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时政报道的新模式(精选4篇)
新媒体时代下时政报道的新模式 篇1
新媒体时代下时政报道的新模式
【内容提要】长期以来,时政报道由于其自身特性,对普通民众一直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也正因为如此,时政类报道也是当前报道创新的富矿,具有很大的创新空间。近年来,媒体从业者调整自身理念,注重用户使用体验,不断运用新技术,在时政类新闻报道中进行了不少有益的尝试。这种尝试尤其是在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中得到集中展示,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爆款”新媒体报道策划。本文以2017年全国两会中广泛传播的优秀H5新闻为例,探讨时政类新闻报道在新媒体环境下反映的新特点,并对未来时政报道的创新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时政报道 H5 全国两会 创新 朋友圈
一、全国两会H5报道的新特点
在2017年全国两会报道中,《人民日报》于3月4日推出《两会喊你加入群聊》H5互动。用户通过面对面建群“主动”加入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领衔的政府官员微信群中,进可“实时”与各位政府官员商讨国家大事,退可获得李克强总理“亲手”发的红包、获得被官员@寻求意见的惊喜。该产品充分发挥了社交传播的特性,上线不到24小时点击量超过600万,仅人民日报客户端的用户留言就超过9万条,“总理给我发红包”“网民和总理、部长群聊点赞”的截图刷爆了朋友圈,成为本年两会报道中首屈一指的现象级产品。除此以外,中央广播电台推出的《央广主播朋友圈》H5系列,上线以来收获了超过170万的浏览量,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H5作为一种新型融媒体产品,并不是首次现身新闻报道。2016年,同样是《人民日报》推出的《原声回放!一起来听总理的工作报告》就在朋友圈中疯转,当日点击量超过200万次;“中央厨房”推出的《人大新闻发布群,傅莹邀请您加入群聊》《总理给你送“快递”啦》等H5新闻也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在本次的两会报道中,H5并不是新面孔,但不管是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很大的创新,展现出当前H5应用时政类报道的许多特点。
(一)场景:从来访者到主人翁
清华大学教授彭兰认为,移动时代场景的意义大大强化,移动传播的本质是基于场景的服务,即对场景的感知及信息适配,场景成为继内容、形式、社交之后媒体的另一核心要素。H5新闻报道虽然符合当代轻“悦读”的时尚,但如果其构造的场景存在“违和感”,用户就会始终站在第三者的角度产生“这和我有什么关系”的困惑,很难与自己的现实使用场景联系起来。因此,构建出一个大家熟知的场景,对提升用户好感、提高用户应用停留时间具有重要的作用。央广H5《王小艺的朋友圈》以每个人日常广泛使用的微信朋友圈为场景,运用适合移动终端的竖屏视频表达方式,将不同记者的报道制作成一条条“朋友圈”消息。在下拉、放大、点赞各个环节完美重现了朋友圈的使用体验,在音效和动画效果上也完美地模拟真实微信。据央广新闻节目中心新媒体部主任徐冰介绍,“在撰写朋友圈文字内容时,我们避免直接暴露节目名称,而是通过大家晒娃、晒吃的、晒生活的方式,以主播介绍好友生活为切入点,突出朋友圈的真实感,而不是强硬塞内容。”将这个虚拟的“朋友圈”做成了一个全屏、全景、沉浸式的场景,极大拉近了与用户的心理距离。数据显示,80%以上的网友都是通过朋友圈访问了该产品,还有13%的网友是通过微信群进入产品。
(二)互动:从旁观者到参与者
移动互联网将人从工作台中解放出来,相当程度的社交空间从现实环境转移到以微信为代表的新一代社交平台中,因此不少H5报道以微信为背景进行策划展开。微信作为社交平台,H5策划如果缺乏互动感受,就很难提升新闻的传播效果。在这一点上,《两会喊你加入群聊》堪称典范。从接入H5页面伊始,载入界面就是大家熟知的“面对面建群”画面,而正中心的雷达扫描头像还与用户自己真实的微信头像一致,奠定了其“真实社交”的用户使用体验基础。在随后的群聊界面中,出现的总理和各位部长不但如同真实的微信群中成员一样会有互动聊天,还会主动@新加入群聊的用户,并显示用户真实的微信昵称。而在随后进入朋友圈场景之后,不同信息下会有真实微信好友的“实名留言”,也会出现群聊成员的留言,好友之间还有互动聊天,让用户切实感受到自己“货真价实”地参与了一次两会群聊,继而能让用户从被动收看变为主动参与、分享转发。
(三)扩散:从接受者到传播者
随着H5作品的泛滥,随随便便做个H5就可以在朋友圈刷屏的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而H5新闻主要依靠微信单一传播渠道,一般很难实现用户的自发传播或者链式传播。只有在策划中充分考虑用户的使用习惯和使用心理,在不破坏互动性和信任度的前提下,主动埋设“分享点”,尽可能地触动用户的分享动机,才能最大化的提升新闻的传播效果。同样以《两会喊你加入群聊》为例,这个H5新闻至少埋设了三处“分享点”:在群聊的过程中,李克强总理和一些人大代表会@用户询问对未来的看法;在用户表达了“希望工资高一点的”想法后,李克强总理会在微信群中发名为“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红包;在朋友圈中,自己的留言会和其他各种名人一起出现。被李克强总理@询问意见、有机会“抢”李克强总理发的微信红包、能让李克强总理出现在自己的朋友圈,这三件事情在当下的舆论生态中无疑非常吸引眼球。@用?艉透?用户发红包等做法,既是为了增加与用户的互动和交流,也让用户感受到“与我有关”,并愿意主动参与、分享转发,成为传播链上的“志愿者”。事实上,《两会喊你加入群聊》刷爆了当天的微信朋友圈。因此,掌握好了用户的信息消费习惯,提升其主动传播的欲望,实现链式传播并不是一件难事。
二、时政报道的创新之路
近年来的全国两会报道,传统媒体通过转型融合,运用最新的VR、小视频、表情包等新技术和新形式,推出了不少优秀的时政报道。这充分说明,在严把政治方向、舆论导向的前提下,时政新闻完全可以借助新媒体的东风,探索出新形势下时政报道的创新之路。
(一)依托可视化表现,做好信息转译
时政报道大多定位高层,距普通受众有一定距离,加之文本信息量普遍较大,在当前的快阅读时代存在先天性的传播局限。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以数据可视化为核心,把这些官方语言、政策性信息转译成普通受众看得懂、听得明白的“普通话”。一方面要综合运用可视化图表、VR、AR、H5页面、短视频等多种手段,综合运用文字、图片、视频、表情包等多种表达方式,尽可能将大量信息精简到一句话、一张图、几秒钟的视频,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用户眼球,吸引用户继续阅读;另一方面,在叙事语言上,也要尽量符合当前网络社区生态的风格。尼尔?波兹曼认为,不同媒介的话语形式决定了其话语风格和内容:印刷媒介生产内容通常为严肃而理性的公共对话,电视媒介以图像削弱了其话语的严肃性,使其话语内容更加倾向于娱乐。对于新媒体时代下的时政新闻表达,也要尽量使用贴近网络语言表达方式的流行用语,选择轻松、愉悦的个性化表达方式,促进信息的传播。
(二)强化互动交流,挖掘技术潜力
从目前各类运用新媒体技术展开的时政新闻报道来看,已经展现出与用户进行互动交流的一定尝试。《两会喊你加入群聊》没有输入接口,“互动感”虽然很强,仍是PPT的表达方式;《王小艺的朋友圈》实质上是披着H5外衣的短视频;《厉害了Word检察官》等H5互动小游戏则是将互动简单地理解为“摇一摇”这样的简单手势。好的互动交流,不应局限在当前PPT、短视频的表达效果,应该至少是一个轻量级的小应用水平。用户不仅能被动地接收可视化图标上的信息,还能通过点击关系图获得背后详细逻辑信息,通过关键词的输入获取个性化的新闻推送,甚至于在大数据的支持下,实现在虚拟的“群聊”场景中与总理、部长的实时互动。当前新媒体技术的运用远远没有达到技术天花板,只要充分挖掘其中的潜力,配合良好的内容策划,完全可以让用户感受到这些信息“与我有关”,并愿意主动参与,成为传播链上的“志愿者”。
(三)抓住内容核心,避免技术反噬
技术应是为内容服务,切不可盲目追求技术效果而舍本逐末。可视化这样的“面子”还需要叙事逻辑作为“里子”支撑。仅仅通过拟物化包装、简单图文混排的表情包等手法,将一则新闻通稿镶嵌在一张图表中,这样的可视化新闻还停留在1.0阶段(静态信息图),真正的可视化还应该体现出信息间的内在逻辑和背后的故事,将“叙事”的意识镶嵌其中。现在不少H5报道动画效果华丽,场景和音乐也很有代入感,但内容却远远没有技术投入上用心,仍是传统报道方式的简单搬运,缺乏深度挖掘和解读,实际上造成技术冲淡了?热荩?反而显得主题不够突出,造成形式大于内容的现象。
此外,诸如H5新闻产品的用户触达率会随着页面层级的加深而减小,页面层级越深,用户流失的概率越高。因此,需要针对不同新闻内容的特点,合理设置互动频率,保证用户对内容的充分阅读,避免技术对内容的反噬。
(四)关注用户需求,激发情感共鸣
不管传播技术如何迭代,新闻内容始终是媒体报道的核心价值。时政新闻虽然看似枯燥乏味,但其实与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提高传播效果,关键还是在于发掘出海量信息中与普通民众密切相关的“利益交汇点”,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两会喊你加入群聊》中设计了这么一个环节,在总理和各位部长希望用户提意见时,系统以用户的名义发表了“希望工资能再高点,假期能再长些”,这引发了不少人的情感共鸣,有很多网友在留言中表示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事实上,这样简单的一段话并不是策划者随意选取的,而是基于对网友普遍需求的挖掘,再结合本次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内容,有意识的选取呈现。正是这样充分的前期准备,准确抓捕到用户的情感“痛点”。时政报道还是应该俯下身子,从民众的基本诉求出发,结合政策解读,以小见大,实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彭兰.场景:移动时代媒体的新要素[J].新闻记者,2015(3):20-27.[2]我们为这样的创新点赞.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7-3-15(5).http://data.chinaxwcb.com/epaper2017/epaper/d6465/.[3]余列平.数据可视化、H5、短视频,进击的新闻新表达在中国何去何从[J].传媒评论,2015(4):27-30.[4]【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版.[5]曾祥敏、关伟娜.时政报道中的信息可视化产品研究:基于2015年全国“两会”报道的个案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7):29-33.[6]王雅君.基于H5技术的可视新闻研究――以2016年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两会报道为例[J].传媒,2016(10):73-75.作者简介:曹隶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指导老师:彭兰,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编辑:王洪越
新媒体时代下时政报道的新模式 篇2
关键词:时政新闻,领导会议镜头,电视画面,记者
时政报道是新闻类节目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拍好时政新闻, 则是新闻记者的一门课程, 在领导考察、领导剪裁、领导会见等等日常时政报道中, 既要拍全拍好领导画面, 又要拍足空镜头, 这就要求摄像记者做好充足的前期准备, 做到心中有数, 又要在拍摄中做到腿勤、眼勤。随着电视媒体改进文风的力度不断加大, 从中央到地方, 时政会议新闻工作的数量, 时长都有了一定程度的缩减, 拍摄质量的提升更显得尤其重要, 作为一名县级台的基层记者, 就如何拍好时政新闻工作谈几点体会。
1 时政新闻的定义
时政新闻是关于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主要表现为政党、社会集团、社会势力在处理国家生活和国际关系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活动。
时政消息是时政新闻的一种报道形式, 消息隶属于新闻中, 指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 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 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2 时政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在接到采访任务后, 首先要先清楚活动的时间、地点, 有哪些领导参加, 因此多数时政新闻是以领导的活动为中心。然后就要准备好所有的设备, 包括摄像机、三脚架、新闻灯等器材, 电池和磁带也要拿足拿够。记者必须提前到达活动现场, 因为电视和报纸不一样, 不需要镜头, 如果抓不住瞬间镜头, 以后很难补救, 因此说作为时政新闻的记者一定要把握好时间观念。到达会场后, 记者先把三脚架支好, 调好摄像机的黑白平衡。灯光调好, 选定好拍摄位置。摄像记者心里提前要有一个规划, 需要几个全景、中景、或者特写镜头, 避免仓促上阵, 手忙脚乱。平细致的工作作风是做好新闻工作的关键和前提, 只有做好充足的前期准备, 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在采录过程中, 摄像记者一定要注意拍摄时机的掌控, 抓住参会人员精神状态良好的时段, 抓住有利时机、争抢“优质画面”。同时, 记者在拍摄前需要与会场服务员沟通, 告知会议开始后10分钟先不要倒水, 随意走动。要保持会议画面的严肃性, 针对某些参会人员玩手机、说话、抽烟、瞌睡等一些实际情况情况, 要严格掌握拍摄角度, 杜绝不雅画面出现, 必要时可加以沟通、提醒。另外, 在领导作重要讲话时, 坚决避免领导念稿的镜头出现, 寻找领导抬头、脱稿讲话的最佳时机时进行采录。
3 时政新闻采访中的细节
拍摄时镜头要做到心中有数, 镜头要拍精拍全, 尽量避免无用画面出现。为什么要说这个问题, 涉及两个方面, 拍精是为了后期编辑更加顺畅、减少编辑时间, 保证新闻按时播出。拍全就是要避免编辑时出现画面不够用的情况出现, 因为领导活动和会议时间就这么长, 如果当时拍的不多, 到后来补都来不及。作为县级台记者招待会, 于摄像供稿一体, 不像省台记者分工那样细, 这恰恰锻炼了记者。在拍会议前, 要事先了解会议议程、谁讲话、谁主持, 每道程序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这样才能忙而不乱。以笔者经验, 拍摄顺利是这样的:先拍一组会场大全景, 然而拍摄主席台主持人画面, 领导讲话单个镜头, 再按顺序集资拍摄参会领导画面, 也可以现拍三人或二人一组的分画面, 以方面后期编辑, 再拍一组台上的全景, 这样主席子台的镜头基本就全完了。如果跟踪上级领导视察参观, 那就更要做足准备, 因为上级领导视察时间不确定, 镜头如拍不全, 就会影响新闻制作了。在回来时, 经常会听到很多年轻记者这样说, 领导来的时间太短了, 还没怎么拍就走了, 也就是拍了四、五个镜头, 这没法出啊, 其实就是记者经验少。如遇上级领导来视察, 首先要先期到达视察现场, 在等候领导来的时间里, 先把所视察内容的空镜头拍好, 这样可以回去编辑时插空镜头, 以丰富图像。以笔者经验, 领导到达视察现场后, 打开摄像机后就不要关机了, 不要按常规点按录制开关, 要尽量节省录制时间, 要一个镜头下来拍全拍好领导画面, 包括特写、中景等各种景别, 保证领导镜头齐全, 画面丰富。如时间充足、再多角度、多形式拍取镜头。
此外, 还要运用好电视时政新闻中的同期声。作为采录记者, 要有巧妙采录和运用现场同期声的意识, 会议现场要巧取角度, 争取多录、巧录人物讲话的场景, 这样在后期剪辑制作中可以做到精益求精, 以此提高时政报道的传播效果。
4 时政新闻场景及画面的抓拍
时政新闻工作中大部分是会议新闻, 所以说拍摄境景和人物相对固定。针对这种情况, 新闻记者就要有创新意识, 一定要抓住亮点、抓住现场动人的情景和细节, 把“静”的画面拍“动”、拍“活”。根据多年的采编实际情况了解, 大多数时政新闻、特别是会议, 亮点处是微少甚微, 如果记者没有创新的理念, 就很难抓拍到很精彩的亮点。如果说是一些有活动亮点的大型会议或现场报道, 作为一线记者没有抓拍到, 那就说明这个记者没有敏感性, 不是一个称职的记者。
作为电视记者, 作为新闻现场的“观察员”, 首先需要有良好的政治意识、新闻敏感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自我培养对国内外政治、民生等百姓所需所求的大局方向。其次, 要有超前的想象和创新意识, 时刻关注现场的人和环境的变化, 推测活动的进展和某一现象的发生, 以敏锐的心态给予判断。第三, 在重大新闻事件的出现的情况下, 要抢抓关键机会, 积极“主动策划”。只有这样, 才能成为新媒体时代合格的新闻记者。
5 时政新闻的贴近性应注意的要点
贴近性是衡量新闻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意义上讲, 不仅体现了新闻传播的内在规律。也体现了新闻传播为大众服务的意识。从内容上讲, 不仅包括距离的接近、心里的接近、感情的接近, 还包括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等等。就广播电视新闻而言, 群众总是对本地的人、本地的事更感兴趣。所以, 电视新闻应当立足当地、服务当地。电视作为我国文化传播与宣传舆论战线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对地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 县广播电视开始受到多方面的挑战。一方面群众对电视节目的质量的期望值不断提高;另一方面, 县级电视跟中央、省、市级电视相比, 确实在很多方面有着较大的差距, 无论是信息资源、节目质量、覆盖区域, 还是人力、财力、技术装备, 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在当今竞争突破了时空限制, 群众收视选择空间日渐扩大的情况下, 能否满意群众的需求的需要, 为群众所选择和接受, 不仅关系到能否有效地服务于两个文明建设, 也关系到自身的存在基础和良性发展。然而, 实事求是的讲, 县级电视新闻关注老百姓身边的人、身边的事, 以及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分量毕竟还太少, 而灵动的行踪、大大小小的会议还是占了新闻的主要地位, 不但数量多、篇幅大, 而且往往还占据着头条新闻。如果长期下去, 群众不爱看、不爱听, 势必形成恶性循环。没有了自己的观众, 也就失去了自己生存的空间。
所以说, 县级电视的生命力在于群众, 因而理所当然的要为群众服务。强调新闻的贴近性是县级电视适应受众的必然要求。
6 结束语
由此可见, 在新媒体竞争激烈的环境下, 只有创新思路, 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创新采写能力, 才能创作出迎合时代发展的新闻佳作, 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江华.如何提高“时政新闻”的收视效果[J].新闻世界, 2010 (8) .
[2]陈华.提升地方台时政新闻的吸引力[J].新闻爱好者, 2010 (10) .
新媒体时代企业新闻报道的新视角 篇3
关键词:新媒体;企业新闻报道;新视角
网络媒体的出现和發展,为我国处于激烈市场竞争的企业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宣传手段,企业能够凭借新媒体手段强化自身的营销和宣传,让更多的受众了解企业。
1 认识新媒体
目前对于新媒体我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权威的定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媒体的定义是:新媒体就是网络媒体。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新媒体就是为广大受众提供个性化内容的媒体,更是媒体的传播者和接受者利用技术进行无障碍交流的媒体。当下我国所说的新媒体主要是指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之外的媒体,新媒体的主要载体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
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本身就具有极大的消解力量,能够拉近媒体和受众之间的关系,消除与传统媒体之间的距离。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不同的一点就是,新媒体可以与受众之间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实现了媒体和受众之间的无障碍交流,颠覆了传统媒体原先的传播状态。此外,新媒体在进行信息传播时基本上做到零费用成本,极大提升受众参与新闻的积极性。因此,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传播实时、传播内容的丰富、传播形式的多样以及受众参与的广泛。
2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企业新闻传播策略
2.1 构建新闻代言体制
新媒体的背景下,新闻界的主体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传播新闻的个人,二是依托传统媒体新闻资源的新闻机构,三是“意见领袖”。新闻的“意见领袖”主要是指在新闻事件中主流媒体和专家扮演的角色,而如果新闻现场中没有 “意见领袖”或者“意见领袖”正好处于缺位状态,就会由亲历新闻现场的公民暂时进行“意见领袖”角色的扮演,进行真实新闻的传播。所以企业想要做好新闻报道工作就必须引进适当的新闻代言制度,在众多新闻传播者中选出最佳的新闻代言人,把握新闻舆论导向,帮助企业树立正面的企业形象,降低网络暴力事件发展的概率,扩大企业新闻的传播效果。
2.2 进行新闻传播平台的整合
新媒体时代,企业在新闻传播工作开展也是需要传统媒体的协助更需要企业能够参与都新媒体中来,这样的方式能够提升企业生存空间,为企业更好形象的树立奠定基础,从而推动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当前企业在进行自身新闻报道时还是采用传统的方式,这样不利于企业新闻报道工作的进行,更不利于企业新闻受众的培养。因此,整合企业新闻传播平台,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传播理念,做好企业受众培养工作,对企业知名度的提升、品牌形象的树立都十分有利。
2.3 进行企业新闻语言的更新
伴随着新媒体词汇的广泛应用,传统媒体也在进行自身新闻语言的完善,在传统新闻语言的基础上,添加新媒体的流行词汇,进行媒体语言的丰富。新媒体语言的出现,进行新闻形象的丰富的同时,更是调动了受众对新闻报道的兴趣。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企业新闻报道和传播的效果,就是必须进行企业新闻语言的更新,采用更多网络流行的词汇进行企业新闻内容的报道,提升受众对企业的关注度,增强企业新闻对受众的感染力。
2.4 进行新闻传播思维的转变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受众可以直接参与到新闻传播的过程中来,实现与企业之间的互动,同时新闻传播者更是能够充分利用发达的技术进行新闻信息和素材的采集,通过受众的评价进行新闻报道的完善和调整。新媒体新闻传播报道最大的特点就在于能够时刻与受众进行交流和互动,而不是完全的进行新闻垄断。
特别是伴随着互联网的丰富和发展,新的新闻传播方式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新闻的传播速度和受众的互动力度,在这样的新闻传播环境下,受众对新闻的参与性会被激发,更能够进行新闻线索的提供,可能会参与到专业的新闻的评论中去,充分和全面地提升企业新闻的互动性。新媒体背景下进行企业新闻工作者新闻传播思维的转换,提升企业新闻的互动性,让更多的受众参与到新闻传播中去,提升企业新闻的广度。
2.5 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
新闻发言人制度是企业进行信息发布的一个重要手段,进行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构建是新媒体背景下企业重要的任务,更是企业新闻传播工作的重要手段,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构建为企业提供一条正规的新闻发言渠道。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新闻报道的透明度,让受众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企业内部的信息,为以后企业经营和发展打下基础,同时也为企业新闻传播拓宽了渠道,便于受众更好地接受企业想要传达的理念,为企业形象的树立奠定了基础,从而达到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的目的。
企业新闻发言人是进行整个企业新闻报道工作的主体,是维护企业形象的管理者,更是实现企业与外界沟通不可或缺的力量,完善和构建企业新闻发言人制度,帮助树立企业新闻传播的方向,进行企业危机工作的处理,让企业能够借助新媒体进行企业形象的树立,达到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目的。
3 结论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融合。特别是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对人们具有深刻的影响,利用新媒体进行企业新闻报道,充分引进新媒体的新闻传播手段,提升企业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达到提升企业新闻传播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魏玉鑫,毛玉君.点面结合着眼读者——做好企业新闻报道工作的体会[J].新闻爱好者(上半月),2011.
[2]陈刚,安慧芳.向《华尔街日报》学习企业新闻报道[J].人才资源开发,2014(16):46.
新媒体时代下时政报道的新模式 篇4
1、新媒体营销背景
Web2.0带来了从未有过的巨大变革和发展,数字化、媒体化不知不觉的渗透到了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对于营销而言,也是一样,当今社会已经步入移动互联时代,传统的营销手段无法再挖掘更多的市场潜力,过多的耗费人力物力却无法达到期望的收益。因此,在营销领域,突破和革新不可避免,电子刊物、微博、微信、手机app、数字电视、社区等都相继成为了新媒体营销的战场。有别于传统营销大众传播的局限性,新媒体营销则更多的关注了受众的互动体验,及时收取最新最准确的信息,以便对症下药,达到最好的营销效果。
2、app营销的发展
由于高端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和发展,移动客户端等更为便捷的互动模式开始异军突起,很快占据了巨大的市场份额。app也就随之成为了企业争取更大利益,充分与消费者进行更加深入互动的有效方法和途径。360度无死角的全方位展示,更新颖的传播方式和内容,更快捷、有效的互动途径,无一不在为app营销模式保驾护航。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争取更多的广告效益,拓展收益渠道,都纷纷制作自己的app软件,在挖掘更大效益的同时,扩大品牌影响力,增加用户粘度。
2.1 app营销的方式
2.1.1广告植入
无论是何种运营方式,广告都是其中最为主要和不可或缺的收益渠道,因此再app程序的设计上,非常注重广告的植入。我们需要充分了解广告主的要求,制作相应的广告植入形式,包括链接式,插入式广告、窗口式广告等等,吸引用户点击并获取收益。
2.1.2流量价值获取
App的流量价值要远高于wap网所产生的价值,通常来说,一个app整合了一个品牌、网站或者某一领域最为有价值,集中的体现了企业和用户的需求。APP是一个垂直应用,就好象是某一个频道、或者是即时的功能,更加把用户分类更加细分。用户安装和使用的流量所获取的价值并不仅仅局限于表面,更多的是用户对于品牌的接收度,和用户体验的有效监控和反馈。
2.1.3增值服务
在这种营销模式下,用户是应用的使用者,手机应用成为用户的一种工具,能够为用户的生活提供便利性。我们在提供用户所需的信息的同时,不断强化品牌效应,获取更多的企业潜在客户,商家也可以通过该app发布信息给精准的潜在客户。
相比植入广告模式,具有软性广告效应,客户在满足自己需要的同时,获取品牌信息,商品资讯。在给目标客户提供有用的资讯的同时,渗透自身的商品信息,并且提供订购。这类增值服务在广告收益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二次营销,将产品的利益最大化。
2.2 app营销特点
2.2.1互动性强
新媒体营销,所谓“新”就新在与用户的互动模式上。传统的营销模式更多是注重广告的覆盖率,而这种覆盖是非常粗糙而无法预测结果的。只一味的将商家的信息灌输给消费者,而不知道是否能被接受,能被多少人接受,接收的又还需要怎样进一步的服务,这些都是影响营销效果的漏洞。而在新媒体时代,所谓新媒体营销则大大改善这一问题。
利用移动客户端的便携性和即时性,随时更新和统计用户的需求和反馈,以便能够有针对性的修改和作进一步的推进。商户和用户实现了平等对话,在最大程度上做到双赢的局面,同时手机等移动设备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所保持的用户粘度,也同样是电视、报纸、网络所无法替代的。
2.2.2成本低、收益持续
APP营销的模式,费用相对于电视、报纸、甚至是网络都要低的很多,只要开发一个适合于本品牌的应用就可以了,而开发的成本对于在网络、电视上投放广告的预算要低得多,这种营销模式所获得的营销效果是电视、报纸和网络所不能代替的。
一旦用户下载到手机成为客户端或在SNS网站上查看,那么持续性使用成为必然;摆脱了传统广告沟通的高成本束缚,使企业低成本快速增长成为可能,保持了企业和客户的密切互动沟通,从而不断满足客户个性需求,建立稳定的企业忠实顾客群,实现客户链式反应增殖,从而达到企业的长期稳定高速发展的需求。移动应用本身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手机应用程序本身就是一种实用性很强工具,用户通过应用程序可以帮助让手机成为一个生活、学习、工作上的好帮手,是手机的必备功能,每一款手机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应用。
3、app营销发展趋势
【新媒体时代下时政报道的新模式】推荐阅读:
新媒体时代下09-24
新媒体时代传播模式09-07
新媒体时代06-05
新媒体时代的传播06-27
新媒体时代的报纸评论05-10
新媒体时代的视觉奇观06-22
新媒体时代的舞台变化07-09
新媒体时代的说书先生08-02
新媒体时代的旅游传播08-09
新媒体时代的戏剧艺术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