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室岗位职责

2024-09-08

档案室岗位职责(通用15篇)

档案室岗位职责 篇1

档案室岗位职责

一、按时接收各部门移交的各类档案,并办理好移交手续,做好编号,上架工作。

二、对接收入库的档案进行分类、整理、编制多种检索工具,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档案史料汇编,积极做好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工作,为学校各项工作及社会利用档案史料服务。

三、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保守党和国家机密的规定,维护涉密档案的安全。

四、做好“八防”工作,对学校档案和资料的保管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做好应急预案,消除安全隐患,遇到特殊情况,立即向主管领导报告,及时处理。

五、对保存的档案数量进行准确统计。

六、负责归档文件的文件级计算机管理使用工作,对前来查档人员要热情接待和按档案管理程序核实档案材料。

七、负责做好档案的保护和对破损、陈旧的档案材料进行修补或复制工作。

八、定期进行档案的鉴定、调整及销毁工作。

九、负责各种资料、汇编订阅,登记,保管工作。

十、负责对各部门的兼职档案员进行业务指导工作。

十一、完成办公室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档案室岗位职责 篇2

一、加强档案管理工作方式的创新。

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使档案工作近年来有了很大的进步, 如档案工作的基础设施与业务, 档案信息资源建设都得到加强, 但是档案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如档案馆 (室) 收藏与管理上的矛盾, 服务对象的局限性, 服务项目的单一性, 服务手段的滞后性等。要解决这些新问题, 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开创档案工作的新局面。

首先, 创新是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要实现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在目前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档案工作的社会服务功能。要确立现代化管理意识, 把档案管理知识化、网络化、社会化, 把知识和创新作为档案工作的管理目标, 逐步改变以往“重藏轻用”的落后观念。

其次是要规范档案业务。要适应档案工作快速发展的特点, 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通过制度建设, 规范档案管理方法和程序。档案标准和规范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 要推进档案自动化建设, 必须抓好档案标准化、规范化, 增强档案意识, 建立高效档案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与档案工作进程保持同步发展, 由于档案工作程序日趋完善, 档案管理制度的修订、完善、更新的任务日渐艰巨。

二、强化信息转化意识。

怎样更加有效地利用档案, 使档案在利用和管理过程中的效率更高, 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档案是一个庞大的信息库, 各种信息是比较零散地储存在众多的单体档案中。收集和整理档案的最终目的是利用档案。只有根据需要, 把相关信息系统地、规范地整理出来, 才能更好的发挥档案的信息作用。把档案内容通过加工整理变成更直接、更适应需要的信息, 是档案管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职责。要改变过去档案工作无所作为的思想, 强化档案管理的效率意识, 充分发挥档案的价值。要提高档案使用效率。首要的就是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 不断创新档案服务机制, 积极主动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其次就是要加强档案人员职责和信息标准化管理。加强档案标准化管理、运用科学规范化水平管理档案是当前档案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加强档案人员职责和信息标准化管理既是对个人能力的强化也是对档案工作管理的进一步升华。要通过计算机网络为用户提供服务, 加强各项事务管理, 促使档案管理现代化、科学化、系统标准化。

三、强化档案保管人员职业素质。

档案保管工作的任务是艰巨的, 也是光荣的, 它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档案保管人员对档案的安全负有直接责任。认真履行档案工作职责, 切实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 也是档案管理工作的目的。

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是管理目标的实现的先决条件。必须从强调管理人员素质入手, 加强档案工作人员队伍建设, 不断提高保管人员的职业素质。档案保管人员要时刻提高警惕, 防止档案的损坏, 确保档案的安全。为此, 一是提高政治素质。要培养档案管理工作者的政治责任心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 使其热爱档案事业;二是强化业务素质, 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熟悉所保管的档案内容, 熟悉档案法规;三是充实文化素质。要不断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 提高文化知识, 培养档案工作者掌握总结和分析利用工作中的经验与问题, 掌握工作规律, 提高使用效能。此外, 还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 能独立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如对档案保管工作做到不坏、不丢、不散、不乱。就是要做到档案保管完好无损, 不致因各种不利因素而使档案损坏。对已经破损的档案, 要及时抢修。做到档案绝对安全, 不致因工作疏忽而使档案遗失或被窃。做到档案的保管相对集中, 不因档案的分散保管而使档案管理不便, 甚至造成档案损坏或丢失等严重情况。做到档案保管工作有条不紊, 档案排架整齐规范, 有章可循, 有目可查, 分门别类, 管理科学。

四、建立和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制度一般包括阅览制度、外借制度、复制制度等。要根据实际情况, 对不同层次的利用人员确定不同的利用范围, 规定不同的审批手续。要在大力开展档案利用工作的同时, 确保不失密、不泄密及文件的完好无损。各项档案利用规章制度的条文应严密而简明, 便于执行, 并在实践中认真加以总结, 不断充实和完善。在完善制度的同时, 还应不断加强使用的监管。要根据不同对象的使用目的, 掌握其心理和思想动机, 加强监护。要采取安装摄像监视器, 来阅登记等制度, 防止查阅档案的利用者, 偷撕或涂改档案;对一些平时养成看书划线或翻书沾口水之类习惯的利用者, 要及时提醒。特别是要严格落实登记制度。要在利用者离去之前, 仔细检查翻阅被利用过的案卷和文件, 发现问题及时查处, 并在利用登记簿上备注说明。对于损毁档案较为严重的违法行为, 应及时报告有关领导, 以便及时查处, 挽回损失。

五、在强化保管的同时, 充分挖掘使用功能。

重视档案工作是领导职责所系 篇3

我先后在县财政局、农开办、审计局工作,多年工作中或多或少对档案有一些认知。做好部门档案工作,前提是对档案工作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有人狭隘地认为,档案工作是一项务虚的幕后工作,对一个单位尤其是现在没有用途,这种观点是肤浅、片面和不负责任的。我认为,做好档案工作从大处说是对历史负责、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从小处说就是对工作负责、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只有深刻认识档案的重要意义,才能增强自身做好档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没有档案,就没有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档案是对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人类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重要依据,是人类珍贵的遗产。做好档案工作既是对过去工作成果的记录和传承,更是对劳动者的尊重和肯定。

作为特殊的文化载体,档案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对国家、社会和个人都具有重要的凭证、参考作用,对后人的工作和生活具有极高的借鉴、利用价值。如果没有档案,人类社会就不可能在继承中发展,在前进中创新。

档案具有时效性、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档案是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积累形成的,如果某段时期内的重大活动没有记录下来形成档案或者档案遗失,那么这段时期在历史上将会成为一个空白,这对后人来说是非常令人遗憾和不负责任的。所以正确对待并做好档案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档案为凭 档为民用

通过档案的利用,可以澄清事实真相,为自己的观点提供证据,这是被反复证明的客观事实。如近一个时期以来,日本在我国的固有领土钓鱼岛周围,反复制造事端、故意挑衅,不断发表欺骗性言论,诋毁中国军队。我国通过相关视频录像澄清了事实真相,揭穿了日本罔顾事实,颠倒黑白,抹黑我国我军形象的丑恶面目,这就是档案作用的体现。

通过对档案的完善管理,可以为他人提供有效的帮助。我在财政局工作期间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名职工即将退休时,赶上所在企业破产,由于该企业不重视档案工作,丢失了他的个人档案,导致其不能办理退休手续,无法按政策享受相关待遇,后来我从财政局查到了他的工资记录,帮助其办理了退休手续,维护了其个人利益。

从历史上来看,历史档案的遗失给现代人留下了遗憾和困惑。例如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了运输工具——木牛流马,史书《三国志》和小说《三国演义》对其均有描述,但是由于没有结构图形等详细资料传世,对于究竟是否确有此物?现在仍没有定论,也没有人制作出与史书描述一致的实物。如果史书能够记载的再详细一些或相关资料能够流传下来,那么现在我们也不会感到遗憾和困惑了。因此保持档案的完整齐全并使之为民所用是极其重要的。

做好档案工作是领导职责所系

近年来,我局在档案工作方面本着“规范档案管理,促进档案利用”原则,通过坚持四个到位、加强四项建设、加强档案利用,不断提高档案工作水平。

一是领导重视到位。每年都把档案工作纳入全年工作计划,与审计业务等各项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定期召开专题会,研究部署档案工作;明确一名主管副局长,并在人、财、物上向档案工作倾斜。

二是机构设置到位。成立了档案工作领导小组,由我亲任组长。对本局形成的各种门类、各种载体的档案实行综合管理,形成一个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层次分明、运转高效的档案工作领导机构。

三是责任落实到位。严格实施档案工作责任制,把档案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实行主管局长领导、档案管理员、档案员三级连带责任制,明确工作目标,落实个人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档案工作责任运行机制。

四是人员配备到位。明确一名专职档案管理员、4名专职档案员和8名兼职档案员,打造了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档案工作队伍,保证了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充分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大力加强档案工作各项基础建设。一是加强制度建设。根据《档案法》和《河北省档案管理条例》,建立完善了以档案归档、保管、借阅、保密、鉴定、销毁等为主要内容的档案制度体系,并把各项制度上墙公布,使档案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办公用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完成了档案用房建设,实现了库房、阅览、荣誉三室分开,筹措资金购置配齐了各种设施、设备,严格达到“十防”要求,确保档案的安全。

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我局为档案室配备了电脑、复印机、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建立了门户网站和内部局域网。我在2012年未到审计局任职以前,就开始利用业余时间探索纸质档案转化电子档案的方法,结合其他管理软件,研究出一套用扫描方式制作电子档案的管理软件,目前已将2014年以前全部纸质档案制成电子档案,今年我局购买了专业档案管理软件,通过研究实现了电子档案和管理软件的顺利对接,建立了完善的档案资源数据库,实现了档案的准确、方便、快捷的查找利用;同时对适宜公开的档案通过机关网站进行公开。

四是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一方面,组织档案人员参加县档案局开展的档案知识培训;另一方面,每年进行内部档案知识培训,组织人员认真学习档案法、档案管理软件使用等内容,不断提高档案人员业务技能。

通过不断强化业务基础建设,使档案工作水平逐年提高,为机关工作发挥着自身的利用价值。档案利用是档案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其基础就是档案的归档、移交、整编、著录等一系列工作,其中包括编制案卷目录、卷内文件目录、档案价值的鉴定、保管、统计、专题索引、汇编资料、接待来访和提供利用。我们编写了《制度汇编》、《档案利用效果选编》、《全宗介绍》、《大事记》、《机构组织沿革》、《基础数字汇编》、《年鉴》,为促进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方便。一年来,接待借、阅卷宗27人次,累计借、阅卷宗35卷次,档案的查全率、查准率达95%和98%以上,充分发挥了档案工作的服务作用。

档案室岗位职责 篇4

1、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及科学发展观,贯彻执行档案法规,讲究职业道德热爱本职工作,为发展档案事业尽职尽责。

2、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钻研业务,掌握本机关种类档案的分类、组卷、编目、保护、利用的知识和技能,搞好所属机构的业务指导工作。

3、对本单位应归档的文件材料按时收集、分类、整理、组卷、书写编目、保证案卷质量、做到管理科学,方便利用,努力实践档案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

4、坚持原则,保守机密,忠于职守,坚守岗位,不将档案材料擅自带离工作岗位或给无关人员传阅。

5、热情接待查档人员,为查档者提供方便,提供档案做到及时、准确。

6、做好档案信息利用,资料收集,编制检索工具,编研和档案统计工作。

7、做好档案的收进、移出和统计工作。

8、认真做好档案鉴定工作,对已超过保管期限确无利用价值的档案材料提出存毁意见,编造销毁清册,经领导和单位审核后,按规定程序进行销毁,并报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档案借阅制度

1、职能部门人员借阅档案,需经主管领导批准,办理借阅登记手续,方可查阅。

2、借阅机密档案,必须经主管领导批准后,在阅览室内查阅。

3、外单位查阅本单位档案,必须持单位介绍信。写明利用目的,内容及来人政治面目,经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查阅,但一律不得借出。

4、借阅档案者未经许可,不得随意抄录、复印和拍照原文。

5、借阅人员必须爱惜档案、资料,保持档案的清洁与完整,不得在档案上勾划、涂改、污损、抽页,注意保密,不得转借和遗失。如发现问题,根据情节轻重,依法处理。

6、档案员有责任检查借阅者归还的档案,了解保管情况和利用效果。借阅人员有义务汇报、介绍利用情况。

7、借阅期限,按要求用毕归还。如需借走,或延长时间,必须经单位主管档案工作的领导批准,方可办续借手续,期限为期一年,到期必须归还

档案保密制度

1、严格遵守、执行党和国家的保密制度、维护档案的安全、完整和统一。

2、机密档案要妥善保管加强保密措施。

3、机密档案、资料的借阅,必须履行严格的领导审批手续,经领导批准后,方可在指定的场所阅读,不得外借。

5、机密档案不准摘抄或复制。

6、档案员或查阅人员对档案的内容要保密。不得在公共场所谈论,不准携带档案文件回家,探亲,访友。造成失密、泄密要追查当事者和工作人员的责任。

档案库房管理制度

1、档案库房内有“九防”措施:即防盗、防火、防光、防虫、防尘、防潮、防鼠、防污染、防高温。并定期检查、通风。

2、保持库内清洁,做好温湿度记录,使库房相对湿度保持在45%—60%之间,温度保持在14℃—24℃左右为宜,如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3、库房内严禁吸烟,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和与档案无关的物品。停电时应用手电照明,不得使用蜡烛等明火器具。

4、库房设专人管理,无关人员一律不得进入库房。随时关好门窗,确保档案安全。

5、档案出入库情况应有详细记录,借阅的档案收回时,及时放回原处,不得前后错位。

6、案柜的摆放应做到整齐美观。远离窗户,随时做好保洁工作。

档案统计制度

档案统计工作是档案工作中一项独立的工作环节,也是保证档案工作质量,提高档案工作水平的一项有效方法。

1、档案统计工作应准确、及时、科学。

2、根据档案资料的查阅、借阅登记,每年统计一次利用效果情况。

3、凡立卷归档的文书、会计、科技、声像档案,应分类填写登记簿,年终汇总立卷情况。

4、经档案室移交出去或销毁的档案,应进行统计登记。

立卷归档制度

一、归档范围:凡是本单位在各项工作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已经办理完毕的、具有查考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纸、表格、声像等不同形式和载体的文件材料,均应依法归档,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归档。

二、归档时间

1、文书档案:本各部门形成的各种不同形式和载体的文件材料,在次年一月底前由档案室管理人员统一布置立卷,经本部门负责人审定后,每年三月份移交档案室集中统一保管。

2、会计档案由财务部门年终立卷,保存一年后,移交综合档案室保管。

4、设备档案:按同一设备仪器名称,含设备购置、合同、说明书、安装、调试、验收记录等文字材料,指定负责人员,收集整理。设备投入使用后及时移交档案室保管。

5、声像档案在每项工作活动完毕后随时整理归档。

6、实物档案:单位获荣誉奖品、铜牌等按时间顺序随时编号归档

三、归档要求

1、应归档的文件材料要收集齐全、完整、核对准确,按照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及其内在联系,进行分类、立卷,使案卷能正确反映出本校工作活动的真实情况,便于保管和利用。

2、归档的文件材料一般一式一份。重要或利用频繁的,可酌情增加归档份数。

3、凡归档的文件材料,其制作材料必须利于长期保存,同时要保证图样清晰,字迹工整耐久,签署完备。禁止用铅笔、圆珠笔和复写纸制作文件。

4、案卷封面各个项目应填写清楚、准确;卷内文件材料按规定次序排列、编号,并填写“卷内文件目录”和“备考表”。

5、归档案卷要按一定次序系统排列,按照不同门类、载体和不同保管期限分别进行编号,并编制案卷目录,填写案卷目录号。

综合档案室管理职责 篇5

一、在行政工作部部长领导下,负责各类档案的收集、分类、整理、立卷、归档、上架、保管、保密工作。

二、认真落实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档案工作规定和档案管理制度,熟练掌握各类档案管理办法,保证档案工作质量。

三、负责各类档案的移交、登记编号、检索统计、提供利用、借阅清退、到期销毁和库房保管工作,保证档案的原始性、真实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四、负责公司所属单位档案工作的监督、检查和业务咨询、指导工作,协助和督促公司机关各部门做好有关档案的立卷和文整,参与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达标升级评审和创优争先活动。

五、负责档案工作标准、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做好对公司档案兼职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整理和编纂各类档案专题资料及检索工具。

六、负责公司档案工作长期发展规划、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工作计划的实施,做好档案工作统计年报。

七、负责指导工程建设项目建设、施工、监理单位编制竣工文件,负责大中型工程项目建设验收。

档案人员岗位职责 篇6

一、档案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贯彻执行“档案法”,做到依法治档,档案人员要忠于职守,钻研业务做好档案工作。

二、档案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党的政策办事,秉公办事,不徇私情,要严守档案的保密,坚决制止泄漏,材料散失等情况的发生。

三、认真做好各类档案材料的收集,鉴别、整理、保管和立卷工作。

四、敢于坚持原则,抓好各部门的归档工作,接收归档案卷时,要逐件检查,严格按照归档法,把住案卷质量关。

五、搞好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认真做好记录。积极主动地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

六、档案人员在接待前来查档人员时,态度要认真,服务要热情,做到优质服务。

七、对各类档案实行一年两次的定期检查,统计,如期完成上级部门所交的任务,按时上报档案各类报表。

八、做好档案的安全保卫工作,一旦发现材料缺少,要及时向领导报告并迅速追查。

九、对库房的管理,要做到档案案卷无霉变,无破损,无蛀虫,等,认真做好记录“八防”工作。

十、档案工作人员要热爱本职工作,提高管理水平,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快地做到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模式。

档案室岗位职责 篇7

我国中央法规中有6部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主体及其职责相关,包括199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档案法》),1999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 (以下简称《实施办法》),1996年12月2日颁布实施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2014年12月10日中共中央组织部等五部门发布的《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 《通知》),2009年7月24日颁布实施的 《公务员辞去公职规定(试行)》,2014年6月12日发布的《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从严管理干部档案的通知》等。与此同时,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地方立法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如北京、安徽、重庆、广州等地先后出台了相关管理办法和服务规范。

一、职责分工视角下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主体现状

依照现有法律法规,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监督制度部门、 主管部门、形成单位、管理单位等角度来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主体现状如下:

1.党委组织部门。党委组织部门对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有监督和指导职责,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党委组织部门参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法规的制定,如1996年的《规定》和2014年的《通知》。第二,法规中有明确规定。1996年的《规定》第三条明确说明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工作接受同级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的监督和指导;2014年的《通知》第一条中规定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要“接受同级党委组织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2.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原政府人事行政部门)。1996年《规定》第三条中规定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接受同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的监督和指导。2014年《通知》第一条规定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主管部门是2008年改组成立的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13个主要职责中没有和档案工作直接相关的内容。省级和市级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行政权力清单中,有部分内容与职业中介机构相关,而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下属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属于职业中介机构。如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行政权力清单中有“设立省级职业中介机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审批” 的行政许可权,“对未经许可和登记,擅自从事职业中介活动的行政处罚”、“对劳动者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扣押劳动者档案或者其他物品的行政处罚”的行政处罚权等;杭州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的行政权力清单中有“设立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审批”的行政许可权,对“未经许可和登记,擅自从事职业中介活动或未经批准擅自设立职业介绍机构的处罚”、“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擅自扩大许可业务范围、不依法接受检查或提供虚假材料,不按规定办理许可证变更等手续的处罚”、“人才中介服务机构超出许可业务范围接受代理业务的处罚”等的行政处罚权等。中央、省级、地方三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职责与行政权力清单中均无直接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相关的内容,在实际工作中,也没有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有效解决现有档案内容及管理制度不能满足现实需求的矛盾。

3.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档案法》中明确了档案工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全国档案事业由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因此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也属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范围。1991年国家档案局发布的《国家档案局关于中央、国家机关档案机构主要职责范围与业务管理权限的意见》 明确说明:“中央、国家机关的档案机构,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监督和指导下,可根据本系统、本行业、本专业的管理体制和档案管理的特殊要求,对本系统、本行业、本专业的档案工作进行必要的监督和指导工作。”“中央、国家机关档案机构对本系统、本行业、本专业的档案工作进行监督指导时,应注意与各级人民政府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配合,协调一致。”1990年颁布、1999年修订的《实施办法》中第七条和第八条分别对国家档案局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规定,其中包括研究制定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制定发展档案事业的综合规划和专项计划、对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组织档案理论与科学技术研究、档案宣传与档案教育、档案工作人员培训等工作。但1996年 《规定》由中共中央组织部和人事部颁布,并没有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参与,《规定》 在表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主体时也未将其列入;2014年虽然国家档案局是联合发布《通知》的五部门之一,但该《通知》在表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主体时,仍没有提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可见其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主管部门的地位仍需进一步确立。正是由于缺乏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参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法规缺少档案管理的专业视角。这一现象在部分地方的立法中得到了改善,如2009年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重庆市档案局和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制定和颁布实施的《重庆市死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试行办法》 对死亡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主体和职责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填补了中央法规对死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规定的空白。

4. 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以及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授权的单位。1996年《规定》中第四条规定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是县以上的(含县)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可擅自管理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1]442014年《通知》第一条规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具体由县级以上(含县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以及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授权的单位管理,其他单位未经授权不得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中增加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授权的单位,使管理主体得以扩展并获得多元化发展空间。各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服务于开发、配置各行各业的人才资源,受人事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开展人事代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集体户籍挂靠等相关服务工作。虽然部分中央法规对这类机构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职责和管理内容进行了简要的规定,但在实施时仍存在许多问题,如与用人单位的合作不足,导致档案收集不全,难以及时更新;与流动人员缺乏沟通,导致“人档分离”、“死档”现象严重。据大河网2015年3月份报道,河南省人才交流中心和郑州市人才交流中心的“死档”已达10余万份。这会在评职称、 、 转正定级、考公务员时给流动人员带来不少麻烦。除了相关法规中规定的管理机构外,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实践中还存在不符合规定的其他管理主体。如教育部下属的留学服务中心在1997年成立了“留学人员档案室”,北京市留学人员服务中心1999年成立北京市留学人员档案库,管理出国留学人员人事档案;2009年 《重庆市死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试行办法》在描述死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原管理机构时,使用了“各级人民政府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街道办事处或原人事档案管理单位”的描述,而根据1996年《规定》,街道办事处或原人事档案管理单位并无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权。除此之外,部分第三方劳动力市场、失业管理机构、毕业生就业服务机构等也提供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这说明实践中存在大量《规定》之外的管理机构,这些机构的人事档案管理不受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档案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 部分档案管理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5.高校及中专院校、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根据2014年《通知》及《规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及中专毕业生的人事档案,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辞职、退职、 、 被开除公职等情况的干部及公务员的人事档案,属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高校及中专院校、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应做好学生档案或干部档案的收集、保管和转递工作,但部分管理主体的档案管理不规范、转递档案不及时,导致档案真实性和有效性不足。

二、明确参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主体及其职责分工

管理主体种类多、数量庞大、职责混乱严重影响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质量,因此必须明确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主体的角色定位及职责。

1.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根据2014年的《通知》,党委组织部门是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监督指导部门,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是主管部门。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依照法律法规科学管理档案,并接受同级党委组织部门的监督。应明确职责,做好职责划分,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一同完善流动人员档案管理法规,建立“集中统一,分级管理”的科学管理模式,妥善应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内容急需丰富和多元化、管理设施和人员不足等问题;建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考核制度,定期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进行检查,确保法律法规等的执行力,对违法违规现象加以惩处。

2.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着全国档案事业,也应该是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主管部门。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主管地位, 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以外的其他机构申请从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时,应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共同授权。其次,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与党委组织部门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配合,有效发挥其管理作用。除参与相关法规的制定外,还要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依法查处档案违法行为。

3.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以及经相关授权的单位。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以及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授权的单位是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机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应在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筹安排下,做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具体管理工作。设立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配备专职档案管理人员,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形成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与其他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主体协同合作,共同做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细化管理分工,规范管理流程,实现管理服务标准化。实践中存在的其他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应充分做好准备,获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授权,取得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权,按照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法规和制度进行规范管理。2007年北京市发布的《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北京市人事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中, 就提出市人事局要分批公布该市具有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资质的人才服务机构名录。北京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对违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和本通知要求的单位和直接责任人,给予批评教育或党纪、 政纪处分,触犯法律的要依法追究责任。在此基础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也应参与此类检查,形成党委组织部门监督指导、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的合理分工。

档案室电子档案统计台账的建立 篇8

档案统计台账是记录各门类档案收进、移出、销毁及库藏数量变化情况的登记账册。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电子档案统计工作成为全面掌握档案事业发展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第一手数据的一项重要内容。2014年10月国家档案局办公室新公布的《全国档案事业统计年报》,将原《档案室数字档案基本情况年报》修改为《档案室电子档案基本情况年报》,并对部分统计内容作了调整。只有档案管理部门建立健全规范的电子档案统计台账制度,档案工作人员做好数据日常积累,才能及时、准确填报好《档案室电子档案基本情况年报》。

2 电子档案统计台账的建立方法

档案室建立电子档案统计台账时,应充分考虑《档案室电子档案基本情况年报》的填报要求和实际工作需要,充分借鉴传统载体档案统计台账格式,对登记项目作出明确的规定。目前,中原油田档案部门的做法是档案室分类建立电子档案统计台账。

电子档案统计台账包括文书类电子档案统计台账、科技类电子档案统计台账、会计类电子档案统计台账、数码照片统计台账、数字录音录像统计台账、其他类电子档案统计台账、室存档案数字化副本统计台账七类。以上前六类电子档案统计台账,主要登记各部门直接归档的各门类电子档案,统计项目包括:全宗名称、类别、所属年度、归档情况(归档日期、数量、容量、移交人、接收人),移出销毁情况(日期、原因、经办人、数量、容量),库藏总量(数量、容量)。室存档案数字化副本统计台账,主要统计档案室库存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加工情况,按照纸质档案、照片档案、录音磁带、录像磁带、影片档案、其他四类分别设立统计账页。

3 建立电子档案统计台账应注意的问题

3.1 应坚持“准确、及时、连续、系统”的原则。当电子档案整理完成入库上架或销毁、移出时,应及时登记统计台账。应按档案的所属年度分别登记,禁止多个年度合并登记。

3.2 要注意计量单位的使用。《档案室电子档案基本情况年报》中,电子档案容量大小的统计单位是“GB”,数字录音录像电子档案的时长统计为“小时”,这对一个档案室的总库藏量统计是适宜的。但在实际中,电子档案容量大小通常显示的是“KB”、“MB”,数字录音录像的时长多以“分秒”计量,所以在电子档案台账登记时要特别注意计量单位的换算,并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既方便统计,又能准确地反映库藏变化情况。中原油田将统计台账中的电子档案容量大小计量单位规定为“MB”,数字录音录像电子档案的时长统计单位规定为“×分×秒”,减少了档案人员在台账登记过程中的换算工作量,提高了统计效率和准确性。

3.3 统计方法要科学、规范。目前电子档案大多以光盘为载体保存,由于每张光盘内的电子文件较多,如果一个文件一个文件地去计算会非常麻烦,而且不一定准确。针对这一问题,档案人员可以从光盘属性或文件夹的属性中查看电子文件的数量和容量大小。当然,用这种方法统计在理论上是要剔除光盘中所带的和刻录时制作的管理性文件数量及容量大小。

3.4 电子档案统计台账要电子化。在建立电子档案统计台账时,应充分利用EXCEL电子表格的强大统计筛选功能,建立一个电子化统计台账,利用一张表格即得到多种需要的数据。例如,某档案室管辖2个全宗10年的电子档案,若只有手工台账的话,要想掌握每个全宗每年归档情况就要再建立分全宗的台账或者是人工加出每项数据后汇总,工作量大且容易出错,更不要说需要统计某个全宗某个类别的电子档案总数这样更精细的数据了。如果建立了一个电子档案统计台账EXCEL表,就可以通过EXCEL电子表格中自带的筛选功能,添加1个、2个或多个条件来满足不同的统计需求,还可利用公式进行计算,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4 《档案室电子档案基本情况年报》改进建议

《档案室电子档案基本情况年报》“室存电子档案”统计项分类中仅设置了文书类电子档案、数码照片、数字录音、数字录像、室存档案数字化副本,但实际上,档案室特别是企事业单位档案室库藏的电子档案还包括基本建设、设备仪器、科学研究、产品、勘探开发等科技类电子档案,会计类电子档案,等等,以上内容显然在年报中无法归入对应的统计项。为确保年报统计的准确性,建议在年报统计项中增加“科技类电子档案”、“会计类电子档案”、“其他电子档案”等统计项。

档案管理岗位职责 篇9

一、在档案管理职能部门的直接指导下,负责做好档案室的管理工作。

二、不断提高业务技术和管理水平,使档案管理标准化、系统化、规范化,争取档案室升级达标。

三、负责公司材料的收集、鉴定、整理、归档和保管工作。

四、及时收集资料,进行系统整理、编排、立卷,并根据标准分类法进行加工和保管。将永久、长期、短期分类存放,编写案卷目录、专题索引、卡片、分类汇编。

五、做好档案的保密工作,不得使档案内容外泄,未经公司批准,任何人不得私自调档,不准外来人员进入档案室。

六、经公司同意出借的档案,要做好登记工作,并督促其限期归还,严防丢失。

从档案室的档案看医院发展的历程 篇10

关键词:档案;医院发展;历程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1)11—0141—02

档案是研究历史的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江门市中心医院档案室有部分建国前和建国初期档案遗存,研读这些档案对了解医院的创办与发展有一定的价值。

一、解放前的档案反映基督教会创办医院的情况

江门市中心医院1932年前的档案主要保管在江门市档案馆。所保存下来的解放前档案主要有下列:(1)第一任华人院长张肖白的有关证件。收藏的有中华民国卫生部 1950年颁发的张肖白医师证书;张肖白两重国籍证等;(2)医院旧址的一些照片。原仁济楼的照片、张肖白送医送药到乡村的照片等;(3)医院建院初期一些华人医生讲述的教会创办仁济医院(中心医院的前身)情况的资料等。

从这些档案资料中看到,中心医院是江门市最早建立的教会医院,外国传教士以办医院为名进行传教。1908年,外国传教士开始在江门市(原新会县江门镇)活动。当时加拿大传教士莱菲伦·麦克凯尔在江门北街找到一间小屋,作为临时的礼拜堂兼诊所,也就是仁济医院的雏形。档案资料还反映,1912年6月,由加拿大多伦多教会与加拿大基督教长老会妇女协会共同出资,建筑一座两层楼房,正式取名为仁济医院(当时所建的仁济楼已于1989年拆除,于2002 年重建)。建院初期有两名加籍传教士兼医师和两名见习医师。设门诊部和病房,病床33张,分设男、女两个病区;设有产房和手术室;配备高压消毒器和一些简单的医疗器械。1923年张肖白获得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学士学位,并受基督教会的聘请派往江门,担任仁济医院的院长,成为江门市中心医院首任华人院长。张肖白,广东省开平县人,出生于加拿大。1924年,加拿大多伦多教会又筹款建造一座三层楼房(即后来的解放楼和建设楼)。这样使医院的病床增加至60张,教会的投资使医院逐步扩大。早期的华人医生回忆的档案资料中记述了这一情况。

20世纪初,中国先后爆发了“五四”运动、省港大罢工,中国人民反帝国爱国运动不断高涨。在这种情况下,外国教会不得不改变了传教方式,教会及其医院都逐步转由华人管理。1932年,仁济医院在当地政府立案。

二、建国前后的档案资料反映了医院建设、医疗和科研教学工作的发展情况

仁济医院院史资料记录了1932—1941年医院的发展情况,病床由原来的60张增加到120张,并先后添置了30毫安X光机一台和冰箱、自动高压消毒、救护车等设备。门诊病人来源遍及四邑。医护工作人员逐渐增加。

医院档案中记录解放前后医院情况的档案资料主要有:(1)《江门市中心医院院史》;(2)1937年,仁济医院护校最后一届毕业生毕业留影等照片;(3)人民政府接管仁济医院的文件资料;(4)任命张肖白为医院院长的有关文件;(5)解放初期医院的科室设置,基本建设方面的文件资料等。

从这些档案资料中看到在政府接管后的巨大变化。1955年建成了包括外、妇、五官科病房的一座三层共2583平方米的楼房,1958年建成门诊大楼一座三层共2724平方米,1965年建成包括内科、儿科、传染病房一座三层共2 769平方米。

三、解放后医院医疗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

从病案和医院的院史记录以及一些老医生的回忆资料中看出,当初的仁济医院创建时,医院内并(下转145页)(上接141页)没有分科,只设男女两个病房,能够诊治的是一般的疾病。外科只能做阑尾切除、疝修补、痔疮切除、消化道穿孔等手术。1951年,人民政府接管医院后,开始分科收治病人。1954年,内科扩大到三个病区,开始分区分专科收治病人。外科手术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如1954年开展第一例前列腺摘除手术;1956年在上级医院的帮助下开展第一例颅脑手术;1960年在中山医学院的指导下成功进行了第一例二尖瓣分离手术;1978年开展了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1999年成功进行了珠三角首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2002年成功进行了肝脏移植手术;2003年开展冠状动脉搭桥手术;2005年我院还成功开展了心脏移植、肺移植手术;其他各专科的医疗业务工作亦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从医院档案室的统计工作年报中看到医院的工作人员在不断增加,教会创建医院初期只有4名医师;1951年全院在职人员就有86人,其中医技人员45人,行政后勤人员41人;1979年全院在职人员433人,其中医护人员287人;2008年全院工作人员1 623人,其中具有职称的医护人就有1 430人;2010年在职人员1 727人,其中高级职称305人,临床兼职正、副教授69人,醫学博士13人、硕士18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8人。

档案室岗位职责 篇11

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关于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指示开展“学时代楷模刘义权在本职岗位作贡献”活动的通知》见报后, 省档案局 (馆) 积极响应, 迅速行动, 对全省各级档案部门开展这项活动作出部署。2月4日, 省档案局下发了《关于在全省各级档案部门开展“学时代楷模刘义权在本职岗位作贡献”活动的通知》, 要求全省各级档案部门认真学习, 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迅速行动, 掀起“学时代楷模刘义权在本职岗位作贡献”活动的热潮;深入宣传, 扩大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善于挖掘, 树立本地本部门的先进典型;列入要点, 加强对开展学习活动的督察和宣传。

2月8日, 省档案局 (馆) 长于佩常主持召开全体干部职工“学时代楷模刘义权在本职岗位做贡献”动员大会。会上组织学习了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关于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指示开展“学时代楷模刘义权在本职岗位作贡献”活动的通知》、《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授予刘义权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档案局、解放军总政治部关于授予刘义权同志“全国档案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的决定》。于佩常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 并就省档案局 (馆) 带头搞好学习活动提出“四个结合”的要求。一是要将学习楷模同进一步认清档案工作的重要性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向刘义权同志学习活动, 进一步认清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时刻牢记档案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进一步坚定信心、鼓舞斗志, 把档案事业干得更加出色。二是要将学习楷模先进事迹同践行楷模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开展向刘义权同志学习, 不仅要学习宣传他的先进事迹, 更重要的是要践行他的崇高精神, 要把内心的感动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每个档案工作者都要像刘义权同志那样, 在政治上忠诚于党、献身使命;在业务上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在名利上守得住清贫、经得住考验。三是要将学习楷模同推动全省档案事业“服务、发展、创新”结合起来。要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档案工作会议精神, 把学习刘义权活动的成效转化为真抓实干、争创一流的思想动力, 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务实的工作作风, 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 使档案工作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服务百姓。局 (馆) 机关要按照公务员考核的新要求, 抓紧制定每个处 (室) 及每个人的岗位职责, 规划好年度和月度工作任务, 一件一件地抓推进, 一项一项地抓落实, 全面提高机关工作质量和效率。四是要将学习楷模同善于发现和树立身边的楷模结合起来。要运用好先进典型引路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方法, 在开展向刘义权同志学习的同时, 也要善于挖掘和树立身边尤其是基层工作中的先进人物。要把那些积极进取、爱岗敬业、默默奉献、严格自律, 对本职工作精益求精, 在本职岗位上取得突出成绩、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树立起来, 宣传出去, 用身边的先进典型引导思想, 激发干劲, 促进工作。

档案室保密岗位责任书 篇12

档案室保密工作责任书

为了做好保密工作,防止国家和本公司涉密资料失、泄密事故发生,特签订本保密工作责任书。

一、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有关法规、规定,保护和维护国家及本公司的涉密档案安全。

二、严格执行档案借阅制度。凡查(借)阅档案的必须登记并妥善保存,逾期未归档的资料要及时处理。

三、加强档案管理,档案用完后及时入柜上锁,不得随意丢放,离开档案室时必须锁门。

四、加强计算机及网络的安全管理。涉密电子资料在存储、拷贝、发送、使用过程中必须防止非相关人员获得。

五、要保管好秘密文件、图纸、资料,不得随便将机密档案资料带回家中或公共场所。

六、严格按照上级规定的鉴定档案标准执行,不得擅自销毁。按规定销毁涉密档案,应当到指定场所由两人以上监销,保证不丢失、不漏销。

七、增强保密意识,加强保密教育,防止档案丢失和泄密事件发生。

八、本责任书自签字之日起实施,责任人若有变动由接任者继续履行。本责任书一式贰份,责任人与单位各执壹份。

责任人(签章):单 位(签章):

档案资料员岗位职责 篇13

档案资料员岗位职责

1、负责工程技术档案的整理、编目工作,向市城建档案

有关建设单位报送审查。

2、负责施工图纸资料的日常管理、分发、借阅、归档、销毁(经上报市有关部门批准后)等工作。

3、组织或抽查各单位在工程交工验收前的收集、整理编

目和归档工作,以及按时向档案部门移交档案资料(即年底初步进行清理归档并移交清理单,每年三月份前移交完上一年所形成的档案)。

4、按照档案集中保管的原则,督促各监理组的工程技术

档案在交工验收后,送一份交公司工程档案室统一保管,以备查阅。

5、参加公司和各单位交工验收会议,负责审查工程交工

验收资料。

6、按深圳市城建档案工作检查及考评办法的要求,搞好

档案室岗位职责 篇14

一、基层档案室的工作特点

1. 保管的档案少。

由于职能相对专一, 机构也不是很庞大, 与综合性档案馆比, 基层档案室所形成的档案数量相对比较少。

2. 保管的内容全。

尽管形成的数量有限, 但基层档案室的内容和体系与大型综合档案馆档案全宗一样, 有报告、请示、初稿、定稿、正式文件;批文、批示、实施计划、执行结果;照片资料、声像资料、验收结论等文书资料。

3. 保管的档案形成的时间长。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有关要求, 基层档案室保存的档案和资料, 以及与此有关的声像档案、照片档案, 到一定的时间应该按要求向上级隶属单位或职能部门移交。但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多种因素, 基层档案室的档案未能按时移交, 这就使很多档案滞留在档案室。例如, 本档案室未能按档案标准整理档案, 接受单位拒绝接受;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 照片档案、声像档案因为不知道究竟如何整理而搁浅的也不在少数;上级接受单位由于库房面积或财力人力有限不能接受等。

4. 专职人员少, 兼职人员多。

基层档案室的工作人员多兼职机要、文书、收发工作, 甚至计划生育工作、妇女工作、工会工作、杂务工作、领导交办的与档案工作无关的事务。这使得基层档案室的工作人员整日忙于其它事务, 很难静下心来对档案业务和专题潜心研究。

5. 基层档案室专兼职人员不稳定, 流动性大。

多数基层档案室专兼职人员, 参加工作没多久, 就有的升迁担任其它岗位领导, 有的转换其它工作岗位。实际隐情是, 本岗位属“清水衙门”, 很不实惠。有人甚至认为“得志不作档, 作档不得志”, 而国家档案局“以待遇留人, 以情感留人”的方针政策, 尚未落到实处。

二、应对措施

1. 熟悉国家档案局及上级主管部门和档案馆对档

案工作的要求, 特别是一些大的方针政策内容, 提高具体工作的可操作性。例如, 《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工程的项目管理》;《重点档案保护工作标准》;《重点档案保护工作技术》;《新型档案保护技术在基层档案室的应用》等文件和标准。

2. 根据本单位具体情况与有设备有技术能力的单位搞好协作。

基层档案室保存的重点档案, 部分由于年久老化, 字迹退化、纸张强度降低、纸张PH值呈酸的问题日渐严重。由于基层档案室设备和能力不及, 兼职人员的时间紧张, 与有能力的单位合作, 达成共识, 可以提高档案的保存工作。例如, 《中国档案报》2008年11月3日报道, “广东省区域性档案修裱中心进入试运行阶段”。在得到这个信息以后, 笔者所在单位在第一时间主动与他们联系, 并与他们的专家技术人员一起, 针对笔者单位的具体情况,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目前, 该工作已纳入笔者所在单位的管理机制, 将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落实。

3. 在与合作单位完成项目的同时, 注意培养自己的专业技术人员。

其中, “对档案保护技术有兴趣”应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条件之一。

4. 注重在职人员的政治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重在德的培养。目的是培养不记个人得失、具有事业心的人员从事档案管理和技术保护工作。有关专家一致认为:就现在的科技水平, 对档案实施技术保护是不难的, 而重要的是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随着我国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推进, 很多有文化有理想的高素质人员进入档案领域, 将为我们今后做好档案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5. 以科学的管理做好档案管理和保护技术工作。

档案室岗位职责 篇15

1 年度分布

全部63篇文献分布在2001年至2013年。平均年发表文献5.25篇,最低年份1篇,最高年份12篇,中位数为6篇,众数为4篇(3个年份)。

从文献发表年份分布趋势图看,研究整体活跃度呈台阶式上升趋势。大致可分为三个台阶:第一台阶从2001年至2006年,第二台阶从2007年到2010年,第三台阶从2011年到2013年。每个台阶均有一个起伏,但每个台阶又高于前一台阶。从年发表文献均量上看,第一阶段在1篇至4篇区间,年均2篇;第二阶段在4篇至7篇区间,年均5.5篇;第三阶段在6篇至12篇区间,年均8篇。2012年达最高峰值。

2 作者分布

全部63篇文献中署名文献61篇,涉及66名作者,人均发表文献数0.96篇。发表文献2篇以上6人,占署名作者9.5%;发表文献14篇,占全部文献22.22%。杨智勇等2人各3篇,罗亚琦等4人各2篇,武志辉等60人各1篇。从合作率来看,2人以上合作11篇占17.46%。涉及作者多,人均值不到1篇,合作率不高是关注这一问题作者最明显特征。

3 机构分布

63篇文献中署明作者单位39篇(报纸的17篇报道除外),涉及单位34个(7个报社除外)。其中发表2篇以上文献的有6个,占署明单位的17.65%;发表文献14篇,占署明文献的35.9%。杭州市萧山区档案局3篇、上海大学3篇,浙江舜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航天控制工程研究所、浙江省档案局、山西省阳泉广播电视台各2篇,成为这一研究核心机构。华东师范大学等其他28个单位各有1篇文献发表。

在34个单位中,合作发表文献的只有上海大学、上海航天控制工程研究所2个单位,占署明单位数的5.88%,发表文献2篇,占署明单位文献数的5.13%。合作率低。在34个单位中,档案行政管理机关5个,占署明机构数的14.71%;发表文献8篇,占署明机构发表文献数的20.51%;高校4个,占署明机构数的11.76%;发表文献6篇,占署明机构发表文献数的15.38%;其他机构25个,占署明机构数的73.53%;发表文献25篇,占署明机构发表文献数的64.1%。与档案工作其他研究内容上其他机构占比在机构数量、发表文献数量上远高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高校。这表明,各种机构对各自档案室数字化关注度比较高,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高校对此问题关注度相对较低。

4 文献来源分布

63篇文献来自38种刊物,刊均1.66篇。38种刊物中,发表文献2篇以上的8种,占刊物种类的21.05%,发表文献32篇,占全部文献数的50.79%。其中档案学刊物7种,发表文献29篇。这8种刊物,特别是档案学的7种刊物是刊载这一研究领域文献的核心载体。具体情况是:《中国档案报》10篇、《浙江档案》8篇、《嘉兴日报》3篇等。此外,《黑龙江档案》等30种期刊各发表1篇文献。在全部38种刊物中,期刊30种,占78.95%,发表文献44篇,占69.84%;报纸7种,占18.42%,发表文献18篇,占28.57%。档案报刊20种,占52.63%,发表文献42篇,占66.66%;其他报刊18种,占47.37%,发表文献20篇,占31.75%。期刊发表文献占比高于报纸,档案学刊物数量多、发表文献数量多是明显的特点。

5 结语

⑴在年度分布上呈阶梯式上升趋势。持续性比较好,起伏不大。在档案信息化不断推进的同时,各行各业对档案信息化,特别是对各个单位档案室信息化的关注度也逐步提升,而且这种趋势还会持续下去。

⑵从作者分布上看,涉及作者多,人均值低,合作率不高,表明各行各业已普遍开始关注数字档案室的问题,也说明研究还处于个体性随机性研究,缺少统一、系统、有组织的研究。也说明对此问题进行持续性关注的研究者还很少,没有分量的研究成果。

⑶从机构分布上看,已有一些单位对这些问题进行持续性关注,也有一定数量研究成果面世,但总体上合作率很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高校在机构数量、发表文献数量上明显不及其他单位,对这一问题关注度相对较低,对基层档案信息化关注度也不高,有必要引起重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大对基层档案室信息化与数字化研究与指导。

⑷从文献来源分布上看,整个呈现出期刊发表文献占比高于报纸,档案学刊物数量多、发表文献数量多是明显的特点。特别是档案学期刊成为这一研究最主要载体。档案报在这方面作出了很多努力,表现出色。

上一篇:2018贸大金融考研陶利斌教授概要下一篇:“吸取事故教训、强化责任意识”大讨论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