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摄影实验报告

2024-10-11

风景摄影实验报告(共10篇)

风景摄影实验报告 篇1

摄影实验实验报告的填写

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初步掌握照相机的使用方法,了解那些基本的摄影技术。

二、实验器材

1、照相机的型号

2、镜头的焦距和口径

三、实验过程

1、了解照相机的构造

2、拍摄(数据记录)

(1)日期、时间、天气

(2)光圈

(3)快门速度

(4)拍摄距离

四、结果分析

对你的作品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

备注:实验报告纸在轻印中心购买,以班级为单位去购买,每位同学交4张实验报告分别是四次实验的照片,要求照片为数码冲印,4R规格,四次拍摄实验为:风光摄影、人像摄影、动体摄影和静物摄影。

风景摄影实验报告 篇2

蓝晒法的成像原理

在光的作用下, 柠檬酸铁铵被还原成柠檬酸亚铁铵, 与赤血盐 (铁氰化钾) 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蓝色铁氰化亚铁铵盐沉淀于纸上, 而没有被日光照射的即没有反应的部分则溶于水而洗去。蓝晒法的蓝色是柠檬酸铁铵和铁氰化钾的混合溶液中的二价铁离子光照后被氧化的结果。

蓝晒法的感光剂的配方

原料A溶液

400ml水中加入100g柠檬酸铁铵用水稀释至500ml

原料B溶液

400ml水中加入40g铁氰化钾用水稀释至500ml

两种溶液等量混合, 混合液呈淡黄绿色。将混合溶液均匀的涂抹于水彩纸的表面。放置于阴暗的环境自然晾干或者用吹风机的冷风档吹干即可进行曝光。

蓝晒法曝光

蓝晒法采用接触式曝光, 利用于成片同样大小的底片进行曝光。日光和紫外线灯都可以进行曝光。我个人觉得日光更适合曝光, 所得的图片更“利”一些, 图片的层次, 对比更加清晰。而紫外线灯曝出来的图片显得很“灰”。但有更多的细节。这是由于紫外线的强弱对成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显影

曝好的蓝晒图片, 用水即可直接显影。图片用流水冲洗或浸入水中, 观察显影的过程, 满意时即可停止显影。蓝晒的图片非常稳定, 重要的是控制曝光时间。显影过度是很难出现的。

显影后

刚刚完成显影的蓝晒图片显得很“平”, 蓝色很浅, 但放置一段时间后, 蓝色越来越深。这是逐步氧化的结果。显影后的图片如遇强光, 蓝色会变浅, 在阴暗处放置后便会恢复。

蓝晒法调色工艺

这是一个想想都让人兴奋的过程。蓝晒图片的调色过程其实都是碱水解过程, 反应生成了鞭酸铁或没食子酸铁, 从而形成了新的色彩。个人观察过用洗衣粉溶液冲洗照片, 照片逐渐变黄的过程。但并不是完全变色, 实际上变色是在蓝色的基础上的偏色。微妙的偏色也非常令人着迷。其他的调色过程可参见克里斯多佛.詹姆士的《美国摄影图片制作工艺专业教程》中的介绍。

蓝晒法衍生工艺

在织物上蓝晒必须买最好的织物原料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作品。织物买回来后第一件事就是用热水清洗几遍, 这样可以将织物在生产过程中加入的浆料清除出去。混入一点肥皂的热水能软化浆料, 继而将其清洗掉, 用冷水则无法达到这个效果。

织物的做法与水彩纸类似, 在室内很暗的光线下, 将等量AB溶液混合, 倒入黑色的洒水壶。如果对于大型壁画作品, 可以将织物整张侵入感光剂中使之均匀渗透感光剂。

显影完后可以用过氧化氢溶液迅速氧化蓝晒作品, 图像的蓝色会立即加深, 这样就马上看到作品的最终效果, 这和自然氧化没什么区别, 这不过快一点。这个技巧的要领是:先将完成显影后的织物从水中取出, 在桶中就加入少量过氧化氢溶液搅拌均匀, 在把织物放回桶内。蓝色立即加强。40至60秒后, 把织物从过氧化氢乳液取出, 放入清水中, 在换4至6次水就完成了。

蓝晒法作为一种入门级的图片制作工艺, 具有简便、稳定的特点, 并且它在其表面上也有着不错的效果。蓝晒法有很多衍生技法, 它可以和水彩、油画颜料混合使用。蓝晒也可以在布基上制作大型壁画。蓝晒采用接触式转印。底片于最后成像相同大小。我习惯于伏在刷好的蓝晒底料上, 在阳光下曝光, 制作特殊的图片。

我思考投影图片与底片的关系, 在阳光的照射下由于人体是不透明的所形成投影也可以看做是最简单的底片, 没有过多的细节。这样的底片能确定的证明, 我在这个特定的时间 (曝光时) 存在于这个地方。有时少许的一动也被完全记录下来。有些类似于远古的壁画中的手印。那么这样的投影所制作的图片与普通的图片谁更具真实性。我个人觉得投影更具有真实性。因为投影的底片中的人是无法修改的这点它不同于普通底片。其次它能证明在曝光的这段时间中我存在于这个地方。还有就是简单的、无更多细节的, 图片更有冲击了, 也更具说服力。

以此同时, 关于底片的思考也给了我另一种启示, 在制作蓝晒的图片或者用蓝晒法制作版画时, 底片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如同版画制作过程一样重要。蓝晒法作为稳定简便的图片制作工艺, 也就意味着这种工艺更加“忠实”的还原底片的特性在制作中能否灵活的应用修改底片, 能否完全控制曝光时间, 底片密度, 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而这样的问题最终归结到能否自由的作底片的问题。我使用的底片有普通的家庭胶片, 有医院的x光片, 有自己的投影, 这类底片的共同点是大小问题。修改的过程式不可逆的。还有就是制作过称复杂并且昂贵。在接触转印中, 这类底片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还有一些底片是使用菲林所出的。这种菲林可以放大至任意尺寸是非常适合的材料, 但价格昂贵。相比较打印用菲林是比较适合的材料。打印用菲林是专门用来打印的透明塑料片。分激光打印和喷墨打印两种。普通家用打印机也可使用。最重要的是它带来一种简单的底片复述的手段, 适合修改、成本低廉。通过这种材料在底片上制作肌理修改底片的“真实”的属性, 带来很多非常有趣的体验。

蓝晒法图片制作工艺与其衍生工艺, 非常令人着迷, 蓝色画面也非常具有冲击力。并且其稳定的性质也使其具有良好的融合性。同时, 试验中的底片或者底版, 在制作这类作品中至关重要。它是决定作品质量的关键。并且, 制作和修改底片, 也为我创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和新的可能性。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 图片已不再是创作素材。而是逐渐变成作品的一部分。甚至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于摄影作品, 这类作品是人手工操作图片工艺利用这种工艺程序制作的绘画作品。其独特的魅力在于同时具备图片和绘画的因素。

参考文献

[1][美]克里斯多佛.詹姆士.摄影图片制作工艺专业教程.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6年6月.

[2] (美) 玛利亚著, 郝红尉等译.摄影与摄影批评家——1839年至1900年间的文化史.山东:山东画报出版社

[3]王真.图片摄影技艺教程.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09年4月.

摄影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篇3

[关键词]摄影实验;教学改革;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549(2016) 09-0094-02

一摄影实验教学现状调查

本文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宁夏师范学院的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依照师范生应掌握的摄影技能,从学生的摄影意识、摄影技能、摄影艺术、摄影实验设施等四个方面的能力维度进行设计。共发放200份问卷,收回195份问卷,回收率为97.5%。其中有效问卷为189份,有效率为94.5%。

1学生摄影意识调查情况

有73.3%的学生认为摄影是一种很好的宣传报道手段,对摄影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比较认可。也有的学生摄影意识不强,摄影的目的只是记录生活中的瞬间进行娱乐,专门进行摄影创作的学生不多。

2学生摄影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

摄影技能包括取景、构图、光位的应用、拍摄方位的选择、拍摄高度的选择、曝光的确定等。从表1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技术的把握程度还是比较好的,但是能将这些技术综合应用进行摄影创作的学生却非常少。

3学生对摄影艺术性的把握情况

摄影是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在摄影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在技术上指导学生,而且还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培养学生发现美、捕捉美、创造美的能力。一个摄影艺术作品如果没有应用艺术技法,作品就没有生命。因此,在实际的拍摄过程中,必须要用抽象化、意象化、典型化、观念化等艺术理念和象征、比拟、衬托、夸张等艺术手法,给摄影作品以声音、呼吸、色彩,使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由表2可以看出,学生对摄影的艺术性不太了解,在拍摄时基本不考虑艺术性。

4摄影实验设施

作者所在单位的摄影实验室只有六台数码相机和几台供后期处理的计算机,没有专业的摄影实验室,无法进行室内摄影、灯光摄影,没有照片打印装置。受设备的限制,很多实验项目都开设不了。学生对实验室的设备极不满意,做实验时5~6人用一台照相机。设备的不足,使学生动手拍摄的机会有限,限制了他们摄影技能的提升。

二存在的问题

1教师只注重摄影技能方面的指导而忽略对学生的美感培养

受课时的限制,具体的实验过程中,教师只注重学生摄影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学生的艺术美的培养。大部分摄影教师偏重于介绍照相机的使用及其相关摄影技术,摄影实验教学在课程设置上,一般只包含照相机的构造与使用、摄影用光技巧、曝光技巧、取景构图技巧、专题摄影等。几乎所有的实验都是将学生分成小组,实验项目主题和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都是由教师事先给定,去室外拍摄完成实验项目,技术成分所占比重较大,而往往忽略摄影的艺术性要求,大部分为验证性实验。学生不能创作出具有艺术个性的作品,只是从简单的层次上理解和运用摄影。

2摄影实验课程与摄影理论相脱节

摄影实验课只重视单个摄影技能的训练,没有与照片拍摄的前期设计、拍摄过程、照片评析和照片的后期处理建立关联,学生不能明白摄影实验与其它专业知识之间的关联性,不能明白学习摄影课程的真正目的,并没有将这些环节纳入课程体系,不能形成系统的知识链。

3摄影实验器材极其短缺

大部分高等师范院校对摄影实验室建设重视不够,投入经费不足,大部分摄影实验室都是在传统摄影实验室基础上改造起来的,设备陈旧,根本满足不了数码摄影教学的需要。师范院校应该加大对摄影实验室的经费投入,建立数字化的摄影实验室,引进先进的仪器和设备,比如扫描仪、单反数码照相机、照片打印机、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多媒体计算机和光盘刻录机等器材,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教学、科研和创作的需要,才能满足对摄影技巧、图像主观评价学习及图像质量的比较和分析的要求。

三数码时代摄影实验教学的策略

1变革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感

数码照相机的自动功能越来越多,可以实现自动曝光,自动调整感光度、自动调整白平衡、自动聚焦等,使得摄影的拍摄技术越来越简单。因此,摄影的重心应由技术操作向艺术美感转移,把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摄影创作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美感和创作能力,教师可以尝试从多个角度去指导学生摄影,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多观察所拍的事物,从总体上把握被摄主体的个性、色彩、线条等方面的特征,从自然里折射出人的情感,寻找人的审美感受,寄托作者的情怀,在所拍事物中掺入一些美的元素,逐步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能力。其次,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征设置不同的实验项目。由于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程度不同、学习风格不同、兴趣不同、成长的背景不同,因此在摄影实验教学中采用相同的实验项目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会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摄影实验教学可以按照学生的不同程度,分层次设置不同的实验项目,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比如设置基础验证型实验项目、综合设计型实验项目、研究创新型实验项目。这样便于提高学生的摄影热情,也为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做好作品上的储备。

2变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摄影实验教学应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从“重视教转向重视学”。采用启发式、研究式、讨论式等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优秀网站观赏优秀的摄影作品,从而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也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的拍摄思路和拍摄方法,并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教师对学生的作品从用光技巧、构图方法、镜头效果、焦距和景深关系、画面质感等方面进行点评,总结优势,找出不足和弊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灵感。学生之间也要互相评价,找出自身的差距,相互促进。其次,每学期末举办学生摄影作品展,利用摄影展来激发学生对摄影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和热情。并建立摄影微信群、QQ空间或者博客,将优秀的摄影作品传上去。学生可以利用移动媒体随时进行查看、分析、比较,从中吸取经验,使学生的鉴赏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3课内与课外结合

摄影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学生必须多实践才能掌握摄影的基本技能,但受课时的限制,学生课内实践的机会不多。因此,摄影实验室应面向全体学生开放,应采用课内实验与课外开放性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手法,为学生的实践锻炼和自主发展提供空间和环境,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开放性实验中,实验课题由学生自己设计并完成实验全过程,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解决拍摄中遇到的问题。还应让学习者进行校园专题摄影的实践,掌握各种活动摄影的关键点。最后,争取同社会商业摄影机构的合作,增加学习者摄影见习和摄影实习的机会。

4提供优良的软硬件条件

学校应加大对设备的投入力度,建设专业的摄影棚,购置专业数码单反相机和照片后期处理设备。只有摄影实验的设备更新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才能适应摄影实验教学发展的需要。学校还要整合现有的实验资源,将摄影实验室、多媒体实验室、摄录像实验室等一起开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使用不同实验室的设备资源独立完成实验项目。这样既保证了现有设备的有效使用率,又保障了实验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

5规范摄影实验教学的考核方式

在实验前,教师要讲解照相机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操作规范,讲解专业摄影棚灯光摄影,只有熟悉了这些设备的使用,才能将设备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在拍摄过程中,学生要养成好习惯,做好拍摄的记录。教师要对每一幅作品进行点评,通过点评可以给学生及时提供反馈信息,找出作品的不足和弊病。其次,要求学生每个实验后都撰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要完整反映出实验构思、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实验报告撰写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项目名称、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实验构思、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分析以及实验心得等。

6建立健全摄影实验室教学管理制度

为了将现有的摄影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并保证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够按时按质地完成摄影教学计划,有效提升实验室教学的质量,摄影实验室要制定完善的实验教学计划。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摄影实验室的教学质量,保证仪器设备的规范使用,学生必须按照实验室管理制度按章操作。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教学系统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2]徐苑.在摄影课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设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6).

[3]汪莹.摄影艺术教学设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5).

[4]刁爱梅.数码时代摄影实验教学改革[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10(3).

《新闻摄影与摄像》实验教学大纲 篇4

课程编号:0933074 课程名称:新闻摄影与摄像

总学时数:48学时(理论28学时,实验20学时)

一、说明部分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新闻学专业的《新闻摄影与摄像》课的配套实验课程。

2、教学目标及意义

实验教学的目标包括三方面:一是培养学生的新闻摄影激情和自豪感;二是培养学生的新闻敏感和摄影眼力,即能在周围世界中迅速发现和捕捉到美好新闻画面的能力;三是使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新闻图片的专业法则,拍摄出优秀的新闻图片。

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本课程教学内容:了解照相机、镜头、数码摄影、光线等的基本性质、结构、功能和原理等知识;理解新闻摄影的特性、要素和规律;掌握曝光控制、摄影构图、抓拍、数码摄影等技术和要求;运用多种拍摄手段和新闻图片的专业法则,进行新闻图片的拍摄和处理。

本课程教学要求:学生要熟悉一般新闻、突发现场新闻、新闻人物、日常生活、体育、艺术、科技、自然与环境等题材的拍摄;对照相机的性能、拍摄技巧、拍摄手段等有所了解;理解图片新闻、特写性新闻摄影和专题性新闻摄影报道的采访拍摄过程。

4、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程教学重点是熟练掌握数码相机的使用,完成各种体裁新闻图片报道的拍摄及图片的编辑处理。

本课程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克服文科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调动学生发现新闻、参与报道的主动性,克服学生坐等新闻的惰性。

5、教学方法与手段

分组教学,每组5—7人。

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新闻摄影理论与务实》(第一版)作者:盛希贵、任悦、周邓燕 出版社:中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年1月

主要参考书:

1.颜志钢 《摄影技艺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

2.(美)纽约摄影学院 《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中国摄影出版社 3.李强《中外摄影佳作赏析》,吉林摄影出版社 4.曾璜 《报道摄影》,浙江摄影出版社 5.谢雨玫《图片编辑与版面设计》,中国摄影出版社 6.李培林《现代新闻摄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7.曾璜、任悦 《图片编辑手册》,中国摄影出版社

8.(美)Kinghorn J、Dickman J 《美国数码摄影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 9.(美)肯尼斯•科布勒《美国新闻摄影教程》,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0.《大众摄影》期刊

二、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项目一:镜头使用

一、实验要求

验证镜头的基本功能、性能指标和类型等相关知识。

二、实验内容

运用不同焦距镜头拍摄照片。

三、本实验学时数2学时

实验项目二:相机使用

一、实验要求

掌握相机结构及其取景系统、聚焦系统、光圈、快门速度的相关知识及不同光线条件下的曝光控制。

二、实验内容

1、练习聚焦;

2、运用景深和快门速度的知识拍摄照片;

3、练习正确曝光。

三、本实验学时数4学时

实验项目三:摄影构图

一、实验要求

掌握摄影构图的基本要素、基本法则和方法,运用摄影构图的知识,创造性构图。

二、实验内容

通过实际拍摄锻炼摄影构图眼力和能力。

三、本实验学时数2学时

实验项目四:新闻摄影各类题材、体裁的选择、采访拍摄

一、实验要求

掌握图片新闻、突发性现场新闻、新闻人物等新闻摄影报道的拍摄和文字说明的写作。

二、实验内容

1、参与社会与学校内重大活动和新闻事件采访拍摄;

2、分采访小组深入社会各层面拍摄专题报道摄影、图片故事或纪实摄影;

3、为自己拍摄的新闻图片撰写文字说明。

三、本实验学时数6学时

实验项目五:特写性新闻摄影、专题新闻摄影报道采访拍摄

一、实验要求

掌握特写性新闻摄影和专题新闻摄影报道采访、拍摄的要求。

二、实验内容

1、参与社会与学校内重大新闻事件的拍摄特写性新闻摄影和专题新闻摄影报道;

2、为自己拍摄的专摄影报道或图片故事写总说明和分说明。

三、本实验学时数4学时

实验项目六:图片编辑

一、实验要求

掌握图片编辑的基本原则。

二、实验内容

1、设计单幅新闻照片在版面上的安排;

2、编辑自己拍摄的专题摄影报道或图片故事,在电脑或A3纸上安排照片的不同位置,安排总说明的位置。

三、本实验学时数2学时

教研室:新闻教研室

执笔人:王迅

摄影实习报告 篇5

一、实习目的摄影采风实习的目的是通过亲自动手实践,结合课堂中老师所讲的理论知识,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经过不断的练习和不停的尝试,从而提高学生的摄影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技术手段为创作意图服务,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周边事物的观察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在摄影及影视创作方面打下基础。

二、实习时间、实习地点

实习时间:2009年10月24日至11月13日

实习地点:阳朔及兴坪

三、实习内容

虽然只有短短三周的旅程,却是我们永远的回忆。那些欢笑、那些疲惫、那些美丽的风景——如画„„

背起行囊,踏上客车,我们开始了追求艺术的旅途。两个小时的颠簸,终于,我们到达了那个期盼已久的繁华小镇——桂林阳朔——我们的第一站。

早就听说那儿的西街特别美,目睹之后发现果然名副其实。

到了那儿,我们就找了个地方安顿了下来。大概十点的时候我们来到了阳朔最闻名的遇龙桥拍摄一些附近的美景以及有桥的摄影作品。下午我们又迫不及待的去了阳朔大桥拍摄日落,那儿的日落真的很美,有山有水还有朴实的阳朔居民,一起交织成一幅非常富有人情味的山水画。

次日,我们去了美丽的世外桃源风景区,又是一番不同的景致,真不愧有“世外桃源”的美称。

古老的门楼里是另一个世界。这里,天空是蓝的,水是清的,恣意生长的树木,在地里劳动的淳朴的村民,热情慈祥的老奶奶……一派祥和!景区的角落,有着葫芦底般框式结构的群山远景。于是,驻足,取景,构图……抬头仰望,是连绵起伏的山峰围住的一方天空,脚下有牛奶般的涓涓流水。好一派山水风光,简直让我如痴如醉!我们赶忙拿出相机,记录下这秀美景色,生怕会遗漏那些最美的瞬间、最美的画面和最美的人。

第三天,我们又背起行囊奔赴我们的第二站——美丽的山水古镇兴坪。

到兴坪的第二天一大早老师就带领我们去爬山。登山,我喜欢。当你站在峰顶居高临下远眺四方,会有一种征服一切的快感。在那幽深的山间小路,有一种说不出的清爽,丝毫感觉不到这寒秋的冰冷。路在脚下一步步倒退,爬上斗志的阶梯。回头看看,其实并不是很害怕。

只是突然间从高高的山上滚下的石头降落在我的面前,才发现,原来生命会变得很脆弱。

登上老赛山之后,才真的体会到苏轼的那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敞荡情怀,俯瞰这个古镇,鳞次栉比的房屋,如画风光,好美好美……当然要拍下这柔美但不失气势的美景啦。我都不想关掉手中的相机,一口气拍了几十张,终于体会到摄影人不畏艰难也要跋山涉水去拍摄的心情了,看到自己亲手拍下的一张张美好的照片,真的觉得不虚此行了。

下午我们来到了兴坪码头,沿着石头路一直往里走,发现道路越来越艰难。抱怨这里才该叫做恶石吧。路的尽头是绵绵群山,还有山上山下叮叮咣咣忙碌的村民。终于明白了,那些青石板砌成的古屋,最初是由这里开始的。我们被这种气息打动了,于是抱怨也就随之消失了。这里的点点滴滴都被我们用手中的相机一一记录了下来,兴许还能组成一个个美丽的古镇小故事呢„„

晚上,老师和我们几个同学一起吃饭。我们点了大盘鸡和两个青菜。同学们故作调皮的抢着菜,我也就没怎么瞎参合着胡闹了。正如我的人生,平平淡淡。

这些日子里我们拍下了许许多多美好的画面,看了民俗表演,观了焰火盛宴,真的很难得,很值得纪念。

快要返校了,我们坐在屋里静静的等,等待回家的车。收拾完行李,简陋的房屋又如第一天的明朗„„

终于。终于,坐上了久别了的客车,踏上归途。这一路,归途。漫长,又充满奇遇。像一篇优秀的文章,该有一个好的结尾,给人以无穷的回味。最后,是一串长长的充满回忆色彩的省略号……

三周的实习结束了,我们不仅学习了摄影技艺,还懂得了很多……

四、实习总结

创作的机会就在某个角落等着我们,能否找到,就要看你有心无心。

通过摄影采风实习,我们基本掌握相机的基本性能。运用课堂所学习的知识,理论结合实践,从而学习构图能力和对光线的控制以及各种不同的拍摄方法和拍摄技巧。具体练习如下:

1、构图方法。

2、主体选择和主题的确定。

3、对光线的运用以及拍摄中的各种方法和技巧。

结合这次实习的实际,我知道好的作品是不容易拍到的,需要一定的耐心,还要有胆识,险处出奇景吗!但是作为实习活动重要的是安全,在安全的基础之上才可以去考虑险出的奇景。通过这次实践我知道该如何提高自己的摄影技术了,缺少的不是时间,而是创作的激情,一道美丽的风景只能打动那些惜美爱美的人,而美景也不会给那些匆匆离去过客的。

大学摄影实践报告 篇6

时光,像滚滚而去的河流,波澜壮阔却不可逆转。美,往往就在生活中不经意的流逝。看着天空中那灿烂的云霞,美丽姑娘那嫣然的笑靥,或是闹市之中最平凡却又最真实和动人的一幕幕,总会有想要把它们记录下来的欲望。然而,当你拥有了一台相机,却拍不出自己想要的感觉的照片时,那种感觉是无助的。中国古籍,是中国古人用来记录智慧,审美,和生活情操的载体,在漫漫岁月的淘砺中,显得更为璀璨珍贵。当古籍因为稀少和脆弱而不能被喜爱和需要的人们所利用时,这又叫人多么无奈。很庆幸有老师的摄影课,让我们开始了解和学会使用相机,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录时光和记录时光留给我们的惊喜!

第一次拿相机在校园内实践时,那天天气有些阴沉,偶尔还飘着小雨,我们尝试着手动曝光,由于对光圈和快门的不熟悉,刚开始拍出来的照片不是曝光不足就是曝光过度。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慢慢熟悉起来,老师还让我们调一下感光度,并在拍照前进行测光,这样拍出来的照片果然曝光就更准确了。然后,我们还利用几个影响景深的因素,试着拍了些微距小景深的照片,找到了一点文艺片的感觉,不禁在心里窃喜。我们还拍了过往的车辆和行人,利用快门速度和镜头的移动,在物体速度相当时,拍出感觉上速度差异很大的照片,又一次让我们见识到了相机的神奇和摄影的魅力,同时对着门课的兴趣更浓厚了。

满城飘金的南京的秋天,无疑是最具有魅力的,第二次课外实践我们去了紫金山麓的琵琶湖。老师教我们如何取景,如何构图,如何利用光影的变化来拍出好的照片。古朴的小亭,垂钓的老人,参差的大树,以及秋风中依然娇媚的野花都定格在了同学们的镜头。城墙怀抱下的琵琶湖,在阳光的照射和微风的轻抚下波光粼粼,再点缀着些许芦苇和水鸟,显得慵懒而美好。只可惜,我们的拍摄技术还是太过稚拙,体现不出她这鲜活的美。

在学校实验室实践时,老师首先向我们讲解了相关器材的使用,例如反光板,三脚架等等。在室内拍摄人像时,老师着重给我们讲了基础的人工布光造型,主光,辅光,轮廓光,背景光,修饰光各自应该处于什么位置,具有怎样的效果。在每一个灯光布置好以后,老师都让我们从镜头里去感受比较一下,果然这样就更加深了我们对灯光造型的理解。在布好光后,我们自己当模特拍了好些照片,还真有了影楼照的感觉!我们后来还拍了具有国际标准的寸照,在五六盏大灯暖烘烘的照射下,果然显得特别高大上,人的面部特征一览无余。

翻拍古籍的时候,就没有平时那么随意了。我们要严格按照步骤,一步一步的进行,这样才能尽可能的还原古籍最真实的面貌,当然还要确保古籍信息内容的完整性。老师告诉我们,翻拍古籍的时候一般会使用标准镜头,因为这样变形较小。快门速度可以调到1/30秒,因为在我们的专业翻拍古籍的机器上,抖动较小,这样拍出的古籍更为润泽。然后再进行四个角灯的步光,设置白平衡,利用网格进行透视的调整,最后再用灰板进行测光。当机器布置妥当之后,我们终于可以拍古籍了,期间也存在了一些问题,比如说拍封面的时候,同学发现对不了焦,后来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关闭自动对焦使用手动对焦,果然就可以了,原来是因为古籍封面内容较少,机器识别不了。还有,对于满页都是字的古籍,我发现如果景深太小,会导致部分文字的模糊,所以这一点也应该注意一下。

扫描仪对于我们以后从事文献保护和文献的数据化相关工作有很大的作用。虽然平时接触得很少,但是熟悉了相关步骤后就会发现真的是超级好用呢。特别是把书籍扫描成PDF格式后,还能通过相关软件转换成文档,这样真的是让古籍数字化更加贴近了我们的生活,古籍的利用也变得更为简单方便起来。当然,在使用扫描仪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熟练掌握其相关的功能,这样才能灵活应对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

风景摄影实验报告 篇7

关键词:数码时代,摄影,实验教学

随着数码成像技术的出现, 单反相机的大幅降价, 对现代摄影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摄影变成了简单易学, 大众普及的一门技术。但是摄影理论知识掌握的再好, 只是纸上谈兵, 摄影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技术, 摄影技术的掌握和摄影艺术的培养要依靠反复摸索, 不断尝试, 对拍摄带着思考和情感进行创作, 表达出发自内心的东西。如何根据摄影课程自身的特点, 探索出新的实验教学模式, 将理论和实践相统一, 为学生今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是目前高校探索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摄影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摄影教学模式单一

摄影教学大都采用先教授理论知识, 然后通过实验项目提高学生摄影技能。摄影实验教学在实验项目设置上一般包含包括照相机结构与功能, 摄影构图训练, 摄影布光训练, 人像摄影, 风光摄影, 纪实摄影, 广告摄影, 室外动态摄影, 数码照片的后期处理等实验内容。大部分实验均为验证性实验, 教师布置拍摄主题和操作步骤, 学生交出实验作品。这种摄影实验教学模式是一种针对全班学生“大锅饭”模式, 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不能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 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 摄影实验教学不能仅限于课时内教学

近年来, 由于摄影器材价格逐渐平民化, 学生使用的照相机从数量上和质量上均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实验课时毕竟有限, 在课时内让学生能够掌握运用摄影技术, 但远远达不到熟练运用的程度。因此必须让学生课堂教学时间和课外时间有机的结合起来, 在课外给学生布置拍摄任务, 提高学生的拍摄兴趣, 鼓励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 不断提高摄影技巧和能力, 能够创作出优秀作品。

(三) 摄影实验教学与市场需求脱节

摄影教学要把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作为主要培养目标, 改变以往重设备的局面。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 摄影操作越来越方便, 一张照片就是按几下快门的事, 然而一副好的作品, 不仅需要前期精心的策划准备, 还要有创作灵感的素养, 在欣赏的过程中, 不仅从用光、构图等完美生动的艺术形象, 还要深入挖掘影像背后渗透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 提高学生的创作欲望。

二、摄影实验教学的几点建议与措施

(一) 摄影实验教学对学生分层次进行

从大一学生开始培养视觉素养, 例如参观具有浓郁作品氛围的摄影实验室, 参观高年级学生的摄影作品展, 跟随高年级学生参加一些室内、室外各种主题外拍活动, 培养新生对摄影的兴趣、调动新生参与的积极性, 引导新生向高年级学生学习;大二学生组织举办各类影展, 和各地摄影协会的老师们一起参与大型外拍活动, 跟他们探讨学习;大三学生可以组织一些社会服务活动, 例如到边远山区为村镇农民照全家福, 为毕业学生照合影和学位照, 为老师照证件照等;大四学生可以去婚纱影楼实习, 了解影楼的运作经营模式, 为将来如果要自主创业打下基础, 或者参加各类的摄影比赛等。

(二) 摄影实验教学对学生分主题进行

摄影主题包括风光、静物、人像、新闻、花卉、建筑、动体等, 学生在拍摄前, 首先要先构思自己进行创作作品的题材, 是想拍摄室内人像还是静物?是拍摄动体还是静体, 是风光摄影还是新闻摄影?学生要构思准备以什么样艺术表现手段或创意来表现自己的作品, 提前在用光上, 在构图上构思如何表现主题, 做到拍摄前胸有成竹、有的放矢, 而不是没有主题, 拿着相机看见什么拍什么, 人云亦云。利用开放实验室, 在不同的时期给学生提供不同主题、不同水平的摄影展览, 使学生的摄影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训练。

(三) 摄影实验教学应该多渠道对学生开展技能训练

针对部分有兴趣的学生, 注重个性发展, 参加摄影比赛, 鼓励并支持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对有科研爱好的能力的部分学生可以辅助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学校搭建技能培训平台, 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 为本院、本校、本地提供专业技能培训、专项培训、创新创业培训、资格培训等服务项目。

(四) 数码时代摄影后期处理的重要性

一幅好的摄影作品包括前期拍摄和后期处理, 缺一不可。20世纪末期, 著名摄影大师安塞尔亚当斯曾经说过“前期是乐谱, 后期是演奏”, 再美妙动人的乐谱, 也得用高超的演奏技巧表达出来。因此, 摄影实验教学要重视学生修图软件的学习, 要把图片的真实性放在一位, 根据摄影师的想法, 尽情的进行二次创作。

三、结束语

摄影在我国仅有一百年的历史, 但发展速度迅猛。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艰巨任务, 高校摄影课程应进一步完善教学模式, 优化教学观念, 为培养高素质摄影人才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李稳, 徐强.浅议艺术设计专业摄影课程教学改革.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

[2]黄晓洲.高校摄影教育现状及改革研究.教育与职业, 2009.

[3]刁爱梅.数码时代摄影实验教学改革.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10.

风景摄影实验报告 篇8

美国人曼·雷本名曼努埃尔·拉德尼斯基(Emmanuel Radnitsky),是20世纪前期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先锋艺术运动时期相当活跃的一员,他通过不间断的摄影技术实验,极好地诠释了欧洲现代主义摄影时期所呈现出的探索精神。中途曝光又称“萨巴蒂效应”,是曼·雷最著名的创作方式之一,也是其他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在使用摄影作为媒介进行创作时的重要手段,指的是感光材料接受的曝光量超过正常情况的极限时所产生的影调反转效果。借此,曼·雷得以在肖像、花卉、人体等原始图像的基础上营造出超现实主义所追求的“非理性”神秘感,由此表达真实世界与潜意识在创作者心中的一致性。

曼·雷最初在纽约跟随法国艺术家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参与纽约达达运动,之后于1921年与杜尚一道前往巴黎。在巴黎的先锋艺术圈子里进行创作的同时,他也从事着广告摄影业务,是法国最早的广告摄影师之一。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印刷技术的进步推动着纸媒传播产业的发展,彼时广告摄影作为一个新的摄影领域也异常繁荣。身为超现实主义旗手之一,曼·雷的广告摄影创作必然脱离不了他对“实验”的热衷,这幅《电-屋子》(Electricity -House,1931)便是体现,而它的创作手法则是超现实主义摄影的另一个标志——物影成像。

1931年,曼·雷受巴黎电力公司(CPDE)之邀请制作了十张照片,并合为一部作品集《电》,旨在呼吁人们将用电纳入自己的家庭生活之中。这组作品中每一张都有一个小主题,包含了“内衣”“浴室”“饭厅”“屋子”“城市”以及“世界”等,曼·雷借此向观看者暗示了电可以被应用于日常生活各个场合之中,这种新奇的视觉效果很好的吸引了民众的眼球。我们可以将这组《电》视为曼·雷将先锋艺术实践和商业行为完美结合的代表。

《电》在手法上的共同点都是将具体的实物置于相纸上直接感光,而不经过照相机拍摄。实际上,这种“无相机摄影”的曝光手段早在塔尔博特那里就已经得到了运用;而在20世纪初,德国艺术家克里斯蒂安·沙德(Christian Schad)就已经将其用在了现成品艺术创作中。与曼·雷同时期的艺术家群体中,拉兹洛·莫霍利-纳吉(Laszlo Moholy-Nagy)、亚历山大·罗德钦科(Aleksander Rodchenko)、艾尔·李西斯基(El Lissitzky)、拉乌尔·豪斯曼(Raoul Hausman)等许多人都曾以此方式进行过实践。

沐浴着法国人安德烈·布勒东(André Breton)艺术和美学革命理想的超现实主义摄影在二十世纪初摄影发展的过程中无疑是一枚重磅炸弹。作为欧洲现代主义艺术的主力军,超现实主义艺术从实证医学、精神分析学汲取养分,以视觉艺术为主阵地,涉及文学、绘画、摄影、电影以及跨越媒介的多元化艺术创作。曼·雷以中途曝光和物影成像为代表的创作手段是构筑20世纪前期超现实主义艺术大厦的重要部分。此外,超现实主义摄影创作还涉及多重曝光、照片或其他图像拼贴(摄影蒙太奇)、粗颗粒放大及追求浮雕效果等探索;以及虽然沿用传统摄影流程,但在拍摄中进行特殊的操作(创新性地使用广角镜头,运用近摄变形、镜面反光、虚实结合等造型方式使受众产生梦境感等)以获得超现实影像等实践。这些手段有意识的运用得益于世纪之交的科技进步所引发的生活模式和文化的剧烈动荡,现代工业产品和技术全面支配了包括艺术生产在内的各种实践。在现代主义思潮的推动下,包括超现实主义等先锋实验在内的视觉探索为摄影现代性的确立立下了功劳。

彼时,坚守拉斐尔前派绘画理念且主导欧洲摄影主流数十年的画意摄影已然式微,而大洋彼岸的美国现代主义者强调发挥摄影自身特性、拒绝刻意修饰照片以还原摄影本来面貌的直接摄影开始被广泛接纳。超现实主义摄影作为另一股力量的出现意味着摄影新航线的开辟,以它为由头的借助摄影表达主观精神的理念自此兴盛。

摄影技术课程报告 篇9

对于摄影,其实我以前很陌生,但一直都很喜欢,我知道摄影可以把美好的瞬间记录下来,留作永恒的记忆,这使我对摄影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以前对摄影的了解很少,觉得仅仅就是简单的拍照而已,以为只要一按下快门,可以拍出一张不错的相片,也就是摄影的全部内容了,没想到学过之后才发现,从中竟然隐藏了这么多的经验、技巧和动作要领。

刚开始上课时,老师就向我们展示了她所用过的胶片机和数码相机,给我们介绍数码机和胶片机的区别,并向我们较详细介绍了现在生活中大多数人用到的数码相机,比如它的组成部分和相关作用。

以下,就以我在课上了解的部分知识为基础,表达我对“摄影技术”这门课的感悟,和对摄影技术本身的体会。

首先我来谈光圈,光圈指的是一组制作在镜头里面可以活动的叶片,借由控制光圈的大小,就可以控制光线在一定时间内进入相机内部光量的多寡。一般在拍照的过程中,拍者通常都是借由调整光圈与快门的大小组合,来完成一张相片的曝光。光圈数值,就是我们一般在相机镜头上看到的光圈值,其中号码越小的光圈(例如f1.4)的进光量会越大,相对的光圈号码越大(例如说f22)的进光量反而越小。所以一般我们在说大光圈时,就是指号数较小的光圈值。

而在每一组邻近光圈值之间,都有一格(或称为“一级”)的光量差异。例如f1.4 与f2这两组光圈就差了一格。每一格光圈的进光

量都是以倍数增长,例如f4的进光量是f5.6的一倍,f2.8又是f4的一倍,这样倒算回去,f2.8的进光量就是f5.6的四倍了。

说到光圈,就不能不提到快门。快门,就是相机允许光线进入的时间。快门速度单位是“秒”。专业135相机的最高快门速度能达到1/16000秒。平时常见的快门速度有:

1、1/

2、1/

4、1/

8、1/

15、1/30、1/60、1/125、1/250、1/500、1/1000、1/2000等。相邻两级的快门速度的曝光量相差一倍,常说相差一级。如1/60秒比1/125秒的曝光量多一倍,即1/60秒比1/125秒速度慢一级或称低一级,因而1/60秒的曝光量是1/125秒曝光量的2倍。

接下来我再谈谈景深。景深指的是当拍者对焦完成之后,在底片上呈像完全清楚的距离范围。景深的大小与镜头焦距的长短、光圈的大小以及摄影的距离都有着密切的关系。通常镜头焦距越长(比如说长镜头)、光圈越大、摄影距离越近,景深就会越浅;而镜头焦距越短(例如广角镜头)、光圈越小、摄影距离越远,景深也就会跟着变深。每一支焦距、光圈大小不同的镜头,它的景深变化都会不一样。一般在大部分手动的镜头上常会刻有景深表供拍者来判断,而自动对焦的镜头则大多使用简化的景深表。一般生活中我们并不参看景深表,但景深应作为拍出一张好照片的重要参考因素。

下面再谈谈实际拍摄中的知识要点。

一张照片的清晰与否,常常是被人用来检讨拍摄成果的重要参考点,很多人都认为一张“成功”的照片,都必须要有清楚的画面。而想拍出清晰的照片,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手持拍摄的稳定度,主要取决于拍摄时所使用的快门速度和镜头焦距长短,当然采用良好的拍摄习惯和姿势也是非常的重要。一般来说,有一个简单的公式可以作为拍摄时的参考值,那就是:

快门 = 1 / 镜头焦距

即将所使用拍摄的镜头焦距当成是分母,就成了安全的快门时间。如果我们使用 50mm 的标准镜来拍摄,那么只要快门不要低于 1/50 秒,我们就可以拍出清晰的照片。如果使用的是到200mm的长镜头,那么快门时间就不可以低于 1/200 秒。其实上面的数值只能当成一个参考,一般来说每个人可以掌握的拍摄稳定度都不太一样,有的人可以用很慢的速度拍出很清晰的照片,有的人就算拿着广角镜头用了短时间的快门,却还是会拍出晃动模糊的照片,这就取决于拍照持机的手法和能力了。

说过了拍摄,再谈谈相机中很大程度上决定照片水平的零件——镜头。

镜头上均标有焦距范围,一般,镜头上标有50mm的,就是标准镜头,简称标头。数值小于 50mm的,是广角镜头。大于50mm的,是长焦镜头。这三种镜头各有其特点,在实际拍摄中又各有其实际作用。简单来说,从标准镜头中看到的景物,和肉眼看到的是一样大的;从广角镜头中看到的,比肉眼看到的小,所以能在相机里容纳范围更广的画面;从长焦镜头中看到的,比肉眼看到的大,所以在相机里成像的范围窄。而最常用的焦段在24-135mm这个范围内,也就是说,如果你的镜头含盖了这个范围,就可以应付大部分拍摄情况了。

其中,一般35~40mm可称为小广角,只有轻微变形,适合拍摄街头人文题材。28mm算是比较普通的广角,变形程度不太大,很适合拍摄风景和街头人文。24mm以下的焦段会让画面产生严重变形,所以一般只能用于风景题材的拍摄。而要拍摄长焦照片的时候,最好使用三脚架固定相机,缩短镜头到物体的距离,选择较好的光线条件下进行拍摄。曾从网上见过前辈的经验,一般在200~300mm端,快门在1/250以上才能清楚。

如果说我学摄影之前只会按快门的话,那么经过了一个学期课的学习,也懂得了摄影不仅仅是留住人世间的美妙瞬间,更在于一种艺术的体现。在摄影课上,我看到了不少优秀的作品:美妙的自然风光;富有生命色彩的静物;蕴含哲理的象征物„„这些都是从摄影艺术中去发现得来的。渐渐地,我对学习摄影有了更新更全面的认识。学习摄影技术的正确方法应该是,从全面了解照片形成的整个过程入手,而不是过早地专注于技术细节。这其中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摄影设备和摄影过程本身的了解,另一方面是对客观、真实,准确地构成物体画面的多样化视觉方法的了解,以及对作品所具有的自我表现力和公开解说性的了解。并且摄影给了我许多感受,摄影首先要有想象力,必须心中有灵感。多观察新事物,不放过身边的每一个角落,才能拍出好的作品来。还要努力抓住主题,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拍摄,将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表现出来。需要多学习理论知识,多拍摄照片,多向老师请教并且积极与同学们相互交流,以收获大不一样感受和体悟。想要提高摄影技术,留下眼前美好的景象,光说不练肯定

也是不行的,也并不只是随便按下快门那么简单。摄影是一门综合艺术,还有很多知识需要学习和不断实践才能得到好的照片。

传媒摄影实践报告(范文) 篇10

近两个月的实习转眼就过去了,在这两个月里,学到的不仅仅是专业上面的采编的东西,还有许多许多,摄影部的主任和其他的记者都给了我很多的帮助,不管是在业务的探讨还是对于以后人生和事业的规划上,他们都给了我许多无私的帮助,在这里我也要向他们表示感谢。摄影生涯还有很久,两个月也仅仅是一个预热,我相信,前方的道路仍然很漫长,我还在路上。

转眼间,两个月的专业媒体实习就过去了,我来到了通化市志诚广告,并且在摄影部度过了这两个月的时光。相比于其他大部分同学来说,我在摄影部的实习相对来说更加的有挑战性,因为到摄影部实习的学生并不多,没有一些可以遵循的道路或者经验。即使是有的在摄影部,也是作为图片编辑,更多情况下是单纯和照片与文字打交道,而直接与人进行交流,参与到一线的摄影采访的机会比较少。

两个月的实习只能是管中窥豹,并不能完全的融入到报社当中,但是这次“涉‘摄’未深”的实习经历,已经让我受益匪浅。在实习过程中,我觉得对我来说记忆深刻,或者说让我对摄影、以及图片的理解有着重大的影响的,有几个事件,也许这些东西对别人看来是非常浅显的,但是这是我在实习中切实体会到的,而这些东西也是实实在在值得总结的。

一、我们要选择什么样的照片?

这个思考源于一次摄影部与总编室的讨论会,众所周知,总编室的编辑们是决定最后上版的文章和图片的“老板”,与文字的可修改性不同,照片只能替换而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修补,而这就牵涉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选择什么样的照片上版?我们选择什么样的照片印在我们的报纸上?

这样的讨论其实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媒体从业人士的讨论,即使是在我们清新的实践中也存在着这样的疑问,近些年来,“读图时代”被众多媒体宣称到来,许多的报刊杂志也突出了新闻照片在各自的媒体当中的比重,但是照片多了,选择照片又成了一个问题。

在我实习期间的这次讨论可以说也是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的。讨论会上,摄影者选择了一些自己传回公司的稿件,将自己觉得应该见报的照片和实际见报的照片放到一起,让大家一起品评。其中很多照片的选择不仅仅是摄影记者与编辑产生了很大的分歧,而且在编辑中间对于照片的选择也有很大的分歧。

在这次讨论中,我虽然没有能够发言,但是,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我知道了大部分的编辑在选择照片的时候是关注什么的,而且我感觉到随着摄影者水平的提高,广告照片质量的提高,编辑对于照片的认知和评价标准也在上升,以前觉得编辑对于照片是门外汉,其实他们可以说“阅片无数”,对于新闻照片的选择都有着自己独到的标准。

“广告性第一”与“画面性第一”是这次讨论争论比较激烈的一对冲突,许多编辑认为作为一张广告照片要有涵盖整个广告事件的能力,要做到“一图胜千言”;而认为应该将“画面”作为第一位的摄影者和一些编辑则认为,既然已经有文字来说明新闻事件,新闻照片为什么不能采用一些视觉冲击力强的,特写性质的照片,因为这些照片更能够体现出摄影记者的摄影技术和水平。

其实我觉得这种讨论的根本还是在于对于新闻图片的理解上,不仅仅是摄影者需要提高,编辑也应该转换思路。作为摄影者,我们要在尽可能的利用自己的技术,将画面的美观与新闻相结合,而作为编辑,应该大胆的采用一些新颖的新闻图片,让画面好的照片上版,利用文字加以补充,甚至尝试着去用文字配合新闻照片,这样不仅仅有助于提高摄影记者拍摄好的新闻照片的积极性,而且能够为新闻照片与文字、版面的配合提供一个新的解决方案。

近些年来《新京报》、《新民晚报》、《新快报》等一些媒体在图片使用上给国内的媒体树立了一面旗帜,他们都有自己的图片总监,对上版图片进行把关和建议,可以说极大的促进了自己媒体上图片使用美观性与新闻性的最大程度的融合。

新华社的老社长穆青同志曾经这样评价我们公司的发展,尤其是在对待新闻图片的使用的时候说,图片和文字一样都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们的报刊和报道要做到“图文并茂,两翼齐飞”,我想这也应该是我们做到的,而且要为两者寻找最优结合点,实现最大的“效益”。

二、什么样的条件决定你要做、能做出什么样的新闻照片。

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是作为刚刚从高等学校里面毕业出来的学生或者是说实习生来说,做起来比说起来要难得多,这也是为什么所有的实习生来到公司之后都会在公司的资料室里面翻阅一周的报纸的缘故。

最初来到摄影部,老师让我到公司资料室看报纸,让我去看到底什么样的照片适合我们的广告刊登,然而就从这最开始,我就犯了一个错误,我并没有将自己置身其中,而是单纯的置身事外的评价一张片子,用学校里面拍摄“糖水”的眼光来评判。结果一周下来,我记在自己的采访本上的仅仅是某年某月某日哪张照片感觉不错,而不是将照片放到一个新闻事件中。

后来摄影部的王军主任跟我聊天的时候跟我说,其实摄影者并非不能拍到好照片,而是在事件发生的时候,你需要考虑的东西太多,比如事件定位,比如编辑的眼光,还有更重要的现场的条件。“为什么我们说一张看上去并没有什么出彩的东西的片子拍得好,就是因为在事件发生的时候,我们只能在有限的条件下拍摄出这种适合各种条条框框的照片的时候,摄影者用摄影的语言把所有能够表达的东西表达了出来。”

这次谈话让我对于广告摄影有了很深的了解,再后来的拍摄当中,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这一段话。现在有许多的人说,广告照片看上去长得都很丑,没啥意思。的确,现在的我国的大部分平面媒体采用的广告照片相比较起《瑞丽》、《时尚》这样的杂志来说是难看了许多,我们也不能否认现在某些的摄影者的本身素质的低下,但是许许多多的照片其实是在一种非常“恶劣”的拍摄环境下拍摄出来的,因此,当自己在关注某个媒体的时候,应该综合考虑媒体和事件本身的环境,妄自去指摘广告照片的优劣并非是明智之举。

三、摄影者到底要做什么,应该怎么去做?

摄影者到底要做什么,这也是从我开始接触摄影一直到我到新文化报实习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如果是单纯的在学院摄影者,那么我们所处在的是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在学习之余,我们会按照编辑的要求去关注新闻事件,或者按照编辑的要求去做一些配图,从来没有考虑过将摄影者应该怎么做的问题,而只知道编辑让我做什么,摄影更多的是作为平时的一种业余爱好。

“我们要做图片提供商,不做打工仔”,这是我们摄影部的主任在一次部门例会上说的,而这句话的缘由也恰恰是在讨论到摄影部的未来发展和摄影者到底应该怎样做时引发的。与学校不同,当“摄影者”这个名称作为一个职业挂在你的胸前的时候,要考虑的就不应该仅仅是编辑让我做什么。我觉得对我来说,这是我这次实习当中最大的收获,它让我懂得了摄影者不仅仅是为文字者的洋洋洒洒的文章做配图,因为这样你就会变成一个附庸于别人而生存的“打工者”,摄影者应该是作为一个图片提供商一样,在不遗漏重大事件和重大题材之外,有自己的关注点,比如弱势群体,比如和谐社会中的不和谐因素和现象等等,这样你就可以做出自己的特色,而许多成功的摄影者成功也正是因为他们的独特关注。

“摄影者要做的不是我去给你的文字配图,而是当你的文字需要照片的时候,从我已经有的照片积累中寻找合适的照片,这才是摄影者的真正出路。”这句话虽然并非是完全正确或者准确,但是它让我了解了,如果要做一个“成功”的摄影者,你不能够在忙碌中失去思考的能力,而是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积累,这样才能够有所收获。

正是因为这个,我从11月底开始关注通化市晚上的街头“流浪者”,从大学生“艺人”到街头艺人,从几岁的小乞丐到年过六旬的老婆婆,都在我的镜头里面留下了他们的印记,也许我所关注的人群并没有那么的有代表性,但是她们都是经过了某些选择,每一张照片也都凝结了我对于这个群体的理解,当从头到尾把这些照片浏览下来的时候,我感觉到了自己的收获。

如果让我总结真正的一线的采访过程,我不得不说,摄影者这个行业真的是一个辛苦、劳累、独行的职业,而且我深刻的理解到摄影记者是一个不易胜任的职业。回顾我的两个月的实习经历,也许真正的采访并没有占据我多大的时间,但是我学会了怎样去发掘创意,自己独立完成照片拍摄,而不用依附于文字者;怎样去为采访做事先的准备;怎样去使用手中有限的器材完成广告照片制作,还有重要的一个,就是,世界上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情,作为一个摄影者,当别人觉得不可能的时候,你就应该觉得我能够做到,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来总结一下我的真正采访经历:

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摄影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伙伴就是相机,要了解自己的相机的各种技术参数,了解自己在利用自己的相机进行拍摄的时候,自己能够接受的最恶劣的拍摄条件是什么,如果超出了这个允许范围,必须要想办法进行补救顺利完成采访拍摄,只有这样才能算作是一个合格的新闻摄影记者。

我在这的前半个月,基本上就是在部里面的摄影者指导下,在闲暇时间了解自己的相机的各种性能,摄影者的相机如同是文字者手中的笔,必须要有百分之百的了解,时时刻刻让相机保持在最佳的状态,才能够游刃有余的完成任务。

二、谈谈“扫街”。

几乎所有爱好摄影的人都知道“扫街”的意思,而我在上网的时候查阅一些摄影部实习生的实习日志的时候,他们也都不约而同的写到了初到公司的时候都将扫街作为获得创意的一个重要方式。可是,经过了这两个月的实习,我觉得扫街并非是一个好的方法。

在我所有发表的照片中,有一张配图和一组照片专题中的一张照片是我在扫街的时候拍到的,而我上传回报社的扫街照片有将近300多张,成功率不到1%,并非不赞同扫街,因为扫街可以锻炼一个人寻找广告的创意。许多的摄影者也将扫街作为自己观察生活,保持感觉,锻炼结构画面能力的一种方式,只是各个媒体有着自己不同的定位。

这两个月里,扫街给我的最大的帮助是在我以后的生活里,我能够清晰的知道某个地方在什么位置,附近有什么建筑,什么车能够经过那里,这些对我了解通化,进行采访提供了许多的便利。

三、寻找广告创意。

摄影者和文字者不同,摄影有着很强的独立性,尤其是平时发生的新闻事件,一个摄影者足可以应付,而且文字的合作性强,而一张新闻照片很少存在协作的问题,是你拍的就是你拍的,“实习生某某摄”的字样,我觉得其实对实习生来说什么都代表不了。

那么作为实习生,想要发表自己的独立广告照片就要养成自己寻找创意素材,发掘创意的能力。非常遗憾的是,虽然我意识到了这一点,而且摄影部的主任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但是我在这方面做得还不是特别的好。

说起寻找素材,其实有很多的途径,将其说成是投机取巧也可以,但作为摄影爱好者,寻找素材是一个必须要具备的基本功,而这也是我收获最大的一个方面,因为不管是文字者还是摄影者,都要学会找寻素材,都要有一双洞悉世界的眼睛。

1、就是和编辑沟通,他可能会有一些文字需要配发图片,但是这种机会几乎很少,因为他们也要考虑摄影者的关系问题,毕竟我只是在这里实习三个月的时间。

2、关注自家的广告创意,报纸上会对一些大的活动进行预告,这样就可以获取一些活动的信息,等到活动的时候自己独立进行拍摄,然后将照片传会公司,增加照片出版的机会;

3、关注同城的报纸和杂志以及电视台的新闻报道,寻找一些创意素材,在自己实习的公司里没有可发掘的,变换思路或者将文字转化为照片进行报道。

4、多与带自己的前辈联系,他会有一些额外的创意让你去实践;

四、摄影者的苦与乐

总结写到这部分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感受与体验,众所周知,摄影者是一个风里来雨里去的职业,大部分的摄影者也都是这样工作着的,在实习的这段时间里可以说是有苦有乐,“苦”是真的苦,而“乐”很多时候也是“苦中作乐”。

摄影者苦,在我参加的各项采访活动中,我们摄影部的人基本上都是第一个到现场,最后一个离开的,而且如果有一些大的活动,摄影者要提前选择角度,踩点,跟你需要利用的位置的人打好招呼,方便第二天的拍摄。即使是这些都搞好了,你还不得不面对着老天爷的时阴时晴时降雨雪的脸。

上一篇:国药集团的物流调研报告下一篇:群众路线教育第二环节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