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反思的报告

2024-10-17

英语教学反思的报告(精选9篇)

英语教学反思的报告 篇1

反思一:鸟儿的侦察报告教学反思

一、旧知导课,激发学生的已有情感:

上课伊始,我用课件出示曾学习过的与鸟有关的经典诗文,并配以鸟儿图片的方法,图文结合,和学生一起回忆了我们曾一起认识过的鸟儿朋友,这样,既生动形象,又激发了学生的已有情感,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了新知识的传授中,同时,也为整堂课的课堂教学作好了情感铺垫,非常有利于接下来的教学展开。

二、以读促情,读中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抓住文章的两条感情线索:一是侦察报告中的鸟儿们受到伤害时伤心、难过的心情。在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句子,多形式、多层次地朗读感悟,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同情鸟儿们的悲惨遭遇。二是作者看到侦察报告后的感受。在教学中,主要是通过教师引读过渡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心情,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以情激情,认识到保护鸟类的重要性。最后,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唤起他们的环保意识。

其间,我在学生汇报交流侦察报告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重点朗读,自读自悟,以个别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体会文中表现鸟儿对话的语气,体现以读为本的多样性。同时,我作为组织者与引导者,将每份侦察报告用作者层层递进的情感作为过渡自然连接,以情激情,让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给鸟儿的生存所带来的巨大威胁,体现以读为本的层次性。

三、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在这节课里,我出示明确的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自学,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这样做,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课堂呈现一种个性思想展现,交流意识浓厚的良好氛围。

四、课堂延伸,情感升华。

语文资源十分丰富,充分整合课内外资源,以点带面,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课外知识,全面提高语文水平。当我们学习到失去这么多鸟类朋友后,作者的情感已达到了高潮,所以在此设计一个句式练习:失去了这么多鸟类朋友,我觉得______让学生汇报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不仅丰富了学生语汇,而且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五、小语教学+信息技术=锦上添花

作为学校的数字化课题研究主研教师,我积极学习、实践与反思,与数字化同行,一路走来,成长了许多。本节课也让小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尝试研究让他们之间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达到1+1>2的神奇效果。导入环节以生动形象的图文激趣,有效铺垫;自学合作环节以清晰明确的自学提示引导自学合作,有效促学;探究环节以自然环境背景加重点语句的课件引导精读,有效深入感悟;说话环节以没有鸟儿的空空蓝天作为背景引导句式练习,有效助说;总结环节以梦幻的蓝天白云鸟儿飞翔图片背景加自定义动画突出人类的美好心愿引导提炼主题,有效抒情;拓展环节以布置课后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引导搜集整理,有效延伸。六大教学环节均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并突显信息技术毋庸置疑的魅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尽量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的方式学文,并通过个人、小组、分角色读文等方法,由表及里、层层深入、探究主题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内心的情感。在实际教学中实现了我的教学设想,达到了教学目的,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与作者情感上产生了共鸣,情感上受到了熏陶。本节课中,学生参与意识强,充分展示了内在的潜力,孩子乐学、乐问,从中获得了自己的感悟。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的兴趣盎然。

反思二:鸟儿的侦察报告教学反思

本文是我国著名的科幻童话作家郭以实写的一篇童话故事。故事用鸟儿朋友给作者发回的四份侦察报告贯穿全文,诉说了鸟类遭到人类迫害的种种情形,形象地说明了人类滥用农药、化学药品、石油泄漏、排放废弃物等行为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严重的破坏,带来的令人心痛的恶果,读后令人警醒:人类急功近利、自私自利的行为使人类成为了破坏环境的真正元凶。故事的背后是作者要唤醒人类对自己行为的幡然悔悟,希望人们珍惜鸟类,保持鸟类与良性生态循环的密切关系,使我们美丽可爱的家园充满鸟语花香,谱写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篇章。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的方式学文,并通过个人、小组、分角色读文等方法,由表及里、层层深入、探究主题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内心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既有学生的读、划、批、独立思考,又有小组和全班交流,阅读方式多样,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教学生机勃勃,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在教学中利用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与作者情感上产生了共鸣,情感上受到了熏陶。本节课中,学生参与意识强,充分展示了内在的潜力,孩子乐学、乐问,从中获得了自己的感悟。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兴趣盎然。

反思三:鸟儿的侦察报告教学反思

上周,我怀着无比激动和忐忑不安的心情上完了《鸟儿的侦察报告》,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想。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的方式学文,并通过个人、小组、分角色读文等方法,由表及里、层层深入、探究主题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内心的情感。

这堂课,我自己觉得有几点成功之处:

一、这个课我大胆放手又不失时机点拨引导,教学过程中,既有学生的读、划、批、独立思考,又有小组和全班交流,阅读方式多样,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教学生机勃勃,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批注感悟的学习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教学中天长日久、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提高的,学生具有了这种能力,终身受益。

二、课堂上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完美地处理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达到了和谐统一。这是本课的一个亮点。

三、本课教师精心在网上收集了一些资料,供学生欣赏,有情有景,配有音乐,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是本课一个亮点。

当然也有不足的地方,归纳有以下几点:

一、总体说来,缺乏自信,声音感染力不够,没有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导致学生在朗读的时候没有很好的把握野鸡妈妈、燕子、海鸥和鸟儿朋友的心情。

二、在把握课文重难点时,稍有偏差。

反思四:鸟儿的侦察报告教学反思

《鸟儿的侦察报告》是我国著名的科幻童话作家郭以实写的一篇童话故事。故事的背后是作者要唤醒人类对自己行为的幡然悔悟,希望人们珍惜鸟类,保持鸟类与良性生态循环的密切关系,使我们美丽可爱的家园充满鸟语花香,谱写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篇章。

悟情心动了就行动,给孩子们一节感悟的课堂

欣赏了一些同学们情意浓浓的作品后,我引导孩子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为鸟类也为人类自己做些事情。先从文本入手,文本中作者想帮助鸟类朋友,于是他发表了四份侦察报告,呼吁人类要爱鸟护鸟,否则鸟儿的命运就是人类命运的缩影因为同在蓝天下,人鸟共家园。于是引导孩子们:今天我们读到了作品,我们要帮助鸟儿们,可以大声疾呼,呼出我们的渴望,从而让全世界听得到。顺势引导孩子们激情朗读:仰望天空,我希望,有更多的鸟儿在洁净的天空里欢乐地飞翔歌唱!

在群情激昂的学习状态里,我再一次引导同学们,要想天空更洁净,要想鸟儿更欢乐,我们还可以奋笔疾书,写出一条条宣传语,呼吁全社会每一个人爱鸟、护鸟,保护环境。这其实就是把孩子们的侦察报告中的情感进行浓缩。这实际上也是一个语文概括能力的训练。孩子们的宣传语很精彩。如:

洁净的天空,鸟儿的乐园,人类的天堂。

鸟儿的今天,人类的明天。

爱护环境,爱护我们自己。

最后你还可以用什么样的行动来保护鸟类,保护我们人类自己呢?留给孩子思考,并且努力去做到。一节层层深入堆砌起情感来的课堂,完全可以震憾心灵,引导行为啊!

所以我认为,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益,不能不从语文文本和课堂中的情感上下功夫。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才能真正让学生的形成语文素养。也只有蓄积起情感的课堂,才能震憾我们大家的心灵。

英语教学反思的报告 篇2

一、内容与方法

(一) 主要内容

1.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发展历程

2.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发展的主要经验

3.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主要问题

4.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主要对策

5.未来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发展的道路选择

(二) 思路和方法

该课题从理论、历史、比较等多维视角展开研究。在探讨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发展的过程中, 既要看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对高等教育学科发展的影响制约作用, 又要深入到高等教育学科内部, 探究高等教育学科自身的发展逻辑和特殊规律。把高等教育学科发展与整个高等教育研究事业乃至整个国家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大背景密切结合, 并重视与高等教育学科与教育科学学科、中国高等教育学科范式与国外高等教育问题研究范式的比较。

课题采取的方法包括文献法、比较法、访谈法等。文献法主要搜集和分析学科建立过程中有代表性的著作、论文及有关资料;比较法主要比较中国高等教育学科范式和西方高等教育问题研究范式的不同, 也比较中外高等教育研究课题、机构、队伍及制度的不同;访谈法拟访问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创始人及各阶段有代表性的学者。

二、结论

(一) 关于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发展各阶段的特点

该课题分三个阶段对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研究。

1.1978~1984年, 学科起步阶段

尽管只有短短的六年, 却是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史上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 不仅因为这一时期有上述若干重大标志性事件或成果的产生, 而且因为这一时期的高等教育研究较过去发生了一系列质的变化:

——高等教育研究成为专门的研究领域。专门研究机构和专职人员的出现, 使高等教育研究成为一门专业, 高等教育学作为教育学二级学科地位的确立更使高等教育研究作为专门领域在中国学科化、合法化。

——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开始起步。1978年底, 潘懋元发表的《必须开展高等教育理论的研究》《开展高等教育理论的研究》等文章, 向全国高等教育界发出开展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呼吁, 揭开了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序幕。

——“普通教育学科范式”开始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范式。1978年以后, 由于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刚刚起步, 高等教育理论尚未产生, 普通教育学就成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构建高等教育理论、高等教育学科的主要理论基础和参照框架, 即我们理解的“范式”。

——科学的研究方法在高等教育研究中开始受到重视和运用。调查法、统计法、历史法、文献法、比较法等教育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开始为广大高等教育研究工作者熟悉, 并在研究中得到运用, 这是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向科学化方向迈出的关键一步。

2.1985~1998年, 学科拓展阶段

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相比, 这一时期的高等教育学科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高等教育研究事业的规模得到迅速扩充。随着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高等教育研究事业发展迅速。遍布全国的研究机构和组织、日益壮大的研究队伍、数量众多的研究刊物和层出不穷的研究成果使中国开始迈入“高等教育研究大国”之列。

——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重点转向分支学科建设。高等教育管理学、高等教育史等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已经问世的分支学科进一步得到发展, 比较高等教育、大学教学论、大学德育论、大学生心理学、高等教育经济学、高等工程教育学等一批新的分支学科陆续建立, 从而形成了以高等教育学为主干的高等教育科学学科群。

——对高等教育学学科若干理论问题的研究受到重视。对高等教育学科的探讨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但直到1992年后才真正受到重视。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三次研讨会都是以学科建设为主题, 广泛交流了高等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学科建设观点, 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对高等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和研究范式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3.1999年至今, 学科研究的深化和繁荣阶段

——高等教育研究的质量和专业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同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相比, 1999年以来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研究人员、研究刊物保持相对的稳定, 但研究组织和机构的力量有所加强, 研究队伍的结构有所改善, 研究成果的数量有所增加, 研究质量和效益有一定提高。高等教育学科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迅速, 更是为高等教育研究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极大地提高了高等教育研究队伍的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高等教育学科建设进一步受到重视, “高等教育学科范式”初步确立。虽然高等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尚未建立, 但高等教育学科作为高等教育研究的指导理论与参照框架已经得到普遍认同, 高等教育学科基本上确定了中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成员解决高等教育问题所共有的理论体系、基本观点、基本假设和基本方法。因而, 可认为“高等教育学科范式”已经初步确立。

——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更加密切。与实践结合、为实践服务, 既是高等教育研究效益的体现, 也是高等教育学科走向成熟的关键。1997年召开的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第四次学术研讨会上专门探讨了“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如何更好地为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实践服务”的问题。高等教育理论研究成果不少为政府部门所重视和采纳, 有的研究还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

——高等教育研究方法有了新的突破。多学科的高等教育研究受到重视, 在高等教育一些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中得到充分运用, 丰富了高等教育研究范式;定量研究、实证研究被广泛采用, 与定性研究、思辨性研究有机结合, 提高了高等教育研究的科学化程度;高等教育的预警性、前瞻性研究成为新的亮点, 在高校招生就业、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发展规划、高等教育与知识经济关系、一流大学建设等若干重大政策研究中得到运用, 提高了高等教育研究的实效性。

(二) 关于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发展的主要经验

1.以学科建设促进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

历史事实证明, 高等教育学科的建立适应了中国国情和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发展的实际需要, 对于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高等教育学科的建立有利于高等教育研究“合法”地位的确立和巩固, 有利于高等教育研究制度的形成, 有利于高等教育问题研究的深入。

2.以开放姿态推动高等教育学科的繁荣

三十年来, 中国高等教育学科从来都没有把自己封闭起来, 始终保持一种相对开放的姿态。开放性可以认为是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和经验,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研究队伍的开放性。遵循“来者不拒, 一视同仁”的原则, 无论是教育专业的“科班出身者”, 还是其他专业的“半路出家者”, 甚至“业余爱好者”都可以加入高等教育学科行列, 在学科领域发表自己的观点, 通过自己的成果赢得同行的尊重。二是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推崇“兼容并包, 海纳百川”的气度, 创建高等教育学科, 不唯高等教育学科“独尊”;重视高等教育学科范式, 不忽略其他相关学科范式和方法对高等教育研究的意义。三是研究视野的国际性。实行“主动借鉴, 洋为中用”的战略, 重视引进国外先进的理论成果, 国际交流和合作日益增多, 研究视野的国际性逐步增强。

3.以服务实践引领高等教育研究的方向

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建立之后, 中国高等教育科学工作者并未故步自封、陶醉其中, 而是积极运用新兴的高等教育学科和高等教育理论来解决中国高等教育的实际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不是“学科指向”, 而是“实践指向”。无论是高等教育学科建设还是高等教育问题研究, 其目的都是服务实践、服务决策。

(三) 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问题

问题一:无序低效, 乏人问津。近年来, 高等教育学科建设基本上处于无序状态, 不仅缺乏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 也没有系统性和持续性, 以至于觉得体系重要, 就去构建体系;觉得研究对象没搞清楚, 就去探讨研究对象。这样, 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对高等教育学科全局把握的欠缺, 致使研究效率低下, 难以深入。更令人担忧的是, 从事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学者日益减少, 长期坚守此领域者更是凤毛麟角。

问题二:思路僵化, 模式单一。近年来多数学者只把注意力集中在高等教育学科逻辑起点的寻找上, 希望找到一个逻辑起点, 然后从逻辑起点出发, 层层推导, 逐步展开,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构成严密的逻辑系统。通过多年尝试, 这种思路实效不大。不仅提出的形形色色的逻辑起点难以从理论上得到有力证明, 而且以某种逻辑起点展开编写出来的高等教育学著作也难尽如人意。实践表明, 这种僵化的学科建设思路和单一的体系构建模式已经严重阻碍了高等教育学科的健康发展, 若不加以改变, 会把这个生机勃勃的新兴学科带进了一个永远没有出路的“死胡同”。

问题三:视野狭窄, 资源贫乏。现在的情况是:多学科研究尽管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 但往往只是运用于高等教育问题研究, 很少运用于学科建设。于是, 我们很容易看到人们从政治、经济、社会等不同的视角来研究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生就业等实际问题, 但却很难见到有学者利用多学科资源和方法来探讨学科建设, 导致学科建设基本上流于“就教育论教育”的套路。尽管也有学者在学科建设上尝试利用多学科的方法, 但存在生搬硬套的现象。

问题四:故弄玄虚, 脱离实际。学科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完善学科的体系和理论, 使高等教育学科更好、更有效地为高等教育实践服务。但有些学者的心中只有“完美的学科”, 没有活生生的实践, 他们热衷于闭门造车、孤芳自赏、神秘兮兮, 对热火朝天、日新月异的高等教育改革实践视而不见, 不重视调查研究, 不注意从实际问题中选择研究课题, 以至于研究出来的成果空洞无物、晦涩难懂、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

三、对策

对策一:创建“元高等教育学”, 促进学科建设的“学科化、规范化、系统化。未来的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从无序到有序、从低效到高效, 必须走学科化研究的道路。

即建立专门的“元高等教育学”新学科, 引领高等教育学科建设迈向一个更高、更系统的层次。

对策二:变革高等教育理论体系建构思路, 鼓励多种体系建构模式。

未来的学科建设要从“逻辑起点论”的误区中摆脱出来, 进入一个更广阔天地。与其在那里冥思苦想地寻找也许根本就不存在的逻辑起点, 煞费苦心构建一个封闭的、脱离高等教育实际的完美体系, 不如专心致力于现有高等教育学科概念、理论的完善上。

对策三:合理利用多学科研究, 提高它对高等教育学科的“贡献率”。

未来的高等教育学科不必因其他学科的广泛介入而妄自菲薄, 应以一种更加开放、更加自信的学科意识, 在主动接纳其他学科资源的过程中, 重建自己的理论、观点和规范。多学科研究的运用并不是无条件的, 只有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才能提高多学科研究对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贡献率”:选择性原则, 相容性原则, 创造性原则, 有效性原则。

对策四:加强中介研究, 架设理论通向实践的桥梁。

中介研究是高等教育理论向实践转化的桥梁, 是一种重要的可操作性研究。一般来说, 高等教育中介研究主要有政策研究、案例研究、设计教改方案等, 甚至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有多少种联系方式和结合点, 就有多少类型的中介研究。此外, 当目的确定了以后, 达到目的的方法、工具和手段则是有多种选择的可能的, 这也为中介研究留下了广阔的舞台。

未来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道路选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将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历史已经证明了坚持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是正确选择。各国社会科学发展的历史也证明了没有哪个国家是通过选择依附发展的道路成为社会科学研究强国的。

二是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将加大开放的力度, 尽可能地吸收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研究的优秀理论。21世纪, 走独立自主的道路, 发展开放、多范式的高等教育研究, 建设“高等教育研究强国”, 更需要加大开放的力度, 以更为宽广的胸怀借鉴世界一切先进的、优秀的高等教育理论。当然, 这必须首先对借鉴和依附加以区分, 在借鉴的同时防止依附倾向。是否具有主体意识是区分借鉴与依附的关键所在, 增强主体意识是防止从借鉴走向依附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原则。

三是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将在立足国内的同时, 全面走向世界。未来的中国高等教育学科不仅要引进世界先进的高等教育理论, 还要把我们自己的高等教育理论推向国际学术舞台, 这样才能使中国的高等教育研究成果为国际更多的同行熟知和认可, 才能确立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在世界学术界的地位, 使中国高等教育理论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科学宝库的一部分。这是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必然选择和战略使命。

英语教学反思的报告 篇3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五

【习作要求】

1.通过水仙示例及下水文的阅读,使学生了解写研究报告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回忆自己观察的植物,能按习作要求写一篇关于植物的简单的研究报告。

3.通过指导学生观察,运用查资料、做实验等各种研究方式,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提高信息搜集整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写研究报告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指导学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写下来。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课前游戏

1.上课前,我们一起做个猜谜游戏,好吗?不过,今天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所猜的谜语都必须和植物有关。

2.听了同学们的谜语,老师也心动了,我也说一则,你们猜一猜,好吗?

青皮包白肉,像个大枕头,莫听名字冷,热天菜场有。打一蔬菜

3.小结:原来,你们都抓住了谜面中植物最鲜明的特点,所以一下子猜出来了。

第二板块:交流汇报

1.同学们,植物世界千姿百态、绚丽多彩,在精彩纷呈的背后其实还有许多有趣的现象和奥秘值得我们去发现、去探索,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手一碰叶子就耷拉的含羞草,叶子竞然是刺的仙人掌,有太阳才开放的太阳花,攀附墙壁的爬山虎,闻乐起舞的跳舞草,会吃虫子的猪笼草,撑着小伞播撒种子的蒲公英,黑暗中绽放的夜来香,脸盘随着太阳转的向日葵。

2.绚丽多彩的植物世界给我们带来无限的精彩,也激发了我们探究的欲望。半个月前,老师布置给大家一项任务:要求你们选择一种植物,仔细观察,认真研究,你们一定都做了吧?同学们都研究了哪些植物呀?

3.种类还真不少。那通过研究有哪些收获呢?拿出我们课前准备的植物研究记录单,先四人小组交流一下。

4.我们请上几位同学汇报一下他们的研究成果。(实物投影)

5,短短半个月,同学们就都对自己选定的植物做了认真研究,有了这么多的收获,老师真佩服你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把这个过程写下来,写成一篇简单的研究报告。

(板书:研究报告)

第三板块:指导写作

一、观察外形

老师这儿有一盆水仙花(出示实物水仙花),漂亮吗?闻闻。请大家仔细观察她的外形,然后用几句话描述一下。给你们几分钟时间,准备一下。

二、提出问题

1.通过对水仙花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值得研究的问题呢?

2.同学们很会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发现了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探究。但这节课上,我们只选择一个问题进行研究,好吗?为什么其他植物根必须植于土壤中才能茁壮成长,而水仙只需一盆清水就可以长得很茂盛呢?

三、写法点拨

1.刚才小组交流时我发现有些同学是研究这个问题的,很想知道你们是怎样研究的?通过什么方式?

2.对,查资料、做实验,他们可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得出的结果才具有科学性。研究的结果怎样呢?

3.学生汇报

4.把研究方式和结果写下来还挺有讲究的,老师给你们看个片段。快速读一读,有什么发现?

出示片段:

过了几天,我想:这水仙花为什么天天泡在水里不淹死,反而亭亭玉立呢?我跑过去问妈妈,妈妈说不清楚。于是我上网查了一下,这才知道:原来因为水仙叶子秀美,花香浓郁,亭亭玉立于水中,所以有“凌波仙子”的雅号。

5.小结:提出的问题与研究的结果要对应起来,不能答非所问。

6.根据学生植物研究报告单上记录的情况,挑选出示一段语言比较深奥的片段。

7.小结:语言一深奥我们就读不明白了。所以写研究报告我们要注意语言通俗易懂。建议学生写这段文字的时候要把它改一下,让人一看就明白。

四、梳理结构

1.同学们,课前,老师也选择水仙花作了研究,并写下了一份研究报告。大家看看,这篇研究报告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重点写了什么?

出示下水文:

我家的书桌上有一盆水仙花,翡翠般的绿叶丛中,笔直的茎托出一簇簇洁白如雪的花朵。宛如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夜晚,伴着那清新淡雅的幽香,我捧起书,在阅读中静静享受这份温馨。

一天,我在阳台上给花草浇水,女儿突然问我:“妈妈,为什么芦荟啊文竹啊都生长在土里,而水仙花却长在水里呢?”我一愣,是呀,为什么水仙花只需水就可以长得这样生机勃勃呢?我上网查了一下才知道,原来水仙属于球根花卉,在我们从市场买回来之前,它经过花农多年的辛勤培育,像大蒜头的那个鳞茎长得很壮实,鳞茎里面积累了足够多的养分。我们拿回家后,只要把它放水里,就能够满足它生长和开花的需要。水仙花能在水中生活。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啊!

书桌上的水仙花,还在相继绽放着洁白的花儿,把春的信息一次又一次地捎给我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诗一般的美丽。

2.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板书:观察发现研究感悟

3.是文章总要有个题目吧,大家一起动动脑,给老师文章取个题目。加上题目,现在一篇完整的研究报告完成了。课后请同学们就你自己研究的植物,可以模仿施老师的文章,也可以模仿书上习作五的例文,写一篇研究报告。

【教后反思】

本次习作是写一篇关于植物的研究报告,教学的重点是了解写研究报告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提高学生观察植物和发现探究的能力。习作的难点则在于如何将搜集到的资料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语言。

课前游戏,我以“猜猜与植物有关的谜语”为切人口,将孩子的注意力引向课堂,既激发孩子交流、互动的兴趣,又自然地凸显了植物的特征,使学生明白只有抓住谜面中植物最鲜明的特点,才能准确猜出谜底。

在接下来的交流汇报中,我首先出示了课件“绚丽多彩的植物世界”,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接着,以先小组后大组的形式交流孩子们课前的研究成果,由于课前孩子们观察细致、研究深入,因此,不管是小组讨论还是大组交流,他们都乐此不疲,交流非常热烈,有的同学把拍的照片、画的图画,甚至把实物都带到了课堂。此时,学写研究报告已成了孩子们想做的事,此时我提出来也就水到渠成了。

怎样写好一份研究报告,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课堂上,我出示一盆水仙花,通过观察外形、提出问题、研究方式、研究结果几大环节和孩子们进行现场交流,以鲜活的场景引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在几次的试教中。我发现孩子最容易犯两种错误:一是问题与答案不对应,也就是答非所问,文不对题;二是研究成果照抄课外资料,深奥的语言有时孩子自己也读不通顺、读不明白:于是,本节课上我通过两个片段的出示,让孩子们明白本次习作的注意点。最后,通过下水文的出示,和孩子们一起梳理研究报告的结构,“观察、发现、研究、感悟”这几个关键词,既是孩子习作的提纲,也是行文过程。至此,学生写作该研究报告已胸有成竹。

反思本次习作教学,我认为以下两点让我比较满意:

观察探究,为习作奠基。学生的许多写作材料都来源于他们的实际生活,因此,实地观察体验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针对本次习作的要求,在教学前半个月,我就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选择一种植物进行个性化地观察、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很想自主地探求未知的“秘密”。尽管孩子们发现的植物王国的所谓“秘密”在成年人眼中可能不值一提,但他们将其奉为宝贝。而这个新奇的探求过程会珍藏在他们的记忆中,成为本次习作很好的素材储备。植物奥秘丰富有趣,在拨开迷雾后真相大白,一切都真实地呈现在孩子面前,这是何等的快乐。于是以植物研究记录单的形式记录下自己的发现、疑问、研究成果也就成了顺水行舟的事情了。

范例引领,为习作引航。本次习作,我没有运用书本上的习作例文,主要是从孩子的实际考虑,他们对杨树、香椿树了解很少,而对本季节本地区常见的水仙花比较了解。于是,课堂上,我就以一盆水仙花作为例子,指导学生观察,质疑,把学生的疑问、研究成果作为本次研究的重点。同时在观察研究的基础上,“{示了与之相对应的下水文,这是一篇关于水仙花的研究报告,也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研究报告”这个新文体。通过这篇下水文的出示,既拉近了与孩子的距离,又巧妙地教给他们写研究报告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为接下来写研究报告指明了方向。

英语教学反思的报告 篇4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实践表明: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的。通过理论学习,我们要摒弃以教师为中心,改变以往的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建立符合信息社会要求的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市场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因此,充分利用 现代信息技术是英语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现代信息技术,是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实现信息媒体资源共享。网络与多媒体辅助教学已被广大教师采纳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将视听技术和形声教材引入教学实践,大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优化了英语课堂结构,使英语教学富有趣味性、情景性、交互性。从而实现英语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率。

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英语教学的优势

1、网络化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点

internet已经成为功能强大的教学授递环境,传统的cai功能也不断地被整合到网络cai上来。网络化cai能够把纯粹人──机通讯hmc(human-machine communication)与计算机媒体通讯(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助于进一步发挥网络化教学优势。以internet为基础的cai具有以下主要优点:

(1)信息资源的丰富性。internet实际上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资源库,利用它所提供的各种信息服务功能,特别是通过www浏览器,我们可以在这个无边无际的信息空间自由探索。教师也可利用html建立www网页,作为学习引导工具,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索性学习。(2)时空不限性。internet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时空自由度。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有internet终端,我们都可以上网学习。

(3)人机优势互补。利用internet教学,学生既可以通过hmc方式和网上的教软件与信息资源库进行交互活动,又可以通过各种cmc工具如e-mail、语音信箱等与教师会话,或者通过群件(groupware)与同学进行网上合作学习。我们可以在网上建立虚拟教学系统,如虚拟教室,虚拟校园等。

2、现代信息技术是高中英语教学模式的基本保障

英语教学模式,又称英语教学结构,是在一定的英语教学思想下建立的比较典型的、稳定的英语教学程序或构型。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英语教学,可以构建双向双控的反馈教学模式。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发挥主体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逐渐增强,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这一规律,教师的主导性逐渐减弱,体现了“教是为了发展”这一规律。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英语课堂教学新模式是时代的呼唤,新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真正体现创新精神。(1)情景化教学模式

教学反思报告2013上 篇5

鹿冈中学王爱义

我是王爱义,2013年上半年我担任教九(3)(4)班,在中考排名中很不理想,除了因实验学校在2010年小升初考试择优录走24个最好的优生直接弱化了学习气氛、降低平均分以外,主要的是因为自己不善于营造浓厚的学习气候,比如没有抓紧最后十名,采取具体措施,而是放任自流,只要不干扰课堂就行。事后证明,这虽然有利于避免矛盾,但助长了其惰性,8人长期不做单元试卷,7人找不到自己的课本,或崭新如初,未记录任何笔记,甚至在月考、期末、中考弃考,交白卷,导致平均分严重拉后腿。历史实行楷卷考试,很多人误以为开卷有抄,不需要看书,实则严重误解。所以要提高整体成绩,就不能忽视他们,要施加压力,提供动力,指导方法,具体如下:

1、减少教师讲解,突出学生背诵和做题;

2、强化表格归纳,密切结合时政热点;

3、宣传答题技巧,每次月考后,敢于点名批评答题不规范的同学,治病救人,惩前毖后;同时,要赞扬答题规范的同学,当场展示!

4、通过多媒体宣讲中考研讨会精神,和中考复习专题,落实到每一个人的具体行动中;

5、补差:四月上旬召开一次针对拐子马学生的复习动员会,督查力督应大于别的学生;

6、坚持节节清:即每个单元都小测一次,反馈复习的效果,以利于补正!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更要严抓,他们在初二时基本形同未讲,书还是崭新的,题目未讲,知识点未划!

7、坚持抽检资料:安排四次,每单元一次,要在课堂批点优缺点,记录在教案;

8、坚持晚课抓优生辅导,每周一次,每次五人;

教学质量分析与反思报告 篇6

(2011—2012学期末监测)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而搞好教学工作的关键是提高教学质量。本学,我校教学工作在乡中心学校精心安排与指导下,以深化素质教育,加强教学精细管理,全面推进自主教育,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契机,狠抓了教学常规管理,发挥了广大教师教学能力等级评价工作在教师专业发展和实施自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了自主教研活动。根据期末考试成绩,结合本校教学的实际情况,现将过去一学年的教学工作予以反思,以便于搞好新学年的教学工作。

一、主要成绩

1、构建高效课堂初入门径。我校以县教育局《关于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加强教学精细管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为依据,围绕“三个转变”,强化教学管理,倾心构建高效课堂,制定了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以校本教研为依托,扎实有效的开展了讲公开课、研究课、达标课活动。

2、教学管理注重精细。我校以《六郎乡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量化细则》为依据,实行了教学常规周查月汇报制度。把强化教学精细管理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根本保证。在加强备、教、辅、改、考、评的研究过程中,制定了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做到围绕教研工作月月有计划,月月

有活动,月月有汇报。我校注重了教学管理“三个结合”,集中检查与个别抽查相结合;上级检查与学校自纠检查相结合;考试考核与常规评定相结合。以此形成了教学管理工作的自觉化、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

3、领导责任落实到位,实行了校长“推门”听课制度。本学期,许方林校长听课达38节,他还多次组织校本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听课、评课,与主讲教师交谈教学过程中的成败之处,为构建有效课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4、单元检测有序有效。本学期,我校按照《郧西县2011—2012学下学期小学教学质量检测时间、内容安排表》的要求,统一教学进度,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考试试卷,统一考试方案,大部分教师在考后及时讲评、分析、辅导,并及时查缺补漏并进行补考,提高了整体教学质量。

5、加强了习作训练,三至五年级注重了学生的周记、日记训练,做到了作文每单元一篇,周记一周一篇,日记一天一篇。

6、注重了自主教育,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每个班都精心设计了“五栏文化”(即:班级信息栏、才艺比拼栏、五星评比栏、风采展示栏、名师寄语栏),每次月考各学科的优秀学生的照片将在风采展示栏中展示,五星评比组与组、人与人每周开展竞赛,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

学质量稳步提升。

7、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根据全乡期末调考成绩,我校大部分学科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全乡占有一定的名次。

以上的成绩,从整体上看,我校大多数教师能够坚守工作岗位,履行工作职责,认真学习各科《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认真落实教学常规,耐心辅导差生,因此,在全乡期末监测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不容乐观的是还有个别学科考的成绩不理想,还得加强教学研究,探讨教学方法,力争在新学年取得好成绩。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研工作抓得不力。有时只注重讲汇报课,而不重视专题教研活动的研究,开展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等级评价,有走过程、摆样子、做形式的样子,不注重实效。

2、对教学工作缺乏精细管理和检查督办,月汇报拖拉。

3、个别教师在落实教学常规方面持应付态度,不认真落实教学常规的各个环节,工作无计划,上课无目标,批改作业不认真,平时不注重辅导学生,特别是个别老教师不注重钻研业务,不求上进,教法陈旧,降低了教学质量。

三、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1、认真落实教学常规。进一步提高教师对教学常规的认识和落实教学常规的自觉性。任课教师必须做到:(1)认真学习各科《课程标准》,明确其目的与要求、各学段的教

学内容、重点与难点,方可有的放矢;(2)认真备课,备课要求要熟悉,课时目标要具体,教学容量要适度,教学流程要清晰,教学方法要灵活,课堂语言要精炼,教学板书要设计,教学效果要检测;(3)认真上课,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力求节节达标,真正达到提高课堂效益。

2、做好单元检测,做到查缺补漏。教师评阅试卷要严谨、认真,客观公正,认真记录和分析成绩,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每次期中和期末考试,都要写一份质量分析报告,并拟定科学的整改措施,有“的”放矢的对差生进行辅导,及时进行补考,直至及格以上。

3、教师要建立“错题集”。将本班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写在“错题集”上,辅导学生要有计划,有明确的对象,有明确的方法,有明确的目标,有明确的要求,选编矫正性练习进行专门矫正,培养学生自我矫正的良好习惯。

4、加强习作训练。三年级以上学生要坚持写日记或周记,主要写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只有多写多练,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5、加强远程教育的教研活动,继续加强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评价,加强优化学科课堂教学过程的研究,加强生本教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课堂教学目标达成意识,提高目标达成度,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全面提高教学

质量。

《椭圆》教学反思的反思 篇7

当笔者看到《处理好信息技术与动手操作的关系一美国“椭圆的性质和特点”教学案例》这篇文章时,笔者的思维又开始活跃。美国教育有着自身的优势,因人施教、鼓励创新等教育思想具有先进性,教育方式上一般不会对学生进行大量知识的灌输,而会使用实验、案例、讨论、互动交流等各种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些理念与我国的新课改也有着相似之处。笔者怀着极大的好奇看看老美怎样教学,仔仔细细看完以后,收获不少,马上翻阅笔者写的《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教学反思,感触颇深,于是有了教学反思后的反思。

笔者的教学反思中写到:《椭圆》是在学生学习了曲线与方程、坐标平面上的直线、圆等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坐标法求曲线方程,再从所得方程来研究曲线。它的学习为后面研究双曲线、抛物线提供了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本章其余各节的学习在数学思想、方法方面打好基础,因此本节课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新课改后,这节课出现在选修1一1和选修2—1(江苏教育出版社)中。笔者首先关注的是本节课与以往有何不同,还好除了编排位置与以往有所不同,重难点大致相同。原来圆锥曲线是紧接着《直线与圆》讲授,那么就内容衔接方面而言,新教材可没有那么自然和谐。不过这也没有太大问题,在讲新课之前,可以通过对圆的形成过程和圆方程的建立过程的回忆,来启发学生探索平面上有规律的动点运动轨迹。因为这节课讲过的次数较多,所以笔者是驾轻就熟,不过不是老调重弹,变化还是有的。

新课改后,笔者更习惯把“以学生为主体”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注意创设问题情境。笔者首先让学生观看神州五号发射录像,观察卫星人轨轨道,使学生在感叹祖国科技发展的辉煌成就的激情中认识椭圆、感受椭圆。接着演示电影放映机上的聚光灯泡的反射镜的flash动画,使学生感受椭圆的神奇用途。再用几何画板演示椭圆的形成,师生共同归纳椭圆的定义。最后是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讲解例题,强化训练。而传统的教学是:首先开门见山地给出椭圆的定义,板演椭圆的曲线,再结合图形逐字逐句地抠定义。然后告诉学生如何建立坐标系得到的方程简单,推导出椭圆的标准方程之后,要求学生记忆方程。通过大量的例题、习题强化训练。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笔者这节课的设计在吸引学生的兴趣方面有一定的突破。学生在课堂前半段的反应也正在笔者的预料之中,他们的情绪被丰富多彩的动画真正调动起来,笔者也沾沾自喜。可是后半段推导和练习时,学生又变得没精打彩。更可气的是课上笔者反复强调过的问题在课后练习中还是出错,就连椭圆定义都不知晓,真弄不懂他们,困惑之余笔者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了。

美国教师和笔者设计的又完全不同。他先布置学生预习,方式是登录网站,要求能够熟练操作ExploreLearning.com提供的“椭圆”1和“行星虚拟演示”2交互程序,并且写预习笔记。这不禁使笔者联想起我们的预习,往往是把教材浏览一遍,找出自己不懂的知识。两者相比,笔者感到我们教学资源的匮乏。尽管当今已有许多数学学习网站,可它们所提供的资源多以题库为主,其实还是偏重于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缺乏美国网站所提供的数学背景知识。数学背景知识可将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结合起来,使数学有亲近性、现实性,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这种具体、生动、直观的数学教育,可以使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感悟数学,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客观世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另外数学背景知识是数学文化的一部分,通过对数学文化的了解,可以改变以往把数学看作一种静态的、绝对的理论构造的逻辑体系的数学观,强调数学具有广泛的社会实践性。新课改以后,教材改头换面,焕然一新,增加了许多阅读材料介绍数学背景与数学文化,有时我们会留意收集一些,但在教学实践中仍感到是杯水车薪。今后在学科网站建设以及课程资源收集时,可提供广泛的、丰富的课程背景知识、文化知识应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当讲解椭圆的定义时,美国教师是通过“椭圆”交互程序让学生体会和感受定义,学生选中“show string property”选项,就会显示蓝色的线段,如图4,让学生用鼠标拖动蓝色的点,沿着椭圆移动,注意观察两条线段L1和L2的长度变化,增大a的值,再进行同样的操作和观察。提示学生根据上述内容思考L1和L2与椭圆的关系,他们会发现L1+L2=2a。而笔者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动画演示来归纳定义。相比之下,笔者的教学行为的确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和需要,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够高,还是由笔者牵着学生走,甚至对于差生而言,笔者在牵着他们跑,难怪教学反馈会出现问题。

当讲解长轴和短轴,以及a、b、c之间的关系时,美国教师也是通过“椭圆”交互程序让学生具体操作,用鼠标将a滑块从左向右移动,注意比较a的数值与横轴上顶点到中心的距离,学生应该能够发现椭圆中心到一个顶点的距离是a,横轴上两个顶点间的距离是2a。再改变b的数值,并且比较b和纵轴上顶点到中心的距离,学生也会发现纵轴上一个顶点到中心的距离是b,两个顶点之间的距离是2b。在交互程序中分别将a设置为6、将b设置为3,如图6所示。在上面的设置中观察长轴是在横轴还是在纵轴上,然后将a设置为3,b设置为6,如图7。通过实验,学生理解a、b数值与长轴方向的关系,然后分组讨论(1)在坐标系中,长轴分别在横轴和纵轴上时,长轴顶点的位置坐标(2)a、b、c之间的关系。

高中英语教学反思的反思 篇8

[课堂教学反思实录]

今天显然很多时间是照着备课笔记读的,但感觉还是挺充实的。只能用that的十种情况一个个读下来,很有条理的感觉,而且准备的内容全讲完了,时间也差不多,遗憾的是没有讲主谓一致,学生对“This is one of the films that arereally interesting"产生的疑问没讲清楚。

讲的时候过于重视when where why的意义和其所能运用的环境了,而且无东西可讲,反而显得语无伦次。高中生认识水平较高,重点应放在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区别上就可以了,前面讲多了导致课堂教学任务未能及时完成。讨论气氛不够热烈,学生对所提问题不理解,书面表达出现要点遗漏,游戏和词汇没来得及完成。

对课堂仍不能很好地把握,不能收放自如,语言点没来得及讲,应在如何调控课堂和提高效率方面做努力。每次讲泛读时总是很受挫,让学生总结戏剧的特点,他们总结不出来,概括大意也不能归纳,至于while-reading的信息,处理则更不行,也许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只能做填词、表格之类稍简单的,以后要注意,因为前面耽误了时间,post-reading的活动也没能展开,只是稍微提了一下。

今天备的课内容太少了,课结束前15分钟就结束了,原本准备做新课堂的练习,忘带了,因为紧张没有想起,就进行了poster的布置,因为没有准备,课堂有点乱,但大家很积极,气氛很好。

通过对该反思实录的解读,我们在此对教学反思进行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提出问题(对教学的回顾)——分析问题(探究得失的原因)——解决问题(寻求解决的对策)的过程。好的有效的教学反思应从三个方面去考虑:

1反思的广度

反思的广度就是指能够全面地看待课堂中的种种问题,不仅要善于抓住某个教育问题的一般的基本框架,而且不会遗漏有关的重要细节和主要因素。要拓宽反思的广度,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思:反思“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时,不仅要关注自主学习方式的操作要领和“学习本身”的程序,还要立足战略高度,固根厚本,以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品质为起点;反思“双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课堂上三维目标的达成度;反思课堂学习“静”与“动”的关系。教师要让课堂“活”起来但绝不是追求表面的热闹,而是要让学生思维活跃、精神活跃、生命活跃;反思讲与练的关系。倡导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排斥教师的讲,要反思教师讲得是否精炼、到位,学生练得是否有效,课堂上要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反思个体掌握与全体掌握的关系,课堂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个体的掌握程度,更要关注全体学生的掌握程度。

2反思的深度

反思的深度,主要指教师能够深入到事物的内部,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及核心部分,抓住事物的关键所在。提高反思的深度,教师可以围绕问题进行反思,教学反思的主要目的是解决问题。从以上实录可以看出教师反思的主要方面还是存在问题,但是反思处于浅显的层面,围绕问题反思时应着重围绕一个问题或较小的问题反思,进行归因分析,并找到对策,要试图通过个性寻找共性问题,通过表象抓住本质。因此,通过反思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出点“问题”,从而使他们暴露出真实的想法。还可以通过比较进行反思。

3反思的效度

反思的效度是指教师通过反思,在教育教学和自身专业素养方面所取得的效果。通过反思,教师可以期待的效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更新教师教学理念,适应新型课堂教学,和谐师生关系与灵动课堂的构建;和谐团队的构建反思,不单是指向个人的,它也可以指向团体,如说课、听课与评课都可以是团体的;能整体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能在三维目标以及个性发展发面得到全面提高;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学反思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意识和水平,更好地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报告 篇9

通过这次信息技术研修,不断地进行学习和实践,我感觉到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地位和价值。下面就信息技术应用在“小学语文课”中的具体实践,谈谈信息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及反思。

一、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性格特点,新鲜刺激的事物,最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新事物有着天生的亲切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创设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因此,语文课中巧用信息技术通过声情并茂的文字、图象、声音、动画等形式创设情境,对学生形成刺激,迅速吸引他们的注意,唤起学习兴趣和欲望,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能够变抽象内容为具体生动的画面。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由于受年龄特点、认知特点的限制,抽象思维才开始发展,在课堂上,教师单纯依靠语言文字来进行抽象的讲解,学生就会感到很难理解课文。这时,就要求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把枯燥无味的文字变为生动有趣的画面、动画,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能够化静态为动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利用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在突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上有 着别的手段所无法实现的优势。通过网络,教师可以很便捷地搜集到大量的信息资料,把网络上的语文资源充实到现行语文教材中,与课内语文教材相呼应、相补充、相促进,使教材更加完善,更富于立体化、多元化,更富于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不仅能把知识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还能变抽象为具体,加上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讲解,易于学生理解,从而突破学习的重难点。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突破重难点的知识,多媒体更能发挥不可低估的作用。营造氛围它可多角度地从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感觉等,也可运用多种手段来营造切合文章主题的环境,使学生亲临其境,亲历其事,从而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远的拉近,把虚的变实,把难的变易,从而突破难点,使难点在生动有趣的气氛中迎刃而解。难点解决了,教学也水到渠成了。

四、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能够有的放矢进行阅读训练。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环节的前提。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广泛阅读,是语文课堂的一大亮点,也是提高孩子阅读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使用这个教学平台时,应该做到有的放矢。以阅读教学为例,多媒体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将学生的思维过程与动画演示有机结合,运用求异思维,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使学生展示出与众不同的带有个性的答案来。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在出示语 段的同时,若能配以相应的轻音乐,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求得最佳创新状态。我相信,在巩固阅读教学效果的同时还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阅读课文时,我们在文章拓展部分,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寻找与本课主题相关的文章,低年级如果是篇幅较长的文章,可以配上一些插图,而老师在选择时也可以进行修改,尽量符合孩子的阅读口味。

五、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能够激发灵感,培养写作能力。

上一篇:建队日入队方案下一篇:商场年终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