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

2024-09-28

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共12篇)

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 篇1

互联网已逐步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国家的政治经济问题,小到老百姓的日常文娱都离不开互联网的身影。常言道舆论就是把双刃剑,尤其是随着各种现代化通讯工具的不断加盟,使得这把双刃剑愈加锋利,更加难以调控。这就要求我们很好地掌握新形势下信息传播、媒体运作和舆论形成的规律,真正懂得和善于与媒体打交道,懂得和善于调控媒体、驾驭舆论。

一、新媒体对舆论引导的深刻影响

(一)互联网成为社会舆论的集散地。

网络媒体利用自身的公开性、便捷性、广泛性等特点,让每个网民都可以成为一个信息发布源,之后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士便可以通过网络社交公共平台参与此突发事件的评论和讨论,真实、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保障社情民意的畅通。可以说,互联网不仅对传统媒体和生活方式进行了补充,而且已成为充分表达民情民意的凸显地带,为基层群众与各级党和政府之间的良好互动架设了一座桥梁。

(二)手机媒体成为独特的舆论放大器。

面对突发性的公共事件,在记者赶到现场时,会发现许多年轻人用手机发布信息,报道现场情况,很好地充当了记者的角色。同过去相比,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尤其是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手机媒体的发展突飞猛进,在许多时候以其体积小、方便携带、应用广泛等特点让人们在第一时间获取信息。特别是在重大危机事件面前,公众对接收信息传播速度的需求要比平常高出许多。通过借助手机这种媒介,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障碍,同时也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逐步缩短。

(三)微博成为大众参政议政的重要工具。

如今,微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2012)”中指出,微博是2011年各类舆情事件的第一大信息源,报告评价说,“在可预见的将来,微博或将直接改变中国社会生态和政治语境,让强势一方做事时不得不考虑民众的反应,微博所推动的是整个社会的政治生态平衡。”尤其是近年来有大批的专家、学者、意见领袖等纷纷在新浪网上开通微博,在这个平台中不仅有草根的声音,也有明星八卦,还有一部分就是近期发生的社会热点事件及突发性事件。比如防灾救灾,过去我们是通过广播收听唐山大地震,通过电视机观看印度洋海啸,如今像青海玉树地震、上海“11·15”特大火灾事故等都是通过微博被广泛传播和讨论,可以说,微博已经成了发布信息的主要载体。

二、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工作的挑战

(一)调控媒体的难度加大。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影响我国媒体和公众舆论的媒体格局也在悄然变化,单一的喉舌格局已经被多元化的格局所代替。比如说《新快报》事件,《新快报》的记者所谓介入一些企业里面相关问题的文章,长沙警方就跨省把记者给拘了。之后《新快报》竟然用整版的头版,呼吁“请放人”。所以这个例子说明什么?说明现在调控媒体的难度越来越大,不像以前你一声令下,大家都会变乖。

(二)抢占舆论主导权的压力变大。

随着互联网等现代通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传播的速度、广度和便捷度大大提高,无形之中就加剧了抢占舆论主导权的难度。比如,近年来发生的一些突发性事件,在事件发生后,有些责任部门怕媒体曝光给自己造成舆论压力,也怕影响当地的形象,进而与投资商失之交臂,于是就会封锁消息,无形中增加了媒体采访报道的难度,导致传播的信息与事件真相相悖,致使在事件的处理中失去先机,让事件变得愈加复杂和被动。如杭州“5·7”交通肇事案因超速撞死行人就是典型案例。

(三)对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的要求提高。

在信息传播渠道和方式多元化的新媒体时代,突发事件发生后,如何正确引导各类不同媒体对事件进行客观准确全面报道,避免负面操作干扰影响大局和形象?这个问题很重要。如2012年在深圳滨海大道发生的一次飙车事件。在一个发布会上,其少说DNA检测已经送检这句话,其实就这么一句话,可能就会避免好多后面到底是不是被替换了这些操作。之所以举这个例子,就是提醒要注意细节,也说明对这部分能力水平的要求在提高。

三、新媒体时代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认识,抢占舆论制高点。在新媒体时代,对各类媒体的定位、运作和信息的传播规律等,一定要有新的认识。如果我们的思想还继续停留在过去的那种封闭时代,想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是不可能的。一是要在第一时间客观全面真实地报道事件的真相,尽可能抑制谣言传播速度,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稳定人心,使事件在处理过程中赢得先机进而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二是报网融合,优势互补,形成正确引导舆论走向的合力。在过去电视的传播速度远远超于报纸,现在网络已取而代之,将来智能手机可能会更快。传播的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舆论引导的效果。面对舆论传播中出现的这种新情况,我们只有在努力发挥传统优势的同时借助于新兴媒体的速度优势,彼此融合、形成合力,才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二)更新观念,有效压制负面舆论。

一是要树立主动引导的观念。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公众往往十分关心整个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等,同时也对调查过程、善后工作以及处理结果十分关注。事件的报道在坚持真实、准确的前提下,要突出一个快字,快报事实,重讲态度,慎讲原因,在第一时间掌握舆论引导的先机,提高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要树立主动回应的观念。当一个新的重大舆论事件发生时,很快会形成网上热议。所以要积极主动地回应社会热点,避免后发制人,进而有效压制负面舆论的形成空间。三是要树立媒体是有效引导舆论的重要工具的观念。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媒体是最好的放大器和载体,是形成强大舆论声势的重要工具。只有把各种媒体和资源都用好了,才能最大限度赢得舆论主导权。

(三)改进方式,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

媒体是把双刃剑,用好则利己,用不好就会害己。所以要切实做到善待、善用、善管媒体,正确掌握同媒体打交道的方法和技能,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履行职责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一是真诚善待媒体,不是把它看成管理对象,而是把它看成我们的合作伙伴,服务对象和客户。因为在运用媒体时,我们是信息的提供者,媒体是信息的传播者,如何把要向公众发送的那些信息,通过媒体发布出去,这就需要两者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二是要学会通过主动提供权威信息,主动提供采访报道线索和服务等方式,引导媒体作出对我们有利的报道,这才是真正的善用媒体。三是要善于管理媒体。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新媒体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相应的规则。一方面新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应受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另一方面,网民也应为自己发布在网络上的言论承担相应责任。善管媒体,除了需要完善体制机制外,还要在依法管理、科学管理上下功夫,把行业管理与尊重新闻规律有机结合起来,最终实现有效管理。

同网络打交道是新媒体时代各级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和能力。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对于网络舆情,你可以喜欢它,也可以不喜欢它,可以赞成它,也可以不赞成它,但是必须要重视它,研究它。只要我们能正确地认识网络,顺应网络传播规律,讲究应对策略,及时主动出击,就一定能占领网络舆论制高点,进而牢牢把握网上舆情的主导权。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及移动通讯工具的广泛使用,我们处在一个“人人都是记者、媒体无处不在”的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及获取的方便、快捷,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享受。但同时也给社会管理的某些方面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本文从研究新媒体对舆论的深刻影响入手,着重探讨了在新媒体时代下舆论引导面临的各种挑战并提出了加强网络舆论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舆论导向

参考文献

[1]张明.重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J].理论与改革,2016,3[2]张磊.文化转型的评判标准探析——兼论中国文化转型的百年历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3]陈艺伟.近五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综述[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二)手机媒体成为独特的舆论放大器。面对突发性的公共事件,在记者赶到现场时,会发现许多年轻人用手机发布信息,报道现场情况,很好地充当了记者的角色。同过去相比,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尤其是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手机媒体的发展突飞猛进,在许多时候以其体积小、方便携带、应用广泛等特点让人们在第一时间获取信息。特别是在重大危机事件面前,公众对接收信息传播速度的需求要比平常高出许多。通过借助手机这种媒介,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障碍,同时也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逐步缩短。(三)微博成为大众参政议政的重要工具。如今,微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2012)”中指出,微博是2011年各类舆情事件的第一大信息源,报告评价说,“在可预见的将来,微博或将直接改变中国社会生态和政治语境,让强势一方做事时不得不考虑民众的反应,微博所推动的是整个社会的政治生态平衡。”尤其是近年来有大批的专家、学者、意见领袖等纷纷在新浪网上开通微博,在这个平台中不仅有草根的声音,也有明星八卦,还有一部分就是近期发生的社会热点事件及突发性事件。比如防灾救灾,过去我们是通过广播收听唐山大地震,通过电视机观看印度洋海啸,如今像青海玉树地震、上海“11·15”特大火灾事故等都是通过微博被广泛传播和讨论,可以说,微博已经成了发布信息的主要载体。二、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工作的挑战(一)调控媒体的难度加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影响我国媒体和公众舆论的媒体格局也在悄然变化,单一的喉舌格局已经被多元化的格局所代替。比如说《新快报》事件,《新快报》的记者所谓介入一些企业里面相关问题的文章,长沙警方就跨省把记者给拘了。之后《新快报》竟然用整版的头版,呼吁“请放人”。所以这个例子说明什么?说明现在调控媒体的难度越来越大,不像以前你一声令下,大家都会变乖。(二)抢占舆论主导权的压力变大。随着互联网等现代通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传播的速度、广度和便捷度大大提高,无形之中就加剧了抢占舆论主导权的难度。比如,近年来发生的一些突发性事件,在事件发生后,有些责任部门怕媒体曝光给自己造成舆论压力,也怕影响当地的形象,进而与投资商失之交臂,于是就会封锁消息,无形中增加了媒体采访报道的难度,导致传播的信息与事件真相相悖,致使在事件的处理中失去先机,让事件变得愈加复杂和被动。如杭州“5·7”交通肇事案因超速撞死行人就是典型案例。(三)对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的要求提高。在信息传播渠道和方式多元化的新媒体时代,突发事件发生后,如何正确引导各类不同媒体对事件进行客观准确全面报道,避免负面操作干扰影响大局和形象?这个问题很重要。如2012年在深圳滨海大道发生的一次飙车事件。在一个发布会上,其少说DNA检测已经送检这句话,其实就这么一句话,可能就会避免好多后面到底是不是被替换了这些操作。之所以举这个例子,就是提醒要注意细节,也说明对这部分能力水平的要求在提高。三、新媒体时代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的对策建议(一)提高认识,抢占舆论制高点。在新媒体时代,对各类媒体的定位、运作和信息的传播规律等,一定要有新的认识。如果我们的思想还继续停留在过去的那种封闭时代,想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是不可能的。一是要在第一时间客观全面真实地报道事件的真相,尽可能抑制谣言传播速度,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稳定人心,使事件在处理过程中赢得先机进而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二是报网融合,优势互补,形成正确引导舆论走向的合力。在过去电视的传播速度远远超于报纸,现在网络已取而代之,将来智能手机可能会更快。传播的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舆论引导的效果。面对舆论传播中出现的这种新情况,我们只有在努力发挥传统优势的同时借助于新兴媒体的速度优势,彼此融合、形成合力,才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二)更新观念,有效压制负面舆论。一是要树立主动引导的观念。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公众往往十分关心整个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等,同时也对调查过程、善后工作以及处理结果十分关注。事件的报道在坚持真实、准确的前提下,要突出一个快字,快报事实,重讲态度,慎讲原因,在第一时间掌握舆论引导的先机,提高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要树立主动回应的观念。当一个新的重大舆论事件发生时,很快会形成网上热议。所以要积极主动地回应社会热点,避免后发制人,进而有效压制负面舆论的形成空间。三是要树立媒体是有效引导舆论的重要工具的观念。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媒体是最好的放大器和载体,是形成强大舆论声势的重要工具。只有把各种媒体和资源都用好了,才能最大限度赢得舆论主导权。(三)改进方式,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媒体是把双刃剑,用好则利己,用不好就会害己。所以要切实做到善待、善用、善管媒体,正确掌握同媒体打交道的方法和技能,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履行职责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一是真诚善待媒体,不是把它看成管理对象,而是把它看成我们的合作伙伴,服务对象和客户。因为在运用媒体时,我们是信息的提供者,媒体是信息的传播者,如何把要向公众发送的那些信息,通过媒体发布出去,这就需要两者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二是要学会通过主动提供权威信息,主动提供采访报道线索和服务等方式,引导媒体作出对我们有利的报道,这才是真正的善用媒体。三是要善于管理媒体。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新媒体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相应的规则。一方面新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应受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另一方面,网民也应为自己发布在网络上的言论承担相应责任。善管媒体,除了需要完善体制机制外,还要在依法管理、科学管理上下功夫,把行业管理与尊重新闻规律有机结合起来,最终实现有效管理。同网络打交道是新媒体时代各级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和能力。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对于网络舆情,你可以喜欢它,也可以不喜欢它,可以赞成它,也可以不赞成它,但是必须要重视它,研究它。只要我们能正确地认识网络,顺应网络传播规律,讲究应对策略,及时主动出击,就一定能占领网络舆论制高点,进而牢牢把握网上舆情的主导权。

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 篇2

①尹明华 :《传媒再造》,上海三联书店,2007 年 9 月版,第 8 页

②许颖 :《媒介融合的轨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年 2 月版,第 17 ~ 18 页

论文题目:加强传统媒体在自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

作为一种民意表达的渠道,自媒体逐步显示出在信息传播、舆论监督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并成为引领社会舆论的重要力量。每当出现重大突发群体事件时,传统媒体在与自媒体的博弈中,更多的时候成为输家。因此在自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如何转变观念,依托自身优势,打开舆论引导新局面,值得探讨和研究委托期刊之家网发表论文认证800099353。

自媒体方兴未艾

1.自媒体的发展现状

从 MSN、ICQ、QQ 等即时通信出现到博客、微博的勃兴,再到公民新闻网站的悄然兴起,自媒体全面进入了普通公众的生活。自媒体焕发出巨大能量,自媒体也是一种“自组织”,有着“自我净化”的功能。“金庸去世”的谣言在微博扩散,使很多人在评论、转发时,变得更理性、更谨慎。“武汉女大学生被割肾”的传闻,通过知情网友的质疑、辟谣,也澄清了事实。谣言不是自媒体的主流,但其危害也不容小视。社交网站、微博上流传的无稽之谈“日本核辐射空气抵沪”,让上海市民惊出一身冷汗 ;而“滴血食品传播艾滋病”的失实传言,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公众恐慌翟编辑修改发表论文QQ:1452344485。

2.自媒体的传播优势

自媒体与传统媒体从点到面的传播方式截然不同,自主交叉互播的特点形成了它独有的传播理念,从传播向互播转变,这是自媒体时代的显著特征。一是平等的传播理念。作为草根媒体,自媒体是平民化、私人化、自主化的传播,其理念是平等对话、信息共享。如韩国的OhmyNews,其新闻理念就是“每个公民都是记者”,自媒体立足普通公众,关注普通公众。

二是同向的传播价值。传播价值取决于传播主体和客体的需要。自媒体的传播主体与客体为同一群体,信息的生产者、使用者具有相近的价值取向,这种同向性决定了自媒体新闻具有更加强烈的贴近性、趣味性、动态性,更符合目标受众的偏好。

三是网状的传播路径。信息源决定了传播的方式和路径。传统媒体的优势在于垄断信息源、独享话语权,而自媒体的信息源则遍布民间,每一个公众只要有手机或网络,都可以将各种信息传送出去。所以,自媒体的传播路径不再是传统媒体的一对多的扇形模式,而是多对多的网状模式。

四是高速的传播时效。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力所在。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流程有严格的制度规定,经过层层筛选、把关、编辑后才能到达受众。在自媒体时代,新闻发布的技术门槛和“准入”条件降低,任何人都可以在微博、论坛、QQ 上发布新闻,信息会很快在这些载体之间互播。

3.自媒体的传播缺陷

自媒体深刻影响着媒体形态的演变进程,而它自身,同样存在着本身无法克服的缺陷。一是新闻真实性存疑。首先,自媒体的新闻生产者没有任何准入标准,个人道德素质无法甄别评判。其次,自媒体不受新闻传播机制监管,这使它的真实性失去了制度保障。再次,有些自媒体过分追求新闻发布速度而忽略了新闻的真实性,导致可信度降低。

二是媒体公信力较低。有些自媒体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植入情色、恶搞等内容,有的炒作个人隐私换取点击率,降低了公信力。

三是受众选择性困惑。专业新闻机构都有自己的系统过滤功能和把关人制度,新闻定位明确。但自媒体载体种类多,在海量信息面前,个体要依据自己的喜好和价值观来选择信息

难度加大,难免产生无助感,容易陷入选择信息的困惑之中。

传统媒体负重前行

“在搜索引擎和互联网站的双重挤压下,传统媒体已经成为‘金字塔下的奴隶’。每年办一张综合性日报的采编成本数以千万元计,但是当我们把优质新闻信息交给网络媒体时,得到的却只是象征性的区区几万元。”而网络媒体则依靠对平面媒体内容的重新包装整合,构筑起了新的新闻传播价值链条,使得报纸客观上陷入了线上大量资讯的下游提供者的困局之中。

1.传统媒体的固有优势

传统媒体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厚的固有优势,这些优势在短时间内是难以被取代的。

一是专业化程度高。传统媒体在采集、编辑、制作、发行、商业运作这个大流程中,每一个环节的专业化以及行业标准都相当成熟。

二是品牌内容好。优质的内容是大多数传统媒体的优势所在。传统媒体的内容一般都要经过严格的检审过程才能对外传播,传统媒体发挥其独特的优势,以品牌影响力来影响大众。

三是版面视觉感强。和新媒体不同,报纸、杂志有版面视觉感,版面可以从上下、左右、前后所提供的信息判断出新闻的价值,这其中还包括标题的浓淡、大小、报道分栏等。编辑把对新闻的价值判断整合在版面中,使读者在很短的时间里接受这种判断。

2.传统媒体的弊病和不足

一是针对性和时效性亟待加强。目前,传统媒体舆论引导的针对性、时效性、主动性还不是很强,结合实际策划和做深做透不够 ;舆论引导滞后、有时很被动,被网络等其他媒体牵着鼻子走;主题宣传、成就报道的方法比较生硬,鲜活的内容显得较少。

二是报道模式和报道手法陈旧。质量不够高,特色不强,精品佳作较少。同时,在新闻报道中,“说教”的痕迹太多 ;新闻写作模板化、脸谱化和程式化,有的混淆与行政公文的区别,难以让受众接受。

加强传统媒体在自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

自媒体优点突出、缺点明显,它的出现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很大,但自媒体时代还是不能缺少传统媒体的保驾护航,为公共舆论提供正确引导。传统媒体既有着不可推卸的使命与责任,也是传统媒体在自媒体时代发展的未来方向

新媒体下的舆情处置与舆论引导 篇3

“你不关注网络,网络也关注你。”近一段时间以来,网络舆论事件层出不穷,给社会管理带来巨大压力,客观上要求各级政府或民生企业不断提高网络虚拟社会管理水平,健全网络引导机制,积极防范和应对网络公共舆论危机,提升网络虚拟社会管理水平和危机驾驭能力。

新媒体下网络舆论的本质与特性

当前,以社会阶层为核心的社会结构,也处在一个重新建构的过程之中。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门槛较低、限制较少的网络环境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场所,以表达社会转型期中强烈的不适应情绪,以及对社会认同的内心追求。

网络语言的本质及表现手法:

网络语言的出现,本质上是人们深化交往的产物,这就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语言……只是由于需要,由于和他人交往的迫切需要才产生的。”

近年来,网络语言透过凝固的事件与片段得到迅速传播并产生了较大影响。“高富帅”“躲猫猫”“我爸是李刚”“正能量”“屌丝”“Hold住”等网络流行语,勾勒出了中国的时代表情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不同生活侧面。

作为舆情呈现的语言表达方式,网络流行语冲开了以往由知识精英控制的公共话语空间的符号体系,以新的字词组合或各种新式符号建构社会事实,反映了话语权形态及主体性的变迁。大众文化和官方话语的博弈通过“网络流行语”这个介质体现出来。原来在传统传媒上很难拥有话语权的公众,介入网络的信息传播和意见传播流程后,有可能在虚拟空间拥有自己的话语空间,而成为传播活动的主体。当传统的大众传媒民意表达不够畅通时,论坛、微博、博客等网络媒体的减压阀功能随之凸显,成为网民宣泄的平台和方式。网民们采用自己习惯的话语尽情表达和发泄情绪,且通常伴随着热点事件引发的话题。在网络热点事件中,网络流行语使得传播的内容和话题成为反映当前社会生活的重要民意聚集地。

网络舆论具有以下特性:

网络舆论对传统媒体的颠覆性。一直以来,传统主流媒体所打造的舆论场都是整个中国社会的主要舆论反映。然而,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社交媒体的发展,民间舆论场借助网络平台日益强大,对代表精英话语体系的传统主流媒体形成了不小的挑战。在网络媒体出现以前,是以电视、报纸为主的国家媒体关注什么,人民大众才关注什么;而现在是网络关注什么,社会媒体就关注什么。与传统舆论形式相比,网络公共舆论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很快可以成为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

网络舆论的正面引导性。网络媒体兴起也起着推动社会进步有利的一面。随着“表哥、房叔”等在网络的曝光中相继落马,让人们再一次见证了网络监督的力量。如今,中国社会的舆论环境已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网络媒体已经成为公众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成为集中反映民意的通道。据对中国210起重大舆论事件的相关研究,网络舆论在近七成的事件中起到了推动政府解决问题的正面积极作用,社交媒体传达了公众对社会腐败的追打和国计民生的关怀,体现了公平正义。

网络舆论的负面扩散性。网络公共舆论在政府引导与管理缺位的背景下,也有可能演变成“公共舆论危机”,加剧社会管理难度。“这只能说是生命的奇迹!”“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比如在2011年7月24日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说了几句让网友难以信服的话,造就了轰动一时的“高铁体”,在当晚一名网友发动的造句大赛中,就有7 000多名网友参加,大多数造句都是对铁道部的质疑和讽刺。

网络舆论与传统媒体的互通性。主流媒体通过吸收网络民意和网络表达,使得两个舆论场逐渐产生了相契合的路径。2012年7月22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就北京大雨发出第一条微博,引发各方关注。而十八大期间,“屌丝”一词登上《人民日报》的十八大特刊;很快,11月5日“元芳,你怎么看?”又出现在《人民日报》上。传统媒体利用网络语言,使其成为一种新的新闻发布的方式,是对新闻理念、报道业务的一种突破。随着主流媒体的转变,两个舆论场开始打破界限,有意地互通起来。对于传统主流媒体而言,理解网络的特征,重视社交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将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方向。

网络舆情的正确应对与疏导

消除网络“恐惧”。做好网络舆情的处置,首先要深刻理解网络传播规律,正确认识网络虚拟社会的新特点,努力消除“谈网色变,避网烧身”的网络恐惧症,切实改变危机面前“要么不予理睬、要么采取不正当手段压制”的局面。

深入去看,“元芳,你怎么看?”是“事有蹊跷”的潜台词。网络上每一次“你幸福吗?”的调侃,总带有网民“我并不幸福”的内心独白。两个疑问背后都带有网民大量的质疑,中国社会上有太多蹊跷的事情,以及人们内心并不强烈的幸福感使这两个疑问能够击中人们的心理状态。通过一次次地问出“元芳,你怎么看?”“你幸福吗?”,人们在网络上走到一起,用质疑式的情绪宣泄,表达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忧虑。这样的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一种对政府机构、官员的不信任和质疑心理的符号,同时也成为网民集体对获取平等话语权的期待和渴望的表达。

消除“恐网症”,要提高各级政府和社会管理者的网络媒介素养,尊重网络民意,并对网络民意进行科学甄别,既不能一味删帖、屏蔽,甚至报复,堵塞民意渠道;也要防止被网络民意所束缚,甚至被挟持。

超前预控,筑牢防护墙。网民表达的意见,具有一定程度的非理性和不确定性,带有较强的个人感情色彩,尤其在一些侵犯公众利益的事件中,这种情绪化的表达尤为激烈。人们习惯于“被代表”“被发展”“被幸福”“被平均”,自身经历着充满无力感、缺乏尊严感的真实生活,与主流观点所赋予的生存状态形成了鲜明反差,自称“屌丝”成为很多人去社会阶层化诉求的表述方式,成为目前中国社会结构特征在网络上的投影。

nlc202309041812

网民在集体无意识的狂欢中,谁都有可能成为蝴蝶翅膀的下一次扇动,不论是微博发言、博客爆料、外媒报道、社会调查,还是误读或虚假情报,都可能成为爆发舆情的导火索。若传统媒体对事件进行不断渲染,某些网络舆情便得到扩张。针对上面的情况,要强化人机联防,设专人专岗开展舆情监测,组建网络通讯员队伍,担当“侦察兵”“消防员”“引导者”。在重大决策出台前研控舆情风险,坚持日报告、周通报、月分析制度,做好舆情的预判。

善于应急处置,做到转危为机。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微博时代更是如此。在实践中我们也体会到,遇到突发负面事件也不必惊慌失措,有时结合负面事件也是展示风采的难得机遇。

农夫山泉在负面新闻缠身的时候,向地震灾区大力捐资捐物也算是一次成功的舆情处置,扭转了自身的负面形象。农夫山泉官方微博:第一批水到灾区了!目前第一批雅安芦山仓库的4 000箱农夫山泉已经送到灾区!农夫山泉已于今天12:30决定向灾区捐赠500万元饮用天然水和500万人民币现金。雅安,挺住!事情一发生,微博就开始“现场直播”,这是其他媒体难以企及的。微博的即时性让微博成为可以第一时间发布第一手信息的媒体。农夫山泉官方微博发布的钱物到达灾区的博文被转发1.3万余次,影响面达千万人次,传播层级达39层,影响力度很大。有调查显示,从传播扩散到形成网络舆情,大概就是事发半小时到一个半小时之间,这一时间是危机处理和对舆情进行引导的最佳时机。

面对负面事件,最重要的是沉着冷静应对,善于诚恳承认问题和不足,赢得态度上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也要善于化被动为主动,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化解疑难问题,进退有据。

主动公开透明,营造良好舆论环境。网络舆情的出现也是社会发展脉络中公众态度、价值取向和评价在网络上的投射,是社会群体、阶层利益和社会需求在网络上的表达。

笔者所在的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在正确引导舆论方面坚持做到公开透明,以开放显现责任,以诚信赢得理解。紧跟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抓住社会关注“民生二十二条”等热点,持续开展“媒体看电”活动,与社会媒体、网络媒体、网民代表、行风监督员“一对一”策划报道专栏,开办“官方微博”,受到网友和社会媒体关注,目前听众突破12万,与重庆环保、重庆交巡警一道成为市委宣传部力推的“三大”政务微博。针对重庆农村留守儿童高达130万人这一社会关注的热点,建成覆盖全市各区县的100所具备阅读学习、亲情沟通、文体娱乐、心理咨询四大功能的“国家电网春苗之家”,获“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奖”。“国家电网红岩供电抢修服务队”和“国家电网春苗之家”已经逐渐成为重庆市民对“国家电网”品牌的集体记忆。

跟进网络舆论,正确引导舆论。网络舆论形成舆情之前的热点事件,政府管理部门很少主动发声,甚至默不做声。公众对这种消极回应的反弹很大,造成情绪淤积,导致政府和官方媒体的公信力越来越差。有鉴于此,对于政府管理部门来说,以同样的话语及时回应,成为处理热点事件的着力点。

跟进网络舆论,正确舆论引导要从策略上调整舆论引导工作方式,提升社会各阶层对社会事务的理解度,通过使用公众流行的网络语言,及时发布、跟进、参与和反馈热点舆情,协调民众需求与政府追求的关系。今年,《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新闻标题中使用“给力”这个网络流行语,就能成为第二天全国议论的话题,这说明官方使用群众话语的重要性。共通的语码本身就会产生亲近感,这对于官民的沟通,至少在方式、方法上是有效的。同时,主流媒体应针对网络舆情所蕴含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群体心理进行充分的理解剖析,进而合理采用网民熟悉的表达方式,拉近与网民之间的距离。

作为公共治理的重要领域,互联网生态环境的整治梳理是提升执政科学化水平,实现官方与民间良性互动的重要支点。尤其是在当今各种阶层主体意识高度复苏,对国家走向、政策措施的认识理解又难以统一的背景下,塑造充满正气朝气的网络环境,便显得异常急切而必要;也更需要具有正能量的舆论领袖去弘扬国家和社会的正气。

(责任编辑:罗志荣)

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 篇4

一、新媒体时代:媒介生态改变和媒介生活格局

学界对媒介生态大致有两种理解:其一, 认为媒介生态是由媒介构建的人类生存环境, 即人们所处的信息环境;其二, 认为媒介生态指的是媒介自身生存发展的空间及条件, 也就是媒介生产、流通及消费所处的外部环境。笔者主要在第一层面上使用“媒介生态”。

新媒体时代的媒介生态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新媒体为广大民众提供了广泛参与新闻信息传受、舆论表达和舆论引导的空间及渠道, 极大地改变着舆论生发和存储 (舆情、潜在舆论) 、舆论表达和舆论引导格局。从参与者层面考察, 媒介生态和人们的媒介生活有了下列几方面的变化:

(一) 被称为草根的普通民众直接参与新闻信息传受活动, 而且人人可以成为记者和编辑, 甚至个个都可以当总编社长, 新闻传播活动真正实现了平民化、草根化和非专业化。

(二) 所传受的新闻信息内容丰富多样, 角度呈现各不相同, 充分表现出信息内容的多元和公共特色。

(三) 传播新闻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 远离“把关人”, 而且成本低廉。

(四) 新闻信息传受过程中的主客体经常身份互换, 传和受双方交互性明显。

从媒体自身的层面看, 媒介生态和人们的媒介生活也有很大变化, 主要有:

(一) 传播主体有重大调整。官媒的地位有所动摇, 官媒设置议题和议程的主动权不断减损。民众由于掌握了新媒体而从以往的信息接受者变为重要信息的发布者和评论者, 民众提出的议题和设置的议程常常为党委和政府采纳。所谓倒逼机制正在普遍形成。

(二) 传播内容的“官民指向”有所变化。官媒的主旋律和由其所内化的选稿标准没有变化, 而新媒体所传播的信息则是多样的, 所发表的意见是多元的, 新媒体已经成为当代民众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

(三) 新闻舆论事件有所增加。新媒体主事和推动, 积极设置和主动策划, 当下社会的新闻热点和舆论事件频发, 参与的民众呈几何级数扩展。

二、新媒体时代:民众舆论诉求的无序表达

中国进入新媒体时代之后, 民众舆论诉求快速膨胀。其中, 既有民众主观需求的增加, 也得益于传播技术所提供的载体与渠道的保障。

36年的改革开放, 中国的舆论环境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从原先的封闭环境, 转变为向全国全球开放的环境, 主要是:

(一) 社会结构重组造成了社会主体的多元化, 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变化是利益主体和利益分配的差异化, 形成诉求表达众声喧哗的局面。

(二) 由于以空间换时间, 出售土地等谋取眼前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等错误的顶层设计, 中国当下突发公共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 民众的舆论诉求变得十分紧迫, 而新媒体提供的多样化的表达渠道和表达形态又为这种诉求呐喊提供了可能和条件。这种表达的多样性、分散性、个体性和以一己利益为考量的价值取向, 令舆论表达的无序性特征十分突出。

(三) 民众舆论表达的紧迫性同政府舆论引导的“远民性”常常形成对抗与冲突, 致使一般的舆论形态常常同非一般的舆论形态的冲突交锋, 于是群体性事件频发, 舆论引导失控, 进一步加剧民众舆论表达的无序性。

近几年, 不少学者关注舆论引导同舆论表达之间的辩证关系。主要观点有:

(一) 舆论表达与舆论引导同为社会舆论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 只有舆论表达或只有舆论引导的社会是难以健康运转的。

(二) 充分的舆论表达是有效的舆论引导的基础及前提, 有效的舆论引导又为有序的舆论表达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合理的表达空间。

(三) 舆论表达与舆论引导的主体既独立又合作, 两者通过大众传媒等公共空间实现对话和沟通, 谋取认同和理解。

(四) 舆论表达与舆论引导的自发性及自觉性在一定条件下实现良性转化, 从自发走向自觉是和谐社会的生存条件之一。

认识和处理好上述几点辩证关系, 可以使普通民众舆论表达的无序性得到一定程度的克服甚至防范, 全社会的理性水准也将会有所提升。

三、新媒体时代:媒介舆论引导的有限调适

新媒体时代, 舆论传播和引导呈现不少新的特点:

(一) 公众在舆论形成、传播以及引导中的地位与作用日显重要。新媒体时代打破了原先只有少数人才能支配和利用的媒体稀缺资源, 普通民众成为舆论传播的重要主体。

(二) 舆论传播碎片化趋势发展明显。同传统媒体不同, 新媒体人人可以得而用之, 没有“守门人”把关, 发布的信息和发表的意见以碎片形态出现。当然, 碎片并非一无用处, 有时甚至意义非凡。

(三) 社会舆论多元复杂, 使得公众的不同意见得以公开表达, 草根的复杂情绪得到宣泄释放。中国当下的舆论形态因此而显得丰富多样, 官方舆论同民间舆论交相辉映, 有时海外舆论也有一席之地。对于这三个舆论场之中“最大公约数”应是国家安全、人民福祉, 也渐有共识。

(四) 众声喧哗成为社会舆论的常见景观。民众为网络问政、参与社会与国家管理, 为个人利益诉求而使用新媒体, 新媒体则提供平等、公开、海量的信息发布、意见发表的平台。这种景观, 成为官方实施舆论引导时不得不慎重思量及应对的前提。

(五) 社会舆论变得越来越难以驾驭。一则民众有不同的利益诉求, 而这种诉求又以不同程度的无序性表达出来;二则外来思想文化正源源不断地进入国门, 其不可阻挡地影响着国内民众的价值取向;三则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 言论出版自由也日有所进, 使社会舆论谋求“一律”越发不易。所有这些, 是中国社会进步政治日益清明的表现, 但对舆论引导的挑战也日趋严峻。在这种背景下, 如果还要求舆论引导力争理想效果, 则困难可想而知。

将上面分析的五个方面的情况概而言之, 大致有三点:一是新媒体时代信息如洪水, 意见又纷纭, 且海量信息和如云观点良莠不齐, 有时甚至真假难辨;二是官方舆论场、民间舆论场、海外舆论场相互争夺受众市场和影响力市场;三是意见领袖的支持者成千上万, 有很大的号召力和鼓动性。面对这种新的舆论环境, 笔者认为重要的是, 各级干部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要尊重民众、敬畏舆论, 千万不能把应对媒体和应对舆论变为对付媒体和对付舆论。相反, 他们必须把尊重民众和敬畏舆论真正放在心上, 把了解和满足民众的舆论表达诉求当作一件大事认真对待, 切实做到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同时, 要学习、认识、尊重、服从舆论传播规律, 要学会在正确把握民众的社会心理和全面把握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动向的基础上, 实事求是地研判舆情, 在尊重舆情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满足民众舆论表达的诉求, 同时又科学有效地实施舆论引导, 并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 对舆论引导政策及策略进行不断的调适。

四、新媒体时代:意识形态领域的国际较量

从根本上说, 新媒体主要是一种工具, 虽然它同时又可能成为人们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成为一种新的工作方法。而作为一种工具, 世界各国、各个阶级、各种势力都千方百计要掌握它、利用它、控制它。

如果说2010年是中国微博元年, 2011年是中国政务微博元年, 那么可以说2012年则是外国政务微博元年。因为从2011年下半年以后, 越来越多的外国驻华政府机构、政要及国际组织开通了目前中国最具人气、影响力最大的新浪微博。有这样一组不完全的数据:2012年外国政府机构在华开通的新浪微博的粉丝, 美国驻华使馆占第一位, 超过60万;如果以发帖数排名, 韩国旅游发展局第一, 达6000;境外政要在新浪微博拥有的粉丝,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第一, 达200万;境外主要国际组织新浪微博粉丝数联合国第一, 达330万。最近又有报道称, 近200名外国政要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在华开通新浪微博, 有的中国粉丝达数百万。

这些国外驻华机构及领导人不仅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 而且真正是“善待、善用”。这些机构和负责人“微传播”的特点是:全面推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领域信息, 根据中国民众的兴趣投其所好, “一网打尽”;与时俱进, 根据中国时政热点而设置议题议程;经常报道自己的活动, 拉近同中国民众的距离;运用文本、图片、视频等多种信息形态, 展现多彩世界。因此, 他们的“微传播”深受欢迎, 中国受众特别是他们的粉丝在接受信息的同时, 也就了解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他们的价值观。

多个个案表明,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在煽动一些国家发生的“颜色革命”“花朵革命”中, 也充分利用了新媒体技术和新媒体平台。被称为“颜色革命精神教父”的吉恩·夏普所著的《从独裁到民主:解放运动的概念框架》一书, 被一些人鼓吹为“颜色革命的圣经”。这本“圣经”总结出198种“非暴力抗争颠覆政权”的方法, 其中作者强调的方法之一是办报 (所谓“媒体支援工程”) , 之二便是“发展新媒体技术”。为此, 美国的一些基金组织和被称为“另一个中央情报局”的自由之家国际非政府组织, 为一些国家培养媒体人才、意见人士提供活动经费。自由之家的声明说, “自由之家通过分析、宣传以及行动, 来作为自由、民主以及法治的催化剂”。自由之家强调, 所有这一切活动, 接受美国政府的领导是“天然合理的”。

任何工具、任何方法都是把双刃剑, 新媒体也不例外。在新媒体时代, 对新媒体的这种双向功能认知是非常必要的。特别在国际传播领域, 包括运用新媒体技术和平台, 西强我弱的基本态势没有根本改变, 对此必须抱有警惕。我们应该以实现中国梦为动力, 以不断强化中国传播软实力和发展新媒体传播平台为实际步骤, 做更多扎实有效的工作, 争取在新媒体时代意识形态领域的国际较量中, 有新的进展、新的胜利。

摘要:新媒体时代是以个人为传播主体的传媒时代。这个时代的媒介生态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新媒体为广大民众提供了广泛参与新闻信息传受、舆论表达和舆论引导的空间、渠道及格局。在这个时代, 民众舆论表达的无序性值得注意, 认识和处理好舆论引导与舆论表达之间的辩证关系是克服无序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优化舆论引导, 要尊重民众、敬畏舆论, 同时要服从舆论传播规律。我们应以实现中国梦为动力, 强化中国传播实力, 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国际较量中, 争取有新的进展。

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的功能浅析 篇5

摘要随着新媒体的推陈出新,传统媒体受到了极大的压力与挑战。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已经成为民众表达自己意见的主要途径,它的监督功能正在逐渐得以彰显。文章通过对新媒体的研究,揭示了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功能。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功能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10-0029-01

舆论监督通常是指新闻舆论监督,即以新闻为媒介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某些问题进行解释并促使其尽快解决的一种舆论监督。它是现代民主国家的标志之一,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的产物。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民众渐渐在舆论监督中产生了话语权,这种变化引发了对新媒体时代监督功能的思考。舆论监督

1.1 舆论

舆论是大多数人在社会生活中对某一社会现象或者社会事件公开表达意见的集合。舆论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息息相关。舆论可以发挥相应的政治作用。

1.2 监督

监督即监视、监察,它是一种外在的约束力量。现代社会中存在的监督大多都将强制性的公共权力当成后盾。新闻舆论监督具有一定的强效性、随意性以及广泛性。

1.3 舆论监督的定义

舆论监督是在保持了舆论与监督两者各自特点的基础上,衍生出了新意义的良性贯通融合。舆论监督是指将民众的意见集结成一种舆论,然后对舆论中的现象或者事件进行监督,进而促使相关部门尽快解决。在舆论监督的过程中,民众既是舆论的发起者,也是监督的执行者,因此可以将舆论监督看成是民众监督[1]。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功能研究

2.1 新媒体的研究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在1967年第一次提出了“新媒体”一词。这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第四媒介与以手机为代表的第五媒体来对新媒体进行界定。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在某些层面发生了重大变化。

1)类型变化。新媒体的类型主要包括手机媒体和网络媒体两种。手机媒体是将手机当成信息收集与展示的工具,完成信息传播过程的媒体。随着手机传播功能的发展,手机媒体渐渐成为新媒体中的第五媒体;而网络媒体则是以互联网为传播平台对信息进行交流和传播的系统。网络媒体被称为第五媒体。随着现代社会民主化的发展和网络媒体的普及,网络媒体渐渐承担起舆论监督的功能[2]。

2)理论变化。传统的传播理论认为,媒体的研究框架是媒介扩散论和媒介决定论。然而这种理论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现在的传播理论将网络概念当成结构中心,建立了一种转化模式。

2.2 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现状

新媒体时代平等的话语权极大地鼓舞了民众的热情,使舆论监督进入了新阶段。

1)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的泛化。新媒体以技术为依托的特点使其无视了时间、空间等条件的制约,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泛化。

2)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的灵活模式。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方式更加生动灵活,使得舆论报道过程变得更加大众化、形象化、生活化,进而加强了舆论的影响力以及感染力。

3)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的效果。新媒体时代具有将信息瞬时传播的特点,因此,网络上常常会因为某一热点问题掀起舆论狂潮,当这种舆论狂潮出现之后,相关部门就要采取行动对这一热点问题进行解决。因此,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具有不容忽视的效果。

2.3 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特点

目前,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自由与政府控制、公民权利、司法权威之间产生了一定的矛盾。舆论监督需要在度的水平上适可而止,在量的水平上保持相对平衡。要平衡舆论监督与政府控制、公民权利、司法权威之间的关系,舆论监督就要做到以维护社会稳定为前提,实现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之间的完美结合[3]。加强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功能的措施

随着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功能的发展,表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和弊端:第一,民众的情绪性言论较为常见,无主见群体的情绪很容易就会受到这些情绪性言论的影响,形成非正常的舆论暴力;第二,信息的准确性难以核实,虚假信息的泛滥很容易使民众出现极端行为或者思想上的混乱。因此,需要对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功能进行相应的调整。

3.1 健全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功能的保障机制

一套完整的新闻法体系可以使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功能发展得更好。监督不力是目前新闻舆论监督机制不完善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监督不力使舆论监督出现了盲区,而舆论监督只有在获得全部信息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监督目的[4]。

3.2 加强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功能的自身建设与监管

要加强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功能:第一,要对政府的宏观调控进行加强,并建立健全的网络立法;第二,网站要使其编辑增强法律意识;第三,要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对主流网络媒体加强建设;第四,应该鼓励民众提升自身的网络素质,使其自律机制加强。

结论

舆论监督是一种社会形态意识的独特体现,它是辅助社会发展以及制约历史进程的重要力量之一。新媒体时代为舆论监督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对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功能的研究,使其舆论监督实现更为平稳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 篇6

关键词:新媒体;舆论引导;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2-0188-02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与传统媒体相对的、以数字媒体为核心的媒体,比如手机短信、网络、桌面视窗等相互融合的传播形式[1]。眼下新媒体正在以全新的信息传递形态迅速地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成为信息时代发展的重要特征。据CNNIC在2014年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和《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2],截至2013年12月底,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6.88亿,占全体网民的79.2%。青少年群体年龄虽小,但是作为“科技哺育的一代”的信息受众群体,对新媒体本身带有的即时交互性、无限兼容性等信息传播的特性却有着强烈的敏感与好奇心。他们可以接收到大量的国内外资讯,拥有更多的对社会问题的独立见解,对于政府、学校等管理群体的新闻宣传有了更强的辨识力,并且随着手机客户端技术的逐步完善和网络终端费用的逐步下降,青少年群体使用网络设备和网络条件更加便捷,参与社会公众舆论的积极性也日益高涨[3]。舆论引导是我国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研究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引导问题,关系到青少年群体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导向,关系到社会和谐以及政治稳定。如何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针对新媒体自身不可避免的舆论引导弱点,提升驾驭新媒体的能力,有效引导青少年群体的舆论走向,是眼下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舆论引导的困境

舆论引导是我国青少年思想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手机、电脑等新媒体工具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电视、期刊、广播等传统舆论媒体的影响力日渐减弱,互联网、博客、移动手机、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正相互结合,全面渗透到青少年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社会舆论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新媒体的传播深刻影响着当今青少年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活动方式,虽然给青少年群体的社会舆论的引导带来了进一步拓展的空间,但不可避免地带来许多困难。

(一)新媒体与生俱来的自身弱点,导致新媒体舆论在一定程度上呈现负面效应。首先,由于信息渠道的来源广泛甚至无所不在,使得新媒体信息传播者的“从业门槛”大幅度降低。青少年的个人价值观尚处于形成和不稳定阶段,对信息的鉴别力、把握力、掌控力比较弱。其次,新媒体环境下信息量处于爆炸状态,但信息总量多,有效信息非常少。青少年作为一个亟需获取知识和有效信息的受众群体,在新媒体的环境下获取的知识往往呈现“断章取义”、“碎片化”状态。最后,微博、论坛等客户端发布信息并不需要网络实名,一些非绿色网站的信息发布内容也没有经过严格审核,使得青少年群体的心理道德底线受到网络思想的一再影响,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二)地方政府、学校等管理群体对青少年舆论引导停留在传统的思维模式中,难以发挥引导作用。一是新媒体操作能力欠缺,舆论参与能力不强。随着微信、微博等智能手机客户端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使得习惯于使用传统手段的校园管理者的网络社交力量不足。他们认识不到青少年群体在接受信息的同时也变成了能传播信息的“自媒体”。二是舆论引导手段相对单一,管理措施过于生硬。部分管理群体对于媒体环境当中不可回避的热点、尖锐话题还停留在回避、后台屏蔽、刪除信息等传统的处理方式上,这很容易引起青少年群体对于管理群体公信力的质疑。

(三)传播渠道的广泛性和不可控性对青少年群体的舆论和核心价值观的冲击力度比较大。一是新媒体的传播使得国内的舆论环境与世界各国建立了联系通道,舆论强势国家竭力借助新媒体输出他们的政治观、价值观、文化观和生活方式,力图以舆论影响青少年群体的思想,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如何对新媒体的使用方式进行有效的引导和规范,如何提升对信息的监管能力,是管理者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二是新媒体环境下舆论传播主体不再是单一的正面、主流价值观的“代言人”,多元群体学历、素质的参差不齐使得新媒体对负面事件和负面消息的报道率大大增加。

二、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群体舆论引导的新机遇

新媒体的即时性和交互性对青少年群体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以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轻松时尚、获取信息的便捷多样等特点,满足了青少年群体各种各样的信息需求和兴趣爱好[4],这种信息渠道的依赖性也恰恰给政府和学校等青少年群体管理者带来了舆论引导的新机遇。

(一)新媒体拓宽了管理部门对青少年群体进行舆论引导的渠道。多媒体技术的整合与发展,使舆论传播方式从单一的文字形式发展为包括图像、视频、语音等多种直观生动的表现形式,包罗万象的信息含量和生动活泼的展现形式增强了舆论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管理者在了解信息动态的同时借助更加丰富的信息载体与青少年群体进行思想互动。

(二)新媒体增强了青少年群体参与舆论的积极性。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微内容以极快的速度和极宽的覆盖被青少年群体广泛接受,实现了人与人之间即时沟通与联络[5]。新媒体作为一个开放的体系,高度的互动性与参与性使得这个群体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可以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都可以加入新媒体这个天然的社会舆论发酵场中来,新媒体这种便于参与、能够直接受益的形式大大提高了青少年群体社会管理的主人翁意识和舆论参与意识[6]。

(三)新媒体主体为管理者对舆论引导提供了更有利的工具。群体化动员与社会化动员相结合是青少年群体舆论引导的一大特点和优势。新媒体的运用,不仅可以在群体化动员中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扩大宣传力度,还能够在一种覆盖面更广、更加高效快捷、青少年更乐于接受的动员方式在社会化动员的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新媒体环境下改善青少年舆论引导困境的积极的对策

面对新媒体给青少年群体舆论引导造成的困境、带来的机遇以及在现实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情况,我们从舆论引导者的群体公信力、网络事件监测体系建设、政务信息公开、舆论管理法制化等方面不断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提出舆论引导的积极对策。

(一)提升管理部门对青少年的影响力,在管理群体当中培养舆论引导者。在青少年的舆论群体当中,能够处于核心位置的必定是那些有着更开阔的视野、积极参与讨论、能不断提出引人注目的、个性鲜明、观点前卫的舆论引导者。政府和学校等管理群体想要有效引领青少年新媒体舆论,就要改变传统的发布信息、回复留言等简单的管理策略,走精准化路线,培养一批新媒体专业技术人员并深入到青少年群体舆论场当中去,帮助其树立在青少年群体感兴趣的特定领域内的权威形象。

(二)保障青少年群体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积极推动政务信息公开。新媒体的出现推动了管理部门信息公开的进程,也对政府信息公开的的信誉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政务信息要具备权威、准确以及时效性强的特点,保障青少年群体对于管理部门相关政策的知情权、监督权与表达权,使青少年参政、议政在新的环境和形势下成为现实。同时,管理部门还要及时吸纳新出现的新媒体热门应用形式推进信息公开,保障青少年群体在该群体参与社会管理、表达诉求的渠道更加广泛和畅通,进而有效帮助管理部门梳理和公布相关信息,避免不良信息的产生。

(三)健立健全新媒体舆论监测体系,构建预警常态工作机制。最近几年,青少年群体的舆论监测工作已经成为各级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制度化管理、规范化发展已经成为青少年群体舆论管理的一个新模式,我国从中央到地方的舆情监测体系也陆续建立。管理部门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中央调控能力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对自身管理的领域实施舆情监测,建立青少年群体的舆情监测分析系统和预警系统,积极关注全国范围内有普遍影响力的议题。同时,随时了解网络动态,提升对新媒体突发舆情的应对能力,结合青少年群体的需求,正确处理突发事件,给予公众满意的答案,化解舆论危机。

(四)推进新媒体舆论管理法制化,营造青少年有序参与的新媒体环境。新媒体舆论的法制建设离不开每个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完善新媒体舆论的法律法规建设一方面要保证公民的言論自由,同时,又必须有效地规范新媒体环境下的言论行为,引导青少年合理合法合情地发表言论,有序地参与到社会环境当中去。在新媒体舆论法制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建立健全新媒体舆论监督的各项法律法规,实现新媒体虚拟社会法制化的建设与管理。青少年群体的法律意识也必须随着新媒体的影响力的扩大而不断提升。首先,完善新媒体时代舆论制造者制度。青少年网民既是网络信息的知晓者和参与者,同时也是不良虚假信息的制造者,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青少年网民进行约束是打造新媒体有序环境的有效手段,是符合新媒体发展潮流的。其次,完善新媒体管理中网络犯罪、个人隐私保护等相关方面的立法。

参考文献:

〔1〕廖祥忠.何为新媒体?[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8,(5):121-124.

〔2〕互联网法律法规[DB/OL].中国网.www.china.com.cn.

〔3〕谢金林.政府要有效引导网络舆论[J].理论探索,2010,(02):67.

〔4〕徐振祥.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06):64-66.

〔5〕匡文波.“新媒体”概念辨析[J].国际新闻界,2008,(06):67-68.

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 篇7

一、更新理念意识, 主动适应新媒体环境

据调查, 目前城市管理由于管理对象敏感、司法保障不到位、法律法规不完善、外来人口未能有效控制等原因, 使整个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愈来愈难。而应对新媒体, 不仅仅是提高素质、能力和技巧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转变观念的重大问题。只有从思想上树立公仆意识、服务意识, 才能从根本上适应新媒体环境的挑战。

(1) 组织领导坚强有力, 形成以上带下局面。城市管理部门领导干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 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城市管理宣传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要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敏锐的政治嗅觉, 第一时间内准确掌握实际情况, 正确引导舆论, 努力提高对宣传工作的领导水平。要形成领导主动抓、宣传部门认真抓、基层单位切实抓, 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要强化协调机制, 真正做到上下统一、内外统一, 最大限度地发挥宣传的引导效能。

(2) 树立主动宣传意识, 更加贴近群众心声。城市管理部门的领导必须充分认识到, 群众拥有对城市管理工作的最终评判权。因此, 开展工作要让人民群众知晓。城市管理工作的进展成效甚至面临的困难, 不仅是内部信息资源, 也是社会宣传资源, 只要有利于促进工作、树立形象并符合宣传纪律, 都应当积极向社会宣传。让宣传贴近群众、潜移默化, 不仅能强化正面声音, 更能赢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

(3) 全面参与发动宣传, 建立起大宣传格局。在城市管理工作中, 应当时刻强化宣传意识, 以良好的行风、规范公正的执法、文明礼貌的服务来宣传城市管理, 提升城市管理部门的亲和力和公信力。不仅宣传部门搞好宣传工作, 相关部门对宣传工作也责无旁贷, 要形成人人都是宣传主体、时时都有宣传时机、事事都有宣传亮点、处处都成宣传窗口, 个个参与宣传的良好局面。宁波城管局践行大城管、大宣传理念, 整合全大市城管系统资源, 着力构建城管和市民的连心桥, 全面推进大宣传工作, 为宁波城市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拓展宣传平台, 合力抢占新舆论高地

话语权的争夺归根结底是对宣传平台的竞争, 宣传引导工作必须把拓展宣传平台放在重要位置, 实现全媒体覆盖。

(1) 既要抓住主流媒体, 又要做强自有平台。要高度重视主流媒体核心作用强、影响力大的主阵地作用。与本地主流媒体合办栏目作为宣传引导重要阵地, 在资源配置、线索分配上倾斜侧重, 把它们建成发布权威消息的主渠道。因此, 在工作中要善解媒体, 及时向媒体通报, 尽快通过各种媒体向社会公布事实真相, 正确引导舆论走向。宁波城管利用主流媒体开辟栏目、建立自己网站、运用全媒多层面宣传取得实效。

(2) 研究网络发展规律, 培育舆情引导力量。在论坛、微博、博客等不断出现的新平台建设宣传阵地, 把网上城市管理、博客微博、QQ群建成加强日常沟通联系的重要渠道, 充分发挥新媒体覆盖广、传播快得优势。要尊重网络宣传规律, 培养一批自己的发帖“快枪手”和“意见领袖”, 以正确的观点引导人、以权威的论证说服人、以客观的评述吸引人、以正义的声音凝聚人, 增强对网络舆论的驾驭能力。形成规模效应和集合效应, 以正面宣传引导舆情、以正面形象感染公众。宁波网络民生服务平台“中国宁波网民生e点通”, 汇集政府、媒体、社区、企业和网民等五方力量, 推出了“问民生、说城事、解政策、易生活、做公益、进社区”等六个特色窗口, 适时为公众服务, 凸显重要作用。

(3) 建立相互尊重关系, 借助社会传媒力量。要完善新闻发言人机制, 规范城市管理新闻发布渠道和宣传内容, 通过主动、及时、准确提供新闻信息, 培养媒体对城市管理宣传部门的信任度, 主动广泛地与新闻媒体单位沟通交流, 最大限度地用好媒体记者的积极作用, 把宣传做大、做强、做活, 从而正确规范和引导舆论, 控制防范负面舆情对城市管理部门的影响。准确掌握好信息的发布主动权, 做到与媒体实现互信、合作、共赢。宁波城管与媒体的通报会、恳谈会、发布会就是有益的途径。

三、运用多种形式, 增强宣传新载体实效

宣传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脉搏, 不断创新贴近实际、贴近民众的宣传方式, 丰富宣传内容, 增强宣传实效。而目前, 城市管理内部在机制建设、能力素质建设等方面尚未适应全媒体传播环境, 宣传队伍不够专业, 人才引进难, 正面宣传难, 宣传管理难, 负面应对难的情况比较突出, 一些基层单位、城市管理队员缺乏应对媒体的基本技能。同时, 信息不明与回应不力及相互推动, 使舆情热点不断放大。因此, 要努力做到以下五点:

(1) 加强宣传策划。城市管理部门要分级制定年度宣传思路、阶段宣传规划和重点工作宣传计划。要围绕各个时期的宣传重点, 提前对宣传口径、宣传资源配置、新闻发布节奏等进行策划。要明确宣传策划指导性、超前性、体性、目标性, 全面提升策划能力与素质, 注意点线面结合与整合宣传资源及宣传创意的论证。要通过城市管理部门内外联动、网上网下联动、组织全媒体推进, 引导媒体开展宣传报道, 形成强大的宣传合力。

(2) 改进宣传手法。变单方面以我为主的灌输式宣传模式为以社会媒体为主、城市管理部门提供新闻资源的互动协作式宣传模式, 变堵、躲、捂为请、迎、疏。对于新兴的网络舆情要有一种宽容和接纳的态度, 要从网民、媒体和舆论的本质根源去扭转、去导控。通过多种形式, 多方位、多角度、多元素快速准确地传递发布信息, 满足网民的知情权, 全面掌握舆情趋向, 了解社情民意。

(3) 丰富宣传内容。宣传的先进人物事迹要鲜活具体、生动感人、真实可靠, 切忌一好百好、脱离实际。城市管理宣传形式和手段一定要与时俱进, 贴近实际而非可望而不可即, 要使群众喜闻乐见, 不要群众排斥厌恶, 要贴近民众、朴实自然、切合实际。焕发出宣传工作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让城市管理工作家喻户晓、部门形象不断提升、先进典型层出不穷。此外, 可以通过宣传城市管理部门行政执法、为民服务的过程, 用表演、摄影、观摩等途径, 从平凡中找亮点, 让百姓体验真实的城市管理工作。宁波城管局招募的五万九千名城管义工在社会上产生良好效果。

(4) 拓展宣传载体。电子政务是创新社会管理的发展方向和必然选择, 也是建立服务性型城市管理的重要载体。宁波城市管理开通智慧城市管理, 建立权威网络平台, 第一时间发布各类城市管理信息, 让群众了解真相, 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 为群众提供“一站式、一体化”的办事服务, 运用高科技手段为城市运营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指导、管控和服务能力, 让城市管理更聪明, 为市民提供更健康、愉快、安全的生活环境, 以建立精干、高效、廉洁、公正的城市管理运作模式。

(5) 加强宣传考核。制定宣传工作分级考核办法, 对收集、提供线索、采集信息、报送刊播稿件进行细化考核;要建立一套舆情观察引导工作规范和考核奖惩机制, 营造内外宣传的良好氛围, 明确相关工作职责, 强化应对处置, 进行预演测评。同时, 对宣传的内容尤其是涉及影响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稿件要严格审批;要善用媒体、善待媒体。同时, 建立健全法规, 提高宣传执法效率。从国家层面要加快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的立法建设, 明确专业管理和城管执法的功能, 提高执法效率, 完善运行机制, 广泛深入宣传努力, 改善执法环境, 使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符合形势发展和实际管理要求, 更有震慑性、更有可操作性, 使城市管理更有效率, 并要广泛深入宣传努力改善执法环境, 打造公民有序参与的舆论环境。同时, 还应当将网上舆论引导与整个社会舆论引导立体地结合起来, 增强营造和改善舆论环境的能力, 提高舆论宣传的艺术和水平, 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唱响主旋律, 打好舆论主动仗, 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大城管局面。

摘要:新媒体舆论的快速发展, 使社会舆论的生成、演化、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变革, 而城市管理的社会特性, 成为舆论的发酵场。如何在新媒体时代转变管理观念, 有效利用新媒体传播渠道, 充分发挥新媒体功能, 提高新媒体舆论的引导能力, 积极推动政务信息公开, 确保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建立健全网络舆情预测机制, 打造公民有序参与的舆论环境, 形成齐抓共管的大城管局面。本文结合案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 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新媒体时代下舆论的引导与创新 篇8

关键词:新媒体,引导,网络

一、新媒体与舆论

新媒体的特点很多。其形式丰富、覆盖率高、互动性强、精准到达、渠道广泛、推广方便、性价比高的特点在现代传媒产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专家预计在接下来几年里, 中国的新媒体产业的市场规模将持续的稳定增长。

随着国家之间和国内的交流日趋频繁, 科技更是日益发展, 全球相互依赖性也是与日俱增, 更值得让人拍手叫好的是, 更加方便的电信和交通的日益进步大大地缩短了世界的距离。换一个角度来说, 从全球范围看, 时代发展的主流也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信息化则是其主流方向, 整个世界之中, 各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都陆续地变成了信息技术。而随着科学和技术发展和进步, 它在推动信息社会的发展方面占据的位置和发挥的作用也是越来越重要。新媒体在推动着整个世界的发展, 与此同时, 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也是越来越多, 越来越重要。

在信息数量急剧增加的情况下, 如果有人质疑想要去验证一条新闻的真假、想要去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等诸如此类的事件, 一直让传统媒体值得骄傲的“有质量的报道”开始具有了更重要的价值, 这可能才会是未来媒体的真正出路。那么新媒体时代的概念也是多种多样的, 学者们众说纷纭, 而至今为止, 依然也没有准确的定论。比如说, 在一些期刊上设置“新媒体”这一领域的专栏, 但是在上面刊载的文章内容及其研究对象也是各种各样, 说法不一的。有手机媒体、数字电视、IPTV等, 乃至还会有一些刊物专栏将播客、博客等也参加这个新媒体的专栏上。因此, 我们首先想到的问题是, 到底什么是新媒体时代呢?

相对于传统的媒体来说, 新媒体时代是通过广播、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最新的媒体形态, 换另外一种方式来说的话, 新媒体还可以称为数字化媒体。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日益更新、不断变化的新新概念。而在本日收集基础上又有了必然的延长, 无线挪动的题目, 另有其他情势的媒体形态, 也就是说跟计算机相干的都可以称作是新媒体。

而对于舆论的定义, 它是社会大众对我们所处的现实社会问题、各种现象所表达的总和, 而且这个总和还有正向和负向之分并且包括了人们的意见、信念和态度。那么正向社会舆论与负向的社会舆论分别是将党和人民大众的根本好处与本身的根本好处到达一致和与党和人民极度、单方面、虚妄的好处相违反。

二、新媒体引导舆论

随着人们日益频繁并且更加广泛的使用新媒体, 如今, 这已经逐渐地成为一个为人们大众集中民意、观点、信息为一体的舆论场所。而在近年来, 新媒体正日益增强对舆论的影响, 这也是可以由很多所发生的社会热点事件表明的。对于这个时代, 我们的舆论环境和舆论生态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那么, 随之而来的是, 重点是要把新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放在舆论上面。

舆论, 简而言之, 是社会大众对于社会状况、重大事件的发生所做出的反应和评论。这是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的, 无论是在社会的稳定方面, 还是国家的行为拟定方面。为加强并且要改进舆论引导工作能够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要做到很多方面, 可以通过对大众舆论合理导向, 特别是能够通过完善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的工作途径监督机制等一些方面。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壮大并且要巩固主流思想舆论, 弘扬主旋律, 传播“正能量”。要做到传播经过实践检验、符合事实、产生正面社会效应、阻止负面的社会效应发生等具有建设性的思想观点, 进而催化正确的行动。

在国家大事方面, 新闻媒体也是我党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和方式, 所以, 在舆论引导工作中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要围绕中心, 把握全局, 牢牢地抓紧发展这个要务, 更好地宣传各级政府和党委的方针政策。还要做到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以正面宣传为主, 改善负面的杂质。一定要坚持群众路线, 要做到帮忙但是切忌增加任何负担和麻烦, 还要合理反映人民群众的需要, 更重要的是, 一定要做好政府、党委与老百姓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主动地做好社会的“减压阀”, 在不给党和政府添乱的前提下, 做到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1) 在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 要学会争抢第一落点。每个人的身边都会发生或者本身都会或多或少地遇见一些无法预料的事情, 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那么在遇到的时候, 在对于时间的操作上, 努力争抢先发布有说服力的信息, 客观并且要全面地报道处置方式和事态的发展。在思想上一定要把握先机, 把握到主动性重要意义, 如此, 要准确并且及时地报道事件真相和动态, 更重要的是, 一定要以最权威并且主流的评论去引导社会舆论和满足社会大众。

(2) 理性地站在客观的角度来化解社会的一些矛盾。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 社会以及经济生活中的一些更加深层次矛盾以及问题还没有得到最根本解决, 然而, 一些民生问题特别是与人民大众的利益相关的问题也是不时出现, 频频发生。而社会保障、就业、教育改革、医疗改革、收入分配等重大的难点热点问题变得越来越明显。而面对这一实际状况, 应竭力把握住理性的积极态度, 还要做到科学地把握舆论热点发生所形成的基本的规律, 积极准确地把握舆论引导的节奏和时机, 从而最终能够做到提高舆论引导方面的能力。

(3) 把握社会热点动向, 做出正确判断。要学会在社会热点发生之前, 发生之后与发生期间做出正确的判断, 做出正确的反应。在发生一些社会热点之前, 在舆论引导工作中会面临许多的新问题, 比如说要做出准确的预判, 掌握舆论引导的先机并且制定周密的预案。还要清楚地认识到。在社会热点引导中, 要做到主动回应社会所关切的问题, 做到理性地探讨、平等地交流。在热点出现之后, 也要学会做出相应的判断, 如要及时报道动态, 以正确的思想和观点引导民意。

新媒体渐渐融入了人民大众的生活中, 而互联网作为重要的媒介也渐渐地丰富了信息传播渠道和途径等, 显而易见, 它已经逐渐为人民大众所接受, 成为公民参与政事方面、表达诉求的重要途径。而微博恰恰就能够成为公民参政议政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现在比较受大众欢迎的互联网手段之一就是微博, 这种手段不但及时地迎合了网络的发展趋势, 而且还大大地缩短了从信息源的发布到信息传播的时间和路径, 随之即来的就可以实现信息传播的时间, 增加了传播的效率。这种瞬时传播, 可以使各种层面的大众进行互动和信息交流, 信息的接收者也可以顺势在传播过程中的地位得到非常大的提升。由此可见, 玩微博的网民们就会有极大的参与热情, 不会受到任何的限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这样积极性就被很好的调动起来。进而网民们就可以得到各种信息与新闻, 从政治改革到文化创新, 从医患矛盾到城管治理, 从国家大事到民计民生, 微博网友们就可以无论什么方面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事件或者是新闻对其发表自己的观点, 进而, 他们得到的这些信息就可以通过微博网友们的转载进行传播扩散。通过这种方法, 大家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及时地得到其他网友的信息反馈。

对于我们来说, 在信息的获取和传播等方面, 微博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为我们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 能够促使我们大家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同时, 在互动方面, 在人与人自己本身、人与一些组织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很多方面的互动也是由微博这一重要的传播手段进行引导和创新, 由此可见, 这样的传播方式甚至可以让每一个想传播信息的人都能够成为一个传播和表达的媒体手段。在这样的一个新媒体的时代下, 微博为社会与民主的进步提供了一个更加稳固、简单、广阔的平台, 由此可见, 微博这样的一种信息传播途径毫无争议地已经成为更多人的“参政议政”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三、新媒体引导舆论创新

现如今, 新媒体的快速成长与更新, 如许的成长和更新速率在不竭改变着社会舆论的发生和传布, 它不竭对现有的社会模式提出新的挑衅。直至今日, 作为社会动员最为重要的力量之一, 新媒体以它独有的匿名性与开放性, 不断地向新兴的网络民主提供更多的个人空间以及平等的行动机会等多个方面。借助新媒体舆论, 无论来自社会哪个阶层、从属于哪个利益群体, 无论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这样的手段, 更加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感想、自身的利益方面的事件等。这样高效率并且方便的政治参与方式的存在, 从而也能够更好地代表不同的利益群体的各种意见和观点, 以便于各个利益群体的人民大众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社会基础。

要积极地健全网络事件监测工作机制。自2003年起, 网络事件的监测日益地成为各级党政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这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所以, 发展阶段的特征开始出现了制度化、规范化等显著特点。自此, 我国陆续建设了网络事件等方面的工作机制。直到2006年的时候,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指出, “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 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要建立涵盖不同部门的全方位的、由中央至地方的综合舆情监测体系, 无论哪个部门, 只要是相关的部门不仅要做到凡事要看好事态的发展, 着力关注国内外的大事, 关注什么样的议题是很有影响力的, 对于自身来说, 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自身管理的工作, 也要适时地进行舆情监测。与此同时, 我们还要联系其他部门, 可以达到有资源就可以共享, 连点成线, 结线成面, 形成多角度、全领域的舆情监测体系。所以, 我们就可以通过一些方式, 如设立网络监察员, 随时对网络动态进行细致的了解, 即时掌握并对网民共同关注的议题和事件等进行合适的处理。另外, 咱们还可以成立收集舆情阐发中心, 对收集舆情的处置手艺举行不断地改良和提高档体例, 也许就能够确切的阐发, 实现操纵信息手艺对收集群体事务举行干预和监测。

四、结语

因而可知, 跟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 新媒体下舆论的指导和立异的感化也是出格主要的, 但是, 在新媒体舆论法制化扶植的过程当中, 有一项是不容忽视的, 便是百姓的法律意识, 这个是必须进步的。另外还把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新闻宣传工作首位, 这是极其重要的, 不容忽视的, 所以要充分地发挥新闻媒体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无论任何人都要做到遵守新媒体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要求, 并且积极响应, 而且还要做到要以自身的力量推动新媒体舆论法律法规的制定。每一个社会大众都有责任和任务去积极地共同进行新媒体舆论的法制化扶植。

参考文献

[1]陈刚, 等.新媒体与广告[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

[2]刘项.网络新媒体舆论引导[M].云南民族出版社, 2007.

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 篇9

一、传统媒体舆论引导力的现状

由于新媒体的不断发展, 使传统媒体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 过多的虚假信息

在传统媒体新闻信息的发布过程中, 都是通过记者及编辑等相关人员的层层把关, 对新闻进行全方位的调查及分析, 确定新闻的真实性及可靠性才对外传播的。传统新闻媒体注重的是, 引导受众群体的正确舆论方向。随着新媒体的出现, 受众群体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发布信息, 由传统的接受者变为发布者, 但受众群体在发布新闻的时候并没有经过有效的筛选及审核, 造成网络上虚假信息的增多, 这不仅影响了传统媒体的发展, 对于正确舆论导向也有所误导。

(二) 制约了政治新闻

网络商业化越来越广泛, 主要由网络公司的急切发展和网络信息时效性的不断发展导致, 这就造成了我国通过新媒体向社会传播的政治新闻只能依靠包装来吸引人们关注, 造成边缘化政治新闻的现象, 其舆论引导力也越来越薄弱。

(三) 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现代网络是开放的国际网络, 人们可根据自身的需求在网上查找资料。由于我国经济及技术条件的制约, 决定了目前互联网中的信息都是由西方国家提供的, 使我国人民价值观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对我国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1]

二、提升传统媒体舆论引导力的有效途径

要想进一步提升传统媒体舆论引导力, 就要从传统记者入手, 提升记者自身的综合素质及业务能力, 使记者可以轻松应对新媒体时代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一) 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传统媒体要想吸引受众的眼球, 就要提高自身的传播效应, 才能获取良好的舆论引导力。对此, 就要创新新闻内容以及新闻形式, 这样才能使传统媒体得到可持续发展, 提升自身的舆论引导力。其一, 创新理念, 从而提升竞争能力。记者要想得到符合现代群众的新闻素材, 就要了解这个社会的变化形式及受众群体的需求, 以此来创新传统媒体的内容及形式。其二, 创新新闻内容。传统媒体可以正确引导受众舆论, 记者只有创新新闻模式、提高传统媒体的吸引力及影响力, 才能创办出优秀的媒体节目及新闻信息, 从而提升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力。

(二) 开阔自身的视野

记者的基本职能就是对新闻进行寻找和探索, 在这个发展迅速的社会中, 如果没有对当下的热门事件进行追踪报道, 那么该记者就缺乏对新闻的敏感性。所以, 传统记者就要开阔自身的新闻视野, 拓展寻找新闻及收集素材的途径, 通过网络来进行新闻搜集, 借助网络来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2]

(三) 能够与新媒体相结合

随着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媒体有所影响, 但实际上为传统记者提供了免费的内容资源。传统媒体记者要尽快适应新媒体形式, 增加与网络媒体的互动性, 从网络上寻找优质的信息资源, 获取新闻线索, 并通过网络媒体来提升自身知名度。但由于网络信息的局限性, 记者要想从网络中得到可靠的新闻信息, 就要通过层层筛选及选择, 这样才能保证传统媒体的权威性, 提升传统媒体舆论引导力, 在此过程中记者还可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

(四) 提高自身的辩证能力

新媒体信息中存在着许多的资源, 但是传统记者在此时并不能人云亦云, 新媒体时代中的网络信息只是新闻的部分线索, 并不能确保新闻信息的真实性。所以, 传统记者必须对此进行核实、采访、追踪调查, 进一步的确保信息的真实性。例如, 2015年在儿童体验中心发生了一起学生扶梯踩踏事件, 有数十名学生从楼梯上滚下去, 之后一位家长发布了一条信息, 导致家长及社会人员都把舆论的矛头指向儿童体验中心, 认为是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失职造成的。对此, 传统记者对现场进行采访后得知, 这一事件的发生, 带队老师的责任重大。因为商场有明确规定, 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 学生在参加集体活动的时候只能坐电梯不能搭乘扶梯, 但是带队老师让学生搭乘了扶梯, 这个行为本身就是错误的。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 每个人都能够发布新闻信息, 所以携带的主观色彩就比较深厚, 对此, 传统记者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对这些事件进行真实求证, 以确保事件的公正性、客观性和真实性。这样才能使传统媒体得到群众的信任, 使传统新闻媒体在新时代中可持续的发展。[3]

三、结语

要想进一步提升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力, 传统记者就应该抓住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机遇来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这样, 才能够做出与受众产生共鸣的媒体报道, 吸引人们的目光, 从而使传统媒体得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成蹊.新媒体时代提升传统媒体舆论引导力的对策[J].记者摇篮, 2013 (9) :41.

[2]鄢睿.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如何提升舆论引导力[J].新闻世界, 2015 (12) :67-68.

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 篇10

“舆”的本义是车厢, 即车中装载东西的部分;也指古代奴隶中的一个等级, 即地位低微的人;当动词用时, 有奔向之意 (1) 。目前学者们对于“舆论”的定义还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 但是已经意识到舆论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力。

刘建明学者认为广义的舆论是指社会上同时存在的多种意见, 各种意见的总和或纷争。狭义的舆论是指某种舆论而言, 即一定社会范围内, 消除个人意见差异、反映社会知觉的多数人对社会问题形成的共同意见。笔者认为公共舆论即公众舆论, 李普曼将其定义为在公众意见庞杂、非理性的情况下, 作为领导者的人通过制造同意、制造模糊概念、寻找共同情感等一系列手段, 将公众的情绪和意见整合起来, 形成了所谓的公众舆论。那么笔者认为网络公共舆论是指公众通过互联网平台对某一公共事务形成的一种倾向性意见。

二、我国网络公共舆论引导现状

(一) 网络公共舆论引导引起普遍关注

2008年6月, 胡锦涛考察人民日报社工作时就已经强调:“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 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 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 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2013年8月19日至20日, 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府宣传工作最重要的在于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积极引导网络舆论, 充分体现出党中央已经把互联网作为民众与政府沟通的重要桥梁。各政府部门以及相关单位积极响应国家号召, 建立了政务微博、官方网站等, 力争在舆论引导中占据有利的地位。

(二) 网络公共舆论引导法律法规逐步完善

2008年5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施行。该条例旨在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防止虚假消息在互联网上的随意传播, 充分满足人民对政府信息的需求度。2015年6月,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草案) 》, 中国人大网已经将此草案公布, 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 希望重大突发事件可限制网络。

(三) 网络公共舆论引导采取公开、透明的处理方式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 我国舆论引导方式采取了公开、透明化的策略。2009年2月份云南警方称云南青年李乔明因“躲猫猫”游戏不慎撞墙身亡, 一时间掀起了网络舆论热潮, 大多数网友对此解释并不“买账”。为了坚持以人为本的处理原则, 查清事情的真相, 云南省委宣传部成立了事件真相调查委员会, 并面向社会公开积极邀请网友和社会人士参与调查。该调查委员会共有15人, 其中8人是网民和社会人士, 并且主任和副主任均由网民担任。这一做法得到了广大民众的认可, 树立了我国政府部门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 开启了网民参与事件真相调查的先河, 为政府部门有效进行网络舆论引导提供了良好的开端。

三、我国网络公共舆论引导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网络公共舆论缺乏科学性和真实性

随着我国网络媒体的不断兴起, 广大民众对互联网的热情越来越高, 可以说互联网在民众的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中出现了“网络推手”以及“网络水军”, 他们利用民众对互联网的热情, 对待热点事件故意隐瞒真相, 谋取不正当利益, 达到操控网络舆论的目的。目前我国互联网的普及率仅有50%左右, 同时有相当一部分处于“潜水”状态, 网民通过互联网所讨论的话题也具有一定的分散性。另一方面在互联网上活跃的大多是受过较高教育、年龄较小, 具有较稳定收入的民众, 在一定程度上网络公共舆论不能完全作为政府决策的科学依据。同时网络公共舆论的表达者所处的阶层不同, 使得网络公共舆论的表达者在陈述观点时不免带有个人倾向, 导致不同的网民对待同一政策有不同的自身利益诉求, 在一定程度上很难统一, 这就对政府了解真实舆论观点并进行有效引导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二) 缺乏发布权威性信息的主流网络媒体

从各大社会热点事件的形成过程来看, 网络始终是扩展事件影响力的平台。随着我国媒介行业市场化改革的不断发展, 各大网络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以及占据市场份额, 只追求新闻的“快”和“新”, 在某种情况下缺乏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忽视了记者自身的媒介职业道德。记者会采用“某专家说”、“某相关部门指示”等词汇来提高网络新闻的真实性。同时有一部分网络媒体的新闻采编能力较差, 这对整个媒介行业的公信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缺乏发布权威性信息的主流网络媒体, 会使得网络舆论偏离原有的方向, 不利于政府职能部门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开展。

(三) 网络公共舆论引导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不健全, 引导主体不明确

虽然我国关于网络公共舆论引导的法律法规有了进一步的完善, 但缺乏网络管理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以及舆论引导主体责任等方面的明确规定。1983年4月23日, 我国宣布正式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但目前该制度仍处于不完善程度。2015年6月1日约21时28分, 豪华游轮“东方之星”倒扣水中, 政府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是抢救者的数量, 死难者的家属如何安置以及事故原因调查进展等问题。但发布会全过程都在表彰某些领导以及一些无关于事故“不痛不痒”的语言。有人在新浪博客发布《东方之星新闻发布会, 越来越像说明表彰会》的博文, 一时间得到了大量的转载。同时目前我国网络的实际管理部门众多, 宣传部门、信息产业部门、工商部门、文化部门等, 在遭遇重大事件、公共事务时, 没有真正的网络舆论引导主体, 容易出现权责不分、多头管理的现象。

(四) 引导网络公共舆论以打压、堵塞信息源为主

虽然目前我国网络公共舆论引导方式已经采取了公开、透明化策略, 但对于大多数社会热点事件仍以行政手段为主。尤其是不利于社会和谐的重点事件。2015年2月28日, 一部由央视前著名主持人——柴静自费筹划的大型纪录片《穹顶之下》在各大视频网站、社交网络上被疯狂转载。该视频聚焦社会热点话题——雾霾, 同时对雾霾问题进行了深度调查, 一时间引起了广大网民的热议。环境污染一直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 《穹顶之下》让很多人产生了共鸣。“不要等问题出来后再去挽回。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 雾霾已经成为每个人必须应对并亟需解决的问题!远离雾霾, 呼吸同一片纯净天空!”该视频播出之后, 这些都成为了网络热点话语。2015年3月6日, 在该视频获得了1.55亿的点击量之后, 遭到了中国有关部门的封杀, 在爱奇艺、优酷等视频网站上已经看不到这个视频的存在。从《穹顶之下》这个案例可以看出, 我国对于负面舆情仍采用封锁的方式来压制舆论的产生。其实这是一种导致恶性循环的方法, 在严重的情况下会致使社会谣言的产生。

四、我国网络公共舆论引导策略

(一) 建立和完善舆情监测机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 网络公共舆论监督的力量不断加强, 但是由于“把关”的缺失, 使得虚假信息错误地引导网络公共舆论的发展。要建立和完善舆情监测机制, 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人员要对舆情尤其是负面舆情的发展趋势进行密切关注, 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某一热点问题的发展态势。建立一支专业的舆情预测队伍, 根据收集的信息筛选可能产生更大影响的舆论, 对可能发生的舆情走向进行有效预测, 从而建立相应的应急策略。当负面舆论影响范围扩大时, 可以有效应对从而保证社会的稳定与团结。有效的舆情监测是建立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之上, 这就要求舆情监测人员要积极学习互联网知识, 通过互联网平台收集舆情信息, 有效运用先进的舆情分析手段获得更加准确的数据。

(二) 培养网络从业人员自律意识和责任感, 打造主流网络媒体

目前众多学者对于“主流媒体”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定义, 笔者认为所谓“主流媒体”是指具有一定公信力, 并且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信息传播平台。现在互联网正在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舆论聚集地, 打造主流网络媒体势在必行。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下, 媒介行业市场化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一样是我国政府的喉舌, 其具有政治和经济双重属性。所以网络媒体要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这要求网络从业人员要有较高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 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念, 特别是在重大新闻的报道中, 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把主流言论置于重要地位, 引导网络公共舆论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主流网站建设的支持, 尤其是资金方面的支持, 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促进主流网站的发展, 给予网络媒体更大的自由空间。在鼓励其发展的同时也应该制定相关的管理机制, 而这种管理机制不应再沿用过去传统媒体的管理方式, 应该在实践当中不断吸取经验教训, 制定符合网络媒体特点的管理机制。

(三) 确保网络公共舆论引导的合法性, 明确引导主体

虽然我国目前在网络公共舆论引导方面的法律逐渐完善, 但仍然缺乏一些具有针对性、完整性的法律法规制度。法律本身具有强制性, 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法律明确某一类型社会热点事件由谁引导、采取何种方法引导、引导何种问题等, 有效杜绝网络公共舆论引导工作中不作为的现象。合法性的授权可以避免网络公共舆论引导工作中引导主体缺失、信息不完整或信息过量导致对社会热点事件错误解读的现象。同时当突发事件发生时, 舆论引导主体要在最快的时间内依法发布准确信息, 建立网络公共舆论引导问责机制, 使得引导主体真正承担起舆论引导的责任。

(四) 遵循传播规律, 正确引导网络公共舆论

所谓遵循传播规律, 就是采用疏、缓的方式引导网络公共舆论的发展, 而不是依靠权力对公共舆论进行强制性的打压、堵塞。柔性策略能够更好使公众处于主动性的位置, 面对网络公共舆论中的质疑, 相关政府部门要积极回应。同时公开、透明化的处理方式可以有效缓解网民的对抗情绪, 树立政府部门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刘建明.纪忠慧.王莉丽.《舆论学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23-25

[2]好搜百科.穹顶之下.http://baike.haosou.com/doc/6281815-8701889.html

[3]樊金山.网络舆论视域下的执政创新[J].新东方, 2009 (3)

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 篇11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网络;舆论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近年来网络使用人员越来越多,一方面,由于网络媒体比广播电视媒体要方便、快捷,另一方面,网络媒体的信息要比广播电视媒体更要及时。综合以上两方面的原因,就舆论发面来说,网络舆论发展相当快速。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广播电视在舆论的竞争中,有其自身的的优势,且这些优势是网络媒体所不能比拟的。所以,在新媒体时代下,研究广播电视和网络的舆论竞争具有一定的意义。

1.网络媒体对广播电视的舆论引导地位带来巨大的冲击

在网络媒体还没有广泛的被广大人民群众使用之前,我国的各种信息、舆论的传递都是要依靠广播电视媒体。所以,在以往中,广播电视充当着信息、舆论传播的主导地位。而在广播电视媒体的舆论发展过程中,舆论监督经历了多个时期。有兴盛期,同时也有衰退期。特别是在文革期间,我国的舆论监督经历了最大的挫折。到我国社会主义开始转型时,新媒体舆论又出现了转折。

在我国开始社会转型时,我国的舆论监督出现了短暂的停滞与彷徨。而自从网络等各种新媒体出现之后,舆论监督开始出现了复兴,按时却让广播电视这一类的主流媒体失去了气在舆论监督中的地位,被各种新媒体所超越。现在常见的一中情况是,广播电视媒体在舆论监督上亦步亦趋的跟在网络媒体的脚步之后,在很多时候都是事件已经在网络上开始广泛的传播,并且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之后,广播电视媒体开始进行报道。并且在大多数时候广播电视媒体都会与当地的官方在舆论上保持步调一致,即使是时间已经在网络上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只要官方没有做出反应,那么广播电视媒体也不会进行报道。只有等到谣言四起,舆论以及被弄成了一团浑水的时候,引起了民怒,才会进行辟谣。例如2009年河南出现的“钴60事件”,才能够事件的发生到开封市政府召开正是的新闻发布会时,经历了整整的一个多月,但是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广播电视媒体是集体失声,不做任何报道,以至于各种流言、谣言四处传播,甚至出现了大批的杞县群众携带家人出逃的现象。又如较为出名的厦门PX项目事件,在事件的一开始,厦门的使命从一开始就在利用网络与短信对这个项目进行抵制,对PX项目表达出不满,但是广播电视媒体却是在与政府进行配合,就PX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解释,可以说和新媒体是两种无安全不协调的声音,这中情况让当地的民众开始怀疑广播电视媒体,而后来PX项目的迁出则无疑是广播电视媒体的公信力的打击。对网络等系新媒体来说却是进一步的提升了其影响力。

2.网络媒体弱化了广播电视媒体的舆论竞争力

就目前来看,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我国的网民数量越来越多,随之而出现的情况就是使用网络媒体的人越来越多,而使用广播电视媒体的人也就相应的越来越少。这是因为,网络媒体在晕轮监督上,总是会比广播电视媒体要快的多。所以,广播电视所面临的形势是极为严峻的。然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广播电视媒体自身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是广播电视媒体的外部原因。

从广播电视媒体自身情况来看,有着良好的理性与权威性,这就使其对新闻稿有着较高的要求,对于每一个新闻报道都需要进行查证,保证其消息的可靠以及细节的精准,并在事件的真相还原之后才会进行发表。虽然这样可以使其具有更强的公正性与专业性,但是却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发稿的速度降低,无法跟上网络媒体的速度。对于广播电视媒体来说,如果落后于网络媒体,那么在舆论引导上的地位与能力也就会跟着失去,只有对舆论监督在网民的簇拥之下的起伏而感到无奈,即使有雄心壮志却也是无处发力。

从外部来分析,广播电视媒体的舆论竞争能力之所以会受到网络媒体的冲击,是因为广播电视媒体不具备网络媒体的优势。特别是随着网络的普及,网民数量快速增加,使得网络可以通过网民掀起一波波的舆论监督浪潮。而且在网络上可以匿名的发布各种言论,这就让人们不会再因为现实中的“关系网”而受到限制,让他们可以自由的对自己的见闻与看法进行发表,能够直指各种问题的核心所在,能够对社会的阴暗面进行揭发。并且当前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期,各种利益相互纠缠,所引发的社会矛盾相当的多,因为晚了网络的匿名性,使得很多让人都热衷于在网络上发表各种讨论,参与到舆论监督中来,并且因为网络所具备的互动性,使得网络上的内容可以被快速的传播。网络的这些特性都是广播电视媒体所不具备的,而这些特点都会消弱广播电视媒体在舆论竞争中的竞争力下降。在中央对舆论监督是进行过反复强调与支持的,但是往往到了地方上就是另外的一回事了。而且广播电视媒体和晚了网络媒体相比,是处于各级政府的监管与控制之下的,有着很大的压力,这也导致了广播电视媒体无法对政府的各种行为以及与政府相关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这就直接导致了在舆论竞争中,广播电视媒体处于劣势地位,因为广播电视媒体不敢像网络媒体那样什么都敢报道。

3.广播电视媒体的舆论源受到网络媒体的冲击

在网络媒体还没有出现或者广泛使用前,广播电视中的许多节目都是我们众所周知的,如《午间新闻》等,都是我们舆论信息的来源,同时,也在舆论监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特别是腾讯、网易、新浪等门户网站,天涯社区、猫扑论坛以及百度贴吧,还有近年来的微博的等在舆论传播中表现出了相当强劲的势头,而在这些基于网络的新兴媒体中,百度贴吧的管制较为严重,而其余的天涯、猫扑以及微博等则较为宽松,但是相对与广播电视媒体来说都较为宽松。我们必须要清楚的认识到,当前超过大多数的重大社会事件都是通过网络媒体的传播而让人们所熟知的。网络媒体之所以能够发挥出如此强劲的作用,是因为其自身有着相当强大的互动平台,并且还有着数量众多的粉丝团,因此在对舆论源的争夺上,比广播电视媒体有着更强的优势。通常的情况下,舆论报道只要谁先报道,那么谁就能掌握其舆论导向,这主要是取决于谁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获取最有价值的舆论源。相比而言,网络媒体有着相当强大的开放平台,而且很多的事件都是由网民所揭露的。而很多事件都是通过网络媒体的曝光之后才快速传播的。

4.结语

总的来说,网络媒体的使用使得广播电视在舆论方面的主导作用弱化了,并且逐渐的被网络媒体所取代。所以,广播电视要想在今后的发展当中,在舆论方面不输于网络媒体,就一定要清楚的认识到网络媒体在舆论方面的优势,以及自身在舆论方面的弱势。因此,广播电视媒体在今后的发展中,要不断的进行改革,加强在舆论方面的改革,与此同时,还要与网络媒体相互合作,逐步扭转广播电视在舆论方面的劣势。

【参考文献】

[1]马赫.媒介融合背景下突发事件网络新闻专题的编辑策划研究——新浪网关于云南鲁甸地震的新闻专题为例[J].品牌,2014(04).

浅议新媒体时代如何引导公众舆论 篇12

随着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作为基础的各种新媒体快速发展, 传媒界发生了很大变化, 不论理念还是制作、传播媒介方式以及受众对媒体的要求都日新月异。新媒体时代的显著特征在于公众的参与度, 它促使公众的互动程度前所未有地增强, 同时带给不少媒体工作者更需深思的问题:新媒体时代, 究竟该如何利用新传媒的优势, 同时进一步促进公众舆论的健康、积极发展。

互联网数字化标志着新时代的到来, 媒体工作者也应该审时度势, 不断调整自身, 从而适应时代的需求, 与此同时, 时刻不忘自身的责任与使命, 引导公众舆论, 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文明发展奉献力量。

1 强化报道深度

新媒体时代具有典型的复制性高、门槛低、时空限制少等特点, 这样传统的广播电视、平面媒体以及网络媒体等都力图供应更多的信息。与此同时, 广大受众可以主动接受更多各种形式的信息, 网络媒体甚至可以提供更多点对点的传播, 给公众更多的选择空间。

“内容为王”, 这种形势下, 只有不断自我提升, 积极传播优质的信息内容, 才能成为广大传媒立足的根本。这就需要广大媒体能够切实提供具有特色的信息方式与内容, 从而永葆其发展的生命力。从报道深度上来说, 广大媒体应该能够对诸如调查性报道、解释性报道等新闻事件开展深度调查, 切实分析信息的背景、发生过程, 并能够综合应用场面再现、预测分析等方式, 对其历史渊源、前因后果、高潮迭起之处以及最终产生的代表性影响与意义进行报道, 体现出报道者所持的理性分析能力与深入洞察力, 从而真正帮助受众全面而深刻地获知新闻信息, 并引发深度思考。这就需要传统媒体能够尽可能地利用新渠道多收集信息, 进行相关性分析, 开展逻辑推理, 对网络媒体而言, 应尽可能减少复制、粘贴的内容, 加入一些解释性报道, 增加信息的加工度。事实上, 只有深度解读新闻信息, 并通过有效的手段开展传播, 吸引读者才能真正建立起舆论积极导向效果。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网络的发展使得不少传统媒体在信息反应速度上出现被动局面, 很多传统媒体对网络信息趋之若鹜, 很多都是提取网络现象再进行分析, 这在时效性上首先失信于广大受众。只有培养极其敏锐的技巧, 在充分利用网络的同时, 注重新闻视角的敏感性, 敢于挖掘新闻素材, 才能在新媒体环境下获得良性发展。

2 开展综合性报道

信息的散碎化与流动性是新媒体的典型形态, 网络信息的即时化优势决定了它能够满足各种受众个性化、差异化的信息需求。也正因为信息的大量滚动性, 导致审查监管不严, 信息质量不足等缺陷, 使得受众容易在庞大的信息中迷失自我。与此同时, 由于新媒体的出现, 信息发布者容易与公众进行即时互动, 一些负面的态度与评论很容易占据主流, 造成公众舆论方向的迷失。

针对这一问题, 广大传媒应该进一步自我审视, 开展相应的综合性报道模式, 这一模式旨在通过较为集中性的版面, 让公众能够在一定的空间与时间里, 实现对整个新闻或信息的全面了解, 获知编者的爱憎偏好, 形成对自身的指导意见。这在传统媒体中可以通过集中版面来实现, 在网络媒体中可以根据时间顺序、因果顺序使用超链接的方式进行信息整合。以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为例, 某一个特殊事件可以由新闻背景、相关链接、新闻报道以及新闻评论四部分构成。由此, 将新闻的最新报道公布于众之后, 还告知他们新闻的背景以及这一事件的发布方对整个事件所持的观念, 这样不光有新闻事件自身, 还形成了引导舆论、左右受众思想的观念与意见, 可以实现信息的整体价值, 满足不同读者的信息需求。

3 接受公众舆论监督

不可否认, 由于中国当前政治体制改革较为落后, 消息体制改革停滞不前, 这使得舆论监督的空间条件、外部环境较差, 整体舆论监督效果并不理想。新媒体时代引导公众舆论的同时, 还应该尊重公众, 接受舆论的监督。既然舆论表明了各种公众意见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内所达成的规模以及发展趋势, 广大传媒就应该积极关注这些舆论的对比关系, 能够对它们的总体趋势进行把握与描述。

首先, 广大媒体应了解某一特定事件下的主导舆论, 即超出70%的人所持有的共同观点;其次, 把握住一定数量的特定公众意见, 即分支舆论;第三, 对那些特定地区多数人坚持, 但并不具备典型的全局性的人意见, 即次舆论进行透彻了解;第四, 对那些小社会环境中的群体舆论, 如微舆论加大关注。以“药家鑫事件”为例, 前期药家鑫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之后, 驾车逃逸, 得到了国内多数人的声讨, 如不对药家鑫进行道德与法律上的裁决, 必将掀起人们对司法的质疑, 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困惑, 那时的主导舆论是显著偏向张妙。而后期, 药家鑫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之后, 张妙家属继续向药家鑫索要20万 (赔偿款也好, 捐款也罢) , 舆论显然不再是单纯地同情这个家庭, 而是对他们的出尔反尔表现出了反感与厌恶。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 传播手段正在悄然改变, 传统的传播媒介已经不再是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主角。以互联网、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因其传播速度快、传受互动强等特点逐渐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占领一席之地。尤其是新媒体强大的互动性打破了传统媒体单向传播的模式, 实现了政府、媒体、受众之间的互动, 由单向的信息传播模式变为了双向的信息交流模式, 实现了信息的有效传播。

1突发事件的概念及特征

单从字面的意思上来理解, 突发事件是指不可预见的、突然发生的灾难性事件。然而突发事件是公众难以预测和控制的事件, 是一个非常广义的概念, 并不是专指某一件事件。尽管国内外学者都对突发事件进行过概述, 但突发事件至今依然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根据2007年通过的国家《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 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1]

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是由形态各异, 性质和影响力各不相同, 事发的不可预见性、自然规律的不可抗拒性、事态发展的难以预料性以及社会矛盾的激化等事件原因的必然性, 给社会经济政治的运行带来恐慌感和危机感以及严重影响人民生产生活的破坏性等等, 这些要素已经诠释了突发事件的特征:1) 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在发生原因、变化方向、影响因素、事件后果等各方面都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难以准确预测和把握;2) 事件的发生受偶然性因素诱发, 事件以什么方式出现, 在什么时候出现, 往往是大家不可预知的;3) 破坏性, 突发事件大多为自然或社会灾难, 不论其性质和规模的危机, 都必然给社会以不同程度的破坏、混乱和恐慌;4) 广泛关注性, 突发事件的发生导致社会脱离正常轨道而陷入危机, 极易威胁社会公共安全, 影响社会, 容易引起社会

新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

文丨黄鑫磊

摘要:近年来, 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 传统媒体日渐式微, 以各种新兴通信和传播工具为基础的新兴媒体已经崭露头角并逐渐在受众中影响广泛。这些新兴媒体以其个性化突出、受众选择性增多、表现形式多样、信息发布实时等优势融入我们的生活, 在新闻信息的报道中占领一席之地, 特别是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尤为显现。众所周知, 突发事件由于其不可预见性且破坏大, 对人民的生命安全带来危害, 容易引起社会恐慌和普遍关注, 那么新媒体作为传播的信道, 如何正确地反映事实、引导舆论、发挥舆论功能, 成为了重中之重。笔者将以突发事件为切入点, 结合新媒体的表现及其在突发事件中的应对, 梳理突发事件中舆论引导的特点, 解析在突发事件情形中如何利用新媒体这把双刃剑来正确引导舆论, 更好地服务于受众。

关键词:新媒体;突发事件;舆论引导

只有真正把握住了公众舆论方向, 才能更好地起到主导作用, 这时候媒体方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 或推波助澜, 或引发深思, 抑或遏制不良苗头, 真正起到相应的社会责任。

4 坚持信息公开透明化

不少传媒正面临着这样的切肤之痛, 媒体被指认为强势利益的代言人, 并不能真正客观地反映信息, 这种症结主要表现在信息评论出发点、信息评论的全面性等各个方面。网络媒体的舆论风暴对这种现象有很大冲击, 并促进信息更加公开、公正、透明。因此, 广大传媒应坚持信息的公开透明化, 真正给公众更为客观、真实的世界, 而不像人们所传说中的:“一开电视, 就觉得社会和谐、人民幸福、歌舞升平、天下大安;而一开电脑, 就社会黑暗, 官员腐败, 恶势力横行, 民不聊生”。这表现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展现方式上的严重差异, 也揭露了当前媒体整合度问题, 表明信息的公开透明化迫在眉睫。

现阶段, 媒体舆论引导责任的缺失是个较为严重的问题, 这在新闻传播实践中并不鲜见, 在一些主流媒体上也有所表现。广大传媒应首先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拥有强烈的使命感, 才能更好地顺应信息时代发展需求, 切实为人民做主, 为公众服务。

摘要:新媒体时代的来临, 给传媒带来了很大变化。如何引导公众舆论, 整合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势, 是当前广大媒体工作者们最关注的问题之一。笔者结合相关工作实践, 探讨了新媒体时代如何引导公众舆论。

关键词:传媒整合,新媒体时代,公众舆论

参考文献

[1]张立斌.传统广电媒体与网络新媒体的融合路径分析.科技传播, 2010 (14) .

[2]罗杰·费德勒[美].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明安香译, 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00.

[3]朱春阳.现代传媒产品创新理论与策略.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5 (1)

上一篇:适应社会发展下一篇:退出决策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