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教材”(通用3篇)
准备“教材” 篇1
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中学历史教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话题, 总体上,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比较显性的课堂教学基本环节中, 而对于比较隐性的课前准备、课后总结论述较少。而课前准备工作是制订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的前提, 也是课后总结和反思的主要参照, 是教学有效性的必要保证。本文拟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对历史教学准备的有效性做初步探讨。
一、立足教材分析, 明确教学内容
教材是课堂教学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同时也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开了一扇窗口, 从这个意义上说, 教材是活的, 不是死的。因此, 教师的教学行为不是向学生交代大量的教学内容, 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认知和主动参与, 感受智慧生成的成就感和喜悦感, 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
具体而言, 教材分析不应局限于所教的教材本身, 还应结合初、高中教材, 以及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分析, 从不同角度总结所用教材的优缺点, 以便适时、适当地调整教学策略。
首先, 从纵向上看。尽管在具体的历史知识上, 高中和初中的历史教材有许多重合之处, 但高中的教材在视角上更多元, 更强调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并不局限于个别史实的记忆。以夏史研究为例, 《初中历史》 (七年级第一学期) 的表述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停留于以时间为序的基本史实的描述;而《高一历史》 (第二分册) 的表述为“文献和考古中的夏文化”, 通过结合文献资料和相关考古发掘, 培养学生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 突出获得历史结论的途径, 强调一种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初中教材和高中教材的比较分析, 有助于更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其次, 从横向上看。对教材的分析, 应重点把握整个知识体系的构建, 并与其他版本的教材做横向比对, 在此基础上把握所用教材在编写中的“亮点”和存在的不足, 以便适时适当地调整教学思路。
试以上海在2007年9月开始投入使用的“余版”教材和曾经短期使用的“苏版”教材以及最早的“人教版”教材相对比, 不难发现, 新的“余版”教材综合了二者的长处, 既突出“苏版”教材中文明史的理念, 又弥补其史料不足的缺点;既吸收了“人教版”教材体系分明、历史感强的长处, 又摒弃了很多陈旧的史学观念, 通过结合小字或设置“知识链接”、“名家论史”等栏目的方式, 将最新的历史研究成果吸收进来, 强调对学生历史通感、多维视角和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
当然, 目前使用的新版教材并非尽善尽美, 不足之处依然存在。例如:少数课后问题的设计与教学内容存在脱节;教学内容的前后延续上有局部的断层;部分内容的学术色彩、专业色彩过于浓厚, 学生不易理解;个别图片和文字存在误差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在课前准备中认真研究, 合理把握教学的度, 并适当向学生澄清教材中存在的不足, 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有学者这样指出:“从根本上说, 中学历史学科的课程目标是要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认识生存现状, 不是为了学习历史专业知识而是为了提高生存智慧, 不是为了了解过去而是为了开拓未来。”[1] 换言之, 历史教学的着眼点, 不是为了了解过去, 而是为现实和未来的发展服务。历史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独立探索、自由思考的精神, 为学生提供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的多种视角, 并在其中发展自我定位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需要教师根据教材内容, 在课前做好精心的准备。
二、贴近学生实际, 以学生发展为本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维果茨基曾经提出过一个著名的理论——“最近发展区”[2] 。在“最近发展区”中, 学生的发展存在着多种可能, 有知识的、能力的, 也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师的教学行为, 包括教学手段的实施、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方法、途径的不同, 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在这个区域中发展的程度。因此, 在教学准备的过程中, 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所任教班级的学生情况, 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科发展水平, 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1.高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分析
首先,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思维的完整性、辩证性、逻辑性、假设性等方面已有所增强, 随着人生阅历的逐渐丰富, 他们能够对事物之间的联系有更深刻的了解, 能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提出假设并加以判断。他们不只是看局部, 更能着眼于整体;不只是看现在, 也能远眺到未来。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 则经常表现为一种下意识的回应。例如, 在讲到长平之战, 秦军坑杀赵军40余万降卒的过程中, 有学生很快提出:“当时的总人口有多少?赵军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士兵?司马迁的记载一定可靠吗?”这个问题中, 既涉及具体的史实, 也涉及史学研究方法的问题, 可以说含金量很高。高中生的思维特点, 反映出简单的表层知识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 如果教师在课前没有真正吃透教材和充分了解学生, 很难及时有效地把握好课堂教学中的契机。
其次, 由于种种原因, 初中阶段的历史教育相对比较薄弱, 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 但能力和方法的培养不足, 以致容易出现一些思维上的混乱。例如, 在请学生通过作业的形式评价“为什么说古代罗马从共和制发展到帝制是顺应时代潮流的进步”时, 不少学生以罗马帝国时期的繁荣局面来论证帝制的进步性, 这犯了历史研究中“以果推因”、“本末倒置”的错误, 将一个历史事件的结果看成是引发其产生的原因或条件, 缺乏对具体情况的具体分析。再如, 在考试中, 学生经常只看问题, 不看提供的材料, 给出一个意思正确却不符合题意的答案, 往往得不偿失。这些问题, 都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及时加以纠正, 并有针对性地给予辅导。
2.高中学生的历史学科认知情况分析
开学第一周, 我在所任教的高一年级5个班级中, 任选1个班级做了问卷调查, 总结和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情况。根据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的统计, 尽管有54.76%的学生表示对历史“比较感兴趣”和“很感兴趣”, 但仅有不到10%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比较扎实”。90.5%的学生表示自己所掌握的历史知识主要来自于历史课上教师的讲述, 其中有62%的学生另外还通过课外阅读和电视、电影、广播等媒体获得历史信息。问题在于, 为什么大部分学生对历史有相当程度的兴趣, 也能主动地去接触和历史相关的信息, 但真正学好历史的学生却很少?排除学科差异和功利化学习的因素, 我认为, 教师的教学行为本身对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贴近学生, 是激发其学习兴趣的第一步。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抛出的问题无人能够回答, 那么这样的教学显然是无效的;反之, 如果一个问题全体学生都能回答, 这样的教学也是无效的。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 多达69.1%的学生表示自己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更感兴趣。虽然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早已脱离了纯粹讲故事的阶段, 往往更强调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 突出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 培养学生从理性的高度思考历史, 但我认为, 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本身就是来自于具体的史实, 与其抛给学生一个个的结论, 不如通过典型的事例, 使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得出自己的认识。
以《高一历史》 (第二分册) 第5课“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为例。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变革时期, 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领域的变革层出不穷, 历史信息多, 线索乱, 传统的讲述法往往是从经济基础入手, 逐条分析各个领域的变革, 思路清晰, 但容易显得枯燥, 比较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以这种方式讲完一堂课之后, 我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调整了自己的教学设计, 抛开条条框框的束缚,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如泓水之战、吴越争霸、齐桓公称霸等, 展现这个时代的变革, 最后再让学生自己来归纳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教学片段:
师:迁都到洛邑的周平王穷困潦倒, 只能向邻近的郑国借债度日。公元前763年的某一天, 郑国突然发兵吞并了邻近的胡国, 打响了春秋诸侯争霸的第一枪。这时候, 如果你是周天子, 你会有什么反应?
生:生气, 非常生气。
师:为什么?
生:因为按照西周时候的土地制度, 土地是属于周天子的, 不能随便兼并。
师:那如果你是周天子, 你打算怎么办呢?
生:很想制止, 但制止不了, 没那个能力。
师: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可能会造成什么影响?
生:天子权威的衰落。各国纷纷效仿, 争霸战争日益频繁。
通过多次教学准备和实践摸索, 我认为, 结合典型事例, 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神入历史”, 是激发其探究学习兴趣的关键, 同时, 也能使学生自觉地在特定的历史情景中, 发现和感悟历史, 体验历史中蕴涵的人文魅力, 培养具有人文关怀精神的现代公民。
三、完善有效教学准备的几点基本思路
首先, 引用赵亚夫教授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教学目标就是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能够达到的教学效果。”[3] 事实上, 在实施过程中, 很多教师往往为教学目标贴了很多标签, 却无视实际的教学效果, 形成“一张纸, 两张皮”的局面, 这种做法既不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也完全忽视了学生发展的需要, 必须严格摒弃, 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备教材、备学生。
其次, 教学准备的关注点, 并非教师的教学技术层面, 而是学生的学习层面。教师应通过日常教学、作业、试卷、网络等多种渠道, 尽量多听取学生的想法, 多问问自己:“如果我是学生, 我从这堂课中能学到什么?”让学生参与自己的教学评价, 从他们的眼中反观自己教学的成败, 其意义是几堂公开课或研讨课无法比拟的。
最后, 教师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 从失败的课堂教学中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 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设计。尽管不可能有完美无缺的课堂教学, 但不断反思和修正的结果, 既能够形成多维的教学模式, 也能够在不同的教学情景尤其是突发的教学情景下更好地引导学生。
总而言之, 要想让学生“用心”学, 首先教师自身必须要“用心”教, 不仅“教教材”, 更要“教学生”。通过精心地教学准备、实施和反思, 不断挖掘历史教育的人文内涵, 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充分发展个人的能力和个性, 意识到自己是有尊严的、有教养的、独立自由的公民, 为他们今后的进一步成长提供具有价值理性的累积经验。
参考文献
[1]聂幼犁.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73.
[2]张人利.教学有效性判断是评课的基本依据[J].现代教学, 2007 (1/2) .
[3]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5.
准备“教材” 篇2
一、管理岗培训
(一)、公司经营生产业务流程培训 教材:
1、公司经营生产业务流程图。
2、公司经营生产业务流程讲解说明。附:
1、公司经营生产业务流程图。
2、公司经营生产业务流程讲解说明。
(二)、公司“三体系”认证基础知识培训 教材:
1、公司“三体系”管理手册。
2、公司“三体系”程序文件。
3、公司管理方针和管理目标。
4、公司“三体系”重要文件。
(三)、公司规章制度培训
1、什么是规章制度?
一个企业要正常运行就必须有一套健全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有了它才能保证企业的各项经营、生产活动有条不紊的开展起来,就如国家有了宪法,有了法律法规,国家的各项社会活动才能顺利开展起来,人民的生活才能得到稳定,国家才能得到安定。所以,规章制度就是企业的“法”。
2、树立制度观念的必要性?
企业员工在头脑中必须牢固的树立“制度观念”,这是做一名合格的企业员工的首要条件,当你走进企业的大门,在头脑中首先想到的就应该是我对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是不是了解?规章制度的内容是什么?应该如何遵守?你对企业的规章制度还不清楚,不知道如何去遵守,那就应该去认真学习和了解,然后严格遵守。如果你已经了解企业的规章制度,但还没有意识到遵守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和必要性,那你就应该认真接受培训,迅速提高遵守规章制度的意识和自觉性。总之,规章制度是企业的“法”,思想认识到得遵守,没有认识到也得遵守,是不以各人意志而转移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材:公司《制度汇编》。培训以下内容:(1)、《员工管理制度》(2)、《考勤制度》(3)、《奖惩考核通用细则》(4)、《员工劳动纪律和行为规范》(5)、《安全生产管理制度》(6)、《生产管理制度》(7)、《设备管理制度》(8)、《噪声控制管理规定》(9)、《易燃易爆品管理规定》(10)、《扬尘、废弃物管理规定》(11)、《节能降耗管理规定》
二、操作岗人员培训提纲及教材准备
(一)、岗前教育:
1、企业文化教育:(1)、什么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灵魂,企业的精神。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员工的共同信念和价值观,也可称为企业精神风貌。企业文化由以下几方面构成:
1)、企业精神和企业理念系统;(企业经营宗旨、企业经营理念)2)、企业形象系统;(产品形象、员工(包括领导)形象、环境形象)
企业形象又包括:理念识别、行为识别、和视觉识别。理念识别:
企业的价值观以及由此形成的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理念、企业宗旨是企业价值观的的具体体现,是企业长期以来的生产、劳动和经营管理中,在企业领导的的引导下,建立起来的的一种共同的价值取向、心理取向、和文化定势。如日本松下公司的企业价值观是“产业报国、光明正大、和谐一致、努力向上、礼貌谦虚、顺应形势、感谢报恩。企业价值观是企业的精神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是企业的最宝贵的财富。行为识别:
企业职工职业道德规范是企业行为识别的主要内容,是适应各种职业要求而必然产生的的道德规范,是每一位从业人员在履行本职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称,它包括:职业理想、职业理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作风等方面的内容。如:瑞达门窗公司的职工职业作风要求是“技术创新、追求完美,精心操作、作风严谨。
规章制度、入职公约、员工守则、行为规范、劳动纪律等也是企业行为识别的主要内容,是保证企业生产、劳动正常运转,协调领导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之间关系以及对外关系的行为准则和科学管理的反映。视觉识别:
视觉识别主要反映在企业环境上,企业环境是企业职工赖以工作和生活的的硬件条件,包括企业的整体环境和职工个人的工作环境以及企业的整体视觉形象。如如果企业环境整洁、宽敞、明亮、安全、舒适高雅、文化氛围浓厚就有利于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提高职工的凝聚力。如北京瑞达门窗有限公司以企业标志、企业名称、专用字体、专用色为基础,企业内部的办公用品、设备、招牌、旗帜、标志牌、员工制服、运输车辆、包装用品等方面全方位辐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视觉识别系统,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了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3)、企业员工行为规范——员工守则; 4)、企业领导风格、风范。
企业经营宗旨——创新发展、创造财富、服务于民、造福社会。企业经营理念——诚信为本、质量第一。企业员工的工作口号——愉快的工作,幸福的生活。
企业员工的工作规范要求——技术创新、追求完美,精心操作、作风
严谨。
2、公司“三体系”基础知识培训
教材:
1、公司“三体系”管理手册。(管理目标和管理方针)
2、公司“三体系”程序文件。
3、公司管理方针和管理目标。
4、公司“三体系”重要文件。
管理方针:
精心设计,优化产品,顾客满意,绿色环保,预防污染,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强化管理,遵纪守法,持续改进。管理目标:
成品一次交验质量合格率95%; 产品交付质量合格率100%; 顾客满意率90%;
噪声、污水、扬尘、固体废物排放达标,环保投诉率为零; 因工死亡率为零,工伤事故率2‰以下,职业病发病率为零。
3、规章制度培训
1、什么是规章制度?
一个企业要正常运行就必须有一套健全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有了它才能保证企业的各项经营、生产活动有条不紊的开展起来,就如国家有了宪法,有了法律法规,国家的各项社会活动才能顺利开展起来,人民的生活才能得到稳定,国家才能得到安定。所以,规章制度就是企业的“法”。
2、树立制度观念的必要性?
企业员工在头脑中必须牢固的树立“制度观念”,这是做一名合格的企业员工的首要条件,当你走进企业的大门,在头脑中首先想到的就应该是我对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是不是了解?规章制度的内容是什么?应该如何遵守?你对企业的规章制度还不清楚,不知道如何去遵守,那就应该去认真学习和了解,然后严格遵守。如果你已经了解企业的规章制度,但还没有意识到遵守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和必要性,那你就应该认真接受培训,迅速提高遵守规章制度的意识和自觉性。总之,规章制度是企业的“法”,思想认识到得遵守,没有认识到也得遵守,是不以各人意志而转移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教材:公司《制度汇编》。培训以下内容:(1)、《员工管理制度》(2)、《考勤制度》(3)、《奖惩考核通用细则》(4)、《员工劳动纪律和行为规范》(5)、《安全生产管理制度》(6)、《生产管理制度》(7)、《设备管理制度》(8)、《噪声控制管理规定》(9)、《易燃易爆品管理规定》(10)、《扬尘、废弃物管理规定》(11)、《节能降耗管理规定》
4、文明生产及定置管理培训
文明生产——生产活动是科学的、规范的、有序的、安全的、卫生的。
定置管理——核心是生产活动中人、机、物在空间配合的最合理、最方便、最畅通、最协调、最醒目的码放位置、流转通道、识别色彩的确定。
教材:‘5S’管理的基本要求
附:‘5S’管理的基本要求
‘5S’管理的基本要求
一、整理:
对现场放置的物品要定期进行清理,区分为常用,不常用,偶尔使用和不用。现场不用的物品随时清理出去。
二、整顿:
通过整理的物品要分别进行定置存放,使之一目了然,达到使用快捷、方便,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二、清扫:
通过自己动手创造一个明快舒畅的工作场所,确保安全、优质、高效地工作。
三、清洁:
通过有效的方法来控制、保持整理、整顿、清扫的效果。
四、素养:
通过5S活动来增强全体员工的团队精神,不断提高每名员工的素养,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素质。
(‘5S’管理要求适用于对生产车间、办公场所、物品库房、后勤设施的文明生产、文明办公的规范管理。)
准备“教材” 篇3
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准备课》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准备课》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一、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一)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中,了解学生数数的水平以及对数数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计数物体个数的基本方法。
2.在比较物品多少的活动中,了解学生对同样多多少等含义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比较物体多少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了解学生语言表达情况、倾听能力以及常规习惯,为教师有效把握教学起点做好准备。
4.使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并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
这一单元有数一数和比多少两方面的内容。
数一数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美丽的校园情境图;二是从 美丽的校园中抽取出来的、10以内的、用集合圈呈现出来的人或物;三是配合此部分内容的练习题(练习一第1题、第2题)。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有如下特点。
(1)借助美丽的校园情境图提供丰富的计数资源,并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
美丽的校园为学生提供了校园内飘扬的国旗、高大的教学楼、和蔼的老师、活泼的学生、美丽的鲜花、宽阔的操场以及校园外飞翔的鸽子、整齐的大雁、葱郁的树木等计数资源。此外,也给初入学的小学生展现了校园生活,帮助他们了解学校生活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小学生要遵守纪律、按时到校,要尊敬老师、关爱同学,还要好好学习、热爱科学,锻炼身体,等等。
(2)丰富的计数资源为学生充分计数服务。
情境图中提供的每种数量的事物不止一种(如数量是1的,有一面国旗、一位教师、一座教学楼等),学生在计数同一种数量的各种事物中,初步感受到同一种数量的各种事物可以用同一个数表示,感知10以内各数,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对学习的新奇感,逐步形成喜欢学习、乐于学习的愿望。
图中各种人和物的具体数量见表1-1。
表1-1 美丽的校园中各种人和物的数量统计表
数量
人和物
数量
人和物
国旗,楼房,老师,足球,带红领巾的学生,戴头巾的学生
六盆花,不运动的女生
单杠,向老师行礼的学生,看踢足球的学生,读书的学生,黄色垃圾桶,绿色垃圾桶
鸽子
石凳,踢足球的学生,楼房左面的大树,跳绳的学生,互相问好的老师和学生
大雁,所有的大树,锻炼身体的学生
垃圾筒,向日葵
所有女同学,不戴红领巾的男生
花坛里的花,五个大字,国旗上的五角星,楼房右边的大树
所有男同学
(3)在充分计数的基础上辨认1~10各数。
教科书第4~5页各集合圈中的人或物都是从美丽的校园中抽取出来的,每个集合圈的旁边都标上了相应的数,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帮助教师了解学生认数和读数的情况、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学习习惯等,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但这里不是正式教学生认和读这些数。
比多少是学生学习认数、计算的准备性知识。教科书共安排了三个内容:一是主题图;二是做一做;三是和此部分内容配合的练习题(练习一第3题、第4题)。具体编排特点如下。
(1)创设了引人入胜的小猪帮助小兔盖新房的童话故事,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
创设引人入胜的小猪帮助小兔盖新房的童话情境,有4个意图: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引出所学内容;三是为教学知识提供现实背景;四是渗透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故事可以这样讲解:在一条蜿蜒的小河边,有一所快要盖好的小房子,一群小动物正忙着盖房子,这是小猪在帮小兔盖房子。他们有的搬着砖,有的扛着木头。河里的小鱼被这热闹的场面吸引了,禁不住蹦出水面,瞪大眼睛想看个究竟
(2)情境图中提供了丰富的比较资源。
情境图中提供了小白兔、小猪、鱼和砖、木头、板凳、胡萝卜、苹果、花等可供比较的资源。利用小兔与砖、小猪与木头个数的比较,建立同样多多和少的含义,初步感受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与少。
(3)通过两个层次的比较帮助学生理解同样多多和少的含义。
第一层是借助小兔和砖比较、小猪和木头比较,帮助学生初步感受同样多多和少的含义,初步理解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第二层是借助图中还可以比什么的问题,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寻找资源,充分地进行比较。如小猪与小兔只数的比较、小兔与胡萝卜个数的比较、苹果与胡萝卜个数的比较、凳子与动物只数的比较等,不仅让学生在比较中充分感知同样多多和少,还能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三)教学建议
(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学生刚刚从幼儿园迈进小学,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容易疲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在观察教材插图时,往往只对其中的色彩、人物等感兴趣。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如教学数一数时,教师出示情境图后,不要急于给出数数任务,应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让他们互相说说都看到了什么。当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以后,教师再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数一数各种事物的数量。
(2)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
教材的主题图或情境图都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材只抽取出其中一种或两种进行了展示。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图中提供的信息,让学生充分地观察,充分地去数、去比较,以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3)采取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观察、数数、比较等数学学习活动,都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数,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在合作学习中,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好习惯。
(4)全面了解学生的数数能力及比多少的基本经验。
以数一数的教学为例,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是否会口头数数,还要了解每一个学生是否能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来。要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发言,以便做到全面的了解。发现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适当给以帮助,但不必花过多的时间,在以后教学中,还可以继续给以帮助。
在比多少的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要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做他们想做的,在做中调用已有的比多少的经验,理解比多少的道理,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但注意要求不要过高,注意与数的比多少的层次的不同。
(5)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培养(参见本单元的备课资料)。
(6)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本单元蕴涵的思想品德的因素很多,教师可以适时地加以渗透。如在观察、讲解美丽的校园时,可以将图中小朋友的状态与小学生守则中的相关内容结合起来;在小猪帮小兔盖新房的童话故事中,可以渗透团结互助、乐于助人的教育。
(7)建议用2课时教学。
(四)具体内容的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编写意图
(1)借助美丽的校园情境图,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初步懂得小学生的行为规范遵守纪律、按时到校、尊敬老师、关爱同学、好好学习、锻炼身体。
(2)通过学生计数图中人和物的数量,全面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观察事物的方法、语言表达的能力,为教师有效把握教学起点奠定基础。
(3)帮助学生感受数与生活的关系,保持对数学的好奇心,保留对学习的新奇感,让学生喜欢学校、喜欢同学、喜欢学习、喜欢上学。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准备课》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准备课》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1)精心制作好教具、学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把美丽的校园的情境图制作成挂图或动画课件。课件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出示,先出示一位教师,再逐一出示一组一组的人和物。
也可用本学校的照片实施教学,还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让学生现场表演,帮助学生观察、计数。
(2)帮助学生建立有序观察的意识,进行数数方法的指导。
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按照自己的兴趣数图中的人物、物品的数量。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数,如先数数目比较小的,再数数目比较大的;也可以从左往右或从上往下数等。如果是在书上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笔点着数,或用笔做记号以保证不重不漏。
编写意图
(1)数数的资源丰富,而且鉴于学前教育水平的提高,给出的人物数量为20,以便教师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
(2)对学生数数情况的了解,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一一对应地点数的方法;二是说出计数的结果(总数),即知道最后数到几,物体的总数就是几。
(3)本节课可设置如下问题。
问题一:这是一个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请大家仔细看看,图里都有一些什么呢?先和同伴交流一下。
问题二:有几面国旗?几位老师?引导学生逐一数出数量是1~10的人和物。
问题三:数数量多的实物时,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知道的你是怎样数的,以对学生进行数数方法的指导。
问题四:你能数数身边的事物吗?如教室的门窗、铅笔盒里的铅笔,一行课桌的数量;手的只数、脚指头数、眼睛的只数等。
(4)教学中注意结合小学生行为准则适时进行教育。
编写意图
(1)教材在这里将从美丽的校园中抽取出来人或物放在集合圈中,并在集合圈旁标上相应的1~10各数。这样,使学生看到主题图中事物的数量可以用数字来表示,既渗透了自然数的基数意义,帮助学生初步感受了数学化的过程,又将数数与认数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
(2)这里通过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1~10各数,帮助教师了解学生认数、读数的情况。
教学建议
(1)按照学生计数的进程适时呈现集合图。
当学生按照顺序计数的时候,学生每数完一类物体,教师可以仿照教科书,将这类物体加上集合圈,并写出相应的数。同一数量的物体可以集中排列。如,学生说1面国旗、1位老师,教师可用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出示1面国旗、1位老师的图,并告诉学生,1面国旗、1位老师,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时在图的左面出示1。
(2)了解学生认数、读数情况。
当10个数都出示后,可以让学生再认一认、读一读,了解学生认识这10个数的实际情况。可采取以下方法让学生认、读:一是连同集合图一起呈现数,让学生认、读;二是直接以卡片的形式呈现1~10各数,让学生认、读;三是可以由教师说出一个数,让学生从各数的卡片上找出该数。
应注意的是,如果遇有读错的情况,教师应该给以相应的指导。如,当有的学生读错时,可以让该生再数一数集合圈里的人或物,纠正读错了的数,加深学生印象。
(3)注意把握教学要求。
本节课是准备课,主要是了解学生的情况,不是正式教学生认、读1~10各数。因此,要注意把握教学要求,以与第三单元的教学相区别。
编写意图
从对情境图的观察用集合圈表示事物出示相应的数字,其编排的层次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层次,教师可有效地加以利用。
编写意图
(1)教材从小猪帮助小兔盖新房的童话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2)利用有情节的两种素材小兔与所搬的砖、小猪与所搬的木头的比较,使学生直观理解同样多多和少的含义,初步感受比较物体多少的基本方法一一对应的方法。
(3)借助图中还可以比什么提示教师利用情境中丰富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使学生充分地感知同样多 多少的含义,掌握比较的方法。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准备课》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准备课》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1)讲好童话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在悠扬、轻快的音乐中,有感情、有节奏地讲述小猪帮小兔盖新房的童话故事,把学生带入童话的意境,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2)以童话为背景,在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学。
首先,可以组织摆一摆、说一说的活动:让学生用教师准备好的学具,在黑板上边摆边叙述童话故事。
接着,再组织比一比、说一说的活动:借助学生摆的图片,问学生每只小兔搬几块砖。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把小兔和砖的图片分两排摆放好,借助小兔是怎么搬砖的,引导学生说出:1只兔子搬1块砖,没有多余的。在此基础上,教师把小兔和砖一一对应连起来,并说明:像这样,1只兔子搬1块砖,正好都对上,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兔的只数和砖的块数同样多。同时板书同样多,渗透一一对应比较的方法。
编写意图
第1题是同样多的操作活动。操作的学具可以自主选择,只要被比较的两种物品的个数同样多就行。学生比较完后,可以说说比较的结果。如梨和苹果同样多铅笔和橡皮同样多等。
第2题是比多少的操作活动。教材不仅提供了多种比较的方法,而且被比较的物品可以随意摆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比较的方法: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也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比较;还可以凭直觉进行比较等。
第3题,左右两幅图都是按照一一对应的方式排列的。左图多的在上面,右图少的在上面,帮助学生感受物体个数的多与少,与物体所在的位置没有关系,以免学生形成思维定式。另外,在做此题目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带领学生审题,使学生感受到要在题目的要求下做事。
教学建议
仿照此方法教学多少。关于多、少的含义,可以这样说:1只小猪对1根木头,小猪没有多余的,而木头有多余的,就是木头多,小猪少,我们就说木头的根数比小猪的只数多,小猪的只数比木头的根数少。
最后,组织练一练、说一说的活动:借助1只小猪吃1个苹果够不够,1只小兔吃1个胡萝卜够不够等问题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并说一说够或者不够的理由。(3)充分发挥练习题的作用。
在用教材中的题目进行练习时,可以分三步走:一是教师提出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操作,然后让学生用语言叙述比较的结果;二是两个学生合作,一个学生提出要求,另一个学生按照要求操作,然后互相说说比较的结果;三是让学生阅读教材,引导学生理解书中文字的意思。
编写意图
第1题是关于数数方法的练习。此外还可以培养学生完整的表达能力。如树上有5只小鸟或鸟窝里有5只小鸟。
第2题要把动物的个数与相同个数的点子图连起来。学生既要数集合圈中动物的个数,又要数集合圈中点子的个数,再根据数出的结果将两图对应起来,要求更高些,但更便于教师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教材给出了范例,以让学生理解题意。这里是教材第一次出现点子图,为后面的教学做了铺垫。
第3题是比多少的变式练习。两种物体个数不同,疏密不同,排列均匀,首尾对齐。需要学生认真加以观察、分析和判断,进而明确:比多少时不能看是否排得一样长,应通过一一对应或数一数去比较。
第4题呈现形式新颖、比较方法多样,学生可以自由比较。
教学建议
(1)注意培养学生审题能力。
以第2题为例,可以先让学生说说你看见什么了,再让学生说说这条线告诉我们什么了,使学生明确连线的含义,明确题目要求后再让学生练习。
以第3题为例,可以先让学生结合图,说说题目的意思,理解题意后放手让学生去比较。
(2)在练习中多方面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及对比多少的方法的掌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