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准备期反思(精选8篇)
学习准备期反思 篇1
学习准备期教学反思
有位教育家说过:“一个人的好习惯就像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款,它的利息将使人终生受益;一个人的坏习惯,就像欠了别人一笔高利贷,怎么还也还不清,将使人终生受害,甚至逼人走向歧途!”所以对于一年级的新生来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因为有了良好的习惯,对今后的整个学习阶段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这学期接手了一年级(1)班,对于已经好多年没有教过一年级的我来说,也是个边学习边教的过程。经过开学前的区教研活动我了解到学习准备期一改以前一开学就开始就让学生学习读写的教学模式,而给予孩子一个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适应过程。在准备期中习惯养成教育占了很大的比重,教学内容也是为了孩子能够更好的适应学校的生活,因此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我的工作重点。
在语文教学中更注重进行听讲习惯的训练。“小朋友们抬头挺胸,坐得端端正正,小眼睛亮起来,小耳朵竖起来,听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是我提出的要求,但是提出要求更要花时间去纠正和督促,使良好的习惯在一开始就牢记在孩子心中。
通过一个月的教学实践,给我感触很深的就是一年级语文的教学运用多种辅助教学方法,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情景教学是孩子们喜爱的学习方式,课堂中运用配套的现代教育技术,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语文学科的根本任务就是通过语言文字来理解课文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媒体教学具有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优势,它帮助我在教学中创设了活跃的语言环境。例如:在教象形字时,如果光靠简单的语言描述,孩子们是很难理解的,此时,如果运用多媒体演示,就能使复杂的数据简单化,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学生能直观感受知识,乐学心情也油然而生。“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作贡献。’”班教室里传来孩子们甜美的歌声。为了让班级学生尽快融入新环境,入学准备期教学活动中,我通过各种游戏、儿歌来打消彼此的陌生感。课堂上,一改以往以“知识传播”为主,而以“兴趣培养”和“习惯培养”为重,让学生们在活动、游戏中顺利实现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
一年级孩子活泼、好奇、好动、爱玩,他们精力充沛,但是在学习中常常会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看书时静不下心来,做事虎头蛇尾,不能坚持到底等现象。面对这些活泼但静不下来的孩子,如果教师和家长不能及时地把这种“活泼”的天性逐步导向“专注”,以后再想规范孩子的行为习惯就十分困难了。那么如何帮助孩子改正?要注意培养孩子养成在某一段时间内做一件事的能力,有头有尾,不半途而废。如:在看书时,应当指导孩子认认真真看完一整本书的好习惯,而不是看一会儿就换一本,翻几页就看完了的坏习惯。
游戏是孩子生活永远的主题,也是对孩子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通过游戏,我们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积极主动性。通过游戏,学生还可以将一段时间学习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运用和实践。我还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穿插游戏,在游戏中学习,在愉悦中融入知识的海洋。例如,在课堂中给字宝宝点名;捉迷藏;找朋友;鸡妈妈找宝宝,或虚拟小客人的到访,以他的口吻来和孩子们做游戏、问答,孩子们便非常感兴趣,注意力也能够相对集中,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
当然在一个月的教学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由于我校一年级80%以上均为外来民工孩子,家长的文化程度很低,不少孩子没有接受过学期教育,一个月的学习准备期对于这些孩子来说确实非常重要,但是从第三周“读儿歌识字学拼音”开始,不少孩子暴露出学习的困难,家庭没有一个正常的学习环境,家长对孩子学习的不重视,回家的听说练习常常无法按照要求完成。每天一课的教学速度,对于很多民工孩子来说学得很累,作为一名执教语文学科多年的我有时自己也觉得很困惑。我想用这句话勉励自己:只要用心去浇灌每一片娇嫩的花朵,相信肯定会有春天的播种,夏天的成长,秋天的收获,冬天的品尝。
一年级语文课堂练习设计
杨欢如
目前,语文练习存在不少问题:练习量少,忽视思维训练,练习形式比较单一,重模仿、轻创新等。针对一年级新教材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主要进行“听记训练、口语训练、朗读训练、写字训练、拓展训练”等形式的练习。
1.听记训练
会听,不仅是人际交流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也是学生学习非常关键的一种要素。从听入手,这对学生的听力、记忆力和注意力都是很好的训练,不仅有利于学生语言的发展,还对入学儿童早期思维的开发也有积极的意义。
因此,课堂练习中听记训练必不可少,尤其是在学生初步学习语文阶段。如:在教学儿歌《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在整体感知课文环节中,教师要求学生听三遍课文录音,而每次听都有不同的要求。第一次听的同时观察插图,说说谁画什么。第二次听的时候圈出生字,第三次听的时候跟着录音轻声读。每次听的时候都带着明确的任务,而不是让学生盲目地听。这样学生就会带着要求去做。这也是一种学会听的能力。通过这三次听,学生对儿歌的内容,儿歌中的生字等都有所了解,做到了事半功倍。在学生具有一定的听记能力的基础上,教师通常将类似的听记练习安排在整体感知课文阶段。
2.口语训练
在刚接触一年级语文教学课堂中,我们常常能碰到这样的状况:在提出了一个问题后,学生跃跃欲试、争相发言,可很多学生回答起来却疙疙瘩瘩,语无伦次。学生明明知道答案却无从说起,一个字或一个词都重复了好几遍,怎么也说不出重点。如何才能使学生对答如流呢?我想还是得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方面(说话)下功夫。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儿童时期如果不进行说话的训练,真是遗弃了一个最宝贵的钥匙。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在教学时注重加强学生的说话训练,使他们掌握说话这一人们赖以交际和沟通思想的最常用、最快捷的工具。因此,口语训练也是课堂练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在教学《找春天》一课时,在进行说话练习时,教师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用“图中有()有()还有()”或“图中有()、()和()”的句式练习说话,帮助学生看清图中所画的。然后由整体到局部观察动物的外形特点,再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看到的动物特点,用书上的句式来说一说。这样一来,就把观察能力和说话能力的培养结合在了一起,学生今后也会带着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生活了。
通过分层练习,使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其终身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3.朗读训练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可见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下,朗读已定位成阅读教学的“热点”。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朗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在课堂上,教师根据教材特点,采用多种多样的朗读方式,有时让学生自由读,有时小组合作读,有时赛读,有时个人表演读,有时找朋友读,有时齐读„„朗读形式的多样,使学生产生了朗读的兴趣,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记住儿歌。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
4.写字训练
“学写字、写好字”是一年级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任务,因此,课堂练习中,写字练习的设计非常关键。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写字是一件乏味而有难度的事情,怎样让孩子们爱写字,写好字?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写字练习中,教师通常让学生进行小比赛:比比谁的字写得又快又好,谁的姿势最标准等等。然后让学生自评、互评,评出小组内的“写字小明星”。对于姿势正确,字写得端正的同学,都给予小红星的奖励。这样,通过奖励、激励机制来规范学生写字的姿势和提高学生写字的质量。最后每次写作业,我都将那些字写得漂亮的作业展示出来,看到那些作业时,孩子们总是由衷的发出赞叹声,作业本的主人则是成就感油然而生。
5.拓展训练
一年级学生有着丰富的想像力,在课堂练习中,老师们可以安排一些拓展练习,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如:学习了《日月明》一课,课后练习中安排了一项“读读想想”,目的是进一步扩展学生对会意字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结合这项练习,我组织学生围绕“有趣的汉字”这一主题开展实践活动。首先,我先引导学生完成“读读想想”的练习,仿照课文将这四组字念成一段小韵文不正歪、日光晃、三口品、三日晶。然后,引导学生自由组合,与好朋友一起复习前面学过的汉字,看看有没有类似的字。因本册书至此已过大半,学生已学了不少汉字,其中有不少象形字、会意字及形声字,让学生试着找出这些汉字有趣的地方,或画画,或出字谜,或学着课文的样子编编韵文。总之,用各种方式将汉字的有趣之处表现出来。最后,开个交流会,让学生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有了自由表达的空间,有了展示才能的舞台和自主发现的过程。
总之,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以《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为先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这样,才能使课堂练习在学习中发挥出最大的效应。2012、12
《象形字真奇妙》教学设计
杨欢如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径。练习活动设计不应该停留在对知识的重复模仿、机械记忆,而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打破单一的书本练习形式,注重活动化,丰富练习形式凸现学生主体变被动的完成任务。课堂练习要适应小学生年龄特点满足学生活泼好动、渴望自主。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这就告诉我们教师要勇于打破传统作业单
一、机械枯燥乏味的练习形式使作业形式不拘于写而是听、说、读、写有机融合将多种形式巧妙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使其主动练习。紧扣练习的趣味性把知识的训练融于课堂无疑是一种非常好的办法。
本课是第三单元“读课文趣味识字”的第一篇向大家介绍了“六书”中的一种造字方法—象形。课文以生动形象的儿歌形式写了几组象形字。教学设计中我以课始的导入练习趣味性开始一节课的旅程,当课堂进行到一半时孩子的注意力肯定没有开始上课时集中,这时非常需要调节刺激孩子,识字练习多样性让其兴奋并积极投身于学习。朗读练习有效性是贯穿于一节课之中,每一次读的目标明确使孩子更易熟读成诵。*导入练习趣味性
为了让学生对“象形字”是古人模仿形状把字造这一特点有形象感知,在课的一开始就设计了用图音并茂的形式,最大限度地打开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提高他们本堂课的学习兴趣。,感知字与实物的联系,发现这其中存在的规律。再通过由图到字的媒体演变,让学生理解象形字由来并加强对字形的记忆的同时帮助学生理解字义,从而达到对汉字强化识记的目的。用有趣的画面吸引学生的视线,学生从情境中体会到象形字的由来。这样的形式符合学龄儿童的兴趣特点,强化了学生对字形的记忆、对字义的理解。*识字练习多样性
初读课文分句识字。圈出文中讲了哪些象形字,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再交流学习生字“网、勺、川”识字教学是本课的主角以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为本从字的形象来启发他们的想象。如“网”通过看媒体“网”的图片找找和“网”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加深学生的印象。“勺”的“撇”像勺柄中间部分像勺子“点”就是勺里盛的东西。接着“苗、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但要注意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识字。如“苗、波”在字形上换部首。理解“模仿“一词,通过师生小游戏来体会词义。*朗读练习有效性
读儿歌尝试背诵。在朗读设计上体现实效性就要每一次读目标明确。第一遍读要求学生轻声读正确生字的读音,不加字、不漏字。第二遍要求学生指名分句读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从课文的一句重点句着手,先听后读,在读中分为自己读与指名读,充分为后一环节的读、背、说奠定基础。第三遍比赛读男女生分读注意掌握朗读的节奏。第四遍谁能看着填空读先同桌准备为背诵课文做好准备。第五遍指名背诵挑战背。增强学生对本文的记忆。此环节从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到读得通顺读出感情最后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要求一步步提高培养学生将作品中的语言文字化为自己的语言。2013、3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杨欢如
一年级刚刚开始的时候我以为没什么难度,后来实际教学后才发现困难重重。学生的遗忘率高,而且年龄小,遇到困难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学生常用字词掌握不准确。对于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有部分学生总是不能及时完成,平时上课的时候学生很容易分散注意力。面对这些问题低年级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出现了一些教学的误区。
实际上,一篇课文的学习,学生一遍读过之后,其内容就已知其八九,如果我们依然停留在学生一样或低于学生的水平上与学生交流,学生就会情绪低落甚至厌倦。而我们对课文的解读往往还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上,而无力在“为什么”和“怎么样”上给学生更多的引导和解答。无疑于浪费学生的时间,重复学生的思维,看起来表面热闹,实质里一无所获。注释怎么讲,我们就怎么讲。教参怎么讲,我们就怎么讲。只愿在技巧上下功夫,在结构上动脑筋,却不愿在解读文本上细琢磨,深钻研。所以,往往是有接触,没感触;有广度,没深度;有他见,没己见。许多时候我们只能按预案上课,而不能按实际情况和课堂氛围来调控教学内容,处理偶发事件,所以经常出现生拉硬扯,强加于人的场面。
任何一个教育者在其教育生涯中,都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区别优秀的教育者和平庸的教育者,不在于教育者是否犯错误,而在于他如何对待已经犯了的错误。善于通过反思把教育失误变成教育财富,这是任何一个教育者从普通教师走向教育专家乃至教育家的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主张引导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那么,在一年级新生中怎样来实现学生“主体”呢?学生探究合作学习应该是其中的一方面。在一年级学生的课堂学习中,怎样让刚上学的新生适应合作型的学习方式,这个问题值得做一番探究。
一、激励交往热情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借助课程内容这个重要中介而进行的认知、情感态度诸多方面的人际交往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教学目标上,要注重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追求教学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上的均衡达成。针对一年级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缺员参与的问题,教学要多方激发学生参与交往的热情,引导学生从交往中体验合作的快乐。可以从两个方面尝试:一是创设交往情境,让学生入境生情,产生良好的交往情绪,从而主动地参与交往。创设问题情景、游戏情境、交际情境都是激发学生参与交往的有效做法。在语文快乐宫《自选商场》时,针对城市的孩子都喜逛大型超市的习惯,设置到超市中的情境,让大家说说超市中有哪些物品,学生立即充满兴趣地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二是改变评价方式。教师对小组合作交流的评价,除了对小组成员个体的评价以外,更要注重对小组团体交往过程的评价,会利用恰当的时机表扬小组学习过程中团结合作精神,并对这些小组给予整体的小奖励(如小红花、得红旗等),激发学生的小组荣誉感,让学生愿意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
二、培养交往技能
小组合作交流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形式出现在一年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一开始组织实施时,学生会因缺乏方法而显得生疏,难免会出现乱说乱叫,秩序混乱等状况。为了达到良好的合作效果,教师必须进行恰当地引导。比如提倡学生“说明白话”,小组合作交流,每个成员都有说的机会。一年级许多学生的特点是心直口快,往往还没有想好就急于脱口而出,有时是会说半截话,有时说一半话又重说。对于这样的学生,要求小组成员要对他们提出更正的意见,再重新来说。还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小组成员在交流时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才能听清楚别人说的意思。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比如让学生静静地听老师读五个词语,然后再按词语顺序说出这五个词语。也可以请同学说一句话,听完之后让同学来复述,逐渐让学生学会认真倾听。
当然,学生交往技能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只有教师有意识地引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交往习惯,小组合作交流的质量才会得到逐步提高。
三、提供交往机会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目标导向的活动,强调课堂上的互动交往,以此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在班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特点,尽量提供适量的交往机会,不要老是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而剥夺学生交往的机会。教学中注意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交往情感和合作意识。
(1)在交往中识字。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学生在听读识字的过程中,通过听与问的途径自学生字,在家长的帮助下自制生字卡片。在课堂教学时,教师提供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的机会,这样学生在互听互检的形式下交流,每个人把认的字读给伙伴听,如果遇到不懂的字,组里的伙伴可以提醒再认一认。如此一来,学生在小组内互教互学,其乐融融,教师则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针对难认的字再重点指导,提高了识字效率。
(2)在交往中欣赏。在学习识字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自制生字卡片,回家后在家长的帮助下,许多学生会做出许多实用的拼音、生字卡片,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安排学生小组交流,引导学生在伙伴的欣赏中体验成功的快乐。2013、5
学习准备期反思 篇2
关键词:小组学习,准备工作,研究
小组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 被人们誉为近十九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小组学习利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促进学生的学习, 是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 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小组活动好处多多, 那么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一直奋斗着、追求着的目标不是近在眼前吗? 我们应该走进小组活动, 让学生充分享受小组活动带来的愉快的学习体验。但是, 我们绝不能盲目冲动, 想直接走进去, 我们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那么, 小组学习你准备好了吗? 笔者认为要想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 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工作。
一、思想上, 要求学生加强对小组学习的认识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 “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小组学习成为当下的一种学习模式, 可以让学生之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 不断扩大和完善自我认知, 而且可以学会交往, 学会参与, 学会倾听, 学会尊重他人, 这是以前传统教学模式薄弱的地方, 新课程改革倡导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使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让学生之间, 生生之间的交往更加方便、灵动。同时, 小组学习又是共同学习, 又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 又增强了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的几大要素包括, 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 共同任务中的分工和个人责任, 小组成员之间的信任, 对成员完成的任务进行加工和评估, 并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显然, 这些要素在课堂上都要具备, 那么这样的小组讨论就是完全形式的。我们不能做那种, 老师一喊: “开始小组讨论”, 于是班级立刻如飞机轰鸣般”嗡嗡”起来, 然后就是小组长汇报成果, 这个成果是小组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晶吗? 不尽然。因此, 小组学习, 必须实实在在地有成效的进行, 绝对不能搞形式化。
1. 既要有倾听的习惯又要有主动表达的能力
小组学习一般为4 ~ 6 人组, 选定完内容之后, 就制定学习顺序, 学习方法, 然后就开始学习了, 这个过程包括质疑、提问、交流、探讨、展示。每一名同学都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发表自己的简介, 这就需要其他组员耐心倾听, 只要具备良好的倾听能力, 才能知道别的组员的解答, 了解别人的想法, 对比自己的想法, 让自己的答案更完美。同时, 也要有流畅的表达能力, 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 让别人了解你的见解和主张, 那么要想小组学习, 倾听习惯和主动流畅的表达能力是必须的。
2. 要具备合作学习的能力
小组学习不同于学生的自学, 它是一种小组成员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和进步的过程。因此, 参与小组学习时必须有合作学习的意识, 在分组时教师已经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态度, 学习能力、个性特征等几方面的因素, 保证每个小组成员是互补合作的动力, 增强取胜的信心, 取得良好的合作效果,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小组各成员之间的特点, 然后分工合作, 各司其职, 这样能充分发挥每个成员身上的优势。在合作的过程中心情是愉快地坦诚相处, 合作才能比较有效, 但是各小组成员之间出现了分歧, 作为教师要及时出面协调 ( 也可以有协调员, 同学自己承担) , 这样慢慢磨合下来, 合作学习的能力就养成了。
3. 学会归纳, 总结他人的意见或成果, 寻找解决答案的最佳方法的途径
小组学习的目地是让每一个同学都能主动参与学习,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发展树立信心, 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合作学习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 在这个小群体的学习过程中, 必须有倾听的好习惯, 只有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他人的意见或成果, 寻找解答问题的最佳答案, 才能提供更先进的思想, 也才能达到共赢, 因为小组学习是交流, 分享成果为目的, 如果你只死守自己的想法不想说出来或者对别人的见解不加以分析、接受, 那么你也无法进步, 无法融入小组学习中去, 所以小组学习要求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心态, 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听讲变成了主动学习者、研究者、参与者, 必须具有“我要学”的强烈愿望。
二、只有在知识的储备上有一定的量的积累, 才能更好地进行小组学习
小组学习要求学生必须有充足的知识储备, 这样在小组学习中才会和别人达到一定的平衡, 学习水平差不多才能达到均衡的发展, 否则你差, 只能听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发言, 而有时你的知识储备不足, 无法实现知识的迁移, 你就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见解, 怕出错, 让学生笑话, 渐渐地你就会淡出高层次的小组, 越走越远, 越走越低, 成长后, 就更加不均衡, 渐渐地与人拉开距离。成为社会最底层的人。
因此, 如果你想借助小组的形式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和能力, 那么你必须有足够的知识储备, 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让合作学习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学习准备期反思 篇3
一、以爱心暖化孩子的心灵
每天清早,智障学生一踏入校门,所在班的班主任和搭班教师便会第一时间站在教室门口微笑着迎接孩子的到来,从家长的手中牵过一只只小手,给他们安排好座位,然后与每一个孩子进行接触与交谈。教师会将哭闹的学生搂在怀中,为他们擦去眼泪和鼻涕,柔声细语地宽慰着,直到孩子的情绪渐渐地稳定下来。
平时,教师会主动接近学生,像妈妈一样喊他们的小名,以此来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学生拉屎拉尿了,教师为他们擦洗,并给他们换上干净的衣裤……就这样,教师用慈母般的爱慢慢温暖了这些智障学生的心灵。
二、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准备期活动内容
根据《上海市小学学习准备期“综合活动”实施指导意见》的要求,结合本校中重度智障学生的特点,我校制定了《金山区辅读学校一年级学生学习准备期“综合活动”实施方案》,其课程内容主要围绕“环境适应”和“习惯养成”两大要素设计了五个活动模块:熟悉新环境、了解新规范、养成好习惯、学会锻炼与保健、学习保护和安全(见表1)。
上述活动目标和内容的制定,立足于智障学生的年龄和智龄特征,遵循智障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游戏活动、情景模拟、讲故事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互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在学校学习的快乐,了解基本的学校常规要求,并逐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为了更扎实有效地培养智障儿童的良好习惯,我们将准备期定为一年级开学后的前四周内。
三、一年级智障学生学习准备期的
教育教学策略
智障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差,一些道理短时间内很难让他们理解。我校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教育方法。
1.行为矫正法
由于一年级智障学生存在的许多行为问题不是能用说几句话就能纠正过来的,由此我校运用了行为矫正技术,主要采取模仿示范、强化等方法。
做法一:模仿示范法。
大量的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人类的大多数行为都是通过观察学会的。智障儿童的认知能力差,头脑中的表象贫乏,导致心理上的缺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障碍。但他们普遍具有一定的模仿能力,因此模仿示范法对形成智障儿童良好行为习惯有特殊作用。
在实际活动中,我们积极为智障学生提供行为示范和一些观察学习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学习和模仿的情景,以增加他们头脑中的表象。如见到教师主动鞠躬问好。我们先率领学生观看高年级学生的礼貌行为表现,使他们的行为有了标准。然后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讲解要领,亲自示范并予以指导。天天练,反复练,学生养成了见到教师、客人主动鞠躬问好的好习惯。
做法二:强化法。
智障学生大脑皮层的神经联系不稳定,而且容易泛化,因而对他们的行为矫正与训练要采取强化的策略。如智障学生上课时“坐”的姿势各种各样,有将脚蜷缩在椅子上的,有坐在地上的,还有躺在地上的,五花八门。“立”的样子更是千姿百态。我校在训练学生的“坐”“立”姿势时,如果学生能做到正确的“坐”和“立”的姿势,教师会给予物质奖励。在实施强化法时将“正负”强化法结合起来进行区分性强化训练。即对正确的行为给予奖励,对不良行为给予惩罚。这种方法充分调动了智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缩短了养成良好习惯的时间。
2.提示法
智障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尤其是兴奋型的智障学生往往容易冲动,有时他们不等教师提完问题就举起小手发言或插嘴,并讲一些与教师提问毫无关系的事情,使教师哭笑不得。这时,教师要及时提醒学生,有意识地控制不良行为发生。例如,教师在上课前先提醒学生上课回答问题要耐心思考,思考成熟后再回答,不可以插嘴抢答,从而起到提示、预防的作用。在实际操作中,提示的形式有很多,可以口头语言提示,也可以手势提示等。
3.顺其自然法
智障儿童一般都有任性、固执、逆反等个性特点,在教育时,如果采取强制、命令等方式,往往适得其反。教师只有在听其自然中为他们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情境,才会奏效。如一名重度智力障碍学生,喜欢躺在桌子底下,教师没有生拉硬扯,强迫他坐在座位上,而是顺应了他,等到他自己起来时,教师再自然引导他坐到座位上来,并对这个行为进行奖励,这样既巩固了他的积极行为反应方式,又弱化了他的不良行为。顺其自然的策略不是放任自流,其目的在于使积极地训练措施得以顺利实施。
4.个别训练法
智障学生的障碍程度不一,病因复杂,表现多样,有的还伴有其他的疾病和残疾,个性差异很大,这就需要针对每个智障儿童的身心特点进行个别训练。首先,我校对每个智障学生进行诊断,掌握其心理活动的规律与行为问题所在;再为每个学生制订与其心理发展相适应的训练目标,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我们还对每个学生实施不同的评价方法,使其及时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激励自我行为的改进。
5.家校合作法
一个家庭的重心就是孩子,虽然孩子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但对于许多家长来说自家的孩子都是宝贝疙瘩。家长总是以种种理由包办了孩子的所有事情,也养成了孩子不愿动手,脾气倔强等不良习惯。因此教师利用家长接送孩子、家长会、家访等时间,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为家长提供比较科学的教育和训练的方法,让家长在家里进行有效训练。
除了以上这些方法以外,我们还积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纪律、仪态、口语、礼貌等。
固定资产评估减值准备计提的反思 篇4
一、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存在的问题
《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指出:固定资产的减值是指,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可收回金额,是指资产的销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的较高者。现在很多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已经大大超过了有形损耗,但如果会计上意图完全依赖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来计量资产的无形损耗,笔者认为是不妥的:其一,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如何确定的`问题。对现金流量的计算就要考虑贴现率的影响,而贴现率是一个十分不稳定的因素。不同的会计人员对于固定资产价值的会计估计显然会有差异,这样也容易导致利润操纵。
其二,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标准问题。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了应当全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条件和不能全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条件,至于具体哪些资产应当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比例是多少,则完全由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判断,因而计提是否真实合理不易确定。
其三,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的规定,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要将计提的减值准备考虑进去。这样做将导致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一部分进入了产品成本,一部分进入了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做不是强行将本来属于一体的事物拆成了两部分?而对计提减值准备金额估计的大小将使营业费用与非营业费用之间的界限变模糊,进而影响到营业利润与非营业利润的计算结果。由于折旧率和尚可使用年限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和转回的各期均要做相应的改变,固定资产均要重新计提折旧,不但计算烦琐,而且容易出错。
二、解决办法
因为加速折旧法在一定程度上既考虑了固定资产的有形损耗,又考虑到了无形损耗,而且加速折旧法的应用从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固定资产的减值问题,因此要加大加速折旧法的应用范围,在机器设备、办公用品等方面都应使用,当然对于房屋及建筑物一般仍以直线法为好。
但加速折旧法的应用并不能解决所有固定资产减值的问题,而且也不是所有的固定资产都需要采取加速折旧。如《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当按照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全额计提固定资产资产减值准备:①长期闲置不用,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再使用,且已无转让价值的固定资产;②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已不可使用的固定资产;③虽然固定资产尚可使用,但使用后产生大量不合格品的固定资产;④已遭毁损,以致于不再具有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固定资产;⑤其他实质上已经不能再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固定资产。已全额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不再计提折旧。此外,房屋、建筑物以外的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一旦这些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发生减值,应直接通过计提减值准备计入营业外支出。
学习准备期反思 篇5
【活动名称】我爱我家
——执教师:甘慕怡
【活动目标】
让一年级学生逐步学会有序的扫地、擦桌子和排桌椅,自觉完成劳动任务;主动为班集体出力;会使用教室里的设施,能为美化班级出一份力。
【活动时间】第一周
【活动过程】
活动一:做个爱干净的好学生
播放卡通片,让孩子知道怎样做个爱干净的好学生; 提问:视频中的小朋友有什么爱干净的表现呢? 答:扫地、擦桌子和排桌椅。
师生示范:邀请同学示范扫地、擦桌子和排桌椅,提示学生劳动要注意安全,不喧闹。
活动二:让学生学会“主动”
主动为班集体出力是一份美德,提问:同学们觉得如何为班集体出力呢?你觉得自己能为我们大家做什么呢?
答:学会关窗户,主动认识和爱护教室设施,不乱图、乱画,不随地丢垃圾、、、、、、【活动反思】
故事是每个小朋友都爱听的,我们可以利用故事情节进行正面教育,在课堂上可以起到形象生动的教育作用。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扫地、擦桌子和排桌椅。在教学中同样也存在着很多问题,课程内容多,教学密度加重,巩固性不够。故准备根据教学中的缺失点进行下一步细化教学。
建设小学一年级学习准备期综合活动教案
【活动名称】我安全我快乐
——执教师:甘慕怡
【活动目标】
让学生学会
1、上下楼梯靠右行,人多时要谦让,拥挤时要避让;
2、课间在教室、走廊内不奔跑,做即安全又快乐的游戏
3、能在课件坚守岗位,及时劝阻同伴的不安全行为。
【活动时间】第一周
【活动过程】
活动一:学会上、下楼梯靠右走
①看图片、辨方向。
◇老师出示三张图片,学生看。
◇三张图片一样吗?让学生说出这三张图片的不同之处。
②介绍三张图片的内容。
◇老师介绍三张图片的内容:分别是在马路上,在市场上,在学校里。
◇老师告诉我们:靠右走(行)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懂得在学校里上、下楼梯靠右走的重要性以及不遵守规则的危害性。
◇带领学生在楼梯上练习。活动二:学会做文明学生
◇在课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在课间学生应该怎么做?
活动三:学生进行排队及上、下楼梯的练习
◇学生练习:进行做操前的集队——上、下楼梯的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
◇师生进行交流:表扬文明好学生,鼓励继续努力的学生。
【活动反思】
学习准备期反思 篇6
近些年,大批的大学生涌向市场,就业形势不断加剧,一方面,大量的人才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企业面临着80后大学生频繁跳槽的问题。
前不久两名应聘应届大学生的的两条短信,则看出来毕业生在寻找就业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第一条短信:你们感觉我去你们那里工作,是做营销好呢,还是做设计好?
我们公司招聘营销和设计两种岗位。A问我的一句话也反应出许多大学生还没有做好就业准备,还没有明确自己究竟依靠什么来就业,自己究竟想做什么工作。与大学教育不同,由学校给安排规划好一切课程,而企业中一切从零起步,并需要自己对自己规划。大学生进入企业首先要明确自己想做什么,更要明白自己能做什么,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围绕自己的理想,做好职业规划,再坚持不懈去实施。无论是做营销还是做设计,需要你自己来选择。
而我们的大学生往往还不明白就业的内涵,没有做好心里上的就业准备,就匆匆茫茫去找工作。最后因为不能适应企业环境,对企业管理不理解,或者高高挂起自诩大学本科才子,无法适应企业发展不得不频繁跳槽。
第二条短信:我对你们的设计感兴趣,我如果去会通知你们的!
在供严重大于求的就业态势下,大学生处于一种弱势群体。为了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甚至是找个一个能解决温饱的工作,许多大学生花尽心思,希望能够从细节中赢得企业单位青睐。大学生B的这条短信充分显示出大学生不可一世的一面,缺乏起码的商务礼仪知识,没有认清楚自己的角色。企业招聘人才都有自己的计划、时间,大部分情况下一个名额会有好多人来争,
要保持什么样的心态去就业?首先要认清楚自己的角色,无论其学校期间学习情况好还是不好,进入企业一切都要从零起步。绝大部分学校知识在企业中都没有用。在求职过程中,大学生是处于较为弱势的一方,需要从各方面树立自己在招聘方的印象。这样才能争取得到一些机会。
两条短信内容,虽然不能反应出全部,但是至少折射出当前大学生缺乏对工作、对社会、对企业、对自己的基本认识。
一是缺乏就业准备。企业和学校环境不一样,学校为提高教育质量而生存,企业为赢得经济效益而存在。企业不会给没有价值的员工太多机会。大学生进入企业之后的迷茫和盲目,反应出大学生在学习强企期间还没有做好就业的心里准备。也反映出大学教育中针对大学生就业心里辅导做的还不到位,甚至是空白。
二是缺乏职业规划。一般大学生找工作会按照本专业来找对口的,相对来说起步比较容易。也有跨专业工作的,但是要取得成绩需要付出比普通人成倍的努力。新员工进了企业或者还没有进入企业之前,不清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自己的职业规划是什么,自己还不会根据企业实际为自己定位,不懂得如果把自己的角色在群体中体现价值。每天浑浑噩噩,重复完自己的工作。或者就是太过理想化,思想很活跃,理想更高,频于跳槽,也是没有规划与目标的表现。
三是缺乏沟通技巧。这个除了和学生本身素质有关之外,也和大学的教育机制有关系。大学期间,必须通过4、6级英语考试才能拿到学位证书。许多大学生上学期间,几乎就是伴随着英语而过来的,专业技能缺失,沟通实践的机会缺乏。使得毕业生在面对新问题、新环境的时候,不知道该说什么话,如何把握分寸了。四是大学教育的弊端。大学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阶段,远非过去的精英化教育。教师教授的素质也越来越下降,学校商业气息越来越浓厚。学校里面又缺乏对毕业生的就业心里辅导和就业规划引导,致使毕业生进入社会就变成了哑巴或者狂人。
五是商务礼仪教育缺乏。大学教育首在教育学习、技能,侧重于做事的教育。而企业首先强调的是做人的教育。要做事先做人,这样的道理在企业中已经成为重要规则。商务礼仪知识的缺乏使求职者在语言、仪态等细节方面做的很不到位。而企业在考察新人的时候,除了技能之外,更是善于用细节来考量新人的综合素质。细节决定成败,也便是这个道理。
★ 大学毕业生座右铭
★ 自我鉴定范文 大学毕业生
★ 大学毕业生自我鉴定通用
★ 大学毕业生寄语
★ 大学优秀毕业生
★ 大学毕业生评语
★ 大学毕业生英文简历模版
★ 大学毕业生感言
★ 大学毕业生赠言
浅谈声乐学习中的课前准备 篇7
一、歌曲的谱面准备,包括歌曲的节奏,歌词,表情术语。
这三者是歌唱者最直观的第一感受。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很多人由于缺乏良好的读谱习惯,往往使得他们事倍功半。我认为一首声乐作品完成的好与坏,要看他对乐谱仔细分析的深浅程度。
1、节奏。在这里,我们不去讲那些基本的音符时值。只讨论那些典型的,容易被忽视的节奏问题。当我们浏览全谱时,应该首先把重难点的节奏勾画出来,先掌握节奏,在加入字词,最后在音符上唱词。例如:由杜志学作词,刘聪作曲的《故园恋》。对于谱例中多次出现的三连音和符点八分音符,是作者想借这种特定的节奏型来表达一种连绵,内在,思绪万千的故园情感。但是如果我们不仔细读谱,就很容易把三连音全部唱成前十六分音符或是后十六分音符,把符点八分音符唱成八分音符,这样的话,我们就把作者想表达的意图唱的支离破碎,面目全非。
2、歌词。歌词是声乐艺术作品思想内容的具体体现,对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因此我们要通过朗读歌词,认真斟酌曲中的语气来贴切的表现歌曲。使歌词由无声的语言变成活跃生动的有声语言。因为相对歌唱来说,朗读可以不受旋律,乐句,时间,空间的限制,拖腔可长可短,音域可高可低。如:在节奏中进行朗读,就是在朗读歌词的时候,不唱音高,只是加上歌曲中的节奏进行反复朗读,或者是把歌词中的每个字词的元音单独挑出来进行朗读,然后再结合字音的规律,根据歌曲情感的需要,做出相应的变化,完整的读出每一个字,词所包含的情感。可以说,不论是新老作品,熟悉与否,必须先要认真读熟歌词。这个方法在演唱外国歌曲的时候尤其重要。
3、表情术语。很多人在声乐学习过程中都容易忽略歌曲正谱伴奏上的表情术语,我们知道,乐谱中标明的每一个术语或是记号都是有意义的,它不是无中生有的,它是歌曲艺术处理的重要依据和基础,歌唱者可以透过这些术语和记号得知作曲家对歌曲各部分的具体要求,通过这些记号来揣摩歌中人物角色的内心活动,正确诠释作者的意图。
例如:在《这颗冰冷的心啊》这首歌曲中,中文意思不足一百个字,歌词不断的反复,如果不深入理解歌谱中的每一个表情记号,就不能很好的表现主人公的内心感情。歌曲一开始给出Con dolorosa espressione"悲痛的表情",首先告诉了歌唱者在演唱时整体上应把握的情绪,而这个悲痛的情绪是指,一方面,柳儿对图兰朵公主的冷酷,无情感到痛心;另一方面,为了保护深爱的卡拉夫王子,柳儿即将死去而永远告别一切,感到无比的悲痛。在第八小节时出现r it"渐慢",是因为这一句是前一句的重复,意思是强调"你会爱上他",表达出柳儿内心对卡拉夫王子的依依不舍和无限爱恋;歌曲2 4小节处"我将要闭上疲惫的眼睛"中出现的cominciando a r all渐慢,表达了柳儿内心的难舍和悲伤痛苦的感情。在27小节处,e allarg逐渐变宽,a tempo sostenendo回原速,保持着。表现了柳儿将再也看不见深爱的王子,以及对图兰朵公主那冷酷,残忍的手段感到悲愤的临终绝唱。这里的表情术语表示这种感情应持续至结束。在歌曲中出现了许多的poco rit(稍慢),molto rit (很慢)a tempo(回原速)等记号,这些都是作者通过精细的速度上的变化来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
可见表情术语在歌曲中的提示作用,能帮助我们更好的塑造角色,贴切的表现作品。
二、歌曲的内涵准备,包括歌曲的背景,风格。
为了唱好一首歌曲,我们需要深入地熟悉和了解词曲作家的许多相关情况,以便更好地把握作曲家的创作风格与手法,为准确理解演唱作品提供启示。因为每一首声乐作品,总是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悟,作者总是因为特定的时代背景而产生特定的创作思想,表达特定的创作情感,从而使作品具备了明显的时代特征。因此我们在整体上感知和把握作品的同时,还要对作品的创作背景,词曲作者的生平,思想感情和艺术风格及其表现手法作进一步的了解,从而正确地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这就是要真正的理解原作,这是能否成功诠释音乐及歌曲的基本保证。如: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的伯爵夫人咏叹调《求爱神给我安慰》。演唱时我们首先要了解莫扎特是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以"神童"著称。他的音乐典雅,明朗,洋溢着青春的生命力。音乐语言平易近人,作品结构清晰严谨。《费加罗的婚姻》取材于当时在奥地利被禁演的P.A.C.de博马舍的话剧,描写了作为平民的费加罗,同垂涎于他未婚妻苏珊娜的美貌的贵族主人之间的斗争,最后以他的机敏幽默而取得胜利。这部歌剧着重描绘了人物的性格,对人物进行了详细的心理刻画,进一步增强了歌剧的抒情性。因此在学习伯爵夫人咏叹调《求爱神给我安慰》时,一定要知道这是伯爵夫人在发现丈夫的不忠后所唱的,由于她的教养与矜持,使得她只能向爱神诉说自己的痛苦。因此歌唱时声音要求具有典雅,忧郁,温柔的气质,唱的时候声音要求不要唱的过重,音阶之间要平稳过渡,不能有突强突弱,每次换气后要"弱起"。吸气要均匀,声音线条要平稳,连贯。
三、歌曲的外延准备,包括歌曲的字对字翻译,伴奏织体的分析等。
1.字对字翻译。我们在学校系统的声乐学习过程中,会学习大量的外国歌曲,以提高我们的艺术修养。如:意大利语的,德语的,法语的,俄语的歌曲等等。为了给学习和演唱西洋歌剧及艺术歌曲的专业和业余歌唱者,在理解歌词内容方面提供方便,我们使用的教材大都把它们译成了中文,但是我认为,如果歌唱者想细致入微的演绎歌曲,仅仅凭一句中文意思,来完成对原文歌曲中每一句,每一个词的语意表达,是远远不够的。在学习歌曲中,我们知道,了解了每一句的意思,也未必了解某个单词的意思,要知道有些句子中的某一个词,对整个句子有着至关重要的情感推动作用,而且我们歌唱时,每一句都会有强调的字词和特定的语气,因此我们在了解全句词意的同时,还需要对每一个字的意思做出翻译,以便能更生动,贴切的表达句意。如歌曲《献身艺术,献身爱情》中的vissi darte vissi damore中文意思为:献身艺术,献身爱情,字对字译为:vissi我生活darte为艺术vissi我生活damore为爱情,了解了意思后,我们知道女主角的无助,可怜的内心,就不会把这句唱得很重,就会从内心唱出主人公无助,痛苦的倾诉。就能更好的进入角色。
可见,字对字翻译不仅能帮助我们诠释作品,理解歌曲内容,而且可为我们增强音乐感觉,充分的演绎歌唱角色。
2、伴奏织体的分析;这也是我们课前准备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我们可以通过正谱看出:一首好的歌曲,它伴奏织体的选择是十分讲究的。当我们演唱艺术歌曲时尤其如此。好的艺术歌曲最突出的特点是其器乐部分被赋予了独特的品质和艺术表现力:它不仅仅是作为伴奏来带动、烘托演唱者的表演,而且在节奏、和声、情绪、意境、音乐形象等诸方面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是作曲家为塑造完美音乐形象,表达深刻情感而与声乐旋律一起进行整体构思的一种展示想象力、丰富表现力的一种创作方法,它们一起构成了一种精致的富于诗意的互动关系,共同刻画音乐意象。无论是大到歌曲的风格,还是小到细节的处理,无处不是经过了作者深思熟虑的思考,目的就是为了揭示音乐场景,渲染艺术氛围,使得整个音乐形象更为完整。例如:黄自的《春思曲》歌曲的前奏是主和弦的连续弹奏,描绘出春夜细雨连绵不断的形象,为歌唱部分的展现创造了氛围。结尾处出现的一系列强音和弦,左手伴奏使用振音奏法,增加了音乐的紧凑感,描绘出主人公呼唤般的哀诉,表现了盼望恋人归来的炽热情感。
声乐学习既是"脑力活儿,也是一项"体力活儿",它要求声乐学习者下大量工夫去深入钻研。其实,课前的准备工作还有很多内容,本文也只是把声乐课前最基本的案头工作介绍出来,以供大家参考。声乐课前大量的案头准备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它既是声乐教师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学好声乐的基本前提。这对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
摘要: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很多声乐学生经常因为课前的准备不充分而遭到老师的不满和批评,此时学生也很委屈。因此,声乐课前如果没有充分的课前案头准备工作,就不能唱好一首歌曲,不能较好的诠释音乐作品,更不能较高质量的完成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因此,充分的课前准备对声乐学习的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课前准备,声乐学习,作用
参考文献
[1].《沈湘声乐教学艺术》李晋玮李晋瑗著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
[2].《中外声乐曲选集》胡郁清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3].《高师声乐教学法》张婉编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4].《歌唱与聆听——中西方歌唱技术的历史研究》周映辰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年
[5].《走进音乐——歌唱艺术与实践》赵淑云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年
为教师和学生的合作学习做准备 篇8
仅管小组工作的思想已经被广泛的推广,而且相当一部分教师可能在自己教学过程中都使用过,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学生需要学习怎样与其他学生一起有效的工作,老师需要具有为学生们准备小组工作的能力。这篇论文将描述一个小组工作的计划。这个计划聚焦于建构学生的小组交流和帮助技能,聚焦于四个老师是怎样为半学期的课程做准备并且在他们数学课堂中贯彻这个计划的。
一、学校场所和参与的教师
参与计划实施的这个学校看起来像加利福尼亚许多中学一样。参与其中四个教师有着不同的背景。一个七年级的教师和一个才刚开始教学的八年级的教师。一个才刚从大学毕业;而另一个才刚刚换了职业。另外两个教师都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一个在他大部分执教生涯中都是在中学教数学的,另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原来是一个小学教师,才刚刚通过培训转到中学教书。只有一个教师有相当的关于合作学习的经验。
二、研究设计
通过调查合作学习程序不同阶段的影响,这个实证研究采用了交错设计。在这个设计里,每个教师都有一些班开始合作学习程序比这个教师的其他班早。而所有的教师都要在相同的时间以相同的顺序教3门4星期的课程单元(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七年级课)。每个教师都有一些班在第一个单元开始合作学习,而每个教师的另外一些班在第二个单元开始合作学习。交错设计为比较合作学习程序的不同阶段提供了可能,同时保证了学生们学习课程的恒定性。
1.学生的准备
我们推行的这个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就是学生通过与其他人相互交流来学习。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社交过程内化的过程。这些社会学进程发生在小组中,发生在使用它们塑造和重建他们自己的理解中。学生们可以使用社交过程去塑造他们自己理解的途径是相互帮助。所以,使学生们理解相互帮助的本质是相当重要的。
给予和寻求详细帮助是一项复杂的技能,发展这项高水平的交流技能是以学生都拥有基本的交际和小组社交技能为前提,这些交际和小组社交技能使学生们觉得能很舒服地与小组内其他人交流。至少,培养有效地帮助给予和帮助获得技能需要学生们倾听他人的意见,允许和鼓励其他人参与,能以积极的方式分析不同意见。
为了培养学生有效的帮助技能,我们将培训分成三个阶段:
(1)小组合作的准备。活动开始于班级包含和班级建设以及小组建设行为。这些行为使学生们觉得他们是班上的一员,使他们觉得是小组的一部分。班级建设帮助学生相互认识,为他们提供一种舒适的学习氛围。小组建设行为帮助学生们认识小组成员,了解小组成员的共性,这样就增加了小组的凝聚力。另外,学生们一些行为也为小组合作做准备。这些行为包括社交技巧,例如倾听,与同学工作时不打击他们,礼貌的说话和对有效地小组工作非常重要的交流和合作技能,例如,分享想法和信息,让每一个人都公平参与,积极地有建设性地交流,检查每一个人的理解,理解合作、竞争和独自工作的区别,以及促使每一个人公平参与。这些都帮助他们学会与他人一起工作。
(2)求同存异的交流和合作技能。关注学生求同存异的交流技能和帮助技能。求同存异的交流和合作技能包括帮助学生理解两种方式交流的价值,帮助他们学会怎样分享谈话和指导,学会把组员作为一种资源来使用,学会整组一起工作而不是依赖教师。基于班级讨论,学生和教师一起合作制定出当学生需要帮助和给予帮助时,学生能够用的行为图表。这些行为强调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得到正确的答案。这个阶段也包括汇报行为。在这个行为里,学生们填好一份帮助他们评价自己行为的清单然后在小组内或整个班上讨论他们的小组经验。
(3)强化解释技巧。行为关注不同种类帮助的区别,强调解释高于简短的回答,将学生的帮助技能发展的更好。主要的行为是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讨论有效地和无效地针对数学问题解答对比的幽默小品组成。
虽然我们把准备过程分成了三部分,但是这三个阶段行为是不可分割的。在教室里,推行这个计划的主要原则是各阶段的行为被集合成群以给学生们机会去学、去实践、去收获关于一些技巧信息的反馈。同时这些阶段是从基础到更高的交流技能,逐步发展起来的。这样,学生们就能很容易的建构自己所学的技能。
2.教师的准备
对教师的培训,我们分成三个部分。
我们让参与其中的(包括作者,四个中学教师,一些作为研究助手的博士生)各位以互相介绍作为培训课程的开始。我们使用一些行为诸如找出三样共同点、互相采访、互相介绍来让每个人都觉得被包含在其中的。我们介绍了包含、影响、情感:①小组工作以包含行为开始,帮助所有的成员,让他们觉得是小组的一部分。②一旦他们觉得被包含在内了,他们就会觉得舒适,就能够相互影响。③当他们一起工作的时候,他们就开始慢慢地发展他们相互间的感情了。
培训课程的第二部分关注于合作学习的基本原理,各种关于合作学习是什么、不是什么的概念和合作学习计划在他们教学中应如何被执行的概念化基础。教师们对合作学习的理解从初步概念,被描述为“学生们在一个小组内工作”,到比较深入地理解为“积极地相互依赖”,逐渐改变。我们指明小组工作的概念和我们认为的合作学习要注意的因素:多样化的小组,相互依赖的工作,独立的解释说明,直接的社交技能教学,作为观察者和反馈者的教师以及教学任务等等。
当我们觉得教师已经开始理解合作学习计划应该怎样实施时,培训的第三部分开始了:介绍并讨论特殊的交流和合作技能以及帮助和解释行为,这些都是小组工作的中心。教师实践这些行为。这些行为将是他们学生用来建设交流和合作技能的。这帮助教师们理解和经历这些行为,这也是用来估计时间需要的。
3.正式上课
(1)课程与工作安排
为了研究目的,我们需要教师在相同的水平上去教相同的课程,但是他们并不需要按照课本的顺序讲解主题。教师们共同参与选择合作学习计划的主题,讨论主題顺序,最终达成了共识。这些课程应该可以在每个年级水平上教授,能够完善数学课程小组工作的准备工作,同时以周计划书的形式出现,以确保教师们都在相同的时间内做相同的工作(再一次为了研究目的)。教师们参与这个重要的讨论,协商上课时间、小组工作行为和逻辑上的细节,诸如引起注意,处理拖拉的学生以及收家庭作业和课堂作业。
(2)及时的反馈
仅管教师们在前面的培训过程中学了很多,课前的计划也做的很详细,但是教师们发现实施合作学习教学,并不像他们想像的那样简单。有经验的教师发现,改变以往的习惯是困难的。那些依赖于他们自己作为学生时的经验的新老师,发现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的转变比他们想的更困难。总的来说,教师们在运用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中产生了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教师难以协调课堂上课时间的安排。这因教师的个人能力和个人风格不同而不同,因教师的解释说明有多少时间是用在专门的课上不同而不同,因处理合作学习行为方式不同而不同。
我们解决办法是通过准备开发的更加细致的教学计划来协调时间。与以前仅是列出主要行为和每天教授的主题相比,这个修订的每日计划阐明了每天的合作学习主题目标,列出了教师整堂课的大纲介绍,例如,描述要教的内容、要证明的例题,与班上学生一起回顾或讨论合作学习的原则,精确地列出学生应该在他们小组中执行的行为,同时总结课堂结束的步骤。
第二个问题是教师难以适应把更多的责任心给小组和小组内的学生的教学方式。这些教师习惯于在某一时间只与一个学生交流,并且在交流过程中总是操纵着这种交流。这种新的交流允许学生一边与教师交流,一边有效的运作小组。而教师对这种交流方式适应的很慢。
我们的解决方法是和教师们一起回顾教小组和教个人的不同,讨论与小组交流的特殊方法,这样他们就能够掌控他们自己的工作和学习,建立能够使他们练习这些技能的课外情境。
最后,教师仍然对整个计划中的评分以及学生完成任务情况担心。此时我们给出了基于合作学习原则的解决方案。为了利用学生间的相互依赖性,特别是鼓励学生互相促进对方完成家庭作业和增进个人负责度,学生们的家庭作业将获得个人的和小组的成绩。小组成绩是从小组中随机抽取的小组某个成员家庭作业的成绩(实際上操作起来是有争议的)。小组家庭作业的成绩只占学生成绩的一个很小比例,因为担心会对小组成效有不好的影响如,会破坏内在的推动力和对工作感兴趣地基础,增加学生对赏罚而不是学习或任务的关注,当小组成绩差时会相互指责,以及对自己的贡献产生消极的感觉。
4.对教师的影响
一个影响就是加强了同事之间的关系。教师们喜欢上了对方,他们觉得能很惬意地分享和讨论问题,并且能从小组中获得这些问题的建议。所以,后来他们都能看到对方的优势并且开始把对方作为一种资源使用。在此过程中,他们也发展了新的技巧和能力。
那两名新的教师从有经验的教师那里学到了许多关于教中学的经验。那些有经验的教师也开始学会观察,重新思考以及重塑自己的教学习惯。最后,教师们更多的以一种灵活的态度和创新精神来对待他们自己的教学。
5.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观察到学生们积极的在小组中学习,喜欢在小组中工作,而且他们特别喜欢互相帮助。教师也观察到完成家庭作业和课堂作业的人数在增加。
在写下关于“关于小组工作中最好的和最差的事”时,大部分的学生说,喜欢在合作小组内学习,而且觉得明显比从传统的教学中学到了更多的东西。学生们说,他们非常重视合作,注重帮助别人和从别人那获得帮助的机会。他们所提到的一些消极因素基本上是和消极的交流联系在一起的,如被取笑,被忽视,相互争吵。
三、实证研究得到的
1.学生的行为,成就以及对其他学生的态度。
对于那些获得更多的交流技能训练的学生(那些经历过很多合作学习计划的)给予和得到更多详细的帮助,显示出更高的成就,显示出比那些获得较少训练的学生(那些经历较少合作学习计划的)对其他学生更加积极的态度。合作学习程序在帮助行为和成就上的积极影响对非裔美国学生和拉丁美洲学生比对其他学生影响更显著。增加学生对种族,性别的尊重。
2.教师间的不同
仅管两个七年级的教师都显示了相同形式的结果,但是对每个教师都有着巨大的不同的影响。首先,这个计划对两个教师班级的学生帮助行为和成就上的影响不同。教师间的不同与教师的教学风格和课堂管理不同有联系。其中一个教师比另一个教师列出了更多有效帮助的行为模型。
这个计划对学生、对其他人态度的影响也因教师不同而不同,但是与前面相反:那个对学生帮助行为和成就影响小的教师,对学生、对其他人态度的影响更大。
教师间对比的结果还显示了一些潜在的强大的影响。这就是教学和课堂控制类型对在小组中随后的学生行为和直觉有影响。这与合作学习计划直接带给学生的特殊行为要分开。
四、反 思
第一,即使是不完美的和相对较短的培训,也给学生带来了互相帮助能力上的重大改变。如果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教师培训和程序实施,改变可能会更大。
第二,我们得到了关于到底教师需要多少帮助才能锻炼他们的技能和维持教学上的改变的正确评价,即使是经过了正式的教师培训之后。教师在执行计划过程中需要指导,以便使他们能够如同计划设计的那样执行它。教师在程序执行期间也需要帮助来安排单元教学。在整个程序实施中,要给予教师不断的帮助,使教师有机会问问题,弄清错误观点,使他们能够以一种非常有效地方式改变他们的教学计划和行为。
最后,仅管我们意识到合作学习与大部分教师所习惯的教学方式是根本不同的,但是要去测量两者的不同程度是不可能的。
五、结 论
【学习准备期反思】推荐阅读:
一年级学习准备期总结06-03
一年级英语学科学习准备期总结07-16
学习准备09-18
小升初应如何准备生活学习11-06
做好化学实验准备工作的教学反思07-15
初一英语准备期教学07-05
施工准备工作的内容包括技术准备08-27
初三英语作文:准备期末考试 Prepare for the Final Exam08-20
任务准备10-21
准备充分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