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改革练习题

2024-06-16

当代教育改革练习题(通用8篇)

当代教育改革练习题 篇1

《当代教育改革》练习题一

论述题

1.有人认为经济是决定性因素,因此要先发展经济,经济好了,教育自然上去了;也有人认为,教育能促进经济的增长,因此,必须“教育先行”。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所谓教育先行,亦称教育超前,是指教育作为为未来社会培养人的活动,应在一定程度上,走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前面。它是本世纪50 年代以来, 现代化社会大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 是现代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保证,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我们认为 ,教育先行是指教育相对于经济的先行,主要是指教育投资的增长速度应高于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当然也包括教育内部各要素,诸如教育的规模结构、教学内容、师资培训等都必须考虑到今后一段时间的社会发展之所需。教育经济学的研究早就表明,教育投资不是一种消费性的投资,而是一种最有效的生产性投资。作为一种生产性投资,教育应走在经济发展的前面,这是由于受教育的周期长和教育效果的滞后性以及教育和现代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所决定的。在现代社会里,培养一个中级人才要 12年或更多,培养一个高级人才则长,16 年以上,这就是说,某一时期劳动力,不是同时期教育的结果,而是在此之前的教育的结果。今天的教育只能造就明天的劳动力,而教育效果则要等受教育者参与社会服务数年或数十年的过程中才能充分显露出来。今天的社会只能对昨天的教育作出系统全面和有说服力的评判,而对今天教育的真正检测则有待于明日的社会。由此我们可以推知,教育投资不能完全由当前生产条件和经济况状来决定,而应由下一生产周期的物质生产条件和经济状况来决定。即教育投资必须适当地走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前面,这是现代社会教育和经济的新型关系所提出的客观要求,并在许多发达国家得以实现。

应当指出,任何不足的和过份的教育都会对经济和教育自身的发展带来不利。教育先行必须有个度,国家要统筹兼顾,不能搞一窝蜂、一阵风,更不能脱离实际。人力资本理论的创始人舒尔茨曾说“某个国家的学校教育一旦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那它也当然不再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不管学校教育水平如何之低,除非它不断提高,否则也不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倘若学校教育水平很快有了很大提高,那么在该时期内它就成了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他还说,任何低于8 年的教育都是严重不足的。这些话,今天仍然值得我们铭记和深思。

2.请运用你所学习的教育理论知识,联系我国当前社会转型期的现状,分析在教育领域中学校、市场和政府之间的关系的转变及现状。

在西方,教育中介组织的发展已相当成熟。在协调政府、社会、市场、高校的关系方面,它似乎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提供某些公共物品方面,往往具有政府和市场所不具有的优势。如今,我国的高等教育正经历一场变革,面对人们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以及高等教育的民主化、大众化的发展趋势,我们的高等教育的应对始终处于被动的位置。借鉴国外经验,进一步促进我国教育中介组织的发展,将是满足人们不同偏好、使高教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有效手段。在此,所论述的主要是指高等教育领域内的教育中介组织。

当代教育改革

当代教育改革练习题 篇2

一、武术教育的意义

(一) 武术教育的深层含义。

武术教育, 不光指武术术式的教学, 更是指在通过武术教学的过程中, 使得受教育者本身达到人格上、品行上的升华和塑造。在经过长期的历史改革后, 武术不仅要保持它自身的风格, 还要深入社会, 体会武术这种运动的实际意义。

(二) 武术的社会性转变。

武术的教育意义就在于, 武术有强身健体的功效, 它锻炼的不仅仅是你的形态, 更锻炼了你的内心, 只有你的内心变得强大, 才能从内到外散发出一种强大的力量。中华传统讲究精、气、神, 要求内外统一, 动作一气呵成, 是一种运动更是一种文化。其他的体育项目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比如年龄方面、身高方面或者身体素质方面的要求, 但是武术没有, 它老少皆宜, 没有限制与要求。适合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的任何人, 其他的体育运动会因为天气、环境的不同而对其有影响, 但是武术不论环境不论季节, 都可以达到强身健体, 增强体魄的功效。武术以其广泛的适应性, 深受大家的喜爱。这为武术的社会性奠定了基础。

(三) 武术精神的塑造。

锻炼身体、调整身心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 练习武术也是无形之中得到了一项防身的技巧, 提高了自身的竞技能力, 自身的防卫能力也有了大幅度的上升。而且, 自古以来, 习武之人讲究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 所以在习武的过程中, 这种精神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这习武者, 经过这种精神的洗礼, 会被一种尊师重道、见义勇为的精神所包围。这些高尚的品格会在以后不光是学习上, 还是工作上, 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你。会使你的人格品质得到升华。在习武的过程中, 你的师兄师弟等“同门”之间会互相切磋武艺, 交流技艺, 增进感情, 这种友谊也是很难得的, 丰富了自己的文化生活。

二、体育教育者思想转变的重要性

(一) 体育课注意的内容。

体育课的初衷就是为了强身健体, 增强体质, 这就是为了把二者结合在一起, 体育课的目的就是以身体锻炼为主要形式, 而单纯的出汗和体力的增强, 人们就认为是体质增强了, 但是, 体育的出发点在于身体和心理的共同增强, 而不仅仅是体力的上升。现在的武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往往忽略了这一点, 在教育教学的方法和过程中, 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 所以效果不是很显著。学生们还是像以前的体育课一样, 只是单纯的增强了体力, 而没有达到心理上的锻炼, 没有感受到真正的体育精神, 武术精神。

(二) 体育教育者应该注意的问题。

作为体育教育者, 首当其冲应该考虑的问题就是, 到底应该在那短短几分钟体育课上教给学生们什么, 要让学生们学到什么。武术, 是我们中华大地的历史瑰宝, 是我们的国粹, 如何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它, 如何让更多的人喜爱它, 这就是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三) 武术精神的传承。

武术的传承和普及需要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们一起努力, 但是现在的武术教育普及的不是很好, 所以武术课堂不是很受欢迎, 同学们多半认为武术很累很苦, 而且武术课很枯燥乏味, 不情愿学的占大多数。情愿学的, 由于教育有限, 学不好的又是大多数。这种恶性循环和学生们的这种抵触情绪, 应该引起武术教育界的高度重视。

在体育课程的改革过程中, 武术教学的理论意义已经逐渐被大家所认可, 但是由于武术这门课的实际操作很重要, 理论对于武术教学仅仅起到了辅助的作用, 将理论贯穿与实践中更是至关重要的。社会在发展, 时代在进步, 武术的技巧和套路也应该随之改变。就是因为教材中写的武术的套路和技巧年复一年一成不变的, 所以就形成了老师们不愿教学, 学生们更不愿意学的情况, 不仅没有得到锻炼, 反而更会适得其反。

三、武术教育改革新思路

从武术的角度出发, 为了让大家更加的接受它, 武术教育者首先要有过硬的武术功底, 并且要跟自己的学生们成为知己好友, 玩中学, 学中玩。成为学生们武术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让同学们崇拜老师、敬爱老师, 建立起了这样的一种良好的关系, 那么武术推广的第一步就基本建立起来了。武术本身还是比较复杂的一项运动, 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来之后, 学生们会很轻松的接受武术, 不会再带着情绪去学习, 让学生们把控学习进度, 会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和兴趣。老师们从学生角度出发, 根据学生们的个人情况修改教育方式, 改变教学进度, 设计新的技巧和动作, 让同学们更容易接受这一切。在这样的一种和谐的环境下, 学生们一定会迅速接受, 而且肯定老师的劳动, 摒弃之前对武术的偏见和抵触, 从心底爱上这门课。

参考文献

[1]徐苏州.素质教育视角下谈高校武术教育改革方向[J].新校园旬刊, 2016, (05) :89-91.

[2]闫增印.浅谈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武术项目教学方法[J].当代体育科技, 2016, (06) :112-114.

教育反哺 当代教育的亮点 篇3

关键词:文化反哺;教育反哺;网络文化;社会价值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08-0012-03

互联网的诞生,刷新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并且重写了社会的文化传承模式。面对社会的急剧变迁,毋庸讳言,人类的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具有“颠覆性的意义”。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不知不觉之间,将我们社会中原本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角色做了个颠倒,这种教育授受关系由年轻一代向年长一代进行知识经验的传授和教化的逆向教育过程称为教育反哺。

一、教育反哺的发展态势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马格利特·米德在其《文化与承诺》一书中,从文化传递的方式出发,将整个人类的文化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后喻文化则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反向社会化”。“在这一文化中,代表着未来的是晚辈,而不再是他们的父辈和祖辈。”米德的后喻文化理论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电子技术、生物技术、激光和光导纤维为主的光通讯技术、海洋工程、空间开发,以及新材料和新能源的利用等方面,都使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几十年中发生了翻天覆地、无以逆转的变化,使得教育反哺空前绝后发展起来。

古往今来,没有任何一代能像今天的年轻一代这样经历着网络时代巨大的变化,同样也没有任何一代能像他们这样“了解、经历和吸收在他们眼前发生的如此迅猛的社会变革”。“牛顿花了一生才发明的物理定律,现在的大学生一星期就学会了。”(费孝通《美国与美国人》,85页)当代世界独特的文化传递方式(即后喻方式),决定了虚心接受教益的应该是年长的一代。这种经历是无法回避的现实。你若不想落伍于时代,就只能努力向年轻人学习,因为今天正是他们代表着未来。“只有通过年轻一代的直接参与,利用他们广博而新颖的知识,我们才能够建立一个富于生命力的未来。”这就是米德对解决代沟问题所给予的中肯回答。

互联网时代的很多新观念对教师和学生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网络高效、快速、方便、独特的交流方式与当代青少年偏于好奇、乐于幻想、追求独立的要求相吻合。因此,网络一出现,便注定与青少年紧紧联系在一起。网络使得青少年和世界息息相通,使得他们在有限的学习、工作的重压之外获得了更广泛的空间。当全球缤纷多彩的信息资源集结在青少年的面前,他们的视野、心胸会与以往完全不同。这些都是教师难能立马接受和内化的。所以当网络引入教育后,教师发现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道得比自己多得多;教师非但没有东西可以教给学生,学生反过来给教师很多的东西了。因此,当前的教育反哺深刻地影响着教育的格局,转变着原有的教育形态。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教育有着从正哺走向反哺的倾向。这个时期里,年青的一代在思想意识和价值观等方面有着其自身区别于成人和教师的相关内容,甚至连思维方式也开始有了一系列新特点,如在网络中大量使用的超文本阅读方式是以网状形式来构筑和处理信息就形成一种跳跃式的、综合的非线性思维方式。使青少年对网络使用的同时又可以培养青少年以一种系统的眼光看待问题和积极利用现代化工具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意识,而这恰恰是信息时代所必需的。网络资源的共享,使得学生能以高度的想象力去创造和运用新知识。网络使青少年的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无论是在创新观念、锻炼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实现创新内容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他们的智力得到了升华。由此看来,教育反哺将有可能成为主流。

二、网络环境下教育反哺的基本特点

当今时代,教育已经成为同代、上下代之间的交互作用与影响。教育的单一传递方式即将结束。当前中国教育中的教育反哺正日益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即目标多元化、内容弥散化、方法隐蔽化、效果滞后化。

教育反哺中的目标多元态势明显。教育反哺在认识、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上对成人产生综合性影响,引导成人产生很多复杂的变化。在今天被称之为“网状”的社会化模式中,互联网、电视媒体、广告和购物中心等都成为新增的文化影响和途径。学生借助于以互联网和大众媒体为代表的新的社会化途径,获得了最为流行、时髦、前卫的理念和知识,从而对传统意义上的教育者从理念到实践、从知识到衣食住行等方面有所影响。在反哺型教育中,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知识经验的传授,并不见得有完整的方法构架、有巧妙的途径设计、有精心的手段选择、有固定的组织形式。日常的沟通与交流,课堂上的对话与互动,活动中的相互借鉴与影响,都有可能潜移默化地使教育者产生微妙的变化。一般说来,教育反哺具有缓和代际隔阂的效果,有利于打破教育者业已形成的思维定势,提高其社会适应性。通过教育反哺,在教育中有意识地吸纳学生文化,将其纳入学校文化以及教师文化之中,从而增加代际的相互认同。通过教育反哺,教育者从学生那里获得了广泛的、大量的新知识、信息和技能,使他们不仅开阔了眼界、启迪了智慧、开拓了思路,也提高了他们在急剧变化的社会中从容应对的胆略和能力。

三、网络环境下教育反哺的路径选择

教育反哺颠覆了教育原有的表现形式,消解了教师的权威,扩展了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空间,使教育从结构到形态、从内容到形式、从目的到手段,都有了新的变化,赋予了教育以新的意义。

首先要认清教育反哺。教育反哺是文化反哺的核心和表现形式。从文化发展趋向和新的教育理念来看,随着全球化进程和社会变革的加速,随着青少年同辈群体交往互动范围的扩大,随着尊重青少年主体性、重视青少年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环境的日益成熟,以及现代化发达的信息网络获取知识的渠道增多和青少年信息占有量的加大,年轻一代会越来越多地处于新的技术、信息的领先地位,新观念的引领地位,新规则的制订地位,文化反哺现象也会愈演愈烈。在这种背景下,教育反哺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占据日益突出的地位。作为教育者以及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切实分析教育反哺的构成、表现形态,深刻探讨教育反哺对现有教育的冲击与挑战,进而明确教育改革的对策与方向。

其次要合理地调整好教育正哺。网络信息时代里,由于反哺现象的存在及冲击范围的加大,客观上要求对教育正哺做出适当的调整,这样正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进一步提升。教育正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在教育定位上,既然学生已占有了大量的信息,并且有很多信息是教师所不具备的,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还要及时充电,具备丰富的知识结构。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眼里的教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 “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沈元老师渊博的知识引来了陈景润日后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的壮举,这已成为人们传颂的佳话。魏书生、钱梦龙、于永正等名师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与他们有着丰富的知识结构是分不开的。还有,作为教师,应该把获取知识的方法作为重要的方面来实施。

在教育职能上,既然教育的传承关系产生了逆转,学生可以从同伴以及其他诸多地方获取知识,那么,在教育过程中,作为教育引领者的教师要具备创新思维能力、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较强的教学监控能力。要把引导人的发展、促进人的成长、激励人的内在潜能作为教育的重点所在。

在师生关系上,教师对待学生要有一颗博爱之心,必须丢掉师道尊严的“面具”,还有教师爱心应表现在对待学生的宽容上。无数成功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宽容是一种很伟大的教育力量。学生也可能成为教师,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关系开始产生真正的互换,师生关系开始由分离转向合作,教师角色开始从绝对转向相对,师生交往从管理转向引导。

最后要走向教育综合互哺。在教育活动中,无论是教育正哺还是教育反哺,只不过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知识传递方式,二者在教育中都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都发挥着相互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将二者围绕教育目标加以整合,使教育教学不断呈现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新形态。作为教育正哺的一方教师需要在实际教育教学中从学生立场分析他们已有的知识资源、经验背景、信息状态,有意识地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信息纳入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将教育正哺与教育反哺在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实施、反思中具体化、操作化、外显化。作为教育反哺的一方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与他人交往的方式与方法,掌握如何有效地与他人尤其是成年人沟通,如何将自己的知识经验与年长一代的知识经验进行双向滋养。当今教育应该是教育正哺主导、教育反哺补充的基本表现形式。在这种新教育形态中,我们无疑会面临各种不同的问题与障碍,应加强相关研究,逐渐使互哺成为教育的常态。

教育反哺,能反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缺憾。让我们虔诚地接纳来自于年青一代的教育,我们更应该用心经营这样后继力十足的教育,年青一代教育反哺能力的形成,也预示着我们的教育日趋完善!

参考文献:

[1]周怡.代沟现象的社会学研究[J].社会学研究,1994,(4).

[2]玛格丽特·米德.文化与承诺(中文版).

[3]周晓虹.文化反哺:变迁社会中的亲子传承[J].社会学研究,2000,(2).

[4]张雁华.论文化反哺视野中的新型师生关系[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6).

当代科学技术新知识读本 练习题 篇4

A、2型糖尿病B、心血管疾病C、癌症D、骨性关节炎

15、生物多样性受威胁因素主要有(ABCDE)。A、生境丧失或碎片化B、环境污染C、过度利用

16、:《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目标包括(ABC)。A、保护生物多样性B、可持续发展C、公平合理地分享由利用遗传资源而产生的惠益

D、平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费用

17、物种多样性监测的主要途径有(ABCDE)。A、标记-重新俘获法B、无线电跟踪法C、现场制图D、固定样地法E、样带法

18、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存在于多个层次,包括(ACD)。

A、物种多样性B、土地多样性 C、遗传多样性D、生态系统多样性

19、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有(ABCDE)。A、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B、特有现象突出 C、区系起源古老D、经济价值巨大 E、受威胁严重

20、下面哪些些物质是PM2.5的构成成分?(ABC)。A、硫酸盐B、硝酸盐C、有机物D、盐酸盐

21、下列哪些选项是对PM2.5的准确描述?(ACD)。

A、细颗粒物B、可入肺颗粒物C、可吸入颗粒物 D、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者等于2.5微米的大气颗粒物(气溶胶)的总称

22、下列哪些城市的霾污染天数超过全年的三分之一?(ABC)。

A、北京B、上海C、广州D、昆明

23、泛在物联网体系架构包括(ABC)。A、物联网应用层B、物联网网络层 C、物联网感知层D、物联网通信层:

24、下面(ACD)属于物联网技术。A、感知技术B、网络技术C、制造技术 D、射频标签

25、下面技术哪些是物联网的技术来源?(ABC A、传感网B、射频标签C、数字物理系统 D、即时通信答案:

26、下面哪些是物联网应用领域?(ABC)。A、物流B、监控C、工业自动化D、云计算 答案:

27、物联网终端包含下面哪些模块?(AB)。A、通信模块B、传感器C、处理模块 D、海量存储模块 多选

1、植物源农药一般分为(ABCDE)。光活化毒素类

2、下列哪些选项是伦敦烟雾的直接原因?(AB)。A、二氧化硫B、粉尘C、臭氧D、二氧化碳

3、下列哪些区域是我国霾污染频发的区域?(ABC)。A、京津冀区域B、长三角地区C、珠三角地区D、青藏高原

4、互联网采用(BD)。A、面向连接B、无连接 C、电路交换D、分组交换

5、互联网的体系结构包括(BCD)。

A、数据收集B、传输网络C、应用D、TCP/IP 协议

6、随着互联网规模扩大,TCP/IP 协议始终不变带来新的问题,表现在(ABC)。

A、网络安全问题突出B、网络可扩展性差C、网络缺乏隔离能力D、新的应用领域受限制

7、互联网的演化发展可以通过以下哪些方法实现?(ACD)。

A、演化法B、共享法C、重叠法D、革命法

8、广义的物联网是一种以机器终端智能交互为核心的、网络化的应用与服务,主要技术包括(ABC)。

A、射频识别(RFID)技术B、传感网和数字物理系统(CPS)

C、M2M(Machine to Machine)D、即时通信

9、以下选项哪些属于传感网的核心技术?(ABCD)。

A、传感网节点B、传输C、组网D、信息处理

10、射频识别可广泛应用用哪些领域?(ABCDE)。A、物流管理B、生产线管理C、交通控制D、产品跟踪E、人员识别与定位

11、目前物联网技术应用面临的技术挑战表现在(ABCD)。

A、终端规模B、性能C、高耗能D、安全

12、大数据的特征包括(ABCD)。

A、数据量大B、数据结构多样C、数据处理速度快D、数据质量要求高

13、胰岛素抵抗引起的血浆中高胰岛素和高糖含量经常导致(ABC)。

A、代谢综合征B、糖尿病C、痛风D、关节炎

14、肥胖能增加一系列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的风险,其中主要包括(ABC)。

A、生物碱类B、萜烯类C、黄酮类D、精油类E、D、外来物种入侵E、人口爆炸

28、关于大数据的特征,下列选项描述正确的是(ABC)。

A、数据量大B、产生速度快C、结构多样 D、数据质量低

29、数据预处理(ETL)过程由前到后分为哪几个阶段?答案:ABC A、数据抽取B、数据转换C、数据加载 D、数据整合

30、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主要由哪些功能模块构成?(答案:ABC A、客户端模块B、元数据管理模块 C、数据存储服务模块D、数据划分模块

31、下列选项中哪个属于NoSQL数据库?(ABD)A、BigTableB、HbaseC、OracleD、MongoDB

32、CAP理论认为一个分布式系统不可能同时很好地满足三个特性,最多只能满足其中的两个,这三个特性分别是什么?(答案:ABC)。

A、一致性B、可用性C、分区容忍性D、原子性

33、下列选项中,关于大数据与隐私保护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答案:ACD)。

A、大数据分析不会对个人隐私造成危害 B、某些场景下的大数据分析可能会对个人隐私造成危害C、大数据分析一定会侵害个人隐私

D、大数据分析与个人隐私没有关系

34、下列选项中,哪些是大数据的典型应用?(ABC)。

A、基于交易大数据分析用户的购买习惯 B、基于搜索引擎的搜索关键词分析社会热点 C、基于传感器感知的海量数据分析自然灾害的危

42、下列(答案:ABC)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A、糖B、脂肪C、蛋白质D、维生素 A、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B、特有现象突出 C、区系起源古老D、经济价值巨大 E、受威胁严重

44、大数据的特征包括(ABCD)。A、数据量大B、数据结构多样

C、数据处理速度快D、数据质量要求高

45、胰岛素抵抗引起的血浆中高胰岛素和高糖含量经常导致(答案:ABC)。

A、代谢综合征B、糖尿病C、痛风D、关节炎

46、肥胖能增加一系列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的风险,其中主要包括(答案:ABC)。

A、2型糖尿病B、心血管疾病C、癌症 D、骨性关节炎

47、生物多样性受威胁因素主要有(ABCDE)。A、生境丧失或碎片化B、环境污染

C、过度利用D、外来物种入侵E、人口爆炸

48、《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目标包括(ABC)。A、保护生物多样性B、可持续发展

C、公平合理地分享由利用遗传资源而产生的惠益D、平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费用

49、物种多样性监测的主要途径有(ABCDE)。A、标记-重新俘获法B、无线电跟踪法 C、现场制图D、固定样地法E、样带法 50、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存在于多个层次,包括(ACD)。

A、物种多样性B、土地多样性C、遗传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51、物联网终端包含下面哪些模块?(AB)。A、通信模块B、传感器C、处理模块 D、海量存储模块

52、互联网采用(BD)。

A、面向连接B、无连接C、电路交换D、分组交换

53、互联网的体系结构包括(答案:BCD)。A、数据收集B、传输网络C、应用D、TCP/IP 协议

54、互联网的演化发展可以通过以下哪些方法实现?(答案:ACD)。

A、演化法B、共享法C、重叠法D、革命法

55、广义的物联网是一种以机器终端智能交互为核心的、网络化的应用与服务,主要技术包括(ABC)。

A、射频识别(RFID)技术B、传感网和数字物D、即时通信

56、下列选项中,哪些是大数据的典型应用?A、基于交易大数据分析用户的购买习惯 B、基于搜索引擎的搜索关键词分析社会热点 C、基于传感器感知的海量数据分析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

D、基于科技文献数据库检索某一领域研究进展

57、数据预处理(ETL)过程由前到后分为哪几个阶段?(答案:ABC)。

A、数据抽取B、数据转换C、数据加载D、数据整合

58、在物种协同进化过程中,产生可遗传的变异是关键。下列因素中那些都能够影响遗传变异的产生(BCD)。A、营养因素B、种群大小C、世代时间

D、基因突变频率 害程度D、基于科技文献数据库检索某一领域研究进展 理系统(CPS)C、M2M(Mahine to Machine)

43、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有(答案:ABCDE)。(ABC)。单选

1、下列(B)为严格的共生关系。

A、蜂鸟与产蜜植物B、榕树与传粉榕小蜂C、人与大肠杆菌D、欧洲野兔与粘液瘤病毒

2、在我国绿色食品等级划分中,经过产地环境评价,不允许使用化肥、农药及其它合成制品所生产的食品为(B)产品。

A、A级B、AA级C、B级D、BB级

3、现代生物防治按照实施策略可以分为:经典生物防治、(答案:A)以及保护型生物防治。

A、增强型生物防治B、辅助性生物防治C、淹没式生物防治D、自然型生物防治

4、绿色农产品认证指标体系是确保绿色农业生产的重要规范,例如现有的农药GLP认证,兽药(答案:C)认证,种养殖GAP认证以及食品加工过程中的HACCP认证等。

A、GGPB、GBPC、GMPD、GSP

5、中国的生物多样性特有程度高,以种子植物为例,特有物种达到(答案:B)。

A、80%B、52%C、15%D、5%

6、国务院新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限值为多少?(答案:B)。

A、15微克/立方米B、35微克/立方米C、75微克/立方米D、95微克/立方米

7、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对PM2.5的准确描述?(答案:B)。

A、细颗粒物B、可入肺颗粒物C、可吸入颗粒物D、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者等于2.5微米的大气颗粒物(气溶胶)的总称

8、下列(答案:B)实验是衡量干细胞多能性的金标准。

A、嵌合体B、四倍体补偿C、体细胞核移植 D、畸胎瘤

9、胚胎干细胞是从(答案:D)时期的胚胎中分离得到的。A、受精卵B、二细胞C、桑葚胚D、早期囊胚

10、下列(答案:A)疾病属于退化性疾病。A、帕金森B、糖尿病C、高血压D、孤独症

11、下列(答案:A)特性是干细胞应用领域里最优先考虑影响因素。

A、致瘤性B、易取材C、多能性D、免疫排斥

12、为了社会稳定,我们坚决反对人类(A)研究。

A、生殖性克隆B、治疗性克隆 C、生殖细胞D、再生医学

13、RFID属于物联网哪一层?(答案:A)。

A、感知层B、网络层C、业务层D、应用层

14、(D)是目前治疗肥胖最有效的方法。A、节食B、运动C、药物治疗D、减肥手术

15、(B)代谢障碍是产生脂肪肝的原因。A、糖类B、脂肪C、蛋白质D、维生素 16、2010年中国成年人中肥胖人群占总人口的(答案:C)。

A、7%B、8%C、9%D、10%

17、下列(C)共生关系起源于共栖关系。A、人与肠道微生物B、丝兰与丝兰蛾 C、树栖蚂蚁与金合欢属植物 D、榕树与传粉榕小蜂

18、物联网的核心环节是(答案:B)。A、标识B、感知C、传输D、计算

19、物联网不包括下面哪个应用模式?(D)A、工业数据采集B、环境动态监测C、物流管理D、海量数据存储

20、我国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即利用(A)防治玉米螟等害虫。

A、白僵菌B、颗粒体病毒C、微孢子虫 D、球形芽孢杆菌

21、按照中国气象局地面观测规范,重度霾对应的能见度等级为(答案:D)。

A、大于10公里B、5-10公里C、3-5公里 D、小于2公里

22、下列哪个选项是伦敦烟雾的直接原因?(A)。A、二氧化硫和粉尘B、氮氧化物C、臭氧

D、二氧化碳

23我国自主发展并为国际标准组织接受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是(答案:B)。

A、WCDMAB、TD-SCDMAC、CDMA2000 D、CDMA

24、目前电信骨干网上使用的是(答案:C)。A、电路程控交换机B、ATM交换机C、IP软交换

25、NGN是(答案:B)。

A、下一代互联网B、电信运营商的专网 C、软件定义网络

26、原生应用的应用程序运行在()。A、手机上B、网站上C、应用商店中答案:A 27、2020年我国家庭宽带普及率达到(C)。A、30%B、50%C、70%

28、我国从(答案:A)年开始研究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感网。

A、1999B、2005C、2009D、2010

29、并行数据处理技术MapReduce是由哪家公司最先提出的(答案:A)。

A、谷歌公司B、百度公司C、雅虎公司D、脸谱公司

30、并行数据处理引擎MapReduce适用于处理哪类任务?(答案:B)。

A、在线访问类任务B、离线分析类任务 C、高性能计算类任务D、实时计算类任务

31、数据仓库软件Hive的计算引擎采用的是什么?(答案:A)。

A、MapReduceB、SparkC、Pregel D、Dryad

32、(答案:B)是动物细胞所没有的。A、线粒体B、叶绿体C、高尔基体D、细胞胞核

33、正常人类的体细胞具有(B)染色体。A、单倍体B、二倍体C、三倍体D、四倍体

34、在核移植过程中,(答案:B)包含了决定个体发育的全部的遗传物质。

A、细胞质B、细胞核C、细胞膜D、线粒体 35、1997年,英国科学家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成功获得了(答案:C)物种。

A、小鼠B、大鼠C、绵羊D、牛

36、胚胎干细胞是一种(答案:A)干细胞。A、全能型B、多能性C、单能性D、成体

37、人体所需能量的直接提供者为(D)。A、甘油三酯B、游离脂肪酸 C、二磷酸腺苷D、三磷酸腺苷

38、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规定,到2020年,陆地保护区面积占各缔约方国土面积的(C)。

A、10%B、14%C、17%D、25% A、人与肠道微生物B、丝兰与丝兰蛾 C、树栖蚂蚁与金合欢属植物 D、榕树与传粉榕小蜂

40、人们将1888年(B)自澳洲引入北美并成功防治吹绵蚧这一事件视为现代生物防治的开端。

A、龟纹瓢虫B、澳洲瓢虫C、大草蛉D、螟黄赤眼蜂

41、面对入侵物种,土著种不仅自身能进化出有利特征以降低外来种的负面影响,它们还可能进化出改造外来种的本事,该过程称为(答案:D)。

A、竞争B、捕食C、寄生D、逆适应

42、国务院新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限值为多少?(答案:B)。

A、15微克/立方米B、35微克/立方米 C、75微克/立方米D、95微克/立方米

43、内共生菌沃尔巴克氏菌能通过胞质不相容的机制来操控果蝇的繁殖机制,因此,下列(D)沃尔巴克氏菌的果蝇交配后不能成功产生后代。

A、父本母本均未感染B、父本未感染母本感染 C、父本母本感染同一株系D、父本母本感染不同株系

44、利用放射线技术防治害虫,主要是通过放射照射杀虫,以及应用放射线干扰害虫的(B)来实现的。(A、生长发育B、繁殖C、取食D、呼吸代谢 45、2020年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是(B)。A、明显遏制生物多样性锐减的态势B、遏制生物多样性丧失

C、实现与自然和谐共处D、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被持续利用

46、可以用来有效防治半翅目害虫烟粉虱的寄生性天敌有(C)。(本题分数:2 分)

A、稻螟赤眼蜂B、菜绒盘茧蜂 C、丽蚜小蜂D、暗黑赤眼蜂

47、第三代移动通信数据通信采用(D)。A、GPRSB、EDGEC、3GD、HSPA

48、目前,人类关于生物多样性知识最贫乏的生境是(A)。

A、深海B、土壤C、湖泊D、草原

49、(C)在体内的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提供能量。A、糖B、蛋白质C、脂肪D、甘油三酯 50、建立绿色农业产品产地环境,需要解决农业投入品对(A)和农产品的污染。

A、农业生态系统B、农业加工企业 C、自然环境D、农业流通体系

51、人们将1888年(B、澳洲瓢虫)自澳洲引入北美并成功防治吹绵蚧这一事件视为现代生物防治的D、螟黄赤眼蜂参考 52、2020年我国3G/LTE用户普及率达到(A)。A、85%B、60%C、40%D、95%参考

53、原生应用的应用程序运行在(A、)A、手机上B、网站上C、应用商店中

54、全球尺度看,不同生物类群受威胁严重程度排序为(C、珊瑚>两栖类>兽类)。

A、兽类>两栖类>珊瑚B、兽类>珊瑚>两栖类 C、珊瑚>两栖类>兽类参考 55、2020年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是(B)。A、实现与自然和谐共处B、遏制生物多样性丧失 C、明显遏制生物多样性锐减的态势 D、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被持续利用

56、RFID属于物联网哪一层?(C、)A、业务层B、网络层C、感知层D、应用层

39、下列(答案:C)共生关系起源于共栖关系。开端。A、大草蛉B、澳洲瓢虫C、龟纹瓢虫

57、(A)在体内的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提供能量。A、脂肪B、蛋白质C、糖D、甘油三酯

58、第三代移动通信数据通信采用(D)。A、3GB、EDGEC、GPRSD、HSPA

59、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规定,到202017%B、14%C、10%D、25% 60、在核移植过程中,(B、细胞核)包含了决定个体发育的全部的遗传物质。

A、细胞膜B、细胞核C、细胞质D、线粒体 61、从RFID迈向物联网的一个典型应用是(A、EPC)A、EPC

B、GPS

C、条码

62、负责对云计算的资源进行管理,并对众多应用任务进行调度,使资源能够、高效、安全的为用那个勇提供服务是云计算体系结构中的(B、)

A、SOA构建层B、管理中间件层 C、资源池层参考

63、低频标签的工作频率范围是(C)A、433.92MHz

B、3~30MHz C、30kHz~300kHz 次浪潮

A、四B、二C、三参考

65、UWB的技术特点有几个(C、7)A、8B、6C、7参考

66、以下不是UWB的关键技术的是(A)A、定位精确B、同步与检测 C、信号的产生

67、RFID系统被视为物联网的起源,而()系统是从RFD迈向物联网的一个典型应用(B)

A、WINS B、EPC

C、UCC 68、(A、CTP)的目前广泛使用的数据手机协议之一,已在TinyOS中实现

A、CTPB、FTPC、SMAP3 69、主要用于STA与AP之间的协商、关系的控制,如关联、认证、同步等指的是(B、管理帧)

A、控制帧B、管理帧C、数据帧

70、(C、UWB)是一种无载波通信技术,即它不使用载波,而是利用纳秒甚至皮秒的非正弦波债脉冲传输数据,因此它的频谱范围很宽。

A、CTP

B、SSW

C、UWB 71、当前国际社会讨论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主要是指(A、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A、全球气候变暖问题B、全球气候变冷问题 C、全球气候温差变化过大问题

72、当今世界,解决人与自然关系日趋紧张的措施不包括(C、只顾发展经济)。

A、世界性的计划生育B、控制人口规模 C、只顾发展经济

73、占世界人口15%的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A、二分之一B、三分之一C、四分之一 74、在丹麦所有出行工具中,(C、自行车)为首选.本题得 2 分 A、公共交通

B、私家车C、自行车 75、2007年,日本提《美丽星球50》计划,目标于(D、2050)年日本要进入低碳社会?

A、2020B、2040C、2030D、2050

76、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在很大程度上等价于增加什么在能源结构中的使用比例,提高能源效率。(B、)

A、一次能源、二次能源

B、新型能源、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 C、风能、水能、生物能和矿物能源

77、(D、1982—1983)年间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是20世纪最严重的一次,在全世界造成了大约

A、1994-1995B、1986-1987 C、1991-1993D、1982—1983 78、欧盟能源战略的核心是(C)。

A、促进产业结构调整B、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 C、节能和提高能源利用率

79、低碳是指(B、减少二氧化碳排放)A、减少碳水化合物B、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C、减少一氧化碳排放

80在榕树与传粉榕小蜂的共生关系里,传粉榕小蜂仅在榕果发育的(B)特定时期有机会钻入榕果果腔。

A、雌花前期B、雌花期 C、间花期D、雄花期

81、国务院新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限值为多少?(参考答案: D、35微克/立方米)。年,陆地保护区面积占各缔约方国土面积的(A)。A、占全世界的?(A、二分之一)

当代课后习题 篇5

1.胡锦涛指出,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人与人、人与自然乃至国与国关系也在发生深刻变化。请结合这一论断,谈谈20世纪人类所经历的深刻变化和新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答:20世纪人类社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首先是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其次是社会主义的探索取得了重大进展;三是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全面崩溃;四是和平与发展逐步成为时代主题;最后人类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空前提高。

新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主要有:一是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机遇和挑战;二是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三是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机遇和挑战;四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21世纪的人类社会既面临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也迎来了许多难得的机遇,总体来讲机遇大于挑战。世界各国人民只有共同努力、维护和平、推动发展、实现合作,才能向着美好未来不断前进。

2.列宁在《我们的纲领》中指出,“我们完全以马克思的理论为依据”,但是,“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做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因为它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请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谈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如何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答:20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推动社会主义在实践中获得巨大成功。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科学真理和富有感召力的学说,是世界各国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解放和发展的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国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态,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的出色表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对此,国际上既有对中国经验和中国道路的称赞,也有所谓“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责任论”等非议。请谈谈如何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野,科学地看待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全球影响力。

答: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认识当代中国与世界,首先是要努力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运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评价和改造世界,必须善于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认识问题,增强世界眼光,提高战略思维;最后,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能力,归结起来就是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信念。

第一讲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略局

1.邓小平在1985年的一次谈话中提出,和平问题、发展问题是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是“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联系21世纪以来的世界形势,分析和平与发展在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答: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是当今世界变化的突出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机遇、新挑战和新矛盾、新问题。各个国家、各种国际组织和其他经济政治主体都在努力调整自己以及相互间的关系,以适应这些新变化。当前和平与发展问题面临的主要挑战: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及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及影响

上世纪90年代东欧剧变特别苏联解体后,原有两极格局瓦解,冷战局面结束。但是,冷战思维依然存在,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并没有改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阻碍发展的主要根源。一些西方国家坚持要把它们的政治经济制度和价值观强加于别国。冷战时期形成的军事集团正在进一步扩大,并公然违背国际公约,捍然武装干涉他国内政。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在损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利用“人权”等问题干涉他国内政的现象还很严重,因民族、宗教、领土等因素而导致的局部冲突和战争时起时伏,世界仍不安宁。由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作祟,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解决。世界各国人民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2.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始终是一个国家的首要外交目标,也被认为是实现民族振兴的重要保障。结合中国对外开放的实践,分析在新形势下如何更有效地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答:经济全球化使发展我国的国家安全面临新的威胁。经济全球化使国内经济与全球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全球性问题和全球性风险日益增多,国内问题国际化,安全问题多样化,主权国家的权力受到限制和削弱。由于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所主导的,发达国家在对发展中国家输出资本、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的同时,也极力推销西方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这对我国的国家主权提出了挑战。为了有效的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我们应该继续坚定的走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路线,不断加强自身实力,切实提高人命生活水平。同时积极参与世界经济发展变革中,逐渐摆脱西方主导的局面,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的健康发展,尊重世界上各种文明、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在竞争比较重取长补短,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3.近代以来,大国崛起往往伴随着战争与冲突,因此国际社会对当前中国国力的增强产生了某些忧虑和猜疑。结合世界经济政治发展趋势,分析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答: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坚持以和平的方式实现自身的发展,同时又以中国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和各国共同发展。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是中国政府和人民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国际舞台上的鲜明主张。

第二讲 当代发展问题

1.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是认识当代发展问题的思想前提与理论基础。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对于认识当代发展的基本内涵、基本理念以及重大问题,具有哪些当代意义与价值?

答:当代发展问题是人类面临的极为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为把握当代发展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有着丰富的发展理论,它是把握发展概念基本内涵的理论基础,也是认识当代发展理念、发展问题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关于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思想。这些思想集中体现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之中。

2.人类发展的实践,既要满足人的需要,又要保护自然;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发展要求,又要维护后代人生存发展的有利环境与条件。针对当代发展的重大问题,谈谈如何理解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践与历史根据。

答:当今世界发展面临一些列的威胁与挑战:如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源枯竭、环境问题、宗教、战争、人口膨胀等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当代人类解决发展问题的必然选择与共同课题。人既是实践的存在,也是历史的存在。人类通过自己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代代相传、更迭延续。当代人类发展的实践,应该既要满足人的需要,又要满足人所赖以存在的自然生态的需要;既要满足当代人的生存发展需要,又要满足后代人的生存发展需要。因此,当代人类的发展,一定要可持续地维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空间。

3.《共产党宣言》预言:未来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一预言对于深刻理解当代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及其内在统一性,有何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答:全面发展,是指社会整体协调、全面进步,同时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强调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强调不断提升人的全面发展的水平。全面发展是发展的本质要求与目的。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人类发展的可持续性与全面性具有内在关联。可持续发展,就是克服过度追求经济增长的片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均衡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内在地要求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动力。

4.根据科学发展观以及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结合中国解决发展问题的实践,深入分析与理解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

答: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分析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结中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发展实践中得出的重要认识,集中体现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全面发展,是指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发展,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可持续发展,是指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三讲 当代社会建设

1.结合当代世界发展,谈谈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和着力点。

答:社会建设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要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目标和要求,建立和调整社会关系,完善社会服务,解决社会矛盾,应对社会风险,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社会建设的内容受各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基本政治制度、历史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决定和影响,因此社会建设在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一般来说,社会事业、社会政策、社会管理、社会运行体制机制是社会建设的基本内容。

2.为什么社会风险治理必须重视防患于未然,必须有着眼于长远的风险意识和标本兼治的切实举措?联系中国实际,讨论如何应对各种社会风险。

答:当代中国面临的社会风险有其特殊性。中国既面临一些全球共同面对的风险,同时由于历史、国情和发展阶段等特殊因素,也面临一些特殊的风险:人口规模大、密度高,国土面积大、区域联系密切,风险影响面比较大;底子薄、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科技水平总体上不高,抗风险能力比较弱;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加速阶段,人员流动性大,使各种风险容易交织并产生连锁效应;社会管理体系尚在形成完善之中,应对风险的组织体制和责任制度还不完备。这些方面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改进。

应对风险,依靠单个治理主体往往是无法完成的,需要建立风险共担的新的治理机制,谋求各个治理主体之间的合作互补。应对社会风险不仅要有应急处理机制,还必须有预防性的制度安排。风险治理的目标是就地及时解决问题。

3.结合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说明为什么必须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社会管理是维护社会秩序、实现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是推进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管理是各国政府的基本职能,其基本任务是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良好的社会管理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有利的社会环境,因此要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4.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要求:“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谈谈如何做到这三个“最大限度”。

答: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就是要合理利用资源,调动各方积极参与共同管理。继续花大力气谋求各项事业的发展,不断解放社会生产力,让人民群众有多一点精力和时间参与到社会管理中来。

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就是要促进成果共享,均衡各方利益积极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的步子。同时,进一步加强干部的作风转变,使他们多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让人民享受到更多发展带来的实惠

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就是要抓住矛盾关键,做到科学疏导积极调处。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在最基层,及时查漏补缺,改革不够合理的制度,完善不够科学的管理方法,按照“宜疏不宜堵”的原则,努力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最基层。

第四讲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

1.如何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的关系?为什么说只有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同人与人的关系联系起来,才能真正解决环境问题?

答:人类社会的进步与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紧密关联,生态环境的变化与人的活动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也因此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境界。

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自然作为“人的无机的身体”,同时也是人与人(社会)关系的“中介”,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对人来说才是人与人联系的纽带、人的存在的基础、人的现实的生活要素。人类活动不断使环境“人化”,在环境中实现自己,不断印证人的本质力量,并赋予这种力量以历史的性质。

2.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强调,“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结合全球环境问题,谈谈如何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答: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这二者能否兼顾?可以说,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至少在短期存在着矛盾。人类必须对如何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分配资源的问题作出取舍,在其中任何一方面增加资源的投入,在短期必然会减少另一方面资源的投入。对资金短缺的发展中国家,这一矛盾尤其尖锐。但是从长期看,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不一定是矛盾的。环境的改善可能有助于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则能为环境保护提供资金和技术。从客观上来分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是彼此依托、互相推动的。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为经济发展与环境的保护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战略。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3.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指出,“气候变化从根本上说是发展问题,只有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才能妥善解决”。为什么说为应对气候变化而停滞发展,或者无视气候变化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都是不可取的?

答:发展必须有环境的支持。为了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不仅要促进发展,还必须获得发展所需的环境资源。环境代价过于沉重,势必导致发展的不可持续。人类不能在摆脱贫困和阻止环境退化两者之间进行非此即彼的选择,必须彼此兼顾。否则任何一个问题都解决不了。人们谋求发展的同时,必须对不科学的发展行为有所限制。发展不能以造成环境严重破坏作为代价。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不顾环境后果的经济增长方式和运行模式,克服由此产生的发展与环境不协调、不可持续的弊端,将对有限环境资源的“透支”利用,转变为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协调发展,调整环境的适应与改造、利用与保护、索取与补偿等关系。

4.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应尽快拿出诚意补偿环境欠债,发展中国家也要审时度势减缓环境损失,但落

实这个原则,从观念到行动困难重重。你认为怎样才能走出困境?

答: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是基于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性、全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以及导致全球环境退化的各种不同因素,世界各国乃至全人类均应当共同承担起保护和改善环境以最终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责任;另一方面是在责任的领域、大小、方式、手段以及承担责任的时间先后等方面应当结合各国的基本国情而予以区别对待。它指的由于地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导致全球环境退化的各种不同因素。各国对保护全球环境负有共同但是又有区别的责任。它包括两个相互关联的内容:即共同的责任和区别的责任。

要保护地球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需要世界各国的通力配合,精诚合作,合理地分担责任。“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为确保发展中国家最广泛地参与全球环境保护提供了一个必要条件,也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提供了一个公平的契机。同时,也希望通过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使该原则更具有可操作性,并能够逐渐上升为一种国际习惯法,使其对国际社会更具约束力。

第五讲 当代社会思潮

1.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强调:“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因而,这就是那些使某一个阶级成为统治阶级的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因而这也就是这个阶级的统治的思想。”结合对资产阶级价值观的理解,深入分析当代西方主要社会思潮的实质。

答:所谓社会思潮:是指某一特定时期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状况,并适应相当一部分人的心理状况和要求,在社会上流传甚广、影响较大的思想潮流。其实质是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学术文化观点和实践在社会层面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及它们与社会政治经济间相互制约的总和或总体特征。

西方在近代世界文明的进程中处于领先的地位,发生于西方近代的几种的社会思潮主要包括人文主义思潮、自由主义思潮、革命与保守思潮、实证主义思潮、社会主义思潮等等。而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是指产生于西方社会,发生于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社会思潮。它派系庞杂、学说众多,主要分为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派系。就学科领域而言,社会思潮可表现为政治思潮、经济思潮、文化思潮、哲学思潮等。

这些思潮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因而又有如下共同的特性。第一:非理性主义色彩浓厚。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最早源头可追溯到l9世纪末2O世纪初哲学上的非理性主义流派——意志主义。第二:相对主义的流行。相对主义最先冲击的是科学上的绝对主义,主要依据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以及现代物理学中的量子力学。第三:人本主义倾向明显。西方社会人性异化的事实乃是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普遍关注人的问题的根本原因。第四:注重全球问题,关注人类未来发展。未来主义从全球角度探究人类面临的新问题,并探讨新科技的应用和发展对社会的影响,体现了理论的超前性、预测性。

研究当代西方思潮,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需要,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是了解现代资本主义的需要,也是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但是我们应该具有应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认清其理论根本性错误的同时,还必须看到它提出了许多引人注目的新问题、新观念,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反映了现代科学和人类文明的进展,包含着某些合理因素。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对待当代西方思潮,批判与借鉴结合。

2.有观点认为,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一定的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国家政权得以稳定的基本认识基础和精神基础。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试进行分析。

答:我认为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尤其对于当代中国,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不断增强。在社会主流思想舆论不断扩大的同时,各种社会思潮也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成为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舆论支持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作为崭新的社会制度,既是一种社会实践,也是一种价值理想和价值追求,必然要用符合自身制度要求的核心价值体系来维护。社会主义制度不仅要建立在发达的生产力和先进的生产方式基础之上,而且要建立在科学的价值目标和文明进步的道义基础之上。因此,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在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完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方面制度的同时,积极推进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科学的理论指导、共同的理想追求、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良好的道德规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旗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精神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利于不断增强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增强人们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的责任感;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统筹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不断扩大社会共识。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世界范围内意识形态斗争和思想文化竞争更加频繁和激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国家安全中的“生命线”作用更加凸显。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对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大限度地把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促进国家稳定和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3.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结合中国的思想文化现状,谈谈你对这个论断的理解。

答:在当代中国,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不断增强。在社会主流思想舆论不断扩大的同时,各种社会思潮也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成为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舆论支持的必然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项基本任务,就是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需要从多方面加以推进:

第一,要科学认识和把握社会思潮。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认真分析社会思潮的本质和特点,把握社会思潮形成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要加强思想理论引导,旗帜鲜明地开展对错误思潮的分析评介,有理有据、有针对性地回答人们关心的问题。要超前预测社会思潮发展,把握思想动向,及时疏导错误的社会思潮。

第二,坚持重在建设,着力铸造人们的精神支柱。要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思想和精神,用正确的思想、进步的观念、先进的文化逐步消解错误思潮的影响。要妥善处理思想文化领域里的问题,对不同的问题用不同的办法来处理,努力保持社会和谐,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第三,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不断扩大正确思想的影响力。要尊重广大群众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上的差异性,既鼓励先进,又照顾多数,引导社会思潮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要树立多样共生的意识,善于从丰富的社会思想中汲取养分,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

第四,持之以恒、不断积累,坚持不懈地做好工作。要将长远目标与阶段性要求结合起来,既积极推进,又深入细致,防止急功近利、搞一阵风。要把分析和引领社会思潮作为经常性工作,建立经常化、长效化的工作机制,保持连续性、稳定性,使之持久深入。

第六讲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

1.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指出:“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结合马克思主义科技观,谈谈当代科技革命的重大历史意义。

答:科学技术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改造的实践关系,近代以来,已成为人类把握世界的主要方式,体现了人类特有的能动性。马克思主义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重要力量。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科学技术推动了人与自然关系的重大改变。科学技术推动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发展到进一步改造自然。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深刻的变化。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的发展。在当代,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和创新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成为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推动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发展是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

从广义上说,当代科学技术是指由20世纪初科学革命发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技术革命兴起并延续至今的一系列新科学和新技术的总称。从狭义上说,一般指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现代化的历程,在其本质上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历史,科技革命的发生又有赖于现代化的需求拉动。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关系的变革。科学技术不仅为社会变革提供了技术条件,同时还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了人的解放。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受社会约束的程度也越来越大。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技术的运用成为一把双刃剑。如果人们不能正确驾驭技术发明并更好地发挥它的内在价值,就会给人类带来巨大威胁甚至灾难,并有可能成为人类发展的对抗性力量。科学技术只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给人类带来什么,取决于人们如何看待和使用科学技术。

2.1988年,邓小平指出:“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根据世界历史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结合当代中国的实践,谈谈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观点的认识。

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理论,于1988年提出的精辟论断。这个论断提示了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在的重要作用,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科学技术发展指明了方向。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世界生产力的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当前,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经济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给人类经济生活方式带来质的变化。未来的科技发展还将产生新的重大飞跃。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重视科技创新,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重视科技事业的发展。现代科技每前进一步,都引起社会生产力的深刻变革,特别是本世纪以来,量子力学、相对论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成果,孕育产生了第三次新技术革命,以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为核心的当代科学和高技术突飞猛进,使世界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更是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的文明进步开辟广阔的空间,产生了深刻的巨大的影响。总之,科学技术已越来越成为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特别是高新技术,已成为当代人在社会生产力上的制高点。

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其核心和关键在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与标志,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如果不能创新,一个民族就能难以兴盛,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在当代历史条件下,要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必须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认掌握了高新技术的优势,认就掌握了经济和政治竞争的主动权。我国作为独立的社会主义大国,必须在高科技的发展上占有自己的位置。只有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发展高科技,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抢占当代先进生产力的制高点,才能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科学技术从“间接的生产力”到“直接的生产力”到“第一生产力”说明社会生产力内涵的深刻变化。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它揭示了近现代人类社会所以发生如此迅速和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作为无产阶级的政党,一定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但要认识到生产力的关键作用,还要认识到现在的世界,什么是“先进”的生产力。在马克思的时代,先进的生产力反映在传统的工业产业上,如钢铁、铁路„„而在今天,先进的生产力是指以高科技如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现在关注发展生产力,不只是一般的生产力,特别要关注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的发展。

3.进入21世纪之后,世界科技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结合这些新的特征,谈谈对当代新科技革命发展趋势的认识。

答:展望当代科学技术今后的发展,从总体上看,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趋势:

第一,整体化趋势更为明显。主要体现为基础科学内部的整体化、基础研究和技术发明的整体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整体化。

第二,世界科学技术处于新一轮的革命性变革的前夜。新科技革命以来,尽管知识呈爆炸性增长态势,但还没有出现足以比肩相对论、量子论的科学革命;而一些科学理论体系所呈现的内在不协调性,也在酝酿着新的理论突破;近代以来技术革命周期缩短的趋势,也在等待这样的突破。

第三,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更为紧密。科学技术朝着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方向迈进,科学技术国际化的广度和深度迅速拓展,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突破将超越和深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将更加密切

与此同时,当代科学技术领域的一些前沿发展动态尤其值得关注。信息科学和技术领域;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能源科学和技术领域;材料科学和技术领域;基础科学理论领域,其他如空间科学技术、地球科学技术和海洋科学技术等领域,都将朝着更加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4.结合中国科技发展实践,分析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面临的主要障碍,以及如何处理自主创新和引进的关系。

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科技创新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

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原始创新是指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而进行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是基础理论的发现、高技术的发明或具有原理性的主导技术的创新,是最根本的创新。集成创新是指通过对各种现有技术的有效集成,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或新兴产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指在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学习、分析、借鉴,进行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对于发展中国家,这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引进大量技术,对提高产业技术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在引进基础上注重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提高自主研究开发的能力,逐渐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第七讲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

1.对当前资本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国内学者有的认为当代资本主义是社会资本主义,有的认为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还有的认为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西方学者则提出了“后资本主义”、“股东资本主义”、“金融资本主义”、“网络资本主义”、“涡轮资本主义”等多种观点。结合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谈谈你对当前资本主义所处阶段的看法。

答: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美国、英国等国的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及其控制的跨国公司获空前扩张至20世纪末全球跨**公司已多达6万余家它们控制的海外分支机构有50多万家。这些跨国公司控制着世界生产的40%国际贸易的50—60%国际技术贸易的70%对外直接投资的90%以上。由此可见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国际垄断资本、尤其是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深厚基础超级国际金融垄断资本集团已经具备足够的实力把全世界作为其运作的舞台。这表明从20世

纪70年代开始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由国家垄断向国际金融资本垄断转变。

资本主义由国家垄断加速向国际金融资本垄断过渡不仅提高了生产社会化的程度同时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了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无疑进一步加剧了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基本矛盾及其他主要矛盾。从美国近二三十年的历史进程来看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在运作过程中已逐步呈现出了同国家垄断资本既有某种联系、继承又有显著差别的若干基本特征:首先,经济加速金融化;其次,金融虚拟化、泡沫化;第三,金融资本流动、金融运作自由化;第四,实体经济逐步空心化;第五,在所谓“效率优先”的新自由主义政策主导下美国劳动大众日益贫困化;第六,美国经济乃至国家运行的基础债务化;

以上6个方面的基本特征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运行中的基本表现。它反映在资本主义的国际金融资本垄断阶段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仍在进一步发展。企业内部尤其是金融企业内部的有组织性、计划性同超越国界的全球性无政府状态间的矛盾空前尖锐生产无限制扩大的趋势同劳动大众相对贫困导致有支付能力的社会购买力不足的矛盾在进一步激化。

2.当代资本主义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方面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为什么说这些新变化并没有改变当代资本主义的根本性质,也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答:当代资本主义主要是指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在许多方面已经并正在发生着变化。揭示这些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客观事实,正视这些新变化,深刻分析这些变化的实质,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把握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其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这一切表明,虽然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深刻的,其意义也是深远的,但是,这些变化并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统治的根基,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也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的科学性。那种把资本主义的部分变化夸大为资本主义的质的根本变化的认识是片面的,也是不科学的。同样,那种完全否定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意义,否认当代资本主义已经在许多方面不同于传统的资本主义的观点也是不可取的。正确认识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有助于我们在深刻认识资本主义本质的同时,实事求是地分析和借鉴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积极因素,为我所用,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3.自1825年开始直至20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以“生产相对过剩”为特征的经济危机频繁爆发,20世纪9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又不断地爆发金融危机。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分析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过程、性质、原因和根源。答:美国这场严重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为什么会发生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发的基本原理,资本主义社会所以会发生周期性经济危机,是由其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基本矛盾,以及由此派生的各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计划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社会生产无限扩张的趋势同广大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不足这两对矛盾所决定的。从一般意义上讲,对于这场严重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发生原因作上述归纳当然是不。

就危机本身而言此次国际性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同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相比较至少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显著特征或重要不同点。其一,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始发于工业生产领域,而此次危机从一开始就具有金融危机的性质。其二,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从一开始便鲜明地暴露出是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引起的经济危机,而此次危机尽管仍同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有很大关联但又在很大程度上同经济金融化、金融虚拟化和金融衍生产品毒化、泡沫化以及金融监管缺失即金融自由化有着更为密切的关联。其三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受重创的主要是资本主义国家广大不发达国家所受影响并不严重,而这次危机,虽肇始于美国,但席卷全球世界各国无一幸免。此次国际性金融危机所具有的上述三个显著特征,是由当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在运行形式上显示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

第八讲 当代社会主义新发展

1.请结合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分析社会主义在20世纪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

答:社会主义是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物而产生的。伴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演进,社会主义思想和运动也在不断发展、壮大。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不仅是一种批判资本主义的理论体系和追求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想,还是一种以否定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现实运动。进入20世纪以后,社会主义成为世界上一种重要的社会制度,取得了辉煌成就,也遭遇了重大挫折,但始终保持着勃勃生机,不断发展前进。在世界近现代史上,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想到现实、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任何新生的社会制度都不可能一开始就是完美无缺的,都要通过改革来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也是如此。

20世纪人类文明发展的最大历史变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出现。伴随这一制度的出现,人类文明的发展,在社会的政治关系和政治生活领域,旋即产生了深刻的变革。

即使在社会主义制度产生之前,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也正是沿着逐步由低级向高级形态、由蒙昧向开明状态的轨迹运行的。然而,纵观人类社会进入阶级社会之后的政治文明发展历程,始终困扰人们长时期难以回答和解决的问题在于,政治文明的发展在不断的推进过程中,却始终表现着剥削阶级对被剥削阶级的政治统治关系,社会不平等、不公正对于社会平等、公正的价值主导格局,少数社会成员对于多数社会成员的权力控制形式。所以,尽管人类社会政治制度的更迭依次表现的是更高的政治文明层次,但政治文明的性质却没有出现由于政治文明演进中量的积累所最终导致的质的变化。对于上述问题的历史性回答与解决,恰恰发生于20世纪。

绝大多数的社会主义国家,尤其像中国这样的国家,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如何在这样的国情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文明,是马克思主义,也是人类文明在20世纪发展面临的全新课题。面对这样的课题,伴随社会主义实践的曲折发展,20世纪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实践,也出现了在实践探索中难以避免的曲折、失误。总结这种曲折与失误,从大的方面而言,至少在四个方面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践,提供了经验教训: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立以后,必须注重其完善问题。二是体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优越性的具体政治体制,必须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改革与健全问题。三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通过制度化、法律化的形式加以保障问题。四是政治文明意识的培育必须从政治文明建设实践发展的长过程中来认识的问题。

20世纪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留下的上述经验教训,都有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深刻背景,是以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所付出的沉重代价换取的。对此,任何意义上的忽视和不予汲取,都是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亵渎和失责。同时,在总结20世纪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时,我们还必须看到,一方面,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从未有过的类型,不会也不可能在其一形成之日起就表现得尽善尽美,其实践也不可能在未有任何经验和模式的前提下进行得万无一失。出现失误、形成教训,都具有某种客观的必然性。另一方面,如同人类社会主义发展中任何实践、认识和经验的积累都表现为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的并存一样,作为政治文明建设实践中的一种代价,能够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下一步发展提供前车之鉴,能够使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不致重蹈已有失误的覆辙,上述经验教训对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来说,同样是一笔财富,这是20世纪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践总结所应有的结论。

2.对于苏东剧变的原因,国内外理论界众说纷纭。结合对历史事实的分析,谈谈对苏东剧变的原因和历史教训的认识。

答: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相继开始尝试进行体制上的改革。但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还发生了许多严重失误。特别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改革中推行一条错误的路线,作出一系列错误决策,使社会主义改革走上了背离社会主义道路的歧途,最终导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并陷入低潮。

苏东剧变是20世纪后期震撼世界的重大事件。苏东剧变既有深刻的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原因;既有外部原因,又有内部原因。从历史原因来说,苏东国家在思想理论、体制制度上存在僵化,推进改革的成效不大,经济发展战略上的错误和国际战略、外交政策上的错误诱发了国内政治危机和民族矛盾。从现实原因来说,苏东国家放弃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放弃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结果导致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甚嚣尘上,从而失去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基础和发展方向。从外部原因来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长期进行“和平演变”和干扰破坏,同时又以贷款、贸易、科技等各种手段进行诱压;从内部原因来说,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对国内外敌对势力的颠覆破坏缺乏有效的对策,结果被逐步分化瓦解。深入研究并汲取苏东剧变的教训,对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进程中比资本主义更高级的社会形态,而任何新的更高级的社会形态要代替旧的社会形态,都需要经历长期复杂的过程。以历史的年轮来计量,社会主义的历史还是短暂的,总的说来还处在实践和发展的初期。而且,十月革命以来先后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基本上都是原来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立在这样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制度,要彻底改变经济文化落后的面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必然需要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虽然苏东剧变之后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但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追求并没有因此而终止。世界各国工人阶级、无产阶级政党、其他进步政治力量和各社会主义国家继续坚定地为了社会主义事业而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突破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开辟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蓬勃生机。进入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顺利发展,展现出光明的发展前景。

3.结合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成就,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探索对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意义。

答:作为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有社会主义的特殊,又有社会主义的一般。就其一般性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回答和解决的问题,也是当前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只要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就不能回避而必须直面这些问题。正是从这一意义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所回答和解决的已经不仅仅是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也回答和解决了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如何实现现代性的内在超越这一重大课题。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也必将越出一国的范围而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坚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于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复兴的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必将不断地展现出来。20世纪末的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了严重挫折,“历史终结论”甚嚣尘上,世界上所有关心社会主义前途命运和人类进步事业的人们对中国都投以期待的目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邓小平对中国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思考,始终是与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前途命运的思考联系在一起的。他明确宣称:“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变不了的。中国肯定要沿着自己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走到底。谁也压不垮我们。只要中国不垮,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坚持社会主义。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他说,“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历史的发展证明了这一预见的科学性。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的不利条件下,社会主义中国不仅顶住了重重压力,一直发挥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中流砥柱的作用,而且披荆斩棘,开拓奋进,不断开拓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双重探索的新境界。30年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成就,不仅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而且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这一成就的取得必将有助于各国共产党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努力探求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从而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出低潮,走向复兴。

4.结合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实际,分析“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之间的辩证关系。

答:“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不同时期工人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两个著名论断。这两个论断既一脉相承,又有理论的重大发展,成为指导和论证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实践的重要依据。本文拟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实践、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理论逻辑、对“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论断的认识过程三方面阐述“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内在统一性,以期对人们更好地认识当前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提供些许启示。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犹如平地惊雷,宣告了“资产阶级(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两个必然)的历史规律,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开辟了新纪元。然而1859年,马克思在其所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又明确提出了“两个决不会”的观点,即“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从“两个必然”到“两个决不会”,虽然存在理论随实践的发展而进行的自我批判,但这种批判不是对先前理论(两个必然)真理性的否定,而是将对先前理论的继承、发展和深化,对理论可行性的放大和升华。因此,“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辩证关系集中体现在二者高度的内在统一性。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题 篇6

一、名词解释

第一次文代会、“两结合”、“双百方针”、“三红一创”、“第四种剧本”、“样板戏”、“三突出”原则、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寻根文学、知青小说、先锋小说、新写实小说、新历史主义小说、“现实主义冲击波”、女性主义小说、《随想录》、归来诗人、朦胧诗、文化散文

二、简答题

1.简析《创业史》中梁三老汉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2.简析《青春之歌》中林道静形象及其意义。

3.结合作品,简述杨朔散文的艺术特征。

4.简述秦牧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

5.简析《红旗谱》中朱老忠形象及其意义。

6.简析《红旗谱》的民族风格。

7.以《百合花》为例,简述茹志鹃小说的艺术风格。

8.以《受戒》为例,谈谈汪曾祺新时期小说的艺术特色。

9.简述陈焕生形象的思想性格及典型意义。

10.简析《人生》中高加林的人生悲剧。

11.结合作品,简述寻根文学的审美特征。

12.结合作品,简析新写实小说的审美特征。

13.简析《红高粱》的叙事艺术特征。

14.简析马原小说的叙事艺术。

15.简析90年代小说的艺术特征。

16.简析白嘉轩形象

三、分析论述题

1谈谈建国初期的文艺思想斗争和经验教训。

2.谈谈《创业史》的思想艺术成就及其局限。

3.论述《茶馆》的思想主题和艺术成就。

4.谈谈《青春之歌》为什么会成为文学经典。

5.比较杨朔、秦牧、刘白羽散文艺术风格异同。

6.以《野人》为例,谈谈高行健对戏剧艺术的新探索。

7.以舒婷诗歌为例,谈谈朦胧诗的审美艺术特征。

8.论述余秋雨散文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

9.论述《白鹿原》的史诗品格。

《当代中国教育文汇》征稿 篇7

一、征稿范围及内容:全国各地、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及行政管理人员, 各行业教育工作者均可投稿。作者选材选题自定, 与教育、教学有关的论文、教案、说课稿等内容均可。

二、征稿须知及要求:1.文章应思想健康, 立论新颖, 论据充分。2.每篇文章要求尽量不超过2000字。论文作者可在文章后面附80字以内的作者简介。3.文章要求打印或用16开稿纸正楷抄写或直接用E-meil发送, 务请在文章题目下按顺序写清作者单位、姓名及电话号码。4.来稿经审阅采用后即给作者发“稿件采用通知”。凡在书中有文章发表者均有资格参加“中华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奖活动, 并颁发证书, 每稿必复。

我们将遴选优秀稿件推荐到国家正规期刊《新课程》杂志中发表。如您有意, 望来函告知并注明“新课程”。

三、联系地址:河北省秦皇岛市和平大街运兴大厦学院信箱 联系人:刘京穗

电话 (传真) :0335-3048047 3217737

邮编:066004

E-mail:shkbwh@heinfo.net shkbwh@163.com

四、欢迎为本丛书组稿。有意组稿者, 请来电来函联系。编委会长期征稿, 按来稿先后顺序编入各卷。

当代高职教育技术改革与创新 篇8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改革创新

高职教育的使命是培养能够紧跟时代脚步、适应社会需求、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高等职业教育部门、学校和机构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研究。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就此谈几点看法。

一、在教学中使用现代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各类专业人才,其教学以教授职业技能为主、以理论为辅。为适应现代职业需要,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使用各种现代技术,为学生今后进入职场打下坚实的基础。现以多媒体技术为例,探讨现代技术在高职教育中的使用。

多媒体技术,就是使用计算机,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转换成数据进行美化、编辑,再通过各种媒介应用平台展现出来的一种现代技术。它对人们获取信息的方法做出了很大的改变,也符合人们在信息时代的阅读和通信方式。现今多媒体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为了学生在毕业后能够适应职业需要,胜任各岗位工作,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是非常必要的。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通常有两种使用方式:其一,教师在多媒体教室中,使用多媒体设备,将教学中所要应用的图片、视频投射到大屏幕上,使学生能够更加快捷、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教师讲述的知识点。其二,在计算机教室中,让所有学生都在计算机上实际操作。这样,每个学生都能直接参与到教学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这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无论是哪一种方式,多媒体设备在教学工作中都发挥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主要有以下两点优势:其一,对重点着重训练,对难点集中突破。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很难真正做到突出重点、强调难点,往往是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多次强调教学重点和难点,但是学生并不能深刻领会知识点,反而会对这种填鸭式的教学产生反感。而使用多媒体教学,就能从视、听、触等各个方面调动学生的感官,使他们更好地接受知识点,从而轻松、高效地完成重点、难点的学习。其二,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在学习过程中,必要的训练必不可少。利用多媒体教学来做课后训练,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大量的练习,同时通过教学系统,为学生提供适宜难度的习题,并在学生出错后,从不同角度提供相同类型的题目以供学生进行反复练习,从而使课后训练做到了有的放矢。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执行者,其素质如何直接决定了学校的教学水平。因此,建设一支职业素质优良、业务水平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是推进高职教育技术改革和创新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的根本保障。

高职院校应立足本校目前的师资状况,重点培养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加强梯队建设,建立健全教师评价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着重培养年轻教师。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点入手,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1.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鼓励教师参加各类进修和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

2.积极培养在校的优秀学生,发展潜在的青年教师队伍。

3.组织骨干教师积极参与行业内的科研和技术会议,使他们能够紧跟所在专业的技术发展,做到在教学中与时俱进。

4.鼓励教师进入企业挂职锻炼,使他们能在教学中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为学生日后进入职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5.学校高层应积极与行业专家、企业内资深员工联系,聘请他们为客座教师或邀请他们来校讲座,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进行从在校学习到实际工作的过渡。

三、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效教育,应特别突出职业技能的训练。这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之中,而是应该走出教室、走入社会、走进相应的职业场所。只有在真正的或高度拟真的职业情境中进行反复的练习,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职业技能,成为合格的职业技术人才。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主要有组织学生进入培训基地集中学习和联系企业提供实习岗位两种方式。

1.加强培训基地建设。组织学生进入培训基地集中学习的好处是能够让学生亲自动手实地操作,同时可以保证学生的安全,并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学校应着力建设“课堂教学——课堂实验——培训基地实习”的一体化教学,加大实践课程在教学中的比重,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校方应积极地和当地企业进行联系,与企业进行人才培养合作,为学生争取实习和工作岗位。进入企业实习的优点是能使学生真正处于职业环境中,深入了解日后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表现优秀的学生甚至可以通过实习提前获得工作机会。但学生分散于不同的企业进行实习,加大了学校的管理难度,校方应特别注意加强组织工作,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学习效果。

长期以来,高等职业教育为国家输送了数以千万计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职教育也应积极推动技术改革和创新,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与时俱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也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大源.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漫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7).

[2]黄丽.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J]. 廊坊師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3).

上一篇:三年级写夏天的作文300字下一篇:水泥粉磨节能降耗的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