的单纯面向生产过程和产品标准的封闭性管制逐步过渡到对食品质量信息的动态监控。在监管内容上,在食品监管部门建立食品行业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数据库,起到一个管理备查的作用。

完善关键技术

在食品行业中先推广使用食品质量安全信息详细记载标签,再逐步推广二维码食品安全信息记录技术。可以在各大超市、生鲜市场建立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终端,供消费者查询相关信息。在食品安全溯源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过程中还要通过建立配套法规来保护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

其中,食品追溯信息的收集和传送技术问题是关键。我国当前农产品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较低,新技术采用意愿较低,对可追溯技术的应用造成了较大障碍。再加上农户分散经营,地域分布广,产品多种多样,这就对初级农产品生产、加工环节的可追溯信息的收集和传送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此外,整个食品生产、流通环节的安全信息资源短缺、分散,尚不能满足管理机构、消费者以及食品生产者、销售者对食品安全信息的需求。因此,需要在研究开发食品追溯信息收集和传送技术的基础上,组建全国性的食品安全信息系统,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共享和发布的平台,在网络以及新闻媒体上定期公布食品安全信息。

保护商业秘密

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漏都将导致食品安全隐患,消费者迫切需要了解食品生产、加工的各环节的信息,但这也涉及到食用农产品的生产养殖信息、食品原材料来源地和食品生产加工方法等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的保护问题,这就需要在立法上和管理实践中找出一个既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又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的利益平衡点。

(作者单位:四川省社科院法学研究所)

学校食品安全保证书 篇9

场所许可经营。在食堂悬挂有效的食品卫生许可证或餐饮服务许可证(有效期内、年审有贴标记、量化分级有等级标志)。学校商店悬挂有效的食品卫生许可证或食品流通许可证。经营场所环境整洁。

宣传培训到位。就餐场所张贴食品卫生安全保证书和各项管理制度、食品卫生安全消费保证书或责任状;经营者知晓专项整治活动和建立索证索票及验收台帐制度意义。食品安全知识进橱窗、进健康教育课、进讲座。

原料采购使用。采购原料应到证照齐全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或市场采购。不得采购和使用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禽畜肉及制品、散装无商品标签的食用油、调味品和非食品原料。不得滥用食品添加剂,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应符合卫生要求。

采购索取票证。建立索证索票及验收台帐制度。

1、索证要求:

(1)同食品原料进货品种相符的供货商的营业执照、有关许可证复印件,属定点采购的,签订供货合同(超市除外),并按上述次序装订;

(2)生猪肉、禽肉采购除前款要求外,另须索取定点屠宰企业出仓证明和检疫合格证复印件;

(3)建立有供货商供货品种、索证目录表。

2、索票要求:

(1)购进的食品原料须有标明供货商字号或市场摊位名称或同供货商姓名对应的签字的票据(发票、收款收据、白条等),要记载有品名、数量;

(2)超市购进须有小票;

(3)定点采购须有供货清单(记载有供货时间、品名、数量);

(4)票据整理可按原始或复印件每天装订或粘贴在对应验收台帐登记本背面备查。

3、台帐要求:

(1)每天进货后,凭票据进行逐一品各种进行登记、验收,签署验收人名字;

(2)登记栏目含品种名称、供货单位(具体到供货商字号或市场摊位名称)、数量、验收人签名。

4、查验要求:索证材料、票据、验收台帐登记本应能随时提供查验。食品仓库管理。存放的食品原料应分类、上架、离墙、离地,散装食品原料应有标签。不得有过期食品,不得存放非食品和杂物。有防鼠设施,地上无鼠迹鼠粪。冰箱(柜)、冷藏柜管理。有生、熟标记;分生食品、半成品、熟食品存放;定期除霜和清理。

加工过程的卫生。食品原料在粗加工间或区域加工,分肉、水产品、蔬菜清洗池清洗;烹饪煮熟煮透,中心温度达70℃以上,生、熟分开盛放;加工烹饪成熟后至供消费者食用不得超过2小时。

食品销售过程的卫生。配餐销售间使用前经紫外线消毒灯空气消毒,不得存放生食品和杂物。有专用食品留样冰箱,每餐销售食品应留样,保存48小时,并有记录。

餐具定时消毒。有专用消毒设施、药具,并进行餐饮具消毒并保洁。人员持证上岗。上岗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明,能提供查验,工作衣帽穿戴整齐。

保证人:xx

20xx年xx月xx日

【篇二】学校食品安全保证书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确保学校食堂餐饮服务安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进一步落实上级关于加强学校食堂饮食与卫生安全的要求,建立健全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和有关规章制度,本着服务师生,安全第一的原则,特作以下保证,确保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本食堂郑重保证:

坚持广大师生人身健康安全高于一切,遵循产品即为人品,安全就是生命的经营理念,牢固树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始终把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工作置于各项工作的首位。

遵守诚实守信的商业道德,严格履行《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所规定的责任和义务。

严格把好原材料采购验收关、索票索证关,建立购进、销售的可追溯制度;严格把好从业人员健康关,做到上岗人员必须具备健康证明;严格把好餐具用具消毒关,确保餐饮环境布局合理、卫生消毒设施齐全。

严格做到:原料不合格不入库、不制作,食品不合格不外端、不上桌。食品制作过程中,禁止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确保加工经营的餐饮食品符合质量标准和卫生要求。

进入食堂的粮油、蔬菜等各种原料,全部实行定点采购,确保食品质量,且保证在运输、储藏方面无污染。

定时做好餐具消毒工作,防止交叉污染。食堂用具实行四过关: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食品实行五隔离:即主食与副食、生与熟、成品与半成品,食品与杂食,食品与鼠药隔离,不得混放;生、熟食刀案及冷荤配餐用具必须分开专用,并有明显标志。

置食品的橱柜、货架应当保持清洁,无霉斑、鼠迹、苍蝇、蟑螂;仓库应当通风良好。

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必须洗净,蔬菜应当与肉类分池清洗,禽蛋在使用前应当进行清洗,必要时进行消毒处理。

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刀、墩、板、桶、盆、筐、抹布以及其他工具、容器必须标志明显,并做到分开使用,定位存放,用后洗净,保持清洁。

认真冲洗操作间灶具和地面,仔细擦拭餐厅地面和桌椅,重点为操作间墙壁、天花板、灶台、案板、饭台、厨柜、餐具、容器清洁,用具摆放有序,防尘、防蝇、防鼠设施齐全,食堂内无鼠、无蝇,无污染、无杂物及餐厅地面、门窗、玻璃以及周边环境卫生。

严禁闲杂人员进入操作间。加强水源、电源管理,使用电器必须规范操作,经常检查线路,防止火灾发生,定期清洗水塔,保证用水卫生。

要定期对食堂灶具进行消毒,定期打扫环境卫生,定期进行灭蝇、灭鼠工作,认真做好防疫工作。

邀请学校相关领导经常检查饭菜质量,抓好卫生安全制度落实,保证学生健康就餐。

积极配合餐饮服务监管部门,自觉接受监督;提高本食堂所有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诚信经营意识和职业道德修养。

保证人:xx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保证书 篇10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保证书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保证书具有单方的特证。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保证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为加强学校餐饮食品安全管理,确保师生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作如下保证:

一、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及学校食品卫生管理规定从事食品生产加工和经营。

二、健全组织机构,配置专管人员,学校校长是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制订切实可行的群体性食物中毒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预案,保证在事故发生时,能够科学、有序的处置;并将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学校日常管理。

三、饮食原料及货物购进,必须按《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严把质量关,落实索证索票制度,按要求详细登记食品进货台账。采购的大宗食品必须是通过正当渠道进购并经国家有关部门鉴定检验认证的产品。严禁使用散装食用油。肉类必须经过检疫。进购发票如实填写销售人详细居住地址、姓名。禁止进购无商标、无出厂日期、无厂名的假冒伪劣产品。

四、食堂的`贮藏室内禁止贮放有毒有害物品。各操作间必须有相应的消毒、防腐、防尘、防蝇、防鼠、污水排放、垃圾存放等设施,严防食品污染。

五、禁止非食堂工作人员进入操作间和库房。学校食堂应有食监部门核发的《餐饮服务许可证》,所有从业人员要持有效健康证,新招从业人员必须经过体检,取得《健康证》后方可上岗。

六、食堂的设备和用具,符合国家卫生管理相关的卫生要求和安全要求。餐具消毒由专人负责,餐具每餐后都必须进行严格的洗刷和消毒。

七、保证所出售的食品安全。完善食品留样制,不采购过期、霉烂、变质或不新鲜的食物和三无产品原料;四季豆类、野生菌类、出芽马铃薯、青西红柿等蔬菜坚决不进入食堂;不出售凉菜和剩菜剩饭,不加工或使用感官状异常的食品和原料。禁止向师生出售腐变过期食品及国家明令禁止的带毒带污染的食品。

八、加强对食堂工作人员的管理。定期组织食堂工作人员学习有关制度和规定及食品加工常识,并留有记录。建立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档案。

九、接受和配合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或食品监督部门对本单位的食品安全进行检查监督,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并对提出的整改意见认真落实。

十、发生学生食物中毒事件,要立即上报并保护好现场,不得隐瞒。凡违反国家政策法规的,由行政执法部门依法处理。凡造成后果的,由国家司法机关追究责任人所有民事及刑事责任。

本承诺书一式二份,一份留食监部门存档,一份张贴餐厅醒目处。

xxx

食品安全立法与制度创新 篇11

关键词:食品安全 立法 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14-0042-02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不断,使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例如苏丹红、地沟油、毒奶粉等事件,极大程度上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降低了人们对生产厂商的信任度。这些食品安全问题说明我国食品安全制度存在许多漏洞,要重新树立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就要加强食品安全的立法工作,创新保障食品安全的制度。

1 食品安全法律保障的意义

1.1 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

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中不可缺少的要素,这一点在食品行业更加重要。但是,目前由于食品卫生不达标而产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给食品行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使消费者的信任度降低。同时由于不法企业为追求利益,以次充好,使許多正规企业受到牵连,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秩序。所以加强食品安全法律保障工作,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1]。

1.2 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在加入WTO后,我国食品出口比例逐年增加,出口的产品受到国外消费者的欢迎。但是由于我国的食品安全法没有与国际标准接轨,使我国的食品出口受到阻碍。所以,加强我国食品安全的立法工作,与国际标准接轨,有利于我国食品对外贸易的发展。

1.3 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

由于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发生,人民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致使人民群众对食品监管部门产生不满,造成社会信任度的下降。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而得不到合理解决时,可能会采用一些极端的方式来解决,给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

2 我国食品安全制度存在的问题

2.1 立法滞后,安全标准较低

当前,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法律是2009年2月28日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并在2009年6月1日起开始执行。这部法律为食品安全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食品安全在立法上仍然滞后。虽然我国较早就制订了食品安全法,但是相应的法规、规章却没有及时制定。另外,现在使用的“分段立法”模式也具有缺陷,由于是按照生产、销售、流通等阶段分别进行立法,忽视了各部法律之间的联系,在边缘区域出现法律空白,给不法商家可乘之机。各部门在立法时,缺乏沟通和协调,导致法律法规出现重复甚至冲突的地方,立法工作多数是处在无序的状态,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没有形成统一的整体。

在食品安全标准没有得到及时的修改,许多食品安全标准使用时间过长,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潮流。现行食品安全标准较低,与国际通用标准相比,具有较大差距。我国现在乳业标准,与发达国家的标准相比,明显要求过低。例如我国乳业标准中,蛋白质含量为每100克含有量大于2.8克,比发达国家3.0克的标准低了很多,而每100毫升牛奶中菌落数由原来的50万上升到200万,比欧盟标准的10万高了近20倍,如此低的标准根本不可能保障食品安全,所以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首先要提高食品安全标准。

2.2 监管机构权责不明确

我国的食品监管是分阶段进行的,在食品的生产、销售、流通等阶段由不同的监管机构进行监测。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有工商、农业、质检和卫生4家之多,执法机构过多,造成权责不明确,一旦出现问题会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效率低下[2]。所以,建立一个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管部门是非常有必要的。另外,虽然在《食品安全法》中对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安全监督和风险评估与监测等方面做出了规定,但是由于规定是概括性的,没有更为详细的规定,致使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执法尺度不一的现象。同时,由于立法时并没有明确区分出分阶段监管的界限,所以,在实际执法过程中,会出现两种现象:一是监管内容重叠,具有多个执法部门进行重复监管,使市场主体受到的监管压力巨大[3];二是存在监管空白地带,使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屡禁不止。

2.3 法律责任偏轻

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于食品安全违法的惩罚较轻,不能够对违法分子起到警戒作用。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只有在严重食物中毒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情况下,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伤害时,才能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但是在食品安全法中并没有具体规定何种伤害属于严重伤害,所以在执法时存在惩罚标准不一致的情况。食品安全的违法事件相关责任人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比例非常小,使违法犯罪分子有恃无恐,法律的震慑作用因惩罚力度过轻而削弱。因此,在以后的立法工作中,要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的惩罚力度,明确造成的何种伤害为严重伤害,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使法律武器对不法分子形成有效的震慑作用,从而达到保障食品安全,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目的。

3 食品安全制度的构建与创新

3.1 整合监管机构,重构监管体系

由于目前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太多,具有权责不清,互相推诿的问题,因该建立一个专门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这样可以使权责明确,避免出现互相推诿,问题无人解决的现象。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中成立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就是对监管机构的整合[4]。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不仅有效整合了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还采用了目前国际上的主流做法,将原有的分阶段监管制度进行了改革,把职能进一步细分,责任到人。另外,要重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将分阶段监管转变为分类型监管,针对不同的市场主体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管。例如,对商场、批发部门、超市、集贸市场和零售商店等具有不同特点的市场主体进行分类监管:对于超市和商场可以加强对包装食品和进口食品的质量检测,引导经营者诚信经营,建立不合格食品的召回制度;对食品零售商店则要注意对保健食品和散装食品的检测,查看食品的标示是否齐全;对于食品批发市场,要重点检查经营禽类产品的商户是否具有营业执照,产品有无检疫合格证明等,确保禽类食品的安全。

nlc202309020218

3.2 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惩罚标准

现在的分阶段监管属于计划经济的产物,已经不适合现在的市场经济,存在不少法律上的漏洞,被违法分子利用并获得利益。要重新构建食品安全体系,就要制定一些配套的法律法规,作为原有的法律的补充,两者结合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使食品安全的法律全面无漏洞。同时,还要对原有的不适合社会发展的法律条款进行修改,提高对违法犯罪的惩罚力度,增加违法犯罪的成本,这样就能够对违法犯罪行为产生威慑作用,降低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数量。对于如何立法,可以借鉴一些外国的经验,例如英国,制定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就非常全面,涵盖了几乎所有的食品种类和领域,监管的范围从农田到餐桌都有涉及,是食品安全立法最为完善的国家。英国不仅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完善,而且其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也比较得力,权责清晰,真正形成了立法与监管双重食品安全体系,有力的保障了食品安全。

在食品安全立法工作上,我国应该具有前瞻性,顺应全球化的趋势,努力做到与国际接轨。首先,要对现有的食品安全法规进行整理,加快制定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使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与国际通用法规的相一致。其次,建立专门的科研小组研究国外的食品安全制度,特别是在食品安全方面做的很好的欧美发达国家,借鉴国外比较先进的制度,使我国的食品安全工作得到较大提高。最后,还要修订现在的食品安全标准,根据国际惯例建立国际化的食品安全体系。

3.3 提高食品安全标准

现在我国执行的食品安全标准比较低,而且这些标准已经使用很长一段时间了,有的标准已经执行了10多年,甚至有的标准已经执行了20多年,从来没有经过修订。现行的标准过低,对于一些有害物质的含量残留标准远远高于国外发达国家的执行标准。联合国食物与农业组织在农产品质量标准中规定的2523项有害化学污染物,我国只规定了63种,差距比较大。正是由于食品安全的标准过低,使得生产厂商不重视食品安全,使得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目前国际上的食品国际标准主要由国际卫生组织和食品法典委员会颁布,截止到目前,国际卫生组织和食品法典委员会已经制订了3338个农药残留限量、7900多个国际食品标准、1004个食品添加剂安全评估。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完全可以参考国际食品标准,对现在的食品安全标准进行修订。

3.4 建立食品企业“黑名单”制度,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

食品生产企业作为食品安全的关键部分,要强化企业的食品安全意识,监管部门可以使用“黑名单”制度,将违反食品安全规定的企业加入“黑名单”,并通过网站或媒体进行公布,对于情节严重的,可以采取限制生产甚至推出食品市场的处罚措施。只有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强有力的监督,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的惩罚,才能够保障食品的安全[5]。

由于食品质量安全最终关系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所以,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管,也要依靠消费者的力量。首先,消费者是食品安全问题的受害者,这决定了消费者对待食品安全问题的态度。其次,在食品安全事件中,有许多厂商违法的行为具有隐蔽性,这需要借助消费者的力量才能够被揭露出来。所以强化消费者的维权意识,使消费者成为隐形的监督力量,就会大大减少食品安全问题。

4 结语

食品安全问题是民生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各类食品违法事件屡禁不止,已经影响到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所以,必须要加快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重视食品安全的立法工作,重新构建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在监管制度上大胆创新,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完善的食品监管体系,从而使人们的健康得到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季萍.我国农村食品安全制度构建的法治之維[J].安徽农业科学,2012,4(10):36-38.

[2]柳思维.经济大国“问题食品”事件出现与食品市场监管创新的深层思考[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1,6(4):43-45.

[3]栗晓宏.食品安全的政府监管与制度创新[J].经济视角,2012,27(5):48-51.

[4]李庆满,赵宏霞.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重构探究[J].标准科学,2013,6(8):17-19.

[5]应飞虎.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研究[J].社会科学,2013,3(5):26-27.

上一篇: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下一篇:恒大员工转正考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