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盐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思考

2024-06-25

制盐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思考(精选8篇)

制盐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思考 篇1

养精蓄锐 苦练内功在市场的洗礼中实现发展

近段时期,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席卷全球,股市大跌,房市萎靡,“寒流”逐渐波及到能源、化工等多个行业,盐产品的上游企业两碱、pvc等许多盐化工企业被迫停产或限产,缩减对工业盐的需求。我公司的工业盐市场上半年已在省内制盐企业的恶性竞争、自相残杀中受到重创,此时,无那一世小说网 http://疑是雪上加霜,生产形势从年初的开足马力加大生产一滑再滑,变为产品严重积压,其中两条生产线被迫停产。

我个人认为,全球大环境的影响固然是造成公司现状的原因,但我公司作为全国规模靠前的大型制盐企业,在市场的浪涛中却表现的如此不堪一击,还需要挖掘我们自身的原因。综合分析有以下几点:

1、产品结构单一,附加值低,无法形成循环经济,完全依赖于外部市场,更没有实现多元化发展;

2、我公司从建厂伊始就存在贷款额高,资金压力大的风险,靠贷款扩建的天源公司更加剧了这种资金负担,使我公司的负债率一直居高不下,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

3、长期形成的粗放式的管理模式使我公司员工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节能降耗意识普遍不强,成本居高不下,产品质量、品种均不能完全满足客户需要;

4、受盐业计划经济的影响,制约因素较多,营销模式比较落后,过份依赖于供需双方的私人感情;

5、相对落后的设备配置、过高的维修成本以及过大的人员包袱,这些都是造成企业盈利水平低、抗风险能力差的原因。

当前,公司确定了工作的首要目标就是:生存。因为根据历史规律,市场的兴衰如同四季轮回一样,冬天来了,春天就不会太远。每一轮的经济危机都都必将引发新一轮的行业洗牌,企业只要能在危难面前存活下去,就会有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在等待着我们,只要生命还在,我们就有苏醒的希望和蓬勃发展的机会。

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当前市场的盘整,卧薪尝胆,苦练内功,为企业新一轮的发展储备能量。

一要强化干部作风。干部作风是一个单位作风的风向标,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领导干部一定要带头执行规章制度,从细节上倡导勤俭节约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行为上带动身边同志。

二要加强干群沟通,凝聚职工信心,稳定职工思想。由于我公司始终没有制定出明确的、切合实际的发展目标和规划,职工对企业的发展前景没有明确认识,加上当前遇到的前所未有的困难,使职工对企业的信心严重不足。因此,公司领导应结合当前形势,研究确定明确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并分别深入到职工中去,与职工面对面沟通交流,释疑解惑,帮助职工解决实际问题,稳定职工思想,坚定职工对企业的信心。

三要创新营销模式。当前公司的营销模式受历史的影响,过多的依赖于领导层的私人关系,不利于营销战略的长期建立。需要加强业务知识培训,最大程度的发挥业务员的作用,突破原有营销模式,稳定老市场,开拓新市场。同时,还要真正树立销售的龙头地位,以销售的需要制订生产计划,以客户要求制订质量标准,杜绝目前存在的有订单没产品,有产品又没车辆以及产品质量不符合用户要求这样的现象,最大程度的服务于销售。

四要利用当前时机,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自开展“学金坛,实现三个领先,创行业一流企业”活动以来,我公司已分别开展了“管理素质年”和“形象提升年”活动,在制度完善和管理水平上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我们的管理仍然停留在人治管理的阶段,遇到事情靠层层汇报、领导指令来解决。因此,我公司应借助当前危机,全面推行并培养全体员工的精细化管理意识,变“人治”为“法治”,使公司的规章制度真正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使每个员工都清楚的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样做?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做好了,会得到什么样的奖励?做不好会得到什么样的惩罚等等。

五要强化节能降耗意识。据基层职工反映,目前,我公司的许多设备配置都没有经过严格的测算,普遍都存在着大马拉小车的现象,设备能耗浪费严重。建议公司逐步调整设备配置,使其达到最佳状态。另外,在节能降耗方面,我们目前的考核方式虽说每位职工肩上都有指标,但却是隐性的,是根据单位能耗的总数分摊到每个职工身上的,对于每个职工个人而言并不直观,因此,职工的节能降耗意识并不强。我们应在节能降耗方面制订更加详细的方案,明确每个人的直接责任范围,让每位职工都成为节能降耗的责任人和监管人。在废旧物资回收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平煤集团的经验,设立废旧物资回收奖励制度,按回收物资价值的比例奖励给回收者个人,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六要研究金融政策,争取多渠道融资方式,降低财务风险,实现合理避税,争取资本最大化。同时根据当前形势,在设备维修上加大投入,利用充足的时间将原来应修没时间修或应修没钱修的设备调整到最佳状态,以便在行情转暖时,开足马力加大生产,把失去的损失夺回来。

七要加大对实

从零开始 长生界 凡人修仙传 斗罗大陆 斗破苍穹 刀锋传说 http://

业公司的投入,在盐的深加工方面发展规模效应,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另外,还可以与其他单位强强联合,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开发高附加值的产品项目,实现合作共赢。

总之,我们要在经济的低谷期养精蓄锐,苦练内功,争取到下一轮经济复苏的时候,厚积薄发,奋发图强,在市场的洗礼中得到晋升,推动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作那一世小说网 http://为我个人,我将坚决执行公司各项决策,充分利用报纸、网站等宣传平台,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既要树立危机意识,又要正视企业当前面临的困难,坚定信心,团结一致,积极应对,共渡难关,为公司取得新一轮的发展再立新功。

从零开始 长生界 凡人修仙传 斗罗大陆 斗破苍穹 刀锋传说 http://

制盐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思考 篇2

一、目前出口企业面临的困境

自去年夏天以来, 美国等发达金融市场爆出的次级抵押贷款流动性风波, 升级为一场系统性的金融危机, 而且呈现出向全球市场扩散、向实体经济渗透之势。国内宏观经济政策趋紧, 资源和劳动力等要素价格上涨,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加快升值。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大幅度飙升, 美国次贷危机拖累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减缓, 导致我国出口的外部需求相对下降, 出口增幅逐步回落, 出口企业承受的压力明显加大, 亏损和经营困难企业增多。

1. 外部需求减缓。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 不仅重挫了美国经济, 对世界其它国家的影响也在迅速蔓延, 并对实体经济开始产生破坏作用, 发达国家经济衰退产生的投资和消费下降将显著削弱这些国家的进口需求。企业接受国外订单减少, 出口增速回落。如据调查烟台威海的机电产品进出口企业以来料加工方式的企业占比为86%以上, 一般贸易的仅占13.2%。以汽车为例, 通用、福特、日产、宝马等汽车巨头已先后宣布减产和裁员, 两市大多数企业从事两头在外的来料加工贸易, 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 出口增速将明显回落。2008年下半年以来, 汽车线束出口增幅已经连续三月下滑, 单月出口增速由7月份的27.2%, 下降到8月份的19%, 再下滑到9月份14.2%, 出口面临的压力非常大。

2. 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

汇改以来, 人民币累计升值已近20%, 使出口利润率较低的机电零部件产品出口企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由于人民币升值幅度很难预测到位, 观望、等待的企业增多, 给企业签订出口订单带来了很大困难, 主要表现是对客户提价困难, 不敢跟客户签订长期订单, 导致企业效益大幅度减少。如受人民币升值影响, 据调查烟台50户机电企业都程度不同地缩减利润空间和产品订单。其中:年内影响出口效益500万以上企业10户, 400~500万企业5户, 300~400万企业3户, 200~300万企业9户, 100万~200万企业12户, 50~100万企业6户, 50万以下企业10户;减少产品订单500万以上企业9户, 400~500万企业4户, 300~400万企业1户, 200~300万企业3户, 100~200万企业18户, 100万以下企业14户。

3. 原材料价格上涨。

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2008年以来我国物价水平较高, 近期由于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预期加深, 部分原材料的价格出现了回落, 但是与去年同期相比仍然涨幅较大。据统计, 2008年9月份山东工业企业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5.88%, 其中, 燃料动力类上涨35.1%, 黑色金属材料类上涨29.14%, 有色金属材料和电线类上涨12.57%, 化工原料类上涨10.69%。而9月份山东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1.78%, 上涨幅度明显低于购进价格的上涨, 对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影响非常明显。受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 据调查烟台50户出口企业目前主要能源的材料已上涨50%以上的有5户, 20%~40%有9户, 10%~20%有13户, 5%~10%有9户, 5%以下有13户;年内预计上涨50%以上有4户, 40%~50%有4户, 30%~40%4户, 20%~30%有8户, 10%~20%有8户, 5%~10%有11户, 5%以下有11户, 由于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效益500万以上企业有10户, 300~500万有9户, 100~200万有9户, 50~100万有12户, 50万以下有9户。出口换汇成本下降跟不上汇率的升值幅度, 企业处于亏损边缘。

4. 宏观经济政策影响利润增速放缓。

由于国家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和土地政策, 企业贷款和用地规模受到限制, 融资和用地成本提高了约10%~30%。国家为防止热钱流入, 加强了外汇管制, 延长了出口企业收汇后核销的时间, 影响企业资金周转。能源交通方面, 煤电油运偏紧的局面也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增加了企业的能源和运输成本。劳动用工方面, 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在规范企业用工行为的同时, 也增加了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用工成本。据调查测算, 由于劳动力资源紧张以及物价上涨等因素, 使工人工资平均上涨约10%。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劳动用工制度变化、美国次贷危机的波及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出口企业的发展。受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影响的企业占调查企业的66%, 影响效益在100万以上的企业有22户, 占44%, 其中影响效益500万以上的企业有4户。劳动用工制度变化影响面达到94%, 直接增加成本在10%以上的企业有24户, 占48%。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的企业有31户, 占调查企业的62%, 影响效益在100万以上的企业有10户, 占20%。综合各方面情况, 企业产品出口增幅将会有一定程度回落,

二、应对金融危机的战略思考

1. 政府政策创新。

政府应进行政策创新, 推动企业进行战略转型和产业升级, 积极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良好环境。当前最急需的是在三大方面给予支持:第一、加强政策指导和服务。各级出口管理部门要加强与企业在出口政策、形势预测、市场分析等方面信息的沟通、共享和互动, 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出口中遇到的问题, 提高审批和服务效率, 为企业出口提供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第二、支持中小出口企业多渠道融资。要指导中小型出口企业选好项目和产品, 积极做好项目申报工作, 争取更多的项目贷款和资金支持。制定优惠政策, 推动和激励各商业银行加大对企业贷款支持力度, 降低中小企业贷款难度。在人民币不断升值背景下, 协调和推动有关金融机构开发和提供更多的避险工具帮助企业减少汇率波动造成的损失。从资金支持上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以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第三、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加大对科技经费投入和转移支付的力度:一方面要积极支持企业自主创新, 推动产品和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对创新失败的企业给予扶持和帮助, 鼓励其东山再起。把企业的重大科技需求列入国家和地方的重大科技发展计划之中, 加大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经费投入的比例;健全政府支持、企业主导、产学研结合的技术研究和开发体系, 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的转化;动用国家资源给企业提供市场机会, 建立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政府“首购”和订货制度等。

2. 企业管理与技术创新。

在当前经贸环境趋紧的内外夹攻下, 低成本的比较优势逐渐丧失, 企业应当通过自主创新和战略转型渡难关, 以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来开辟新的更大的发展空间。

(1) 抓好技术创新, 提高自主品牌产品的出口比重。企业要以技术创新为动力, 加快战略转型, 由原来低成本优势向技术优势转变, 实现竞争优势的转换和发展战略的转型;要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 实现产品和产业的升级换代。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高度重视自有品牌建设, 扩大研发投入, 不断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 加快从“两头”在外的贴牌加工向品牌制造的转变, 提高自主品牌产品的出口比重。要优先开发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 抓好技术创新项目。在自身力量不足的情况下, 积极寻找外援, 借助于科研机构和当地政府力量, 培育自主品牌, 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价值, 扩大市场占有率, 借金融危机之机将“中国制造”进行产业升级、产品更新, 变成“中国创造”, 使自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向科学管理要效益。要抓住人民币升值的有利时机, 加快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 加大生产线的自动化, 提高产品质量, 降低人工成本和管理成本。要通过加强节能管理, 实施节能技术改造, 提高生产线的节能降耗水平, 努力节约挖潜、降低出口产品成本。出口企业要积极获取国际质量、环境、安全管理标准体系认证并争取融入国际标准制定体系, 重视和完善出口品牌、商标和专利在国外的申请和注册, 以更好地应对和突破国外的技术贸易壁垒。要加强企业管理, 提高能源原材料利用效率, 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在当前能源原材料、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的情况下, 企业应切实加强管理, 建立更加严格的管理制度, 在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 杜绝跑冒滴漏等浪费现象;同时, 要缩短物流链, 降低物流环节费用, 要注重发挥员工的积极性, 提高全员劳动生产力。

(3) 积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 可以获取范围经济, 分散经营风险, 降低成本, 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等优点。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基本目标和要求市场多元化战略是我国外经贸发展的一项长期的重要战略。其基本目标是在保持原有市场的同时, 努力开拓新的市场:努力改变我进出口贸易过于集中在少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局面。从目前来看, 中国对美国出口金额增速下降最为明显, 对欧盟日本次之, 而对拉美和非洲等发展中地区的出口金额则影响不大。我们应有意识开拓新兴市场, 通过新兴市场的增长来弥补发达市场的下降, 争取对非洲、拉美、原苏东国家和亚洲特别是东南亚及周边邻国的贸易比重明显提高, 借助市场多元化减小金融危机的影响。

(4) 采取灵活的外汇结算方式规避人民币升值影响。人民币持续升值, 加大了企业的出口成本和贸易风险。特别是2008年以来, 升值速度过快超出了企业预期范围, 很难在签订合同中通过价格调整规避风险。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 选择货币篮子中相对升值速度较慢的欧元、加元、日元等进行出口商品计价与结算, 规避本币升值风险;在与外商签订合同时, 采取付款交单或即期信用证方式尽早提前收汇结汇;通过“福费廷”方式和保理业务规避风险;充分利用外汇期权交易降低由于汇率上升造成的损失。

(5) 做强品牌扩大内销。数量庞大的中国出口企业普遍面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银行贷款利率上涨、出口退税率下调、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提高的困扰。出口产品提价的力度赶不上成本上涨的幅度, 出现了企业不敢接出口订单的现象, 中国产品在国外已经失去了价格优势。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做强品牌转攻内销市场也是一条可行的策略。从宏观背景来看, 我国经济结构也正在进行大的结构调整, 扩大内需被提高到了与出口、投资同等甚至更加重要的地位, 出口企业加大投入转型做内销也就顺理成章。

(6) 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走出去”战略是企业应对人民币升值等不利因素的最积极有效措施。企业走出国门到进口国投资, 利用进口国低成本的生产要素生产, 就地销售, 可以绕过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升高等问题。国家为解决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问题, 已修订了外汇管理条例, 取消了强制结汇规定, 简化了对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 进一步支持企业更好地“走出去”。有条件的企业可加大境外资源能源开发力度, 积极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 开展跨国收购, 并购国外优质资产、知名品牌及营销网络, 增强出口企业参与全球分工合作的能力。一些国外知名企业拥有知名品牌和成熟强大的国际营销网络, 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 而这恰恰是中国企业所缺乏的, 如果我国出口企业能够选择美国欧洲同行成功地并购, 整合优质资源为我们所用, 会极大地促进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企业要抓住机遇主动参与国际分工合作, 充分利用已具备的先进技术、设备、成熟的贸易队伍和国外的劳动力、资源等比较优势, 到国外投资建厂, 降低生产成本, 更加顺利地获得市场准入, 有效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摘要: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 拖累世界经济增长减缓, 导致我国出口的外部需求相对下降, 出口增幅逐步回落。要对当前出口企业的困境作深入分析, 从战略高度认真研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出口企业,金融危机,战略思考

参考文献

[1]高新宇:《资本论》中金融危机理论问题的研究与思考[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04期

工业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思考 篇3

一、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县企业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及转型升级面临的困难

(一)转型升级的战略意识不强。一些企业家对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思想僵化保守,缺乏战略思维,依旧满足于现状,危机意识不强;有的信心不足,仍在等待观望,出现了“想转而不敢转、要转但没能力转、该转却不愿意转”等情形。有的部门对转型升级的认识不足,认为这是企业的事情,与自己无关。缺乏个性化的研究与服务,与促进和服务企业转型升级的要求不相适应。

(二)金融危机的背景对企业转型升级产生负面影响。一是汇率改变加重企业成本负担。人民币兑换美元升值幅度已达5.1%,人民币对外升值直接导致县内企业低附加值的产品出口受阻,形成原材料积压、产品库存增加,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不断上升,利润空间不断缩小。二是企业贷款难、贷款贵,财务费用增加。69%的企业认为银行信贷担保条件过于苛刻,40%左右的企业认为银行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要求过高。企业的银行财务费用从以前的6%达到现在的12%,融资成本几年翻了一番。三是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上升。一线工人的离职率居高不下(其中老员工离职率为27%,新员工离职率则为68%),企业只有通过不断增加工资来吸引和挽留员工。去年,全县工业企业员工总体薪酬增长55%,一线工人甚至高达80%,企业劳动力成本日益加重。四是企业市场订单大量减少。样本企业中,48.7%的企业感受到订单减少带来的压力,高达70.2%的外向型企业表达了这一观点。企业短期订单仅有以往的60%,中期订单更是萎缩到以往的41.7%。随着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进一步加深和消费者信心指数的下降,企业普遍认为订单压力还将长期存在。

二、应对危机转型升级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我县经济发展及企业实际情况做好规划,加强统筹协调,注重因势利导,有所为有所不为,正确处理好“保稳”与“促调”的关系,确保转型升级工作稳步推进,取得实效。

(一)转思想认识,抢抓发展先机。“企业能否经受风浪,逆势前行,企业掌舵人思想观念的转变提升是首要因素,至关重要。这就要求企业的决策者必须用辩证的思维和全局的眼光正确面对当前的艰难局势。要充分认识到转型升级既是目前摆脱困境、夹缝求生的生存之道,也是日后展翅腾飞的超前抉择。身处逆境之时要转型升级,身处顺境之时也要转型升级。突破自我搞转型,超越常规抓升级,准确把握市场脉搏,灵活机智地转变公司的发展战略,带领企业迅速走出困境,谋求更好、更大、更快发展。

(二)转经营模式,拓展生存空间。我县企业要想站稳脚跟,那就必然要在“转”上做文章,在“升”中下功夫。一是弃“旧”图“新”。确立依托科技支撑转型升级的理念,积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来提升生产经营水平,要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装备、新材料等推动企业提档升级。对纺织业而言,“只有落后的技术,没有落后的产业”,为此要实现“三做”:做精“纺”。棉纺、毛纺、麻纺都要做高端化改造,现在的国际市场并非是缺少普通纺制品,而是缺少特种纤维的纺织,产品升级快的棉纺企业依然市场走俏,成功走出差别化发展之路。做大“织”。要制定政策,鼓励纺纱企业新上高速布机,走产业化发展之路,双山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做强“染”。要鼓励双山、振阳、德威尔等企业加大联合国内外知名印染企业的力度,在染整区新上高端印染企业,和现有的沙印、盛泽等企业优势互补,使射阳在华东地区迅速形成高端生态印染的知名度。对生态食品业,要竖起四大技术领先大旗。捷康三氯蔗糖要引进国际最新的生物制糖技术,在使用的原料和得率上再下功夫,要通过不断的技术改造,迅速抢占制高点。要迅速叫响“苏垦”牌麦芽的品牌,通过不断的技术改造,使塔式、箱式麦芽成为啤酒产品中无法替代的精品。要加大对丰源生物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敦促企业在“退二进三”中强化技改,提升产品的技术档次,使这一我县为数不多的自主知识产权项目迅速成为较大的增长点。庆缘康要不断加大技改投入力度,将固体蜂蜜、干粉蜂蜜等国际领先新型产品尽快投入生产,迅速形成销售,在全球市场叫响“庆缘康”品牌。对装备制造业而言,要在每个产品做精技术上下功夫。金刚星齿轮要在“近净成形法”工艺上继续改进,不断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宝松机械要把技术改造的重点放在从中小型起重设备、船舶设备向大型、精密类船舶、冶炼设备锻件转变,要迅速形成机械制造企业“一企一品”、“一品即精”的格局。二是挂“大”靠“强”。引导企业在抓好产品经营、壮大自己的同时,要学会产品经营和资本经营同步推进。面广量大的纺织企业要迅速地走出去。要提倡“组联”结合,即“重组”与“联合”相结合;胜达重组双灯、两面针重组捷康、常柴重组金刚星,金港重组侨谊都充分说明了这一做法的正确性。三是承“前”继“后”。我们要在着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同时,大力开拓新兴产业发展空间,要坚定不移地支持“风光”产业的科学发展,要用战略的眼光看待新兴产业。四是扬“长”避“短”。在企业转型升级中,切忌齐步走,一定要区别企业不同情况,分类指导,实行“一企一策”。企业在转型升级中,要科学地明确升级方向,使企业向转大、转强、转精、转特等不同方向加以努力。五是由“内”转“外”。企业转型升级,一定要有开放的思维。由于我县工业企业的产品结构单一,外向度不高,终端产品少,一定要下大力气增加企业家外向开拓的能力,使我们的好产品、优势产品抢占国内外两个市场。有条件的企业,应跨出同行,收购或参股国外营销公司,收购或参股国外有竞争力的同类品牌,强势推进销售。鼓励有能力的企业跨境办企业,有利于降低成本,有利于把市场和产地有效融合,有利于企业技术改造。金马油脂对此做了有益的探索。

政府是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各级党委、政府都要以转型升级作为服务企业的主抓手,确立“快转则快增、快升则快好”的理念,采取有力措施,引导和促进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一要科学制定转型升级五年发展计划。计划的制定要区分不同产业、不同企业的发展方向,具有很强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符合射阳实际,切实可行,引导和鼓励企业向“高、精、专、特、强”目标迈进。二要制定促转推升的扶持政策。对规模企业、成长型企业要区别对待,实行“一企一策”,提出各个企业转型升级的具体路径和方法。以个性化、差别化的服务确保各项扶持政策有效贯彻,发挥政策在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最大效能作用。三要聚合要素,培植典型。对那些发展前景好、利润回报率高的优质企业、功勋企业或行业领军企业,给予土地、资金、电力、人才等方面的扶持,重点培育,使之尽快成为加快转型升级的主力军。四要落实领导责任,严格奖惩考核。建议将县四套班子领导和镇区、部门的负责同志挂钩到重点企业,实行一对一帮扶,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共同寻找企业转型升级的最佳路径。

制盐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思考 篇4

一是增强信心。近年来,**县交通、通讯、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加之衡茶吉铁路、泉南高速、岳汝高速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的启动,基础设施的支撑作用将日益显现。通过依

托优势资源,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引进了湘东钨业、东山石材等一批工业企业,园区经济不断壮大,对全县经济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同时,以政府职能转变和干部作风转变为重点的软环境建设逐步加强,发展环境得到明显优化。危机中有商机。当前,世界经济处于休整期,大宗原材料、机械设备价格大幅下降,人才和劳动力资源相当丰富,这为企业改造工艺,引进人才,调整结构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必须坚定信心,**县经济发展仍有潜力。

二是加大投入。为了实现保增长,要千方百计地加大投入。争取项目投入。认真做好项目对接文章,全力争取全国的粮食增产千亿斤项目、全省的千万亩油茶项目、大中型水库除险、城区防洪堤、乡镇文化站建设、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物流中心建设等项目落户**。加大政府投入。据专家测算,房地产业可带动50个相关产业的发展,房地产建筑量每增加100万平方米,就能吸呐30万人的就业。当前,**县城市化率仅为30.5%,有较大的开发空间和潜力。因此,要将投入的重点放在房地产开发上。要创新房地产开发模式,加快国有资产处置变现力度,尝试走“政府开发,让利于民”的房地产开发路子。促进银行投入。经济与金融息息相关,唇齿相依。要制定出台鼓励银行放贷的政策和措施,对银行设立适当的存贷比底限,促使银行从全县范围内吸收的资金服务于县域经济发展。

三是强力招商。面对金融危机,**县要实现招商引资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有新的突破。立足园区招好商。根据“一区三园”产业定位,着力引进棉纺针织、电子电器等产业项目,形成园区之间上下游产业关系,保持园区产业的系统性,实现以功能布局引导产业布局和项目布局,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利用老板选好商。大力推行东山石材工业园“政府主导,老板经营”的园区建设模式,切实转变招商引资方式,在工业园区划定区域,吸引老板经营,将招商选资的责任和权力交给老板,充分调动老板招商选资的积极作用,实现招商引资企业由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优质服务安好商。全县各级干部要主动下到企业,积极帮助企业破解融资难题、生产难题、销售难题,促使企业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

制盐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思考 篇5

一、金融危机对**市中小企业的影响

具体来看,金融危机对我市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金融危机导致美欧市场进口大幅下降,我市以美欧为出口对象的发制品企业普遍损失较大。龙正发制品公司出口的主要对象是美国,前三季度,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64%、利润同比下降60%。以美国市场为主要出口对象的禹州神龙发制品利润同比下降了54%。瑞贝卡发制品公司出口实行多元化战略,除去汇率影响,其美国市场对工艺发条的需求同比减少20%以上,但它的非洲市场几乎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二是金融危机导致部分能源、原材料和产品价格下跌,但因原材料与产成品跌幅与跌速悬殊,企业所付出的采购费用与企业产成品价格倒挂,导致部分企业因亏损而半停产或停产。今年下半年以来,襄城县黄洋铜业所需的主要原材料铝的价格从2万元/吨已下跌到1.3万元/吨,所生产的漆包线(产成品)则从2.8万元/吨下降到了2万元/吨,为避免进一步亏损,黄洋铜业已完全停产。首山焦化所需的上游产品—焦煤价格一直坚挺,10月底,焦煤价格一直维持在每吨1600至1800元,而焦炭价格连续三月大幅下滑,已经从每吨3000元的顶峰下落至每吨1500元,10月份,首山焦化亏损了3300万元,11月份的产量也从以前的月产8万吨降为月产3万吨,企业现正在限制生产。三是受金融危机影响,部分行业市场需求大幅减少,企业开工不足,效益下降。按照往年惯例,**远东传动轴9月后应是生产的高峰期,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企业的订单却降低了50%。受市场需求疲软影响,实际生产能力已达50万吨/年、原来有望成为我市第一家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青山金汇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因产品价格的不断下跌(不锈钢304系列产品价格最高时达到2.4万元/吨,目前只有1.4万元/吨),公司8月和9月连续出现亏损,目前企业正在大幅减产,月产只有1.5万吨,估计全年产量不超过20万吨,企业年底销售产值冲刺百亿元的目标难以实现。

二、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要举措

金融危机造成的困难,企业虽无法回避,但面对困难,我市企业都能结合自身特点,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从而尽量把危机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减到最小。概括起来,我市企业应对危机的主要措施有:一是千方百计降低生产成本。以**远东传动轴为例,企业从材料采购到产品生产,都以降低成本作为出发点,在钢材价格降到3200元/吨时,大量定购钢材,目前已储存钢材4000余吨;对产品的配件进行分析改进,升级换代,使一个毛坯零件降低了0.5公斤,这也减少了设备的磨损;为降低工资成本,车间工人已由3班倒变成了两班倒。为将生产成本降到最低,瑞贝卡发制品公司专门聘请清华大学投资咨询公司对企业进行成本预算,甚至预算到每个岗位。二是抓住机遇促进产品结构升级。受市场需求减少影响,襄城县黄洋铜业已全部停产,但企业正在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目前企业已经与上海某科研所结合,准备上马一个在国际上具有技术领先地位的新项目,该项目投产以后,产品将由过去的低端、低附加值产品的生产转为高端、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产品结构改善的同时,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将显著增强。三是不失时机对员工进行培训。各企业并不是看到形势不好导致减产甚至停产就裁减员工,而是利用企业休整的机会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职工的技能和素质。**远东传动轴把市场上元—10月反馈回来的产品质量信息进行分析,分解到每个生产环节,落实到每个岗位,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豪丰机械公司、首山焦化公司、黄洋铜业公司等都在利用企业减产或停产间隙加紧企业人才培训工作,为迎接下一阶段的生产高潮夯实人才基础。四是拓宽经营理念开拓新兴市场。许继集团、森源电气等企业表示,将抓住明年国家加大在公路、铁路、电网等基础设施方面投资力度的有利时机,积极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瑞贝卡发制品公司为减少在美国市场上的损失,准备明年投资7000万元再在非洲建立两个分厂,以扩大非洲市场的占有额。同时,加快推进其在刚果金的铜矿开采步伐,力争尽快投产见效。

三、我市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要举措

针对当前经济形势下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融资难、贷款难、担保难、信息滞后、人才不足、市场疲软、效益下降等影响企业发展的一系列难题,我市把着力打造融资、担保、信用建设、网站信息、人才培训、产业指导等六大服务体系作为服务企业、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帮助广大中小企业应渡时艰的主要抓手。

一是着力打造产业指导服务体系。积极引导企业和项目往一带九区二十个产业集群内聚集,大力发展具有我市的特色和优势产业。积极向省局推荐上报省级重点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我市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提升企业和产业的区域竞争力。二是着力打造融资

制盐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思考 篇6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使全球经济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企业自然也不能独善其身。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指出,我国经济未来面临着三个挑战,一是,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对就业的拉动能力减弱;二是,部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特别是纺织服装、加工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困难较大;三是,部分外贸出口型企业对外依存度高,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大。由此可见,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的冲击随着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的蔓延而愈演愈烈。许多企业在面对金融危机时,常常通过裁员、减薪的方式进行缩减成本,关于企业裁员的新闻报道充斥着各大媒体,然而,企业在面对金融危机时,真的只能“裁员”吗?本文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提出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一、加大人才储备,着眼长远规划

金融危机使得全球范围内的企业招聘意愿普遍低迷。有很多公司出现招聘冻结、取消招聘,甚至裁员的现象。我国的就业市场也出现了“僧多粥少”的状况。金融危机虽然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不小的冲击,但是,金融危机给我国企业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企业应当抓住机遇,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进行人才储备。但是企业进行人才招聘之前,需要对现有的人力资源状况进行全面综合分析。企业需要考虑到经济危机下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的存量,并预测未来经济复苏时企业人才的需求的数量和类型,进行系统的人力资源规划。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更多的关注利润和高增长,而对企业的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缺少系统的规划。金融危机的到来使得企业认识到应当放缓脚步,更多的关注企业的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对现有的人力资源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素质能力结构等进行调整和优化,企业可以通过裁减冗余人员的同时,招聘适合企业未来发展需要的人才。在这个时刻进行人才储备不仅具有较低的招聘成本,而且更能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从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这对企业的长期效益是有利的。由于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大量的企业采取裁员的方式进行人工成本的削减,造成市场上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状况,这相对使得企业所需招聘的人才的薪酬和待遇成本的降低。而且,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解决就业的社会责任问题,企业应当着眼于长远规划,在全球范围内获取关键的优秀人才,为未来的发展进行人才储备。核心员工作为企业的中坚力量,直接影响着企业竞争优势的强弱。核心员工的流失对于企业的影响是破坏性的。

在受金融危机影响的非常时期,我国的企业如何吸引和留住核心员工,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完善的薪酬体系是激励核心员工的重要手段。传统的薪酬体系强调的是“外在薪酬”,即企业为员工提供的可量化的货币性价值。如,基本工资、奖金、股票期权、__退休金、医疗保险、住房津贴、带薪休假等福利。而全面的薪酬体系除了“外在薪酬”以外,还包括“内在薪酬”。

“内在薪酬”则是指那些给员工提供的不能以量化的货币形式表现的各种奖励价值。比如,对工作的满意度, 工作的成就感, 个人的成长, 晋升的空间、优秀的企业文化、良好的人际关系、舒适的工作环境,及公司对个人的表彰等。企业的核心员工往往是拥有专门技术、掌握核心业务、控制关键资源、对企业经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员工。他们更多的希望能够得到企业的尊重和信任,参与企业的相关管理决策,拥有较大的个人成长空间,因此,“内在薪酬”对核心员工的激励作用往往比“外在薪酬”更加有效。在金融危机下,我国企业应该发挥“内在薪酬”的作用,这不仅使得核心员工对企业更加忠诚和信任,而且通过核心员工的参与决策和管理,充分体现了核心员工所掌握的知识所带来的效益。在金融风暴的冲击下,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裁员、降薪的风潮。对于任何一个员工来说,都会对所在企业是否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是否会被降薪甚至

三、积极沟通协调,增强心理调适能力

裁员,企业如何面对金融危机等问题存有疑虑,企业内部关于经营状况、未来走向的谣言和猜测极易滋生。因此,企业在制定和实施决策方案时,管理者应当与员工进行充分的双向沟通。一方面,企业管理者通过召开会议等形式,向员工宣布企业目前的经营状况,企业在面对金融危机下的下一步战略部署等。对企业制定的裁员或降薪方案进行详细的解释,在与员工充分沟通的基础上,使员工认识到裁员和降薪是企业迫不得已的选择,是为了企业能够度过难关的无奈之举,并承诺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要求给予员工一定的经济补偿。另一方面,人力资源管理者不仅要对被裁人员进行沟通,更主要的是与内部留任的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由于大量的裁员行为造成了留任的员工面临着更大的工作量及新的工作职能,这无疑会产生心理上的压力和对企业的不满情绪。企业应当关注非常时期的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充分了解员工的想法,缓解他们的压力,增强他们的心理调适能力。我国的大部分中小企业,由于人力资源管理尚不完善,企业在面对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并没有设立有效的沟通方案,从而使得企业内部的产生愤怒、失望等对抗情绪,这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是极其不利的。企业的管理者应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沟通,并通过丰富的活动使得员工内心的情绪得到表达,这种积极沟通的态度更有利于员工对组织的信任,创造和谐的组织氛围。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员工具有灵活性、创造性、积极性。因此, 人力资本的管理必须树立“以人为本”和“人高于一切”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认为雇员是公司最为重要的资产,他们值得信赖,应当受到尊重,参与与工作有关的决策,会因为受到鼓励而不断成长, 以及希望实现他们自己的最大潜力。金融危机下的我国企业,虽然需要缩减成本,但是培训作为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不应减少,反而应当增加培训投入。正如,全球经济的衰退使得原本参与工作的人更多地进入学校深造一样,金融危机也是企业进行员工培训的大好时机。企业应当加强对员工的人力资本投资, 健全人才的培训机制,为员工提供受教育和不断提高自身技能的学习机会。增强培训投入不仅显示了企业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而且使员工人力资本价值不断增值,有利于增强员工的技能,提高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能力,为他们将来提升到更重要的工作职位创造条件。对于资金实力不是很雄厚的企业,可以采取内部培训师的方式,这样既可以缩减培训的成本,而且内部培训师更了解被培训人员的状况,从而使得培训取得较好的效果。随着培训工作在企业中的开展,企业员工在提高自身技能的同时也在企业内部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裁员是企业面对金融危机下的无奈选择,根据美国学者的实证研究,裁员的负面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企业生产效率下降;员工变得心胸狭隘,自我沉沦,冒险精神下降,厌恶管理;员工对组织前景感到失望,有的员工开始重新设计职业生涯,甚至伺机“跳槽”。企业在面对金融危机的裁员行为往往是为了缩减人力成本开支的压力,缺乏对组织目前的人力资源状况及未来的人员需求进行系统的思考,因此,这种盲目的成本节约型裁员方式对企业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是不容忽视的。

常见的裁员方式有数十种之多,按其特征,可以分为四类:诱致性自愿退出、转移安置、间接解雇和直接解雇。从裁员成本而言,按照学者的研究,上述四类裁员方式所涉及的裁员成本各不相同。其中,诱致性自愿退出的成本最低,而直接解雇的成本则最高。

五、降低裁员成本,重塑企业文化、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大部分采取直接解雇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在裁员速度上最快,但同时也是成本最高的。企业应当从裁减前的规划与设计,裁减过程中的组织干预,还是裁减后的组织整合活动三方面保障裁员行为的实施。企业裁员前需要对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企业的人力资源是否处于冗余状态,对于裁员对象的选择应当以企业的未来的发展方向及职位需求情况为标准,在裁减过程中应当与被裁减人员充分沟通,缓解他们的情绪,对他们的基本权益给予保障,另外,对于裁员后对留任员工的重新优化配置,及心理上的帮助则是人力资源部门经理需要思考的问题。由于裁员所带来的人员变动使得企业内部的氛围较为紧张,员工面临的工作压力较大,而企业文化对危机时期企业的凝聚力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企业应当加强企业文化方面的培训,以优秀的文化将现有的员工凝聚在一起,为企业的共同目标而努力。但是,企业文化是在员工长期努力和合作的基础上形成的,在短时期内难以改变。这就要求裁员的企业把企业文化的重塑当作一项长期任务,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推进。

制盐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思考 篇7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一) 公司概况

该公司2001年5月登记注册以来, 按照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模式发展蚕桑产业, 兴办了盛锋制丝厂并组织农户建立起六个桑蚕养殖基地, 做到了蚕桑产业农户种桑、农户养蚕、公司茧站收烘、公司加工白厂丝的一条龙经营模式, 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格局和“产品+市场+网络”的营销格局。截止2008年末, 公司共发展桑园8.7万亩, 养蚕户遍布6个乡 (镇) 55个村委会合计7200户, 年收购加工干茧能力达1500吨, 年加工“白厂丝”能力达180吨, 年产值达3800万元, 带动运输、包装等相关产业2.5万人, 成为地方农业经济的主力军之一, 先后获得了省、州、县“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和省、州、县“守合同重信用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 危机影响

该公司主要产品为干茧和白厂丝, 均为丝绸产业的原材料产品, 其中30%的产品在浙江茧丝交易平台直接用于出口, 另外的70%销售给江浙一带的服装企业用于加工出口, 是一家典型的外向型中小民营企业。

该公司自成立以来, 由于本身其农业产业化模式运营的科学性以及恰逢2002年中国加入WTO后国际丝绸市场对于中国配额限制的放松, 盈利水平不断提高, 2001年到2006年的销售收入从783万元提高到3851万元, 上缴税金从101万元增加到251万元, 利润从45万元到557万元, 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37.5%、19.9%和65.4%。然而, 从2007年开始, 受金融危机冲击, 全球丝绸的需求不断下降, 国际丝价更是从2006年底的35万元/吨一路下跌到2008年底的14.5万元/吨, 致使该公司的经营受到严重影响。见表1所示。

该公司财务报表主要反映出两个问题:

一是亏损可能持续。由于该公司以出口丝绸制品的原材料干茧和白厂丝为主, 因此公司利润与国际丝价高度相关。2007年以来随着国际丝价的大幅度下跌, 同时为了保护蚕农的积极性, 避免出现如宾川等地农户弃桑毁蚕等不利于桑蚕产业长期发展的恶性事件的发生, 该公司一直以高于市场水平的价格来收购鲜茧, 导致干茧的收购价、白厂丝的成本价与公司销售价格间的价差不断缩水, 并最终致使公司2007年和2008年共计亏损456.7万元, 2009年第一季度继续亏损105万元, 根据目前的市场情况, 年内丝绸行业可能继续疲软, 如果没有改变, 估计年内的亏损将超过上两年。

二是急缺流动资金。由于上两年亏损额较大, 2009年第一季度又继续亏损, 造成该公司2009年收购资金非常紧张, 直接影响到了公司经营的稳定性。据估计, 该公司2009年春茧和夏茧两季共需短期资金1150万元, 公司虽然多方筹集, 但目前只能解决350万元, 尚存缺口800万元。鲜茧的收购工作直接关系到公司年内以及未来的经营和发展, 急缺流动资金也是该公司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

资料来源:鹤庆县茧丝有限责任公司财务报表

注释:第一季度产品以过去存货作为原料, 干茧均价和白厂丝成本价不具可比性, 固未提供。

(三) 应对危机的有效做法

2008年年中, 国际金融危机逐步蔓延, 并严重影响到中国国内, 江浙、珠江三角洲一带的外向型中小企业陆续出现了停工、破产的情况, 尤其是该公司产品下游的不少服装加工企业, 在充分考虑了当时的经济运行趋势和所在的纺织行业所面临的危机时决定停产 (需要说明的是:停产不等于停工, 这些中小企业只是通过停产来休养生息, 静观经济局势的变化, 择机而变, 向企业行业尤其是内需品生产转型) 。因此, 该公司主要是因为丝价价格的下跌出现了亏损, 而并没有出现产品滞销的情况;为此, 该公司从三方面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并寻找到了有效的出路:

一是不断加强管理, 节约成本并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在疲软的丝绸市场形势下, 该公司加强管理, 采用多种途径节省运营、维修、人力成本, 节省了财务费用;同时, 积极利用国家扩大内需扶持中小企业的各项政策, 申请了扶贫贴息贷款、民贸产品贴息补贴, 以多种途径获取政府、中央银行的各项补贴。

二是加强宣传, 维持农户养蚕的积极性, 保证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该公司通过各茧站, 强化了对蚕农的丝绸形势的正面宣传工作, 使广大蚕农领会丝绸行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波浪式, 循环式发展规律的变化, 尽量促使蚕农在丝绸形势疲软时不挖桑, 丝绸形势好时大发展。

三是防止简单盲目的产能扩张, 避免回到快字当先的发展模式。该公司自成立以来, 在地方政府的扶持和自身的努力下, 成为了鹤庆县唯一一家生产茧丝的公司, 其生产能力在过去的几年内扩张较快, 已经部分超过了当地农民能够供应原材料的能力。因此, 根据目前该公司的加工干茧和白厂丝的规模, 公司也不再进行简单的产能扩张, 而是决心在进一步提升企业盈利水平和抗风险能力上下工夫。如:明确了“向深加工和内需生产型转型”的应对思路。除了采取短期的应对措施外, 公司意识到必须在深加工上下功夫, 不断提高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并逐步向生产内需产品转型, 并把此作为企业避免再次受到类似金融危机冲击的长远之道。从目前该公司的财务数据看, 公司完全暴露于价格风险中, 经营、财务情况受国际丝价的影响过大, 因此, 只有延伸其产业化水平链, 向深加工发展, 提高产品的档次, 企业才能够做大做强, 才能通过存货管理等多种途径来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同时, 从2008年和2009年以来出口转内销的情况看, 大量过去只用于出口的丝绸产品在国内同样非常畅销, 因此, 企业必须从过去只重视国际市场的开发, 逐步转向对14亿人口的国内需求的开发, 这才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

(四) 转型中面临的困难

虽然该公司已经确定了向深加工和内需生产型转变是应对金融危机的根本出路的发展思路, 但在具体执行中, 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

一是农户养桑养蚕的稳定性目前难以有效保证。该公司经过9年的发展, 加工干茧能力已经达到1500吨, 而以干茧和白厂丝作为主要产品的销售方式使得公司非常依赖农户养蚕和养桑的规模。如果公司无法收到足额的鲜茧, 其产能将达不到预定标准, 利润也难以实现。因此, 农户养桑养蚕的稳定性决定着公司转型的基础。然而, 从2007年到2008年, 全球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带来了整个丝绸行业疲软, 国际丝价大幅下降严重挫伤了蚕农的养蚕积极性。以2009年为例, 蚕农对春茧收购价的期望值要求在18元—20元/公斤, 但丝绸市场的产品保本收茧价位与蚕农的期望值有较大差距, 导致部分蚕农弃桑毁蚕。据该公司各茧站反馈的信息估计, 2009年的春蚕量只有去年的68%, 缩水了32%, 这意味着公司年收烘加工干茧能力将从1500吨缩减到700吨, 导致公司利润的进一步缩水。同时, 由于该公司目前资金短缺800万, 如果资金短缺问题不能有效解决, 将导致公司茧站在收购时出现打白条等付款情况, 更进一步挫伤蚕农积极性, 更多弃桑毁蚕的现象可能出现, 给公司未来的经营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此外, 因为资金的缺乏, 该公司对于蚕农老桑园改造、群防群治的支持力度也会不断下降, 也不利于农户桑蚕养殖业的稳定。

二是产品深加工发展的条件还不成熟。首先, 硬件条件不成熟。目前鹤庆县深加工机器的维修成本比江浙一带高出3倍, 使得机器运营成本明显高于沿海地区, 风险较高。其次, 软件条件也不成熟。生产深加工产品从产品设计、生产到销售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还很缺乏, 且人才引进困难重重。最后, 技术改造资金缺乏。需要更多的投入。由于鹤庆县海拔高, 水的沸点不到100℃, 要生产顶级丝绸制品的客观条件存在障碍, 必须利用科技的手段来解决, 但目前该公司难以拿出用于技术改造的资金。因此, 要克服这些困难, 该公司还必须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保证现有经营和销售的稳定性, 这样才能促使资本积累并使公司逐步转型。

三是政府的重视程度不高, 财政补贴支持作用有限。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帮助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 但是在具体执行中地方政府部门偏向于申建水电、化工等大型工业项目, 对民营农业中小企业的支持明显不足。以该公司为例, 其在2007年至2009年的困境中, 仍然累计向地方政府缴纳了357.34万元的税金, 这无疑加大了企业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负担。可当该公司向地方政府求助时, 虽然地方政府对鲜茧收购给予了每市斤0.6元的直补, 但相对于目前的市场价格和农户心理价格间的差距, 特别是相对于公司向地方政府缴纳的税金而言, 无益于杯水车薪。

二、调研的思考和建议

该公司目前面临的困境, 在鹤庆县乃至大理州辖内并非个别现象, 这些外向型的民营企业急需地方政府、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结合该公司的调研情况, 我们提出以下思考和建议:

第一, 地方政府部门应实施多方面的财政补贴。一是地方政府要加大对外向型民营企业收购农副产品的直补力度, 给农户以实惠, 保护农户生产的积极性, 维持整个产业链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二是地方政府也要给农户种植、养殖环境改造, 群防群治, 水利设施等方面的发展给予部分财政补贴, 帮助企业应对难关。

第二, 企业要积极争取金融政策支持, 降低财务费用。目前, 中央银行、政府部门都有相应的金融支持政策, 包括扶贫贴息贷款和民贸、民品生产企业低息贷款等两类, 这两类贷款基本免除了企业贷款的利息费用。因此, 企业要积极争取这类金融政策的支持, 以有效降低企业的财务费用, 提高应对难关的能力。

第三, 地方辖内各类金融机构要积极创新信贷产品, 加强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如:《物权法》颁布后, 应收账款等物权也可以作为质押物, 这为信贷产品的创新奠定了基础, 各类金融机构可以结合实际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再如:根据农副产品产业收购期短、加工期长、每家企业都有大量存货的特点, 创新存货作为担保物的方式, 开发新的贷款品种。

第四, 从长远来看, 政府应明确农业向产业化和深加工发展的明确发展目标, 为各类农副产品企业向深加工发展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从对该公司的调研分析中, 我们可以看到, 企业向产业化和深加工发展是企业未来应对类似金融危机的唯一长远之道, 同时这样的企业做大做强对于整个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至关重要。因此, 地方政府部门不能简单的以当前的税收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来衡企业对辖区经济的重要性, 而要以科学发展的态度为各类农副产品企业提供产业化、深加工化发展的条件, 不断促进辖区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

制盐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思考 篇8

政策环境与使用环境相辅相成

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应对多级金融危机的政策举措,行动之快、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对汽车产业来说影响深远。汽车产业发展与政策环境、使用环境息息相关,有了政策的支持,汽车产业要做的就是将政策实施到位,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如果政策举措推动汽车消费给予减免,但是有的汽车经销商却在加价销售、背道而驰,那么这种行为必将会损害产品品牌、企业形象和经销商的诚信。

汽配业亟需自主品牌

党和国家领导人、各级政府部门,对汽车产业的结构调整与自主品牌(含自主研发、自主知识产权)历来高度关注,在《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关于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等相关文件中,都有明确的表述。然而,从实施进程看,却比较缓慢,汽配企业和汽配产品则更显滞后。

纵观国内外汽车工业发展历史,结构调整中的兼并联合、资产重组已经是必然趋势,这是从生产大国迈向产业强国的必由之路;从单一品牌到多元化品牌再到创立自主品牌,这也成为了企业成长、产业发展的必备条件。目前,汽配产品、汽配企业和汽配市场在结构调整和自主品牌这方面应当深度思考、有新作为和大力度推进。

汽车下乡需要培育成长过程

汽车下乡与家电下乡意义相同,但推进实施会有区别,汽车下乡需要有一个培育成长的过程。其重要因素有两个,一个是“三农”对汽车的需求和经济承受能力,另一个是汽车企业要生产出适应“三农”要求的汽车产品。目前每年仍然有产销近200万辆同汽车产品并轨的低速汽车和三轮车,还有一定数量的摩托车,这些是当前“三农”客货运输的主力,它的政策环境、使用环境同汽车产品是不一样的,不是只靠政策鼓动和财政补贴就能替代的。

应当看到,汽车产品从中高端到中低端,从大中城市到城乡一体化,再到“三农”,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汽车产品在“三农”有需求、有购买能力的前提下,开发、生产、销售,适应、满足、实用、受惠的汽车产品成为当务之急,也是解决7亿人口“三农”汽车需求的发展战略和社会责任。

汽配行业应落实八个“走向”

汽配企业历史悠久,汽配市场创新发展。从传统走向变革,同质化走向差异化,粗放走向精细,国内走向国际,单个发展走向集团发展,实施举措走向团队效应,强化管理走向创新服务,诚信走向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做人品德,这八个“走向”是汽配企业、汽配市场乃至汽配产业面对的共性课题。

信心、勇气比金子还重要

信心来自目标,勇气来自实力。国家提出“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是树信心、鼓勇气的政策举措。那么,汽配企业、汽配市场的信心、勇气究竟来自何处,希望大家都能思考一下,努力为我们的汽配行业找到一条全新的出路,在振兴汽车产业规划中创新业绩,回报社会。

我要再说一点,“总评榜”这个行业活动很好、难能可贵,是在汽配企业、汽配市场关注、支持和参与下进行的,在有了良好的开端后,业内期待其能够进一步完善。我的建议是能否每年一评?因为我们需要的是年度的,而不是终身制。“总评榜”为摸清汽配行业的家底创造了条件,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到知己知彼。

上一篇:哲学主观题专项训练下一篇:儒林外史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