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服务公司规章制度

2024-10-15

汽车服务公司规章制度(共8篇)

汽车服务公司规章制度 篇1

XXX汽车贸易公司规章制度

为进一步提高营销网络团队素质,树立“人人学习、处处学习、时时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意识,强化营销人员能力的提升,拓展培训渠道,提供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我公司与上海时代光华合作为网员单位搭建了在线学习的平台。为加强培训管理,提高在线平台使用效率和效果,特拟定本管理办法。

一、培训目的:

丰富培训资源、拓展培训渠道,借助互联网络实现全员覆盖;改进培训方式、提升培训效果,利用在线平台完善培训体系,全面促进网员单位营销人员业务能力的提升。

二、培训对象

XXX汽车贸易公司总公司网员单位营销人员

三、职责

XXX汽车贸易公司总公司营销培训室(以下简称培训室)负责整个系统的运行和维护,负责在线培训的管理与服务,负责对网员单位营销人员培训情况实施跟踪、考核、评价、反馈。各单位在线培训负责人即:网员单位负责人负责本单位学员的信息收集上报,负责对变动信息的更新与维护,负责将接收到的相关通知信息及时传达到每位学员。网员单位受训人员负责帐户密码的保密及在线培训课程知识产权的保护。

四、培训内容

在线培训平台提供了532门管理类课程,分为重点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个类别:培训室确定5门课程作为2009年经销商网员单位销售人员必修课程(详见附件一),要求每位学员内按时间进度要求完成学习。其它课程为选修课程,学员可根据自身需求自行挑选。全部课程体系均对学员开放。

五、培训管理 培训时间:2009年4月15日-2009年12月20日,学员自选时间上线学习;

课时要求:

1、每位学员内在线培训要按照培训室要求时间完成必修课程。

2、单科学习独立考试,只有一次补考机会。

3、以公司为单位考核综合合格率,合格率达不到标准,从年终返利中考核。培训计划:学员要根据培训室下发的必修课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及考试 培训实施:学员按计划完成在线学习,做学习笔记,一般每门课程学习不超过1个半月。连续三个月不登录的学员,自动取消帐户,将从返利中扣除相应费用。

学习要求:必修课程要求在学习时做学习笔记,自选课程不做要求。

六、考核反馈

在线考试:通过考试取得积分,学员在参加完课程学习后需参加课程的在线考试,系统提供了多套试卷,学员从中选一套考试,多考无效。考试不合格的学员,系统会自动提示学员参加补考。跟踪考核:培训室管理人员在线对培训情况跟踪,及时对学员的学习时间、积分情况、学习笔记、改进情况进行了解。将学习成绩记入销售人员的培训档案,纳入经销商销售人员的日常考核。网员单位负责人作为本公司学员的管理者可以在后台对学员的学习时间、积分情况等进行必要的了解与督促,也可以在内部进行一定奖励与考核。评价反馈:培训室定期对学习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每两个月对学员的学习情况进行一次反馈和通报。

七、其他 学员应及时上网登录在线培训平台,接收在线培训相关通知、了解相关信息。学员使用在线培训具体方法参见《ELN2.0学员操作指南》(请在“课程选购”——“内部课程”里下载)。

本管理办法由XXX汽车贸易公司总公司营销培训室负责解释。

附件一:2009年网员单位销售人员推荐课程 市场营销学 课程编号:I08 客户关系管理学 课程编号:G52 汽车构造 内部课程(编号待定)目标管理 课程编号:D17 市场调查与分析方法 课程编号:G64

附件二:全部管理课程目录(请在“课程选购”——“内部课程”里下载)附件三:英语课程目录(请在“课程选购”——“内部课程”里下载)。

请各位营销人员充分利用贸易公司提供的培训条件,提高自身的能力与水平。

XXX汽车贸易公司总公司营销培训室 二○○九年四月八日

汽车服务公司规章制度 篇2

缺陷汽车召回制度为进入市场的汽车产品在设计和制造方面存在缺陷, 或不符合有关法规、标准, 有导致安全及环保问题的可能, 其生产厂商必须及时向国家有关部门报告产品存在的问题, 造成问题的原因及改善措施等, 并提出召回申请, 经批准后对在用车辆进行改造, 及消除事故隐患的法律制度。

发达国家汽车召回制度发展的历史背景。20世纪60年代, 美国国内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 交通安全事故发生频繁, 导致人员伤亡的数额递增, 引起了美国民众的极大不满, 美国律师拉尔夫就此发起一项呼吁美国国会颁布汽车安全法规的署名运动。与此同时, 日本汽车工业积极推进海外市场, 美国逐渐成为日本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 这给美国国内汽车制造商造成了强大的压力。在这种背景下, 美国国会于1966年9月9日, 通过了《国家交通和机动车安全法》, 该安全法将遵守安全标准和责任直接加诸于制造商。自美国实施了汽车召回制度后, 美国的汽车质量安全性能都有极大改善, 交通事故也得到了有效遏制, 极大地推动了美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其他国家为了提高本国汽车工业水平, 也纷纷效仿美国, 制定了符合其本国国情的汽车召回制度。例如, 日本的《机动车形式制定规则》等, 目前, 日本汽车制造商协会正着手制定统一的“汽车召回”标准, 以提高汽车召回制度的透明度。

汽车产业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猛, 但是在汽车产销量和保有量快速增长的同时, 产品质量却未能同步跟进, 国产汽车的安全性能远未迟到国务院于1994年在《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中提出的“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的要求。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消费者投诉热点中, 汽车质量问题大为突出:制造商、经销商对消费者合理的退、换货要求无理拒绝、故意拖延和相互推诿的现象极为普通, 对消费者人身及财产造成的损害情况也日趋严重, 该现象不能不受到重视。

2000年, 三菱帕杰罗越野车刹车管漏油, 几乎造成重大事故, 经查属安全隐患问题。三菱公司最终承诺解决, 全国有7万多辆三菱车被召回, 三菱事件成为“中国汽车召回第一案”。中国汽车消费者要求享受与国外消费者同等待遇的呼声越来越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 我国于2004年10月1日正式实施了不成熟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 (以下简称《规定》) 。

二、汽车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缺失与冲突

当前我国与汽车有关的法律、法规有《环境保护法》、《大气防染的治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公路管理条例》等一些部门的地方性管理规章, 都与汽车质量关联不大。

汽车产品质量缺陷属于产品责任领域范畴, 但目前在该领域我国还没有进行专门立法。有关产品责任方面的法律、法规主要反映在我国相关的法律文件中。现行的《民法通则》、《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形成了我国产品责任法的基本框架, 但仅原则上规定了“召回”确权的法律依据, 而这一依据仅限于原则, 缺乏产品缺陷导致的侵权界定细则, 故于操作上发生制度障碍。

缺陷产品的实质在于其不仅损害个人的合法权益, 还危害消费者群体和社会公共安全利益与之相关的法律后果, 更多的是公法上的责任。《产品质量法》第1条的规定, 该法的立法宗旨在于通过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 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明确产品质量责任, 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相应的, 《产品质量法》中规定的产品存在“缺陷”的法律后果, 不仅包括私法上因侵权所致损害赔偿责任, 也包括承担接受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理和处罚的责任。通览整部《产品质量法》仍缺乏规制汽车缺乏产品召回的相关可操作性条款。

综合分析, 我国汽车召回的法律制度可以归纳为以下方面:

首先, 与日、美的汽车召回制度及产品责任法律制度不同, 对产品质量问题, 我国更多的是由专门的行政部门直接进行监督、检查、处理和处罚, 侧重于用行政方式调整市场规制关系, 而对被规制的市场关系未给予合理重视。例如, 在我国目前的《产品质量法》中, 有关行政管理的条文就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使行政机关和行政手段成了维护产品质量的最主要的主体和方式。这有障于《产品质量法》作为市场规制法的整体功能的实现。

其次, 从法律可操作性角度看, 无论是《产品质量法》, 还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均未具体规定行政部门对其系统性产品缺陷及其责任主体的管理方式, 也未明确规定责任主体消除系统性缺陷产品对消费者和公共安全所带来的危害的具体步骤。尽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做出了政府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规定, 但针对缺陷产品的防范和处理的规定过于原则, 例如除了明确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相关管理职责外, 对于其他部门并未明确其职责, 对生产者的经营行为未做明确规定, 难以为解决产品缺陷问题提供充分的法律依据。尤其是当产品有足以危害消费者安全与健康的危险, 但未造成损害的情形, 这两部法均未做出规定。因此这两部法都不能满足实施召回的需要, 我国还未形成完整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的制度体系。

再次, 汽车召回制度以部门规章形式出台, 缺少权威性。这是《规定》的先天不足。最初制定相关法规时设想纳入《道路车辆安全法》, 但这样必须通过人大立法的程序方式, 而根据立法规划, 该法的出台遥遥无期, 只能通过部门规定的方式, 推出《规定》, 虽然速度较快, 但隐含着不少负面因素。在一些汽车产业成熟的国家, 汽车召回制度是以国家法律的形式出现, 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较强的规制力, 而作为国家质检总局的一个部门规章, 并非严格意义的法。目前, 在汽车消费过程中, 涉及制造、销售环节的有车管、工商、税务、交通、保险、质量监督等部门, 而我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无法对其他部门产生法律效力, 也使得相关认证制度缺乏法律基础。

我国现有颁布的汽车召回法规依据的是《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相关条款, 作为一般性的法律条文, 它们很难对汽车召回这一特定事物的复杂程序, 监督和赔偿问题做出明确、详细、可操作性的界定。从国际惯例来看, 国外有《产品责任法》、《消费者法》, 但是这些均不是召回制度的制定依据, 而依据的都是对汽车产品安全、环保、节能等方面有专门规定的《道路车辆法》, 而中国目前没有这样一部专门适用于汽车产品的法律。《规定》无法对其它部门产生法律效力, 也使得相关认证制度缺乏法律基础。从本质上看, 更多的是部门利益的再分配, 成为少数部门垄断特权的工具, 而不是消费者和行业利益最大化。在这种情况下单独而应付性地颁布《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 实际上导致了法律的错位问题, 一些根本性、结构性、系统性、深层化的矛盾并没有解决。应当需要有一个高于法规和部门规章的“国家汽车法”进行全面的规范。

三、发达国家缺陷汽车召回法律机制的引用

发达国家的缺陷产品民事责任归责原则的发展大至经历了三个阶段:合同责任、过失责任和严格责任。严格责任又称侵权行为法上的无过失责任, 是美英法系国家发展起来的一种产品责任理论, 目前已成为现代美国等国家产品责任诉讼的主流。严格责任理论是过失和担保责任的结合, 它分别吸取了过失和担保责任的某些要素, 其在于不要求原告证明被告的过失, 尽管卖方在准备和销售产品的过程尽可能做到谨慎, 严格责任仍然选用。严格责任的确立, 使得消费者在使用缺陷产品而损害时, 只要证明自己的损害与该产品的缺陷有关即可获得赔偿, 不需证明缺陷之所在, 也不必要证明制造者或销售者的过程。由于其在保护消费者权益上的显著优点, 已经为世界各国广泛用于对缺陷汽车召回领域中进行规制。

美国、日本和欧洲各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 由于科技发展水平和产品复杂程度提高、市场竞争激烈等多方面的原因, 都面临着大量因产品缺陷引发的公共安全问题。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立法机构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 授权政府有关行政部门对缺陷产品问题进行管理, 使之日益成为缺陷产品危害问题解决机制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国家所建立和实行的缺陷产品召回管理制度, 均具备了较为完备的法律基础, 政府部门进行缺陷产品召回管理的职能、召回管理的程序等, 都由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明确规定:对于缺陷产品的生产商、销售商等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以及相关义务, 都有明确的规定。综观这些国家的缺陷产品召回立法, 既包括针对所有产品的一般法, 也包括针对特定产品的特殊法。

1965年美国颁布《净化空气法案》, 1966年美国又颁布《国家交通及机动车安全法》并纳入了49号联邦法的第301章并进行了修改。美国除了《联邦车辆交通安全法》外, 还有美国交通部制定的《汽车召回法》、美国商业部制定的《汽车保用法》 (又称《柠檬法》) 、美国能源部制定的《平均油耗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 这对其实行汽车召回制度、维护并提高汽车质量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日本于1969年修改了运输省的《机动车型制造规则》, 设立了召回制度, 颁布了《产品责任法》、《道路运输车辆安全》、《召回制度》等法律。而西方各国多通过立法方式确认政府的权利, 对政府而言, 除非法律有明确规定, 否则政府无权过问。如使用在《产品安全法》第9条明确规定:主管部门可以将投入流通的不安全产品采取召回的办法, 以确保产品安全, 对未用其他方式消除危害的, 要加以消除。欧盟各国对缺陷产品事务制定的法律都是原则性规定, 但在操作层面上的规定都是由政府职能部门依据法律的授权制定的。即有关政府部门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可以制定缺陷产品管理的具体规定。

四、缺陷汽车召回制度的规范

针对国内外相关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我国汽车召回制度的最大问题是以部门规章制度的形式出台, 从而缺少权威性、有效性的规制。世界范围内汽车产业成熟的国家, 汽车召回制度往往是以国家大法的形式出现, 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较强的约束力。而我国目前仅有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 作为国家质检总局的一个部门规章, 无法有效的对其他部门产生法律效力, 也使得相关制度缺乏法律基础。规制比较难以在实践中操作, 导致无所适从境地。

我国目前在汽车消费过程中, 涉及制造、销售环节的有车管、工商、税务、交通、保险、质量监督等多个部门, 这就需要有一个高于各部门的“国家汽车法”进行协调规制。在此基础上, 根据汽车产品的特点, 提出“国家汽车法”在召回法律制度方面的立法规范。

1. 规范相关立法, 完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法律机制

综上所述的其他国家立法模式对于我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法律法规建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应当而且也有条件以一部或几部针对所有产品的法律为核心, 以其他针对特定产品的特殊法为辅助, 建立一套完整的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 再由有关部门进一步细化其中某些特殊商品的规定。为此, 一般规定与特殊规定相结合, 既有原则性, 又有可操作性, 只是这里的核心法律是《产品质量法》, 还是将缺陷产品召回的内容单例出来, 制定《缺陷汽车产品召回法》。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需要进一步完善《产品质量法》中的关于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关系的立法。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立法属于公法性质, 它保证了国家对产品市场监督管理活动, 其意在于维护公共安全。与其他国家立法相比较, 缺陷产品的问题没有在《产品质量法》中明确, 对于这部有关产品关系的核心法律来说是不完整的。《产品质量法》第40条和《合同法》第155条关于销售者或出卖人“修理、更换、退货”的民事责任实质上已经涉及到缺陷产品召回的规定, 只是该规定的使用范围被限制得过于狭窄, 即仅限于消费者与销售者之间的具有买卖合同的场合, 如果作为产品制造者外国厂商来与消费者直接订立买卖合同, 就不适用于这两条的规定, 消费者也就无权要求外国厂商承担“修理、更换、退货”的责任。因此, 在《产品质量法》中增加相应缺陷产品召回的法律规定是十分必要的。在以《产品质量法》为核心建立我国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中, 针对特定产品的特殊法同样具有重要地位。

2. 完善并构建对企业不执行召回的惩罚性赔偿制度

对于企业不执行召回或者隐瞒产品质量缺陷时, 首先应采用惩罚性赔偿制度, 然后制定合理的惩罚度量, 而合理的惩罚度量须依靠行政裁量权的合理行使。惩罚性赔偿制度以其补偿性、制裁性、预防性和激励性四项功能很适合在产品责任中应用。各国的产品责任法对产品存有重要质量问题的, 都具有明确的惩罚性赔偿规定, 如美国的《统一产品责任示范法》、《欧共体产品责任指令》等。因此, 在产品责任中增设惩罚性赔偿可使我国法律法规尽快与国际接轨。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的最大功效为:一是对已造成社会损害的企业以惩戒, 二是对尚未造成损害、但已发现问题的产品的预警。我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中最高处以制造商罚款30, 000元的标准偏轻, 难以起到应有的惩戒作用。鉴于此, 我国有必要引入英美法系的惩罚性赔偿制度。

当然, 在惩罚性赔偿数额的确定上, 应当根据我国国情, 确定一个合理的数额;做到既能对生产者形成威慑作用, 又不至于影响其生产能力和继续经营能力, 也即在规定足以保护消费者权益并能对生产者构成足够威慑的高额赔偿时, 也应适当考虑生产者的利益。

3. 完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鉴定过程的立法与管理

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本身在于保护消费者, 因而必须处理好赔偿难的问题, 完善产品责任和司法鉴定制度。《产品质量法》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作为判断产品是否有缺陷的首要标准是极为不妥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是最低的质量标准, 汽车质量符合这一标准未必不存在缺陷。况且我国没有在司法上确认行业责任——符合国家标准的商品因缺陷致消费者人身或财产损害的由制定该标准的国家部门承担责任, 这便存在汽车质量虽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 但仍然侵害消费者的安全权, 而消费者最终却无法寻求法律救济的可能。故此, 应当以产品以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构成危险作为提供法律救济的首要标准, 只要汽车存在设计缺陷、制造缺陷或说明缺陷, 即便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 亦构成侵权, 由制造商承担责任。

纵观我国司法鉴定的现状和立法鉴定甚为薄弱的情况, 要制定系统的鉴定法必须有一个科学、全面、完整和系统的规划。根据司法鉴定领域内的种种弊端, 结合司法鉴定工作实际发展需要和未来可能, 我国司法鉴定立法的内容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1) 关于鉴定权

鉴定权是鉴定领域内的支配力量, 是国家司法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授予由国家法律规定。因此, 针对鉴定权的合法界限, 鉴定权的管理、执掌、执行均应立法明确, 才能确保关于鉴定的一系列活动得于公平、公正和公义。

(1) 鉴定决定权, 即国家法律规定的决定进行鉴定的权力, 是鉴定权付诸实施的法律前提。从完善现有立法角度而言, 鉴定立法时应明确:民事与行政诉讼中的鉴定统一由人民法院决定;对于申诉、投诉案件, 人民检察院有决定鉴定的权力。同时, 立法应明确规定被告人、受害人 (包括其亲属) 和律师有申请鉴定、补充鉴定和重新鉴定的权利, 并规定提出申请的相关程序。

(2) 鉴定执行权, 即享有鉴定权的部门及其组织实施鉴定的权力, 具有专属性。鉴定执行权的行使是以鉴定权的执掌为前提, 所以为保证鉴定执行权的权威和有效性, 有必要立法明确:鉴定执行权只能限定在司法行政部门的鉴定机构或国家各级鉴定部门以及法定民间服务机构和取得鉴定资格的鉴定专业人员。

(3) 鉴定管理权, 即负责、保障鉴定活动顺利进行的一切权力, 主要包括鉴定机构审批权, 鉴定人资格授予权, 鉴定机构与鉴定人的管理权。作为一种行政权, 为确保其效力和权威, 应由司法行政部门或国家鉴定管理部门来行使, 原则上应实行中央和省两级管理体制。

(2) 加强鉴定对象、范围及鉴定结论的证据作用

对产品缺陷的鉴定, 只有法律规定了的鉴定对象, 鉴定结论才可以作为证据使用。由于现代科学门类繁多, 研究的对象又十分广泛, 新兴技术在司法工作中的应用又不断在扩展, 而我们在这方面的实践经验又很有限, 要短期内以法律形式列出所有的鉴定对象是困难的, 而且也是不科学的。因此, 鉴定立法时应根据我国目前的技术水平和法制传统习惯, 遵循实事求是原则, 与科技发展相适应及吸收、借鉴外国先进的立法原则, 确认国际上无争议的较为成熟的鉴定对象, 以及随着科技的发展逐步得到更多的国家法律认可的对我国具体办案有实际意义的鉴定对象。

鉴定结论的证据作用是鉴定结论本身可能说明或解决的问题。鉴定对象的不同, 决定了鉴定结论所能说明的问题不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高精仪器的应用, 通过鉴定不仅解决问题的范围扩大了, 且能够解决的问题的深度也突破了传统的界限。实际上, 鉴定结论在法律上所能起的作用是由其固有的特性决定的, 鉴定立法对于各项鉴定结论证据作用的规定也必然要遵循这一原则。

(3) 鉴定立法必须具有统一科学的鉴定标准

鉴定标准化是有关鉴定工作的名词术语、方法、程序步骤和鉴定依据的规范化、统一化。因此, 鉴定立法中应考虑统一各鉴定门类的名词术语, 使鉴定语言规范化、法定化, 避免对案情的理解发生差错;统一特征分类, 这是使鉴定工作趋向标准化的必由之路, 鉴定立法应明确每项鉴定学科的分类体系 (以该学科分类的可能性为前提) 。由于各门类鉴定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法律对其的规定不可能事事具细, 讲求统一, 鉴定立法应以原则性规定为主, 根据鉴定门类和鉴定对象的不同特点而进行相应的规定, 如对有些鉴定客体可规定最低的鉴定标准;对有些鉴定可规定作出肯定或否定结论的标准;对有些鉴定对象则规定作出结论的最低的特征数量和质量;对有些鉴定对象则规定必须采用的方法、手段。除原则性的规定外, 还应根据各鉴定门类的具体情况制定各鉴定门类的鉴定标准或实施细则, 旨在构建行之有效的国家缺陷汽车召回法律制度。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缺陷汽车召回制度的比较分析, 剖析了我国汽车缺陷产品召回法律中存在的问题与缺失, 从而构建缺陷汽车产品惩罚性赔偿制度, 并提出了立法须加强鉴定对象、范围、标准及鉴定结论的证据作用等立法规范。

关键词:召回制度,缺陷汽车,惩罚性赔偿

参考文献

[1]David Cresising:Quality:How to Make It Pay, Business Week, 1994

[2]Levy.R.A Record Year for Recalls, Dun’s Review, 1979 (113)

[3]陈吉刚:欧美日汽车法规简介.汽车工业研究, 2001.3

论我国汽车召回制度的完善 篇3

关键词:汽车召回;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DF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663(2012)02-0087-05

一、问题的提出

2010年丰田汽车公司在全球召回缺陷汽车800多万辆。但当中国丰田消费者天真地认为可以得到与美国丰田消费者同样待遇——即将车辆召回修理并赔偿有关损失时,却遭到了丰田汽车公司简单粗暴的回绝。对中国消费者,丰田公司仅仅将涉及召回的汽车召回免费维修了事,其他损失一概不赔。丰田汽车公司对中美两国的消费者在汽车召回方面的“同声不同步”、“同病不同治”、“同损不同赔”、“同命不同权”的歧视,使中国消费者倍感受伤,中国人民的感情受到极大的伤害。不少消费者认为这是日本对中国又一次公然挑衅。

2011年3·15晚会曝出韩国锦湖轮胎使用返炼胶,产品存在重大安全隐患。锦湖公司随后公开向中国消费者道歉,并声称要召回问题轮胎。但时隔几个月之后锦湖公司又出尔反尔认为自己的产品没有问题,拒绝召回,令中国消费者很是不满。

丰田公司之所以在汽车召回方面肆无忌惮地漠视世界上第一大汽车消费国——中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锦湖公司之所以敢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除应该谴责丰田公司、锦湖公司无良外,我們更应该对我国汽车召回制度进行深刻的反思:何以丰田公司会对中美两国消费者采取迥乎不同的态度?丰田公司之所以公然歧视我国消费者,丰田公司不讲诚信、惟利是图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汽车召回制度不完善、不健全,使狡诈的丰田公司有机可乘。没有完善的汽车召回制度,不利于对我国世界上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保护,不利于我国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与我国第一大汽车产销国身份不匹配。进一步系统、全面研究汽车召回制度,并完善我国汽车召回制度,已显得迫在眉睫。

二、我国汽车召回制度立法概况

1.汽车召回制度简介

产品召回制度,是指产品的生产商或者经销商在得知其生产、进口或经销的产品存在可能危害消费者健康安全时,依法向政府部门报告,及时通知消费者,并从市场和消费者手中收回有问题的产品,予以更换、赔偿的积极有效的补偿措施,消除缺陷产品的危害、风险。汽车召回是产品召回的其中一种。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最早出现在美国。美国正是有了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肥沃土壤,而成为第一个确立产品召回制度的国家,而美国召回制度的确立又始于汽车召回。而这时正是汽车产业作为生力军发展最为迅猛的时期,同时,“美国成为日本汽车最大的海外销售市场,然而汽车的普及率提高也使交通事故频繁发生”。1965年美国青年律师揭发了汽车商计划生产缺乏充分安全措施的汽车,并呼吁国会制定汽车安全法规,最终使得《国家交通与机动车安全法》在1966年得以出台,该法律规定,汽车制造商有公开汽车召回信息的义务,还需将相关情况通报交管部门和使用者,并对汽车进行免费修理。在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汽车召回法律制度。

2.我国汽车召回立法现状

我国虽在1993年制定了《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但都没有规定产品召回制度。相形之下,我国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相关研究和立法启动比较晚,这和我国的消费者运动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整体的制度环境是有关的。2002年《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中首先规定了产品召回制度,该条例第33条第1款规定:“经营者发现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存在严重缺陷,即使正确适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仍然可能对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应当立即中止、停止出售该商品或者提供该项服务;商品已经售出的,应当采取紧急措施告知消费者,并召回该商品进行修理更换或者销毁,同时应当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报告。”我国2004年才颁布了有关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的第一部规章,即2004年10月1日《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这是我国第一部汽车召回规定,也是第一部全国性的产品召回规定。截至2009年底,已先后受理近60家国内外汽车企业的212次主动召回,召回问题车辆321万余辆,保护了车主权益,为社会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近30亿元。

但汽车召回规定属于部门规章,法律位阶比较低,权威性不够,无法适应经济发展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需要。特别是随着国际、国内汽车召回事例的增多,《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已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生活的需要。尤其是在2010年丰田汽车公司召回对中国消费者进行公开歧视时,完善和制定汽车召回法律、法规的呼声日益高涨。

在强大的舆论关注和政府部门的努力下,2010年7月3日我国《汽车产品召回监督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召回条例》)千呼万唤始出来。《召回条例》一公布,社会各界就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也对其完善我国汽车召回制度寄予了厚望。不管该条例的内容如何,这至少表明我国已走在完善汽车召回制度的路上。《召回条例》以国务院行政法规的形式出现,提高了汽车召回法律的位阶,大幅度提高了罚款的额度,规定了刑事责任,较之以前《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三、《召回条例》的进步和不足

(一)召回条例的进步

1.扩大召回范围,由整车延伸至重要零部件

汽车销售公司管理制度 篇4

汽车销售公司管理制度1

一、对发生的重,特大交通事故,必须立即如实地用书面形式向上级主管部门,安全部门进行汇报。

二、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总结经验,接受教训,制定整改安全措施。

三、对事故处理结果,以及整改措施要向上级报告。

四、对重大事故要向广大驾驶员公告,组织驾驶员座谈,从中吸取教训,做到“四不放过”

汽车销售公司管理制度2

一、公司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安全工作责任。

二、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本公司制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个体要求,完善车辆安全设施及司助有员的安全教育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三、经常性,多样化,广泛的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灵活的宣传安全知识,推广行进管理经验,分析典型案例,通报违章事故,提高大家对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四、安全生产管理法律责任,企业法人对社会和主管部门负责,安技办负责人对企业法人负责,车辆等事故的安全责任人,必须承担事故责任和赔偿有关经济损失,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开展面对面的宣传教育,公司领导利用协助处理事故,办理车辆运输手续机会,业务人员利用车主,驾驶员来公司的机会,了解安全情况,宣传安全生产的政策法规,引导他们学习报张杂志,灌输安全思想。

六、每月五日定为安全例会日,由安技部门负责通知并召集会议,为了更好的做好此项工作,必要时邀请有关安全部门参加会议,就公司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指导,检查,促使公司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好得更扎实,稳妥。

七、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防消结合的方法,消除隐患,防止事故发生,把安全工作的重点放到预防上来。

八、广泛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板报,广播,宣传栏等形式,结合重,特大交通事故案例和严重违章现象,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一个“人人讲安全,事事说安全,时时查安全”的氛围,进一步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激发保障安全生产的责任感。

九、把办公室作为安全宣传窗口,平时组织业务人员学习安全材料,收集安全生产信息,丰富自己的安全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向他们推荐,散发学习村料,宣讲事故案例,增强他们做好安全工作的责任心。

十、实行领导现身说法活动,充分利用一切机会检查驾驶人员的安全工作,测验其安全信念,宣传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政策,事故案例,实现面对面的宣传教育

汽车销售公司管理制度3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规范企业的组织和行为,强化企业经营管理,增强企业的竞争意识和职工的敬业精神,促进运输事业的健康发展,遵守道路交通运输法规和条例,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措施,杜绝各类交通事故,必须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各项管理制度,自我约束,有章可循,才能立足于竞争激烈的道路运输市场,不断发展壮大。结合公司的具体情况,做到工作任务分工明确,岗位职责到人,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特制订本制度。工作制度

一、按时上下班,不迟到早退,不中途溜号。坚守工作岗位。不准脱岗。上班时间不允许干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凡中途溜号,擅离工作岗位者,应扣减工作时

间,并扣减工资。二、保持工作场所内外环境整洁,办公室静有序:工作人员上班时间应衣着整洁,精神饱满,专心一意,热情和谒,严肃认真的处理好每一件业务工作,防止出现差错事故。

三、遇有特殊情况,工作人员应随传随到,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工作上不准闹情况,对客户耍态度,推托发难,若明知故犯,对初犯者提出批评警告,第二次再犯调整下岗。

四、业务人员出差或外出办事,必须向主管领导招呼,并妥善安排好工作,将未了的业务委托其他人员办理。

五、对业务电话要记录清楚,及时通知有关人员办理。

六、办公场所,不准招惹闲人,不准带小孩玩耍,不准打扑克,下象棋,玩麻将,打闹嬉耍,影响正常的工作秩序,损坏公司形象。

七、节假日,公司可根据业务情况安排有关人员值班。

汽车销售公司管理制度4

一、保证每季度组织驾驶员进行一次安全教育,提高广大驾驶员安全意识,保证行车安全。

二、随时对营运车辆进行安全检查,保证合格率达到90%以上。

三、严把驾驶员准入关,对驾驶条件不达标的人员,严禁驾驶车辆。

四、严把车辆保险关,对参营车辆必须要求参加车辆保险,建立保险登记,随时督促保险到期车辆续保,保证参保率达到100%力争全年无重,特大事故发生,力保小事故控制在3%以内。

五、积极组织学习宣传国家方针,政策,法规。树立一个合格的企业形象。货运车辆安全生产例会制度货运车辆安全生产事故分析制度

一、公司将每周星期六上午定为安全生产工作例会,检查上周工作日志及有关事务,总结上一周安全工作,安排,部署下周安全工作计划。

二、公司主管安全和分管安全的领导及职能人员必须按时参加,不能无故缺席,否则按公司的考勤制度处罚。

三、对每发生的一起安全事故报案,都必须有详细记录,并立即召

开事故分析会,查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出新的整改措施。四、对事故现场进行拍照,绘图,查明事故原因及时间,地点,天气状况,进行分析,并建立事故档案。

货运车辆安全生产检查及安全隐患整改制度

一、公司安全部门对本公司所有车辆必须每月定期分批分期对营运车辆的技术性能,安全系数进行普查,抽查。

二、检查车辆制动系统,方向系统是否合乎国标及国家规定的要求;驾驶人员有无合法证件(驾驶证,资格证),年龄在不驾驶权限;驾驶员是否遵守交通法规,操作技能是否合乎营运要求;驾驶员有无违法,违规行为,是否拉运禁运物资,严禁酒后驾驶;车辆是否持有有效,合法的第三者强制性保险。

三、对以上查出的问题,要做详细的记录,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应采取措施,限期整改。

对整改后的车辆驾驶员,要有详细的记录,什么原因进行整改,以及时间,地点,整顿后的详细记载。

汽车销售公司管理制度5

一、凡参加营运驾驶必须有两年以上驾龄,并有交警部门和运管部门符合颁标准,并备有以下安全服务设施:

1、车门上喷有公司名称,车厢喷有安全警语;

2、前排座位备有安安带;

3、张贴有里程票价表和收费规定及里程地图册;

4、车上配有灭火器,枕木,防滑链;

5、车上张贴或喷有明显,清晰的监督举报电话;

6、设施设备齐全有效,卫生清洁无异味;

7、车身外观保持良好,无脏物,无严重锈斑和脱漆,前后车牌号整洁,清晰,车门车窗开闭自如,门锁可靠,玻璃齐全明净;

8、驾驶员衣帽整洁,仪容端正;

9、驾驶员在营运时必须携带《道路运输证》、《驾驶证》、《资格证》、《行驶证》、《保险证》、《附加费证》,不得涂改或转借,并在车内安装由运管部门发放的监督卡,路单;

10、驾驶员出车前应首先检查油表,水表是否合格,检查轮胎是否松动,是否有气,刹车是否灵活有效,所有灯具是否合格有效,车门车窗是否开闭自如,门锁可靠,方向转向是否灵活;

11、上车后系好安全带,方可行驶;

12、坚决禁止酒后驾车,思想波动大驾车、带情绪驾车,过渡疲劳驾车;

13、不准将车辆交给外我驾驶;

14、不准穿拖鞋驾驶车辆;

15、不准在驾车时吸烟饮食,闲谈打电话或其他妨碍安全行车的行为;

16、不得闯红灯,不得超速行驶,不得与行人和非机动车抢道、不得原地掉头。

17、收车时应注意检查乘客或货主遗留的物品;

18、收呈时对车辆履行安全检查;

货运车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考核制度

一、分管安全的领导及工作人员,必须年终对行车安全工作同驾驶员对安全责任书的完成情况逐条进行考核,总结,评比,对完成好的进行奖励,对完成差的进行批评指正,处罚。

二、主管领导对分管领导及机构,结合年初签订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进行安全工作总结,考核,评比,并进行奖励处罚。

三、主管领导在年终总结和公司年初的《安全生产考核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找出差距,制定整改措施和下年安全生产目标。

汽车销售公司管理制度6

一、公司每季度对职工及全体驾驶员进行一次安全学习教育,学习生产安全法,传达上级的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审查的指示精神。

二、根据上级安排和公司安全工作的需要,在安全月,重大节会前,冬季,春运,学生假期前,利用集体学习,大型横幅挂图,散发传单形式,对市民和驾驶员进行安全宣传教育。

三、虽然公司的具体工作不适应班前和出车前安全教育,但必须在驾驶员到公司办理手续,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对驾驶员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教育。

四、对有重大安全隐患的驾驶员,进行重点帮教活动,除对存在的安全隐患立即整改外,还必须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不能让他们带情绪开车。

五、对新入户的驾驶员,除了拥有必要的:驾驶证,资格证xxx外,还必须在公司安全管理部门的组织下进行不少于八小时的上岗安全技术培训,主要学习《安全法》,《交通安全法》,《运输业驾驶员管理规范》,《驾驶员安全操作规程》等。并对他们的培训情况进行考核测验,进行打分。

汽车销售公司管理制度7

加强公司的规范化管理,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促进公司发展壮大,提高经济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的规定,特制订本公司管理制度大纲。

一、公司全体员工必须遵守公司章程,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决定。

二、公司禁止任何部门、个人做有损公司利益、形象、声誉或破坏公司发展的事情。

三、公司通过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提高全体员工的技术、管理、经营水平,不断完善公司的经营、管理体系,实行多种形式的责任制,不断壮大公司实力和提高经济效益。

四、公司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公司的决策和管理,鼓励员工发挥才智,提出合理化建议。

五、公司实行“岗薪制”的分配制度,为不同岗位的员工提供不同的薪资。并随着经济效益的提高逐步提高员工各方面待遇;公司为员工提供平等的竞争环境和晋升机会;公司推行岗位责任制,实行考勤、考核制度,评先树优,对做出贡献者予以表彰、奖励。

六、公司提倡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提倡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倡导员工团结互助,同舟共济,发扬集体合作和集体创造精神,增强团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七、员工必须维护公司纪律,对任何违反公司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的行为,都要予以追究。

八本规则是劳动合同之一部分,聘用员工违反本规章制度视为违反劳动合同。

员工守则

一、遵纪守法,忠于职守,爱岗敬业。

二、维护公司声誉,保护公司利益。

三、服从领导,关心下属,团结互助。

四、爱护公物,勤俭节约,杜绝浪费。

五、不断学习,提高水平,精通业务。

六、积极进取,勇于开拓,求实创新。

一财务管理制度总则

为加强财务管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具体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财务管理工作要贯彻勤俭节约、精打细算之原则、在企业经营中制止铺张浪费和一切不必要的开支,降低消耗,增加积累。

二、公司设财务部,财务部主任协助总经理管理好财务会计工作。

三、出纳员不得兼管、会计档案保管和债权债务帐目的登记工作。

四、财会人员要认真执行岗位责任制,各司其职,互相配合,记帐、算帐、报帐必须做到手续完备、内容真实、数字准确、帐目清楚、日清月结、近期报帐。

五、财务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中,必须坚持原则,照章办事。对于违反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的事项,必须拒绝付款、拒绝报销或拒绝执行,并及时向总经理报告。

六、财务人员因故离职,必须与接替人员办理交接手续,没有办清交接手续的,不得离职,亦不得中断会计工作。移交交接包括移交人经管的会计凭证、报表、帐目、款项、公章、实物及未了事项等。

七公司以单价XX元以上、使用年限一年以上的资产为固定资产,分为五大类:

1、房屋及其他建筑物;

2、机器设备;

3、电子设备(如微机、复印机、传真机等);

4、运输工具;

5、其他设备。

九、各类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为:

1、房屋及建筑物35年;

2、机器设备XX年;

3、电子设备、运输工具5年;

4、其他设备5年。

固定资产以不计留残值提取折旧。固定资产提完折旧后仍可继续使用的,不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要补提足折旧。

十、银行帐户的帐号必须保密,非因业务需要不准外泄。

十一、银行帐户印鉴的使用实行分管并用制,即财务章由出纳保管,法人代表和会计私章由会计保管,不准由一人统一保管使用。印鉴保管人临时出差由其委托他人代管。

十二、根据已获批准签订的合同付款,不得改变支付方式和用途;非经收款单位书面正式委托并经总经理批准,不准改变收款单位(人)。

十三、库存现金不得超过限额。现金收支做到日清月结,确保库存现金的帐面余款与实际库存额相符,银行存款余款与银行对帐单相符,现金、银行日记帐数额分别与现金、银行存款总帐数额相符。

十四、因公出差、经总经理批准借支公款,应在回单位后七天内交清,不得拖欠。非因公事并经总经理批准,任何人不得借支公款。

十五、严格现金收支管理,除一般零星日常支出外,其余投资、工程支出都必须通过银行办理转帐结算,不得直接兑付现金。

十六、领用空白支票必须注明限额、日期、用途及使用期限、并报总经理报批。所有空白支票及作废支票均必须存放保险柜内,严禁空白支票在使用前先盖上印章。

十七、正常的办公费用开支,必须有正式发票,印章齐全,经手人、部门负责人签名,经总经理批准后方可报销付款。

十八、未经董事会批准,严禁为外单位或个人担保贷款。

十九、严格资金使用审批手续。会计人员对一切审批手续不完备的资金使用事项,都有权且必须拒绝办理。否则按违章论处并对该资金的损失负连带赔偿责任。

二办公用具、用品购置与管理

一、所有办公用具、用品的购置统一由办公室造计划、报经领导批准后方可购置。

二、所有用具必须统一由办公室专人管理。办理登记领用手续、办公柜、桌、椅要编号,经常检查核对。

三、个人领用的办公用品、用具要妥善保管,不得随意丢弃和外借,工作调动时,必须办理移交手续,如有遗失,照价赔偿。

三合同管理制度

为加强合同管理,避免失误,提高经济效益,根据《合同法》及其他有关法规的规定,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订本制度,适用所有汽车营销人员及负责人。

一、公司对外签订的各类合同一律适用本制度。

二合同的签订应当使用公司制定的同意文本。

三、合同谈判须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参加,不得一个人直接对外签署合同,并向公司及时备案。四、签约人在签订合同之前,必须认真了解对方当事人的情况。

五、签订合同必须贯彻“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等价有偿”的原则。

六、合同除即时清结者外,一律采用书面格式,并必须采用统一合同文本。

七、合同原则上由部门负责人具体经办,拟订初稿后必须经分管副总经理审阅后按合同审批权限审批。重要合同必须经法律顾问审查。合同审查的要点是:

1、合同的合法性。包括:当事人有无签订、履行该合同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合同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政策和本制度规定。

2、合同的严密性。包括:合同应具备的条款是否齐全;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是否具体、明确;文字表述是否确切无误。

3、合同的可行性。包括:当事人双方特别是对方是否具备履行合同的能力、条件;预计取得的经济效益和可能承担的风险;合同非正常履行时可能受到的经济损失。

八、根据法律规定或实际需要,合同还应当或可以呈报上级主管机关鉴证、批准,或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鉴证,或请公证处公证。

九、合同依法成立,既具有法律约束力。一切与合同有关的部门、人员都必须本着严格执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确保合同的实际履行或全面履行。

十、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部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应随时了解、掌握合同的履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汇报。否则,造成合同不能履行、不能完全履行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十一变更、解除合同的手续,应按本制度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执行,并一律必需采用书面形式(包括当事人双方的信件、函电、电传等),口头形式一律无效。

十二、合同纠纷由有关业务部门与法律顾问负责处理,经办人对纠纷的处理必须具体负责到底。

十三凡可能发生争议的合同,应当及时向公司负责人通报,并保留如下材料以作为解决纠纷之材料:1、合同的文本(包括变更、解除合同的协议),以及与合同有关的附件、文书、传真、图表等;

2、送货、提货、托运、验收、发票等有关凭证;

3、货款的承付、托收凭证,有关财务帐目;

4、产品的质量标准、封样、样品或鉴定报告;

5、有关方违约的证据材料;

6、其他与处理纠纷有关的材料。

十四、公司所有合同均由办公室统一登记编号、经办人签名后,由办公室建档管理

十五、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做好合同管理的基础工作。具体如下:

1、建立合同档案;

2、建立合同管理台帐;

3、填写“合同情况月报表”。

四车辆销售人员管理

一、市场营销部是车辆销售管理的第一责任部门。

二、市场营销工作以提高公司经济效益,壮大企业经济实力为目标,营销人员必须发扬爱岗敬业、团结奉献精神,具有责任心和使命感,完成公司所交给的车辆营销任务。

三、营销人员要做到诚实守信、规范交易、热情服务,自觉维护公司的声誉和形象。

四、市场营销部应认真作出切实可行的营销方案,报总经理批准后实施。在实施过程中,销售价格未经批准不得变更。

五、销售帐薄的记录要内容真实、数字准确、帐目清楚、日清月结,月底及时向总经理上报销售情况,及时报表。

六、车辆销售后,要及时将预售协议书、买卖合同、结算单等销售资料整理入档管理。

七、所有购房款必须由市场营销部于收款当日交财务部,存至指定银行帐户,严禁公款私存。

八、营销人员要保守商业机密,确保车辆销售情况等内部信息不泄露。

九对于在售车辆销售人员不得擅自开动及上路行使,如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财产损失,应当由责任负责赔偿。

十任何公司员工包括车辆销售人员在下班后,不得从事机动车或非机动车载客行为,该行为应当视为严重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如有发现公司有权立即解除劳动合同。如造成财产人身损害等交通事故侵权事故,其造成的所有经济损失均由当事人自行承担,并不得认定为工伤,不享有任何工伤待遇。

五办公室管理制度

为完善公司的行政管理机制,建立规范化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使公司各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照章办事,特制订本制度。

一、董事会和公司的文件由办公室拟稿。文件形成后,由董事长签发。

二、已签发的文件由核稿人登记,并按不同类别编号后,按文印规定处理。,文件由拟稿人校对,审核后方能复印、盖章。

三、董事会和公司的文件由办公室负责报送。送件人应把文件内容、报送日期、部门、接件人等事项登记清楚,并报告报送结果。

四、经签发的文件原稿送办公室存档。

五、外来的文件由办公室文书负责签收,并于接件当日填写阅办单,按领导批示的要求送达有关部门,办好文件阅办。

六、文印人员必须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各项打字、传真、复印任务,不得积压延误。工作任务繁忙时,应加班完成。办理中如遇不清楚的地方,应及时与有关人员校对清楚。

七、文件、传真等应及时发送给有关人员。因积压延误而致工作失误或造成损失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八、严禁擅自为私人打印、复印材料,违犯者视情节轻重给予罚款处理。

九、办公用品购置后,须持总经理审批的《资金使用审批表》和购货发票、清单,到办理出入库手续。未办理出入库手续的,财务部不予报销。

十、各部门所用的专用表格等印刷品,由部门自行制定格式,按规定报总经理审批后,由办公室统一印制。

十一、办公用品只能用于办公,不得移作他用或私用。

十二、所有员工要勤俭节约,杜绝浪费,努力降低消耗和办公费用。

六电话使用规定

一、公司各部门电话费均按月包干使用。具体标准如下:办公室元/月,投资发展部100元/月,财务部元/月;市场营销部元/月。

二、若有超出当月包干标准的,从超额部门的工资中扣出。当月节余部分累计到本部门下月话费中使用。

七公司管理制度之考勤制度

一、为加强考勤管理,维护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二、公司员工必须自觉遵守劳动纪律,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工作时间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外出办理业务前,须经本部门负责人同意。

三严格请、销假制度。员工因私事请假1天以内的(含1天),由部门负责人批准;3天以内的`(含3天),由副总经理批准;3天以上的,报总经理批准。副总经理和部门负责人请假,一律由总经理批准。请假员工事毕向批准人销假。上述均应采用书面形式,未经批准而擅离工作岗位的按旷工处理。连续矿工三日的,应当视为严重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公司有权立即解除与之劳动合同。

四、上班时间开始后30分钟内到班者,按迟到论处;超过30分钟以上者,按旷工半天论处。提前30分钟以内下班者,按早退论处;超过30分钟者,按旷工半天论处。

六、1个月内迟到、早退累计达3次者,扣发5天的基本工资;累计达3次以上5次以下者,扣发10天的基本工资;累计达5次以上10次以下者,扣发当月15天的基本工资;累计达10次以上者,扣发当月的基本工资。

五、旷工半天者,扣发当天的基本工资、效益工资和奖金;每月累计旷工1天者,扣发5天的基本工资、效益工资和奖金,并给予一次警告处分;每月累计旷工2天者,扣发10天的基本工资、效益工资和奖金,并给予记过1次处分;每月累计旷工3天者,扣发当月基本工资、效益工资和奖金,并给予记大过1次处分;每月累计旷工3天以上,6天以下者,扣发当月基本工资、效益工资和奖金,第二个月起留用察看,发放基本工资;每月累计旷工6天以上者(含6天),予以辞退。

六、工作时间禁止打牌、下棋、串岗聊天等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如有违反者当天按旷工1天处理;当月累计2次的,按旷工2天处理;当月累计3次的,按旷工3天处理。

八安全保卫工作

一办公室专人应定期检查消防栓是否完好无损;配备的各种灭火器,防火通道必须保持畅通,严禁堆放任何物品堵塞防火通道。

二、员工安全用电:

1、电线、电器残旧不符合规范的,应及时更换;

2、严禁擅自私接电源和使用额外电器,不准在办公场所使用电炉;

3、配电房等重地,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非专业管理人员,不得随意进入。

三、落实防盗措施:

1、财务室要安装防盗门窗和自动报警器,下班时要接通报警器的电源;

2、重要部门的房间要设置防盗门窗,办公房间无人时要关好门窗和电灯;

3、公司财物不得随便放置,重要文件及贵重物品必须锁好;

4、车辆停放时应采取必要的防盗措施。

四、全体员工都有遵守本制度及有关安全规范的义务。凡违章造成事故的,一律追究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九车辆管理制度

一、公司车辆由办公室统一管理、调度。各部门公务用车,由部门负责人先向办公室申请,说明用车事由、地点、时间,办公室根据需要统筹安排派车。

二、外单位借车,需经总经理批准后方可安排。

三、车辆驾驶实行专人专车,专车专管。面包车由投资发展部使用,由该部统一领油、维修、持有手续、承担责任。如有临时安排,其他部门用车,在用车期间内承担责任,保持车况完好。

四、车辆在下班后或节假日必须停放公司院内,并采取必要的防盗措施。

五、车辆实行定点维修,需维修的项目由驾驶员列出清单后,由办公室报总经理批准。

六、驾驶员应做到合理用车,节约用油。

七、办公室应按时办好车辆保险、养路费缴纳等各项手续,车辆有关证件及资料由驾驶员妥善保管。

八、违规与事故处理

1、下列情况,违反交通规则或事故的经济损失及责任由驾驶员负担:

(1)酒后驾驶;

(2)未经许可将车借予他人使用;

(3)违反交通规则引起的交通肇事;

(4)违反交通规则,其罚款由驾驶人员负担。

2、意外事故、不可抗拒原因造成的车辆事故由公司酌情研究处理。

十、出差制度管理

一、本办法适用于本公司因公出差支领旅费的员工。

二、出差旅费分交通费、宿费及特别费三项:

1、交通费系指火车、汽车、飞机等费用。

2、膳宿费系指膳食费及宿费。

3、特别费系指因公支付邮电或招待费等。

三、员工因公出差,应事先填明员工出差申请单,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并呈报总经理批准后出差,如因事情紧急而未及时填表,须事先由部门负责人口头报告总经理,等返回公司后,应立即补办手续,员工出差报支表的处理程序如下:

1、出差前依单填明单位、级别、姓名、出差事由、搭乘交通工具、出差日期、预支金额,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后呈报总经理批准。

2、出差人凭核准的预支金额,填写借款单,向财务部预支差旅费。

3、出差人返回后7日内应填写差旅费报销单,注明实际出差日期、起始讫地点、工作内容、报支项目、金额等,由所属部门和财务部负责人审核后报总经理批准,由财务部在报销时冲销预支数。

四、差旅费按业务需要按岗位职务分成如下几个包干:

1、享受总经理以上待遇的人员,差旅费实报实销。

2、享受副总经理的人员,宿费上限150元/日。

3、享受部门负责人待遇的人员,宿费上限100元/日,其他人员宿费上限80元/日,另伙食补助30元/天。交通费以经主管领导核准的交通方式依票据实报实销。

4、公司员工出差期间,确因工作需要宴请时,需经主管领导核准,依票据实报实销,同时取消当日伙食补助。

5、公司员工出差期间,因游览或非工作需要的参观而开支的一切费用,由个人自理。

汽车销售公司管理制度8

一、公司职工均应考核出勤,有办公室统一考记,月终汇总存档。

二、请假。职工因故不能到岗上班,必须提前履行请假手续。请假应持假条,经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休假。假满后回公司报到销假,因故超假应讲明原因,并履行补假手续,否则按旷工处理,事假扣发工资。

三、职工在工作期间为按时上班,且未履行请假手续者,以旷工处理,旷工按旷工时间加倍扣罚工资,连续旷工三天或者月旷工两次者,责令下岗。

四、半小时以内为到时岗者,迟到(早退)超时半小时者记旷工。迟到一次扣两小时工资,月累月计迟到(早退)三次者,补记旷工一天。

汽车销售公司管理制度9

一、公司每日业务收入必须全部存入银行。出纳库周转现金不得超过日平均现金流出量的三倍,公司用现金支票从银行提现款,必须经财务主管审核,经理审批。

二、严格费用支出审批,严禁白条顶库和非税务发票入帐,坚持先审批后支付,一切开支项目要符合规定,按计划支付。

三、要做到日清月结帐目清楚,按规定归集费用,按时结帐,报送报表。

四、严格控制业务费用支出,管好电话,控制招待费用,实行帐目公开,接受股东监督。

五、财务人员必须尽职尽责,管好用好公司资金,确保资金安全,严防丢失,被盗,或违反元宝公款私存,公款私用事件的发生。

汽车销售公司管理制度10

一、利用公司集中学习时间,驾驶员领受到公司办事时间,零售商路检查时间,叮咛安全行车事项,注意行车安全。

二、告诫驾驶员,坚决制止旅客携带“三品”上车,安管人员随时上路进行抽查,特别是重大假日及本市重大活动期间。

三、对国家禁运物资,拒绝承运。

四、对货物运输必须收费合理,不坑害货主,保证货物安全。

汽车销售公司管理制度11

一、日常维护每日由驾驶员在出车前,运行中,收车后进行,主要是对车辆进行清洁,补给和安全检查等。

二、车辆间隔行使里程一般在20xx—3000公里时,应在修理厂进行一般维护,除日常维护作业处,应以检查,润滑,紧回为主,并检查相关制动,操纵等安全部件。

三、车辆间隔行驶里程一般在10000—15000公里时,应对车辆进行技术检测和技术评定,根据结果,确定附加作业或小修项目,在具有“二级”维护资质的修理厂进行检查维护保养,以检查,调整为主,并拆检轮胎或进行轮胎检查换位等。

四、车辆在温差轿大的季节需进行维护,进入夏季和冬季前结合一次定期的二级维护,更换润滑油,调整油电器,检查维护冷却系统和加装有关防护措施等。

五、车辆定期保养的目的是及时排除故障,恢复车辆技术技能,节约运行消耗,延长其他使用寿命,既是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也是保证行车安全,节约能源,减少污染,高效的完成道路运输任务的技术瓮中保障。

汽车销售公司管理制度12

为了加强公司运输车辆的技术管理,保持运输车辆技术状况良好,确保安全生产,充分发挥运输车辆的效能和消耗,制定本制度。

一、车辆技术管理应坚持预防为主和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原则,对运输车辆应择优选配,正确使用,定期监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合理改造,适时更新的全过程主要职责是:

1、贯彻执行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和上能发布的有关车辆技术管理的各项方针,政策,规章和制度。

2、制定本公司车辆技术管理的规章和制度,以及车辆技术管理目标和考核指标,并负责实施。

3、公司要一名副经理负责车辆技术管理工作人员负责车辆各项技术管理工作,并负责实施。

4、建立健全车辆技术管理的各级岗位责任制,明确车辆技术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充分发挥其作用,保持队伍的相对稳定。

5、正确处理运输生产和技术管理的关系,保持运输车辆技术状况良好。

二、行车投入使用前,应建立车辆技术档案,配备必要的附加装备和安全防护装置,严格执行走合期的各项规定,做好走合维护工作。

三、车辆的经常性装备应符合国际GB7258—87《机动车安全技术条件》、CB4785—84《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的数量、位置和光色》、和xxxJT3115—82《货运全挂车通用技术条件》、JT3115—82《货运半挂车通用技术条件》的有关规定,并保证齐全,完好,不得任意增减。

四、车辆在特殊运行条件下使用时,应根据需要,配备保温,预热,防滑,牵引等临时性装备;车辆运输超长,超宽或保鲜等特殊物质时,应根据需要增加临时性装备;运输危险货物的车辆,应符合xxxJT3130—88《汽车危险货物运输规则》的有关规定。

五、公司和个人必须逐年建立车辆技术档案。技术档案应认真填写,妥善保管,记载及时,不得任意更改,车辆易主和办理过户手续时,车辆技术档案应完整移交。

六、车辆技术档案主要内容应包括:车辆基本情况和主要性能,运行使用情况,主要部件更换情况,维修记录及事故处理记录等。

七、建立必要的技术经济定额和指标、主要包括:行车燃料消耗定额、轮胎行驶里程定额,车辆维护与小修费定额,车辆大修间隔里程定额,车辆完好率,车辆平均技术等级,车辆新度系数等。

八、车辆的额定载质量符合制造厂规定,载质量一经核定,严禁下载,车辆载质量符合制造厂规定,载质量一经核定,严禁超载,车辆增载必须符合xxx1988年发布的《汽车货物运输规则》的有关规定,车辆总质量超过桥梁承载量或运输超长,超高货物时,应报请当地交通,公路主管部门,采取安全有效措施,经批准后,方可通行,车辆运在易散落泄露物品时,应封盖严密以免污染环境。

九、新车、大修车以及装有大修发动机的汽车走合期必须遵守如下规定:

1、走合期里程不得少于1000公里;

2、在走合期内应选择比较好的道路并减速运行;

3、在走合期内驾驶员必须严格执行驾驶操作规程,走合期内严禁拆除发动机限速装置;

4、在走合期内认真做好车辆的日常维护工作,注意在运行中的声响和温度,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5、走合期满,应进行一次走合维护,其作业项目和深度参照制造厂的要求进行。

6、进口汽车按制造厂的走合规定进行。

十、车辆选用燃润料必须符合制造厂说明书的技术要求;燃润料应保持清洁,不同种类的燃润不得混合使用,更换不同型号的润滑油或季节性换油时,必须做好清洗工作。

十一、各车主单位应按xxx1987年颁布的《汽车运输行业轮胎技术管理制度》的要求,加强轮胎管理,提高轮胎使用维修技术水平。

十二、各车主单位应建立车辆技术检验和安全检查制度,做好出车前的检查工作,发现故障及时排除。

十三、车辆在低温下行使或停放时应采取防冻,保温措施,使用前应预先换用冬季润滑油,发动机罩和散热器前加装保温套,注意保持正常工作温度,使用防冻液时应应掌握其正确的使用方法,调整电机调节器,增大发电机电流,注意保持蓄电池电解液的合适密度,冰雪路面行驶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滑措施。

十四、车辆在高温条件下使用时,应对汽油发动机供油系统,采取隔热等有效措施,防止气阴,加强冷却系统的维护,清除水垢保持良好的冷却效果,行车途中经常检查轮胎温度和气压,不得采取放气或冷水浇泼法降低轮胎的气压和温度。

十五、驾驶员必须爱护车辆,严格遵守驾驶操作规程。行车前做到预热启动,低温提速,低档起步,严禁滑行,合理省油。

十六、车辆的日常维护是驾驶员必须完成的日常工作。主要内容是:坚持三检,即出车前,新车种,收车后检视车辆的安全机构及各部件连接的坚固情况,保持四清,即保持机油,空气,燃油滤清器和蓄电;保持车容整洁。

汽车销售公司管理制度13

一、为了认真贯彻和落实国家有关安全管理的方针政策,驾驶道路运输管理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必须加强安全管理的工作。

二、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公司董事长为本公司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安全工作负全面组织领导,管理责任。

三、公司必须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由公司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为主要成员,负责执行公司的安全管理职能。

四、公司按“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安全责任。

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防消结合的方法,消除隐患,防止事故发生,把安全工作的重点放在以预防上来。

六、不断加强制度建设,针对客观不变的形势和条件,及时研究,修定制度,使各项管理制度常处于完善,适应和较高水平。

七、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事故责任制,安全监督检查制度等责任制,逐步形成制度体系。

八、经常性,多样性,广泛的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灵活的宣传安全知识,推广先进管理经验分析典型案例,通报违章事故,提高大家对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九、建立安全工作例会与安全活动日制度,开会必须讲安全,布置检查工作有安全内容。

十、开展面对面的宣传教育,公司领导利用协助处理事故,了解车辆手续,业务人员利用车主,驾驶员来公司的机会,了解安全情况,宣传安全生产的政策法规,引导他们学习报纸杂志,灌输安全思想。

一、加强对驾驶员队伍的管理,建立一支技术精良,本领过硬,健全意识强,防范方法好,遵纪守规的驾驶队伍。

二、按照事故“四不放过”的原则,对种类违章和事故,事故责任未查清不放过,当事人和有关人员未受安全教育不放过,没有整改措施不放过。

十三、严格执行xxx《公路运输企业责任行车事故统计办法》对发生的重大,特大责任行车事故要在四小时上报。

四、因工作不负责任,渎职,或者违反有关规定,造成不安全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损失的,必须负担事故责任和经济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汽车销售公司管理制度14

一、认真做好,“三勤三检”工作,准确掌握车辆性能和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置,严禁带病运行。

二、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必须证照齐全,状态良好,牢记安全,情系民众,为个人家庭负责,为社会负责。

三、驾驶员的安全学习和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每月不少于2次,集体安全学习教育每季度安排一次,凡因未按规定参加安全教育活动的,没缺少一次扣罚15元,并限期补课。

四、驾驶员要认真学习交通法律法规,熟知《交通安全法》,《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办法》各项条款,学习和掌握公司各项制度和规定,并严格执行。

五、对驾驶员的学习成效,质量要定期进行测试,考评,并记入本人档案,测评不合格的应重新补考。

汽车销售公司管理制度15

一、凡是本公司营运车辆,必须在本公司指定的维修企业每季度按时进行二级维护保养,维护合格后,凭出厂合格证到公司接受检查,登记。

二、凡是本公司营运车辆,欺行霸市,语言粗暴,辱骂乘客等不良行为被投诉,经查实者每次罚款50元,保证监督工作的正常运转。

三、公司安全部门对本公司所的车辆必须每月定期分批分期对营运车辆技术性能,安全系数进行抽查。

四、检查车辆制动系统,方向系统是否合乎国际规定的要求。

五、营运车辆每月1—5日必须到公司所指定修理厂进行安全检查,缺席一次罚款50—100元。

六、驾驶员应在每天出车前或出车后,尤其是长途运输必须对车辆安全技术状况进行检查,带病车辆坚决禁止营运,经检查安全性能良好方能出行。

七、驾驶员应经常对车辆进行清洗,保养,保持车辆的干净,整洁,始终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八、安检前必须保持车辆内外干净,整洁,漆皮完好,车牌,门徽,警语,资质证以及行车证件齐全,车证相否。

九、必须依法购置车辆保险,保证合法有效,不能脱期,弄虚作假。

汽车贸易公司人员管理制度 篇5

第一章总则

1.为规范公司人员管理,特制定本流程。

2.本流程内容涵盖员工信息管理、招聘、转正、调动、离职等相关工作的流程规范。

3.本流程适用于XXX汽车贸易公司全体员工。

4.本流程自2013年3月 日起生效。

第二章员工信息管理流程

1.XXX汽车贸易公司员工信息由人力资源部统一管理。

2.所有员工自入职之日起,其信息资料就须录入人力资源部人事管理软件系统进行管理。

3.各4S店需建立本部门组织机构图,要求体现出各岗位现有人员及人员需求情况。

4.各4S店行政部每个月都须根据人员实际变动情况,实时更新本部门组织机构图,并于每月月底之前将更新后的组织机构图和本月考勤表一并报送至人力资源部。

第三章招聘流程

1.部门根据实际人员变化,填写《人员需求申请表》并经人力资源部审核、由总公司领导批准后,人力资源部实-1-

施执行。

2.各4S店行政部根据人力资源部下发《XXX汽车贸易公司员工入职分配单》接收人员,按通知时间组织新员工进行入职体检、办理工资卡,并将《新员工入职接收回执》填写交回人力资源部。

3.人力资源部在收到《新员工入职接收回执》后,以实习员工身份将到岗新员工信息按部门录入人事管理软件系统。

4.门卫、保洁由4S店自行招聘,到岗后由行政部填写《门卫、保洁人员变更表》,经4S总经理、人事经理签字,录入人事管理软件系统。

第四章定岗流程

1.各4S店根据新入职员工实习情况为其确定岗位,填写《员工定岗调岗表》,于当月月底和考勤表一并递交人力资源部。

2.《人员定岗调岗表》由人事经理签字生效后在人事管理软件系统内进行信息录入。

第五章转正流程

1.各4S店将表现优秀符合转正条件的实习员工予以转正,由员工填写《员工转正申请表》,递交4S店行政部。

2.4S店行政部将由4S店总经理批准签字的《员工转正申请表》于当月月底和考勤表一并上报人力资源部。

3.《员工转正申请表》由人事经理审批,确定转正时间,计算绩效。

4.人力资源部根据人事经理审批意见将员工转正信息录入人事管理系统。

第六章人员调动流程

(一)、部门内部人员调岗

1.各4S店可根据经营需要对本店内部员工进行岗位调动。

2.各4S店内部人员调岗由行政部填写《人员定岗调岗表》于当月月底报人力资源部。

3.《人员定岗调岗表》由人事经理签字生效后在人事管理系统内进行变更。

第七章员工离职流程

1.员工离职前应先交接工作,结清各项手续,提前15日向4S店行政部递交4S店总经理批准签字的《辞职报告》,由4S店行政部于当月月底之前交至人力资源部。

2.在每月26日至次月12日之间的员工离职报告需即时交至人力资源部报备。

3.员工《辞职报告》由人事经理签字生效后在人事管理软件系统内进行变更。

4.员工直接离职未提交辞职报告的,由4S店行政部做出除名通知,于当月月底之前上报人力资源部。

5.《除名通知》由人事经理签字后在人事管理软件系统内进行信息变更。

XXX汽车贸易公司

XX汽车公司招聘管理制度 篇6

1.1目的:

为了加强公司劳动用工管理,规范员工招聘、任用、离职等程序,提高人员素质效率,制定本办法。

1.2适用范围:

公司全体员工

2职责

2.1管理部是公司劳动用工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管理办法的制定,员工招聘、任用、离职等相关管理工作。

2.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员工招聘、任用、离职等的审查与考评。

3员工招聘

3.1招聘员工的原则

3.1.1唯才是举的原则:公司聘用员工为学识、品德、经验、能力、健康优秀者。

3.1.2公平竞争的原则:公司招聘员工,一律公开条件,向社会公开招聘。

3.1.3用人回避的原则:不允许聘用本部门员工亲属在该部门管理范围内工作。

3.1.4严格程序的原则:招聘员工严格按照公司规定的程序,依法办事,严禁用工过程中的不正之风。

3.2招聘员工的程序

3.2.1招聘员工遵循以下程序:

用人部门申请——管理部审查——公司领导审批——拟定招聘文案——发布招聘信息——进行人员招聘

3.2.2用人部门根据部门定编定员,需增加人员的,应填写《人员需求申请表》,注明应聘人员的资格、条件、职责、人数,到岗时间等,经部门主管签署意见后交管理部审查。

3.2.3管理部审查该部门的定编定员情况,符合条件的签署意见后,由用人部门报其分管副总审批。

3.2.4用人部门分管副总审批同意后,交管理部拟定招聘文案,并发布招聘信息,发布招聘信息的渠道有:

——人才招聘会:市、区级人才市场

——媒体:报纸、网站

——上级:基地人力资源部、基地人才交流中心

——院校:大专院校、职业学校

——猎头公司:

3.3招聘人员的测试:

为招聘到合格的人才,招聘人员须遵循以下程序:

报名——初试——面试——复试、笔试——政审——体检——录用

3.3.1报名:应聘人员到管理部填写《登记表》。

3.3.2初试:应聘人员填写登记表,管理部对其资格、条件进行初试,审查相关证件。

3.3.3面试:初试合格的,管理部推荐给用人部门进行面试,测试其专业能力,特殊岗位还应进行笔试或实作测试,并签署意见。同意试用的应注明试用期工资。

3.3.4复试、笔试:面试合格的,由用人部门的分管副总进行复试,并签署意见。同意试用的应注明试用期工资。重要岗位的员工还必须经总经理复试。

3.3.5政审:复试合格的应聘人员,由管理部对其工作经历、家庭情况、社会背景等进行政审。

3.3.6体检:政审合格的,应聘人员到公司指定医院进行体检。

3.3.7录用:体检合格的应聘人员,由管理部负责通知其办理入职手续。并建立员工档案。

4员工试用:

4.1新进公司员工都必须进行试用。

4.2试用期:

42.1应届毕业生:3—6个月

4.2.2往届毕业生:1—3个月

4.2.3员工试用期间,能力突出,表现特佳者,可缩短试用期,但最短不得少于1个月。

4.2.4达到试用期,经考核不合格者,根据情况可适当延长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或停止试用予以辞退。

4.2.5员工试用期间,品行不端或能力欠佳者,可随时终止试用。

4.3试用期工资:用人部门主管或分管副总确定,领导未明确的,为转正后工资的70%——80%。

4.4担保:

4.4.1销售人员、服务人员、财务人员以及其他核心岗位的人员必须办理担保手续。

4.4.2担保人应具备下列资格:

——必须是重庆市主城区常住户口。

——在重庆市主城区有固定居所。

——有固定工作单位(机关、事业、大中型企业)。

——有积极担保能力。

——被保人配偶不能作为其担保人。

4.5保密协议:

销售人员、服务人员、财务人员、技术人员以及其他核心岗位的人员必须与公司签订保密协议。

4.6入司培训:

4.6.1所有新入司员工都必须参加入司培训。没有参加入司培训的员工不得上岗。

4.6.2入司培训由管理部负责组织,用人部门配合。

4.6.2入司培训内容:企业文化、产品知识、业务知识、军训等。5员工转正

5.1试用员工试用期满须转正者,由试用员工填写《员工转正申请表》,报部门主管审批,并签署意见。同意转正的应注明转正后的工资。

5.2部门主管审批同意后,报分管副总审批,并签署意见。

5.3重要岗位,还必须报总经理审批。

5.4领导审批同意转正的员工,到管理部办理转正手续,予以转正定岗。

5.5转正定岗的员工从审批当月的26日起,享受转正定岗后的工资。6员工调动

6.1根据工作需要,公司有权调动任何员工的职务及工作地点,被调动的员工如借故推诿,概以自动离职处理。

6.2部门内部的人员调动(岗位调换),由部门主管提出,经分管副总审批同意,报管理部备案。重要岗位的员工还须经总经理审批同意。

6.3部门之间的人员调动,由调入部门填写《员工调动申请表》,经部门主管和分管副总签字后,交调出部门主管及分管副总审批,重要岗位的员工还须经总经理审批。审批同意的交管理部,由管理部下达《员工调动通知单》。

6.4奉调员工接到调动通知后,部门主管应于5个工作日内,其他员工应于3个工作日内,办妥交接手续到新的岗位就职。否则,以旷工处理。

6.5员工调动岗位后,按照新的岗位确定工资。

7员工离职

7.1辞职

7.1.1员工辞职应于15天前,重要岗位(中层以上领导、业务主管及其他重要岗位)30天前,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请,报相关领导审批。

7.1.2在领导未批准前或虽批准但无人接替工作期间,员工不得擅自离岗、消极怠工、玩忽职守、不服从管理,否则旷工以论处,或停发所用薪资、福利。

7.2辞退:

7.2.1有下列情况之一,公司可辞退员工:

——公司结构调整、精简人员。

——因病休假一年内累计超过三个月的。

——因违法乱纪、嫌疑重大而被刑事拘留或提起公诉的。

7.2.2需要辞退员工,由管理部负责通知员工本人,讲清辞退原因,作好安抚工作。

7.3开除、除名

7.3.1有下列情况之一,公司可对员工开除或除名:

——假借职权营私舞弊者;

——盗窃公司财物、挪用公款、故意损坏公务者;

——不服从公司领导指挥,具有威胁行为者;

——利用工作时间,擅自在外兼职者。

——泄漏公司机密、捏造谣言或酿成意外灾害,致使公司蒙受重大损失者;——品行不端,严重损害公司信誉、利益者。

7.3.2给公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公司还将给予经济惩罚,并保留向司法机关起诉的权力。

7.4离职审批权限:

7.4.1普通员工离职由部门主管审核,报分管副总审批。

7.4.2重要岗位须报总经理审批。

7.5工作交接:

7.5.1经领导批准离职的员工,必须办理工作交接手续,填写财务、物资、工作移交清单,并填写《离职人员工作交接表》。

7.5.2交接工作应在监交人的监督下进行,移交人、接交人和监交人必须分别在移交清单上签字。

7.5.3交接工作及物品:

7.5.3.1保管的员工名册、印章、公司文件、相关资料。

7.5.3.2经管的财务、物资。

7.5.3.3在办理或未了结的业务及财务事项。

7.5.3.4负责管理的固定资产、家器具及办公用品。

7.5.3.5领用的工具

7.5.3.6公司的工作证、工作服、名片、钥匙及其他相关证件。

7.5.3.7其他属于公司的财务。

7.5.4《离职人员工作交接表》须经相关部门领导签字确认。

7.5.5办理离职手续时间为每天的17:00以后。

7.6离职审计:

7.6.1重要岗位人员(中层以上领导、业务人员、财务人员及其他重要岗位)离职,必须经审计部门进行离职审计,无违纪行为的方可离职。

7.6.2离职人员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在未了结之前,不得离职:

——离职人员同意贷给合作者的款项未收回者;

——离职人员借公司的款项或罚金未付清者;

——离职人员违约补偿金、赔偿金未付清者;

——其他未了结的款项。

7.7工资、福利结算:

7.7.1离职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的截止日期为公司领导批准离职之日。8本制度由管理部制定并负责解释。

汽车服务公司规章制度 篇7

(一) 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2003年2月27日至2005年6月2日期间生产的国产宝马3系汽车, 共计13 597辆;

(二) 宝马 (中国) 汽车贸易有限公司进口的3系、5系和X系汽车, 生产日期为2002年1月3日至2006年3月2日期间, 共计2 605辆。

本次召回范围内部分车辆由于供应商制造原因, 车辆在潮湿地区长时间使用后, 驾驶员侧正面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可能发生故障, 导致气囊无法正常打开, 极端情况下气体发生器金属外壳可能会撕裂, 从而伤及车内人员, 存在安全隐患。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宝马 (中国) 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将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更换驾驶员侧正面安全气囊模块, 以消除安全隐患。

汽车服务公司规章制度 篇8

(一)对董事会和主要经营者进行组织控制

跨国汽车公司对合资企业的组织控制,通常是通过设置合资企业的组织体制,在合资企业关键职位上安排代理人和规定常规例会的方式来实现的。合资企业一般没有股东大会和监事会,股东只有跨国公司和中方企业,投资各方的母公司实际上在合资企业的治理中居主导地位,双方实力的强弱和国际经验的多少是派出董事能否实现对合资企业有效控制的基础。合资公司一般由中方出任董事长,外方出任总经理和财务副总经理。董事会具有对总经理的任命权,但由于总经理人选一般由外方事先推荐或确定,实际上董事会的中方代表对总经理并无实际选择权,只有认可权;董事长在公司内不担任任何行政职务,总经理负责公司的全面工作,并具有任命其他副总经理和部门经理的权力。由于合资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员与母公司保持着一定的利益关系,委托代理关系模糊,容易导致高级管理人员行为扭曲。合资企业的实际控制权事实上掌握在出任总经理的外方。此外,合资企业董事会的决策功能也往往通过章程做出有利于外方的规定。常见的方式之一是,利用中方急于合资的心态,在合同中约定,在一些涉及实际控制权相对重大事项的表决中,规定了董事会决议得以通过的百分比,甚至要求必须全体董事一致通过。由此,为外方掌控实际控制权或至少获得同等控制权创造了条件。

合资企业对跨国汽车公司相关资源具有很强的依赖关系,由于外方的关键技术资源稀缺且便于垄断,难以替代,使跨国汽车公司更容易利用技术垄断优势谋取对合资企业的实际控制权。

(二)对合资企业进行技术控制

技术资源及其派生的品牌、管理等无形资产构成了跨国汽车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跨国汽车公司控制关键技术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合资公司只能向跨国汽车公司购买关键技术。跨国汽车公司直接向合资公司出售成熟的产品和技术,使中方人员难以了解技术开发的实质,更不可能积累技术开发的数据。二是合资企业的技术部门由跨国公司按照自己的体系进行分工,对中方实施严格的技术封锁政策。一个车型的开发需要花费数亿美元乃至十几亿美元的资金,从1990年开始,全球汽车平台大幅削减,从某种意义上讲,开发比生产更需要规模经济,从而注定跨国汽车公司不会轻易扩大研发规模。根据调查表明,我国汽车合资企业在技术开发上的投入远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且一般不设立研发中心,即使设立,也只是从事适应性的改进和设计工作。跨国汽车公司将涉及核心的基础研发等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对世界市场的运作严格按照自己的战略意图来进行。三是采用各种手段最大限度控制技术外溢。包括技术转移黑箱化,使合资企业只能作为转移技术的使用者,而无法了解技术开发的过程和细节,难以进行二次开发;知识产权保护措施的运用,即通过相关法律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严控技术外泻;加快知识更新和转移的速度,使中方难以跟踪模仿,提高模仿成本。四是复制供应链结构,对零部件的采用与推行由外方严格控制。合资企业的零部件配套采用原始供应原则,大多数引进车型保持了原有配套关系的延续性,形成自己的产业势力范围,外商独资生产零部件的现象越来越普遍。2005年,签约投资的国际零部件供应商多达90家,协议投资额约40亿美元,仅独资企业份额就占68%以上。外资企业产品已经成为配套的首选,使我国零部件企业难以找到主流配套的产品空间,市场空间受到限制。由于国别多、公司多、车型多,给中国汽车零部件配套商在零部件标准化、通用化、专业化、规模化等带来极大的困难。跨国汽车公司因此避免了或最大限度降低了中方合作伙伴通过“干中学”成为竞争对手的可能。

汽车技术具有高度的系统性、渐进性和延续性,一旦合资,合资企业的技术来源途径只能是跨国汽车公司。中外双方在核心技术方面信息不对称使合资企业,或者更准确的说是中方成为了被动的“价格接收者”。跨国汽车公司从技术供应和配套采购等多方面对合资企业进行挤压,有效地防止技术等无形资产的迅速扩散,在合资合作过程中攫取了高额利润,使合资公司出现空壳化倾向。

(三)对中方合作伙伴实施相互制约

我国产业政策规定同一家外商只可以在国内建立两家(含两家)以下生产同类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产品系列全面的跨国汽车公司分别以不同类整车产品在国内建立多家合资公司,或以技术转让方式与多个中方企业合作,以实现对合作伙伴和企业的控制。如戴姆勒克莱斯勒分别成立了扬州亚星奔驰客车、北京奔驰轿车、福建东南奔驰商用车合资公司,同时其集团内三菱汽车分别以技术合作的方式除与北京吉普推出帕杰罗——速跑和奥兰德以外,还与湖南长风集团的猎豹(帕杰罗V31/33)、东南汽车(菱帅、得力卡、富力卡)、哈飞(赛马)、东风柳汽(风行)、华菱重卡(Fuso)进行技术合作。此外,三菱汽车还在国内建立了沈阳航天三菱和哈尔滨东安两家发动机制造企业。企业数量的增加意味着每一个合资合作企业的市场范围缩小了,从而削弱了单个企业的谈判能力,有利于跨国汽车公司对合资合作企业的控制。这一战略还可以使跨国汽车公司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要,以产品转移或重新组合的方式顺利地从一个合资公司向另一个合资公司实现战略转移。另一方面,由于技术合作比合资受产业政策约束小,对于短期套利的跨国汽车公司而言,其灵活性更大,部分跨国汽车公司把同一平台的不同车型转让给两家以上的企业,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出价最高的公司与合作伙伴,让中方伙伴同业竞争,而自己却双倍高额收取技术转让费、工艺设计费和服务费等。在零部件合资上,跨国公司也以同样的方式进行,或以公司不同产品分别与多个中国伙伴合资;或以同样产品划分不同销售区域合资;或将自身系列产品拆分;或将配套市场拆分,只输出产品,不输出技术,牢牢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四)通过多种手段实现利润转移

跨国汽车公司在合资合作中除了享受合资公司正常的收益权以外,还通过利润转移的方式攫取高额利润:

一是双重收取高额技术转让费。收取技术转让费,是跨国汽车公司向合资企业提供车型生产权的前提。如某合资企业花费巨额技术转让费由跨国汽车公司提供一款车型,在合资企业还未消化掉这笔巨大的转让成本时,跨国汽车公司又推出了这款车的改进型。通常其改进型的开发成本远远低于一个全新车型的开发,中方不得不在谈判中再次妥协,再次投入巨额的技术转让费以及生产准备过程中工艺工程的规划设计费。在合资企业,外方控制着零部件配套权,在国产化过程中,外方要求申请配套的中方零部件企业必须把产品送到外方母公司零部件厂检验。为了获得检验合格证,中国零部件企业不得不向外方支付技术转让费获取生产权。据初步调查结果,通常一般零部件的技术转让费要占到最后销售收入的10%左右。一个车型有数万个零部件,外方收取的技术转让费难以估量。跨国汽车公司既要收取高额的车型技术转让费,又要收取高额的零部件技术转让费,构成实质上的双重收费。

二是指定合资公司购买国外原材料和零部件。跨国汽车公司凭借技术控制权,掌握了合资公司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采购权。在建厂初期,进口散件进行CKD或SKD组装,并以原始供应原则为由,大量采购国外原材料和零部件;或带入相关企业在中国独资建厂,高价采购。而对国内企业或以产品标准不符合要求,或以旷日持久的产品认证为由迟迟不纳入采购范围,为转移合资企业利润创造条件。

三是指定合资企业购买国外设备或转让生产线。我国汽车合资企业相当一部分生产线是由跨国汽车公司转让的二手设备或指定采购的设备组成。

四是收取高额技术服务费。跨国汽车公司在合资合作过程中,除了协议或合约约定的项目以外,其他外国专家服务费等技术服务内容均要收取高额费用。同时对于进入合资企业配套的中方零部件企业产品,小到一个螺丝钉,大到系统组件的国产化,都必须通过跨国汽车公司的认证,收取试验费、认证费等相关服务费用。

(五)从产业链与价值链上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全面控制

由于中国汽车产业仅在整车制造方面对跨国汽车公司有限制,因而在其它相关产业链上,外方从原材料、零部件到整车,进一步通过原始供应原则,将其供应链结构全面带入中国,或控股合资,或独资。从价值链上,从研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汽车金融等全面进入,如成立中国投资公司,全面掌控中国各个合资公司资源的调配;成立金融公司为产业链延伸做好准备,谋求从产业链到价值链的全方位控制。

由于中方对建立合资企业缺乏战略和长远考虑,仅注重于引进外资、产品和管理,忽视引进后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等配套措施与政策的研究。加上一些企业决策者为追求任内“政绩”,具有明显的短期行为倾向,忽略了中方母体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经济法人主体在合资合作中的利益主旨与长远战略,在合资项目谈判与合资企业经营运作中也往往忽略或放弃了对合资企业的有效控制。导致在合资中舍本逐末,对当期生产经营利润的重视远远重于对自身实力的培养。使双方的谈判能力差距在合资合作过程中不断拉大,中方所拥有的优势比起外方内在优势来说,重要性日益弱化下降,中方对合资公司的贡献作用持续降低,话语权越来越弱,最终外方必将在产业政策中的松动中寻找突破口,从而走上合资-控股-独资的道路。

二、结论与启示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在汽车合资企业中资产产权与实际控制权并不一致。获得合资公司的实际控制权是跨国汽车公司实现全球战略的重要手段。合资企业对合资双方相关资源依赖性的强弱决定了合资双方的实际控制权,合资双方所具有的优势重要性在合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会进一步改变合资双方在合资公司中的地位。跨国汽车公司的技术资源优势由于其内在性和不可替代性,在谋求合资企业控制权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是跨国汽车公司对合资企业的控制沿着技术控制——组织控制——产业链(价值链)控制的路径依次展开:在市场开发阶段,并不强求股权比例,而是通过技术控制和组织控制来实现对合资企业的控制,并在相关合约中设计条款为日后进一步获取实际控制权创造条件;在市场成熟阶段,通过建立多个合资公司、技术转移黑箱化等手段,削弱中方合作伙伴的谈判能力,使中方合作伙伴从互补合作型转变为依附型;随着中国加入WTO,产业发展环境的变化,跨国汽车公司又迅速带入原有配套体系,复制供应链,通过群体进入标准化自己的经营环境,以实现对中国汽车产业产业链到价值链的全方位控制。

三是由于我国汽车产业政策的限制,跨国汽车公司还无法谋求控股和独资,还无法从法律意义上实现资本控制,独占收益权。因此,跨国汽车公司利用多种手段对合资公司进行利润转移,侵占中方利益,使合资公司空壳化,并为最终实现对合资公司控股,乃至独资创造条件。

四是随着我国投资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市场竞争的激烈和跨国汽车公司对我国市场的熟悉,中外双方对合资企业实际控制权的争夺也将会进一步深化。目前,跨国汽车公司在华战略布局已经基本形成,整车和零部件合资企业的增长数量将与日趋缓,而原有零部件合资企业解体的数量会有所增加,零部件独资或控股合资将成为日后我国汽车产业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一旦汽车产业政策放开,跨国汽车公司独资或合资整车企业解体将会迅速上升。

通过以上分析与结论,获得以下启示:

一是在我国汽车产业利用外资的过程中,是以市场准入资源来换取跨国公司的独占性合约资源和非合约性资源,这也是我国制定“以技术换市场”战略的初衷。但具体到企业层面,由于我国企业提供的资源多为权益资金和当地知识,具有更易被合作伙伴通过学习机制加以吸收的特点,其重要性和控制力度相对较弱。而作为母公司之一的跨国汽车公司依靠其对技术、品牌、文化等内生的合约和非合约资源的垄断,有效地控制着合资企业。

从历史发展的经验来看,积累了能够成为核心竞争力的技术要素和秘诀的厂家就会取得建立互补和合作关系的主动权。不具备有特色的技术和研究成果的厂家,尽管可以靠保护得以生存,但其结果只能沦为单纯的委托装配厂或部件组装厂。单纯依靠股权比例来对合资公司进行控制是不现实的。

由于技术优势在合资双方行使权力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为了不使合作伙伴由潜在竞争者变为实际的竞争者,中国汽车产业越靠近世界先进技术,从跨国汽车公司得到的现成技术就越少。拥有先进技术的跨国汽车公司担心丧失技术优势或竞争能力,采取多种手段控制技术外溢,这将使我国汽车产业“以市场换技术”战略落空。

二是从战略上考虑,跨国汽车公司并不愿意转让先进技术。但从其他行业的先例来看,凡是国内有与之竞争的企业,跨国公司转让的先进技术和价格,都较之只有单一跨国公司时更为有利。因此,应通过各种措施和途径,在国内形成一批可与跨国汽车公司竞争的大型企业集团。

三是在组建合资企业时,中方企业既不应将所有同类产品以及整个产业价值链毫无保留放入合资公司,也不应放弃已有的技术、品牌等无形资产,更不应该放弃继续从事自有知识产权独立开发的权力和努力。跨国汽车公司只是将部分成熟产品的生产和相关技术进入合资公司,将合资公司定位于生产,而中国企业往往将同类产品(尤其是轿车)全部用于合资;将同类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整个价值链都进入合资公司,将产业发展的希望全部放在自己控制力有限的合资企业,势必带来极大的双重风险。研发和生产是价值链上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活动,研发需要集成多种技术设计出新产品的能力(以研发活动为主),生产需要在给定产品设计条件下的制造能力(以生产活动为主)。生产并不能导致产品开发能力的自动形成,而获得产品开发能力只能通过产品开发的实践。中国汽车企业将产品的开发、生产等整个价值链都放入生产跨国汽车公司成熟产品的合资公司,实际上是放弃了产品的开发。

四是中方不应放弃股权的控制。股权比例虽然并不等于实际控制权的分配,但一定程度上,还是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自主的汽车工业起到了保护作用。世界各国产业的发展证明,在产业还不具备足够竞争力的成长初期,实施有效地保护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目前股权控制的意义与其说是为了保护现有的合资企业中中方的权益,不如说是为正在起步的中方自主开发、自主发展的企业赢取培育发展的空间和时间。虽然这种保护是暂时的,但对于刚刚起步自主创新的国内汽车企业弥足珍贵。

参考文献:

[1] 陈静仪去年40亿美元砸向零部件中国汽车报 2006.2.13.C5

[2] 陈清泰、刘世锦、冯飞迎接中国汽车社会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4

[3] 课题组发展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汽车工业的政策选择中国软科学 2004.4

[4] 杨忠跨国公司控制合资企业的股权控制方式研究南京大学学报 2001(5)

[5] 成志明中外合资企业控制模型解析江海学报 2000(6)

上一篇:五一劳动节英语演讲下一篇:难忘你,课本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