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一轮教学设计

2024-10-18

高三化学一轮教学设计(共9篇)

高三化学一轮教学设计 篇1

一、改革教法,优化学法,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再好的教科书,要通过学生钻研、消化才能掌握;再好的教学方法,没有学生的主动配合也发挥不出效益。要保证高三一轮复习的质量,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钻研精神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研究型学习的习惯;让学生感受、理解化学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结论;要消灭机械重复、主次不分、满堂灌输、以讲带练、以讲带学、重结论轻过程、重答案轻分析的现象。另外由于学生知识水平层次的差异,我一般都是综合多种复习资料,糅合教材精心分层次设计教案,引用的例题关注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简单的将知识点进行堆积,应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将头脑中散乱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规律化,将零星的知识“点”梳理成知识“线”,并编织成知识“网”。同时还要将化学知识提炼升华,形成牢固的知识框架结构和学科知识体系。这样才能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消除知识上的盲点,拓展知识的生长点,达到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将知识内化为能力的目的。

二、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用好课本

化学学习,重在掌握规律。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很容易走进总复习的怪圈:“迷恋”复习资料,陷入“题海”。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教材是化学总复习、备考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其他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决不能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在复习过程中应以教材为主体,通过通读、精读、回顾教材,关键处字斟句酌,引导学生对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或考题)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生长点,不断建构、完善和深化学生化学知识结构。例如在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这部分内容时,我以“元素→单质→氧化物(氢化物)→存在”为线索;复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既可以“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为思路,又可从该单质到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复习,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是苏教版本,对照以前的教材最大的变化是分模块设计,这样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实验化学》、《化学与技术》和《化学与生活》几本选修教材我们没有学习,造成一定知识的真空,所以在一轮复习的时候我还是在课堂中有机加入这部分的内容,因为《实验化学》————化学就是一门一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与技术》————现在高考的热门试题工业流程题往往与其有关,所以需要学生具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化学与生活》————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考查的化学与STS。

另外,对课本中许多相似、相关、相对、相依的概念、性质、实验等内容,我都是采用比较复习的方法,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较,明确其共性,认清其差异,达到真正掌握实质之目的。同时特别关注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联系性和应用性。如元素周期律,可以进行元素位、构、性相互推断,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比较各种性质的强弱等。同时为了让学生重视教材的作用,我常将教材上的习题、图表、概念、实验作为月考的素材,将教材上的复习原题作为考题,也将教材习题稍作改动作为考题,例如将铂电极改为铜电极,再如将离子交换膜电解槽示意图的物质名称删除一部分,让学生填空,合成SO3的图表,问为什么SO2的含量为7%,O2的含量为11%等等,以教材为主,夯实基础,注意复习范围的宽度和广度,消灭知识盲点。再通过练习要达到强化记忆、熟练地掌握知识、找出存在的问题、弥补薄弱环节、扩大知识的应用范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三、别遗漏了演示实验

教材实验是高考实验题命制的源泉,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多讲习题,减少实验,甚至不做实验,其结果是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差,不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概念的形成和定律的建立,离不开实验事实的探讨和论证。中等教育阶段,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复习教学中,我总是会挑课本中重点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实验再做一下,给学生加深印象,尽可能动手演示习题中涉及的探究实验,通过实验引入概念,得出规律,检验假设,发展思维,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和能力。例如,在讲解钠的化学性质时,可增加一个实验:取一小块钠投入到装有硫酸铜溶液或硫酸铁溶液的小试管中,会有沉淀生成甚至黑色物质产生,这种现象必然很快引起学生的好奇,思维开始活跃,产生积极的探究的欲望。将某些演示实验(简单的试管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鼓动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操作实验,如习题中出现的钠放入煤油和水的混合液的这个实验,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时候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做,看看模型加深理解;周末假期我一般不布置书面的作业,而是安排一些家庭探究式实验,如复习原电池知识后,布置一个课外作业:利用生活的某些物品自制简易原电池,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转变成实际的应用。这样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去设计实验,去创新。教育科学实践证明:化学实验教学在完善学生学科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训练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方面,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化学实验教学能熟练掌握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实验事实以及单质、化合物的制备原理和方法。化学实验是证实某物质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唯一手段。中学阶段的大部分化学实验都是定性实验,这些实验虽然简单,但确实可以培养学生透过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看清反应实质,进而推断物质的微观组成、结构与实验结果的相互关系。

四、精心编制学案,提高练习效率和准确性

在高三复习时,必须转变“知识点到位”的传统教学思想,应抓住主干知识,夯实基础知识,突出重点考点,复习时要在吃透教材、统观全局、分清主次的前提下,大胆取舍,突出主干。随着高考难度在一定程度的降低,高考不是比谁难题做得好,而是比谁做得准。有些学生化学基础不差,考试时往往得不到高分,究其原因就是解题不规范造成的。所以编制学案在高三化学复习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在课前将“学案”发给学生,通过课前学生看书完成预习学案,教师在批阅中发现问题,归纳总结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而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的重点讲解和强调书写规范;同时学生经过课前的准备,在课堂上与老师展开充分的讨论,从而达到把精力花在学生最为困惑的知识点上以及重要的化学概念、化学原理、化学学科思想和知识的相互联系上,克服过分强调覆盖率产生的不良影响,将学生从过难、过量的习题演练中解脱出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节省劳动时间,减轻学生负担。

五、拓展学生的视野,关注课外化学知识

与以往教材相比较,现在使用的新教材进行了内容的调整,加大了实验比重,知识的传授过程渗透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学习内容和新科技、化学史等阅读材料。这些变化将体现在高考命题中,熟悉新教材的这些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习的针对性。由于现在的学生对于有些生活实际并没有体验,比如说钠保存于煤油中,他们可能连煤油都没有见过,所以在抓好化学基础知识复习及学科内综合能力培养的前提下,还要做好学生生活实际和知识实际的摸底了解工作,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心社会动态,增强环保意识,联系生活实际去拓展学生视野,促进学科知识相互交叉与渗透,发挥想象力与创造潜能。比如把与诺贝尔化学奖有关的飞秒化学,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绿色化学,以及酸雨、克隆、纳米材料、臭氧层空洞、高能电池等知识,与课本知识相结合、相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学以至用的过程也正是转变观念、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过程。现行高考的命题,打破了过去那种建立在理想化模型的基础上强调紧叩课本的命题思路,加强了知识的应用考查,强调了联系实际,体现了以现实问题为主,注重学科知识与能力的具体应用,即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实际问题的思想。

总之,新课标、新高考、新要求。课堂是学生的课堂,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是新课程改理念的体现,在复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着力自学能力、推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抓好学科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牢固掌握学科本质的方法,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在高考中学生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三化学一轮教学设计 篇2

一、回归课本

课本是高考命题的依据, 复习的关键首先要过好课本关。任何复习资料都不能代替课本, 因此, 在总复习中必须重视课本的阅读。阅读课本时, 要全面看课本内容, 如书上例题, 有关习题, 课本演示实验和有关的分组实验、插图以及课后的补充材料。当然, 重温课本不是要对课本知识死记硬背, 而是要以课本为复习过程的支撑点, 找出自己学习中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在阅读时, 重点引导学生对章节知识、单元知识及综合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做到心中有数。哪些知识是通过自己阅读就可以解决, 还有哪些知识自己理解上还有困难, 主要通过认真听老师的讲解才能解决, 以便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听课, 提高复习质量。

二、精讲习题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 复习过程中师生往往会产生急躁情绪, 满堂灌、满堂压, 欲“以量取胜”的现象时有发生, 其结果是老师讲得很辛苦, 学生听得很辛苦, 许多学生听不懂或当时糊里糊涂的算听懂了, 但并没有理解其本质、其精髓、其精彩之处。因此, 教师无论是在讲复习课, 还是在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都要做到有目标的精讲。学生一看就懂的问题, 蜻蜓点水, 一带而过;重点给学生讲方法、讲原理、讲技巧、讲关键、讲思路、讲规律。因此课堂讲授要精要、精到。精要是指讲清重点、难点、易混点, 讲清知识体系, 对没有命中的目标再射一箭, 让知识之树在学生心中扎根;精到, 就是要讲授到位, 横向到边, 纵向到底, 前联后展。但讲也有尺度, 讲得太透, 会使学生不劳而获, 造成思维惰性, 引不起思维的波澜, 只是风吹水面, 不留痕迹。要通过讲, 启迪学生思维, 不能让学生摘不到果子, 但也不提倡学生不跳就摘到果子, 要让学生跳一跳, 甚至跳几跳才能摘到果子。

三、点评与总结

针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解决。在课堂上, 我采取边点边评, 随点随评, 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每一堂课都能澄清对某个问题的认识, 每一堂课让学生都有所收获, 从而使学生的问题越来越少, 知识积累越来越多, 能力就会越来越强, 复习效果就越来越好, 进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 都要求学生及时反思, 及时纠正, 对差错做出深入的分析, 找出错误根源, 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方法不当造成的, 还是非知识性的失误。对出现的差错要做记载, 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一次成果总结, 看看哪些毛病已经“痊愈”, 哪些“顽症”尚未根除, 哪些是新犯的“毛病”, 从而不断地消除化学复习中的疑点、盲点。努力使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达到“会做的保证对、错过的不再错”。

高三化学一轮教学设计 篇3

关键词:教学效益;重点;抓手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4-074-1

我们用的教材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化学知识结构特点编写的。而高三一轮复习是要讲究知识的联系和组合,讲究知识的综合和应用,因此,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就不能拘泥于教材,而应以化学知识块、教材章节、方法与技能相结合的方式整合教材,形成单元,根据内容模块的要求,便于准确把握重难点,明确学习的方向。将零散的知识点捏合在一起,从而感受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促进知识网络的构建,促进能力的提高。通过教学的实践,本人在高三一轮复习课堂教学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研究。

一、以完整的知识体系为课堂教学的重点

一轮复习建议还是按概念和理论、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方法与技能(强化)的主线组织单元复习,将计算和实验融合、穿插到各单元中。本来,学生在新课的学习中,获取的知识较为零散,是片断式的,是链节式的,因而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我们就更应该以知识体系的构建作为重点,在系统性的条件下,落实具体知识点。

二、以典型的试题题例为课堂教学的抓手

一轮复习注重基础要突出教材。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梳理教材,挖掘教材(特别是高三选修教材)中实验和习题的可变因素(如不同的方法完成同一实验或同一方法完成不同实验、一题多解和变式练习等),进行深入地理解、应用,夯实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题型。注重教材章、节之间知识内在联系、规律的揭示,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和网络。但是,一轮复习以理论来讲理论,以概念说概念,是“炒冷饭”,效果仅能是事倍功半,只有通过典型的试题来消化重点知识点,选典型的题例来揭示规律和方法。学习《说明》是研究考试的方向,研究考题是研究命题的深度,所以一轮课堂复习必须以典型的习题为课堂的主要抓手,通过选题、讲题、析题来内化知识点,同时也能帮助学生了解对应知识点考查的题型和题式,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达到课堂教学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更有实际性。

三、以规律的总结提炼为课堂教学的筋脉

斯宾塞所说“教课应该从具体开始而以抽象结束”,作为一轮复习的组织原则是再恰当不过了。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题同解”总结出本质的东西,也可以抓住不同的变量设置“一题多变”,只要能得出结论,教学中运用的问题或题组应越少越好,而每一个考点对应的练习题可以适当多一点,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一轮复习也是完善知识体系,落实知识要点,寻找知识点间的联系,提炼规律,应用规律的过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牢固把握住化学规律展开教学。解决学生盲目识记,理解应用能力不强的问题。总结提炼规律是课堂教学的筋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四、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线

一轮复习中,对基础知识,要尽量让学生主动去学习。一轮复习注重基础,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基础知识都要老师列举,这将极大地伤害学生的学习自尊。教师可以构建学习框架,让学生自我梳理,教师的点评和恰当的例题必将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喜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研究,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分析物质化学性质的一般思路——在与金属、非金属、水、酸、碱、盐反应中讨论性质;我们也可在元素周期律的指导下,分析推断物质的性质,进行类比学习,让学生认识物质性质的一般规律和特殊性质,让学生在矛盾冲突中掌握知识。

一轮课堂教学复习中,我们的教师往往担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不够,演排不会或错误较多,会影响教学进度,因而,课堂上常常会包办,让学生养成了“坐着听,仰头看”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规范变得力不从心。让学生“开口说,动手写”应成为我们一轮课堂教学的主线。

我们在新课课堂教学中,由于起点低,所以学生能较好地跟着教师的思维懂得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一轮复习中,我们往往就只顾梳理和挖掘知识点,一节课下来,学生觉得什么都要记,什么都好像学过,却不能感受到,我学了之后能解决什么问题。因此,我们建议,每节课有了典型的习题作为支撑时,就要有效地做好师生的互动和主客体的作用。练习是高考复习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要求学生做一定量的题目,以提高解题速度和巩固基础知识,无疑是必要的,但如果逢题必做,拣到篮子就是菜,势必会沉溺于题海,这样虽做了大量的题目,但多数可能是生吞活剥,连滚带爬勉强做过去,以后遇到同样的问题,仍然有可能做不出来。题海战术不能提高学生能力,只能让学生消化不良。因此教师首先要跳出“题海”,先亲自逐题演练,“遍尝百草苦甘”,从而认真筛选习题,在“巧”字上下功夫,多中求少,少中求优,既重视知识深度和知识体系,又要注重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全”、“细”程度;既要有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又要具有启发性、时代性,符合高考命题趋势和题型变化。帮助学生走出题海,通过演练,力争学生“答一会一类,明一知百,练一题习一法,举一反三”。面对现在的高考模式,化学学科是选修,不占总分,不宜过多占有语数英课时和课外时间,更不能冲淡它们的有效时间,影响总分的提高,所以,我们化学的“练”的环节就要前移到课堂,细化到课堂,恰到好处地“练”出效果。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老师是客体,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不调动,客体再怎么发力,效果也甚微,所以,在一轮课堂教学复习中,学生的训练主线不丢,但也不能出现练过头,教者的点拨功能、剖析功能、总结点睛功能不发挥,那就是课堂教学变成课堂练习,不是课堂了。课堂上学生训练主线不是格式化,不能程序化,是渗透在教学的每一时段和每一个环节中的,处理好坏系关课堂效益。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系统 篇4

课本是高考的“根”,“说明”是高考的“脉”。高考试题万变不离其宗,追根还是源于课本,从课本知识点、能力考查点衍生而来。《考试说明》是高考复习的指挥棒,是高考命题的依据,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就会把握高考的“脉”。了解命题趋向和要求,明确复习要点,这必然会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复习的.效率。

二、夯实基础,搭建知识网络

第一轮复习应在通读、精读教材的基础上梳理、归纳知识,按教材中每章小结的知识网络图形成本章的知识结构。将教材章与章之间的知识网络按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知识体系,以便应用时能快速、准确地提取相关知识,解决化学问题。要用“结构——位置——性质”、“原理——装置——操作——现象——结论——分析——评价”、“类比和逻辑推理”、“实验探究”、“建模思想”等化学学习方法,复习掌握化学知识,提升学科能力。

三、注重细节,规范表达

化学内容比较简单,但是对细节的要求非常严格,书写和表达的正确、规范往往决定高考的成败。为此,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作业练习,强化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书写的配平;有机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小分子不掉;有机结构式、结构简式书写中C-C键、C- H键、C=O键、苯环的到位;强化官能团位于左边的正确书写等等。要训练和培养尽量用化学语言进行准确、完整、简洁地表述,并严格化学计算的步骤,运算准确,表达规范。

四、把握重点,消除盲点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题,重点其实就是可拉开距离的重要知识点,即疑点和盲点。要走出“越基础的东西越易出差错”的怪圈,除了思想上要予高度重视外,还要对作业、考试中出现的差错,及时反思,及时纠正;对“事故易发地带”有意识地加以强化训练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五、重视实验,回归教材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重在梳理 篇5

高中生小吴问:我是高三学生,所有的课程都已学完,老师马上要安排我们进入复习阶段了,我的化学比较薄弱,在第一轮复习中,如何有计划地把化学赶上去?

第一轮复习重在基础知识的梳理并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化学知识点多而且碎,而高考考查的也比较细致,一定要注重知识的积累,突出基础性和全面性,为提高能力打好基础。

把平时做题看成考试

高考失分的原因主要有六个“不够”:审题不够仔细、书写不够规范、基础不够扎实、思维不够灵活、表达不够清楚、实验不够重视。第一轮复习,就要养成好习惯。

1.要重视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书写、表达、审题等方面的错误主要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同急于求成、掉以轻心、考虑不周等不良思维品质有关。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是平时养成的,从现在开始,就应对自己严格要求,认真规范的书写化学用语,准确完整的回答简答题,要落实在笔头上。审题是解题的关键,审题时,要学会抓关键词,不要忽视细节和词语的含义,也不可凭思维定势曲解题意。遇到新的情景问题不要急躁,要反复阅读,挖掘隐藏信息,寻找突破口。

2.要加强理解和记忆。基础不够扎实表现得最突出的就是概念不清,记忆不牢。解决问题的关键首先是课堂,老师的启发、讲解是理解的最重要的途径。那些觉得复习课听不听无所谓而埋头做题的同学往往是事倍功半,这样的情况比较典型。同时,要重视课本,将各章节的内容在整体观念的基础上重新审视,融会贯通,很多化学的概念、原理、化学方程式在理解的基础上要记得很熟练,能脱口而出,这才符合复习的要求。理解的越全面越深入,记忆的越准确越熟练,解题的正确率才会提高,速度才会加快,这样复习才有成效。

3.要善于思考总结方法。能力立意已经是化学高考试卷的主要体现。高考中很多同学的失分与思维定势有关,只记住练过的解题套路,而遇到新的情景就不能独立思考。在复习中要重视构建知识网络,加强学习过程的反思,不断总结规律方法、解题方法和实验方法,思维方法要学会怎样去想,解题方法和实验方法是怎样去做。其核心是思维方法。例如要学会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几个简单的问题的思维方法,学会将新情况下的问题还原成已知的化学原理的思维方法,学会对实验进行假设、操作、设计的实验方法,学会寻找化学计算常规思路的解题方法等。

4、重视化学实验。透析近几年的高考化学实验题,可以发现其设计有的就是课本上的常规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及课后学生实验,有些是由其发展、变形、派生出来的内容。而从高考实验题失分较多的现象可以看出,在平时的实验中只是照方抓药,未能理解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何做?还可以怎样做等问题。要认真领悟实验三大原理:反应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注重对获得实验结果的过程分析,对各种实验方案能明

确其优缺点,并能提出改进见解。这样才能拓宽实验思路,提高解决综合实验能力。

提高化学复习题的效率

1.习题要精选。精选一套化学复习资料(一般是教师指定)作为主要参考书,供整理知识、练习使用。要把它真正弄通弄透,彻底消化。精选近几年化学高考题也是很好的训练方法。要针对自己的实际,逐步提高难度。

2.复习要同步。每天都要根据老师复习的要求,完成一定量的同步练习,听老师讲解效率最高。

3.做题要多思。该题考查的意图是什么,解题的关键是什么,还有哪些解法。对典型习题、代表性习题更要多下工夫,不仅一题一得,更要一题多得,既能促使知识得到不断地弥补、完善,又能举一反三。

4.错题要纠错。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要对差错做出详尽的分析,找出错误的根源,到底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造成的,还是非知识性的失误。对出现的差错要记载,如错题本等,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一次总结,看看哪些毛病已“痊愈”,哪些“顽症”尚未根除,哪些是新犯的“毛病”,从而不断消除化学复习中的失分点,增加得分点。

浅谈如何进行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 篇6

上传: 侯秀英更新时间:2012-5-7 23:41:38

浅谈如何进行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

侯秀英

摘要:

关键词:化学学科思想、知识脉络图、记忆技巧

今年的高三复习快要过半了,也进行了两次月考,我所教的3个班的化学都有了比较大的进步,其中有个班由倒数第一变成了顺数第二,学生也更喜欢学化学了,不再认为化学是仅靠死记硬背的,这和我今年采取的复习方式有密切关系。我是计划通过贯彻如下三种方式把学生的基础夯实:

一.化学学科思想

学好任何一门学科,必须构建学科思想,学科思想既是学科灵魂,也是学科素养。化学思想是化学家们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既是他们对化学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的看法和观点,又是他们研究解决化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掌握化学思想有利于学生形成化学观念,能有效地指导学生探求物质变化的规律,有利于学生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化学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我们把化学学科思想概括为以下三大条:

(一)物质结构决定性质思想

元素周期律揭示了元素间的和谐、统一。我们研究各类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当首先分析其结构、组成,继而赋之以科学推测,经历无数次实验验证,最后得出结论。这一科学方法源自“内因在事物中发挥决定作用”的哲学论断。有什么样结构就该有什么样的性质,有什么样的性质就有什么样的结构!此思想在有机化学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如:结构为“—cooh”的叫羧基,羧基有酸的通性,因此,ch3—cooh(乙酸)、c6h5—cooh(苯甲酸)、c17h33—cooh(油酸)……它们都有相似的性质——酸性。而在无机化学中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相似,而且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多,得电子能力依次减弱,电负性依次减弱,都体现了原子结构对性质的影响。但是氮气却没有因为氮的电负性大而活泼,反而很稳定,这也是因为氮气分子结构中三键的存在而使分子稳定,以至于氮气参加的反应条件都很苛刻:

(二)守恒思想

探索氧化还原反应,我们引导学生思维由表及里,步步深入,揭开氧化还原反应“得氧、失氧”及“化合价升降”的层层面纱,终于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得失或偏移”,自始至终无不渗透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透彻理解守恒思想的内涵,为指导我们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更为我们利用“质量守恒、能量守恒、电子守恒”等诸多关系解决生活、学习中的一系列问题带来了不尽的便利。

(三)动态平衡思想

动态平衡思想是化学学科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勒沙特列原理是自然辩证法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具体化。该原理不仅适用于化学平衡,而且广泛应用于宇宙间的一切平衡体系。从化学到物理学,从生物学到生理学,从经济学到社会学,无一不遵从“泛化的勒沙特列原理”——承受外加限制条件的系统具有反抗外加限制条件改变的能力(v.b.thomsen,j.chem.ed.2000,77,173)。物理学中的牛顿第三定律及楞次定律可以用勒沙特列原理加以解释。生物学上害虫的“抗药性”问题,为使某种生物更好地生存而人为地采取特殊保护措施,造成该物种因丧失对大自然的适应能力而引起自身生存能力弱化,最终导致物种的退化,无不是勒沙特列原理的具体体现。人类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人类为了自己生活得更好,一度不顾一切“开发”自然资源,要达到“人定胜天”的境界,盲目垦荒,砍伐原始森林,破坏植被,大

量地、无休止地制造、使用,并向环境抛弃对大自然有害的物质(如氟利昂等),肆意捕杀野生动物,最终遭到大自然的有力惩罚,甚至毁灭性的打击——过多紫外线投射使皮肤癌患者陡增、水土流失、洪水泛滥、sars肆虐。美国著名化学家l.c.鲍林曾对青年学生深刻指出,你们将来可能不再学习化学,你们可能会把在化学课上学习的一切化学现象都忘记,但是,无论如何,请你们不要忘记勒沙特列原理。

因此,化学作为一种理科学科各个方面也都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所以化学教学要渗透辩证唯物主义,对化学现象和本质要辩证的认识,用辩证唯物唯主义观点指导学习。

1、用物质运动的观点认识微观粒子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具有内在的固有的能动性,它在本质上是运动的。物质之所以是丰富的、多样的和生动的,正是它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表现和结果。在复习分子、原子和离子等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时,要让学生用物质的运动性这一哲学思想认识分子和原子等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运动的这一性质。在复习溶解平衡中饱和溶液和晶体的形成时,可以通过硫酸铜晶体在饱和溶液中变成了十分规则的硫酸铜晶体但硫酸铜晶体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这一实验,说明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溶质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适时给学生渗透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是辩证的统一。

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理解化学概念

对立统一规律就是事物矛盾运动的规律,在进行化学概念的复习时,要正确把握概念的外延,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用对立统一规律理解化学概念,例如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是最小粒子的前提是化学变化,离开化学变化这个条件,原子还可以分为更小的粒子。

3、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理解化学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是变化的发展的,真理是相对的发展的,事物发展由低级到高级,人的认识也是由低级到高级,永无止境的,在理解化学规律、原理时,既要深刻理解化学规律的内容,还要注意规律的条件和适用范围,例如稀硫酸难与块状的碳酸钙反应,铁片、锌粒不与氯化银、溴化银和碘化银悬浊液反应,但粉状的碳酸钙可与稀硫酸持续反应,铁粉、锌粉能将卤化银悬浊液中的银置换出来。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应指导学生用变化发

展的观点理解化学规律,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发展的空间。

当然在这三条大思想的基础上,我们还是可以总结出一些更具体的思想:

(1)相生相克的思想

相生相克,是生态学的基本规律之一,是指在生态系统中每一物种都占据一定的位置,具有特定的作用,它们相互依赖、彼此制约、协同进化。在化学上的“相生”也是相互依赖,如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有电子转移,有得必有失,体现在元素化合价上有升必有降,有氧化剂就有还原剂,有氧化产物就有还原产物;没有得就没有失,没有升就没有降,没有氧化剂就没有还原剂,没有氧化产物就没有还原产物。而“克”在化学中的表现就是相互反应!

①酸“克”碱,碱“克”酸

表现为:酸碱中和反应h++oh-===h2o

②酸“克”碱性氧化物,碱“克”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一般是金属氧化物。如:cao、cuo、na2o……

酸性氧化物一般是非金属氧化物。如:co2、so2、p2o5……

③酸性氧化物“克”碱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克”酸性氧化物

④氧化剂“克”还原剂,还原剂“克”氧化剂

⑤金属单质“克”非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克”金属单质

(2)自发稳定思想

自然界中最普遍的规律在于倾向于稳定方向发展,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最稳定状态只有一种,物质之间的自发反应也是向着稳定方向发展。

a强制弱的思想

金属的置换、非金属的置换、强酸制弱酸、强碱制弱碱、氧化还原反应的两强生两弱、沉淀的转化(易溶物质制难溶物质)

b有序反应

当同一个体系中,一个反应物与另外多个反应物反应时须遵循一定的顺序,即优先规则。

a.有序氧化(还原)

例:少量的cl2通入febr2溶液中,cl2先氧化fe2 +

b.有序放电

阳离子在阴极放电顺序为:ag>(fe3)>hg2>cu2>(h酸)>pb2>sn2>fe2>zn2>(h2o中的h)>++++++++++al3>mg2>na>ca2>k +++++

阴离子在阳极放电顺序为:金属阳极(zn、fe、cu、ag等)>s2>i>br>cl> ----

oh>含氧酸根离子>f

c.有序中和

若某一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当加入一种碱(或酸)时,酸性(或碱性)强的物质先被中和。

d.有序沉淀

若某一溶液中同时存在几种能与所加试剂形成沉淀的离子,则溶解度小的物质先沉淀。向kcl、nabr、ki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agno3溶液时,先析出agi,其次为agbr,最后为agcl。

c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四大平衡体系:化学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都是通过放热或吸热、熵增或熵减向着稳定的方向发展的。

(3)数形结合解决化学问题的思想

在解决化学问题时常常会用到数学,如果能将数学思想方法加以应用,会使问题简单明了。如在学习固态物质的溶解性时,我们可以把固态物质的溶解性和溶液的ph范围用数轴表示出来;用极值法或换元法求算有关混合物的组成;用差值法分析求算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关系;用十字交叉法解决化学问题中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用平均值法分析合金的组成;用归一法解决化学中的有关等量和定量问题等,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将化学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把学习化学和数学有机的结合起来。

华罗庚就说过:“数缺形,少直观;形缺数,难入微”。具体地说,就是在解决问题时,根据问题的背景、数量关系、图形特征或使“数”的问题借助于“形”去观察,或将“形”的问题借助于“数”去思考,这种解决问题的思想,称为数形结合思想。在化学上,有很多问题也可以用这种数形结合的思想去解决。比如说根据alcl3和naoh的量计算生成al(oh)3的量就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a极限的思想

古代数学家刘微(第三世纪)曾利用圆内接正多边形来求圆面积的方法即割圆术,就是

极限的思想在几何上的运用。

在化学上也经常会遇到类似的问题,用通常思想去解题难以奏效,而用极限思想去分析,大有拨开云雾见晴天的感觉,难题不再难了。比如由于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与反应途径无关,即不论可逆反应是从正方向开始,还是从逆方向开始,抑或从中间状态开始,只要起始所投

入的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当,则可达到等效平衡状态。于是我们经常把物质全部转化为反应物

或生成物再进行讨论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b差量的思想

差量法是根据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差量和造成这种差量的实质及其关系,列出比例式求解的解题方法。把“差量”看成是化学方程式中的一种特殊产物。该差量的大小与参与反应的物质的有关量成正比。解题的关键是做到明察秋毫,抓住造成差量的实质,即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值”,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量”,列出正确的比例式,求出答案。--

(4)归纳推理的思想方法

归纳推理是学生必备的学习方式和逻辑思维方法,教师要注意将这一思想方法渗透到化学教学中,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中可用表解法总结原子结构的规律,用综合法总结物质的性质规律,用目标法总结物质反应的规律,类比法总结实验规律。也可以将顺逆推理、类比推理、比较推理、讨论推理、对比推理等基本推理方法应用在化学教学和解决化学实际问题当中,使学生学会归纳和推理的思想方法。

(5)量变与质变的思想方法。

这是一种哲学的思想方法。量变和质变是两个相互依存的过程。通过量的积累产生质的变化,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而质变又是量变的最终结构。这一思想在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中得到最好的体现。在一些化学反应中也得到很好的体现。如过量问题(量对反应产物的影响),物质性质(氧化性或还原性)与物质浓度的关系等。如硝酸浓度的改变,氧化性强弱发生变化,导致反应产物的变化;浓硫酸具有强的氧化性,而稀硫酸则不具有氧化性;浓盐酸有较强的还原性,稀盐酸则弱的多(通常不体现)等等。

(6)一般与特殊的思想方法。

该方法是化学思想方法中的基本方法,也是哲学的一种思想方法。化学的研究,通常总是通过对某些特殊的事物或事物的某些特殊方面的研究,得出一般性(或普遍性)的规律,并加以推广;同时事物在具有普遍性(一般性)的同时,由于不同事物存在某些独特的一面,因此有具有特殊性一面。换句话说,任何事物与同类事物之间有普遍性(共性)一面,同时又有自己独特的一面。象同主族元素化学性质存在共性的一面,同时不同的元素又存在差异。

(7)定性与定量的思想方法。

这是化学研究中通常用到的两种思想方法。这两种方法从不同的深度和角度对事物进行研究。定性的思想方法,主要从是否存在某种属性、存在程度的深浅或大小等角度进行初步确定;而定量的思想方法,则在定性的基础上精确地对事物的属性进行深度的、量化的表达。如对某溶液酸碱性的描述和酸碱度的表达,又如物质溶解性的描述和溶解度的描述,都是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来对事物进行研究的。

(8)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方法

化学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学习它所应采取的正确态度和根本方法,这就是理论和实际相联系,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和日常生活的实际联系起来,在化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将化学与能源、环境、工业、农业、食品、药品、国防技术等联系进来,使学生懂得学习化学和提高人类生活水平的密切关系,把化学知识的学习和强国富民联系起来,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知识归类,形成网络,构造知识脉络图

归类的目的就是使所要复习的内容清晰明了,并使归类的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化学新课程按照不同的模块和专题将化学知识进行编排,注重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与应用,但在整体上淡化了化学的学科知识体系,同一知识点常以不同的要求出现在不同的模块当中,例如,有机化学知识不仅在《化学2》模块中用了大量的篇幅进行介绍,同时《有机化学基础》模块中也进行了更为系统和详尽的介绍。新教材编排的特点也就决定了新课程的总复习教学必须彻底改变以往那种按教材章节顺序来组织教学的模式。而是要以化学的核心知识和核心概念为准则,依据化学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要求,在适当的概念(或主题)中将化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的方法复习。归类复习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能有效地解决复习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低、学习效率低等问题。

化学脉络图是归类复习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化学脉络图是一种表征、检查、修正和完善化学知识的认知工具,它通常是将有关某一化学主题不同级别的概念或命题置于方框或圆圈中,再以各种连线将相关的概念或命题连接,形成关于该主题的化学概念或知识网络,借此形象化的方式表征学习者的知识结构,以及对某一化学主题的理解。它把化学知识高度浓缩,将各种化学概念及其关系以层级结构形式排列,清晰地揭示了意义建构学习的实质。例如,化学基本概念及其相关知识是高考化学的重点考察内容,通过如下图所示脉络图来进行复习就可以从整体上把握这块知识。这样既有利于教师的展开课堂教学,更有利于

高三英语第一轮词汇复习教学策略 篇7

依据布鲁姆目标教学法, 对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可以分为几个步骤来进行, 分别是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根据这一理论, 我们在进行词汇学习时应该着重注意以下几点:识记 (knowledge) 、理解 (comprehen-sion) 、运用 (application) 和交际 (communication) 。其中最应注重的是后两项, 这也是英语学习的主要目的。所以在高三英语词汇复习中老师应根据词汇学习的不同阶段, 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单词的回顾、记忆和掌握, 提高高三第一轮单词复习的有效性。

一、注重对单词的整理和归纳

记忆单词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学习策略, 对于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和记忆效果有着重要的帮助, 可以有效减轻学习英语单词的负担。《高中英语考试说明》要求学生应当通过英语复习和阅读理解对英语单词进行掌握和运用。因此对于高中英语词汇的复习应当围绕高中英语课本和《考试说明》两个方面进行。

(一) 建立单词间的相互联系

在日常的英语单词复习中, 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单词的词义、读音和结构对单词进行有效区分、对比和掌握, 以减少学生的复习时间, 提高复习效率。例如我们可以将结构较为相近但词义千差万别的词放在一起, 让学生进行比较:quite (相当) 和quiet (平静的) 、adapt (改编) 和adopt (采纳) 等, 以避免词义的混淆。

(二) 注意单词间的内在联系

英语单词虽然数量庞大, 记忆困难, 但是却有着其自身的规律性, 因为构成单词的词根和前后缀等是有限的。所以在进行单词的记忆时,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单词的词根和前后缀进行记忆, 让学生对单词的构成有一个更好的理解。例如:succeed、success、successful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背诵和掌握, 学生的词汇量已有了初步的扩大, 对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也会逐渐提高, 这对于增强他们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有极大的帮助。

二、注意单词与句子的联系

句子是单词的载体, 是词汇的组成形式。在进行词汇复习时, 我们可以将单词的记忆与句子的理解相结合, 在对句子的理解吸收中获得对单词的记忆, 在背诵单词的同时感受它的运用。由于考试的需要, 在对这些句子进行选材时应当尽量选取与当时英语考试较为贴近的语法句式, 从近十年的英语高考试题中选取, 让学生有效把握命题的动向。同时也应注意对单词的词义和延伸义进行分析, 使学生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知识体系。

首先我们可以挑选一些常用的单词组成的词组来让学生进行记忆, 例如:in the first place (首先;起初) ;burst into sth. (闯入;情绪的突然发作) ;centre on/upon (集中在……上) 。其次我们可以让学生注重对语法知识的理解和体会, 尤其是在第一轮复习的末期, 语法的掌握程度对单词的理解有着重要的影响。

除此以外, 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后阅读或是课外阅读, 鼓励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来拓展词汇量, 提高自己对词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完整的阅读语境对于提高学生词汇含义、搭配的掌握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注重对单词的整体把握

我们对单词的记忆主要是源于书本、考试大纲和阅读。对于这三部分的单词记忆我们应该有计划地去进行。首先对于书本单词的记忆, 书本单词源于课内阅读, 对于这部分单词我们一方面应当对课内阅读进行精读, 从阅读中理解单词, 另一方面应当对单词进行重点记忆;其次对于考试大纲中的单词要注重记忆和背诵。要坚持做到每天早上背诵、中午复习、晚上巩固加对下一章的预习;对于阅读中的单词, 当遇到不会的单词时我们不要忙于翻字典, 可以先跳过, 在读完整篇文章并对文章大意有所了解后再进行查阅, 这样便可将单词置于整篇文章中, 对记忆单词大有裨益。

四、结语

高三化学一轮教学设计 篇8

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高三一轮复习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每一位进入高三的化学教师对这个问题都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所以认真研究新课标和考试大纲,高考真题的梳理和练习,熟悉并掌握考点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少走弯路,正确把握复习方向,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学生高三一轮复习什么,怎么复习,复习到什么程度,高考怎么考?和教师不同,学生对这个问题异常迷茫。若这个问题抛给学生,我想十之八九都是答不上来的,可能有学生会说跟着老师走。所以,教师在高三一轮复习中就应该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元素化合物及其性质中的“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一节复习课中我这样设计:首先,展示高考怎样考——近几年“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这一节内容相关各省高考题分类汇总;其次,与学生共同阅读总结出高考的相应考点: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用途,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纯硅的制备等。然后展示这部分内容的考试大纲,让学生明白这堂课我们复习什么,通过复习我们要能解决哪些类似的问题,高考原来考这些内容……以这些引入这节课的复习,那么这堂课的效率和针对性无形中就有了很大的提高。然后,这节复习课从学生熟悉的二氧化硅出发,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材料出发,一步步构建知识网络图,将二氧化硅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它们的性质及用途,乃至衍生到高纯硅的制备都呈现在课堂上。课堂的最后再次回到起初展示的高考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使得知识点在课堂上得到内化,节省学生的复习时间,提高了复习效率。这节课结束后,学生对高三一轮复习什么,怎么复习,复习到什么程度,高考怎么考?这个问题就得到了解决。总之,学生好比是战场上奋勇杀敌的战士,对高考这个无形的战场也要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二、练兵千日,用兵一时

课堂上这个题我们已经讲过了,但是课后出现类似乃至相同的题目学生仍然不会,或者说拿不了满分。那么如何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果子,如何在高三一轮复习阶段提升学生的能力,就成为教师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方面,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教辅资料,充分发挥教辅资料的功能;另一方面,也是我常用的方法,将每个知识点对应的各省近几年的高考题分类汇总,甚至选择题中的每个选项,你分得越细致,学生练习起来就越方便,学生的收获也就越多。例如,我们可以将有关于离子反应一节内容的离子共存问题高考题挑选出来,把其中发生复分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题目再分成三类:因生成沉淀或者生成易挥发的物质再或者生成弱电解质而不能大量共存。这样的工作虽然细致繁杂,但一旦你做了这样的分类,无形中就帮助学生降低了高考题的难度。不是经常说高考题较难吗,其实难题都是一个一个简单题串联起来的,不过是加强了题目与题目之间的联系。我发现这样做,学生很快就能从中总结出规律来,哪些离子是因为复分解反应,哪些是因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还有哪些是应因为生成络合物而不能大量共存。而且也可以帮助教师突破课堂上的难点,例如,化学平衡图像问题;还有利于学生寻找解题方法,比如说金属与氧化性的酸反应的核心解题方法——得失电子守恒。正可谓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虽然,最终真正战役也就一场,但学生却需千锤百炼,好的将军练兵一定是有章法的。

三、知错就改

如果说让学生将每天练习中所有错题都更正一遍是不太现实的,因为一来学生每天的任务都很重,二来很难持之以恒。高三复习阶段,大大小小的考试有很多次,一轮复习也不例外。所以,我的做法是首先要表示出对月考和周练的重视,我会非常仔细和认真地讲解这些试卷,课堂上与学生共同作卷面分析,课后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更正错题,并逐一检查,尤其是我校学生较为薄弱的有关于计算的题目。一是因为这些试卷是出题教师思维的精华,全面而又细致地体现了各个阶段的知识要点。二是因为高考中常考的点一定会反复出现在这些试卷中,若学生在这次考试中错了,经过一次更正或者在考试中再更正,一次次的更正下来,肯定能够将知识点及相应的解题方法掌握。例如,高考必考的实验题,一般也是学生得分率较低的题目,学生在一遍遍更正的过程中,能够摸索出实验题的解题方法和策略。失败乃成功之母。这个道理学生都明白。若能做到知错就改,我想到上考场的那一天会不会无错可改呢?

高三化学一轮教学设计 篇9

来自rdfzsang的博客

一、第一轮复习之策略:

1、重视教材,狠抓双基

课本是学科知识的精华,在第一轮复习中,自始至终都应以教材为本。注重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我们常说的考点)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网络,能准确、科学、全面地理解、使用和描述化学知识。例:在今年高考中,第7题中过氧化钠的电子式,氮的核素,结构示意图等均出于教材中的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第9题有机化学基本反应类型,第13题无机化合物的基本反应,第26题各物质间的变化均源自教材中的基本化学反应;铜和浓硫酸的反应,二氧化硫转化三氧化硫的平衡问题;第27题中二氧化硫的制备和性质检验;蒸馏烧瓶取自于教材中多次出现过的相关装置的基本仪器;二氧化硫的制取和性质取自于教材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28题氢气的实验室制备中CuSO4的作用原理等。第35题除第(4)问外均取自教材《化学与生活》中的内容。

2、掌握原理、灵活应用,注重解题思路

化学原理如元素守恒原则,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得失守恒、化学平衡,物质结构的一般规律,要重点回顾。掌握化学基本原理和规律,在解题中灵活应用,拓宽解题思路,增强解题技巧。如:应用守恒法,差量法,讨论法解一些计算题,可以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在学习能力层次上属于综合应用,此内容在高考考试中约占30%-40%。如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是高考的“热点”之

一。这种题型考查的知识点多,综合性强,有较好的区分度,它能有效地考查学生对强、弱电解质的电离、离子反应、电离平衡、水解平衡、PH值及各种守恒关系的掌握程度及综合运用能力。复习中着重对“两平衡、三守恒”即水解平衡、电离平衡、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和质子守恒进行分析,列举典型例题进行分类练习和变式练习。今年高考第11题考查弱电解质电离吸热问题以及盖斯定律;第12题将原电池原理与微粒氧化性比较结合进行考查;第26题在物质推断题中加入电解法精练铜、化学平衡的计算和移动。

3、注重实验能力的培养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今年高考化学以实验为主线的命题数量明显多于往年,所占分数也明显高于往年。例如12题、26题、27题都是从实验角度切入,或以实验为线索,其分数份额高达35分。

4、强化解题训练,提高解题能力,培养应考实战能力

(1)加强题型训练。根据章节内容和要求,结合高考真题,透彻理解知识点,切实打好基础。加强章节题型训练,举一反三。

(2)第一轮复习中也要适当穿插综合模拟训练。

(3)把规范训练落实到复习的每一个环节中,减少非智力因素丢分。化学用语规范、语言表达规范、计算题解答规范,实验现象和操作规范等。

(4)注重做题的质量,提高解题速度。化学知识掌握的程度,学习能力的大小的甄别都是靠考试做题来体现的,所以解答化学题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做题目能巩固知识,熟练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做题中要建立自己的解题思维模式(平衡三段式计算、框图题题眼突破和猜想验证等),做题后注意总结反思(反思知识、反思方法和技巧、反思解题步骤、反思出题构思、反思解题规范等),长期坚持限时训练,这三点是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方法。

5、把握重点、消除盲点、切实做好纠错

复习要突出重点、扫除盲点,加强弱点。同时还要对作业、考试中出现的差错及时反思,及时纠正,对“事故易发地带”有意识也加以强化训练。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要对差错做出详尽的分析,找出错误原因。

6、高度重视新教材中新增内容

(1)了解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2)理解化学平衡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计算;

(3)了解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的溶解平衡,了解溶度积的含义,能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沉淀的溶解,生成和转化过程;

(4)了解离子积常数;

(5)有机化学中的氢谱图、质谱图等。

二、我们的做法:

重视备课组活动

面对新考纲、新高考,复习什么?怎么复习?我们诚惶诚恐,但我们勇于面对:组织备课组老师,集中学习新考纲。领悟新考纲,力争掌握好复习的深度、广度,掌握好复习的方向。

组织好每周一次的备课组活动,统一好每周的教学进度,确定好每周的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要就下一周的教学内容以说课的形式作中心发言,大家再集思广益,八仙过海,写出自己切实符合学生实际的复习教案。

互相听课,共同提高

备课组老师互相听课,互相学习不仅是学校、年级组的要求,更是我们自主、自觉的行动。

重视教材

教材是水之源,教之根,学之本,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必须高度重视教材,回归教材。

一、高二上课时,由于学考的要求,课时的紧张,往往是教师教的肤浅,学生学得粗糙,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教师必须要重拾教材,近读教材,领悟教材,让教材烂熟于心。结合考试大纲,我们必须要心中有数:教材中那些地方要拓宽,那些地方要加深,那些地方要补充和整合。同时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必修与选修课本的关系

必修课本必学内容与选学内容的关系

如: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等有关知识,在必修本中是做选学内容的,复习时,是否需要讲,讲到什么程度,我们决不含糊!

教材与复习资料的关系

学生更应该重视教材,关注教材,回归教材

在复习过程中,据我们调查,好多学生根本没有教材,即使带来了很少去翻、去读,一味的做题,一味的看复习资料,这是万万不行的,这样做的结果,必然会造成很多知识的漏洞,知识的盲点。复习资料绝不能代替教材,因为复习资料注重的是知识的重点、难点,是知识的整合和网络的构建,不可能是教材的复制,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师必须诱导、告诫学生回归教材。

重视实验

得理综者得天下,得实验者得理综。由此可见,实验的复习是多么重要:

我们的开篇复习,就是实验内容的复习。好处有三:A。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B、有足够的时间把实验讲全面、讲透彻,C、在今后的每章每节复习中,让学生不断的强化落实。

月考、周考,必考实验。每次月周考中必有一个以实验为中心的大题。注重开放性、探究性实验的整合和训练。

重视周考

我们每周一次化学周考。定时,定内容、定难度

周考命题由备课组老师轮流来,切不可让一个老师来命题,因为不同的老师,选题的角度,选题的难易,选题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各有千秋,只有让学生吃百家饭,穿百家衣,才能身强力壮,才能经风雨,见彩虹。

周考卷要求全阅,当天考完,当天阅卷,及时讲解,及时查漏补缺。

上一篇:社区帮扶济困工作计划下一篇:写诚信的高一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