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客户服务器体系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模型研究

2024-10-20

基于客户服务器体系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模型研究(精选5篇)

基于客户服务器体系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模型研究 篇1

基于客户服务器体系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模型研究

笔者基于从事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及应用经验,以基于客户/服务器体系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模型构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模型构建的基础及方法,文中笔者首先探讨了土地管理的意义、任务和内容,而后分析了土地信息及其载体的形式,最后笔者给出了具体的构建方法和模型图.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后的理论升华,具备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可操作性,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作 者:邓薇  作者单位:西安勘察测绘院,陕西西安,710054 刊 名:科技资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26) 分类号:P2 关键词:客户/服务器   土地管理   信息系统模型   土地信息  

基于客户服务器体系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模型研究 篇2

关键词:客户/服务器,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模型,土地信息

土地管理是国家用来维护上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 合理组织土地利用, 以及贯彻和执行国家在土地开发、利用、改造等方面的决策而采取的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的综合措施。

1 土地信息及其载体

1.1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与土地利用现状图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任务是分县查清全国各种土地利用分类面积及其分布状况, 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图, 汇总数据资料, 并总结土地利用经验及其存在的问题, 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意见。

1.2 土地质量性状调查

土地是一种自然综合体, 由于其构成的各种自然因素 (如地貌、土壤、气候、水文、植被等) 有很大的不同加之人类历史长期开发利用的多样性, 使每块土地之间在质量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因而土地生产能力的高低也呈现出很大的区别。

土地质量调查包括土地自然性状调查和社会经济因素调查两方面。土地自然性状调查是指地形、土壤、气候、水文、植被等方面的调查。社会经济因素调查涉及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人口、劳力、十地利用水平等方面的调查。

1.3 地籍图和地籍薄

地籍测量的主要成果是地籍图, 也就是通过测量把地籍调查的内容转绘到地图上。地籍图是以权属地界为主要内容的平面图, 主要用以说明和反映土地权属于单位的境界、位置和面积, 经过士地登记的权属界具有法律性质。地籍薄是地籍调查和地籍测量成果的文字和数据记载 (登记) 的薄册, 是进行土地统计、登记的主要文件之一。

1.4 土地利用规划草案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适宜性评价、潜力研究和土地需求预测结果, 进行土地利用规划, 调整土地利用的结构和布局, 实现土地资源的供需平衡。

1.5 卫星影像

土地资源是一个具有空间和时间变异的研究对象和生产资料, 航天遥感的宏观性, 多时相性、多波段性等特征为土地资源的调查、监测、生物量估测等管理、规划、决策创造了条件。将卫星影像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 可以使土地资源调查更方便, 提供的资料具有实时性, 也更为系统和完备。土地信息资料多种多样, 但大致可以分为二种, 即非空间数据与空间数据。除了土地本身的数据资料外, 有关土地管理的资料、文档在土地管理实施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例如土地政策法规等文件资料。

2 基于客户/服务器体系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模型

2.1 系统构成

要实现土地管理的计算机化, 从某种意义上说, 就是要实现土地信息的计算机获取 (录入) , 修改 (编辑) , 查询、显示、汇总、统计、共享等功能, 进而实现土地的基础管理、地权管理和用地管理。

笔者结合某国土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实践, 设计如下子系统 (当然, 通用的系统或其它的方案可能需要设计更多的子系统和数据库) 。

(1) 基础信息管理子系统; (2) 用地管理子系统; (3) 地籍管理子系统; (4) 监察子系统; (5) 政策法规管理子系统; (6) 档案管理子系统等。

如下数据库。

(1) 基础图形数据库; (2) 用地数据库; (3) 地籍数据库; (4) 监察数据库; (5) 政策法规数据库; (6) 档案数据库等。

其中:基础信息管理子系统主要用来管理和维护基础图形数据库, 主要是以下几点。

(1) 地籍图数据库和地形图数据库; (2) 用地管理子系统主要用来管理和维护用地数据库; (3) 地籍管理子系统土要用来管理和维护地籍数据库; (4) 监察子系统主要用来管理和维护监察数据库; (5) 政策法规管理子系统主要用来管理和维护政策法规数据库; (6) 档案管理子系统主要用来管理和维护档案数据库。

另外, 还可以根据需要建设相应的子系统和数据库, 例如与用地管理相关联的用地财务管理了系统和用地财务数据库等。所有子系统和数据库之间必然存在着相互关联和数据交换, 这也由各子系统和数据库之间通过接口设计和数据库操作来实现的 (如图1) 。

2.2 系统模型

根据土地管理的内容、子系统和数据库设计、网络模式特别是客户/服务器的特点, 设计如图1所示的基于客户/服务器体系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模型。

模型说明如下。

(1) 系统主要采用客户/服务器模式迸行数据库管理与维护, 各客户机之间同时采用点对点模式。这样, 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通过请求和响应来进行数据操作与交流, 而各客户机之间则可通过资源准许状况实现互访 (当然, 服务器本身也可当作客户机使用) ; (2) 图中黑线框是系统的集中管理中心, 用户信息和数据库都存储在这里进行管理和维护。在黑线框中的N台计算机中任选两台性能良好的服务器管理用户信息, 同时任选两台性能良好的服务器进行网络数据库管理, 所有数据库和数据 (图形) 文件均存贮在这两台服务器上。可以各选两台, 也可以一机多用, 显然各选两台可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 减轻单个服务器的工作强度, 增强系统的安全性; (3) 应用程序一般在客户机上运行, 但也可以在服务器上运行; (4) 用户通过应用程序和客户机向服务器发出请求, 获得服务器的响应, 从而实现用户对数据和服务器的访问; (5) 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交流是通过应用程序对不同数据库的操作来实现的。

3 结语

本文在分析土地信息及其载体的基础上, 研究探讨了基于客户/服务器体系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构成和系统模型, 给出了构建土地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思路, 相信对同行能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陶文星.GIS在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 2006 (1) .

基于客户服务器体系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模型研究 篇3

[关键词] 多Agent系统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模型体系结构

一、引言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是从提高事务的处理效率、作业效率等物流活动的实际需要出发,进而支持整个物流活动,最终把生产和销售结合在一起而贯穿生产和经营全过程的信息系统。

分布式体系结构具有敏捷、灵活、实时的优点,它主要采用多Agent系统(MAS)的形式。由于MAS中每个智能体皆有一定的独立功能,而且智能体之间的结构关系是可动态调整的,因此由不同功能的Agent组成紧耦合的物流信息管理体系结构具有自适应、自组织和良好的协调性能,可以通过协调方式完成繁杂的整体运作,为传统上难以有效管理的复杂物流业务过程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办法。

二、Agent技术及其与企业信息系统的相适应性

Agent是一个具有目标、行为和领域知识的实体,能作用于自身和环境,并对环境作出反应。由消息处理模块、通讯模块、信息协调模块、决策模块以及数据库和任务表组成。消息处理模块和通讯模块负责与系统环境和其他Agent进行交互,任务表为Agent所要完成的功能和任务。信息协调模块负责对感知和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初步加工、处理和存储,决策模块是赋予Agent智能的关键部件,它运用数据库的知识对信息协调处理所得到的外部环境信息和其他Agent的通讯信息进行进一步分析、推理,为进一步通讯或从任务表中选择适当的任务供执行模块执行作出合理的决策。

自治性Agent能够在没有人或其他外界因素的直接干预下运行,对自身的行为和内部状态有一定的控制权;反应性Agent可以感知环境并及时作出反应;社会性对于某些任务需要多个Agent的协调合作才能完成。Agent可以与其他Agent或人进行信息交换;能动性Agent能够能动地采取有目的的行为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响应环境,可以作出基于目标的行为。

Agent的特性:适合于成员自然分布、主体自治、地理位置分散,成员间有灵活性交互需求,处于变化着的系统。显然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属于此类系统,适合使用Agent模型描述。Agent的主动性、反应性使企业物流系统易于对环境变化作出及时响应,实现与企业变革的同步调整,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水平。

三、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模型分析

物流信息由与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物流系统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组成。

内部信息是伴随物流活动而发生的信息,包括物料流转信息、物流作业信息、物流控制信息和物流管理信息。

外部信息是在物流活动以外发生,但提供给物流活动使用的信息。

基于多Agent技术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1.支持面向群体的多种工作模式

要求物流信息系统中的成员协同完成共同的任务。物流信息系统各个子系统的工作分散性和阶段性,决定在一般情况下采用灵活、高效、适应性强的异时(异步)工作模式,而对于紧急协调需要采用实时(同步)工作模式。

2.支持协同应用的多样性

为了便于各物流子系统之间进行必要的信息交流,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多种数据的交换。

3.支持协作角色和冲突解决

物流信息系统在工作过程中,各个子系统之间的任务和权利不同,运作过程中难免出现矛盾和冲突。

4.支持不同权限的信息的共享

物流信息系统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有一定安全性的信息共享,实现各子系统之间不同层次数据、资源共享。

5.支持智能的协作时间和任务安排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优势在于系统的灵活性和合理有效的调度。物流信息系统各个子系统都有自己的计划和任务描述来供系统和其他子系统感知。

四、基于多Agent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模型体系结构

在基于多Agent技术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中,Agent的体系结构主要包括资源管理模块、信息管理模块、通信管理模块、决策支持模块和推理模块,如下图所示。

资源管理模块用于对各种资源信息的管理,涉及企业生产需求和物流中心供应的各种资料,包括车辆、仓库、生产设备等的使用信息,如对新增加资源的注册,报废资源的注销,资源的使用登录、分配和管理等。接受来自Agent资源申请要求,对所有请求进行分解并重新组合,合理分配和使用资源,最后由资源管理Agent返回资源分配信息。本模块从企业全局进行考虑,对请求进行分解和再组合,确保资源请求的合理和资源支持的有效性。

物流MIS多Agent体系结构图

信息管理模块环境信息获取、处理及对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和控制,以及对相关Agent之间信息的交互和任务的协调管理。通信管理模块对信息采集、处理、存储和流通作出要求,并构筑由信息设备、通信网络、数据库、系统软件和支持性软件等组成的管理环境。该模块是Agent与其他Agent之间消息传递接口。

决策支持模块该模块将根据信息Agent传来的信息和任务源进行判断通过推理模块得出推理结果,并转变成Agent能够理解的语言格式。推理模块是Agent的核心,包括任务表、任务表管理、知识库、规则库及规则管理系统,为信息处理模块以及决策和智能模块提供信息和依据。

物流管理信息Agent组采用集中式Agent组织结构,系统通过多个Agent组相互协作,相互作用,完成某些Agent组提出的任务或目标。其中某个Agent要求任务的公布可以采用网上广播的方式进行。

五、结论

使用多智能Agent系统分析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使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具有模块化、分布性、重用性、实时性和可扩充性的特点。

基于客户服务器体系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模型研究 篇4

IT管理中的ITIL是20世纪80年代由英国商务部开发, 为提高

政府本身的运营效率和成本开发的规范的、流程化的管理实践。后来作为欧洲的一个标准, 各个国家开始实施, 它产生的主要效能是提高客户的满意程度, 降低资本和提高效率。2005年12月, 正式发布ISO国际标准:ISO20000。从全球的增长速度, 亚洲近几年的增长速度还是非常快的, 主要是由于日本和南韩的带动, 日本在IT服务发展相对比中国要成熟, 认证比较积极, 目前中国经it SMF认可, 通过ISO20000的中国大陆企业越来越多。

2 如何实施ISO 20000认证

2.1 了解需要实施认证的公司的基本概况

首先要调研作为信息网IT服务的提供者, IT直接服务客户包含哪些, 人数规模, 目前公司项目有哪些, 运行维护每天接受和处理事件数数量, 运行维护、软件开发人员数量, 外部IT供应商数量;目前公司有无自主开发运维管理系统, 做到了哪些服务控制。

2.2 了解组织与ISO 20000标准还存在哪些差距

ISO 20000它涉及到人的职责、角色、组织架构的变革, 也涉及到在这个流程当中的一些绩效考核, 并且这个组织可能是从过去的技术管理以现在业务为中心的这样一个服务的转型, 所以, 要了解组织目前在人员、流程、工具使用方面与ISO 20000差距。

2.3 了解实施认证可能给组织会带来一下好处

(1) 客户信赖:向业务和客户提供高质量有效服务的保证, 保持、提高客户满意度。

(2) 对ITIL项目实施成果检验, 使得组织所提供的IT服务管理体系符合国际标准。

(3) 国际标准:行业最佳实践水平的有力证明。代表了对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和评估的最佳方法。

(4) 适应国际信息系统审计协会 (ISACA) 信息系统审计要求, 为企业达到行业监管和实现内部控制的趋势中打下基础。

(5) 持续改进, 通过认证推动组织IT服务管理的持续改进。

(6) 满足客户的需求, 客户的成熟度在逐渐提高, 适应邮政业务的转型发展, 需要通过建立更加规范的IT管理体系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7) 实现IT全员核算。真正以IT服务为项目的成本核算方式。可以更好地实现各种统计和KPI考核。

2.4 实施目标和范围

确定认证目标, 可以定义为:获得IT服务管理国际认证ISO/IEC 20000认证, 提升IT服务管理能力。确定认证范围为:某企业的IT技术服务部。ISO 20000认证需要根据人数和提供服务数量来确定费用, 所以要精确地确定组织提供服务范围和人数。

2.5 制订实施步骤

一般分四个阶段:评估阶段、体系策划、体系试运行和正式运行、外部机构审核阶段, 根据复杂度, 时间一般在8-11个月之内。如表1。

2.6 制订实施费用预算

总费用包括咨询、认证两部分, 根据选择咨询、认证方式不同, 制订相应的预算。

2.7 了解有关国家财政支持政策

例如:了解国家对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性业务 (离岸业务) 补贴政策、对取得iso20000认证的企业补贴政策等。

2.8 搭建IT 20000服务管理体系

2.8.1 制定项目目标

项目基于国际先进的ITIL最佳实践、ISO20000标准, 通过IT服务管理的体系建设和实施方法的咨询, 结合IT服务管理平台的应用实现, 实现以面向服务为主的、分布式的、主动高效的、可持续优化的IT服务管理, 并形成全省统一的IT服务管理实施框架, 在满足不断提升的业务需求的同时, 合理利用IT资源, 降低信息系统运行风险, 进一步提升广州邮政IT服务精细化管理水平, 实现企业信息化效益最大化。

2.8.2 制订原则

根据项目要求:总体规划, 分步实施。

(1) 立足现状原则

(2) 科学发展原则

(3) 绩效关注原则

(4) 成本关注原则

(1) 信息化由“技术驱动”向“业务驱动”转变, IT部门的角色、职能也从单纯的信息技术提供向信息服务供应者转换。

(2) 发展成集成的、连贯的、ITSM整合的服务管理的方法。建立整个体系非常紧密有机集成, 如服务规划实施、服务交付的几个流程 (信息安全、能力、可用性、持续性) , 每个流程互动集成、信息串联起来的。能够整合起来的流程, 就整合为一个流程, 整合后的流程可以不超过6个流程, 如问题管理、可用性管理流程可以整合在一起, 因为在可用性流程当中, 当出现问题时候, 适用问题管理的流程。

(3) 覆盖ISO 20000全部流程。要求对所有ISO 20000标准规定的流程进行管理控制。

(4) 制定的流程不局限在ISO20000范围内。组织最终所采用实际内部流程, 可以参考ITIL提供的最佳实践, 但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 避免照搬流程, 不局限于ISO 20000。

(5) 与组织中的 (如:ISO 9001质量体系等) 现有质量体系有接口。即是对ISO 9001等质量体系文件的完善, 又建立了符合IT服务管理标准的体系。二者相辅相成, 相互支持。

2.8.3 遵循的标准和依据

(1) ITIL V3

(2) ISO/IEC 20000:2005

(3) PMBOK

2.8.4 构建项目蓝图

建立IT服务管理体系, 确保为业务提供高质量的IT服务并降低运行风险, 实现对IT服务效果与效率的管控并满足法规遵从的要求, 同时形成全国或全省组织范围内推广应用的标准化的IT服务管理体系及实施方法。

2.8.5 具体实施内容

(1) 以现状为输入

在调研工作的基础上, 根据调研资料, 全面深入的企业的IT服务管理现状, 并把现状的各个层面和关键需求作为设计的输入, 使设计完全符合实际情况并切实可行。

(2) 以流程为导向

IT服务管理体系流程化, 涉及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配置管理、发布管理、服务级别管理、财务管理、可持续管理、可用性管理、能力管理等全流程设计。

(3) 结合最佳实践

充分发挥ITIL的IT服务管理建设的指导, 结合企业IT服务运行和维护的具体实际, 设计符合自身特点、符合战略发展要求的IT服务管理流程框架。

(4) 以ITIL为标准

ITIL的一般理解是将IT服务分为九个核心流程和一个服务职能。这就个过程是服务水平管理、可用性管理、能力管理、持续性计划、成本管理、问题管理、变动管理、配置管理及软件控制和分配, 一个服务职能是帮助台。

正是通过这九个核心流程和一个服务职能, 实现了IT服务管理的规范化、流程化。从而, 极大地降低人为误操作的概率。

(5) 平台的适应性

集中管理要求企业本部信息中心与各地市、县区的IT服务管理平台系统支持集中式和分布式两种模式。

3 展望

通过ISO 20000服务管理体系的建立, 我们能切实地感受到, 它旨在提高客户的满意程度, 降低资本和提高效率, 帮助我们企业实现运维服务标准量化、服务流程规范化, 更是增加收益、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新思路。目前, ISO 20000已经能涵盖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配置管理、发布管理、服务级别管理、可用性管理、持续性管理、能力管理、财务管理、业务关系管理 (Business Management) 与供货商管理13个模块, 但还发现有两个问题有待解决:

(1) 应结合ITIL3.0, 引入IT服务管理“生命周期”理念, 该理念宗旨是改变各模块之间相互割裂、独立实施的状况, 而是通过服务策略、服务规划、服务实施、服务提升等先后顺序来实施, IT服务管理的实施过程被有机整合为一个良性循环的整体。

(2) 应实现与ITIL3.0或业界其他标准的接口, 其它标准, 如软件开发标准CMMI、目前非常热门的COBIT (IT治理控制框架) 、六西格玛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和PMP项目管理方法、6S管理方法等。在建立ISO 20000时候, 应该甄选出哪些条目需要保留, 哪些可以整合, 以及这些接口该怎样整合等修改完善。

下一步, 我们的研究目标是ISO 20000生命周期服务管理。

摘要:ISO 20000I它涉及到人的职责、角色、组织架构的变革, 也包含了各个流程中的绩效考核, 帮助IT企业从过去的技术管理模式演变成以业务为中心的服务形式的标准。文章摆出了组织要实现ISO 20000认证实施的前期准备工作、制订实施原则和实施步骤, 并搭建了一个基于ISO 20000的IT服务管理体系, 并对体系建成后的完善和改进提出新的思路。

基于客户服务器体系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模型研究 篇5

关键词:客户信息;MVC;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0-0089-03

在现代市场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销售等渠道得到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以及不同级别的客户,一旦与这些客户建立了业务联系,那么对客户信息的管理就变得非常重要。无论是将客户的简单信息记录纸上还是记录在excel表格中,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信息丢失的风险。另外,如果客户的某些信息具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那么在信息处理和使用调取时还可能出现混淆的情况,从而导致企业的经济损失。

本文采用MVC模式设计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不但可以记录与企业有合作关系的客户信息及相关的合作内容,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防止客户信息的丢失与混淆,为双方的下一次合作提供帮助。该客户信息管理系统能够记录客户的简单信息并附上其照片,避免调用客户信息时可能产生的混淆。因此,该系统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中小企业的成长,促进大企业的发展,给众多企业提供极大的帮助。

1 MVC技术简介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web应用逐渐兴起。同时,当客户的要求不断增多,简单地以JSP页面为中心的web应用程序也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在1979年Trygve Reenskaug提出MVC模式,即“Model-View-Controller”的縮写,中文翻译为“模式-视图-控制器”。MVC模式很好地实现了数据层与表示层的分离,做到各层次分明、结构清晰,降低了层与层之间的依赖,提高了层次间逻辑的复用。在用户需求的快速变化下,可能有多种方式访问应用的要求,可以为一个模型在运行时同时建立和使用多个视图。这样便减少了代码的维护量,当模型发生改变时,也易于维护。由于模型是独立于视图的,所以把一个模型独立地移植到一个新的平台工作时,只需在新平台上对控制器和视图进行必要的修改。下面简单介绍各个模块的功能:

模型(Model):负责定义信息格式与信息访问的界面,包括业务逻辑与信息验证。这是MVC设计模式的核心,实现具体的业务逻辑、状态管理的功能[1]。模型负责所有与“数据”有关的任务与数据库沟通。从数据库读取数据,将数据写入数据库[2]。简单来说,建立模型是系统的第一步,首先通过系统的基本功能能够知道系统模型的内容,在模型层里面都是实现系统功能的基础,其可以为显示视图来提供数据。

视图(View):所谓视图即为展现给用户的界面,可以实现与用户的交互,用户可以读取和输入数据。它把模型内的数据以及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最终以可视的方式展现给用户[1]。读取的数据即为根据用户的请求所返回在用户浏览器上的数据信息;而输入则是用户输入的数据传到服务器。简而言之,视图是一个显示同时又可以进行操作的界面。

控制器(Controller):是整个MVC模式的核心,它决定系统的运作流程, 负责从Model 取得数据, 并决定显示哪个View(正常或异常)给浏览器, 因此其有效地实现了视图与业务逻辑的分离[3]。例如在本系统中Checklogin(检查登录),通过用户在登录页面输入用户名、密码、验证码、选择的权限来判断是否全部正确,如果不正确则显示错误页面,如果正确,则根据权限进入不同的操作页面。

简而言之,MVC模式可以将系统的各个功能进行清晰的分工;模型层用于实现具体的业务逻辑以及状态管理,是系统的基础;视图层则负责与用户的交互,实现数据的输入与输出;控制器则负责整个系统的运行,对用户请求进行响应、与浏览器交互等。

2 系统设计

下面对各个模块进行简单的说明:

1) 系统登录:企业的员工和管理员通过登录页面输入账号、密码和验证码,然后选择权限进入主页面,对客户的信息进行相关的处理和操作,其中为了避免员工密码的泄漏,在存储到数据库的时候进行了一定的加密。

2) 管理员模块:企业管理员登录之后,可以在主页面中修改登录密码,也可以对员工和客户进行操作;在对用户的管理中,可以对员工的信息进行查询和删除,为了保证系统安全性,查询页面中不会显示总的管理员的账号,所以不能对其做任何操作。

3) 普通员工模块:对于普通员工,为保证客户信息的安全性,只给了少量的权限,即在主页面中只能修改登录密码和查看客户信息,其查看到的客户信息与管理员一样,也就满足了一般的使用需求。

3 系统的实现

3.1 系统实现简介

该客户管理系统采用的MVC模式来实现的,采用了JSP+JavaBean+Servlet模式来完成,通过将复杂的程序代码封装到JavaBean中,减少了JSP代码和网页标签混合使用的情况,同时将公用代码放在JavaBean中,可以提高代码的可复用性;其中的Servlet技术来充当控制器(Controller,即C)的角色,负责响应客户端对业务逻辑的请求并根据用户的请求行为决定要调用的JSP页面;JSP页面处于表现层,也就是视图(View 即V)的角色。JavaBean负责数据的处理,也就是( Model 即M)的角色。同时又加入了过滤器对用户的权限进行过滤,不同的权限有不同的操作权限[4]。

其流程如下:

3.2 C3P0数据库连接池

对于直接创建的数据库连接的程序来说,很容易会造成忘记释放连接或程序出错,从而导致连接释放失败情况的出现,最终导致内存溢出、系统崩溃等安全性问题;而数据库连接池是在系统初始化的时候,将数据库连接作为对象存储在内存中,当用户需要访问数据库时,数据库并不是建立一个新的连接,而是从连接池中取出一个已建立的空闲连接对象。在用户使用完毕后,用户也不是把所用的连接关闭,而是将连接放回连接池中,以供下一个请求访问使用。而连接的建立、断开都由连接池自身来管理。同时,还可以通过设置连接池的参数来控制连接池中的初始连接数、连接的上下限数以及每个连接的最大使用次数、最大空闲时间等等。也可以通过其自身的管理机制来监视数据库连接的数量、使用情况等[5]。

该客户信息管理系统采用的是在Java中开源的C3P0数据库连接池,首先建立一个xml配置信息文档,如下图

数据库的实现如下:

5 结束语

该系统采用了目前比较流行的MVC模式以及JSP技术,可以方便企业管理人员对客户信息的管理和业务人员对客户信息的查询,以此来促进企业的发展,同时该系统对密码也进行了加密,防止用户信息和客户信息的泄漏。该系统功能完备,便于操作,可以较好地服务于企业客户信息的管理,符合企业管理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林永良, 胡建平, 吴树林. 基于.NET MVC架构下的科研项目管理系统[J].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14(12): 217-220.

[2] 李彦, 高博, 唐继强, 等. ASP.NET 4.0 MVC敏捷开发给力起飞[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254-256.

[3] 代振英. MVC模式研究及应用[D]. 青岛: 山东科技大学, 2014.

[4] 冯艳玲, 张晖, 邓果丽, 等. 中小型Web项目开发实战[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

上一篇:小学期末家长会通知下一篇:西安投资环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