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论文]「三自一导」教学模式探析(精选3篇)
[政治论文]「三自一导」教学模式探析 篇1
“三自一导”是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三自一导”即在教师的主导下,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质疑、自己求索。实施“三自一导”教学方法的目的就在于充分调动学习主体――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学会求知,学会做人。
“三自一导”教学的读是基础,疑是深入,求是升华。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们认识到,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必须做到:
一、学生自己读书
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读书,把握新课的大体知识结构和基本的知识点。我们的做法分三步:第一步,导入,即导入新课,启迪学生思维。其方法大体有:由复习旧课导入,架起通向新知识的桥梁;创设情境导入,如通过趣事逸闻、成语故事、诗词歌曲等,把学生引入获取新知识的愤悱状态;制造悬念,即由问题导入,激起学生求知欲望;开门见山,直接引导学生读书,探索新知,等等。第二步,提示。学生读书前,教师应提示本课的主要内容或读书的基本要求,给学生以思维的支撑点,以聚焦集思,不致使学生大海捞针。也就是说,让学生围绕几个主要问题去读书思考,以免分散精力,偏离教学目标。第三步,读议。学生在读书的基础上,按照教师的要求,或初步拟出本课的学习提纲,或思索教师提出的问题,达到基本把握本课主要内容或基本知识点的目的。读,有粗读、精读之分。粗读,是开始第一遍读,目的是了解大体的内容,建立初步印象。精读,是对重点、难点的反复品味,反复琢磨。精读又可分为通读、分节读。通读以整体推进,分节读以分节、分段或分题推进。此外,还有学生自己默读,或让同学领读,或分角色读,或齐声读。自己默读是学生自个儿钻研,领读是唤起同学注意,分角色读是造成思维的氛围,齐读则是共同探索的.目标或成果(即结论)。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学生只有通过反复读,才能为质疑、求索奠定基础。
二、学生自己质疑
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找难点,找疑点,找关节点,交流信息,敞开思想。学生能不能提问,会不会提问,是检验学生学习深度和思维广度的重要标志,是达到懂、信、用的必经阶段,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自己质疑的途径有:①在预习中质疑,即初读时学生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或作为自己的攻关目标,或在讨论中提出,作为集体研究的问题;②在讨论中质疑,即同学们在讨论某个问题时相互质疑,以追求问题的真谛;③在教师讲课中质疑,即听了老师讲解,还有哪些不理解,哪些还不能服人;④在练习中质疑,即让学生在练习中碰钉子,对解题思路甚至答案质疑。
学生自己质疑,往往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学生提不出问题,有待教师引导学生向深度、广度去思考。通常的方法有:①抛砖引玉,即由老师提出一个挑战性问题,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与质疑。比如抓住关键性的话或者关键性结论追问“为什么”,进而引发学生质疑。我在讲“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时,一开始先让学生读书,学生似乎一目了然,提不出问题。但当我提问“如何理解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时,学生茅塞顿开,讨论时立即提出:“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是什么含义?”“为什么要转化为生活资料来决定?”同时,对后面的内容,如“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的特有现象”等都提出了质疑。②旁敲侧击,把学生的思路引向广度质疑。如学习了“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后,引导学生联系现实,谈谈有什么疑惑,或者想不通的地方。学生很容易联想到社会主义工资也不是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那它与资本主义工资有什么区别?既然资本主义工资本质上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为什么人们还要竞相进入工厂、企业?③借题发挥,即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或者通过迷惑度较高的多向思维练习,让学生在碰钉子中质疑。④巧布迷阵,即由老师或学生针对某一知识,联系实际,列举若干似是而非的事例,形成一个迷阵,让学生质疑、甄别;或以
[1][2][3]
[政治论文]「三自一导」教学模式探析 篇2
关键词:自学,质疑,求索
以往的传统教学大多是教师手把手教, 学生模仿性学习, 学生对教学内容印象不深, 完全依赖教师示范, 自己练习时常常招式都记不全, 动作形似而神不似, 很多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放弃学好太极拳这门课的信心, 尽管教师每次课要做数次的示范, 教学效果仍然很不理想。针对这一长期以来困绕教学的问题, 本人大胆进行了课堂教学的改革, 把“三自一导”教学模式引入太极拳课堂教学, 目的就在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究新知识, 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 通过自学、质疑、自己求索, 更好地学习掌握太极拳的一招一式和拳理, 将来不仅可以强身健体, 还可以把太极拳所弘扬的精神发扬光大。
一、引导学生自学
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摄取知识的主动性, 即唤起学生对太极拳这门课的兴趣。在第一次课中先不急于动作示范, 而是进行太极拳拳理的讲授, 使学生深入了解太极拳是怎样产生的, 太极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紧密切合以及其内容的博大精深。
1、教师为学生讲诉太极拳的产生背景
它是在独特的社会环境中孕育和发展起来的, 优越的地理环境使中国长期以来自给自足经济占统治地位。同时, 思想上以儒家文化为主体。正是在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太极拳必然蕴含着国人特有的价值观, 即习惯于和谐、宁静及相对稳定的生活方式, 和谐的价值取向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特征, 而太极拳所追求的正是一种个体和谐、人际和谐、天人和谐的境界。正因为如此, 太极拳才会倍受国人青睐。
2、教师对太极拳拳理的讲授
太极拳崇尚“天人合一”的境界, 即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 不可分裂;同时, 生命的两个主要标志——神与形也是一个统一体, 不可分割。太极拳所要达到的就是以有形的身体活动, 促进无形的精神升华, 从而实现理想人格的塑造。在我们上古祖先的心目中, 圆是自然之象, 如太阳、月亮、天宇空间等皆具圆形状态;而春夏秋冬, 白昼黑夜, 周而复始的运动则是自然之理。太极拳的产生及其动作形态则是顺应循环之道的典型代表。无论杨式还是陈式太极拳, 在招式上似有很大差别, 但究其根本, 其运动形态不外乎空间的各种大圆、小圆、椭圆和螺旋环环相扣, 触处成圆。圆就是太极拳的核心, 所以太极拳又被称为“圆活运动”。正是这种不离圆弧的运动中蕴涵着宇宙自然的变化之理, “圆”与“空”是大自然天地的基本特征, 圆则灵活多变, 空则转灵无滞, 圆而空才能做到活泼自如、循环无碍、变化无穷。太极拳以圆和空为主要拳法理念, 比如:太极拳开始和结尾都有抱元守一的动作, 而其每一招一式都来自“圆”, 绵绵不断地划圈, 大圈小圈的变化中无不渗透着天人合一的思想。
太极拳的原理由无极而太极, 进而才有动静之机、阴阳开合等变化。也就是说, 太极拳的千变万化都离不开一个“道”, 太极拳的一招一式虽可以传授, 但是其意境和神韵必须在日积月累、长期锻炼中用心体验方可得到。正如庄子曾说过“夫道无为无形, 可传而不可授, 可得而不可见。”只有练到“身无其身, 心无其心”, 才能达到形神兼备的境界。另外, 庄子曾说“夫为剑者, 示之以虚, 开之以利, 后之以发, 先之以至。”这种思想精髓贯穿了太极拳技击理论发展的始终。这种“示之以虚”是一种坚韧不露、外柔内刚的状态, 目的是先引对方来攻, 然后根据对方暴露出的弱点采取对策, 破解对方招式, 达到“后发制人”的目的。“柔中寓刚、棉里藏针”以及“四两拨千斤”和“舍己从人”等技法理论都是上述思想在太极拳理论中的具体应用。
3、对太极拳的健身作用的讲授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文化中独具特色, 并有较大影响拳种之一, 它有保健、技击和修身养性的功能。太极拳运动要求动作安稳舒展、轻松柔和、连绵不断, 这样肢体的关节、肌肉依次得到较好的锻炼, 同时, 又有全身的协调配合。另外, 练习时要求“心理安静”、“精神集中”、“以意识引导动作”, 长期练习, 可培养人沉着、坚毅和耐心的优良品质, 同时对消除紧张和疲劳也有明显效果。科学研究表明, 练好太极拳对心肺功能、消化系统和骨骼肌肉等都有裨益。
同时, 插入录象教学, 使同学们看到优秀的拳师是如何打太极拳, 既达到审美的愉悦, 又使学生了解了太极拳的技术特点, 并且还可以增强学生学好太极拳的信心。
布置课后作业:安排学生自己去查阅一些有关儒家、道家的思想以及太极拳的产生的相关历史背景, 主动去涉猎些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 从而对太极拳理才能有更深的理解,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另外, 每次课堂教学结束后, 还应配合网络教学, 使学生课后加深对课堂教授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精挑细选大师级人物的经典录像, 安排学生们观看, 使学生享受一番视觉盛宴, 学生亲身感受到一种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自然和谐之美, 使他们有迫切的学习欲望。这时教师要告诉学生想练好太极拳应循序渐进, 不可急于求成。无论是一举手还是一动脚, 都要把它的起点、止点和路线搞清楚。同时, 利用网络教学和录象挂网的方式加强学生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入掌握。建立邮箱和QQ的网络沟通渠道使学生有疑问可及时与教师联络并获得满意的解答。
二、引导学生质疑
陆九渊曾说:“为学患无疑, 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所以, 有疑无疑, 大疑小疑可说是一个人学习能力的分水岭。学生能不能提问, 会不会提问, 是检验学生学习深度和思维广度的重要标志, 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可分组学习, 观看有关太极拳发展背景的录像, 针对有关太极拳的思想进行热烈的讨论, 极大地激发学生对太极拳的学习兴趣。观看优秀拳师的录像, 大家共同鉴赏并一起冥想, 体味其带给我们的和谐境界, 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太极拳带给我们的安宁和形神统一的愉悦, 大家共同分享各自的感受。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设置迷惑性较高的错误动作, 请同学们来挑毛病;同学们上来表演并且互相点评等等。适时引导学生要练好太极拳, “勤”字尤为重要。俗话说:“拳打千遍, 其理自现。”也就是说, 练习的遍数多了, 自然会摸出其规律。与此同时, 还应注意多想、多问、多看, 即善于动脑筋思考、揣摩, 有疑问的地方主动积极请教他人, 多观摩别人练拳的长处, 提高自己。
三、引导学生求索
求索不是单个人的苦思冥想, 而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课前课后的多边互动的过程, 教师要想方设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这里有学生的独立思考, 有小组的讨论, 有学生之间的相互纠正, 也有师生的切磋, 老师的小结等等。培养学生求索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我认为“三自一导”中“导”应贯穿于“三自”的始终, “三自”决不等于老师撒手不管, 纯粹学生自学。相反, 老师的任务更重, 对老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 教师必须首先提高自身素质, 尤其是文化素养, 还有扎实的武术功底, 形神兼备的一招一式, 带动学生主动积极、身心愉悦地投入到太极拳的学习之中。“三自一导”教学对我们来说还是初步尝试, 因为无论是兴趣的培养, 还是创新思维的形成都不是一猝而就的, 而是长期渗透的结果。在此, 我们也只是通过该篇文章抛砖引玉, 旨在与业内人士共勉。
参考文献
[1]于化行:《太极拳全书》,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01-01。
[2]陈桂生:《漫话“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育发展研究》, 2001, (9) 。
[3]王辉:《教育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探析》, 《教育评论》, 2000, (4) 。
[4]程晓樵:《教师在课堂互动中的策略》, 《教育评论》, 2001, (4) 。
[政治论文]「三自一导」教学模式探析 篇3
论文说明:“三自一导”是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三自一导”即在教师的主导下,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质疑、自己求索。实施“三自一导”教学方法的目的就在于充分调动学习主体——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学会求知,学会做人。
“三自一导”教学的读是基础,疑是深入,求是升华。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们认识到,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必须做到:
一、学生自己读书
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读书,把握新课的大体知识结构和基本的知识点。我们的做法分三步:第一步,导入,即导入新课,启迪学生思维。其方法大体有:由复习旧课导入,架起通向新知识的桥梁;创设情境导入,如通过趣事逸闻、成语故事、诗词歌曲等,把学生引入获取新知识的愤悱状态;制造悬念,即由问题导入,激起学生求知欲望;开门见山,直接引导学生读书,探索新知,等等。第二步,提示。学生读书前,教师应提示本课的主要内容或读书的基本要求,给学生以思维的支撑点,以聚焦集思,不致使学生大海捞针。也就是说,让学生围绕几个主要问题去读书思考,以免分散精力,偏离教学目标。第三步,读议。学生在读书的基础上,按照教师的要求,或初步拟出本课的学习提纲,或思索教师提出的问题,达到基本把握本课主要内容或基本知识点的目的。读,有粗读、精读之分。粗读,是开始第一遍读,目的是了解大体的内容,建立初步印象。精读,是对重点、难点的反复品味,反复琢磨。精读又可分为通读、分节读。通读以整体推进,分节读以分节、分段或分题推进。此外,还有学生自己默读,或让同学领读,或分角色读,或齐声读。自己默读是学生自个儿钻研,领读是唤起同学注意,分角色读是造成思维的氛围,齐读则是共同探索的目标或成果(即结论)。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学生只有通过反复读,才能为质疑、求索奠定基础。
二、学生自己质疑
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找难点,找疑点,找关节点,交流信息,敞开思想。学生能不能提问,会不会提问,是检验学生学习深度和思维广度的重要标志,是达到懂、信、用的必经阶段,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自己质疑的途径有:①在预习中质疑,即初读时学生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或作为自己的攻关目标,或在讨论中提出,作为集体研究的问题;②在讨论中质疑,即同学们在讨论某个问题时相互质疑,以追求问题的真谛;③在教师讲课中质疑,即听了老师讲解,还有哪些不理解,哪些还不能服人;④在练习中质疑,即让学生在练习中碰钉子,对解题思路甚至答案质疑。
学生自己质疑,往往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学生提不出问题,有待教师引导学生向深度、广度去思考。通常的方法有:①抛砖引玉,即由老师提出一个挑战性问题,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与质疑。比如抓住关键性的话或者关键性结论追问“为什么”,进而引发学生质疑。我在讲“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时,一开始先让学生读书,学生似乎一目了然,提不出问题。但当我提问“如何理解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时,学生茅塞顿开,讨论时立即提出:“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是什么含义?”“为什么要转化为生活资料来决定?”同时,对后面的内容,如“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的特有现象”等都提出了质疑。②旁敲侧击,把学生的思路引向广度质疑。如学习了“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后,引导学生联系现实,谈谈有什么疑惑,或者想不通的地方。学生很容易联想到社会主义工资也不是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那它与资本主义工资有什么区别?既然资本主义工资本质上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为什么人们还要竞相进入工厂、企业?③借题发挥,即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或者通過迷惑度较高的多向思维练习,让学生在碰钉子中质疑。④巧布迷阵,即由老师或学生针对某一知识,联系实际,列举若干似是而非的事例,形成一个迷阵,让学生质疑、甄别;或以析错设疑的方式,以观点或材料辨析,布下迷阵,诱使学生质疑,等等。总之,当学生提不出问题时,老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深入钻研教材,抓住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难点、疑点,启迪他们的思路。
学生自己质疑的另一种情况是往往“跟着感觉走”。他们喜欢抓住许多日常生活问题,对课文质疑。此时,老师要善于聚焦集思、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把分散的、现象的、感性的问题上升到理性并纳入到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的轨道上来,从而形成集体求索的态势。
三、学生自己求索
学生自己求索的目的在于抓重点、明思路、排难点、解疙瘩、澄疑点、解迷惑,进而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自己求索,决不是学生单个苦思冥想的过程,而应该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乃至课前课后老师之间的多边互动的过程,应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这里有学生的独立思考,有小组的讨论,有全班的交流,有师生的切磋,有学生之间的相互纠正,有正反方的辩论,有老师的适时点拨,有学生或老师的小结。
学生自己求索,应掌握好“收”与“放”的关系,放开以各抒己见,收拢以达到相对统一的认识,使学生的认识系列化、规范化。
在“三自一导”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中,我们感到有以下四个问题值得注意: 1.“三自一导”不是一个彼此孤立的、机械的教学程序,而应该是一个相互交叉、适时变动的求是求实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课型和对象,既有导-读-问-求式和导-读-求-问式,又有导-问-求-读式,等等。 2.“三自一导”,“导”应贯穿于“三自”的始终。作为教与学这对矛盾,老师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起着领导和决定的作用。“三自”决不是老师撒手不管。相反,老师的任务更重,对老师的要求更高。面对纷繁的社会现实,面对学生获得的众多的信息,教师如何导读、导问、导向,不仅要求教师有更多的信息与理论贮备和教法上的深入研究,而且还要求教师坚持教学相长,坚持教学民主,努力提高驾驭课堂的本领。
总之,实施“三自一导”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管课型怎样变化,都不能忘记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其认识活动是在他们的头脑里进行的,别人无法代替。检验“三自一导”是否真正到位,最根本的是看学生是否真正动起来了,是否真正开窍了,是否真正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了。 “三自一导”教学对我们来说还是初步尝试,这里既有转变教育观点、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扬弃”问题,也有实施中的困难。因为兴趣要靠培养,疑问要靠激发,思维要靠指导,如何把学生引导到“愤愤乎、悱悱乎”的境地,还待不断探索。
【[政治论文]「三自一导」教学模式探析】推荐阅读:
大学生政治认知探析论文05-16
中学政治教学方法探析08-26
政治教学论文免费05-20
中学政治教学反思论文11-07
政治教学与人格建构论文06-14
初中政治趣味教学论文06-14
政治教学的简约之美论文06-26
中学政治教学的困境论文12-22
政治教学生活化论文01-01
政治课教学论文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