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阅读指导课

2024-11-03

西游记阅读指导课(通用9篇)

西游记阅读指导课 篇1

《西游记》课外阅读指导课

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懂得读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技巧,加强阅读名著的信心。

2、通过读原文练习说话,欣赏电视片段,体会原著的精妙,学生学会精读古典文言名著经典片段的方法,激发阅读的兴趣。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读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技巧,增强阅读的信心。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专题阅读方法指导

1、以课文《猴王出世》导入。(1分钟)

老师吟诵:“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这段描写选自根据《西游记》改编的课文——生答(《猴王出世》。)这个石猴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生答(孙悟空),同学们对机智、勇敢,天不怕地不怕的孙悟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利用课余时间继续阅读了《西游记》这本原著。今天这节课外阅读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西游记》!

2、指导阅读方法读书汇报。(14分钟)

据老师课前调查,我们班有30位同学读完了《西游记》,真不简单,这本书有八十万字呢!请读完这部书的同学起立,为自己欢呼!也请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还没读完的同学可要加油哦!无论是读完的还是没读完的,相信同学们对《西游记》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老师想出题考考大家,看谁的<<西游记>>知识最丰富,有没有信心?好,请看题:

1、《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A、玄奘B、玄明C、唐三藏

2、猪八戒原本是天上的—A、弼马温B、天蓬元帅C、卷帘将

3、《西游记》一书共有——

A、八十回B、九十回C、一百回

4、唐僧的坐骑小白马原本是——

A、东海龙王的儿子B、西海龙王的儿子C、南海龙王的儿子

5、《西游记》中唐僧的徒弟是指——

A、孙悟空、猪八戒、小龙马B、孙悟空、哪吒、沙和尚

C、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

6、孙悟空一个筋斗能飞——

A、十万八千里B、十万三千里C、十万里

7、沙和尚的法号是——

A、沙悟净B、沙悟能C、猪刚鬃

8、我国古代四大名著指——

A、《西游记》《三国志》《水浒传》《红楼梦》

B、《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

C、《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

师:刚才老师出的题没有难倒大家,说明同学们掌握的知识可真不少,大家读书可真仔细,那么,你是怎样读书的呢?谁能起来给大家介绍自己的好的读书方法呢?

1、指导略读前言或简介,想想作者吴承恩在什么情况下写《西游记》?书主要内容是什么?《西游记》主要写了哪些人物?

2、快速略读书的目录,说说你最想读其中的哪个故事或你读过哪个故事情节?

3、根据学生回答,老师归纳,并适时板书。(整本原著——通读:浏览、跳读,把握大意)①观看前言后序,了解写作背景、故事梗概、主要人物。②观看目录,了解故事情节。③采用浏览法、跳读法阅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④遇到不懂的打个问号,可以自己揣摩或参考译文,也可以请教别人。大家说得真好,说明你们都是个爱读书,会读书的同学。

二 学生阅读实践

1、大家介绍了很多通读《西游记》的方法,现在老师出示《西游记》中“孙悟空与如来佛祖打赌,被压下五行山”的片段,看看大家是不是真的能运用刚才提到的一些方法读懂这片断,如果还不懂的可请教同学、老师,然后再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把这一段的内容具体说一说。

出示原文。

那大圣收了如意棒,抖擞神威,将身一纵,站在佛祖手心里,却道声:“我出去也!”你看他一路云光,无影无形去了。佛祖慧眼观看,见那猴王风车子一般相似不住,只管前进。大圣行时,忽见有五根肉红柱子,撑着一股青气。他道:“此间乃尽头路了。这番回去,如来作证,灵宵宫尽是我坐也。”又思量说:“且住!等我留下些记号,方好与如来说话。”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变!”变作一管浓墨双毫笔,在那中间柱子上写一行大字云:“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写毕收了毫毛,又不庄尊,却在第一根柱子根下撒了一泡猴尿。——选自《西游记》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

2、四人小组讨论。请同学们注意,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要说一次,而是要发挥集体的力量,把这段故事说得生动有趣。可以选一个代表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内容,也可从表情、动作等方面提供一些意见。也可以同组表演。

3、指生汇报

4、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老师追问:你是怎样读懂这故事的?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经典片断----细读:解疑,想象,理解品味

5、刚才大家在读懂的基础上发挥想象,扩充了故事内容,丰满了人物形象,这正是读经典片断的一种方法。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导演杨洁和演员六小龄童也和大家刚才一样,认真读懂原著,结合实际发挥想象,也拍成了大家喜闻乐看的《西游记》,下面我们来欣赏

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孙悟空与如来佛祖打赌,被压下五行山”的片断,经历导演与演员想象的过程。

6、刚才大家所讲的片断和导演所拍的电视片断,多么详尽,多么精彩,然而,《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却仅仅用了239个字,多么的精炼呀!下面请再回到原文中,好好品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把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出来。

7、传神的描写,精炼的语言,给读者带来无尽的想象,怪不得北京大学白化文教授对《西游记》作了这样的评价:(齐读)

《西游记》其想像新奇,上天下地,出神入化,可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主要人物的性格也极为鲜明。而且读者面最宽,老少咸宜。此书的副作用极小,是一部鼓舞人斗争,永不灰心,为达到目标而百折不挠的书 三畅谈收获体会

1、同学们,通过运用我们所学的阅读方法读《西游记》,你有怎样的阅读体验呢?(可以谈阅读的收获,也可以谈一谈自己在阅读中领悟出的新方法、发现的新问题等,)指生交流。比如:

(1)我认为第四、五、六、七回很好。这可以概括为“大闹天宫”。因为它很曲折,比如:先封他为弼马温,他听说是“没有品从”下界了,自称“齐天大圣”,招安后让他看管蟠桃园,结果他乱了蟠桃会,反了天宫。我也认为这段好,因为它最能反映孙悟空的反抗精神。这大闹天宫的确是孙悟空叛逆性格的集中体现。

(2)我认为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这一情节也很好。因为它很曲折、生动。比如:妖精先变为少女,又变为老太太、老爷爷,表现得很可怜,使师徒两人产生误会,赶走了孙悟空。(3)、我认为第59、60、61回很好,它很吸引人。它可以概括为:“三借芭蕉扇”。第一次借到的是假的,越扇越火越旺,第二次借到了又被牛魔王半路骗回。第三次才在菩萨的帮助下成功了。也怪了,那铁扇公主为什么不借扇给他呢?其中定有原因!因为孙悟空收服了她的儿子红孩儿。他们之间有仇。这是第几回中提到的?是第四十二回《大圣殷勤拜南海

观音慈善缚红孩》。

2、教师总结:所以这些故事是相对完整而又相互关联的,《西游记》就采用了这种冰糖葫芦式的结构,情节生动曲折。这是拥有读者的决定因素,吴承恩在这方面可谓功底深厚!3总结

《西游记》是一首充满欢乐的歌,是一首充满斗争的歌,更是一首充满智慧的歌。他的魅力在岁月的磨练下显得更加熠熠生辉。魅力西游,让我们快乐阅读!教学后记

西游记阅读指导课 篇2

一、阅读指导课的类型

(一)读物推荐课

主要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可以是书刊的推荐、篇目的推荐或是内容的介绍。形式上,教师推荐、学生推荐、教师和学生相结合推荐都可以。基本流程是这样的:1. 请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名人名言;2. 请学生介绍自己所崇拜的名人的故事或他们的作品;3. 老师介绍自己所崇拜的名人——比尔盖茨,并适时向大家推荐《世界名人100位》这本书。读物推荐课的目的是通过生生推荐、师生推荐引发同学们的读书兴趣,让学生巴不得马上拿到他刚才听到故事的那本书,然后坐下来津津有味的阅读。

(二)读书方法指导课

向学生讲授精读、泛读、浏览、速读、跳读等读书方法,并告诉学生什么内容适合什么方法。如:1. 看报纸经常采用浏览法,一看标题我们就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对感兴趣的内容我们再仔细阅读。2. 泛读我们到书店选书时经常用到,通过看书名、作者、目录、内容提要等 ,从内容的整体上把握是否是我们所需要的书目。3. 精读是指用正常或较慢的速度,钻研全书的内容,边读边想,常采用勾、点、批、注的方法。对文章不仅要了解内容,而且要把握作者的情感,有的文章读一遍不行,还要反复进行阅读。

(三)读书笔记辅导课

1. 摘录式——对于文章中优美的段落或语句要进行摘抄。

2. 感想式——写读后感。

3. 读书卡片式。

(四)主题阅读指导课

此课型要求老师抓住契机合理安排,内容上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是我们教材的延伸。主题阅读指导课对学生分析问题、概括问题很有帮助,对语文素养的培养很有效果。如:学完课本中老舍先生的《草原》师问: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美不美?生答:美。师:像这么优美的自然景观我们国家还有很多很多。接下来我们要搜集资料进行整理。同学们可以从书上、网上等途径查找。

记得一位老师在讲冰心的一组文章时,在讲完《寄小读者》《只拣儿童多处行》《肥皂泡》之后,又引入了冰心的很多文章让学生阅读,如《笑》《我和玫瑰花》《小橘灯》《樱花赞》《繁星》《春水》等作品。同学们不仅了解了冰心的文章内容,而且通过内容知道了冰心的为人以及她作品的语言特色,这样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而且对冰心的作品了解的更深入了。

根据学生课下都喜欢收集“三国人物”卡或“水浒英雄”卡开展阅读指导课,如走近“三国”:

1. 请学生先说说自己对《三国演义》有哪些了解?

2. 老师列举三国人物特点,让学生对号入座。

3. 本节课我们先选取三国中的一位人物来谈其特点,如:曹操:

a. 疑心很重(把吕伯奢家杀猪招待客人的磨刀声当成要杀他的声音,便一鼓作气杀了他全家);

b. 残暴自私(宁叫天下人负我,不叫我负天下人);

c. 唯才是用(询幽来访,没穿鞋就出来迎接);

d. 有才气(《观沧海》中气势磅礴,容纳百川的气魄)。

……

通过大家的交流评论,使同学们对曹操这一人物特点的认识更丰满了,想更深入地品读《三国演义》。

(五)交流评论课

针对不同的文章或同一类文章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同学们畅所欲言,老师合理指导。

二、怎样上好一节阅读指导课呢 ?

1.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制定计划,确立目标。

低年级:学生刚学完拼音,识字量还很少,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敢说话、爱发言,培养学生读书与思考的习惯。还可以搞故事擂台赛、成语大全、名言警句荟萃等。

中年级:识字量增加,理解力也加强,可以上读物推荐课、交流评论课,指导一些常用的读书方法,建立读书卡片。

高年级:可以推荐一些名人著作组织读书交流评议,搞好主题阅读,写好读书笔记。

教无定法,学无定法,阅读指导课是非常自由灵活的一个课型,我们必须以激发学生兴趣和读书热情为目标,充分挖掘图书馆资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教学内容。

2.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如:优美的文章,我们可以采用诵读的方法;名著、长篇小说,我们可以采用看光盘录像的方法;文字上理解有困难的,我们可以采用投影图片法等。

3. 用激励的手段来保证学生的读书热情。

低年级的同学讲故事好的或发言精彩的要进行奖励,中年级可以搞演讲比赛、优秀诗文的诵读赛、读书卡片的展览等。

4. 教师要做好学生的表率,要爱读书,要进行大量的阅读,上课时要与学生有机地进行交流。

如何上好阅读指导课 篇3

一、激发情感,诱发阅读兴趣

著名科學家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对所阅读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促发学习动机,并最终学好它。阅读教学首先要注意培养阅读兴趣。课堂是师生情感交流的乐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他们主动阅读,教师必须以自己声情并茂的语言,丰富真挚的情感去感染学生,点燃他们自己阅读的激情。

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笔者引导学生边观看小壁虎捉蚊子的课件边绘声绘色地讲解,然后出示断尾巴的小壁虎的课件,提问:看后你想知道什么?有的说:“小壁虎为什么断尾巴?”有的说:“断了尾巴多难看呀,给他接上吧。”有的说:“小壁虎怎么办呢?”……他们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下面请同学打开课本从书中寻找答案吧!”这样,学生们一下对阅读材料产生了兴趣,纷纷打开书本,饶有兴趣地开始了阅读。

二、注重情感体验,提高阅读能力

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还必须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如停顿、重音、语调、语速。这就要求老师适当地教给一些方法,首先要根据标点停顿,掌握句子与句子之间、自然段及意义段的停顿;还要根据内心体验确定重音,根据表达的情感确定语调语速,这样反复练习,就可以揭示出一些一般的规律。但对小学生不能过于强调技巧,最重要的是注重情感投入与情绪体验。

如在《神奇的耳朵》的教学中,指导学生读一读小白兔听到的声音时,先是让学生自己体会读,再指名读,在读中指导:“嘎巴,嘎巴”小草在伸展手脚。“咝咝,咝咝”蝴蝶在扇动翅膀。“滴答,滴答”露珠在花瓣上跳跃。“吱吱,吱吱”小甲虫在草叶上弹琴。”逗号之间应停顿,语调语速让学生根据内心体验自己确定,并允许学生边读边做动作,提倡个性化朗读,然后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边听边想,引导学生在“读中学,品中悟”,从而让学生带着这种意境进人到大自然中去,用心感受到自然的美,最后建议学生“美美地读”,体验一下自然的美妙。

三、注重阅读形式的多样化

阅读是一种视觉、听觉、思维与书面语言相结合的过程,小学生对阅读兴趣缺乏持久性与稳定性,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阅读训练,让学生在多种练习中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品悟出感情。

如在《春雨的色彩》教学中,笔者先后安排了小声朗读、图文对照读、模仿小广播员练读、扮演角色朗读、看课件配乐朗诵等形式的训练,这些新颖的训练形式,大大地激励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堂气氛热烈起来。这样在兴奋的环境中既增加了阅读的数量,又保证了课堂上多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读书,做到了讲、读、议、思、练相结合,避免了繁琐多余的讲解和提问,学生在自然的阅读中品悟出大自然的美景。

四、注重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自觉想象。在重视知识信息的同时,要重视孩子的情感、个性和人格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相互启发,互相讨论,要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阅读并发表意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探索,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地发散,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真”,发现“疑”,发现“美”。

在教学《春雨的色彩》时,笔者让同学们讨论春雨的色彩是什么样的。有的说春雨是绿色的,有的说春雨是白色的,有的说春雨是黄色的,有的说是灰色的……笔者要尽可能让学生各抒己见,创造条件让学生自行思考问题,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使课堂气氛融洽起来,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提高了。

五、强化自由阅读

自由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自由阅读让学生真正得到自由,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阅读教学方式。没有了教师的束缚,孩子们可以自由地根据自己的喜好,阅读自己喜欢的读物和文章,从而开阔视野、丰富知识、训练能力、陶冶性情,使学生把读书当成一种需要,乐于读书,勤于读书,愿意读书,从而使学生养成终身读书的习惯。

西游记阅读指导课 篇4

走进《西游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名著《西游记》的主要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等来分析名著主要人物形象特点。

3、懂得对名著进行情感体验,结合名著谈感受,了解阅读名著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故事情节分析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听《西游记》片头曲音乐,导入本节课内容。

2、《西游记》是古典神话小说,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后被人们改变成电视剧、动画片等,家喻户晓!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名著《西游记》,板书课题!

二、知识汇报。

1、同学们对《西游记》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我们就来谈谈西游记好吗?你是从哪里对《西游记》有了了解的。

老师为同学准备了一份提纲,同学们还可以任选题目,也可以自己补充题目,在组内进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1)《西游记》的作者及朝代(2)《西游记》的主要内容

(3)读后你认为《西游记》中哪个人物形象或故事情节最吸引你?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为什么(同学们用“我认为……故事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因为……”句式来说。)

2、生交流后汇报

师小结:通过了解作者经历、背景对理解作品有一定帮助,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板书:作者解读——作家作品,写作背景

三、品读经典情节

1、师:观看影片直观形象,有声音,有图象,难怪你们放学后都喜欢看动画片;但是老师告诉你们,看电视决不能代替读书,据我所知,看电视除了对眼睛伤害大,它还有很大的虚构成分,真实度不如原著。

2、出示幻灯片孙悟空身高和金箍棒高度的对比,激发学生求真务实,阅读原著的兴趣。

3、出示读书要求。

(1)画出自己喜爱的句子多读几遍

(2)体会作者语言文字的运用,这样的语言描写和孙悟空的性格特点有什么联系?

生品味西游记第一回《猴王出世》这个精彩的故事,一边读,一边画出自己喜爱的句子,并说出作者的语言特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具体章节——细节描写,塑造人物 5.师: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像这样的细节描写在《猴王出世》中有,在《西游记》其他的故事当中还有,请大家课后阅读西游记这本书,一起来品味细节描写。

四、指导《西游记》名著整书阅读的方法。

1、观看前言后序,了解写作背景、故事梗概、主要人物。

2、观看目录,了解故事情节。

3、采用浏览法、跳读法阅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

4、关注细节描写,了解作者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5、遇到不懂的打个问号,可以自己揣摩,也可以请教别人。

根据学生回答,老师归纳,并适时板书。整本原著——通读、浏览、跳读,把握大意

五、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下用本课学到的阅读方法读完《西游记》。可以去图书馆借阅图书,可以阅读老师做好的电子书,也可以打开老师发送的超链接,还可以自己网上查阅。一个月后召开《西游记》读书汇报会。

推荐阅读被誉为西方的“西游记”的——《绿野仙踪》,同学可以对比阅读,看看他们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不同点。

板书设计:

西游记

作者解读——作家作品,写作背景

读书方法

具体章节——细节描写,塑造人物

《西游记》阅读交流课教案 篇5

生(齐):《西游记》。

师:确切地说,是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片头主题歌。提起《西游记》,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很早以前,民间就流传着许多有关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前些日子,老师布置同学们阅读了《西游记》这部神魔小说,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来聊聊《西游记》。

师:首先,我们来聊聊故事中的人物。(板书:人物)不用我问,唐僧师徒四人中,你最喜欢的人物一定是„„

生(齐):孙悟空。(出示孙悟空图片)

师:你知道孙悟空这个名字是谁取的? 生1:唐僧。师:不对。生2:是菩提祖师。

师:对,是孙悟空最初拜师学艺的师傅菩提祖师。孙悟空还有一个法号,叫什么?它又是谁给他取的?

生3:叫“孙行者”,是唐僧取的。师:在你们的心目中,孙悟空有什么特点?

生1:孙悟空会七十二变。书中写道:二郎睁开凤眼四处探看,发现大圣变成了麻雀,就摇身变做一只饿鹰,飞扑过去。大圣见事不妙,变做一只大鹚老,冲天而去。二郎急抖翎毛,变做一只大海鹤,冲上云霄。大圣急转直下,钻入水中,变成一条小鱼。二郎追至涧边,不见大圣踪影,心想:“这妖猴肯定变做鱼虾之类下水了,看我怎么拿他!”二郎变成一只鱼鹰,在水波中寻觅。大圣变的鱼儿游得正欢,见一只鱼鹰飞来,心想:“不好!肯定是二郎变的!”急转头,荡起了水花。二郎看见水花,乐道:“见到我就转头的鱼儿,肯定是那猴子变的。”追上来就啄了一口。大圣跳出水面,变成一条水蛇,钻入草中。二郎没有啄着,却见一条水蛇蹿了出去,肯定是大圣!又变成一只长嘴灰鹤,直追水蛇。水蛇又变成了一只花鸨„„

师:这处描写中,孙悟空变化了几回? 生1:五回。

师:孙悟空善于变化。

生2:孙悟空有一双火眼金睛。在“三打白骨精”中有这样一段话:那白骨精逃走以后,把孙悟空恨得咬牙切齿,她不甘心,又摇身一变,变成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太婆,手里拄着拐杖,一边走,一边哭着向唐僧他们走去。孙悟空走上前去,睁开火眼金睛,一眼看出这老太婆是白骨精变的,也不说话,举起金箍棒就打„„

师:孙悟空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能识破妖魔鬼怪。师:孙悟空真是神通广大。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就有这样一些成语,高度赞美了孙悟空这一“神”的形象。

出示:齐天大圣 大闹天宫

不避艰险 西天取经

腾云驾雾 来去无踪

千变万化 大显神通

明察秋毫 火眼金睛

除恶务尽 天下太平)

生:(齐读)师:在许多读者的心目中,孙悟空是“神”。但是,别忘了,最早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孙悟空是什么样的?

生1:孙悟空是个猴子。“美猴子出世”这一章中就告诉我们,他出世的时候是个石猴。

师:谁能模仿一下孙悟空行动的样子? 生2:(模仿孙悟空挠痒痒及瞭望的样子)

师:除了美猴王出世之外,你在阅读小说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还有哪些情节描写告诉我们孙悟空就是一只猴子?

生3:在“大闹天宫”这一章中说,孙悟空本来就喜欢吃桃子,而这桃子更是仙家珍品,孙悟空望着桃子,馋得口水直淌,多想摘几个下来解解馋,可那些力士们一直跟在孙悟空左右,孙悟空一直下不了手。这天,孙悟空把力士们全部赶到桃园外面,自己一个人爬上树,专拣熟的,饱饱地吃了一顿。师:爱吃桃子是猴子的天性。

师:还有吗?老师提示一下,孙悟空被二郎神追赶,变成一座庙宇,结果被二郎神识破,是怎么会被识破的呢?

生5:孙悟空来到山下,变成一座庙宇,嘴变成庙门,牙齿变成门扇,眼睛变成窗棱,慌忙之中,把尾巴变成旗杆,竖在土地庙后面。二郎神赶到山下,不见孙悟空的影子,却看见一座土地庙,二郎神绕土地庙转了两圈,见旗杆竖在庙后,不禁笑道:“这猴头又在哄我,我见过无数寺庙,从来就没有见到旗杆竖在后面的。”„„

师:这是一处细节描写。你读书真细心,能注意到这样的细节描写。同学们,只有当我们关注、品味小说中的情节——(板书:情节)尤其是一些细节描写的时候,你才有可能对人物的特点有更深入的了解。

师:像这样的描写在小说中还有不少,作者这样做,正是为了提醒读者时刻不要忘记孙悟空是个猴子。当然,孙悟空又具有喜怒哀乐等人之常情。对孙悟空“人”的特点,这里暂时不讨论。

师:神、猴、人,三者就是这样完美地结合到了孙悟空身上,这在我国以往的文学画廊中,还没有任何一个形象能做到这一点。

师:与孙悟空形成鲜明对比的另一人物形象,那就是„„ 生(齐):猪八戒。(出示猪八戒图像)

师:在你的印象中,猪八戒又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生1:猪八戒很贪吃。他给高太公家当女婿,高太公这样说他:“初来时,是一条黑胖汉,后来就变做一个长嘴大耳朵的呆子,脑后又有一溜鬃毛,头脸就像个猪的模样。食量又很大,一顿要吃三五斗米饭,早晨点心也得百十个烧饼才够。”

师:整天就是惦记着吃,这是你看到的猪八戒。

生2:猪八戒还十分懒惰。唐僧叫猪八戒去化斋饭,猪八戒答应一声,前去化斋,可走了十几里路,也没有碰到一个人,猪八戒又气又累,见到一块草地,就躺在草地上睡起觉来。

师:能偷懒就偷懒,这在作品中显得非常突出。生3:猪八戒十分好色。“盘丝洞除妖”这一章中,猪八戒见七个女妖精在泉中洗澡,忍不住笑嘻嘻地说:“女菩萨,也带我和尚一块儿洗洗怎么样?”说完,丢下钉耙,脱了衣服,“扑通”一声跳进水里„„

师:猪八戒原来是玉皇大帝的天蓬元帅,你知道他为何被逐出天界,贬到凡间的吗?

生4:因为在蟠桃会上调戏嫦娥仙子。师:真是色胆包天!

师:唐僧被黄袍怪捉拿去,猪八戒去波月洞找师父。

(出示:“„„我是大唐差往西天去的!我师父是那御三藏。若在你家里,趁早送出来,省了我钉钯筑进去。”那怪笑道:“是,是,是有一个唐僧在我家。我也不曾怠慢他,安排些人肉包儿与他吃哩。你们也进去吃一个,如何?”

这呆子认真就要进去„„)师:(朗读)你说他笨在哪?

生5:他师父唐僧是和尚,而和尚是不吃荤,只吃素的。师:他竟然连师父是和尚都忘了,真是笨到家了!

师:猪八戒的身上集中了那么多缺点,不过,有时八戒还挺机灵的。小说中也有几次这样的“灵光一现”,你注意到了吗?

生6:第三十一回“猪八戒义激猴王,孙悟空智降妖怪”中,八戒又思量:“请将不如激将,等我激他一激。道:“哥呀,不说你还好哩,一说你,那妖怪便一发无状:‘是甚么孙行者,我可怕他!他若来,我剥了他的皮,抽了他的筋,啃了他的骨,吃了他的心,饶他猴子瘦的,也要把他剁炸着油烹!’”行者闻言,就气得抓耳挠腮,道:“贤弟,你起来,我这就去把他拿住,以报骂我之仇!”

师:你从哪儿看出猪八戒的机智来? 生6:他用激将法请出孙悟空去救师父唐僧。

师:同时,他又巧妙地借妖怪之口,大骂了一通孙悟空,还真够机灵的。师小结:贪吃、懒惰、贪财、好色、呆笨、机灵„„同学们,这就是吴承恩给我们刻画的猪八戒的艺术形象,真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师:同学们,除了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之外,《西游记》这部小说还有一个为读者津津乐道的地方,这便是它的语言特色(板书:语言)。老师读原著的时候,也非常喜欢它的语言描写,尤其是一些诗词描写。请看„„

(出示:峰岩重叠,涧壑湾环。虎狼成群走,麂鹿作群行。无数獐豝钻簇簇,满山狐兔聚丛丛。千尺大蟒,万丈长蛇。大蟒喷愁雾,长蛇吐怪风。道旁荆棘牵漫,岭上松楠秀丽。薜萝满目,芳草连天„„万古常含元气老,千峰巍列日光寒。)

师:请同学们出声读一读。生:(朗读)

师(走近一学生):我看你一脸困惑,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了? 生1:有许多字不认识。

师:不仅如此,是不是还有许多不理解的生僻的词或句子? 生1(点头):是。

师:是啊,读像《西游记》这样的原著,在字音、词义方面,我们有不少障碍。不要说你们,就连在座的老师初读的时候,也会遇到跟你一样的困难,老师自然也不例外。你猜猜,当时老师是怎么做的?

生1:查《汉语词典》。

师(笑):来,跟你握个手,恭喜你,答错了。(哄笑)

师:老师时常把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跳过去阅读,这样也能读懂个八九不离十。如果你读原著,不妨也这样试试。

师:今天,为了方便同学们阅读,老师给有些生僻的字加上拼音。(出示:峰岩重叠,涧壑(hè)湾环。虎狼成群走,麂(jǐ)鹿作群行。无数獐(zhānɡ)豝(bā)钻簇簇,满山狐兔聚丛丛。千尺大蟒,万丈长蛇。大蟒喷愁雾,长蛇吐怪风。道旁荆棘牵漫,岭上松楠秀丽。薜(bì)萝满目,芳草连天„„万古常含元气老,千峰巍列日光寒。)

师:(诵读)这样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生1:这样写可以衬托出取经路途的艰险。生2:“山高必有怪”,暗示接下来要出现妖怪了。师:说得对。如果你读《西游记》的原著,会发现很多这样险恶的环境下,都会出现一个妖怪。这在文学写法上叫“伏笔”,就是设下一个埋伏,预示着下面即将发生的事情。原著也正是这么写的„„

(出示:却说常言有云:“山高必有怪,岭峻却生精。”果然这山上有一妖精„„)

师:(朗读)

(出示: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师:请你结合这一回的标题猜一猜:这座山上藏着哪个妖精? 生3:白骨精。

师:读了这个题目,你大致能了解到这一回主要的故事情节吗? 生4:就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师:对。那么,“圣僧恨逐美猴王”主要讲什么呢? 生5:唐僧把孙悟空赶回花果山。

(出示:第十九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经”)师:你读一读第十九回的题目,能猜一猜这一回的主要内容吗? 生6:就是讲孙悟空在云栈洞打败猪八戒,唐僧收猪八戒为徒弟。师:“浮屠山玄奘受心经”说的是在浮屠山,有一位禅师传授给唐僧一卷多心经,共五十四句,二百七十字。

师:《西游记》属于章回小说,每一回都有一个题目,我们称它叫“回目”(板书:回目),在形式上是一个工整的对句,字数相等,对仗工整,如“云栈洞”对“浮屠山”,“悟空”对“玄奘”,“收”对“受”,等等。同时,它也高度概括了这一回的主要内容,显得十分凝炼。这一语言特色非常值得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好好玩味。

师:第十九回中有这样一段打斗场面的描写„„

(出示:行者金睛似闪电,妖魔环眼似银花。这一个口喷彩雾,那一个气吐红霞。气吐红霞昏处亮,口喷彩雾夜光华。金箍棒,九齿钯,两个英雄实可夸:一个是大圣临凡世,一个是元帅降天涯。那个因失威仪成怪物,这个幸逃苦难拜僧家。钯去好似龙伸爪,棒迎浑若凤穿花„„)

师:谁试着来读一读? 生7:(高声朗读)

师:从这段打斗的场面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7:武打的场面非常激烈,让人觉得眼花缭乱。

师:这处描写,语言对仗工整,长句、短句参差结合,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师:像这样生动明快的描写,在原著中可谓比比皆是,堪称一绝。这也正是这部小说吸引世人目光的原因之一。

师:同学们,《西游记》原著共100回,70多万字,在文学史上享用崇高的地位,它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出示并引读:《西游记》是古代长篇小说浪漫主义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也享有盛誉。《美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它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和光辉思想的神话小说”,《法国大百科全书》说:“全书故事的描写充满幽默和风趣,给读者以浓厚的兴味。”从19世纪开始,它被翻译为日、英、法、德、俄、等十来种文字流行于世。)

师:聊到这儿,我们可不要忘记创作了这部不朽名著的人。你对吴承恩有多少了解呢?

生:吴承恩(1500~1582),汉族。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明代小说家。成年后的吴承恩却很不顺利,在科举进身的道路上屡遭挫折,晚年隐居创作《西游记》,以卖文为生,大约活了82岁。(出示上述文字)

师:吴承恩的生平背景,与他创作《西游记》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他小说中写了许多妖魔鬼怪,又有什么用意呢?同学们,三十多年前,老师第一次读这部小说,根本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现在思考这个问题,便又有了新的认识。相信大家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当你再次研读这部神魔小说的时候,对小说的思想意义一定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师:同学们,让我们捧起《西游记》这部古典名著,读过青少版《西游记》,我们不妨去“啃一啃”原著。当你沉下心来,走进作品,你一定会被书中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诙谐幽默的人物语言所吸引。

板书设计:

西游记

人物

情节

语言

西游记阅读指导课 篇6

教案《一》

课内得法 课外活用

查字典理解字词 标注读书感受 好词佳句要积累

联系实际去理解 遇疑惑善提问 学后运用乐趣多

好文章向大家推荐

一、指导目的:

1、通过认识阅读课外书的作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回顾总结课堂上学到 的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利用阅读卡,让学生把自己阅读的收获积累下来,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二、指导的重点:

指导学生如何概括文章大意以及如何选择积累好词妙句。

三、课前准备: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父母的心》

四、指导课时:一课时

五、指导过程:

激趣导入

哪个同学看过课外书的请举手。看来你们班同学都是爱看书的好孩子。老师也很喜欢看课外书呢,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来探讨怎样看课外书。

认识看课外书的作用

师:哪个同学从幼儿园开始就喜欢看书?你真厉害,还没识字就开始看书了,你真是个爱看书的孩子。你能跟大家说说你为什么那么爱看书吗?

师:当你们看了一个精彩有趣的故事以后,通常会怎么做呢?

师:是啊,当我们看了有趣的故事以后,都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好朋友听,和朋友一起分享,这样也起到了看书的作用。板书:分享有趣的故事内容

师:你们上小学以后,语文老师常常会布置你们看课外书,那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吗?

师:对,看课外书不仅让我们了解很多有趣的故事、科学,还能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你们知道怎样读书才能使我们有更多的收获吗?

师根据回答总结:把文章中的好词好句摘录下来,以后运用到自己的文中。板书:摘好词妙句

看了故事以后,自己一定会有一些深刻的体会,从中明白一些道理,我们可以把这些感受写下来。板书:写感受

概括读书的方法

师:大家回顾一下,平时你是怎样看书的,你知道有哪些读书的方法?

师:当你读书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语时,你会怎么做?

运用读书方法进行阅读

1、师:原来我们班同学啊,都那么会读书,现在老师向你们推荐一个很感人的故事,有一对非常贫穷的夫妻,他们有四个孩子,但是却穷得难以维持生计,有个贵夫人想用一笔钱去换他们的一个孩子,你们猜他们会答应吗?这个故事叫《父母的心》,想知道结果就自己去看吧。请你们用速读的方法看完这个故事以后再来跟大家分享这个感人的故事。

2、生进行阅读

3、生分享故事内容。师对如何概括大意作适当的指导: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发生什么事?

4、师:要想有更多的收获,我们还要把文章中用得好的词语和描写生动的句子摘录下来,现在我们进行第二次阅读,你们说这次要用什么方法去读呢?那就拿起铅笔,用你喜欢的方法去细细品读吧,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和你的同伴一起品味,边读边把你觉得用得

好的词语和生动的句子画出来。

5、生进行第二次阅读。

6、阅读反馈:

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你认为哪个句子写得生动?为什么?

师对说得中肯的答案给以肯定,鼓励学生如何去品词品句。

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总结:今天同学们通过平时学会的阅读方法,自己学习了《父母的心》这个感人的故事,懂得了每个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颗崇高的爱心。其实有关这个题材的文章还有很多,大家可以回去找找,看看你能找到几篇这类型的文章,带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吧。

作业:完成阅读卡

走进神话世界三年级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神话的特点,理解本文联想和想像手法的运用。

2.指导学生了解课外阅读方法,进行有关神话的趣味积累,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通过阅读神话故事,感受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丰富多彩让学生从中了解中国和希腊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老的文明,感受历史文化的璀璨与美好。

低年级阅读指导课方法初探 篇7

一、铺设过渡阶梯,引导儿童顺利起步

一年级上学期的学生,虽然识字量少,但是他们已经具备了拼读音节的能力,在这个时期,开设阅读课,既可以通过大量阅读提高学生拼读音节的速度,又可以认识和巩固常用汉字,扩大识字量。这个阶段的指导课,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铺设好过渡的阶梯,引领学生认识书籍,走进书籍的殿堂,激发儿童阅读的兴趣。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1.看。首先,教师带学生到学校的图书馆去参观,亲自看一看那些内容丰富的图书,听一听图书管理员饶有趣味的介绍,使学生在书的海洋中受到浓郁的文化氛围的熏陶。其次,还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中、高年级学生组织的手抄报展览、故事会、朗读比赛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在参观、体验的过程中感受读书的乐趣,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2.讲。在看的基础上,教师给学生讲一些古今中外的名人喜欢读书、读书成才的故事和有关书的格言,让学生认识到书对我们学习的重要性。知道读书可以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丰富语言。

3.听。低年级的小学生识字量少,存在着比较大的阅读障碍,在起步阶段。就要借助“听”的力量,教师可以给学生读一些内容生动有趣的儿歌、童话、寓言故事、古诗等。也可让那些平时喜欢读书的同学读给大家听。小学生模仿能力强,这时,就会产生强烈的读书欲望。此时再让学生开始阅读就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了。

二、教给读书方法,帮助儿童学会读书

低年级儿童是从兴趣的角度去读书的,至于怎么读和应该读懂些什么,他们并不知道,教师应从方法上多给予具体的指导。低年级儿童采用的主要是精读法,在阅读时应该遵循“五步读书法”,做到“四个结合”。

(一)五步读书法

1. 审题设疑。

即读一篇文章之前要让学生根据题目自己提一些感兴趣的问题,这样带着问题去读,有利于边读边想,要比无目的地读效果好得多。

2. 粗读感知。

低年级学生因识字量较少,在阅读时常常需要借助拼音。初读时,读得不太连贯,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读上,缺乏对读物内容的思考和理解,只能停留在对内容的初步感知上。

3. 细读理解。

这一环节是对读物内容的深入理解,要求学生边读边想,在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基础上抓住读物的主要内容。

4. 诵读积累。

在对读物内容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找出写得好的词、句、段,反复诵读和揣摩,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使文章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5. 总结收获。

每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都要问问自己:增长了哪些知识?明白了什么道理?受到了什么启发?积累了哪些优美的词句?这最后一步对学生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四个结合”

1. 拼音与文字相结合。

低年级学生的读物大多是拼音读物,因为他们的识字量少,在读书时对拼音的依赖性很强,有的同学干脆只看拼音不看文字,这样不利于学生对汉字的掌握。因此,我们要特别强调目视双行,做到阅读时拼音与文字相结合。

2. 文字与插图相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低年级学段的阅读要求指出:能借助读物种的图画阅读。这是因为儿童读物大多有精美的插图,起着补充文字的作用,它既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事物、理解内容,丰富想象,增强语感,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因此要求学生阅读文字和观察插图相结合。

3. 读书与思考相结合。

边读边想是读书最基本的方法,但是低年级的学生在读书时喜欢大声朗读,没有思考的习惯,也不知道思考什么,因此教师要根据读物内容提一些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样才能提高读的效果。尤其是在二年级下学期,学会默读以后,就要培养学生默读的习惯,一是加快阅读速度,二是有助于对文章内容的思考。

4. 阅读与笔记相结合。

读书笔记是阅读成果的文字记录,写读书笔记有很多好处,因此,要求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写一些简单的读书笔记,既有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又有利于他们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三、激发阅读兴趣,保持儿童读书欲望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课外阅读是一项主体性很强的活动,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儿童是否在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因此激发阅读兴趣,使儿童始终保持强烈的读书欲望,也是阅读指导课的重要任务。

1.介绍读物激趣。在读书之前教师可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读物的内容,也可以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从而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2.变换形式激趣。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对事物的注意保持时间较短,持久性差,表现在阅读上就是开始特别专心和认真,读了一会儿就把书翻得哗哗直响,所以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读物的内容和特点,利用儿童喜欢高声朗读的心理特点,通过赛读、开火车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来再次激发或保持学生的兴趣。

3.开展活动激趣。在学生阅读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读物的内容改一改、演一演、讲一讲、议一议、画一画,让学生复述一下故事的大意,讲一讲精彩的情节,或者是讲述一下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还可以对感兴趣的内容展开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活动中加深对读物内容的理解。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读书交流活动,如古诗背诵会、小故事家评选、小演员评选,读书笔记展览等,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展示出来,使他们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增强自信心,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推荐优秀读物,保障儿童健康发展

居里说:“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还没有形成,哪些书该读,哪些书不该读自己还不能鉴别,因此,他们的读物主要靠教师和家长的推荐。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小学低年级儿童对下列读物感兴趣:

(1)篇幅短小的寓言、成语、和童话故事;(2)充满神奇想象的幻想性题材的故事;(3)简单的传记和历史故事;(4)字句活泼,内容变化大的读物,如儿歌、童谣、古诗等;(5)介绍自然界、动物界的儿童读物;(6)介绍不同生活形态和自然环境的儿童读物。

这些书籍学校图书馆都能很容易找到,为了体现自主性,尊重儿童的个性和兴趣爱好,我们可以把学生带到阅览室,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和阅读。此外,还可以在班级设立“新书发布角”,由教师或学生推荐喜欢的优秀读物。

小说阅读指导课到底怎样上 篇8

一、课件展示:根据小说《挖参人》的内容,简要概括‘挖参人的形象特点。并分析作者塑造这一人物形象运用到的主要方法。“请同学们思考这个问题:这个题考查小说的什么考点?”学生很容易猜到了,是小说三要素中的人物形象。我再追问学生,你认为答这样的题的答题思路是什么?这下难住了学生,课堂出现了沉寂。

在备课时,我考虑到了这是个难点,在一模复习时我们做了几篇小说题——《骆驼祥子》《太阳岛上》《一根琴弦》《溜索》,我以此来引导学生。祥子的性格特点是勤劳,朴实,上进,真诚自然。回想一下这些特点是怎样概括出来的?王丽花回答:原文中有“祥子是这样一个人:在新的环境里还能保持着旧的习惯。假若他去当了兵,他决不会一穿上那套虎皮,马上就不傻装傻地去欺侮人。”“在车厂子里,他不闲着,把汗一落下去,他就找点事儿做。他去擦车,——仿佛是一种极好的娱乐。”“他是那么真诚自然。”等句子,我说那你能不能分析一下这些句子是从那些角度刻画祥子的?她说有动作,语言,和作者对人物评价的话语。除此以外还有那些角度呢?我接着引导说:“《太阳岛上》这篇小说刻画了一位骄傲自尊而被现实生活窘境折辱以致自欺的农民形象,这里的父亲的形象塑造角度有什么特别的?学生想了想,回答说:”人物的身份地位。”其他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有的学生说《祝福》里的祥林嫂作者就是从她身处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她的地位身份来刻画的。这一环节通过温故知新和有效地引导,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在回答人物形象性格特点的题目时的答题思路。

接着回到这篇小说的题目上,请同学修改完善自己的答案。小组讨论后,我们总结在答这类题目时有两个注意:(一)从实际出发,不过分拔高人物的思想品质;立足原文概括。(二)不无中生有;全面分析评价人物,不能以偏概全。

二、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那么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哪些?学生说细节描写,环境烘托。说到描写我问:“小说中的描写有哪些方法?”根据学生的讨论我们得出下面的结论: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小说鉴赏时还有次要人物形象,其作用也不可忽略。讲到这里我想到基础年级小说阅读教学时,我们也分析了人物形象,但是对各篇里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总是学完一篇就算完事,没有给学生系统的知识。

三、这篇阅读题有一个问题是关于小说结尾的作用。可以说这篇小说比较难理解,因为小说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很多学生对挖参人妇人的幻想没有很好地理解,把幻想里的挖参人形象理解为现实中的形象了。在回答挖参人形象特点时说他是英勇的,显然不合适。怎样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小说结尾的作用呢?我想到必修课中我们学过的一些小说,不妨以温故知新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总结。

接下来,学生们开始翻阅必修一至五课本,共找出7篇小说《项链》《最后的常春藤叶》《警察和赞美诗》《祝福》《荷花淀》《哦,香雪》《套中人》,学生们看出了这七篇小说结尾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即出人意料,喜剧,悲剧和戛然而止,留白的结尾。这些结局的作用是什么?通过讨论,我们得出答案:(1)出人意料的结局。①结构上,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生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手法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意料之外情理之中。(2)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①主题上,能更好地深化主题。②人物性格上,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3)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①表达效果上,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②从读者的情感体验上看,喜剧性的结局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③主题上,凸显出的美好人性符合大众的审美追求,能引起读者的共鸣。(4)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局。留下了“空白”让读者想象,进行艺术再创造。

反思,我们在基础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对于课文教学不应该面面俱到,应该从一个点切入,讲深讲透。比如人物形象的塑造,既有主要人物塑造的作用,也有次要人物塑造的作用。小说结尾的作用有哪些好处?可以改为其他的结尾吗?如果不可以,你的理由是什么?反之,一篇小说既要关注人物形象的塑造又要关注环境描写的作用,还要探讨主题的内涵,这样的授课只会浮在表面,无法深入地鉴赏小说。

阅读指导课教案 篇9

1、通过读《背影》、《父母的心》这两篇文章,激发学生爱读有关亲情文章的兴趣,2、学会紧扣文章题目、抓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方法去感悟人物形象,并在阅读实践中学会运用。

3、通过阅读体会到父母与儿女间浓浓的亲情。教学重难点:

学会紧扣文章题目、抓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方法去感悟人物形象,体会到父母与儿女间浓浓的亲情。

一、创设情境,明确主题

1、导入

同学们,人们常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歌颂父爱、母爱、父母与儿女之间的浓浓情意的文章可谓是数不胜数。那么你们爱你们的父母吗?(爱)父母爱你们吗?(爱)。是呀,我们与父母的心灵是想通的,在生活中父母与我们之间肯定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把你和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和大家分享一下,好吗?

请同学发言。

大家的故事讲得可真感人!我们都听得热泪盈眶了。那么今天我们首先走入朱自清先生感人的亲情故事——《背影》,看看他是如何将这份感动写出来的。(板书:走入亲情,领悟方法)

二、依托文本,探究方法

1、紧扣题目、联系上下文来体会思想感情

师: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本文的题目是“背影”,想一想文中一共几次写到“背影”?透过背影你能体会到什么?找一找,谈谈你们的感受。

学生:四次。第一次点题的背影,体会到父亲的背影给我留下的印象深刻,刻骨铭心。

师:他用了一个“刻骨铭心”的词来修饰背影,可见这是多么特殊的背影啊!(出示:我与父亲不想见已而与年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生:第二次是买橘子的背影,我体会到父亲的背影深深地感动了我,这次背影与课文前面写我笑父亲傻、迂腐形成对比,也表达了我内心的愧疚之情。

师:你真是位善于阅读的好孩子,能联系上下文来体会感情,老师也被你深深地感动了。(出示: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生:第三次是离别时的背影,我体会到了我对父亲的不舍与感动,还有内疚的心情。

师:此时我的内心如同打翻了五味瓶,有说不出的感受啊!(出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生:第四次是思念中的背影,从这回忆中的背影中我体会到了“背影”除了深深地触动了作者的心灵外,还能感受到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挂念与思念。

师:你是多么细心的孩子啊,通过背影你确实走入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出示: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背影不但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我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背影给我们带来的震撼吧!

生齐读课件中的四次背影。

师:我们被文中的背影感动了,也读懂了作者的心灵世界,哪位同学告诉大家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理解这篇文章的?

生:抓住文章的题目理解文章。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

师:大家的想法都很好。我们就是紧扣题目,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篇文章的,请大家记住这种阅读的妙招吧(出示:紧扣题目,联系上下文)

2、抓住主要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等描写进一步体会真情实感。师:父亲的背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文中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同学们再次走入文本,想一想:通过哪些语句你能够体会到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你是通过什么方法体会到的呢?自己先默读,有了想法后再和组内成员交流。要注意读书时脚要放平,背要挺直,做到一尺一寸一拳头。开始吧。

师:哪个组先来说你们的交流成果呢?

学生:通过“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句话,我体会到父亲买橘子的时候非常的艰难,从而体现出父亲很吃苦。我是利用抓住父亲的动作来体会到这些的。

师:你说话真完整,是其他同学学习的好榜样!但是父亲买橘子的时候非常的艰难,具体地是从哪个词语中体会到的呢?

生:我从蹒跚、探、攀、缩、倾这几个词中体会到的。

师:你抓地词语很准确,那你能把这几个词语具体地向大家解释一下吗? 生:我认为蹒跚是指年纪较大,腿脚不便,探”是下铁道小心翼翼,攀是指父亲没有东西抓住,两脚往上缩是因为脚底下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踩着,倾是指

父亲爬的很努力。所以说,父亲买橘子的时候非常的艰难。

师:你就是无声的字典老师啊,每个词都解释得那么到位。请坐。同学们,买橘子这么艰难,父亲为什么还要去买呢?

生:父亲担心儿子路上口渴,橘子可以为儿子解渴。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

师:多么浓厚的爱啊!还有体会吗?

生:父亲是一位对儿子非常的关心、体贴的人。我是通过父亲的话中体会到的。“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这是在宽慰儿子。“不要紧,他们去不好!”父亲担心茶房照顾不周,还是自己去放心。“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担心儿子路上口渴。)这个父亲对儿子是多么得体贴入微啊!“我走了,到那边来信。”父亲担心儿子是否顺利地到达北京。“进去吧,里头没人。”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父亲担心行李的安全

师:孩子,你们体会的可真好啊!还有吗? 生:„„

师:孩子们,你们可真是会读书的小阅读家啊,这些深刻的体会你们都有自己的方法,那就是(出示:动作描写、语言描写)作者通过动作、语言描写表达了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意。(出示: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意)

三、运用方法,践行阅读

1、师:老师相信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做到方法的迁移运用。下面请同学们运用刚才学到的阅读方法默读《父母的心》,感受另一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出示阅读提示(1)紧扣题目、联系上下文,体会思想感情(2)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进一步体会真情实感。)老师有个温馨提示:要用正确的读书姿势去读书,好吗?

2、学生读。

3、交流:

师:我看好多同学都已经做端正了,正准备发言呢,那我们开始吧。生:我利用“紧扣题目、联系上下文,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来体会的

从“父母的心”中我体会到了儿子对父亲的爱。因为两碗牛肉面小男孩是叫给他父亲的,实际上是囊中羞涩,又不愿让父亲知道,但还想让父亲吃得好一些。

师:好聪明的孩子啊!利用这种方法理解得真恰当。还有吗?

生:我认为文中的两碗牛肉面不都是牛肉的,一碗是牛肉的,另一碗是葱油的,因为父亲是瞎子,所以儿子利用父亲看不见的特点咬了这两碗面,实际上给父亲的是牛肉的,自己的却是葱油的,从中可以看到儿子非常体贴、爱父亲,父亲也很爱儿子,他如果能看见东西的话,肯定他要吃葱油的让儿子吃牛肉的。

师:老师不得不为你的思想所折服。还有谁想把你的智慧亮出来?

生:我是抓住了父亲的动作来体会的。从“老人却并不着急着吃,只是摸摸索索地用筷子在碗里探来探去,好不容易夹住了一块牛肉就忙不迭地把肉往儿子碗里夹”这句话中的动词中我体会到父亲对儿子太好了,他肯定希望儿子能吃的好些,让他有足够的营养去好好学习。从中可以体会到父亲对儿子充满了希望、也充满了爱。

师:老师被你的言语所感动,不但说话完整,还能体会到这么感人的意思。

生:我也是抓父亲的动作和语言来体会的。““好,好,你快吃。”老人终于夹起一片肉,放进嘴里慢慢咀嚼起来”一句中的动词能体会到,不管父亲做什么事情都是想到自己的儿子,当儿子满足了后才会想到自己,可以看出他是多么地爱她的儿子啊!

师:透过动作和语言可以看到一位先儿子后自己的无私的父亲。生:我是抓住人物的语言来理解的。“ “这个饭店真厚道,面条里有这么多牛肉。”老人感叹着。做儿子的这时趁机接话:“爸,您快吃吧,我的碗都装不下了。”可以看出儿子为父亲想得很周到,为了让父亲相信牛肉多,让他心安理得地吃牛肉,却造了种种假象,他还是个懂事、体贴父亲的好孩子。

师:你也是个好孩子,能体会得这么好。

生:我通过小男孩和服务员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很聪明、善解人意的好孩子。“男孩抬头环视了一下,见自己这一桌并无其他顾客,忙轻声提醒:“你放错了吧?我们没有要牛肉。”姨妈微笑着走了过去:“没错,今天是我们开业年庆,牛肉是我们赠送的。”男孩也只是笑笑,不再提问。”

师:老师赞同你的观点,你体会得非常棒!

生:我从人物的神态、穿着中能体会到他们家不富裕,因为“说他们特别,是因为那父亲是盲人,一张密布着重重皱纹的黝黑的脸上,一双灰白无神的眼睛茫然地直视着前方,他身边的还只看上去就二十

来岁。衣着朴素,身上去带着沉静的书卷气,是个正求学的学生。”但是他们的心灵是富裕的,父亲深深地爱着儿子,儿子对父亲又是那么地体贴、无微不至得照顾着他。

师:你真是位善于学习的好孩子,还能有自己新的学习方法,老师得夸奖你了。

四、交流收获,拓展延伸

小结:刚才同学们用了那么多的阅读方法去体会本文,都体会得非常好。下面咱们对于这节课中用到的阅读方法做个总结吧。(出示阅读方法)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用这些阅读方法去读有关亲情类的文章,那么我们就很容易抓住文章的中心来很好地理解文章了

2、推荐阅读:

师:同学们,有了阅读方法的指导,才能避免阅读的随意性,才能更有收益!希望同学们能用我们本节课学到的阅读方法去阅读以下文章:

邹韬奋《我的母亲》 朱德《怀念我的母亲》 老舍《我的母亲》

上一篇:汽车工程学院学生会心理部三月份工作总结下一篇:曲线运动教案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