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舞台灯光配置论文

2024-06-18

浅谈舞台灯光配置论文(共6篇)

浅谈舞台灯光配置论文 篇1

三鑫学校元旦文艺晚会

舞台音响灯光租赁设备配置参考及说明

一、音响设备部分:(具体音响设备配置数量及功率可根据我校演出会场适当调整)

1、主扩全频音箱:单15寸低音+2寸高音 800w 4只

2、舞台返听音响:单12寸低音+2寸高音 400W 2支

3、主扩全频音响:双15寸低音+3寸高音 1600w 4只

4、超重低音音箱:单18寸超重低音 1200w 2只

5、专业功放:

6、特效16路数字调音台:

7、双31段均衡器:

8、效果器:特效效果器

9、压缩限制器

10、播放机:

11、电源时序器

12、专业无线演唱话筒: 6只

13、专业无线耳麦话筒: 6套

14、话筒支架: 4只

15、播放电脑两台(一台备用)

二、舞台灯光部分:(具体灯光数量及功率可根据我校演出会场实际进行调整)

1、LED帕灯:36颗3W大功率LED铝合金40支

2、筒灯:24支

3、电脑摇头灯:2000w,4台

4、换色器:10台

5、聚光灯:1200w4支

6、大功率激光灯:2台

7、地排灯+天排+天幕灯等:

8、烟雾机:2台

9、泡泡机:2台

10、追光灯:2500w 1台

11、硅箱:6路硅箱每路6000w12、数字灯光控制台:1台

三、其他配置说明:

1、现场人员:调音师1人,调光师1人,舞台话筒2人,追光灯1人,总协调1人,共5人

2、以上配置数量及功率相关的租赁公司可实地考察后根据我校的演出场地适当的增加或调整。

3、设备安装调试时间:2012年12月27日下午4点钟前安装完毕。晚上点6:30彩排交付正常使用,12月28日晚上7:00正式演出。

4、为保证演出的效果,请按以上配置及要求办理。

浅谈舞台灯光配置论文 篇2

舞台, 因为所演的剧目不同对灯光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因此, 我们在配置灯具前必须要了解舞台上所演的剧目, 这样在用灯、用色上也就会有较明确的目标和意图。如:舞台所演的是传统的歌剧, 芭蕾舞剧为主, 灯光的配置就必须按歌剧, 芭蕾舞剧的要求为主来配置。在大型歌舞晚会中就要以每个节目的不同而配合不同的灯光。同时安装不同的特殊的灯位和效果机。如:烟雾机、雪花机、泡泡机等等。那么无论哪种舞台都有他的基本配置, 就以简单的框架式舞台为例。

1 灯具的性能

聚光灯:在舞台上用的聚光灯是指在灯前面使用平凸聚光镜而言的, 这种灯具可以调节光斑的大小, 出来的光束比较集中, 旁边的漫射光线比较小, 焦距也有长、中、短之分。

螺纹灯:也称柔光灯。在舞台上为了区别上述灯具, 平凸聚光灯光线太强而使光线柔和些, 他的特点是漫射区域大, 不像聚光灯有明显的光斑, 但射距较近。

回光灯:这种灯前面无镜片。其亮度比聚光灯要亮, 在舞台上是需要强烈光源和亮度时才使用的。它光束强烈容易引起燃烧, 所以避免将聚焦点调在色纸上或幕布上。

简灯:也叫光束灯。主要特性是射出固定的光束。角度的宽窄有多种, 但是它的光斑大小不能调整。

天排灯:是大功率的散光灯, 用来上下照射天幕, 要求光亮均衡, 照射的面积大。

地排灯:同样是大功率的散光灯。用来放在舞台上, 由天幕下部朝上照射, 与天排灯照射的光相衔接。

一般的散光灯:如碘钨灯以及普通的泛光灯, 主要是用来均匀的照亮某一区域, 做为布景之用。

散光条灯:长条形, 分成多格, 一般能分成三或四种颜色, 各种颜色衔接均匀, 进行大面积照射幕布或画幕使用, 各种颜色的光也可以同时使用, 并能调出不同的彩色光束。

2 外台口和内台口的灯具配置

外台口一般分为面光、耳光、远距离追光。面光根据舞台的规模, 一般有一道、二道, 甚至三道面光。它的配置应根据距离的不同, 而配置不同的聚光灯、成像灯。因为第一道面光离台口较近可以加配罗纹灯、回光灯。一道面光及二道面光在左、中、右应加配适合的追光灯具, 可由工作人员自行调节亮度及换色。

耳光根据舞台的规模, 每侧耳光可设一道或两道。以聚光灯为主也可以少量配置成像灯、罗纹灯。因距离观众较近, 使用罗纹灯时漫射光常常将近处照的很亮, 在一定的程度上会影响气氛, 所以少用为宜。

角光一般在台口的乐池边, 设角光槽, 长度小于台口宽度。

远距离追光室, 一般在观众后侧, 一般由工作人员控制操作, 也可设追光灯位。

也可配置流动用灯架、聚光灯、罗纹灯等等。灯光的配置方式, 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加以不同的变化, 但是同时应考虑各种灯具的性能, 使其充分发挥其功能为我们所用, 做到尽善尽美。

总之, 灯光不仅仅是作为照明使用, 它以成为一种艺术手段, 越来越完美的诠释着舞台上所呈现的艺术魅力, 是烘托气氛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 这要求我们更熟知它的性能和应用, 合理的配置以使舞台的效果更加完美。

摘要:舞台灯光的配置, 应根据不同的需要加以变化, 考虑灯光的各种性能, 充分发挥其作用。现简单的介绍了一些灯具的性能, 并对灯具如何配置进行了简单说明。使演出效果更好。

舞台艺术对灯光配置的要求 篇3

一、光源、灯具

舞台灯光应选用光效高的光源和灯具。其色温应为3150±50K。显色指数Ra应不小于85连续光谱。灯具的选择以功率2KW以上回光灯、平凸聚光灯、或750W以上造型灯为主要灯具。

回光灯前面无镜片。光线完全靠后面较大的反射镜射出,用同样2KW的灯泡,其亮度较聚光要亮,故在舞台上要表现强烈光源和亮度时使用。其效果较其他灯具为佳。特点是光束强烈,但调光时要注意其聚焦点,不宜将聚焦点调在色纸上或幕布上,这样容易引起燃烧,另外在调光时中心常出现黑心,为了避免黑心,在灯前端中心加一环状挡板。其射出的光斑大而不易收拢。现在新出一种在反光碗上镀膜使线外线向后透射,以减低灯前面的温度,使用效果很好,名称为冷光超级聚光灯,实际该灯的结构与回光灯相同。

在舞台上用的聚光灯是指灯前面使用平凸聚光镜而言的,这种灯具可以调节光斑大小,出来的光束比较集中,旁边漫射的光线比较小,功率有0.5W至5KW多种,焦距有长、中、短之分,视射距的远近按需要来加以选用。

造型灯的原理介于追光灯和聚光灯之间,是一种特殊灯具。主要用于人物和景物的造型投射。

二、调光设备

舞台灯光负荷大、回路多,为满足艺术效果的要求。延长光源寿命,舞台应配置调光设备。调光设备主要由调光柜(硅箱)和调光台(操作台)两大部分组成。灯控室内调光柜、配电柜和布光控制柜应排列整齐。操作面距墙不应小于1,8米。距其他设备不得小于2米,所有机柜的背面距后墙配线柜、端子柜或电缆桥架不应小于1米,后面需要检修的调光柜与墙或其他设备的间距不应小于1米。

舞台灯光数量越多,回路越多,相应调光柜(硅箱)的数量也越多,调光柜内应用风扇来降低硅箱发出的热量,使箱内温度不致过高而烧坏设备。调光器是一种用来集中控制灯具电源的通断或调节其光强弱大小的设备。目前调光设备大多数字化,调光台与调光柜之间为DMX512数字信号连接,简化了过去因调光设备是模拟信号,需使用繁杂的多线连接的麻烦。使调光台相对来说可以灵活移动。大大方便了调光师的操作和使用。现在调光台也不再仅仅是为任何几盏选定的灯或挑选出来的灯组进行电源通、断以及光的强弱调节。而且发展到可以存贮各种信息(可以编程),使灯光能准确的变化、重复、换色、改变光照(光柱)方向等,即使处理几百个、上千个灯也是如此。

三、灯位布置

舞台灯光灯位布置的面光、顶光、区位构成布光阵列,舞台各部位均有布光点,杜绝死区,可灵活多变地按需组合。

1、面光的设置

面光的数量及布置的水平宽度,应与剧场舞台的台口宽度相当,间距可在0.8米-1.5米之间,即一道面光根据照度要求可由多只灯具组成。考虑到舞台前区的大小。可设置1-2道的面光。

由于面光的投射距离较远。一般在10米-20米,因此一般选用大功率的回光灯或聚光灯,最常见的是以2KW的石英泡作为光源的舞台回光灯。

2、顶光的设置

顶光作用是对舞台纵深的表演空间进行必要的照明,顶光配置中采用各种灯具。第一道顶光与面光相衔接照明主演区,衔接时注意人物的高度,可在第一道顶光位置作为定点光及安置特效灯光,并选择部分灯加强表演区支点的照明;第二道至以上顶光可向舞台后直投、也可垂直向下投射、可加强舞台人物造型及景物空间的投射。前后排光相衔接,使舞台表演区获得比较均匀的色彩和亮度。

3、电脑灯的设置

考虑到智能化灯具是21世纪舞台灯光必然发展趋势,为了满足各种演出灯光需要,舞台灯光设计配置电脑灯。电脑灯主要布置在舞台顶光灯杆上、舞台两侧、台口、或平台上,采用DMX512信号控制,将信号线连接电脑控制台。可任意调整灯具投射角度,亮度,变换图案,频闪,光束大小,颜色等功能,确保满足演出对电脑灯变化要求。

4、换色器的设置

安装在灯具前面上的换色器,其作用舞台光、染色、色彩变化、衬托剧情,达到多姿多彩的演出效果。

换色器的设计推广,大大地简化了舞台灯具的数量,减轻了灯光工作者的劳动强度,也节约了投资金额。所以它是一种目前舞台配置不可缺少的器械。目前市场上主要有机械换色器和电极换色器两种。

舞台电脑换色器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换色器,其采用国际标准的DMX-512信号输出。可由专用控制器控制,也可连接于电脑调光台使用,它有多模式、高精度、大容量、控制距离远等特点,成为目前市场换色器的主流产品。

浅谈灯光学习 篇4

任何戏剧性的演出,除了在户外白昼演出之外,都是需要一组灯光照明的。而如果说照明仅是舞台灯光的唯一的功能,那么只要安排一组日光灯吊在舞台上,就可以提供演员及布景道具一个平稳顺利的光线。但是,很显然地,舞台灯光要比普通照明多了一些用处,一组有效率的舞台灯光可以将一个制作的视觉元素联结起来,增加观众观赏演出的乐趣。

(一)何谓「舞台灯光」?

舞台灯光具有多样性跟规律性,其最重要的特性就是能让观众的情绪随灯光色彩的变幻万千而起伏感触,更能贴近剧情与角色情感。

舞台灯光共包含:

1.台前灯(观众席上天花板中猫道的灯)、通常做面光运用。

2.舞台上的四排灯(第一排照演员面孔,第二排照演员头顶便有三维效果,第三排打背后的光,第四排天幕灯照布景)3.左右两侧的侧面灯

这些就是一个舞台灯光设计师的挥洒范围。

不同的灯员、色片、角度,可以排列组合成千万种的变化设计后的光线。不仅丰富了演员的表情、动作,更创造了另一个时空,尤其在营造气氛、加强情调方面,几乎有着和音乐相同的功能,只不过它是用明暗度及色彩去象征、暗示剧情。以文字为例,演员、布景是实笔,光就是虚笔,设计师要运用脑力、技术去表达「忧郁的」「悲愤的」等抽象形容词。所以当你看一出戏的演出,不必旁白、台词,从舞台上的色调、亮度,就可了解戏中的季节、气候、时间,也可以了解角色的情绪变化。一般而言,喜剧多用暖色系,悲剧则用冷色系。当然,没有色调的阴影也是效果极佳的表达方式,而导演对灯光的构想,实际上也是他维持整部剧一贯格调的主要因素之一,大致而言,暗淡的光用于悲剧、恐怖片,明亮的灯光则属温暖、乐观的题材。

(二)灯光的功能(1)选择性的可见度与集中注意力:

在剧场里,我们常用一句话来形容灯光的作用:「我们只给观众看我们想给他们看的的东西」。我们把想给观众看的部分打亮,而把其它的部分留在黑暗中;所以选择性的可见度,便是由灯光依照舞台区位或人物的重要性,作有层次及选择性的照明。且由于人类的眼睛对光线特别敏感,当舞台尚有灯光亮起,观众便会将眼睛的焦点集中在有亮光之处;换句话说,灯光等于是带领观众在演出进行中,随时可以找到重点的探照灯(2)呈现已设定的时空状况:

在某些场景中,已经提示或隐含了有关时空的条件。比方说,这场戏是发生在某年某月某一天的早上或下午,而这些戏剧时空中的真实时间,就成了灯光设计可以依循的基本条件,藉以决定有关光源的方向、颜色,诸如以灯光制造出午后阳光的效果,或冬季清晨的效果,或秋天落叶枫红的效果等等。

(3)为舞台画面着颜色藉以设定气氛(情绪):

舞台空间为一个画布,而舞台、布景、服装等物,若无灯光,将无法为人所见,故灯光是导演和设计师的工具、画笔、颜料,一点一点的将舞台画面着上颜色。这有双重意义:一种是讲布景跟服装被观众看到,呈现出它原有的颜色;另一种是灯光本身的颜色,可在舞台上制造出某种气氛和效果;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灯的有色光常被分为两个系统:一是寒色光,一是暖色光,寒色光以蓝色系为主,暖色光则偏黄或偏红,两者能各自塑造出截然不同的感官感觉,这种基础感觉及氛围的设定能帮助演员表演及舞台上动作之发生,此即为经由舞台灯光所达到的一个效果。

(4)塑造空间和形式:

舞台灯光可以很清楚切割舞台空间,区隔各个表演区,以及背景、中景、前景等层次,呈现舞台的景深,达到完整的视觉效果。再者,对于不同剧场形式有关空间的运用,灯光亦扮演非常重要的脚色。

(三)如何制作灯光

表演艺术本最重视实际的体验,所以研究灯光这门技艺的人,除了理论、用具使用是在课堂学习外,实务经验占了极大的分量。新手就像小徒弟般,跟着师父调角度、装色纸…。经由实际的操作中,去不断累积经验。舞台灯光设计的第一个步骤----当然就是读剧本啰!但阅读重点、角度与演员不同他们必须练习看出一幕幕的画面及全剧的情绪变化,找出转折点,转化为光的律动、强度、色彩。因为设计的是如此抽象的表演艺术,所以设计师们大都认为学习中最重要的是认识生活,生命中的每一件事都值得且必须注意、关心。个人生活中可以多方涉猎关于音乐、美术、历史或中国的诗词、古画等等。事实上,信息的吸收、作品的观摩十分重要。灯光设计必须和导演、布景设计、化妆师进行讨论,为谋求诠释角度的统一做进一步沟通、妥协。排练当然更不能缺席,每个手势、表情、眼神,都必须熟悉得一如表演者,才能精确地用光代替所要表达的情感。有了软件上的准备,还必须了解演出场地的灯具、灯形及空间、高度、设备,设计才不会不切实际。

完美的演出,牵涉到了整体的配合,尤其幕后工作者是用整个舞台表演,幕一拉开,布景、灯光、音效等就已开始表演了,更是要环环相扣,容不得半点差失。技术彩排关系演出质量,对灯光而言尤其重要,在彩排时他才能在实际演练中了解他要的气氛、效果是否恰当或不足,而试图再加以修改。

除了表演前的困难外,表演中亦时有情况产生。因为在实际表演中操作计算机开关及灯光枢纽,毕竟是个颇为枯燥的工作,所以更需打起精神,避免失误。

(四)怎样的境界才是一个灯光设计师追求的标的? 1.简单就是美。

2.不讲求花俏、喧宾夺主,衬托主题而不自我表现。

3.能烘托出气氛、精神,而让观众自然接受、溶入,却没感觉它的存在,才是一个好的设计。

最高的理想是「lessismore」,希望达到反璞归真的境界,而不是变化多、颜色繁,拼命去提醒人们灯光的「存在」。当然颜色也许更多,做得更抽象,但观众反而觉得真实而有着更深刻的情感表达。或许这与灯光设计、运用等基本抽象性格有关,至于这门工作的新手,最重要要有企图心,除了多方的涉猎、努力外,还得培养耐性、感性及细心,因从装台到拆台、从感受剧情到设计,这三点都是最重要的因素。跟其它艺术不同的是,灯光设计是最直接向大自然学习,却又需要最久的反刍才能发挥、创作的艺术表达方式。而这个反刍不仅指设计者本身的修养,也包括了科技的研究、创新。除了成就感,灯光的魅力究竟在那儿呢?也许就像某位灯光界前辈所说--它就像人生一样,无法回头重来,你只有不断的从错误、遗憾中去寻找美!

二、灯光制作流程(一)灯光设计: 1.熟读剧本:必须要了解演出本身内容,做分析工作,深入了解演出的特性,找出剧情氛围的转折点,依照剧本定出各个段落所要的效果。

2.定灯光搞:不时参予排练,了解演出内容和区位,与导演、演员、音乐、服装等部门反复讨论后确定Q点、创作概念和效果,定出灯光初稿,经反复修正后出初稿。在实际演出前定稿可依演出情况,随时作更动。

3.配置回路:探勘演出场地根据其回路线路、控制盘、灯具仪器、舞台灯杆数、空间高低尺寸、舞台深度长宽、相关机械设备如:调光器控制器的情形,设计配置回路。4.交付舞监:将灯光定稿交付舞监,run流程确定每个步骤并与演员确定灯光效果细节详细告知其变化点。

5.整理器材:依据灯光配置和租用场地的设备,事先准备好所需的器材,如色片、色片夹、手套、钳子。

6.排定流程:进剧场前,根据灯光本身整个工作内容,清楚的计算出所需的工作时间,并与其它的舞台部门规划出工作流程,以免互相影响进度。

(二)灯光执行: 1.装配灯具:根据回路配置表,挂灯、配置回路、上色片并调整好灯具的角度及spacelight的位置。

2.确定效果:与导演定灯光亮度Level,确定每个效果并详细纪录下来。

3.彩排演练:彩排视同正式,演出彩排过程绝不中断,问题在彩排结束后再提出来讨论。演出前,争取时间,跟据Q表和所纪录下来的每个效果的Level实际练习,找出操作上可能面对的问题。4.执行演出:依舞监指示,准确执行每一个效果。

三、灯具的种类和原理

(一)泛光灯: 为一般照明设计,光源只有一个灯泡,灯罩开口很大,因此光的照射范围较大,前面没有镜片,可运用旋扭调整光源大小。

(二)条形灯: 是由许多灯泡组成狭长或略成长方形灯槽,用于一般照明。可以放在舞台前方的孔穴里,称为脚灯;可以放在舞台上方灯杆上;亦可以放在地板上用来照幕。前者称为边灯,后者为天幕灯。亦有小型的线形灯可用来照射门,窗等小的布景单位。

(三)天幕灯: 专为照射天幕的背景灯,往往用来制造整体的气氛。

(四)聚光灯: 用一道集中的光线照射舞台上的特定部位。包括一个坚硬的金属罩子,一个灯泡轴穴,反光镜,镜片,色片的凹沟,附着的装置和焦点调整器。1.椭圆形聚光灯(EllipsoidalReflectorSpotlight,ERS):

亦称LEKO。此为照明率最高的一种聚光灯,主要用在照明用具与舞台距离较远和空间高度充裕的情况下。使用镜片为凸面镜片,又称聚光镜片。一面是平面的,另一面凸起,能发出强烈且鲜明的光。反光镜安装在灯泡的后面及四周,把分散的光向前反射,因此它的功能是提高照明用具的照明率。反光镜由金属制成,有许多种形状但是最常用的还是球状和椭圆状。顾明思义,椭圆形聚光灯使用的是椭圆状反光镜(即由此命名)其镜在灯泡周围成半包围状态。投射出来的光束有清楚的边缘和一点点晕开的地方,适合长距离的投射。

反射镜前有四片切光片(shutter)可用来改变光束的形状。另有效果片槽GOBOSlot,可放入特殊的效果片而增加光束的花样;色片槽中置入色纸可改变光束的颜色。所谓15,20,30或40度,是指因镜片焦距长不同而形成不同大小的光束泛光角度(FieldAngle)而名。通常镜片焦距越长则角度越小。附:雕花投影片(GOBO)的使用

在灯光的诸多功能中,GOBO是一项极为特殊的技巧,由于如今的科技,在灯具的制造工艺上有长足的进展,新一代的椭圆形反射灯具多留有可插入GOBO的凹槽,其位置是在切光片组之前。GOBO的用处究竟为何?GOBO到底又是什么?简单来说,GOBO是一片用耐热的金属质料作成的矩形板状物,上面刻有镂空的图案,当灯泡所发出的强光透过GOBO片,经由镜片投射出去的时候,由于光线已经经过了GOBO片不规则图形的切割,于是便形成与GOBO上图案一模一样的图形,并照射在地板或其它物品上,一般来说,GOBO最常被用于制造树的阴影,只要使用一片刻有细碎小洞的GOBO,便可制造出光线透过树叶后稀稀疏梳的特殊光影来,而这项技术经过近来的强化,制造商现在都已利用雷射做精密的切割,制造出各种细致的图案。

2.佛式聚光灯(FresnelSpotLight):

相较于椭圆形聚光灯,则通常多用于距离较短,空间高度较小的场所。使用的镜片为佛式镜片,一面是平的,.另一面有一重重浮起的圆圈,镜片平面作雾面处理,凸面做切割,以产生柔和及亮度均匀的光束。它们的作用是分散光线,使光圈的边缘不致于太明显。反光镜为球状,放再灯泡后方,由于形状与位置关系,球状反光镜的照明率比椭圆状反光镜来得低。根据镜筒直径大小可分为6“,8”,10"的规格。可藉由光源和焦点的距离不同来调节光圈的大小。亦有色片槽。3.筒灯(PAR灯):

此灯具灯壳成圆筒状。构造简单。由于此灯具无论室内室外皆可用,因此被大量采用,在户外演唱会中,使用频率很高。由于价格低廉,维修方便简单,许多剧场喜欢采用这种灯具。

4.追踪灯(FollowSpot): 高强度,硬边聚光灯。可在一较远距离投射一光圈到舞台上,跟着欲照明之人或物在舞台上移动。原理和前面所列的聚光灯相同。

四、装台至演出

(一)挂灯

进剧场后,第一件事,就是依照灯光图所示的灯光位置把所有的灯具一一挂到灯杆上。注意此时舞台务必净空!

(二)配回路

各个灯具必须依据图面,配上延长线,插进灯光回路。

(三)调灯、上色纸

所有灯具必须逐一由灯光设计指挥工作人员将条灯器调到其要求的区位,依照需求的大小调整好,最后加上指定的色纸。

(四)作CUE(作画面)

在调整完灯后,所有的灯都运作正常情况下,可以开始作CUE。所谓作CUE,就是设定整个演出在舞台上呈现的种种灯光变化,将这些一个个的画面,利用手动控制器或计算机控制器纪录下来,以成为日后演出时灯光变化的依据。

(五)技术彩排

在这些画面被纪录之后,就得搭配其它部门如音箱、舞台、服装、化妆这些部门,通通加进来,在舞台上进行技术彩排;此时就可以发现缺点并立即加以修正。

(六)问题修正

在技排发生的问题,必须进一步花时间作调整,无论是将灯具移位、换色纸或重新调灯,这些都是在技排及正式彩排间进行。

(七)正式彩排

彩排视同正式演出,通常所有在演出可能发生的意外状况,都在正式彩排时提前发生,所以各部门--舞台、服装、灯光、音效、化妆、演员等等,都视彩排为正式演出,彩排过程绝不中断,问题在彩排结束之后才提出来加以讨论。

(八)最后修正

正式彩排结束之后,还有一段时间给予各部们作调整、修补,如此才能祝成一个完美的正式演出。

(九)正式演出

浅谈领导班子的合理配置 篇5

前言

领导班子是由组织中的若干领导成员按照组织发展需要有机结合而成的集体,是一个多层次、多序列、多要素组成的平衡体。领导整体效能的高低,不仅取决于领导班子成员的个人素质高低,而且取决于班子成员的合理配置。合理的领导班子配置,可以通过成员间的有效组合,提高领导班子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领导班子成员的个体能力,产生领导的群体效能,使领导班子整体效能大于个体效能之和。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领导班子在组织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导班子成员科学判断形势、准确把握大局、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是组织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由于领导班子内在的不协调和领导体制等原因,在我国市场、政府和社会活动中,领导班子配置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对领导班子整体效能的有效发挥产生影响。探讨分析领导班子配置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加深对领导班子合理配置的认识,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效能,促进组织的发展。

一、领导班子配置存在的问题

领导班子的合理配置,在于领导班子结构的优化组合。领导班子结构,是一个多维的、动态的综合体,它包括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气质结构、性别结构等。在我国市场、政府和社会活动中,领导班子配置存在的问题也体现在这几方面:

(一)年龄结构梯次不合理

在配置领导班子的过程中,年龄结构常出现三个误区:一是“老龄化”倾向,即班子成员年龄普遍老化,没有年轻干部,班子缺乏生机和活力,开创意识不强;二是“同龄化”倾向,即把同一年龄段的干部配进同一领导班子,不利于调动各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三是“一

[1] 刀切”倾向,在年龄问题上简单地搞层层递减。“39岁现象”是当前年龄结构不合理,在年龄问题上简单搞层层递减的代表性现象。前些年,一些地方,在选拔地方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时,为了“年轻化”采取了领导干部任职年龄层层递减的做法。有些地方规定40岁以上的干部基本不再提拔进入县级党政班子,一些年轻领导干部为了赶在40岁之前得到提拔,不惜违纪违法而去跑官、要[2]官、买官。类似于“39岁现象”的还有“29岁现象”、“49岁现象”等。这些现象严重挫伤了多数干部的积极性,扭曲了干部任用标准,使领导班子缺少活力和进取心。

(二)知识结构缺乏互补性

1、盲目追求高学历

部分组织在配置领导班子的过程中过于注重学历的高低,简单地认为高学历就是高能力和高素质,盲目追求高学历化,忽视选拔通过刻苦自学、长期积累、确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这点在新发展的小型企业中体现尤为明显。

在企业,盲目追求领导班子的高学历化,导致很多房地产企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在北京某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儿子接任总裁后,把主要领导班子成员全换成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的学历包括四个硕士,三个本科和一个专科,学历非常高。但这种高学历化的领导班子并没有给企业带了长期的发展,由于他们缺乏实践经验和阅历,企业很快就面临困境,[3]后来导致企业破产。类似的案例屡见不鲜,高学历并不意味着高能力,缺乏经验往往会使领导班子无法发挥学历的作用,照搬书本,脱离实际最终会导致领导决策的失误。

2、知识结构不全面

目前,大中型企业领导班子里一般是专业技术人才占主导地位,比例较高。而精通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精通现代市场运行规律的人才比较少。实践证明。领导班子的这种知识结构,难以适应企业进一步发展。在小企业,领导普遍重视经验,理论性专业技术人才甚少,业务素质偏低,知识老化,缺乏创新。在行政部门中,领导班子的配置过于看重理论水平,忽视实际知识丰富的实干型人才。

3、专业结构不合理

在政府部门,领导班子专业结构以人文专业为主,理工专业人数比例较少。近年来,随着手持高学历文凭的干部进入领导行列,领导班子的专业背景出现了明显的文科化现象。在某个调查中显示,78.3%的县级主要领导接受的是文科专业教育,其中,县委书记占79.7%,县长占76.6%,理、工、农学科专业的干部占比相对较少。在文科专业的分布上,又以经

[4]济管理、行政管理、中文等专业为主。

4、“专才”与“通才”比例不平衡

[5] 在领导班子中,“专才”和“通才”要有合适的比例,形成合理的“通专结构”。但是领导班子的配置中,组织往往会忽略“专才”与“通才”的关系,盲目追求全才,使领导班子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通才”在毕竟只是少数,多数为“偏才”,然而,很多企业或者是行政组织,都会要求选拔对象必须具有全面领导工作能力,这样的要求既不科学,也不现实。在小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多为技术人才,专才偏多,对通才的重视程度较低。

[3]

(三)智能结构简单叠加

在一些领导班子中,各成员的智能往往是清一色,水平一刀切,不仅不能优化班子,发

[6]挥整体效能,而且造成同类功能的重复和浪费,还极易产生“内耗”。与此同时,个体智能简单搭配,没有重视将才与帅才的有机结合。在市场和社会的领导活动中,领导班子成员多为“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富有创造力和理论基础的思想家相对比较缺乏。形成对比的是,在政府行政部门中,领导班子中思想家占多数,基层经验丰富的领导比例较少。

在我国,领导班子的智能结构优化意识不够强,“帅才统筹将才亲为”这一原则常被忽略。我国一些地方片面依赖土地财政,在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上投入严重不足,将才缺乏。同时,领导帅才上也存在严重的不足,一些领域的人才流失非常严重,成果被埋没难以发挥作用的问题非常突出,这导致我们从九十年代中期就开始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严重滞后。缺乏帅才的领导班子,过分依赖权宜之计刺激经济增长,导致社会经济上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如高房价、高医疗费等等。

(四)气质结构单

一、不协调

机构改革以来,在配备各级领导班子的过程中都普遍重视了政治素质、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但是,气质结构的重视程度依旧不够高。忽视气质结构的重要性,导致一些领导班子气质结构单一,组合欠当。尽管其它单个素质和整体结构都比较好,仍然导致班子不团结或工作不协调,成员之间功能相抵,内耗严重出现互斥,难容的局面。

在一项调查中,组织者在对河南平顶山市十四个县级领导班子的六十九名主要领导干部

[7]进行了气质类型及其结构的调查与分析。在调查的14个领导班子中,气质结构单

一、排比欠当和主要领导气质类型相同或相近的有七个单位,其中六个单位都程度不同的存在一些问题,班子懒、散、软,工作上不去,或是领导不团结,出现心理障碍。在调查研究中同样发现,一个县级领导班子,有党政副职四人,其单个政治素质也都不错,但由于其气质类型比较单一,领导班子缺乏开拓精神,遇事优柔寡断,久拖不决,使整体功能削弱,极不适应目前改革形势的需要。

(五)性别结构不平衡

目前,我国领导班子中女性比例偏低,尤其是高层女干部比例过低,基层女干部严重不足,领导班子性别结构不合理。据有关调查显示,十六届人大代表中,中央委员及候补委员的女性比例仅为7%,女性正副部长仅占12.8%,领导班子中女性比例远远低于其他国家。虽然近十年,女性参政的比例有所增加,但是领导班子性别结构依旧不平衡。在企业,领导

[8]班子中的女性比例更低,特别是在非传统的行业。

二、领导班子配置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成员素质偏低,缺乏领导班子意识

领导班子是由领导个体组成的群体,其领导功能的大小和工作效率的高低,同每个成员[9]的素质有直接关系。在我国党政领导干部中,大部分的领导干部是硕士研究生,然而在基层,很多干部学历偏低,文化素质较低。同时由于文革等原因,政府现有的领导干部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文化水平不是很高,与此同时,很多拥有本科学历的干部缺乏基层实践经验,素质有待提高。在市场和社会活动中,部分领导缺乏领导班子意识。企业在创办之前领导班子素质不高,后期培训缺失,班子成员个人素质不高的情况下,领导班子很难达到合理配置。

(二)理论运用不足[10],思想认识片面

1、对“四化”方针的片面理解和盲目固守

上世纪80年代,我国提出领导班子建设的“四化”方针,即革命化、知识化、年轻化和专业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得到很大改善,但是仍有很多组织固守“四化”方针,对其理解的片面化、教条化,把其中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简单地加以套用,使得班子结构设计的着力点往往放在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上。这样,不仅使智能结构和气质结构忽视,而且导致很多领导班子的配置出现低龄化、高学历化偏向。

在我国的市场、政府和社会活动中,常常出现领导班子年龄结构梯次不合理的现象,如“39岁现象”。其中对“年轻化”的教条化理解是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20世纪80年代初,干部“年轻化”作为干部“四化”方针的内容之一得以确立,其初衷是为了解决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当时的领导干部终身制和干部队伍严重老化的问题,是相对于原来干部队伍整体结构年龄偏大而提出的干部队伍建设方针。可是,后来在贯彻“年轻化”方针过程中,逐渐演化为领导干部任职年龄随职务高低由高到低逐级递减的潜规则。我们可以看到,“39岁现象”的起因,是一些地方要求省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不超过55岁,地(市)级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不超过48岁,县(市区)级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不超过43岁。为保证这一规定落到实处,在选配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时,35岁以上的不再提拔进入乡镇党政领导班子,40岁以上的基本不再提拔进入县级党政领导班子。可见,对理论的片面化、教条化理解导致领导班子配置出现不协调的现象。

2、重外在结构轻内在素质 除此之外,领导班子配置在思想上存在重外在结构轻内在素质的片面认识。许多地方都很重视班子成员的配置,但在操作上往往只重视班子成员的民族、年龄、性别等外在结构,对班子成员内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专业结构、工作阅历、气质结构等方面研究不够,重视不足,忽视了领导班子内部的个体差异性;导致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志趣不投、风格迥异等方面的摩擦,最终使班子内部不团结、不协调。近年来,在干部的使用上,组织对学历的高低、年龄的大小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具体,越来越严格。一些地方的党政主要领导的年龄一般都在35岁左右,与县直单位领导班子年龄结构形成明显的反差。用人部门也形成不成文的规定,35岁以上的干部就很少派到乡镇,乡镇领导干部过了40岁就考虑调往县城。在干部的学历要求上,也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偏颇,许多乡镇干部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在“文凭”达标上,似乎只要文凭到手,就有了当领导的[11]资格,“年龄是个宝,文凭不可少”,成为干部信奉的用人观念。至于乡镇干部思想道德等内在素质的要求,既不明确也不具体,并没有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这种片面的认识,导致领导班子的道德素质出现滑坡,班子内部气质智能不协调,班子出现不和谐现象。

(三)领导机制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1、领导班子评价标准错位

在很多政府行政部门中,在对领导班子结构的评价上,往往预设一些硬指标为标准,例如班子成员的平均年龄、拥有高学历的人数等等。这些主观的评价标准,不但没有让领导班子的配置合理化,反而使组织过多关注领导班子成员的年龄和学历,忽视主要的政绩评价指标。

2、任期制和领导干部正常的退出机制不完善

在我国,领导班子的向下的流动性普遍比较低。在一些领导班子中,虽然有些成员能力

[12]不足、成绩平平,但是他们仍然是“一纸任命干到老,不到六十不离岗。”同时,不管是在企业还是行政部门,干部的观念依旧存在着“下岗就是有问题、犯错误”的误区,一旦组织上要调整某些干部下岗,往往产生很大的抵触情绪和猜疑。在基层,任期制在很多地方基本流于形式,任期制的执行率只有1%。因为任期制和领导干部正常的退出机制的不完善,大多数领导班子成员不能正常退出,致使领导班子要么走向老年化,年轻有为的人才得不到任用;要么班子成员不断增加,领导结构臃肿。

3、选任机制不完善 第一,领导班子成员来源单一。按现行的选拔机制, 党政领导干部的人选, 绝大多数只能产生于封闭的党政干部系统自身。用人视野比较狭窄,是没有形成打破人才界限、打破身份限制、实行唯才是举的制度保障。在市场和企业的晋升机制中,对领导者内聘重视程度高于外聘,这样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领导班子成员来源单一,很容易导致选拔任用时没有适合的任选,不得不降格以求。部分班子年龄老化、知识结构单

一、气质类型搭配不合理、运转不协调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

第二,选拔方式缺乏创新,竞争机制运用不足,一把手在同级班子、下级班子成员的配置上主导性过强。长期以来,选拔干部的方式基本上是领导提名、组织考察、集体讨论、上[10]级审批。近些年,竞争机制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行政机关选拔机制中,竞争机制、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聘用制等制度的运用仍然不够广泛,一把手在班子成员的配置上主导性过强,干部年龄、资质等限制无法突破。

三、解决方法

(一)树立正确的领导班子配置理念

在配备领导班子时,既要重视领导班子成员的个体素质,又要重视领导班子的最佳组合。树立正确的领导班子配置观念,建立梯次合理的年龄结构、新实互补的知识结构、立体叠加的智能结构和互补协调的气质结构。

(二)科学设定各级领导班子结构的评价标准 在领导班子结构的评价中,摒弃原有的主观硬性指标。在企业和政府部门中,组织要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知识重新设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在评价标准中突出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对不同级别和职责的领导班子提出不同的评价标准。

(三)完善相关机制和法规

1、完善干部任期制。

保持领导班子结构的优化,必须保持领导班子成员的正常流动。明确干部任职年龄界限,针对不同单位的岗位要求和不同级别干部的实际情况,科学界定不同职务的最高任职年限;完善干部的退休和离退制等配套制度,建立领导干部正常的退出机制, 使领导班子吐故纳新、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干部队伍能进能出成为常态。

完善干部任期制,首先要更新观念,树立“让位就是贡献”的意识;其次,科学确定任期,建立任期结束自然解职的正常机制。从有利于事业的发展、任期目标的完成、干部的锻炼成长等多种因素考虑,县(市)级机关部门的领导干部每届任期时间5年为宜;乡镇领导干部每届任期时间3年为宜;在同一职位连续任职时间上,乡镇领导干部以3届9年,县(市)级机关部门的领导干部以2届10年为宜;超过者应予岗位交流,在同职级最高任职时间上

[13]乡镇领导干部以4届12年,县(市)级机关部门的领导干部以3届15年为宜。再次,强化任期内干部的管理,建立绩效考核制度。最后,强化任期考察,完善干部任期监督机制。

2、完善选任机制,拓宽领导班子成员来源,创新选拔方式。

第一,在政府部门的领导选任中,要拓展用人视野,打破人才界限,打破身份限制,唯才是举。引进不同专业的人才,优化领导班子的专业知识;除了重视组织型人才和理论丰富的人才,还要重视具有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优化班子智能结构。在企业,要以内聘为主的前提下,适当聘用有能力的外来人才,提高组织的知识水平。

第二,创新选拔方式,在选拔配备班子成员时,适度引入竞争机制,在竞争中选拔优秀干部。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聘用制等制度, 突破干部身份、职级、年龄、资历的限制,[14]扩大选拔范围,促使优秀青年干部脱颖而出。探索聘任制,上级党组织聘任下一级领导成员,聘期与任期一致,在聘用期间,明确责权利。除此之外,减少委任制,除一些重要部门或要害部门的领导职务实行委任制,其他领导职务的产生原则上都要逐步实行委任制以外的其他方式。

近年来,各地在干部工作中都加大了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力度,特别是一些地方实行了基层领导干部公推公选制度。以四川省为例,截至2003年底,该省45%的乡镇开展了公推公选乡镇领导干部工作,公选产生的乡镇领导干部占该省乡镇领导干部总数的18%。通过竞争机制,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智能结构,气质不同的人才使领导班子气质结构互补协调。

3、要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为领导班子结构优化提供人才支撑。

配置领导班子必须要有一支可供挑选的人才队伍作为资源储备。及时发现和培养后备人才, 加大人才储备, 建立后备干部信息库。组织人事部门要结合培养对象的知识结构、年龄层次、性格特点和岗位职责,明确培养目标,建立科学的工作目标考核体系。

在政府部门,加强后备干部的建设,首先要注重后备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其次,要坚持正确全面的标准,重视个人气质和智能水平,避免片面追求高学历和全能型人才。最后,要树立正确的观念,选拔任用干部的过程中,摒弃论资排辈、迁就照顾等陈旧观念,提拔具有真才实学、经验丰富、肯干扎实的人才。在企业,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要注意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合理搭配,适当提拔具有兼备管理能力和业务能力的“通才”。同时,企业应该完善激励设计,促使后备人才队伍提高自己的积极性和综合能力。

(四)建立合理的领导班子结构

1、建立合理的年龄结构梯次

首先,合理确定年龄段的比例。在领导班子中,老中青干部的比例及年龄差距要合理控制,按层次区分。前几年,中央对领导班子年龄结构做出了新的要求,其中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领导班子, 要保持以55岁左右干部为主体的梯次配备,其中48岁以下的干部要有1至2名;部委领导班子正职中,50岁左右干部的数量应有所增加。其次,要对年龄结构实行监控和调整。要强化日常监控,建立领导班子年龄结构预警系统,在班子调整前只要启动

[14]该系统,就会自动显示班子年龄不合理的单位,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同时,完善干部制度,推进干部交流,强化对青年干部的培养。

2、建立互补性的知识结构

一是领导班子作为决策指挥中心,其整体知识水平要有一定的高度。二是领导班子的配置要注意知识结构的合理搭配,在一个领导班子里,既要有懂得自然科学技术方面的人才,也有懂得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知识方面的人才;既要有理论家,又要有实际知识丰富的实干[17]家。三是优化专业结构,处理好“专才”与“通才”的关系。一般来说,具有综合性的领导班子,其成员配备上通才应多于专才。直接从事生产经营的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其成员中的专才要占较大比例。“一把手”是领导班子的核心,对企业经营和发展负有全面责任,无论是在政府部门还是在企业,“一把手”应该是通才。而领导班子的副职由于专管一方面的工作,相对于“一把手”来说,可以尽量选择专才型人才。形成具有较宽的知识平面和精深的专门知识相统一的立体知识结构,是领导班子合理配置的重要环节,不可被简化。

3、建立立体叠加的智能结构

配备班子要把不同智能特点和智能优势的人相配合, 互补互助、立体叠加。除了挑选主导型人才任集体领袖外,还应包括具有高超创造能力的思想家,具有高度组织能力的组织家,[15]具有“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家。在领导班子的配备中,要注意“将才”与“帅才”结合。合理的班子结构中,既要有实践经验丰富、善于科学决策和统揽全局的“帅才”, 也要有实践能力较强、善于组织领导和埋头苦干的“将才”。

4、建立协调的气质结构

在领导班子的配置中,气质结构常常被忽略,现实中属于互补型气质结构的领导班子比例很少。据抽样调查,乡级领导班子由于气质结构不合理而严重影响领导班子团结和功能发挥的占78.5%,县级占70%,地级占68 %。由此可见,在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中,优化领导班

[16]子的气质结构尤为必要。不同气质类型的领导成员要根据不同行业和管理工作的客观需要合理搭配,互相补充,互相制约,从而使领导班子在气质结构上刚柔相济、动静结合、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5、建立平衡的性别结构

领导班子性别结构的优化,使得领导群体更富有代表性,决策问题更趋于全面,男女资源优势互补,心理氛围更加协调。领导班子的合理配置,要适当提高班子中女性的比例,发挥女性在和平与安定、福利与社会保障、儿童保护等领域的特别作用,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结语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领导班子的效能对于组织对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领导班子成员的合理配置,是领导班子整体效能的重要前提。领导班子配置中出现的问题已经引起相当多的关注,相关的研究和实践也不断发展。如何合理配置领导班子,是当前很多组织面临的一个新难题。实践证明,实现领导班子的合理配置,不仅需要组织领导思想的转变和认识的提升,更需要关注领导体制本身的缺陷,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完善的领导体制推动组织的发展。参考文献

[1]黄建国.合理搭配领导班子成员是实现领导班子结构优化配置的关键环节[J].重庆行政, 2004,(01): 81-83 [2]李烈满、李娣.关于领导班子年龄结构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学习论坛, 2011,(10): 30-32 [3]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1dc2c401000avu.html [4]王卓.党政领导干部队伍的结构性缺陷探析[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1): 132-138 [5]王先玉.工业企业领导班子的知识结构[J].领导科学, 1985,(2): 32-32 [6]朱志军.领导班子配备应注意合理的智能结构[J].行政人事管理, 1995,(04): 10-11 [7]寇清云、冯长宇.领导班子气质结构的研究

浅谈舞台灯光运用 篇6

调子, 本来是音乐用语, 指音的阶调, 转用到视觉艺术中是指色的色度、明度的视觉阶调。广义的理解是指在一幅视觉画面中——在戏剧艺术中便是舞台画面——用色的总和所呈现的对衡的偏离。

在绘画艺术中, 色调是一幅画的主旋律;在戏剧艺术中, 由舞台灯光渲染而成的色调可称之为整个戏剧演出的“情绪总谱”。对于灯光设计者来说, 色调就是对舞台上全部审美对象的总体色彩把握。由于色彩会受到相邻色彩影响力的作用, 一种色彩并不仅仅存在于自身之中, 它的性质来自周围的事物。由此, 对于创作或设计而言, 色彩的组合形成了色调;而色调决定于组织色彩的总体意图。在很多符合戏剧情境的舞台画面中, 一个合情合理的色调是舞台灯光设计作品的统帅和指挥, 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戏剧演出中表现对象和戏剧情感的需要加以灵活应用和选择。

在舞台上, 可供灯光设计选择运用的色彩很多, 这就需要灯光设计者通过自己对戏剧本体以及舞台空间和人物景物的整体把握去提炼、取舍, 在多种色彩关系中寻求主色调。

1.1 面积比例的影响。

当一种色彩占舞台画面面积的70%左右, 舞台画面即表现为某色调。在舞台上, 由于对不同色彩的色光的大面积应用, 虽然还有小部分不同色系的特殊光线, 在舞台装置不变的情况下, 舞台画面的主色调呈现为占了大部分面积的色光的色调。在舞台上, 在需要表现某种色调的时候, 如果舞台灯光体现为各种不同色相的色块, 而且面积大小又差不多的话, 就会使观众感到主次不分, 杂乱而平淡。这时就需要从戏剧情节的表现出发, 根据舞台空间和景物、人物的联系, 从整体到局部, 确立其中符合戏剧内容需要的色调, 用色光将各个舞台组成部门有机地统一起来。

1.2 主要表现光源的影响。

在舞台演出中, 舞台灯光常常需要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某种场景, 有时, 不仅需要光来创造戏剧环境的空间, 而且还要显示剧情发生的时间。这时, 主要表现的光源迷茫笼罩着整个舞台空间, 舞台画面被统一在这种光源的影响下而形成某种色调。在舞台上表现出的月光照射下的街道, 油灯下的小屋……都呈现出某种特定氛围的色调。灯光设计需要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光照效果, 确定主光源的性质以及舞台上最佳的灯具设置方位, 强调光感与色感, 当然还要注意整个舞台空间、背景和主要表现光源在照明效果上的呼应。

出于戏剧演出的强调性与表现性, 一般舞台灯光在表现某种光源的视觉效果时所选用的色调会强于现实生活中实际色调。

1.3 大面积邻近色的影响。

在没有一种光色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 大面积的邻近色光对舞台画面的色调形成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如:黄、绿、青在色光的应用上占多数, 舞台画面则为黄绿色调。处理灯光色彩时, 可安排邻近色为主的色调。但同时, 也不应过于单纯地追求色调, 为了加强舞台画面的力度和观众的视觉新鲜感、冲击力, 有时又要破调子, 造成既统一又变化的画面效果。

2 色调与戏剧内容的关系

合理的光色运用与色调选择, 对一个成功的舞台灯光设计作品来说是必备的, 但也不是惟一的。在灯光设计的过程中, 即使是在表现自然场景的灯光运用中, 色调的确立不应当是仅仅冷漠地客观记录, 更不应当是盲目地崇尚颜色的绚烂。这种选择理应是有依据的, 这个依据就是“戏”, 在灯光色调上体现出“戏”和“人”的客观物象和主观情感的统一。如此, 作为灯光语汇的色彩的运用才真正具有艺术性, 真正做到“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客观存在的色彩或色调本身, 只有融入戏剧之中, 才能唤起观者的不同情绪。人世世代代生活在充满色彩的世界里, 色彩的变化和形式会在人们的心理和生理上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在生活经验的形成过程中, 由于色彩所具有的物质特性, 通过日积月累的作用, 很自然地会使人们产生各种感觉, 比如激情的红色、希望的黄色、与悲伤恐怖相联系的阴暗灰沉的色彩。在长期的舞台艺术实践中人们已充分证明, 色彩在活跃演出气氛, 控制戏剧情绪, 描写人物心理方面起着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 光色的运用是舞台灯光设计作为一门视觉艺术的重要环节。观众通过舞台看到的是用光构造出来的形象的色调, 而感受到的却是剧本或剧中人物的情绪和感情。

3 白光的运用

我们强调色光对舞台形象的重要造型和表情达意的作用, 并非是要贬低白光照明的灯光艺术。白色也是一种颜色, 而不是“无色”, 白光并不是与色光相对立的概念。用黑、白、灰的关系来表现戏剧画面, 就像绘画中的素描, 由于其中更多地涉及到对光的明暗的运用, 并谈谈利用不同亮度的“白光”来构筑舞台画面的问题。

舞台灯光中所谓的“白光”, 是指不通过灯光滤色片, 直接由灯具发出的光。它并不是白色的, 不同性能的灯具所发出的光由于灯具性能和光源的差异本身就具有细微的色彩差别和不同的冷暖倾向。当白光亮度很高或较高时, 在人眼中的视觉效果呈现为白色;当白光亮度很低时, 人眼就会感觉到它呈偏暖的灰;当亮度极低, 甚至无亮光而言时, 可以看成黑色。

“大白光”是中国传统戏曲演出中惯用的灯光形象。使用亮度极高的白光照明, 使舞台的每个角落和演员的每一个神态表情都清晰地展现在观众眼前。中国的戏曲艺术是偏重表现的, 戏曲艺术的时空情景是演员唱出来的、说出来的、比出来的、划出来的、舞出来的, 甚至是用器乐打出来的。高亮度的白光配合这种表现手法创造的审美空间可以让观众展开充分想象、选择和自由发挥。这种用光的手段符合明代曲论家王骥德所说的“出之贵实, 而用之贵虚”的“戏剧之道”。再者, 传统戏曲演出中的舞台布景装饰性鲜明, 色彩强烈丰富, 形象鲜明突出, 演员的脸谱、服饰、道具、表演都强烈而具有形式美, 单是这些视觉元素就能给予观众强烈的视觉刺激, 如果加上“五彩”的灯光, 反而容易适得其反。现代舞演出中, 白光也是非常重要的舞台表现手段, 单纯的光色使观众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演员的身段、动作和姿势的美感上。当然, 这种白光的表现手法和中国传统戏曲中的满场大亮的白光表现手法是截然不同的。现代舞的灯光设计通常通过不同角度、亮度的白光的照射组合来诠释舞蹈的韵律和美感。在今天的戏剧演出作品中, 也有不少完全是用不同亮度的白光来塑造的, 例如不久前在上海戏剧学院小剧场上演的《天堂的风铃》中, 导演和灯光设计全部利用不同明度和角度的白光对于戏剧画面进行描绘和刻画。在戏剧的样式和内涵表现上起到了独特的效果。又比如2002年在上海戏剧学院“黑匣子”上演的话剧《牛虻》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灯光运用了简约的艺术语言方式, 以近似冷酷的白光照明, 依靠光线的投射角度和亮度所形成的光影效果来塑造舞台画面, 解释对象。剧中, 在亚瑟被出卖入狱, 又遭诱骗出卖了自己的同志后, 在睡梦中, 亚瑟的另一个自我影子般地运动着出现了, 伴随着模拟心跳的鼓点声, 亚瑟被紧紧笼罩在一个狭小的光圈中, 灯光在鼓声的节奏下以突明、渐暗的节奏变化着。亮度的变化写出了一个因为出卖了同志而良心备受煎熬的青年人的内心冲突, 揭示了一个年轻革命者成长的心路历程。

舞台上, 光照在景物、人物、空间上产生了丰富绝妙的层次, 并反射到观众的眼中, 使观众的大脑感受到千变万化的物体形象。当它们进入明暗的调子时, 我们可以从光源的角度与强度, 物体本身的色度, 及环境的影响这几方面去看待白光的亮度选择和画面塑造:3.1光源的角度与强度。舞台上的空间、景物、人物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结构与体积, 而物体的体积是由许多面组合而成的。所以在光的照射下, 各个面承受的光是不相同的。正面受光强, 我们感觉到光线明亮;侧面受光少, 我们感觉到光线减弱;背面投射来的光, 我们只感觉到逆光在物体上勾勒出的轮廓, 但会有强烈的光源感。光线从单方面投射物体, 只能是来自光源方向的一个面亮, 其周围则是弱到无光。如果来自多方面的光线, 则使物体多方面都亮, 也会增强总的亮度感觉;3.2物体本身的色度。物体本身的色度是指固有色的明度, 即物体本身的黑白程度。物体的固有色的外观在色光的照射下会发生变化, 而光的亮度也会改变物体的颜色倾向。比如国旗在标准日光下是呈红色, 而强光会使之变为淡红色;在弱光下, 则会呈现偏紫的红色。从中不难发现, 光的明亮程度不仅能够左右物体的明暗, 对其色相及纯度亦会有影响;3.3环境影响。同一物象置于不同环境和背景中有着很不相同的色感差别, 这种色感差别来自对比。如50%的灰色在深色前显得亮, 在亮色前显得暗。需要根据要求减弱相邻物体的明度差异, 根据戏剧情节正确地表现出对象的明暗对比关系。

不同亮度的白光体现的舞台画面上同样可以成为戏剧情感与气氛的载体, 表现空间与形体。舞台画面的明暗调子可深可浅、可虚可实。如边界分明的黑白相接会在舞台上产生闪电般的强烈效果;中性的灰色调更是艺术家最能展开想象力的广阔领域。在许多优秀的利用光塑造的戏剧舞台作品中, 我们能感受到灯光细腻的亮度及虚实变化所带来的强烈的气氛与情感。责任编辑:徐启彦

摘要:光与色的结合是舞台灯光创造艺术效果最重要的手段, 光的色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舞台画面的色调。富有刺激性的色光被用来创造美的感受, 影响观众的心理, 具有很大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已经成为当今戏剧演出最惯用的手段。

上一篇:抗旱措施下一篇:道德无价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