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大学生创业方案

2024-08-12

促进大学生创业方案(通用11篇)

促进大学生创业方案 篇1

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大学生就业创业促进月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

落实政策强化服务关爱襄助推动就业

二、活动目标

通过校院两级广泛的就业创业教育、指导服务以及推动就业活动,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就业创业氛围,增强毕业生就业紧迫感;帮助广大学生了解就业形势、调适就业预期、掌握就业政策、提升就业能力,全面促进毕业生就业;确保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基本稳定、就业人数持续增加,毕业生就业质量进一步提高;积极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提高毕业生对就业工作的满意度,确保我校2012年就业工作平稳有序

三、参与对象

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

四、活动时间

2012年3月—7月

五、活动内容

“就业创业促进月”活动包括全校活动和学院活动两个层面。全校活动由学生处牵头,整合调动各种资源统一开展,活动内容以就业指导、创业教育、市场开拓、校园招聘等为主;学院活动由各学院依据自身特点开展,活动内容以就业创业动员与思 —1—

想教育、用人单位引进、毕业生推介和签约、就业困难群体帮扶等为主,学生处对各学院开展的活动给予一定的支持保障。

全校活动包括下列项目:

(一)创新创业篇

1.大学生创业项目及创业典型风采展

时间:4月中旬

地点:东湖校区学生活动中心

2.现代农业创业校友报告会

时间:4月下旬

地点:东湖校区图书馆第一报告厅

3.创业大讲堂

时间:5月上旬

地点:东湖校区图书馆第一报告厅

4.“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

时间:3月—5月

地点:浙江农林大学

5.大学生创业实训班

时间:3月—6月

地点: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站多功能教室

6.“创业广场”

时间:3月—6月

地点:东湖校区学生活动中心

—2—

7.优秀大学生创业企业行活动

时间:4月—6月

地点:杭州市相关企业

8.走访农村一线农业创业毕业生

时间:5月—6月

地点:浙江省各地

(二)职业规划篇

1.浙江农林大学第三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时间:3月—6月

地点:浙江农林大学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讲座

时间:4月上旬

地点:东湖校区图书馆第一报告厅

3.浙江省高校职业规划相关课程培训班

时间:4月—7月

地点:杭州

4.职业指导及咨询服务

时间:3月—7月

地点:职业指导咨询室(集贤食堂301)

(三)校园招聘篇

1.2012年浙江省大学生寒门学子招聘会

时间:3月上旬

—3—

地点:杭州

2.浙江省“百名优秀贫困毕业生”就业推荐活动

时间:3月—6月

地点:就业指导服务中心、钱江晚报

3.“勇往职前”校园行活动

时间:4月上旬

地点:东湖食堂门口

4.校院二级校园专场招聘会

时间:3月—6月

地点: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站、各学院会议室、教室

5.大学生校园模拟招聘会

时间:5月中旬

地点: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站多功能教室

(四)就业指导篇

1.2013年研究生、公务员考试辅导培训

时间:3月—7月

地点:东湖校区教学楼教室

2.大学生职场礼仪和情商管理讲座

时间:5月上旬

地点:东湖校区图书馆第一报告厅

3.大学生“村官”、两项计划、三支一扶等基层就业宣讲活动

—4—

时间:5月中旬

地点:东湖校区图书馆第二报告厅

4.就业形势、就业政策专题讲座

时间:5月下旬

地点:东湖校区图书馆第一报告厅

5.大学生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及全国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学、心理学考试服务工作

时间:3月—6月

地点: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6.就业咨询及团体辅导系列活动

时间:3月—7月

地点: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站

六、活动要求

(一)“就业创业促进月”活动由学生处牵头并依托各学院开展。各学院要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和高度关爱的精神,落实就业创业“一把手工程”,学生工作分管领导及辅导员精心组织、全程参与。

(二)各学院在积极参与全校活动的同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及特色工作,设计和开展有针对性的学院就业促进活动。需要学校支持的,应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鼓励学院间联合开展活动,扩大“就业创业促进月”辐射范围和影响,学院活动要注重实效。

—5—

(三)各学院需及时整理收集“就业创业促进月”活动期间的活动图片、资料,及时宣传,及时总结,探索建立长效机制。

(四)请各学院于7月2日前向学生处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报送本学院就业创业促进月活动总结。总结应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全面体现本学院就业创业工作动员与教育、就业创业指导、用人单位引进与接待、院级招聘会、毕业生推介和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参加全校活动情况、学生签约情况、学院领导及学生工作人员深入就业一线情况、学院就业创业工作经验与问题等内容。学校将把“就业创业促进月”活动开展情况作为就业工作考核的主要依据之一。

七、未尽事宜,请咨询学生处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6—

促进大学生创业方案 篇2

创业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中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是一种新型的社会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主要则是指和创业有关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文化氛围, 包含着那些形成于人们追求财富、创造新价值、促进生产力发展过程之中各种思想意识和价值体系, 创业文化主导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创业文化的提出, 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性产物, 创业文化体现着社会历史发展观基本问题的撞击和融合。

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中,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史观的基本问题, 是认识和解决社会历史问题的出发点, 是社会理论的基石。社会存在即人类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等因素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即人类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包括社会心理、道德、宗教、政治思想、法律、艺术、科学和哲学等基本要素, 认识社会历史的发展, 理解创业文化这个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性产物, 我们就需要挖掘其存在的社会理论基础。通过研究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更能说明创业文化是一个系统性的社会工程, 它不仅仅包含经济和文化, 更是经济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有机结合, 我们研究创业文化, 就需要在创业型经济中发掘创业的价值观文化, 反过来以价值观文化牵引创业、激励创业, 从而促进经济的腾飞。

如果要追根溯源, 创业文化应该是开始于各民族的远古神话中的各种创世纪以及英雄创业的神话。然而, 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文化应该是从农业化社会向工业化社会转移的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的, 是在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过程中产生的。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邴正教授将创业文化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生存创业阶段、理性创业阶段、文化创业阶段。“所谓的生存创业就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 在获利的欲望的推动下的自主创新、积累资本的成功精神”“生存创业文化的基本精神是勤奋与机遇的结合, 提倡勤奋精神, 冒险精神与个人主义、拜金主义, 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文化精神, 实质就是资本创业文化, 其经济表现是通过最大限度积累资本获利的经济行为。”理性创业阶段, 就是指为了满足发展需要, 在实现个人成就欲望推动下的自主创新, 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精神。“理性创业文化的基本精神是崇尚科技与鼓励成就、事业的实现, 是理性主义与自立精神的结合, 具体表现是与资本创业文化不同的知识创业文化, 其经济表现是通过提高技术含量和专利来获利的经济行为。”文化创业阶段, 就是指为了实现人的本质和潜能, 通过创新文化的行为自主创新, 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

大学生在创业文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 学生历来是先进文化的第一接受群体, 如“五四新文化运动”, 是学生对于民主文化的接受及坚持带来了国家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因为学生的思想最活跃, 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对于陈旧的文化没有老年人的固守与坚持, 也没有中年人的顾虑与踌躇。因此, 创业文化要发展就一定要被学生群体所接受所推崇。其次, 创业的主体虽然各个年龄阶段的都有, 各种不同职业并存, 但是归根结底我们进行的、鼓励的创业应该是那些资源消耗少、科技含量高的企业。相对的创业文化的发展也应该是推崇信息发展、科技利用、低碳环保的, 因而对于创业主体的个人素质和教育程度要求就会比较高, 大学生正是这样的主体, 也是新型创业文化形成的主要推动者。

一、吉林省创业文化现状

可以说, 当前吉林省的创业文化正在从生存性创业阶段向理性创业阶段转化的, 人们正在从被动的迫于生存压力创业向主动的寻找机会创业转变。创业文化在吉林省最先提出是基于化解“东北现象”这一问题而产生的, 为了使吉林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有个好的适应当前经济发展模式, 省委有关领导早在2003年就多次重申要重视“创业文化”发展, 努力塑造创业文化和创业机制, 彻底进行观念和体制上的创新, 使之惠及包括吉林省在内的整个东北区域。省委提出只有改变人民群众就业观念, 激发社会创造力, 才能从根本上位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并由此确定了大力建设吉林省创业文化服务老工业基地的方针。“培育创业文化, 要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入手, 宣传部门责无旁贷、大有作为。”原吉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荀凤栖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充分整合媒体资源, 形成宣传合力, 通过开设专栏、推出专版、树立典型、解读政策、带动专家研究吉林文化等方式, 大力弘扬创业文化, 营造创业光荣的舆论氛围。”吉林省社科院还专门进行了创业文化以及创业理念的课题研究, 使得吉林省的创业文化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理论高度。

另一方面, 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 吉林省民营企业规模不断发展, 据有关部门统计, 80%以上大学毕业生都是通过民营企业实现就业的。随着各行各业的创业成功人物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人们渐渐开始认识到创业的积极作用, 并认同创业的价值, 不再蔑视“个体户”, 人们逐渐改变了过去重农抑商的陈旧思想理念, 愈来愈多的人认识到创业的重要意义和好处, 创业光荣的理念正在逐步形成。

二、吉林省创业文化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吉林省创业文化遗失

回顾吉林省的历史不难发现, 吉林省的原住居民并不多, 大部分都是当年“闯关东”者的后代, 他们背井离乡, 一路风餐露宿、披荆斩棘, 从关外来到这千古荒原, 通过辛勤劳作建设了一个全新的家园。他们是这片上最早的创业者。新中国建设初期, 各路人才听从党的召唤从四面八方来到东北, 或伐木开矿、或屯垦戍边, 成功地将吉林省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工农业基地, 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正是那种坚忍不拔、奋发图强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而这些正是当代创业者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 在调查中发现, 这些精神财富正在不断丧失中, 同进行创业相比, 人们更加倾向于选择稳定的、有保障的工作, 不愿冒险, 不敢创业的情绪在受访者中普遍存在。

(二) 农工为主的产业模式影响了创业文化的发展

吉林省是传统的农业大省, 同其他以农业为重的省份一样, 几千年来小农经济给人们的思想中烙下了深刻的烙印, 自给自足、知足常乐、小富即安、安贫乐道、“不患寡、只患不均”等思想极为普遍。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使人们缺乏经济头脑、市场观念、经营意识、风险意识、竞争意识。长期来靠天吃饭的生活方式无法给创业文化的发展提供合适的空气和土壤。

同时, 吉林省还是我国东北重要的工业基地, 计划经济下的传统工业模式注重于体现集体和共有, 并不强调个人作用。在此种环境下所滋生的“大锅饭”思想, 使得整个的工业活动缺乏创造性的、创新的氛围。人们普遍安于现状, 求稳怕变, 习惯于被动地接受、服从, 不习惯于主动的创造、变革。由于长期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 吉林省的经济明显落后与沿海地区, 靠国家政策扶持和资金扶持的旧思想和旧观念仍然根深蒂固。

(三) 传统思想影响大学生创业

时至今日, 我国传统文化观念中的儒家思想仍然在极大影响着人们的创业意识和行为方式。如果说“修己安人、仁义礼智信”的思想仍应作为我们今天的价值取向, 那么“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君子言义不言利”、“无商不奸”的观念, 却使很多人至今仍摆脱不了平均主义思想和仇富心态。

我国的传统观念认为, 考上了大学就是越过了“龙门”, 对于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的期望值较高。很多学生总是盯着“大城市、大机关、大企业”, 公务员热早已不是新鲜事, 并逐年升温, 单省级的考试, 每年都会以几万人的数目递增, 录取比例从一比几十到一比几百, 有的热门只为甚至可以达到一比几千, 他们宁在单位跑腿、不在公司打工。一些人认为, 大学生是读书人, 就应该以“出世致仕”为最终追求, 经商则是自降身份, 是对知识和能力的浪费。这些观念, 都极大的影响着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和成功性。很多大学生因为家人的反对而放弃创业, 还有一些大学生虽然坚持创业, 但是在创业初期不能够得到家人的谅解和支持, 以至于无法度过创业危机, 导致创业失败。

三、建设新时期创业文化, 为大学生创业保驾护航

创业文化在整个创业环境中处于核心地位, 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大学生创业的关键。创业文化的沙漠是很难开出创业之花的, 不少人都认为硅谷的成功原因正是“硅谷文化”。“美国学者安娜利·萨克森宁 (Annalee·Saxenian) 认为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硅谷欣欣向荣与128公路地区日益衰落的根本原因是两地的区域文化差异所致。”

创业文化的发展本身就是在人们已有的思想文化层面所进行的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使人们从保守的观念转化为开放创新的观念、从依赖服从的观念转化为独立自主的观念、从计划经济单一的思维方式转化为市场经济多样化的思维方式, 为创业活动的开展营造出一个支持创业、鼓励创业的社会文化氛围。

对于大学时代而言, 在新的经济社会历史条件下, 建设创业文化, 努力增加社会对于创业的接受和理解程度。一定要“在青年学生中树立‘创业光荣、创业有为、创业发展’的时代理念, 在全社会形成‘理解创业、支持创业、帮助创业’的社会文化氛围。”只有当社会能够以平常心来看待创业中的成功和失败, 能够以建设性的心态来透视这场融合理想和冲动的大学生创业浪潮时, 真正新的创业理念才可能深入大学生心中。

参考文献

[1]邴正.创业文化转型与创业环境建设[M].中国·长春创业高峰论坛论文集, 2010

[2]段存广, 高国武.基于大学功能演进的大学生创业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9

关于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思考 篇3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现状

作为职业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一种形式,许多高校对创业教育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结合本校实际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创业教育。如开设选修课程进行创业知识的学习和创业技能的训练;通过创业计划大赛、创业技能大赛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创业意识教育;运用典型示范进行创业教育,利用宣传材料和创业人物回校报告等形式进行创业成功的范例的教育。但总体上来说,高等教育没有把大学生创业能力作为培养目标,侧重于就业型人才的培养。其结果是绝大多数大学生毕业后被动就业,不敢创业,缺乏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据前程无忧网2006年关于大学生创业的调查,高达96%以上的受调查大学生均表示有“创业的冲动”,由此可见,创业的概念已在大学生中普及。目前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比例一般占20~30%。而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比例相对而言还比较低,应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平均比例仅为0.3%,安徽省应届大学生创业比例为0.5%左右,广东地区为1%,全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最高的浙江也只有4%,大学生创业的潜力很大。

二、大学生创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创业项目缺乏成为制约大学生创业的首要因素

对于大学生创业来说,首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合适的创业项目。大学生普遍缺少社会阅历和经验,对市场的分析、判断、处理等方面的能力还很欠缺,同时自身的专业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高,独立研制专利产品的能力不足,导致大学生在准备创业时却找不到合适的项目,空有一腔创业激情却不知该从何处入手。

2.创业资金不足是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关键

大学生在自主创业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不足。一般来说,大学生创业者普遍资金实力较弱,尤其是来自农村家庭的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费用已经占了家庭经济收入的很大比例,创业资金的筹集更为困难。虽然党和国家在扶持大学生创业方面已经提供了一些优惠政策,如国办[2009]3号文件规定,在当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失业的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自筹资金不足的,可申请不超过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申请程序复杂、申请周期较长、担保困难等问题,导致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对于小额担保贷款申请的积极性不高。

3.创业经验缺乏往往导致大学生创业失败

当前,一些高校关注的仍然是少数学生的“创业活动”,而不是多数人的“创业教育”,并且缺乏创业教育的系统性,把创业教育局限于就业指导课程中的内容。多数高校创业教育主讲师资主要来自行政部门和教学部门。这些师资大多缺乏创业经历和实践能力,甚至没有在企业的工作经历,实践经验相对欠缺。大学生缺乏足够的创业经验学习途径,创业经验不足,往往导致在创业的过程中不能及时有效地应对和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和问题,最终创业失败。据有关数据,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不足1%。

4.社会舆论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创业

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对大学生创业失败的担忧,很多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大学毕业后,找到一份稳定的职业,然后按部就班的一步步发展进步,而不是从思想、行动和资金等方面积极鼓励和支持孩子去自主创业,这也导致很多大学生创业的信心和决心不足,在是否准备创业问题上拿不定主意,思想上左右摇摆,最终真正进行创业的大学生数量很低。

三、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思路

1.在创业项目上积极为大学生提供支持和帮助

一方面,充分利用好各类创业计划大赛成果,帮助大学生积极将大赛成果转化为创业实际。目前,从全国、各省到各高校,每年都有多种不同层次和类别的创业计划大赛,在这些大赛中不断有一些优秀的创业计划作品产生,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大多数作品都只是停留在书面上,没有真正转化为实际创业成果。政府有关部门和各高校应当进一步组织人员对有关项目开展市场调研和可行性分析,筛选有较好市场前景的项目,帮助大学生积极创业。

另一方面,政府和高校应当就大学生创业项目开发工作积极与有关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合理利用当地的人才智力优势,紧密结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开发一些适合作为大学生创业项目的产品资源,帮助大学生解决创业项目选择难题,进一步带动地区整体就业工作上升。

2.畅通现有创业资金渠道,设立大学生创业专项基金

从短期来说,政府应对现有的创业资金资助渠道进一步梳理,尤其对小额担保贷款的申请程序要进一步简化,避免出现空有政策却没有大学生响应的尴尬局面,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创业激情。从长期来说,要建立以“政府主导、企业投资、社会捐助”为来源的大学生创业基金,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扩大资助金额和资助对象,并对大学生创业项目进行相应的指导,从根本上切实解决大学生创业资金短缺问题。

3.不断加大创业教育和培训力度,提高创业教育和培训水平

针对大学生创业经验不足问题,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各高校要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开设创业教育公共必修课,列入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计划。创业教育课程应涵盖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实务等内容,注重观念引导、知识传授、技能培养的有机结合。要重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聘请企业家、自主创业成功者和专家学者担任讲师和辅导者,加强对高校创业指导人员的培训和资质认证,着力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丰富创业知识,健全创业心理,提高创业能力。通过组织大学生参加创业计划大赛、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等活动,不断加强在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通过高校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建设完善一批投资小、见效快的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实践条件。

4.加大舆论宣传力度,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政府和高校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宣传手段,对以创业带动就业的重要意义、党和政府关于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创业成功的优秀毕业生事迹等进行广泛宣传,营造出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通过组织创业成功的毕业生举办事迹报告会,在各种媒体上大力宣传毕业生创业先进事迹,表彰创业先进典型等方式,使全社会都逐步认识到大学生创业是拉动和促进就业的有效手段,也可以鼓励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使他们能够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创新、创业能力。

促进大学生创业方案 篇4

市人力社保局日前发布《20促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方案》,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引导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

我市将在年8月中旬至6月期间,抓实名制就业服务。对2018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实施实名制信息监测,开展应届高校毕业生实名制信息登记工作,通过工作人员走访或发放就业服务卡等方式,全面摸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实际状况,了解他们的就业愿望和服务需求,建立毕业生实名制就业信息数据库;运用“互联网+”技术,采取微信平台方式先行举办全市线上线下专题招聘活动,增强招聘的针对性,切实促进供需对接。9月份,中天人力将在高校开展大学生“e就业”体验店试点工作。实现各级公共服务机构,以及街道社区基层平台高校毕业生信息共享,对有就业愿望和服务需求的高校毕业生,及时提供岗位信息、职业指导、政策咨询、职业培训、就业见习等各方面服务,并及时跟踪了解他们的就业状况和接受服务的情况,对其相关信息及时动态更新。

为切实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确定今年8月中旬至明年6月,在全市实施“四个一批”专项行动。

开发岗位 推动一批

聚焦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开发适合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充分释放新动能带动就业效应。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支持小微企业、初创科技型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积极研究制定《天津市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实施方案》,引导高校毕业生更好在基层就业创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在基层成长成才。

创业创新 扶持一批

做好创业导师与创业大学生的供需对接,9月至11月,以市创服中心为工作平台,推荐一批有创业意向高校毕业生与创业导师订立授业协议。对有创业意愿的,组织参加免费创业培训;对有资金需求的,提供创业担保贷款,并按规定给予贴息;对有导师需求的,助推企业家创业导师与创业大学生对接;对有孵化愿望的,推荐到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无忧创业;对有项目展示的,提供创业创新平台进行展示。

就业见习留用一批

充分发挥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服务就业作用,实现精准采集、精准匹配、精准服务。充分发挥中天人力见习基地市级经办管理平台的`作用,利用各区实名制登记平台,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求职意愿进行梳理,切实摸清有见习意向人员的见习岗位需求。鼓励企业提供管理、财务、研发等高质量见习岗位,增强供需对接匹配度和留用率。

困难帮扶 就业一批

促进大学生创业方案 篇5

100个职业培训鉴定所进校园、每年安排1亿元支持就业平台建设、开通就业服务电子地图、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湖北省近日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就业创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推出20条新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

大学生以后不出校门,就可以学技能、考技能、拿证书。记者从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获悉,湖北省将实施职业培训鉴定进校园计划,力争3年内,在全省高等院校、职业院校设立100个“职业技能鉴定所”,每年为大学生提供职业技能鉴定服务10万人次以上。推行高校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鼓励大学生“一证多本”,提升就业技能。

连续3年,湖北省每年将从省级就业资金结余中安排1亿元,重点支持各地公共就业服务基层平台、信息网络和设施设备建设,开通网上“就业服务电子地图”,全方位展示湖北省就业服务机构、职业培训鉴定机构、职业中介机构、就业岗位等就业服务资源分布,提供企业招聘需求等各类就业信息,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

湖北省今年还将加大对小微型企业创业者小额担保贷款的`支持力度,小额担保贷款对象将覆盖以往没有的小微型企业创业者,拓展为个体、自主、合伙经营及创办小型微型企业的城乡劳动者。降低小微企业申请“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的政策门槛。

促进大学生创业方案 篇6

今年的大学生“毕业季”已经来临,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甘肃省将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通过政策扶持,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记者从甘肃省政府了解到,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将从今年开始,到2017年,历时4年,通过这一计划,逐步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自主创业的比例。

为推动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甘肃出台了一些具有“含金量”的`扶持政策。甘肃省政府确定,对高校毕业生创办的小型微型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在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开办“网店”的高校毕业生,可享受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政策。

另外,甘肃省将积极推进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力争今年省上新建7个省级创业示范园、2个留学人员创业示范园、4个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和8个创业孵化基地。

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对策建议 篇7

由此可见, 国家主推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导向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实发展状况不相符。 探究其原因可知,大学生自主创业作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需要一定时间的“发酵”和“培育”。 我国历来有“学而优则仕”的就业传统,无论是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观念,还是整个社会的就业风气,都与自主创业相偏离。 纵观发达国家,其大学生创业成功率较高,总结有益经验,这与发达国家有浓厚的社会创业环境、成熟的创业扶持政策和力量强大的社会创投体系有关。 而审视当前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却面临政府扶持政策不完善、大学生就业观念落后、 高校忽略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 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社会力量薄弱等问题。

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契合国家的政策发展方向, 也是提升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有效渠道, 这对加速知识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解决就业难问题、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成功率、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基于此,本文就有效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从创业政策制订、创业教育建设、创业政策完善、创业文化改善、创业观念转变、社会力量支持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改善大学生自主创业环境、完善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 提升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等提供有益的政策借鉴。

1完善自主创业的政策制订体系

自主创业作为国家的重要任务之一, 其政策的制定必须要具备前瞻性、整体性、综合性,因而要完善现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制订体系。 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要有前瞻性,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要有近期政策、中期政策和长远政策等体系。 一般而言,近期政策是将创业教育实现在校覆盖,要制订促进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教育政策; 中期政策和长期政策主要是要花气力加强对中小学创业教育的培养, 要注重培养青少年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通过政府引导和制度创新,传播创业信息、树立创业典型、弘扬创业文化。 要通过构建创业科研、实践等相关活动的奖励机制,减少创业的制度障碍,降低预创业者的失败恐惧感。 在社会上营造尊重创新创业人才、崇尚创业精神、支持创新、宽容失败的风气,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使创业创新成为社会习惯,为创业创新提供文化支撑。

2促进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建设与发展

高校的创业教育对于大学生毕业之后选择自主创业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创业意识和创业成功率也与高校的创业教育质量息息相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指出,“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应成为高等教育主要关心的问题。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高校没有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识, 并未将创业教育真正纳入其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体系, 导致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脱节。

创业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系, 需要将创业理念融入教学之中,需要跨学科的课程设置。 如何建设和发展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笔者建议:1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重视中小学校的创业教育,有相关研究显示,对职工家庭孩子而言,在早期 (初中 )接触到投资等内容的学生中 , 有35%的学生回答希望能够创业,但是问起那些到大学才接触到投资等内容的学生,却几乎没有人回答愿意创业, 因而尽早开展创业教育将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意愿;2深入开展创业教育理论研究,我国高校应该摒除将创业教育作为学生就业工作补充的狭隘思维,积极开展对于创业教育的深入理论研究,并以理论指导创业实践, 推动创业教育取得跨越式发展。 建议高校加大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课程的分量,一方面重视创业课教学,让大学生系统学习创业理念、创业模式和创业步骤等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对大学生理论成果转化能力的培养, 将部分成果通过创业活动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总之,创业教育能使大学生真正改变单一的社会就业观念, 树立正确的创业意识,了解创业的有关管理和市场经营知识,扩展创业素质和能力,因而要进一步促进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 建设和发展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

3完善大学生创业财政金融支持政策

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政策扶持的力度不断加大, 有关大学生创业政策表现出显著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这使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基础得到巩固。 但是具体到实际工作,尤其是具体到正在创业或者准备创业的大学生身上,政府的政策扶持还欠到位。 比如,现有针对大学生创业的财税减免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资助大学生创业项目的专项资金少、 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大学生创业的贷款扶持力度不大等。

而就大学生创业而言, 其创业面临的最主要障碍就是资金短缺问题。 以美国经验为例,美国政府通过建立大学生创业专项基金,为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创业者提供贷款担保,解决大学生创业者因信用不足而难以融资的问题。 基于此,笔者认为,完善大学生创业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可从如下两方面着手: 1要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投入, 就当前我国还未设立面向全国毕业生的专项创业基金现状, 中央政府应尽快着手进行专项扶持基金设立的制度设计,根据大创项目的不同类型进行相应的资金资助;2要加强大创项目的税收政策导向性,增强税收引导力度,在对大学生创业实行普遍优惠的同时,对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创业优惠力度要有差别,以最大程度发挥税收政策的调节作用。

4培育良好的社会创业文化

大学生创业意愿不足,毕业生选择创业的比例不高,一定程度上与当前我国缺乏良好的社会创业文化有关。 社会创业文化与创业氛围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的积极性与创业热情,同时也影响了社会力量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支持态度。 国外大学生创业环境比我国要好, 大学生创业意愿比我国大学生要强, 这与其社会形成浓厚的社会创业环境和创业文化息息相关。 审视我国当前整个社会“重就业轻创业”的就业文化,包括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不重视, 大学生家长和民众对大学生创业持歧视态度,相关企事业单位、投资人和金融机构对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态度冷漠等, 这与当前我国未有形成社会创业氛围和创业文化有关,因而要着手进行大学生创业文化建设。

一方面,要制订和实施促进创业文化发展的措施,改变社会上绝大多数民众保守的思想态度,在全社会培育创业文化,激发创业活力;另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应该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手段,广泛宣传创业政策与创业的成功案例,以及创业教育的必要性,促进社会整体就业观念的转变,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使创业成为大学生职业发展的一种正常选择,最终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大学生创业氛围。

5转变大学生固有的就业观念

随着我国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 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方式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 相应地, 伴随近年来我国社会就业形势的严峻化和国内宏观经济发展的不景气,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 剖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可以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许多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而同时国内许多企业又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这种“不正常”就业现象的产生, 实质上就是一个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不断下降的过程。 在我国传统思想中,“学而优则仕”“轻商贱利”等根深蒂固的观念直接导致了许多有关创业的负面认识, 大学生不认为自主创业是实现就业的有效途径或体面的就业方式, 更有甚者认为创业不能实现人力资本投入的直接回报。 所以,在一个较高人力资本投资回报预期前提条件下,或“重就业轻创业”的就业观念下, 其结果必然导致我国大学毕业生出现就业难和结构性失业问题。

因而,高校毕业生必须正视现实、转变观念,适当降低自己的择业期望,调整就业心态,树立“人职匹配”的“大众化”就业观念。

6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对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作用

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责任, 社会其他部门也可以充分发挥其作用。 德国等国家的大学生创业不仅仅由政府提供支持, 还包括高校和民间组织共同打造大学生创业的支持体系, 在三者的共同作用下更好地促进了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特别是社会投资,在发达国家社会投资是大学生创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大学生创业资本的主要来源之一。 借鉴德国的经验,我国也可以由政府、高校和民间组织共同作用,打造一个由政府、高校、银行、中介机构、民间组织等多组织部门协同作用的,高效的创业支持平台。 通过该平台整合各方的资源,真正起到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作用, 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愿, 扩大大创项目的宣传和影响力, 并动员社会更多的企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个人参与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支持,特别是鼓励有雄厚资金实力、有丰富投资经验的风投基金等,参与大学生创业扶持体系。

7加强创业信息平台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孵化器建设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 特别在当前利用互物网或物联网进行全民创业的时代, 创业信息平台的建设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建议政府部门重视对大学生创业信息平台的建设,大力打造集专业服务、管理决策、成果转化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创业信息平台,重点引导和培育效益高、示范作用强的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

一个完备的创业服务中心, 笔者建议其具体功能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要建立大学生创业者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就大学生创业所面临的问题提供及时有效的后续服务和跟踪指导; 2要建立创业项目资源库,构建创业信息、政策发布平台,实现区域联网和资源同步共享,重视创业项目库的动态维护,力求做到信息对称,降低创业成本,提高项目成功率;3要完善项目开发、征集、论证、展示和推荐的工作机制,确立大学生创业服务的规范, 面向大学生创业者公布各项行政审批、核准、备案事项和办事指南,并为创业者提供项目信息、政策咨询、小额贷款、代办手续等 “一站式 ”服务 ,提高创业服务的效率 。

此外,要加强大学生自主创业孵化器建设。 具体而言,应当加强我国创业基地、 科技孵化器等创业集群建设, 集聚社会资本,形成创业集群效应,降低创业风险。 创业孵化器是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率的有效平台, 政府应鼓励社会多方力量积极参与大学生自主创业孵化器的建设,充分整合各类资源,依托各地区适合大学生创业项目集中孵化的特色工业园区、 大学科技园、加工贸易梯度转移产业基地等场所,建立大学生自主创业孵化基地,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咨询、物业等服务,吸引大学生创业企业入驻。

8设计合理的创业评估机制

促进大学生创业方案 篇8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创业;途径

我国大学生创业还处于初始阶段,并且仍以传统的创业模式为主,创业形势不容乐观。除了缺乏自身创业意识外,创业的社会环境优化不够、创新与创业之间的联系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创业模式与信息化融入度还不高等原因也制约着目前大学生的创业。大学生创业的培育和引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充分利用当下互联网经济发展势头,以“互联网+”思维促进大学生创业。

一、大学生创业面临的困境

(1)大学生创业的社会环境优化不够。首先,地方政府在大学生创业的行政审批方面手续繁琐,对大学生创立小微企业的门槛较高,在大学生创业阶段最需要的资金来源上,政府政策和融资制度的创新还不够,创业贷款和创业基金的申请条件较为严苛。其次,在创业文化氛围上,社会普遍缺乏敢为人先、敢于创业、勇于竞争精神。第三,对大学生创业的“小微企业”来说,社会对其认可度和支持度偏低,宽容性的缺失使大学生创业在初始阶段就面临着的多重危机。(2)大学生创新与创业之间的联系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创新主要是企业创新,还没有个人创新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3)大学生创业模式与信息化融入度不高。大学生创业主要以传统的创业模式为主,大部分创业企业还没有互联网化,也没有电商化创业方向的项目,企业互联网化应用比例发展较低。虽然有大学生依托互联网进行创业,也主要集中在淘宝、天猫等平台上,对于传统零售业来说扩大了销售渠道,但是总体上规模都不大。

二、以“互联网+”思维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措施

(1)高校要强化大学生创业教育和指导,培养大学生创业理念和创业能力。首先,高校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应将创业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使创业教育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进行系统的传授,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其次,在大学生实习阶段,对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大学生,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及时将其推荐到大学生成功创业的企业中进行学习交流,增加大学生对创业的感性认识,积累经验,增强自信心。(2)政府部门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个性化扶持,提高创业成功率。政府部门在简化大学生创业审批程序,放宽对创业的注册资金和场所的限制,减免创业行政收费,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等基础上,还要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引导其从事与兴趣对口的创业项目,并成立由高校专业老师和创业企业家组成的“创业导师团”,对刚起步的大学生创业进行帮扶;政府部门根据不同创业大学生的专业优势和性格特点,积极组织协调大学生进行组团创业,优势互补;高校或相关政府部门应针对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企业管理和销售渠道等情况,开展创业实训、模拟运作等公共服务,组织专门的创业指导机构,为创业者提供法律、投资等专业服务。(3)充分运用“互联网+”新理念,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式。对大学生创业企业,应充分运用“互联网+”理念,将传统企业与互联网融合,走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的道路。对于大学生创立的小微科技企业,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为企业打造一个开放式创新平台,加快企业创新和个性化发展步伐。(4)搭建“创客联盟”、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让大学生的兴趣与爱好转化为各种创新,通过网络平台将其汇聚起来,为创新者以及投资人搭建起信息对称、项目对接、资本对接的综合服务平台,努力把各种创新转变为现实。鼓励创业企业发挥创业平台的优势,开展技术难题攻关和创新研发,降低企业科研成本,利于营造“万众创新”的社会氛围。(5)引导大学生开展电子商务创业。开展大学生网上创业模拟实训,提高创业人员的操作能力。打造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实践基地。引导大学生电商企业进驻电商创业园,提供电商培训、孵化和运营的一体化服务。对创业实行以奖代补,并对创业初期的小微电商企业实行社保补贴和场地租金补贴。

目前,国家面临整体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就业人员数量巨大和经济转型期,这导致了就业压力剧增,只有选择快捷、简便、开放、门槛低、成本低的创业就业模式,才是摆脱困境的办法,只有互联网能够胜任。“互联网+”的开放性和低成本,为大量急需就业的大学生提供了就业和实现梦想的平台。网络就业创业具有灵活性和公平性等特点。从大学走向社会毕业生,完全有理由投入到“互联网+”的创业中,切实解决就业难题。

参考文献:

促进大学生创业方案 篇9

促进会简介

广西民族大学大学生就业创业促进会是由广大对就业创业充满激情和期待,并愿意为其发展贡献己力的以高校学子为主体、社会各界人士参与,以促进就业创业发展为己任的综合性高校学生团体。

广西民族大学大学生就业创业促进会是经广西民族大学学生工作处审批,在共青团广西民族大学委员会指导下,由广西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直接管理的公益性学生团体。促进会旨在学校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联合内外部资源,把高校学子与就业创业事业的发展相结合,开展由在校学生为主体的就业创业促进活动,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创业;锻炼高校学子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带动更多的人关注大学生就业创业并加入到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发展的队伍中来。

促进会倡议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发展之源。如何让广大毕业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带着梦想踏上就业创业之路,这已经成为广大毕业生最关心、最直接和最迫切的利益诉求,也成为关系国计民生与社会和谐的大事。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为天之骄子的我们应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全力投入关注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就业创业行动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更多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创业。

我们通过举办就业创业论坛和就业创业讲座,进一步增强毕业生就业创业意识;正确引领、示范带动,激励毕业生充分就业、大胆创业,营造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浓厚氛围;通过举办校园招聘会、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技能培训,为毕业生提供多方指导,开展全面服务;充分依托、利用自身资源,创建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和培训基地;动员更多的创业致富带头人、企业家积极提供就业机会,打造就业创业信息服务平台,努力实现毕业生与就业创业岗位及时、有效的对接。

在此,我们倡议:社会各界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到我们的激情中,以你们的信任实现你们的期待,用我们的才能实现我们的梦想,请相信,我们将不负众望!

我校将在12月26日下午14:30——17:30于广西民族大学灯光球场举行2010届毕业生双向选择洽谈会。诚邀您的加入!!

贵单位可以选择以下几种方式来录用我们的大学生:

1、参加我校组织的校园招聘会;

2、提供就业信息,由我校组织、宣传学生前往应聘;

3、来我校举办专场招聘会,由我校免费提供相关的场地和设施。

诚挚的欢迎您到民大来做客,我们需要您的帮助!

外联与市场拓展部部长:黄晓岳 ***部门企业联络员:

促进会会长:何家繁 ***韦晓宁 ***

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电话:0771—3263096传真 0771—3261737联系人 :陆老师

广西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广西民族大学大学生就业创业促进会

大学生创业大赛方案 篇10

比赛介绍

创业计划又名“商业计划(business plan)”,是科技和风险投资浪潮兴起的产物,是指一无所有的创业者就某一具有市场前景的产品、服务或技术向风险投资家游说以取得风险投资的投资可行性报告书。

创业计划大赛要求参赛者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提出一个具有市场前景的产品或者服务,并围绕这一产品或服务完成一份包括执行总结、产业背景和公司情况、市场调查和分析、公司战略的总体进度安排、团队及企业经济状况、财务预测假定等几个方面的创业计划,以描述公司的创业机会,把握这一机会的过程,说明所需要的资源,提示风险和预期回归等。

创业计划大赛旨在培养参赛者创新精神的同时,更锻炼参赛者的实践能力与领导能力,提高参赛者及其团队的综合素质。我们真诚希望身怀创业梦想的未来企业家们不仅能够本届大赛的演练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还能够在众多专家的点拨下提炼出更具竞争力的创业计划。

学分认定

为鼓励杉达学生踊跃参加本届比赛,特对满足以下条件的参赛学生,予以《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课程(任意选修课2学分)的学分认定。

1、必须参加本届比赛的全部培训。

2、在规定时间完成比赛各环节(实力作证、初赛及复赛),各环节的评分均在70分以上。

“实力作证”环节介绍

大赛特设“实力作证”环节,通过使用本届比赛赞助商芬兰cesim公司提供的on service模拟软件系统作为竞赛平台,每队学生代表一家公司,每家公司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决策。学生的任务是经营一家在快速发展环境下的虚拟家庭式酒店,其中涉及的决策有:人力资源管理、预计需求管理、服务质量管理、定价以及市场营销等。同时参与者也将面临战略决策的制定,如:投资海外市场计划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策划书策划书

本模拟将让参与者了解企业中各部门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同时也让参与者领悟到运营决策和营销决策如何影响整个公司的财务状况。通过模拟演练,参与者还可以从团队合作和如何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等方面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

促进大学生创业方案 篇11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青年学生;就业创业

基金项目:2014年度校共青团工作研究课题:“发挥高校共青团优势促进青年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研究-以江苏理工学院为例”,项目编号(KYX13010)。

一、发挥高校共青团优势促进青年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重要意义

1.服务青年学生是高校共青团的工作使命,促进青年学生就业创业是高校共青团重要职责。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青年学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就业创业形势。高校共青团的工作主要包括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年权益这四项基本职责和义务,这便要求共青团必须更好地将青年学生吸引和凝聚到团组织中,使青年学生对共青团有更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能够积极地履行职责和行使义务。因此高校共青团应转变旧有工作观念,积极推动青年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开展,不断提高青年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这是高校共青团在新时代、新时期下的责任和义务。

2.促进青年学生就业创业是高校共青团在新形势下实现自身发展的切实需要。高校青年学生就业创业问题是党政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这也是一项综合性、复杂性的工作,而高校共青团正能够在这个问题上突破自身发展有所作为。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必须转变工作思路,充分认识到青年学生的就业创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占领共青团工作的新领域,把促进高校青年学生的就业创业工作融入到青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当中,纳入到团组织的日常工作当中。高校共青团要着眼于青年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与有关部门协同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和措施,推动高校青年学生的就业创业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高校共青团促进青年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开展的独特优势

1.高校共青团组织体系完善,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优势。高校共青团组织结构严密,组织体系非常完善,覆盖范围广泛,这保证了共青团的组织管理优势。高校共青团从校团委到各学院团委,再到各班级团支部和各学生社团,这是一套立体化的组织管理体系,这确保高校共青团能够紧密接触广大青年学生,最深入地了解青年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思想情况,能够更高效地指导各级学生会、社团等各类学生组织的工作,从而能更加针对性地开展青年学生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另一方面,高校共青团还与社会其他共青团组织有着紧密的联系,与各级政府、各类企业的团委都有着深入的合作,这可为青年学生提供就业和创业的相关信息和工作职位,有利于提高青年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有利于促进青年学生的充分就业。

2.高校共青团具有专业的思想政治指导教师队伍,与青年学生联系紧密。高校共青团拥有优秀的思想政治指导教师队伍,这些指导教师对待青年学生工作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能够更为顺利地开展工作。高校共青团是青年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实施者,共青团的性质决定了它更利于引导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服务青年学生就业创业的首要条件便是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择业观创业观。高校共青团是学校先进青年学生的群众性组织,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目的便是更好地吸引和团结青年学生,为青年学生提供服务。

3.高校共青团活动阵地广泛,具有活动资源优势。高校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可借助活动对青年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对于陶冶青年学生情操、构建青年学生健全人格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一方面可以丰富青年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培养青年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提高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可见校园文化活动在教人育人方面的巨大作用。高校共青团利用校园文化活动的资源优势和活动平台,将就业创业教育纳入到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体系之中,让青年学生接触就业创业这方面的知识和理论。

三、高校共青團推动青年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开展的有效途径

1.发挥思想教育优势,引导青年学生思想。目前,青年学生的就业创业形势不容乐观,而青年学生的非理性就业观念导致这一问题更加严峻。大多数青年毕业学生将就业岗位定位于政府部门和大型企业的热门岗位,将就业地点局限在大中型城市,青年学生的就业期望与当前的社会现实需要及其不对等。因此,指引青年学生树立理性的就业创业观念,是高校共青团服务青年学生就业创业的优先任务。对青年学生进行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引领是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的体现,引导青年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引领青年学生将自身需求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理性的就业创业思想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要有公平竞争、艰苦奋斗的理念和精神。二是要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选择职业,主动到基层去选择工作,在基层创造出不平凡的成就。

2.提高共青团自身指导能力,打造专业的指导教师队伍。高校共青团是开展青年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主要组织,因此高校共青团要组建具有专业能力的就业创业指导教师队伍。一方面高校共青团的团干部要定期参加培训,掌握职业生涯规范、创业就业实践等课程的专业知识,便于为青年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另一方面,高校共青团的团干部要深入了解国家就业创业方面的相关政策法规,分析当前社会的就业创业形势,为青年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其次,高校共青团的团干部要加强对就业形势相关理论与现状的科研,使青年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符合长运规划。

3.建设就业创业实践平台,增强青年学生就业创业能力。高校进行就业创业培训最可行的途径是广泛开展各类就业创业实践创新活动,这是培养青年学生就业能力、创业意识的最优途径,因此高校共青团要积极为青年学生提供就业创业实践平台,鼓励青年学生参与就业创业实践培训。高校共青团要整合校内外资源,增强与校内外各职能部门的合作,高校共青团可定期组织青年学生到企业参观,开阔青年学生视野。可积极构建青年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平台,为青年学生提供就业创业的实践场地。一方面可以使青年学生有机会深入接触就业、创业的本质,另一方面可将就业创业教学转化为就业创业实践并检验其效果。解决青年学生的就业创业难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提高青年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青年学生在人才市场中的竞争力,因此高校共青团要以提升青年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的,大力开展青年学生愿意参与的素质拓展活动。

4.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展现组织协调职责。高校共青团组织完善,共青团应该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履行组织协调职责,推动青年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开展。对于高校内部环境,一方面从学校团委到院系团委,再到班级团支部,层层推进,立体化体系;另一方面班级团支部、学生社组织等相互交叉,联系紧密。由此可见,共青团组织对高校青年学生的全范围覆盖能确相关工作到达所有青年学生。对于高校外部环境而言,各类领域、各单位都存在着共青团组织,各团组织之间联系紧密。高校共青团应加强与其他单位团组织之间的沟通,在建设青年学生就业创业平台等方面深化合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团组织的力量为青年学生提供帮助。另外,高校共青团可协调动员其他社会力量,如联合青年联合会、青年企业家协会等组织,积极为青年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 姚军.高校共青团组织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7(12):44-46

上一篇:冬日,那一缕阳光作文下一篇:动物学野外实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