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在国有企业中的应用

2024-07-23

管理学在国有企业中的应用(精选9篇)

管理学在国有企业中的应用 篇1

浅析管理学原理在国有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管理学国有企业管理应用

摘要:正当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和新的一届政府成立之际,回顾过去十几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辉煌成就,俯视近十年来世界和中国管理实践与管理理论的巨大变化,现代国有企业管理成功实践今非昔比。管理学原理作为一门学科,它在企业管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国有企业作为国家主体经济,其在企业管理中扮演着不同角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管理学原理角度来讲,其在国有企业的成功应用必将带动现代企业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一、管理学原理的产生

管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地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水平。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在国内它是一门新兴学科,它在企业管理、行政管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它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相关的知识,分析、说明、指导管理活动中的个体、群体以及组织行为。

二、国有企业背景及企业家所扮演的角色

我国国有企业公司制度改革是经历过漫长而又复杂的阶段的,就目前而言,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等几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若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就会发现政资不分、以政代资方面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而政企分开制度的模糊,又带来了新的问题。业内专家认为,一切问题的根源在于国有产权主体代表的缺失。有句话说得好:“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优势源于制度的选择。”我国国有企业公司制度改革的现状,就计划经济体制而言还是得到根本改善的。

在管理学原理学习的过程当中,给人印象最深的一个知识点就是企业家的四个角色。首

先,企业家是一个设计者,要求企业家具备科学理性,注重效率,不仅为企业制定科学的目标,而且要在实现过程上注意控制节奏。其次,企业家应是一名政治家,针对内部利益分配与相互沟通,要求企业家平衡各方面利益,尤其是不能忽视潜在的利益相关者,一旦利益失衡,相应的利益相关者就会滋事,会造成企业运行的不稳定。再次,企业家充当了开创者的角色,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要求企业家确保在企业内部传递正确的信念和价值观。做好前面两点,只不过是抓住了员工的身体,却没有抓住员工的灵魂,企业家只有充分做好对员工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灌输,才会增进员工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最后,企业家还是一名学习变革者,对应的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如今时代的脚步如此之快,昨天的优势很可能就成为了明天的劣势,必须永远保持开放、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和变革,企业方可实现基业长青。

企业家在企业中扮演着不同角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管理者,要懂得换位思考,与员工进行有效沟通。在平时的工作实践中,需要治理单位内部的工作人员,合理利用激励机制直观重要,在未来的工作中,也要多参考他人的实例,结合自己所在团体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奖,充分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工作中,发挥每位员工的力量,产生较强的凝聚力,使员工的个人需要和整体的治理目标合二为一,产生合力,使整体工作效能有效提升。另外,还要注重自己的言行,用良好的作风去感染每一位员工,这样才能在组织内部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管理学原理在国有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现代企业管理其精髓在于树立尊重人、依靠人、激励人、解放人的理念,其实质是坚持人的全面发展。从管理学原理角度来讲,人本管理着眼于个体、群体、组织三个层面的目标,通过激发人的潜能和塑造高素质的队伍,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企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单纯在技术上取得较大突破,显得越来越困难,而通过人的主观行为却可以发挥出技术本身的最大价值,因此,在管理中,更需要人本管理来推动社会不断发展,只有高超的科学技术与高效的人类协作同时搭配才可以激发出全社会的强大力量。

(一)个体层面主要表现为通过对个体的激励促使其发展,从而达到组织的目标,激励产生的根本原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是由人的认知知识构成,外因则是人所处的环境。为了引导人的行为达到激励的目的,管理者可在了解人的需要的基础上,创造条件促进这些

需要的满足,也可以通过采取措施,改变个人的行动环境。对需要以及人内在动机和环境的激发。形成各种各样具体的激励理论,一般可将激励理论分为激励的需要理论、激励的过程理论。人本管理关注人的动机、需要、素质、发展,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积极性、能动性。人本管理不同于以往的管理方法,只将管理看成是一种制度行为,更将管理看成是一种人文活动,不单单只关注工作的效率和贡献,而且还重视人的行为和态度。作为一名企业管理者,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站在员工的立场思考问题,做到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使用人才,才能够更好地增强群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合理运用激励机制,才能够激发员工工作的动力,提高工作的效率。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从生理需要到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同时它也告诉我们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只有较低一层的需要被满足后,才会提出较高层次的需要;要调动人的积极性,不仅要注意物质利益与工作条件等外部因素,更要注重工作的安排,量才录用,各取其所,予以奖励;期望理论则告诫管理者要抓多数组织成员认为效价最大的激励措施,还要适当地控制期望概率和实际概率以及良好的心理疏导。总的而言,通过一系列激励机制所形成的推动力和吸引力,能够使员工萌发实现组织目标的动机,产生实现目标的动力,引起并维持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并通过绩效评价,得到自豪感和相应的奖酬,强化自己的行为。

(二)群体层面表现为以沟通来协调群体各方面,促进既定目标的实现。在一个群体当中,要想实现顺畅的协作,组织内部保持良好的沟通是前提。而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更是要有一个好口才,否则不能很好的指挥和带领一个团队。可以说,沟通是衔接企业内、外部人和事之间重要的神经和纽带,一旦组织内部沟通缺位,整个组织就会陷于瘫痪,组织里面的元素也会成为孤岛。要想在组织内部保持顺畅的沟通,一方面,人与人之间要有一个良好的沟通态度,而另一方面,要注意方式方法,否则就会“沟而不通”。组织内成员必须摒弃“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能够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关切他人利益,具备“合作共赢”的意识,这样才能赢得对方的信任和理解,才能够顺利的开展沟通的第一步-“沟”。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胜”,这样,信息的发送者才能够有效的“编码”,便于接受者更好的“解码”,方能实现有效沟通。

当个体在群体中的需要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时候,群体的凝聚力和绩效就会有好的成绩,同时群体各个方面会得到协调发展。群体内部的协调与沟通,不仅有利于个体相互之间了解和满足各自需要,促进人际关系一致性因素增多,更为重要的是协调与沟通有利于成员行为的相互补充,促进既定目标的顺利实现。

组织层面表现为通过建设组织文化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组织文化是成员共同价值观的体现,它是组织特有的,它是引导和塑造企业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有力工具。组织文化能简析管理学原理及其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方面的积极因素。强有力的组织文化催生内聚力、忠诚感和组织承诺,决定着组织发展的核心“游戏规则”。人本管理重视培养组织文化来规范成员,使得成员能够围绕组织目标来完成组织目标、促进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组织层面来说,它很重视组织文化的建设。

四、小结

中国几千年封建制度所形成的金字塔式科层制结构和人们对上级无条件服从的意识,已经转化为人们的一种责任感,有力地推动力了管理学理论在我国组织中的实施。

参考文献:

[1][1]周三多.管理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1.

[2]斯蒂芬· P ·罗宾斯、蒂莫西· A ·贾奇《管理学原理》[第十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

[3]付亚和 许玉林 《绩效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年12月

管理学在国有企业中的应用 篇2

一、国有企业绩效管理中应用管理会计的必要性

(一)传统绩效考核管理分析

传统国有企业的绩效管理中的绩效评价体系是以财务指标为主要的参考依据,通过对各级目标的量化来实现。对企业经营的评价和控制则主要是通过编制预算来完成,比如常用的评价方式有财务比率分析法、杜邦财务体系分析法等。而且我国国有企业绩效考评体系中仍然在沿用这些考评方式。利用这种财务和会计数据绩效管理,能够将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信息无法得到平衡,进而使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力度降低,使国有资产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造成流失的现象,同时还会使管理者为了达到管理目标,而滥用行政权,对管理会计具体实施进行干预,从而有利于其对信息的获取,进而使企业各层以及经营成果有效的反应出来。

经济的发展,使得传统绩效管理评价体系的不足逐渐的凸现出来。第一,仅凭财务指标无法对企业的整体财务情况和经营效果进行评价,因为企业中一些经营活动无法通过财务数据来衡量,片面性较强。国有企业的制约因素具有多元化特征,而且企业外部的环境变化莫测,而任何环境的变化都会影响企业的成长,如果仅凭财务指标来进行绩效评价是无法使企业及时获得有效信息的,所以在企业的绩效管理中,非财务指标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包括人才流失率、市场份额、客户忠诚度等[1]。第二,传统的财务指标是用来对静态的事项进行评价的,而且缺乏预见性。无法对企业未来经营中可能会遇到的风险或者机遇进行准确的预测,造成会计级以及分支机构形成一种利益博弈的氛围。成本费用的预算管理流于形式,财务信息以及绩效管失效,难以真正实现国有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最终走回政企不分的老路。

(二)国有企业绩效管理发展的必然选择

国有企业转型的过程中,将企业的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进行转化,在这个过程中,管理会计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管理会计的应用,使企业实现了管理与会计的有效结合,通过经济手段来预测经济前景,可以为企业的经营决策、预算以及绩效考核和管理提供有效的依据,为企业的控制评价以及决策规划提供有利的条件[2]。企业的绩效管理活动是为了对企业人员的激励、约束以及监督,但是我国国有企业一般规模相对来说比较大,分支机构多,从而使企业的绩效管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因此在国有企业中急需要有一套完善的绩效奖惩机制以及评价体系,因此在国有企业的绩效管理中引入管理会计理论和方式是势在必行的。

完善绩效评价体系不是单纯的在考核范围内纳入管理会计的指标,而是要将考评、奖惩的方式以及计划指标的设定等都纳入到管理会计的思想中。以有效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为例,在绩效评价体系中需要对计划和指标进行分解和细化,并实行预算责任制,通过绩效评价体系的具体实施情况,来对生产经营的各环节进行有效的促进和制约。对于企业的绩效评价不能仅从各单位自身的业绩出发,同时还要明确单位各个项目对企业实现总体目标所贡献的能量,这种责任会计理念即为管理会计在国有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应用。此外,企业的经营目标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如果设置的目标过低,不利于对各部门潜力的挖掘,使企业发展的动力不足,而如果设置的目标过高,超出各部门的实际能力,会对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形成一种打击,进而产生短期行为,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管理会计在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应用能够采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式对企业的收入、成本、资金流量以及利润等进行准确的预测,从而为管理层提供更有效的参考依据,为其制定科学的经营目标和发展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3]。所以管理会计在国有企业绩效管理中目标的制定以及绩效的评价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国有企业必须要提高对管理会计的重视,并进行积极的推广。

二、管理会计在国有企业应用的现状分析

管理会计是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传入到我国的,在管理会计的应用中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发展的时间还尚短,所以我国的管理会计理论分析与实践中都存在诸多的不足。

近年来,管理会计理念和模式逐渐的走进了国有企业的管理中,特别是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得到了全面的推广。而且在管理会计的推行过程中,政府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2009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经济增加值考核方案的相关政策,其中对经济增加值考核在国企的全面推行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以期能够有效的引导企业的投资更为规范。并于2010年国资委下发了《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其中在中央企业负责人年度经营业绩考核中纳入了经济增加值的指标,并对该指标的计算方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4]。

虽然中央针对管理会计在国有企业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指导方针,但是管理会计在应用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仍然不够紧密,脱节现象较为普遍。在国有企业中管理会计的预测分析、责任会计以及决策分析等功能有所应用,但是在运用的深度以及广度上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具有一定的差距,比如一些国有企业仅是在形式上运用管理会计方式,但是并没有针对管理会计设立专门的管理人员和信息系统或者设立了专门的人员和信息系统但是人员操作上不够规范或者信息系统功能缺失。由于对管理会计的重视度不足,从而导致管理会计在国有企业绩效管理中未得到有效的应用,其在绩效管理中的功能也得不到有效的发挥。

三、管理会计在绩效评价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联系性缺乏

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已经有30余年,与此同时信息经济学、现代管理学以及统计学的研究成果在不断的应用到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实施中,丰富了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领域。但是一些管理会计方面的概念和方法仍处于理论研究的层面,没有对指导实际问题的实践过程,从而使研究成果的可操作性不强,加大了管理会计的应用和推广的难度。例如,经济增加值,仅从概念上分析,非常容易理解,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需要调整资本、利润等项目,而在调整的过程中,计算量大、过程复杂。经过对经济增加值的研究表明,要想使经济增加值更为精确,需要调整的项超多200项,如此复杂的程序和计算量使其在企业的绩效管理的推广和应用中受到极大的限制。

(二)管理会计的重视度不足,团队不完善

从管理会计在现代国有企业的应用分析可知,国有企业对管理会计的重视度仍然欠缺,同时管理会计软件的开发不够超前,严重制约着管理会计的推广,同时国有企业对管理会计方面的培训和教育不到位,使基层财务人员无法有效的掌握管理会计的理论、应有模式,而且对管理会计所创造的经济效益认识不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管理会计的推广。

管理会计在国有企业的应用中,主要由财务部门以及成本核算部门共同承担,并没有设立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而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主要从事的是会计的核算,缺乏企业战略目标考虑的思想。重财务会计忽视管理会计的不平衡方式,也导致管理会计在推广和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制约作用。

(三)管理会计绩效考评指标的制定和应用不够灵活

国有企业经过对管理体制的改革,将其中暴露的管理问题进行攻克,但是仍有一些问题未得到有效的解决和控制,严重影响着国有企业的发展,所以需要采用绩效管理去对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引导。国有企业的规模较大而且分支机构比较多,所以在实施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难度,无法实现有效的绩效管理,必然会导致企业的浪费现象难以得到抑制。无法对企业战略目标的预算管理进行有效、真实的反应,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不强,而且基层单位不重视预算管理,只是将其作为利用数字游戏争夺资源的手段,因此采取消极应对预算执行的态度[5]。为了使该弊端得到有效的消除,需要在绩效考评中融入管理会计指标。但是在企业实际的考评方式制定中,对管理会计指标的制定仍比较有限,一般都是采用照搬他国的考评方式,而这种缺乏与我国国情联系的考评方式,终不适应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例如金融行业,如果在对固定资产的采购中缺乏计划,而造成过度采购,其形成的资本浪费会在资本成本中体现出来,而企业在对经济增加值指标的考量中,风险信贷资本成本会淹没固定资产占用成本的影响,从而使绩效管理无法有效实施引导作用。

四、管理会计在国有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对策分析

通过对国有企业管理会计的作用分析可知,其在国有企业绩效管理的应用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要想使管理会计的作用能够在企业绩效管理中有效的发挥,需要从以下几点采取对策。

(一)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需要符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

我国的管理会计应用和推广的时间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比较短,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都缺乏本土性的创新研究,而多数都是对西方研究成果和经验的借鉴。而我国的国有企业结构具有特殊性,其与我国的国情以及环境都有很大的关系,这也决定了我国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都不能完全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现有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必须要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从而形成具有我国社会主义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并将这种管理会计体系应用到我国国有企业的绩效管理中,以此来解决我国国有企业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预测和控制,增加收入节约开支,从而使企业利益可持续增长的总体目标得以实现。

(二)提高管理会计的意识,转变传统的会计管理理念

现阶段,管理会计在我国国有企业的绩效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较差,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对管理会计的重视度和支持度不足。因此,要想使管理会计更好的应用于我国的国有企业绩效管理,必须提高管理层对管理会计的重视意识,传统会计管理思路的转变,对管理会计的推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提升对管理会计的重视,是企业绩效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

在政府的引导和推行下,管理会计在国有企业绩效管理中应用的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提升。除了政府所提供的环境和资源外,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也需要树立现代管理意识,提升对管理会计的重视度,在企业的管理中积极的推广管理会计理念,并将其付诸于实践,使管理会计切实能够发挥其在绩效管理中的作用,从而使管理会计能够更好的服务于企业。

(三)加强企业财务人员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的培训

人才是企业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核心因素,所以管理会计在国有企业中的应用也应该从人才的培训开始,通过开展教育和培训来丰富和提升企业管理以及会计人员的管理会计知识。只有企业的相关人员掌握了管理会计的理论,了解了其在绩效管理中的意义,才能够在实际的工作中对管理会计理论和方式进行灵活的应用,进而使管理会计能够有效的发挥其在国有企业绩效管理中的作用[6]。管理会计理论研究范围的纵向和横向扩展,以及国有企业的改革,使管理会计在国有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应用不断的加强,而管理会计本身的理论和内容也随之调整和补充。所以,必须要注重对会计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后续教育和培训,使会计、管理人员的素质、专业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建立专门的管理会计队伍,从而加快管理会计在国有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应用和发展。

(四)构建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

企业绩效管理中的绩效评价体系必须要保证全面性、综合性,不仅要包含财务指标同时还需要引入非财务指标。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有效平衡的具体措施,成为了管理会计在绩效管理中应用的重点研究内容。如何构建全面、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成为了企业绩效管理中的重要讨论内容。

经济增加值所体现的财务指标是相对于股东角度的利益来制定的,其能够对企业为股东创造的经济利益状况进行有效的衡量,反映企业现阶段的盈利情况,与其他的指标相比,其具有基础作用,而经济增加值目标确立主要的依据和支持为平衡记分卡,利用平衡记分卡的原理,设立多维度的综合性指标,其中可以包括客户维度、学习与成长维度以及财务维度等。将经济增加值与平衡计分卡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能够使各部分的缺陷得到有效的弥补,丰富和完善绩效考评的内容,使财务信息以及非财务信息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兼顾,从而使企业创造的价值能够全面的反映出来,并通过与奖惩机制以及薪酬的结合,使绩效评价体系得到重新的梳理和整合。

(五)提升对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研发的重视

管理会计在计算分析的过程中相对于传统的财务会计来说要复杂的多,所以在管理会计的运用中,必须要有高科技的信息手段支持,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既能够保证运算的准确性,也能够有效的缩减大量的计算和统计过程,简化管理会计的应用程序,减少会计人员的工作时间和负担,为管理会计在国有企业中的推广和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加强对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研发,提升管理会计的应用效率,对管理会计在绩效管理中的应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五、结语

综上所述,管理会计是目前国有企业现代化管理中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其在我国的应用和推广的时间尚短,其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凸显,致使大部分的国有企业均未对管理会计提起重视,进而限制了管理会计作用的发挥,因此管理会计在国有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管理会计对国有企业管理的作用是重大的,尤其是对绩效管理的作用更为突出,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国有企业绩效管理中管理会计应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具体问题采取针对性的对策,从而突破管理会计的应用难题,使管理会计能够在国有企业中得到有效的应用和推广。

摘要: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确立,使我国国有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环境发生改变,为了使我国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能够更加合理、科学、有效,需要在管理中引入管理会计理论,并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这也是我国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需求。管理会计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被我国企业所引用的,虽然距今已经有30余年,但是管理会计在国有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应有还存在诸多的不足。而且,国有企业的改革促进了经济信息的发展,而管理会计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其距满足国有企业的实际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主要对国有企业的管理会计方式以及其在国有企业绩效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管理会计,国有企业,绩效管理,应用

参考文献

[1]房晓芹.基于管理会计的国有企业绩效管理体系改制研究[J].经济师,2015(9):122-123.

[2]蒋建林.创新驱动推进企业管理会计工作[J].财务与会计,2015(3):14-15.

[3]王茜.管理会计在国有企业中的应用研究[J].金融经济(理论版),2014(8):202-204.

[4]彭莉琴.管理会计在国有企业中的应用刍议[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1):94.

[5]杨惠玲,杨梅,熊源等.加强人才培养,提升国有企业管理会计应用水平[J].东方企业文化,2015(15):110-110,113.

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篇3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应用

一、企业文化概念

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过长时间的发展逐渐形成的并且对企业全体员工所认可的行为准则、价值标准、风俗习惯以及企业经营理念等。企业员工共同的信念以及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员工通过企业文化实现自己价值观[1]。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内涵,是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外在体现,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塑造良好形象及提升企业凝聚力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一)具有导向功能

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为企业经营管理指明方向,并为企业制定方针策略策略提供有效依据。一方面,企业文化中有企业重要的价值观,这些观念都是企业在制定管理策略时遵守的原则,故企业文化发挥着价值导向作用。换言之,企业文化的外在体现是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脱离的管理策略都很难获得预期的效果。另一方面,企业文化对员工有着深远影响,员工的共同行为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都以企业文化为基准,故企业文化有着明显的行为导向功能[2]。为此,企业在采用管理方式及制定经营策略时,均应保持和企业文化的一致性,使管理策略、员工行为及价值取向保持高度统一,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塑造品牌形象

企业文化对内体现的是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对外则展现着企业的品牌形象。所以,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文化在树立企业形象及扩大企业影响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企业拥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则容易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从而有利于发挥企业的品牌效应。一方面,利用文化品牌这一载体,企业能够向市场更好地展现自身价值。现阶段,企业竞争更多的是品牌竞争,而企业文化则是最好的体现。同时,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产品的企业文化给予更多关注。另一方面,企业文化可以帮助企业树立起自身的形象,而企业也可借此体现自身的企业文化。因此,企业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对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消费者信任、促进自身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三)激励作用

一个企业内部文化氛围及工作环境可通过企业文化体现出来。如果企业文化优秀,则能营造出团结协作、互利互进的氛围,对员工起到激励作用,使其能够共同进退、共同创新,为企业发展贡献最大力量,并在这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3]。比如,大多数企业通常会借助模范人物、先进事迹或优秀员工进行宣传,既能够起到表率作用,又对员工起到激励作用,大大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四)提高企业凝聚力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精神内涵,它能够通过特有方式把全体员工联系起来,使其思想、意识、理念紧密融合,并形成与企业发展相符的共同行为意识,体现出企业的核心价值,从而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在企业的发展中,员工团结永远是企业成功的重要条件。因此,企业只有紧密结合大多数员工利益和企业利益,形成一个团结、互爱、拼搏、凝聚力强的团队,才能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优秀的企业文化能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形成一个紧密团结的集体,从而有利于企业凝聚力的进一步提升,为促进企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企业文化建设

(一)坚持以人为本

企业职工均属于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追求,但也是企业发展的主力军,在企业建设与发展中发挥着主体作用。为此,在建设企业文化时,企业应时刻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员工做到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让员工存在归属感、自豪感与成就感,并要形成共同的奋斗目标及价值理念,为促进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注重对管理机制的完善,实现企业文化的系统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一项复杂、系统性强的工程,是由不同层次的内容共同组成:第一,从精神视角来看,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与灵魂,是整个企业价值与内在精神需求的外在体现;第二,从制度视角来看,企业在规章、道德等准则方面应始终保持和精神层面的要求保持高度一致;第三,从物质文化建设的视角来看,不管是生产经营或是文化设施等其他建设,都必须与精神和制度要求相一致。为此,企业必须与自身实际相结合,立足长远发展,进行统筹规划,建立起和自身发展相适应的企业文化模式,制定有效的经营管理策略。围绕经营管理策略,可引入企业精神及价值体系,并逐步将企业文化理念向全体员工渗透。

(三)注重对企业文化的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内在动力。对于企业而言,创新是为了让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实现更宏伟的发展目标,但必须有正确的思想与方法。为此,企业在创新自身文化时,必须始终保持探索精神和求知态度的高度统一,并学会将不同时代的社会内涵进行融合,然后形成独具特色的新企业文化,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修亚妹,乔仁生,薛敬.企业文化在中小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初探[J].价值工程,2007,07:37-39.

[2]徐波.浅谈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内江科技,2012, 03:15.

浅谈5S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 篇4

林开雄

一、什么是“5S”管理

“5S”管理是最初起源于日本的,是日本企业独特的一种管理方法。在研究日本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发现日本经济的崛起不仅有文化的因素,同时还有独特的管理方法,“5S”管理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5S”是指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和素养(SHITSUKE)五个要素,因五个单词日文罗马拼音均以“S”开头,故称为“5S”。现在“5S”管理已成为各个国际性企业普遍采用的基础管理方法。

“5S”中整理是指将工作场所中的任何物品区分为必要的与不必要的,必要的物品留下来,不必要的物品彻底清除,其目的是腾出空间,防止误用、误送,塑造清爽的工作场所。整顿是指将必要的东西分门别类依规定的为止存放,并整齐摆放,加以标示,其目的是消除“寻找” 的浪费,使工作场所清除明了,塑造整整齐齐的工作环境,清除过多的积压物品。清扫只是清除工作场所内的脏污,并防止污染的发生,保持工作场所的干净亮丽,其目的是保持令人心情愉快、干净亮丽的工作环境,减少脏污对品质的影响,减少工业伤害事故。清洁是指将前面3S试试的做法制度化、规范化并贯彻执行,保持场所的清洁,其目的是维持前3S的成果,整理整顿清扫是动作,清洁是结果,使日常管理透明化、目视化。素养是指人人养成良好的习惯,依规定行事,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其目的是培养具有良好习惯、遵

守规则的员工,营造团队精神。

二、“5S”管理的作用

“5S”管理追求的是至上至纯的境界,需要精致而不轻易气馁的专业精神、抓实的基础管理以及近乎顽固坚持的态度。“5S”的作用一方面在于通过实施贯彻“5S”管理,提升产品的品质,避免制造产品缺陷。另一方面可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降低生产成本,确保交货期,促进顾客满意,为顾客提供优质的产品。同时通过“5S”管理可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使工作更规范,提升企业的形象,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总体来讲,“5S”管理是品质零缺陷的护航者,是节约的能手,是交货期的保证,是企业高效率的前提,是标准化的推动者,合理利用“5S”管理可以创造出愉快的工作场所。

三、“5S”管理推进的方法

“5S”管理不仅仅是局限于清扫工作,而是现场管理改善的重要手段。“5S”管理是通过整理、整顿、清扫来强化管理,再用清洁规范来巩固效果,规范员工行为。并通过素养的教育,改善员工的工作态度,使之成为习惯,最后达到塑造优秀企业团队的目的。

“5S”管理推行时要对基础管理、对细节管理不断追求,要对外塑造企业形象,对客户负责,对内服务于企业经营与发展,对企业和与员工负责。因而在实际推进“5S”管理的过程中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整理的推进

整理的推进重点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要制定“要”与不要的判

断标准,企业可制定相关制度或文件来固化这个标准确保整理的有效执行;二是要调查需要物品的使用频度,以决定日常用量;三是实行责任制,责任人对自己负责的工作区进行全面检查,必要的物品留下,不必要的物品彻底清除;四是制定废弃物的处理方法,避免废弃物的积压再次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五是落实每日自我检查,巩固落实整理的效果;六是谨记整理的目的,腾出空间,防止误用,减少无效劳动。

2、整顿的推进

整顿推进的重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落实整理的工作,走好整顿的第一步;二是明确整顿标示的方法和标示的原则,可通过制定下发相应制度或文件落实;三是大量使用目视管理来固化整顿的效果。

3、清扫的推进

清扫的推进重点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建立清扫责任区,包括室内和室外的责任区,务必分配责任到人,便于责任追溯;二是进行全公司范围内的大清扫,彻底消除脏污;三是设立关键清扫检查点,彻底消除卫生死角;四是调查污染源,杜绝污染源带来的重复污染;五是简历清扫基准,并作为一种规范,固化清扫效果。

4、清洁的推进

清洁的推进重点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制定“5S”管理办法,让工作有据可依;二是落实整理、整顿、清扫的工作,维持工作场所的干净整洁;三是坚持不懈地坚持管理,避免管理松懈导致前功尽弃;四是贯彻“5S”管理意识,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确保“5S”管理的效果。

5、素养的推进

素养的推进重点有六个方面。一是持续推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的工作,直至其习惯化;二是制定视觉识别系统,确保视觉标示统一规范,避免杂乱的标示再次带来不必要的寻找;三是制定企业的有关规定,如“5S”检查规定、“5S”管理的适用性规定、文件分类规定、定制规定等等;四是制定相关的礼仪守则,使提升员工形象,增强内部凝聚力;五是加强教育培训,使员工真正养成良好的素养。

四、“三定”在“5S”管理中的应用

简单来说“三定”就是定品,定量,定位。定品就是按规定购买所需的原材料品种,遵守作业标准,生产适合产品规格的成品,避免材料的浪费和半成品的浪费。定量是指购买并保管所需要的数量且生产所需要的数量,避免过量采购或过量生产造成的成本浪费。定位是指指定工具保管的位臵、原材料或半成品所放臵的场所以及生产的产品应放臵的场所,避免物品随意放臵带来的寻找浪费或其他不确定因素带来的成本损耗。

合理运用“三定”要求企业制定相关的管理文件或标准,对品类进行管控;对生产运营流程进行精细化管理,对数量进行管控;对现场或办公区域实行定制管理,对存放位臵进行管控。

“三定”在“5S”管理应用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定位”工作,定位是推动整理、整顿环节的有效手段,企业可在生产现场对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工具箱、辅助用品等的摆放区域用不同的明亮的颜色画地线区分,使不同的物品分门别类按指定的画线区域存放,以解

决定位问题。对办公区(主要指办公科室)可采用绘制并悬挂《定臵与责任区域划分图》来确定办公区域内的定臵,规定文件柜、办公桌、打印机、其他辅助用品的摆放位臵,避免物品随意摆放带来的工作场所内的杂乱现象。

五、企业在运用“5S”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企业推行“5S”管理要着重加强企业的基础管理。运用这一国内外许多先进企业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激活企业现场管理机制,明确管理责任,坚持管理标准,强化考核力度,夯实管理基础,谋求企业现场各种资源与制度的最佳结合,实现优化环境、规范程序、保证产品质量、加强安全保障、创建企业文化、最终实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加强企业振兴发展的目标,帮助企业实现宏伟蓝图。

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 篇5

(一)管理会计应用不受重视

迄今为止,管理会计被引进来已经有三十多年时间了,但是部分企业对管理会计的应用还是不够重视,无法有效地对其应用:首先,因为企业管理层没有深刻认识到管理会计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导致企业财务部门无法得到领导支持,即使自身具备应有的专业素养,也很难顺利地应用管理会计;其次,大部分企业的管理会计机构还不是很完善,企业领导没有充分了解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单纯地以为管理会计只是进行简单的做账工作,因而使管理会计集中在日常的财务核算工作上,没有从战略高度考虑管理会计的意义;最后,管理会计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在国内引进的时间比较晚,绝大部分的会计核算人员对其比较陌生。与传统相比,综合管理型的会计人才自身必须具备丰富的会计知识以及财务管理知识,可以从大局出发思考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在熟悉企业财务准则的同时,也要充分了解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

(二)经济体制以及法律体系不完善

只有处于一个公平、平等、竞争以及高度灵敏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才能真正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提供给企业决策者准确、有效的信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在改革开放之后,又出现让利放权、企业承包、转换经营机制这三个阶段,由于这些制度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企业决策者对行政以及社会影响因素比较重视,忽视了管理会计的分析信息,制约了管理会计在企业发展中的应用。现阶段,我国法律体系还存在诸多漏洞,企业尚处于一种不太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不完善的法律体系使得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中没有有效的法律支撑,因此可能出现权力高于法律的现象。

二、加强管理会计在企业发展中应用的对策

(一)加强企业对管理会计应用的重视程度

企业的经济目标就是实现企业所有者财富的最大化,而管理会计的目的就是加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因此只有企业的领导层充分了解认识管理会计的概念,发现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管理会计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才能使企业有效地应用管理会计,推动企业发展。要提高企业对管理会计的重视需要做到以下方面:

1.加大管理会计理念的宣传力度,成立专门的管理会计部门,并且将其职能独立开来。在企业管理中,管理会计处于核心的地位,服务于企业计划、评价、控制,开展收集、分析、预测相关财务信息的工作。有人将管理会计形象地比喻成“守门员”,这是由于管理会计部门将企业管理层和其他企业部门连接起来,进行信息控制,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帮助信息使用者对报表的信息和目的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辅助企业经营计划和政策的制定工作。

2.培养出专业的管理会计方面的会计人才,强化对会计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升管理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要注意的是不能忽视对企业现有管理会计人员的培训,对其进行继续教育,定期进行培训,使之掌握、更新会计管理知识,从而将管理会计科学有效地应用于企业管理,推进企业健康发展。3.企业应用管理会计就要对其进行信息化建设。计算机技术是管理会计进行正常、准确的财务信息处理工作的有效保障。管理会计涉及到的财务信息极其庞杂,量化的、非量化的财务信息混合在一起,在没有计算机高效运算能力的辅助下,人工分析就很容易出现主观性的错误结果,使得信息的有效性大大降低,对企业正常运营活动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企业需要加强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建设,使管理会计在实际应用中有技术支撑。

(二)完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理论产生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活动的进行,因此只有相对完善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才能对企业实际应用管理会计提供有效的指导。

1.要借鉴一些先进的管理会计经验,比如,可以借鉴注册会计师协会的模式建立起具有独立性与职业特点的管理会计师协会,其领导层由一些专门从事管理会计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会计实务人员组成,这样一来,可以推动管理会计的职业化发展,进而加强管理会计的应用与发展。管理会计协会应该行使自身的职能,发挥协会在企业管理会计中积极的作用,与企业紧密联系,形成互动关系。协会面向全国组织统一性的管理会计师考试,相关人员考取资格证后再由企业进行选聘,以此使管理会计资格证书的影响力与权威性等到有效的提高。通过增加社会对管理会计的关注度,意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性,能使得管理会计研究的课题经费得到社会更多的援助,借此将实际案例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从而使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得到完善。

2.注意解决成本管理、财务管理两门学科交叉的问题,使管理会计与成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更加突出。资本运作与生产运营都是现代企业经营活动中管理方面的内容。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都属于企业管理,两者的工作重心不尽相同,所以在实际应用中要明确两者的差异。管理会计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给企业管理提供相关的财务信息,偏重于企业日常的运营活动,而财务管理更偏向于资本经营,二者之间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必须加强对其的研究。

(三)构建管理会计理论推广平台

如何及时归纳、总结、推广实践活动中的成功经验,对于能否在实践中有效的推广和应用管理会计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必须开展典型案例分析工作,并且保证其真实性和有效性,对于全国不同行业、不同经济规模的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会计应用典型案例研究分析,在预算编制、业绩考核、奖惩标准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取得真实性、准确性、实效性、可行性都相对较高的研究成果,将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成功经验系统化的总结处理,形成理论知识,然后将普及管理会计在企业发展中广泛应用的工作借助这一活动来进行推广。除此之外,还需要在企业之间搭建一个合理、有效的交流平台,进行企业间的经验交流。应该定期举行管理会计应用交流会,借助这个交流平台,让实务工作者相互交流、讨论、分析自身在实践过程中的经验以及教训,然后取长补短,完善管理会计应用理论。如此一来,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双管齐下,在企业发展中更加高效的应用管理会计。

(四)优化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明确企业产权关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以及相对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是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加大市场经济发展的力度,构建科学有效的发展体系,才能创造出利于管理会计发展的.条件。现阶段,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活动频繁且复杂化。虽然颁布了很多法律法规,但依然存在大量的空白和漏洞,因此在实际应用管理会计中会出现一些权力盖过法律的现象,从而制约了企业应用管理会计。优化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发展,就要求做到以下三点:首先应该弥补法律的漏洞,完善法律体系,保障竞争环境的公平性,降低虚假会计信息的影响,使企业应用管理会计时有法律的支撑;其次要打破行业垄断现象,对企业运营机制进行改造,使之能以市场经济的要求为前提开展工作,积极主动地应用管理会计;最后要强化企业投资融资改革,优化企业的决策环境。只有这样,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自主性才会提高。

三、结束语

管理会计在企业实践中的应用 篇6

管理会计主要包括成本会计和管理控制系统两大组成部分。管理会计又称“内部报告会计”指:以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资金运动为对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为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管理会计主要是为适应经济组织内部的经营管理需要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的主要职能是为提高经营效率和效益而建立的各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编制和提供内部管理需要的各种数据、资料等。它的基本职能就是“管理”(确切地说,是参与企业管理)。管理的含义是指协调企业所属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活动。管理的内容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个方面。管理会计的管理职能以企业经营活动的时间顺序划分,可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三个环节。前管理有:(1)预测。采取各种技术方法广泛搜集有关企业内部条件、竞争者经营状况及市场变动趋势等数据资料,据以对企业长期投资项目预期收益及企业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分析与推测,并整理出比较详细的书面报告或报表材料。(2)决策。决策是企业管理活动中的关键一环,也正是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根据管理决策者的特殊需要,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主要是在对各种数据资料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并对各种可行性方案比较、评估权衡之后,向决策者进行正确抉择或优选提供参考性的意见来。(3)计划。计划可理解为经营目标的具体体,根据项目的目标、特点,所具备的条件,对企业资源进行全面的规划和安排。事中管理有:(1)组织。根据计划安排,帮助管理者以最小的费用多方筹措资金;兼顾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双方要求,合理调整资金结构(包括来源结构和使用结构);根据生产资料的库存情况,协助管理者做出日常活动安排。(2)控制和监督。管理会计主要是通过标准成本制度、责任会计制度、库存模型、网络等方法,全面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及时提供有关成本变动、经费使用和损益的信息。有针对性地向管理者提供有关调整原有计划、修订经济指标、完善经济措施的建设和参考方案。

事后管理有:(1)核算。就是对企业所发生经济数据进行记录、分类、对比。(2)分析和考核。即评价企业活动,衡量管理者和经营者业绩,并对改善企业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提供参考意见。它的方法和手段视不同的需要而设计,其模式视不同的经济组织性质、规模大小、经营管理方式而异。它是最重要的职能是为最优经营决策和最高经营效率提供各种有用的方案和资料。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上,急需将以往企业中应用的经验加以总结和提高,形成我国的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以适应企业经营机制转变的需要,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高效率,并籍以促进企业自身适应能力的提高。

一、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首先,管理会计为该企业提供了大量的管理信息。

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需要大量的经济信息,不仅需要财务会计提供的财务成本、经营情况等方面的信息,而且需要能适应与企业内部管理的各种管理信息。这些管理信息既包括经过进一步加工后的财务信息,也包括大量具有特定形式和内容的非财务信息,如实际的和预期的、历史的和未来的、局部的和全局的、技术的和经济信息等。只有这样企业管理者才能够据此对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规划和控制,达到预期的目标。管理会计由于不受有关会计法规和固定会计程式的制约,且可以采用多种技术方法,所以它有可能对从各种不同渠道取得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改制,使之成为符合企业内部管理要求的数据,成为满足管理者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等各种工作所需要的管理信息

其次,管理会计能够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

决策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决策过程是管理人员选择和决定未来经营活动方案的过程。只有正确地进行各种决策,企业才能实现未来生产经营的最优化运转。然而,要制定正确的决策,不仅需要及时获取和提供管理信息,而且需要对管理信息进行科学地加工和有效地利用。管理会计积极主动地参加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正确地提出和评价决策方案,帮助企业各级管理者做出正确决策,实际上它将自己置身于决策计划过程,直接参与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

最后,企业运用管理会计来实行业绩考核。

为了确保预定目标的实现,必须对生产经营过程及其结果进行严密的跟踪和监控,将反映企业经营目标完成情况和经营计划执行过程的实际情况,与预定的目标、计划、预算等进行比较分析和检查考核。这里生产经营活动得以按最优化原则进行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和控制决策、计划和实际执行,进行最终实现预期经营目标的可靠保证。在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和结果进行控制、考评的问题上,管理会计既可以建立完备的控制系统,又可以确定严格的考核措施,从而随时掌握实现现代企业经营目标的进程,正确考评企业内部有关部门的工作业绩。

四、总结及体会:

由于企业管理会计是刚刚起步和运行阶段,所以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依然不健全

由于该企业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都是依据国家从西方国家引进的,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联系我国实际的系统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建立的,所以该企业的管理会计体系依然不健全。另外管理会计的队伍薄弱,缺乏高层次的理论研究人员。其次,现有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操作性差,没有创新能力;对企业管理会计应用的经验也未能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进行案例总结。

(2)企业管理会计核算手段落后

因为该企业至今未形成一整套财务会计系统,许多部门仍用手工记账,没有事前预测、事中控制的能力

(3)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财会人员的素质水平不高

该企业的决策者对管理会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管理会计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导致企业财会人员观念陈旧,管理会计知识浅薄、应用水平不高。

(4)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

该企业内部管理缺少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从而影响了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

针对企业管理会计中存在的问题,我思考了以下几个解决管理会计中的相关对策:

改善管理会计信息环境。

要突破管理会计应用的技术瓶颈,需要分别从信息加工的三个阶段入手。在数据输入阶段,必须考虑信息点的设定、需要采集的基础数据、数据的采集方式和频率及数据的储存形式。在数据加工阶段,各种管理会计方法及其原理,将通过计算机得以体现。该阶段工作完成的好坏,受到前一阶段数据质量的制约,同时,也受到管理会计方法科学性和数据库模型质量的影响。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上述三个阶段问题的解决创造了条件,即构造一个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框架,这个框架,可按事项会计法的原理来设计。以事项会计为基础重构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全面理顺企业的数据流和信息流,从技术层面突破管理会计的发展瓶颈。重构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整体框架从企业的战略出发,根据战略分析展开战略管理、经营管理和业务管理等活动;并将信息系统与业务处理系统结合起来,在经济事件发生的一刹那及时采集、处理、存储和传递事件的多维特征数据,根据该事件的处理逻辑对其进行实时控制。大部分的事件数据都以原始的、未经加工的方式集中存放在数据仓库里,以支持多种信息的输出需求。信息使用者可以随时进入各种信息渠道,直接获取系统提供的通用信息,或者选择系统按相对稳定的信息需求所设定的模型对信息进行加工,甚至可以自行定义模型或加工规则以生成个性化的信息。通过该系统,可以从两个方面突破管理会计应用的技术瓶颈:①解决基础数据的采集难题;②实现各种管理会计工具的整合。

2、推行战略管理会计。

战略管理会计,是指管理会计与企业战略相结合,旨在用战略的观点来看待内部信息,强调运用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帮助企业制定卓越的战略,在预算体系、控制方法、业绩评价等管理会计发挥作用的所有领域,一切活动以保证战略目标实现为前提。为适应企业战略管理的需要,应及时提供各个决策层次所需要的战略决策和经营决策信息,并通过具体的控制措施,使目标协调一致,并最后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亦即从战略管理角度出发,对传统管理会计进行全方位变革,这是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取得主动权的重要手段。

3、加强企业管理会计理论建设,提高企业管理会计水平

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 篇7

关键词:预算管理,预算方法,企业应用

当今, 预算管理在企业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预算管理理念特点鲜明, 并且是十分有效的企业财务控制手段。现在企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趋向于成本控制和企业管理, 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越来越多的预算管理方式在企业中得到发展和应用。

一、预算管理在企业应用中的特点和意义

(一) 预算管理在企业应用中的特点

1. 全面性:

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具有很强的全面效应, 预算管理的范畴既包括企业在日常生产中的收入和支出的管理, 也包括企业固定资产的使用和资源配置, 同时还包括企业无形资产和金融性资产的管理和投资。预算管理的工作范围覆盖到企业内部的各个流程、各个具体环节的管理上, 是全面的管理手段。

2. 灵活性:

预算管理具有很明显的灵活性, 它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 通过对企业内部一切行为进行预算控制, 能够及时发现具体操作环节上出现的问题, 并立刻针对问题找出原因和整改措施, 非常的灵活敏感, 可以随时调整。

3. 战略性:

预算管理是对下一步的经营目标作出预算和计划, 具有很强的战略性, 是对企业经营状况和发展状况的全面掌握, 是对企业全盘资源和组织做出合理的安排, 实现新的计划和战略目标。

4. 监管性:

预算管理手段是对企业全部的、整体的掌握, 对具体流程的环节的控制, 对于企业内部具体的操作和目标的实现都能够及时的发现和调整, 具有很强的监察性。

(二) 预算管理在企业应用中的意义

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合理应用可以增强财务管理能力和企业的综合实力, 预算管理的加入, 丰富了企业的管理文化, 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对于企业的经营现状和经营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对成本进行全面控制, 针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经营结果做出相应的预算计划, 让企业的发展更有目标更有方向。

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起到了优化企业资源配置的作用, 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预算管理会对企业的全盘资源进行管控, 按需求进行分配, 避免浪费和重置的成本增加, 大大增强了企业资源管理的能力。

预算管理对企业内部工作和行为进行监督和管控, 有助于企业管理能力的提高, 实现了企业内部工作的有序性, 对企业内部流程的监督和控制, 让企业经营和行为更加规范, 有利于企业的管理和发展。

二、多种预算管理方法在企业中的应用

(一) EVA模型在企业中的应用

EVA模型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可以应用于预算管理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 比传统的财务预算管理手法更加有效, 具有更大的优势。EVA一般理解为企业税后经济利润值扣掉债券和债务的投入资本的机会成本后剩余的部分。它是一个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指标, 是非常先进的财务预算管理方法。它能够对企业内部的营运业绩进行比较, 快速反映出企业的近期盈利结果并对长期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做出指导。EVA反映的是股东和经营者的共同利益, 方便企业目标的制定, 而且可以有效减少企业内部分针和经营思想上的不一致;EVA指标反映的是企业各项指标的成本, 对企业价值创造的衡量更加客观、准确, 具有科学性和时效性。企业预算管理结合EVA模型方法将会使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财务预算管理体制得到升级, 整体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管理能力。

(二) PDCA循环方法在企业中的应用

PDCA循环法进行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运用对企业管理质量的提高也贡献了不小的力量。PDCA循环法实质上是指对企业产品质量进行控制的一个方法, 并同时对企业的管理质量和工作质量进行控制。PDCA循环法大致上分为计划、执行、检查和行动四个步骤, 根据预算计划对企业内部工作进行安排和执行, 同时检查发现问题并重新行动进行整改, 失败的又开始新一轮的PDCA循环法运作, 使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永远处于一个循环和整改的过程中, 永远处于不断发现错误和进步的过程中, 使企业的管理永远都在一个不断循环和不断向前的过程中。通过PDCA循环法使企业预算的管理和控制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企业整体也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一切质量问题都在循环中得到整改和保证。

(三) 联合确定基数法在企业中的应用

联合确定基数法是针对企业在实行预算管理中内部信息与不对称性研究的一种新方法。这种方法适合一般的大型企业和集团公司在进行企业预算管理时使用。它的管理步骤是通过集团公司首先制定预算计划目标, 然后分公司根据目标要求制定出不低于集团预算要求的自身目标。集团公司根据各地区分公司的预算目标进行综合预算和分析, 确定综合基数, 并根据各区特点和实力制定出奖励系数, 这样既制定了总部的预算基数, 也实现了分部的目标基数, 总体上实现了预算制定的科学有效性, 而且根据目标基数制定的奖励系数又起到了对分部进行目标控制和管理的作用, 督促分部的经营状态和管理行为规范, 实现了跨区域企业的科学预算管理。

三、结语

预算管理具有很强的优势, 在企业发展和进步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对企业的意义重大。在未来的企业管理中要加强企业中的控制能力, 就必须加强预算管理的能力, 必须不断地研究新方法, 开发新理念, 以提高企业预算管理在企业应用中的控制能力。

参考文献

精细管理在企业中的深化应用 篇8

进入本世纪以来,石油装备产品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中国石油集团渤海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的产品利润空间逐年降低,企业已经步入了“微利”时代。 在这种形势为了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提高股东回报和职工收入水平,2011年在公司范围内实施六项精细管理工程,要求下属各单位、各部门要领导带头、部门指导、上下结合、广泛参与、形成计划可行的计划方案,着力实施精细管理系统工程。

二、精细管理的内容

所谓精细化管理,就是遵循“注重细节、立足专业、科学量化”为原则,实现“复杂工作简单化、简单工作流程化、流程工作定量化、定量工作信息化”的精细化管理模式,重细节、重过程、重基础、重落实、重质量、重效果。精细化是一种意识、一种观念、一种认真的态度、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

渤海装备公司的六项精细管理系统工程:成本精细管理工程、现金流精细管理工程、合同精细管理工程、流程精细管理工程、物资精细管理工程、信息精细管理工程。

三、精细管理在企业中的深化应用

根据渤海装备公司的要求,渤海装备新世纪公司组织各单位进行精细管理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油套管制造厂是新世纪公司下属的具有独立采购、生产、销售的利润中心,是石油装备生产行业最小的经营单位,根据上级领导指示精神,把精细管理深化到工作中去。精细管理的核心是经营管理精细化。实行经营管理精细化是对经营目标分解细化和落实的过程,是让经营目标能有效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的过程,油套管厂着重抓了经营管理精细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经营管理精细化采取的措施

为了做好精细管理的各项工作,油套管厂结合实际情况,成立了由一把手兼任组长,领导班子成员、室主任、调度、成本员、综销员、生产计划员为组员的精细管理小组,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为精细管理的实施提供保证。

(1)努力做到管理制度规范化,具体工作流程化,将成本降控的目标细分,责任到人。(2)建立层次分明的监督体系,每项工作完成后,每一级主管领导和主管部门要认真执行监督程序,做好监督工作,将完成情况和工作计划进行比较,依照考评体系的标准做出评价,将优奖劣惩落实到位。(3)合理控制机辅料消耗和非生产性费用支出,将成本倒退工作和班组建设工作有效的结合起来,对于管理费用和变动成本制定定额标准,细化到部室、班组、机台和岗位,做到事前有预算,事中有控制,事后有分析。(4)充分利用中国石油ERP系统平台,不断细化成本构成,突出重点要素,分产品测算毛利额和毛利率,按照销售区域进行订单归集、核算成本,进行全程成本精细化管控。(5)重点抓销售市场,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稳住老市场的同时努力开拓新的销售市场。

2.经营管理精细化取得的成效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领导和干部职工一起以开展劳动竞赛和技术创新等多种形式,在提高合格品的产量的同时严格控制成本,努力开拓市场,通过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有了很大的提高。

(1)产品的毛利额率和毛利率都有所提高。2011年油套管产品的毛利额为8124万元,去年同期毛利额为7478万元 ,较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646万元。毛利率为7.90%,较去年同期相比,毛利率提高1.35%。特别是套管产品毛利率为9.23%,较去年同期相比,毛利率提高4.67%。

(2)管理费用和变动成本基本得到了控制。管理费用2011年累计支出116.90万元,去年同期的费用是266.20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了56.08%。变动成本率比去年有所降低,去年的变动成本率为97%,而今年降低到93%,比去年同期降低了4%。

(3)销售收入和内部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度增加。2011年累计销售收入11.27亿元,去年全年销售收入10.72亿元,增加了5500万元,增长率为5.13%。2011年累计实现内部利润3800万元,与去年同期比,增加750万元,增长率为30.37%。

(4)盘活无动态库存,降低了资金占用。组织跟单人员对周边长期无动态的成品及光管进行彻底盘查,由技术及检验人员鉴定后进行改制、返修、降级使用。通过清理长期无动态的有缺陷的产品,共消化长期无动态库存504吨,盘活资金386.8万。

(5)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得到了提高。本着“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原则,优化“计件奖金分配制度”,奖金分配进一步向一线操作岗倾斜,产品的成本、质量和每个工人的利益挂钩,提高了一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6)使用现代化管理工具提高了经营信息上报的速度。使用中国石油ERP系统平臺,及时录入数据信息,在2011年7月份实现了ERP系统的单轨运行,使各种经营数据在系统中真实反映,各级领导实时的查看到经营数据,减少了工作量。

四、实施精细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1.精细管理要以保障质量为前提。质量是企业的命脉,控制成本要以质量保证为前提,要求在控制成本时质量不降,在提高价值时成本不升,通过科学管理、改进工艺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2.精细管理要以保障安全生产为前提。安全是企业的天,控制成本要以安全生产为前提,不能为降控成本减少安全资金投入。

3.精细管理要以保障企业的思想水平和技术水平持续发展为前提。要使劳动者主动的执行这些管理方法,才能使各项措施得到很好的执行。“鸡司晨狗看门”,只要每个人都恪尽职责,把自己范围内的事情尽最大努力做到最好就是优秀的员工。

实施精细管理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工程,我们会持之以恒,一直努力。

参考文献:

管理学在国有企业中的应用 篇9

管理会计的别称是内部报告会计,是面向企业内部对企业的现在和未来负责的一种管理手段,它是随着近些年我国经济的发展而衍生出的一种管理手段,并且随着企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它在企业的最终效益上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大。然而作为一种仅仅发展不超过三十年的管理手段,管理会计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着它在企业的管理中发挥更好的作用。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企业必须对管理会计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一种战略。

一、管理会计内涵及其作用

严格来说,管理会计也是会计的一种,它的目的是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与利润最大化,这其中需要进行各种操作如信息的收集、企业的发展规划等。当然对于信息而言不仅仅是收集而已,若想要让信息对于企业的管理与发展有足够的帮助,就需要收集到足够庞大基数的信息来分析其中的管理运营规律,通过分析这些规律来进行规划和决策,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方向。除了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正确的决策外,实现对于企业人员的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也是管理会计的一项工作,因为作为收集信息和参与企业运营的系统,管理会计可以通过完善的信息收集系统来对员工的表现进行监控并打分,正确地贯彻企业的奖罚制度。至于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上面对于其内涵的叙述可以窥得一二。首先管理会计作为一项管理手段必将在企业的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内部管理而言,通过对企业方方面面的管理而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然后是管理会计作为一项会计工作而带来的作用,与普通的会计工作相比,管理会计的应用无疑更加广泛,通过对于企业过去经营的经验总结、对于企业目前运营的控制和对于未来的展望来帮助企业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阶段的领先。随着市场的竞争愈加激烈,管理会计必将在企业经营中发挥更加巨大的作用。

二、目前管理会计实际运营中的不足

1.管理会计的理论化

与管理会计对于企业的巨大作用相比,其实际应用却不尽人意。对于管理会计的本身来说,还是不能同企业和市场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这是一个巨大的遗憾。因为管理会计理论在我国的发展相对缓慢,有些人员于是专门研究此道,反而相应地忽视了我国经济的会计发展,及他们研究的管理会计理论与市场中出现的管理会计问题相比还是相对滞后的,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而那些与市场相匹配的理论也往往过于理论化,不能应用于实践。而实际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中遇到问题的处理方式却几乎与此相反,企业中的管理人员更多地选择相信自己的经验,而不是管理会计,这与管理会计的理论没有在我国全面推进有关。这就是管理会计理论在实际应用的现状,一方面是过于理论化制约着管理会计的发展,另一方面是我国管理会计的意识还不到位。

2.缺少能够独立运营的环境

没有相应的社会土壤使管理会计这粒种子扎根,管理会计就无法成长为影响企业的参天大树。对于管理会计的职能而言,顾名思义,主要包括成本会计和管理控制两大模块,但在企业运营的实际情况中,还是有各种复杂因素影响着两大模块发挥作用。大环境是我国没有建立起一个让管理会计意识推行的人文环境,再加上我国的传统文化的原因,使得管理会计的推行受到很大的阻力。除了人文环境外,社会环境便是我国这方面体系、制度、机构的不完善,也就是说,在管理会计领域没有一个可以遵守的原则,只能慢慢在实际中摸索。

3.管理意识的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管理会计中含有会计工作的影子,但毕竟不是全部地包含,管理会计中还有管理二字不被会计所重视,也可以说不被管理者所重视,所以一直以来,会计人员执行的会计工作就是算账、报账等核算手段,至于管理方面一直没有越雷池一步,这是决策者的过失,也是整个社会人文环境作用下的结果。这种意识很难在一时半会儿养成,所以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也就进行不起来。除了会计人员的不进取之外,对此要承担责任的还有相关的领导,许多这方面的领导素质都不够高,无法对市场情况做出准确判断,导致管理会计难以推行,而为了完成业绩或任务,弄虚作假的事儿也司空见惯。

4.实际的管理会计应用太少

对于管理会计的应用对象而言,在我国目前还局限于大型的企业,小型企业没有那个实力和资源来推行管理会计;从应用范围上而言,目前还偏向于保守,即大多数的管理会计工作都是偏向于成本控制、会计核算等,而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预算等很少涉及;对于管理会计的管理方法来说,还是将更多的眼光放在了财务上面,即成本控制和最终效益,但是在管理会计中管理也是重要的一环,它与企业的整体目标更为接近,上述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对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造成了影响。

5.其他原因

除了我们上述所讲的那些因素之外,还有一些因素对于管理会计的应用也有着一定的影响,比如会计人员本身的素质,对于我国来说,绝大多数的会计人员的素质都不太高,有些甚至只会最基本的金融操作,再加上教育等的影响,我国的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另外,合理使用计算机软件也是对于管理会计应用的一大帮助,但是现行的市场上却很少有此类的软件,反而是财务软件占了绝大部分,管理会计的应用更加受到制约。

三、针对管理会计应用中的一些建议

1.将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在更大程度上相结合针对现在管理会计的应用惨淡和过于理论化的现状,我们有必要对管理会计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付出更多的努力,这是企业想要应用管理会计的必经之路,无法逃避。在将管理会计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的路上,大致分为两大步骤,即总结与展望,对于前者,主要就是对我国大型企业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对他们成功的经验和案例进行分析,结合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走出一条属于自己企业发展的道路;对于展望阶段则是要在上面总结阶段已经实现的基础上继续对市场进行研究和分析,找出市场运营的规律,与自己企业发展的脉动相匹配,实现成本控制、风险规避等。

2.创造适合管理会计发展的环境

为了更好地让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之营造合适的运营环境是必不可少的,以确保管理会计所采用的各种管理措施与手段都能够顺利地在企业中运行。关于管理会计的运行环境,社会环境这个因素在短时间内是很难改变的,只有通过各方不断地努力,先进行自身的改造,逐渐地形成管理会计的风气。所以目前首要任务是要进行企业内部环境的构建,主要分为两步,即促进现代化企业机制在企业的确立和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针对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项对于管理会计完善准则的情况,建立管理会计的原则也是目前各企业需要共同努力的,这项原则建立的首要条件就是要符合我国的国情,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借鉴国外这方面的先进经验,但是归根结底,因为我国的社会制度、经济制度等方面的差异还需要我国管理会计的运行原则要有自己的思路,不能照搬照抄。

3.增强管理意识

管理意识的存在对于管理会计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若是企业内没有养成管理意识,那么管理会计的工作就不好开展,在实际中管理会计进行最多的工作就是会计方面的工作,而其管理职能似乎已经被人们遗忘,即使管理会计提出什么建议能否执行也是未知数。而基于管理会计对于企业的重大作用,养成管理意识是必需的,这就需要企业的管理层加大对于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使其能够在管理控制中发挥更加巨大的作用。相比于其他管理部门,管理会计部门能够根据市场信息提供更全面、准确、远瞻的建议。

4.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基于现行的管理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低下的情况,企业有必要对其进行培训工作,使其掌握更多的管理会计技能,而不是仅仅的会计核算工作,这可以通过各大企业进行一个管理会计培训的平台,进行各种训练、考试等内容,同时他们也可以定期举办交流会,交流各种管理经验心得。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其在企业的应用也越来越多,管理会计有必要设计专门的管理会计软件来帮助管理会计人员进行各种工作的处理,企业也可根据现行市场上管理会计软件极度紧缺的现状进行这方面业务的扩展。

参考文献:

上一篇:新教师年终工作自我鉴定下一篇:中国新闻事业史自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