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经验材料范文

2024-08-18

乡村旅游经验材料范文(通用6篇)

乡村旅游经验材料范文 篇1

乡村旅游发展经验交流材料

(2012年5月30日)

一、发展概况

近年来,民和旅游业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依托独特的地理优势、区位优势和气候优势,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全县旅游业的重点来抓,通过有序引导和政策支持,使我县乡村旅游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截止目前,全县乡村旅游接待点有66家,其中四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6家,三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9家,直接从业人员达2360人、间接就业人数达5800余人。2011年,全县接待人数达135.7万人(次),实现收入1.15亿元,其中,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达77.2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595.04万元,分别占全县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的56.9%和57.3 %,乡村旅游已成为民和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在乡村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建设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发展经验

1、坚持政府引导先行。乡村旅游涉及面广、关联性强,针对以上特点,对所有从事休闲园、“农家乐”等乡村旅游经营户进行统一登记、建档立卡,纳入旅游资源数据库,并分别设计制作了“农家乐”、“乡村旅游餐饮接待点”、“乡村

旅游住宿接待点”等标牌,实行挂牌经营。通过这种方式,将全县以休闲园、“农家乐”为主的乡村休闲旅游经营户全部纳入规范管理。在此基础上,进行规范引导、星级评定、重点扶持,并将星级休闲园、“农家乐”列入县政府职能部门的指定接待单位,极大地调动了经营户上星级、创品牌的积极性,有效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同时,在节庆活动和旅游旺季,联合工商、卫生、物价等部门对乡村旅游接待点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整顿,加大旅游市场监管力度,树立民和旅游良好形象。

2、加大项目扶持力度。为提高乡村旅游接待点文化品位,编制完成了《民和县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对从事乡村旅游的经营户从规划设计、经营类型、风格定位、服务标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并创新设计、施工改造、提升档次。对具有一定规模或发展潜力的经营户进行整改、提高服务。整改后达到星级标准的,经省乡村旅游评定委员会审评后列入星级旅游接待点,并积极争取乡村旅游环境整治项目资金,在星级接待点分别实施厨房改造、微缩景观、厕所改造以及修建迎宾大门,制作指示标牌等充满乡村文化品位的项目,从而提升档次,全力为乡村旅游服务。为了提升乡村旅游形象,增加文化内涵,通过项目争取,在国家AAA级景区——桃园林区,通过修建景观大门、观景台、文化长廊、文化墙、文化石等举措,积极打造了“翠泉农家乐一条街”

和“乡村旅游一条街”,极大的吸引了众多的省内外游客,成为全省五个乡村旅游示范点之一。

3、创新岗位培训方式。为增强经营业主的发展意识、诚信意识和服务意识,我局协同就业部门对经营业主开展集中培训的基础上,组织部分经营者到贵德、循化,甘肃永靖、皋兰,宁夏贺兰,安徽黟县、江西婺源等地进行了考察学习,开阔了视野,增强了信心,明确了方向,提升了意识。同时,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进一步扩大乡村旅游接待点,促使全县乡村旅游业全面开花。

4、加强宣传促销力度。通过“河湟宝地、休闲民和”旅游品牌的宣传,重点打造乡村旅游,着力加大宣传促销,并通过举办桃花旅游节、全区乡村旅游启动仪式、网络媒体民和行、甘青宁三省区摄影家采风活动等节庆活动,为民和乡村旅游发展聚集了人气、财气,进一步提高了民和乡村旅游的知名度。与此同时,积极组织休闲园、“农家乐”经营户和旅游企业参加省内外各类旅游洽谈会、推介会等宣传促销活动,累计发放各类宣传画册6500余份,宣传单18000余,签订合作协议700余份。

三、发展思路

近年来,民和乡村旅游在得到长足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资源利用率低,乡村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产品开发单一,旅游六大要素不健全;品牌形

象不突出,基础设施及环境建设滞后;专业人才匮乏,旅游服务人员素质不高。今后,我县乡村旅游发展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实施意见》和全省第五次旅游发展大会以及全省旅游发展动员大会精神,充分依托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抢抓机遇,理清发展思路,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宣传促销、行业管理”为抓手,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乡村旅游配套服务功能,加强管理、扩大规模、提升档次、优化服务,对现有的休闲园、“农家乐”进行合理布局和规划,做到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突出特色,整体推进,逐步形成一户一品,一园一色的个性化旅游产品。在“农、土、俗”上细挖掘,在“新、奇、特”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快乡村旅游健康发展,促进旅游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乡村旅游经验材料范文 篇2

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介于旅游业和农业的交叉领域。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乡村旅游并没有完全统一的定义。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乡村旅游作出了不同的阐释。如西班牙学者Gilbert and Tung认为:乡村旅游就是农户为旅游者提供食宿等条件,使旅游者在农场、牧场这些典型的乡村环境中从事各种休闲活动的一种旅游形式。美国的Ady Milman则将乡村旅游简明阐述为:乡村旅游就是指位于农村区域的旅游,具有旅游企业规模小、旅游区域开阔和可持续发展性等特点。中国国内有关乡村旅游的定义也较多,如何景明等认为,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贵州省扶贫办研究员龚晓宽认为,所谓乡村旅游,是指以农民为旅游经营主体,以城市居民为对象,以村寨民俗文化和农村风光等为旅游吸引物,以满足城市居民回归自然和休闲娱乐等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从上面的阐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乡村旅游是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为旅游吸引物,依托广袤的农村区域、乡村优美景观、富有特色的乡村建筑和乡土风情文化等资源,在传统旅游业的基础上,新增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发展至今又拓展开发出会务度假、休闲娱乐等项目的新兴旅游方式。

从世界范围来看,乡村旅游起源于1885年的法国,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由于欧美这些发达国家城市化的高度发展,乡村旅游在这些国家空前兴盛起来,各国政府以各种方式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时至今日,乡村旅游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发展成熟,成为其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轨道。就美国而言,目前30多个州有明确针对农村区域的旅游政策,其中14个州在旅游总体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乡村旅游。

中国是农业大国,更是乡村大国。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是时代的要求,也应该成为解决城乡差距、发展乡村经济的主要手段。目前,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但乡村旅游已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在某些地区已经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提高农民收入,拓展农业功能,提高农业附加值,改善农村村容、村貌等。但是,随着乡村旅游在世界范围内的兴旺和环境保护理念、生态文明理念的逐步深入人心,中国的乡村旅游在未来的开发过程中既有好的机遇,同时也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如何在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之间寻求一种和谐和平衡是中国今后发展乡村旅游必须重视的问题。因此,对比美国这种超级发达国家的乡村旅游发展过程和取得的成就,借鉴经验吸取教训,让乡村旅游成为中国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最典型的体现,科学合理永续地利用乡村资源,对乡村旅游的科学开发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 美国发展乡村旅游的经验

美国不仅是世界经济强国,更是世界旅游大国,美国的旅游收入高居世界第一位。乡村旅游作为美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呈现出发展势头强劲、旅游产品丰富多样、旅游客源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以美国的乡村旅游形式为例,其旅游产品的丰富程度是举世瞩目的,主要包括农业旅游、森林旅游、民俗旅游、牧场旅游、渔村旅游和水乡旅游等。人们通过参与在乡村的观光度假,既可以观赏田园景色,也可以参与田园、牧场等的耕作,还可以分享丰收的果实,参与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娱乐项目,既可陶冶情操亦可强健身心。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美国的这种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开始迅猛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乡村旅游甚至被视做一种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有力武器。诚然,美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对缓解城乡收入差距、发展乡村经济确实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美国的一些经验和作法值得我国借鉴。

1.1 加强立法,规范管理

从1958年起,美国国会和各州议会频频颁布法律,加大对旅游业的规范管理和支持力度。最近四十年来,随着美国旅游业及其管理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国会又加强了对发展乡村旅游的支持力度。如1973年美国国会颁布了《国家旅游法》,成为此后美国政府推动乡村旅游的法律依据,立法为乡村旅游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美国为了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对申请开办乡村旅游经营的个人或组织、经营规模大小、土地房屋租用、生态环保、安全规定等等,都建立了相关的法律程序和规定,对民宿农庄也有专门的法律规定。如1999年7月,美国加州政府通过了《加州农场家庭住宿法案》,对允许农场和牧场提供游客过夜服务作了法律规定,为农场和牧场旅游的开展铺平了道路。

1.2 合理规划及政策支持

美国的乡村旅游之所以开展得比较成功,与美国各级政府对旅游的合理规划和政策支持是分不开的。美国将乡村旅游纳入了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出台各项优惠政策措施,从县、州一直到联邦的各级政府,对乡村旅游业都有合理的规划和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比如,地方政府在制定一个地区的发展规划时,会有意识地将乡村旅游纳入其中,有意识地鼓励乡村旅游的发展,甚至为乡村旅游创造交通、住宿等配套设施;在联邦一级政府,美国农业部设有多个基金,有合适项目的乡村或个人在开发乡村旅游时都可以申请。基层政府还对申请发展乡村旅游的村庄或个人在申办手续上予以简化。比如在加利福尼亚州,1999年通过了一项《加州农场住宿法案》。法案中明确指出,农家旅馆在最低规模和要求方面可以低于商业旅馆,这是对农家旅馆这种形式的乡村旅游的典型扶持。

事实上,在美国并不存在一个实体的国家级别的旅游行政机关(美国旅行与旅游管理局曾经是国家的官方旅游行政机关,1996年国会取消了美国旅游管理局,改由国家商务部下设的“旅游产业功能组”来接替其职能),这在全球两百多个国家当中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因此,美国政府对旅游管理权限的下放程度非常高。对乡村旅游的管理和开发权限也是如此,上级主管部门对旅游的限制非常少,既不干预也不参与各地政府的旅游产业发展,将主要权力都下放到了基层政府。因为基层政府更了解和贴近当地的实际情况,所以基层政府大都能根据自己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合理开发出具有比较优势的、迎合游客需要的旅游产品,从而不断发展壮大当地的乡村旅游产业。各地政府对每一寸土地的开发都有详细的规划,以便能充分利用好本地的自然环境、文化资源来发展乡村旅游。

1.3 政府提供各方面的优质服务

美国各级政府部门从信息引导、业务培训、资金支持等各方面向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支持和优质服务。如美国联邦政府在旅游业骨干人才培训、以“农村旅游发展基金”为基础的金融支持及高等院校关于乡村旅游方面的基础性研究等方面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和帮助。美国商务部于1992年和1993年分别在密苏里州和南达科他州举行“全国农村旅游业发展会议”,对全国农村旅游业骨干人员进行培训;联邦“农村旅游发展基金”向各个地区发放旅游优惠贷款和补贴;20世纪末,美国联邦旅行与旅游管理局和明尼苏达大学旅游研究中心合作出版《乡村旅游发展培训指南》,为乡村旅游提供旅游规划指导和建议。

而美国的地方政府会有意识地鼓励发展乡村旅游,为旅游业创造交通、住宿等配套设施,提供旅游信息服务等。如位于美国中西部的密歇根州发展乡村旅游的经验是,在农业厅下面设立专门的乡村旅游委员会,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各种资讯和帮助。在帮助乡村旅游开拓市场方面,州政府进行专门的市场调研,为农民提供市场供求信息,并把优秀的乡村旅游资源集中起来向外推广,建立乡村旅游信息特色网站等。每年美国的一些地方政府或农民协会还会举办乡村旅游的相关活动,如农业博览会、赛马比赛、乡村游行等等,通过活动展现农村的特色和风情,吸引城市旅游者的到来。

1.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乡村旅游的发展一般需要便捷的交通和较高的收入水平。美国高速公路、铁路网络等的建设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服务支持,而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则为美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战后,美国的州与州之间的高速公路、铁路及配套的二级公路网络发展迅猛,使美国50个州之间的任何一个乡村地区的通行都变得非常容易。另外,美国发达的经济及其较高的居民收入为其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支撑。2012年,美国GDP总量达156241.84亿美元,高居世界榜首,人均GDP为46381美元,居全球第九位,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强国,所以美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及购买力水平都相对较高。以2010年为例,美国家庭年收入在35000~99999美元的家庭占全部家庭的43%,家庭年收入在100000~250000美元的家庭占美国全部家庭的20.4%。人们收入的增加和旅游消费习惯的改变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当然,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也曾存在城市居民收入相对于农村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乡村旅游对改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起到了积极作用。到20世纪80年代早期,乡村旅游被视做一种有力的工具以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村居民收入。

1.5 注重社区参与和发挥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由于美国并不存在国家一级的旅游行政管理机关,所以美国的旅游业发展除了以丰富的旅游资源禀赋为基础外,是典型的以市场为导向,以广泛参与的社区和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为主要推动力量的促销运行机制。美国各级旅游管理部门除了在合理规划、制定旅游政策、旅游法规等方面起引领作用外,一般不会过多干预乡村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行业标准的制定、监督检查和评估等工作都是由行业协会来负责的。由于政府对乡村旅游管理留有空间,所以美国的非政府组织有大量的活动和服务空间。美国的旅游行业协会,是国家层面一级的主要非政府性质的旅游组织,是一个非盈利性机构,充当美国旅游行业各个部门及协会的统一组织。针对乡村旅游的发展,美国于1992年专门出台了关于乡村旅游发展的国家政策,建立了一个非营利性的组织———国家乡村旅游基金(NRTF)。该基金成立至今,已经在鼓励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联邦旅游和休闲场所的知名度,提供网络信息服务,执行州旅游合作计划,推广国际旅游项目,开发全美森林服务项目等方面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除此之外,美国的各种农业协会组织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他们主要为试图发展乡村旅游的民众提供信息咨询、项目指导,同时还提供其他地方的成功经验介绍等。美国的社区会通过定期不定期地举办乡村旅游巡回展览、专题研讨会,向农牧业生产者提供乡村旅游知识培训,并鼓励所有农牧业生产者加盟协会和组织等。正是这些大量的与旅游业服务相关的、根植于基层、贴近居民的非政府组织,其快捷有效的服务有力地促进了美国乡村旅游的发展。

1.6 重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注意保护好生态环境

任何国家的乡村旅游区一般都是生态环境脆弱区,对环境变化比较敏感,抗外界干扰能力差,环境稳定性差。在开发和利用乡村旅游资源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与原生态环境的保护产生矛盾。世界旅游组织可持续发展项目部主任费利浦·里迈斯特先生在首届国际乡村旅游论坛上曾指出:发展乡村旅游要注意保护河流、山脉、树木,并让它们干干净净,绿油油的;要保护独特的建筑,保护独特的音乐、歌谣或舞蹈,保护独特的耕作方法,保护传统的文化信仰等。乡村的环境、文化、民俗风情、乡村意境和乡村生活方式等都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物和核心竞争力,但同时这些景致又极易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在旅游开发程度深的地区尤其如此,因此要保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注意保护好这些资源。美国旅游当局认为,如果要保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就有必要对乡村资源的保护进行规范化管理,在一些景区,美国当地政府采用了诸如限制旅游者的人数、突出强调保持乡村自然人文环境的原真性等措施。

1.7 乡村旅游产品丰富、旅游形式多样

美国的乡村旅游形式多样,产品丰富,美国的森林、水乡、渔乡、农业耕作、人文景致等等都开发出了不同类型的旅游产品,能够满足不同需求的消费者。美国的乡村旅游大致可以分为观光型、休闲型和文化型三类。观光型乡村旅游是指以优美的乡村景观和田园风情以及农业生产过程作为旅游吸引物,吸引城市居民前往参观、参与和游玩。美国建立了多处供观光的基因农场,用基因方法培植马铃薯、蕃茄,在发展农业的同时也在向游客普及基因科学知识。休闲型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旅游资源为载体,以形式多样的参与性旅游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满足游客休闲娱乐、身心健康等需求的旅游类型。如美国的农场、牧场旅游不仅能使游客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体验乡村生活的乐趣,而且在专人授课的农场学校能够学到很多农业知识。乡村文化旅游是以乡村民俗、乡村民族风情以及传统民族文化为主题,将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的旅游类型。

1.8 充分利用节令营销等营销推广手段,不断扩大乡村旅游客源

美国的节会营销在乡村旅游市场的拓展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1980年以来,美国的年度性节庆活动年均增加5%以上,很多乡村旅游正是以这些节庆活动为纽带而组织进行的。如威斯康星州是美国著名的“汉堡之乡”,1998年在该州烹制出重达2.5吨的汉堡包,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从此该州每年都会举行享誉全球的“汉堡盛宴”,世界各地的旅游者都慕名前来,该州的乡村旅游也因此获益匪浅。目前,美国越来越多的地区已经开始依赖于年度节庆活动所带来的品牌效益,而这也成为许多地区宣传的特色,以及吸引大量游客的有力武器。

美国的乡村旅游在起步阶段,也是以近郊旅游客为主要客源的,客源区域相对狭窄,但发展至今,其客源已经从区域性、小范围城镇居民发展到了跨区域、跨国界的方向。这主要是源于美国一些重要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日益注重品牌建设和宣传促销,一些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吸引了中远程的国内游客以及境外旅游客源。

2 中国的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中国的乡村旅游与美国相比,起步较晚。但近年来乡村旅游的发展速度很快,各种农业观光园、农家乐、采摘节等乡村旅游形式在全国各地大量涌现,乡村旅游的发展也为这些地区的乡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满足了城市居民回归自然和体验传统生活方式的心理需求。中国目前的乡村旅游类型从旅游吸引物上来划分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农村依托型,即以农村聚落、农村面貌、农民生活方式为旅游吸引物;第二种是农田依托型,即以农田、苗圃、茶园、花园、果园、林园等为旅游吸引物;第三种是农园依托型,即以“三高”农业园(高科技、高效益、高起点)为旅游吸引物。旅游项目多以“农家乐”(一种农民利用自家院落及周围的田园风光,以较低廉的价格吸引附近的城市旅游者前来吃、住、游、玩的旅游形式)、度假村(区)(在自然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带建成的,以满足旅游者休闲、度假为主要目的相对高档的乡村旅游场所)、民族民俗风情园和观光购物农园等为主。其中,四川成都的农家乐与北京的民俗村是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典型代表。

据国家旅游局的最新测算,从1987年我国首个农家乐在四川省成都市郫县的农科村诞生算起,中国的乡村旅游近三十年来发展迅速,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助农增收、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2010年底,我国的农家乐已超过150万家,规模以上休闲农业园区超过1.8万家,农业旅游示范点已接近400家,遍布内地的31个省区市,覆盖了农业的各种业态。全国年接待旅游人数超过4亿人次,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年营业收入超过1200亿元,带动了1500万农民受益。根据《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纲要(2009—2015年)》,到2015年全国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将达到7.71亿人次,比2008年翻一番。预计每年旅游从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将增长5%,届时,乡村旅游将成为我国国内旅游业的主要支撑。

以四川省为例,四川的乡村旅游从1987年起步,历经二十多年的实践,其乡村旅游产业规模从无到有,产业档次从低到高,旅游业态从少到多,已经成为四川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农业功能拓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手段,成为加快四川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成为四川省旅游业发展的一大亮点和新的增长点。目前,四川省共形成了环城市天府农家、川东北苏区新貌、川西藏(族)羌(族)风情、川南古村古镇和攀(攀枝花)西(西昌)阳光生态5大乡村旅游板块。拥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4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8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8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11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34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乡(镇)村392个、乡村酒店645家和14379家农家乐。2011年,四川全省乡村旅游收入达到626.4亿元,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26.1%,比2005年增长了4.33倍。《四川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四川省将结合新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重点建设特色民族村寨1000个、特色观光农业园100个和城郊型乡村旅游产业带10个,培育10大国际性的乡村旅游节庆活动。

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中国的乡村旅游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由于起步较晚,科技水平、管理水平、资源等级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对乡村旅游内涵的认识不足,乡土特色不明显,没有系统的营销战略,品牌效应没能形成,乡村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发展方向不明确;多数地区缺少对乡村旅游的总体规划,重复建设,盲目建设;管理力度不够,立法管理不健全,在行业管理上还没有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与方法,竞争无序,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形同虚设,许多开发和经营行为得不到应有的规范;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模式单调,缺乏创新和特色化;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不健全;乡村旅游从业人才匮乏,经营理念低俗化,服务质量不高等。

3 美国发展乡村旅游的经验启示及对中国未来发展乡村旅游的建议

3.1 美国发展乡村旅游的经验启示

3.1.1 从管理体系的角度看

(1)加强立法、规范管理。尽快出台实施关于乡村旅游的规范立法、地方法规、乡规民约及各项管理制度等,用法制引领乡村旅游的发展。

(2)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一方面要作好科学合理的规划,进行宏观指导,改革和完善旅游管理体制,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和政策支持,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强各项配套实施的建设,加强乡村旅游人才的教育培养,提供各项优质服务等。

(3)充分发挥社区和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大量的非政府组织由于更贴近乡村实际,在标准制定、监督评估等方面比政府组织具有更大的优势,应充分发挥这些组织的作用。

(4)加大乡村旅游产品的宣传和促销。乡村旅游目的地应大力争取各种宣传媒介,采用多种促销方式对旅游目的地进行宣传,如推广对乡村旅游起到积极效果的影视作品,定期举办与乡村旅游相关的旅游产品和商品的展览。通过宣传促销,提高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扩大旅游市场占有率。

3.1.2 从资源保护的角度看

加强环境保护力度,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美国在发展乡村旅游时,十分重视资源和环境的保护、重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挖掘、将保护和旅游做到有机的结合等。

3.1.3 从产品开发的角度看

美国的乡村旅游项目繁多,渔场、牧场、森林、水乡等都可以根据游客的心理特点开发成旅游项目,因此,中国的乡村旅游也需要结合旅游者需求的特征及乡村旅游资源自身的特点,开发出有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尽量做到产品内容丰富、突出当地农家特色,并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树立乡村旅游品牌,重视乡村旅游科技含量。

3.2 对中国未来发展乡村旅游的建议

在中国,乡村旅游不仅应该是解决“三农”问题直接而有效的途径,更应该是探索中国特色的旅游发展道路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提出,要“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和农村服务业,拓展非农就业空间”。借鉴美国发展乡村旅游的做法,中国未来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突出重点。

3.2.1 建立健全乡村旅游法规体系

美国的乡村旅游发展是在加强立法、规范管理的前提下进行的,如从1958年开始,美国的联邦及各州政府就相继出台多项关于规范旅游业发展的法案。近四十年来又加强了对乡村旅游的立法和管理及引导,如1973年美国国会颁布了《国家旅游法》、1999年加州政府通过《加州农场家庭住宿法案》等。

为保证乡村旅游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和实现乡村资源的永续利用,中国也应结合国情,制定并持续修改完善乡村旅游法规,为乡村旅游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3.2.2 充分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支持和服务作用

美国政府对乡村旅游的规划完全作到了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及可持续发展,政府在引导和支持乡村旅游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政策规定、金融服务、人才培养、基础性研究到配套设施、信息咨询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服务工作。

就中国目前的情况而言,乡村旅游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政府的引导和组织协调,各级政府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一方面,政府需要作好乡村旅游的规划引导和资金与技术的支持。另一方面,也需要对乡村旅游的基础研究、人才培养、配套设施及宣传推广等各项服务方面做好工作。

3.2.3 注重发挥社区和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美国的旅游协会相对成熟,在乡村旅游发展中主要发挥宣传促销、制订标准、监督检查、进行评估等方面的作用。为了提高乡村旅游从业者的服务水准,协会会组织培训班,由专业教师传授有关知识,还帮助农户寻找客源。另外,协会及各地社区还根据各地不同的习俗组织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活动。

中国的乡村旅游协会发展才刚刚起步,发挥的作用也很有限。如2005年4月4日,贵州巴拉河乡村旅游协会成立,其职责定位为协助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巴拉河乡村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进行积极的开发利用,主要是对新辟的线路、景点、项目、商品等进行研讨和考察,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也就是说,该协会在旅游规划上的作用大于其应该发挥的标准制定、监督评估等方面的作用。截至目前,贵州巴拉河乡村旅游协会在制定行业标准、对旅游进行规范管理和监督评估、培训旅游人才等方面远远没有发挥作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逐步完善和加强。

3.2.4 开发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

美国的乡村旅游产品丰富多样,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有观光、休闲和文化内涵型各样产品。中国未来的乡村旅游业不能仅限于“农家乐”、度假村、民族民俗风情园和观光购物农园等方面,今后要注意既做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还要做到深挖内涵、高端开发。就中国目前的情况而言,乡村旅游没有行业标准,对乡村旅游资源、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统一评定缺乏科学依据。要做好高端开发,深挖内涵,选点示范,深入调查自身的优劣势,扬长避短。

3.2.5 重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折射出一个深刻的道理,只有贴近自然、原真性的景致才是可持续的、永久的。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农村生态环境、村落环境、文化景观的保护等问题。如果出现旅游引起生态环境破坏、文化传统扭曲,这样的旅游就是不可持续的。目前,我国乡村旅游产品类型相对单一,产品同质化、复制、雷同现象较为严重,乡村旅游经营人才缺乏,乡村旅游就业培训不够等问题也都影响到可持续发展。未来的发展必须密切关注这些问题,并采取积极的调控措施,确保乡村旅游的长久发展。

3.2.6 利用多种营销推广手段塑造品牌,不断扩大乡村旅游客源

中国的乡村具有自己独特之处,但如果缺乏合理科学的包装推广是不会为人所知的。今后中国的乡村旅游一定要充分利用多种营销手段,将自己独具特色的产品向外集中推广,塑造自己的知名品牌,作好诚信建设,积极扩大乡村旅游客源,在有基础的地方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一方面可以扩大消费需求,增加旅游收入;另一方面也是国际交流合作的机会,多向国际先进发达国家学习经验并吸取教训,少走弯路,对未来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是有利的。

4 结束语

目前,乡村旅游在中国的发展还不是很成熟,其市场需求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在进一步规范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吸收和借鉴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的经验,逐步走上乡村旅游科学发展的道路对中国的旅游发展将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张颖.美国西部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与启示[EB/OL].http://www.gdcct.gov.cn/politics/thinktank/201203/t20120313_669192.html#text.

[2]詹昱,刘堂发,李艳.美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及其对江西的启示[J].科技广场,2011,(02):182-184.

[3]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赴美国、加拿大考察组.美国、加拿大的乡村旅游与观光休闲农业[J].北京农村经济,2008,(06).

[4]田宝成.中国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8):51-52.

[5]刘海鸿.乡村旅游:国外的理论与实践对中国的启示[J].经济问题,2007,(07):126-128.

[6]徐明,熊哲,孙咏华.国际休闲农业组织研究及其对中国农业旅游国际化发展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0,(10):16-17.

乡村旅游经验材料范文 篇3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顶层设计中,乡村旅游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乡村旅游在解决三农问题、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助力脱贫攻坚、城乡统筹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美丽乡村建设”与“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在“全域旅游”的建设东风下,如何有效推动我国乡村旅游从“点式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如何让乡村旅游得到长远稳定的发展?如何让乡村旅游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效应最大化?绿维文旅认为:要创新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产品模式、投融资模式、运营模式等方面进行全面化,系统性创新,探索出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路径,方能绘制出新时期,乡村旅游美好蓝图。

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观光到乡村休闲到乡村度假的迭代优化

经过数年的乡村旅游发展,我国乡村旅游表现出巨大的生命力,朝着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呈现出从乡村观光到乡村休闲,到乡村度假的迭代优化过程,功能上,逐步从单一功能向综合性服务功能转变。

伴随消费升级带动,乡村旅游类型从最初的农家乐、乡村田园观光,不断丰富,由传统的“农家乐型、依托景区发展型、旅游城镇建设型、原生态文化村寨型、民族风情依托型、特色产业带动型、现代农村展示型、农业观光开发型、生态环境示范型、红色旅游结合型”等,逐步呈现出一些新业态,如“国家农业公园、休闲农场/休闲牧场、乡村营地/运动公园/乡村公园、乡村庄园/酒店/会所、乡村博物馆/艺术村、市民农园、高科技农园/教育农园、乡村民宿、洋家乐、文化创意农园。”基本形成了乡村观光、休闲、度假的复合性功能结构。

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问题

随着乡村旅游的大发展,也伴随着出现许多问题。许多乡村旅游区在一哄而上的风光过后,已是步履维艰,难以为继。

01 产品同质化严重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品单

一、深度化低、宣传策划力能力低。首先,乡村旅游产品单一,缺乏精品,重游率低,未有效利用乡村各种资源,难以适应现代旅游市场需求。许多乡村旅游活动只是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房,产品雷同、品位不高、重复较多,缺乏体验休闲项目,难以满足游客多层次多样化与高文化品位的旅游需求。其次,乡村旅游产品深度开发不足,未深入挖掘乡村农业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内涵,仅停留在观光、采摘、垂钓等项目,是在原有生产基础上的表层开发,满足游客物质需求,缺乏创新设计与深度加工。第三,乡村旅游产品的宣传策划能力低等让乡村旅游难适应激烈旅游市场竞争。第四,乡村旅游产品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02 开发模式以点式开发为主,缺乏产业化整合

2017年一号文件指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首次提出产业化的思维发展乡村旅游产业。通过横向拉长旅游产业链、纵向融合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升级。

目前,乡村旅游开发主要是依托相关的资源进行开发,如依托当地产业、旅游资源、区位条件、市场发展与景区资源,以及在相关政策引导下的开发乡村旅游。由于我国乡村旅游盲目发展比较严重,一窝蜂搞开发,政府层面缺乏统一规划和引导,导致经营者层面一味追求短、平、快,或忽视合理规划,或缺乏差异化主题,或造成同质化严重。同时区域范围内,缺乏乡村旅游的系统整合,缺少产业化思维,忽视了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尚未形成合力。乡村旅游不再只是简单点式开发,而是要拓展乡村旅游+的潜在价值,创新乡村旅游要素体系,构筑以乡村旅游引领的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撑。

03 乡村旅游融资难

乡村旅游开发离不开金融资源的支持,而乡村旅游开发面临着政府是融资主题、融资总量小等问题,仅靠政府资金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长期以来农村金融严重滞后农村发展,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从目前我国乡村旅游投融资来看,主要表存在着五大难题:

※融资渠道相对单一; ※缺乏乡村旅游专业融资机构; ※乡村旅游业与资本市场结合松散; ※闲置资金进入旅游业的投资数额规模较小; ※利用政府扶持资金的能力较弱。

04 乡村旅游的运营模式单一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的营销渠道却存在着重宣传,轻营销和渠道建设;营销渠道单一的现状问题;在乡村旅游的经营方面,以现场售卖乡村产品、商品为主,乡村产品的销售渠道单一且传统,且乡村产品的品质化保障缺乏诚信监督;同时在乡村旅游过程中,电子支付系统与WIFI尚未全覆盖,对游客旅游的便利性较差;乡村旅游管理方面,存在着碎片化,不系统,缺乏监管和质量审查机制。

如何结合互联网+时代背景,实现乡村旅游经营、管理、营销一体化格局,是未乡村旅游发展需要探索的重要课题。

四大层面创新,探索乡村旅游发展新路径

全域思维,创新乡村旅游开发模式

站在全域旅游视角,一方面,由传统点式开发趋向旅游目的地建设与线路开发,从原来单体农家乐发展向特色村镇、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庄等国家政策主导的新形式转变,串联盘活乡村全域旅游资源。另一方面,要系统推进旅游与精准扶贫、环境治理、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及生态修复的深度融合。要高度关注乡村全域发展,实现从乡村旅游产品发展到全域乡村旅游目的地体系建设以及乡村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

产业化思维,壮大乡村新业态,全力创新乡村旅游产品

乡村旅游产品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中枢”,乡村旅游产品升级创新主要是基于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用文化和创意改造农业,使农业结合生产、生活、生态发挥创意,研发具有独特性创意农产品或活动,建设魅力村庄,大力开发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重点发展乡村博物馆或艺术村、教育或高科技园、乡村或营地公园、市民公园、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驾露营、户外运动等乡村旅游产品。绿维文旅认为:创新乡村旅游特色产品体系时,要从乡村旅游产业要素,重点突出多产业融合创新发展乡村旅游。将以乡村旅游产业为催化,现代农业、健康养生养老业、文化创意产业、体育运动产业等融合的全产业体系,构筑乡村旅游引领的复合型产业链条,激活乡村产业经济造血功能。

新的趋势已经到来,在新背景下需要用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更加开放的姿态来认识乡村资源和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空间,促使乡村旅游从旅游产品向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升级;同时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丰富和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产业价值,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可能性。

多渠道融资,创新乡村旅游投融资模式

投融资模式的创新主要从六大角度展开:第一,争取国家、省市与地方政府的投资支持。第二,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第三,乡村旅游对外招商引资模式创新,如定向与招募入股等。第四,创新社会资本市场投融资模式,如国内上市、海外融资与信托融资等,引导与鼓励其参与乡村旅游建设,制定财税、金融等鼓励政策,鼓励其以独资、合资、合作、特许经营等方式。第五,创新模式盘活民居资产,乡村旅游与房地产结合,创造各种乡村旅游住所。第六,创业者发挥其资金与社会资源优势,与农民合作,参与乡村旅游开发、设施建设、经营管理等,重点投资发展养生养老、创意农业、生态、康疗或营地旅游、民俗文化等乡旅业态。

乡村旅游+互联网运营新模式

互联网+乡村旅游,构建旅游和农业互联网智慧云平台,融合互联网、物流、农村金融与物联网等,推动在线旅游平台企业发展,放宽在线度假租赁、旅游网购、在线旅游租车平台等新业态准入与经营,对接先进科技以达到便利服务、精准营销与精细管理。

乡村旅游+互联网助力营销推广

乡村旅游营销模式要实现“线上线下”互动营销、融合营销、精准营销,在做好线下营销的同时,要加大线上营销的力度。做好网站建设、微信、微薄、微商、团购等多种互联网营销模式。

乡村旅游+互联网提升经营效率

互联网对乡村旅游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流量监控、应急处理、运营调度、业态管理、食品安全五大方面。乡村旅游运营方面,运用“乡村旅游”+“互联网”的新模式,通过乡村旅游O2O模式,发挥互联网在游前、游中、游后的优势,实现线上线下紧密结合的高效管理。同时,有了互联网,农民可以自己开微店,在网上出售农家菜和水果。城市里的人也可以很方便地通过微店买到农村特产。能够有效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乡村旅游+互联网提升游客便捷性

乡村旅游+互联网,能实现旅游资源的在线展示和预订,同时借助平台影响力,通过APP与游客进行在线互动。完成线上信息展示、营销、互动、决策、预订、支付等乡村旅游游前的线上服务,到线下个性化、多元化的乡村旅游体验的闭环过程。

妇联乡村文明经验交流材料 篇4

今年以来,XX市妇联紧紧抓住省启动了为期5年的“乡村文明行动”这一契机,紧密结合工作特点,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引导农村妇女和家庭积极参与乡村文明行动,深入开展“六创”活动,努力提高广大妇女和家庭成员的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使广大妇女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倡导者和建设美好和谐新荣成的主力军。

一、投身环境综合整治,创优农村生态环境

以“村在绿中”、“绿在路上”、“花村”建设及节能减排等活动为切入点,按照“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能源”的总体要求,组织发动广大农村妇女积极投身大环境整治,着力建设生态文明乡村。今年以来,共植树41万棵,清理“三大堆”33870处,拆除乱搭乱建7235处。同时,面向基层,设计妇女群众乐于参与、便于操作的节能减排实践活动,大力普及家庭节能减排知识和技能,动员她们争当“绿色低碳家庭”。已有1万多名巾帼志愿者参与了“清洁家园·巾帼志愿我先行”活动。

二、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创优农村人居环境

将家庭美德建设与“五个好”家庭成员、“美在家庭”、“文明户”等创建活动有机融合,赋予了创建活动新特色,使家庭美德建设有了新载体。全市各级妇女组织围绕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的要求,以和谐家庭建设为主题,动员广大农村妇女积极参与文明户、文明村、文明镇、文明社区创建活动。通过开展系列评选活动,进一步弘扬了传统美德,倡导了社会良好风气。目前,全市已有6万多农户达到市级文明户标准。同时,XX市妇联还在广大农村家庭开展学习型家庭、节约型家庭等以家庭为主体的各类特色家庭评选活动,吸引家庭成员广泛参与,引导家庭成员增强学习意识、环保意识、节约意识,让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科学致富、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进一步深入人心。

三、开展文体娱乐活动,创优农村文化环境

围绕全市“幸福四季·好运荣成”群众文化活动主线,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和道德实践活动,弘扬先进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组织广大妇女积极参加巾帼文明队开展的各种文体娱乐活动,倡树新风,增强体质。年内先后举办了“展风采·倡文明·促和谐”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千人舞蹈表演大赛和迎国庆广场健身舞表演赛等多项大型赛事,在全市营造了全民健身的浓厚氛围。各基层妇联组织通过举办“邻居节”、“家庭风采展”、“社区趣味运动会”等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活动,陶冶了家庭成员情操,弘扬了良好的社会风尚。

四、推进创业就业行动,创优农村生产环境

以促进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妇女创业就业为重点,积极实施巾帼创业就业培训工程,提高她们的创业成功率。今年,已与人社局举办了6期“巾帼创业就业行动”培训班,为近千名妇女系统讲解了开办企业程序、开办企业可行性研究、创业扶持政策等系列创业知识;与就业办和爱心职业培训学校联合开展的家政免费培训班,1000多名妇女正在分批分期接受家政服务技能培训。为帮助农村妇女解决创业资金瓶颈难题,XX市妇联联合人社局、财政局等单位开展了“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活动,现已为50多名妇女放贷300多万元。此外,各基层妇女组织利用大众读书点和妇女之家,以建设新农村、培养新农民、争做新女性为目标,本着实际、实用、实效原则,组织妇女学习养殖加工等方面的技术知识,提高妇女致富本领,增强广大妇女的就业和再就业能力。

五、普及科学教育理念,创优农村家教环境

充分利用各类资源积极传播家庭教育新理念,营造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针对新形势下家庭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不断强化家长学校建设,积极指导家长掌握科学家庭教育方法,全面开展了“争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活动,突出“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主题,实施母亲教育工程,在广大妇女群众中掀起“亲子共读”学习热潮。XX市妇联还邀请专家在各镇街开设家庭教育、妇幼保健、青春期特点等知识讲座。广大农村妇女通过学习,自身素质不断提高,从而通过家长引导孩子知感恩、懂礼仪。此外,妇联开展的“社会妈妈虹桥拉手”、“朝霞情系夕阳红”等活动,在青少年中引起了强烈反响,XX市也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区。

六、实施巾帼关爱行动,创优农村稳定环境

今年已为5名有致富愿望的贫困母亲发放“爱心基金”2.5万元,支持她们创业脱贫;为20名特困母亲送去2万元爱心救助款,帮助她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为19位革命老妈妈做好事、送温暖;为800多名孤贫儿童发放助学款30多万元。针对农村妇女普遍缺乏法律知识的现状,XX市妇联采取市集宣传、集中培训、开设专栏等方法开展“法律进家”活动,提高妇女的法律水平,增强依法维权的能力。尤其注重对来信来访和群众反映的侵犯妇女合法权

今年以来,XX市妇联紧紧抓住省启动了为期5年的“乡村文明行动”这一契机,紧密结合工作特点,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引导农村妇女和家庭积极参与乡村文明行动,深入开展“六创”活动,努力提高广大妇女和家庭成员的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使广大妇女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倡导者和建设美好和谐新荣成的主力军。

一、投身环境综合整治,创优农村生态环境

以“村在绿中”、“绿在路上”、“花村”建设及节能减排等活动为切入点,按照“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能源”的总体要求,组织发动广大农村妇女积极投身大环境整治,着力建设生态文明乡村。今年以来,共植树41万棵,清理“三大堆”33870处,拆除乱搭乱建7235处。同时,面向基层,设计妇女群众乐于参与、便于操作的节能减排实践活动,大力普及家庭节能减排知识和技能,动员她们争当“绿色低碳家庭”。已有1万多名巾帼志愿者参与了“清洁家园·巾帼志愿我先行”活动。

二、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创优农村人居环境

将家庭美德建设与“五个好”家庭成员、“美在家庭”、“文明户”等创建活动有机融合,赋予了创建活动新特色,使家庭美德建设有了新载体。全市各级妇女组织围绕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的要求,以和谐家庭建设为主题,动员广大农村妇女积极参与文明户、文明村、文明镇、文明社区创建活动。通过开展系列评选活动,进一步弘扬了传统美德,倡导了社会良好风气。目前,全市已有6万多农户达到市级文明户标准。同时,XX市妇联还在广大农村家庭开展学习型家庭、节约型家庭等以家庭为主体的各类特色家庭评选活动,吸引家庭成员广泛参与,引导家庭成员增强学习意识、环保意识、节约意识,让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科学致富、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进一步深入人心。

三、开展文体娱乐活动,创优农村文化环境

围绕全市“幸福四季·好运荣成”群众文化活动主线,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和道德实践活动,弘扬先进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组织广大妇女积极参加巾帼文明队开展的各种文体娱乐活动,倡树新风,增强体质。年内先后举办了“展风采·倡文明·促和谐”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千人舞蹈表演大赛和迎国庆广场健身舞表演赛等多项大型赛事,在全市营造了全民健身的浓厚氛围。各基层妇联组织通过举办“邻居节”、“家庭风采展”、“社区趣味运动会”等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活动,陶冶了家庭成员情操,弘扬了良好的社会风尚。

四、推进创业就业行动,创优农村生产环境

以促进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妇女创业就业为重点,积极实施巾帼创业就业培训工程,提高她们的创业成功率。今年,已与人社局举办了6期“巾帼创业就业行动”培训班,为近千名妇女系统讲解了开办企业程序、开办企业可行性研究、创业扶持政策等系列创业知识;与就业办和爱心职业培训学校联合开展的家政免费培训班,1000多名妇女正在分批分期接受家政服务技能培训。为帮助农村妇女解决创业资金瓶颈难题,XX市妇联联合人社局、财政局等单位开展了“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活动,现已为50多名妇女放贷300多万元。此外,各基层妇女组织利用大众读书点和妇女之家,以建设新农村、培养新农民、争做新女性为目标,本着实际、实用、实效原则,组织妇女学习养殖加工等方面的技术知识,提高妇女致富本领,增强广大妇女的就业和再就业能力。

五、普及科学教育理念,创优农村家教环境

充分利用各类资源积极传播家庭教育新理念,营造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针对新形势下家庭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不断强化家长学校建设,积极指导家长掌握科学家庭教育方法,全面开展了“争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活动,突出“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主题,实施母亲教育工程,在广大妇女群众中掀起“亲子共读”学习热潮。XX市妇联还邀请专家在各镇街开设家庭教育、妇幼保健、青春期特点等知识讲座。广大农村妇女通过学习,自身素质不断提高,从而通过家长引导孩子知感恩、懂礼仪。此外,妇联开展的“社会妈妈虹桥拉手”、“朝霞情系夕阳红”等活动,在青少年中引起了强烈反响,XX市也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区。

六、实施巾帼关爱行动,创优农村稳定环境

今年已为5名有致富愿望的贫困母亲发放“爱心基金”2.5万元,支持她们创业脱贫;为20名特困母亲送去2万元爱心救助款,帮助她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为19位革命老妈妈做好事、送温暖;为800多名孤贫儿童发放助学款30多万元。针对农村妇女普遍缺乏法律知识的现状,XX市妇联采取市集宣传、集中培训、开设专栏等方法开展“法律进家”活动,提高妇女的法律水平,增强依法维权的能力。尤其注重对来信来访和群众反映的侵犯妇女合法权

益的现象依法进行调处化解,今年以来,已处理来信来访案件43件,处理率达100%。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篇5

今年,在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元年,☆镇☆村被县统筹办确定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为此,我镇积极响应,主动作为,积极配合县统筹办及有关部门,按照“村容村貌整洁、生态环境优美、产业结构合理、生活文明幸福”的美丽乡村建设总要求,紧紧围绕镇党委提出的“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农民生活得到新提高,乡风民俗展示新风尚,乡村面貌呈现新变化,乡村治理健全新机制”的目标,动员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浪潮中去。经过近半年的实施,村容村貌发生了质的变化,老百姓对这一惠民举措赞不绝口,幸福之情溢于言表。下面,我就建设美丽乡村的一些经验与看法和各位领导进行交流探讨、互相学习,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强领导,重机制,突出“活”字营造建设氛围

我镇☆村确定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后,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专题研究部署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成立了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并由我亲自担任组长,镇包片领导担任副组长,片长、包村干部及各村负责人为成员,建立了镇、村、组、户四级网络构架,确保此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起初,由于工作刚铺开,群众对此项工作还有顾虑,总担心政府是在搞面子工程,对村子起不到什么实质效果。但通过镇领导先后几次到村召开了全体村民大会、党员群众代表会,结合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向广大党员群众讲清了有关政策,讲明了工作思路,描绘了今年将打造出的效果后,村民的思想才真正得到统一。同时,我们还大力向村内走出去的党员干部、能人富人宣传政策,打消群众的疑虑。通过上下共同努力,思想高度统一,村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建设的氛围十分浓厚。

二、广动员,明责任,围绕“干”字开展环卫整治

建设美丽乡村,环境卫生整治是关键。长期以来,受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村民的卫生意识十分淡薄。一些民居,院落坍塌、杂草丛生、垃圾遍地。村子周边,规划无序,乱搭乱建,杂序无章。为此,我镇专门指派一名副镇长、一名包村干部驻村指导,我和镇党委书记每两天轮流检查一次工作卫生清理情况。同时,我们将镇环卫所的推土机、挖沟机、垃圾车全部派到村中进行垃圾清运。群众看到镇党委、政府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度,村内男女老少、外出务工的群众争先投工投劳,纷纷加入到清洁家园的大会战中,共同清理沟渠杂物,互相帮忙铺院垒墙。集中利用了一个月时间将村内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无人问津的垃圾全部清理干净,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下一步,我们将着手探索制定村级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一方面聘请环卫保洁工人,实行合同制,一年一签,工资按时兑现,具体交由所在村管理,政府和村内老党员、离退休在家人员实施监督;另一方面制定科学合理的评比制度,包村干部不定期的对卫生环境进行督查,镇领导每个月到村考核一次,确保卫生状况不反弹、常态化。

三、筹资金,配设施,强化“新”字提升标准建设

在召开全体村民大会时,我们认真征求了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认真研究梳理,并多次向县委温书记做了汇报。最后,我们按照“县财政投资一点、镇上补贴一点、村级能人富人帮扶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的建设理念,千方百计拓宽美丽乡村建设的融资渠道。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规划走”的实施原则,立足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河道净化、卫生洁化、村庄绿化目标,扎实开展村庄的“穿衣戴帽”活动。通过几个月的精心打造,☆公里的村内主干道路硬化工程、占☆地亩的主题文化活动广场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道路两边、广场周边栽植了常绿树种、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广场内配置了绿色停车场、花池、健身场地等;更换了村级水源地实现了村民安全饮水;对村庄有安全隐患的旧窑洞进行加固修缮;对房前屋后乱搭乱建的各类圈舍、废弃厕所进行拆除整治。通过这些举措及大地改善了村居环境,满足了群众日益丰富的文化休闲生活需要,村民基本过上了“活动有广场、吃水有保障、串门不怕黑”的日子,实现了和城里人一样的幸福生活。村民无不感慨地说,我们实现了多少年来梦寐以求的好日子,这是这辈子也不敢梦、也不敢想的事情。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争一年有变化,两年上台阶,三年创示范。

四、解民意,惠民生,立足“实”字凝聚党心民心

建设美丽乡村,目的还是为了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产性收入。为此,我们在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高家塔村离城近、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围绕村民群众“腰包鼓起来”的目标,吸引有实力的投资者到村投资兴业,以此带动全镇农村改变观念,发家致富。目前,依托便捷的交通、充足的闲置土地、良好的村民素质,村两委班子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和关怀下,积极争取☆酒业公司落户☆村,通过土地流转整合樟子松育苗基地☆处,返乡村民投资兴建养殖场☆处,依靠传统种植,全力将☆村打造成近郊小杂粮种植基地。产业富民的举措吸引了大量外出务工农民返村创业,回流的村民逐年增加。这些为民举措每年可为村民平均增加☆多元的收入,也进一步增强了干群关系,凝聚了党心民心。下一步,我们将在全镇范围内予以推广,遵循“基础好、标准高、惠民生”的原则,每年打造一至两个样板村,利用三至五年的时间把☆沿线的村子进行包装、提升,将这项得民心、惠民生的工程常抓不懈,典型推广。

乡村旅游经验材料范文 篇6

山泉镇距成都市区30-40公里, 沿老成渝路一路前行, 放眼四望, 一座座川西民居掩映于花丛中, 互不相连, 自成院落。“南国春来早, 桃花独占春。”山泉镇因春天的桃花而娇艳, 因满山的桃花而闻名 (见图1) 。山泉镇地处龙泉山脉中西部, 总体面积37km2, 平均海拔900米, 总人口13860人。水果种植面积20000亩, 其中水蜜桃16500亩, 枇杷3500亩。水果总产量达5000万公斤, 总产值达1.8亿元以上, 生产的皮球桃、大五星枇杷连续两年在昆明、上海世博会上获得银奖。

新老成渝公路穿城而过, 交通便利 (见图2) , 山水秀美, “乡村旅游”兴旺, 山泉镇被誉为“绿色聚宝盆”。作为龙泉花果山风景名胜区的核心组成部分, 境内旅游名胜颇多,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桃花开”、“枇杷不离身左右, 鸟语只在耳东西”的胜境就坐落于著名景区“桃花故里 (见图3) ”和“美满枇杷沟”。

近年来, 在既有百公堰山水公园、毛家口水库、天鹅岭等自然景观的基础上, 山泉镇又打造出桃花故里、大佛春天、七里香埂、桃源香格里拉、枇杷沟等自然风景区。景区内有滴水岩、月亮湾、诗歌广场、观锦台、桃文化长廊、晋希天故居、情道、花好月圆、长寿八百梯、桃知识步道、连心亭、锁定台、乘龙观佛等一批高质量、富有特色的观光景点。游客在“赏花之游”、“枇杷之旅”、“水蜜桃之行”等农家乐观光赏果活动中饱览漫山红花, 品味果中佳品, 享受垂钓之乐, 放松心情, 让自己完全沉淀在青山环抱之中, 体味世外桃源的逸趣。

山泉镇已成为一年一度的中国·成都国际桃花节核心景区, 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桃花故里所在地, 四川省花果山风景名胜区重要组成部分, 成为四川省打造“两湖一山”的重点区域之一。

一、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打造国际知名品牌

山泉镇具有发展水果生产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 水果种植业已成为全镇农业经济支柱产业, 是拉动农民收入增长的优势产业。早在1946年, 桃花故里种桃第一人晋希天引进了第一株水蜜桃树, 经他的精心管理培育出深受人们喜爱的果品酸酸桃。随着当地水蜜桃知名度的不断提高, 村民又不断改进、引进、创新水蜜桃的品种, 到目前已有早、中、晚熟桃品种近100个。1987年山泉镇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三大水蜜桃生产基地之一, 中国水蜜桃之乡 (见图4) ;2002年, 山泉镇被确定为国家无公害水蜜桃生产示范基地;2007年被确定为中国GAP良好农业生产基地。生产的水蜜桃主要销往北京、上海、深圳、香港等20余个大中城市, 现已走出国门, 远销新加坡、越南、泰国、美国、日本、韩国等海外市场。

山泉镇生产的“大五星枇杷”也是享誉中外。山泉美满村村民大力发展枇杷产业。当时发展的洞庭枇杷, 个小、味差、肉少、价格低, 在美满村果农的不断努力下, 培育出优良品种——“大五星枇杷”。目前, 大五星枇杷在全国推广面积达100多万亩, 成都市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6届枇杷节, 加拿大、日本等200多名枇杷专家学者专程赶来参观枇杷种植园区 (见图5) 。

二、孕育“桃花生活方式”演绎四大特色文化

有山、有水、有花、有果、有树, 独拥桃林上万亩的山泉镇, 骨子里散发出阵阵浪漫气息, 成就了成都人特有的“桃花生活方式”, 也孕育出极富唯美色彩的诗歌文化、爱情文化、长寿文化、古驿文化。

2005年3月23日, 山泉镇“桃花故里·桃花诗村”正式挂牌成立。桃花深处是乡村, 乡村深处是诗歌。乡村诗歌从民国时期的赛诗会开始, 迄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 山泉镇桃源村也称桃花诗村, 诗村内有古今中外桃文化诗歌200余首, 以桃花石林、桃文化长廊等展现出来。景点“桃花扇”、“桃花文化知识长廊”、“桃花石林”, 处处可见镌刻的诗歌靓影, 其中以“桃花才骨朵、人心已乱开”的诗句最为脍炙人口。山泉镇每年还举办中国乡村诗歌节, 举行农民赛诗会, 吸引舒婷、芒克、吉迪马加、雷抒雁等全国著名诗人曾到此游览。在山泉镇活跃着近200余名农民诗人, 他们即兴创作的打油诗、新民谣, 诗风纯朴、自然流畅。他们的诗不仅上了《人民日报》, 还入选了《采诗锦城东》等诗集。

桃花点燃爱情之火。每年三月, 无数披红戴绿的青年男女步入龙泉山, 走进桃花林, 徜徉于全长990米的“情道 (见图6) ”, 欣赏“连心亭”、“锁定台”、“香丘”、“花好月圆”等美景, 去寻觅内心深处的爱情。每年山泉镇桃花故里的“万人相亲活动”、“新人举行集体婚礼会”已成为世人与春天最美好的约会, 满山遍野的桃花为新人吐露了最盛大、最红灼的证词, 为新人带来永远的祝福。

桃, 吉祥之物。在古代, 被人称为寿桃。如今, 山泉人已将桃的长寿文化发扬光大, 在桃花故里设有长寿八百梯景点 (见图7) 。它全长350米, 雕刻有100个不同版本的“寿”字, 每年数以万计的游人一边攀登长寿八百梯, 一边赏花、怀古、休闲、吟诗, 变登山运动为登山生活, 再度演绎桃花生活方式。

山泉镇历史文化厚重, 这里有古驿道——东大路、北周文王碑、天落石摩崖造像、石佛寺、龙泉山石刻陈烈馆、蟠山蜀汉遗迹、刘伯承柳沟铺战址、汉代崖墓等, 掩映在村境漫山遍野的坡地桃林中。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北周文王碑高2.44米, 宽1.24米, 雕刻在一块俗称“天落石”的巨碣东壁上, 刻于北周闵帝元年 (557年) 。1348字碑文内容叙述的是当时的11名将帅, 为北周政权的奠基者, 汉化鲜卑人宇文泰歌功颂德, 这碑对了解北周政权和宇文泰生平, 极具原始史料价值, 据专家评价, 没有这方石碑, 中国的那段历史是含混的、浑浊的。

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响世界桃园品牌

山泉镇风光独特, 风光旖旎, 每逢阳春三月, 这里的桃花万树争芳, 灿若云霞, 十分壮观。山泉人以花果为媒, 大力发展农业休闲观光旅游, 现在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服务“三农”的重要渠道。山泉镇从2001年起共累计投入2亿元, 对景区旅游公共设施进行了新建和完善。建有30公里旅游环形道路、4条2米宽健身游步道1万余米、20余条特色游步道1.5万余米;建有6个面积共计2.8万余平方米的生态停车场;1000平方米的特色旅游商品销售点;5000平方米的桃源多功能广场;560平方米的游客接待中心;3座3星级以上公共厕所和1座生态厕所;安装有特色的分类果屑箱80个、设置各种公共图文信息符号120个、安装景区路灯45盏;打造了观锦台等10余个特色景观;新建景区污水排放集中处理站1处;全镇农家乐达到300余家 (见图8) , 星级农家乐50余家, 每年桃花盛开和佳果飘香时节, 游人如织, 争相到山泉观花、品果、旅游、休闲 (见图9, 10) 。

2003年胡锦涛总书记在非典期间光临美满枇杷沟, 亲自品尝大五星枇杷, 体验乡村旅游。歌唱家蒋大为曾在山泉高唱《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汤灿在山泉镇拍摄MTV《又见桃花红》, 使山泉桃花名声在外。在山泉镇每年举行的桃花节、枇杷节、桃花情歌节、乡村诗歌节、龙泉山丰收节、蟠桃节等节庆活动, 已成为四川乡村旅游的一张名片, 其中“中国·成都国际桃花节”已成功举办23届, 是中国十大花卉节庆之一, 成为成都市最具有代表性的重要的旅游节庆活动, 也成为山泉镇的一张核心的旅游名片。2008年与美国佐治亚洲联办的国际桃花节, 吸引了众多境外游客到山泉镇旅游, 使桃花真正走出了国门, 走向世界。由此衍生的“桃花生活方式”被评为影响四川改革开放30件大事之一。2009年, “桃花生活方式”被赋予了更深刻的经济内涵:桃花生活方式向桃花经济的华丽变身。

山泉镇“桃花生活方式”催生“桃花经济”。2006年山泉镇共接待游客68万人次, 实现旅游经营收入1.088亿元;2007年山泉镇共接待游客102万人次, 实现旅游经营收入1.6728亿元;2008年山泉镇共接待游客165万人次, 实现旅游总收入2.97亿元。2009年至今已接待游客251.58万人次, 旅游收入6.20亿元。

上一篇:七年级生物下册《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下一篇:关于大学生参与网络舆论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