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消费者心理与营销专题(通用9篇)
论消费者心理与营销专题 篇1
摘 要: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都存在着多多少少的不同。有的是按自己的个性去购买自己所需的产品;有的则是自己的社会地位不同而购买行为不同;有的则是因为外界环境的变化而购买行为不同,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采用不同的营销对策去了解和把握消费者的心理。这样才能达到急消费者所急,想消费者所想,一切为消费者着想,才能使自己的产品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市场区隔;团体动力学;参与管理
消费者自身对消费的影响
在商品交易中,为了使顾客接受你的产品或服务,就要让消费者了解产品的性能,质量等。更为重要的就是自己要从观察中了解消费者不同的消费者心理,所以我们就要从认识、记忆与购买等基本特点上去了解消费者的心理。消费者在认识事物或产品之前就会对事物形成一种观念,再根据理性加以判断,并加深其认识和记忆,使自己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产品名称的好坏能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记忆程度,并会使消费者做出不同的购买决定。名称的动听,第一步就能让消费者感到好奇或新奇,这样就会促进消费者进一步的了解商品的名称。如:在现实经济中的饮料广告有许多种,有“脉动”、“尖叫”、“第五季”等等。这些名称都具有鲜明的个性所以这样就给消费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记忆。相反呢,不新奇的名称就只能让消费者很快的遗忘,并不会做出任何的购买行为了。
产品的知名度要根据消费者心理而定,如有的消费者就是为了买一个品牌,或是希望产品能经久耐用;而有的只是想买一个便宜的冒牌货。这都是消费心理决定购买行为的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有钱的人一般都是以名牌的产品作为选择的目标,这样不仅能体现自己的身份地位,也能表示自己是富人.而一般的市民有的是没有足够的钱去购买名牌产品,就只能退而求其次,对结实和外观漂亮的商品作为购买的对象.更有的消费者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身份而要买名牌,然而由于资金原因,就只有去购买冒牌货。这些都表明了不同的消费者有不同的消费心理。可以说不同消费心理也决定了不同的购买行为.
消费心理在购买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为了让消费者接受你的产品或服务,企业就应了解消费者的心理,而消费心理会受到消费者自身不同因素的影响:(1)消费者的人格;如果一旦使消费者的人格受损,那么就会使顾客受到伤害,所以应对顾客一视同仁,做到没有等级的区别。即凡来消费的都应为“上帝”。(2)消费者的个性;个性体现在购买的选择上,最为明显的就是个性与商品的颜色,产品的包装、广告等广泛的应用,单从消费者购买产品如:家具、衣服、汽车等所选择的颜色看似个人的爱好,但是在心理学家看来则可以由此说明消费者属于何种类型,如心理学家歌德斯坦发现头疼眼花的人穿红色的衣服病情会更加的严重,而穿绿色或蓝色的衣服就会转好。这项发现用于商业上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从而说明颜色能辨别大致的个性。(3)消费者的情绪;在现实生活中情绪的好坏也能影响到购买行为。据社会调查有87%的男士在情绪低落时购买行为会降低,在情绪好时购买会很大方,阔气数量也多于平时;而在女性则恰恰相反,大约有45.7%的女士在情绪低落时会疯狂购买,并在受到打击时更不会顾及便宜还是昂贵都要买,所以在企业营销时应注意上述三点,合理的利用,并对不同的消费心理进行不同的营销方式。外界环境对消费心理的影响
消费的购买行为要受到自身心理因素的影响,同时还受到来自外部环境因素的作用,这些外部因素包括社会地位、家庭、文化等了解消费心理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产生影响.
消费者的地位不同则他们的购买行为就不同,消费心理的习惯也就不同。如富人即使一时没有钱也要贷款去购买豪华的住宅、高档的商品,然而暴富的穷人不可能去购买图书,这就是由自身的社会地位不同而决定其购买习惯;单身的家庭比三人家庭更愿意花钱旅游,这就是家庭的特点对购买因素的影响,因此营销管理人员对社会阶层的结构与分配就构成了整个消费需求的中流砥柱,美国研究调查发现社会地位越高的妇女购买物品就越迅速,而社会地位越低的妇女顾客大部分在不够繁华的商业街,并且在收入分配,教育程度,休闲时间,郊区生活等等都较低或较少,这些都体现了社会地位的差别,由于社会阶层的影响造成个人生活方式的不同。因此厂商在做市场区隔时应及时采用不同的营销策略必须要顾及社会地位的影响,即作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往往会反映出个人的生活方式,符合个人的社会地位,所以厂家不能忽视社会地位的作用。
家庭及家庭成员也能影响消费者的心理,使其购买行为发生改变在社会经济中。在家庭各个成员特定的角色在维持相互关系以及角色行为如何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有的购买中往往受丈夫或妻子做主的影响,这这就可以感受到角色的相互作用,在大家庭的团体中,妻子一般负有购买食物和家庭日用品的责任,所以家庭中的决定作用,也习惯性的转向妻子一方,而丈夫起到辅助了的作用。在家庭中角色一般可以分为5个:守门人——使用者——影响者——购买者——决定者。在家庭中由于收入方发生变化,这种权利也会随着而变化,所以在营销领域里也越来越被拓宽,市场人员不应仅仅局限于一小部分消费者的购买习惯,日益变化市场经营着应该跟上时代的潮流掌握足够的信息,随机应变。
由于国家政策的改变,及从1982年来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一对夫妇只能生一个孩子,这样孩子就成为家里人的掌上明珠,儿童虽然没有收入,但“钱袋”很大,据2001年我国最新调查,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五大城市的0-12岁的儿童的消费总额高达480万元。可见如何给儿童提供喜爱的商品和售后的服务是很重要,现在已有许多的商家开始关注这一点。所以在营销方面对儿童食品的包装就很重要,如包装的外观应该设计为适合儿童喜爱的样式,并在包装内放入一种儿童感到新奇的附赠品,而对家长对儿童使用的关心和保持食品的新鲜来说,那么就应该设计为一种容易开启的,并采用卫生的包装,这样让家长用起来更为放心,还有就是应该设计便于储藏未吃完的部分,最好用盒子,而不是纸包装,饮料的容器也应该设计为不太光滑的。为了满足儿童的需求可以开设一些专门为儿童设计的店铺,可以让儿童与父母一起去商店,也可以让儿童个人独立去商店,据调查像这样的商店是儿童长去的地方,还有就是与父母一起去时由儿童独立购买,这样能体验儿童的自立,并且在大人的商店里还应增加儿童喜爱的运动器材和免费的玩具,这样更能吸引家庭一起购物。在促销上可制作专为儿童的广告,广告人物的最好有儿童知晓的人物或卡通人物。培养消费者的消费意识
为了使消费者做出实际的购买行为,我们就要了解消费者的购买动机,消费者在做重要的购买动机时会有相同的行为。例消费者需要一部彩色的电视机,就要使消费者建立起一种达成交易的愿望,他为了彩色电视机就要支付金额;而另一种就表现为不购买。当其越接近实际的购买,并要做决定时,这实际已进入一种紧张的状态。要购到彩色电视机后这种状态才可以消除,所以消费者在发生不同的心理冲突时选择一种可以接受的方式使之能改变。消费者还可以在比较的心理下做出相应的购买,所以在针对不同的消费动机,我们可以采用消费的理性想法去促进购买行为。
以前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是主动的购买,是他们有所需求就要做出购买行为,而现在要加大消费者的购买数量就要培养消费者的购买意识,对这方面我们应该从广告, 服务, 包装上吸引消费者。
首先就是要把自己产品的名称在广告上以新奇的形式表达出来。并且还要在产品的功能上说明清楚,让消费者了解本产品,会使用本产品。在做广告时应该让消费者记住产品的名称。对于广告来说要做就要做好,要么就要做的最差,这样才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如:在电视广告中常见到的脑白金。它就是典型的一个例证,都知道“脑白金”的广告是很烂的,但是它让消费者深深的记在心里,这样的广告不足之处是会造成产品形象的破坏。如果是好的广告就不一样了。如:“劲霸”服饰的广告就做的很好,这不仅提高了产品的层次,给人有一种文化内涵的感觉,这样产品的形象也就提高了。其次包装是产品的外衣,刺激并打动消费者的心理。从消费者心理的角度来看,色彩,形状等是人在心里产生的第一触角。拿我国新上市的“壮壮瓜子”来说:其条形的纸包装以及天蓝色的外包装色彩,就恰好的形象表达了“壮壮瓜子,干净的瓜子”这一理念,所以一上市就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最后从产品的服务方面来看,我们首先要从产品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着手,不仅要尽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且要突破原来的服务模式,发展新的适合现代需求的模式。曾有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写过这样一个颇具哲理的等式:100-1=0,其寓意是:职员一次劣质服务带来的坏影响可以抵消100次优质服务产生的好影响,类似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就中国而言,在传统的卖方市场条件下,平庸的服务司空见惯,久而久之,交易双方对此习以为常。然而,正在迈向21世纪的服务经济社会,企业也逐步置身于服务浪潮之中,消费者变得挑剔、精明,其消费行为也日趋成熟,平庸的服务再也不能赢得消费者手中的货币选票,优质服务正成为企业走向成功的一把金钥匙。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在推行服务工程后深有感触地认为:“市场竞争不仅要依靠名牌产品,还要依靠名牌服务。”因此,以提高服务质量为基础的服务市场营销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可以说,21世纪的市场竞争是服务竞争,服务营销必将创造21世纪中国市场营销的新格局。
在营销中了解消费者心理并合理采用好一定的方案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社会市场竞争中,品牌,质量的竞争在慢慢的让消费者深知以后便也习以为常了,而对品牌的好坏已不再重视,而新兴的品牌在顾客心理的知晓程度将成为新的竞争点。因此掌握好消费者的心理与营销对策的关系将会使企业处于优势地位。
参考文献
[1]赵学清.经济韬略[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00.
[2]龚振.消费者行为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3]刘志超.消费者心理与营销对策[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论文出处(作者):
论消费者心理与营销专题 篇2
1 客户心理与电力市场营销问题
1.1 电力营销客户的心理问题
传统的客户分类根据重要性的不同 ,在经营电企过程中要做好划分出不同要求的顾客,例如对用电要求过高的为高危顾客,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迅速,部分顾客与小型公司对他们用电需求没有得到足够的满足,使电企与他们产生不能和谐发展的依赖关系,还有些地方不能和谐发展的依赖关系,还有些地方不能和谐发展的依赖关系,还有些地方不能和谐发展的依赖关系,还有些地方成为局部的重大事件,这些事件造成电力公司信誉受到重大的影响。所以我们以后再经营过程中就要做好顾客对电力企业电力不同需求划分出不同的顾客从而形成一种电力报装流 程。不过这些报装流程会使电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变得复杂,经营过程变得繁琐, 会使电力公司应为划分出的顾客产生不同的部门,再一定程度上会浪费公司的的时间与金钱,所以划分出不同的顾客的需求建立起的流程就要适当合理,这样在电力推销过程中能够做得更加完美。这样能提高电力企业自身的工作效率 , 还可以能够为用电客户解决问题 , 故电力营销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合理的客户分类策略 , 对用电业务报装流程进一步改善。这样电力营销客户心理问题才可能得到解决。
1.2 电力市场营销问题
目前供电市场长期以来就靠着够电力企业的提供,使得大部分电力企业在推销意识上存在不足之处,服务方面也不够完善,使顾客对电力企业的服务不满意, 使得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这样不能够使得顾客与客户之间能够更好地发展 ,也不能解决电力需求的问题。而且,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机制不完善,不能方便、高效地满足客户的要求。还有政府企业对用户不重视电力的基础管理工作,让大部分顾客的一些经营资料和信息缺失, 供电市场推销问题不能很好的得到解决。
2 客户心理与电力市场营销的对策
2.1 确立企业目标与目标客户
电力为了更好利用资源 , 提升企业经营活动的目的 , 电力企业须在众多的潜在市场中选择可实现双赢的目标客户。这就得对整个市场进行细分。市场营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对整个市场进行 细分 , 目的就是通过不同方式寻找供电客户 , 开拓新的用电市场新天地 , 提高电力资源合理配置。电网企业在进行经营管理时 , 要通过市场细分 , 确定企业市场 , 为满足哪些客户群哪种需求而从事经营和销售 , 从而缩小客户群体的观察范围 , 并需要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根本所在。对用电经营市场要进行细分 , 即对用电负荷的一种微观需求分析。对于市场营销并不创造需要 , 因为需要早就存在于营销活动出现之前。伴随着会经济的发展 , 电力需求飞速增长 , 全国的电力市场已经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电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 而且随着观念的改变 , 用电不再是量的矛盾。因为客户都需要低电价的电力。现在的消费主观方面中缺少节约用电的思想, 电力企业在经营管理上 , 还应该宣传人们应该怎样通过用电去改善生活质量。电是人们美好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使者 , 它即带来了方便 , 有带来了给予人民优质的生活方式 , 更加也带来了现代化文明革命。电也是一种文明更是一种动力 , 而怎样用电更是一种文化。想要电力市场需要全能开发就必须具有全新的服务观念和消费观念,但是经济条件社会地位地理位置等身份的不同 , 使其每一个人对电力需求的方面上都有所差异。及时正确把握客户的需要就须广大电力营销人员要充分知道营销的现代化手段 , 完善各项服务设施 , 确立企业目标与目标客户,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 进而提升企业的形象。
2.2 电力营销观念的创新
供电企业想要改变经营的理念,就必须很好的定位好电力经营管理上的特点, 首先在将其为电企公司的一些重要的业务必须能够加大控制权,然后再市场开发上,能够做好树立起市场的经营服务的经营观念,做好资源与经营管理经营相结合的观念,大概了解出重点项目 " 自备电厂 " 高耗能行业的信息变化,实时掌握典型客户自供营业区,并研究其用电趋势,要保证企业需要,而且还要加强电力营销管理体制的创新,可以建立起大经营的平台与企业管理建设上为基础的大体系,实施扁平化管理,增强营销组织结构调整,制定适合于供电企业的营销管理模式,这样既能够提高了电力企业市场的对事件的反应速度、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的效率使电力公司的经营水平大步提高,这样保证电力经营管理流程很好进行。例如做好宣传是不错的经营手段的方法 , 这些更加适和电力企业与顾客之间近行接触,这样能够更好地向顾客传递电力企业的商品,从而提高企业的好评,这样用标志着现代化生活的水平等等 , 全国的电力企业还可以退消除电力企业的一些措施,成立为群众服务的中心服务站,特别像是在有电力和煤气、天然气竞争的一些地区 , 利用宣传 , 可以让广大客户能及时了解电能的优越性、可靠性 , 进而去选择电力这一商品 , 所以宣传是一种不错的电力营销创新方案。
2.3 电力营销的服务对策
电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对顾客良好的服务水平,所以企业在推销管理方面上就要知道整个经营过程的每个环节的各个细节,从而才能更好地提高电力公司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方式及内容,公司上建立起一个好的服务观念就要靠比肩良好的、待人诚恳的、语言柔和的服务态度,使得企业、员工、客户三者之间紧紧联系在一起,从而构建立良好的供用电关系,这样既能提高服务的质量,还能建立起团结协作的精神,这样还能提高公司的地位,这些就像电脑领域的领头羊微软公司认证计算机相同,想让其满足windows系统的规则要求,因此电力企业也要像微软公司那样一样通过认证和宣传性能优秀的商品,对企业的工作服务人员做好定期的培训,训练大批出能够拥有专业技能的专职服务人员,加强好对资质的认证力度,进而提高企业服务的水平, 还大大提高了企业在社会上的形象及信誉。
2.4 电力营销的价格对策
电力营销的价格策略有三种 :首先根据电价分时 :通过一天当中不同时刻的时间来运行不同的电量价格低,从而能够降低电量高低峰值的相互不同。然后再根据不同分为两部分的价格 :基本电价和电度电价。这样来夸大推销。其次再通过不同经济水平的高低来改造对农网用户的服务,加大拓宽农业市场的用电市场,最后实现电力公司的更好发展。
3 结语
论绿色消费的发展趋势和营销策略 篇3
关键词:绿色消费;绿色营销;营销策略
一、绿色消费是时代消费发展的大趋势
绿色消费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国际性消费新潮流。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消费进入小康水平,提高消费质量成为居民新的消费需要,绿色消费成为当代消费发展的大趋势。中国的绿色工程始于绿色食品开发,除绿色食品外,我国绿色产品的研制与开发也已扩展到其他领域,以绿色产品开发为中心,我国企业也全面展开了绿色营销。绿色消费成为当代消费发展的大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绿色产品已经成为各个企业竞争的要素——我国许多企业已经将生产绿色产品作为企业的法宝;一些企业已按照环境标准实行清洁生产——近年来,我国许多企业逐步按环境标准化实行清洁生产,有的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政府对绿色消费的政策指引——为了积极引导绿色消费,我国政府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政策与法规,如制定和推广环境标志制度、推出绿色信贷政策、出台绿色消费补贴和资助政策等,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营销技术绿色化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的选择——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营销中自觉地采用绿色营销技术开展营销活动。
营销学界认为,绿色营销在中国的实施是合乎潮流的顺理成章之举,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途径,必将成为本世纪营销的主流。因此,实施绿色营销,必须要有紧迫感。
二、绿色消费的营销策略
企业必须在确立绿色营销观念的基础上,在产品、包装、价格、分销、促銷和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上始终贯彻绿色原则,并科学地予以组合运用。在这里重点介绍其中部分营销策略。
1.产品绿色化
绿色生产是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采用无污染的设备、无污染技术,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对环境污染和对产品的污染,使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有利于保护消费者身心健康,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在设计产品时,应以节省材料、减少污染为目标,最好选用无毒、无害,容易分解处理的材料。着重使用无公害、养护型的新能源、新资源。推行企业清洁生产,必须实行全面绿色质量管理。具体可以概括为“5R”原则:一是研究,即重视对本企业的环境对策的研究。二是减消,即搞好“三废”治理,减少或消除有害废弃物的排放。三是循环,即对废旧产品进行回收处理,循环利用。四是再开发,即变普通商品为绿色商品。五是保护,即加强对员工和公众的环保宣教,积极参加社区的环境整治,树立绿色企业的良好形象。
2.绿色营销的渠道策略
营销渠道是绿色产品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所经过的通道。企业要实施绿色营销必须建立稳定的绿色营销渠道。
(1)慎重选择中间商。中间商是生产者向消费者出售产品时的中间环节,是沟通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桥梁,在产品分销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在选择中间商时,要启发和引导中间商的绿色意识,建立与中间商互利、互惠、共赢的利益关系,逐步建立稳定的绿色营销网络。
(2)注重营销渠道有关环节的工作。为了真正实施绿色营销,企业要从绿色交通工具的选择,绿色仓库的建立,到绿色装卸、运输、贮存、管理办法的制订与实施,认真做好绿色营销渠道的一系列基础工作。此外,还要尽可能地建立短渠道、宽渠道,减少渠道资源消耗,降低渠道费用和绿色成本。
3.绿色消费群体定位
由于目前绿色产品的生产规模、水平与投入等方面的原因,绿色产品的生产、销售成本相对比较高,其消费者主要是分布在各大中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中经济比较富裕、受教育程度较高、关心身体健康并且具有一定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强的群体。绿色产品的渠道定位于高层次的绿色消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绿色产品生产企业不仅要针对消费者不同的购买动机加强产品的开发,还要与渠道中的其他成员通力合作,把满足消费者的绿色需求作为渠道营销的中心,优化绿色产品营销策略,真正保证绿色产品的绿色效果。
4.绿色促销策略
绿色促销是通过绿色媒体,传递绿色信息,指导绿色消费,启发、引导消费者的绿色需求,最终促成购买行为。绿色促销的主要手段有绿色广告、绿色推广及绿色公关。
5.绿色特色服务
绿色服务主要是指企业在绿色产品的售前、售中、售后提供的各种服务。企业在服务的过程中,除了要满足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求外,还要坚持节省资源和能源、尽可能减少污染的原则。
参考文献:
[1]徐学敏.绿色营销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6).
[2]乐发瑞,严奉宪.我国绿色食品营销现状与对策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06).
[3]杨静.关于实施绿色营销的思考[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3).
论消费者心理与营销专题 篇4
在这阳光灿烂的夏天,带着阵阵火热的心情我参加并仔细聆听了由学校举行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讲座,通过这次的心理知识健康讲座我受益匪浅。心理健康老师通过在学习、生活等几个方面为我们讲解大学生常见遇到的心理问题,告诉我们如何正确的面对压力并解决它。第一、在学习上。首先,“理想的大学”同“现实的大学”之间的矛盾使我产生了深深的目标失落感。以前在我心中大学是一座充满诗情画意的殿堂,刚入大学时也十分兴奋、愉快。但兴奋和激动之后,却发现现实中的大学原来是如此的平淡、枯燥,“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日复一日无限循环。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带来心理上的不平衡,引起心理冲突。其次,大学培养目标的“高”与“空”使我对目标难以把握,觉得很困惑和迷茫。大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人才,可我却感觉目标的内容比较空洞,目标的阶段性也不明确,我完全不知道如何按照目标来设计和规划自己。通过这次老师的答疑解惑,我了解了上大学的意义——实现自我的价值。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努力奋斗当收获成功的时候我们会感到油然而生的成就感。
第二、在生活上。在当今社会,我们不能单靠被动地顺应环境,须主动地去适应环境,保持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在处理理想与现实、自尊与自卑的心理矛盾上,这次的讲座让我能在全面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学习、努力提高。因为之前的我性格上太过于执着近乎偏执,而且心里承受能力很差,面对挫折时往往不能正确解决它,只是采取消极的态度,在心理健康老师的指导下我避免了走向偏执型人格障碍的误区。现在的我慢慢的开始正视自己并且通过学习我掌握了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我知道良好有赖于相互的了解,相互了解有赖于彼此思想上的沟通。要学会有效聆听,做到耐心、虚心、会心,把握谈话技巧,吸引和抓住对方。我也克服了我的依赖心理。
第三、在爱情上。每个人对爱情都充满幻想,我也不例外,以为某个人是我的全世界,但是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我所以在爱情中常常流泪,几乎不知道面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也许是习惯了依赖,失去的痛苦一直伴随着我。这次的讲座却从另一个的角度向我说明了爱情是一种相互独立相互尊重的关系,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坚强,就像致橡树中的我们要做两两棵肩并肩的树,而不是一个人是另一个的藤蔓。在对待爱情的态度上要有一颗真诚的心,那种“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是一种不负责的爱情,爱情是神圣的,这种美好的情感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慢慢回忆,而不是因为一时的寂寞才紧紧相拥,只是为了生理上的需要更是要人唾弃的。
论消费者心理与营销专题 篇5
前言: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和物质世界的日益充裕,人们关心的焦点从传统的衣食住行等生理需求逐步转向对人的心理世界的关注这个更深的层面上来。尤其是对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正处于转型和塑造期的大学生来说,个人角色的转换、所处环境的变迁、心智成熟度的增加等使得大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也日益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国民精神风貌的塑造和国家的强盛。国家教委近年在对大学生心理问题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被调查的12.6万大学生中,近五分之一的大学生存在着各种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具体表现在大学生感情脆弱、意志消沉、迷惘困惑、自卑感强、人格丧失、心理承受能力弱、人际交往障碍等方面上。这也是影响当代大学生成长和成才的主要原因之一。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栋梁,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身心健康的大学生群体不仅关系到国民精神风貌和精神文明建设,更关系到国家的富强。因此,结合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探究影响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此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行建议。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突出表现
(一)环境巨变引起心理不适应
现在大学生多出身于独身子女群体,自理能力较差,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一旦脱离原来由家长进行全方位照顾的环境进入到大学,一切生活起居皆要开始自行处理。此时,如果不能很快学会自理和适应集体生活,就会产生自卑、困惑、茫然无措、无助等心理障碍。此外,一部分来自农村的同学,远离家乡来到喧嚣和繁华的新环境,往往会由于语言、气候、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不适应,产生恐慌、惧怕心理。
此外,就社交环境来说,大学生来自天南海北,大家齐聚一堂,交际圈子变广、变复杂,难免会产生各种摩擦,如果不能尽快适应这种变化,心理会容易受到挫伤,感到孤立无援,而且这张心理创伤对人的影响最大,伴随时间最长,解除的难度也最大。
(二)个性缺陷
基础教育阶段应试教育成为教育的核心和重点,心理教育往往被人忽视,难免会造成学生心理和个性上的多样化。大学阶段,群体生活和交际成为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重点之一。个性的多样化往往会造成交际和集体生活中的摩擦。有个性孤僻、急躁易怒、斤斤计较、胸怀狭窄、贪恋虚荣等个性缺陷的人在大学生活中比那些个性开朗、内心阳光的人更容易受到各种心理问题的困扰。
(三)自我逃避
当前教育体制的缺陷使得大学生在学校和专业选择上缺乏自主性,很多学生并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这使得他们由于梦想和现实的矛盾对现在的专业学习产生了懈怠和逃避,这不仅严重阻碍了学生独立意识的发展,还使得学生在学习上缺乏长远的规划,使得学习和人生失去了方向性和目标性,感情容易变得脆弱,在遇到挫折和失败时容易不知所措、自暴自弃,长此以往,会对学习和人生产生一种逃避心理。
(四)求职就业问题
高校的迅猛扩招使得大学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这也使得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由于种种客观原因造成的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和就业压力的日益加重,使很多大学生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进而对自我、对人生产生怀疑,变得消极悲观、怨天尤人。
二、引起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个人心理发展阶段
大学生的心理成长正处在走向成熟但又不完全成熟的时期,是人一生中心理逐步塑造成型的时期。因此,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常常面临着理想与现实、理智与情感、独立与依赖、自尊与自卑等方面的矛盾。这些矛盾如果不及时得到疏导和解决,长久郁积在心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障碍。
(二)社会转型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政治、社会的全面转型期,这使得整个社会的意识观念、价值观、利益格局等发生重要转变,人们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重要的变化。大学生虽然有自己的判断力和行为准则,但是情感上和心智上毕竟并未完全走向成熟,其日益觉醒的民主、科学、公平等一时在面对社会现实尤其是负面现实时往往会产生心理失衡,变得激进或者与世同浊。此外,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人际关系的日益负责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进而滋生负面心理,产生心理障碍。
(三)学校心理教育缺失
应试教育使得学校成为单纯成绩、升学率等数字符号的机构,导致了对学生社会认知、道德教育、情感教育、“三观”教育的缺失。这使得一些大学生道德信念缺失、以自我为中心、“三观’’不正、抗挫折能力差等。从大学生群体校园文化塑造来看,当前学校普遍缺乏应对多样化的大学生文化群体的准备,使得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无法通过一个普遍共识的文化平台来加以交流和疏导,从而加剧了大学生人际交往和集体生活的摩擦。
(四)家庭因素
家庭文化、家庭教育和家庭的和谐、幸福等对学生的心理塑造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甚至可以说,在学校心理教育缺失的现状下,家庭因素是形成大学生人格和心理的重要因素。如父母的溺爱导致孩子自理能力的缺失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格的形成;家庭的贫困导致学生的高度自卑,家庭不和谐导致学生没有安全感、感情脆弱等,因此,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忽视家庭因素的作用。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对策
结合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及其主要成因,笔者从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强调大学生人格的健全和发展,它在注重学生思维、智力、知识、技能等系统性的知识认知学习之外,还注重对学生兴趣、情感、信念、决断、价值观等心理认知的培育和塑造,切实追求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协调发展。因此,当前大学生教育要强调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切实关注学生心理,注重做好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工作和心理健康的塑造,切实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倾听学生心理诉求,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夯实牢固的心理基础。
(二)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是个体化差异明显的大学生群体进行和谐、广泛交流的良好平台,也是在积极的环境下潜移默化地培育和影响学生心理的重要途径。丰富多彩、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等够对大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调节、陶冶情操、启迪思想、提升修养,还能减少人际交往和集体生活中的矛盾和摩擦。因此,当前大学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充分发挥校园广播、校报、学生社团的文化宣传和塑造的优势,将校园文化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三)构造全面、多元的心理预防和援助机制
当前大学应当普遍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等常设机构,训练一支由专业心理教师、辅导员和学生干部组成的心理健康工作队伍,以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方面的工作,倾听学生心理诉求,帮助其分析和解决和心理问题。同时,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普及心理教育,从整体上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课程与教学论第一模块专题三 篇6
泰勒认为,开发任何课程和教学计划都必须回答四个基本问题:(1)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标?(2)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3)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 这四个问题可以进一步归纳为“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这就是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它被称为“课程领域的主导范式”。(2)意义
“泰勒原理”倾向于把课程开发过程变成一种普适性的、划一性的模式,这种预设的、决定主义的课程模式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它遏制课程开发中的创造性;忽视不同学校实践的特殊性;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主体性、创造性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学习者是被控制的对象,在课程开发和教育过程中被置于客体地位,其主体性不可避免地受到压抑;工具化的知识观与社会效用标准观,使课程扮演着社会适应及社会控制的手段之角色,而对社会文化的批判、改造及重建缺乏责任意识及使命感。
2、简述课程研究的两大趋势
一、从研究内容看,课程研究正在超越“课程开发”研究,走向“课程开发”研究与“课程理解”研究的整合
1、反思课程研究的发展历程,“怎样科学有效地开发课程”一直是课程研究的主要问题。这种研究取向把课程观视为学校材料,课程研究即探究“价值中立的”课程开发的理性化的程序。也有时将这种研究取向称为“程序主义”。此种倾向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占主导地位,以泰勒原理为代表,旨在提供一种一般性的、普遍性的课程开发原理。
2、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研究的内容开始由研究课程开发为主转向以研究“如何理解”课程为主。这种研究取向把课程视为“符号象征”,课程研究的目的是理解符号所负载的价值观。
3、课程开发与课程理解是相辅相成的。课程开发与课程理解实际上是两种不同的课程事件,但又是内在统一的。课程开发过程包含着对课程意义的某种理解,并建立在这种理解的基础之上,理解要通过课程开发过程赋予课程事件新的意义。二者的内在统一性,必然要求课程研究的方向趋于将课程开发与课程研究相整合。
《生活与消费》专题复习 篇7
命题趋势:实施新课标以来, 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 也有部分省、市通过主观题的形式考查。选择题主要涉及消费者根据不同经济环境进行的消费选择, (通过坐标图的形式考查) 商品价格变动与消费需求量变动的关系, 价格变动对相关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贷款消费与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的关系, 刺激居民扩大消费的主要措施,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主观题主要涉及做理智的消费者、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近几年高考的命题趋势是将新兴消费热点 (如汽车消费) 、新型消费方式 (如网络购物) 、新型养老 方式等结 合起来进 行考查。
应对策略:2015年高考复习, 应特别注意的考点主要有: (1) 消费与经济发展方式。要想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 必须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2) 消费观念与经济发展。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保护环境, 绿色消费, 推动经济 的可持续 发展。 (3) 消费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刺激消费, 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有利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4)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2014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 说明中央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这必将成为2015年高考命题的兴奋点。
【重难点突破】
1.市场流通中的货币变化
2.价格变动与稳定物价的措施
3.生产与生活中的价格变动曲线
4.居民消费与国民经济发展
5.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 消费心理面面观
(2) 做理智的消费者
【典型例题】
1. (2014·新课标 全国Ⅱ) 劳动价值 论认为,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在货币产生以后, 下列关于价格的说法正确的是
1流通中商品价格的高低是由流通中货币的多少决定的2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3价格是商品使用价值在量上的反映, 使用价值越大价格越高4价格是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
A.13 B.14
C.23 D.24
解析:流通中的货币量会影响商品价格, 但不是决定价格的因素, 1错误。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当货币出现后, 商品价值量的大小表现为货币的多少, 2正确。价值决定价格, 使用价值会影响到价格但不是决定价格的因素, 3错误。商品的市场价格就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或关系, 4正确。
答案:D
2. (2014·四川) 2014年第一季度人民币对美元贬值2.64%, 改变了人民币近九年来单边升值的状况, 市场对人民币的贬值预期较强。在此背景下, 假设其他条件不变, 下列图示 (图1) 中, 能反映以进口大豆为原料的国内企业对进口大豆需求变动的是
解析:题目中人民币对美元贬值, 市场对人民币贬值预期较强, 其他条件不变, 则以进口大豆为原料的国内企业对大豆进口需求量减少, 因为人民币贬值, 兑换外币减少, 不利于商品进口。A、C、D不符合题意, 舍去。B符合题意。
答案:B
3. (2014·浙江) 浙江受禽流感影响, 去年活鸡和鸡蛋价格持续下降, 养鸡户纷纷压缩产量。今年三月份以来, 鸡蛋价格不断走高, 小张作出扩大养鸡规模的决定。这表明
A.商品的价值总是围绕价格波动
B.利益最大化是生产的根本目的
C.价格与供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D.企业生产规模越大经济效益越好
解析:价格与供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C入选。A观点错误, 商品的价格总是围绕价值波动, 而不是价值围绕价格波动, 排除。B观点与题意不符, 题中没有强调生产的目的, 而是强调供求与价格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排除。D观点错误, 生产规模的大小要根据市场而定, 不是规模越大越好, 排除。
答案:C
4. (2013·新课标全国Ⅰ) 中国H公司与美国某公司签订服装出口合同, 约定服装单价为24美元, 一年后交货。H公司生产一件服装的成本是144元人民币。签订合同时汇率为1美元 =6.32元人民币, 交货时为1美元 =6.27元人民币。在不考虑其他条件的情况下, H公司交货时的利润率比签约时的利润率
A.下降0.83% B.下降0.76%
C.上升0.83% D.上升0.76%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利润率和汇率的关系。由于利润率与汇率交叉, 本题属于计算题中的较难题。做好本题必须准确把握三个知识点:一是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二是根据材料提供的数字准确判断外汇汇率是升高还是跌落;三是根据外汇汇率的变化准确判断交货时人民币是升值还是贬值, 进而判断利润率是上升还是下降。
签订合同时汇率为1美元=6.32元人民币, 交货时为1美元=6.27元人民币, 故人民币升值, 美元贬值, H公司的利润用人民币表示应下降, 排除C、D两项。通过计算可知, 签合同时每件服装的 利润为24×6.32-144=7.68 (元) , 交货时的利润为24×6.27-144=6.48 (元) , 交货时每件服装的利润比签约时少了1.2元。根据利润率的公式, 其利润率下降了1.2÷144×100%≈0.83%。
答案:A
5. (2013·江苏) 2013年4月中旬, 纽约黄金期货价格连续两个交易日分别下跌4.06%和9.27%, 与2011年每盎司1921美元的历史高点相比, 国际金价回调超过28%。在此后的10天内, 由于大量资金介入, 黄金价格又从低位反弹, 涨幅超过10%。这说明
A.黄金价格 的波动是 由价值的 变化引起的
B.黄金作为一 种商品, 其本质是 一般等价物
C.人们的投机行为、心理预期会加剧黄金价格波动
D.黄金的使用价值有限, 其价格不具备长期上涨的基础
解析:本题以黄金期货价格下跌为背景, 考查价格变动的原因。做好本题应从材料中的价格下跌和大量资金介入等信息入手, 进行具体分析。黄金价格虽然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但黄金价格的波动, 主要受人们的投机炒作、心理预期等影响, 价值的变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A排除, C符合题意。B是从商品交换的角度讲的,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而且严格来说, 黄金作为一种商品, 不能说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其本质应该是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黄金只有作为货币时其本质才是一般等价物。D说法不符合现实。
答案:C
6. (2013·安徽) 在经济生活中, 一些经济现象的出现往往会引起另一种现象的产生。下列表述能体现这一关系的有
1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下跌, 赴美留学费用一般会降低2水务公司供水价格提高, 会使居民生活用水量大幅度减少3合肥至北京的高铁开通, 合肥飞北京航班的客流量可能下降
4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 导致居民消费以享受型为主
A.12 B.13
C.24 D.34
解析: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下跌, 表明美元贬值, 人民币升值, 赴美留学支出的人民币数量会减少, 1正确。价格变化对生活必需品影响比较小, 水务公司供水价格提高, 会使居民增强节水意识, 但生活用水量不会大幅度减少, 2表达错误。高铁和飞机互为替代品, 因此, 合肥至北京的高铁开通, 合肥飞北京航班的客流量可能下降, 3表达正确。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 有利于刺激消费, 扩大内需, 但不能因此得出居民消费以享受型为主的结论, 4表达错误。
答案:B
7. (2013·江苏) 一般来说, 一国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 将会导致粮食价格和需求量的变动。在下图 (图2) 中, 可以较为准确反映这种变动的是
解析:一国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 将会导致粮食价格下降, 需求量增加, C、D不符合一般规律。由于粮食属于生活必需品, 其价格的下降不会带来需求量的急剧增加, B不符合这一规律。
答案:A
8. (2012·广东) 《汉书·食货志》记载:“籴 (dí, 买进谷物) 甚贵, 伤民;甚贱, 伤农。”近期, “十元钱两根大葱”“卷心菜八分一斤愁坏菜农”等报道也时有所见。这说明
A.农产品的价格变化由流通环节决定
B.农产品的价格波动由价值变动引起
C.农产品“好货不便宜, 便宜无好货”
D.农产品的价格应调控在合理范围内
解析: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反映供求关系, A表达错误。农产品的价格波动主要是由供求关系变动引起的, B表达错误。任何商品都可以找到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最佳结合点, “好货不便宜, 便宜无好货”的说法绝对化, C表达错误。
答案:D
9. (2013·大纲版) 假设某国M产品只由甲、乙两家企业提供, 售价为10元。2011年, 甲企业生产500万件, 乙企业生产400万件。2012年, 甲、乙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都提高一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M产品的价格和社会总价值分别是
A.5元、9000万元
B.10元、9000万元
C.5元、18000万元
D.10元、18000万元
解析: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由于2012年甲、乙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都提高一倍, 因此, 2012年M产品的价 格 (价值) 应为5元。商品数量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因此, 2012年商品总数量应为1800万件。M商品的社会总价值是产品价格与商品数量的乘积。因此, 2012年M产品的社会总价值应为9000万元。
答案:A
【创新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作为消费者, 总是希望“质优价廉”;作为经营者, 则强调“优质优价”。尽管两者关注点有所不同, 但都说明商品
A.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B.使用价值比价值更重要
C.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D.只有通过交换才有使用价值
2.2014年3月20日, 某市猪肉价格是每公斤21元。这里货币执行的职能与下列选项中货币执行职能一致的是
A.付购房定金10000元
B.支付房租1000元
C.用200元买了一个书包
D.一部手机卖3990元
3.假设某国2013年M产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2元, 2014年生产该商品的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 且该国2014年全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总额为10000亿元, 货币流通次数为5次, 央行实际发行货币4000亿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今年M商品的价格是
A.5元 B.15元
C.20元 D.7.2元
4.外币的汇率变动会带来商品进出口数量的变动。2013年1月4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2897元, 2014年1月3日为1美元对人民币6.1039元。对上述变动有人欢喜有人愁。下列认识符合上述汇率变动影响的是
1旅行社:赴美旅游线路团费报价上涨2对外劳务输出公司:对去美国务工的人来说, 意味着涨工资了3留学生:赴美留学成本将减少4海关:美国对我国的出口将增加
A.13 B.34
C.23 D.24
5.生活中, 常常听到人们抱怨:“不是说人民币升值了吗?那么钱应该更值钱了, 但我为啥感觉钱越来越不值钱了呢?”李大妈举例, 今天在市场上 买的大米 是6.60元/千克, 而在2005年这种大米是3.80元/千克。下列对这一疑问的回答正确的是
1人民币升值是指人民币汇率升高, 不值钱是指人民币购买力下降2人民币升值是因为人民币信誉提高, 不值钱是由于个别商品供不应求3人民币升值是因为流通中人民币供应不足, 不值钱是由于外汇汇率升高4人民币升值是由于外汇汇率下跌, 不值钱是由于流通中的人民币过多
A.12 B.34
C.23 D.14
6.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引导居民合理用电、节约用电, 某省在全省范围内对居民生活用电试行阶梯电价, 实行居民用电峰谷分时电价政策, 即对电力需求较高的时段收取更高的电价, 以引导用户自觉错开用电高峰期。实施阶梯电价的经济学依据是
A.价格影响供求关系
B.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C.价值决定价格
D.供求关系决定价格
7.四川电网居民阶 梯电价调 整方案已 于2013年7月1日正式实施, 其规定如下表。该方案实施对居民经济生活的影响是
(注:电价调整前均为每度0.55元)
1普通居民对电的替代品的需求量必然增加2居民的基本用电需求量不会因此减少3四川所有居民的生活支出都会因此增加4有利于引导居民树立节能观念和低碳理念
A.13 B.14
C.23 D.24
8.据某网上商城数据显示, 随着雾霾天气长期大范围持续, 空气净化器日益走进普通百姓家庭, 售价看涨的走势成为该行业发展的催化剂。不考虑其他因素, 能正确反映这种变动传导效应的是 (注:D、S为变动前, D1、S1为变动后)
A.1→3 B.1→4
C.2→3 D.2→4
9.在现实生活中, 经营者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 总是利用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来生产和销售自己的商品。下列属于经营者利用消费者的从众心理来生产、推销产品的是
A.利用韩国某当红明星代言打广告
B.不断地用新工艺生产新产品
C.大量生产、销售高档耐用消费品
D.生产、销售价廉物美的商品
10.2014年3月2日, 京华时报以“包子铺效应又现, 习近平视察后南锣鼓巷游客暴增”为题对习近平探访雨儿胡同后游客量大增现象进行了报道。下列选项中对游客的消费行为认识正确的是
1游客的消费行为是由攀比心理引发的2游客的消费行为是由从众心理引发的3游客的消费行为属于钱货两清的消费4游客的消费行为违背了理性消费原则
A.12 B.23
C.34 D.24
11.“面子消费”撑了面子多了浪费。一些中国人太爱面子, 这是造成种种铺张浪费行为的重要原因。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
B.要坚持勤俭节约、理性消费
C.居民收入水平决定消费水平
D.消费方式影响消费心理
12.2014年1月17日, 移动4G版iPhone5s正式上市, 有人认为, iPhone正式登陆中国移动可能引发中国运营商补贴大战, 运营商将通过高额补贴方式吸引消费者。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 下列图示 (图4) 能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为补贴前的消费量, “……”为补贴后的消费量, 横轴Q为消费需求量, 纵轴P为价格)
二、非选择题
13.据新闻报道, 某市在2013年末出现购车风潮, 原因何在呢?据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要购车的人越来越多。2013年12月15日, 该市政府出台汽车限购政策, 决定自16日零时起, 在全市实行小客车增量配额指标管理, 即“汽车限购令”。信息刚一发布, 众多消费者担心以后不能上牌而纷纷提前购车, 跟风购买。由于短期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很多4S店取消原有的优惠, 纷纷加价卖车。
结合材料, 请用“生活与消费”的知识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14.材料一北京时间2013年9月11日, 苹果公司 在美国加 州召开发 布会, 推出iPhone5s与iPhone5c等产品。本次发布会还在北京、柏林和东京三地设置分会场, 分别在当地举行一场发布会。苹果公司宣布, iPhone5s和iPhone5c在发售的首个周末共售出了900万台。其中, 被网友戏称为“土豪金”的金色版iPhone5s由于供货不足, 在中关村市场的售价已被炒到万元以上, 是其官方 售价5288元的两倍。
材料二“果粉”指苹果公司数码产品的狂热爱好者。在中国, 就有着成千上万的“果粉”。2013年9月20日, 苹果系列新品手机在国内发售。此次的发售活动虽然没有以往火爆, 但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均出现“果粉”抢购新机现象, 其中不乏一些透支消费的“果粉”。
(1) 专家预测, 苹果手机价格的走势将会先高后低。请你结合材料一, 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 说明该预测的合理性。
(2) 结合材料, 运用《经济生活》有关消费的知识, 分析“果粉”们疯狂的原因。
参考答案及解析
1.C本题考查商品的基本属性。A是商品的含义, 不选。B表述错误,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不能进行比较的, 不选。D表述错误,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不是只有通过交换才有使用价值。“质优价廉”和“优质优价”说明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C正确。
2.D本题考查货币的职能。猪肉价格每公斤21元, 是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付购房定金10000元, 是货币执 行流通手 段的职能, A不选。支付房租1000元, 是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 B不选。用200元买了一个书包, 是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C不选。一部手机卖3990元, 是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D正确。
3.C本题考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商品的价值量和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由题意可知, 2014年生产该商品的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 所以此时商品价值量为12÷ (1+20%) =10 (元) 。该国2014年全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总额为10000亿元, 货币流通次数为5次, 即需要发 行货币2000亿元, 但是央行实际发行货币4000亿元, 此时会发生通货膨胀, 且通货膨 胀率为100%, 即M商品的价格为20元。
4.B本题考查汇率变动的影响。材料中的变化表明人民币相对于美元在升值, 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 有利于我国产品的进口, 不利于出口, 4正确。人民币升值, 赴美旅游的成本会相对减少, 所以赴美旅游线路团费报价会下降, 1错误。对去美国务工的人来说, 这意味着工资下降了, 2错误。人民币升值, 有利于赴美留学, 3正确。
5.D本题考查汇率变动的影响的知识。人民币升值指人民币汇率升高、外汇汇率下降;钱不值钱, 是由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的, 也就是说人民币的购买力下降了, 因此14正确。2错误, 个别商品供不应求只会导致该商品价格暂时上涨, 不会导致人民币越来越不值钱。3对人民币升值和不值钱的原因分析错误。
6.A本题考查价格变动的影响。题中利用阶梯电价引导用户自觉错峰, 说明价格影响居民的需求, 从而影响供求关系, A入选。B观点与题意不符, 题中强调价格影响供求, 而不是供求影响价格。C观点与题意不符, 题中没有涉及价值对价格的影响。D观点错误, 供求影响价格, 而不是供求决定价格。
7.D本题考查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电属于生活必需品, 其价格的调整不会引起居民基本用电的减少, 2正确。实行阶梯电价, 有利于引导居民树立节能观念和低碳理念, 4正确。对于普通居民而言, 实行阶梯电价, 可以节约用电, 不一定去寻求电的替代品, 1表述太绝对, 排除。3表述也太 绝对, 实行阶梯 电价, 只会增加用电量大的居民的开支。
8.B本题考查供求影响价格、价格 变动的影响。由于雾霾天气长期大范围持续, 人们对空气净化器的需求增加, 引起空气净化器价格上涨;价格上涨, 生产者获利增加, 会扩大生产规模, 促进行业发展。1→4能正确反映这种变动的传导效应。
9.A本题考查消费者的消费心理。B是经营者利用消费者的求异心理进行生产, 不选。C、D是经营者利用消费者的求实心理进行生产、销售, 不选。A利用韩国 某当红明 星代言打广告, 是经营者利用消费者追赶潮流来推销自己的商品, 利用了从众心理。
10.B本题考 查消费心 理和消费 方式。由于受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个人经历等因素的影响, 人们的消费心理往往不同, 使消费带有复杂性。但是材料中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是从众心理的表现, 同时也属于钱货两清的消费行为, 选B。其余两项不合题意。
11.B本题考查正确的消费观 念。一些中国人的“面子消费”造成种种铺张浪费启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做理智的消费者, 勤俭节约、理性消费, B正确。题中没有涉及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 不选A。C与题意无关。D本身说法错误, 应该是消费心理影响消费方式。
12.B本题考查价格与消费的 关系。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 移动4G并不属于生活必需品, 其需求弹性受价格影响较 大, 相比较而言, A、D需求弹性小, 不符合题意。随着“运营商将通过高额补贴方式吸引消费者”, 普通消费者将增加对移动4G版iPhone5s的消费量, B正确。C不符合题意。
13.1收入是居民消费的前提和基础。该市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提高是市民踊跃购车的主要原因。2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一些市民担心未来不易购车, 受从众心理等消费心理的影响, 于是扎堆抢购, 跟风购买。3国家政策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限购令”的出台, 使一些市民对购车产生不够乐观的预期 (市民担心未来购车程序复杂、难度大) , 于是扎堆抢购, 跟风购买。4供求影响价格。由于市民纷纷抢购, 供不应求, 很多4S店取消原有的优惠, 加价卖车。
14. (1)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苹果手机发布初期, 由于供货不足, 加上炒作因素, 手机的价格在高位运行, 但随着企业供货数量的增加, 会使供求平衡甚至供过于求, 价格就会下降。价值决定价格, 由于企业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手机的成本会降低, 价格也会呈现下降的趋势。
(2) 1生产决定消费, 为消费创造动力。苹果系列产品的生产使人们产生对它的强烈向往。2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刺激了对高价手机的消费。3消费心理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从众、攀比、求异心理也刺激了 一些“果粉”对 苹果系列 产品的消费。
论消费者心理与营销专题 篇8
(1)冲突理论
冲突理论针对功能结构注意社会整合的观点,揭示了这回变迁引发的社会冲入与权力差异。他们认为,学校课程的实质是支配阶层的价值体系与意识形态的体现。冲突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的马克思与美国的科林斯,鲍尔斯与金蒂斯。
(2)解释理论
解释理论认为,学习课程的实质是既有社会结构的宰割与再制。结合四理论主要是从微观层面进行分析和梳理。
2、试就其中之一的社会学理论对课程的影响进行分析。
论消费者心理与营销专题 篇9
丁家永
网络营销 On-line Marketing 指基于互联网平台,利用信息技术与工具满足商家与客户之间交换概念、产品、服务的过程,通过在线活动创造、宣传、传递客户价值,并且对客户关系进行管理,以达到一定营销目的的营销活动。网络营销具有跨时空、整合性、交互性和经济性等特征,正已成为营销中发展最快的一种策略。
从消费者心理角度讲,消费者购买过程包含了消费心理产生过程和购买行为两方面。消费心理产生是内在的变化,购买行为则是外在的表现。即消费者心理变化要经历动机、知晓、学习和信念四个阶段,从而形成消费者购买态度,据此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而消费者购买行为一般经历信息收集、商品比较、购买行动和购后反应,这其实也就是购买决策。然而对网络营销中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分析与研究较少,这将大大影响了电子商务的效率与效益。要认识与理解网络营销中消费者心理与行为,首先要了解什么产品或服务适合于网络营销。美国网络营销专家 R.Glazer 认为主要有两大因素决定产品或服务与网络营销的适应性。一是产品或服务与信息的相关性即信息强度的连续性,一是产品或服务的体验性即网络营销中消费者决策是与经过体验后才能做出品质的判断有关。
在网络营销中,虽大多数消费者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对产品进行鉴别和评估,但他们对于获取与商品有关的信息的心理需求并未因此消失,反而日益增强。消费者会主动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获取目前主要是通过网络了解与商品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分析比较后产生购买心理与行为。消费者心理受到这种趋势带动,稳定性降低,在心理转换速度上趋向与社会同步,在消费行为上则表现为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在网络购物的环境下消费品更新换代速度极快,品种花式层出不穷。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反过来又会促使消费者心理转换速度进一步加快。这一消费者心理特点对网络营销来说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即如何在网上表征的商家的商品信息对于网络购买者十分重要。因为它会影响到消费者对你的商品关注与选择。
进一步研究发现消费者在网上购物的消费动机与传统购物的消费动机并没有太大区别,只是网络环境下消费动机的产生具有更多的影响因素。应该清醒的看到,网上购物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在信息收集、商品比较、购买行动和购后反应等消费行为方面与传统购物模式还是有着较大差别的即优势的。正因为网上购物有比传统购物不可比拟的优势,网上购物的消费者行为也相应发生了很多变化,并形成了其独特的特征:
1.购买方式个性化。有关调查表明,网上购物以年轻化、知识化的消费者群体为主,他们在购物消费的同时也在追求较高层次的心理需求满足,更加重视商品的象征意义,更加注重通过消费来获取个性的和精神的愉悦、舒适及优越感。这种消费个性趋势的出现,标志着感性与理性结合的信息时代新消费主义的到来。信息时代新消费主义者所注重的不仅是消费的数量和质量,而且也注重消费与自身形象和个性关系的密切程度,购买的往往是由理性判断和心理认同的个性化商品,乃至要求完全个性化的定制服务。
2.消费方式便捷化。互联网的兴起造就了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造就了一批新消费主义群体。这一群体消费者可以利用互联网了解世界各地任何一种产品和服务的信息,要求生产者和供应商以最便捷的方式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他们不用离开他们的办公室或住所就可以找到有关公司、产品、价格、竞争者等方面的可比信息;他们不必排队等候,而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24小时订购产品;甚至懒得到银行取现,而让商家顺便在支付宝上划取相应金额后把现金连同其所购货物带给他,当然前提是要快。
3.互动性极大提高。随着QQ、微信、微博等交互方式的崛起以及交互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营销的互动性已经大大增强。网上购物的互动性,一方面让供应商更加充分地了解以及
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也让品牌和商品信息传播有了更多样化的途径。近几年兴起的商品消费点评网也是以互动信息为主体,消费者可将自己的消费感受(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与感兴趣者进行分享,而且还逐渐形成了一些消费偏好群组,其中也包括品牌粉丝(忠实消费者)群组,他们可在群组中随意地与其他同好者交流消费心得,并且乐于满足个人的角色扮演欲望,成为别人认可或接受的某一消费群组的角色定位。上述这些消费者特征对商家来说营销意义就是如何吸引与维系消费者并通过网上购物不断地满足消费者需要与价值体现,这些都是影响消费者满意与忠诚的重要策略。
需要指出的是网络营销的特点同时也决定了它不能满足特定的某些消费心理需求。由于网上购物可替代部分人际互动关系,也就不可能满足消费者在这方面的个人社交动机。此外,虚拟商店也无法使消费者因购物而受到注意和尊重。消费者无法以购物过程来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成就。而且网络商品的价格欠缺灵活,会令某些喜欢在现场讨价还价的消费者大失所望。总之,经营者要从上述消费者心理变化的特点中认识网络营销特点与实践意义,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有效的策略,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中国市场学会 品牌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专家
【论消费者心理与营销专题】推荐阅读:
现代女性消费心理与营销策略11-03
按摩椅消费与营销05-26
消费者汽车营销12-17
论保险市场误导消费的行为09-08
消费营销策略思考06-11
消费品营销07-03
消费者管理企业营销论文07-29
消费差距与消费潜力06-30
情感营销:和消费者谈恋爱11-14
女性消费市场营销决策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