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经典诵读作品

2024-08-03

爱国主义经典诵读作品(精选13篇)

爱国主义经典诵读作品 篇1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作品征集启事

各中小学校:

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根据重庆市语委、重庆市教委工作部署,我区决定开展20中华诵·经典诵读比赛。请各学校认真组织,积极参加。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目的.

让广大师生弘扬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和提升师生的文化素养和精神世界,从而推进素质教育,营造书香校园,落实全民阅读,激发师生对中华优秀文化和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二、活动主题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师生文化素养。

三、活动对象

各中、小学在职教师、学生。

四、活动安排

(一)比赛内容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篇目。内容应分别选自现行中、小学教材所列的古诗文。

(二)节目要求

1.每个节目时间为3~6分钟。

2.诵读时使用普通话。个人或集体皆可。可使用音乐、舞蹈等青少年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艺术表现形式。

3. 各学校选送1-2个节目(不限组别),每个节目指导教师限报2名。节目光盘刻录一式2份。

(三)分组设置

设教师组、中学生组、小学生组。

(四)评比办法

由区语委办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按节目分类评选一、二、三等奖;并从中评选优秀作品参加中华诵·重庆市第五届经典诵读比赛。

五、其他

(一)请各校于2017年8月20日前将光盘交区教委语委办,逾期未交视为弃权。

(二)参赛名单报送:***4@qq.com 邮箱。在报送时,请在“主题”栏注明学校名称。

联系人:赵春梅 电话:****

爱国主义经典诵读作品 篇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中华经典流芳千古, 让我们诵读经典, 运用经典, 用人类文明和民族文明最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我们的学生, 为他们健康成长和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一) 诵读经典是学习语文的根本

在童蒙时期输入大量的、经典的、完整的文本信息, 为言辞行文确立可效仿的典范, 以期达到将来的厚积薄发之功, 这是遵循了语文的习得之道。例如, 史学大师钱穆9岁就熟背《三国》, 茅盾能把《红楼梦》倒背如流, 鲁迅在幼小时期就背下了《纲鉴》。

(二) 诵读经典有益人的终身发展

让儿童诵读经典, 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就是要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以维护人性的光辉, 提升人格品质, 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将其铸成大器。在儿童时期让经典成为生命中的大基石。

(三) 诵读经典是传承复兴中华文化的需要

冰心、曹禺、启功、张志公、夏衍、吴冷西等政协委员在1995年第八届全国政协会议上发出《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 指出我国文化之悠久及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罕有的连续性, 形成一条从未枯竭、从未中断的长河。但时至今日, 这条长河却在某些方面面临中断的危险。我们的阅读教育正在受到动画艺术和网络游戏的挑战。不可否认动画艺术和网络游戏在开发孩子智力、开阔视野方面的积极作用;但也应该看到其商业性的批量生产必然带来的精神深度和个性化的匮缺, 如果一味沉迷其中, 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长远的消极影响。

对此, 无论家长和老师都不能采取禁止、围堵的办法, 而只能积极地引导, 而用有趣味的高质量的阅读来吸引孩子, 也许是一个最好的教育手段。

二、将经典诵读与语文课堂教学结合的原因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 尊重多样文化, 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和培养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要求, 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 通过实施科学有效的课堂语文教学和多种方式的经典诵读活动, 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滋养性灵、启迪心智、塑造精神的双重目的, 从而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语文教学之中。

三、如何选择诵读的内容

(一) 结合语文园地内容诵读唐诗宋诗

中华文化经典博大精深、浩如烟海。时代不同了, 现在小学生学习的科目多, 在经典诵读方面不可能花费很大的精力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负担问题) , 所以应该精心选择中华文化经典中最具代表性、传承性的核心内容, 对于有些内容适当删减, 并要与时俱进, 同时诵读一些编写质量高的现代韵文。这可以根据我们人教版语文教材编写的特点加入经典诵读的内容。我们都知道每个单元教完都有一个语文园地, 教师可以结合园地里面的要求加以拓展延伸。

例如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读读背背”就出现了古诗《咏鹅》, 教师这时候就可以介绍唐诗的一些知识, 让学生喜欢上古诗, 课外可以去背诵带拼音的古诗, 不但积累了古诗还能复习巩固学过的拼音, 何乐而不为呢?并且每册教材里面都有古诗教学, 语文园地里的日积月累、读读背背也有很多古诗的名句, 可推荐诵读《唐诗300首》。到了四年级下册课文中出现了白居易写的《忆江南》, 学生接触到了国粹中另一个新领域——词。这时候就可以介绍些优秀的词让学生诵读, 例如《宋词精选》。因此古诗词的诵读就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古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写诗也会吟。学生的积累丰富了, 自然会“腹有诗书气自华”。

(二) 结合识字教学内容诵读四书五经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之一。尤其是低年级, 许多课时都是围绕识字展开。所以, 优化识字教学, 打下扎实基础, 对中、高年级语文教学, 甚至学生的终身教育都是大有益处的。因此结合第一册语文园地二中“我会认”中认的字都是姓氏, 可拓展学生诵读带拼音的《百家姓》。还有如简单的《千字文》《弟子规》这些经典读本都有注音, 学生易于诵读。

二年级下册27课课文是《寓言两则》, 学生开始接触到了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能让学生懂得更多闪光的哲理, 丰富学生的想象, 可推荐学生诵读《庄子寓言集锦》。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里有出现成语故事, 而后的每册教材也都出现成语故事, 可以让学生诵读《中华成语千字文》, 让学生在诵读中拓展知识。三年级上册17课课文是《孔子拜师》, 可让学生诵读《论语》, 感受一代大师孔子的魅力。在诵读完《论语》还可推荐《论语》以外的“四书”的其他三本书:《大学》《中庸》《孟子》。这些书的诵读可以贯彻到整个小学阶段, 古语说“温故而知新”。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作品诵读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经典作品;诵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诵读经典的必要性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经典流芳千古,让我们诵读经典,运用经典,用人类文明和民族文明最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我们的学生,为他们健康成长和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一)诵读经典是学习语文的根本

在童蒙时期输入大量的、经典的、完整的文本信息,为言辞行文确立可效仿的典范,以期达到将来的厚积薄发之功,这是遵循了语文的习得之道。例如,史学大师钱穆9岁就熟背《三国》,茅盾能把《红楼梦》倒背如流,鲁迅在幼小时期就背下了《纲鉴》。

(二)诵读经典有益人的终身发展

让儿童诵读经典,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就是要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以维护人性的光辉,提升人格品质,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将其铸成大器。在儿童时期让经典成为生命中的大基石。

(三)诵读经典是传承复兴中华文化的需要

冰心、曹禺、启功、张志公、夏衍、吴冷西等政协委员在1995年第八届全国政协会议上发出《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指出我国文化之悠久及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罕有的连续性,形成一条从未枯竭、从未中断的长河。但时至今日,这条长河却在某些方面面临中断的危险。我们的阅读教育正在受到动画艺术和网络游戏的挑战。不可否认动画艺术和网络游戏在开发孩子智力、开阔视野方面的积极作用;但也应该看到其商业性的批量生产必然带来的精神深度和个性化的匮缺,如果一味沉迷其中,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长远的消极影响。

对此,无论家长和老师都不能采取禁止、围堵的办法,而只能积极地引导,而用有趣味的高质量的阅读来吸引孩子,也许是一个最好的教育手段。

二、将经典诵读与语文课堂教学结合的原因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和培养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要求,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通过实施科学有效的课堂语文教学和多种方式的经典诵读活动,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滋养性灵、启迪心智、塑造精神的双重目的,从而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语文教学之中。

三、如何选择诵读的内容

(一)结合语文园地内容诵读唐诗宋诗

中华文化经典博大精深、浩如烟海。时代不同了,现在小学生学习的科目多,在经典诵读方面不可能花费很大的精力(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负担问题),所以应该精心选择中华文化经典中最具代表性、传承性的核心内容,对于有些内容适当删减,并要与时俱进,同时诵读一些编写质量高的现代韵文。这可以根据我们人教版语文教材编写的特点加入经典诵读的内容。我们都知道每个单元教完都有一个语文园地,教师可以结合园地里面的要求加以拓展延伸。

例如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读读背背”就出现了古诗《咏鹅》,教师这时候就可以介绍唐诗的一些知识,让学生喜欢上古诗,课外可以去背诵带拼音的古诗,不但积累了古诗还能复习巩固学过的拼音,何乐而不为呢?并且每册教材里面都有古诗教学,语文园地里的日积月累、读读背背也有很多古诗的名句,可推荐诵读《唐诗300首》。到了四年级下册课文中出现了白居易写的《忆江南》,学生接触到了国粹中另一个新领域——词。这时候就可以介绍些优秀的词让学生诵读,例如《宋词精选》。因此古诗词的诵读就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古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学生的积累丰富了,自然会“腹有诗书气自华”。

(二)结合识字教学内容诵读四书五经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之一。尤其是低年级,许多课时都是围绕识字展开。所以,优化识字教学,打下扎实基础,对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甚至学生的终身教育都是大有益处的。因此结合第一册语文园地二中“我会认”中认的字都是姓氏,可拓展学生诵读带拼音的《百家姓》。还有如简单的《千字文》《弟子规》这些经典读本都有注音,学生易于诵读。

二年级下册27课课文是《寓言两则》,学生开始接触到了寓言故事,寓言故事能让学生懂得更多闪光的哲理,丰富学生的想象,可推荐学生诵读《庄子寓言集锦》。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里有出现成语故事,而后的每册教材也都出现成语故事,可以让学生诵读《中华成语千字文》,让学生在诵读中拓展知识。三年级上册17课课文是《孔子拜师》,可让学生诵读《论语》,感受一代大师孔子的魅力。在诵读完《论语》还可推荐《论语》以外的“四书”的其他三本书:《大学》《中庸》《孟子》。这些书的诵读可以贯彻到整个小学阶段,古语说“温故而知新”。

总之,将经典诵读引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有一定的难度。这有如登山,只有竭尽全力,才能攀高峰而享受“一览众山小”的喜悦。正因为这是攀高峰,就特别要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从孩子的接受实际出发,恰当地把握学习的高度与难度的分寸,才能帮助孩子逐渐接近大师名家。

爱国主义经典诵读作品 篇4

“诵读中华经典,共铸中国梦想”,传承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流传的经典浩瀚如烟。为了更进一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提高我们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他们的爱国精神,我校由少队部牵头主办“中国梦,爱国情,成才志”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传承文明,通过广泛开展“中国梦﹒爱国情﹒成才志”中华经典诵读和比赛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增强广大学生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勤奋学习、热爱劳动、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精神动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活动主题

中国梦·爱国情·成才志

三、组织机构

为确保本次活动顺利开展,学校成立活动领导小组,组织成员如下: 组

长:冯群虎

副组长:张江涛

王春艳 成员:各班班主任

四、活动内容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诵读篇目以《中华诵﹒经典诵读活动读本》为主,各班也可结合实际选取爱国、《三字经》、《弟子规》等题材。

五、节目形式

参赛作品必须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节目形式以个人和集体诵读为主,可自备朗诵配乐、服装、道具,允许适当穿插传统礼仪表演、书画展示、伴舞、情景剧、传统武术等。

六、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6年9月19日至9月23日)。制定活动方案,班主任引导学生进行选好题材,准备好节目。

第二阶段:上报节目阶段:各班主任9月26日下午,把本班准备的节目主题上报王春艳办公室。

第三阶段:组织活动阶段(2016年9月28日)。认真组织开展好诵读活动,并且评选出优秀节目,进行奖励。

七、有关要求

1、各班要高度重视此项活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校园文化建设、语言文字规范化等工作,利用课后、班会、实践活动等为载体,自下而上开展经典诵读主题活动。

爱国主义经典诵读作品 篇5

——罗源凤山小学“中华诵·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方案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源远流长。它积淀着智慧的结晶,映射着理性的光辉,对于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组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师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提高师生人文素养和用语用字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做好“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活动目标

(一)抓住学生的最佳记忆期,通过学校和家庭组织学生诵读诗文经典,培养学生博览群书的良好习惯,在校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营造勤奋读书、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

(二)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在阅读中开阔视野,提高兴趣,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促进学生更新知识,活跃思维,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二、活动要求

(一)广泛宣传经典诵读的目的意义,不给家长增加经济负担,取得社会、家长的支持。

(二)各班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抓好过程管理。

(三)保护学生的诵读兴趣,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积极创设良好的诵读氛围和环境,提倡通过经常的、轻松的诵读,自然成诵。不定诵读指标,以保护学生的诵读兴趣。

(四)各班要结合课外阅读活动,结合评选诵读小能手活动和诵读经典竞赛等,使“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不断深化。

(五)各班要充分利用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多种形势,发挥多种功能,让孩子在活动中诵读。

三、诵读内容

主要诵读内容为《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篇目、课内或课外的经典诵读内容及《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百家姓》等,具体篇目和朗读形式自定,朗读时间限定在6分钟以内,比赛时要求脱稿。

四、组织开展全校“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

(一)参赛对象

全校1----6年级学生

(二)比赛程序

1.初赛

各班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此基础上,定于12月20日至21日组织进行初赛,利用校内语文活动课或班会课分小组进行选拔,指导学生做好充分准备,确定决赛参加对象。

2.决赛

决赛由学校统一组织进行,时间初定为2012年元旦前。地点在四层会议室。

(三)比赛规则

1.抽签决定出场顺序。

2.诵读作品自选,但必须是中华经典诵读篇目。

3.参赛班级必须脱稿朗诵。诵读时可加音乐伴奏,伴奏音源由选手自备。

4.参赛班级比赛时间限制在8分钟以内。(超时将酌情扣分)

5.评分标准:

比赛采取100分制,其中:

a.作品内容(15分):选材内容符合比赛要求,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b.节目形式(15分):形式灵活新颖,令人耳目一新。如有配乐,配乐与所朗诵篇章意境吻合,节奏和谐;

c.语言技巧(40分):普通话标准,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嗓音条件较好,声音圆润悦耳,语言流畅,语速得当;

d.临场表现(30分):衣着得体,体态语适当,表演到位,台风大方,感情充沛,感染力强,现场效果好。

五、奖项设置

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名。

总之,我校将以这次比赛活动为契机,在师生中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全校掀起中华经典诵读的热潮,真正让广大师生阅读经典,亲近经典,热爱经典。

六、凤山小学“中华经典朗读比赛”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陈增兴校长

副组长:卓诒恭副校长、肖应强副校长

成 员:教导处、德育处、教研组组长、各班语文教师、班主任(负责本班的具体参赛选手的选拔、培训和指导及各班的安全)

凤山小学“中华经典朗读比赛”活动评审委员会:

评委:各位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

凤山小学

爱国主义经典诵读作品 篇6

培养诵读习惯

国学经典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根基。诵读国学经典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国学经典简洁而不简单,寥寥数语却尽现悠长韵味、深远意境,正如孔子所说“不学诗,无以言”。自从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以来,我始终以“诵读中华民族之经典,弘扬中华民族之正气”为导向,结合丰富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

一、以身作则,要求学生能做到的我先做到。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求学生做到的,我必先做到。所以,我也主动参与到诵读经典文章的活动中来。在每一节国学经典课的授课前,我必要细细品味《论语》里的每一句话,读准每一个音,领悟其中的育人思想,与学生齐读共诵,我要求学生会读的,我跟着学生一起读,我要求学生背诵的,我也和学生一起背诵,这样相互比赛,既和谐了师生关系,为学生树立了榜样,又触发了学生的诵读兴趣,更提升了我自身的文化底蕴和道德修养。

二、诵读千古美文,增加学习兴趣

多诵读好听又好说的韵文,不仅能让学生充分感受汉语言形式的魅力,还能使他们更喜欢学习语文。小学生的好奇心十分强烈,插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系的典故,能把好奇心转化为学习兴趣。如读《赠汪伦》时插入“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故事;读《塞下曲》插入李广将军射虎中石的故事;背《七步诗》插入曹丕、曹植二人之间的故事;背《三字经》中的“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孟母三迁的典故。背“头悬梁,锥刺骨,彼不教,自勤苦”讲晋人孙敬悬梁苦读,战国苏秦用锥刺腿的勤学故事……这些典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诱导了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共振效应。“像这样以精读文章作为出发点,向四面八方发展开来,那么精读了一篇文章就可以带读许多书,知解与领会的范围将扩张多大啊!”。学生被其中的故事所吸引,不仅理解了其中的内涵,还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三、多种形式,激发诵读兴趣。

我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开展了“读、诵、演”系列活动。“读”就是在校内课余时间读给老师同学听,回家作业之后读给父母听;“诵”即在熟练读的基础之上成诵,要求要有一定的韵味,真正体验古文化的意境。实现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对接和契合。“演”即把经典篇目活化成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小学生乐于接受。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把《三字经》编排成拍手歌,跳皮筋时的童谣;还为学生建立了“经典诵读记录卡”,记录了学生在经典诵读过程中的脚印。我们学校还创编了经典操,同学们边做操,边背诵《三字经》《弟子规》《道德经》《千字文》等国学经典的内容。既锻炼了身体,又增长了知识。

高中散文作品的诵读审美学习意义 篇7

一、基于诵读审美意义的范文选择

1.着眼人的文学素养和生活意趣的培养

阅读学生的散文,总觉得情感的抒发比较苍白。除了他们的文学素养不够以外,还有生活意趣的缺失。语文学习等同于生活的外延,学生常常对生活熟视无睹,如果缺少了对生活的观察、对生命的感悟,根本不可能有灵动的文字,因为文字的生命力和鲜活源于写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体察,对生命的感悟和创造。因此诵读的选文应该起到能够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真谛,体会生活情趣的作用。只有热爱生命,才会悉心观察生活,乐于表达真切的情感。当然要能生动地表达出来也离不开长期的文学阅读的滋养。朱自清之所以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就在于他的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生活的意趣,否则诸如“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初恋的处女的心”“温润的碧玉”这样描摹感受的文字是不可能诉之于笔端的。每个人对生命本质的理解是不同的,而朱自清作品中表达出的生活的情趣在于他对生命本质就是基于生命最为尽情的爱的那份执著和朴素。这也应该是通过对需要诵读的文本的审美鉴赏告诉学生的。

2.体现散文文本创作的精髓和作者的真情实感

散文的意境和线索是作品内在的情感的表达和外在形式的显现,因此,诵读要以促进对作品的理解为目标。好的散文讲究意境。王国维主张“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选择学生诵读的作品一定是情韵深刻而丰富的作品。指导学生诵读,只有让他们领略了散文作品的意境,才能抓住把握作品的格调和灵魂,读出作者的情感。而把握线索的意义,对阅读的深入和指导学生写作都非常重要。

3.发挥散文写作的“例子”和效能学习作用

从泛读的意义上看,散文的阅读篇目的选择可以是宽泛的,但从范文学习的意义上考量,必须是精要的,要具备“例子”的作用。从高中散文学习上看,宜选择遵循“形散神聚”创作原则的散文。

散文线索的探究意义。散文线索是文章的精神凝聚点,能找出线索、理解线索是读懂文章的一个标志。莫怀戚的《散步》在亲情、生命、使命上对人们都会有启发,但从散文的主旨上看,把握“散步中对走大路还是小路的选择”的散文线索,才能理解作品的意旨,理解作者对担负责任、对敬爱长辈的看重,才能理解作品清新和谐画面中那种神圣和凝重。有些学生写“散文”之所以不像散文,就是缺乏散文线索。

散文意蕴的学习意义。散文的美,主要体现在意辞美上,散文的意境需要通过优美的语言表达审美的情趣和格调。好的散文语言无论作者是浓墨重彩还是白描,一定是精心描绘而又自然流露的结果,这样的语言如“寻常谈话一般,读了亲切有味。”因此从阅读鉴赏和诵读指导的深层次要求上看,对散文语言的学习需要下工夫,要舍得花时间引导学生品味和朗读。

二、基于对作品审美意义理解的诵读教学设计

1.诵读法的选择

有研究表明,单纯的朗读和泛读能够在人脑中留下深刻的记忆,大量、反复的朗读和背诵促使人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无我状态,进入注意力专注的状态,无意识的回路被打开。这种生理机能的反应对灵感、直觉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都有好处。

诵读作为一种语文教学手段,是建立在读懂作品的基础上,能够准确、流畅地运用声音,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教学手段。较之小学生,高中生不太愿意朗读,往往采用默读法浏览课文。因此,要培养高中生的朗读习惯,需要选择适合运用诵读法的作品,精心指导掌握朗读的方法。指导学生诵读,要让他们明白朗读的真谛在于作品是用有声语言传达出原作的主要精神和艺术美感。因此不仅要让听众领会朗诵的内容,而且要使其在感情上受到感染、受到冲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朗读的工夫是以读懂作品为前提的。其实,不是每一篇散文的学习都要朗读,如果仅把朗读作为让学生开口读一读课文,学生是懒于读的,了无趣味的,也不可能发挥朗读的效果。因此,在散文教学中一定要精心选择适合运用诵读法教学的课文,而且教学中,一定是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朗读。

2.诵读法的运用

诵读和审美鉴赏是不可分割的。朗读是一种技术,他需要停顿的表现、重音的处理、节奏的安排和语气的变换,是建立在对文本理解基础之上的技术掌握。反复锤炼的过程即是提高朗读技术和不断理解作品的过程,也是孰能成诵的过程,较之机械的重复,体现的是有意义学习,给学生带来的是掌握学法的收效。朗读也是一门艺术,朗读中对声、势、力、韵的驾驭,就是在把握作品精髓的基础上,能够科学地发声,将朗读者的感情完全投入到作品中,创造性地再现作者情感的过程。

师生运用朗读营造审美情境。首先教师范读是不可替代的。教师范读,是教师用朗读的方式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对作品理解的程度,具有直观性、现场性和感染性,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其次,高中学生的朗读指导侧重在对作品内涵的深层次的表达和对需要学习的散文技法的体悟。如果师生的朗读能显示散文的意蕴美,给人以听觉的愉悦、情感的感染,甚至美的享受,那么从文字到声音,从作者到读者,通过语言媒介,经过文学审美体验,学生的语文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

诵读是基于文本理解的个性化表达。新课标提出:“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因此,高中生的朗读应以学生的个体朗读为主,整齐划一的集体朗读意义不大。从对学生阅读鉴赏上要求,要把握主旨、揣摩文意,准确是关键。而对于诵读,应该是尊重原著基础上的再创作,按袁行霈所说“意境是作者主观意志情感与客观事物互相交融而形成的”,散文创作本来就是作者面对客观世界,驰骋想象的主观的情感世界的表达,因此诵读者面对作者再现的情景交融的世界,必然也要联系到自己的想象和独特的感悟用声音艺术塑造作品,因此,诵读不但对鉴赏有帮助,是培养语言力的重要方法,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蒋荫楠, 严迪昌.朱自清散文的语言艺术[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2:76.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152.

[3]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89.

爱国主义经典诵读作品 篇8

南胃小学 陈树兰

古诗文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提高学生的思想及文学素养上,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三年来我校开展了“诵读经典,传承中华美德-——引导小学生古诗词积累的实践研究”为课题的研究活动。主要目的有:

1、让学生在广泛诵读经典古诗文的翰墨笔歌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和优秀人文营养;

2、在深入研究古诗文诵读价值的基础上,通过课题研讨,开展诵读策略的定位,构建诵读策略的具有可行性的操作模式;

3、开展古诗文诵读创新教学实践活动,凝聚多样性的古诗文课堂教学校本研究资源,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与语文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彰显书香校园的特色。

中国的古诗文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有诗教传统。诗词具有弘扬民族精神,提升师生的文化品位和道德修养,拓展学生的思维的想象空间等作用。新课程总目标要求学生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充分肯定了中华诗词在母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对1~6年级学生提出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的要求。其中,各学段还有具体的数与量的要求。《课程标准》还给小学1~6年级明确推荐了详细的古诗文(70篇)目录。可见,新课程需要我们把古诗文诵读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点。让学生从小诵读中华诗词这一举世瞩目的经典文化,在其中感悟千姿百态的美丽或回味隽永的沧桑,学着用手中的笔去描绘心中的感想,放飞童年的希望,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少年儿童是记忆的黄金时代,有选择地让他们诵读一些经典之作,借由先哲的风范,熏陶我们的学生,引入圣贤的智慧教导禀性淳朴的孩子,日积月累,就会“少年若天成,习惯成自然”,必将奠定孩子一生融入社会、事业有成、感受幸福的基础。从学校德育工作视角分析,学校加强未成年人的道德建设,把学校建设成为中华美德传承与创建的基地是时代的呼唤,经典古诗文诵读是德育工程中的一种有效途径。因此基于以上一些思考,多彩的活动,培养诵读兴趣,寻找诵读的最佳途径与方式;(3)开设古诗文诵读校本课程,有效选择教材并了解学生对教材的适应度和需求状况;(4)坚持每天诵读20分钟,课前三分钟的古诗文诵读制度,每班开设一节古诗文诵读校本课程教学;(5)每学期定期开展古诗文竞赛或汇演等活动;(6)对研究实验工作进行阶段性评价,针对诵读实践中的关键问题与困惑开展研究,对现有策略进行必要的整改。

2011年9月进入总结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1)总结诵读经典(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并进行学术成果交流。

四、课题研究实验的主要做法与比较成功的经验

1、科学选择内容,分层设定诵读目标。

课题组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针对各年级学生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知识基础,不同的心理特征和不同的班情,制订切实可行的操作计划,做到针对性、目的性、有效性和可行性。低年级组遵循“诵读经典、不求甚解,从易到难,从少到多”的原则,高年级侧重“大量诵读,读入语境,感受情境”的原则。

2、营造诵读环境,构建诵读机制

为营造诵读氛围,激发诵读情趣,学校将诵读活动纳入学校日常工作,列入书香校园创建工作的规划之中。学校在课题组的建议下,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1)制作“经典诵读”的宣传牌于教学楼道的墙上,让学生抬头可见,谨记于心;(2)设立展示栏,各班出专题板报和手抄报,分享诵读成果 ;(3)打造班级文化,各班教室张贴名诗佳句,办“古诗文园地”,开辟“每天积累一点点”、“每周一诵”等主题活动;(4)“红领巾广播站”开展“经典古诗文”专题、或吟诵或交流,呈现诗韵飘香的校园景象。(5)学校青年教师每天书写的以古诗词为内容的书法作品张贴在办公室外,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体现了“环境即教育”的教育理念。为使古诗文诵读文本拓展延伸,我们鼓励学生自己购买古典书籍,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认真选购适合于自己的“有价值的书”。

一、二年级以《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为主,配以《三字经》;

三、四年级以《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为主,配以《唐诗三百首》、《宋词》若干篇目;

五、六年级以《唐

我校语文教师是一支团结协作、善思乐学的教师团队,教师的精心呵护,学生养成诵读的习惯,古诗朗朗上口,古文韵味十足,似乎个个都是孔子的得意门生,诵读之声蔚然成风。

5、研究性学习促成果

“古诗文诵读”应走研究性学习之路。“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站在育人高度,我们感到古诗文诵读研究应深入到那些诗人、词人的生活,去观照他们所生活的环境,去了解当时当地的历史、地理、社会、科学知识,去了解他们成长历程,他们的生命轨迹,从而去感悟超越知识的智慧。而这一切,应由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去解决。三年来,我校老师在学生积累诗词的基础上不断挖掘学生潜能,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诗人、词人或某类诗词,不断积累,形成自己的采集本。在实践中,同学们感到自己的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千百年前的诗人、词人也在自己的心里变得鲜活起来,许多同学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了一篇篇文章,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五、问题、困惑与反思

开展经典古诗文诵读的课题研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有不少问题与困惑。

1、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发现,学生间的差异比较明显,如何让所有的教师和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每一项活动中来;怎样使古诗文诵读活动更丰富、有突破,更具个性,从而使学生人文素养不断提升;如何使古诗文诵读活动与其他学科更好地融合,充分整合各学科之间可以交互的学习资源,使学生的素养在更广泛的领域得以发展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探索的问题。

经典诵读串联词 篇9

初三: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学家,而他的著作《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下面由我们初三全体同学为大家诵读《道德经》中《道经》的精彩节选:

道可道,非常道……为无为,则无不治。

初二:古人云:“《道德经》其要在乎理身,理国。”说到个人与国家命运的关系,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仅用不到两百个字便阐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深刻道理,其文立论高远,见解卓越,道常人所不能道。下面由我们初二全体同学为大家诵读《孟子·告子章句下》中的精彩节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死于安乐也。”

初一:人要成其大事,不仅要“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还要有“不忍人之心”。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所以国家施行“仁政”是天经地义的。下面由我们初一全体同学诵读《孟子·公孙丑章句上》中的精彩节选《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国学经典诵读方案 篇10

2008.3一、指导思想

我国颁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把关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放在了突出位置。《纲要》提出,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并提出在教育中,广泛开展吟诵古典诗文、传习传统技艺等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等。

二、活动目的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在指认式诵读中使低年级学生扩大识字量,在吟诵表演中让中高年级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利用13岁以前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

《唐诗》300首、《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疯狂背古诗》

四、教育的原则

完整性原则:忠实原著全文,不断章摘句。

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并合理对待。

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积极评价

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诵读经典文化为根本

知行合一原则:文以载道,读经典与良好品行的养成结合,读圣贤书、养君子德。

全体性原则: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经典教育。

五、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活动的实施

1、活动责任人:各班班主任

2、活动时间及方式:

各班要充分利用每周星期

三、星期四第六节课及课余时间,积极组织开展诵读

活动。

3、恰当的定位。

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活动是对新课程的补充和完善。要利用好课余时间开展活

动,或个人读,或小组读,或全班读,形式多样;可表演,可吟诵,可配经典音

乐读,学生自主选择。没有压力,没有负担,抑扬顿挫,生动活泼,轻松愉悦。

4、宽容的评价。

评价原则是:只鼓励、不批评。注重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采取激励措施,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如竞赛、知识问答、表演等,充分发挥学生们的积极性和

创造性,让学生从中发现乐趣、得到赞许、获得激励。

5.开展学习型家庭建设

要引导、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开设“家庭经典时刻”,要求孩子的父母

或其他监护人每天在孩子放学后、睡觉前,拿出15分钟,与孩子一起学习,家

校合作,共同引导孩子进入国学的殿堂。

6、展示方式:

学校组织集体活动展示,选举学生评委、老师评委共同评选出优秀者。并给

予一定的奖励!

中桥小学学生古诗诵读数量单

1、逢入京使(岑参)

2、碛中作(岑参)

3、山房春事(岑参)

4、别董大(高适)

5、枫桥夜泊(张继)

6、风(李侨)

7、滁洲西涧(韦应物)

8、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韦应物)

9、田上(崔道融)

10、夏日绝句(李清照)

11、井栏砂宿遇夜客(李涉)

12、登幽州台歌(李子昂)

13、夜宿山寺(李白)

14、静夜思(李白)

15、秋浦歌(李白)

16、早发白帝城(李白)

17、望庐山瀑布(李白)

18、赠汪伦(李白)

19、望天门山(李白)20、独坐敬亭山(李白)

21、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22、山中问答(李白)

23、秋浦歌(李白)

24、越女词(李白)

25、绝句(杜甫)

26、绝句(杜甫)

27、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28、八阵图(杜甫)

29、赠花卿(杜甫)30、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31、对酒(秋瑾)

32、出塞(王昌龄)

33、咏柳(贺知章)

34、回乡偶书1(贺知章)

35、回乡偶书2(贺知章)

36、秋词(刘禹锡)

37、乌衣巷(刘禹锡)

38、浪淘沙(刘禹锡)

39、竹枝词(刘禹锡)

40、再游玄都观(刘禹锡)

41、望洞庭(刘禹锡)

42、石头城(刘禹锡)

43、照镜见白发(张九龄)

44、春怨(金昌绪)

45、春晓(孟浩然)

46、宿建德江(孟浩然)

47、终南望余雪(祖咏)

48、登科后(孟郊)

49、洛桥晚望(孟郊)50、池上絮(韩愈)

51、晚春(韩愈)

52、江雪(柳宗元)

53、题都城南庄(崔护)

54、菊花(元稹)

55、离思(元稹)

56、题金陵渡(张)

57、陇西行(陈陶)

58、送日本国僧敬龙归(韦庄)

59、台城(韦庄)60、焚书坑(张碣)

61、赤日炎炎似火烧(宋元民歌)62、已亥岁感事(曹松)63、从军行(王昌龄)

64、从军行(王昌龄)65、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66、采莲曲(王昌龄)

67、闺怨(王昌龄)68、梅花(王安石)69、泊船瓜洲(王安石)

70、陶者(梅尧臣)71、画眉鸟(欧阳修)72、观书有感(朱熹)

73、咏石灰(于谦)74、鸡(唐)75、己亥杂诗(龚自珍)

76、凉州词(王翰)77、悯农(李绅)78、悯农(李绅)

79、蚕妇(张俞)80、题西林壁(苏轼)81、渔父(张志和)

82、塞下曲(卢纶)83、桃花溪(张旭)84、山中留客(张旭)

85、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86、送灵澈上人(刘长卿)87、归雁(钱起)

88、江村即事(司空曙)89、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90、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91、鹿柴(王维)92、杂诗(王维)93、相思(王维)

94、山中送别(王维)95、竹里馆(王维)96、莲花坞(王维)

97、咏鹅(骆宾王)98、易水送别(骆宾王)99、夜雪(白居易)100、问刘十九(白居易)101、暮江吟(白居易)

103、大林寺桃花(白居易)104、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106、凉州词(王之涣)107、山中(王勃)

109、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110、小池(杨万里)

112、柳(李商隐)113、梦泽(李商隐)

115、登乐游原(李商隐)116、夜雨寄北(李商隐)

118、嫦娥(李商隐)119、寻隐者不遇(贾岛)

121、提诗后(贾岛)122、清明(杜牧)

124、江南春(杜牧)125、过华清宫(杜牧)

127、泊秦淮(杜牧)128、赠别(杜牧)

130、题乌江亭(杜牧)131、病牛(李纲)

中华经典诵读 篇11

女生:经典诗文,国之瑰宝。

男生:弘扬中华文化,女生:传承中华美德;

合:颂中华经典,做博学少年。

女生:看她娥眉紧锁,女众: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男生:听他低吟愁怀。

男众: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女生:幽思才女莫向诉,亡国帝王恨可休。

男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且听老夫宽宽说。

众: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笑吟且徐行。行仗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男生: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女生:看今朝款款少年,意气风发,自信阳光。

众: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

男众:报我以平坦吗?

女众:我是一条欢腾的小河。报我以崎岖吗?

男众:我是一座大山庄严地思索!报我以幸福吗?

女众:我是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报我以不幸吗?

男众:我是一根劲竹经得起千击万磨!

众: 生活里不能没有笑声,没有笑声的世界该是多么寂寞。什么也改变不了我对生活的热爱,我微笑着走向火热的生活!”

男生:幼不学,老何为,幼而学,壮而行;

女生: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男生: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男生:中华经典的铿锵音韵还在我们耳边回响。

女生:中华经典的千古风韵还在我们心头荡漾。

男生:腹有诗书气自华,女生:胸藏万汇凭吞吐。

经典诵读个人感受 篇12

伟大的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历史,这里孕育着文明,传承着经典,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经典文章犹如一颗颗晶莹璀璨的明珠,光彩夺目、熠熠生辉,散发着弥久不散的幽香。从古至今那些文学经典被人们代代相传,在书写和吟诵中滋润了无数心灵,使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得到升华。

我,一名普通的小学生,在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以来,我从一个惧怕语文课、作文能力烂得一塌糊涂的后进生逐渐成长为一名喜欢语文,挚爱文学的优等生,而在经典诵读学习过程中的经历也是我永远难以忘怀的。

在我上四年级的时候学校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要求各个年级根据同学的不同年龄特点,选择适合学习和诵读的经典内容,利用早读书和课外活动的时间进行学习诵读。老师为我们找来《论语》《三字经》《唐诗三百首》等经典书籍,从中节选通俗易懂的内容教我们诵读。一开始同学们对这个活动还蛮有兴趣,能够认真跟着老师抑扬顿挫地朗诵,然而几天下来后,整天都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一开始整齐划一的琅琅读书声变得稀稀沥沥、松松散散,诵读时我们的思想开始游离于经典之外了。

老师也发现了这个问题,那天特地组织大家召开了一个特别的班会,主题就叫“我爱经典诵读”。在班会上,老师为我们讲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史,让我们懂得了诵读经典的意义,并为我们展示了全国各地小学生进行经典诵读的优秀视频,老师告诉我们:“这些经典著作都是古代的学者用尽毕生的精力完成的,里面的一字一句都有很深的含意,只有认真阅读,仔细领会才会品味出它的意蕴,读到妙处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死记硬背,即使背得滚瓜烂熟,却并不理解其中含义,又有什么意义?”通过这次班会,我们对经典诵读有了更深的认识,知道只有用心去读,认真揣摩,才会领会经典中的精髓。从那开始,琅琅的诵读声又开始响彻教室,而这次我们不仅限于无意义地机械记忆,我们在老师的帮助下成立了“小小智囊团”,通过图书查阅和网络搜寻,专门负责帮助同学们查找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成立了“诗韵小舞台”,由班里的文艺骨干带领大家把古诗词用演唱和舞蹈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样大家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了;我们还成立了“新芽”文学小组,经常开展同题作文、作文互评、作文比赛等活动,让大家把经典诵读的感受写出来,共同分享。从此经典诵读不再是枯燥的功课,而是我们最喜爱的学习活动,我们在朝阳初升的清晨里用清脆的声音朗读那悠长的韵律;我们在操场的树荫下共同分享那一本本图文并茂的《诗词赏析》,我们在课外活动的兴趣小组里自由交流与探讨经典诵读的精妙,我们在学校组织的经典诵读展示舞台上放声吟诵,尽展班级魅力。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作文水平也越来越高,特别是我自从成为“新芽”文学小组的组长后,每天负责收集同学们的上报稿件,组织同学开展作文比赛和作文评析,我们还把好的作品打印成电子稿上传到博客里和全国各地的同学进行交流,并试着向各种刊物投稿。也获得了一些小小的荣誉:参加全国纪念《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实施十周年征文评选,我的作品《美丽的语言,神奇的文字》荣获二等奖,参加全市国防征文比赛,我的征文《心中那一抹生命之绿》荣获一等奖,在学校组织的国防演讲比赛中荣获三等奖,班里很多同学的作文也都陆续在各种报刊发表。经典诵读活动开阔了我的视野,增长了我的学识,使我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传统美德、优秀文化的熏陶,让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和准则。现在我在 班里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在家里是人人称赞的好孩子,这一切都来自于经典诵读。感谢经典诵读让我的少年时光如此丰盈,感谢经典诵读让我的生活如此多姿多彩,我爱经典诵读!

小学生读经典心得体会三:二年级经典诵读心得体会(812字)

二年级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经典诗文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文学史上最具有生命力的瑰宝。它历经岁月陶洗,千锤百炼,积淀了中华先民几千年来的价值观念,人格精神和审美意识。千百年间,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我们民族约定俗成的教科书。对孩子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对民族精神的养育,都有其他任何手段所无法代替的作用。自从学校开展诵读经典诗文活动已来,我发现学生身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小学生读经典优秀心得体会心得体会,学习心得

1、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为了能把经典诵读诗文背下来,并能在背诵比赛中获得好名次,许多同学克服了胆怯心理,可以走上讲台大声地朗读,这给他们学语文增强了自信心。

2、道德修养得到完善。经典诵读是进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经典故事讲述了许多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人生哲理等在诵读期间,孩子们逐步改变着自己的生活、学习习惯。通过背诵经典,也使学生从小就吸收经典的文化知识,不但能够陶冶情操,培养儿童心地善良,性格温和,举止文雅,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道德修养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培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扩大知识面,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

3、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了。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后,我欣喜地发现学生的语言表达比以前更流畅、更风趣了。学生对经典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平在步步提高,学生的理解、体会也层层加深。同时,多读经典也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不但提高文学修养,而且开阔了视野,知识面不断扩大,语言表达能力也提高了。俗话说的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诵读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他们的语言“材料库”在诵读中不断地丰富,而且也学习到一些表达方法。

回首和孩子们一起走过的经典诵经之路,我感慨,看着孩子们在经典中获益,我欣慰!“读经典,学做人”活动还将继续深入地开展下去,置身于书声朗朗的校园,我相信,今天读经典诵读的稚子孩童,将是明日德才兼备的国之栋梁。

红色经典诵读 篇13

男:穿岁月风头 女:伴历史云烟 男:奏红色经典 女:抒爱国情怀

男:毛泽东,杰出的军事家,他为新中国开创了一个太平盛世。女:才华横溢的诗人,他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

合:他的诗气贯长虹,一泻千里。漫漫征途远,浩浩英雄气,中国革命史上标兵千古的壮举——《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男:中华山河壮,力趋雄势千古——《沁园春·雪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男:看今朝

合:无数风流人物,安社稷,富国民,全面发展,和谐共鸣。女:看今朝

合:无数风流人物,燃烧豪迈激情,续写辉煌文明。

上一篇:关于生活随笔感悟之有一件温暖的小事,叫陪你吃饭下一篇:一年级语文个人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