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共9篇)
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篇1
如何关注学生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浙江省瓯海区梧田一中 王建燕
【摘 要】在科学教学中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挖掘学生的潜能,进行因材施教,努力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各展所长,获得成功的机会。
【关键词】个性差异;全面发展
“个性差异”是指一个人在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的个性心理特征。学生的个性差异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个体之间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其表现方式是多方面的,如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和学习体验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差异的表现,允许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与学习评价等,从而使不同的学生在科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呢?
一、了解学生,建立学生个性特征档案
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如: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和学习体验的差异,建立学生个性档案。教师可据此掌握每个学生个性特点发展的过程、速度和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有选择地制定和设计最优教学方案,从而较科学地控制教学进程,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和因材施教。具体来说,可以采取行为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自然实验法、测验法等多种手段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及时填写学生个性特点卡,建立学生个性特点档案,以更好地培养和教育学生。
二、根据个性互补原则,合理编排学习合作小组
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人至少有八项智能:即言语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多元智能学说认为,对于不同个体而言,不存在统一的智能衡量标准,因为各种智能之间不存在可比性,人与人的智能差异是相对的,甲的强项可能是乙的弱项,乙的强项可能是甲的弱项。根据个性类型的不同特征,既然各有长处和短处,就应该注意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在编排学生学习合作小组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互补原则,发扬个性,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优势智能,带动弱势智能的发展,逐渐走向全面发展。
三、根据学生个性差异,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
学生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否定差异就否定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承认学生的.差异,认识学生的差异,并以“学生差异”为中心来组织课堂教学,把教师、教学环境、教材等与学生差异融为一体,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根本目标。
由于学生学习情境和学习过程的动态生成的特点,必然会有一些情况在教师的预料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培养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善于利用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的差异成为课堂教学的宝贵资源。根据学生的认知差异来组织课堂教学,关键在于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这些认知差异,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从而促进不同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例如:根据学习能力的差异,在课堂教学时,实施差异性目标,把容易的问题留给学习能力偏下的学生,当回答正确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如果回答错了也不加指责,而是帮助他们分析存在的问题,鼓励他们再找答案,使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学习方法;把稍难的问题留给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多教给他们活学活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融会贯通的方法;对于那些在学习过程中感知敏锐,观察能力强,思维灵活,逻辑推理能力强的学生,以指导他们自学为主,多进行学法指导,重点向他们讲解掌握知识的方法,培养他们独立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能力以及实验和创新意识。
四、依据学生个性能力的差异,实施个性化评价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是依据成绩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正确的学生观应该是“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的,()也是永恒的。教育不是消除差异,而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评价可以横向对比也可以纵向比较。教学评价应该既要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个性差异,又要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同发展水平。因此,教学评价应从评价学生的“过去”和“现在”,转向评价学生的“将来”和“发展”。对学生的过去和现在作出全面分析,根据他们过去的基础和现在的表现,预测性地揭示每个学生未来发展的目标,使他们认识自己的优势,激励他们释放自己的发展潜能,通过发展缩小与未来目标的差距。另外,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能单纯地以考试成绩为指标,要多方面考察学生。
既要考察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又要考察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等。在评价中重视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重视学习过程和体验、重视方法和技能的掌握、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本是重视学生各种素质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状况。因此,改变以往那种只是在作业本上划勾、划叉,然后干巴巴的写个日期,缺乏人文关怀的作业批改,而是把作业批改当作是一种师生之间情感、思想交流的活动。根据学生在作业上反馈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批注。如赞扬式的:“有求异思维,思考能力强。”鼓励式的:“祝贺你,老师为你取得进步而感到高兴”“回答的很不错”、“最近,你的书写有很大进步”。启发式的:“要注意挖掘隐含条件,冲出题目设置的陷阱”、“仔细审题,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写上批注,这不仅传递了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要求和指导意见,而且融洽了师生感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科学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情境和学习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地掌握每个学生个性特点发展的过程、速度和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以及教材的特点,有选择地制定和设计最优教学方案,从而较科学地控制教学进程,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和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以强项智能带动弱项智能,促进全面发展。
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篇2
1. 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能力
学生的实际能力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 这一点常常被忽视。众所周知, 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 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 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 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 也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 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比如, 在讲解新的数学概念时, 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 使学生了解这些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 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 教师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 让他们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 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数学教学一方面要使学生了解人类关于数学方面的文化遗产, 另一方面要使学生建立起正确对待周围事物的态度和方法, 学会使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的事物, 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事例中看出数量关系的能力, 这两者都是不可偏废的, 都是学生是否具备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所以,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特别是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的具体事物中发现数量关系的能力;要认真研究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已具有的能力, 认真研究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 以学法定教法。这样教学, 起点低、层次多、要求高, 适应了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只有这样, 课堂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潜能, 创造出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
2. 努力探寻学生的潜在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是素质教育研究的重点。我们知道, 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 学习新知时所具有的能力就是学生的潜在能力。因此, 在所有智力正常的学生中, 没有潜能的学生是不存在的。课堂教学的关键就是要拓展学生的心理空间, 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思维, 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和智力潜能。
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地探索和思考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 是单纯地给学生现成的知识, 还是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 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索和思考, 以便发挥其潜在能力, 这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 是要“应试教育”还是要素质教育的大问题。一般地说, 数学教科书中的例题是学习的范例, 学生要通过例题的学习, 了解例题所代表的一类知识的规律和理解方法。但这并不是说, 只要学生学会了书本上的例题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解决与之相似的问题。要能举一反三, 就还需要学生有一个深入思考的过程, 甚至要经过若干次错误与不完善的思考, 这样才能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这更需要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要达到这样的目的, 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 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 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 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思维发展水平, 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不同学生的不同方法反映出学生对一个问题的认识水平。学生学习时说出自己的方法, 表面上看课堂教学缺乏统一性, 但教师从学生的不同回答中可以了解学生是怎样思考的, 哪些学生处于较高的理解层面, 哪些学生理解得还不够深入或不够准确, 并从中调整了一步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以恰当地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能够养成一种善于思考、勇于提出自己想法的习惯, 这对学生学习新内容、研究新问题是非常重要的。相反地, 在教学中, 教师如果不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 只是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 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解题方法, 虽然这样可以比较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但长此以往, 学生就会养成惰性。所以,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思考机会, 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 努力发展学生的潜在能力, 使学生在认识所学的知识、理解所学知识的同时, 智力水平也不断提高。
3.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讲, 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 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 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时都能“处处无师胜有师”。为此, 教师有必要更新观念, 研究数学的智慧, 分析数学的方法, 努力使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学习、去思考、去发现、去应用、去创造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 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 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 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学生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 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听讲, 而对于在预习中已弄懂的内容可通过听讲来比较一下自己的理解与教师讲解之间的差距、看问题的角度是否相同, 如有不同, 哪种好些;课后复习———学生可先合上书本用自己的思路把课堂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 然后自己归纳出几个“条条”来。同时, 教师还应加强对书本例题的剖析和推敲, 因为课堂内老师讲的例题尽管数量不多, 但都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师要研究每个例题所反映出的原理, 分析解剖每个例题的关键所在, 思考这类例题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来提问, 把已知条件和求解目标稍作变化又有什么结果, 解题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又是什么, 用到了哪些已有的知识, 这类题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求解, 等等。
数学教学的关键不在改变数学知识本身, 而是要改变教学思想、教学方法, 要有先进的思想意识, 要不断地将教学内容结构化, 不断地将结构化的知识纳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学生只有掌握了数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结构, 才会做到以一贯十, 触类旁通。
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篇3
一、感受成功的快乐,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成功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青年学生正处于由幼稚走向成熟的阶段,他们迫切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教师应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快乐。为此,教师首先要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放手让学生去实践,进而使学生在不断尝试中获得成功的乐趣和体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讲授“信用工具”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查资料,找到安全使用信用工具的办法。有的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网络、报刊等渠道,找到各种案例,为解决信用工具的安全问题,提出了很多可行性方法,并得到了其他同学的一致认可。这种成功的体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那次活动之后,动手查资料已经成为他们自觉去做的事,大家还会比较谁查的资料更新、更全。成功的体验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很有帮助,但教师应注意,交给学生的任务,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要难度适中,否则适得其反。
二、给予必要的指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事实上没有人在学习上能一帆风顺。因此,作为教师,应给学生必要的指导,增强学生对抗挫折的免疫力。这时,教师既要及时指出学生的失误和不足,总结经验和教训,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又要发现学生的优点,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其信心,化解学生因失败而产生的消极情绪,使其看到自己的进步,进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发现学生有消极情绪时,我给他们讲了名人、伟人成才的故事,使他们明白任何人的成功,都是用不懈的努力换来的。同时,将他们的成绩等方面进行纵向的对比,找出其进步的地方,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变化,并告诉学生如果放弃,前面的一切努力都会化为乌有,而只要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成功终将到来。经过这样的鼓励之后,学生的情绪已经调整好了,我再帮助他们找出失败的原因,为今后的学习扫清障碍。
三、创造和谐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和谐的氛围,对学生人格的发展十分重要,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能以居高临下的口气指责、呵斥学生,不能随意限制学生。师生平等是和谐氛围的基础,师生互信是和谐氛围的保证,教师不仅应放下架子,还应该信任学生,并培养学生间的相互信任与合作。进而在全班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感情融洽,就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教师从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提高其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进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新知识,形成教育中的良性循环。在这个循环中,学生不仅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等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四、关注个体差异,促进个性的健康成长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教师应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每个学生都有其与众不同的一面,所以教育讲究“因材施教”。这要求教师尊重每个学生的特点,依据其个性特征进行引导。教师首先应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个性特征;其次应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理解学生的苦恼,宽容学生的错误,感受学生的快乐;最后,合理布置任务,开发学生的个性资源,促使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典型材料 篇4
第一卷办学方向 关键词:典型材料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进步典型材料
整理时间:2014年10月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进步典型材料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开展了“以课外艺术活动为拓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建音乐特色班”的实验研究,迄今为止,课题研究已进入结题阶段,实验研究使我们摸索出一条以课外艺术活动为拓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优化素质教育的实践之路,同时也总结出一些研究的过程方法的经验和成效,现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依据
我们之所以确信“以课外艺术活动为拓展,创建音乐特色班”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依据: ㈠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们课题的研究的理论基础。同时我们还运用了现代美学研究理论、现代脑科学研究理论以及心理学基础观点作为我们研究的理论依据。㈡政策依据
”教育部颁布的《全国艺术教育总体规划》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道德水平,陶冶高尚情操,促进智力和身心发展的有力手段。”政策的号召更加坚定了我们的教改之路。
二、课题的实施与控制
本课题实验方案中提出了如下解释性理论假设:
根据学生的年龄、生理与心理特点,遵循教育规律,引进现代教育的研究成果,在按国家现行课程计划,大纲实施素质教育,并作适当改革微调的基础上对实验学生实行“以课外艺术活动为拓展”的全面发展教育,可以使他在受完六年教育之后,除了具备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素质外,还具有设定的音乐特色的各层素质,各方面素质得到整体、和谐的发展。具体模式如下: 音乐特色(因变量)
学生个体发展 艺术活动 班级集体(自变量)建 设 全面发展(因变量)
为了使假设变为现实,为了实验的顺利实施,我们制定了科学的目标、计划,选择了科学的研究方法,注重了实验过程的控制,实行了严格的课题运行管理,使实验有条不紊,扎扎实实开展下去。㈠明确一个目标。
我们的课题研究以课外艺术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人才,创建班级音乐特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总目标。
通过加强课外艺术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智慧,丰富学生的情感,锻炼学生的体魄,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的和谐的发展。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创新等方面超出平行班的学生。
通过实验的实施,创建实验班的音乐特色,使实验班整体成为一个小乐队、合唱队、舞蹈队。同时我们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特长,做到人人擅长一种乐器,个个在演唱、演奏或舞蹈上有所专长。
以上目标,我们分成初、中、高三个阶段逐一实施达成。㈡狠抓两个渠道。
第一,优化音乐课堂教学。改革传统的教师范唱,学生跟唱的教法,将“唱”“听”“看”“认”“动”有机结合,一方面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好乐理知识,为课外艺术活动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使学生的身心在声情并茂、生动活泼的音乐课堂中得到愉悦和发展。
第二,强化课外训练活动。按照家长的意愿和学生的兴趣,采取自愿报名和教师选拔的方式,将实验学生划分为声乐、器乐、舞蹈三个大组,每个学生可参加一至两个中心组的训练,训练力求“三有”“三定”,即训练有计划、有内容、有记载,训练定人员、定时间、定场地,使学生在课外艺术训练活动中掌握音乐技能,形成音乐专长,更主要的是在训练活动中锻炼学生的意志,发展智力、陶冶身心,形成专注、热情、富于想象、创造的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团结协作,关心集体等良好的精神品质。㈢注重三个结合
1、课堂教学与课外艺术活动相结合。2、面向全体学生与培养艺术尖子相结合。3、培养艺术专长与促进全面发展相结合。㈣加强四项管理
该项课题研究是一项复杂的、艰巨的创造性的研究工作,在整个实验周期中,我们注意加强管理来提高研究的效率和质量。1、加强组织制度的管理。加强规范操作管理,加强研究过程的管理。加强实验资料的管理。
三、课题研究的成效
在各级领导部门的关怀支持下,在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努力下,五年的实验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1、班级音乐特色的基本形成。2、学生得到了和谐全面的发展。
班级以课外艺术活动为突破口,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创造了和谐、愉快的班级教育氛围,为学生搭建了施展艺术才华的舞台,让学生在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获取真知,培养真情,学做真人,实现真、善、美的统一,学生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一方面,以情为本的音乐教学,促进了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
3、实验教师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开发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篇5
天津市徐庄子中学 2007年10月
开发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校本课程是学校在保证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本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在新课程改革中,校本课程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出现在学校中,作为一所农村中学,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我们立足本校实际,在探索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进。下面把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中一点做法和体会向大家作以汇报。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校本课程开发之初,由于校本课程是新生的事物,教师对此还不熟悉,为提高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我们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改文件,开办讲座,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校本课程理论,使全校教师进一步明确了什么是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的意义何在等方向性问题。这样不仅教师在短时间内领会了校本课程实施的要领,更主要的是唤起了每一个教师的资源意识,为了能开发出学生喜欢的课程,教师们都在不断地充电,这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领导的重视、全员的参与、观念的更新,促进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发展。大家在学习过程中逐渐认识了校本课程所带来的优势:①教师的积极参与。②考虑学生的认知背景与需要。③适应学校的主客观条件及其所处社区的经济与文化水平。④彰显了学校自身的特色。
在课程开发中,我们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为主体,校本课程开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考虑学生的需求、兴趣与经验,尊重学生的选择,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能力,开发校本课程最大的育人功能。在课程开发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立足校情,开发课程
作为一所农村中学,我们在办学方面有着自己的特点,农村孩子淳朴、真诚,有较为丰富的农村生活实践知识,但在课外阅读、课外知识的扩展、艺术、科技教育、现代文明礼仪教育等方面与城市孩子相比还有一些差距,他们也迫切地需要在这些方面有所发展,因此我们在开 发校本课程时,立足于校情,立足于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心灵。
我们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确定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贴近学生生活的“三礼”教育
古语说,“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知晓礼仪原理和规则,能够改善人际关系,促进交流了解、彼此信任、消除隔阂,营造良好的氛围。一个人缺少社会礼仪意识和规范意识,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身,以“讲礼貌、懂礼仪、知礼节”为内容的“三礼”教育和青少年的发展息息相关。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一些学生因为礼仪问题或不良行为习惯也影响着自身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们把开展“三礼”教育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旨在通过基础道德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提升学生整体文明水平,使我们的德育工作真正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
我们根据学生实际成立了礼仪课程开发小组,编写了《青少年礼仪教育读本》上、下册。
六、七两个年级开设“礼仪”教育课,八、九两个年级由班主任结合班级的实际运用相关内容进行专题教育。
在具体的课程中,我们注重了三维目标的整合。知识目标:使学生懂得礼貌的涵义及作用;礼节礼貌与尊重的关系;了解礼仪的涵义及作用,知晓生活中的基本社交礼仪。能力目标:学会以礼待人;能在不同情境下表达自己的礼貌;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交往态度,体验举止优雅、文明带给自己的乐趣及人生的价值。
在校本教科书的编写上我们注意了知识、操作、实践等不同层面。首先在绪论中强调了礼仪教育的沿革及其对礼仪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在具体的内容中重点涉及学生在校礼仪,包括课上、课间活动及与教师同学相处的礼仪,在强调学生在校礼仪的同时,注意学生的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每一个章节之后都有与本节内容相联系的名言警句和有针对性的思考题。
在具体实施“三礼”教育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我们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教育。
1.从规范学生言行起步,培养学生来年更好的行为习惯。2.从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入手,开展感恩父母、师长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
3.从勤学好问、热爱劳动抓起,培养学生做人的基本品性。4.从爱父母、爱同学、爱老师、爱家庭、爱学校入手,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他人。
我们还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确定不同的侧重点。六年级学礼仪、懂礼貌,了解基本礼节,从小事做起,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七年级懂礼仪、反思改进,在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同时,进一步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八年级规范礼仪,重点进行礼仪实践教育,开展感恩父母、感恩师长的教育;九年级提高礼仪修养,做全校同学的表率,进行励志教育。
我们还把对学生的基础道德文明教育和三礼教育进行了拓展和延伸,使文明礼仪教育走进社区、走进社会。我们通过主题班会、专题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及体验活动,如调查身边的不文明行为,走向社会、关注社会,让学生发现身边的不文明、不礼貌的现象,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在社区中开展志愿者行动,学雷锋树美德活动,帮助学生礼节所学到的礼仪知识,最后使之内化为学生良好的礼仪行为。
(二)关注心灵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新课改总目标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一定的科学和人文素养及环境意识”。我们在选择校本课程时,注意通过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进而促进其人格的发展。
我们帮助学生选择有价值的书作为人文读本,选择“三百千”《弟子规》《论语》和《经典古诗词》等作为必读书目。同时开展硬笔书法训练。我们利用晨读课开展诵读经典活动。
对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诵读,我们采取读、背为主,点拨为辅的形式,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反复读及至于会背诵。当背诵达到一定程度开展交流活动。我们开展中华古诗文诵读比赛,学生读书、演讲比赛。近年来有四名同学先后获天津市中学生读书征文比赛一等奖,十余名同学获得市级征文、演讲比赛二、三等奖。学校多次在大港区读 书活动中获得优秀组织奖。
经典诵读活动作为校本课程的意向重点内容,结合我们开展的“书香校园”活动,使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也弥补了农村孩子阅读量的不足,使传统人文精神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灵。
(三)促进学生发展的学科课程
校本课程不同于学科兴趣小组,它是对兴趣小组的继承和发展与提升。我们在原来开设兴趣小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和完善。如语文学科中的《特色作文教学》《名著导学》,生物学科《生物与环境教育》,体育学科中《篮球特色训练教学》,美术学科中的《美术鉴赏》,英语学科中的《新概念英语的学习》。
我们把这些作为校本课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题作用,使他们在校本课程的实践中,体现自己的教学特色。特别是语文教学中的名著导读,师生共同走进名著,一起赏析书中人物,老师以《百家讲坛》的形式向学生来讲,学生们经过精心准备站在讲台上,他们仿佛就是未来的于丹、易中天。
在2007年我校在美术方面有两名学生被认定为天津市艺术特长生。在大港区篮球比赛中我校男、女队都获得第二名。
三、体会与反思
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一直是边实践、边反思、边调整。在实施过程中大家普遍认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和学校的良性发展。
校本课程的开发拓展了学生发展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良好礼仪和习惯,走进学生的心灵,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激发了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构建了师生共同发展的平台,几年来,我校有一名教师被评为区级名师,5名教师被评为区级骨干教师,多名教师被评为市区级优秀教师,2007年在大港区教师水平测试中我校被评为优秀单位。一大批教师在全国和市区级教育教学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我校连续多年本评为大港区办学水平先进单位,学校先后被授予天津市贯彻日常行为规范示范学校、天津市绿色学校、天津市文明学校、天津 市义务教育完成率优秀学校、天津市法制教育先进学校。学校还三次被评为“天津市学雷锋 树美德 做新人”优秀集体。2007年6月大港区教育局在我校召开了“三礼”教育现场推动会,对我校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还有一些问题和困惑
1.由于学校资源以及教师意愿和能力所限。校本课程开发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要。
2.在评价校本课程评价方案的同时,如何考核教师的工作量?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
3.大家关注点往往集中在校本开发的理论层面,缺少关注建立相应的组织与制度。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待进一步规范。
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篇6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鹿泉市大河镇杜童小学教师
郭会芹
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评价是新课程理念下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评价必然要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功能,关注学生有成长过程和个体差异,评价时,不仅仅评价学生的现在,更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不仅仅考查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更要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不仅仅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要让学生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法;不仅仅了解学生在发展中的需求,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享受快乐和成功……《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为我们提供了详细的评价尺度和标准,确定了科学正确的评价措施和实施方法,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正确指南。应用《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对学生进行评价这几年来,我感受颇多,下面我主要结合我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谈一谈如何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首先,取消百分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纵观现在大多数学校,喊着“素质教育”的口号,却实行着“应试教育”的制度,他们对学生的评价标准是单一的,那就是“成绩和分数”,而新课程改革着眼于学生的素质教育,着眼于发展人,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维度制定了学生的评价标准。在教学中,我摒弃了百分制,在班里建立了“星星、月亮、太阳”体系制,每当学生有突出表现时,就奖励一颗“星星”,五颗星星换来一个“月亮”,五个月亮换来一个“太阳”,利用多把尺子来衡量学生,当学生做出突出贡献或竞赛、特长等取得优异成绩时,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对这一体系制进行调整和创新,这样,模糊了学生之间复杂的个体差异,把学生从分数的桎梏中解放了出来,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感兴趣的知识,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而且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采用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学校评相结合的方法 我根据〈〈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上的内容,除实施了“星星、月亮、太阳”的体系制以外,我还建立了“标兵”(学习标兵、卫生标兵、纪律标兵、道德标兵、文体标兵、劳动标兵)评比制,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如“今天一天我都没做小动作,老师表扬了我”“我今天帮助了一名小同学,老师奖励我一颗小星星”等,周末小组互评,看到别人的长处,找出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各学科教师在学生互评的甚础上进行分析、评价,得出各种“标兵”,通过〈〈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反馈给家长,和家长交流意见并做出最终的评定。这种评价,全面、全程的关注了学生的发展,帮助学业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并促进了养成教育的形成。
二、要采用激励性的评价 作为一个小学教师,为了更好更快的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要学会在适当的场合,适当的地点,抓住适当的机会,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方面去看待学生,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兴点,对学生进行激励性的评价,评价学生时,要发自真心,注入师情,要有爱心,充满期望,让学生感觉轻松而有动力,自信充满希望。在评价学生时,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口头评价
口头评价是我在教学过程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评价方式。评价时,不要太随意,太随意的话容易使学生盲目乐观,骄傲自满,不能正确评价自已。要多鼓励,少批评,引导学生,使学生找准努力的方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要委婉,善意的提醒学生,并提出改进的方法,感染学生的心灵,激励学生更好的发展。如有一次,一个同学在日记里说某某总是偷看别人的日记,面对这种问题,我没有当着班里的同学揭穿这位学生,更没有指责他,我专门上了一节心理教育课,内容是〈〈如何尊重别人的隐私〉〉,旁敲侧击,暗中指点,不但使这位同学改掉了偷看别人日记的恶习,并使全班同不受到了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我觉得,最好的赞美和激励不是在人前,而是在人后,所以,我还经常在人后赞美学生。这样的赞美和激励更能深入学生的内心深处,对学生的进步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如有一次课间,我看到班里的一位女同学把地上的一张废纸从地上捡起来扔到垃圾筐里,我没有当着她的面表扬她,而是对其它同学说:“某某同学把废纸扔到垃圾筐里,她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没想到,这句话迅速的传到这位女同学生耳朵里,不但使这位女同学更爱护环境,而且带动的全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书面评价
书面评价也是教学中经常应用的评价,这是教师对学生思想、品德、学习、劳动、文体活动等方面的总体评价。它不仅能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发扬优点,改正缺点,而且能帮助家长了解子女的情况,以便更有效地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所以教师一定要用心写出。
书面评价的途径十分广泛,各科作业本,一张小测,一个作文,一篇日记,老师都能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如在语文作业本上我写道:“你的字真是太漂亮了,希望你以后能成为我们班的书法家”;在作业本上出现错误的学生写道:“真可惜,要不是这一步做错,你肯定得“A”;你真棒,最难的地方你都做对了,可是你不应该马虎,做错这么简单的一步”;在一个丧失了学习兴趣的同学的日记里写道:“古人都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可我觉得是‘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更有深意,试着改变现在的心态,换一种心情去学习会更好”;在给一位非常调皮的学生,作业从不完成,学习成绩很不理想的信中写道:“你是个聪明、爱思考的男孩,虽然你年龄小,但在课堂上你是一个真正的小主人,你能够认真读书,提出与众不同的问题,你是个多么爱动脑的孩子呀!每次看到你渴求知识的目光,老师恨不得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你;每当遇到疑难问题,同学们答不上来而你却能回答得清清楚楚时,同学们都打心眼里佩服你。老师真诚地希望你不要因为一时贪玩而耽误写作业,要懂得珍惜时间啊”…....特别是更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上的成长记录,写评语时,要反映出学生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注重学生的成长过程和全面发展,体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发展潜能。善于利用书面评价,能更好的发挥评价的促进作用,激励学生更加健康快乐全面成长。
综合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篇7
在班主任工作上:
一、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
建立成长记录袋能有效地记录正规考试所测验不到的内容。让每一位学生都留下成长进步的足迹, 使每一位学生都获得自信是设置学生个人成长记录袋的宗旨。建立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学习的过程, 学生可以在自己的成长记录袋中收录反映学习进步的重要资料, 如:自己特有的解题方法, 最满意的作业, 印象最深的学习体验, 探究性活动的记录, 自我评价、他人评价、教师评价和综合评价等等。成长记录袋的内容包含学期开始、学期中间和学期结束三个阶段的学习材料。能使学生感受自己的不断成长与进步, 培养学习的自信心, 同时也为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改进教学、实施因材施教提供重要依据。让学生参与成长记录袋建立的过程, 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学习进行监控的能力和负责的态度。它向学生传递的信息是:学习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这将有助于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学习动力、培养良好习惯。
二、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在学习综合素质评定内容体系和学校评价细则的基础上, 我们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自评, 要求学生对照综合素质评定内容体系和学校评价细则, 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 写一份300字以内的自述报告, 并要求学生在写的过程中注意寻找各种证据, 因为有证据才有说服力。同学们都异常活跃, 他们找到了自己曾经发表过作品的刊物、各种获奖证书、担任各种职务的证据, 甚至连学习过程中受到老师的表扬也都一一回顾、体现了出来。在收集这些证据的同时, 他们也都写好了自述报告。当然同学们在写自述报告的过程中, 也增强了自信心———“原来, 我这么优秀!”对照评价标准, 很多同学深有感触地说:“要是以前有这个评价标准多好啊!我们就会更加明确努力的方向。”这一评价活动对同学有着重要的教育作用, 它充分发挥了同学的自我激励作用。当然也有的同学在此过程中把握不准自己的定位, 过高估计自己。由于这个过程学生还没有进行横向联系, 因此学生自评只能做一个参考。
三、组织同学互评
此外, 我们还组织学生之间的互评, 看看同学眼中的你是什么样的,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每一个人更能清楚地认识自己。同时也能加强对学生公平、全面、诚实的思想的教育。让学生能认识到:只有公正全面地评价别人, 别人才能公正全面地评价自己。
在教学工作中:
评价的进行应有据可寻, 而不是到评价时才现“做嫁衣”。在我接手这届学生的第一天, 我就做足了准备。 (1) 我的教学记录手册。手册中设置了多个项目:学生的活动情况 (预习情况, 提出问题, 回答解释问题, 精彩或错误之处, 学习态度, 小组活动情况, 出勤情况等等) 。操作时, 不是每堂课每个学生都面面俱到, 而是每堂课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重点地记录, 但做到一周一清, 每周的记录涉及每个学生。 (2) 学生的成长记录页。为每个学生设置成长记录页, 把记录页设计成表格形式, 内容清晰易懂。每次周测、月检和模块考试后, 和学生一块完成。内容包括:课堂表现 (参考教学记录手册) , 近期作业完成情况, 每次小测试成绩, 模块终结性测试成绩, 专题研究或相关研究性学习成果, 竞赛活动, 教师的评价与期望, 学生的自评和自我展望。
这种做法比较规范, 而且公正、及时, 还可以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 实现了评价者和评价对象的共同构建评价结果的目的。教师的教学记录手册和学生的成长记录页是我教学成功的法宝之一。
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以来, 无论是班主任工作还是教学工作都做得更细致了、更规范有序了, 也更严谨了, 学生也在我的影响下对学习更加严谨, 对人生的态度积极向上。
路是脚踏出来的, 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我要和学生一起书写他们的成长历史, 让他们的成长历史照亮他们未来的人生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新课改刚刚起步, 综合素质评价活动更需要我们的尽心、细心。好的方面我们继续坚持, 差的地方我们会慢慢完善, 争取让教育的功用放大到最大点。
摘要:在高中阶段应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应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学会收集、判断处理理信息, 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篇8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全面发展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现阶段我国实施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肩负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责任。通过语文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作为新时期的一名高中语文教师,要积极的通过语文教学,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素质的提升。
一、通过语文教学提升学生的知识素养
就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而言,教师教学的直接目的,就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因此,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最直接提升的就是自身的知识素养。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十分重要,一方面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十分重要,另一方面,对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不能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要讲究方法,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点教学的方法有很多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与实际的教学活动有效结合起来。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得到了有效提升,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写作水平、交流水平等,也会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有效提升。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也是学生进行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学生较高的语文知识素养,对学生有效学习其他学科也会产生很大的帮助,因此教师在通过语文学科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中,首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
二、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尤其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创新能力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更是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中学生精力旺盛,同时又有较高的可塑性,因此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一些自然学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忽视了语文这门基础性学科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语文是一门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学科。想要进行创新,学生应该具备的一种素质就是抽象思维,而语文正是一门能够有效锻炼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学科。
学生在理解很多文章的内涵时,都需要进行想象,文字只能从表面为学生勾画一种情境,而能否对这种情境真正的加以理解,就需要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勾画出一定的画面。学生一旦有了较强的想象能力,不管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是在生活的过程中,都会有更多的发现,也会产生更多的想象,能够为学生发现创新元素,有效展开创新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境界
学生的思想境界如何,也会影响到学生的综合素质,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境界的重要途径。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人们在生活、工作与学习中,都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虽然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然而人们的精神层次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通过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境界,对学生更好的生活、工作与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那么语文学科是如何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境界的呢?
熏陶法是通过语文学科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境界的重要途径。进入高中阶段,学生不仅要学习现代文,还要学习很多文言文,这些文章不仅有较强的思想性,而且有很强的艺术性,学生在学习文章的过程中,思想情感将会被带到一种新的境界,优美的语言,高尚的思想境界,能够使学生的思想受到熏陶,使学生更好的体会到真善美,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境界,引导学生更好的去感受这个美好的世界。
四、提升高中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
高中学生正处于认识世界的关键时期,教师如果能够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如果不能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将不利于学生正确世界观的形成。语文作为一门既能够给学生以知识,同时又能够对学生的思想产生重要影响的学科,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高中教材节选的每一篇文章,都具有较强的思想性与艺术性,不仅包含了丰富的知识点,而且还蕴含了正确认识世界的道理,对学生掌握有效认识世界的方法与技巧有很大的帮助。那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该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语文学科学习,更好的去认识世界呢?
高中语文教材上的文章,包含了深刻的道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一方面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点的讲解,同时对学生进行道理的讲解,使学生更好的明辨是非,进而掌握有效认识世界的方法与技巧。当然教师在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方法与技巧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进行思考,通过思考使学生个人能够真正领会到其中的道理,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认识世界的目的。
五、通过语文教学提升学生的责任感
目前很多高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学生娇生惯养,可能出现了责任感缺失的现象,高中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只有具备了较强的责任感,才能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国家,才能承担起应有的责任。那么语文课堂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呢?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不乏忧国的文章,作者通过文章表达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感人至深,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这些素材作为对学生进行责任感培养的良好素材,在实际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讲解,对学生进行熏陶。
当然,教师在通过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责任感培养的过程中,不能单纯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要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自身肩负的使命,并鼓起承担自身肩负的责任的勇气。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去感悟,进而能够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开展美术教育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篇9
提要
中山市阜沙镇牛角小学
苏炎明
多年来,我坚持“全面发展特长”的教育思想,加强艺术教育,探索以艺术教育促进素质教育的新路,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小学美术教学必须以素质教育为目标,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要做到课内外结合,全面发展特长。在美术课堂教学改革方面要做到:
一、转变教育观念,端正指导思想。
二、改进教学方法,注重能力培养。
三、面向全体学生,培养整体素质。在课外教学改革方面要做到的:
一、开展课外美术小学活动。
二、参与美化校园的设计与布置。
三、协助班主任指导布置教师。
四、协助学校搞好各项活动。
开展美术教育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现代世界发达国家愈加重视美术教育。在我国不仅将美术确定为中、小学的必修课,而且在大学也逐渐开设选修课。美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跨世纪的美术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小学美术教育对育人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明白缺乏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所以我在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都进行了改革,以提高学生全面发展。
在课堂教学上我主要做好以下三方面。
一、转变教育观念,端正指导思想
广义的美术教育是指普及美术知识,进行艺术熏陶,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小学美术课的开设是普及工作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小数教师往往把学生获得部分美术知识作为学生的终点,能够应付考试及检查就行了。因此,它们往往不想改进教学方法,更好的培养人才。久而久之,使学生产生惰性,阻碍了学生创作思维的发展,形成所谓“高分低能”现象。素质教育认为:教书是为了育人,学生获取美术知识是为了发展能力,美术知识应是他们发展的起点。因此,教师必须转变美术教育观念,端正教学指导思想,把教学目标由应付考试检查转移到全面提高学生美术素质的轨道上来。
二、改进教学方法,注重能力培养
1.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教学氛围。突破“一枝粉笔、一本书、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电化教学在美术课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它不仅突破了教材的难点,压缩了课时加大了训练力度,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而且开阔了学生视野,为学生创造好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体会学习的乐趣,进而激发了学生的绘画兴趣。例如:在教学《童话中的城堡》一课时,我把各国美丽的城堡进行投影。首先,让学生感受各国童话中的城堡,再现城堡的美丽画面,再进行“五分钟接力画”活动。要求学生仔细回忆视频画面,这一活动教程是在黑板上贴上一张大白纸画四个画框,每个框的不同位置画上不规则的几个图形,告诉学生别小看这不规则的图形,它可能变成各种各样的城堡继而发展成一幅画。这时再把要点、难点借助投影仪放在屏幕上,学生学起来也不会枯燥,教师不用讲解。游戏开始时,分四组进行,第一位将框中图形添画出一种形象后,第二位接着画……当游戏结束时,由本组同学给画点题,最后黑板上可出现“童话中的城堡”、“美丽的城堡”、“现代的城堡”等画面,接着让学生结合所画的画面情景说一段话,将绘画和说话训练结合起来,既培养了学生敢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创作观点的能力,又把电教媒体巧妙地结合在游戏中,活跃了教学气氛,培养了他们的绘画兴趣。
2.因材施教,诱发创造才能。因材施教,在教学方法上体现一个“活”字。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学生的特点、习惯和接受能力,在学生创作意图的基础上,因势利导,结合教学重点和绘画原理进行点拨,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如在《有趣的运动和游戏》创作中,学生画了许多情景-——踢足球、赛跑、丢手绢、堆雪人、打雪仗赛风筝、老鹰捉小鸡等。其中,有一名学生是画赛风筝的场面,一张八开纸的画面上只画了两个人放风筝,风筝的造型也很单调,画面上显得空荡荡的,针对画面空洞,简单的毛病,我向这个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1).你画的两个人是“放”还是“赛”。(2).赛风筝场面上只有两个人吗?(3).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赛,画面上应再添点什么,才能把你的想法表达得更明白。经过提示学生做了修改,最后完成。这样,在田野里放风筝的人很多,湛蓝色的天空中,太阳公公在白云的围绕下,笑弯眉眼,造型各异,色彩斑斓的风筝,漂浮在天上,你看那蝴蝶飞舞,双燕腾飞、鹰击长空……大地上,百花盛开,一片绿色,前后两幅画作一比较,无疑后一幅画更生动,内容更充实了。
3.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教程中,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是启动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为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以下艺术手法创造一个跃而专注的课堂气氛,利用讲解、设疑,动手操作等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借助于电教、教具、手工制作等形象教学手段,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以求符合学生喜新好学、趣味多样的年龄特征,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漫画人物表情》一课,首先通过视频让学生欣赏一些成人的面部表情,并出示一些表情图片,并让部分学生在讲台上模仿,设计安排一些诸如“同桌互指导”、“四人小组边表演边绘画”等教学环节。如四人小组边表演边绘画这种形式要求每小组出两组员在讲台上边演示边绘画,然后由下边学生作评论,哪一组画的最好,一看就明白。哪一组创作与课本内容不同的面部表情,同时还要不断提问题,看谁真正做到了“小画家”。在学生情绪高涨的情况下,由下边学生轮流作画,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受到锻炼,同时也使每个学生都可能各显其短,做到取长补短。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绘画的信心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为以后人物命题画创作打下了坚定的基础。4.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如果说因材施教,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利用多媒体教学是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的手段,那么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才是课堂教学的真正目的,单就小学美术课的内容而言之,那就是在小学阶段应培养学生的手工能力,审美能力及鉴赏能力,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又如何做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这不仅需要因材施教,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及利用多媒体教学,而且需要学生提供直接参与的教学活动,同时还要挖掘教材中的美的因素对学生进行训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百变卡通玩具》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动手摆、拼、画等形式,并讲述各自的制作方法,以此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素质。
三、面向全体学生,培养整体素质
面向全体学生,使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结合内容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特别是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例如: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富有教育意义的插图,通过讲解、谈话、启发、引导等方法创设情景,利用语言描述、录像、挂图、参观形式进行启发诱导,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遵纪守法、热爱劳动、文明礼貌等思想教育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强化训练,培养他坚强的意志,乐观的情绪,进取的精神,认真的态度等良好的心理素质。
除了美术课堂改革外,课外也要开展美术的活动,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开展课外美术小组活动
开展课外美术小组活动,是在业余时间将有美术才能的学生或对美术感兴趣的学生组织起来,对他们加以美术能力培养的教学活动。美术小组活动的学生一起作画,可以互相探讨、观摩、切磋技艺,教师再加以有计划的辅导,这批学生的美术能力可以迅速地提高。美术小组的教学活动,既是培养美术人才又是丰富学校课余文化生活的重要和、教育活动。凡是美术小组开展得好的学校,都是美术人才的学校。在这些学校里,由于美术小组活动影响与带动,学生普遍热爱和重视美术课,也促进了美术课堂教学。有志于献身教育事业的美术教师。都应该开展美术小组活动作为责无旁贷的本职工作,通过开展美术小组活动发挥自己的能量,为培养人才做出贡献。
美术小组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活动方式,皆由学校与美术教师自行确定,灵活性很大,可以根据教师自己善长办各类美术小组。目前国内小学的美术小组,有的是以速写、素描、色彩、写生训练为的绘画小组,有的以中国画训练为主的绘画小组,有的是以版画创作为主的版画小组等。开展美术小组活动,美术教师相当于美术小组的“班主任”,既要教美术,还要培养他们的品德,使学生在美术小组中全面健康成长,培养他们成为学校各类美术活动的骨干,成为教师在教学之外的其它美术活动的小助手。
二、美化校园的设计与布置
校园应该是舒适宜人的学习环境,应体现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充满育人的氛围。美丽的校园本身即是育人的媒体与手段。因此,美术教师应运用自己的特长参与美化校园的工作。虽然有的城镇小学校园在当初建设总体设计时已定,但如何进一步美化,美术教师还是大有作为的。在偏远的农村小学,校舍简陋,美术教师更应发挥作用,在取得校领导的支持下积极投入美化校园的工作,使农村小学校成为孩子们心目中的艺术园地。
美化校园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校园总体加以规划,因地制宜地植树绿化;校门布置得庄重美观;校训突出醒目,字体优美;设置“学习园地”,布置展览橱窗;布置美化教室等。美化校园不是个人能力所为,而应在充分发挥美术教师作用。
三、帮助班主任指导布置教室
小学师生大部分时间在教室上课,几乎每个学期开学之初班主任都要带领学生布置教室。此时,急需美术教师加以指导,或写美术字,设计学习园地等。美术教师就积极热情地投入其中,通过指导学生布置美化教室,便自然地成为学生心目中最有本事的教师,同时也是对学生美术能力的培养。
四、以美术为手段协助学校搞好各项活动
学校每年都要搞活动,如儿童节、国庆节、家长会等。在这些活动中都可能有写会标、画海报、做标志、搞美术展览、设计会场等工作。美术教师应全力投入其中,充分发挥能力、施展才干,如能将这些活动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则更好。例如:运动会前,安排学生学习标志设计;元旦前,安排剪纸、拉花、设计贺卡等;教学内容与活动结合,不仅会将学生的情绪、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甚至班主任都可能愿意投入制作之中。
【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荐阅读: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08-24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08-21
改进学生评价方法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0-24
《实施综合素质评价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07-05
加强学校社团建设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0-07
如何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稳步发展09-27
结合学校实际谈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