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劳动密集型企业如何提高消防安全管理

2024-09-25

1劳动密集型企业如何提高消防安全管理(共8篇)

1劳动密集型企业如何提高消防安全管理 篇1

劳动密集型企业如何提高消防安全管理

某年,广东省汕头市一服装厂发生火灾,造成13人死亡、1人特重度烧伤、直接经济损失达75万元的特大火灾事故。惨痛的事故教育我们:劳动密集型企业的防火安全决不容忽视!下面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消防监督工作经验,从多个角度全方位与各位读者一起探讨如何做好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消防安全工作。

一、当前劳动密集型企业普遍存在的火灾隐患。

1、易燃物品多,火灾荷载大。

目前,服装、制鞋、一次性打火机等生产企业使用了大量的可燃物品以及易燃易爆危险物品,这些物品在使用时都极易导致火灾发生。而且这些物品燃烧后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氰化物等有毒气体,给员工生命造成极大的威胁。有些企业由于厂房面积较小,未设置独立的仓库,车间与仓库混杂,老板往往只重视防盗措施,却忽视防火安全,认为安全只有投入,没有效益,甚至将生产的易燃物品堆放在疏散通道上,在火灾情况下,极易导致火烧连营的局面。

2、消防安全先天不足,火灾隐患十分严重。

大部分劳动密集型民营企业没有很好的进行消防规划,周边建筑没有设置必要的消防车道,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无法快速地到达火场。与此同时,厂房之间、车间与车间缺少必要的防火间距,建筑毗连严重,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蔓延趋势。而且,民营企业的厂房、仓库、宿舍的建筑工程多采用简易结构。如钢铁棚结构,这种建筑多属三级耐火等级,一旦起火,火势蔓延快,抗御火灾的能力非常低,且在较短时间内主体结构就会被破坏,扑救火灾的时间非常短,容易造成重大财产损失。部分企业租借他人厂房进行生产,这些厂房本身未经消防审核、验收,未设置必需的消防水池、消防水泵房以及室内外消火栓,达不到消防安全要求。

3、缺乏必要的消防设施。企业基础消防设施薄弱,特别是室内外消火栓的数量严重不足,消防用水严重缺少,火灾发生后难以扑救。有的工业园区消防给水管网管径过细,水压过低,无法满足消防用水的需要;而有的工业园区甚至尚未建成市政消防供水设施。由于部分工业园区急于上马,企业厂房的设计、施工未经消防审核,厂区内未按要求设置室内、外消火栓,移动式灭火器材等消防器材配备严重不足,灭火器配置不合理、选型不符合要求,以致初起火灾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4、管理人员、企业职工消防安全意识淡薄。企业老板及员工对消防安全知识认识不足,不重视火灾的预防和管理,不懂消防器材的操作和初起火灾的扑救,致使火灾连续发生。同时,企业内部电气设备、照明灯具以及电气线路数量多、分布广,但厂房的电气线路、设备大多是由非专业电工安装。因为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厂房内电气线路及电器设备的选用、安装不符合规范要求,电线乱拉乱接、闸刀裸露,应该防爆的场所未采用防爆电器的现象随处可见。违章操作、违章用火、违章用电的现象普遍存在,留下火灾隐患。

5、疏散出口不足,疏散宽度不够。为确保消防安全,规范要求厂房必须有足够的疏散出口和一定的疏散宽度,但实际情况却是企业的疏散宽度严重不足、车间的疏散出口缺少,达不到规范规定要求。发生火灾后,往往造成疏散困难,再加上工人上岗前大多数都未经消防安全培训,缺乏必要的消防常识和逃生知识,自救能力差,一旦发生火灾,容易导致人员伤亡的严重后果。“5•19”火灾事故正

好说明这点。

6、电气设备使用和设计不当。电气设备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有:电气设备过负荷、电气线路接头接触不良、电气线路短路;照明灯具设置使用不当,如将功率较大的灯泡安装在木板、纸等可燃物附近,将日光灯的镇流器安装在可燃基座上,以及用纸或布做灯罩紧贴在灯泡表面上等;在易燃易爆的车间内使用非防爆型的电动机、灯具、开关等。从而使小隐患酿成大事故,给企业造成致命的创伤。

7、操作技术不够专业,保护措施不健全。违规操作是引发事故的导火线,如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极易产生各种静电,通常是操作不规范引起摩擦、撞击而产生静电。而因静电引起的火灾事故更是屡见不鲜。如易燃、可燃液体在塑料管中流动,由于摩擦产生静电,引起易燃、可燃液体燃烧爆炸;输送易燃液体流速过大,致使大量静电荷积聚,产生火花引起爆炸起火;在有大量爆炸性混合气体存在的地点,身上穿着的化纤织物的摩擦、塑料鞋底与地面的摩擦产生的静电,引起爆炸性混合气体爆炸等。

二、做好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几点可行办法。

各地消防机构和安监部门应对辖区内企业所存在的火灾隐患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督促整改,对存在重大火灾隐患要依照有关规定及时建档立案,组织专家论证和分析原因,拟定整改方案,依法限期责任单位清除隐患。

1、建立防火安全组织,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各级政府应加强对企业消防安全工作的领导,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层层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并把对企业的消防安全工作纳入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工作考评之中,确保企业的消防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企业也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及各地规章制度的要求开展消防安全工作,规范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单位防火安全领导机构,制定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明确各级消防安全责任人,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并将责任落实到车间班组。规范电气设备和消防器材的配备。要督促企业规范加工场地的各类电气设备的线路敷设和安装使用。电气设备应设置短路保护、过载保护等,安装保护罩,防止粉尘进入电气设备引起短路而发生火灾。企业应设专职电工,经常对电气设备进行检修,保证用电安全。要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修建可靠的消防水源,并设立室内外消防给水系统。对单位较小或确有困难单独设立的,可以按照“共同出资、互助互利”的原则,共同设置消防水池,不断增加消防基础设施投入。对厂房内的灭火器材的配备设置应严格按要求进行配置,加大隐患整改力度。对企业防火检查发现的火灾隐患或公安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的火灾隐患,企业主应从资金、人员上保证整改措施的落实,确保车间与仓库的防火分隔,易燃易爆危险物品仓库,安全疏散设施,室内外消火栓系统,电气线路的敷设,电气设备的安装,仓库的防火安全管理,仓库的照明灯具以及货梯的设置等符合消防安全技术规定。

2、加大消防监督力度,保证企业安全生产。

在开展企业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工作的同时,公安消防机构和安监部门要组织对企业进行认真细致的监督检查,对存在的火灾隐患要及时制发法律文书,通知业主限期整改、消除火灾隐患。同时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积极帮助业主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既可以较少的资金投入来整改火灾隐患,又不致对企业的正常生产造成太大的影响。如可以因地制宜地利用天然湖泊、河流、地下水井作企业的消防水池,调整车间的楼层位置,尽量使人员密集车间设置在厂房的层。

而对那些拒不整改火灾隐患的企业,公安消防机构及安监部门要用好用足法律法规严肃查处,彻底解决安全疏散、车间与仓库的防火分隔、建筑消防设施等老大难题,坚决预防和遏制企业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

3、制定、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企业应根据自己生产的特点,建立健全消防组织机构,确定从厂部、车间、仓库到班组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明确消防安全职责,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组织制定包括防火巡查、检查,安全疏散设施管理,火灾隐患整改,用火、用电管理,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仓库防火安全管理,灭火应急疏散预案演练,以及电气设备的检查和管理等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保障消防安全的各种操作规程,并将原料、成品仓库、使用、储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场所以及人员密集车间确定的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实行严格管理。成立应急队伍,提高应急抢险能力。

4、定期组织开展灭火演练。

各劳动密集型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组建群众性的义务消防组织,配备必要的器材,制定灭火预案并加强演练。以班组骨干、保安人员组成的义务消防队为主,定期组织一次灭火和紧急疏散预案的演练,通过检验灭火组织指挥、报警和接警处置程序、应急疏散、扑救初起火灾以及通讯联络、安全防护和救护的程序和措施,不断完善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增强员工的心理素质,提高企业抵御火灾的应变能力。

5、认真开展防火自查。

劳动密集型企业应当至少每月进行1次防火检查,重点检查室内外消火栓系统的运行情况,灭火器材配置及有效情况,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员工集体宿舍的用火用电情况、安全疏散设施情况,仓库防火安全管理情况,以及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的防火防爆措施情况,并确定企业消防管理人员、水电工以及保安人员,加强对车间、仓库的夜间防火巡查,及时纠正违章行为,妥善处置火灾危险,保证企业尤其是夜间加班赶订单时的消防安全。自觉履行消防安全职责,配合消防部门开展消防工作,建立一套“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接受监督”的企业内部消防安全管理机制,着力提高企业的自防自救能力。

6、加强宣传教育,实行全员防火责任制。

劳动密集型企业要想有效地控制火灾,宣传教育工作尤为重要,可通过各种有效宣传,如举办消防知识培训班、组织员工观看消防宣传录象、组织员工到消防站参观等多种方式,使大家认识到火灾的危害,提高企业内部电气设备方面的技术管理水平。对电工、电焊工及电气操作、运行、管理人员等特殊工作实行持证上岗。杜绝不合格电气设进入企业、工厂,杜绝违规操作和有关电气设备隐患的失控漏管。企业应当组织新上岗和进入新岗位的员工进行上岗前的消防安全培训,采取丰富多彩、贴近工厂实际的形式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在提高员工消防安全意识,掌握基本的消防安全常识和消防技能的同时,积极引导员工从企业的实际出发,认真思考企业的防火措施、灭方法,努力提高宣传教育培训的实效。

7、提高员工火场逃生的能力。

除灾害本身的猝不及防外,缺乏救护知识也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企业要积极引导员工保持镇静,克服惊慌心理,谨防心理崩溃。这就要求企业加强平时的教育训练,塑造员工良好的心理素质,遇事沉着冷静。火灾的出现,并非意味着已无路可逃,相反,要坚定求生信念,使心理保持稳定,正确估计火灾形势,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逃生条件脱离险境。在危难时刻,不要局限于利用原有的疏散通道,应开动脑筋多想办法,才能死里逃生。逃生、报警、呼救要结合进行,防止只顾逃生而不顾报警与呼救。在火场中或有烟室内行走,应尽量低身弯腰以降低高度,防止窒息或中毒。要正确估计火势的发展和蔓延势态,不得盲目采取行动。房间外墙壁上有排水或供水管道时,有能力的人,可以利用管道逃生。不要乘坐普通电梯。因为电梯井直通大楼各层,烟雾、高温、热气很容易进入,高温可能使电梯因失控或变形而不能行走,烟雾、热气可能危及人生安全。更不能盲目跳楼。即使被大火困在房内无法脱离,也要利用一切可行的方法,坚守“阵地”,耐心等待救援,非到烟熏火烤,不要采用跳楼的方法。

我国是一个劳动力资源大国,劳动密集型企业在江苏、浙江、广东等省份大量存在,做好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对于减少我国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减少人员的伤亡有重大意义。我们应从讲政治的高度,做好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维护好全社会安全生产大局。

(安全文化网)

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安全现状与思考

作者:吕洪亮

近年来,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车间、仓库等火灾频繁发生,使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形势十分严峻。如何抓好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消防安全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劳动密集型企业火灾多发的成因

(一)企业消防意识淡薄,忽视消防安全管理。有些密集型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内部消防管理混乱,无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电线乱拉乱扯,违章操作,乱扔烟头等现象极为普遍。有的老板可以不惜重金对办公楼进行豪华装修和企业规模的扩大,却对消防设施极为吝啬,舍不得资金投入到消防建设上,致使企业内消防器材匮乏,消防硬件上不去,而消防管理的混乱又使得灭火器材人为破坏和丢失现象严重。有的企业虽然也制定了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了消防责任人,但只是流于“形式”。员工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不闻、不问、不落实,而责任人忙着抓“效益”,更无暇顾及消防制度的贯彻情况。在金钱利益的驱动下,消防安全只能成为一句空话,发生火灾是偶然却又是必然的。

(二)规模小,管理乱。很多个体、民营劳动密集型企业还处于家庭作坊式的生产经营阶段,员工人数在十几人到几十人之间,往往上面是厂房,下面是库房,甚至经营与住宿一体,生产和生活不分,这些企业大都分散在村镇或城乡结合部。在去年的“三合一”建筑专项治理中,发现绝大多数“三合一”建筑都是个体私营企业,在检查中发现多家企业一、二层既是车间又是仓库,三层为职工集体宿舍,用木板分隔,电线乱拉乱接、明火做饭等,安全系数几乎没有。由于企业规模小,大都没有专门的消防管理人员。许多个私企业在建筑厂房、库房、办公用房时,没有依法向公安消防机构申报消防设计审核和验收,甚至出现未经验收擅自投入使用的现象,导致建筑耐火等级低、防火间距严重不足、消防水源缺少等“先天性”火灾隐患。

(三)消防安全制度不够完善。一些人员密集型企业没有按照消防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对具体程序、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和奖惩措施等予以明确和规范。有的虽然明确了但过于笼统空洞,可操作性不强。部分重点单位没有建立消防安全培训教育、防火巡查检查、安全疏散设施管理、消防值班、消防器材设施建设和维护、火灾隐患整改、用火用电安全管理等基本制度。有的虽然建立了,但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在实际工作中没有明确的监督执行机制,制度成了摆设。在一些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生活区不分,只要需要,厂房内就会出现电焊、切割机的火星乱飞等违章操作现象,有的企业车间内货物乱堆乱放,堵塞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等现象时有发生,用电用气随意性大,消防安全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人员伤亡。

(四)小城镇公共消防设施薄弱,小火容易酿成大灾。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服装、箱包等人员密集型生产加工为主的企业,它们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大量的易燃、可燃材料,大大增强了火灾的荷载;在镇、街道、村规划过程中,甚至没有将工业园区的消防纳入整体规划之中,村镇建房随意性大,参差不一,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未批先建的建筑工程在各镇、街道、村随处可见;由于消防规划不到位,致使建筑防火间距严重不足、建筑耐火等级低、无地下消防管网、无消防通道、消防水源缺乏等问题日益凸现出来,埋下了许多火灾隐患,严重威胁着广大群众的安全,也制约了经济的稳健发展。一旦发生火灾,只能是望火兴叹,小火酿成大灾,已是屡见不鲜。

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消防安全对策

消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群众性很强的综合性工作,它涉及到各个领域、千家万户,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国计民生的大事。各级政府要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履行法定职责;各镇、街道政府要立足实际,把消防工作全面纳入整体发展规划中。消防部门要从源头上加强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消防监督管理,减少先天性火灾隐患潜伏。

(一)加大消防设施的投入,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建立具有特色的农村消防工作机制,要加强领导,明确各职能部门在农村消防建设中的职责,将农村消防基础建设纳入政府的工作目标,加大资金投入,努力改善农村的消防安全环境。计划、建设、规划、消防等部门要根据《浙江省“十一五”期间消防工作发展指导意见》,加快农村和小城镇的消防规划建设。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搞好消防规划和设计,将消防通信、消防通道、消防水源等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和小城镇总体规划同步规划、同步进行、同步发展,特别是镇工业园区、特色工业园的开发和建设中,对消防基础设施的建议,政府应主动制订解决消防水源和消防通道的具体方案,按照“谁开发,谁投资,谁建设”的原则,积极组织实施。要有计划地对那些耐火等级低,建筑密集,防火间距小,无消防设施的农村建筑、村庄进行改造。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建筑耐火等级低、消防水源缺乏、道路不畅通等状况,以提高防火救灾能力。同时,应做好农村现有消防基础设施的维护保养和完善工作,对农村天然消防水源加以保护和利用,并利用农村电网改造机会,整改电气线路,规范用电行为,不断改善农村消防安全条件。

(二)加大消防安全管理力度,按照《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要求抓好消防安全管理。消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工作,需要全民的参与,我们应调动多方力量,深挖社会消防潜力,有效地预防火灾,不断加大消防监督管理力度,共同抓好消防工作。一是充分发挥基层派出所的消防监督职

能,加强对人员密集型企业的消防监督,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检查,及时发现火灾隐患,及时督促整改,加大消防行政执法力度,改善消防安全环境。二是各镇、街道政府要发动并会同安监、文化、教育、卫生、工商、建设、规划等有关职能部门加强配合,共同对火灾隐患开展治理,联检联查,联合执法,全力进行督办。三是充分发挥镇、街道治安巡逻队的作用,抓好消防巡逻工作。各镇、街道可以依托治安巡逻队等力量开展消防巡逻工作,对主要街道、重点企业进行消防巡逻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四是各镇、街道要继续抓好《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宣传贯彻,督促各单位依法履行消防管理职责,牢固树立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和“消防安全就是经济效益,消防安全就是生产力”的思想,逐步建立起“管理自主、隐患自除、责任自负”的单位内部消防安全管理机制。加强用火、用电、用气管理,确保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畅通、消防设施完备好用,切实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三)加强火灾隐患整改,改善消防安全环境。一是整改电气线路,规范用电行为。各镇、街道、派出所要督促企业彻底更换陈旧老化电气线路,重新规范敷设电气线路,杜绝乱拉乱接现象。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二是提高耐火等级,增设防火分隔。对现有车间、仓库合用的一些企业应进行防火分隔,不应简单的使用木板、铁网或石膏板进行分隔,应采用砖墙并砌至顶部不留缝隙的分隔措施;三是加强火源的管理,严禁违章用火。车间仓库内严禁使用液化石油气或储存易燃易爆物质,禁止吸烟,并应当设有明显的禁烟标志。如因维修需要,临时使用焊接、切割设备的,必须经单位领导批准,指定专人负责,落实防范措施。厂房应安装防雷设施。采用防雷保护措施时,应合理选择避雷针安装方式,必须准确计算它的保护范围,屋顶和屋檐四角应在保护范围之内;四是增设消防设施、器材。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灭火器、水带、水枪等必须按照要求配置到位,严禁挪作他用,对于破损、过期、压力不足的应立即更换或重新灌装。对于老厂房无消火栓的密集型企业,应加大投入设置消火栓系统。对之前通过消防审核的人员密集型企业的厂房,特别是服装、箱包、童车等企业,建议增设自动消防设施。

(四)加大消防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提高自防自救能力。加大宣传教育培训力度,着力提高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一是要切实抓好企业经营业主的消防安全培训,制定严格规范的培训制度,每年定期组织业主学习消防法律法规,帮助业主正确处理好生产经营与消防安全的关系,做到依法经营,安全生产。二是要对所有特殊工种人员,比如:电工、锅炉工、消防自动设施操作人员等必须坚持先培训、再考试,合格后领取操作证方可上岗。三是企业要经常对员工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和灭火技能的教育培训,使其掌握必备的自防自救知识。特别是服装、箱包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要使员工熟悉了解机器设备性能、生产工艺、原料的性质和火灾的危险性,严防因盲目蛮干、违章操作引发的火灾爆炸事故。各镇、街道政府、部门在做好消防宣传工作的同时,要注意坚持“员工的消防安全认识不到位不放过、员工的消防安全知识不熟悉不放过、员工的灭火逃生基本技能不掌握不放过”的“三不放过”原则,促进企业形成上下同心协力共抓消防安全和抓隐患整改的良好局面。(安全文化网)

1劳动密集型企业如何提高消防安全管理 篇2

关键词:劳动密集型企业,公共消防安全

劳动密集型企业是指产品成本中活劳动量消耗所占比重较大的企业,具有技术水平要求低、吸收较多劳动力等特点。国内许多省市采取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方式来发挥劳动力优势,弥补资金和技术支持不足,以此完成建设资金的原始积累,从而推动经济发展。然而,劳动密集型企业在促进工业产值增长、解决就业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消防安全问题。

云南刚跨入GDP万亿门槛,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阶段,劳动密集型企业涉及多种所有制,大部分劳动力短时间内还无法被资本与技术取代,在迎来人口高峰、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庞大的社会背景下,劳动密集型企业主导的工业化进程仍会持续较长时间。因此,充分汲取国内劳动密集型企业重特大火灾事故教训,加强消防安全管理、预防火灾突发显得尤其重要。

1 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安全现状

从近年发生的火灾事故看,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消防安全现状令人担忧,表面似乎已经“按章办事”,其实却潜藏不少问题。

一是公共消防设施欠账严重。公共消防设施是火灾预防和扑救的物质根基,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却严重滞后,宏观上弱化了其对火灾危害防控的基本保障作用。按照《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计算,全省应建消防站238个,实际只有173个,城市消防站布局达标率仅为72.93%,其中,昆明、曲靖两个城市的消防站布局达标率都还不足50%,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建在消防站的辖管之外。按照《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要求,全省应建市政消火栓78819个,实际仅有28045个,欠账率高达64.42%且完好率仅为79.96%;建成区外的1209个乡镇建有消火栓1906个,平均每个乡镇仅有1.58个,远远不能满足火灾扑救的用水需求。

二是利益驱动与发展短视导致火灾预防先天不足。鉴于“经济政绩”、招商引资任务以及财政税收等方面的考量,部分地方政府主观、片面地扶持投资少、见效快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形成集中连片的产业园、工业区,但是在建设过程中又没有同步考虑消防安全需要,造成劳动密集型企业集中区域普遍缺乏消防规划,存在防火间距不足、消防通道不畅、消防水源匮乏等问题。例如,许多项目急于上马,没有获得建设、规划、消防等相关部门审批,就擅自动工修建厂房、仓库,导致建筑物存在消防设施不够、疏散宽度不足等先天性消防安全隐患。

三是潜伏大量动态火灾隐患。服装、制鞋、一次性打火机等生产企业使用大量的可燃物品以及易燃易爆危险物品,这些物品在使用或生产过程中极易导致火灾发生,给企业员工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威胁;企业内部电气设备、照明灯具以及电气线路数量多、分布广,但设备在选用、安装上不符合有关规范要求,电线乱拉乱接、闸刀裸露,应该防爆的场所未采用防爆电器;多数企业人员流动性大,员工普遍未经消防安全培训、缺乏必要的消防常识和逃生知识,自防自救能力差,火灾发生时很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

2 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安全问题原因分析

一是政府履职不到位。一些地方政府看重经济增速、财政收入和招商引资,唯政绩是从而忽视安全生产,对消防工作的领导走形式而乏实举。例如,通过签订责任状、组织消防安全委员会等形式措施应付年度政府责任制考评,而对下属部门和基层政府消防安全工作缺乏切实领导,未对安全生产措施落实、消防隐患逐层排查等情况进行有效监督,致使各项火灾防控部署难以实现。

二是部门监管不到位。劳动密集型企业目前主要建于乡镇,各监管部门的专业监管力量难以有效覆盖,遂成监管“盲区”。建设部门对建设项目审查不严,尤其对乡镇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工程建设日常监管不扎实,造成许多项目存在安全质量问题;消防部门迫于繁重的专项治理任务,不严格按照标准将劳动密集型企业列为消防高危单位进行重点管控,排查整治工作仍存盲区死角。此外,对企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还不到位,对基层派出所消防业务指导也不够,派出所自身对辖区劳动密集型企业也疏于监管。

三是单位履责不到位。在资金投入方面,企业经营者往往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忽视消防安全投入,有的甚至不顾员工安危,违章作业、带险生产,以致消防安全事故频发。在内部安全管理方面,既没有建立或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也未有效加以落实,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多半流于形式,日常防火巡查走过场。在安全教育方面,企业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对“四个能力”建设工作不熟悉,几乎未对员工进行安全知识培训、也未组织开展逃生演练,企业管理者、从业人员缺乏消防安全常识和扑救初期火灾的基本能力。

3 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安全问题治理对策

一是政府要切实履行领导责任,增大消防经费投入适应地方发展需要。各级政府作为消防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应当抓紧建立健全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为主要负责人,其他负责人认真落实消防安全的“一岗双责”制度,明确各职能部门在消防工作中的职责任务,将公共消防基础建设纳入政府工作目标,增大资金投入,努力改善城乡消防安全环境。同时,把消防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范围,加强督导检查,推动责任落实,建立较大以上火灾事故责任追究机制,督促各级各部门履行消防职责,形成、强化消防安全底线意识。

二是部门要联合落实监管责任,建立政府消防治理整合机制。政府各相关部门应当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监管主体,推动行业监管部门和乡镇、街道、园区委员会以及村(居)民委员会联合加强对本行业、本系统、本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监管,督促企业落实隐患排查整治的主体责任,消除初期火灾隐患。在制度建设层面,实行部门消防安全工作交叉考评制度,政府纵向考评与部门交叉考评相结合,部门参与考评人对考评结果负责,以考促督,进一步强化监管责任的落实,从制度上推进部门消防安全工作。另外,还需建立政府职能部门联动执法机制,将消防安全作为建设、工商、质检、安监、文化等部门办理行政许可的前置条件。

三是要还责于众,建设服务型消防,在实践中确立单位承担消防安全责任的“主人翁”地位。按照《消防法》的有关规定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主旨要求,单位是消防安全的责任主体,意在表明其对该单位消防安全负主要责任,而消防部门作为提供公共消防服务的政府职能部门,理应转变角色,从无所不包揽的“保姆式”管理者转变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围绕单位主体,引导其“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通过经济杠杆使消防安全管理成为企业的自发行为,将单位和个人的消防安全信息纳入社会信用体系,进行定期评估排序,综合应用项目审批、证券融资、银行贷款、保险费率厘定等行政经济手段,治理隐患问题,形成管理合力。与此同时,注重培育消防技术服务市场,向各社会单位提供更为纯粹的消防安全服务。

四是要督促培训责任落实,提高劳动密集型企业火灾防控与自救必备素质。消防宣传教育是火灾预防与扑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应当不断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政府、职能部门、市场管理单位应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要求开展宣传教育,组织人员学习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技术规范,使企业负责人自觉遵守消防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杜绝各类消防违法行为;在企业醒目位置设立消防宣传栏,利用广播、标语、短信等媒介宣传消防知识,向员工宣传日常检查、初期火灾扑救和火场逃生知识,定期组织开展火灾疏散演练,促进企业形成齐心协力抓消防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S].

[2]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S].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家体育总局.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S].2005.

[4]邢梅.如何做好养老机构消防安全工作[J].新安全东方消防,2008(8).

[5]王鹏.杜邦公司安全理念对我国企业自身消防安全管理的启示[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3):215-216.

如何提高油田消防安全管理质量 篇3

关键词:油田;消防;安全管理

石油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型能源,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油田作为石油生产基地,对其进行安全防护,确保油气资源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油田属于易燃易爆的高发地,在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给工作人员、油田企业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因此,油田企业在提高产量,保障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对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将消防工程作为油田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切实做好各项安全管理工作,保障人民群众和企业的生命安全。

1 油田企业消防安全介绍

1.1 油田生产特点分析 油田企业生产产品主要为石油、天然气等易燃易爆危险品,产品在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存在极大的危险性,从最初的勘探阶段、到开发、炼制阶段以及中间的运输阶段都存在极高的风险,整个过程都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多种特点;此外,作业环境较差,危险程度高,也会提高危险事故发生率。实践证明,油气生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经过钻井工程、测井工程、试油阶段、采油采气、油气处理以及集输过程,任何一个阶段发生泄漏,都有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若不对其进行有效处理,还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给企业和社会带来深远影响。

1.2 油田消防重要性分析 消防安全在油田企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不仅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保障,更是衡量企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标志。油田企业要做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应将其提升至企业发展战略高度,对其进行重新定位,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并将消防安全理念贯穿到日常工作的各个环节,只有对各个环节的安全工作进行严格管控,才能将消防安全工作落到实处。油田企业的任何人员,都要将油田消防当作头等大事,只有将安全管理工作做好,才能为员工生命安全提供可靠保障,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

2 油田消防安全质量提升措施

2.1 明确消防指导理念和责任主体 油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从维护群众的人身安全出发,逐步落实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制,完善安全管理监督机制,逐步推进消防安全生产的信息化管理,建立安全生产的数据库,提高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质量和管理效率。做好消防人员的演练工作,提高消防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应急能力;加强消防安全教育力度,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油田企业是油田消防工程的第一责任主体,企业要加大消防安全投入力度,加强自身消防安全建设,提高自身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将消防安全知识贯穿到日常工作当中;政府方面要做好对企业的监督考核工作,可将油田企业的消防安全工作纳入到责任部门考核体系当中,将油田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上升到政府行为,做到责任明确到人,各项安全保障措施到位,考核奖惩机制到位。

2.2 油田企业领导要加大消防安全重视力度 油田企业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消防安全工作,将安全工作视为企业的首要任务,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消防工作责任制。企业要明确不同部门的消防责任,通过奖惩机制调动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优化消防工作领导方法,牢固树立“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过救灾”的管理理念。企业各部门单位应成立安全防护组织,建立领导与被领导的部门体制,利用领导的示范作用,自上而下地推进消防工作的开展。定期召开消防安全会议,单位领导人要认真听取各部门的消防工作汇报,总结经验,分析问题,寻找解决办法,不断完善各部门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对重点部位要实施巡检制度,安排有经验的人员承担巡检工作,完善消防安全防护体系,为油田企业的安全生产构筑安全防护墙。

2.3 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消防安全防护措施一定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制定,没有经过实战的措施都是纸上谈兵,可操作性不强。油田企业应对现有的消防措施进行全面检查,看是否具有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以此完善各项消防措施。油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由于主客观原因导致突发事件,为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应制定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制定前需要对企业的消防安全资料进行全面研究,将企业易燃、易爆品的位置、水源、消防器材、人員等基本信息进行汇总,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应急预案;加强演练力度,检测应急预案的可行性,一旦发现应急预案中存有问题或不合理之处,应及时解决,完善应急预案。

2.4 加强安全基础设施建设 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是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加强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控制:控制好消防资金的用途,确保资金用于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严禁挪作他用;定期检查消防器材,查看各类器材使用性能是否正常,做好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定期更新消防设施,确保消防设施满足企业实际生产的需要;利用先进的监视设备和报警设备对各部门的生产进行全程监督,建立高效的监控体系;建立健全消防设施的维护责任制,将消防器材的养护管理纳入日常工作中,派专人负责,确保消防器材随时可投入到应用状态。

2.5 做好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油田企业消防安全管理质量的提升,需要消防人员和各部门人员的通力配合,为此应加强对各部门工作人员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力度,宣传和普及消防安全知识,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构建消防安全企业文化。培训时,要采取灵活、时效性强的方式提高员工参与的积极性;组织一系列以消防安全为主题的特色活动,运用真实案例进行教学,使消防安全培训能够深入人心,提高消防安全教育的有效性。

3 结语

油田企业生产过程中风险因素较多,很容易引起爆炸或火灾,给企业和工作人员带来巨大的损失。为保障企业和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应加强对油田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力度,由上而下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和监督体系,切实贯彻“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方针,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高企业职工消防安全意识,为企业的生产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杜海兵,袁维斌.试论如何提高油田消防安全管理的质量[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06):192.

1劳动密集型企业如何提高消防安全管理 篇4

大家都知道消防安全工作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消防安全工作首先从消防安全培训入手,但绝大多数消防安全培训的效果不太尽如人意。本人通过这几年消防安全培训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管理学的相关理论,总结了消防安全培训工作的理论和培训方法,来和大家分享。

一、消防安全培训效果及其制约因素的思考

从理论上讲,消防安全培训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意识植入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消防安全培训的施行,可以看成是一个外推力,受训的个体是否会发生行为的改变,要看这个外推力被个体认可、消化和吸收的情况。若个体认可这个外推力,并经过自我消化和吸收,就会产生一个内在的驱动力。这一驱动力促使个体的思想意识、心理素质、情绪态度以及行为方式发生改变。这说明,消防安全培训是一个外在的作用过程。外因需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其中一个主要的制约因素是受训者的内在响应程度。若个体响应程度高,则消防安全培训的效果好,若个体响应程度低或不响应,则消防安全培训的效果难以令人满意。

二、消防安全培训方法

1、理论讲授法。主要由施教者将教学内容以课堂讲授的方式向受训者传授,这是用得最多的一种培训方法。其主要目的是从理性的角度,向受训者传授消防安全知识;引导人们理解消防法律法规和政策、消防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以及如何处置初期火灾等,掌握预防、控制火灾发生发展的手段和方法。通过理论灌输,来强化消防安全的意识,使受训者不仅仅知道怎样去做,还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这种培训方法的优点是培训内容具有系统性、理论性,能一次对多人进行培训并且能降低培训成本。其缺点是理论性过强,会让人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应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并尽量将理论与实际案例、感性知识相结合,在形式上多采用幻灯、录像、多媒体等视听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2、情感疏导法。“情、理、法”架构被称为中国式管理,它是建立在中国文化的性善论根基上的管理模式。尽管“情”排第一,但“情、理、法”中却是以“理”为中心。以情感人,是要用情来讲理,讲情要讲到合理的地步,同样,讲法也要讲到合理的程度,这才是“情、理、法”的真正意义。在消防安全培训中,也必须注意“情”,情感启迪法的目的,是要让受训者从内心深处受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消防安全培训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3、环境渲染法。文明、整洁、有秩序的经营环境,醒目的安全防火警示标志,严格的规章制度向顾客传递一种向上的企业文化、一种责任感、一种使命感等信息的同时,也起到了暗示和约束作用。顾客受到良好环境和氛围的感染,会自愿地使自己与周围环境保持一致,产生与周围环境相符合的情绪和行为,乱扔烟头、损坏消防设施等行为便受到约束。反之,管理作风拖拖拉拉,工作场地杂乱无章,会向顾客传递一种管理无序的信息,受这种氛围的影响,顾客会获得没有约束的暗示,并认为可以我行我素。因此,单位应尽量营造良好的消防环境,使顾客自愿地改变自己,以适应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4、寓教育乐法。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受教育于熏陶之时。这一类教学方法集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为一体,其形式丰富多彩,可分为3种类型:一是活动类。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开展“百日安全无事故”、“消防安全从我做起”以及“消防安全月”、“消防安全周”等活动。二是表演类。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文艺汇演,“消防安全在我心中”演讲会,消防安全书法、漫画、摄影展等。三是竞赛类。组织开展消防安全知识竞赛,查隐患竞赛,消防安全征文征联竞赛,有奖征答等。

5、以身示范法。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消防安全培训还应体现在各个单位的整个管理过程之中,在消防安全管理中,单位领导者应自觉成为“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方针的模范执行者,名符其实的“消防安全第一责任者”,并要善于用自己的示范作用和良好素质去激励员工的积极性,使企业形成持久的消防安全局面。

6、自我转变法。消防安全培训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培训,使广大受训者的消防安全意识得到提升,产生“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由消防培训的客体转变为消防培训的主体,使外在施压式的学习过程变为一种内在需求的索取过程。消防安全培训的方法多种多样,消防安全培训的形式千变万化。总之,不论采用何种方式,关键在于激发受培训者的内在需求,引起思想的共鸣,这样外因才能通过内因的响应起作用,消防安全培训的效果才能持久。

王煜

1劳动密集型企业如何提高消防安全管理 篇5

现代企业发展一方面创造了财富,另一方面由于各类火灾事故的发生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因此,现代企业迫切需要营造安全文化。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从业人员在生产实践活动中,为维护自身免受意外伤害而用鲜血总结出来的成果。它不仅规范了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行为,奠定了安全生产的基础,同时也为实现安全生产提供了动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这种地位和作用,是其本质属性的体现,也是由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本文试就现代企业如何以消防安全理念营造企业文化谈点看法,如有不当,请批评指正。

一、牢固树立全新的消防安全文化理念现代企业的消防安全理念是企业所提倡的,希望全体员工达到共识的消防安全价值观,是企业消防安全文化建设的灵魂。在形式上,它可以是一句口号,也可以是一些原则,用简明的语言告诉员工企业赞成什么,反对什么,由于不同企业所面临的安全问题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以及管理层次的不同,企业安全理念的表述也各不相同,但必须表达出一些基本信息。一个优秀现代企业的消防安全文化氛围的创造,有很大程度上是企业各种安全理念渗透的结果。而如何形成全新的消防安全文化理念,使消防安全文化理念深入人心,就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坚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天地之间,莫贵于民,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的生命健康为本。以人为本的消防安全生产管理,就

是指企业生产的过程中把员工的生命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贯穿“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做到维护员工的利益,形成社会效益、企业利益和个人权益的多赢局面,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在抓消防安全生产的时候应该首先要把员工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当员工人身安全与企业的生产、企业的经济利益等其它方面发生冲突时应无条件的服从人身安全。现在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坚持以人为本,从维护人的生命健康角度、突出通过人的素质提高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来保证安全的安全文化观,是所有企业共同努力追求的方向。二要树立安全就是企业最大效益的观念。无论是什么企业,只有实现安全才能确保企业稳定的生产秩序,如果企业中没有可靠的安全作为屏障,那么企业的生产、经营、改革、发展将无法正常进行。安全是企业生产的前提,以往的血的教训表明消防安全事故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因此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安全生产是企业的最大效益。三要强化安全工作“人人有责”的意识。消防安全工作必须实行专业管理与企业员工管理相结合,做到人人管生产,人人抓安全的局面。班、组应设兼职安全员,形成全员安全管理网。消防安全不仅是企业的重要工作,而且也是企业中每个员工的事情。企业对消防安全工作、对员工生命的关注不仅要强调生命物质存在的可贵,更应关注和关爱员工,在保证员工生命安全的基础上,注重对员工情感和精神的关怀,使员工获得精神上的慰藉和满足,为员工提供一个本质安全的环境,使企业“人本、人权、人性、人情”的核心思想获得充分的体现。企业的每一位员工也要充分认识“安全为天、生命至上”的重要意义,要不断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实现自我管理,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安全,实现家庭幸福与企业共同发展。

二、实施创新有效的消防安全文化机制

只有创新有效的消防安全文化机制,才能保证消防安全文化理念建立的顺利进行。

一是要创建消防安全宣传机制。加强企业消防安全宣传是一项根本性战略性的长期工作,它不但可以增强企业职工自觉消防的使命感,而且可以在企业中普及消防知识,做到警钟常鸣。企业除了可以充分利用各种会议及广播、电视、板报、宣传栏、安全文化长廊等宣传外,还可以注重企业的宣传方式方法的创新。例如,发放安全宣教品、悬挂安全横幅、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安全座谈以及举办消防运动会等活动,营造浓厚的消防安全氛围,促使企业员工积极地学本领、掌握安全技能,使“我要安全”变成了员工的共识和自觉行为,有效提升企业整体消防安全文化水平。

二是要创建消防安全管理机制。企业要认真整合并完善各类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增强科学性、严密性和可操作性,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前提,也是创建安全文化的前提。企业要创建安全管理机制,应当分几个方面来解决。首先,企业应当抓好消防安全设备设施等建设。如定期更换各灭火器的药粉,及时维修、更换应急灯及监控报警设施。

做好每年对企业内感烟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火灾控制器、显示盘、室内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设施的检测,并要求检测单位出据合格报告和合格证,及时将检测中发现的不安全隐患进行整改。第二,完善每日安检巡视制度。发现设备设施损坏或丢失问题,应当立即派员采取补救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保证各种消防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转。第三,企业应当制定防火预案,分期开展消防演练活动,使企业内部员工熟悉和掌握消防栓和其他消防设施的使用方法和技能,提高火险快速反应能力,保证消防安全。

三是要创建消防安全培训机制。员工安全意识、安全素质和安全技能的提高光靠制度管理和约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立完善教育培训机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在这方面,企业可以专门聘请公安消防机构以及有关院校和有实践经验的专家进行讲课,并采取书面考试和现场操作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及格的员工才能够领上岗证,这样可以极大的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消防业务素质。

1劳动密集型企业如何提高消防安全管理 篇6

方家平2002-11-18 11:22:32

投稿

企业管理创新的定义

管理创新就是在建立和完善扎实的管理基础工作、加强实物资源和有形资产管理的同时,不断采用适应市场需求的新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以人为本,重点加强知识资产管理、机遇管理和企业战略管理,有效运用企业资源,把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完善的动力机制、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

企业管理创新包括思想与理念创新、经营战略创新、组织结构创新、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机制与模式的创新、运作流程创新、技术与方式方法创新、市场与产品创新等内容。管理创新是决策层创新、执行层创新和操作层创新的全方位有机结合。

面向知识经济的管理创新

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增长不再过分依赖于经济资源,而更加取决于知识资源。知识资源具有复制性、反复消费性及在使用中不会引起边际报酬递减等特征,这些特征以及知识资源对经济增长所起的巨大作用将对企业管理提出新的课题。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作为当今最重要的资源,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知识将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成为获得利润的主要手段,企业处在知识化、信息化的社会环境中,面对急剧增长的知识和信息,将面临一种以知识为基础的更高形态的竞争,企业的兴衰成败、实力强弱已不再取决于它拥有物质、资本,而首先在于知识的拥有和创新能力,取决于是否善于进行知识管理和积极推进管理创新。

知识经济时代的新特征导致了企业管理领域的全面创新,带来经营管理的相应变革。这种变革意味着对企业、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带来新机遇和新课题,提出新挑战。在知识经济的条件下,企业的外在生存环境逐渐发生变化,相互之间的竞争方式和手段也会与以往有所不同,采取的竞争策略也要作相应的调整。企业管理观念必须创新。竞争企业之间关系的复合化、多样化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提出的新要求,以合作竞争的方式寻找提高竞争优势的战略已成为趋势,企业的核心技术与市场推广体系应该达到完美的结合,技术创新和营销创新并重。

管理创新的种类

方式创新——积极求变创新。

处在知识经济的变革时代,企业的管理方式必须从常规阶段进入创新阶段。企业生存发展的唯一机遇存在变革之中,其核心在于创新。要主动地去推进变革,强调跳跃和变化、速度和反应,注重主动与创业精神、远见与价值控制,依靠信息共享、虚拟整合、企业间相互依存,从而不断创造优势,为赢得未来市场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

观念创新——战略创新意识。

企业领导是创新的决策者和组织者,成功的企业领导要有高度的洞察力和创新意识,先必须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才能积极有效地组织企业的创新活动,并推动技术创新活动的健康发展。要从战略

上、全局上,即从企业乃至国家的长远利益、整体利益出发,对企业技术创新进行决策和规划。确立“以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创新为龙头,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发展战略。

组织创新——扁平化的组织结构。

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知识在管理者及劳动者之间共享,企业组织等级结构已不再受到管理幅度的限制,造就了一种崭新的组织结构——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中等级型组织和机动的计划小组并存,具有不同知识的人分散在结构复杂的企业组织形式中,是减少管理层次,压缩职能机构,裁减人员的紧凑而富有弹性的新型团体组织。它具有敏捷、灵活、快速、高效的优点,加速知识的全方位运转,以提高组织的绩效。不但降低了企业管理的协调成本,还大大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和满足用户的能力。

战略创新——全球化的经营战略。

全球化的战略,是面向全球开发与配置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资源。建立一套基于国际分工协作的高效生产体制,根据不同地区技术发展水平、优势、金融风险和企业需要来组织技术开发、配置资本和利用人力资源,建立各种形式的海外生产基地。通过启用当地营销人才或加强培训等方式,大力培养不仅懂营销、懂外语,而且熟悉当地文化特点和消费习惯的营销人才,建立面向全球的国际市场营销体系,迅速准确地把握市场信息。

制度创新——学习型的企业组织。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市场信息复杂多变,人类知识日益膨胀。企业持久的竞争优势,是具备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学习型组织的出现,是企业制度的一次创新。真正出色的企业,都是那些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心没入,并能不断学习的组织。未来理想的企业组织形式是学习型组织是超越自我,不断学习,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客观地观察事物。建立共同愿望,把领导者个人的愿望转化为能够鼓舞组织的愿望。组织团队学习,运用深度交谈和讨论,建立真正有创造性的“群体智力”。

企业管理理念的创新

管理理念的创新在整个创新体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其中心始终是围绕着人来展开的。

服务型管理观念。知识经济对管理者在组织结构中的角色定位提出新的要求,管理者的职责在于确定企业发展方向,同时能够不断地给组织和员工提供完成工作所需的资源,而不是给能够完全独立工作的员工施加太多的控制。管理层对员工所提供的资源支持包含了多个方面,从最基本的对员工之间工作的配合协调,到更好地设计和定位员工在公司内部的发展前程等,使得员工更乐于且有能力承担多方面的责任。

学习型管理观念。知识经济要求企业更加重视知识的积累和更新,通过学习型的管理,构建学习是工作、工作是学习的新型教育模式,将企业培育成学习型组织。系统地从过去和当前的研究项目和产品开发中学习,客户作为企业中共生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成为获取信息的外源。同时组织内部成员间加强联系,实现资源有效共享。培训不再是一次性,而是持续不断的活动。

团队型管理观念。有效的团队是组织结构的最大精简,在一些集团组织中,各成员公司与集团中心之间相互依存,其整个组织结构更具弹性,并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与市场保持持续的平衡进程。团队成员各有各的基本位置,但并非固定不变,各种功能角色之间不但有很多协同工作的机会,而且相互间可提供更深入的了解和更灵活的配合。某种形式的团队能够做什么,以及如何加以利用都是非常重要的。

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现状

我国企业管理创新不足的原因主要有创新主体错位,造成创新动力不足和创新能力较弱;创新客体不明,缺乏有目的和针对性强的合理设计,或找不到创新的具体对象,设定不了创新的准确目标;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政策的配套性不强,政府干预过多,创新风险与收益不对称等。

实现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目标的途径在于大力倡导企业管理创新理论的研究,实行产学研相结合,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市场经济头脑、远见卓识和战略眼光的企业家;加强企业知识和企业管理创新知识的管理;加强科学管理,企业管理的重心应从实物型管理转向价值型、知识型管理;切实转变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努力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建立和完善适于企业管理创新的良好环境;强化企业管理创新的激励和制约机制,特别是企业高层经理人员的激励和制约机制;建立和完善社会化的企业管理信息网络,发展专业管理咨询服务机构等。

加强制度创新与规范化管理

国家经贸委提出,今后一段时间,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大力推进规范的股份制改革,把国企改革继续引向深入。重点是规范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国企改革将以建立健全责权统一、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为目标,逐步引入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制度,设立为董事会履行职责提供支持和服务的决策咨询、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逐步建立董事会选聘、市场化配置经理人员的机制。

继续做好债转股企业的转机建制工作。对已经注册成立的新公司要帮助它们做好分离办社会职能和分流富余人员的工作,切实转换经营机制。对尚未注册成立的,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组建新公司。

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坚持不懈地推进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促使企业尽快建立起管理人员竞聘上岗、能上能下,职工择优录用、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有效激励“三个机制”。大力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以财务管理和营销管理为重点,鼓励采用企业资源计划、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先进信息化管理技术,努力实现企业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资源的优化和管理创新,促进企业管理跨上一个新台阶。

企业加强管理的关键在于创新。管理是动态的和发展的,要使管理发挥其积极作用,就需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和具体情况,生产经营等经济条件的变化,不断进行创新。只有把管理和创新紧密相结合,管理才能显示其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在管理理念创新上,要建立知识资本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的基本理念,企业管理者应该十分关注无形资产的投入;在管理模式创新上,应该将知识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从传统的以交易过程、后勤统筹和工作流为关注核心的管理转到建设一个有能力支持沟通、建立人际网络、在工作中学习等内容的系统上来;在管理组织创新上,要实现从金字塔型等级化的垂直管理向网络型扁平化的水平管理的转变;在管理方式的创新上,应从消极地适应市场转向积极求变、创新,将企业管理从科学管理推进到科学加艺术的管理的新境界。

1劳动密集型企业如何提高消防安全管理 篇7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作为代步工具,在人们工作、生活、出行等各个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但任何事物都是“双刃剑”,汽车为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车祸灾难。现结合笔者二十多年驾驶实践,针对如何在高速公路、特殊天气、夜间安全行车方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以供参考借鉴。

一、行车前的准备

1、检查轮胎的气压。汽车在行驶中,轮胎将产生压缩及膨胀,特别在轮胎气压较低、车速较高时,轮胎内部异常高温,将产生橡胶层与覆盖层分离,或外胎面橡胶破碎飞散等现象而引起爆胎,发生车辆事故。

2、检查制动效果。汽车的制动效果对行车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出发前,应先低速行驶检查制动效果,发现有异常时,一定要进行维修。

3、准备充足的燃料,避免行车过程中燃油不足。对机油、冷却液、风扇皮带、转向、传动、灯光、信号等部位的检查也要十分仔细。

二、高速公路安全行车要点

高速公路是全封闭、多车道、具有中央分隔带、全立体交叉、集中管理、控制出入、多种安全服务设施配套齐全的高标准汽车专用公路。高速公路具有行驶速度高,通行能力大等特点,但是由于高速公

1路上车速快,一旦发生事故,其严重性增大,高速公路事故的死亡率是一般公路的两倍。

1、进入高速公路,车速越快,通视距离要求越远,刹车距离越长,安全系数越低,对操控能力和驾驶技能要求越高,所以驾驶员必须对自己的驾驶能力做到心中有数,严禁酒后驾驶、频繁接打电话、与随车人员打闹或开玩笑。

2、超车必须事先观察车外后视镜和车内后视镜,特别注意观察左侧外后视镜和车内后视镜、观察前车后转向灯,超车提前100米左右打开转向灯,必要时通过鸣笛警示前、后方车辆你正在超车。严禁超越正在超车的车辆,通视不良情况下严禁超车。不得右侧超车。

3、超车中尽可能提高车速,以便缩短与被超车辆并行时间。超越前车行驶80-100米以上,给右转向灯后回到并回行车道。双向4车道的高速公路通常情况下不允许在超车道上长时间行驶。高速公路禁止倒车;禁止逆行;禁止穿越隔离带调头;禁止骑跨分解线行车。

4、保持安全的行车距离,通常情况下,时速为100公里时,行车间距为100米以上;时速70公里时,行车间距应在70米以上。车速越高行车距离越大。在遇大风、雨、雪、雾天或者路面结冰时,应当减速行驶,增大行车间距。驶出和驶入高速匝道时,提前减速60km/H以内,提前开启转向灯,通视后方情况,缓慢驶出(驶入)高速公路口。

5、高速公路上禁止随意拖拉、牵引抛锚车辆。机动车因故障、事故等原因不能自行开动时,必须由专门的救援机构的救援车或清障车牵引拖拽。

三、特殊天气安全行车要点

特殊天气主要指雨、雾、雪天,雨天气路面附着系数降低,汽车制动距离加长,轮胎与路面之间隔着一层水膜,如同行驶在水上,附着系数几乎为零,非常危险。雾天能见度低,通视效果较差,容易发生追尾碰撞事故。雪中行车制动不易控制,视线也受影响,需加倍小心。

1、减速慢行。应将车速减至最低限速行驶,使制动距离控制在可视距离之内,并加大停车距离和行车间距,以防追尾事件的发生;若以车队形式行驶,需要减速时,则更要加倍小心。雾天行车要开启前后雾灯,必要时开启应急灯(双闪)。

2、轻踏制动。特殊天气下行车制动距离会加长,制动过急会造成车轮抱死而引发汽车侧滑,引发原地180°大调头、翻车等事故,而且在转弯,变换路段时,更应轻踏制动或采取点刹,轻点快放,连续多次。避免急减速或随意停车。

3、慢打方向。由于雾水、雨水、冰雪道路比较滑,打方向过急会增加汽车侧向惯性,从而引发侧滑。在这种气候条件下行车,驾驶员要做到慢打慢回,少打少回,并且注意力要集中,即便车辆发生轻微的侧滑,也不能急打方向,不要使车辆的直线性丧失,造成不必要的危险。

4、提前处理情况。由于路况制动效能下降,视线受限,方向又不能大动,所以提前处理情况是安全行车的基础。上坡时,要提前减挡,缓慢加速,不要猛踩乱轰,避免中途停车,下坡时,利用发动机制动来控制车速,不可空挡滑行或使用制动减挡;弯道时,提前控制好车速,并留出会车车道,视线差或连续弯道时,应按喇叭,以便做好会车准备;直线行驶的车辆,也应加大跟车距离,注意前车反馈的信息,便于采取应急措施。

5、正确选择路面。在坑洼不平的道路上,应尽量避开积水,选择高处行驶,无法避开时,应探明情况,确认积水深度,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方可低速缓慢通过,且争取一次性通过,道路狭窄且较滑时,不可盲目抢道或避让太靠路基。

6、防止侧滑。容易出现侧滑的地方多为弯道、上下坡道、隧道出入口处,而且雪路上有很多车辙时更滑。行驶中不可猛踩或快松油门,不可急刹车和猛打方向,以防侧滑。但当发生侧滑时不要忙乱,车尾向哪侧滑,方向就向哪修正,要少打慢打逐渐修正,待汽车驶正后再回正方向,继续行驶。

四、夜间安全行车要点

夜间行车主要是视线受限,为观察前后方路况、车况带来不便,直接影响驾驶员的准确判断。行车重点是掌握灯光条件。

1、严格管制灯光使用规则。夜间安全行车对车灯光要求严格,必须保持灯光完好。夜间临时停车必须使用视廓灯和应急灯。较长时

间停车车后100米以外放置警告牌。下车人员不得在路中间活动,不得将物体放置路中。

2、减缓车速,个人建议按照白天车速的80%掌握。夜间通视情况不良,远光灯照射距离在200—300米左右,建议集中精力谨慎驾驶。

3、超车前要提前较大距离开启转向灯,临近前车50-100米时,视情况用远、近变换灯光提示前车。超车前和超车过程必须注意观察前车尾灯,一但发现前车尾灯给出变道信号,必须采取合理的、安全的应急措施,减速让行或放弃超车。超过前车后尽可能提速行驶一段路程,观察后方车辆位置,确保具有足够的安全距离以后(安全距离视被超车的车型和车速判定,不得小于50米变更车道),开启转向灯驶入行车道。

4、行车距离间距对比白天适当加大,车辆起步时提前观察情况,急转弯时由于灯光盲区较大,一定放慢车速。夜间行车无紧急情况不得紧急刹车。遇到路面上不明物体避免骑行和碾压。

五、结束语

如何提高企业的安全文化 篇8

摘要:本文通过对企业安全文化的诠释,说明了建设安全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对如何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提出了几点合理的措施。

关键词:安全文化,企业安全文化,重要性,建设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的需要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生产的目的已不再是单纯的追逐经济的效益,单纯考虑经济的发展,人们已经把自身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了首要的位置上,所以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求发展,就要树立自己的品牌,必须做好自己的安全工作。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企业的安全文化能够很好的反映该企业的安全状况,建设好企业的安全文化,能够避免事故的发生,做到生产的安全,树立好企业的安全品牌,吸引更多的优秀的人才,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企业安全文化内涵

企业文化

广义上说,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和形成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说,文化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与制度。而企业文化则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望、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企业或企业中的员工在从事商品生产与经营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

安全文化

20世纪80年代,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原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后,在评估报告中首次提出安全文化的概念。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的素质和态度的总和。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想法、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

安全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为维护安全而创造的各类物态产品及形成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总和;是人类在生产活动中所创造的安全生产、安全生活的精神、观念、行为与物态的总和;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标准的总和;是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广义安全文化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的实践过程中,为保障身心健康安全而创造的一切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安全文化是指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1)

企业安全文化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实现企业宗旨、履行企业使命而进行的长期管理活动和生产实践过程中,积累形成的全员性的安全价值观或安全理念、员工职业行为中所体现的安全性特征、以及构成和影响社会、自然、企业环境、生产秩序的企业安全氛围等的总和。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延伸和渗透到安全管理工作的一脉分支,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必不可少的组成之一;创建企业安全文化是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必不可少的支护,同时开展好和建设好企业安全文化

又不能离开企业文化理念和企业文化建设规划的统一指导,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成效也将从一个侧面充分反映企业文化创建的实效。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安全生产中全体员工所呈现出的一种安全理念、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安全行为和安全习惯;是企业装置设备的本质安全、现场管理的规范有序;是企业安全管理机构、制度、标准、体系的健全和完善,使各项安全指令的有力执行(2)

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性

企业是由一个个单个的员工组成的整体,从事一种或多种生产过程,每个员工在其中所从事的工作都各不相同,而且每位员工都有自己特殊的成长背景和生活背景,所以人们所具有的安全意识是不同的,而且人们对安全的要求也是各不相同的。

企业安全文化能够将员工的安全意识做到一个很好的统一,培养员工统一自己,使自己能够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进行生产,实现员工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很好的从员工自身出发实现生产的安全,而且人们都保持一种安全文化,便于企业进行安全管理的实施,便于企业安全政策的制定,使管理更完善、系统。总体来看企业安全文化主要有导向、约束、凝聚和激励等功能。导向功能是指企业安全文化对全体员工的引导和指引方向的作用,即通过企业安全文化确定企业的安全总体目标和各车间、班组的安全分目标,使企业领导明确企业安全管理的努力方向,制订相应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使每一职工都能把“安全第一”的价值观作为自己的行为指南,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符合企业的安全价值观,调动广大职工为实现企业安全目标积极努力,引导职工的安全行为。约束功能是指通过企业安全文化制度,伦理道德发生作用,约束全体职工的安全行为,使每一个职工都能深刻、充分认识安全规章制度的必要性,自觉地增强安全意识,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以及应具有的安全道德,从而能自觉地遵章守纪,自觉地帮助他人规范安全行为。凝聚功能是指把企业全体员工紧紧联系在一起显示共同的安全目标、意识和追求。同心协力、奋勇拼搏、开拓前进的一种观念、行为和文化氛围。使个人对企业产生信赖感、可靠感、依靠感和归宿感。激励功能是指文化本身所具有,通过表彰先进,树立安全标兵等多种方法,激发全体员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生产进入安全高效的良性循环。(1)

我国现阶段的安全文化还很落后,一些造成重大的伤亡的事故还在不段发生,我们不能老是被动的等事故的发生,应该做好事故的预防,而安全文化的提高对事故的预防是想当重要的,再者我国现在的生产条件本身还很差,存在着很多事故的隐患,所以我们应该建设企业安全文化。

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党的重要思想,以真正维护广大职工根本利益的人本化管理为核心管理理念。安全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干部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自觉“关爱生命、关注安全”。安全文化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只有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提高职工的安全防范能力。只有加强职工教育,提高职工培训针对性和培训力度才能提高职工的安全技术水平。才能把人命关天的安全大事办好。

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建设和谐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只有建设稳固的安全文化,企业的安全生产才能得以保证,广大职工才能安居乐业,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目前安全形式非常严峻,特别是煤矿重特大事故屡禁不止,不论是职工还是企业都蒙受重大损失。因此,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职工有了较

高的安全意识,要求自己实现安全操作,实现自主保护,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才能形成,企业才能精心组织生产,才能健康稳定的发展。

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向深层次发展的需要。大量的违章行为都不是职工故意造成的,而是职工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素质不高造成的。而安全意识、安全素质都属安全文化范畴,因此,要保证人的行为的安全性,更好地预防事故的发生,达到安全生产目的,就需要建立起以人为本的企业安全文化。有了这个作保障,职工的思想意识才能实现从“让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本质转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才能实现规范化、科学化,才能有效控制事故的发生,从而实现安全生产的长周期良性循环发展。(3)如何建设企业安全文化

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必须保持正确的理念,以我国的安全方针为前提,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做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做到员工的健康,同时要保证经济的发展。

安全人本理念,在企业要大力倡导崇尚和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保护生命、尊重生命、注重提高生命质量,要把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贯彻落实到安全生产的全过程。安全发展理念,安全生产是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发展良性循环的重要指标,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尺。企业发展一定要以安全为前提,安全保发展,安全促发展。安全第一理念,安全拥有高于一切的优先权。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我们一定要做到“安全第一,生产第二”。预防为主理念,安全是相对的,危险是永存的,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安全健康理念,安全健康,即人通过生产工作谋求其生存发展和生活幸福的全过程,包括生产工作和生活过程,能够做到真正的健康生产。(4)

再次,安全文化不能单单的停留在人们的已知的层面上,应该利用真正的安全人员,将企业的安全文化上升到系统的、全面的、科学的层面上,只有真正上升到科学的、系统的层面,才能使人们真正了解安全,真正把安全放在重要的地位,真正做到安全第一,做到安全文化的提升。

具有了正确的企业安全文化理念,进而围绕安全的理念,提出合理的提高企业文化安全的具体措施。人是生产活动的主体,生产的目的就是提高人的生活水平,而事故的发生会危害到人的身体健康,所以要做到事故的预防就是要做到人的安全和健康的生产,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不断的发展各种形式的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安全文化做为一种文化要不段的发展,而且随着科技的创新,人在生产活动的地位也在不段的变化着,所以人要做到安全文化的不段创新,吸取别人的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和先进的安全管理体制,结合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不断的改进安全文化的建设,使安全工作能够永远的很好的进行下去。安全文化的形成不是一个短时间就能形成的,需要人们的坚持不懈的努力,所以安全工作应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树立长久的计划方针,进行安全的教育工作。

加强安全文化的宣传教育工作,应该请专门的安全工作人员,安全权威人士定期的进行一系列的安全讲座,组织员工听安全讲座,能够很好的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能在科学的,规范的,合理的,系统的层面上真正了解安全文化的内涵,能了解、掌握到怎么做才能真正做到安全的生产。另一方面要不定期的举行一些以安全为主题的安全文化晚会,将工厂中的实际的安全事故,工厂中真实的安全情况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现给大家,这样能够使员工更容易接受,更容易了解到自己所在企业的安全状况,知道自己应该重点要做好什么,而且通过自己的亲身的表演,能够感觉到安全的重要。企业也应该举行一些安全的竞赛,例如安全知识的竟答,安全操作的比赛,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员工在竞赛的过程中掌握安全工作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激励员工在平时认真的做好安全的工作,从平时积累知识,为比赛做好准备。企业在平时也要做一些事故发生的应急演练,做到事故发生时能够不慌乱,有条理的应对。在做这些活动的前要考虑到企业的投入,综合考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这样做对安全文化的长期效益,还要考虑到员工参加的积极性,要认真做好对员工积极性的调动,这样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将员工聚集到一个特定的场合,进行一个安全的讲座或进行一个安全为主题的文艺表演,对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是很有帮助的,但是安全的教育工作不能只局限于此,安全文化的教育最终是要体现到生产中的,最终是要使员工能够自觉的遵循安全操作的规程,所以安全的教育应该贯彻到员工工作中的任何时候,定期的或不定期的安全的检查都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在平时不经意中发现员工有不安全行为的时候,不应只是处罚,也应该对员工进行讲解,这样就能将安全的教育做到任何时候,做到细处。

为了加强企业的安全文化,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企业可以从管理的角度入手,通过一定的奖罚制度,通过一定的特殊政策,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进而提高员工的安全文化。企业可以逐层设立安全的部门,有专门的安全人员负责安全,做好定期的安全检查,也要在不定期的进行抽查,将检查结果逐层上报,根据原先发放的安全指标,对于做的好的部门可以给以一定量的奖金,对于处理的不好的部门处以一定量的罚款,这样通过严格的检查和资金的奖励政策能够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企业的安全文化。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建立一定量的安全基金,年初从员工的工资中同一扣除,在年底做统一的评定,对做的好的员工将所交押金返还,并通过生产业绩给予股份奖励,对不好的员工追加处罚。这样将押金进行循环的利用,也可以改进安全设备。树立榜样,典型引导。发挥榜样的作用是建设企业文化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把那些最能体现价值观念的个人和集体树为典型,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表彰,并根据客观形势的发展不断调整激励方法,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人有了一定的安全素质后,并不能做到完全的按照正确的操作规程来进行安全操作,因为人难免会有一些情绪上的起伏的时候,而且人也有着一定的惰性,还可能是一时的疏忽,所以人在操作过程中并不能保证完全的不犯错误,这时,要通过上面的检查制度去发现有点难度,所以企业应该调动员工这个群体的作用,当发现有人违规操作的,不论是什么人,只要是发现人员,应该教育员工为了自身的安全,为了整个生产的安全,去向犯错者提出,这样人们也不会不乐意接受,能够通过员工之间的一种相互监督作用,提高企业的安全文化。

除了考虑人的因素以外,企业也要做好设备和工作环境,根据企业的实际的情况,尽可能的采用更可靠、更安全的设备,做到最好的工作环境,这样对事故的预防是相当重要的,减少事故的数量,很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安全文化,树立企业的安全形象,使员工能够以较高的热情去维持,提高企业的安全形象,从而提高企业的安全文化。

加强领导的作用,领导对安全文化的重视程度,直接关系到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所以一定要加强领导的作用。领导应该定期做安全的培训,了解最新的安全理念,提高自身的安全素质,为员工做好榜样的作用。只要领导能够真正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企业的安全文化才能以正确的合理的轨道发展。对于提高领导者的影响力,除了要加强对领导者安全文化的学习外,还要通过领导者自身的改进,领导者应该与下属建立良好的关系,认真听取下属对安全工作的意见建议,要有一定的远见卓识,对安全文化的建设从长远的角度去认真考虑。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通过自身的对安全的重视去影响身边的员工,使企业形成良好的安全氛围,同时,领导者也要具备很好的管理能力,确立安全的目标,为目标去努力。这样我们就能很好的发挥领导者的影响力,不只通过领导者所拥有的权利去进行管理,还通过领导者自身的人格魅力去为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做到很好的效果。

一个人的安全维系着一个家庭的幸福。安全对每一个家庭来说,就意味着健康、欢乐和团圆,所以说,安全是每一个家庭平安与幸福的守护神。反过来,一个家庭的和谐、稳定与否直接影响着一个人工作、学习时的心态和情绪。生活在幸福家庭中的人,脸上永远洋溢着微笑,他会永远以饱满的情绪出现在工作、学习场所,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或学习中去而无后顾之忧;而生活在不幸的家庭中的人,沮丧和忧郁会永远挂在他的脸上,家庭的烦琐事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的情绪,让他分心、使他走神,这样,事故离他就不远了。因此,要把建设“和谐家庭”作为“安全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抓。干部要多下一线班组、多到生产施工现场,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了解职工的家庭情况,建立困难职工档案,帮助解决职工的家庭困难或家庭纠纷。要经常听取职工和家属对安全生产的意见和建议,并取得他们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5)工厂产区应该树立一些安全的标语,一方面,对于危险的存在,本身能起到提醒人们,提高警觉的做用,另一方面,这些标语能够营造一个注重安全的氛围,使员工无形中产生对安全的重视,所以安全标语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

安全文化的建设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人们不知道从什么方面建设,如何去建设,所以经常造成有了安全的投入,有了安全的建设,但是却收不到很好的效果,从表面上看有很好的安全教育,但是安全文化却跟本建立不了,所以在对安全文化的建设要切合实际的情况,做到真正的产生实际的效果。应该以先进的理念改善班组的状况,做到从最基层去抓起,认真组织班组对安全文化的学习,在企业大的安全文化的前提下,根据各班组的实际情况,有班组自己制定自己的安全文化,只有将这种安全的文化真正的深入到基层,才能通过个体形成整体的安全文化,才能形成企业的安全文化。

建立企业安全文化的评价和评估体系,从员工素质,企业安全管理的制度,企业对于安全文化的宣传力度,企业员工的安全素质,企业领导对安全的重视程度和企业班组对安全的重视情况等指标评价企业安全文化的情况,认真研究评价的结果,制定企业安全文化的目标,有针对性的,开创性的制定合理的建设政策。安全文化的建设始终不能离开企业的实际情况,所以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经济效益,根据自己企业现有的安全文化的程度制定政策,所以做好企业的安全文化评估是十分必要的。

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始终不能脱离企业的经济发展,而且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建设的一个方面,所以安全文化建设就要结合住企业的总体情况,总体的发展规划。

上一篇:论依法行政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下一篇:经济学院毕业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