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收入与税收收入的协调

2024-10-25

会计收入与税收收入的协调(通用8篇)

会计收入与税收收入的协调 篇1

一、会计收入与税收收入的差异分析

会计准则是为了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信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而税法的目的是及时地取得国家的财政收入,对会计制准则的规定有所约束和控制,进行宏观调控,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调节,保护纳税人的权益。

因此会计收入与税收收入在确认的依据和原则,确认的范围,以及计量标准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1 确认的依据和原则不同。

会计收入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确认。

强调与收入相关风险和报酬是否实际转移,对各种收入的确认,只有在同时满足规定的确认条件时才能确认收人的实现。

如商品收入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五个条件时才能确认:(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4)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5)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对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也规定了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

应税收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规定确认,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和正确计价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指凡是属于本期的收入和支出,不论款项是否已于本期收付,都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支出;反之,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支出,即使款项已于本期收付,也不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支出。

正确计价原则主要是针对企业发生的一些以货易货等非货币交易、关联企业之间经济往来以及将本企业生产的产品用于在建工程、捐赠、职工福利等方面的特殊事项,以防止企业隐匿、转移或少计收入。

税法规定:纳税人在基本建设、专项工程以及职工福利等方面使用本企业的商品、产品的,均应视同对外销售处理,该产品销售价格应参照同期、同类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没有参照价格的,应按照成本加上合理利润的方法组成,关联企业之间的经济往来应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支付的价款或费用来核算。

企业的财务人员只有掌握应税收入的确认原则,才能准确地确认应税收入。

税法强调所有权转移或实物转移,证明所有权转移的凭证是已经开具发票或其他能代表所有权转移的确凿证据。

2 确认收入的范围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中所规定的收入范围,仅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所规定的应税收入,是指纳税人的收入总额,包括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具体有:销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务收人、转让财产收入、股息红利等权益性资产收益,以及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接受捐赠收入和其他收入。

其他收入,包括企业资产溢余收入、逾期未退包装物押金收入、确实无法偿付的应付款项、已作坏账损失处理后又收回的应收款项、债务重组收入、补贴收入、违约金收入、汇兑收益等。

同时还明确了免税收入和不征税收入的范围。

其中免税收入是指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务院规定程序批准,在实施社会公共管理,以及在向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供特定公共服务过程中,向特定对象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费用,包括国债利息收入、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等。

不征税收入,是指企业取得的,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专项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的财政性资金。

(1)财政拨款;(2)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3)财政性资金,是指企业取得的来源于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财政补助、补贴、贷款贴息,包括各种税收返还。

由此看出,会计收入与应税收入的差异在于:会计收入是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收入、营业收入,不包括营业外收入,但包括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取得的免税收入。

应税收入既包括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营业收入,也包括企业在偶发活动中产生的营业外收入。

3 计量标准不同。

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对商品销售收入的计量,应当按照从购货方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计量收入金额,但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不公允的除外(目的是防止利润操纵)。

而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对应税收入的计量原则是:不论货币形式还是非货币形式的商品收入,均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二、会计收入与税收收入协调措施

1 营业收入的协调。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对收入的确认给出了前述的五条判断标准,新会计制度对于收入的确认侧重于收入实质性的实现,这是由于会计核算是从某个具体的会计主体出发,要正确反映该主体的经营情况。

而税法从组织财政收入的角度出发,侧重于收入社会价值的实现,对某个企业来说某项收入可能尚未实现,但从整个社会角度来说其价值已经实现了。

因此,税法通常将计税收人确认为“有偿”或“视同有偿”。

税法不考虑收入的风险问题,因为这属于企业经营风险,由企业的税后利润来补偿,国家不享有企业的.所有利润,因此也不应该承担企业的经营风险。

至于收入和成本可靠计量的问题,税法利用国家的权力可以强制性估计收入和成本的金额,这样可以保证公证性和降低征税成本。

以下是一些特殊业务的协调:(1)已开具销售发票并交付商品,但与商品所有权相关的风险未转移的商品销售。

会计准则规定在开出销售发票且发出商品时暂不确认收入,待同时满足规定的五个条件时才确认会计收入。

税法规定开出了销售发票或按照合同规定交付了商品,应认定为商品所有权已经转移,在交付销售发票或转移实物资产时应确认应税收入实现,计算交纳各种与收入相关的税金及附加。

(2)以售后回购方式销售商品,售后回购方式是先出售商品,以后再将该商品以高于售价的方式购回,其本质不是销售行为,而是一种融资行为。

因商品售出后至合同规定的回购日期间,企业没有失去对商品的有效控制权,不符合会计准则规定的商品销售收入确认的第二个条件。

因此会计准则规定整个交易都不确认销售收入。

但税法规定只要商品实际发生转移,都要作销售处理,确认应税收入的实现。

(3)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商品。

会计准则规定,合同或协议价款的收取采用递延方式,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应当按照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现值或商品的公允价值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

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商品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在合同或协议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计人当期损益。

即对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应区分为商品销售收入和融资收入两部分,商品收入部分在发出商品时按应收货款未来现金流

量的现值一次确认,应收货款总额与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差额,要作为融资收入在延期收款期间按实际利率法分期确认。

税法规定,以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的,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税法对分期收款销售方式,并不区分商品收入和融资收入,而是全部作为商品收入确认。

(4)附有销售退回条件的商品销售。

附有销售退回条件的商品销售,是指购买方依照有关协议有权退货的销售方式。

在这种销售方式下,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根据以往的经验估计退货的可能性。

能够合理估计退货可能性且确认与退货相关负债的,通常应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企业不能合理估计退货可能性的,通常应在售出商品退货期满时确认收入。

税法对附有销售退回条件的商品销售,与其他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并无差别,即不考虑退货的可能性和退货期满问题,商品发出时就确认收入,如果商品实际被退回,再冲减退回当期的应税收入。

2 劳务收入的协调。

新会计准则对劳务收入的确认根据是否跨年度分别进行规定:(1)不跨年度的劳务收入的确认。

会计收入在完成劳务时按合同或协议总金额确认。

税法规定,按合同或协议确定的总金额和收款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新会计准则和税法对不跨年度劳务收入的确认是一致的。

(2)跨年度的劳务收入的确认。

这种情况又分为以下两种情况需要区别处理:一是在资产负债表日,劳务的结果能够可靠地估计。

应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劳务收入。

劳务的结果能够可靠地估计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劳务总收入和总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劳务的完成程度能够可靠地确定。

二是在资产负债表日,劳务的结果不能可靠地估计,应分以下两种情况区别处理:如果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能够得到补偿,应按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金额确认收人,并按相同金额结转成本。

这种处理方式不产生利润;如果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不能得到补偿,应按能够得到补偿的劳务成本金额确认收入,并按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作为当期费用。

这种处理方式一般会产生亏损。

税法对劳务收入确认的规定为:一是建筑、安装、装配工程和提供劳务,持续时间超过1年的,可以按完工进度或完成的工作量确定收入的实现;二是为其他企业加工、制造大型机械设备、船舶等,持续时间超过1年的,可以按完工进度或完成的工作量确定收入的实现。

由此可见,新会计准则和税法对不跨年度劳务收入的确认是一致的,而对跨年度劳务收入的确认是有区别的,因此具体操作中只需对跨年度劳务收人进行协调:

3 投资收益的协调。

(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人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人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于某一会计期末的账面价值为公允价值;税法规定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待处置时一并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金额,该类金融资产在某一会计期末的计税基础为其取得成本。

从而造成在公允价值变动的情况下,该类金融资产会计收入与税收收入的差异。

(2)投资性房地产。

企业的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时,会计准则规定可以采用两种模式,一种是成本模式,采用该种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准则与税法的规定一致;另一种是在符合规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

对于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其税收收入的确定类似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3)长期股权投资。

对于长期股权投资,会计上分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

成本法,即投资按成本计量,而权益法,是指投资以初始成本计量后,在投资持有期间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份额变动对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方法。

税法规定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在持有期间不发生变化,所以会计权益法下确认的投资收益应按税法规定进行调整。

三、其他方面收入的协调

税收收入和会计收入的协调,包括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的营业收入的协调,也包括非日常活动形成的利得,以及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免税收入。

以上部分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形成的营业收入进行协调,这个部分着重分析营业外收入和免税收入的协调,并指出企业实际执行中应注意的问题。

1 营业外收入的协调。

营业外收入未包括在会计营业收入中,因此在协调中直接执行税法。

营业外收入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债务重组利得、政府补助、盘盈利得以及捐赠利得等。

新纳税申报表中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出售无形资产收益、罚款净收入等,和会计上的营业外收入基本一致,这些项目是在企业的非日常活动中形成的,因为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人不能确认为收入,应当计入利得。

而税法中要将这部分收人确认为应纳税所得额,因此对于这部分收入应直接执行税法。

会计收入与税收收入的协调 篇2

一是有利于刺激生产, 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相对于工业品价格水平, 我国粮食价格长期偏低, 粮价温和上涨是平衡工业农业利益关系的手段, 有利于发展生产, 保护种粮农民利益, 也是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是有利于抑制一定程度上的粮食浪费。有关专家估计, 如果我国每人每年合理消费, 可节约0.5公斤粮食, 每年则可节约6亿公斤粮食, 相当于812万亩耕地的年产量。同样, 我国每年仅喝酒消费就消耗掉300亿公斤粮食。二者相加, 我国每年就可浪费掉1亿亩耕地的粮食。

一、种粮农民为什么从粮价上涨中获益甚少

种粮成本与收益的变动, 直接影响到农民收入和种粮积极性, 进而引起国内粮食供应的变化和市场粮食价格的波动。表面看, 粮食价格上涨, 最终获益的是农民, 实质上并没有给农民带来很大的实惠。这不但弱化了党和政府惠农政策的实效, 而且也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一) 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抵消了农民的收入

2007年以来, 农资产品价格的增幅就一直快于农产品价格十几个百分点, 生产资料, 尤其是种子、农药、柴油、地膜、化肥等农资价格攀升, 农民种粮生产成本不断提高。从2004-2008年, 由于物质费用和其他成本上升, 全国稻谷、小麦、玉米三种粮食平均每亩成本从395元增加到562元, 增加42%;亩均净利润从197元下降到186元, 下降5.1%。尤其是进入2010年, 农药、地膜、化肥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上涨, 2-10月, 农用0号柴油每公斤从7.06元涨到7.21元, 农用10号柴油从7.41元涨到7.55元, 其他如棚膜、地膜及农药都出现上涨态势, 推动粮食种植成本的上升。据调查, 今年湖南湘阴县的尿素、钾肥、复合肥、柴油的价格分别达到2100元/吨、3200元/吨、2250元/吨、6.28元/升, 均比去年同期有20%-50%幅度的上升。江西赣州的调查显示, 2008年机械作业费平均每亩38.83元, 2009年每亩增加到59.29元, 净增20.46元, 增幅52.7%;2010年每亩又增加到81.47元, 同比净增22.18元, 增幅37.4%。比如, 在河南新乡地区, 种植一亩小麦的成本在450-500元 (不含人工费用) , 正常情况的单产水平在800-1000斤/亩, 按目前当地一级白小麦1.05元/斤的收购价推算, 种植10亩小麦的净收入在3900-5500元, 和外出打工的收入是无法相比的。

资料来源:国家发改委网站。

(二) 人工成本上涨抵消了农民的收入

近年, 由于劳动力供求关系的根本性逆转, 国内劳务市场近年来出现了引人瞩目的变化, “民工潮”变成了“民工荒”。各地纷纷提高工资、福利、待遇, 争抢民工, 城市农民工收入上涨传导到农村, 这种变化势必会对农业用工、农产品成本产生影响, 最终在农产品价格上体现出来, 导致农村劳动力成本上升。今年尤其是雇工的成本上涨幅度最大。据有关调查, 今年粮食生产成本平均上涨10.89%, 其中, 人工成本上涨幅度最大, 平均在20%以上。江西赣州的调查显示, 雇工费用由2008年的平均每亩1.42元上涨到2009年的20.85元, 净增19.43元, 涨幅1368.3%;2010年又涨到44.15元, 同比净增23.3元, 涨幅111.75%。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

从2004-2008年, 人工成本从141元增加到175元, 增加24.1%。根据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对全国355个行政村2.3万个农户的数据计算, 2005-2009年, 农村家庭经营雇工日工资年均增长16.9%, 种植业雇工日工资年均增长14.3%。根据不同的数据显示, 农业雇工工资已接近获超过农民工日工资。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

(三) 土地租金成本上升抵消了农民的收入

随着城市地价快速上涨, 带动了城郊地价上涨, 并进一步传导至农业地价。此外, 一些农业龙头加工企业和种植大户, 大规模租地经营, 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村地价。近年农业地租的成本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就全国而言, 土地租金平均每亩大约在500元左右, 在沿海的一些经济作物产区, 每亩土地租金已达2000元左右。近10年来, 土地成本年均增长8.1%, 所占的比重由10年前的9%上升到现在的17%。现在出租耕地的拿走了国家的补贴, 而真正种粮的农民还要负担租赁费等成本, 对于这部分农民是不公平的, 对于提高种粮农民的积极性也是不利的

(四) 是流通成本上升

流通环节过多, 流通费用过高也是价格推动的一个方面, 是导致粮食销售价格远高于生产价格的原因之一。目前, 一些地方的农民实际享受到国家最低粮食保护价的较少, 一般政府粮食收购点都集中在城里, 农民需要自己运输过去, 且还要排队等候, 本身成本不低;同时, 一些种粮散户由于运输麻烦, 给了一些中间收购商机会, 他们压低粮食收购价, 然后赚取差价, 所以此二项导致流通成本上升。

可见, 虽然粮食价格上涨了, 但农民确是增产未增收, 从粮价上涨得到的实惠甚少。粮食生产成本的上涨, 使得种粮比较收益快速减少, 农民主动投入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受到抑制, 影响粮食安全。

二、今后粮食生产成本变化趋势

未来,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 国家仍将继续大力支持粮食生产, 种粮农民的补贴收入还将继续增加。但由于粮食生产的“基础成本”———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土地价格刚性上涨将成常态, 粮食等农产品可能显现出趋势性上涨, 种粮收益仍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

(一) 土地成本上升

基于中国人多地少的特殊国情, 且粮食消费不断增长的格局下, 未来耕地减少的趋势不可逆转。从1997-2008年, 与1997年的19.51亿亩相比, 12年间, 中国的耕地面积净减少了1.2526亿亩, 耕地数量越来越接近“红线”。土地要素的稀缺程度提高, 将使得土地经营成本和机会成本上升;同时, 随着农民市民化的加快, 土地流转将进一步加速。这都使粮食种植的成本继续上涨。

资料来源:根据国土资源部及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整理 (注:由于统计口径的不同, 有些数据可能稍有出入) 。

(二) 人工成本上升

劳动力市场价格的变化, 其实是劳动力供求关系变化的显示。随着人口的绝对减少, 未来劳动力紧缺将成常态, 而经济规模的扩大对劳动力的需求有增无减。预计劳动力供不应求的情况未来将更加严峻, 将加快工资上涨幅度, 提高劳动成本。特别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大量劳动力将进入城镇, 流向相对高收益的行业, 促使种粮的人工成本上升;同时, 劳动日工价水平和雇工费用会随着农民收入增加和机会成本扩大而不断上升。因此, 未来粮食生产中的人工成本不但难以降低, 相反还会呈上升趋势。

(三) 化肥成本上升

近年粮食增产, 一方面体现在国家的各种补贴和农业税的取消, 但主要体现在单产的提高上, 种植面积的增量实际不大。单产提高的原因则在于化肥的施用。化肥生产对资源依赖性极强。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和开采成本的加大, 特别是国内市场石油、天然气供给严重不足, 以及运输成本和政策性因素推动的石油、煤炭、水、电等价格提高, 从长期看, 化肥生产成本可能会逐步上升, 特别是进口化肥的成本会更高。

(四) 其他农药、农膜、机械作业等成本上升

粮食生产中的农药、农膜等与能源相关的农资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大量石油来维持的, 要素价格受世界影响较大, 短期内世界的“石油危机”不会缓解。国际石油和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 对农药、农用塑料薄膜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形成了较大的上涨推力, 会导致油价在总体上仍会呈现增加趋势。同时, 由于农业劳动力的减少和农业劳动力的成本大幅度增加, 未来, 使用机械替代劳动力成为趋势。但农用柴油受世界影响较大, 未来, 农业机械的使用费用也将会上涨。

(五) 用水成本会增加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推进, 我国农业水资源短缺的压力将会不断加大, 农业用水会对农业生产形成制约。特别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集体灌溉体系的解体, 变成了一家一户的自给式灌溉, 成本自然会增加。

(六) 种子价格成本也将上涨

首先是国家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最低收购价。由于粮食价格上涨, 种子与粮食存在比价效应, 种子生产基地的收购价格也将随着上涨。

可见, 未来粮食生产成本的上升, 可能会造成农民种粮效益与期望值之间存在一定差距, 会侵蚀惠农政策带给农民的好处, 并蓄积成妨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隐患。对此, 迫切需要给予高度重视。

三、如何协调粮价上涨与农民增收的关系

粮食价格的持续上涨, 在提高种粮积极性的同时, 可能带动整个物价的上涨, 甚至有引发通货膨胀的隐忧, 其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及国家粮食安全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可见, 此二者既具有一定的协调性, 又具有矛盾性。那么该如何协调二者的关系呢?同时, 随着种粮成本的快速上升, 种粮的比较优势明显下降, 农民将生产要素投向比较效益高的经济作物, 这一方面改变了家庭种植结构, 另一方面也逐步改变一个地区种植业结构。并且, 种粮的成本收益率都是过低的, 将导致未来以种粮为主的农民将长期处于“低水平陷阱”之中。

(一) 加强粮食市场宏观调控

粮食市场宏观调控既要防止粮价大涨、“米贵伤民”, 也要避免过度打压导致粮价下跌、“谷贱伤农”。既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 使价格能更好地反映供求, 也要适度弥补市场缺陷, 做好储备吞吐调节, 进出口、发补贴等一系列措施, 以及协调好运销, 充分发挥大型流通企业在国家指导下调节和稳定粮食市场的作用, 或出台临时干预措施, 动用储备平抑粮价, 保持粮食价格在合理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二) 完善流通体系建设

尤其要完善农超对接, 减少流通环节。要切实保证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好处被农民分享, 不是主要被流通环节侵蚀, 实现农民增产增值增效。同时, 还要明确农产品交易市场的公益属性, 改变目前过度市场化经营的局面, 以政府投资为基础, 通过微利经营模式来切实降低入场费、管理费、摊位费, 降低最终销售价格。

(三) 打击游资炒作

游资一般都是炒作季节性生产、消费量和需求量都不是特别大的产品。要加大宣传力度, 稳定市场预期, 运用财政政策, 加强市场价格监管, 避免因为中间环节的“恶性膨胀”而导致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压力, 防止游资进行炒作等政策措施, 并通过释放政策信号使老百姓对物价上涨有清晰的认识, 进行理性的消费。

(四) 继续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

改变目前“种粮大县、财政穷县”的现象, 形成粮食稳定增长、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 使粮食主产区种粮农民获益, 确保种粮农民有合理的利润。

(五) 改革对农民的补贴方式

改革目前普惠式的种粮直补形式, 推行合同补给、商品粮直补相结合的补给方式, 加大对种粮大户的补助力度, 采取公示、抽查等方式, 确保粮食补助款真正补到种粮大户手中, 弥补成本上涨对种粮收益的负面影响。

(六) 建立与农资价格上涨挂钩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

帮助农民抵御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压力, 减轻农民负担, 降低粮食生产成本, 让政策实惠真正留在“田头”。

(七) 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对化肥、农用柴油等农资价格的监管

为防范惠农政策被农资价格上涨所抵消, 挤压农民种粮利润空间, 国家应加大并落实对化肥生产企业的各项政策优惠, 减少流通环节, 从源头上控制化肥价格的过快上涨。同时, 进一步加大对化肥、农用柴油等重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检查力度, 严厉查处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 抑制农资商品价格上涨, 稳定农资商品价格。

(八) 推进规模经营, 提高种粮效益

会计收入与税收收入的协调 篇3

关键词:调试收入;税收制度;会计制度;差异协调

一、收入概念差异概述

收入或所得在会计和税法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会计准则规定: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税法对收入没有作出原则性、总括性的规定,而是根据不同税种的税收政策对企业的应税收入进行划分。如:1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销售额为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但是不包括收取的销项税额。2消费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销售额为纳税人销售应税消费品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等

可见,税法上收入总额的范围大于会计收入,包括各种来源和各种方式的所有经济利益收入。

二、在建工程调试运行收入的会计处理

在建工程调试运行收入虽然也能带来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但不能引起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因此按照会计相关规定不确认为收入。

《企业会计制度》第三十一条规定: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因进行试运转所发生的净支出,计人工程成本。企业的在建工程项目在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取得的试运转过程中形成的、能够对外销售的产品,其发生的成本,计入在建工程成本,销售或转为库存商品时,按实际销售收入或预计售价冲减工程成本。

同时,按照新的《增值税暂行条例》相关规定,为取得试运转收入而发生的购进材料物资取得的进项税额,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计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

例如:某企业为一般纳税人,购入一条生产线,试运行期间生产的产品销售后取得价款234000元(含税),生产该批产品实际发生的原材料及其他支出共200000元(包括购买原材料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17000元)。

该企业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发生成本时:

借:在建工程183000

应交税费-增值税(进项税额)17000

贷:银行存款等200000

取得试运行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234000

贷:在建工程2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4000

三、在建工程调试运行收入的税务处理

按照增值税暂行条例和消费税暂行条例相关规定,在建工程在调试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销售收入,应作为销售商品,计征增值税和消费税,同时为生产该部分产品而支付的进项税额可以从销项税额中抵扣。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4]132号)规定:企业在建工程发生的试运行收入,应并人总收入予以征税,而不能直接冲减在建工程成本。

上例中,调试运行收入200000元、为调试发生的成本183000元,在做所得税纳税申报时,应将其收入扣除成本后的净额17000元并入收入总额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即调整增加纳税所得17000元。

如果调试收入不足以抵减其相应成本,在做所得税申报时,应作纳税调整减少处理。如发电企业机组建设完成取得的机组调试运行收入,由于调试电价低于上网电价,造成调试收入不足以扣减相应的成本,尤其是火电企业,这种情况下,企业在做所得税纳税申报时,应作纳税调整减少。

四、差异分析

税法和企业会计制度对在建工程调试运行收入的处理方法不同。会计制度认为在建工程即使已经办理了竣工结算手续,也不一定达到了可使用状态,比如某些需要试运行的固定资产开始使用时并不一定能试运行成功,因此,从谨慎性原则出发,把处于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费用,作为在建工程成本,试运行收入不作为收入,而是冲减在建工程成本。税法则不考虑企业经营的谨慎性原则,不考虑在建工程是否能达到可使用状态,只要产生收入,就作为销售商品,计征增值税和消费税,在做所得税的纳税申报时,还应将在建工程试运行收入扣除试运行所发生的净支出后的差额,确认当期所得,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五、差异协调

协调是通过一些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使二者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所得税会计正是基于解决这一问题而产生的。在建工程调试运行收入在会计与税务上的处理不同,出现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产生差异。对于差异的处理,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差异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

上例中,假设调试收入是在12月份产生的,现就调试收入及成本对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产生的差异作处理。假定在建工程达到调试条件时发生的总成本为2000000元,那么形成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983000元(2000000+183000-200000),计税基础为2000000元,由于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1983000元小于其计税基础2000000元,产生可抵减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17000元(2000000-1983000),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4250元(17000*25%),记入所得税费用。

12月31日,企业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4250

贷:所得税费用4250

会计收入与税收收入的协调 篇4

1.A企业于2013年10月20日向B企业销售商品签订销货合同,采用托收承付方式进行结算,商品于10月22日发出,24日办托托收承付结算手续。A企业销售收入确认的时点为()。2013年10月20日 2013年10月24日 2013年10月31日 2013年10月22日 2.税法规定,判断视同销售收入的依据是()。企业发出货物和财产的结果 企业发出货物和财产的动机 使用权是否转移 所有权是否转移

3.会计准则对与建造合同有关的零星收益处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忽略不计

不计入合同收入而应冲减合同成本 确认收入,计入收入总额,计缴税金

4.税收规定企业在各个纳税期末,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方法为()。

销售百分比法 成本回收法 完工百分比法 完成合同法 5.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税收规定()。按照应收的合同价款的现值确认收入 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

合同价款与现值的差额分期冲减财务费用 应在销售发生时全额确认收入

1.关于售后回购业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税法上对于售后回购一般作为两个环节处理:销售和购回;会计上一般属于融资交易,企业不应确认销售商品收入

税收规定,销售的商品按售价确认收入,回购的商品作为购进商品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售后回购交易大多数情况下属于融资交易,企业不应确认销售商品收入 有确凿证据表明售后回购交易满足销售商品收入确认条件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按照回购价格确认收入

2.下列关于通过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形成债务重组的处理,说法不正确的是()。会计中或有应付金额符合负债确认条件的确认为负债 税法不认可或有应付金额

税法中或有应付金额符合负债确认条件的确认为负债 或有应付金额的存在,可能导致差异

3.按税法规定,以下各项中不属于其他业务收入的是()。

包装物出租收入 固定资产盘盈 代购代销手续费收入 材料销售收入

4.甲公司2013年12月1日接受一项设备安装任务,安装期3个月,合同总收入50万元,至年底已预收安装费24万元,实际发生安装费18万元,估计还将发生安装费12万元,企业按照实际发生成本占估计总成本的比例确定劳务的完工进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应确认劳务收入24万元 应结转劳务成本20万元 完工进度为70% 应结转劳务成本18万元 5.税收规定,企业已经确认销售收入的售出商品发生销售折让和销售退回,应当()。在发生当期冲减上期销售商品收入 作为以前损益调整

在发生当期冲减当期销售商品收入 确认为营业外收入

1.下列各项销售中应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的是()。以预收款方式销售商品

商品不符合合同规定且未根据保证条款弥补 企业销售新产品且附有退回条款

企业销售需要安装的商品,且安装工程是商品销售的一部分

2.债务人应当按照支付的债务清偿额低于债务计税基础的差额,确认()。债务重组损失 债务重组所得 资产转让损失 资产转让所得

3.将售价为5万元、成本为3万元的产品无偿赠送他人,增值税率17%,会计处理为()。借:销售费用3.85万贷:主营业务收入3万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0.85万

借:销售费用5.85万贷:主营业务收入5万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0.85万

借:营业外支出3.85万贷:库存商品3万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0.85万 借:营业外支出5.85万贷:库存商品5万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0.85万 4.税收规定企业在各个纳税期末,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方法为()。

销售百分比法成本回收法完工百分比法完成合同法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收入项的调整的是()。

固定资产盘盈特许权使用费收入研发支出债务重组收益 1.关于售后回购业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税法上对于售后回购一般作为两个环节处理:销售和购回;会计上一般属于融资交易,企业不应确认销售商品收入

税收规定,销售的商品按售价确认收入,回购的商品作为购进商品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售后回购交易大多数情况下属于融资交易,企业不应确认销售商品收入 有确凿证据表明售后回购交易满足销售商品收入确认条件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按照回购价格确认收入

4.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出租包装物和商品的租金收入计入()。营业外收入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1.下列各项中,既是税收规范的收入又是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收入的是()。出售固定资产取得的收入 销售商品取得的收入 获取的政府补助 所有者投入资本

2.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盘盈的核算处理为()。

视为以前会计差错,通过“以前损益调整”科目核算

通过“待处理财产损益”账户核算,报经批准后转入“营业外收入”账户 视为以前会计差错,通过“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核算 作为营业外收入

4.申请入会或加入会员,只允许取得会籍,所有其他服务或商品都要另行收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税法和会计都强调款项收回额风险 税法规定在取得会员费时确认收入

税法规定在款项收回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时确认收入 会计规定在取得会员费时确认收入

1.某小企业于2013年12月销售商品(购货方经营状况恶化),商品发出但款项尚未收回,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该企业不能确认收入 该笔交易应当缴纳所得税

2014年初该企业收回该笔交易的款项不应作为2014的应税所得 该企业应当确认收入

1.税收规定,企业已经确认销售收入的售出商品发生销售折让和销售退回,应当()。在发生当期冲减上期销售商品收入 在发生当期冲减当期销售商品收入 确认为营业外收入 作为以前损益调整

根据新会计准则规定,下列资产减值可以转回的是()。商誉减值准备 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2.根据新会计准则规定,下列资产减值不得转回的是()。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坏账准备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 存货跌价准备

3.下列有关新会计准则的执行情况说法错误的是()。

新旧会计准则转换会造成企业业绩明显波动,对企业净资产和收益的影响比较大 新旧会计准则转换未造成企业业绩明显波动,对企业净资产和收益的影响增减相抵、总体持平

执行新会计准则,从长期看会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我国新旧会计准则执行过渡平稳、反映良好

4.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和经营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建支出应当计入()。营业外支出 长期待摊费用 固定资产成本 管理费用

5.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和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在认真总结金融危机根源后认为,导致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不包括()。

经济结构失衡 金融机构疏于风险管理 金融缺乏创新 金融监管缺位 2.制定《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背景不包括()。加强税收征管、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制度保障 促进小企业的盈利目标实现的重要制度改革

健全企业会计标准体系、规范小企业会计行为的重要制度基础 加强小企业管理、促进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制定安排

3.根据新会计准则在确认所得税时应足额反映递延所得税负债,谨慎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并确保未来有足额利润以供转回、若转回适用的税率是()。25% 13% 11% 6% 4.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的区分依据是()。

核算对象不同 会计目标不同 会计假设不同 会计主体不同

5.我国建成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时间是()。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小企业会计准则中资产的成本计量方法是()。可变现净值法 历史成本法 重置成本法 公允价值法 4.新会计准则的概念框架第一个层次是()。解释公告 准则指南 具体准则 基本准则

5.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制度相比,收入处理方面的变化不包括()。增加了风险报酬转移的职业判断

常见的销售方式明确规定了收入确认的时点 采用发出货物和收取款项作为标准 减少关于风险报酬转移的职业判断

1.新会计准则的概念框架第三个层次是()。准则指南 基本准则 解释公告 具体准则

2.小企业不能可靠估计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的,摊销期不得低于()。5年 3年 8年 10年

3.下列各项资产减值损失一旦确认无法转回的是()。

以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应收账款 存货

5.对于提升金融市场透明度、维护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稳定有重要意义的是()。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高质量的财务报告 透明的会计信息 高质量的会计准则

2.根据新会计准则规定,下列有关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说法正确的是()。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一经确定,任何情形都不得变更 投资性房地产可任意变更计量模式 投资性房地产应慎用成本计量 投资性房地产应慎用公允价值计量

5.小企业会计准则简化了会计核算要求,其内容主要不包括()。统一采用未来适用法对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进行会计处理 统一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

统一采用直线法摊销债券的折价或者溢价

要求企业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简化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3.制定《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背景不包括()。加强小企业管理、促进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制定安排 加强税收征管、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制度保障

健全企业会计标准体系、规范小企业会计行为的重要制度基础 促进小企业的盈利目标实现的重要制度改革 1.新会计准则包括30项()。确认和计量准则 确认准则 列报准则 计量准则

2.以下各项中,不属于新准则体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会计政策的是()。开发支出部分资产化 充分确认预计负债 公允价值计量 预提辞退福利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2014年新颁布企业会计准则的是()。《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

《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第40号——合营安排》

《企业会计准则第41号——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 1.关于昆山市转型升级政策目标的表述,错误的是()。

通过支持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突破,实现转型发展新跨越 依靠资源、劳力、资本要素支撑快速的规模扩张发展模式

通过支持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资金链、服务链的完善,打造创新发展新环境

通过支持兼并重组、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腾出发展空间等举措,实现经济更具质量、更优结构、更有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2.实施科技贷款保证保险补助,在贷款还本付息后单户保险补助额原则上不超过贷款额的()。

2% 1.5% 1% 0.5% 3.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对国家优秀专利奖给予()的奖励。10万元/件 30万元/件 20万元/件 50万元/件

4.初创期人才项目经认定后的资助资金为:国际先进的团队项目()万元。500 100 200 300 5.深度推进两化融合的措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通过省认定的软件企业,一次性补助10万元

新列入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的,奖励50万元 新列入省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的,奖励30万元 企业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工业互联网项目,按项目投资额的10%给予补助,最高补助50万元

1.直接从资产和负债的角度确认与计量企业的收益,认为收益是企业期初净资产和期末净资产比较的结果,这种计量收益的方法称为()。财产法 收入费用观 融合观 收益表法

2.对在孵企业聘请创业导师、科技咨询、知识产权保护等服务发生的费用给予()的补贴。50% 30% 20% 10% 3.初创期人才项目经认定后的资助资金为:国内领先的个人项目()万元。500 300 200 100 4.初创期人才项目经认定后的资助资金为:国内优秀的个人项目()万元。500 100 200 300 1.2014年修订后,我国会计准则具体准则有()项。16 41 50 38 5.对承担国家、省、苏州市各类科技计划指令性项目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按不超过项目货币及实物资产投资额的()给予股权投资。10%15% 25% 30% 1.对新获得省质量奖的企业,奖励()万元。50 100 200 300 2.实施专利保险保费补贴,单户保单的补助额原则上不超过保费的()。80% 75% 60% 50%

3.对企业引进的重点紧缺人才,给予每人()万元/年生活津贴。1.2~3.6 1.5~4.5 2~3 1~2 4.初创期人才项目经认定后的资助资金为:国际先进的团队项目()万元。500 100 200 300 2.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对省优秀专利奖给予()的奖励。10万元/件 30万元/件 20万元/件 50万元/件

4.对于拟在境内上市企业的奖励政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获监管审核部门受理申报材料的奖励300万元 拟在境内上市的企业,奖励400万元 完成股改后奖励100万元 进入辅导奖励100万元

5.下列不属于昆山市转型升级的主要措施的是()。提升优势支柱产业,达到“老树开花”的效果 激发创新驱动活力,收到“插柳成荫”的成效 健全产业服务体系,营造产业发展新环境

实现经济更具质量、更优结构、更有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1.在推动企业加大节能设备投入方面,对于企业年节能量达300吨标煤、设备投资额300万元以上(含)的节能项目,将按设备投资额8%给予补助,单个项目最高不超过()万元。50 100 150 200 3.对经营管理高层次人才和管理团队核心人才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境内外培训,给予最高不超过()万元/人的补贴。6 3 5 1 4.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首期规模()亿元。20 3 5 10 3.企业一次性购买科技成果并实施产业化,经认定后按实际交易额的50%给予补助,最高()万元,纳入科技创新券支持范围。500300 200 100 5.对新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奖励()万元。50 80 100 150

判断题:

6.会计核算考虑收回款项的风险较大而不确认建造合同收入的,税法不予承认。()错误 正确

7.成本回收法是根据已发生的成本能够收回的金额确认收入,已发生和将发生的成本全部计入当期损益。()错误 正确

8.税收虽然也强调“实质重于形式”,但更侧重于税收的刚性和公平性。()正确 错误

9.销售退回与销售折让的主要区别在于在发生时是否需要调整销售成本。()正确 错误

10.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已经确认销售商品收入的售出商品发生的销售退回(不论属于本还是属于以前的销售),应当在发生时冲减当期销售商品收入。()错误 正确

6.税收规定,我国的政府补助属于构成营业收入总额的补贴收入范畴,在实际收到款项时确认收入实现。()正确 错误

7.某一经济业务发生,首先要考虑它是否属视同销售业务,来确定如何进行会计处理。()错误 正确

8.以固定资产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收入应填入企业所得税纳税申请表收入明细表的非货币性交易视同销售项目中。()正确 错误

9.对于交易结果不能够可靠估计劳务业务,税法不直接承担企业间的坏账风险。()正确 错误

10.税法规定的收入确认条件接受了会计准则认可的谨慎性原则。()错误 正确

6.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时所进行的债务重组,如果债权人没有让步而是采取以物抵账方式解决,没有直接发生权益或损益变更,不必进行会计处理。()错误 正确

7.按税法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易应当分解为按公允价值销售和购进两笔业务,确认损益。()错误 正确

8.一般情况下,商品发出与其风险报酬转移是同步的,比如交款提货方式销售商品。()正确 错误

9.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材料用于非货币性交换实现的收入计入营业外收入。()正确 错误

10.对于交易结果不能够可靠估计劳务业务,税法不直接承担企业间的坏账风险。()错误 正确

7.会计与税收完工百分比法的使用差异在于对“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的要求。()错误 正确

8.税收规范的收入比企业会计准则规范的收入范围要大。()正确 错误

9.会计准则规定,不跨的劳务收入的确认采用成本回收法。()正确 错误

10.企业的应税所得不仅包括企业所得税所规范的收入,还包括企业取得的利得。()错误 正确

6.某一经济业务发生,首先要考虑它是否属视同销售业务,来确定如何进行会计处理。()错误 正确

7.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材料用于非货币性交换实现的收入计入营业外收入。()错误 正确

8.会计准则规定,有确凿证据表明售后租回交易是按照公允价值达成的,售价与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计入所有者权益。()正确 错误

2.在收入的计量方面,税收规定与小企业会计准则基本一致,与企业会计准则不同。()错误 正确

6.新会计准则的主要特征是立足国情、国际趋同。()错误 正确

7.持有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错误 正确

8.企业商誉只有发生减值迹象时才需进行减值测试。()正确 错误

9.IASB正在对公允价值计量、金融工具、保险合同、财务报表列报、合并财务报表等重要会计准则作出重大改革,这些改革将会对我国现行会计实务产生重大影响。()正确 错误

10.新会计准则的发布和实施,把我国的会计提升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平台。()错误 正确

6.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已经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错误 正确

7.中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顺应会计国际趋同大势,推动会计准则持续国际趋同,是全球化背景下做出的理性选择,是大势所趋。()错误 正确

8.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净资产乃至企业价值的可持续性。()错误 正确

9.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掌握现值计算,使用实际利率折现率,反映资金的时间价值。()错误 正确

10.新会计准则包括30项确认和计量准则以及6项列报准则。()正确 错误

6.新会计准则重判断、讲依据,强调交易和事项的经济实质。()错误 正确

7.在长期股权投资的计量中,成本法注重的是初始投资成本,权益法注重受资企业的所有者权益。()错误 正确

8.持有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正确 错误

9.对企业而言,新准则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正确 错误

10.小企业(农、林、牧、渔业)应当根据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无需考虑税法的规定,可随意确定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错误 正确

6.新会计准则强化了信息披露、提高了会计信息透明度,有效地维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错误 正确

7.收益观要求在计量属性上尽可能采用公允价值,不主张采用历史成本原则。()错误 正确

8.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相同,都属于法律体系。()错误 正确

9.对小企业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按照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会计计量基础。()错误 正确

10.新会计准则包括30项确认和计量准则以及6项列报准则。()正确 错误

6.在美国的会计准则中,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产权、收益和费用五大要素。()错误 正确

7.税务部门认为,小企业会计准则有助于查账征税、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实现公平税负,同时规范小企业的会计工作。()错误 正确

9.会计信息作为公共产品,对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以及千千万万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的决策与利润分配,和国际资本的有效流动、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重点关注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正确 错误

6.财产法要求在交易发生时弄清该交易或事项产生的相关资产和负债或者其对相关资产和负债造成的影响,然后根据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来确认收益。()错误 正确

7.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会计准则的修订要充分考虑国内市场环境,没有必要考虑国际市场环境。()错误 正确

9.对于使用寿命可确定的无形资产,应当在其使用寿命内采用年限平均法进行摊销。()正确 错误

6.新会计准则重判断、讲依据,强调交易和事项的经济实质。()错误 正确

8.小企业实际收到返还的企业所得税通过营业外收支科目进行核算。()正确 错误

6.实施专利保险保费补贴,企业的首份保单的补贴最高为保费的80%。()正确 错误

7.扶持电子商务新业态,支持本市注册的电子商务独立法人单位建立和运营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错误 正确

8.对经认定的项目高端人才,提供免费住房或相应租房补贴。()错误 正确 9.对现代物流企业,按企业的规模及发展情况,经评审后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奖励。()错误 正确

10.拟在境内“新三板”挂牌或境外上柜的企业,给予适当奖励。()错误 正确

6.对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获批设立的江苏省企业院士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给予一定金额的补助。()正确 错误

7.对经认定的结算中心、贸易中心、互联网公司等总部企业,按企业规模及发展情况,经评审后给予最高不超过6000万元奖励。()错误 正确

9.昆山市政府专门设立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专项资金,每年投入不少于20亿元,6年至少拿出120亿元,用于政策推动落实,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错误 正确

10.鼓励企业创牌定标,被批准为国家标准的,经有关部门审核后,对所有起草单位奖励50万元。()错误 正确

6.推动科技金融融合,对于符合风险池支持的企业合计提供不低于10倍资金池数额的贷款支持。()正确 错误

7.对企业柔性引进关键岗位科技人员,给予1:2薪酬补贴,最高不超过6万元/年。()错误 正确

8.鼓励企业法人单位借助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络销售,新建网店在其支付费用正常运营1年后对首年平台服务费给予50%的一次性补助,每家企业限补一个平台。()错误 正确

9.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对省专利金奖奖给予20万元/件的奖励。()错误 正确

7.对项目稳定性好、绩效明显的优秀人才给予的购房补贴,最高不超过100万元。()错误 正确

8.初创期人才项目经认定为国内优秀的团体项目资助资金为300万元。()错误 正确

10.鼓励企业创牌定标,被批准为国家标准的,经有关部门审核后,对所有起草单位奖励50万元。()错误 正确

8.初创期人才项目经认定为国内领先的团体项目资助资金为300万元。()错误 正确

9.对现代物流企业,按企业的规模及发展情况,经评审后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奖励。()错误 正确

9.对重点支持文化创意产业项目,鼓励制造业领军企业分离创意设计环节,根据企业类型和业务规模实行分档定额奖励。()错误 正确

8.支持本市注册的电子商务独立法人单位建立和运营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经有关部门认定,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建设软硬件总投资额的20%给予一次性补助,最高不超过50万元。()错误 正确

8.对承担苏州市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按不超过项目货币及实物资产投资额的50%给予股权投资。()错误 正确

9.拟在境外上市的企业,成功上市后奖励500万元。()错误 正确

10.对通过重大装备投入,设备投资额在3000万元以上,按项目设备投资额的5%给予补助,单个项目一般不超过2000万元。()错误 正确

11.对承担苏州市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按不超过项目货币及实物资产投资额的50%给予股权投资。()错误

会计收入与税收收入的协调 篇5

对于企业取得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手续费收入的会计处理方法,目前有三种观点,即:计入往来款项、计入“其他业务收入”和计入“营业外收入”。

第一种观点认为,该项收入是用于奖励单位专门从事代扣代缴工作的办税人员的,所以其收支应该通过往来款项核算。这种观点是不恰当的,因为单位取得的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手续费收入并不完全用来奖励具体办税人员的。根据《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暂行办法》(国税发[1995]65号)规定,手续费收入可用于代扣代缴费用开支和奖励代扣代缴工作做得较好的办税人员,而并不是完全用于奖励办税人员。同时,《关于进一步加强代扣代收代征税款手续费管理的通知》(财行[]365号)也明确规定,单位所取得的手续费收入应单独核算,计入本单位收入,用于“三代”管理支出,也可以适当奖励相关工作人员。据此,该项收入不应计入往来款项,而应计入单位收入。

那么,该项收入是应计入“业务收入”还是“营业外收入”呢?

代扣代缴手续费是企业提供了—定劳务后取得的收入。企业只要正常履行了代扣代缴义务,该经济利益就可以确定获得。又由于手续费收入的比例是确定的,从而该经济利益也是可以计量的,因而它符合劳务收入的确认原则。基于此,笔者认为,对于手续费收入,企业应计入“其他业务收入”,而非“营业外收入”。相应地,有关代扣代缴费用开支和对代办人员的奖励支出也应计入“其他业务支出”。

二、税务处理

手续费收入对于单位来说,主要涉及流转税和企业所得税。流转税方面,该项收入实际上是企业捉供了一定的劳务而取得的收入,因此应按照营业税中“其他服务业”的税目,按5%的税率交纳营业税;所得税方面,该手续费不仅在会计上应作为收入核算,在税法上,也应并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缴纳企业所得税(参考财行[2005]365号)。另外,《关于代扣代缴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手续费收入征免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31号)规定,对于储蓄机构取得的手续费收入,应按照规定交纳营业税和所得税。当然,目前也有个别地区对手续费收入是免征营业税的,如黑龙江省就曾发文明确(详见黑地税发[]248号),对于税务部门委托代扣单位代扣税金取得的手续费免征营业税,但这只是适用于个别地区的规定。

租金收入的会计及税务处理 篇6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若干税收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79号)对企业提供固定资产、包装物或者其他有形资产使用权而取得的租金收入业务中,关于交易合同或协议中规定租赁期限跨年度,且租金提前一次性支付如何确认企业的租金收入问题进行了明确,即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条规定的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出租人可对上述已确认的收入,在租赁期内,分期均匀计入相关年度收入。出租方如为在我国境内设有机构场所、且采取据实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的非居民企业,也按本条规定执行。

租赁期限跨年度租金的支付一般包括合同签订日支付、租赁期间届满时支付、租赁期中(一次或数次)支付等方法,本文结合案例,对“提前收到租金”和“合同签订日支付租金、租赁期间届满时支付租金”的会计和税务处理分析如下。

案例

2008年,甲企业将该企业拥有的固定资产租赁给乙企业使用,合同约定租赁期5年,租金100万元/年,共计500万元。假设甲企业有如下几种租金收取方式(本案例不考虑其他税费):

1.合同约定租赁期间届满时乙企业一次性支付全部租金。但甲企业于2009年12月提前一次性收取了5年的租金500万元。

2.合同约定合同签订之日乙企业一次性支付全部租金,2008年1月签订合同,甲企业一次性收取了5年的租金500万元。

3.合同约定租赁期间届满时乙企业一次性支付全部租金,甲企业于2012年12月一次性收取了5年的租金500万元。

会计分录

1.提前收到租金的收入确认

①2008年,甲企业确认租金收入100万元,并同时确认相应的营业税纳税义务。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3]16号)的规定,单位和个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和商誉时,向对方收取的预收性质的价款(包括预收款、预付款、预存费用、预收定金等,下同),其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以按照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该项预收性质的价款被确认为收入的时间为准。因此,2008年度甲企业会计与营业税确认租金收入的时间相同。会计分录为(单位:万元,下同):

借:应收账款———乙企业 100

贷:其他业务收入———租赁收入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5

贷:应交税费———营业税 5.②2009年提前一次性收取了5年的租金500万元,甲企业在会计确认租金收入100万元的同时对已收取的租金全部确认营业税纳税义务。

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第十二条规定,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并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或者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据的当天。因此,甲企业剔除2008年已确认的营业税纳税义务100万元外,应对已收取的400万元租金在2009年确认营业税纳税义务。

借:银行存款

500

贷:其他业务收入———租赁收入

预收账款———预收租金

300

应收账款———乙企业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20

贷:应交税费———营业税

20.③2010年~2012年甲企业每年确认租金收入100万元,3年共计300万元。

借:预收账款———预收租金

贷:其他业务收入———租赁收入

100.2.合同签订日支付租金

①2008年甲企业确认租金收入100万元,并同时确认相应的营业税纳税义务。

借:银行存款

500

贷:其他业务收入———租赁收入

预收账款———预收租金

400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5

贷:应交税费———营业税

5.②2009年甲企业确认租金收入100万元,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剔除已确认营业税纳税义务的100万元外,甲企业应对已收取的400万元租金在2009年确认营业税纳税义务。

借:预收账款———预收租金

贷:其他业务收入———租赁收入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20

贷:应交税费———营业税

20.③2010年~2012年甲企业每年确认租金收入100万元,3年共计300万元。

借:预收账款———预收租金

贷:其他业务收入———租赁收入

100.3.租赁期间届满时支付租金

①2008年甲企业确认租金收入100万元,并根据财税[2003]16号文件的规定同时确认相应的营业税纳税义务。

借:应收账款———乙企业 100 贷:其他业务收入———租赁收入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5

贷:应交税费———营业税

5.②2009年~2011年甲企业每年确认租金收入100万元。由于合同约定租赁期间届满时支付租金,这种“租赁期间届满时支付租金”的付款时间约定条款就是《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规定的索取款项的法律凭据。此时甲企业既没有收讫营业款项,又没有取得索取营业款项的凭据,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的规定,甲企业2009年~2011年不确认营业税纳税义务。

借:应收账款———乙企业 100

贷:其他业务收入———租赁收入 100.③2012年收到租金,甲企业在确认100万元租金收入的同时,应对已收取的500万元租金,剔除已确认营业税纳税义务的100万元外的400万元租金确认营业税纳税义务。

借:银行存款

500

贷:应收账款———乙企业

400

其他业务收入———租赁收入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20

贷:应交税费———营业税

20.纳税调整

1.提前收到租金的收入确认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九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第(六)项所称租金收入,是指企业提供固定资产、包装物或者其他有形资产的使用权取得的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承租人应付租金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那么,对于企业租赁期限跨年度且承租人提前一次性支付的租金,企业如何确认租金收入?为此,国税函[2010]79号文件进行了补充规定,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条规定的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出租人可对上述已确认的收入,在租赁期内,分期均匀计入相关年度收入。根据上述文件的规定,对租赁合同已经约定承租人应付租金日期而出租人提前一次性收到的租赁期跨年度的租金收入,既可以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在合同或协议规定的应付租金日期确认收入,又可以根据国税函[2010]79号文件的规定在租赁期内,分期均匀计入相关的年度收入。

甲企业可按照合同或协议规定的应付租金日期确认收入,2008年~2011年每年通过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三《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第5行“4.未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的收入”调减100万元,2012年一次性确认收入500万元。或者,甲企业在租赁期2008年~2012年内,分期均匀计入相关年度收入,企业会计处理与税法一致,无需作任何调整。

2.合同签订日支付租金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九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所称租金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承租人应付租金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所以,甲企业2008年应确认租金收入500万元,调增应纳税所得额400万元,填入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三《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第5行,2009年~2012年每年调减100万元。

3.租赁期间届满时支付租金

会计收入与应税收入差异探讨 篇7

1会计收入与应税收入产生差异的原因分析

会计收入与应税收入产生差异, 首先是由于会计和税法的目标不同, 并且由此导致的二者在确认收入的原则上不同, 从而形成了会计收人与应税收入的不同, 分析这些原因是正确认识两者差异的基础。

1.1会计与税法的目标不同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会计的目标是如实地反映和监督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 并及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故会计对各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要求真实、可靠、准确。而税收的目标是为了规范税收分配秩序、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实现和调节经济活动, 并且税收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一项费用, 与企业的收益存在此消彼涨的关系。故税法对各税制要素的规定力求严肃性高、操作性强。为了实现各自的目标, 会计和税收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 导致二者在收入费用确认遵循的原则等方面产生差异。

1.2会计和税法在收入确认上遵循的原则不同

会计和税法的目标不同, 导致会计和税法在收入确认上遵循的原则亦不同, 具体表现有:

(1) 会计强调谨慎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以及权责发生制原则。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会计核算时, 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 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 对可能发生的费用或损失应当合理预计。在这一原则下, 企业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以计提八项减值准备, 企业应当将损失很可能发生的或有事项确认为负债, 而这些都是与税前扣除的确定性原则相违背的。同时,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会计核算要重视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 对收入及成本费用的确认很大程度依靠会计人员主观估计。

(2) 税法突出强调确定性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和收付实现制。为防止企业利用减值准备和预计负债等人为调节利润、达到延期纳税甚至避税目的, 税法强调法定确定性原则, 要求各构成要素必须且只能由法律予以明确规定, 税收征纳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只能以法律规定为依据, 没有法律依据, 任何主体均不得征税或减免税, 对涉税事项的确认必须按税收制度的规定执行, 不能估计。同时为了保证税收收入的及时足额征缴入库, 税法遵循支付能力原则。因此, 税法对收入的确认侧重于经济业务社会价值的实现, 成本费用税前扣除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而不能依靠估计得出。

2会计收入与应税收入确认方面的差异

2.1关于收入概念的差异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包括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三类, 但是它不包括利得。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如政府补助等。税法第6条规定, 收入是指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收入不但包括会计准则中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经营业务收入、投资产生的投资收益, 还包括归于利得的营业外收入, 具体可分为销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转让财产收入、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接受捐款收入以及其他收入九类。新所得税法第5、7、26条还将收入分为应税收入、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

以上可以看出.税法中收入的含义要宽于会计收入, 会计收入属于狭义的收入, 而应税收入属于广义的收入。

2.2关于收入确认条件的差异

企业会计准则对收入的确认强调以下基本原则: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相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相关的、已发生的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同时, 对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还强调: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 也没有对己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而企业所得税法则规定:企业应当在发出商品、提供劳务, 同时收讫价款或取得索取价款凭证时, 确认营业收入。

根据会计准则的相关解释, 相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人企业, 是指销售商品价款收回的可能性超过50%。由于企业所得税相关法规无此规定, 可见会计准则对收入实现的确认注重商品所有权转移的“实质条件”, 而税法侧重于货款的结算和发票的开具等“形式条件”。相比较而言, 企业会计准则对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比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得更为严格。

2.3关于视同销售行为收入确认的差异

视同销售行为包括将自产、委托加工的产品用于在建工程、非生产性机构、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等和将非货币性资产用于投资、分配、捐赠、抵债等方面共两大类。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除一般的商品销售确认收入外, 企业将自产或者外购的商品用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包括用于对外投资) 、抵偿债务、职工福利、分配股利时, 需要确认收入。但是将自行开发产品转作自用或出租时, 由于所有权未发生转移不确认收入。税法实施条例则规定, 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 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

由上可知, 会计上确认为收入的视同销售行为, 税法也确认为应税收入。但是当商品用于无偿赠送时, 会计上不确认收入, 税法确认收入;当商品转作自用或用于出租时, 会计上和税法均不确认收入。

3会计收入与应税收入差异的协调

由于会计和税法的目标和确认原则存在差异, 因此会计收入与应税收入之间存在差异是正常的。但是, 若两者的差异过大, 一方面会加大企业核算的难度, 损害企业利益;另一方面, 又会增大税收征管成本, 不能税款的足额征缴。故有必要对两者进行协调, 协调时需注意以下方面:

首先, 协调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在政策设计与制定中, 只要不对税收政策执行和征管产生很大的妨碍, 就应尽可能将税收制度与会计制度相协调一致;对不能消除或能消除但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差异部分, 通过在会计制度中明确税收的会计理由, 充分反映相关会计信息。

其次, 要加强会计和税收的法规制订和日常管理部门之间的合作。由于会计和税收分属于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两个不同的主管部门, 虽然总的来说, 两个部门都是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 但是部门之间的具体职责和管理目标不同。故两个部门应该主动进行沟通协调, 相互合作。比如, 在对税收征管妨碍不大的情况下, 税法可以在细节上适当地缩小与新会计准则的差异。又如, 目前企业计算应纳所得税是在不改变原来会计账务处理的情况下, 通过纳税调整项目加减得出, 若两个部门联合起来, 规定今后纳税调整的过程应反映到会计核算中, 将有利于社会各界对企业的财务行为进行监督。

最后, 在收入的确认上要尽可能地减少对权责发生制的背离。由于权责发生制能真实、公允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因此广泛被企业会计核算所采用。企业所得税法基于保障国家税收收入和纳税人纳税能力的考虑, 对某些项目收入和费用的确认采用了收付实现制。笔者认为, 应尽可能减少这些项目, 对企业按权责发生制原则不确认收入的, 那怕已收到现金, 也不能确认为应税收入。如预收客户款, 应允许税前扣除。当然, 这样做的前提是要通过其他一些规定来确保企业不能人为调减收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G].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2007.

[4]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G].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2007.

会计收入与所得税收入差异分析 篇8

摘要:随着新会计准则与新企业所得税法相继颁布,两者之间的差异也出现了新情况和新内容。在会计实务中,必须对这些差异进行充分认识,以确保企业会计核算和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会计;所得税;收入;差异;分析

会计上的收入体现企业的经营成果, 税收上的收入则是税收的税基或税源。收入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收入的含义和收入的确认两个方面。随着新会计准则与新企业所得税法相继颁布,两者之间的差异也出现了新情况和新内容。在会计实务中,必须对这些差异进行充分认识,以确保企业会计核算和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的顺利进行。

一、收入确认范围上的差异

在收入确认范围上,会计收入小于所得税法收入,具体体现在:

会计收入。其范围只涉及企业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企业会计准则》中指出: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根据这一定义,会计收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会计收入的范围只涉及企业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而将在非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作为利得加以确认,比如企业接受的捐赠收入、无法偿付的应付款项等。因此,会计准则中“ 收入”为“ 狭义”上的收入。但在计算会计利润时,应从广义的角度考虑收入,则要将“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纳入计算的范围。正如基本会计准则第37条规定,会计利润包括收入( 狭义) 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或损失等。

所得税收入。其范围涉及所有经营活动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在《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虽然未对所得税收入做出明确的定义,但规定了应纳税所得额的基本原则、收入的形式、内容等。所得税法第6条采用列举法明确了所得税收入的内容。其中,销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转让财产收入、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属于企业日常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与会计准则中的收入一致。接受捐赠收入和其他收入则属于非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流入,相当于会计准则中的“利得”。但“已作坏账损失处理后又收回的应收款项”的其他收入,不形成会计准则中的利得。另外,在《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25条中指出,所得税收还包括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收入。由此可见,所得税法中收入的范围大于会计收入,除了包括会计收入之外,另外还包括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收入和利得。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收入和其他收入中的“ 已作坏账损失处理后又收回的应收款项”, 则形成会计收入与所得税法收入之间的永久性差异项目。

二、收入确认条件上的差异

会计收入更注重实质重于形式和谨慎性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以及收入的实质性的实现。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第四条规定, 销售商品收入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 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4)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5)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从上述确认条件可以看出,企业会计准则主要从实质重于形式和谨慎性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出发, 注重收入的实质性的实现。

所得税法从国家的角度出发,更注重收入的社会价值的实现。以销售货物收入确认条件为例,所得税收入应为:企业获得已实现经济利益或潜在的经济利益的控制权;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合理地计量。各种劳务收入确认的确认条件应为:收入的金额能够合理地计量;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交易中发生的成本能够合理地计量。企业的其他收入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确认收入:一是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而是收入的金额能够合理地计量。因此,对所得税收入的确认主要是从国家的角度出发,注重收入的社会价值的实现。只要有利益流入企业或者企业能控制这种利益的流入,所得税法就应该确认为收入。

三、在收入确认时间上的差异

会计准则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来确定收入的入账时间。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条规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但本条例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由此可以看出,在收入确认时间上,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所以,在多数情况下二者对收入确认时间的规定是相同的,但也有例外。它们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的确认时间上。《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中规定,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在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投资企业取得股权投资后,在被投资单位实现损益以及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均要按照投资单位应享受或分担的份额确认投资损益。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17条第二款规定: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在一般情况下按照被投资方作出利润分配决定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由此可见,所得税法上对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的确认已偏离了权责发生制原则,更接近于收付实现制,但又不是纯粹的收付实现制。也就是说,税法上不确认会计上按权益法核算的投资收益。

参考文献:

[1]财政部:2006.企业会计准则.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上一篇:北漂因生活压力过大辞职下一篇:以眼泪为话题的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