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体育教师要正确处理三种关系(共12篇)
老体育教师要正确处理三种关系 篇1
老体育教师要正确处理三种关系
常言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言意:老年人的人生阅历和人生态度会对年轻人的思想和言行产生积极的影响。其实,我们的学校体育工作者中也有一些教坛老兵,拥有耀眼的职业履历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他们同样也该释放正能量,沐浴年轻教师健康、茁壮成长。但是,有时老体育教师不能正确认识和摆正自己的身份,便限制了自己本应发挥的作用。因此,如何充分发挥老教师的正面影响力,笔者认为老体育教师要正确处理三种关系。
一、身份与辈份
每一个处于职业生涯暮年的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教师中毫无置疑的长辈与前辈。他们以自己的勤勉、智慧、豁达在教坛奋斗一生,鞠躬尽瘁。无论是资历或是经历,无论是业务能力或是工作业绩,年轻教师都不能望其项背,他们也理应得到年轻体育教师的尊重与敬仰,甚至学校领导也是处处礼让三分。也许正是这样一种辈份的优势心理,也导致了部分老教师养尊处优,工作中马虎大意,敷衍了事,不备课、不上课(放羊)、不服从学校体育任务安排,许多年轻教师也是纷纷效仿,不仅扰乱了学校体育的正常工作秩序,也让歪风邪气肆虐。在工作中,我们把辈份放在重要的位置是对传统礼仪文化的继承,是一种人性化的情感表达,但是,当我们的部分老教师过分放大了辈份,甚至把辈份当成盾牌与工具的时候,应该要考虑自己的身份――教师。自己首先是一位教师,应当要去履行教师的基本职责,这里没有年轻与年长之分,该干什么,怎么干,干多少,大家都是一视同仁的。至于在具体的工作中,年轻教师出于对老教师的照顾,在一些方面,例如,计算机操作,重体力劳动等方面主动地承担老教师的任务,那老教师也应心怀感恩,在自己的优势领域也该照顾年轻教师,这样的“礼尚往来”才能呈现一种和睦、融洽、向上、进取的工作氛围,才能有一个具有凝聚力、战斗力的团队,才能发挥自己对于年轻体育教师的正面影响力,让优良的传统世代传承。因此,笔者认为部分老教师在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好身份与辈份的关系。
二、主角与配角
毋庸置疑,无论是年长的或者年轻的体育教师都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角,共同肩负着学校体育发展的重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老教师逐渐走向退休,退出教学舞台是职业生涯的必然。因此,如果我们的老体育教师一直充当着各项工作的主角直至退休,事实上也在剥夺着年轻教师专业成长的机会,同时,也让年轻体育教师产生一种严重依赖心理,凡是还有老教师顶着,缺少决策与行动的勇气。例如,有些学校的运动队一直由老教师负责,直至退休才有年轻教师匆匆接手,缺少了新老过度就直接完成了更替了,年轻教师往往会措手不及,从头摸索,甚至,运动会的编排都是老教师负责,老教师退休了,年轻体育教师再从头学起。有些学校的教研组长也由老教师一直做至退休,年轻教师才匆匆走向台前,缺少了老教师的扶持与经验的借鉴就匆匆上路,一切从头开始。让优秀、宝贵的资源白白流失。但是,如果,我们在老教师进入退休周期时,有预见地通过师徒结对,以旧带新,通过老教师的传帮带,让年轻体育教师尽早、尽快地熟悉甚至能独立胜任各种任务,就很容易且平稳地完成了新老更替。因此,从老体育教师的奉献精神看,我们应当对他们的付出抱着一种敬畏的态度,但是,从一所学校体育工作的全局出发,笔者认为老体育教师应当有一种主动的身份退出意识,从台前走向幕后,甘当年轻教师的配角,去看着年轻体育教师走路,必要时帮着他们走路,才是他们的能量得到最有价值释放的途径。
三、名师与明师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名师”是指由名望的教师。而这种名望来自于教师突出的教育教学能力,他们为同行,为同事,尤其是年轻教师展现了一种业务的境界。启发老师们的教育教学智慧,激发老师们在教育教学道路上的创造潜力与追求意识。名师对于具有进取心、主动性的年轻教师的正面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许多年轻教师正是追随名师的脚步茁壮成长。在当前的学校体育界,许多老教师都是久经沙场,经验丰富,功勋卓著的教育老兵,许多人都是当地公认的学校体育名师,每一次的培训都有他们的讲座,每一次的教研活动都有他们的示范课,每一次的学校体育的督导都有他们的身影„„。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也确实影响了一批批年轻体育教师的成长,甚至有的人也成长为名师。但是,如果名师的作用仅仅局限于一种精神的影响,名师总是以一种“高大上”的形象存在,那从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看,名师并没有完全释放其应有的价值,名师也仅仅是一个挂着荣誉的教师而已。笔者认为,名师最为珍贵的应是其钻研一生的教育教学经验,如何把这部分内容传递给年轻教师,除了那些泛泛而谈的讲座、公开课等,名师还要通过名师工作室、青蓝结对等形式,从田野出发,在实践层面对年轻教师进行手把手的指导与培养,能毫无保留、倾其所有地把自己一生所学、所研、所教的精华,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传授给后人,让更多的后人受益于自己的经验,也让更多的后人们能沿着自己的足迹继续前进。例如,南通中学的潘雪峰老师就做到了这点。因此,笔者认为,只有从精神与实践层面对年轻体育教师施加双重影响才是真正的明师,老教师要主动地从名师向明师转变。
老体育教师的身上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是一笔不可估量的财富。如何最大限度地释放这些能量,笔者认为关键在于老教师对自我的定位与身份认识,只有厘清了不同的身份关系,正确摆正自己的位置,老教师才能发挥余热,才能真正圆满地让自己的职业生涯落幕。
(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 226151)
老体育教师要正确处理三种关系 篇2
一、正确处理组织收入与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的关系
税收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最主要手段, 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需要。因此, 为国家建设提供充足的财政资金也就成了税务部门义不容辞的政治任务和中心工作。税务稽查作为税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任务是:依照国家税收法律、法规, 查处偷、逃、抗、骗等税收违法行为, 保障税收收入, 维护税收秩序, 促进依法纳税, 保证税法的实施。作为税务工作的“一把利剑”, 税务稽查工作重要的不只是查补收入, 重要的还是通过严厉打击偷、逃、抗、骗税等税务违法行为, 发挥惩罚教育的功效, 唤起公民的纳税意识, 为税务工作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运作环境, 这才是重中之重。如此, 税务稽查才能真正摆脱东征西战的劳累, 摆脱税收违法分子无休止的纠缠, 走出屡查屡犯、查而不治的怪圈, 税收秩序才能有明显好转。因此, 当前税务稽查工作不应单纯以查补收入为中心, 而是要以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为出发点, 调整工作部署, 发挥稽查工作以查促收、以查促管的职能作用。一是要把治理整顿税收秩序作为稽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结合本地区税收秩序、征管状况、行业特点, 深入开展大要案件查处、税收专项检查和税收专项整治, 密切关注涉税违法活动的新动向, 严厉打击涉税违法行为, 查处和打击带有一定普遍性的涉税违法行为, 整顿和规范行业税收秩序, 创造公平的税收环境;要突出重点行业, 选择税收违法案件多、征管薄弱、整体税负偏低的行业作为检查重点;要将一些与重大案件密切关联, 案件发案率偏高, 税收违法问题比较突出和集中的地区列为重点, 开展有针对性的税收专项整治, 达到检查一个行业和地区、规范一个行业和地区的目的。二是要依法加大对涉税违法案件的处罚和执行力度。对各类偷、逃、抗、骗税行为, 除追缴税款外, 还要严格按照税收征管法的规定处以罚款, 并足额加收滞纳金。对性质恶劣、偷税行为有主观故意的要依法加大处罚力度。三是要加强部门配合, 建立大稽查的氛围。要与国税、审计、工商、公安等职能部门密切配合,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建立健全联合打击涉税违法犯罪的长效机制。各级稽查局上下级之间要加强工作交流、配合, 畅通工作机制, 通力协作, 上下互动, 建立大稽查工作格局, 壮大稽查声威, 提升税务稽查工作的效率。
二、正确处理依法稽查与优化税收服务的关系
依法稽查与优化税收服务都是税收管理的重要内容。优化税收服务的具体目标, 就是要方便纳税人依法及时足额纳税, 不断提高全社会依法纳税意识和税法遵从度。可以说, 依法稽查和优化税收服务是一个事物的不同侧面, 是一个综合体, 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首先, 依法稽查是税务工作的主旋律, 是实现税收职能作用的有效途径。只有依法稽查, 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 确保应收尽收。其次, 税收服务作为一种执法性的服务, 其定位是在依法治税的前提下进行服务的。所以, 必须妥善巧妙地处理好执法与服务两者之间的关系, 既要执好法, 也要服好务, 与服务于执法之中, 也就是说服务必须在依法行政这个大前提下进行。不能因为执法而放松服务, 更不能因为服务而影响了执法。要时刻坚持依法治税、严格执法就是对社会最好的服务, 大力加强税务稽查工作的力度, 惩治税务违法行为, 弘扬正气, 为规范经济秩序提供良好的运作环境。第三, 进一步优化税收服务, 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服务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 其范围相当宽泛。就税务稽查工作而言, 公正文明执法, 惩处偷逃骗税行为, 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 创造公平的税收环境, 是对纳税人最根本的服务。税务稽查部门要根据《征管法》的规定, 制定切实可行的稽查优质服务工作流程, 明确税务稽查服务的内容、时间、要求等, 做到既依法稽查又为纳税人服好务。在服务内容上, 必须摆脱老思想、老办法的羁绊, 以创新求发展, 以改革求突破, 大胆创新服务模式, 不断改进服务内容, 创新服务项目, 更好地为纳税人服务, 凸显税务稽查的人性化。
三、正确处理税务稽查与征收、管理部门的关系
老体育教师要正确处理三种关系 篇3
【关键词】高三化学 复习 关系
如何提高高三化学复习的质量,是每个化学老师长期所关注的问题,笔者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我校几年来在高三总复习中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认识到要搞好高三化学的复习,就必须正确处理好化学复习中的“三种关系”。下面就如何正确处理好化学总复中的几个关系,谈一点体会和做法供同行们共同研讨。
在高三复习中化学教师所要采取的策略较为重要的是处理好三种关系:落实知识与训练能力;统一要求与分层指导;广集信息与限量用题。
其一,正确处理好落实知识与训练能力的关系
在复习训练中,如何针对高考题的特点处理好落实知识与训练能力的关系呢?我们采取的策略是“知能兼顾,互相渗透,不同阶段,有所侧重”。在基础复习阶段,我们把复习重点放在双基知识的落实上,把高考涉及到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复习扎实。但在复习中每当要求学生系统地复习课本时,很注意指导学生怎样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每当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要点和知识规律时,很重视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演绎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每当要求学生掌握实验知识时,要求学生对实验仪器、药品、操作的特点进行再认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所有这些,都渗透着学生自学、思维、观察和实验能力的训练。到了综合复习的阶段,重点转移到能力训练时,我们并不忽视组织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系统复查,进一步落实基础知识。每当剖析某一道能力题时,都忘不了提示学生注意解题时借助了哪些基本知识,把这些知识要点再次进行强化。
其二,正确处理好统一要求与分层指导的关系
化学高考的考纲和考卷,对于每个考生的要求都是统一的。然而,一所学校、一个教学班里学生的化学水平有高有低,因此在高考复习不可能也不应该一刀切,要分层次教学。对此,我们采取的策略是“整体要求,分层指导,抓住两头,带动中间”。每个复习阶段,每一知识单元,我们都从中等程度的学生水准出发,提出教学目标,安排复习时间和内容,规定训练题量。统一要求每位学生都用考纲来规范和检查自己,努力争取达到复习目标。然而,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其达标程度和训练量有不同的要求。在制定的学案和达标训练题中以附加题(或选做题)的形式加以区分,基础好的学生要求附加题(或选做题)要做,而基础差的学生对附加题(或选做题)不作要求。个别辅导时,侧重于抓强、弱两头的层次。
其三,正确处理好广集信息与限量用题的关系
信息、资料的采集与使用,对于高考复习的质量有着重大的影响。我们采取的策略是“广集信息,限量用题,选题求精,重在落实。”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广集信息资料。面对各种信息资料,教师则务必克服随意性和被动性,不能仅粗略浏览,凭大概印象就决定取舍,而应该认真做一遍,将那些内涵深刻、启发性强、起点虽高落点却低的典型题挑出来自己组合成卷。在训练量上,切莫用“题海”淹没学生,而必须做到精选精练,限量用题。这样做既保证了学生对精彩的试题能认真消化,促使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控制时间,不影响各学科的平衡发展。
总之,高三化学复习是一项系统的学习工程,要提高复习效率,就需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探索。如何来搞好这一年的化学复习呢?结合教学实际,教师要集思广益,善待课本,巩固双基,讲究方法,归纳技巧,处理好各种关系,这样才能提高化学复习教学的质量。
树立正确政绩观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篇4
我们平时所说的政绩观,指的是领导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去追求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对干部如何从政、如何施政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包括干部的政绩为谁,树立什么样的政绩和怎样树立政绩的认识,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领导干部中的根本体现。是指领导干部在任期内履行相关职务取得的工作成绩和贡献,是干部德才素质的综合反映。
一、落实正确的政绩观是新时期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创政绩的迫切需要
干部的“政绩观”正确与否,不仅会影响到一个单位、一项事业的顺利发展,也会影响到一个干部、一届班子、一支队伍的健康成长,甚至会影响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这些年来,绝大多数干部按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孔繁森、李润
五、郑培民,人们还常常念叨他们;汪洋湖、张工、吴金印……工作岗位、类别、层次有着很大的不同,但同样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不过,也有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存在着错误的政绩观,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偏,即对“政绩”理解片面,将政绩只视为经济增长、等同于高楼大厦,尤其是近年流行的“唯GDP论”,更是为害甚深;忽略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忽略了人们思想道德水准的提高;对于农村的现状漠不关心,造成了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只重视眼前利益,没有考虑到长远的未来,忽略了人的素质修养的提高,造成了经济可持续发展潜力不足,最后必然造成人与自然等方面的失衡。
二是散,地方政府往往缺乏一个统一协调的整体经济发展规划,这就造成了下属各个地区各自为政、以邻为壑,盲目攀比,最后往往导致重复建设,恶性竞争,造成了经济结构不合理和国家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三是急,即急功近利、好大喜功,这种急功近利往往都是出于急于捞资本、出政绩的自私心理,是为了达到早日升迁等个人目的。有了这种心理,在进行规划和经济建设的时候必然会出现只重当前、不顾长远,只重速度、忽视质量,只重发展、不计污染的严重后果,眼前的利益时得到了,以后的糟糕后果需要后来者来承担。最典型的就是“新官不理旧事”,今天一个大规划,明天一个“新”计划;今天一个“新”思路,明天一个“新”举措。
四是虚,即华而不实,虚报浮夸,用“水分”制造“政绩”。这是急功近利的政绩观恶性膨胀的必然归宿。一些领导干部重名利、轻政德,“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
意”,心浮气躁、做表面文章,重“显绩”、轻“潜绩”,善于包装、精于造势,甚至欺上瞒下,编造“GDP神话”,制造虚假“政绩”,为个人树碑立传。
五是混,即当官做老爷,不思进取,认定“无过便是功”,不冒风险、得过且过,敷衍了事、怨天尤人。这也是个人主义支配政绩观的一种结果。
错误的政绩观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后果是一样的:一是造成社会和经济的畸形发展,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严重阻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二是滋生腐败,滋生官僚主义,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三是腐蚀干部队伍,败坏党风党纪,诱发领导干部的懒惰思想和投机心理,助长党内和社会上的弄虚作假行为和浮夸之风,影响干部进行建设的积极性。
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解决“三个核心问题”、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
第一,要解决好三个核心问题。
一是要明白政绩为谁而树?实践证明,政绩只有为党、为国家、为人民的利益而树,只有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才是党和人民之福,也才能干出实实在在的政绩。一任领导、一个干部是否有政绩,检验的标准,就要看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
二是要树立什么样的政绩?真正的政绩应当是符合党和国家政策法规的政绩, 是符合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政绩, 是人民群众需要的政绩,是没有水分、没有后遗症、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政绩。正确的政绩观,要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眼前效益和长远效益的统一,想法与实际的统一。总之一句话,正确的政绩观就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三是要明白靠什么树立政绩?树政绩,来不得半点虚假,也没有“一步登天”的捷径可走,惟有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始终从群众最关心的、最迫切希望解决的事情做起,才能取得成效。政绩是干出来的。我们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改革面临一些难啃的硬骨头,涉及一些深层的矛盾和问题。各级领导干部应勇于面对现实,承担责任,在解决这些重大疑难问题中创出政绩来。
第2,要 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要处理好“唱功”与“做功”的关系。“唱功”,是领导干部发动、组织群众的一种能力,是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一种基本才能。但是,如果领导干部刻意在“唱功”上做文章,不干实事,就走向了反面。所以领导干部不仅要有好的“唱功”,更要有好的“做功”,即具备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能力,把政绩体现在干大事、办实事上。这里说的大事指的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事。实事指的是事关人民群
众切身利益的事。这些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硬性量化指标,最能体现工作的虚与实、经济发展的快与慢、政绩的大与小,可以遏制好逸恶劳、好大喜功的官场习气。
二是要处理好争奖杯与争口碑的关系。对于有实实在在意义的奖杯,领导干部理所当然要争。但如果工作仅仅是为了拿奖杯,甚至为此搞一些不切实际的“达标”、“升级”活动,那对工作反而有害无利,使老百姓怨声载道。有“天下第一县衙”之称的内乡县衙有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说的就是做官的道理。人在仕途,不必对得失荣辱看得过重,而须时时想想怎样才能做个对地方、对百姓有用的官。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领导干部都应把群众满意与否作为评判自己工作的唯一标准。一切群众不满意的言行,都应当及时纠正;一切群众不满意的风气,都应当坚决克服。
老体育教师要正确处理三种关系 篇5
课堂教学三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一般体现为教材,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待教材,如何对待学生,是教学生,还是教教材,这是有明显区别的。如何处理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存在着三种方式: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这是一个有趣而且值得讨论的问题。
所谓教教材,就是教师把教材当作唯一且不可改动的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材里有什么,教师就教什么,教材里怎么说的教师就怎么教,严格遵守教材,亦步亦趋,不越雷池一步。但教材不是《圣经》,一个美国人写了一本书,书名就是《老师的谎言——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错误》,洋洋洒洒,几十万字,我不敢说这书所讲的都是对的,但至少可以断定教材也是有问题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政治教材曾说道:“纸币没有价值尺度、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仅隔几页又说:“美元、英镑、日元等纸币有世界货币的职能。”前后自相矛盾,这样一个明显的错误居然用了比较长的时间才纠正过来。由此可见盲目地迷信教材也是错误的。其实教教材的最大问题不在这里,而在于教师目中无人,只有教材,没有学生,只要把教材讲完,教学工作就算完成,至于学生的基础怎样,哪种学习方式最佳,学生最终学到了什么,学的效果如何不闻不问,这种教学不是基于学生的教学,不是为了学生的教学。
所谓教学生,不是教材里有什么就教什么,而是学生需要什么才教什么,不是根据教材的结构来选择教学的结构,而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心理结构和行为规则来决定教学的结构和规则,这就是基于学生的教学。美国年度教师肖恩曾说,“在我的课堂上,我不教英语,我教学生”。孩子先于内容。我认同这样一种教学方式,凡是学生已经懂的,教师只要检查就可以了;凡是学生不懂但学生自己看教材可以搞懂的,教师就让学生看教材,并让学生概括、提炼,在学生概括不到位、提炼不到位的时候,教师帮助他们概括提炼到位;凡是学生不懂、看教材也不懂,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弄懂的,教师就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与交流,所谓合作式学习,一定是在个体学习没有办法解决问题的时候才展开合作学习;凡是学生个体学习没有解决、合作学习还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就该教师讲授了,教师的讲解必须言简意赅、清晰明了,便于学生理解接受,如果教师的讲解能够做到生动有趣,那效果更佳;凡是教师讲了学生仍然不懂,那就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让学生理解,教师就要进行活动设计与示范,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正如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所言:“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作为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以学生为主体,基于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
不同的教材观,不同的学生观,对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就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第一种方式: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这就是所谓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备好课,把教材、教案带进教室,照本宣科地向学生讲述教材内容,不排除有些老师经验丰富,理解解读教材的能力很强,驾驭课堂的能力也很强,这样教学的效率自然也很高,对付中考、高考没有什么问题,但这样教学的最大弊端就在于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教师始终处于强势的主导地位,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学生不能有丝毫自己的主张,被动地跟着教师走。第二种方式: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像是导游,教师引导学生走向教材,去领略教材、理解教材知识内容,教师不会强势掌控学生,而是基于学生循循善诱,依据学生顺势而为。第三种方式: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这是最理想的方式,也是最难以实现的方式,学生完全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问题自主解决不了,则向教师请教,我以为这是最佳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这样的学习境界。案例:“只有一个地球”课例比较 课例之一:
(学习文章第一段后)师:你们觉得地球美吗? 生齐:美。
师:你们能美美地读一下这一段吗? 生齐:能。师:谁来读?
生踊跃举手,师指名读。
师:你读得不错。谁能再有感情地读一下呢? 一生读。
师:你读得真有感情。……
课例之二: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的教学情景 师:你读了这篇课文后,会有什么滋味? 生:甜甜的滋味。
师:哪里让你感受到甜甜的滋味? 生:文章第一段。
师:你能把它甜甜地读出来吗?生读。
师:你为什么在“薄薄的水蓝色纱衣”这里读得很 轻很轻呢?
生:我感觉就像一个母亲看到婴儿,非常喜爱,好 像怕吵醒他那样,所以轻轻地读。
师:你的感悟真深啊!谁还能读出自己所理解到的 甜甜的滋味? ……
先看第一个课例,这个教学片断教师设计的问题简单平白,老师问题的答案就包含在问话本身,学生无需思考便可直接回答,老师始终是牵着学生走,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这就是典型的老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第二个课例,支玉恒老师教学伊始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你读了这篇课文后,会有什么滋味?”总领教学,带着学生走进教材。学生自发述说自己的感受,支老师不是牵着学生走,而是顺着学生走,既然学生说“甜甜的滋味”,那么就让学生说说“哪里甜甜”,就让学生“甜甜地读出”,顺势而走,让学生自己走进课文的理解中。当学生诵读的时候,教师不是处于休息状态,而是追踪学生的行动,努力发现,积极提炼有价值的东西,支老师发现学生诵读的时候有一个地方处理特殊,马上追问:“你为什么在‘薄薄的水蓝色纱衣’读得很轻很轻呢?”教师的追问促进学生深入地思考,并让学生以主体的身份阐述自己的理解,自己的主张,把学生完全置身于感悟者的主体位置。学生发表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感悟颇深,学生也因此很有成就感。
大学生要正确对待权利义务关系 篇6
大学生要正确对待权利义务关系,既要依法行使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也要履行法律赋予公民的义务,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公民意识,以社会主义法律为武器,捍卫自己的正当权利,在享有个人所拥有的权利时,不忘记尊重和承认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忘履行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的义务。同时,应杜绝一切不劳而获的错误思想,培养只有付出才有收获的良好观念。另外,应培养大学生法律与自由相统一的观念。
我国宪法和法律从各个方面规定了公民的权利义务,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以内,有着极为广阔的自由活动天地。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时要慎重考虑自己的言论、行为的社会效果,不得损害国家、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全民的合法权益。大学生应树立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密切联系的自由现,珍惜和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最后,应培养公民在法律面前八人平等的观念。公民在法律面前人入平等,主要指公民不分性别、民族、种族、职业等一律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权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是犯了法,都要依法受到追究。公民在运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享有特权。
所以,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要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还要自觉履行应该承担的义务。
基层工作需要处理好三种关系 篇7
基层是“千条线下面的一根针”,这根“针”要“缝”好一件“衣服”,前提是捋顺工作关系,如果避重就轻,就会出现厚此薄彼。新形势下的基层工作要求严,标准高,加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形势更加严峻,工作更加复杂,做好工作需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
处理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脱贫攻坚之间的关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基层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一项政治性、底线性任务,经济上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抓紧抓好。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挑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难度加大,要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就决不能松劲懈怠。在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的情况下,始终坚持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推进生产生活加快恢复,做到“两手抓、两不误”,慎终如始,切实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延展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处理好阶段性重点工作和日常工作,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基层工作内容多,但万变不离其宗,要协调好、统筹好,作好“结合”这篇文章。在重点工作上形成“拳头”,落实职责,确保工作有序推进。在日常工作上“弹好钢琴”,主动认领,积极作为,按照规定动作去完成,坚持做到抓重点、带日常,抓个别、促全面,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的突破和解决,促进带动日常各项工作整体推进。做好以上工作的前提,是服从上级党委政府的整体安排部署,要始终围绕中央、省市县提出的各项目标要求来做工作。同时,基层干部,尤其是村社成员,还要切实发挥好引领作用,多起一些正面的、积极的影响,不断营造良好的社会及干事氛围。
正确处理五个关系 篇8
王振亚(2009年4月20日)
质监部门的执法打假工作,担负着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健康发展的重任,它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证,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我认为要把执法工作与科学发展联系起来,要正确处理“五个关系”,为构建和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正确处理执法打假与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关系
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是国家赋予质监部门的重要职责。依法开展监督是保护合法经营、维护公平竞争秩序的根本途径。这与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目标也是一致的,关键是我们要做到依法行政。执法办案是手段不是目的。因此,执法办案的最终落脚点要放在抓规范、促发展上,只有这样才能跳出为办案而办案的圈子,做到公正执法、规范执法。要严格使用规范的执法用语,遵守法律规定程序。把查办的每一起案件都办成“铁案”,确保诉讼不败、复议不改不撤。这样,才能树立执法权威,推进执法监督职能真正到位。我们在执法中不仅要有法律意识,更要有政治头脑、大局观念,注重社会效果。
二、正确处理执法打假与提高产品质量的关系
衡量我们的工作质量不是只看查处案件多少,而要综合分析社会经济秩序状态、企业和消费者对经济环境的评价,广大人民群众对我们工作是否满意。因而,在行政执法工作中,一定要将执法打假与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我们严格的执法促进企业提高质量,给企业带来发展。坚持执法打假与扶优扶强相结合,切实保护名优企业的合法权益;坚持执法打假与质量治理相结合,在打假中把集中整治区域性质量问题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坚持执法打假与帮促相结合,对于不合格产品的生产者,首先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其次帮助企业建立健全标准体系、计量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提高产品质量,赢得更多的市场。
三、正确处理执法打假与保障生命健康安全的关系
食品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行政执法工作要以加强“两个安全”的监管为重点,严厉查处生产加工不合格食品和无证生产食品的违法行为;加强对人口密集区域的特种设备和重大危险源的执法检查;对涉及人体健康、生命财产安全、国计民生和政府关注、群众关心的产(商)品要加大打假的力度,从根本上解决危害性大、社会反映强烈的制假售假问题;要深入开展民生计量执法活动,防止标实不符、短斤缺两等坑害老百姓事件的发生。
四、正确处理执法打假与促进质监事业发展的关系
一是要正确处理行政执法、行政监管、技术服务三者的关系,研究探索出行政执法、行政监管以及技术服务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的工作运行模式;二是要探索源头打假治劣的路子,增强对违法生产企业的威慑力;三是要深入研究法律法规和执法技巧,不断总结调查取证经验,提高执法办案质量;四是要在发挥好“12365”举报电话作用的同时,想方设法扩大案源信息;五是要建立健全一整套的学习和培训制度,提高执法人员获取案源信息的水平、现场检查的水平、调查取证的水平、案情分析研究的水平。
五、正确处理执法打假与树立质监良好形象的关系
执法形象是质监队伍综合素质的反映。因此我们要着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努力造就“四个质监”形象。
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篇9
浙江省杭州第十一中学郑玉群
【背景材料】《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考点链接】
1.经济生活
影响价格的因素。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加快形成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
市场配置资源。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市场调节的优点。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市场秩序。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健全宏观调控体系。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2.政治生活
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3.哲学生活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从党的十四大以来的20多年间,对政府和市场关系,我们一直根据实践拓展和认识深化寻找新的科学定位,我们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化。
社会发展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命题角度】
1.从市场的决定作用角度。
结合当前的金融市场改革,价格改革,特别是资源价格改革,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产能过剩,打破垄断放宽市场准入,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等热点问题,运用价值规律、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相关知识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其必要性,或者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知识从《哲学生活》分析改革的原因。运用影响价格的因素、市场秩序、市场规则、诚实守信等知识,为如何更好地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提出建议、、措施。
2.从政府宏观调控的角度。
《经济生活》角度:主要是结合前面热点问题,分析什么是宏观调控,即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为什么要宏观调控,即市场的弱点和缺陷、宏观调控的意义和作用。怎样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重点要把握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即结合具体事例分析,怎样健全以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为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的宏观调控体系。
《政治生活》角度:结合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问题,核心关注如何“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特别是如何发挥政府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如何打造服务型政府,解决以往存在的政府职能“错位”、“越位”和“缺位”现象,从而达到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实现有效的政府治理的目的。
3.从政府和市场关系角度。
从哲学上看两者是对立统一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两者有同一性,相互吸引相互联结,两者又有斗争性,两者的地位、作用、范围都有不同,相互排斥相互对立。要用辩证的方法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既要防止出现否定市场化改革方向的倾向,又要防止只讲市场化、忽视政府作用的倾向。
4.从改革的角度。
不管是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还是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结合当前的实际都必须通过改革实现。金融市场改革,价格改革,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打破垄断放宽市场准入的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也是改革。从《哲学生活》角度要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目的、内容、作用,从《经济生活》角度要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有自己的鲜明特征。
【专题训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回答1-3题
1.《决定》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与以往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
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提法有了明显区别。两字之变意味着
①我们党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定位更加明确
②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微观干预和市场的监管
③将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
④市场的作用得到更大发挥,政府作用削弱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2.对市场的作用的认识由最初的“基础性作用”重新定义为“决定性作用”,体现了
①真理与谬误有严格界限②发展着的认识是真理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④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
3.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下列关于政府和市场定位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要遵循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一般规律
②强化政府职权才能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
③要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宏观事务的管理
④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4.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实施意见》指出,大力推
动政府职能转变和政社分开,实现政府由“养人”向“办事”的转变,凡是适宜由社会力量提供的公共服务,政府原则上不再直接举办。2014年,河北省政府共向社会力量购买13个领域的88项公共服务。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有利于 ①促进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②规范政府直接经营企业的方式
③降低政府行政成本,转变政府职能④减少政府权力,打造服务型政府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5.2014年工信部将深化重点行业改革,开展民资进入移动转售、接入网等竞争性业务
市场试点,完善电信资费市场化形成机制。这一改革
①有利于企业公平竞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②工信部将减少对电信行业的直接干预和市场监管
③使电信行业竞争更加激烈,不利于行业发展
④有利于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6.2014,资本市场迎来改革年,除市场制度规则的市场化改革外,证监会自身的监管转
型和市场化改革也将紧密贯穿其中。随着市场规模快速扩大,有限的监管资源越来
越难以适应繁重的监管任务,“人盯人”、“当保姆”的模式难以为继。因此,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切实把该管的事情管住管好。证监会要把该管的事情管住管好,必须
A.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树立政府威信
B.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建设服务型政府
C.协调政府与企业关系,减少市场监管职能D.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扩大政府职权
7.台州,大银行做起“小生意”。当地小微企业贷款申请满足率连续多年达到90%,金融专家认为,台州市委市政府对待专营小微企业服务的小法人金融机构的政策值得借鉴和推广。台州市政府坚持做“有限”政府,在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同时,不派驻董事长和行长、不摊派项目、不干预银行日常经营管理,形成了健康有效、相互制衡的治理结构。“台州样本”为破解小微企业融资之困带来的启示有
①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②着力解决政府干预过多,越位问题。
③作为有限政府,做到能不管的都不管。④政府职能应逐步市场化,从而提高行政效率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8.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加大政府自身改革,既要“减”,减政、减行政审批、减对微观经济的干预,同时也要“管”,把该管的事情管好,为市场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这里“减”和“管”的关系是 A.对立统一的关系B.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
9.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建立健全社会诚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这有利于 ①规范市场秩序、降低交易成本
②避免市场弱点和缺陷,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③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④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国务院决定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把企业年检制度改为报告制度,放宽市场
主体住所登记条件,经营场所登记由地方政府规定等。国务院采取的这一创新型监管方式
①有利于降低创业成本,激发社会投资活力
②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民间融资
③有利于减少政府对市场的监管,促进企业发展
④目的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材料一:截至1月23日,全国31个省份已有28个省份已召开地方“两会”并发布政府工作报告,平均每份政府工作报告要提及“改革”约50次。“改革”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政府自身改革,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等,如上海的“简政放权,重设政府边界”,湖北的“权力清单,减瘦更要减肥”,二是经济方面的改革。
材料二: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提出,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继续坚持市场定价原则,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所谓目标价格制度,是指由政府设定农产品的目标价格,当实际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时,补贴低收入消费者;而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则按差价补贴生产者。而目标价格的形成则完全是由市场的供给关系决定的。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府的职能和政府依法行政有关知识,说明政府要加强自身改革,简政放权、重设政府边界的理由。
(2)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规律和加强宏观调控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更好地落实目标价格制度。
【参考答案】
1.B2.C3.D4.C5.D6.B7.A8.A9.B10.A
11.答案(1)①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的行政机关。政府要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加强各类公共服务提供,必须加强自身改革。②政府要全面正确履行职能,并不意味着政府包办一切,要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应当明确政府和市场的边界,避免政府职能越位、缺位和错位,所以政府要简政放权、重设政府边界。③要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必须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努力形成权责统一、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怎样正确处理与领导的关系 篇10
近期,有多位读者朋友提出,希望能推介一些介绍在日常工作中如何正确处理与领导之间关系的好文章。为此,我们从张传禄《实用机关学》一书中选摘出一组文章,自本期开始陆续推出,与大家共同分享,希望能带来一些启示。
如何适应常态型领导?
常态型领导既是好人,也是俗人,非常讲究世故人情。与这样的领导相处,既难也易。难就是特别需要讲究方法;易就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本色做人,尽职做事,不去着意拉近彼此的关系,也会相安无事,领导也不会有意给你小鞋穿,因为这样的领导毕竟不是“坏人”。但是如果讲究一些方法,适度恰当地表示一些亲近感、忠诚感,领导会变得更好,会对你的成长倾入更多的热心和有力帮助。
一是工作干好一点,让领导省心。这样的领导对工作看得比较重,头脑很清楚,评价人尽管有较为主观的一面,但主要还是看工作做得怎么样,因为他们的晋升,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靠工作比较出色而获得的。如果你分内工作干不好,总是出岔子、捅娄子、让领导费心费力,即使其他方面再善于取悦领导,也很难获得领导好评。
二是专长培育一点,让领导倾心。这样的领导往往都是有专长的人,在某些方面也有显著的成绩,并且常常为此自得。由于这种心理,他们通常容易欣赏那些有专长、工作上能做出特殊成绩的人。所以,你要注意培育自己的特长,让自己拥有一技之长。如果这些专长与领导相近,那么就容易拉近彼此间的心理距离,他们更会乐于当伯乐,主动调教你这匹千里马。这样的领导都有起码的公道感,一般不会有意埋没人才和苛求那些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人。
三是沟通主动一点,让领导舒心。常态型领导还是有诸多弱点的人,他们的好恶感通常比较强,对部属也因种种原因表现出远近亲疏。他们在体味和享受为官的感觉时,谁能增强和丰富这种感觉,他对谁自然也就更具有好感,并会在工作中予以更多的关照和提携。与这样的领导处好关系,就要时时处处表现得谨慎、恭敬,尽量避免违拗领导的心意。如有不同意见,要尽量以合适的方式在合适的场合与时机提出来,让领导真心接受。
如何适应开明型领导?
这类领导一方面有控权的强烈愿望和高明的控权手腕,重权在握,大权独揽;另一方面,他对权力的运用有精明的盘算,善于通过合理的授权,有效地发挥权力的功能,做到小权分散,对权力的控放有很强的分寸感和较高的艺术。与这类领导相处的方法为:
一是大胆独立行使职权,工作目标至上。这类领导一般都能进行合理的分工,用人所长,用人比较放心放手,只关注工作结果,不太重视工作的细节和过程,认为那是下属的分内之事。作为下属,要表现出拿得起放得下、能够独当一面的气度和能力,围绕工作目标放手行使职权,创造性地解决工作难题,不要事事请示,显得黏糊让领导心烦,还可能令其认为你不能担当大任。这样的领导精明干练,他欣赏的也是具有这种风格的下属。只要你干净利落地完成工作任务,用事实表明你的工作不仅效率高,而且在质量上也属于“免检产品”,那么他就会对你格外地倚重。
二是直言不讳,多发表有见地的意见。这种领导都是有远大抱负的,脑子里时时都在谋划着宏伟的工作目标,因而特别渴望下属中能有远见卓识者。如果你确有过人之见,不妨直言不讳,和盘托出,只要与领导的志向与见识契合,或能令其称奇,就容易得到领导的赏识,为建立良好关系奠定基础。
三是树立诚信形象,不搞小动作。这种领导尤其不能容忍耍小聪明、敷衍工作者,他会将这种行为视为对组织和对领导的背叛行为,一旦下属在他心中形成这样的印象,要想再获得信任就难了。面对开明型领导,树立坦诚可靠的形象很重要,即使能力弱一点,只要对工作尽心尽责,对领导对组织表现出强烈的责任心,领导还是能包容的。情理之中的要求,开明型领导一般都会考虑到。如果领导考虑不到,你只要提出来,他一般都会同意。追求自身利益,切忌用欺瞒的手段,因为开明型领导眼里揉不进沙子,一些小花招能瞒得过一时,但迟早会被识破,并会彻底败坏你在领导心目中的形象。
怎样正确处理与领导的关系(之三):成就领导
有一个领导与被领导的“双赢原理”,就是领导通过使部属获得成功来赢得自己的成功,部属通过使领导获得成功来赢得自己的成功。所以,成就领导,同时也是成就自己。
领导有决心,你要有信心
我们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具体事例说起。那是1949年建国前夕,全国政协召开会议,商讨新中国成立的具体事宜。
会前,毛泽东主席提出,“开国大典的礼炮要放28响”。对于毛主席的这个决定,在政协会议上,有人提出了质疑。听到委员们的异议,毛主席也未作解释,只叫大会筹委会的唐永健(时任华北军区作训处处长)起草个说明,说明怎么写,他也没交待。
接到起草《说明》的任务后,唐永健想,毛主席定下了放28响礼炮的决心,自然有他的理由。作为机关工作人员,必须围绕毛主席的意图想问题,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和犹豫。
他首先研究了礼炮的来龙去脉。礼炮最早源于英国海军,当时最大战舰装有21门大炮,全部鸣放便是最高礼仪;其次是装有19门炮的战舰,19响鸣放便是次一点的礼节。1875年,美国人从英国那里学来了这种方法,正式采用放礼炮的礼节,后来便风行于世界,并一直延续到今天。迎宾礼炮的讲究是,欢迎国家元首或相当于元首的贵宾鸣放21响;欢迎政府首脑或相当于政府首脑的贵宾鸣放19响。庆典礼炮与迎宾礼炮有没有区别?唐永健又深入进行了研究。从研究的情况看,这两者还是有一些区别的。实际上,庆典礼炮并不像迎宾礼炮那么讲究,它都是各国自行规定的,很有一些随意性。比如英国,他们的君主诞辰、加冕庆典要鸣放62响;而美国呢,他们国庆时要鸣放50响礼炮,表示美国有50个州。
大概是受世界礼炮文化的启发,唐永健起草的说明是这样写的:我们的开国庆典用54门大炮,鸣放28响。54门大炮表示第一届政协有45个政治单位和9个方面的特约代表,共54个各方面人士;鸣放28响的理由是,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横空出世到1949年刚好28岁,28响礼炮,就是我们党28年奋斗史的礼赞!这个说明送上去后,毛主席二话没说,挥笔就签上了毛泽东的大名。就这样,新中国在28响礼炮的轰鸣声中诞生了。
大学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篇11
http://maths.ccnu.edu.cn作者: 管理员日期:2009-10-27
学生观是对学生的本质属性及其在教学过程中所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在教育史上,有以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学生观,主张教师中心论。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绝对的权威,强调发挥教师的绝对支配作用。学生是被动的客体,是教学的对象,是贮藏知识的容器。教师多采用注入式灌输法,对学生灌输一系列理性的知识和规范。也有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现代学生观,主张学生中心论。他把学生的发展视为一种自然的过程,教师不能主宰这一过程,而只能作为“自然仆人”去引导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需要而不能多加干涉。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教学要适应学生,要研究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一切为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只应充任“看守者”和“助手”。
2007年,某大学对该校毕业生进行了一次调查,其中一个问题是:“大学四年中,哪位老师给你的印象最深、影响最大?”结果大多数学生选择了空白。为什么学生想不出自己印象深刻的教师呢?该校党委书记对调查结果很痛心,说:“现在很多的大学老师没有具备一位好教师应有的素养,为人师表做得不够,所以出现这样的调查结果也是预料之中的。”
笔者认为,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虽然错综复杂,但教师不正确的学生观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学生观支配着教学行为,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提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大学教学必须服从、服务于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然而,长期以来,传统学生观在我国处于主导地位,置学生于被动、从属地位,把学生仅仅当做受教育者。在教学中,师生之间是“授受”的关系,学生被要求无条件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学习自主权得不到尊重。受此影响,大学教学凸显“重知识轻能力、重共性轻个性、重灌输轻引导”的特征,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学生失去了探索知识的机会,也失去了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师在不正确的教学观指导下的教学活动,自然对学生的发展影响不大。
确立正确的学生观,是教师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保证和核心要求。什么是正确的学生观呢?从培养创新人才的视阈看,大学教师要树立的正确的学生观就是现代学生观。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当得到充分的尊重。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不好的教师向学生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会学生去发现真理。”教师不应简单地把教学当做学生消极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应是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的过程。其次,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内因主要是指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具体表现在理想、志向、进取精神、意志、毅力、勤奋、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等。再次,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学生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教师不仅要认识学生的差异,而且要尊重学生的差异,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最后,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思想。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从知识、能力、人格、品德等方面着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老体育教师要正确处理三种关系 篇12
课程论文(设计)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论文题目: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途径
学生姓名
专业
层次
批次
学号
学习中心
年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途径 摘要:中国目前正处于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过渡的阶段,这是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改革的攻坚阶段。在这一时期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任务极其艰巨。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原则。实践表明,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处理得当,就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处理不当,就会吃苦头,付出代价。关键词:改革发展稳定
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发展是解决经济社会一切问题的关键,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和保证,三者是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不能互相协调就会影响很大 1.1 改革不应适时、适度时会起反作用 我国初步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现在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改革也仍处于攻坚阶段。当改革不应适时、适度时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引发过去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而且还会出现新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例如俄罗斯,实行所谓“休克疗法”,改革性质改变、跨度过大,导致社会生产力发展严重受挫,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社会急剧动荡,严重背离了改革初衷和方向。
1.2 整体不能协调发展
我国现在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科技、经济方面占优势的巨大压力,如果我国经济发展不协调,就会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就会扩大,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保证。另一方面,如果经济增长速度过高,超过现有资源的潜力,会引起通货膨胀和价格大幅度上涨,造成经济和社会不稳定。
1.3 维护稳定不能坚持长期经常性
当前,我们如果对以前获得的成果沾沾自喜,不能长期坚持下去,随着改革深化,利益格局调整,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社会治安状况依然严峻,经济犯罪猖獗,同境内外敌对势力斗争任务艰巨、复杂。尤其是极少数别有用心人利用群众对各级政府举办公益事业或重点项目存有疑虑,蓄意进行蛊惑煽动而引发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从而影响了社会安定稳定。把握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
2.1 改革应适时、适度
在经济体制改革上,特别是在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我们的改革应适时、适度。深化改革必须突出重点,分别轻重缓急,防止改革措施在时间上过于集中。改革措施要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认真考虑每项改革措施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把握好改革出台的时机和节奏。还要重视建立补偿机制,对在深化改革中利益受损的群体,要通过一定形式给予补偿。每一项具体措施出台、实施时间和范围都必须考虑到时机、条件是不是成熟,人民群众实际承受能力如何等问题。如果面临改革任务极为繁重:应打好国有企业攻坚战,力争在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住房制度、粮食流通体制、公费医疗、社会保障和政治机构等方面改革。尽管难度之大可以预料,但还是应咬紧牙关,坚决推进。这是因为,第一,我们已经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未雨绸缪,深思熟虑,时机已经成熟;第二,我们相信,经过改革,能够建立新秩序,形成新机制,促进生产力新发展。应把握好改革力度,否则就会影响发展,带来不稳定问题。国内外改革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经历了从农村局部到整个农村,从农村到城市,从单项改革到综合配套改革过程,取得了巨大成功,国民经济走上健康发展轨道,人民安居乐业。而有国家,在层层落实责任制特别是“党政一把手”责任制、加强正面宣传、抓好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妥善处理突发性事件等方面,必须清醒地看到,伴随改革深入和利益结构调整,一些长期积累深层次矛盾将会凸现出来和尖锐起来,容易诱发不稳定因素。在改革中也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和实际困难,如国有企业效益不高,下岗职工不少,再就业压力依然存在;对金融领域潜在风险,有领导重视不够,警觉性不高;有地方农民负担过重,挫伤了农民积极性;社会治安状况依然严峻,一些地方刑事案件居高不下,特别是因各种矛盾和纠纷引发群体性事件上升,等等。因此,在改革中,我们既应把握好度,又应高度重视和认真处理上述问题,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为改革攻坚提供强有力保证。积极稳妥地处理好由此必然产生“三者”关系。
2.2 发展是整体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
突出发展问题,强调在加快发展问题上统一思想认识,就是应进一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稳中求进,再创新业;就是应强化政治意识、全球意识、机遇意识、实力意识,在加快发展中迅速壮大自己;就是应锐意改革、保持稳定,为
21世纪经济持续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但发展必须是整体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发展作为一个整体概念,不仅指经济增长,还包括综合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可持续发展,科技教育及各类文化事业、社会保障、社会秩序、政治秩序等全面进步和提升。我们所追求发展,是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没有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就没有物质基础;没有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进步,物质文明建设就没有动力,经济发展目标就会因人口膨胀、土地资源浪费、生态环境恶化、社会治安混乱而大打折扣,难以实现。可见,发展需应决定着改革内容;发展进度决定着改革步骤。从我市实际出发,当前,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必然应求对旧大一统计划经济体制进行进一步改革,即使是发展速度指标,也可以是预测性、指导性,可以而且应该随着经济形势实际变化加以调整。这是市场经济内在需求,不是来自外部行政干预和指手划脚。所以,我们提出实现去年我市国内生产总值比增15%、地方级财政收入比增15%目标,应是实实在在速度,协调发展速度,讲求质量效益速度。同样道理,发展和建设,我们还是强调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能快则快;强调既不贻误战机,也不盲干失度;强调山区沿海有别,应分类指导,梯度推进。另一方面,改革是渐进、有序、有计划、有步骤,不具有改革条件时候,不考虑方方面面因素而仓促行事,必然败下阵来,于发展无助,于稳定有害。
2.3 维护稳定是长期经常性任务
我们务必始终保持高度警觉,进一步提高对维护社会稳定工作重应性认识,充分认识到维护社会稳定是一项长期任务,从思想、组织、工作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持续稳定良好局面,为改革、发展创造一个更加稳定社会环境。应大张旗鼓地正面宣传,宣传建国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巨大成就,提高广大群众思想觉悟和素质,让大家知道成果来之不易,应倍加珍惜,自觉维护安定稳定社会环境。应把加快改革发展步伐同科学求实精神很好地结合起来,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程度统一起来。在出台改革措施和制定发展规划时,认真缜密地调研,科学慎重地决策,做到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切不可草率行事、盲目决策。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下大力气研究和解决与大多数群众切身利益相关问题。对涉及到群众利益调整改革和发展措施,对诸如计划生育、土地征用、旧城改造等具体工作,一定应做过细思想工作,消除群众疑虑和误解,理顺群众情绪,主动解决群众所关心问题,把可能出现不良苗头消除在萌芽状态。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实现长期稳
定的基础;发展是改革的目的,是稳定最可靠的保证;稳定则是改革、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发展的重要要求。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要根据客观情况的不断变化而有所侧重。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的经验证明,必须始终注意要把握全局,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这是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三者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不仅会直接影响另外两个方面,而且会直接影响整个现代化建设全局。从理论上看,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有着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辩证关系。三者相互联系、相互矛盾、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辩证统一。只有遵循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规律,坚定不移地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在深化改革中促发展保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邓小平:《对中国改革的两种评价》,《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江泽民:《二十年来我们党的主要历史经验》,《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老体育教师要正确处理三种关系】推荐阅读:
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及其与组织承诺关系的研究论文08-31
体育教师更需体育锻炼06-13
中学体育教师05-09
青年体育教师05-21
体育教师教学05-21
体育教师管理05-23
女体育教师05-24
体育教师地位05-26
优秀体育教师07-07
体育教师信念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