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助力高效课堂教学(共10篇)
微课助力高效课堂教学 篇1
“微课”助力信息技术教学
邓文勇
(山海关区教育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河北 秦皇岛 066200)
摘要:微课的概念出现的时间不长,但微课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却由来已久。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过程。利用微课学生可以进行课前预习、课上帮助加深理解、课后查漏补缺。微课辅助教学创新了教学模式,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微课辅助教学能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内涵;学生端;开展;意义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一、内涵
微课程(也叫微型视频课程),以下简称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过程。微课是基于学科教学知识点或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疑点内容进行选题、设计、拍摄和制作。微课要主题突出、指向明确,让学生能够花最少的时间学到关键内容。
微课制作的基本要求是3-5分钟左右的长度、最长不超过10分钟,这样长的时间符合学生的视觉驻留规律和认知
学习特点。
微课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由来已久。如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教师职称评聘时的计算机能力考试、高中生的信息技术学考、信息技术中考及中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等各方面都在广泛应用着微课,微课应用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最早是作为教学专题网站的一个栏目使用。
二、微课使用的设备——学生端
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辅助教学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微课前期应用方式主要是让学生把微课视频复制到学生的移动存储设备上或放在教师制作的专题学习网站上供学生学习使用,网站上的链接题目可以叫“学习一点通”、“友情提示”、“视频教程”、“微课”、“微课程”等,最主要的应用设备在学校是信息技术教室的学生机;在家是电子书包、智能手机、家庭电脑、数码电视机等。学生在电子书包上不仅能看文字资源、还能看微课资源。老师为新课的学习制作的微课资源学生可以从教师处下载。
三、开展翻转课堂学习的有效资源
现在风行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倡学生课前完成导学
案,但缺乏教师的点拨。学生若能在平板电脑或专题学习网上观看微课,就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导学案。看一遍微课不懂,可以多看几遍。利用微课更加完善了高校课堂,学生利用微课预习,有视频刺激,学生更容易理解教材知识,弥补了杜郎口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学生自学阶段缺乏教师精讲点拨的不足。
河北省已建成河北省云端教学平台,并在河北石家庄鹿泉一中等学校试点推广,广东等省也在推广。利用微课辅助教学也叫云端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等,能实现“云端互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课前老师将微课发送到学生的电子书包,实现了一对一教学,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云端教学必须的一个支持系统就是学习分析系统,教师能够通过这个系统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云端教学是为了“人人通”。“云”是服务、是架构,“端”是学生机、是基础,有了基础,云才落地。云端教学要求教师要学会微课的设计制作,信息技术教学最常用的制作软件就是屏幕录像软件。教师将知识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等讲解过程制作成微课,供学生学习时自主选择。学生利用微课可以在课前预习、课上加深理解、课后查漏补缺。
四、微课能有效助力信息技术教学
(一)微课辅助教学创新了课堂模式,利于自主学习 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
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
学生通过微课进行自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减少教师课上不必要的讲解。“先学”还生成新的问题,对教师的“后教”产生了期待,学生上课参与和听讲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为教师的“后教”奠定基础。
由于信息技术课的课时相对来说比较少,因此适当的对课堂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很有必要。扩展知识部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准备、个人兴趣进行有选择的学习或全部学习,充分体现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继续观看微课,在拓展学习中获取更多的知识,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为信息技术爱好者的特长发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的平台。
微课为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信息技术教室里学生人手一机,每个学生机就是一个学生端,再配以耳机,每个学生都可以自由学习微课。微课在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上的优势显而易见,学生在网上观看不同教师对某一问题的不同制作方法,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解题思路。学生在自由的氛围中增长经验、获得知识,也会在知识点广度和深度上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微课辅助教学能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创造性思维
学生完成一项任务或制作一件作品,可以有多种方法,教师可以分别制作不同操作方法的微课,供学生选择使用。知道一件任务可以有多种方法,方法不是唯一的,让学生开动脑筋想一想,用多种方法完成的任务进行对比学习,开阔思路,让他们的思维更开放,创新能力更强。
微课这种学习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因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微课助力信息技术教学,能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精神有着促进作用,微课助力信息技术教学是促进区域内学校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
微课助力信息技术教学,使教学模式创新进一步深化。教师借鉴国外翻转课堂形式,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和自学能力。课前预习、先学后教的实施,将为创设质疑思考、合作探究、交流互动、展示提升等教学模式奠定基础,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深刻的变革。
参考文献: [1] 李玲.浅谈云端教学平台下微课的制作与应用.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05.[2]邓文勇.利用协作自主探究学习的平台 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中小学电教,2012,04.[3] 李龙波.面向未来 促进共享 推进融合 引领创新——《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评价.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05.作者简介:
邓文勇:中学高级教师、区信息技术教研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研员,理学学士,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教研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dwy999@126.com)。
微课助力高效课堂教学 篇2
一、微课透析内涵, 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内容经常出现一些抽象难懂的理论、概念, 如果教师按照原来的讲课方式进行教学, 容易使学生对物理产生厌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适时加入信息化的微课成分, 课堂教学效果就非同一般了。
如在教学《气体的压强》时, 教师如果按照课本直接教给学生大气压强的概念, 学生产生“大气怎么会对浸在里面的所有物体存在压强呢”的困惑, 虽然课本中有“马德堡半球实验”的阅读材料, 本意是要帮助学生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 可是由于学生此阶段的想象能力还很低, 即便有阅读材料作为辅助, 也不能把大气压强理解到位。此时, 教师可以运用微课在课堂中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开始, 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本中的阅读材料进行认真通读, 教师就可以对学生提出探究问题:a.如材料中提到的, 如果半球真的被拉开了, 真的就能在当场听到巨大无比的响声吗?b.事先把半球里的空气全部抽出来, 是否可以很轻松地用手就能把两个半球分开呢;……教师提出的这些问题, 一下就激起了学生的兴趣。面对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 教师可以把学生的目光引向了电子白板上, 在这个屏幕上瞬时显现了一些视频材料 (这是教师事先仿照马德堡半球实验做的) :把两个空心铁球紧紧地挤在一起, 然后用抽气筒把里面的空气抽出, 把系在半球上的绳子分别固定在两辆相反方向的汽车后面, 两车司机开动汽车, 随着汽车的开动绳子对铁半球的力也在加大, 很长时间过去了, 半球没有分开, 随着汽车的继续加力, 突然, 就听见一声巨响, 两个半球被汽车拉开了。学生被这个巨响惊住了:原来真的这么响啊!接着, 画面中出现把两个半球重新挤在一起, 向里面冲入空气, 只是用手, 就能很容易地把两个半球分开了。学生:哦, 只要里面有空气, 把两个半球分开就不是问题了。这时, 教师趁着学生的学习情绪犹在, 给学生讲解大气压强的概念, 很显然学生此时接受起来就容易多了。
二、微课铺路, 学案引导, 构建实效课堂
在大力发展高效课堂时代, 导学案也就应运而生。导学案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为目的的学生学习指导方案。高效课堂的教育理念, 则是让学生先根据导学案学习, 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总结讲解。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把微课教学和导学案结合起来, 优势互补, 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如在教学《浮力》时, 在上课前安排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预习,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微课化解教学难点。在微课部分可以做这样的安排:教师先给出一组关于潜水艇的组图, 然后又给出了曹冲称象的动画, 展示浮力的存在。接着教师又为学生展示了一个现象:把一个塑料瓶拿掉瓶盖, 然后在瓶子底部打一个小孔, 把塑料瓶用力压进有颜色的水里, 此时就出现了彩色的喷泉, 而且瓶子压入水中越深, 彩色喷泉的高度就越高。此时, 可结合导学案, 让学生思考:a.浮力是什么?它有方向吗?b.由浮力公式判断, 是什么因素影响浮力?
通过微课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预习新课, 虽然只是进行简单的展示, 但是在设计导学案时, 可以对微课内容进行加深, 微课的作用则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这样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微课演示实验, 培养科学素养
初中物理课本中的实验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教师会在课堂上为学生做演示实验, 也会带领学生做学生实验, 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但是在现有条件下有些实验还是不能在课堂上进行的, 微课教学就可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利用微课, 可以让学生观察这些实验, 帮助学生弄清楚实验操作过程, 得到应有的结论, 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如在教学 《气体的压强》时, 有一个很著名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实验中是把水银放入长玻璃管中, 由于水银有毒, 在课堂上直接操作不合适, 如果单凭教师讲解这个实验, 又不会使学生真正体会液体的压强, 教师就可以把这个实验以微课的形式展示给学生:a.教师为学生介绍托里拆利实验的经过, 并为学生讲授此实验的原理, 让学生动手计算出标准大气压强。b.教师对此实验进行改进, 用水来代替水银, 把操作过程详细地展现给学生, 让学生计算水柱的高度。c.在一个盛满水的杯子上覆盖一张硬片纸, 然后教师慢慢地把杯子倒转, 杯口朝下, 水竟然不会掉下来。
微课助力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 微课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40085
初中阶段物理知识相对比较抽象,有时教师花费大量的精力为学生讲解,往往也是收效甚微。在物理课堂中引入微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在课前事先录制出有助于本节课教学的片断,让它以短小精悍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堂教学重点。微课能为学生解答困惑,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一、微课透析内涵,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内容经常出现一些抽象难懂的理论、概念,如果教师按照原来的讲课方式进行教学,容易使学生对物理产生厌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加入信息化的微课成分,课堂教学效果就非同一般了。
如在教学《气体的压强》时,教师如果按照课本直接教给学生大气压强的概念,学生产生“大气怎么会对浸在里面的所有物体存在压强呢”的困惑,虽然课本中有“马德堡半球实验”的阅读材料,本意是要帮助学生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可是由于学生此阶段的想象能力还很低,即便有阅读材料作为辅助,也不能把大气压强理解到位。此时,教师可以运用微课在课堂中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开始,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本中的阅读材料进行认真通读,教师就可以对学生提出探究问题:a.如材料中提到的,如果半球真的被拉开了,真的就能在当场听到巨大无比的响声吗?b.事先把半球里的空气全部抽出来,是否可以很轻松地用手就能把两个半球分开呢;……教师提出的这些问题,一下就激起了学生的兴趣。面对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教师可以把学生的目光引向了电子白板上,在这个屏幕上瞬时显现了一些视频材料(这是教师事先仿照马德堡半球实验做的):把两个空心铁球紧紧地挤在一起,然后用抽气筒把里面的空气抽出,把系在半球上的绳子分别固定在两辆相反方向的汽车后面,两车司机开动汽车,随着汽车的开动绳子对铁半球的力也在加大,很长时间过去了,半球没有分开,随着汽车的继续加力,突然,就听见一声巨响,两个半球被汽车拉开了。学生被这个巨响惊住了:原来真的这么响啊!接着,画面中出现把两个半球重新挤在一起,向里面冲入空气,只是用手,就能很容易地把两个半球分开了。学生:哦,只要里面有空气,把两个半球分开就不是问题了。这时,教师趁着学生的学习情绪犹在,给学生讲解大气压强的概念,很显然学生此时接受起来就容易多了。
二、微课铺路,学案引导,构建实效课堂
在大力发展高效课堂时代,导学案也就应运而生。导学案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为目的的学生学习指导方案。高效课堂的教育理念,则是让学生先根据导学案学习,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总结讲解。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微课教学和导学案结合起来,优势互补,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如在教学《浮力》时,在上课前安排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预习,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微课化解教学难点。在微课部分可以做这样的安排:教师先给出一组关于潜水艇的组图,然后又给出了曹冲称象的动画,展示浮力的存在。接着教师又为学生展示了一个现象:把一个塑料瓶拿掉瓶盖,然后在瓶子底部打一个小孔,把塑料瓶用力压进有颜色的水里,此时就出现了彩色的喷泉,而且瓶子压入水中越深,彩色喷泉的高度就越高。此时,可结合导学案,让学生思考:a.浮力是什么?它有方向吗?b.由浮力公式判断,是什么因素影响浮力?
通过微课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预习新课,虽然只是进行简单的展示,但是在设计导学案时,可以对微课内容进行加深,微课的作用则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这样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微课演示实验,培养科学素养
初中物理课本中的实验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教师会在课堂上为学生做演示实验,也会带领学生做学生实验,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但是在现有条件下有些实验还是不能在课堂上进行的,微课教学就可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利用微课,可以让学生观察这些实验,帮助学生弄清楚实验操作过程,得到应有的结论,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如在教学《气体的压强》时,有一个很著名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实验中是把水银放入长玻璃管中,由于水银有毒,在课堂上直接操作不合适,如果单凭教师讲解这个实验,又不会使学生真正体会液体的压强,教师就可以把这个实验以微课的形式展示给学生:a.教师为学生介绍托里拆利实验的经过,并为学生讲授此实验的原理,让学生动手计算出标准大气压强。b.教师对此实验进行改进,用水来代替水银,把操作过程详细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计算水柱的高度。c.在一个盛满水的杯子上覆盖一张硬片纸,然后教师慢慢地把杯子倒转,杯口朝下,水竟然不会掉下来。
通过微课演示一些实验,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的真实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巧用微课,打造高效高中化学课堂 篇4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及,微课已经被广泛应用到高中化学教学中,微课以其针对性强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喜爱,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微课在教学中有效应用,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和补充,为学生提供移动学习、在线学习的资源。使用微课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快乐学习,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化学;微课;特点;应用策略
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提出,要在当下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今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丰富教学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其中微课是一项针对教学重难点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它通过视频、声音等手段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地表达出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微课可反复利用的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突破教学重难点,便于每一个学生分析和理解,从而让学生轻松应对高中化学学习。
一、微课的主要特点
1.授课时长较短
根据高中生的生理和学习特点,作为微课核心的授课视频的时长一般会控制在5到8分钟,最长的微课视频也不宜超过10分钟。与时长45分钟的传统高中课堂相比,微课只能称为课堂片段或微课堂。
2.教学内容较少
与教学内容非常广泛的传统课堂相比,微课的教学主题更加突出,更能聚焦问题的解决,也更加适合授课的需要。微课本就是为了凸显学科教学中某些知识点而生的教学方式,又或者是为了展现学科教学中特定的教学环节和教学主题的一种教学活动,与大容量、大集合的传统课堂相比,微课的教学内容精炼、简洁,所以微课也被称作微课堂。
3.资源利用便捷
微课对教学内容的选取要求是主题要突出、指向要明确、内容要相对完整。以微课的教学视频为主体,统一整合了课例的教学设计、课堂上要用到的多媒体课件和素材、教师的教学反思以及学生的评价反馈和专家的点评建议等相关资源,从而形成了一个具有鲜明主题、多样类型、紧凑结构的教学资源包,创设了真实的微环境。这样的教学资源使用起来才能方便快捷。
4.资源容量较小
在资源空间占用方面,微课的教学视频和配套教学资源的总容量大小多为几十兆,教学视频一般是网络上能够实现在线播放的格式,即流媒体格式,所以教师和学习者都可以在线流畅观看课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不仅如此,还能轻松而迅速地把它下载下来保存到移动终端上,进行线下学习。这个特点既适合移动学习和泛在学习,也适合教师之间相互观摩、评价、反思和研讨。
5.教研异于常态
微课的教学研讨可以不受场地的限制,在办公室或者其他场所和平台都可以,但是微课观察和研究的目标主体是教师的教,对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只能做出推理和猜测。所以微课教研的目的主要是助力教师完善教学设计和方案、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
二、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精选微课内容
在选择微课内容时,教师应考虑到高中学生的化学知识结构特点与学习能力,可以将较为抽象的化学公式、化学定义及化学原理等知识点制作成微课,确保教学中呈现的微课内容能够降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难度,帮助学生巩固重点知识、突破学习难点及高效解决化学学习中存在的疑点。比如,教师可以将高中化学中的燃烧规律、同分异构物质书写规律、取代反应类型、盖斯定理、过滤方式、燃料电池及原电池等知识点作为微课内容。在利用微课讲解化学知识时,教师应确保微课视频能带来一定的感官冲击。在学生观看微课后,教师要及时对微课内容进行点拨、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及记忆逻辑性强、抽象性强的化学理论知识。
2.展示微观世界,顺利排除教学障碍
化学课中有许多重点和难点,有时单靠老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费力,而多媒体化学微课视频能形象、直观的向学生展示微观世界,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和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既可增加生动感,又利于知识的获取,从而顺利排除教学障碍。例如: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三类晶体的微粒间作用力大小与熔沸点高低的关系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如果通过计算机模拟离子晶体中的离子如何克服离子键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分子晶体中的分子又如何克服分子间作用力而成为单个的分子,在画面上显示克服离子键的束缚要比克服分子间作用力的束缚困难得多,学生很容易就理解离子晶体比分子晶体熔沸点高的原因。借助计算软件进行拆分、组合、旋转、着色等操作,动态展示氯化钠、金刚石、石墨晶体及原子的结构、电子在核外的运动、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电子等微粒的行为,溶液中溶解和结晶中的微观过程,逼真模拟各类化学反应,更是妙趣横生,学生兴趣盎然。通过展示微观世界,既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的结构,理解化学变化的原理,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多媒体化学微课视频的运用帮助学生把眼前具体的物质和微观世界联通起来,捅破了“微观”世界的窗户纸,给学生打开了进入微观世界的通道,使难于理解的重点、难点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清楚易懂,使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3.设计微课习题,展示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仅仅利用视频进行微课教学,难以使高中学生掌握化学知识与应用技能。在微课教学中,教师应针对理论知识设计习题组,保证微课习题组具有一定的梯度性与层次性,以维持学生对于微课教学的兴趣,并增强学生探索化学知识的欲望。例如,在讲“化学反应方向”时,教师可以展示化学反应视频,包括NaCl溶液与AgNO3溶液的反应视频、H2O与K的反应视频、Mg与O2的反应视频、Ba(OH)2与NH4Cl的反应视频等。同时,提出问题:上述化学反应属于自发反应吗?反应焓变及熵变小于零还是大于零?可以根据熵变与焓变特点总结出哪些化学反应规律?此外,教师应利用微课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知识,开拓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例如,在讲“硅酸盐”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展示陶瓷、玻璃及水泥的生产流程,让学生了解硝酸盐、硅酸、二氧化硅等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情况,使学生产生化学能改变生活的想法,从而积极学习化学知识。
4.突破时空限制,真实呈现实验过程
高中化学中很多知识,比如化学概念、元素化合物性质、基本原理等都是通过化学实验获得的。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巩固和完善其知识体系,还有利于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形成科学的思想和观念。虽然实验教学日益受到师生的重视,但由于受实验条件的限制,或课时不足的影响,一些实验时间长,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实验,教师多选择用讲述法或者观看教学录像的方法开展,使得学生对这些实验毫无体验,听得索然无趣。如何为学生的实验体验开辟更大空间?微课就发挥了重要作用。实验型微课,特别适用于时间比较长的实验探究。例如:肥皂的制取、铁的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常见的电池种类及工作原理、甲烷与氯气的光照、乙烯的催熟、海水提盐、海带中碘元素的测定等,都可以制作成相应的微课,除了课上播放和分析外,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帮助学生打开实验探究的设计思路,总结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虽然教材对这些实验也有配套视频资料,但多是通用型,不一定适合每个教师的教学实际,而这种利用学生实验过程为素材录制的微课,学生的参与度高,正误操作都会呈现,课堂互动性强,教学效果更好。
总之,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将微课有效地??用于化学教学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趋势。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化学教学的兴趣和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更能拓宽学生的化学知识视野,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以实现,从而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
参考文献:
手机名片助力高效社交及精准营销 篇5
随着智能手机的蓬勃发展,移动购物渐渐成为时下网民的一种生活方式,网购基数激增,电商发展步上快车道。然而,电商网站的数量、类型层出不穷的同时,诸多网站尚未找到有效的价值变现方式。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在高度社会化和高度个人化的形势之下,如何借助手机名片实现高效社交及商务交流渠道的精准营销,成为企业的关键!
一片成名”电子名片正是这样一个集商务交流与营销于一体的商务应用,有助于拓宽商品推广平台。
对于电商平台众多的商户来讲,“一片成名”手机名片主要有以下三大功能运用:
1、产品展示:应用“一片成名”电子名片,商户可通过电子名片app页面的“企业简介”和“产品推荐”界面,独立进行商户形象、商家产品的展示。
2、自主营销:用户运用电子名片进行品牌的自主营销。例如:产品更新,特价产品信息,节假日优惠,商场、商户促销活动等都能于手机名片的“产品推荐”和“公司活动”信息栏发布,后台更新的同时,消费者收录的名片的信息即时同步。这加宽了产品的宣传渠道和宣传平台,强化宣传效果。
3、主动营销:用户通过HTML5和 APP客户端,进行主动营销。首先,商家及其员工将承载的丰富的产品信息和优惠信息的名片发送到朋友圈或其他社交群,吸引接收者的关注,激发其消费欲望,把积累的人脉转化成一定的消费群。其次,首次成功交易建立起消费者对商家的初步信任,促使其保存商家名片。商家也可在产品包装印上名片二维码和地址链接,便于消费者扫描并保存,加大了从老客户中挖掘二次消费、三次消费甚至发展固定消费群体的可能性。另外,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相互传送,商户名片信息无限扩散,发展无法估量的潜在消费群。
也就是说,通过“一片成名”,商户可以快速传播名片,实现多渠道、低成本地稳定老客户、增量新客户。
当然,对于平台自身来讲,“一片成名”是将消费者引导到自身平台进行消费的重要载体。
微课助力高效课堂教学 篇6
一、利用微课,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实现翻转
微课在教学中多被运用于“翻转课堂”,无论是家校翻还是课内翻,都体现了当今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探究。首先,微课教学打破了教师处于领导的地位,学生只能服从教师的安排的固定形式,学生作为微课的主体,能够自由选择观看视频的时间、空间,能够选择最喜欢的场所、最喜欢的时候听课,达到最佳状态,促进对视频内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实现师生地位的翻转。其次,微课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它为学生提供了教学视频,学生能够在家中自主观看视频,记录下有疑问之处或是意见不同之处,第二天在语文课堂上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与教师进行深刻的交流,使教学变得有针对性,实现课堂教学效率之翻转。再次,微课的引入使得教学形式变得多样,微课视频可以由学生和其家长共同观看,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家长就可以参与到对学生的辅导过程中,了解孩子学习的知识,帮助孩子提高成绩和综合能力,实现教学形式之翻转。
二、利用微课,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实现乐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只有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学习。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有着非常强烈的愿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微课手段将课本的知识变成有鲜明的色彩、直观的形象、立体的动画,小学生在绘声绘色的微课展示中,通过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身临其境,学习过程就是享受学习乐趣的过程,从而实现乐学。如在教学《落花生》这篇课文时,教师运用微课将花生的生长过程展示出来,让学生了解了命名落花生的来历,尤其花生的果实埋到了土里,而不像苹果、桃子高高挂在枝头,通过看微课一下子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习过程入情入境,学习灵性被激发,这样就容易开启学习之门,理解花生的品质和做花生这样的人就不言而喻。
三、利用微课,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会自主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过程,尤其在微课的助力下,这个活动过程更要发挥出最好的效果。教师要发挥教的作用,设疑质问,进行引导和点拨;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分析理解获取知识。课堂学习过程的主体是学生,不是教师。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眼、口、手、脑多种感官,启发学生主动观察,主动提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处在探索知识、积极寻求答案的学习状态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氛围愉悦,那么课堂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就会提高。
如在教学《望洞庭》一课时,教师将展示洞庭湖的壮观和美丽,学生根据展示的内容,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将范读,诗的意境,句义,以及所表达的感情,需要解决的问题展示出来,这些问题通过学生动口、动脑解决出来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学生在思索过程中发挥出了智慧和能力,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可以这样说,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了微课的加入,学生的多种感官被调动,全方位参与到学习中,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课堂教学变得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四、利用微课,激活学生思维,完成师生互动
微课最大的好处就是全面增强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具体表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教学过程中,构建教学内容的理解,要引导学生各抒己见、深刻体会,同意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的思维插上翅膀。在微课的助力下,让学生各抒己见,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大胆想象,积极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现有的经验和积累的知识发表不同的见解,实现阅读的个性化理解。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将课本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疑点进行展示,学生通过微课对知识进行理解感悟,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如在教学《趵突泉》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趵突泉的地理位置,让学生知道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接着利用微课将趵突泉的美景直接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直观感受趵突泉泉水的特点,大泉、小泉的美。然后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想象去趵突泉游玩,观赏的情景,这么美的小泉可以怎么比喻,怎么写?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交流讨论,最后让学生读文,体会作者语言的优美,比喻拟人的贴切,从而陶冶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美情操。有了微课的辅助,课堂气氛活跃开放,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变得更大更广,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和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五、利用微课,课内外翻转,攻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是教学的重要抓手。微课主要是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内容精简、主题突出,有利于学习重难点的攻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弱,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不强,因此课本中出现的重点、难点不好掌握。教师可以运用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微课进行教学,引起小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将知识消化的目的,真正让课堂教学变得“活”起来。比如小学语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教学,句式的变换等,在课本中不系统,就分散穿插在课文教学中,通过畅言教学通,让学生把家庭翻转和课内翻转相结合,利用微视频,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直观视觉和教师的讲解体会比喻拟人的区别,句式的变换,教师在课堂针对性地指导、练习,通过这样的教学,重点得以及时巩固,难点得到突破。
六、利用微课,充分挖掘资源,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语文教材所学的内容有限,语文课堂要注重课堂外的延伸,及时给学生补充与所学内容相关的课外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通过微视频,以优美的画面、舒缓的音乐加以随意的画外讲解,不出现教师本人的形象就为教学创造了轻松的气氛,减轻了学生压力,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兴致勃勃地接受了新鲜知识。比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一课时,当学生通过课文了解了海底的动物植物山峰峡谷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播放海底世界微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一面欣赏海底奇异的景色,一面聆听讲解员的解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长课外知识。尤其是海底动物海参、梭子、乌贼、章鱼的不同活动特点,通过微视频惟妙惟肖地展示出来,大大激发了学生兴趣。
七、利用微课,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首先应体现在能否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自学是发挥学生智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只有课堂教学充分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打好自学的基础,通过学生自身智力活动的内化,这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才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预习新知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根据微课中提供的阅读材料了解文章的背景或是作者、主人公的资料信息,初步感知文章写作的时间背景或作者写作的心态;然后依据微课中提出的预习要求初读课文,读准字词、读通长难句,查阅词典或是观看微课获知新词语的意思;带着微课中提出的问题再读课文,归纳概括每段的段落大意,了解课文的事情经过,划分文章段落,感知课文的中心意思。
小学语文课文内容丰富,涉猎各个方面的知识,灵动的才智无不栖于根深叶茂的语文之树,教师应该让语文课堂始终带给学生惬意、温馨和灵动,让学生在语文世界穿行,在真实与浪漫中感悟。但由于教材设计有时候与学生的阅历相去甚远,给学生理解课文造成很大障碍,微课,却使这个问题迎刃而解。微课作为一种新形式的教学手段,激活了语文课堂,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但微课永远不能代替传统的语文课堂,它只是起辅助作用。
总之,微课教学通过图像、声音、文字、颜色、视听并举,提供的现象直观、清晰、生动,烘托由色彩、形象、声音等混合构成的学习氛围,使教学过程情境化、形象化、趣味化,从而使学生简便、快捷地感到自然、真切,甚至可以如身临其境,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开辟全方位立体的思维通道,加大信息的接受量,促进学生提高分析力、增强理解力、提高鉴赏能力。运用微课,使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学生变得爱学乐学,个性得到张扬,它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积极思考,全面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实现了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和整合,改变了师生传统的教和学的方式,更照顾到了不同层面的学生,实现了个性化的学习,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发展。可以说,利用微课助力,让小学语文教学大放光彩。
参考文献
[1]胡铁生,黄明燕,李明.我国微课发展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2013(04).
[2]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1).
[3]张金磊,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的模式与研究远程教育杂志,2014(4).
巧借微课助力现代诗歌教学 篇7
现代诗微课助力诗歌教学是中等专业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提升中专生的文化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何教会学生把握诗情、领悟诗味,一直是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互联时代的到来,微课应运而生,它以短小精悍、灵活多样的特点吸引了广大的中职学生,尤其是视频、动画等流媒体的播放形式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微课“位微不卑、课微不小、步微不慢、效微不薄”,体现的是以学生认知学习和知识建构为主线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和资源建设,是自主学习、混合学习、翻转课堂等教学理念的实际应用。它彻底改变中职语文课堂那种传统的灌输式、讲授式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枯燥接受变为主动探究。如果在诗歌教学中,运用微课来助力,通过营造诗歌的意境,让学生在身心融入中感受意象,领悟情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创设微课营造意境助其“初读入诗”
(一)借助微课激趣导入新课
一节课的导入很重要,诗歌教学也是这样,如何在第一时间帮学生的心牵引到你的课堂,让学生产生共鸣,这点很重要。开头开好了,这节课就成功一半了。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老师没有设法让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马上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在现代诗教学中,老师借助微课,为学生设置提供意境较强的微课,让学生在微课学习中步入诗歌学习的课堂,能较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在教学《致橡树》时,笔者尝试制作了《古今中外爱情诗句知多少?》的微课,在轻柔缠绵的乐曲《梁祝》声中,历史上动人的爱情画面穿越时空隧道而来,多媒体技术将音乐与画面的唯美意境相互渲染,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自然导入新课。
(二)借助微课学习诵读要领
“好诗不厌百回读”,现代诗学习最重要、最直接也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读”。如何教会学生读懂诗歌、读出情感、读出韵味,需要我们每一位老师悉心探究。借助微课让学生课前预习诵读技巧,从节奏、重音、情感等方面引导学生在欣赏名家诵读过程中,学习现代诗诵读技巧,并不断纠正尝试,这对学生诵读水平提升起到巨大促进作用。如在教学《再别康桥》一诗时,课前预习时,笔者就引导学生自学《诗歌的诵读技巧》微课,以耳熟能详的古诗《静夜思》为例,由浅入深体会诗歌的诵读节奏,并适时引导学生欣赏各类名家《再别康桥》的诵读,学生在自学、模仿过程中,很快就掌握了正确的诵读技巧。
二、创设微课研析意象助其“美读入情”
真正读懂诗歌,领略到它特有的美,还需要让披文入情,从意象解读、意境创设理解入手,借助阅读积累与生活体验,再现诗歌画面,体味诗人深情。
(一)借助微课学习诗歌赏析方法
现代诗歌相对来说想象丰富,构思也较为巧妙,在音乐节奏上特色显著,具有很强烈的感情色彩。但对于中职生来说,在学习把握现代诗时候,往往存在感觉文字会读却不明其意,这样掌握诗歌的鉴赏方法就尤为重要。笔者在教学现代诗歌单元之前,尝试制作了《诗歌鉴赏方法》的微课,通过复习回顾大家熟悉的诗歌《天净沙·秋思》的鉴赏,引导学生从揣摩意境、把握情感、赏析技法、品味语言四个方面学习诗歌鉴赏,为学生学习现代诗降低了难度,同时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
(二)借助微课品味诗歌意象
品味意象是诗歌解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也是诗歌学习的重点难点所在。在教学《致橡树》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在速读全诗的基础上,找出诗歌意象。在教学《致橡树》时,笔者首先引导学生速读全诗,找出诗歌意象。适时引入学生熟悉的意象制成的微课,先向学生展示关于“月亮”和“蜡烛”等几种熟悉的诗歌意象,引导学生思考它们的象征意义。通过熟悉意象的鉴赏微课,类比迁移分析本诗中意象的象征涵义。比如,引导学生找出意象“凌霄花”及表现其特点的修饰语“攀援”,引导学生理解“攀援”含有依附不独立的意思,明确“凌霄花”的象征意义。然后引导学生分小组用同样方法品析诗歌中其他几组意象。借助微课从熟悉的意象解读,微课的渲染极好地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情境之中,从而轻松突破了诗歌的教学难点。
(三)借助微课创设诗歌意境
学习一首诗,仅仅读出诗歌意味还是很不够的,还要研析意象、读进诗歌的意境中,甚至读出情境!意境是诗人在诗歌中所创造的一幅优美的画面,其中凝聚着诗人独特的情感。为更好的营造诗歌意境,笔者尝试制作了《诗歌意境鉴赏四步法》的微课,为学生设置渐入佳境的品境三步法:勾勒形态;染上色彩;使画面动起来。学生慢慢沉浸诗境,引导学生描写自己进入的情境,在优美的《月光》乐曲声中,请学生声情并茂描述自己进入的情境。这一设计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主动地、充满兴趣地渐入诗歌佳境,进一步领悟诗歌情感。
三、创设微课讨论思辨助其“品读入理”
古人云:诗言志。现代诗教学中,引导学生读出感悟,理解诗歌主旨,逐步树立正确的“三观”,是现代诗歌教学不可忽视的任务之一。借助微课也可以引导学生在诗歌学习中讨论思辨,学生在美的熏陶和感染下,培养乐观、坚强、向善、向美的高尚情操。
(一)借助微课对比阅读加深理解诗歌主旨
在现代诗歌教学中,运用对比阅读是加深诗歌解读、拓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之一,更是提高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从诗歌的题材的、时代或风格等方面制作诗歌对比教学微课帮助学生加深诗歌的理解,进行比较,寻找异同。如在教学《致橡树》一诗时,笔者尝试将《致橡树》与学生曾经学习过的《孔雀东南飞》和《汉乐府·上邪》里的经典诗句进行梳理,并配以画面,制作成微课,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进一步体会理解作品的文化内涵、社会意义与时代意义,以深化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二)借助微课知人论世帮助领悟诗歌内涵
“诗歌是凝练的艺术”,诗歌大多短小精悍却蕴涵丰富,孤立地看作品,更难把握诗歌内涵。我们要想真正读懂一首诗,还要学会“知人论世”。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一起参与制作微课,在此过程中搜集整理与诗歌有关联的作家简介、写作背景、写作风格、及诗人的心路历程等,通过这一环节,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为其学习奠定基础。如教学现代诗《再别康桥》,课前通过制作《再别康桥》创作背景微课,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徐志摩写《再别康桥》的心路历程,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慢慢领悟诗歌委婉含蓄地表露的离别愁绪,以及那种无可奈何的梦幻般的情调。借助微课,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聆听到了诗人的心语,感悟到了时代的脉搏。
参考文献:
\[1\]赵国栋.微课与慕课设计初级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2\]陈玉琨,田爱丽.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微课助力高效课堂教学 篇8
教学实践中,本人借助“微课”这一微时代的技术,以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中的“你知道吗”“易错题”“思考题”三个版块为切入点,为小学数学概念中的“非正式学习”助力,实现“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互补、交融、贯通,进而开辟“微课程”概念教学的实用之路。
一、“你知道吗”的“微讲堂”:为概念理解注入文化元素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教材中“你知道吗”版块中不仅包括《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中许多看似不作要求但又与日常学习息息相关的数学概念,还有一些在老教材中作为重点教学而在新教材中却淡化的内容,同时还包含为有机渗透文化而特设的相关概念知识专题。专题大致分为“丰富的数学阅读、实用的课内延伸、丰盈的课外拓展”三方面内容,帮助小学生在人文润泽中、原味解读中、升华理解中感受数学文化,提升数学素养。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有的因教学时间的限制或考试分值的比例而对此版块视而不见,也有的只是教师“照本宣科”或学生“自主阅读”而蜻蜓点水一带而过,使“你知道吗”的作用并未真正发挥。如何让“你知道吗”的教学真正落到实处?笔者倡导以“你知道吗”为载体,开发设计情境化、可视听化的“你知道吗小讲堂”系列课程,让学生能触及分享这些思维,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文化产生“心向往之”的学习动力,把“你知道吗”真正变成学生的“知道”,翻转上述“你知道吗”的教学模式。
如教学《认识分数》一课中,教师于课前将相关“你知道吗”的分数概念合理整合,制作6-8分钟的“分数小讲堂”微视频课程。在学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认识到分数在生活中的作用之后,通过观看此微视频,了解“分数在人类不同发展时期的表示方法”,让学生既了解分数知识的起点,又对分数知识的长远发展有所展望,真实享受到知识丰盈带来的无穷乐趣,实现“你知道吗”教学作用最大化。
如此,“你知道吗”的教学实现了“非正式学习”与“正式学习”的互补,不再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而是在发现数学美,体验数学美中感悟数学知识的无穷魅力。
二、“易错题”的“微教学”:为数学概念巩固与应用助力
小学数学概念抽象性较强,加上对概念理解能力较差是小学生思维固有的特点,所以在概念教学中总会出现一些人数多、频率高、纠正难的概念易错题。而现实中总有一些教师缺乏对这类习题错因和易错的专项分析,而简单采用“重复订正”的办法,致使屡订屡错的现象频频发生。面对这样的教学形式,笔者认为应以研究者的角色,视“错题”为研究对象,将错题变为引导学生进行再探究的学习资源,教师优化教学的有效载体,形成“概念易错题”微型系列课程,真正做到“容错”与“溶错”并举,“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方式的并存。
因此,教学实践中我首先将各种学生上课听不明白的、易错的典型概念习题收集整理,建立“易错题微教程”资源库,以“典型习题——错因分析——学以致用——回顾总结”为微课模式,从“一道题”上升为“一类题”的思想方法点拨,开设小学生“小灶”式概念碎片学习空间,满足小学生个性化“非正式学习”需要,使“正式学习”中有困难的学生或学生在不方便询问教师以及一部分小学生不敢询问教师的情况下,通过网络微课程的学习,合理弥补大课堂教学所带来的弊端,在“非正式学习”中切实体会到“学有所用”,实现“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学习方式的交融。
三、“思考题”的“微思考”:为学生素养提升增效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从一年级开始安排“思考题”,因涉及的知识面宽,思维要求高,能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又因思考题涉及的数学思想深刻,对解决问题策略的要求高,能够发展数学思维,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然而,小学数学思考题的教学像把双刃剑,处理不当很容易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与兴趣。
纵观当今的思考题教学,一部分教师灌输为主,导致学生听不懂,学不会,用不上;一部分教师则因思考题不作为教学和考试的要求,而把它作为教学内容的附属品……长此以往,会造成学生看见课本或作业本上的思考题和星号题往往熟视无睹,难以体会“迎难而上”的解题乐趣,也容易抹杀学生解数学思考题的兴趣和创造性。
笔者于教学实践中,把每道思考题结合单元、学段教学目标,建立技术化、数学化、趣味化为一体的“微思考讲堂”系列课程。利用动画卡通、电子特效等形式让微视频更加生动有趣,还利用思维导图等呈现方式使相关思考题所涉及的知识要点展示更加简明,同时在微课中补充相应的针对性练习与答案,并转化生成微视频的二维码分发到每个学生手中,统一粘贴于对应册数的数学书扉页。学生课余时间可以和家长一起通过扫描二维码再现学习过程,使家校合作、个性辅导成为现实,也使“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教学内容相互贯通,切实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化教学工具,给予“教与学”更为广阔的自主时空,唤醒学习的热情,在“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并存中促进教学实效的提升,实现“微课”不微,为小学数学概念教学非正式学习助力。
融合媒体技术助力高效课堂 篇9
一、新技术新媒体的特点以及其对中职语文教学的影响
新媒体是以新技术为支撑的最新的媒体形态,当今的新媒体和新技术包括网络、桌面视窗、触摸媒体等,其相对于传统的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而言,新媒体技术 被现代人 视为“第 五媒体”。新技术新媒体的突出特点为形势多样、即时互动、覆盖面广、使用便捷等特点。如果中职语文教学能够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种现代的新技术新媒体,将在极大程度上丰富中职语文教学课堂,使语文课堂形式多变,内容新颖有趣,充分调动中职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效率的措施
1.提高中职师资队伍对新技术新媒体的运用能力
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的合理使用能够帮助课堂更好的展开,使教师的讲解更加生动形象,提高学生对中职语文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善于合理地利用现代先进的新技术和新媒体,例如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动画、视频等资源来丰富中职语文课堂,让学生深刻地体会中职语文的奇妙和有趣,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调动他们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学会运用网络和各种教学设计软件,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为实际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例如,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课件时,会综合运用文字、公式、动画、图片、视频图像、语音等多种媒体技术,使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更富有层次感和动态感。由于新媒体新技术不仅操作便利,更重要的是能够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源,使课堂更具启发性。在运用新技术新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避免单纯让学生看课件上的信息和视频,这样反而发挥不了多媒体的优势,而是要在讲解的过程中,用多媒体课件做辅助,这样才能得到很好的效果。
2.学校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语文教学资源库
到目前为止,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中职学校的领导人要有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媒体的强烈意识,利用现代先进的、丰富多样的新媒体和新技术,强化中职学校的硬件和软件设施,为中职的语文教学提供良好的条件。以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为例,网络可以实现最新信息的即时互动和传播,为中职师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丰富广博的资料。中职学校真正的语文课堂教学课时是相对少的,课堂时间是短暂的,仅仅靠课堂教师使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是极其有限的。中职学校要加大语文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完善力度和速度,为中职学校课余时间了解和学习语文相关知识提供一个即使全面的平台,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3.学生要转变学习方式,积极参与新技术新媒体教学方式
很多中职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采用比较死板的学习方式和方法,缺乏深刻理解和灵活变通。很多学生对语文这门课程没有正确的认识,觉得语文是一门死记硬背的科目,过于追求标准答案。实际上,语文这门学科是一门非常有内涵和艺术风格的课程,受到我国教育体制和教师的影响,学生仅仅将语文局限于工具性和基础性的课程,因此,在语文的学习中比较被动,缺乏活力。要想提高语文学习效率,中职学生必须首先转变对语文的观念,从而进一步转变语文学习方法,在课程教学中,积极与语文教师互动,善于积极思考,深入理解,充分发挥想象力,积极运用发散思维,让思想在语文无穷无尽的知识海洋中遨游。课后,学生可以借助新媒体和新技术的文化传播作用,在课后进一步充实语文的相关知识。
借力英语学案,助力高效中考课堂 篇10
学案, 又称导学案, 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强的指导性, 近年来备受广大老师的关注, 甚至成为一种“时髦”, 悄然登上各种大小型教学公开课课堂, 成为新课程课堂成功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英语学科上, 它能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培养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夯实基础, 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但是, 一些老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把较多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上, 使用学案只流于形式, 没有真正发挥它的功效, 从而没有真正引导学生, 帮助他们提高成绩。我任教毕业班数十年, 在学案课题实施过程中力图改变这一现状, 积累了一系列成功的做法, 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 谈谈如何利用学案帮助中考生进行复习。
一、英语学案使用原则
1.围绕教学目标, 紧扣教材, 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设计符合中考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目标, 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以及自己将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和要突破的难点知识。
2.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 , 对课本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进行适当提示, 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题,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 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 做到循序渐进, 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 不看书不行, 看书不详细也不行, 光看书不思考不行, 思考得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学案教师设计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二、学案设计的目标实现
1.使中考生学习有路。
我们在学案中不仅要有学习目标, 更要体现学习过程。学案必须体现指导性, 只有这样, 对于那些盲目不知道如何学习的学生来说, 才是一条容易通过的学习之路。
2.使中考生学习有劲。
学习是漫长而枯涩的活动, 只有不断成功, 不断开发潜力, 不断充盈自己。设计学案时, 我们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做到“低起点、小台阶”, 既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轻松, 又体会到登上一个个台阶的喜悦, 从而增强登上下一个台阶的信心和勇气。
3.使中考生学习有法。
不管学什么, 贵在得法。学会了方法, 走遍天下都不怕。通过学案, 我们不仅要明确学什么, 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学案中, 我们明确指示如何读书、如何理解、如何记忆、如何思考、怎样讨论等学习方法。
三、英语学案具体操作
九年级的学案分为三个环节:Before class, in class, After class, 每个环节都有不同的操作要求。
1.Before class环节。
该环节是学案教学法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是对课前预习质量的监督, 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假如老师没有进行正确引导, 学生就会随便应付, 使学案的实施形同虚设, 起不到积极作用。九年级老师在课前进行了集体备课, 集中讨论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并分析了学生现状, 从而设计出了恰当的预习学案, 然后将预习学案提前一天发放。有了老师精心设计的导学案, 学生在课前的自学过程中不再茫然, 对将要教的内容有清晰的思路, 根据学案内容认真有目的地进行课本预习。所有学生必须自行解决学案中基础题部分, 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做拓展题, 生疏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应做好标记, 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我认为, 预习学案的设计可以帮助中考生通过自主学习, 培养自学能力, 既增强教学有效性, 又激发学习兴趣, 较好地落实素质教育。
2.In class环节。
课堂永远是师生的主阵地, 为了向45分钟要质量, 让学生有好的课堂学习效果, 在课堂上, 我们要力求做到:
(1) 三讲三不讲原则:“讲重难点、讲易错点、讲易混点;学生会的不讲、自己能会的不讲、讲了还不会的不讲。”哪些知识点学生易错, 哪些是学生通过自学就能学会的, 教师必须准确掌握, 教师不能仅凭经验教学。每节课的学案设计, 都是经过备课组老师集体备课、认真研讨形成的。
(2) 有效利用预习成果。批阅预习导学后, 我们有意识地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学生预习的反馈信息, 将学生在预习中暴露出的问题整理出来, 从而适当调整教案, 进行第二次备课, 在课堂上把握好重点和难点, 有针对地进行课堂教学, 有的放矢。
(3) 机智组织课堂。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课本的范例示范作用, 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重点、难点让学生议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让学生寻找归纳等。我们在教学中常发现, 对于某些较难理解的问题, 有时学生利用自己的思路讲给其他同学, 反而更容易理解, 也更简洁。除了注意开拓学生的思维外, 教师还要提升教学水平, 做到教学相长。
3.After class环节。
学完一课后, 老师要乘胜追击, 及时巩固, 在学案上归纳要点, 结合上课时学生出现的典型错误, 设计出能巩固学生掌握知识点的作业。然后追加几题“中考链接”, 让学生用先学的知识挑战未来的中考题, 这样可以增强九年级学生的中考信心。还要求学生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归纳要点、学后心得, 每隔一周将“学案”进行归类整理, 装订成复习资料。
四.学案中作业的形式
1.多样性。
不断变化的预习作业形式, 使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有新鲜感, 可以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 单一的作业形式会更加让学生陷于题海, 我们在设计before class作业时, 考虑了教学内容、各种课型及学情。譬如, 对于Reading的预习作业, 我们按照中考阅读文的题型要求, 设计“按课文回答问题、判断正误、填写表格”等作业, 使学生弄清楚文章大意, 还可以是“对课文中某些单词或句子, 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测词义或句意”。有时还会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在预习中充分寻找有疑惑的地方, 这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鼓励学生在预习中多问几个为什么, 以便在课堂上有效学习。Main task的预习练习, 可以为“读懂写作指导”“写清段落提纲”, 也可以为“搜集有关词语”等形式。此外, 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相关的趣味性作业, 寓教于乐, 如做英语小调查、小统计、英语小报等, 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兴趣。
2.层次性。
复合学案的作业考虑不同层次同学的能力和需求, 原因在于分层布置作业可以使优等生更上一层楼。对于班中的优等生, 他们已扎实掌握了基础知识, 形成了解题的技能技巧, 如果再让他们重复性复习一些类似练习, 就只会使他们失去学习动力, 有的还会傲气十足, 不利于他们更好地成长。分层布置作业给了他们前进的动力, 使他们充满竞争地学习, 感到学有所东部西部中部总计听力得。在中考紧张复习中, 题海战术压得学困生们喘不过气来, 特别是心理承受力较差的学生, 往往会因为学习任务太重而放弃学习。因此, 我们在学案作业实际中, 采用分层布置作业, 对于学习较稳定的学生, 除加强基础训练外, 还给予适当的提高和拓展;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 先以基础知识为主, 再逐步加深复习内容的深度。从实际情况来看, 学生各自完成课外练习, 做得较好。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他们能坚持完成作业, 复习效果不错。从长期实践来看, 我们的做法是正确的, 每年中考我校的英语成绩都名列全区前茅, 其中特优率相对较高, 特差率相对较低, 我认为学案中的分层作业设计发挥了很大作用。
毕业班英语教师如果能为中考生找到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关注每一位中考生的发展, 顺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用好学案资源, 科学组织教学, 注意呵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 同时给予循循善诱的指导, 那么在开发学生聪明才智的同时一定能提高学生的素质。
摘要:“学案”教学法在课堂内外能营造主动愉悦的教学氛围, 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强的指导性。通过学案, 学生能自主学习, 提高自学能力, 既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能较好地落实素质教育。
【微课助力高效课堂教学】推荐阅读:
高效助力,,决战脱贫攻坚论文12-08
教师教学助力09-04
数形结合助力课堂教学07-31
插图助力地理课堂教学论文08-23
信息技术助力语文教学11-28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助力小学语文教学11-19
离合助力05-17
助力计划06-01
助力成长07-23
助力装置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