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准备

2024-08-28

课前准备(共12篇)

课前准备 篇1

课前准备, 被教育学家列在教学活动六大环节 (即课前准备、上课、作业、练习、辅导、评定) 之首, 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 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上课要想取得好效果, 必须先做好准备, 即做好课前准备。下面就中职专业课课程《电子技术基础》中“二极管的应用”这一知识谈谈如何做好课前准备。

1 教学任务的准备

⑴学习任务的开发, 内容和结构特点, 与企业工作的联系及其在改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把握。如, 任务为“七彩圣诞树”的制作, 内容涉及:A、二极管的特性 (单向导电性:加正向偏置电压导通, 加反向偏置电压截止) 、符号、参数 (主要参数有最大整流电流、正向导通压降、反向击穿电压) 。B、二极管的种类及其作用:整流二极管主要用于整流电路、稳压二极管主要用于稳压电路、光电二极管主要用于光电转换电路、发光二极管主要用于显示电路。C、发光二极管的外形特征---长正“+”短负“-”、小片正“+”大片负“-” (限本次提供材料) ;发光二极管的使用方法 (限本次提供材料) ---正端接电源正极、负端接电源负极。

⑵学习目标反映学习任务要求的职业能力素养, 并结合学生实际, 明确、具体、完整且可操作性强。中职电子技术专业学生要能识别电子元器件, 能分析电路, 能按焊接技术工艺要求进行焊接,

⑶学习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及工作的各项要素, 学习过程能够体现工作过程。七彩圣诞树的制作步骤分四步:A、插装元件即按照实物需要及电路连接情况, 把元件插装到万能电路板上;B、焊接电路即按照电路图焊接电路;C、通电调试即接通电源调试电路使其按要求正常工作;D、封装修饰即把焊接好的电路板装入底座内并用螺丝钉固定, 放入圣诞树枝并美化。

⑷学习资料的准备体现学生在问题引导下的学习, 学习环境的准备能够体现于工作环境的一致。制作“七彩圣诞树”所需工具:斜口钳、梅花起子、恒温烙铁、焊锡丝。制作“七彩圣诞树”所需材料及元件:万能板、发光二极管、开关、导线、电池、螺丝钉、底座、底座盖子、装饰品、圣诞树枝。

2 教学组织的准备

⑴教学的流程准备, 包括任务获取信息 (圣诞节到来, 该班集于晚自习时段将开展圣诞庆祝活动, 当天上午要学习二极管的应用这一专业知识) 、制定计划 (制作的圣诞树非常切合学生可将成功制作品作为圣诞礼物的心理要求, 也是“二极管的应用”的) 、作出决定 (制作七彩圣诞树, 学习二极管的应用) 、实施计划和检查控制和评价反馈环节 (制作评价表格, 体现小组内成员互评和小组间的互评, 以及教师对各个小组的综合评价;制作成功否的客观评价, 以及针对制作过程中某些同学的积极与否等等方面的主观评价) 。

⑵学生学习准备, 小组学习的组织, 即把学生人数为32人的班级分成以4个人为一小组, 并对成员进行分工和活动有序有效。并在小组活动中利用PPT特别强调“七彩圣诞树”的步骤, 把每一步骤都展示出这一步骤的电路图、注意事项及实物效果。如制作步骤之第三步通电调试这一步, 既要特别提示红色导线焊接到电池接触片的正端, 黑色导线焊接到电池接触片的负端, 装上电池, 按下开关, 观察三个七彩发光二极管的工作情况, 调试直到正常发光;还要展示出实物效果。又如制作步骤之第四步之封装修饰, 既要特别提示盖上电池后盖, 装入底座盖子并用螺丝钉固定, 整理圣诞树枝并装入底座, 挂上装饰品;还要展示已制作好的成品。

3 教学过程的准备

19世纪末,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 教学过程是学生直接经验的不断改造和增大意义的过程, 是“从做中学”的过程。我国长期通行的看法是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是实现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要使学生成为探索知识的实验者和成功者, 获得兴趣;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认识与探索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即任务的驱动下进行, 因此, 教学过程的准备得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⑴小组合作教学方法够体现学生主体、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 多媒体教学手段、实作教学手段能够支持制作“七彩圣诞树”这一学习活动的开展。

⑵教学思路清晰, 教学过程组织严密, 结构完整, 教学环节分配合理, 衔接自然, 循序渐进。

4 教学效果的准备

教学效果, 达到了预期任务目标:在任务驱动下, 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了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成功制作七彩圣诞树, 既掌握了相关理论又提高了工作技能;既发展学生的智力又培养学生的情感;也培养了合作意识。

5 教学技艺的准备

为了取得课堂生动形象的效果、使重点突出, 课堂结构紧凑、体现课堂循序渐进、温故知新、并且课堂气氛热烈, PPT展示本课堂的理论知识, 实作步骤, 罗列制作七彩圣诞树的所需工具、材料和元件的实物图片。运用规范简洁的语言、和富于情感的标准的普通话也是需要课前训练和准备。除了要熟练运用PPT, Protel、DXP、截图软件要能熟练运用。例如对“二极管的应用”, 输入“电子小制作”百度一下, 自己选取圣诞树制作课题, 在网上购买制作七彩圣诞树的材料和元件, (学校已有制作“七彩圣诞树”所需工具的前提下) 。有些材料不能购买, 要不辞辛苦, 自己动手制;总之而言, 要想取得成功, 就不吝做何等“苦功”;只要能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 成功就会属于你。

课前准备 篇2

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课

1、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爱吃饼吗?你见过妈妈烙饼吗?妈妈怎样烙饼?(生:先烙正面再烙反面,两面都要烙。)

师:这里有一个烙饼用的锅,每烙一面需要3分钟,如果烙1张饼,需要多长时间?

生:3×2=6分钟

2、揭示课题,看来大家已经知道怎样烙饼了,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如果要烙许多张饼最少需要多长时间。板书课题(数学广角——烙饼问题)

二、探究新知

1、介绍两种烙饼方法(2张2张烙,快速烙饼法)

师:这里有一个烙饼用的锅,每烙一面需要3分钟,每次只能烙2张饼。如果烙2张饼,最少需要多长时间?

出示表格:生1:3×2=6(分钟)

6×2=12分钟

生2:不对,应该是3×2=6分钟,因为每次能烙2张饼,演示:正1正2

反1反2

(同时烙2张)

3+3=6分钟

师点评:生2同学的方法比较省时间,我们就给它起个名字吧——优化思想。

师:如果要烙3张饼,最少需要多少分钟?

生1:一张一张烙,需要18分钟

生2:先两张两张烙,最后烙剩下的一张,需要 12分钟。

生3:演示,讲述:正1正2

正3反2

反1反3

3+3+3=9分钟

师点评,谁的方法比较好,(生3)我们把生3这种烙饼方法叫做快速烙饼法。

2、拓展探究

师:与上述一样,如果烙4张饼、5张饼、6张饼子,各需要多少时间?

3、探究规律

(1)仔细观察表格,思考:烙饼的张数不同烙饼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得出结论:

1、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双数,2张2张的烙就可以了,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单数,可以先2张2张的烙,最后3张用快速烙饼法最节省时间。

2、除了烙1张饼外,无论烙几张饼,都在选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同事烙2张饼,一种是快速烙饼法)

(2)如果烙1张饼需要多长时间?每多烙1张饼,时间就增加多少时间?烙饼的张数与烙饼所需时间有什么关系?

得出结论:每多烙一张饼,时间就增加3分钟。

用饼数乘烙一面饼所用的时间,就是所用的最短时间。

板书:(饼数×3=所需最少的时间。)(饼数>1)

三、课堂检测

1、如果饼数是双数,用什么方法烙饼?如果饼数是3张,用什么方法烙饼?

如果9张饼用什么方法烙饼?

翻转课堂的课前准备 篇3

一、方法指导与具体要求相结合

对于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应该由两部分组成,即指导和要求。指导是指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有积极意义的建议,但是不容易以实物呈现,难以检查。要求是指为了引导学生完成学习过程,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建议,而且能以文字等形式呈现,能及时检查与反馈。

在引导学生预习当中,一方面要在阅读、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检索资料等方面给予方法上的指导,但另一方面,还要给学生提出具体要求,阅读哪一部分、参考哪些资料、解决哪些问题、达到怎样的效果等,提出明确和科学可行的要求。这样学生对预习什么,目标是什么,怎么达成目标就有了清晰的思路,才能实现高效的预习,才能在预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科学准确地制定教学计划提供参考。

二、课前预习设计的开放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既然课前预习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那么在课前预习的设计中,就要避免闭门造车,应该探索开放性的备课模式。在课前预习的设计中,不拘泥于课本,积极吸收各类学术成果,开发适合的参考资料;备课中不是以教师个人为中心,打破“备课是教师的事”的思维局限,在设计之初就与学生多交流,探索师生共同备课的新模式。

同时,教师还应该和学生一起积极摸索多样化的预习设计,避免每节课、每预习都是千篇一律的填空、问答、文字等。课前预习设计形式上可以多样,有问答题、材料分析、自主命题、小论文等文字形式,也可是图片收集、资料征集、人物访问等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还可以是短剧展示、电影评析等等语言表达。总之,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提高学生课前预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只有学生愿意主动学习,才会真实反映认知水平和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三、课前生成问题的积极反馈和及时反馈

学习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互动得越充分学习的效果就会越显著,所以当学生在课前预习中生成了问题之后,必须要积极、及时地给予反馈,这样会形成有效的互动,既能给教师提供更多的信息,又能让学习最大程度受益,并且保持持续互动的兴趣。

当然,课前预习生成的问题不一定都是优质的,可能很浅显,可能是偏离教学主题的,甚至问题本身就是错误的。教师可以将各种问题分类处理,优质的可以用在课上教学,肤浅的可以指导学生自己解决,偏离教学主题的可以在鼓励思考的同时,给予相应资料或指导,帮助完成,对于错误问题也不要置之不理,要诚恳地支持错误,发现学生的问题,帮助纠正。普遍的问题可以用在课上讨论,个别的问题可以小范围研究。

总之,只有对预习中的问题做出了积极和及时的反馈,才会真正实现了解学生和学期的目的,为课堂设计准备有针对性的素材,推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四、分层次布置预习任务

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一个动态的区域,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认知水平有发展,不同的人在同一时期认识水平也不可能是一致的。所以,当我们面对学生时,一定要时刻谨记,我们探求的现有认知水平和潜在认知水平永远不会是一条直线。因此,我们在设计课前预习时,为了能够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有所收获,就必须正视学生水平的差异。预习任务可以分为必做与选做两部分,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实现认知水平上的互补,分层次的任务布置能够使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是课前生成的问题更加具有普遍性。

通过课前的充分准备,促进问题在课前提前生成,然后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设计,并能通过有效办法去引导课堂问题的积极生成,推动教学的高效性和参与性。

课前准备 篇4

关键词:课前准备,备课,预习

有效,即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而当今教育提倡的就是“有效教学”,指教师有效的教,学生有效的学,教师利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愿学”、“乐学”,并且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知道“学什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以后,学生有了明显的进步。而如何做到有效的教与学,我认为课前准备是关键,只有有了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才能相互融合,成为一体,才能真正做到有效教学。

踏入教育岗位,我教的都是低年级语文,去年跟班进入中年级的语文教学,由于不熟悉教材,我花了大量的精力在课前准备上,因为我知道,只有充分准备好,才能上好课。我把课前准备分为两个方面:教师备课和学生预习。两者共同构成了语文课前准备,缺一不可。下面,我从这两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认真备课,是教师教的前提

评价一节课的好与坏,应该是非常简单的,那就是看学生有没有掌握这堂课的基本知识与重难点,教师要把握整堂课的节奏,并且关注每一个学生,做到因材施教,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读通教材,备好教案,是每一个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认真做的事。只有备好每一堂课,做到心中有数,课堂教学才能游刃有余。要做好课前准备,我觉得要做到以下几点:

1.把握年段要求,制定课时要求。低年级是字的教学,中年级是句、段的训练,逐步过渡到高年级篇的练习,但语文的教学是无界限的,各阶段都有侧重点,但它们之间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需要教师自己进行判断,把握各阶段要求进行训练。记得有一次听了二年级《北风和小鱼》这一堂课,文中有一句话:“北风看不见小鱼了,非常得意,它哪里知道,小鱼正在水底捉迷藏呢。”教师在教学时提了一个问题:“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它哪里知道,小鱼正在水底捉迷藏呢。’是什么意思吗?”学生的回答是:“它一点儿也不知道,小鱼正在水底捉迷藏呢。”照理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这个答案非常正确了,但教师却一直还在引导,想让小朋友说“它不知道,小鱼正在水底捉迷藏。”因为这才是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标准答案。我觉得不同年段不同要求,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度,这样写出来的教案才能针对学生的具体要求。

2.仔细钻研教材,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要制定教学目标,首先要熟悉课文,每当要教一篇新的课文,我先通读课文,基本上做到会背;划出课文字词,分好段落;回答课后问题。我先自己揣摩这篇文章放在这本书、这个单元的作用,做到对文章有自己的理解,然后再去结合教参、 网络资料等重新研究课文,分清文章主次,确定文章重点、难点,抓住文章关键点,从而制定具体、有效、明确的教学目标,体现出学会、会学、乐学。我是这样设计《狐狸和乌鸦》的教学目标的:(1) 会读会写本课 “棵、叼、肉、珠、转、赔、脸、麻、差、刚”10个生字,只识不写“狐、狸、馋、漂、溜”5个生字认识。(2)通过看图片、联系实际等多种方式,知道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3)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4)朗读课文,能说出狐狸骗乌鸦的三个借口和乌鸦听后的三次不同表现。(5)通过多种形式,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6)让学生发挥想象,以“肉被骗走以后”为题编一个小故事;还可以“第二天,狐狸又看见乌鸦叼了一片肉……”为开头编一个小故事。(7)让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可先分小组进行,在让学生全体参与的基础上选出一两个小组到台上表演。《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在以上七条教学目标中有了很好的体现,同时又突出了重难点,还包含了拓展的作业设计。

3.根据学生特点,提出教学问题。课前准备教案时,我会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事先预设好问题, 因为教的是低中年级,我就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想这个问题是不是符合他们的心理年龄,问题要浅显易懂,不能太过于困难,这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反而使教学任务不能得到很好的完成。教师提的问题,学生稍微踮起脚尖就能够得着,能回答出来,这是最好的了, 但在总结阶段,我会提出较难的问题,以满足班级内学习情况比较好的学生,有利于学生的提优。在教授课文《云房子》第二自然段时我是这样设计的:第二自然段是总分结构,按照结构特点,我提出了第一个概括性的问题:“小鸟们心灵手巧,不一会儿,云房子造好了。想知道它们都造了哪些房子吗?自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的句子。”学生浏览文章以后,大致有了了解,便过渡到文章的内容理解上来了,于是我紧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谁来告诉我小鸟都造了哪些云房子?”学习好了课文,进行比较简单的拓展,于是又一个问题出来了:“这些云房子多有趣啊,瞧,天上的白云还多着呢!小鸟们,你们还想多造一些云房子吗?如果要你来造云房子,你想造什么样的云房子?”这三个问题都是围绕第二自然段的中心提出来的,是基础的,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实际,但在课堂上学生的提优也要体现出来,于是我结合课文的写作特点,提出了一个综合性的拓展问题:“能把你们造的漂亮的云房子连起来说一句话吗?用‘我们的云房子真漂亮啊!它们有的像……,有的像……,也有的像……’进行练习说话。”

4.选择教学方法,完成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只有扣紧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情况的,才是最优的,才能使学生得到促进和提高。教学设计还要突出文章基本点,突出重难点,以学生为主导,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并且进行一定的拓展与延伸。 《歌唱二小放牛郎》是二年级下册中的一首叙事诗,它讲述了民族抗日小英雄王二小为了掩护八路军后方机关和数千个老乡,把敌人领进埋伏圈,最后自己英勇就义的故事。但现实生活中,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很难深入感悟王二小机智勇敢地跟敌人作斗争,最后壮烈牺牲的精神,于是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最直观的看电影片段,讲述抗日战争中小英雄的传奇故事,把学生带进那个年代,让他们产生共鸣,又结合朗读、想象等方法让学生了解王二小的英雄事迹,体会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

5.围绕课堂中心,优化课时作业。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 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课时作业分为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课堂练习,我通常做的是句、段的练习,而课后作业除了基础的巩固,如课文的词语、书本配套的练习《一课一练》、《补充练习》,在三年级我还加入了说话的练习,当然,在布置作业的同时还要考虑学生之间的不同差异,相应进行作业的变更。作业,我通常设计为基础题和提高题两个部分, 以此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6.依据教学设计,准备教学工具。一堂课相应的教学用具教师也应事先准备好,如:小黑板、挂图以及课件等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工具让课堂显得更加生动,特别是在一、二年级,效果尤其明显。如今电脑的运用非常普遍,对于一些学生难于理解或没有接触过的事物,我就会做好课件,既让学生有了直观的了解, 也省去了我费力的解释。在教一年级的时候,我大多数的课文都制作了精美的ppt课件,但随着年级的增长,课件的使用也相应减少,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良好习惯。但课件的使用还是非常有效的:当学生的注意力有些不集中时,有趣的教学工具可以让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继续投入到学习中去; 当文中出现学生难以理解的词语或者场景时,图片就解决了教师费力讲解的难题,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加深了印象。

二、简单预习,是学生学的先导

学习的三部曲——课前简单预习,课堂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预习,学生对要讲的课事先进行自学准备,实际上就是课前的一种自学过程。但我对学生的要求是预习不要太深,只要孩子能够发现文中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然后第二天能够带着问题去听课,我认为预习的目的就达到。

1.朗读课文,概括中心。我不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就把能把课文读通顺,读顺了,那明天课上讲什么呢?所以课文我只要求他们读三遍就可以了,但不同文体的文章阅读要求是不一样的,而且低中年级的学生还不能很好的把握阅读要求,所以在预习课文前,我会先提示学生,让他们按提示读书。《第八次》、《卧薪尝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主要讲述了一个故事,我就问:“文章围绕主人公讲了一件什么事?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是怎样的?”《北大荒的秋天》、《西湖》、 《拉萨的天空》是写景的文章,我便问:“课文主要写了哪里的景色,分别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了景色?”

​《课前准备好》教学设计 篇5

活动目的: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们了解做好课前准备的必要性,学会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并逐步养成做好课前准备的良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故事、做游戏等方法,使学生懂得做好课前准备是上好课的前提,引导学生们自主性和独立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不管做什么事,都要事先有充分准备的习惯,促进同学们习惯养成方面的心理发展。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懂得做好课前准备是上好课的前提,引导学生们自主性和独立性。

教学过程:

热身游戏:

同学们好,我是来自唐山市的宋老师,宋老师有个请求,能不能大声叫我一声宋老师,生 :宋老师

师;谢谢同学们能记住我,咱们一起做个游戏好吗,老师说左手的时候,你们举起左手,老师说右手的时候,你们举起右手。

师,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里,老师说起立的时候,你们要坐好,老师说坐下的时候,你们都起来,明白了吗?现在咱们开始。起立、坐下

一、引入

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它都做了些什么? 播放:

师:谁能帮帮小黑熊?

生:

师:上学前要做好上学的准备,那么我们上课的时候,需不需要把课前准备做好呢?

今天我们就来做好课前准备?

二、新授

下课的时候,你会做什么?

下面我们看看两位小朋友是怎么做的课前准备。情景剧 小强下课的时候,应该怎么做?

小丽很快就会进入学习状态,小刚需要去厕所,然后再找学习用品,你会在下课的时候怎么做课前准备? 引导学生说出

师补充:

1、课前学习用品的准备。是指课本、文具盒、作业本等;

2、课前生理、心理的准备。去厕所、口渴需要喝水等适当休息,调节自己的精神状态,让自己在心情愉快的状态下学习。

3、课前行为的准备。是指在十分钟休息时间里学生不要进行剧烈运动,适当地远眺休息,调整好上课的状态。

4、课前知识的准备:对上一节课所学内容的回忆,对新知识进行提前预习,能够在课上有针对性的学习。

师:课前准备看似小事,它却能反映同学们对一堂课的态度,也能反映一个同学的学习面貌,这种课前准备的好习惯,虽然只是许许多多习惯中的一个,但却伴随整个学习阶段。

课前准备练一练

第一,把所有物品都收进书包内,记住要轻轻的拿,轻轻的放。

第二,当老师说出下一节课上什么课时,看看谁能做好课前准备。

4、读一读,课前准备儿歌:

预备铃声响铃铃,请把书本摆放齐,各项准备都做了,上课专心效果好!

上课铃声响铃铃,身体坐正精神好,静待老师互问好。

课堂上,认真听,勤思考,积极举手勇发言,回答问题声响亮,主动参与头脑好。

三、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你们知道了什么? 生答

课前准备虽小,但却可看出一个人当天的学习状态,课桌上整齐的摆放不仅让人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更可以成为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开始。

课前准备看似小事,它却能反映同学们对一堂课的态度,也能反映一个同学的学习面貌,这种课前准备的好习惯,虽然只是许许多多习惯中的一个,但却伴随整个学习阶;

初中化学如何进行课前准备 篇6

一、教学目标的把握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教学是以教学目标为定向的活动,教学目标引导和制约着教学设计的方向。在教学设计开始时,教师必须明确学生学习结果的类型及其学习水平,并以清晰的语言陈述教学目标。

1.《化学课程标准》中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质量守恒关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知识与技能”领域)

(2)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进行简单的计算;(“知识与技能”领域)

(3)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首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分析课程标准中对有关教材内容的目标陈述,并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合理地确定具体课时目标应达到的学习水平,并准确地陈述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陈述应注意以下问题:

(1)教学目标应陈述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后学生行为的变化,而不应陈述教师做什么,即行为的主语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检验教学是否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2)教学目标的陈述应该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3)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的教学目标的陈述,通常只明确规定学生应参加的活动,而不具体规定学生应从这些活动中获得什么,如“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关系,体验合作学习的重要性”。(4)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反映学习结果的多样性和层次性。

总之,教学目标的制定一定切合教学实际,具有可行性。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达到目标的时间,有些内容学生难以一次达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习水平,则可以在目标体系中多次出现,即先以较低的水平出现,然后逐渐在较高的水平再现。

二、教学对象的分析

1.学习者起点能力的诊断。学生的起点能力就是指学生学习新知识技能必须具备的原有的知识技能的准备水平。例如“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这一教学目标规定的是一定的教学活动完成之后学生应习得的终点能力。这一终点能力的达成,需要以下先决能力:

①会书写常见物质的化学式;②知道质量守衡定律。

这两种能力就构成了学生获得新知识所必需的起点能力。

2.学习者“生活概念”的分析。学生在正式学习科学知识之前,往往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或实践,获得了一些经验性的知识,这些经验性的知识被称为生活概念或前科学概念。学生的生活概念有一些是正确的,与科学概念相一致;而有一些则是错误的,与科学概念不一致。

例如,日常所说的“纯净”是纯净而不含杂质的意思,化学上的“纯净物”是指由一种成分组成的物质;日常所说的“混合”是将若干种物质混在一起的意思,化学上的“混合物”是指由多种成分组成的物质,也可以说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子组成的物质。这些生活概念与化学概念的内涵基本一致。

又如,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观察煤、木柴、蜡烛的燃烧,认为物质燃烧以后质量减少了,甚至消失了,怎么是质量守恒呢?调查表明,有44.5%的学生认为“木柴燃烧后的灰烬的质量小于木柴的质量,所以木柴在燃烧以后质量损失了。”这就是一个错误的生活概念。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要了解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已经知道了什么,特别是要找出学生头脑中存在的错误的生活概念,在此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措施,帮助学生澄清头脑中的错误概念,建立起科学的概念,即实现学生头脑中的“概念转变”。

3.学习者认知方式的分析

所谓认知方式,也称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偏爱的加工信息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不同认知方式的人对于信息加工和处理的方式有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智力上的差异,它没有优劣之分,但影响学生学习的方式。

学生科学认知偏好表现会因教师的教学风格及教学策略、教学目标、学习内容的类型等因素而有所差异,它可以通过教学来加以培养。教师的教学风格,影响学生的认知方式;学生的认知方式,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今天的学习方式,就是学生明天的生活方式。

三、教材内容的分析

1.分析教材内容的类型。 首先要分析将要学习的教材属于哪一种知识型,是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还是化学用语、化学计算、化学实验。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2.分析教材内容的相互联系。首先,要分析和研究所学的教材内容与前后教材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明确所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准确把握所学内容的深广度。在分析教材时,要特别重视分析新学习的内容和学生已学过的内容间有什么联系,在以后的学习中又有哪些运用和发展。3.分析教材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所谓重点是教材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中心内容,是知识网络中的联结点,是教师设计教学结构的主要线索。一般来说,每本教材有重点章,每章有重点节,每节有重点内容。每节教材,不管是重点节还是非重点节,都有它的教学重点。

突出重点要把握好四个字:“快、慢、透、多”。

快——讲课接触重点要快。

慢——讲解重点内容要安然舒展,让学生经历一段对重点内容的探究过程。

透——理解重点要透。围绕一个重点,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设疑、解疑,使重点的实质暴露出来。

多——运用重点要多。

所谓难点,是指学生感到难以理解或接受的内容。这些内容,或是由于知识本身抽象、复杂而难以理解,或是由于學生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而难以接受。

在分析教材内容时,要根据具体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基础知识来确定教学难点。要注意,重点不一定是难点,难点也不一定是重点,有时两者是统一的。另外,任何一节教材都有其重点,但却不定有难点。4.分析和挖掘教材知识的价值。所谓知识的价值,简单的说就是指知识对个体发展的有用性。任何知识都具有多重价值,因为任何知识的获得都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它是科学家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经历艰难、曲折的探索过程而获得的,这个过程倾注了科学家的智慧,体现了科学家的思想和观点。

云端教学的课前准备 篇7

云端教学开展需要充足的信息资源作为支撑, 所以做好课前准备很重要。笔者认为课前准备可大概分为教学设计和资源整合两个方面。

●课堂活动的设计和学案电子化

1. 课堂活动的设计

与平时的课堂活动不同, 云端教学可以实现更大的课堂容量。课堂活动设计可以更为开放。备课时要相应地考虑几个细节。

(1) 注意口头指令和平台指令的区分。口头指令的好处是快捷, 能根据课堂实际情境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及时的管理, 但控制不好会使教学偏离方向, 学生还可能错误理解任务。平台指令可以预先编辑好, 可以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准确接受指令, 按照要求开展学习活动。云端教学使得我们可以安排很精细的学习任务, 并借助平台进行较好的展示和交流。

(2) 黑板展示和平台展示要调控好, 通过平板电脑,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学习情况拍照上传, 在全班展示。但是现阶段还没有办法对解题过程, 解题思路进行展示。所以在授课时一定要给学生黑板展示的机会, 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2.学案电子化

我校从2007年就开始了“学案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其核心理念是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充分的自学, 以提高学习的效率。而实现这一设想的关键载体就是“学案”。学案电子化就是参照纸质学案制作具有交互功能的电子文档。

可问题是纸介学案内容是顺序化呈现的, 而我们的学习过程却是发散的, 有时甚至是跳跃性的。学案制作后, 就成了固定的东西, 很难结合实际进行及时修订。

而云端教学, 可以借助技术手段将学案电子化。将一次成型的学案划分成几个模块, 每个模块都编订自学问题, 并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案中的预习检测环节也能够通过平台实现, 教师通过平台能够直接看到学生的预习情况, 并及时反馈。

●资源整合

笔者重点探索了资料搜集、资料处理和微课制作三个方面。

1.资料的搜集

以往教师在每次授课前, 都需要搜集一些教案、课件、习题。但此时的资料搜集是面向教师的, 为教师的教学服务的。能够展示给学生的资源, 能够与学生分享的资料其实很少。课堂时间有限, 教师的精力有限, 技术条件有限, 我们很难有效利用充足的资源帮助学生开展个性化的学习。

云端教学从技术上改善了这一状况, 教师可以通过终端给学生传递更多的信息, 也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好的课前指导。所以这里的资料搜集主要指面向学生学习的资料搜集。

搜集的资料可分为以下几类。 (1) 激发学习兴趣的视频资料, 我们可以找一些与学科有关的科教片上传到平台, 也可以直接告知网址。学生可以用终端在课余时间收看这些资料, 为课程学习提供知识背景, 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学科知识的社会价值。 (2) 指导学生自学的视频资料。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自学是个技术难题。学案只能指导学生完成一些知识性问题, 但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方面没有太大作用。另外对一些操作性的问题, 教师也没有办法进行全员的具体指导。借助云端教学平台, 这个问题迎刃而解。 (3) 能够进行即时评价的学科网站。我们要教会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现在, 网络上有许多教学网站, 有大量的学习资源, 其丰富程度远胜于课本或者教辅资料。我们可以将这些网络资源整理出来, 发给学生, 引导他们利用这些资源来学习。

2. 资料处理

资料处理包括两方面, 一是对资料进行重新编辑, 二是按照课堂活动的要求, 把搜集到的资料上传到教学平台。

“我的课程”是一节课完整流程的展示, 可以将一节课所涉及的教学幻灯片、电子学案、练习、背景资料乃至教案上传上去。基本上学生通过浏览该模块就可以掌握本节课的流程, 重难点, 关键问题等。

“微课”是为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而特意制作的有针对性的讲解视频。我们将自己制作的微课放上去, 这样无论是课前、课中还是课后, 学生都可以随时调用, 对重点知识反复学习, 保证学习效果。

“课堂互动”是用来设计课堂流程的模块, 可以把课堂将要进行的活动在此进行预先的编辑, 到正式上课时按需导入。导入的资料类型可以是讨论的话题、学习任务、检测题等, 重在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提供指导。

“作业管理和考试管理”是对学生课后学习效果进行跟踪反馈的模块。我们可以将练习题按照知识点, 难度等标准导入平台。与普通的一张卷、一个分数不同, 通过信息技术的处理, 教师可以准确地通过平台看到各个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 并对其提出个性化的学习建议, 通过反馈功能知道他怎样进行重新学习。

3. 微课制作

云端教学是开放的, 学生可通过手中的终端浏览许多与本节课学习有关的内容。微课就是教师给学生准备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学习资源。

所谓微型课程是指教师围绕着某个知识点或某个话题制作的教学录像, 时间控制在5~10分钟, 尽量做到短小精悍。教师可以把每个疑难问题的解答都录制成微课, 上传到云端教学平台。除此之外, 再在一些检测题目的下方设计指向该微课的链接。这样,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可以随时调用微课资源, 解答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提高学习效率。这有利于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 同时微型课程也能够在学生复习功课时提供有力的帮助。

微课的制作形式很多, 就个人经验来看, 笔者用得比较成功的有两种。一是利用汉王手写板和录屏软件制作重点题目的解题视频, 可以录音。现阶段学生学习的一大障碍就是得不到具体的指导, 许多问题自己在那里琢磨, 浪费时间, 效果也很差。教师可以展开一对一的辅导, 但精力与时间又不允许。此时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这样录一次微课, 就可以发布给所有学生, 所有学生都可以在终端收看。二是利用摄像机进行课堂实录, 然后利用视频软件进行编辑, 选择其中一些重点的环节制成微课。

课前精心准备, 创建高效课堂 篇8

关键词:课前准备,高效课堂,备课

课前准备是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有效的课前准备能在课堂教学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实现数学高效课堂目标。那么, 如何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创建高效课堂呢?

一、转变观念, 改革备课方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学生的学习方式逐渐发生变化, 加之课堂也不像预设的那样一成不变, 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转变思想观念, 创新方式方法, 不断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备课要从新课程理念出发,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面向全体学生, 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活动设计上下功夫, 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认为备课可以打破框框, 淡化应检性, 强化实用性, 简化烦琐的书写和机械的环节设计, 使教师从繁重的机械书写中解脱出来, 有更多的时间钻研教材, 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 创新教学设计, 强化教学反思, 注重教学效果。如可以在教科书上圈圈点点, 标记批注, 也可以活页备课、电子备课等, 但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 一切都要为提高教学效益服务。

二、钻研教材, 灵活设计课堂

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 钻研教材则是备好课的关键。于永正老师说过:“教学的艺术就是钻研教材的艺术。”

1.深入研读课标、教材, 把握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新课程标准要求, 教师在课前要把握课标, 吃透教材, 对课标和教材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解读。教材内容多是文字的、静止的、平面的、结论性的, 而课堂教学应是有声有色的、立体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创造活动。所以, 教师备课时一定要认真研读教材, 感悟教材, 领会教材, 定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整理、再创造, 充分挖掘教材蕴涵的教育因素, 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使教材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丰满, 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灵活设计教法, 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习潜能。设计适合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还能活跃课堂气氛, 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并使枯燥的知识点变成吸引学生急于学习的内容, 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教法的设计要灵活多样。教学时, 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随机应变,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做到教学有法与教无定法的和谐统一。

3.重视学法指导,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曾经指出, 形成一种独立的学习方法, 要比获得知识更为重要。我国古代早就有“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的理念。数学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信息源, 教师应依据新课程目标, 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方法引导和点拨, 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这对提高数学课堂效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4.精心设计问题, 启发学生思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是学生探索的起点, 也是激发和维持学生兴趣的动力。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设计恰到好处的问题, 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形成技能, 更能启发学生思维, 培养他们的能力。问题设计要从易到难, 循序渐进, 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问, 问题太深太难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问题太浅太易又提不起学生的兴趣, 应让学生跳一跳后摘到桃子。问题太密太多, 无从下手, 问题太少太小, 缺乏刺激, 达不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问题设计要简洁、精练, 有启发性, 让学生一听就知道你在问什么,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使他们接受知识的过程成为一个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的过程。

5.创设生动情境, 调动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 设置教学内容和学生内在需求的不平衡,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如上课伊始可提出问题, 也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音乐或视频, 或展现景物图片, 或置身生活场景等, 创设问题情境、游戏性情境、竞争性情境、操作性情境、体验成功的情境, 给学生提供自由、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6.整合教学手段, 提高学习效益。课前要准备教具学具, 准备教学手段、形式, 并要善于开发、利用其他课程资源, 如校内校外课程资源、条件性课程资源、素材性课程资源等。农村学校常使用小黑板、投影仪、交互式电子白板等, 小黑板或课件上的文字、图案, 甚至文字的排列、颜色都要精心设计, 以便引起学生的注意, 以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熟悉学生, 做到分类施教

1.指导预习, 夯实新课基础。预习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途径, 也是创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预习能让学生提前了解学习内容, 在学习方法上和心理上做好必要的准备, 使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心中有数。在布置预习时, 教师要提出一些联系教材内容、突出教材重点和突破教材难点、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预习要求, 并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指导, 使学生的课前预习真正落到实处, 为新课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2.了解学生, 关注个体差异。教学是由教与学组成的双边活动, 教制约学, 学也制约着教。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才能发挥作用。所以, 教师既要了解全体学生的一般特点, 如整体知识水平、学习风气等, 据此确定教学的难度、广度和深度, 又要了解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 以便因人而异提出不同的要求, 因材施教。我认为只有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教学过程, 实行统一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最优组合, 共同探究, 互相合作和相互监督, 才能使得每一位学生得到锻炼、提高和发展。

四、认识自我, 扬长避短

刍议音乐课的课前准备 篇9

一、准备教学内容

一般的音乐老师总是捧着音乐教材教完每一课的唱歌部分, 一课接着一课, 没有变化也没有悬念。其实一般学校选用的音乐教材不一定适应每个地区孩子的需要, 再加上孩子的差异、学校的差异, 等等, 音乐老师应该根据本地区的学生的实际水平, 根据本地区的一些风土习俗, 有计划地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 如:可以根据地区特色, 对教材内容进行一些补充和更新;可以根据一些需要调整教材的编排顺序;可以自选一部分教学内容, 等等。因此, 音乐老师就不能只是在上课铃打响之后捧着教材进教室了, 而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根据学生的实际选好教学内容, 选内容时要以学生的需求为前提。

二、准备教学设计

选好教学内容是上好课的前提, 那准备好教学设计就是上好课的关键了。著名特级教师斯霞曾经说过:“要上好课, 首先就要备好课。我常常把备课比做指挥员在组织一场战役前所进行的必不可少的筹划。为了组织好 ‘战役’, 我总是反复思考, 反复推敲, 直到找出自己认为比较满意的设计方案为止。备课是一项极其细致复杂的脑力劳动, 容不得半点马虎。”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 我觉得要备好一节课, 首先要整体把握教材, 掌握所要达成的目标, 了解学生的原有基础, 找出教学的重点、难点。当然, 由于学生的原有的认知水平不一样, 执教相同的教学内容, 教师所把握的教学重难点也有所不一样。然后教师再确定恰当的教学方法, 设计好最佳的教学方案, 才能使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而不是捧着教材乱敲棒锣。只有音乐老师课前认真准备教学设计, 才能使课程标准中的“实现其课程价值、教学目标及良好的教学效果”落到实处。例如: 教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青山绿水》, 本单元安排了歌曲《小鸟, 请到这里来》、《绿叶》, 安排了民乐合奏《采茶灯》, 安排了《采茶舞》等音乐活动,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和感受不同的演奏、演唱形式, 从而感受绿色大自然的美, 同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本单元的第2课时是“采茶”, “采茶”流行于南方, 是一种民间歌舞体裁, 主要表现了采茶女快乐的心情, 教材上选的这首《采茶舞曲》保持了“采茶”的基本风格, 又以越剧的音调为素材, 旋律欢快、跳跃, 使采茶女愉悦的风貌一展眼前。为了让学生领略这种音乐风格, 并让学生充分地理解歌曲的内涵, 教师可以设计“舞蹈观摩”的活动, 再现采茶女劳动的画面, 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音乐, 这就需要音乐老师在课前搜集、整理资料, 打有准备之仗, 才能更好地达成目标。

三、准备教学材料

一节成功的音乐课离不开教师课前充分的准备, 一本书、一台录音机已经不能适应如今的音乐课堂。教师设计好了新颖的教学方案后, 在实施的过程中还需要借助一些材料来表达, 如准备好适当的教具。有的人可能以为只有数学课才有必要运用到教具, 其实在音乐课上, 教具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直观、有效的教具不仅能使音乐课堂生机勃勃, 而且能提高音乐老师上课的效率。如我在教学《大家来劳动》这首歌曲的时候, 制作了“小鸟、小兔”等动物头像, 让学生扮演小动物来演唱歌曲, 学生唱歌的兴趣被悄然引发。同时我还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东西, 通过直尺敲击桌子的声音的不同让学生去感受声音的强弱。课的最后, 我让学生同台演出, 唱歌的唱歌, 表演的表演, 伴奏的伴奏, 一时间铅笔、扫帚等都成了演绎音乐的工具, 学生不仅巧妙地演绎了音乐, 而且也巧妙地表现了音乐。另外, 每一节音乐课前教师还需要准备好音乐磁带或碟片, 还要调试好音响, 保证课堂上所需要的音乐及时出现, 为高效课堂做好一切准备。

四、专业知识准备

要想做一位合格的音乐教师, 既要爱岗敬业, 又需要具有丰厚的音乐专业知识, 其中包括一定水平的唱、奏、舞的能力, 包括操作现代教学媒体的技能, 包括文化修养和掌握现代音乐教育教学理论。教师要把平时当战时, 也就是把每一节课都当做“公开课”去上, 课前除了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精心备课、精心制作课件、教具外, 教师自己还需要准备好歌曲的伴奏, 包括伴奏谱编配、乐曲主题的演奏练习等, 使教师自己最美的歌声、琴声在课堂上流利自如地展示。同时教师还要熟悉并唱熟这首歌, 如乐句中何处换气、哪些乐句弱起等都需要在课前搞清楚, 而且还要努力把歌曲背出来, 这样教师才能专注地边弹边声情并茂地范唱。课前教师还需要弄清歌词中每一个字的读音, 识字教学不是语文老师一个人的事情, 音乐老师在教唱过程中也能较好地进行识字教学, 真可谓“一箭双雕”, 而且学生在歌声中识字心情愉悦, 效果更佳。音乐教师只有具备好扎实的专业知识, 才能在音乐教学中以情助教, 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谈体育教学的课前准备 篇10

一、认真编写教案

学习钻研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 系统地掌握各项教材的内容和意义、任务分布和要求, 并且根据课的任务、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课的组织形式等。

编写教案十分重要, 它直接影响到一堂课的质量。编写教案通常是在吃透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的, 考虑场地器材等情况, 根据课的结构, 安排好教学顺序, 写清教学步骤、方法、辅助手段, 讲解示范要求和易犯的动作错误及其纠正方法等。还要写上学生在学习某一动作时可能产生的那些畏难情绪和解决办法。如女同学怕做“肩肘倒立”, 主要是因为她们觉得仰卧在垫子上不雅观。如果教师在课前作好准备, 及时解除她们的顾虑, 就不会出现她们的“站课”现象。

通常, 教师在准备的过程中以个人备课为主, 但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组织集体备课, 以便教师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并可以全面、合理地安排各班教学, 合理地运用场地器材。编写教案要考虑课中各部分及其练习内容的时间安排, 每节课有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各个部分之间要顺畅连接, 练习项目要针对主要教材的需要进行安排, 并且要遵循由简到繁, 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原则。并且要计算每个练习项目所需时间, 根据部分总时间计算出基本练习次数。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 游刃有余。0)

气候的冷暖晴雨, 对体育课的任务、内容、运动量的大小会有很大的影响, 教师在课前应结合季节的特点, 适当地灵活处理教材、灵活取舍教材。

二、做好准备活动

教师在课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加强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活动, 为完成课的教学任务作好机能上的准备。如果教师没有充分的准备活动, 就会影响到教师的技能传授。诸如示范动作不正确、动作不合规格、不美观等等, 更重要的是教师自己可能会出现伤害事故。这样, 不仅会影响到教学的正常进行, 而且还会给学生留下不好的印象。教师做好课前准备活动也可亲自体会一下学生活动的运动量是否适宜, 可以使自己在上课时精神振奋, 加之身着整洁美观的运动服, 也会引起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注意, 甚至是吸引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在暗示着学生在体育课前要穿好运动服、运动鞋等。因为教师是学生模仿的对象, 体育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甚至一个神态都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

三、教学语言的准备

体育教学和其他课不同, 教学的语言, 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 及以往是否有过与本课的内容相似的经验等。因此, 教师对课中使用的语言要认真准备。如怎样布置课的任务, 如何以简练、生动、形象、有趣的语言来描述动作, 怎样鼓励、表扬学生等等。教师在教学中正确的示范, 可以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 而简练、生动、形象的语言, 不仅可以加强教学效果, 而且能够使学生把动作形象清晰、长期地保留在记忆中。这对于学生技术动作的完成和技能的掌握是非常有益的。

四、防护应急准备

在体育教学中, 即使各方面的准备工作都做得非常充分了, 有时也难免有意外事故的发生。如学生的准备活动不充分、不认真、有错误等, 在课间活动过程中, 均有可能发生运动损伤。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教材, 对可能发生的运动损伤予以充分的估计, 并对可能出现运动损伤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作好准备。如自己处理、送往医院等。不要事到临头, 手足无措, 一筹莫展。这样不仅会加剧受伤者的痛苦, 而且还会引起同学们的害怕心理, 措伤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影响教学效果。

五、场地器材的准备

课前要对体育课所需的场地、器材进行全面的检查, 以保证体育课安全顺利地完成。要对所授课所要用的场地进行巡查。巡查内容主要包括:场地平整性如何、场地布置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场地是否与其他班级的体育课有冲突、天气状况是否对教学产生影响等。如场地的风向、阳光的照射、场地的潮湿度等, 防止教学过程中发生意外伤害事故。上课前教师应带领学生提前画好场地, 安放好本次体育课所用的体育器材。做到场地器材布局合理, 安全卫生, 有利于队形变换。即使同一项目的练习也要随着练习要求的不同, 不断变换场地设计, 场地、器材的不断变换也有利于消除学生的视觉疲劳感, 有利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情绪的刺激。

体育课离不开运动场地, 选择大小适宜、舒适安静的练习场地, 对教学效果将起很大的作用。通常情况下, 学校的体育课往往同时有几个班在上课, 运动场上空间大, 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 再加上吵杂的周围环境, 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可能会产生负诱导, 对教学效果产生不利影响。所以, 在课前要根据学校实际条件, 选择僻静优美的练习场地, 以我为主地进行活动和练习, 排除一切外来影响因素的干扰, 对教学效果将产生直接的影响。

课前准备 篇11

关键词:歌曲分析与写作;课前准备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8-0091-01

音乐是感情的产物,歌曲写作其实质是一个人内心情感的抒发、独白和宣泄的方式,并且主观情感占据了大部分的地位,我们学习大量的作曲理论都是为了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写出更优秀的作品。歌曲创作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它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写作技巧同时也需要大量生活的观察、体验、感受。

一、训练视唱练耳的能力

在歌曲写作中,基本音符只有do、re、mi、fa、sol、la、si七个,却可以成就那么多风格类型迥异的音乐作品。作为歌曲写作的课前准备,首先就是要学会快速准确的看谱识歌,对于作品的每个细节音符、强弱、情感的处理都必须非常清楚。这样非常有利于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借鉴和运用。练耳对于歌曲分析和写作来讲尤为重要。整个练耳必须要包括单音、音程、和弦、调式调性、节奏节拍、旋律听记等全方位的练习。对于各种复杂的节奏以及音程关系都要保持到最敏感的听力和分析的程度。只有对于各种观幻莫测的节奏和调性了如指掌,在自己写作歌曲时才能用的轻松自如。

所以想要写出优秀的歌曲作品,必须对视唱练耳的每个细节各个击破,长期坚持,不断提高。当你做到能够将听到的任何作品头脑里第一反应不是音乐而是首调感或者是乐谱的时候,自己对于作品的敏锐度就有很大的提高。

二、大量阅读和声、配器的书籍

作曲四大件的重要性相信所有作曲专业的学者都非常明白。歌曲创作绝对离不开大量的音乐理论知识的。只有懂得和学通了作曲四大件,才能够更好地将自己的旋律感和作曲灵感为我所用,才能更加深入的表达歌曲的思想和内涵。学习作曲四大件的理论知识是不可或缺的一点。

但是对于这一点,很多学者有一定的异议,觉得学了很多看似学院派的条条框框反而会限制自己的作曲思维和作曲自由,会被很多条条框框的规矩所束缚。其实要相信,一个好的作品一定是建立在大量踏实的阅读积累以及牢固的基本功上面的,作曲四大件的理论内容是经历了几百年的时间慢慢发展和沉淀的,而且产生了那么多令人拍案叫绝的优秀作品,到现在为止都不停的巡回演奏和学习欣赏,我们绝对不能否定他的存在和重要性。必须在学习一些看似枯燥的理论基础之上,才能将自己的歌曲创作保持到最好的状态。

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很多方法来进行四大件的学习。比如教师在每节课下课之前,将学生要学习的相关理论知识体系提前让学生预习,可以明确的告诉学生看哪一个科目的那一个章节,避免盲目性。比如,在练习半终止写作的时候,可以告诉学生让他们提前预习斯波索饼的半终止和弦,以及相关必须的论文和文章,学生进行自学和分析。这样就非常容易的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起来,学生也会认为这样的学习方式比较生动和易于接受,从而提高歌曲分析与写作的教学效果。

三、分析歌曲以及多声部作品

多背诵经典的旋律、民歌曲调。这一点就像背英语单词一样,词汇积累的越多,写作时就会越容易,语感也会随着积累越来越好。同理,背诵的经典旋律越多,歌曲写作时的思维就越灵活,旋律感就更强,不用刻意去考虑旋律走向,内心的音乐情感也会更加丰富,写出来的旋律自然更加吸引人,并且创作起来更加得心应手。因此,多背诵经典的旋律,并不是要抄袭或者偷懒,而是为了培养更好的音乐美感。

大量分析歌曲及多声部作品之后,可以从模仿开始写作开始。歌曲写作刚刚开始,很少有很棒的灵感或者乐感出现,学者可以通过大量模仿写作开始,并不是要单纯的模仿旋律本身,可以从曲目的旋律走向、节奏节拍安排、转调离调的处理、音区的安排和处理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模仿写作,积少成多,最后到自己的创新。

四、抓住灵感,随时捕捉

灵感不能可以等待的,灵感随时会出现在你生活中的每一个时间,每一个地点。如果只是每次等待灵感出现时才写作,那么旋律感可能不会太棒。只有大量的练习写作,尝试着写各种不同风格的歌曲,并且记录下来,这样的方式才可能是持久而理性的。写作的量越多,自身的写作经验越丰富,当灵感来的时候才能非常快速准且漂亮的完成整个作品。

当灵感来临的时候,必须要立刻用各种方式将其记录下来,不能错过任何一个宝贵的旋律感,失去一个很棒的作品。你可以用最传统的纸和笔记录下来,如果有录音工具,可以马上将旋律哼唱保存,之后进行详细记录。现在的手机软件非常发达,你可以在各种软件商店下载或者买到很棒的录音工具以及乐谱记录软件。如果软件上有一些不能显示或者不能创作的内容,你可以动手把它记录在纸上,多用手写的效果会比软件记录更快更直观也具有保存价值。

如果当时时间不允许,你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将作品的动机记录下来,用灵感写完全曲的创作者毕竟是少数,用一个旋律很优美的动机去发展更加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创作。

五、深入生活观察、体验、感受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说过一句话“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深入生活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定要学会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在各种环境下都能细致的对生活有自己的触动和感触。丰富的人生经历、生活体验一定是音乐创作的试金石,有了这一块试金石,写出的作品才一定有现实意义。

总之,要做到以上几点,并非易事,这需要一个非常长期的学习和积累,是一定要下苦功夫的,只有不断的学习、探索、创作才可能写出好的音乐作品。

参考文献:

[1]刘贤兵.新课程观下高中音乐创作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首都师范大学 2007

[2]李德隆著.高师音乐教育学概论[M].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4

[3]辛笛.高师作曲基础理论“七合一”改革的可行性探讨[J]. 人民音乐. 2009(02)

[4]龚耀年著.歌曲作法[M].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4

谈谈数学课的课前准备 篇12

关于课前准备, 最基本的对象是教师和学生, 而教师的准备可能会更多更重要一些.因为一节课的教育效果如何, 很大程度上是教师预设、引导和调控的结果当然学生的准备和主动参与的过程也是必不可少的, 否则也不会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那么教师上课之前要做哪些准备呢?一般来说, 我们说教师上课前一定要备好课, 备好学生.说起来简单, 但是这里边有很多细节工作要做.同时对教师的业务水平是一个挑战.“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新的时期要求我们教师要有过硬的教师基本功和专业素养.要对小学数学的整体知识结构烂熟于心, 做到举一反三, 融会贯通, 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才会游刃有余, 才会生成理想的教育效果.很难想象教师一边想一边教的情形, 那是教师的失职, 对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有的教师以为小学数学的内容简单, 没什么大不了, 很好解决.但是当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时, 由于课前备课不足, 在加上专业素养不够, 造成科学性错误的教师大有人在;用“这个问题下课我们再研究”搪塞学生的做法更是被当做“高招”广为人用.笔者听过几次课, 发现了个别问题如有一名五年级学生问:老师, 241这个带分数的分子是几啊?老师不假思索:你看分子是几?有学生说是1, 教师同意并说:这不很简单吗?我听了很是无奈.这位教师缺乏过硬的专业素养.我们知道, 分数的一般形式为nm (m, n都是整数, n不等于0) , 其中m叫分子.我们把那些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的假分数, 看做是由一个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 叫做带分数.所以讨论带分数的分子, 一定要把它化成假分数来看.

还有一次听一位三年级教师的“钉子板上的图形”一课, 其中有一个环节是教师让学生在钉子板上试着围出图形.学生围得很高兴, 有的围的是基本形状, 也有的围的是想象出来的复杂形状.学生汇报时, 一名学生说:老师, 我围出了等边三角形.一时间, 学生中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认为钉子板上能围出等边三角形, 另一种则说不能.但是学生又没有办法说服对方, 只是直觉像与不像, 或是简单地用直尺量.面对这种情况, 这位老师先是肯定了能围出等边三角形, 当学生几乎是齐问为什么时, 她又说:我们下课再探讨怎么样?我看到了学生失望的眼神和疑惑的表情.显然, 这不是他们想要的结果.其实, 我们只要有一定的数学素养, 就应该知道在钉子板上是不能围出等边三角形的.因为三边当中必然既有有理数的长度, 又有无理数的长度, 有理数和无理数永远不能相等, 所以在钉子板上不能围出等边三角形.尽管这样的解释学生可能还是不懂, 但它毕竟是科学的, 正确的.随着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增加, 学生就会理解其中的道理了.以上的两个例子都是笔者在听课时遇到的实际情形.当然, 这种现象可能在我们教师身上不多, 只是个别现象.我想说的是我们数学教师一定要加强数学专业素养的提升.

备课涉及的方面很多, 这里不一一表述.但值得一提的是, 有些老师不注意研究教材和知识结构, 只是追求课件的华丽乃至花哨, 有舍本逐末之嫌.教师备课的本质是研究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和相关联系, 正确科学地确定教学目标, 把握教学的重难点, 预设教学的环节, 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核心, 科学合理地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

再说说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一般来说, 上课之前, 学生除了要准备好本节课所需的课本、学具等, 还要在精神上进入上课的最佳状态.所以有经验的老师总是在课前谈话上下一番工夫, 这在心理学上是有一定道理的.在学习新课之前, 学生最好能够有计划地复习一下相关的旧知识, 预习将要学的新内容, 教师可以教会学生预习的操作方法和步骤, 使学生预习时有的放矢, 避免盲目性.以上只是简单的介绍了学生课前的准备情况.对于学生而言, 最重要的还是认真听讲, 积极思考, 注意倾听, 敢于表达和提问, 这样才能有好的学习效果.

上一篇:评高级教师职称论文下一篇:夏季蔬菜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