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樱学习方法总结

2024-07-13

龙樱学习方法总结(通用11篇)

龙樱学习方法总结 篇1

最闪存法:

数学是训练人思维的最好方法。剧中樱木老师每天训练大家快速回答数学问题。于是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学生两两分组,一人出题,以打乒乓球的形式提问对方,另一人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将来“球”击回;两人各拿一副扑克牌,将数字一张一张加起来,先算完整副牌者为胜??题目看似简单,但若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正确完成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要求我们对所学知识如口头禅般的烂熟于心,以及速度可比迅雷的敏捷思维。故名之:闪存法。曰:勤加数学训练,有益思维健康。

最身心结合法:

当看到师生一起边跟着英文歌跳健美操边狂说英语,那么这便是川口老师的英语课了。在音乐中,每个人都找到了说英语的自信和愉快感觉,肢体的运动和大脑思维相结合,记忆越来越深刻。其实学语言最重要的是运用它交流的幸福感和自信感,有了这两样“倚天剑和屠龙刀”,英语学习就会变得乐趣多多。

最漫画风格法:

下面请大家回忆一下初中时物理中摩擦力的教学过程,于是我们得到这样一副图:斜劈上一物块,以箭头沿斜面向上,示意物块所受的摩擦力。想当初我是苦想了好久才顺利理解的。而剧中我们却看到这样一幅漫画:小男孩滑滑梯。长相酷似爱因斯坦的物理老师解释着图中将小孩裤子拉下来的力就是摩擦力。在屏幕前,我一边捧腹,以便不得不折服于这简单有效的方法。学习中,我们常常把事情想得复杂,而这种化繁为鉴、化难为易、化阳春白雪为下里巴人的方法于我们是很值得借鉴的,正所谓化腐朽为神奇也。

最团队合作法:

对于需要大量记忆的科目,一个人复习起来,其枯燥乏味自然可想而知。很多人可能提出画知识图表的建议。这固然是个好方法,但终究是孤军奋战,归纳的过程本身并不节省时间。不过,若几个同学一起,每人都分配一些任务,然后把各自的成果资源共享一下,结果就相当于用原来几分之一的时间总结了全部的知识,事半功倍。而且,若只是给自己做,很可能不那么认真,但一想到这东西是要给别人看的`,自然就认真起来了。做的时候多用一些彩色的图形,给人以视觉的冲击;编一些顺口溜,被起来琅琅上口,加深记忆。

究极考试秘籍: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要想在考试中充分发挥平日所学,调整好心态无疑是最重要的。纵观全剧,我个人最欣赏的一句话是:考试是对话,不但是与人的对话,也是与自己的对话。与人对话:其实考试不过是考察大家知识掌握的一种方法,是出卷人与考生的一种对话媒介,我们的目的不过是要告诉出卷人我们很有能力。所以,考试时即使不能完全做出题目,也要表达出我们的思想,告诉别人,我们是有才华的。与己对话:在考场那个很压抑的环境下,尤其是当周围的人看上去都好聪明的时候(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这样的时候),我们要相信,考试中我们最大的敌人永远都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

不按常理出牌:

这恐怕是大众对以上方法的定义。其实世上并没有什么通法和公理,只有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永远是最好的。至于上述江湖上鲜为人知的所谓武林秘籍,就姑且当作参考吧,希望对大家的学习能有所帮助。

龙樱学习方法总结 篇2

一、调查结果

笔者在长期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都被一个问题困扰,就是“课堂上听得懂,课后不会做”.也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在课堂上解决很多问题,但是在自己解决具体问题时,却经常出现困难,甚至无法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为此,笔者曾有针对性的增加了训练量,以期能够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增加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进而解决“课后不会做”的问题.然而在实践中笔者发现,这样的方法在短期内可能会有效,但是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后,就处于停滞状态,一是学生压力大,有一定的抵触心理,二是此方法治标不治本.

笔者对班级内的学习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在训练达到一定量后,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时出现的错误,竟有80%~85%(占总错误的比率)出现在“已经掌握解题相关知识和技能”的问题中.这主要有两类原因:(1)学生在物理问题解决过程中欠缺策略性知识;(2)学生在物理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欠缺心理调控的能力.下面是笔者对任教的教学班的54位高三物理加试学生的四次物理测验,在讲评试卷后要求学生对自己存在的问题加以归类统计,归类统计如表1.

二、解决策略

对这些错误进行细分,可以发现学生错误集中在“审题、列式与运算”两大块中.

1. 原因分析

审题错误的原因:(1)问题情景表述较长;(2)学生对问题情景感到陌生.

列式运算错误的原因:(1)列式依据不清晰;(2)公式变换推导过程违反数学方程最基本运算法则;(3)在重复低效的方程求解中出错.

2. 策略提出

(1)“适时停顿、及时处理”策略

许多学生出现审题错误,主要是由于“题给情景的表达较长.在审题过程中,学生会根据信息加工理论,那在加工信息时就会产生记忆,而学生在较长题目的审题和思考中,就可能会出现:对题给信息无法作出及时处理,读题完成后极有可能遗漏许多有价值的信息的现象.这当然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困难.

因此,教师需要让学生在审题中,停顿于关键词出现处、停顿于物理过程描述的结尾处、停顿于物理状态描述结尾处.完成这样的审题,学生才能对问题,产生较为清晰的轮廓.

例1如图1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被细绳牵引,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作匀速圆周运动,拉力为F时的转动半径为r(1),如图所示.当拉力增大到8F时,物体仍作匀速圆周运动,其转动半径为r/2(2).则在这一过程中,外力对物体做的功为(3)()

(A) 4Fr (B) Fr/2 (C)7Fr/4 (D) 3Fr/2

第一步:笔者在课堂上作指导时,先示范:念题至(1)处时停顿,接着让学生根据关键词“匀速圆周运动”、“拉力F”、“转动半径为r”作适当关系量化得:.

第二步:接着念题至(2)停顿,又让学生根据关键词作适当的关系量化得

第三步:最后念题到(3)停顿,提醒学生对关键词“功”与已列的两个方程进行联系,学生很自然地联想到动能定理,得:,最后联解三个方程可求出答案.

(2)“关注熟悉、着眼基础”

我们说的“关注熟悉”,其实就是从问题的情景中,暂时忽略陌生的情节,而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熟悉的物理情节和原理中.在熟悉的物理背景中,再着眼基础,也就是要求学生对问题、知识和方法熟悉化的过程中,将注意力回归到物理的的基础知识和方法,以此为起点,然后能够按照题意进行思考,最终顺利解决问题.

例2图2所示为两个用电器的,I-U图线,请根据图线回答:当这两个用电器串联在总电压为6 V的电路中时,用电器的总功率为()W;当两个用电器并联在4伏电压的电路上时,总功率为()W.

第一步:熟悉背景

本例所给出的I一U图线是曲线,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陌生问题情景(平时所接触的I一U图线均为直

线).因此,笔者首先要求学生熟悉情景,让它们意识到题给的要求,其实就是两个用电器的简单串联和并联的问题.

第二步:着眼基础

引导学生回归到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最基本特征:串联电路电流相等、电压相加;并联电路电压相等、电流相加.此时,解决问题的策略就形成了.

在图中寻找电流相等(纵坐标值相等),横坐之和(电压之和)为6 V时两用电器的电流值(图中为0.4 A),这样就可以算出:P串=I(U1+U2)=2.4 W,以及电压为4伏时两图线的对应的电流值(分别为0.4 A和0.6 A),算出:P并=U(I1+I21)=4 W.

参考文献

[1]范应元,陈万平;从《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谈教学目标叙写的误区[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04(6).

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总结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 理解概念  重视例题  加强练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6.082

初中数学作为整个中学数学的基础,学生要引起高度的重视。但是大部分学生在接触到几何知识的时候,往往会觉得比较困难,甚至在整体知识的理解上出现问题,这些问题对数学知识的学习都是非常不利的。同时,初中数学成绩的好坏不仅影响到整个中学时期的数学水平,还影响到物理、化学等理科成绩的好坏。因此,学生应该想办法尽快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为中学时期所有理科学科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一、理解各个数学概念的含义,打好初中数学的基础

数学概念是整个初中数学的基础,所有数学问题的解决都是在数学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如果学生数学概念理解不够深刻,那么就会导致数学题目不会做,数学成绩不够优秀。因此,学生想要学好初中数学,首先要做的就是记住课本上所有基础的数学概念的含义,并对这些基础性的数学概念加以理解和掌握。

很多老师在对于数学概念的处理上往往会比较生硬,强调了概念的重要性之后,硬性要求学生背过。这种方法显然是错误的,学生只背过概念,对他们数学成绩的提高并没有多大帮助,想要真正提高数学成绩,就要从理解概念的层面上入手,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进行题目的解答,这样学生做起题目来才能够得心应手。

老师需要在讲解数学概念的时候,着重提出概念的背景和推导过程,要让学生逐步理解概念的含义,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初中数学学科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遇到不理解的概念一定要刨根问底,自己课后查阅资料,或者与同学进行讨论,也可以及时向老师进行请教,毕竟数学概念是整个初中数学学科的基石,学生必须将这个基础打牢。

二、重视资料上的例题,借助例题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学生在理解数学概念的基础上,要做到活学活用,将所理解的数学概念运用到题目中去。然而,大部分学生会在知识点的运用上出现问题,学生不知道具体怎么使用已有的概念,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将概念运用到数学题目中去,最终解答出题目。这时,例题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

在每一章节提出的数学概念之后都有几个例题,而且例题的难度并不大,学生往往很容易看懂。老师在进行每一章节知识点的讲解时,往往也会讲到这些例题,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帮助学生学会活学活用,将知识点运用到题目中去。

学生对于某个知识点如果实在不能理解,可以试着从例题入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并且初步学会运用知识点。课本上学习的知识点往往是抽象的,大部分学生不能够对知识点进行直观的理解,然而,例题则是将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将枯燥无味的文字翻译成数学语言,从数学题目的解答过程中完成知识点的阐述与诠释,这样学生能够从例题中更加直观地理解知识点的内涵和含义。

然而学生在看例题时,不能只靠眼睛,不能只读一遍题目,扫一眼解答过程,自以为已经理解了题目,然后就草草了事。这种方式并不能将例题的作用发挥出来,例题往往很简单,但是简单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看一遍就过目不忘、理解其中的解题思路和内涵。因此,学生在看例题时,要着重记忆例题中所体现的解题方法,深刻挖掘例题中的解题思路。学生在看例题时不能走马观花,不能就题论题,只记住某一道题目中的解答过程,而不去理解题目的解答思路和方法。学生应该在看每一道题目时,都要理清题目中所运用的解题思路,掌握题目的思维方式,当再次遇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时,学生就能立马反应出题目的解答思路,这样才能达到看例题的真正意义。

同时,学生要将看和写结合起来,在看例题的过程中自己动笔进行解答,自己动脑思考,真正将看到的东西变成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就要借助书写来达到思考的目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要求学生在记忆数学题目的解答方法的时候,通过书写来加深印象。学生在看例题的时候要先思考,自己动笔写出自己的思路,再看正确的解答过程。

三、多做练习题,加强练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要通过练习来提高成绩。因此,学生想要学好数学,就要多下工夫,多做几道练习题。但是多做练习并不意味着题做得越多越好,而是要注重所做题目的质量,学生要做的是从题目中获得解题的思路,学会思考,找到解答初中数学题目的一般规律。

学生在进行题目训练时,要有针对性,比如在每一章节的知识点学完之后,学生要针对自己不理解的部分进行专题训练。学生不仅要掌握课本上给出的例题,还要掌握课后习题的解答思路,同时,学生还可以借助辅导资料,多做些课外的习题,增强自己对某部分知识点的解答熟练度。然后学生可以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做综合类题目,从综合类题目中摸索初中数学综合类大题的一般规律和思路。

同时,学生需要在每道题目的解答过程中理清思路,有意识地记忆题目的解答思路,借此形成熟练地数学思维。数学学科往往注重学生思维的灵活度和熟练度,学好数学的关键,往往在于学生是否具有思维技巧。每道数学题目的解答都需要学生对自己的思维方式加以利用,因此,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思维方式的培养,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但是不要养成思维定式,要从多角度进行题目的思考和解答。

除此之外,学生还应该多做些综合类题目。由于综合类题目中所包含的知识点多,所运用的解题思路比较灵活,因此更加有利于学生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提高自己对数学学科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学生能够在综合类题目的解答过程中寻找到自己的漏洞与不足,因而能在日后的学习中不断完善自己,从而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综合能力。

培养数学思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通过学生长期坚持多做题进行知识点的巩固来完成,学生要想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就要有勇气坚持做题。

抽象行列式计算方法总结 篇4

一、利用矩阵运算计算行列式

( 1) 计算抽象矩阵乘积的行列式

知识点: (1) 设A, B为同阶方阵, 则A, B, |An|=|A|n.

(2) 设A为n阶方阵, K为常数, 则|KA|=Kn|A|.

例设A, B为三阶方阵, | A | = 2, | B | = 3, 则| | AB | AB2|=_.

解∵ | AB| = | A| | B| = 3 × 2 = 6,

( 2) 计算抽象矩阵线性组合的行列式

A, B为抽象同阶矩阵, 求a A + b B的行列式| a A + b B | .

注意: | A ± B| ≠| A| ± | B | , 因此解决此类问题, 一般有两种方法:

(1) 若A, B存在一定关系, 可利用此关系化为一个矩阵的行列式;

(2) 若A, B没有关系, 利用矩阵的运算转化为矩阵乘积再处理.

例设A为三阶矩阵, A*是A的伴随矩阵, 且|A|=-1/2, 则

【1988 数学三】

例设A, B为三阶矩阵, 且| A | = 3, | B | = 2, , 则| A + B- 1| =______.

【2010年数学二、三】

(3) 计算矩阵方程中某些矩阵的行列式

已知矩阵方程g (A, B) =0, 求|f (A) |.

方法: 将g ( A, B) = 0 转化为f ( A) ( ……) = E, 然后两边再取行列式.

例矩阵, E为2阶单位矩阵, 矩阵B满足BA=B+2E, 则|B|=______.

【2006 数一、二、三】

解由BA = B + 2E, 得B ( A - E) = 2E.

上式两边取行列式, | B| ( A - E) =

( 4) 计算含有伴随矩阵 ( 或代数余子式) 的矩阵的行列式.

知识点:

设矩阵A = ( aij) n × n, Aij是aij的代数余子式, A的伴随矩阵A*= (Aji) n × n.

(1) AA*= A*A = | A | E.

(2) 当A可逆时, A*= | A | A- 1.

例设A为三阶矩阵, | A | = 3, A*为A伴随矩阵, 若交换A的第一行与第二行得到B, 则| BA*| =______.

【2012 数学二, 三】

解∵ A交换第一行与第二行得B, ∴ | B| = - | A|

例设A = ( aij) 是三阶非零矩阵, | A | 为A的行列式, Aij为aij的代数余子式, 若aij+ Aij= 0 ( i, j = 1, 2, 3 ) , 则| A |=______.

【2013 数学一、二、三】

由行列式的按行按列展开定理, 知

由A≠O知aij不全为零, 得

二、利用两向量组间的关系计算行列式

( 1) 已知用行 ( 列) 向量表示的两方阵及其行列式的值, 求其线性组合后行列式的值.

知识点: 设 αi为同维向量, 则行列式加法:

矩阵加法: ( α1, α2, α3) + ( α1, α2, α4) = ( 2α1, 2α2, α3+ α4) .

例设4×4矩阵A= (α, γ1, γ2, γ3) , B= (β, γ1, γ2, γ3) , 其中 α, β, γ1, γ2, γ3均为列向量, 且已知行列式| A | =4, | B | = 1, 则行列式| A + B | =______

( 2) 设B的列向量组均为A的列向量组的线性组合, 已知| A| 或| B| 的值, 求另外一个行列式的值

知识点: 设有向量组A: α1, α2, …, αm及B: β1, β2, , …, βl, 若向量组B能由向量组A线性表示, 即

例已知 α1, α2, α3, β1, β2, β3均为三维列向量, 其中 β1= α1+ α2+ α3, β2= α1+ 2α2+ 3α3, β3= α1+ 4α2+ 9α3, 设A= ( α1, α2, α3) , B = (β1, β2, β3) , 且| A| = 1, 求| B| .

【2005 数学一、二】

三、利用矩阵的特征值计算行列式

知识点: 设矩阵A的特征值为 λ1, λ2, …, λn, 则

例设 α = ( 1, 0, - 1) T, 矩阵A = ααT, n为正整数, 则

【2000 年数学四】

解矩阵A=ααT的特征值为λ1=2, λ2=λ3=0.

则矩阵a E-An的特征值为a-λin.

即a - 2n, a, a, 则有

参考文献

[1]李永乐.2014年数学复习全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3.

课堂总结的有效方法探究 篇5

一、结合板书,总结归纳

课将结束时,教师可结合板书,用简明生动的语言对全文进行总结归纳。这样使学生对整堂课有一个完整、清晰、深刻的印象。这种从知识的发散到知识的压缩收拢,有助于知识的储存和迁移,也有利于学生把握重点、抓住关键,建立知识联系,组建知识结构,从而深化认识、加强记忆。

如《梦想的力量》一课,笔者以学定教,按照预设依次板书:梦想——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喝上洁净的水;瑞恩的美好童心——善良、富有同情心、金子般、坚定执着的信念;文章脉络——攒70元、筹集2000元、筹集买钻井机的钱。课尾,笔者便结合板书,用生动简明的语言引领孩子们将课文总结了一番,帮助他们更深刻、更系统地理解和把握了课文内容。

二、巧设悬念,有效延伸

古有诗云:“为学贵知疑,知疑贵问师,问师可释疑,释疑则有知,小疑获小进,大疑得大知,知疑且善问,学成必无疑。”在课即将结束之时,教师在概括新课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加以适当的延伸,从而巧妙地引出既与新课联系,又与下一课有关的新问题,让学生求知若渴,欲罢不忍,使学生下课留有悬念,为下一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如《丑小鸭》的第一课时后,孩子们通过学习,已经认读了生字词,学习了第一、二、三自然段。在与其他小鸭的外形对比中,孩子们已经深刻认识到了丑小鸭外形的丑陋,激起了内心对丑小鸭的同情;在学习作者对丑小鸭受到欺负的动作描写中,孩子们内心涌起了对丑小鸭的保护欲望。课将结束时,笔者以饱含深情的语调说道:“可怜的丑小鸭带着孤独、伤心的情绪离开了家,之后,它又会有怎样的遭遇呢?它最后又是怎么成为美天鹅的呢?下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带着这样的疑问结束新课,孩子们有意犹未尽之感,为下一课的学习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保持了学生继续学习的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课外拓展,开阔视野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就是个引子。”可见,一堂课的主要内容讲完后,不应是学生学习的结束,而应把课尾作为联系内外的纽带,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扩展,开阔学生视野,丰富知识储备,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学完《将相和》一课,看着孩子们对历史故事如此感兴趣,笔者引导道:“《将相和》这个历史故事选自哪里?”孩子立刻说道:“《史记》。”“那你们想不想知道更多的历史故事?”“想!”“那怎么办呢?”孩子们一愣,反应快的接口道:“我要买《史记》这本书,有时间就看一看。”笔者微笑着点点头。将孩子们的视野引向这本史学巨著,激发了他们读史书的兴趣,笔者内心雀跃不已。

记得笔者和孩子们一起学完萧红的《祖父的园子》时,我们都喜欢上了萧红那充满童真童趣的文字。课将结束时,笔者利用课件出示萧红的《呼兰河传》一书的封面,并说:“孩子们,《祖父的园子》一文就是出自这本书。老师已经看完了这本书,透过这本书的描写,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20世纪30年代的东北城镇的生活场景,其间活动着一个个鲜活的人物,风趣处令我忍俊不禁;愚昧处令我不胜唏嘘,真使我感慨良多。你们也可以读读这本书,并在日记中与我交流自己的读后感受。”结果,一下课,一群孩子便围着我要借书,还有的问去哪里买这本书。这样的结尾,怎会不走进学生的内心,并将心动化为行动呢?

四、激情结束,升华情感

“感人心者,必先乎情。”我们也常说要“以情动人”。课将结束时,教师以充满激情的语言结束本课,以意味深长的话语寄厚望于学生,往往很能打动学生的心,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在《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即将结束之时,笔者用略带伤感而又铿锵有力的话语说道:“孩子们,为了让我们深爱的祖国不再遭受这样的凌辱,作为身处和平时代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孩子们有的说:“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建设祖国,让祖国变得强大。”有的说:“我长大想去当兵,保卫祖国。”……这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在这样的结课中,“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就悄然种在了孩子们的心田上。

总之,一堂课的结束,如同戏剧结尾的高潮、唱歌最后的升调,晚会的“压轴”,教师如能认真对待,细心钻研教材,精心设计结束环节,就能在学生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同撞钟,留下不绝于耳的清音,不绝于脑的思索。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和规律总结 篇6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方法;规律总结

高中阶段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重要阶段,一直备受关注。众所周知,高中数学是学生相对来说较为苦恼的一门学科,主要是其与初中数学相比而言,起点高、难度大、难点多、容量大;概念繁多且抽象、数学定理多且严谨;需要学生较高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理论论证能力等,极易出现学生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因此,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路人,教者应该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通过教学实践对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和规律进行总结,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新课标的教学任务。接下来,笔者就从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入手,总结数学教学方法和规律,仅供参考,以期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一、衔接好初高中数学知识是前提

一直以来,人们对初高中数学的认识存在一个误区,普遍认为高中知识与初中知识联系不大。这就导致一些学生在学习高一的课程时不联系初中所学知识,导致知识的脱节,加上许多高中生记忆力不太好,知识运用能力不高,数学思考方法单一等现象,使得一些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遇到困难。作为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回顾;注重知识的衔接,使新旧知识融为一体,形成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例如,在讲“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时,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回顾初三所学的关于“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进而提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概念,這样一来学生便于理解,又将新旧知识相互联系,形成知识的系统性,有利于学生以后的数学知识的掌握和数学习题的解答。

二、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关键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课程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则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还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由于数学学科特点鲜明,这就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是不行的,题海战术效率也不高。教师必须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必须从自身学习现状入手,通过课前预习、制订计划、认真听讲、积极回答、独立作业、自我总结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地安排时间,从盲目的题海中走出来。学会用“心”听,就是注意力要集中;用“口”答,就是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抓住课堂关键时间;用“脑”想,就是善于思考,不要等着老师给答案;用“手”记,就是善于做笔记,善于总结,将错题难题总结归纳,通过以上种种方法和手段,掌握一系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来提高数学学习成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三、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是条件

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有些教师认为这种课堂教学形式教学效率高,学生掌握快,其实这是极其错误的。表面上看,直接传授数学知识给学生,可能在当时学生不用自己动脑想也可以记住,但是不一定记得牢,过后也不一定会用。这种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饱遭诟病,因其十分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需要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将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教学、师生互动教学、实践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综合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思考、理解知识,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掌握知识,内化知识并应用知识。例如,教师在讲授立体几何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课下制作棱柱、棱锥等几何体,体会几何体的形状、性质以及所涉及的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尤其是对于抽象的图形,通过学生亲自实践,动手操作,有利于学生对抽象图形的掌握,为以后学生解题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用地球仪讲授经度、纬度、球面距离等内容,将图形的直观认识和抽象概念相结合,既利于学生理解又记忆深刻。图形辅助教学是数学教学普遍应用的一种教学形式,在数学教学中会涉及很多抽象图形、复杂问题、抽象概念,若能够利用图形辅助理解,则必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和规律还有很多,以上只是简单谈到了其中一部分,还需要教师不断实践与学习,总结更加有用的教学方法供大家借鉴,从而消除学生学习数学的障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祖朝玺.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探讨.才智,2012(18).

[2]刘苏梅.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反思.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4(4).

作者简介:焦艳平,女,出生年月:1978.9.1,大学本科,就职于吉林省磐石市第五中学,研究方向:高中数学。

关于计算封闭气体压强的方法总结 篇7

物理选修3-3为热学内容,高考分值为12分,对于封闭气体的考查,通常为8分的计算题.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求封闭气体的压强是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问题,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些规律方法,以供探讨.

封闭气体的压强有两个特点,一是气体自重产生的压强一般很小,可以忽略.(大气压强p0却是一个较大的数值由大气层重力产生,不能忽略).二是密闭气体对外加压强的传递遵守帕斯卡定律,即外加压强由气体按照原来的大小向各个方向传递.封闭气体的特点对我们接下来求解气体的压强尤为重要.

封闭气体通常有两种情况,即液体封闭的气体和固体封闭的气体,我们分两种情况分别讨论.

一、液体封闭的气体压强

1.液体压强p=ρgh,其中h代表了液体竖直方向上的高度,此公式计算出的压强单位为帕斯卡,若液体为高度为h的水银,大气压强又以cmHg为单位,则我们可以直接用大气压强p0±h求气体压强.

2.若液面与外界大气接触,则液面下h处的压强p=p0+ρgh.

例1如图1,玻璃管中灌有水银,管壁摩擦不计,设p0=76 cmHg,求封闭气体的压强

解析:本题可用静力平衡解决.

以水银柱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列平衡方程

(1)p0S=p1S,即p0=p1,所以p1=76 cmHg.

所以p2=p0-h=51 cmHg.

所以p3=p0-hsin30°=63.5 cmHg.

所以p4=p0-h=51 cmHg.

观察以上解题过程,我们首先对液柱受力分析,列出液柱的受力平衡方程,两侧消去s后转化成了压强平衡方程,即液柱下表面液片的压强平衡,所以,由液体封闭的气体我们最终列出的是压强平衡的方程.

例2如图2所示,求出被水银封闭的两部分气体的压强.(设大气压强p0cmHg)

解析:利用液片压强平衡列方程,首先我们要确定各个液面的压强大小.

如图所示,液柱h1上表面压强等于1气体压强p1,下表面压强等于大气压强p0;液柱h2上表面压强等于1气体压强p1下表面压强等于2气体压强p2,列出关于液柱下表面液片的压强平衡.

h1下表面:p1+h1=p0,即p1=p0-h1.

h2下表面:p1+h2=p2,即p2=p0-h1+h2.

方法总结:以液柱下表面的液片为研究对象,根据压强平衡列方程进行求解.这种方法简单有效,应该让学生们熟练掌握.

二、固体(活塞或气缸)封闭的气体的压强

例3一圆筒形汽缸静置于地面上,如图3所示,汽缸筒的质量为M,活塞质量为m,活塞面积为S,大气压强为p0,现将活塞缓慢上提,求汽缸刚离地面时汽缸内气体的压强.(忽略摩擦)

解析:与封闭气体接触的固体,必定受到气体力的作用,以固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列平衡方程为大体解题思路.

解法1:以活塞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

由题意可知拉力F=(m+M)g

解法2:以气缸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

方法总结:以与气体接触的固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建立方程,来找出气体压强与其他各力的关系.(若为非平衡态,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动力学方程)

勤写课后总结 促进数学学习 篇8

众所周知,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 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等特点, 是学习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但是对于数学的学习, 大部分学生觉得是一件枯燥无味又比较艰难的事情。特别是对于那些不善于与别人进行语言交流、或者比较内向的学生来说, 有问题、有疑惑、有想法和新见解时, 又不敢和同学、教师进行相互沟通和交流, 如此日复一日, 问题、疑虑越积越多。这样就造成这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逐渐减弱, 最后会出现厌学数学的现象。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的思维空间, 给师生提供另一种交流的平台,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 逐渐培养学生写课后总结是实现这些目标的一种比较有效的途径。

数学课后总结的内容、形式、长短没有限制, 没有统一的标准。其内容可以是针对当天新授课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进行的归纳总结, 或者是对所学新知识产生的质疑, 或是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及其拓展、猜想等, 或者是对自己所学过的数学知识结构进行梳理, 还可以是对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的建议、见解, 或者只是抒发一下自己的感情等等。只要有想法, 有疑问、有见解、有建议, 均可以作为总结的内容。至于内容的长短可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而定, 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教师通过阅读学生的课后总结, 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以便查漏补缺。而写课后总结对学生学习数学则有更大的益处。

第一, 有助于学生及时复习巩固新学知识、加深理解。进行课堂教学时, 教师与学生虽然是面对面的交流, 但是受时间、空间以及讲授内容等方面的限制, 很难实现个别化教学。这样, 学生对教师讲授的内容的理解程度、掌握情况会因自身基础、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是通过写课后总结, 可以尽可能地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在总结中,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 对所学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阐述。而在写总结的过程中, 必然要对所学知识内容进行回顾。在回顾的过程中, 对所学内容就进行了复习巩固。通过对所学内容的重新梳理, 对于课堂上已经理解掌握了的知识点就可以加深印象, 对于有疑虑的部分可以提出来以待解决;同时也可以将自己不同于教材上的解题方法、解题思路写出来供大家分享;或者是将不同于教师的想法、见解提出来与大家一起商讨解决。尤其是对于一些细微性的内容, 通过阅读教材可加深印象, 增强理解。

第二, 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写总结时, 就需要重新阅读教材。特别是当学生对教材中的某个知识点或问题有新认识、新解法, 或者是不同于教师的观点或结论时, 为了证明自己所持的观点、结论的正确性, 就会尽可能地去搜集和查阅教材及相关的资料, 以获取充分有力的证据。而在搜集和查阅资料的过程的同时, 不但能让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扩充, 同时还能加深对所要论证部分内容的理解。通过独立思考, 对所学知识将会形成一个更加完整、清晰、准确的理解, 便于长时记忆。

以往, 大家对于数学的学习, 一般都是凭借课堂上听教师的讲授的内容, 来完成课后作业。大部分学生很少有主动再次翻阅教科书的习惯, 只是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时, 才会翻到相关部分进行查阅, 目的只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已。这样, 所学知识没有得到复习巩固的效果, 就易造成上课能听懂, 下课后不会做作业;或者是上课能听懂, 课后也能很顺利地完成作业, 但对课外的与之相关却不同于课本上的题目, 做起来觉得非常困难的状况。究其原因, 实质还是因为对所学内容理解不深, 没领会新学内容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根据笔者对本校教育专业学生为期一学期相关实验调查发现, 自从开始写课后总结两个半月后, 大约有45.38%的学生逐步形成了课后先阅读教材、重新梳理知识要点、然后完成作业的习惯。当然做作业的效率也有了很明显的提高。对于教科书上的一些例题, 学生有时候提出来的解法很新颖、巧妙, 让人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甚至有个别学生根据教科书上的知识及自己的理解, 对例题进行了改编。将已知条件、未知结论适当的进行调整变换, 就能把原题改编成一道或几道与原来截然不同的题, 并能提出详细的分析和解题思路。从而将所学知识加以融会贯通, 灵活应用。也有学生根据对相似题目的求解和分析思考, 会概括出一些具有一般性、规律性的结论。而这些都需要学生经过仔细思考, 认真推敲才能完成。而教师及时对学生的课后总结进行批阅, 正确的给予肯定和认同, 不对的进行指导纠正, 使之体验到一定的成功感, 就更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 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要写总结, 就得进行思考。一般地, 在总结过程中, 学生可根据教材提供的内容和教师提供的线索, 经过认真仔细的分析, 逐步归纳出相应内容的知识结构, 总结出要点, 并努力地用自己的话语将之较完整、较准确地表达出来。虽说, 这有一定的难度, 但是时间一长, 对于他们分析问题、归纳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

例如, 当学习了“线段的定必分点”这节内容后, 有位学生在课后认真阅读了本节内容后, 根据分点P分有向线段!所成比的定义, 即λ=P1P/PP2 (其中P1P与PP2分别表示有向线段的数量) 总结出了如何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去求分点分给定的有向线段所成的比的解题思路。按学生的理解, 一条有向线段的分点将之分成两条有向线段后所成的比为λ, 则λ就等于由该有向线段的起点到分点, 分点到终点所构成的两条有向线段的数量之比。所以要计算λ的值, 只需要先确定所给有向线段的起点、终点, 然后根据相关内容解之。在理解上, 如果记住了这一特点, 就不容易受不同字母表示同一有向线段的起点、终点的影响, 准确地求出λ的值。

可见, 如此理解记忆, 不易混淆。虽然这样做出的总结显得很一般, 但是由于是学生自己通过看书思考得到的结论, 因而形成的印象比较深。当遇到与这部分内容相关的习题或问题时, 他就会比较轻松地形成解题思路, 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点, 使得学生有了一定的成就感, 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时间久了, 这种学习的劲头还能渗透到其他科目的学习中去。若在进行相关内容的复习时, 只需看着上面总结出来的结论, 就能很轻松地用自己的语言把这部分内容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关键点叙述出来, 不但缩短了复习时间, 而且提高了复习质量。

第四, 可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面对教师, 学生总会有敬畏心理, 通过文字与教师交流, 就少一点害怕, 多一份勇气。而课后总结能为学生提供一个畅所欲言的场所和机会, 学生在总结中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谈论数学知识, 重新梳理知识结构, 提出疑问或好的见解;也可就自己在做题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 并加以纠正;也可以谈谈学习数学的体会;还可以就教师的授课方法等方面给教师出谋划策等等。这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是进行相互交流的有一条有效途径, 有利于双方的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对于教师来说, 通过及时批阅学生的课后总结, 可及时获取反馈信息, 更全面地了解学生, 从而有效地控制和调整教学活动, 改进教学工作, 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 并与学生共同解决存在的问题;同时, 还可以汇集部分巧妙的解题方法、好的思想、较典型的学习方法等等与其他学生共享。

总之, 通过写课后总结和阅读课后总结, 使师生实现了“教学相长”。勤写课后总结为学生提供了自由思维的空间, 也保护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使学生通过归纳总结有所反思、有所提高。不仅让学生知道结论, 而且了解了有关知识的发展过程, 从而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为他们的后继学习做准备。同时, 阅读课后总结也为教师改进教学、调整教学方法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 为教师更好地制定后继教学方案奠定了基础。

摘要:在数学课教学中, 教师努力培养学生课后勤写总结的习惯, 有助于学生及时复习巩固新学知识, 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提高学生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还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更好实地实现“教学相长”。

关键词:数学学习,课后总结,学生,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曹才翰, 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2]王金萍.优化数学方法培养自学能力[J].教育科学研究, 2002 (7) .

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反思与总结 篇9

关键词: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课外活动

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定情景,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地探索,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学生是学习的主题,而学习的对象是书本上或我们周围生活活生生的地理事像。如在人教七年级下册进行“中东”教学时,第一步列出有关中东报道的标题;第二步学生汇报搜集的资料并组内展示和交流;第三步,了解中东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第四步讨论中东成为热点的原因。让学生归纳学习区域特征的方法,并把它应用到其他相关内容的学习中去。而课外研究性学习是课堂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如学完“气象和气候”一节,让学生对本地气温和降水状况作一个小调查,可以运用网络和图书馆的报刊杂志,搜集资料,分析归纳并撰写小论文。

一、课堂中研究性学习的运用

现阶段我们的学生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已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因此,必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和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开发并训练学生的问题思维,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巧设导课情境:地理教学中的新课导入艺术,是优化地理教学结构,提高授课效率的关键一环。导语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恰当、简洁、生动或风趣幽默的导语,会有效地吸引学生,使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迅速形成教学高潮。在教学中巧用诗歌和谚语:比如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说明我国西北地区大陆性温差大的特点;讲垂直地带性时可引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和“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引用歌曲:在课堂中适时引入歌曲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带动学生情绪。比如讲长江与黄河时候就可以适当引入《长江之歌》《黄河大合唱》等。……等等。从而学生很轻松的地解了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

2提供有“兴趣”的材料,激活学生的问题。比如:我在学习“民族”一部分内容时,就利用现在学生都对歌星比较追风的心理,针对能歌善舞我让学生提出对少数民族感兴趣的问题。学生的思维很活跃,问题也很多:为什么少数民族大人小孩都能歌善舞呢?这是不是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有关?如果与生活环境有关,那他们的生活环境又是怎样的?……等等。通过学生这样的思考提问,民族这一节的好多问题就在学生的自主提问和思考中解决了。

3创造“质疑、设问”的情境机会,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比如:在学习大陆漂移假说一课时,我有意让学生观察《地理图册》第19页非洲和南美洲的海陆轮廓图、古地层分布图、古生物化石对照图、生物演化分布图,然后思考提出问题并回答。有学生就提出了为什么两大洲的大陆轮廓可以拼合?为什么拼合的两大陆古地层分布带一样?为什么两大陆的生物物种很相似?这些问题又说明了什么?……

4是开展探究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例如,在学习“中国水资源”这一内容时,就要求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调查家乡的水资源利用情况:当地用水资源有哪几种类型?当地用水分为几类?家乡在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你对家乡水资源利用方面有哪些好的建议等等。然后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各组指定一名学生作为课题负责人,各小组带着自己的课题进行探究活动,最后全班汇总。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知道家乡水资源利用的类型,并提出一些节水的建议和措施。开发学习乡土地理知识,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实践能力,增强热爱家乡的感情。

二、课外开展研究性学习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不论采取哪种方式、开展什么内容,都要有明确的活动目的。尤其是我校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如果没有明确目的,不但不能完成活动任务,反而会使学生散漫松懈,受不到教育,得不到锻炼。为了使每项课外活动的目的都能实现,设计课外活动的方案就要有周密的计划。活动目的与计划是相互联系的,目的是计划的出发点与归宿,计划是目的实施。所以,活动方案的计划要从学校、学生等各方面的实际出发,要切实可行。

因为课外活动是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在学生自愿基础上开展活动的,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参加活动,就要求在设计活动方案时充分考虑学校及学生家庭等各方面的物质条件,做到活动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种多样。中学生参加课外活动虽然有兴趣,毕竟是不够成熟。所以,在设计方案内容时,一定要把每次活动的内容写具体:活动什么,要求是什么等等。内容确定之后,每次活动不能千篇一律,形式一定要灵活、生动,让学生在欢乐的活动中受到锻炼。

课外活动既然是学生自愿参加的活动,是发展学生专长的活动,就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参与精神,体现学生为主体的精神。所以,在設计活动方案时,必须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征询学生对方案的意见,使学生有一种主人之感。学生通过课外活动,培养独立人格和创造精神,这方面正是有时教育忽视之处。

龙樱学习方法总结 篇10

关键词:历史教学,德育,渗透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每位历史教师,不仅要传授历史知识,要注重对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更要注意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所以长期以来,人们对中学历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已经做了大量的探讨和阐述,这是十分必要的。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实现德育的渗透?本人浅谈自己在中学历史教学活动中实现德育渗透的一些方法,主要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个角度去谈。

一、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课堂教学是历史教学的基本形式,其德育渗透是通过教材、教法及教师的情感等因素实现的。

1.教材内容的直接感染

教师要留心,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人教版教材八年级历史上册五·四运动中对爱国学生口号和宣传单的描写:“在得知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后,爱国学生为捍卫国家主权和尊严,愤然咬指学书。”“中国的领土可以被征服,但不可以被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被打倒,但不可以被侮辱。”这些内容可以直接感染青少年学生,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典型事例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直观的教学方法展现不同类型的情感素材,以达到情感上的升华

教师要不断地装备自己,除了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外,也应该与时俱进地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的使用,可以把祖国的大好河山、英雄的人物、壮观的历史场面再现出来,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升华。例如,学习虎门销烟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收缴的鸦片,那种壮观的场景,让学生在看视频的时候内心就燃起爱国主义情感和对林则徐的敬佩之情。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善于总结教材的类型和内容,要细心挖掘教材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比如,在学习古代辉煌的科技成就的时候,可以再现古人的发明创造,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学习近代外国列强侵略中国的时候,可以再现外国列强在中国烧、杀、抢、掠等场景,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愤恨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教师在情感上的熏陶

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师生之间的真诚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便在情感教育的时候更容易激发学生,师生产生共鸣。教师在情感教育的时候也要注意自己情感上的投入,注意音调的抑扬顿挫和肢体语言的变化,例如,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时教材对黄海大战中邓世昌壮烈殉国场景的描述,教师在描述的时候要感情充沛,学生听后会深受感动,更容易激发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愤恨和对邓世昌的敬佩。

二、历史课外活动中的培养

开展不同类型的课外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1.开展“历史知识”比赛,这是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方式

考查的知识点可以包括革命精神、英雄人物、爱国壮举、科学家和科技成果等内容,例如,出题列举我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及注明领先大概多长时间,让学生答此类题目时能直接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这种比赛活动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的思想潜移默化地受其影响,从而在自己的学习中产生强大的动力。

2.开展“历史知识专题讲座”,结合我国重要的节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例如,每年9月18日这一天,教师可以准备与历史上日本侵华的九·一八事变相关的文字、图片、音乐和视频资料,组织学生开展专题讲座,让我们的青少年学生了解过去的历史真相,勿忘国耻;营造这种良好的德育氛围,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愤恨和树立好好学习,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让学生真正地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3.利用乡土“历史文物”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历史文物,组织学生实地考察,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思想道德教育。例如,我县有西梁山烈士陵园,每年在清明节期间可以组织部分学生去烈士陵园参观、考察,之后要求学生写写自己的感受,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也能更直接地对学生进行革命献身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

归纳和总结是英语教学的有效方法 篇11

1.初中学生接触由副词如carefully,quickly,hungrily,happily,heavily,stwngly,nearly,easily等时,对副词的概念还很模糊,因此我帮学生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以lv结尾的不全是副词,有些却是形容词,如friendly,daily,mo~erly,fa-therly,brotherly,sistedy,hornely,weekIy,yearly等,另外很多单词词尾虽没-ly,但也具有副词词性,如hard,late,loud,most等,通过归纳,学生扩展了词汇量。掌握了“母亲般的”、“姐妹般的”、“日常的”、“每周的”等等,这样就以较少的代价获得了更多的表达方法。

2.有关交际用语中提建议的一些句型,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帮学生进行了归纳:

1)Let's do sth,这是英语中一个十分常用的句式,是祈使句表示直接提出建议,有时,在后面加入“shall we?”,使语气更加委婉,例如Let's go to the cinematonig it,(shall we?)。

2)shall we…?这个句式语气较为委婉,例如Shall we go skating this after-noon?

3)What about/How about(doing)sth?“……怎么样?”。What about a dasaa ofmilk?/How about going to the shop tomorrow?

4)Why not do sth?(=Why don't you d0 sth?)这个句式的语气较强,可译作“何不……呢?”Your shoes are old,Why not buy a new pair?

5)You'd heRer(not)do sth.“你最好(不)……”。It's very cold outside.You'dbeRer wear warnl clothes./You'd beRer not go out.

6)advise sb(not)to do sth/suggest that…(should)…

上一篇:军队指挥自动化介绍下一篇:关于印发《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财社〔201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