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记者的转型(精选12篇)
新媒体时代记者的转型 篇1
一、融合媒体时代记者面临的挑战
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出现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媒体环境, 新旧媒体之间为了实现共存, 必须相互合作, 走融合发展之路。因此, 对新闻的时效性、传播方式、采编流程等等产生极大的影响使之有了较大的变化, 也给传统新闻工作者一个大挑战。
首先, 掌握跨媒体平台信息发布技能。在融合媒体时代, 几乎全部的媒体平台都涵盖在了同一新闻传播媒介之中, 记者需要将信息产品上传到不同的媒体平台。此外, 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涌现, 也对记者不断提出新的技术要求, 对于技术动态方面的信息记者需要时刻关注, 并且对其操作技能有一个熟练的掌握, 以便在完成有关任务可以采用最便捷、有效的软件工具。纸笔、相机等采编新闻素材的设备要随身携带, 因为写作和摄像都是记者应当具体的专业素质, 这样也可以使新闻记者可以尽可能地一次性完成不同形态新闻的采写工作。
其次, 具有多媒体思维方式。在多种媒体之间能够自由转换才是实现记者成功转型的最重要内容。培养多媒体思维也就是让记者学会用不同的传播符号来传播不同的新闻事件, 用最适合的介质、形式来进行表达。不同的传播介质适用于不同的新闻内容, 例如, 用画面比较难以捕捉人物情绪等内容, 这就适合用文字来描述, 还有逻辑性强的内容也适合用文字来进行发人深省的表述。融合媒体时代的记者要善于制作所有媒体的新闻产品, 进行最佳组合方式的安排, 选择最佳传播媒介和最佳传播形式, 才是最理想的状态。
再次, 筛选海量信息。信息过剩是这个信息时代的产物, 也是新闻媒体面临的一大难题。如今随着媒介融合的深化, 高度同质化问题也更加严重。我们看到不同的新闻媒体和传播平台都在喋喋不休的诉说最近发生的同样的主要新闻, 内容几乎都相差无几。但新闻采编人员还在每天挖空心思地找新闻, 没有新闻就制造些谣言, 总之要使信息浪潮尽可能地一波高过一波。每天的信息量之大令人咋舌, 这些信息真假难辨。由此可见记者面临的筛选海量信息的重大难题。
二、融合媒体时代记者的角色认知
(一) 公民记者和全媒体记者
融合媒体时代, 不仅有迅速崛起的新媒体, 还有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新闻传播过程。公民记者即受众主动参与到传播新闻的过程中来, 日常生活中的趣事、轶事也是不少新闻媒介传播的内容。公民记者是普通市民, 也是我们信息的受众群, 他们既是信息的传播者, 又是信息的接受者, 这就模糊了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的界限。全媒体记者也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拥有多媒体思维的人, 他们不同于传统记者, 他们掌握了不同产品形态的采编技能, 并对声音、文字和图像等表现手段来进行综合运用, 最后将生产出来的多形态产品多渠道地传播给受众。
(二) 新闻报道流程中记者职能的变化
融合媒体时代的到来是新闻传播进化过程中的一场革命, 其数字化、集约化和多元化的生产特征也正体现了科技信息时代的特征。在这样一个新闻时代, 正如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媒体的平台、内容、渠道等都趋于融合, 而记者也不再是过去传统的信息采编者, 如今他们要筛选、解释、整理信息, 成为了知识的管理者和信息服务的提供者。
(三) 融合新闻记者的角色变化
由于日益普及的采编工具和日益开放的传播平台, 弱化了记者的把关作用, 其宣传者的角色也不甚明显。首先, 是把关人角色的弱化。这主要是由于在融合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下, 媒体和记者在传播新闻过程中的垄断权被开放性和双向互动的新媒体特征给消解了, 公民也参与到新闻传播中来, 使得新闻传播不再是记者的特权, 他们把关信息的权威、专业形象也不复存在。其次, 是宣传者角色的弱化。最后, 是策划角色的强化。多覆盖的媒体平台和多元化的新闻产品为媒体策划提供了更大更好的舞台。
三、融合媒体语境下记者的角色转型
逐步推进和深入发展的媒介融合, 使得传统记者在采编融合新闻的过程中有些“手足无措”, 记者角色是转型已是当务之急。由过去为单一媒体服务人到多媒体主持人、知识管理者和信息服务商的转型是记者在新时代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记者需要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历练, 掌握好多媒体技能和建立跨媒体思维模式。
(一) 多媒体主持人
在融合媒体时代,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融合被发挥到极致, 新闻表达可以使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传播元素, 还可以通过微波、计算机语言等多种不同的传播手段, 受众接受信息并即时互动, 同时还可以在同一媒体终端展示所有不同的传播形态。所以, 新时代记者必然需要掌握这些新媒体技术, 试想现在的记者不会使用摄像机和多媒体处理软件, 必然要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二) 知识管理者
知识管理主要是指知识库的建立和把知识作为重要的资产来管理。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 它还可以提高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如今太多的内容可以被复制了, 而不易复制和再生产的知识是最有价值、最重要的资源。记者成为知识管理者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知识资源的生产和存储;媒体不应该只是成为新闻的加工厂, 而应该将自己视为知识公司。
(三) 信息服务商
融合媒体时代有两种发展形势的新媒体, 一个是进行独特新闻内容的竭力生产, 一个是将新闻产品打包传播到移动终端。也即一个成为融合新闻中心, 一个成为类似中国移动的运营商。信息内容对所有媒体来说是最重要的部分, 原创独家新闻不能成为唯一依靠, 原创独家的信息加工方式、处理手段才是关键, 也是媒体保持持久生命力的动力源泉。身处的时代, 信息太容易被复制传播了, 因而记者必须在新闻生产过程中考虑到传播效果的众多影响因素, 实现从生产者到服务者的转型。
结束语
融合媒体时代, 进行新闻人才的培养是众多媒体工作者和学者的研究课题, 这是一片全新的领域, 多媒体传播技术将一直发展下去, 甚至是以我们难以估计的速度。本文探讨了“融合媒体时代记者角色的转型”, 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个媒体融合时代的发展和记者角色的转型。
参考文献
[1]陈伟军.媒介融合与话语越界:传媒文化的多维阐释和散点透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1.
[2]王润珏.产业融合趋势下的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研究.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1.
[3]方雪琴.新兴媒体受众消费行为研究.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2010.
新媒体时代记者的转型 篇2
“时代风采”媒体记者走进西城社区 7月17日市、县总工会邀请省“时代风采”媒体记者,深入基层一线工会组织挖掘当代工会工作中涌现出的典型事件和先进人物事迹,以鲜活的人和事讴歌时代主旋律。
在西城社区,省、市工会领导及媒体记者详细询问了社区工会工作开展情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大家认为江城县总工会围绕工作职能,在开展社区工会工作中,创新工作载体,在建立健全机构、发展产业、公益事业、爱心济困、就业就学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切实为社区群众解决了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问题。县总工会在指导、帮助西城社区工会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真正把“职工”之家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省、市工会领导及媒体记者对江城县总工会给以肯定及表示,将把采写到人物和事迹进行梳理总结,撰写出工会工作中不愧于人民的“时代风采”。
(徐艳梅)
新媒体时代记者的转型 篇3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媒体;转变
新媒体时代是当前引领社会朝着智能方向发展的重要指标。在时代转型时期,传统媒体的新闻发布方式及发布渠道开始面临许多问题,新媒体的时效性远远超出传统媒体的信息发布效率,再加之新媒体信息传播平台的多元化发展,传统媒体已进入十分窘迫的发展时期。在这样的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记者的职能方向需进行全面改革,从传统信息的发布者转变成信息核实者,并根据现代媒体市场引导舆论朝着正确方向发展,防止信息多元化导致虚假信息的出现。
一、从传统媒体新闻信息的发布角色转变成信息核实角色
在以往,新闻的主流媒介主要是以报刊、杂志、电视为主,新闻消息的发布人员为记者,通过记者对新闻信息的逐步完善与核实后才可发布于媒体渠道。但是,在近几年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与发展后,新闻信息的公布和报道人员已不再仅限于记者,社会群体能够通过网络媒体发布自己的所见所闻,从自己的媒体平台中传播新闻信息,使社会群体通过平台快速了解最新消息。而随着新闻媒体在网络平台中的逐渐发展,网络平台已开始形成了一批又一批的网络采编团队,这些团队虽能够将新闻信息以最高效率发布于网络中,但其大部分都不具备合法资格,然而这样的发展形势并未对网络新闻媒体带来任何影响[1]。在新媒体时代中,每个人都能够具备新闻实时发布的条件,能够快速的将周围事件发布于网络,而网络媒体只需从群众新闻信息中选择一些具有意义或重要的新闻进行传播和推广,这样的传播方式是当前传统媒体无法到达的。对此,传统新闻媒体记者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变传统媒体的发展方向,这就需要传统媒体记者需改变固有的新闻发布角色,将工作模式转变为新闻核实人员,摒弃传统媒体中所担当的信息采集和信息编辑的角色。记者在选筛选信息时,因网络信息的发布者存在过多不定性因素,其信息内容的真实性也存在质疑,因此需要记者从中选择具有可靠性的新闻内容进行逐步核实,并完善新闻内容,将其以一个完整的新闻内容呈现于平台中。另外,传统媒体记者相较于新媒体记者在新闻采访资格上更具优势,其可通过累积以往的采访经验快速寻找可靠的新闻信息源,从中辨别信息的真实性,对新媒体信息开展进一步的深度报道[2]。
二、从传统媒体新闻信息的舆论把控者变为舆论引导者
新媒体时代最大的特点在于媒体的自由化,新闻信息的话语权已不再是由传统媒体所掌控,互联网的微博平台、论坛等公众平台已出现越来越多的信息发布者和传播者,并改变了人们对新闻信息的传播方式,在互联网平台中能够实现良好的互动模式。在传统媒体的发展时期,记者所承担的角色是舆论的把控者,各个新闻的发布与报道需在记者发声后才会逐渐得到传播,但许多记者在面对一则新闻时时常会出现自身的偏见及观点,而这样的报道方式会将新闻舆论偏向于不客观的方向,影响了社会群体对新闻的观点。在新媒体时代到来后,传统媒体开始遭受巨大冲击,记者的话语权也开始发生转变,任何一个事件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一定的舆论趋势,一个记者的报道和声明已无法影响事件的发展形势,这样的信息传播方式必然会导致真实的新闻信息无法取得信任。对此,传统媒体记者需从舆论的把控者转变为舆论的引导者,对网络不真实、虚假等新闻信息进行现场核实,从中了解新闻时间的整体经过,再同时在新媒体渠道和传统媒体渠道中进行同步发布,加强新闻的真实性,引导舆论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同时,传统媒体记者在改变舆论方向时,可与其它传统媒体记者进行联合发布,增强新闻信息内容的真实性与可信度,使社会群体不再盲目了解网络新闻信息,对网络新闻内容具备自身的分辨能力,将舆论引导至正确方向[3]。
三、从传统媒体新闻的内容收集者转变为新媒体平台的合作者
新媒体的网络平台是一个开放式平台,社会群众能够通过各个平台注册自己的专属账号,并通过账号发布各个信息内容,与其它社会群体达到相互互动的目的。当前,许多传统媒体记者为扩大自身新闻的影响力也纷纷开通了自己的平台账号,并在新媒体平台中通过微博、论坛、微信等媒体中提早发布与新闻相关的片段内容, 使新闻在还未在传统媒体公布前就已形成了一定的舆论趋势,在后期传统媒体公布新闻内容后则能够进一步增强新闻信息的可信度,同时,该方法还能使记者在新媒体公布片段内容后快速激起群众的好奇心理,使群众对该新闻有着更强烈的兴趣,从而吸引更多群众对该新闻进展做好实时跟踪。在后期记者将新闻内容通过传统媒体渠道完全报道后,群众必然会对传统媒体大大改观。由此发展趋势可以看出,在新媒体时代中,传统媒体记者需清晰意识到新媒体的各项优势所在,并对新媒体优势做到接纳,而并非排斥与竞争,与新媒体达成共同合作的关系,从新媒体中寻求传统媒体的发展道路,使双方优势与缺陷达到互补作用。媒体的合作不仅仅在于模式的转变,更是将新闻信息的生产过程进行相互融合,通过新媒体平台建立传统媒体自己的官方网站,并在传统媒体网站中利用新媒体的信息传播优势及共享优势发布最新的动态消息,同时,新媒体平台还能完善传统新闻媒体与群众无法进行互动的缺陷,记者能够在新媒体平台中与社会群体进行有效互动,从中了解社会群众对不同新闻事件的看法,与社会群众进行良好沟通,使传统媒体形成更完善与更强大的现代媒体。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也是一个新的机遇,传统媒体记者在面对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时,需正确认识到传统媒体存在的问题及不完善之处,对新媒体的发展报以接纳的态度,并根据现代媒体所需与新媒体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相互完善所在缺陷,建立一个更完善、更强大的媒体平台,为社会群众带来更真实与可靠的信息内容,使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达到共赢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碧红,雷天玥.探析全媒体时代的记者变迁——从“记者”到“把关人”的角色转变[J]. 今传媒,2014(09):11-12.
[2]王珏.新媒体背景下我国电视新闻媒体的创新研究[D].武汉大学,2014(02):91-92.
新媒体时代记者的转型 篇4
1 全媒体记者的概述
在我国,对全媒体记者还没有一个具体概念的界定。但是在一些西方国家,全媒体记者被生动地称为“移动记者”,从这个词语可以看出全媒体记者的移动灵活性极高,并且能够随时进入工作状态。结合本人自身经验,全媒体记者不仅要有灵活性,还要具备优秀的全面的新闻方面的技能,并且全媒体记者要有一定的综合能力以及现场应变能力
2 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记者转型的策略
第一,传统的电视新闻记者应该及时提高自身的综合技能。相比于传统媒体,新媒体背景下记者的业务范围大大增加。传统的电视新闻记者需要掌握的技术并不是太多,但是在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记者要熟练地掌握图片、声音以及视频的专业化的处理技能。另外,数字静态摄影技术的掌握对于一个全媒体记者来说也十分重要。这项技术的培养需要记者有足够的耐心。此外,对记者的整理制作技术也有较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挑选出优秀合理的照片,并对挑选出来的照片进行相应的图像处理。另一方面,还要搞明白照片的格式以及照片编辑处理的手段。在视频的制作方面,要学会运用相关的编辑软件,并要选择出与制作主题相符的照片,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合理的排列。必要时还可以适当地增加动画,并为动画添加一定的播放效果。此外,还要提高这些技术综合应用的能力。这样一来,在新闻的制作上才能游刃有余。另外,伴随着当下网络技术的发展、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相继出现,新闻媒体记者应该加强相应技术的学习,以保证顺应时代的潮流,加快新闻行业的发展。
第二,提高自身的团队合作意识。现阶段,各行各业之间都存在着严酷的竞争。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加强团队合作意识,新闻记者也不例外。对于新闻的采访与创作来说,需要多个工作人员的配合,他们分别负责新闻的采访、摄像与后期的视频制作。这样一来,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错误就会影响新闻的质量。而这些工作一个人根本不能完成,因此,对于新媒体背景下的电视新闻记者来说,一定要加强合作的意识,提高团队的整体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高品质的新闻。
3 电视新闻记者所担负的社会责任
第一,电视闻记者担负着我国舆论导向的责任,并肩负着解决广大群众疑难问题,鼓舞群众的责任。正确的舆论导向,关系到我国政府部门的工作水平以及工作的透明度,因此,有必要加强电视新闻记者的舆论导向作用。
第二,电视新闻记者担负着密切联系群众,宣导我党大政方针的责任。由于我国的电视新闻记者是最贴近于人民群众的记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新闻记者要密切联系实际,积极担负起传播党的思想,汇总大众意见的责任。一方面,要向人民群众及时宣导党的声音,以便人民群众及时了解国家动态。另一方面,新闻记者要及时地将人民的需求反映给相关领导及部门,以便于大众问题的解决。
第三,电视闻记者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对于社会上存在的违法违纪现象以及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要进行实时的监督。新闻记者还肩负着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责任。作为一个新闻记者,要时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置。
第四,现阶段人们手上大多拥有智能化的手机,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大众多会利用手上的手机进行拍照或录像,并传到微博的朋友圈以及各种社交媒体上,这些信息看上去很真实,但是这些视频或照片只揭示了表面现象,没有对问题的实质进行探索。这就要求记者认真地进行取证工作,保证新闻的客观性与真实性。新闻记者要对事件发生的地点、时间、原因等问题进行现场取证,杜绝微博微信信息泛滥以及信息不真实问题的发生。
4 结语
近几年来,我国的新媒体发展迅速,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记者要积极转型,保证新闻的质量,另外,新闻记者应该贴近群众,提高新闻的真实度与时效性,并不断提高自身的责任感。
摘要:新媒体背景下新闻的时效性增强,互动性提高,极大地提高了新闻的可读性。电视等传统的主流媒体受到了新媒体的挑战。本文就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记者的转型问题进行讨论,并进一步探讨民生新闻记者所担负的责任。
关键词:新媒体背景,电视新闻记者,转型,责任
参考文献
[1]张乃文.论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记者转型的困境和策略[J].西部广播电视,2015,(3):36.
[2]韩冰.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发展困境及出路分析[J].新闻传播,2014,(16):146.
新媒体时代记者的转型 篇5
摘要: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推动下,新媒体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在新媒体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有了新的要求。因此,新闻记者须在原有职业素养基础上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新闻素养。本文主要对记者职业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进行浅析,旨在为新闻记者素养的提升提供更多可靠参考依据。
关键词:新媒体;记者;职业素养
新闻记者为一种通过及时、有效且客观公正的态度来实现为大众传播信息的职业,其既是新闻的采访者,同时也是新闻的制造者,既搜集社会信息又传播信息①。在社会发展及进步过程中,新闻记者的工作发挥着重要推动作用。新媒体为一种依赖诸多崭新技术作为支撑的媒体形态。各种媒体形态对新闻记者职业素养具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强对新闻记者职业素养提升方式进行深入研究。
一、新媒体定义及特点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报纸、广播、电视媒体的一种新型媒体形态。该种媒体形态的新主要体现为技术的创新和信息传播方式的创新。新媒体实质上是指网络、手机以及网络和手机的相关衍生品,如微博、微信、社区论坛、手机报、手机电视等等。新媒体凭借其具有的特点被誉为“第五媒体”。新媒体所具有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第一,信息传播速度快速、便捷。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的传播不受印刷、运输、发行等的限制。同时,通过无线网络,信息的传播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各种海量信息可随时随地发送到大众手中。第二,互动性强。存在互动性为网络明显优于传统媒介的一个主要特点之一。网络是一个动态的媒介,将其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可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互动②。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传播时,受众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能够主动将信息“拉”出来,并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直接参与到互动中,进而创造出更多的信息。信息的传播者和信息的接受者可实现平等交流互动。第三,传播主体具有多元化。随着新媒体的普及,信息传播主体在不断发生变化,人人均可成为信息的创造者、发布者,信息传播主体表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
二、记者职业素养的提升
(一)提升业务素养
第一,提升网络信息传播技能。在新媒体环境中,大众主要应用电脑来进行网络交易、网络创作等具有复杂性的网络应用活动,而不是过去简单的网页浏览、打字等简单的活动。因此,新闻记者必须及时并熟练掌握网络上出现的各种崭新事物。例如掌握微博、微信等注册和使用,学会使用4G手机,学会通过wifi收发信息等。第二,提升融合能力。融合能力指的是在媒体融合时代,通过掌握并综合应用相关新技术来对各种新闻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的一种能力。熟练掌握并能够合理应用各种报道工具为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记者必须要具备的一种业务素质。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必须要高度重视记者自身融合能力的提升,将记者塑造成为全能型人才。记者不仅要熟练掌握各种新型媒体新闻的采集技术和制作技术,同时还需懂得有效应用相关技术。记者除了掌握新闻采访、信息编辑、新闻评论能力之外,还需加强学习现场抓拍、摄像、剪辑等本领,进而使自身能够更好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同时,记者还需掌握网页制作、FLASH制作等技术。第三,提升互动沟通能力。在新媒体时代,各种新技术以极快的速度不断涌现,必须要保持学习热情,努力学习各种新技术,并高度重视互动沟通能力的提升③。因为记者在与受众进行有效互动的过程中可挖掘出更多的新闻信息资源,进而提升新闻媒体的社会影响力。
(二)提升知识素养
在新媒体环境下,记者必须要加强相关法律知识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知识素养。知法、懂法、守法为新时代对每位公民提出的新要求。新闻媒体是一项产业,其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需要获取相应的经济效益。但是如果为片面谋求经济效益的提升而使用不正当、不合法手段,那么新闻报道将会失去其真实性、客观性和正义性,新闻媒体在大众中的公信力便会不断下降,进而对新闻媒体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产生阻碍作用。因此,作为新闻记者必须要具备较高丰富的.法律知识。记者知法、懂法、守法,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开展相关活动,严格把握法律红线,并坚持不越线进行活动。
(三)提升道德素养
在以互联网作为主要载体的新媒体时代中,每日均有海量信息不断冲击着人们的生活。在这些信息中包含众多虚假、垃圾信息,同时存在大量炒作新闻、虚假新闻等谣言传言。作为记者,在工作过程中必须要具有较高的辨伪能力,能够科学辨识相关信息的真伪。对海量信息进行去伪存真是对记者社会责任感的一种考验,同时也是记者道德素养高低的重要体现。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记者必须要具备极高的大局意识、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必须要严格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纸媒时代,以报纸、广播、电视作为媒介向受众传播的信息存在一定局限性,各个信息的传达者和信息的接受者存在清晰的界限。而在如今的新媒体时代,广大受众可借助多样化的自媒体,随时随地进行信息的发布和接收。这种信息的发布和接收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滋生谣言、虚假信息的温床。这些谣言、虚假信息的存在对网络舆论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直接损害到部分个人及组织的合法利益,对社会健康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中,记者不断提升自身道德素养,充分发挥正确舆论导向的引领作用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
注释:
①杨威.当代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与社会责任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5,05(14):217-218.
②张金文,高延秋.从新闻专业主义看出镜记者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J].西部广播电视,,11(03):445-446.
新媒体时代记者的转型 篇6
摘要:21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的发展也越来越快,与报纸、广播电视这些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有其自身的特点,面对新媒体我们新闻记者应该如何让应对,以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是所有记者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讨论了新媒体的概念,其次对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新闻记者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新闻记者;职业素养
前言:新闻记者是一种以及时、客观、准确、公正的态度向社会公众传播信息的职业。他们是社会信息的搜集者和传播者。对于社会发展和进步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新媒体开始兴起,并不断发展壮大,传统的媒体受到严重冲击,对记者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新媒体概述
(一)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是在新的技术手段支持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具体来说就是在网络和手机的支持下,进行的一系列信息传播活动,比如:手机报、微博、数字电视、公交移动电视等等。是与传统的电视、广播、杂志、报纸等媒体相对而言的,被称为“第五媒体”。其发展速度之快令人咋舌,以中国的互联网为例,中国的互联网起步于1994年,到2009年中国的网民数量高达3.16亿人,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截止2013年年底我国的网民数量已经达到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
(二)新媒体的特点
1、速度快
过去,大多数信息都通过书籍、报刊、DVD的形式进行传播,不但制作需要漫长的时间,而且传播速度也比较慢,有时还会因为天灾人祸导致信息丢失。但是新媒体完全克服了上述问题,互联网被形象的誉为“信息高速公路”,只要有一台能接入互联网的电脑或者手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在短短的几秒钟时间里将信息传播到千里之外[1]。
2、互动性较强
传统的媒体,观众只是一个信息的接收者,信息接收者与发布者或者不同的信息接收者之间难以交流。而网络时代人与人之间交流互动变得很容易,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与他人分享信息,与信息发布者进行交流。在互联网时代人们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而是信息的主动创造者和传播者。
3、传播者多样化
在传统媒体时代,记者和编辑是信息的决定者,发布什么信息主要由他们决定,社会公众难以参与其中。而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都可以发布信息、传播信息。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编辑”。除了以上特点外,新媒体还有攜带方便、容量大、传播方式新鲜多样等特点。
二、面对新媒体新闻记者应当具备的素质
(一)具备在新媒体中传播信息的能力
1、熟悉网络信息传播的途径,并掌握相关技术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必须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技能。一名记者对电脑的理解不应该停留在会打字、会发电子邮件、能够浏览网页、能看视频的阶段,而应当有更高的追求。要不断尝试并学会使用新鲜事物,能够熟练使用“微博”、“微信”、“人人网”等具有时代气息的网络交流软件,并熟悉近期网络流行语和网络热点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紧跟时代步伐,不被时代所淘汰。
2、要做新媒体新闻的积极传播者
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大多数人都从手机、网络等新媒体上了解新闻时事。因此,新闻记者应当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其中[2]。
(二)加强自身职业道德建设
著名媒体人约瑟夫·普利策曾经说过:“做新闻媒体最难的地方就是既要保证新闻报道的新鲜生命力,又要使其受到良心和道德的约束。不能随心所欲,想怎么报道就怎么报道”。沃尔特·李普曼也认为,新闻出版行业中最大的检查者是新闻记者内心的敬畏之情。新闻行业与其他行业有着极大的不同,它的职业性质要求它必须担负起社会使命,每一位新闻记者应当有崇高的社会使命感,尤其是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社会上出现了一些缺乏道德的现象,这更要求每一个新闻媒体人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防止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经受得住金钱的考验。不能为了吸引观众的目光而进行虚假的新闻报道,坚持做认真负责的新闻报道[3]。
(三)学习法律知识
做一个懂法、守法的公民,是新时代的要求。作为新闻记者更应当懂法、守法。新闻媒体作为一项产业,在经营过程中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如果为了扩大发行量,谋取更大的经济利益而采用一些不正当的手段,甚至不合法的手段,使新闻报道失去了真实性、可靠性、正义性时,就会导致新闻媒体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力下降,从而影响新闻媒体产业的健康发展,对新闻媒体人也会带来许多消极影响。为了避免上述不良情况的出现,促进新闻媒体又好又快发展,要求我们每一个新闻从业人员不断学习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新闻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相关活动,绝不越法律的红线。
(四)正确引导舆论
舆论引导是新闻媒体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都应当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引导社会舆论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在传统媒体时代,新闻媒体向社会公众发布的信息量十分有限,新闻编辑人员可以把一些消极的、反动的言论过滤掉。但是到了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的在网上发布消息,一些不法分子也在网上散布一些谣言,发布一些消极的、反动的、不健康的内容。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每一个新闻记者都应当以身作则,坚持引导社会舆论向健康的、积极的方向发展,号召社会公众与不法分子做斗争,净化网络环境[4]。
结论:新媒体时代对每一个新闻记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记者只有顺应时代潮流,适应新媒体,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职业素养,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才能在工作过程中得心应手,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朱霍煊.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新闻记者职业素养探析[J].大舞台,2011,05(11):20-24
[2]杨雄信.网络环境下新闻记者角色定位研究[D].广西大学,2013,11(02):10-21
新媒体时代记者的职业能力探析 篇7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 新闻业在现代社会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新闻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最主要的信息来源, 是人们了解社会热点及国家事件的主要方式, 新闻业发展中记者的重要性越发突出。新媒体时代, 记者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发生着很大变化, 采访形式也越来越复杂, 如电话采访、网络访问、面对面交谈、暗访等, 所以对记者职业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步入新媒体时代, 记者应具备什么样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值得研究。
二、新媒体时代与记者的定义
(一) 新媒体时代
新媒体概念由美国学者戈尔德马克于1967年提出。对于新媒体时代的界定, 理论界众说纷纭, 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虽然学者们对新媒体时代的看法有所不同, 但基本都将数字电视、IPTV、移动电视、网络、手机媒体、博客、微博列入新媒体行列中。[1]新媒体时代是相对传统媒体而言的, 是指在电视媒体、广播媒体、报刊媒体等产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新媒体几乎都对数字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进行了应用, 与传统媒体的单向信息传播方式相比, 新媒体实现了双向传播、互动传播, 且传播速度更快, 范围更快。新媒体时代的特征是:海量信息承载、碎片化信息传播、虚拟化传播环境、信息全天候覆盖。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是新媒体建立的基础, 信息呈现方式为多媒体呈现, 不再局限于单一形式, 更多是以影像、图形、视频、声音等多形式呈现, 新媒体时代媒介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
(二) 记者
记者是指从事采访和新闻报道工作的专业人员, 属于一种职业。早在16世纪, 意大利就已经开始出现记者这个专门职业。他们主要负责采集和出售商业信息、航船信息、宗教信息、政治信息等等。传统新闻信息通常通过记者和被获取信息的对象面对面交流, 进行信息收集和采集。通常情况下记者主要在通讯社、报社、杂志社、电视台、广播电台等机构工作。近些年, 随着网络的发展, 开始出现大批的网络记者。记者的表现方式有:报导、专访、采访、专题、报道等。记者代替广大人民群众前往现场, 或与事件当事人接触, 探寻事实真相, 透过报道使事件呈现于大众媒体之上, 以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但记者采集到的信息、图片、影像都需要经过编辑的处理。[2]按照工作性质可以分为网络记者、广播记者、摄影记者、文字记者等等。按照报道内容可分为体育记者、经济记者、政治记者、科技记者等等。记者作为新闻的收集者、采集者担负着重要的使命, 在整个新闻采访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三、新媒体时代记者的职业能力探析
通过前文分析, 不难看出记者在媒体领域中发挥的作用,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 记者是推动媒体发展的核心力量。新媒体时代, 记者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正在发生着变化。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互动性更强, 且传播主体多元化, 人人都有机会成为信息发布者, 记者工作能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媒体时代, 记者必须具备计算机操作能力、网络信息传播技能。从目前媒体发展情况来看, 网络媒体普及度越来越高, 越来越多的受众选择通过网络来获取信息。相关统计数据显示, 中国网民人数已超过七亿, 这就要求记者要积极参与到网络新闻传播中。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 网络新闻发展越来越迅速, 开始成为主流媒体, 网络媒体影响力越来越大。网络环境下新闻信息的采集、制作、传播都将全面融入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因此, 可以说计算机能力是新媒体时代记者必备技能, 记者要做到集采编与制作于一身。[3]另一方面, 记者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近些年, 社会对记者的职业道德越来越重视。一些记者为了抓住受众关注, 获得更多利益, 道德丧失, 缺乏职业素养, 进行虚假报道, 颠倒是非, 给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 一则虚假报道所引起的社会波动非同凡响。记者有责任, 有义务去正确引导舆论, 新媒体时代, 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另外, 记者还应具备法律知识。21世纪全球已进入法治社会,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 人们法律意识不断增强, 记者作为社会信息的传播者, 必须担负起社会责任, 保证报道的公正性、客观性、真实性, 才能不断提高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 所以记者必须具备法律意识、法律知识。另一方面, 新媒体时代记者必须具备深层解读能力。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平台可以是传统媒体, 也可以是微博、微信、论坛等新媒体, 记者除了要能写稿子, 还需要深层解读能力, 能够利用140个字的微博来把新闻事件展现给受众, 这对记者职业能力有着一定要求。从目前我国媒体发展格局来看, 记者职业能力参差不齐, 一些记者并不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 不能满足新媒体时代需求。作为新时代的记者必须认清新媒体时代发展形势, 结合新媒体时代记者工作特征和发展趋势, 不断自我提升, 丰富自身知识储备, 提高职能能力, 做一名优秀的、专业的新闻工作者。
四、结论
21世纪, 全世界已经全面进入新媒体时代, 新媒体形式的不断涌现, 改变了记者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记者作为信息资源传播和采集的主体, 担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新媒体时代对记者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记者应针对当前发展形势, 不断学习, 提高自身职业能力。
摘要:采访是新闻报道中的重要环节, 直接影响着新闻真实性和准确性。记者是开展采访活动的核心力量, 是社会信息、新闻资料的搜集者和传播者, 他们在媒体发展历史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媒体环境日益复杂, 媒体市场竞争越发激烈, 记者工作面临挑战, 对记者的职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一些记者为了获得独家新闻, 做出了许多过激行为, 使社会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职业在法律、道德、伦理等方面的边界。记者想要适应新媒体时代, 必须不断自我提升、自我完善, 提高自身职业能力, 提升思想觉悟。本文将针对新媒体时代记者的职业能力展开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记者,新媒体时代,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魏兴华.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新闻记者职业素养探析[J].新闻传播, 2014 (05) :250.
[2]王叶华.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与社会责任[J].科技传播, 2014 (22) :75-76+66.
浅析新媒体时代记者的角色变化 篇8
一、挑战:记者必须调整自身
面对新媒体对整个新闻业产生的越来越大的冲击和挑战,记者在报道方式上要做到以下两个不能:
第一,不能走老路。按照传统的报道方式,通过群众反映、新闻热线或政策发布了解新闻线索后,记者要现场采访、写稿求证,按程序交稿编发。而面对微博等新媒体,网络在时效性方面显然要远远强于传统媒体。新闻事件当事人、旁观者均可在事件发生时利用移动网络设备将新闻信息传播出去,无须专门人员奔赴现场。传统媒体报道内容和编排方式、写作风格也不能再走老路。“假、大、空”,下笔套路,张口说教,拒受众于千里之外的做法早就行不通了,传统的报道方式显然已不能适应新形势。
第二,不能当传声筒。网络媒体上的信息传播迅速且内容丰富,传统媒体极易受到牵制,于是一些编辑记者或惊慌失措或偷懒或无主见地被新媒体牵着鼻子走,不去创造性地设置议题进而引发讨论,而是简单机械地将网上的信息复制到传统媒体上,成了微博的传声筒、网络的跟屁虫。如此,既不能保证新闻的真实性、权威性,也会给记者行业和传统媒体自掘坟墓。
二、正视:认清记者的角色变化
记者在新闻现场的主角地位被削弱。新媒体时代,传播去中心化趋势明显,传统媒体很难再享受“一家独大”所营造的安逸生存条件。作为一种新兴的舆论力量,“公民记者”声名鹊起,对专业记者的冲击日益增大,致使一些专业记者反而沦为次要角色。越来越多的受众从传统媒体流向新媒体已是不争的事实,纸媒停刊或破产、记者跳槽或离职已不再是新闻,这对今天的新闻记者可以说是无情的颠覆。
记者的桥梁作用更为凸显。新媒体时代,记者的这一作用得到强化。一方面,新媒体成为记者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记者将新媒体中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提炼出来,经过核实、加工处理等在传统媒体上发布。传统媒体的权威性会赋予信息更多的价值,而新媒体传播的信息经过传统媒体报道后能被更多的公众知悉,引起社会更多的关注。另一方面,记者能够通过微博等新媒体,利用自己的影响力,通过积极传播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提升新闻传播效果,进而提升传统媒体的关注度和影响力。
记者报道工作的重点转移。由于原本属于记者工作重要部分的信息采取被公众来完成,记者的工作就要作出相应调整,工作重点从信息采集转向信息核实以及深度挖掘。所以,如何从信息海洋中去芜存菁地挑选出自己需要的内容是记者的主要工作之一。作为意见的公开市场,网络本身具有自我修正的能力。但微博谣言频发一次次地证明记者和权威人士在粉碎谣言中的重要作用。另外,微博等新媒体提供的多是一些碎片化的信息,很难将信息进行系统的梳理与分析。而记者就要充当这样一种角色,将微博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发现和报道事件的起因以及现象背后的本质。
三、应对:报道方式要与时俱进
坚守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不轻信新媒体。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在新闻报道中,记者应对从网上获得的信息格外注意,千方百计核实信息真实与否,谨慎求证是进行新闻报道的第一要求。在掌握的资料能证实一些信息为谣言时,应积极发声,及时向公众传达事实真相。从“金庸去世”到“鲁迅作品大撤退”,从“胎儿被盗”到“春节放假9天”,经查证都是微博谣言。
积极利用新媒体资源,为我所用。在利用新媒体方面,记者要重点做到三项工作:第一,信息捕捉。新媒体本身就是一个富矿,给传统媒体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闻线索。对于当今的媒体记者来说,单靠一双腿、一部电话所获取的信息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浏览各个网站、刷新微博微信已成为每天的必修课。第二,内容甄别。新媒体环境下,“公民记者”随地、随意地发布大量信息,这些资讯多数是非理性的原始材料,很多经过改编转发,情绪化色彩浓厚,让受众难辨真伪,往往会造成社会负面影响,这就需要专业记者出马,辨真假、明真相。第三,提炼、深化。在信息的海洋中,对碎片化的新闻进行筛选,提炼出受众有用的或喜欢的信息,以新闻形式在传统媒体上呈现,是记者的一项基本工作。记者在此基础上搜索、归类、提炼各类信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剖析,对信息的意义进行深度解读和评价。这既是满足受众对事实真相深度探究的需要,更是传统媒体发挥优势之所在。
改变思维模式,改进报道。新媒体即时而丰富的信息、平民的视角、互动的模式对传统媒体形成步步紧逼之势,传统媒体不能自说自话,要向多元、公众、互动和适应社会需求的大众媒体转变。记者要去除传统的、高高在上的思维,真正俯下身子为受众提供有用的服务。报道内容不能再面面俱到、均衡用力,而是要大量压缩那些信息含量低、服务性差的新闻,提供高端、专业、权威的新闻产品,与新媒体的碎片化相对,做深度解读、调查性报道,同时要加强评论,在众声喧嚣中及时引导舆论。新闻写作要增强层次性,新闻语言要求更加凝练,以实现新闻的高效传播。
承担更多、更重的社会责任。“见证历史、记录时代、揭示真相、体现差异性”,这些都是记者的职责。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新媒体时代,在社会道德滑坡、是非观念模糊以及社会主流价值观备受质疑的转型期,记者更应牢记职责,坚持核心价值观,唱响主旋律,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及记者在引领舆论导向中的主心骨作用、旗手作用。在多媒体时代纷杂的信息潮中,记者要做到不轻信传言,不轻听偏信,不乱贴标签,不被情绪牵着鼻子走,不沦为新媒体的附庸,通过自己的角色转换,传递更多的正能量。
摘要:微博等新媒体的出现为传播环境注入新的血液,记者角色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面临着更多的选择和挑战。通过自己的角色转换,传递更多的正能量。
关键词:新媒体,记者,角色转换
参考文献
全媒体时代电视记者的新定位 篇9
一、国际视野和“接地气”的能力
进入21世纪以来, 网络传播助推全球信息一体化。我国电视新闻的内容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国内的新闻, 更多的触及到国外的要点新闻, 对当前国内外最新的、关注度最高的、最具新闻价值的要点新闻进行报道, 使电视新闻以国际视野的角度出发, 打破国界, 开拓报道范围, 开阔眼界。
在全球信息一体化背景下, 作为一名电视台记者, 必须在坚持新闻理念的基础上, 不断扩大自己的国际视野, 放眼世界, 沉下去“接地气”, 挖掘受众喜闻乐见的人物事件。然而, 如何培养电视记者“接地气”的能力呢?首先, 要了解世界各国文化知识以及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等。举个简单例子, 如果是驻中东的记者, 就要尽可能地深入一线, 深入基层, 了解中东的人文地理和风俗习惯, 尤其要深入矛盾易发多发区采访报道, 探寻事实真相, 关注百姓冷暖。其次, 关注海内外焦点时事, 并请教有关领域专家、权威人士, 分析、探讨事件原委及影响, 做出全方位的调查报道, 满足受众多维需求, 提升记者观察锐度。最后, 在全媒体时代下, 电视记者不仅仅是单一地讲述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 更应该深入分析新闻的背景、关联度, 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追踪报道。
二、注重采编内容的策划与创新
全媒体时代, 信息铺天盖地, 受众获取新闻资讯的渠道众多。电视节目保持收视率的关键, 在于电视节目的形式新颖、内容独特。为此, 电视记者对于所要采集的新闻一定要具有话题性、独特性和煽动性。采访前, 记者必须整理出一个恰当的主题和策划, 从策划中体现电视节目的创新。传统新闻策划的步骤由编委会制定, 然后由记者进行新闻采集, 这种形式产生的结果与很多其他电视新闻大同小异。
在全媒体时代激励竞争的环境中, 电视新闻的创新主要体现在“策划”方面, 做到立意奇特, 突出独家媒体视点, 求新立异, 彰显风格形式的变化。对采编内容策划的第一步是选材奇特。电视记者首先要对新闻事件具备全新的认识, 从认识的高度对新闻报道进行把关。其次, 挖掘独家报道视角, 制定一个新颖的报道主题, 并围绕这个主题合理安排新闻素材, 注意凸显新闻的深意和主题的特色。第三, 是报道形式新异, 报道融入多种元素, 如记者体验式、专家解析、图表分析、电话连线等, 增强节目可视性、权威性和感染力。
三、培养全媒体记者的思维深度
全媒体时代对电视记者的要求更高, 电视记者要有新闻聚合的头脑、适应多种形式采访环境、采访对象, 能够从不同角度分析新闻, 对新闻有独到的见解等等。全媒体记者要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采访设备、网络、手机等, 及时地挖掘新颖的、关注度高的新闻资源, 将新闻资源设计成一个具体的电视节目方案。如何准确判断事件是否具有新闻价值, 怎样提出独到的见解以及制定一套完整、新颖的采访方案, 是对全媒体时代电视记者的新挑战。
思维深度的培养迫使电视记者在日常生活中积累各行业知识, 收集与采访相关的资料, 并善于从各个角度分析新闻内涵。一位优秀的电视记者不仅要适应不同形式的采访报道, 更应该立志成为相关报道领域的专家。
结语: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 我国传媒行业产生巨大变化, 尤其是对电视记者提出了更高要求。一个合格的电视记者不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 精通电视新闻采访相关器材, 适应各种环境中的采访报道, 更应该培养独到的见解和策划能力, 为受众生产更真实、更有价值的新闻作品。
摘要:媒体行业已经进入全媒体时代, 在这一大背景下, 对于电视记者有了新的要求。电视记者只有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成为全媒体记者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媒体需求。本文就全媒体时代下电视记者如何进行重新定位, 使自己成为一名全媒体记者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电视记者,新定位
参考文献
[1]黄升民, 周艳, 王薇, 玛丽婕.中国数字新媒体发展战略研究[J].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8.
[2]熊澄宇.新媒介与创新思维[J].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11.
全媒体时代广播记者的新定位 篇10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广播记者,创新措施
0 引言
广播具有快捷性、移动性以及伴随性的特征, 是与新媒体相结合的传统媒体, 也是新媒体发展的必由之路。传统广播与网络媒体对新闻的一致目标是及时性, 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人们对新闻的需求, 进而促进媒体行业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发展战略。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 由传统媒体构建的舆论生态环境也在发生变化, 这对于广播行业来说是非常大的冲击。传统广播媒体要加快与新媒体融合, 就必须实现专业化与开放性相融合的内容生产, 探索出适应全媒体要求的创新途径,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广播媒体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1 注重传播内容的创新和优化
在全媒体信息时代, 要提高广播对广播收听者的吸引力, 要求广播记者必须提高组织信息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根据时间、环境编写出更新颖和更具吸引力的广播稿, 而广播记者组织信息能力的提高要从观察事物、衡量事物、收集信息以及包装信息等方面出发, 根据实际情况, 不断优化和创新广播传播内容, 在融入新媒体的过程中, 充分展现传统广播媒体的优势, 即内容生产力, 传统媒体转型成败也取决于内容的重新设计是否符合大众需求, 是否能够对受众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与凝聚力, 因此, 新时期传统广播媒体转型必须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传播内容的构想和创新上面。对全媒体时代的广播媒体来说, 调整广播媒体传播内容主要包括不同载体, 即网站、手机以及电视等为一体化的组合信息终端, 对这些方面终端进行一体化的内容设计和生产, 改变传统的传播形式, 消除广播媒体单纯进行内容设计和生产的单一性。在新时期进行传统广播媒体内容创新, 应该利用这些全新的共享平台进行内容的创新, 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有效手段进行新闻信息的采集和编辑, 负责加工的编辑根据听众需求进行定制编写, 创造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媒介产品, 在新媒体平台背景下, 实现广播长远发展, 必须利用新媒体充分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产品优势互补。
2 加强广播网络平台建设
相对平面和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 作为音频媒介的广播与传统媒体有着互补优势, 全媒体时代的出现使得广播的伴随性更强, 与受众的互动也更加方便, 受众群体更加年轻化。目前, 国内不少电台都已经开通了网站, 但由于观念落后、资金投入力度小, 从而导致网站制作内容水平低, 网站更新速度低, 传统广播网站难以满足听众的基本需求, 所以, 新形势下要创新传统广播媒体必须超越传统网站的模式, 打造出更具个性化和特色的网络广播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 对在线收听、点播收听内容进行实时优化和创新。除此之外, 广播传播内容必须加入视觉元素, 适当引入视频广播, 改变以往的支持模式, 增强广播节目的互动性, 实现一对一的交流互动模式, 如视频点播服务, 与网站工作人员、网站广播主持人以及受众之间进行有效的互动式沟通, 听众可以利用语音聊天软件直接参与广播节目的直播, 以这种方式增加听众对传播媒体的兴趣, 进而弥补传统广播单一的线性播放和收听服务模式, 打造集音频、视频以及网络互动等全媒体联动的节目平台。另一方面, 全媒体广播媒体应该向移动互联网终端渗透, 随着科学技术、信息技术以及数字技术的不断优化和完善, 各类型手机APP不断涌现, 而手机APP客户端的优势在于可以将有效节目、品牌节目集中到一起, 甚至实现一对一的传播模式, 采用这种方式能够增强听众的针对性, 进而提高节目的收听率。调查发现, 到目前为止, 具有新闻、资讯属性的APP应用超过1300个, 其中有传统媒体背景的新闻资讯类APP占47%, 充分说明传统媒体已经开始向移动终端方向发展。这类APP软件的出现, 对扩大广播品牌影响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 全媒体时代广播媒体发展过程中, 必须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完善广播媒体的传播形式。
3 广播记者发展为主持人
全媒体时代广播媒体创新必须将互动与内容创新结合起来, 广播媒体要实现长远发展目标, 必须深度利用和挖掘自身的优势, 即互动性优势。所以, 要求广播记者编辑通过多种载体和网络平台等多种渠道组织具有吸引力的组织话题。吸引更多听众参与到广播活动中, 使听众不仅能够在网络平台与记者编辑进行互动讨论, 也可以直接接入直播间, 在第一时间观察到他们的关注, 与听众进行有效沟通互动, 听众直接发声, 可以推动新闻传播方式从传统媒介主导的单向式变为专业媒介组织与普通公民共同参与的分享式、互动式的传播方式, 从而实现传统广播媒体的创新和优化。新广播媒体的优化和发展对广播记者编辑提出了新的要求, 不仅要做好传统把关人的工作, 对传统内容和传播形式进行严格把关, 并担负起公共论坛主持人的角色, 组织与时势观点相类似的新闻对话, 增强新广播媒体对听众的吸引力, 充分考虑公众的意见, 并将公众的意见纳入到新闻传播内容的范围内, 将公众的关注点与广播传播内容进行有效结合, 可以使观众对广播媒体产生浓烈的兴趣, 进而实现广播媒体传播的重要意义。随着广播媒体不断发展, 广播媒体发展实践探究不断深入, 传统广播媒体传播过程中, 记者编辑的主要扮演声音收集者这样的角色, 再将捕捉到的声音通过剪辑播放给听众, 这样的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容易造成发味感, 难以提高听众的兴趣。因此, 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要促进广播媒体有序发展, 对广播记者进行新定位, 现代广播记者已经拿起相机甚至摄像机录取有趣的视频, 作为弱势群体的广播记者赶上了数字时代, 也是改变广播记者定位最有条件、优势的情况, 也可以促进新媒体与新新媒体的结合。但是, 这种时代背景也增加了广播人的挑战, 赋予了广播人非常重要的责任和使命感, 广播人要在这种环境下得到发展, 必须突破传统媒体的思维和能力的局限, 适应融合新媒体岗位的互动要求, 使传播记者锻炼成为集写、采、录以及现代设备操作等多种能力于一身的人才, 充分发挥广播记者在新广播媒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 结论
综上所述, 传统广播媒体向现代广播媒体过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现代广播媒体加快优化和创新, 对广播记者进行全新的定位, 丰富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 提高听众收听广播的兴趣, 吸引更多听众收听广播, 提高广播的收听率, 提高广播媒体的经济效益, 只有这样才能为广播媒体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经济保障, 促进广播媒体的快速发展。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环境下, 实现广播媒体的可持续、长远发展, 充分展现广播媒体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杜向菊.全媒体时代出镜记者培养专业归属探析[J].价值工程, 2014 (12) :260-261.
[2]杨大勇.全媒体时代传统广播的创新策略[J].中国记者, 2013 (12) :114-115.
[3]华晓青.全媒体时代广播记者的新定位[J].中国广播, 2012 (8) :71-72.
[4]周凤革.全媒体时代新闻记者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西部广播电视, 2014, 6 (11) :76-77.
[5]戴元初.全媒体时代企业的媒体战略思维[J].青年记者, 2011 (4) :66-67.
新媒体时代记者的转型 篇11
一、新媒体时代舆论发展新趋势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2014年中国网民搜索行为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50749万人,网民使用率为80.3%,是中国网民的第二大互联网应用;同时手机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40583万人,手机网民使用率达到77.0%,是除手机即时通信以外的第二大手机应用。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舆论场地,一段不起眼的网络视频,一篇表示质疑的文章,一个未经证实的传言,都足以掀起一场舆论风暴,甚至造成严重的社会危机。网络可以让人快速成名,网络也能够让人快速地倒掉,网络舆论引导公共事件发展走向的能力越来越强。
由网络、手机、微博、微信等催生的新媒体语境,其最大特点是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为一体,具有典型的“全民传播”特点。新媒体语境下,每一个个体都可能成为信息的创造者、发布者、传播者、诠释者乃至篡改者。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信息的接受者。新媒体在人们生活中的日益渗透与网民的自发参与,就像正余弦波一样紧密地结合,推动着社会舆论不断向前发展。在新媒体所营造的全新的媒体生态环境下,任意意见领袖所营造的一条舆论的正弦波,就必有一条群众自发参与的余弦波与其相对应。
新兴媒体的传播特性决定了新媒体舆论呈现出迥异于传统舆论的一些特征:舆论主体的匿名性与参与渠道的广泛性、传播空间的无界性与意见汇聚的实时性、议题生成的自发性与舆论发展的不确定性、价值观念的多元性与价值取向的批判性、意见表达的失范性与群体行为的极化性。这些特征,都对舆论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此外,从新媒体舆论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特点可以清晰地看到,新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形成与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同时,也使社会舆论的生成、演化、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变革。可以说,社会舆论的生成与强化,与新媒体的发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特别是在当前全媒体时代,很难区分不受媒介影响、呈原生态的舆论,也很难出现不产生舆论影响的媒介活动。总之,新媒体与舆论的生成已经天然的交融,新媒体成为舆论的发酵场,而舆论与公众参与行为的互动又推动媒介技术、媒介交互方式的进步。
二、新兴媒体舆论导向存在的问题
进入新媒体时代,有人欢呼网络已成为普通公民话语表达的理想平台,有人把網络视为公共生活民主化的“试验田”和“推进器”。然而,网络新闻媒体作为一个全开放的几乎没有任何管制的信息通道,也会给舆论导向带来负面效应。
由于网络传播的个人化和隐蔽性,使人们在网上发表言论无须像在传统媒体上承担责任,这无疑给某些居心叵测者提供了可乘之机;由于传统的把关人作用的削弱和缺乏强有力的监管机制,使诸如色情、暴力、迷信和其他有害信息在网上泛滥:由于网络传播的速度快、范围广和极易复制,令虚假新闻在网上滋生蔓延。这些都对我们在网络传播中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带来不利影响。
在当前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经济社会处于深刻转型的时期,往往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矛盾,需要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得到解决。但过度渲染其中的问题,比如渲染收入差距拉大,可能导致仇富心理;过度曝光腐败案件,可能导致仇官心理。如果一个国家的舆论导向只充满抱怨、指责、挑剔,甚至仇恨,非但无助于解决矛盾和问题的舒缓,反而会造成更多的消极和对抗。
围绕近年发生的部分腐败案件或突发事件而引发的盲目、偏激、冲动、缺乏理智的网上舆论,一次又一次地将网络舆论的非理性及其危害问题推到了人们的眼前,以至于有人惊呼:非理性已变成了网络舆论的主流。不原谅别人,是因为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去声讨犯下错误的人,能够产生一种声张正义的快感。而在社交媒体上,这样一种同仇敌忾的情绪更加容易互相传染,无限放大。在今天的中国,这样一种假托正义之名的集体情绪宣泄,越来越成为一种让人不安的可怕力量。
三、新闻记者应坚守正确的舆论导向
舆论导向是媒体的灵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党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的根本要求。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作为媒体,不管是报纸、杂志、电视或网络,都不能因经济利益的驱使而丧失了基本的道德价值判断能力,作为公众声音,作为宣传喉舌,新闻记者更应该有大局观念,更有政治担当,更有责任意识,要自觉抵制错误观点,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在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表达权的同时要有义务、自觉意识地播出、刊登出更多的弘扬正气、正义,弘扬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成果的内容,不能因为这些内容带不来经济效益而放弃,我们的民众生活里不能总是充满着仇恨、背叛这样的词语。
作为新闻记者,不能受网络言论所左右,要以清醒的头脑看待事件,并能以维护国家利益宣扬正义为宗旨,在庞杂无序的信息中找到新闻的真实性,正确引导受众。相对于网络舆论,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信息反馈较慢,互动性差,但其显著特点是信息权威,群众信任度高。在网络舆论众说纷纭之时,主流媒体能有力地击溃传言,还原真相,及时澄清事实,正确地引导舆论,避免民众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盲目跟风、以讹传讹、散布谣言或同政府对抗。在公共事件或突发性事件的解决过程中,主流媒体要积极参与,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与舆论监督职能,力求客观、公正、真实、准确地反映事件的真相与本质。
网络媒体应积极自律,不能为了追求点击率而牺牲社会效益,不能为了吸引受众眼球制造、纵容假新闻,不以煽情、刺激甚至是以捕风捉影、造假的方式招徕受众,不将未经核实的网民发布在论坛、博客、QQ中的信息作为新闻报道登载,坚持把新闻真实性作为立网之本。对目前就业、社保、食品、药品和安全生产以及征地拆迁等热门话题,要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形式报告、专家访谈、在线交流等形式进行引导。对于各种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要注意采用权威信息,引导有关方面在第一时间回应网民关切的问题,引导网民理性思考。
媒体从业者应该有大局观念,做到既为党委、政府分忧,也为老百姓解愁。面对舆论热点事件,媒体要不失语、不乱语、讲技巧、会说话,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责任,客观报道事实真相,主动占领舆论引导主阵地。要站在维护党和人民群众利益高度,站在有助于社会和谐和稳定高度,主动化解矛盾,做到“会说话”,要钻研新闻规律,遵循受众的接受规律,让人信服,树立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即使是面对罪大恶极的罪人,我们也应该记得,他们有接受公平审判的权利。克制情绪是一种美德,原谅更加是一种美德。在每一次新闻热点事件中,但愿我们都能够不被心中的情绪裹挟,无论是悲伤还是愤怒,都能加以克制。在真相出来之前,冷静地等待真相。在真相出来之后,原谅,然后继续前行。
新媒体时代记者的转型 篇12
(一)生存环境的改变
21世纪初,全世界报纸媒体都不约而同地遭受到新媒体的冲击,报纸的生存环境也因此发生了颇为明显的改变,甚至引发激烈争讨——“报纸消亡论”。“报纸消亡论”实际上并非指报纸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而是变成可以用移动终端设备来观看、阅读的“电子报”。所以,纸质报纸不会彻底消失,而是“变身”为一种针对小部分读者的出版物。具体而言,报纸的未来走势有三:其一报纸“市场增长点”的“外移”,即从一线城市转向非一线城市,并逐步“社区化”;其二报界产生“春秋无义战”局面,报纸间以相互兼并来避免市场竞争浪费;其三融合新媒体,以延续和完善产业链。
(二)报纸媒体化
如今,不少“多媒体数字化”活动依旧停留在“阅读”层面,即仅是媒体采编流程依旧在发布纸质内容后“转交”媒体加工而已。在此过程中,采编和编辑仍旧“各自为政”而并未融合,难以共同使用资源信息平台。所谓“全媒体”,实际上是以网络为媒介,基于数字化来将传统模式“升级”为全新的平台表现形式,实行滚动播放的“全天化”,并以之打破常规播放、出版频率。这样的局面意味着要在产业链层面“推陈出新”,就必须将原有报纸编辑部“变身”为“信息中心”的形式。
二、新媒体时代报纸编辑意识的转变
(一)成为新闻传播策划者
不管什么出版物,其出版程序都异常烦琐,审美观点、职业素养、观点立场、出版宗旨等的差异,都会导致出版物编辑风格的不同样。如今的报纸编辑活动多为修改和整理记者初稿,仅仅是偶尔融入自身观点。由于二者缺乏沟通,报纸编辑不一定真正理解记者采访的涵义,记者也不了解编辑的所需材料,此状况造成报纸媒体劣势明显。所以,报编辑有必要真正参与到报纸的诸多活动过程中,完成自身的“新闻策划者化”,以解决上述问题。报纸编辑可以跟随记者从事采访活动,提前策划各种资料,及时与记者沟通,从质量上“升级”稿件,使报纸产生“新活力”。
(二)成为“报纸经营管理者”
人的“阅读感觉”颇为重要,若第一眼没有形成视觉冲击力,则难以给读者“继续看下去”的想法,而视觉冲击力的构建,便是报纸编辑必须做到的一点。除了编辑稿件之外,还应具备相应的感知、办事、社交能力,报纸编辑在新媒体背景下应该有效地以自身能力积极适应时代的发展,除编辑技巧之外,还要具备一系列“综合能力”。编辑人员只有“想读者所想”,方可更有效地开拓市场,获得相应市场额度。一方面要擅长于选择有价值的信息,另一方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与编辑能力,从而提升新闻品质。
三、报纸的受众方向的意识转变
(一)了解读者需求,把握读者意愿
众所周知,报纸最终的“落脚点”在于读者,若其可以有效地吸引读者,即可称该报纸获得成功,故而编辑人员要充分了解读者所需,在不改变信息真实性的基础上加以编辑,使报纸能够“紧抓”读者。另外,读者也是重要的报纸“参与者”,若是报纸中对读者切身需求有所体现的话,读者则会更加支持此报纸。报纸编辑可以借助使用专栏、划分板块进一步扩展新闻事件,使读者可以进一步积极参与新闻事件,如此方可体现出媒体公信力方面的优势,从而影响民众的日常生活。
(二)要有“主动读者意识”
“主动读者意识”,指的是要求报纸编辑对读者的兴趣爱好加以主动预测,随后对其“量身定做”相应信息。为此,报纸编辑可以借助于各种渠道(包括网络)深入读者当中,做读者的朋友,如此方可体现出“直达读者内心”这一特点。这样能够有效地增加编辑与读者彼此间的情感交流和共同体验,从而使报纸信息“多元化”。新媒体时代除了是一个吸引注意力的时代以外,还是一个以受众群体为中心的体验时代。广大的传播媒体不仅要担负起传统的新闻信息的传播作用,还要为广大的受众群体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比如网民可以借助新闻评论发布一系列具有主体性的评价与信息,网民也成了编辑。虽然报纸不能够像网络媒体一样达到及时性与丰富性的交流效果,但报纸同样可以赋予新媒体时代下的读者一定的编辑自主权,进而达到丰富的双向沟通效果。而这种效果的实现,无疑就需要报纸编辑着力创造有效条件,促进报纸编辑自身与读者之间产生一系列的交流互动。
(三)对整个信息资源加以整合
新媒体时代中,编辑和读者的“双向互动”关系往往能够实时地传递、发布信息。而报纸可以形成类似于网络博客的“读者评价平台”,将读者变为“信息编辑者”,即将读者和编辑“共存共荣”化。作为报纸编辑,还要进一步加深各种“草根化信息”,加强社会热论方面所具备的“冲击力”,加深信息深度并对信息加以“系列化”追踪,加强社会信息“感染力”,实现信息资源融合和“信息资源草根化”。
四、结语
在如今,培养“全能编辑”这一活动的整个过程,需要对新型理念的人才加以有效地发掘。只有明白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人才,方可在新媒体时代中获得更大的发展,而报纸编辑要也更好地与读者交流,方可成为更好的媒介传播人。
参考文献
[1]廖述魁.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策略研究[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5):4.
[2]武海凤.新媒体时代报纸编辑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长治学院学报,2015(06):64-67.
[3]谢明芮.报纸编辑的创新意识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4(15):109.
[4]高天啸.新媒体时代下如何做好报纸编辑工作[J].新媒体研究,2015(3):6-7.
【新媒体时代记者的转型】推荐阅读:
新媒体时代的传播06-27
新媒体时代的报纸评论05-10
新媒体时代的视觉奇观06-22
新媒体时代的舞台变化07-09
新媒体时代的说书先生08-02
新媒体时代的旅游传播08-09
新媒体时代的戏剧艺术09-06
新媒体时代广播的魅力09-14
新媒体时代的网络传播09-25
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