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同学关系

2024-09-11

正确处理同学关系(共9篇)

正确处理同学关系 篇1

导入:学生时代,是人生最宝贵的时代;同学关系,是人生最宝贵的人际关系。因为同学间的交际具有平等性和非功利性等特点,所以在这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同学关系,同学友谊是最纯洁,最稳定,最长久的。学生时代,我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是否能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是要学习的重要一课!今天,就让我们学习如何处理同学关系。

一、新闻视频与播报

首先,请大家带着“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杯具?”这个问题来看下面的一组新闻速递。

新闻回顾1 上海某职业学校,因同学矛盾引发宿舍惨案,一男生刺死上铺的兄弟。请看视频;

新闻回顾2 2013年4月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研究生黄洋遭他人投毒后死亡,经警方查明,复旦投毒案竟然是室友林森浩作案,林森浩因生活琐事与黄某关系不和,心存不满,经事先预谋,将毒药放在饮水机里毒害同学。最终被告人林森浩因犯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就在复旦大学研究生毒杀室友的事件还在持续发酵的关口,2013年4月18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又因口角纠纷将室友挥刀捅死。

紧接着信阳一名高三学生因与同学发生冲突,跳楼自杀。2014年5月23日,四川宜宾市江安县五矿中学发生一起学生斗殴事件,造成1名学生当场死亡,另有2名学生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还有2名学生受伤。

接连发生在同学间的惨案,令人唏嘘惊讶的同时,也让人对眼下的同学关系产生了疑惑?原本亲密的“睡在上铺的兄弟”为何会变成“最熟悉的陌生人”?为何昔日的高材生就演变成了杀人犯?

由此,回到我们开头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杯具?”就是因为没能正确的处理好同学关系。因为没有正确的处理好同学关系引发了一系列的惨案,这一系列的惨案引发了社会各界的议论,这也一度衍生为一种尖锐的社会问题,就在去年,海南省的高考作文题目就是关于“同学间的人际关系”。可见,同学关系也是我们在校期间必修的一门课!

那到底该如何正确处理好同学关系呢?

二、如何正确处理同学关系

为了针对性的让同学们学会正确的处理好同学关系,在课前我们班的同学每个人都写了自己在与同学相处交往过程中遇到的疑惑和烦恼,经过整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同学写自己遇到的烦恼—— ■有些同学爱欺负人、取绰号

■同学有意见不当面提,老是在背后议论 ■同学之间不能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关心 ■同学有错不知该不该管,如何管

■与同学不会交往,想和同学做朋友又不敢说,或是老受同学嘲笑,或是被孤立。■与两个和不来的同学不能同时成为朋友 ■男女同学交往引起非议 ■男女同学相互对立

■同学之间不能相互配合做好一件事情,还在背后风言风语 ■人与人缺乏谅解,为小事发生争执 ■有些人只管自己,不去考虑是否影响了别人

那这些烦恼归结起来,影响同学间正常的人际关系的原因主要是:个人的生活习惯、性格、表达方式、心理异常、男女生非正常交往几个方面。那面对这样的烦恼,以及这些烦恼带来的矛盾时,我们该怎样正确处理呢?下面我们就以具体的案例来和同学们一起探讨,该如何处理是比较正确的方法。

2、以案例来分析讨论应该怎么处理 案例1 案例2

三、正确处理同学关系

时间关系,我们今天就讨论了2个案例,当然还会出现一些其他的矛盾和烦恼,那么我们班每个同学都以这个主题设计制作了手抄报,应该说每位同学都很认真精心的设计制作了,在此基础上,我们班的几位同学因设计精巧、内容充实等被选为优秀手抄报,结合大家的看法,以及我个人的一些建议,归纳出正确处理同学关系的五点方法,旨在帮助同学们能正确处理好同学关系,让我们班成为真正的和谐班集体。(1)学会道歉

道 歉 能 减 轻 内 心 的 不 安;道 歉 能 化 解 矛 盾。道 歉 是 一 种 高 尚 的 精 神 境 界。要道歉的话,选好方法也很重要。首先,要选准时机,讲究效果;其次,注重礼节,考虑对方的感受;再次,针对对方的脾气个性,投其所好。2.心理换位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们周围的同学(包括自己)都还处于成长的阶段,处理问题常会有很多不妥之处,在许多问题上同学间也会有不同的见解,这就要求能够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相互谅解,就不会导致敌意。当你与同学发生矛盾时,请你站在对方的位置,用对方当时的心理来思考一下这件事,是自己的过失还是对方的不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体谅对方的心情,才不会在一顿大吵大闹中互相埋怨。

3、宽容忍让

有这样的一段话,不知道你们听过没有:“你对我的不好,我把它写在沙子上,风一吹就散了,没有什么好计较。而你对我的好,我把他刻在石头上,就算成了化石,也不会被忘却。”看完这段话,有何感想,有时我们不必太过斤斤计较,有时我们更应该宽容忍让。“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在你和你的同学发生了争执时,不要一时昏 了头脑,不吵个脸红脖子粗决不罢休,或许在你退一步之后,这场争吵便停止了。不要认为在这个过程中自己让一步就是畏惧,是退缩,是没有本事的表现,相反,就在你忍让的那一时刻起,你周围的人会对你的行为发出无声的赞叹:你是一个不拘小节,心胸开阔的人。

4、心平气和的与其交谈

遏制矛盾进一步深化的处理办法就是静下心来与其交谈,可能在你先心平气和之后对方也不好意思在争吵下去,也会转“仇敌”为友好,与你聊起来。或许在这其中你和对方还会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呢!不打不相识嘛!

5、男女生交往

1.自然地、落落大方地进行男女同学间的交往。2.交往时男女同学都要学会尊重对方。3.交往时男女同学都要学会自爱。4.群体交往。最好多参加有男女生同时参加的群体活动。5.交往分寸还是要把握好。

当然,这五个方面是具有普适性、大众化的情况,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还需要我们从自身实际出发,具体的来处理与周围同学的关系,从而使自己处于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中,从而更好地学习、生活。

(3)专家的建议,最后我们再来听听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美国钢铁大王及成功学大师卡耐基曾说过专业知识在一个人成功中的作用只占15%,而其余的85%则取决于人际关系。可见良好的人际关系那是财富之源,希望通过本次主题班会的学习,同学们能学会正确处理好同学间的关系,让同学关系更和谐、融洽,这样我们就能够拥有拥有不同凡响的的友谊;从而拥有一个和谐的班级,一片宁静的校园!

正确处理同学关系 篇2

宗教是民族的意思, 民族是宗教的载体, 宗教与民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但又有着密切的联系, 即两者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

1.1 宗教与民族有着密切的联系

(1) 宗教和民族关系密切, 互相包含。一切民族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宗教性, 一切宗教都具有一定的民族性, 虽然宗教的产生比民族要早, 但是, 民族的形成离不开宗教。世界上所有的民族, 在其形成过程中, 宗教都起过重要的作用, 宗教文化都是早期民族文化的主流或正宗, 这几乎是没有例外的。有些民族其文化共同体的形成, 宗教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例如中国的回族, 欧洲的穆斯林族都与伊斯兰教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2) 宗教是民族的基本特性。如维吾尔族文化中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即有较明显的伊斯兰文化的色彩, 这和维吾尔族几乎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相关。但是, 假如一个民族所处的传统宗教的氛围浓厚, 一般来说对该民族的思想解放的束缚作用就比较大, 该民族的经济社会发展就比较缓慢。如伊斯兰教对维吾尔族的经济、政治和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消极影响, 牵扯人们的精力很大。

(3) 宗教问题是民族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民族的文化和生活是多层面的, 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层面便是思想政治信仰, 它是这个民族社会生活的精神支柱。对于多数民族来说, 宗教信仰是神圣的、崇高的、不可亵渎的, 必要时可以拿生命来保卫的。可见, 民族问题向来是和宗教问题连在一起的。

1.2 宗教与民族的区别

(1) 概念不同。宗教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就其本质而言, 宗教是一种意识形态, 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 是一种“颠倒了的世界观”。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2) 组成要素不同。宗教是由宗教观念、宗教体验、宗教行为和宗教组织制度四个要素组成的;民族是由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心理素质四个要素组成的。

(3) 发展情况不同。宗教与民族的发展不具有严格的对应性和同步性, 在原始社会, 不同氏族有自己确定的宗教;在民族形成初期, 不同民族也有自己确定的宗教, 但在后来的发展中情况就不一样了;有些民族继续保持着自己传统的宗教, 有些民族接受了世界性的宗教。这些都说明了宗教与民族的发展不是完全同步的。

(4) 所属的社会领域不同。宗教本质上是特定的群体在思想上对超自然力量的一种信仰, 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精神生活领域, 它也有社会物质形态, 如教会组织和活动场所, 但它们从属于思想信仰, 以信仰为联系的纽带, 因此也可以说它们是信仰的外化;而民族则完全属于社会群体领域, 是长期历史共同生活形成的稳定人群, 由氏族演化而来, 以血缘为基础, 以文化习俗为标志。可以说, 民族是源于同一远祖的文化共同体, 是包括一定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的综合体, 宗教只是作为特定民族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是从属于民族而存在的。

(5) 历史作用不同。宗教只是人们的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 它本身并不创造任何财富, 而只是影响着人们创造的各种财富的形式和内容。这种影响虽然也会给社会带来一些积极的作用, 但它本质上是消极的, 阻碍着人类对自然与社会的改造, 从而在一般情况下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2 正确处理宗教与民族的关系

2.1 长期坚持“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的基本政策不变

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 是中国政府对待宗教问题的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宗教信仰自由作为公民的一项权利, 得到了宪法和法律的保障。《宪法》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我国的宗教政策, 最基本的是尊重宗教信仰自由, 坚持独立自主办教, 这是我国多年的实践经验之总结。尊重宗教信仰自由, 是尊重广大信教群众信仰选择的自由, 坚持独立自主办教, 是尊重全国人民的意愿。

全面正确地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一方面要求尊重每个公民信仰宗教的自由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 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对不尊重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和损害宗教界合法权益的错误行为, 必须坚决予以纠正。另一方面要求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教活动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首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 要把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 承担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义务。宗教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活动, 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反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宗教活动不得妨碍社会秩序、工作秩序和生活秩序。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尊重信教群众的信仰, 但这并不是说就可以放弃对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 放弃在他们中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教育的工作。

2.2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 而是要求他们热爱祖国, 拥护社会主义制度, 拥护共产党的领导, 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要求他们从事的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和民族的整体利益, 发扬宗教教义、教规和道德中某些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 开展国际友好往来、促进世界和平等。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支持他们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 为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和祖国统一多作贡献。要鼓励和支持宗教界继续发扬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 在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方面不断迈出新的步伐。

2.3 要求信教与不信教、信仰不同宗教的人和民族都应当互相尊重

共产党人是无神论者, 不信仰任何宗教, 但是, 共产党人不能要求宗教徒放弃宗教信仰, 不能强制人们不信教, 不能强迫人们接受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 宗教徒也不能反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同理, 一个民族在热爱自己信仰的同时, 必须尊重其他民族的信仰, 不把自己的信仰强加给其他民族, 只有这样, 民族关系才能是和谐的、正常的、社会才会稳定和发展。

2.4 加强宗教对话和交流,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宗教对话包括同一宗教内对话和不同宗教间对话。在进行宗教对话的道路上, 不能认为只有一种宗教是对的, 其他宗教最终服从于该宗教, 这种做法最终走向宗教霸权主义, 成为宗教战争的借口;也不能认为所有宗教都是一样的。耍尊重不同宗教之间的差异, 保持宗教之间的一定张力, 在张力中彼此互动、彼此对话, 在差异性的对话中完善自身并成长。宗教之间的分歧和矛盾, 不能通过对抗来解决, 应通过对话、通过扩大意识来实现, 要有宗教的全球意识。

要提倡宗教之间的对话与交流。首先要学会倾听。在宗教对话和交流过程中, 要先做一个倾听者, 尊重对方的话语权。不强迫向对方灌输自己的宗教观点, 应先了解对方的宗教诉求。其次, 要学会理解。在宗教对话和交流过程中, 要了解、理解对方的宗教观点, 不曲解对方的原意, 更不随意践踏对方的宗教感情。第三, 要学会尊重别人。在宗教对话和交流过程中, 要尊重对方的宗教信仰、宗教理论和宗教习俗。不用非此即彼、非正即邪的机械态度, 以狭隘的宗教感情替代理性的宗教智慧。要看到宗教之间的差异, 在对话的时候能求同存异。我们应尊重他们的这种习惯。这是宗教对话和交流的一些基本原则, 只有掌握这些原则, 才能使之更富有成效。

正确处理同事关系 篇3

要有友好相处的愿望和积极交友的态度。同事关系是不以单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经建立,就面临着在工作和生活上广泛的联系。作为同事关系中的一方,既不应奢望通过同事关系给自己多么大的帮助而一厢情愿去刻意追求,也不应当自我封闭,对同事关系怕得要命,处处设防,生怕给自己带来损害。正确的立场应当首先为自己培育友好和睦的工作、生活环境,把与同事交往的基点放在友好相处、共同受益的愿望上。这就需要在未曾交往前排除一切杂念和成见。要注意培养自己的乐群性,要努力做到热情、开朗,对人际交往充满信心。要善于主动地与同事交流思想,正确表达自己的愿望。要克服人际交往中腼腆、内向、过于敏感的思想障碍,要广交朋友,置身于同事间并学会体验同事间才有的乐趣和友谊。

要多看优点,少看缺点。任何人(不管是领导还是一般人员)都会有缺点,也有优点,只是如何看法的问题。在同事关系中,除政治原则和思想道德品质外,如果光看别人的缺点,就会把别人看得一无是处。我们知道,看问题的方法也是植根于思想和感情中的。对人不是满腔热情,没有信赖和理解,不能平等待人,就常常看人不顺眼。实践证明,企图以自己的假仁假义、嫉妒心理去换取别人的热情,是不符合情理的,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因此,必须自己有热情才能换取他人的热情。对别人产生热情,必须先看到别人的优点,以诚相待,以此唤醒对别人的潜在热情。有一点非常需要注意的,就是每个人总是用自己的尺度去衡量周围的事物。有趣的是当发现某一个人身上有那种令人不能苟同的缺欠时,往往自己也存在这种缺欠。当认为对方可恶时,恰是自己也可恶。如果清楚人的这种心理,就会更多地自觉地反省自己。当你的思想有所转变时,对同事的看法也会随之变化。所以,如果能注意正人先正己,那么即使自己感到讨厌的同事,经过工作也能变成可亲可爱的朋友。

要理解别人富有同情心。理解是沟通心灵的桥梁,同情是粘合心灵的融合剂。理解和同情是友谊关系的要求和表现,在处理同事关系中尤为重要。由于同事之间看问题所站的角度、思想方法、工作经验、知识阅历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同事之间就某些问题存在一定的分歧或意见也是正常的。所以,同事之间要设身处地思考问题,要真情地接受和理解对方,从而处理好相互的关系位置。同情是指对交往对象的情绪体验。对同事的不幸和挫折如同自己遇到不幸和挫折一样感到痛苦,对同事的成功感到由衷的喜悦,这既是彼此友谊的表现,也是容易换来友谊的回报,可以促进友谊的进一步发展。那种对同事的不幸和挫折幸灾乐祸、对同事的成功感到不满和嫉妒的人是最令人反感的,也永远不会建立起真诚和长久的友谊。

要谦虚谨慎,不要盛气凌人。一些人处理不好同事关系,一条重要原因是不谦虚谨慎,过于相信自己的实力。有的依仗自己所谓的势力和实力,在领导、一些同事面前说别人的坏话,以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的阴险手段,看不起别人,总希望通过自己或不正当手段来实现自己的主张,结果得罪了许多人,弄得周围都有意见,这是非常卑鄙和毒辣的。事实证明:一个人不仅要有实力,更主要的是要谦虚谨慎,善于协调,善于在自己周围创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以获得周围同事的欢迎和信赖。气盛的人,往往是得理不让人。其实,人事关系不都是能以理说清楚的。有时,干好工作、处好关系,感情的力量可能比理性的力量强得多。现实中,许多事情,从理论上讲,一通百通,实际生活中却办不到,原因在于人是有感情的,也就是说不仅要学会以理服人,还要以情感人,切不可自恃有理,盛气凌人。古人说得好:“美人溺于美,才好倒于才。”这是提醒我们切不可陶醉于自己的美和才,更不可以此傲视一切,盛气凌人,否则不仅美和才会丧失,而且会得罪那些曾经支持、帮助或喜欢你的人。

要宽容忍让、善于商量,不要斤斤计较。与同事打交道,难免要在工作或生活中产生各种矛盾。这些矛盾的解决,涉及内部关系和全局的事情。处理得法,矛盾化解,增进友谊,促进团结;处理不当,矛盾激化,影响感情,影响工作,对个人对集体都不利。因此,处理同事关系,要有宽容忍让和严于律己的精神,不要计较同事的态度,不以牙还牙,不管同事有意或是无意冒犯了自己,都要有容人的精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待人要严于律己,多从自己方面找原因,不可一味责怪别人。绝对不能为了名、利、钱、财,把同事踩在脚下,谋自己的私利。要想把工作做得更好,必须与同事商量着办。做到“三要”:一要有一个平和的态度。脾气急躁,遇事火冒三丈的人是无法与别人商量办事的。二要有诚意。没有诚意,是办不了正事或大事的。三要宽宏大度,不要斤斤计较。对各种待遇,要先人后己;对别人的批评建议,要热情欢迎,不能耿耿于怀,甚至打击报复;不要对同事疑神疑鬼,总是去揣度别人。其实,宽宏大度是处理好同事关系的关键,我们要认真对待。

要尊重风俗习惯、生活爱好,不要歧视他人。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人,各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同时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生活水平也不相同。因此,在工作中,同事之间要互相体谅,对可以融合的方面积极沟通,对不太容易融合的方面,要互谅互让,互相尊重,特别对少数民族,要了解民族政策,充分尊重他们的风俗、生活习惯。对生活不够富裕的同事,首先不要嫌弃、挖苦他们。特别是比较富裕地区的同事,不要认为自己已经是“富得流油了”,歧视来自比较贫穷落后地区的同事,如果这样做,就不能团结同事一道做好工作,对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处。其实,有些来自比较贫穷落后地区的同事,他们到比较富裕地区工作,是为了增长见识,多学一些技术或技能,将来回到家乡带动其他乡亲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对这些同事完全应该支持和帮助他们。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不断兴旺发达。

要注重自身品德修养。一要交良友,即与正派人交往。古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君子之交淡于水,小人之交甘于蜜。”要培养健康的情趣,要见贤思齐,分清良莠。不分好坏,格调不高的相互交往,不仅不能正确地处理同事之间的关系,还有可能把自己陷入非常困难的境地,有时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后果。二要热情配合而又不过多干涉别人的工作。由于工作关系,对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配合是应该的,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也是好的、可以提倡的。但是,不能越位擅权,插手别人分管的工作。作为有一定职务的领导者尤其要注意这一点。要尊重别人的职权,维护别人的威信,不干预和随意评论对方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处理好同事关系。三要不背后议论人,不当传声筒。影响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领导与领导、领导与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之间互相猜疑。产生猜疑有相互沟通不够的原因,但最常见的是有人在领导或工作人员之间当传声筒,说长道短,搬弄是非。这是每个人的品德修养问题。如果有这一“爱好”和缺点,到头来就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要对别人无中生有的说长道短。要注意不可传话,不可有意扩散没有真凭实据的事,以免影响团结和友谊。四要以事业为重,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处理同事关系,不能离开共同事业。只有以大局为重、以事业为重,才能互相尊重,互相协调,才能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

总之,处理好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影响到单位、个人、单位与个人、同事与同事的工作和生活。因此,必须认真对待和处理同事之间的关系,讲究与同事相处的艺术和方法,这件工作做好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会进一步增强,我们的朋友就一定会遍天下。■

正确处理同学间的冲突教案 篇4

一、教学内容:如何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

二、教学目标:学会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冲突,懂得怎样保护自己与他人。

三、教学重难点:具体事件的处理。思、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结合日常生活实际,谁来说一下:怎样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呢?

2、可是王强与陈峰两个同学之间发生了冲突,事情是这样的: 王强最心爱的钢笔丢了,那是爸爸从香港给他带回来的礼物。王强急得到处找,刚好看到陈峰在使用同样的钢笔。于是,他指责陈峰说:“是不是你偷了我的钢笔?”陈峰用的是自己刚买的新钢笔,他感到很委屈,于是两个人大吵起来。

3、分析案例

(1)你认为王强错在哪里?

(2)你认为陈峰是对还是错?为什么?

(3)在生活中、学习中,你与同学可能发生过冲突,是怎么发生的?能勇敢的描述出来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正确处理同学间的冲突》

二、分析冲突发生的原因

1、你们认为同学间发生矛盾冲突的原因都有哪些呢?小组内小声的讨论,并且把讨论的原因记录下来。

要求:(1)讲究讨论的纪律与效率,一位同学陈述完毕另一位同学再陈述;注意力要集中,不能脱离中心话题。(2)记录时简明扼要。(3)时间大约为五分钟。

2、小组讨论,教师巡视,了解小组讨论的情况。

3、讨论交流:同学们讨论的非常有序,谁来汇报汇报你们的讨论结果。

三、讨论如何避免同学之间产生矛盾冲突呢?

1、我们已经了解了矛盾产生的原因,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避免同学之间产生矛盾冲突呢?先看一个案例

方杰是个调皮的孩子,总喜欢和同学开玩笑,有一次课间时间,方杰看见张浩正在专注的做作业就想逗他玩,就冲过去把张浩的笔给抢走了,甚至很动手把张浩的帽子掀起来蒙住张浩的头.张浩恼羞成怒冲动之下甩了方杰一巴掌,方杰得眼圈一下红了,他没想到张浩反应这么大。你怎样评价方杰和张浩?

2、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避免同学之间产生矛盾冲突呢 小组内小声的讨论,并且把讨论的原因记录下来。

要求:(1)讲究讨论的纪律与效率,一位同学陈述完毕另一位同学再陈述;注意力要集中,不能脱离中心话题。

(2)记录时简明扼要。(3)时间大约为五分钟。

3、小组讨论,教师巡视,了解小组讨论的情况。

4、讨论交流:谁来汇报汇报你们的讨论结果。

四、谈收获:

学了这节课后,如果你与同学、他人发生冲突时你想怎么做?

五、布置作业:

1、与家长讨论:当你看到同学发生冲突时,你应该怎样做是正确的?

怎么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篇5

一,真诚是基石。任何情感的基础都是真诚,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认识的人是真诚的。只要你真诚,不管你家境如何,长相如何,别人都会以真心待你,愿意与你交朋友。

二,人品是关键。在真诚的基础上,我们要拥有好的人品,这样才会获得更多人的青睐。因为,人品不好的人,纵然再真诚,也得不到别人的好的评价。

三,情商是润滑剂。与朋友相处,有的时候还要注意方式方法,最简单的一个例子是不能让朋友掉面子,而这就靠你的情商,看你如何运用你的聪明才智咯。

正确处理面试人际关系题 篇6

http:/// 2011-12-19 13:59:54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字体: 大 中 小 】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时间安排变动不大,国家公务员考试成绩将于2012年1月份公布。随之即为面试,在此期间,考生应迅速投入面试备战中,不必纠结于能否通过笔试而提前准备面试是一种浪费。广大考生应从现在开始复习备考,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专家对近几年国家公务员面试的研究,对面试中人际关系处理的题目进行分析。

按照公务员面试的测评标准,在人际关系处理方面,要求应试者具备人际交往的主动性,沟通中要讲求技巧性,在人际关系问题的处理上要显示出团队合作意识,在处理棘手问题时要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人际关系类试题的考核都是一些原则性规定,一般而言,只要是在生活中人际关系处理得正常的人,都应该能把这类题目答好。

归结起来,人际关系类题目是一类相当简单的题目,因为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种类是可以穷尽的,而题目的变化只是在一些职位的名称和具体场景的变化上做文章,究根问底,其内在的考核内容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因此应试者在阅读本章后,应当具备这样的能力,那就是不论题目怎么变化,一看题目就要能辨明主旨,切中要害。

在公务员的日常生活中,能够考核的人际关系无非几个方面,那就是与领导、亲友、下属和同事的关系。这些人际关系当中又以对与领导和同事的关系考核最多。

人际关系题目如何作答?

人际关系题目考核的就是考生日常为人处事的态度与基本原则。因此很多题目不需要有固定的答案,只要展现出你合作、善于自我批评、能够兼顾原则性与灵活性、临场应变能力的一方面,就能在考场中胜出。

人际关系题目的备考,要把握以下四个原则:

第一,正心诚意。要注重团体意识和合作精神,不能搞个人英雄主义。这是公务员的基本要求。

第二,忍让谦和。“温、良、恭、俭、让”这些我们千百年来追求的至高品格今天仍是每个人都需要拥有的品质。

第三,推己及人。孔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凡事出,要多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长期以来,在考官的眼里独生子女中有很多人自私自利、唯我独尊,这样的个性特征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处理。所以,考生要通过题目表达自己这样一种思考方式,那就是推己及人,多为别人考虑,这样才能规避考官的“冷宫”偏向。但为他人考虑并不是说教,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每个人才能很好地与别人相处,人与人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于至善。我想在传统文化复兴的今天,每一位公务员都只有将这些精神品格融入自己的行为规范,唯是,则于己能中正平和,于人可兼济天下。

第四,反躬自省。凡事从自己考虑要“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多做自我批评。

正确处理同学关系 篇7

1. 坚持做到勤奋好学, 坚决防止学用脱节。

人不学习就要落后。作为企业领导干部不仅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 还要有驾驭时局、规划未来的能力。为此, 企业领导干部要勤奋好学、学以致用、用有所成, 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努力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管理企业和发展企业的能力上来;要从本职工作需要出发, 加快知识更新, 完善知识结构, 把学习的收获转化为真抓的思路和实干的措施;要深入实际向实践学习, 全面认识事物性质, 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规律。领导干部只有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问计于基层, 求教于群众, 才能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第一手资料;要善于对学习和调研中获得的感性认识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思考, 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进而找准解决矛盾的最佳切入点和展开工作的最佳方位。

2. 坚持做到政治坚定, 坚决防止信念动摇。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企业领导干部一定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不动摇, 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政治坚定, 就是要做到这“三个不动摇”。为此, 企业领导干部只有做到理想信念不动摇, 才能做到真抓实干不懈怠, 勇往直前不折腾, 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强战士, 锻炼成为勇挑重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者和建设者。

3. 坚持做到立党为公, 坚决防止私心移节。

企业领导干部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把立党为公刻在心上, 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穿于思想和行动的全过程;要克服想职务多、想责任少, 想待遇多、想贡献少, 想个人后路多、想共同事业少的错误思想, 杜绝利用手中权力大搞封建社会那种“光宗耀祖”、“封妻荫子”的庸俗做法, 真正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处理广大职工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时, 做到公正无私, 说话公道, 办事公正, 特别是在公与私的抉择上, 要把“公”、“正”二字放在首位。

4. 坚持做到志存高远, 坚决防止短视毁业。

企业领导干部要眼界开阔, 想问题, 办事情, 做决策, 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多看看存在问题的不足, 不要为过去的成绩而自满;多看看发展阶段性的特征, 不为传统模式所局限;多看看企业在大局中的方位和水平, 不为当前发展而停滞;要有前瞻性、预见性, 着眼长远, 打好基础, 克服功利思想, 有显绩的工作要干, 没有显绩的工作也要干, 多做打基础、利长远、谋发展的事, 不要为“造势一时”, 给自己留名, 替自己立碑, 为自己邀官, 使“一时的政绩”成为“长期的包袱”, 让后人唾骂, 真正做到当一任领导, 负几代责任, 赢得广大职工的普遍认可和赞誉;要加强“官德”、“人格”修养, 坚决摒弃“官本位”的思想, 确立“人本位”的观念。

5. 坚持做到履职尽责, 坚决防止懈怠误事。

企业领导干部要干成事、干大事、不误事, 必须发扬只争朝夕的精神, 永不懈怠、永不停滞。要在思想上不保守、不僵化, 化解体制怀旧情结, 做到与时俱进, 始终保持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要在工作上不懈怠, 真正认识到花拳绣腿出不了实绩, 扯破嗓子喊不出实绩, 耽于幻想更出不了实绩, 必须争分夺秒地“抢”, 有胆有识地“闯”, 千辛万苦地“拼”, 脚踏实地地“干”, 始终保持“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精神, 坚决避免“求平求稳守摊子, 安于现状混日子”, 切实把工作任务当成自己的“责任田”来做, 不分分内分外, 不挑肥拣瘦, 不丢三落四。

6. 坚持做到自警自励, 坚决防止名利失德。

为官重德, 名彰千秋;追名逐利, 贻害无穷。企业领导干部要坦然对待官位, 破除唯官是尊的陈旧思想, 正确对待升迁, 坦然面对去留, 时刻牢记官不在大、位不在高, 只要设身处地为职工办事, 都能成就事业;要正确看待成绩, 清醒认识成绩不是专属自己, 既有上届领导汗水, 又有现任同事辛劳, 绝不能把成绩作为炫耀的资本和向组织讨价还价的筹码;要淡泊名利, 以平静之心对己, 以平稳之心处事, 以平常之心对待名利, 真正把得住原则, 守得住清贫, 耐得住寂寞, 抗得住诱惑。

7. 坚持做到坦诚相待, 坚决防止权重傲物。

权大不忘责任重, 位尊不移公仆心。企业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 必须做到权为民所用, 利为民所谋, 情为民所系, 始终把职工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行使权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认真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使职工享受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要始终坦诚待人、善待职工, 既无嫉贤妒能之心, 更无委琐卑鄙之意;不计位次尊卑, 不计言差语错, 多沟通、多谅解, 胸怀坦荡。要保持自我, 不做官位的奴仆, 避免“官念”十足、“官欲”太重, 把官位当作个人显摆的招牌;逢喜而惧, 得意而忧, 不要因环境变了, 位置变了, 忘记了自己的特殊身份。

8. 坚持做到严于律己, 坚决防止玩物丧志。

玩物丧志、败事亡国的历史教训很多。企业领导要时时刻刻、事事处处把握好自己, 做一个政治上的“明白人”、经济上的“清醒人”、作风上的“正派人”;要加强对自己的配偶、子女以及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管理, 对利用自己的职权谋取私利的要严肃批评、严肃处理;要出以公心使用手中的权力, 保证权力的行使不偏离正确的轨道;要牢固树立自觉接受监督、积极适应监督、主动配合监督、充分运用监督的观念, 积极主动地接受党组织、广大职工的监督。

9. 坚持做到使命至上, 坚决防止职责不符。

企业领导干部必须要以事业为重, 使命至上, 把本职岗位作为实现人生理想的舞台, 坚持从本职工作和职责使命的结合点出发, 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履行使命的责任感, 努力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增长新本领, 使自己具备优良的政治素质、过硬的科学素质、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与时代发展同步、与形势任务合拍、与职责使命相符。企业领导干部只有把投身党和国家的工作作为崇高的事业来对待, 才会自觉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无私奉献, 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只有把本职岗位作为成就事业的平台, 才会始终保持高昂的干劲, 创造出一流的工作业绩;只有保持锐意进取的拼搏劲头、忘我工作的革命热情、永不懈怠的奋斗精神, 干一行、爱一行, 专一行、精一行, 才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1 0. 坚持做到求真务实, 坚决防止形式主义。

正确认识和处理财政与企业关系 篇8

目前县级财政的目标模式是建立公共财政体系。公共财政是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以政府为主体进行的分配活动,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制度安排。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是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稳定经济和监督管理。

公共财政政策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以特定的宏观经济理论为依据,调整财政收支规模、收支平衡而采取的财政措施的总称。作为县级财政来说,就是要坚持松紧适度、着力协调、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的财政政策。

县级财政主要通过确定财政收支规模和结构以及确保收支平衡等财政政策,在宏观上对企业施加影响:其主要收入来源于企业等社会经济实体,企业的发展是财政收入不断壮大的源泉,企业的规模决定财政的规模。所以在制定财政政策时,就要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以促进企业发展、给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为出发点,正确处理财政和企业的关系。比如确定财政收入发展速度指标,就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定的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对于企业来说如果速度指标定的太高,会使企业的负担过重,影响企业的活力,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形成杀鸡取卵,本末倒置的局面;对于征收机关来说,如果速度指标定的太高。征收机关为了完成收入任务,会产生收过头税、乱收费、互相拉税引税、收入空转等不法行为。对于企业来说如果速度指标定的太低,会使财政筹集的资金太少,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公共服务得不到满足,以至于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社会的和谐。对于征收机关来说,如果速度指标定的太低,完成财政收入任务不成问题,但容易产生行政不作为、纵容偷税漏税、甚至产生收入不入库、私设小金库等不法行为。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和财政关系极为密切,企业的发展为县域经济的壮大提供动力、提供财源,而县级财政通过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县级财政部门应把壮大地方财源作为己任,在财政政策上充分考虑企业的承受能力和发展,为企业做大做强尽财政之力。现在全国各县级政府壮大地方经济的要求都很迫切,举国上下的招商引资热潮就是很好的说明。市场经济也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而企业的发展也需要健全的会计制度与会计核算方法,这也是县级财政在与企业关系定位中一项不可忽略的问题,即财政的会计管理与服务职能。同时企业也要做到照章纳税,遵守环保法规,把企业做大做强。进而为县域经济发展、县级财政实力增强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我市财政与企业关系的现状

我市是县级市,近年来,积极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实干干实促发展。狠抓工业上项目”的经济发展指导思想和“东引东进”的战略决策。在招商引资方面,采取了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建设经济开发区、加大城市建设的力度、举办象棋文化节、郑氏文化节等措施,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和软件环境。企业发展的势头强劲,反过来又促使了社会经济不断进步,财政实力不断增强。

但也存在这样那样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招商引资效果不明显。二是后劲不足。传统的工业产业水泵产业、纺织机械产业,现正逐步萎缩。企业设备落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企业家队伍、经营管理队伍,技工、工人队伍和先进地区相比,差距正逐渐拉大。三是用于企业发展的财政资金结构不合理。我市财政如何正确处理企业与财政关系,给企业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促使企业做大做强,是我们应注重思考的问题。

三、财政支持企业发展的设想

(一)财政应在培养企业家队伍方面加大投入

没有比尔,盖茨,就没有美国微软电脑产品的辉煌。同样没有张瑞敏就没有海尔集团家电产品在全世界叱诧风云。中外企业发展的历史证明,企业家在企业发展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以解放思想为关键,以解放人才为核心,以解放生产力为根本,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企业家队伍。所以,我们应该在企业家队伍的培养上下功夫,把企业家培养成在所在行业勇于和能够赶超世界一流,制造世界一流的产品和服务,在瞬息万变的企业竞争中敢打敢拼、有勇有谋,打造世界级企业的一流人才。区域间的竞争和发展迫切需要加快企业家队伍建设,财政要像抓义务教育一样抓企业家的培养与教育,在资金上重点保障,绝不含糊。具体来说,首先要加大财政对企业家培养资金投入的力度。要确立对企业家队伍培养投入是第一投入的思想观念,加大对企业家队伍培养的投入力度。其次,各市(县)、区、乡(镇)都要设立发展专项资金。建立以政府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共同参与的多元化企业家队伍培养机制。企业家队伍培养发展资金主要用于资助特殊企业家的引进、高层次企业家队伍培养教育和培训。其三,要奖励为经济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有功企业家和为企业家队伍建设做出重大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其四,要解决企业家队伍在工作、生活中的特殊困难等。

(二)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财政投资效益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在企业竞争中的重要性。只有在科学技术上占据领先地位,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要逐步建立稳定的科技投入机制,加快发展科研机构和企业技术中心,重点支持高科技成果的引进吸收和产业化。进一步发挥财税政策和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促进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专利,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首先要保证科技投入。科学技术支出在财政支出中是法定支出,要足额安排:对我市的优势产业要进行重点扶持。其次,要与科研机构以及大专院校联姻,不但要研制和引进一批先进技术和产品。还要有前瞻性,储备开发一批先进技术,以提高财政扶持资金的边际效益。

(三)对企业引进的先进设备和技术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

事实证明,企业拥有先进的制造设备和技术,并使其发挥作用,是企业取得竞争力、立于不败之地的物质基础。如贾峪镇2004年、2005年洞林水泥有限公司和长城水泥有限公司各建立了一个先进水泥回转窑生产线,使贾峪水泥产能大幅提升,质量大幅提高,在全国水泥产能大量剩余、小型水泥厂强制关闭的形势下,贾峪水泥供不应求,产销两旺,并带动当地石材业、运输业、煤矿业的发展,成为贾峪镇的龙头企业和重要财源基地。可见先进制造装备和技术对企业的重要性。一台大型设备和一项技术,会救活一家企业,会带动一个产业。所以,引导企业引进先进大型设备和一项技术,很有必要。为鼓励企业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县财政应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

(四)转变财政职能,注重财政支持企业的投资效果

在支持企业发展上,要彻底改变传统体制下形成的重收入轻支出、重分配轻监督、重日常业务轻法规建设的财政行为模式,把财政工作的重点逐步转到制定和加强宏观调控上来,实现财政职能的根本性转变。改变重拨款轻效果和管理的状况,不断开辟财政管理的新领域,提高财政资金支持企业发展的效率。

对企业的扶持是县区财政培植财源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我市财政对企业的扶持资金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本级财政安排,另一方面是上级财政的专项指标。作为我市财政,由于财力的限制,对企业扶持资金的安排不可能很多。这部分资金应主要直接面向我市所辖企业,通过引导和扶持,促进企业发展。县级财政对企业的扶持,不只是资金一拨了事。而应更多地在扶持项目的评价选取、补贴资金的拨付管理、资金使用的效益评价上做文章,通过财政扶持、财政引导,使财政资金效益最大化。

(五)深化服务意识,落实服务措施,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发展了,才有社会财富的增加,才有更多的劳动力就业,才有政府的税收。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就是财政的上帝。我市财政对企业的工作应以服务为本位,立足于多服务、不索取,多帮忙、不添乱,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财政人员熟悉国家宏观政策,了解企业税收法规的变化,掌握国家会计政策的调整。所以财政的服务项且也应该集中在这三方面上。同时,在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上都要有新的突破,真正实现方便企业,有利于企业发展。

(六)强化企业会计信息监管,打造企业“诚信”品牌

正确处理纪律与自由的关系 篇9

金绍龙

各位同学,早上好!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是社会的人,人生活在社会中,总是属于一定社会团体的,所以免不了受到法纪的约束。由此,可以说,遵守法纪是一个人的社会性的表现。遵守法纪既是对集体荣誉的维护,也是对自己成员身份的明确,更是对自己自由与利益的维护。因此,没有法纪等规范,就没有人及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然而,一提到法纪,人们就当然想起了自由。特别是青年人,他们正处在朝气蓬勃的成长时期,就像破土的雨后春笋,非常喜欢自由,向往自由,追求自由。因而有的年轻人把匈牙利诗人裴多芬“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为了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的诗写在纸上,贴在床头,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到处解释说:生命,人生只有一次,是很可贵的;爱情是人生的大事,当然更有价值;但是,为了自由,两者都可抛弃。当人们一讲法纪、宣传法纪、要求遵守法纪时,他们反感了,甚至抵触了。殊不知,法纪跟自由有着密切关系,他们片面的曲解了自由与法纪关系。

其实,这些现象也就是我们许多人需要对自由与纪律及其关系的正确理解和把握的问题。也就是“什么是纪律?什么是自由?纪律与自由是什么关系?怎样处理好纪律和自由的关系?怎样很好遵守纪律?”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就是我今天要同学们一起探讨、交流的问题。

一、对自由与纪律的认识

(一)什么是自由?

 自由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哲学意义上的自由。在哲学上,自由是对必然而言的,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利用。必然就是规律。自由也就是对规律的认识和遵循。恩格斯说:“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这就是说,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依人们的意志而转移。自由不是摆脱规律,而是认识规律,并能顺应客观规律去改造世界,达到人的一定目的。例如一个没有电学知识的人,望电而生畏,电灯不亮了,也不敢动它。这种没有认识电的规律的人,在电的面前就没有自由。而电工认识了电的规律,顺应电的规律进行操作,几下子就解决了问题,这就是自由。

 自由的另一种含义是社会意义上的自由。自由是相对纪律、法律而言的。自由就是在社会生活中受到保障或得到认可,按照自己的意志举行活动。例如,人身自由、言论自由、通信自由等等。有人认为,自由就是“爱怎么想,就怎么想;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愿怎么做,就怎么做;不受任何约束,不受任何限制,不要任何权威。”这是极端自由主义的表现,这样的理解是错误的。

其实,自由是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利用,“自由”是人们热切向往和努力追求的目标。

(二)什么是法律?什么是纪律?

法纪是法律与纪律的简称,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约束人们的行为规范;纪律是对客观规律的遵循和服从,纪律是一个集体的成员必须遵守的规章、条例的总和,是一个集体的成员遵守秩序、执行命令、履行职责的行为规范,它也具有强制性。

(三)自由与纪律的关系

 自由与法纪是人们言行的两个方面。自由是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利用;法纪是对客观规律的遵循和服从。一个是利用,一个是服从。缺一不可。

1、自由离不开法纪

 自由行动不能不遵守法纪,要自由必须要法纪。对待自然界,人们有改造自然、利用自然规律的自由。比如,人们可以从地下抽水,灌溉庄稼。抽水机安好了,庄稼种上了。想什么时候抽水浇庄稼,就什么时候抽水浇,很自由。但是,对待自然界的自由不能不要规律。违背自然规律,滥用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抽不上来了,就不自由了;不顾庄稼的生长规律,胡乱浇水,庄稼涝死了,再也不自由了。自由和法纪的关系也就这样。在社会生活中,自由更离不开法纪。谁要行使自己的人身自由,就必须尊重他人的人身自由;谁要行使自己的言论自由,就必须遵守不诽谤他人、不造谣惑众的法律;在马路上骑车,你要潇洒自由,你就必须遵守交通规则,如果你骑车逆行,撞了别人,你走不了;别人撞了你,你也走不了,都不会自由。

2、法纪离不开自由

 法纪是对客观规律的遵循和服从,是约束人们行为的规范。遵循和服从客观规律,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是为了自由。遵守法律的目的是获得更好、更多的自由。人们只有遵守法纪,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正确地利用客观规律,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获得自由。

 遵守法纪又是为了保障自由不被破坏,法纪是自由的保障。遵守法纪,顺应客观规律办事,才能保证他人的自由,保证自己以后的长远自由。否则,违反法纪,破坏了他人的自由,自己受到了法纪的惩罚,就失去了自由。

 自由与法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法国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英国的洛克说:“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这是因为自由意味着不受他人的束缚和强暴,而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不能有这种自由。但是自由,正如人们告诉我们的,并非人人爱怎样,就可以怎样的哪种自由。”

3、法纪与自由是辩证统一的:

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只有在遵守法律、制度等纪律的约束才能实现最大的自由,否则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也就无从谈自由了。当然如果世上没有了法律等纪律的约束,人们就会为所欲为,自然就会受到破坏、疾病到处蔓延,人类就会走向毁灭的。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但就是没有绝对的自由。虎豹只能活跃于崇山峻岭,鱼儿只可遨游于江河,如果一旦离开这些范围,就只能是走向灭亡。现实生活中,总有人

抱着侥幸的心理寻求绝对的自由:党纪明文规定,领导干部不能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有的人却“暗箱操作”;国法明明正告,任何人都不能以任何理由危害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的人却为了不劳而获而一次次盗窃抢劫。正如哲人所言,绝对的自由,就是将你变成行尸走肉的另一种地狱。

法国思想家卢梭说,“世界上,没有人不热爱自由。因为放弃自己的自由,就是放弃做人的资格,放弃人类的权利”。但人是社会中的人,总是受着党纪国法、规章制度、社会关系和他人的限制,因而任何自由都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拥有充分的人生自由,但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拥有爱人的自由,但绝不能胡爱乱来;拥有言论自由,但不能无原则的瞎说乱议。自由,是知道该干什么干什么而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自由。所以,人生要正确处理自由与纪律的辩证关系。真正的自由,是在法律和纪律许可范围内行使权利的自由,只有意志与品德都经得起考验的人,才有资格享有。

有的人总认为自由是别人给的,总希望组织、领导、老师对自己少管一点。其实,自由是内心的感受,不在于随心所欲,而在于能够时时顺心尽意;不仅要做好愿意做的,而且要做好自己不愿意做的,这就要养成遵章守纪的习惯,遵守的越自觉,自由也才会越多。“不自由”,有一个从不习惯到习惯的过程,成为一种素质,一种境界,一种修养,一种享受了,也就自由了。所以,要坚持学习党纪国法,持之以恒地养成在党纪国法下言行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任何时候都不会有受约束的感觉,才能永远享受自由幸福的生活。风筝得有根线牵住才能飞得又高又远。我们也一样,只有在我们身上系上一根纪律的线才能让我们得到真正的自由。

自由和法纪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自由是在法纪约束下的自由,法纪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但没有这种强制性,自由也就无法实现。试想如果每个人随心所欲、为所欲为,那么学习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就失去了正常的秩序,个人的自由保障还能得到保障吗?当然,这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所以,自由只有在纪律的框架内,遵守相应的游戏规则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另外从另一个角度讲,法纪只是约束违反纪律的人和行为,只要不违反纪律每个人都会有充分的自由。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怀特海曾经精辟地说过:“通往智慧的唯一的道路是在知识面前享有自由,但通往知识的唯一途径是在获取有条理的事实时保持纪律。自由和纪律是教育的两个要素。”在自由和法纪之间,自由是终极的目的,而法纪只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的必由的途径和必需的措施。作为法纪,它始终不能忘记最终的自由,不能忘记它不是为了树立权威,不是为了把孩子培养成唯唯诺诺的纪律束缚下的可怜虫。所以,怀特海紧跟着又补充道:“居于次要地位的严格纪律必须以保证某种长远的利益为目的。”  法纪和自由是对立又统一的,我们不能抛弃法纪讲自由,就像不能让列车脱离轨道飞驰一样。因此,制定和遵守法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遵守法纪的必要性和意义

1、遵守纪律是很好的行使自由和利益的保障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次,明太祖朱元璋召见从各县选拔准备重用的官员,向他们

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最快活?”众人回答各异,唯有万钢奏道:“畏法度的人最快活。”朱元璋闻言,拍案称妙,还不停地夸奖:“说得好!说得好!”当下任命他为广平府佐官。畏法度的人最快活,揭示了一个真理,也极富哲理。畏者,畏惧也,是害怕的意思。为什么在法律面前担心受怕的人反而活得更潇洒自在呢?法律是用来约束人们行为的规则,看起来对个人的“自由”、“快乐”起着束缚限制作用,但如果一个人缺乏对法律的畏惧感,往往意味着对法律的藐视或漠视,正是由于这种对法律惩戒性质的无知,一旦触犯刑律,甭说“自由”、“快乐”无从谈起,就是坐班房掉脑袋也未可知。那些视“斑马线”为羁绊的人,为了追求没有束缚的自由,却常常落得个车轮之下亡命致残的结局。那些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人为了得到不受任何约束的快乐,最后却泪洒铁窗,身陷囹圄。只有那些在法律的约束下行走在“斑马线”上的人,才可能做到逍遥自在,安享太平。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集团,为了从整体上获得胜利,对个人的自由限制比一般人更多一些。如果谁以为冲破这些限制是自由,那么后果必然是丧失自由。

 法律是一个国家社会所有人的行为规范,纪律是一个集体的成员必须遵守的规章、条例的总和,是一个集体的成员遵守秩序、执行命令、履行职责的行为规范。纪律是多种多样的。每一个集体都有自己的纪律。如:党的纪律、团的纪律、军队的纪律、学校的纪律等等。法纪总是要约束人的。它规定人们必须怎样做、不准怎样做。用来限制人们的言论和行动。为什么制定法纪,限制人们的言论和行动呢?制定法纪是客观规律的要求,是人的利益的需要。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规律的变化和运动的。例如,水和大地是相互联系的,水的流动总是从高处到低处。事物的相互联系和有规律的变化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依人的意志而变化的。客观规律不可违背,人们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为了不违背自然界事物的客观规律,不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人们就根据客观规律制定了法纪,按照纪律办事,也就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 人类社会也是一样,人与人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人骑自行车在马路上行走,就与其他人相互联系。如果目无他人的随便乱骑。不是撞了别人,就是被别人撞了。大家住在一座楼里,晚上睡觉也相互联系,不能相互干扰。如果一个人在楼道了大声喊叫,别人就会不能安静的睡觉。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一个人的生活也是有规律的。比如,早起晚睡,就是每个人生活的规律。循序渐进就是每个人学习的规律。这些规律是不依人的意志而变化的,不可违背的。违背了就要受到惩罚。火车的运行是有规律的。

 人们有各种各样的需要,有各种各样的利益。为了保证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保障人们的利益不受到损害,就必须遵循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制定法纪。外出需要乘火车,乘火车需要保证安全。每天都要喝水,需要抽水机正常运转,保证水的供应。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保证人们的利益。就必须制定铁路扳道工人纪律、抽水机操作工人纪律。我国解放后,第一次火车相撞的事故,发生在“文化大革命”中,在北京火车站两辆火车相撞,造成几百人伤亡,那情景惨不忍睹。造成这次事故的原因就是

没有按时发出信号。1982年,193次快车发生了重大颠覆事故,有3人死亡,140多人受伤,造成损失140多万。而造成事故的原因,就是养路工人违反劳动纪律,把修路的工具放在了铁轨上。

 人们有时讨厌法律,有时喜欢法纪。其实人人都喜欢纪律。谁都反对在自己睡觉的时候,别人大声喊叫。谁都反对在自己看书的时候,别人在大声说话。谁都不愿意在自己做火车的时候,扳道工人坚守岗位。谁都不愿意别人骑车撞了自己。但是,当要求自己遵守纪律的时候,就不喜欢纪律了。那么,为什么有时候喜欢纪律、有时候讨厌纪律呢?主要是没有了解和认识遵守纪律的重要意义。

2、遵守法纪是我国当代青年学生应有的思想品德和成才的保证

 大家都愿意成才,那么,人才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人才应当具备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首要的素质。一个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思想品德包括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遵守纪律属于法纪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青年学生要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人才,就必须具有良好的法纪素质,也就必须遵守纪律。

 遵守纪律不仅是人才的重要内容,而且还是成才的重要保证。青年学生要向着一个合格人才的目标成长,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就要靠人人遵守纪律来创造、来维持。一个学校,如果校门随便出入,小偷、流氓畅行无阻;借书没有手续,什么人都随便拿书;食堂打饭没有秩序,人们互相拥挤;宿舍出入没有制度,什么人都可以随便进入宿舍。这个学校将会混乱成什么样子。这样的学校的学生还怎么上学。所以说,纪律是维护学校正常秩序的根本保证,是青年学生成才的根本保证。

3、纪律是力量发挥、事业成功的保证

 干什么事情都要有力量。力量有人力、财力和物力。只有发挥巨大的力量,干事才能成功。举例来看: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一书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两种骑兵打仗,一边是法国兵,一边是马木留克兵。从单兵的骑术和剑术来看,马木留克兵要比法国兵好得多。两个马木留克兵绝对能够打败三个法国兵。也就是说,一个马木留克兵可以打败一个半法国兵。那么,1000个马木留克兵能不能打败1500个法国兵?不能!事实是这样的:100个马木留克兵与100个法国兵,势均力敌。300个法国兵能够战胜300个马木留克兵。而1000个法国兵却能打败1500个马木留克兵。这是为什么呢?马木留克兵的单兵战斗力是超过法国兵的。但是,马木留克兵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组织涣散,纪律松懈。法国兵虽然单兵战斗力差。但是,组织纪律性强。所以1000个法国兵却能打败1500个马木留克兵。由此可以看出,没有纪律,缺乏组织,就是一盘散沙,拧不成一股绳,就没有力量。

 物的力量很大,但是,它的力量是靠人来发挥的。炸药的力量很大,可以开山。在运送炸药的过程中,严禁烟火就是一条纪律。如果运送炸药的人随便吸烟,就会引起事故,不能使炸药的力量很好地发挥出来,还会造成巨大的损失。一台拖拉机有50个马力,一天能耕多少亩地,就要看驾驶员遵守纪律如何。一个纪律很差的驾驶员,上班晚来,下班早走。一天耕不了几亩地。一个遵守纪律的驾驶员,按时上班下班,按要求耕作,一天就能耕很多的地。

大家都知道邱少云的故事吧。1952年10月,为打击盘踞在上甘岭的美国和南朝鲜军队,邱少云所在的排,奉命于晚上潜伏在距离敌人只有60米的山脚下,准备配合进攻。12日上午,敌机向其所在的潜伏区进行低空扫射,并投掷燃烧弹,飞迸的燃烧液燃遍全身。为了不暴露潜伏目标,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任凭烈火烧焦身体却纹丝不动。他双手深深地插进泥土里,身体紧紧地贴着地面,直至大火吞噬,壮烈牺牲。邱少云为什么能烈火烧身而不动摇呢?就在于它具有高度的组织纪律观念性。为了不暴露目标,宁可牺牲自己。这是何等崇高的精神!他的英雄事迹也告诉我们:严明的纪律,是成功的保证,是胜利的保证!

从汉刘邦的“约法三章”、曹操的“割发代首”到中共的革命与建设的胜利等事例,无不说明:纪律是集体发挥力量、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法纪,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

三、怎样做一个遵纪守法律的人

第一,充分认识制定法纪的必要性和遵纪守法的重要性。为什么制定法纪,为什么必须遵守法纪,结合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深刻认识这其中的道理。只有认识提高,才能行动自觉。

 第二,全面了解法纪的内容。法纪的内容很多。每个集体都有自己的纪律。我们每个人都同时生活在几个集体里。所以要主动地学习各种纪律的内容。党的纪律、团的纪律、宿舍纪律、教室纪律、学习纪律等等。只有知道了应该怎样做,才能自觉的做好。

 第三,改掉不守法纪的坏习惯。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应该支配习惯,而决不是习惯支配人,一个人不能去掉他的坏习惯那简直一文不值。”能自制的人,就是最强有力的人。

 第四,敢于批评和制止违法乱纪行为。不遵守纪律的人的违纪行为,破坏他自己的自由,也破坏别人的自由。批评和制止违纪行为,是爱护违纪的人,是维护他的利益。批评和制止违纪行为,也是维护大家包括自己的利益。如集体行动中,个别人违纪,影响大家的活动。批评和制止违纪行为,与人与自己都有利,何乐而不为。

总之,法律和纪律是约束人们的行为规范,法治是当代文明社会发展标志和保障,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我们作为当代青年学生,为了我们的自由与利益,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为了学校和国家的发展,我们要自觉遵纪守法,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新公民。

谢谢大家!2013年8月26日

格言——自由与纪律

1、不要过分的醉心放任自由,一点也不加以限制的自由,它的害处与危险实在不少。——克雷洛夫

2、如果你敢于宣称自己是受限制的,你就会感到自己是自由的。——歌德 

3、没有纪律,就既不会有平心静气的信念,也不能有服从,也不会有保护健康和 预防危险的方法了。——赫尔岑

4、要有必要的清规戒律。——毛泽东

5、挣断线的风筝不仅不会得自由,反而会一头栽向大地。——佚名 

6、、秩序是自由的第一条件。——德.黑格尔 

7、无道德则不能存在。——法.卢梭

8、自由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做任何事的权利。——法.孟德斯鸠 

9、纪律是胜利之母。——俄.苏沃洛夫

10、节制是一种秩序,一种对于快乐与欲望的控制。——古希腊.柏拉图

11、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纪律是教育过程的结果,首先是学生集体表现在 一切生活领域——生产、日常生活、学校、文化等领域中努力的结果。——马卡连柯

上一篇:媒介助理中文简历写作下一篇:微笑的气力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