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成长

2024-07-23

助力成长(精选12篇)

助力成长 篇1

身为一线教师,几乎每个学期都要参加各类培训。 有面对面的零距离专家培训,有网络一线牵的多媒体培训;有大规模的教师集体培训,也有各学科各项目的骨干教师培训,可谓五花八门,且花样不断翻新。培训之后填写评价调查问卷或者完成培训作业也在情理之中。

教师培训以前经常搞,现在正在搞,将来也会有更多的培训等待着我们这些一线教师。那么,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和组织培训的相关部门是否应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培训,怎样培训才能真正促进教师成长呢?这里仅从个人参与各种培训之后,就一个“实”字,谈一谈面对面培训的几点粗浅想法。

一、实费培训

一线教师们参与培训时最头疼的就是路上耗时过久,旅途过于遥远,有的甚至要坐高铁、坐飞机,跋涉千里,到了目的地老老实实地坐在礼堂的皮椅上,听上几个专家轮番登场做报告,然后象征性地参观当地的几所学校,就打道回府。不能不说,专家的报告自然都是比较精彩的,参观学校的管理经验固然值得借鉴,可惜仅有的几点收获也在旅途的身心疲惫中消耗殆尽了。何况交通费、会务费基本都是由基层学校承担的,少则三百五百,多则一千八百元的,这让教育经费不足的基层学校苦不堪言(好在省级名师和骨干教师培训费已逐渐由国家承担)。殊不知,这些钱买上几套专家和名校的报告、经验光盘就够全校教师观看学习好几轮的了,这就造成了参与培训的教师群体和各地基层骨干教师们所需的费用并未实质同归的结果,也与当前倡导低碳环保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相悖。飞速发展的教育现状、求知若渴的教师们急切呼唤的是实实在在的低价高效的“实费”培训而不是高价高消费的“蜃楼”培训。

二、实地培训

如何组织操作低价高效的“实费”培训呢?我认为 “就近培训”和“实地培训”最为货真价实了。其实任何省市、任何地区都不乏有理论和实践超出一般的教育精英,甚为可惜的是:他们的经验往往是墙内开花墙外香, 在外讲课演讲风生水起,回到本地却低调做人,销声匿迹。如果有关单位能充分利用好这块教育资源,对于提高当地的教育质量也是大有裨益的。另外,如果真的要邀请知名教育专家讲学,完全可以让几位专家来当地送教,几个人的路途花费总比参加培训的几百号人的花费总和要少得多。我想真正关心教育,将改良中国教育视为人生目标的教育名家们是淡泊名利,不会太在乎培训报酬的。关键是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是否结合当地的教育现状,有这份热情,有计划地真心行动,一次又一次地发出邀请了呢?

三、实质培训

参与培训的各位一线教师都曾有这样的感受:各位教育专家、名师讲授和报告精彩绝伦,当时自己的确有很大的触动,可是回到本校的实际,很多理论和做法都只能束之高阁,无法实施。时间久了,再精彩的培训也只能是过往云烟,令人慨叹。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结果?很简单,专家所讲的内容偏重于理论,实践操作如蜻蜓点水;抑或是与参与培训教师的教育实际不相匹配,就好像牛仔服与晚礼服搅和在一起如此不搭, 并未触及基层教育的痛处,没有指出解决教育难题的具有实际意义的方式方法。偶尔有涉及也只是将伤口划开却不能很好地缝合。再知名的专家没有下基层与一线教师共同进行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有些理论缺乏实践的有力支撑,也会跟不上日新月异的教育形势。到头来,“鲜花”盛装绽放在报告厅里,盆栽移植到各所学校后收不到“硕果”,很多难题只能是由一线教师重新摸索,关键之处教师们又迷惘起来……

四、实人培训

请谁来培训,培训选取什么主题?这往往是需要培训举办方斟酌再三的问题。要切合本次培训人员的身份,选定自己擅长的主题,要有感召力,这些顾虑本身就已经束缚了对培训讲授者的选定。当然还想着最好少些花费,可就现实而言,低价高水准的名家是否能请得动?即使教育的有志之士愿意过来,双方的时间和机会是否都合拍呢?作为参与培训的一线教师们,有时候往往有这样的感触,名气不是很响的土生土长的“草根”教师们,来到培训台上讲出来的话有时候比高高在上的名家更有分量,能直击教育实践的要害,而且也能与大家分享自己的“一二三”经验来,能讲到教师们的心里去, 让听者感觉很“解渴”。笔者所在市的教育局已将“草根”扎于当地教育沃土中,且有伸展扩宽之势,令笔者与同事们欣然。这么做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的实践助力极有有益,而且最关键的是这些“实人”草根们无需任何费用,举办方诚然,草根们释然,这是双赢互利的事情, 是你情我愿的事情。我想今后的培训如果能邀名家与草根们同场争鸣,共谋教育大计,选取更多的“实人”来做几次“实”的培训讲座岂不更好?

五、实心培训

当前,教师的学识水平与实践经验的欠缺确实需要各种培训加以补充提高,但教师的心理疏导与呵护工作也势在必行。目前对学生的“心灵教育”已经山雨欲来, 雷声阵阵了,而“心灵教育”的实施者——教师们的心灵又该由谁来塑造呢?教师向来被称之为“灵魂的工程师”,可如今这“灵魂的工程师”在个人家庭、社会、学生方方面面的重压之下,在各种检查、考核、评定的夹击中,焦虑、郁闷之情常积于心,心理不健康者大有人在。 不敢相信,氤氲笼罩的心灵能塑造出充满阳光的孩子吗?因此,教育教学的理论实践培训固然重要,对教师的心灵培育也应该是当前教师培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点。起码要指导教师们该如何减压,怎么疏导自己的不良情绪,调整好自己的身心状态。如此一来,也不至于让那么多的教师遇事头脑不够冷静,造成各种教育暴力事端屡见不鲜,教师和学生两败俱伤的严重后果。

以上几点只是作为一名基层普通教师的我谈出的几点不知深浅的观点,对与错仅为一家之言。但值得肯定的是:笔者的出发点是好的,是经历了多年参与培训的亲身体验之后,经过认真思考后抒发的肺腑之言。

“如何让培训真正助力教师成长”这个问题值得深思,或许盛行在中国教育界的各种教师培训会更实在一些,意义会广一些,效果会更显著一些。受益的虽然是教师本人,其实是为学生,为家庭,甚至惠及全社会,整个中国……

助力成长 篇2

钢琴是乐器之王,它在我的童年生活中激励我成长。就像莫扎特一样,他从小出生音乐世家,他由父亲指导学习钢琴,他也学得很认真。小的时候,父亲就带着他和姐姐,去各地参加钢琴演出。他长大了,有了自己写的曲子,每次当他在人们面前演奏完了,人们就会给他热烈的掌声。当我读完这个故事后,我心想:“我也在学钢琴,为什么我就不能成为像他那样举世闻名的大钢琴家呢?”后来,我感悟到了,因为他很努力,一点也不松懈,每天练习十几个小时。而我呢,练习一个小时就喊累。

有一次,我们琴行要举行一场钢琴展演,所有人都努力练习着自己的曲子,可我心里一直在想:“为什么要举办展演啊?我弹错了怎么办?我不记得了怎么办?”就在这时,我好像听见莫扎特对我说:“你不会弹错的,也不会忘记曲子的,只要你有足够相信自己的决心。”可我的心里还是像有十几只小兔子在蹦来蹦去。

我无心再练习,一直在想着“出错”这一类的事故。我的手指一直弹错,十个指头像十个调皮的孩子。老师和同学们都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他们都走过来,问我怎么了,因为我平时很少弹错的。我摇了摇头,感觉自己是不可能成功了,我自己都注意到了我非常心不在焉。

回到家里,我更是无心写作业,心里依然想这件事。虽然我心里一直在担忧这件事,但我还是在练习着。我知道,我自己只要一遇到大型演出,我就会怕,那舞台上的聚光灯,对我来说,就像乌云压顶一样。以前每一次演出,我都让妈妈给我请假了,因此所有人都知道我怕上台。可这一次,老师不许我们请假。

我知道不能请假后,都快哭出来了,所以我只能好好练习。“我多么希望时间能静止啊!”我在心里暗暗地对自己说。我好像听见莫扎特在对我说:“你不要怕,你只有上台了,才能战胜自己,战胜困难,战胜与你作对的胆小,我相信你会实现你的梦想,成为比我更优秀的大音乐家。加油!”

终于到了展演的那一天了,我去到指定的地点去抽号码,我怀着紧张而又期待的心情拿了一张纸条,我的天哪,十号,这么靠前!我差点摔倒。唉,认命吧!

一号,二号,三号,四号……时间按下了快进键,很快就轮到我了。我深吸几口气,走上了台,我心里虽然紧张,可是我还是大大方方地上台演奏。我心里暗暗地对自己说:“一定不要弹错啊!我能行我能行!”“是的,你能行!”我似乎感觉莫扎特就坐在我身边,我的心一下子轻松了许多。

演奏开始了,我居然奇迹般地没有弹错一个音符。我指间的音乐仿佛行云流水,连我自己都陶醉其中。我突然一点儿也不紧张了,开始享受这次表演。我仿佛看到我坐在台下,台上是莫扎特演奏着钢琴。到了快演奏完的时候,我开始舍不得这个舞台了。我又仿佛听见莫扎特在对我说:“你做到了!你真是好样的!我相信,你一定可以成为比我还出色的大钢琴家。为梦想加油!”我弹完最后一个音符,站起身,向台下鞠了一躬,台下立刻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我现在就是“莫扎特”,“莫扎特”就是我!

分类策划 助力成长 篇3

一、认真分析,给优等生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优等生是指那些品学兼优,德、智、体发展较为全面的学生。老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拉”得多的是中等生,“促”得多的是后进生,对优等生产生了“不需要多管”的偏向。从而忽视了对优等生的教育,任之“放任自流”,很容易留下遗憾。所以,我们更要全面了解他们,找准短板,大力发展。

小章(化名)是我们班一个聪颖俊秀的男孩,酷爱读书,成绩优秀。家人也颇为他自豪。可是我发现学习优秀的他,办事能力却很弱。尤其是劳动值日这块。他是小队长,要带领他们小队承担周三的卫生值日工作。可每周的工作小结,他们那天的卫生工作满意度都是最低的。通过交谈,我还发现在家他是“十指不沾阳春水”。同时,我也发现许多成绩较好的学生都有和他类似情况。正好当时快到妇女节,于是这一次的活动主题我定为“感恩母亲从小事开始”。

我选择了著名绘者武田美穗的绘本故事《妈妈你好吗?》作为载体。这是一个温馨的亲情故事,文字和图画很幽默,学生随故事的展开不断心潮起伏,从微笑,到哈哈大笑,再到若有所思,至最后感动不已。绘本最后,男孩给妈妈送上的节日礼物是一束鲜花和一份家务券。我乘势而上:同学们,爱妈妈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可贵的应该是一份实实在在的行动。我们也来给妈妈做份家务券好吗?孩子们欣然答应,随即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有的剪,有的画,有的刻,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快下课时,他们展示的家务券内容丰富。有拖地券、叠衣券、洗碗券等等,最多的是掃地券。我告诉他们,送券就是一份承诺,能遵照执行才行!他们郑重地点头答应。

后来在QQ群,在家访中,我一直关注着家长的反馈。改变最明显的是小章,扫地居然像模像样了。而且在他的组织下,他们这一小队周四早晨的清扫竟然与以前判若两人了。在面对我们的由衷夸奖时,他更自信了。他妈妈在群里深有感触地说:以前总想着孩子小,干不好,就当以学习为重。自从孩子送上家务券,我用了八张,看着他教着他学会了扫地,他的变化是明显的。我觉得自家孩子更优秀了……

我们必须看到,优等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我们切不可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他们,盲目乐观,放松教育。认真分析他们的优缺点,帮助他们精心谋划,优等生的提高是无止境的。

二、巧抓资源,让中等生有更自信的展示舞台

餐桌管理一直是我们学校关注的重点。我们班特意设立了餐桌管理员,每桌两人,轮流执岗,完成整理餐桌,关注用餐纪律等一些事务。实行了一段时间后发现用餐初期比较混乱。主要原因是孩子们抢菜、挑菜。耗时又嘈杂。通过观察,我意外地发现,有一桌周二表现得特别好。这一天的管理员是小璐(化名)。这个发现让我挺意外的。因为小璐在班级里存在感较弱,是那种沉默的中间层。但我看她有条不紊地挨个分菜,显得非常能干。这一周的班队课,我的主题是“做聪明的岗位员”。在课上,我隆重推出了小璐,请她介绍经验,大家的夸奖让小璐安静平淡的眼神惊喜起来,激动起来,自信起来。

小璐的转变使我们看到,中等生虽然不是很惹眼,也不刺眼,却是学生中的主体,占到了学生数的60%左右。在他们身上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经常互相斗争,有时表现较好,有时表现不佳,不断向两头分化。所以,我们班主任应做个有心人,善于捕捉他们的亮点并加以放大。

三、宽容耐心,使学困生找到进步的方向

任何一个班里都有学困生,他们的转化是班主任老师的一项重要工作。造成“学困生”的原因有很多,如智力方面、情感方面、行为习惯方面的等等。班主任要仔细研究自己的学生,分析造成他们学习困难的实际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给他们寻找一个参与活动的机会,跟进一次活动的过程,参加一回展示的环节,接受一次同伴的肯定……后进生同样具有进步心,自尊心。只要教师用赏识的目光去对待他们,把爱的情感投射到他们身上就会引起心理上的共鸣,行动上的回报……

建构研训联盟 助力专业成长 篇4

一、教师研训联盟的整体设计

研训联盟的整体设计与实施均以学习共同体的理念为精神引领,旨在让每一位教师在追寻自身专业发展的路途中与同伴一同成长,养成共享与互通不同知识与体验的共同体精神,最终实现每所学校的自主与长足发展。从诞生伊始,联盟就以“高校引领、名师驻点、同伴互助、联片发展”为主要特征, 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己任。随着联盟的成立,9个由省内知名特级教师领衔的名师工作室很快进驻4所学校,其中语文工作室3个,数学工作室2个, 英语、体育、科学、德育学科的工作室各1个。其中有3个名师工作室驻点天成教育集团。有了这股强大的“活水”注入,为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强大的助推作用,也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更好地享受优质教育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教师研训联盟的实施

(一)研训工作的主要内容

研训联盟如何打通学校之间天然的壁垒,更在深层意义上联通不同学校原有的特色文化与教师发展生态,从1所学校的发展到力求4所学校的抱团提升,其间必将面临不少问题。如何在不打乱每所学校常规教学与教研的基础上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如何整合不同学校之间的资源,如何在最大程度上兼顾各校特色引入专家与名师的理念与实践, 以及如何不给教师增添过多负担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不断地探索与试验中找到答案。

我们逐渐摸索与总结出“磨合—整合—融合”的渐进路径。所谓“磨合”,即面对既存的问题与困难,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流,在不断磨合中加以解决;所谓“整合”,即在保障完成学校日常教学任务的同时,将联盟活动与我校教师本身的教学任务有机整合,如将研训项目通过江干区教师进修学院正规化,转化成教师的进修学分;所谓“融合”,即希望各校教师在遇到困境与难题时,主动联系联盟中的各位专家与名师,将各种优质教育资源融入学校的发展体系中,使联盟真正成为有力的助推器。

联盟学校在立足校本,依靠自身力量的同时, 也需注重引进校外专家与高校团队,全面整合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经多次论证,研训工作大致分为三个模块:课题研究,结合学校原有课题,引入专家资源,深化课题研究,或依托高校现有课题资源,参与重点课题研究;特色培训,基于学校自身状况,采用“浸入式”研训方式,名师定制培训方案,每月定期进校,有针对性地开展校本研训;专业发展, 以日常研训与依托名师工作室的教师交流为抓手, 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于细微处渐进式促教师提升,打造城市新区骨干教师队伍。

此外,为促进全体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实现人人参与,研训联盟特别设计了丰富的培训菜单, 将教育教学理念梳理为5个领域:新课程领导力, 有效学习理论与实践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教育科研能力培养,以及班主任理论学习与实践指导。基本思路是把联盟全员培训与教师专业发展360课时结合起来,既满足了教师培训的课时要求,又能有针对性地实现教师专业提升。

名师工作室都有着各自的长远愿景与详细规划,以使优质培训资源最大程度地得到共享。实施项目包括“名师教学案例研究”和“骨干教师培养” 等。名师工作室采用“驻点与轮值”结合,“骨干与全员”并进的方式开展工作。工作室以学校为基地,教师为主体,学生为核心,通过专家引领、课堂观察、 课例研讨等行之有效的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升。各校通过选拔,组成10~12名骨干教师队伍,加盟每个名师工作室,跟随名师“影子”培训。除此之外,工作室还采用轮值的方式,每个月由联盟学校轮流承担集体教研活动,由名师领衔开展教师全员参与的名师教学案例研究,使全体教师受益。工作室成立以来,我校教师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在课题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2位教师获得国家级奖项,3位教师获得省一、二等奖,6位教师获得杭州市一、二等奖,5位教师获得区一等奖,区二、三等奖33人次。教师公开发表论文多达50人次。

(二)研训实践的进一步内容

学习共同体的终极目标是找寻更多的方式和方法来实现教师和学校的自主发展。研训联盟接下来将通过行动研究的方式,促使教师自发钻研课例,借助同伴互助,实现自我诊断、自我发展、自我优秀,最终将这份优秀传递给每一位学生。

在名师工作室的指导下,初中部推行“阳光书吧”读书活动。每周五的大课间时间,以读书札记、 阅读比赛、主题班会等活动形式,使班级学生增强集体荣誉感,树立主人翁意识,发挥出自己的作用。 通过活动使班主任密切关注班级学生动向,更加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形成较强的班级凝聚力。最后的主题班会活动各班根据本班实际开展的读书活动情况进行总结,总结本班学生在本学期阳光书吧活动中的收获和成长,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指导其更好地参与读书活动。根据学生的表现,各班还推选出“阅读之星”,旨在引领学生从书中获取知识、汲取营养,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和生活需要。在开拓学生视野的同时,学校在联盟的指导下积极开展系列文体活动。目前,我校共有普及型社团和精品社团100多个,学生在参加区级及以上的比赛中屡获佳绩,联盟成立以来学生共获得区级以上奖励近800人次。

由于联盟的目的是发展教师的内涵,主要涉及的是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因而对联盟四校的各项工作也无疑是一种促进与变革。我校就结合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实际情况,在团省委、安利集团的支持下,在联盟的指导下为解决学生双休日生活单调、枯燥等问题,开办了“阳光假日小屋”,把在家无人照顾的孩子集中起来,开展学业辅导、心理疏导;参观第二课堂场馆,欣赏杭城美景;开展科普艺术活动,组织体育锻炼竞赛; 走进在杭高校,接受文化熏陶……学生的学科素养得到了稳步提升。几年来,“阳光假日小屋”的孩子先后有近100人次被保送到浙江省一级重点高中,近20人分别被重点高中的特色班录取。此项成果被评为杭州市第十一届中小学德育论文 (成果) 一等奖、2014年浙江省德育论文评比一等奖, 并在当年的杭州市教育局德育工作大会上作了经验交流。

三、教师研训联盟的发展愿景

我校今后将和联盟成员学校继续扩大联盟活动的内容,丰富联盟活动的内涵,比如进行联盟内的教师评优、考核,将联盟活动由原来单一的教师培养逐步向教育的各个方面延伸;再比如设计各类活动平台,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打造不同类型的载体,继续推进数字研训,搭建区域性网络平台等。

梦想助力成长作文 篇5

幼儿园毕业的暑假,爸爸妈妈带我路过实验小学,我看到学校里有足球队员在训练,我特别喜欢这项运动,便要求报名参加足球队。正规的训练开始了,绕杆、折返跑、传球、接球……这些专业的训练虽然辛苦,但我都坚持下来了。

在第一次正规的比赛中,我又激动又紧张,在禁区里我没有防备好手,球打到了我的手臂上,给对方制造了一次点球,对方依靠点球,拿下比赛。我们输掉比赛,与冠军失之交臂。犯了足球比赛中低级错误的我,直到比赛结束还没回过神来。那时的我对足球虽有满腔热情,但没有实力。

从上一年级起,我便加入了学校放学后的一小时足球训练,无论是风雪交加的冬天还是暑气逼人的夏天,足球场上都能见到我刻苦训练的身影。转眼间,四年过去了。现在我是校队队长,既能在场上组织核心进攻,又能退到后方线牢固防守。此时的我懂得了足球是个集体项目,要团结一致,不是个人的赛场,在赛场上拼的不仅是体力更是智力。

赏识,助力学生的成长 篇6

赏识,可以是一个信任的微笑、可以是一回肯定的颔首,可以是一个激励的眼神,也可以是一句鼓动的话语。赏识学生,还应学会夸奖学生,因为夸奖是赏识行为最重要的一个表现形式。有位教育专家说过:“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也说过这样的话:“称赞对鼓励人类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可以说,需要夸奖和赞美是人的本性,深深地植根于每个人的灵魂之中。

小卡尔·威特1800年7月出生于德国,8、9岁时就已经能够自由运用六国语言,通晓数学、化学、动物学、植物学和物理学;他9岁时考入莱比锡大学;10岁进入哥廷根大学;他14岁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他23岁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小卡尔·威特能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真是个天才。但大家可能不知道,他这个天才的确先天不足,刚出生时四肢抽搐,呼吸急促,婴儿时期的反应相当迟钝、痴呆。但就是这样一个痴呆儿,在父亲一句句“你是非常聪明、非常好的孩子”的赞美声中摆脱了烦恼,在一句句“你一定行的,我相信你”的赞美声中学会了挑战自我,在一句“非常不错,这次是你第一次写作,爸爸刚开始写作的时候比你差远了”的赞美声中找回了自信,也就因为这样一个个的赏识教育,让小卡尔·威特内心的星星之火燃成了燎原之势,使他不断地由小成功走向大成功,由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新的胜利,成为天才。

在我们的教学生涯中,要通过自己对学生的夸奖,悄然地改变学生成长的轨迹。

A君在“这小孩子真懂事、真懂礼貌”的赞美声中,学会了文明礼仪;

B君在“这个创意真不错”“这种解法简单独到,同学们好好学习”的赞美声中,燃烧起学习的热情,探索着一个又一个问题的真相;

C君在“哇!这么厉害,又进步了”的赞美声中,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操持着自己的梦想;

D君在“你笑起来挺阳光的,心里头要是有积雪的话也被你融化了”“你头发绑起来后显得特精神、特有活力”“就是嘛,戴什么首饰,现在多清纯,让人看了特轻松”的赞美声中实现着形象、性格的转变;

E君是在“哇!学会换位思考,理性待人啦,有你的”“嗯,你这样做挺好,解决了问题又不伤人”的赞美声中学会理性思维,改掉火爆脾气的;

F君在“丫头,你的努力没白费啊,这次进步了好几十分呢”“你挺有毅力的,能在这么枯燥的学习中坚持下来,我都不一定能做到呢”“相信你,只要你能付出足够的努力,坚持不懈,你能行!”的赞美与鼓励声中继续前行,最后以刚好踩上本一线的成绩考入了理想的大学。

……

毛毛虫们就是在这一声声的赞美声中羽化成蝶,丑小鸭也是因为这一声声的赞美蜕变成美丽的天鹅。

推门听课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篇7

一、助力教师培养阳光课堂的健康心态

推门听课是一种课堂管理方式,为了有效管理课堂,为决策提供第一手材料,学校领导运用得多一些。教师不要偏执地认为学校领导推门听你的课,是对你有成见,或是想借此吹毛求疵,给你穿小鞋;更不要认为事先不打招呼是对你的不尊重。试想,推门听课是针对全体而不是个人,何况一般在上课前几分钟还告知通气呢。因而教师要有阳光般的心理,开放自己的课堂,乐于接纳这种管理方式,这样就会感受到更和煦的春光,呼吸到更新鲜的空气。记住,如果我们教师有了大海般接纳一切的胸怀,养成海纳百川的气度,就不会成为被淤泥堵塞的死水。

二、助力教师课前要有精心的上课准备

不管有没有人推门听课,课前准备是应该的。如果开展推门听课,就更应该精心做好课前准备。首先,课前精心准备是对推门听课的重视。“不打无准备之仗”,教师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在课堂上应付自如,实现高效课堂目标。反之,没有全面的准备工作,就可能手忙脚乱,漏洞百出,课堂效果大打折扣。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前仔细解读教材,把握教材重点,制定教学方案。密切关注学生,对每个学生的心理、学情等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做好课前预设,有了精彩的预设,课堂才会有章有序,优质高效,可以避免盲目和杂乱。其次。课前精心准备是对听课教师的尊重。我们中国人是注重礼节的,正规场合都是盛装,不会邋邋遢遢。精心准备,宴席款待,才是待宾之道。教师在课前的精心准备也是对听课者莫大的尊重。再有,推门听课时间的不确定性,促使教师课前精心准备成常态。这样坚持成习惯,减少教学随意性,有助于教学水平的提升,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助力教师养成自然真实的教学行为

推门听课,目的就是要了解真实的课堂。因而我们要展示出平时的自然真实的教学行为,尽可能地展现出课堂的原生态。推门听课成为常态后,教师就不会搞花架子,不会刻意为之,不会哗众取宠,不会为了别人听课而改变自己的课堂。涂脂抹粉的美,是外表美,而非真实的美,课堂也一样,作秀的课堂,只是形式的绚丽,而少了内容的真实,只有自然才出真态,只有自然方能演绎至真至纯。

四、助力教师养成真诚虚心的教学态度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他明确地指出了学无止境地道理。其实教学何尝不是这样。领导推门听课后,会给教师以中肯的评价。这评价就像是一面镜子,教师要用真诚虚心的态度好好地照照自己。做得好的方面,再接再厉。不足的方面,及时改进,以利进步。谦虚的人往往事业有所成就,因为谦虚会不断使他发现自己的错误,并且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逐步走向成功,因此说虚心能成万事。我们教师虚心一些又有何妨呢?

五、助力教师开展积极认真的自我反思

华东师大叶澜教授说得好:“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可见,教学反思是多么的重要。因为不论什么样的课都有成功的闪光之处,也同时会有败笔之处。我们教师要记录课堂上成功的东西,师生碰撞出“智慧火花”,以切实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更要反思失败,因为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失败。一个拥有积极态度的人,总是能在各种逆境中寻找到坚持下去的理由。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抱有积极反思的态度,真正做好教学反思。

加强校本教研,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篇8

一、“四点一研”, 搭建平台

课堂教学的转变是新课程理念真正贯彻落实的标志。为了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强化教学过程的精细化管理,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学校实施“四点一研”校本教研方案。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备课、作业批改、单元检测实行随机抽查, 对被抽查的教师实行量化打分。加强集体备课、教师评课的研究、问题即课题的研究。

点课, 学校每天采取一次课前抽签授课的研究活动, 引导和促使教师在课前下工夫,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 研究教学方法, 指导改进学生学习方法, 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评课, 要求每位教师每周至少听两节课, 其中至少一节学校统一点到的课。每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评课, 要求听课的所有教师参加, 先由授课的教师谈授课的设想、安排和达到的效果, 再由听课教师逐一评价, 肯定优点, 指出不足。这样的研究形成制度, 雷打不动, 真正做到把问题当课题研究。

点备课, 要求备课做到“一课一案”,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活动、板书和反思齐全。

点作业批改, 作业布置要有层次, 关注学生差异, 作业量适中, 全批全改, 批改及时, 要有评语。

点单元检测, 试题符合学生实际, 突出基础性原则, 难度不宜太大, 中低档为主, 试题全批全改。

加强集体备课, 要求每学科每周至少进行一次集体备课, 时间不少于1.5小时。实行备课组长负责制, 要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内容包括:下周课时安排;研究探讨每一节课的重难点和知识点;研究教法学法;研究易考点;集体探讨备课中遇到的疑惑。做到“四统一”: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授课内容、统一作业量、统一课堂检测内容。

每位教师从自己的教育教学中碰到的问题出发, 主动开展问题式研究, 为推动问题式研究深入持久开展, 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 学校每学期开始会组织教研组集体研讨, 梳理本学科在现阶段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然后让教师个人或多人认领一个课题, 作为今后一个阶段教学中的研究课题进行突破。最后, 教师通过组内观摩议课, 专题研讨, 经验交流, 展示推介教研成果, 实现成果共享。

学校确立了“以课题促课改”的工作思路, 本学期“构建以创新教育为特色的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与课程实施有效性的研究”两个市级课题、七个县级课题获得“十二五”科研课题的立项, 几乎涵盖了所有学科。我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 以课题研究为载体, 不断优化课题研究的方法, 做到每周一研讨, 每月一会诊, 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课题研究, 探索出一条教育“理念”向“行为”转化的切实可行的路子, 不断提高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二、外引内联, 纳吐并重

“培训是最好的福利”。为使教师尽快掌握和提高教学技能, 学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 走内引外联之路。“请进来”, 邀请县教研员到校调研指导工作, 组织教师与教研员面对面交流, 开阔视野, 请教问题。学校热心准备, 精心安排, 创造条件, 先后接待了县综合实践优质课评选、化学评优课、英语评优课、地理评优课、多媒体与课程整合评优课、历史讲评课研讨。让教师不出校门就能观摩学习优秀的教学方法、教学艺术。“走出去”, 学校还组织教师外出考察交流学习, 聆听名师、名家先进的教学方法以及先进的教学理念, 提升他们的素质。让教师带着责任出发, 回来利用取来的经验结合本校学情谈感受, 上好汇报课, 让没能外出的教师间接受益。改变过去听课老师独享先进教学成果的弊端。让“点”进行发酵膨胀、辐射延伸, 让先进的理念、方法、艺术惠及每一位教师, 让未直接参与外出听课的教师间接地得到“经”。纳吐并重, 外出的教师做到既“取经”又“传经”。让外出听课的教师真正拿来“渔”, 又送出“渔”, 让“经”化为巨大生产力, 推动课堂教学改革蓬勃有效发展。学校还定期举办“教师论坛”, 组织教师进行教育叙事的交流活动, 使教学反思制度化, 相互学习, 相互促进, 共同提高。

三、引领帮扶, 助力成长

针对青年教师的特点, 以“青蓝工程”为抓手, 安排了业务过硬、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帮扶对子, 充分发挥他们的传帮带的作用。带领青年教师研究课标、研究课堂, 课例式教研, 同课异构, 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同时在新老教师互动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教学相长, 变“单飞”为“群飞”, 整体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从而更好地推进学校教育教学不断创新与发展。

平阴二中搞教改真刀真枪, 不搞花架子, 不流于形式。针对有的教师搞课改时紧时松, 时搞时不搞, 甚至平时满堂灌, 领导检查或搞活动时才上新课改的课, 晚上“满堂灌”, 白天展示、表演, 课堂、教研两张皮, 始终放不下传统教学的羁绊, 严重制约了教育教学的发展。平阴二中严格听评课制度, 加强检查, 严明纪律, 加强对课改的领导, 由专任领导靠上抓。每天教师参加听课评课, 解决问题。

探索教育方法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篇9

在中考前夕,那天我是第七节课,走进教室,发现气氛不对,很多同学都在哭。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因为英语老师要求太严格,他们受到了严重的惩罚,心里很不服气。作为班主任的我,此时,需要做孩子们的思想工作。我给他们讲了英语教师这样做的出发点,看他们不服气,我把在课外书上看到的一个故事讲给他们听。他们忘记了英语教师的事情,沉浸在故事当中。我告诉学生看问题不能片面,老师今天的仁慈可能就会耽误你的未来,相反,今天的残忍可能铸就你辉煌的明天。听了这些,孩子们不再抱怨,不再愤怒。意外的是,在后来的写作中,有好几个同学都把那天我讲的故事运用了进去。课间,还有同学来找我借课外书,没想到,不经意的一个小故事,给孩子们带来了那么大的影响。

我趁热打铁,有天晚课上,我给孩子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耶稣带着他的门徒彼得远行,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耶稣就让彼得把它捡起来。可是,彼得懒得弯腰假装没听见,耶稣没说什么就自己弯腰捡起马蹄铁,用它从铁匠那儿换了三文钱,用这钱买了十八颗樱桃。出了城,经过的全是茫茫的荒野,耶稣猜到彼得渴得够呛,就让藏于袖中的樱桃悄悄地掉出一颗,彼得看见,赶紧捡起来吃,耶稣边走边丢,彼得也狼狈地弯了十八次腰。于是,耶稣笑着对他说‘要是你刚才弯一次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故事讲完,我接着说:“孩子们,中考好像没有高考重要,但如果今天你不愿为它弯一次腰,那么,将来,你就会为今天的懒惰弯很多次腰。”第二天,我发现,孩子们比以前自觉多了,我自己都很惊讶。看来,故事虽小,魅力却很大。

助力成长 篇10

近几年,学校先后有14名学生被评为全国、青岛市校园足球希望之星和金银铜靴称号;有15名学生代表青岛市参加省运会足球比赛;有2名学生入选国家少年队,2名学生入选全国五人制足球“最佳阵容”,1名毕业生成为广州恒大的队员,3名毕业生分别被法国甲级劲旅梅兹队和西班牙皇家马德里俱乐部召集集训。

宜阳路小学为青少年足球的普及和开展做了许多有益工作。校园足球和其他生动活泼的学校体育活动,也为宜阳路小学的特色发展注入澎湃活力,为少年儿童的体质健康和快乐成长搭建了更宽广的平台。学校连续三年获青岛市校园足球示范学校、全国体育特色学校等诸多荣誉称号,而这些荣誉的获得都与学校做出的各项努力分不开。

一、健全校园足球发展机制

有章可循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前提。 学校为了打造校园足球特色,制定了一系列规划与保障性制度。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并安排副校长直接分管足球工作。学校制定了《足球发展三年规划》,注重理念、思路上的创新,以目标实、举措实、保障实为原则,努力使其具备可操作性。

为保障校园足球顺利开展,确保学生身心健康与安全,学校出台了《学校运动伤害预案制度》、《学校运动安全保障制度》、《学校足球外出比赛安全预案》等文件。为激励教师和教练员积极投入到校园足球中来,学校还制定了《宜阳路小学足球队管理及教师、 教练员奖励补助办法》,提出班级教师有责任配合学校足球队进行按时训练,有责任为缺课的足球队员及时补课,并奖励对足球工作有贡献的教练员。

学校建成了一支70余人的足球队,自开展校园足球以来,学校始终坚持足球从娃娃抓起,不追求比赛成绩,不设进球队门槛, 分年级段进行梯队训练,注重培养学生踢球的兴趣。在提高队员素质的过程中,学校加强队伍的团队精神及集体荣誉感的培养,提高队员的责任心,使他们尊敬师长,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培养队员爱校、爱队的荣誉感,严格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在文化学习上,努力协调好足球训练与学习的关系,保证学生在正常学习活动不受影响的前提下, 参加足球训练。这项举措的实施,也取得了家长和任课教师对足球运动的支持。

二、校园足球课程融入了教育教学全过程

1. 学科教学的渗透是开展足球工作的保障。学校将足球课程纳入了校本研训体系, 通过课程改革进一步普及足球教学。每周在各班级增设一节足球课,由足球教练任教; 体育组每月一次足球技能考核,学期末进行综合等级评定;艺术教师自编自创简洁易学的足球操;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写以足球为内容的作文;英语教师教授学生英文足球术语; 美术教师指导学生在废旧足球上作画,等等。 这些都促进了校园足球活动的有效开展。

2 . 与活动相结合是开展足球工作的核心。以足球为题材的音乐剧《王小闹成长记》,通过艺术形式展示了足球的教育功能。 这部音乐剧接连荣获省、市、区校园剧大赛一等奖。同学们搜集了解足球的历史、国际国内赛事以及比赛规则等,分类整理,形成了研究性学习成果。每班都成立了足球队和啦啦队。每年举行“校长杯”足球联赛和超级联赛,学校足球社团荣获了市北区十佳学生社团称号。学校还将每年5月定为学校足球文化节,举行画足球、说足球、赛足球、 写足球、唱足球、演足球等各种活动,所有学生参与其中。

3.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开展足球工作的升华。学校把开展足球课程视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推动体育运动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2014年暑假,学校成立了校本课程研发小组, 组织专业足球教练、专职体育教师等,分低、 中、高三个年级编创了适宜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宜阳路小学足球校本课程》。这套校本课程分为足球知识、实践园地、足球链接、 互动评价等板块。

三、文化引领使校园足球成了学校特色发展的航标

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基石。宜阳路小学将足球项目体现出来的先进性、独特性和优质性,逐渐向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渗透,以足球为特色的主流文化逐渐形成。

学校在宣传橱窗、宜阳月报、班级黑板报设置专栏,加强足球活动的宣传和足球知识的普及。教学楼二楼设立足球文化长廊、 操场建有60米足球体育墙。二年级级部创建 “绿茵赛场”班级文化,二至六年级设立班级足球文化档案。2013年,学校成立了“校园足球家长委员会”;2014年在学校院墙外绘制了百米“足球漫画天地”,讲述学校足球发展历程和对外交流历程,43幅动漫图向参观者生动地讲述了足球故事。目前,足球人偶已设计完毕、足球手信本、足球宝贝徽章正在设计当中,足球队队歌正在后期剪辑中,“校园裁判员初级班”、“足球赛解说员培训班” 正在以走班制的形式招募学员。《校园足球运动对学生身心发展影响的研究》已被学校列为研究课题,目前课题正在筹备立项之中。 足球文化与宜人教育、校园建设、德育活动结合等一系列档案正在梳理与整理过程中。

四、专家指导迅速提升了学校足球发展水平

1. 寻求足球训练机构大力支持。只有拥有一个好教练,才有一支好球队,优秀的足球专业师资,是提升校园足球教育训练质量的关键所在。学校探索出了一套“社会化服务”模式,把校园足球这个专业性很强的体育活动交给专业的师资来指导。学校与“崇鼎足球推广中心”合作,聘请国内足坛名宿刘国江任技术总监,甄选3名专业性强、基本功过硬、足球底蕴厚重的足球教练,分别组建了U7、U9和U11三支男子足球队和一支U9女子足球队。教练组成员积极进取,善于思考,为学校足球特色发展提供了专业性的指导。

2. 邀请足球明星进校指导球技。学校开展了“足球明星进校园”每月一明星系列活动。先后邀请了郝海东、陈刚、乔伦、王伟满、于大宝、宋文杰等国内知名球员走进校园指导队员球技,这使得队员们得以与崇拜的足球明星面对面,感受足球的魅力。专业的引领,激发了小队员们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球技,帮助他们树立了成为足球拔尖人才的远大理想。

4. 与国内外球队交流,开阔眼界。学校积极开展足球交流活动,不断提高足球水平。 学校先后与韩国蔚山三浩小学和福建漳州实验小学建立足球交流友好学校,成立了中韩足球教育联盟学校,制定了长期互访机制。 从2012年至今,中韩互访交流已达7次,双方连续两年举行了“宜阳杯”中韩足球邀请赛;12月初, 学校组队参加了在福建漳州举行的闽鲁小学生足球邀请赛,与漳州、厦门等地区的6支球队进行了为期两天的邀请赛, 并取得了佳绩。2015年1月22~24日,足球队21名教练队员到鲁能足校进行为期三天的冬训,队员们克服了天气寒冷、感冒发烧、 身体不适等因素,超强度、大负荷的训练, 磨练了学生的意志,提高了他们的技术水平。

五、领导关心,校园足球带动了学校发展新动力

2014年5月9日,国家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中国足球协会副主席王登峰在青岛市足协、青岛市教育局等领导陪同下莅临学校指导足球训练工作。随后,江苏省宿迁市教育局和徐州市教育局校长考察团、青岛市关工委副主任孔心田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白向群等人分别莅临我校考察。他们在对学校足球工作表示肯定的同时,也对学校的足球发展提出了中肯的意见。

在足球活动中,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 反应能力以及身体素质都有所提高。学生逐渐形成了积极向上、团结合作、相互帮助的良好品质,这些好品质也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素质。随着学校各项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扩大了,家长、社会对学校的认可度提升了,省内外许多喜爱足球运动但不在学区范围内的学生慕名而来,学校拥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助力小企业成长 篇11

现行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来源于2003年2月由原国家经贸委、原国家发展计划委,财政部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现行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在统计口径、统计手段,统计办法等方面难以为当前中小企业发展决策提供全面、准确、科学的信息。修订中小企业划型标准,完善中小企业统计办法已列入政府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决策议程。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截至2009年9月,全国工商登记企业1030万户(不含3130万个体工商户),按照现行中小企业划分标准测算,中小企业达1023.1万户,占企业总数99%。在1023.1万户中小企业中,300人以下的小企业数量占95.8%,量大面广的小企业群体在提供就业岗位、扩大就业容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创新和基础创新、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作用。目前,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全国GDP的60%左右,上缴税额为国家总额的50%,提供了近80%城镇就业岗位。在基础创新上,我国65%的发明专利、75%的企业技术创新和85%的新产品开发来自于中小企业。据悉,国家有关部门拟在中小企业划型标准的修订中新增微型企業标准,对各个行业企业进行标准的细分。这一举措将使我国小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得到扩大,有利于在政策扶持、社会服务、金融支持等方面进一步增强微型和小型企业影响力,对促进中小微型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无论是种子发育期的微型企业、初创期和处于初创期高成长性阶段的小型企业,还是发展期的中型企业,中小微型企业的不同成长阶段具有其独特成长轨迹和共性特征。企业的行业差别和企业成长的各阶段需求差异反映着企业成长轨迹的特殊性;企业成长对人才、资金、服务、政策的需求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其共性特征。一些地方对进入孵化基地创办的科技型微型企业和小企业,在达到孵化满3年,年产值500万元“出壳”标准外,还将企业创新能力强弱、是否拥有专利、是否学会保护自己专利等列为衡量能否“出壳”的重要指标。大学生创办微型企业和小企业,有的是创意设计、品牌开发等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需要的是“专利托管”等形式多样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相伴企业成长。在发达国家,股权融资是中小企业,尤其是初创期小企业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融资方式。我国科技创新型微型企业和小企业要敢于引入创业投资、私募股权基金;参与大企业配套和“专精特新”小企业要以“你无我有、你有我专、你专我精”博取产业投资基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成长的科技型小企业要善于与PE打交道。我国中小企业政策支持体系和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所形成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核心支撑体系,在助力小企业成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要继续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完善中小企业政策支持体系,助力中小企业成长使“十32”开展的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富有成效。

二要依托政府主导的产业投资基金,加快培育和扶持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鲜明的“专精特新”小企业,以及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大企业相配套的科技型小企业。

三要把减轻小企业负担政策落到实处。微型企业和小企业减负的核心是减免税收和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要把微型企业和小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所得税政策等执行到位。落实企业所得税法对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按15%税率征收等相关优惠政策。这也是中小微型企业通过学习应自觉知晓和掌握的。

让师爱助力学生成长的思考 篇12

一、用爱开启心扉

我国近代教育学家夏丏尊先生曾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是打开学生心扉的灵丹妙药。

我班有一位单亲家庭的孩子,她叫Z,刚从一所外地民工子弟学校转来不久,父亲在外打工,她一直随爷爷奶奶生活。平时她沉默寡言,从来不和同学说话。我几次找她谈心,她都低垂着头,一言不发。开学一周,我发现她情绪低落,总是一个人低着头坐在教室的一个角落里, 一副发呆的样子, 我猜她一定有事。在我的反复询问下她吐露了真情: 原来几天前她身上长了水痘,浑身痒痛难忍,休息不好,又不好意思说出来,怕同学们嘲笑她、远离她。得知真相后,我马上带她去医院做了检查,并利用午休时间把她送回家。她落下的功课,在她返校以后,我又利用下班时间为她补上。渐渐地,她性格变得开朗起来,各方面也有了不小的进步,能主动找我聊天、主动和同学们一起游戏……

看到她成功地走出了自己的小圈子,融进了集体的怀抱,我由衷地高兴。事实告诉我,一个教师若能以真诚的爱对待学生,学生就会向你敞开心灵的大门。

二、用爱唤起自信

德国的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其实学生的心,极其敏感而脆弱,需要鼓励、喝彩与掌声。尤其是学困生,他们的长处往往被短处所掩盖。对那些平时被轻视、受冷落,数落之声不绝于耳的学困生,一声赞扬无异于久旱的甘霖、久雨的阳光。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让他们看到希望,哪怕只是一句简单的称赞、一个关切的眼神, 有时也会给他们带来莫大的影响,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J是个特殊的孩子 ,门门功课成绩开红灯 ,而且性格古怪、粗暴任性,老师们都摇头叹息:“朽木不可雕也。”有一次和同学吵架,他一生气就把同学的文具盒给摔了,转过来又把自己的文具盒丢进了垃圾箱, 更令人费解的是被同学们批评后竟然要撞墙。他的行为着实让我吓了一大跳,当天晚上,我就去他家进行家访,与家长沟通,才了解到他在家曾经几次出现用自杀来威胁父母,借以逃避父母的责罚。

为了排除他的心理障碍,以后的一段日子,我开始尽量从J身上寻找一些能给以称赞的东西。有一次, 我发现他做的手工制作“蛋壳轮船”很不错。于是,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并把他的作品在班级的墙报上展览。那一刻,我发现他笑得很欢,第一次坐得那么端正。第二天,我惊喜地发现,他第一次交来了家庭作业。以后的课堂上,他一天天地变好了,有时还能主动举手发言,性格也温和了许多。

J的变化 ,让我真正懂得 :对于学生 ,重要的不仅仅是分数 ,而是健康的心理、活力的绽放。这正如泰戈尔所说:“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三、用爱雕刻心灵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是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工作中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让学生在教师的人格魅力熏陶下得到长足发展,从而让他们拥有健康的人格,快乐成长。

学生L是个性格倔强、能言善辩的孩子,开学不久,母亲就发现他几次装肚子疼逃学,还从家里偷偷拿了1000元钱在校外请客吃肯德基。母亲打骂都无济于事, 急得带他去看了心理医生,还是没有办法改变他。他母亲无奈,只好求助于我。我答应了她,第二天,我单独找他谈话,让他明白父母打工养家的辛苦。后来我又进行了几次家访,与家长沟通,让他和父母签订了一份合同:双休日让孩子跟着妈妈去菜场打工,一是打工偿还他花掉的1000元,二是让他借此体会挣钱的不容易,从而帮助他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段时间后,我的努力得到了回报。看,那个在班里热心帮助别人擦玻璃的人是他,那个在教室里读着优秀作文书的人是他, 那个在菜场帮母亲卖生姜的人是他……

L的转变让我深有感触 :爱的力量是无穷的 ,正是老师的爱才使得这“良药”不苦口“, 忠言”不逆耳。师爱如无声的春雨在不知不觉中滋润了他的心灵,实现了爱的迁移,让他懂得了感恩。

上一篇:大倾角上运带式输送机下一篇:工程专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