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专业建设

2024-07-23

工程专业建设(共12篇)

工程专业建设 篇1

摘要:通过对甘肃省建筑行业工程造价专业人员现状及从业需求的调研, 分析了安装工程作为工程造价专业的分支, 存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提出了完全有必要在原工程造价专业的基础上延伸“工程造价———安装工程方向”专业进行建设。

关键词:工程造价,安装工程,专业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建筑行业人才需求量普遍增大, 通过走访省建设厅、省建工集团等单位和部分造价咨询公司得出的调研结论来看,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市场需求量有日益增高的趋势;另一方面, 由于全国建筑市场逐步开放和规范, 一系列相关政策相继出台, 各地的造价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不同体制的设计院 (所) 等纷纷成立, 增加了对工程造价从业人员的总量需求。而在现有的造价从业人员中, 土建专业的人员比例远远大于安装工程专业, 所以, 完全有必要在原工程造价专业的基础上延伸“工程造价———安装工程方向”专业进行建设。

现阶段我国建筑类院校工程造价专业的培养方向基本以土建方向为主, 安装工程作为专业课程学习的一小部分地位被弱化, 导致毕业生从事建筑工程预算编制相关工作可快速上手, 而如果涉及到建筑配套的安装工程部分工作内容, 就感觉因基础知识缺乏而有点力不从心。

1 本专业的主要研究内容

虽然工程造价专业的整体就业形势较好, 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正确定位人才培养方向、明确培养目标还是非常必要的。

“工程造价———安装工程方向”专业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 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工程造价的相关基础知识, 掌握建筑工程造价的形成原理和技术, 具备从事建筑施工企业安装工程预算、结算编制、工程招投标及合同管理等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2 本专业建设的主要实施方法

2.1 本专业知识能力分析

2.1.1 通用知识

1) 具有必备的政治、法律、心理、美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知识;

2) 掌握专业必备的外语基本知识;

3) 具有计算机的通用知识和应用能力;

4) 掌握适合本人特点的体育锻炼知识。

2.1.2 专业知识

1) 工程技术方面知识:了解常用建筑安装材料及制品的名称、规格性能、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储备保管、使用等方面的知识;了解投影原理, 熟悉建筑制图标准和建筑施工图的绘制方法, 熟悉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的一般构造;熟悉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各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程序、质量标准;熟悉建筑工程室内给排水、供暖、电气照明工程主要设备的性能、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和施工工艺;

2) 工程造价方面知识:掌握建筑工程定额的原理和应用方法;掌握建筑、装饰、安装工程预算和结算的编制程序和方法;掌握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原理与方法;掌握工程造价电算化的方法;熟悉工程招、投标的程序;熟悉工程造价控制的基本方法;

3) 工程经济方面知识:理解建筑经济的基本知识;了解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理解与建筑市场相关的常用建设、经济法规;

4) 经营管理方面知识:了解管理原理, 掌握建筑项目管理的一般内容和方法;理解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和编制方法;

5) 财务会计方面知识:熟悉会计要素的构成, 会计原理、基本方法和程序;了解建筑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损益的核算方法, 工程、产品、作业成本的计算方法和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了解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本着基本理论知识与实务能力培养并重的原则, 构建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从而达到构建职业岗位群—职业能力—课程体系设置三者相辅相成, 最终使学生具备职业上岗能力。在原工程造价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 强化建筑给排水、采暖工程、建筑电气、建筑智能化、工业管道等专业工程预算编制知识的教学。

2.2 专业建设的课程设计思路

确定本专业建设的课程设计思路:基于工作过程的需要, 以行动为导向, 进行专业课程设计。

1) 在教学模块和教学方案设计时组织职业技术教育教学专家、专业教师、建筑行业施工和管理一线专家一起参与设计, 充分体现工学结合、案例引导、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以校企合作为基础, 深入到建筑类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进行调研, 与企业技术骨干一起, 分析课程对应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为:对安装工程项目进行招标控制价、工程预算、投标报价、工程结算的编制及工程造价的审核等。在此基础上形成学习领域并转化成具体的学习情境, 采用课堂讨论、实际案例、施工现场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和方法;

2) 高职课程设置必须以就业为导向, 基础课程以应用为目的, 以够用为度, 专业课程要加强针对性和实践性, 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进行专业的课程设置时, 必须突出高职特色, 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主要专业课的课程安排上, 凡能设实训环节、有条件增加实训部分的课程, 都要增加实训环节, 而且形式要多样。通过对实训环节的增强, 达到部分好学生一毕业就能顶岗作业, 一般学生经过很短的见习期就能马上胜任工作的要求;

3) 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 顺应行业企业发展要求, 确定学习的知识领域为:用现行计价法编制安装工程施工图预算和应用预算软件进行计价, 具备安装专业工程估算、概算、预算、结算、决算的能力, 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工程项目经济评价的能力, 治理工程项目的能力, 开展工程招投标、合同谈判、合同治理的能力, 以及关于工程变更索赔的实践应用能力;

4)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 使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教学效果良好, 授课信息量较大, 较好地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图文并茂, 学生容易理解有关概念和施工过程;授课内容层次清晰、重点突出, 学生容易掌握;

5) 考核方式:一是理论考试成绩考核, 应主要考察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平时成绩考核, 如:学习态度、课堂提问、回答问题、作业完成、出勤等;三是职业能力考核, 实践成绩包括技能操作能力和完成质量情况。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注重学生知识和能力、素质的培养, 增强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较强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改变单纯以理论考试测定成绩的方法, 不再单凭一纸试卷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而是以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来决定。要广泛推行过程考核和项目综合考核, 尽可能地采用多种评价手段, 如技能测试、模拟测试;实物制作、口头与书面问答、直接观察、考察原有学习证据等。引入社会评价, 尤其是在毕业实践环节, 要引入用人单位对毕业班学生能力的评价机制, 借此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 提高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

3 结论

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以素质为基础, 以能力为本位, 面向就业岗位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和专业的逐渐细化都是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专业建设方面应不断进行市场调研, 顺应市场需求, 逐步建立和完善与行业市场用人规格相接轨的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和模式。

参考文献

[1]李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现状研究[J].时代教育, 2012, 22 (11) :56-59.

[2]黄丽莉.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吉林大学, 2007, 19 (05) :44-46.

[3]王跃进.综合性安装企业的资质定位与企业发展的关系[J].安装, 2006, 19 (06) :23-25.

工程专业建设 篇2

我院土木工程专业建立初期是按照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培养方案进行教学活动。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对部分同学的学习兴趣的了解,学院在09年修订培养方案时增加了工业与民用建筑方向,增加了相应的实践环节,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需求。

按照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编制的《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大土木”的指导精神,结合本学院的实际情况,我认为,我院的土木工程建设急需进行改革:

一、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专业建设的关键。建设一支师德高尚、具有较高教学和科研能力、富有创新精神、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培养具 有高素质土木工程技术人才的关键,也是提高办学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保证。

我专业目前有在校生1800余人,而只有5名专职专任教师,两名实验教师。其中一名教师为本科,其余为研究生学历;只有一名教师为讲师,其余均为助教。所有教师均没有实践经历。教师劳动强度比较大,对学院待遇和缺乏人性化的管理存在不满情绪,工作积极性不高。按照《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的“承担本专业主干课程的任课教师不少于2人/每门;专业教师间年来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不少于40%,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比例不低于70%。毕业设计(论文)阶段1名教师指导学生人数不应多于10名”和“有学术造诣较高的学科带头人,具有一定比例的有工程实践经历的专兼职教师”要求,我专业教师人数、职称比例以及教师的工作经历远远没有达到要求。

所以根据上述要求以及结合我专业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我认为:

1、我院应加大专职教师的招聘力度,使教师人数逐年上升,以保证最基本教学需求;在增加教师数量的基础上控制招聘质量,尽量能招聘到实际工作经验和理论知识均比较成熟的教师。

2、学科带头人定期指导现有年轻教师进行提高。

3、建立和加强“杰出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教师进修培养计划”,培养一批能够把握学科发展方向的学科建设带头人,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重点培养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4、选派青年教师到相关工程设计与施工单位开展工程训练,以不断积累和丰富实际工程经验。

5、进行人性化管理,改进教师待遇,引导和激励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教研和教改工作。

二、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专业教学内容的主体是课程,课程建设是精品专业建设的核心。因此,我们应该十分重视课程建设。按照《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所提倡的“大土木”的专业特点,我们有必要修订教学大纲,在课程设置上以核心课程为中心,适当增大修课程的比例,从而拓宽学生知识面,使学生毕业后既能胜任相应专业方向的工作和学,又能了解其它专业方向的特点,与此同时,学院应加强对选修课程的管理。

根据《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所列出的专业知识体系、核心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以人才培养模式为依据调整教学内容和体系。在深入调研土木工程有关工业设计、管理、施工部门和国内相关院校的基础上,对相关课程进行整合重组,适当归并一些重复较多的地方,从而增强整体性。同时鼓励本专业教师积极编写适合本学院“3+1”模式的教材。

教学内容要根据科技的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尤其是新的施工技术、设计方法和理念、新材料等方面的更新,切实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例如《建筑材料》这门课程应适当减小砌体结构的介绍,适当增加高强混凝土等新型材料的讲解。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网络课程体系,形成资源共享,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

加大精品课程建设力度。

三、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要“因材施教”。把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作为实现专业教学改革目标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精简课内讲授时间,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广泛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行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并重,讲授与讨论、自学与交流、指导与研究的开放式教学;通过开设选修课,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个性化发展。

在施工课程中,把新的施工机械以及新的施工技术引进并配有相关施工录像来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计算性比较强的课程中也可以在工地现场实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把讲课内容与今后工作考证内容进行结合,提高学习兴趣等等。开展创新教育活动,举办科技创新大赛,如大学生科技创新论坛、结构设计大赛等。

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按照09级培养方案,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有专业通识教育课程26门(1248学时),学科基础课共11门(488学时),专业技术课20门(744学时),专业

选修课16门(160学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大部分专业课程中都包含了实验、实习等内容。同时,方案中构建了测量实习、生产实习、钢筋混凝土结构原理课程设计、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地下建筑工程施工课程设计/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地下建筑结构课程设计/钢结构课程设计等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学时占总学时的33%。为更好的加强实践教学,可采取以下措施:

1、积极开拓产学研联合办学的新途径,加强与土木工程专业相关的科研院所、企业的密切联系,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建立联合实验室和实习实践基地,开展产学研联合科研、人才培养及科技攻关等方面工作。

2、课程实验:为迎接评估,学院投入了大量资金对实验室进行了建设,但实验设备仅能满足基本教学需求,日后实验室应从的实验设备由普及型向先进高科技型的转化,方法由教师演示指导型向学生自主动手开放型的转化,内容由验证型向创新研究型的转化。

3、课程实习: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将一些课程课堂(如:地基基础、建筑施工、测量学等)移到工地现场,将现场参观、专题讲座、多媒体案例教学等手段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通过教学内容和实际工程的紧密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4、认真把好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两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5、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作为课程的实践环节一般是在课程结束后集中进行,为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前将课程设计的任务进行布置,让课程设计贯穿于整个课程的讲授,让学生带着具体问题来学习,课程结束课程设计随着结束。

工程专业建设 篇3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环境工程;建设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2-0037-02

2011年教育部启动并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卓越计划”旨在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对提升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专业建设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作为省属高校首批环境工程品牌专业,开展专业建设改革与创新,既是落实教育部“卓越计划”的重要工作,对推动省属高校专业建设与发展也具有借鉴意义。

一、专业发展概况

我校1998年申报设置环境工程专业并获教育部批准,从2000年开始,环境工程专业招收本科生。2009年,专业获批湖北省环境工程省级品牌专业;2011年获批湖北省“节能环保”战略新兴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开始环境工程产业班招生;2012年申报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并获立项,开始环境工程中-澳国际班招生。目前,环境工程专业每年招收三个不同性质的班,在校学生超过320人。

本专业拥有省级资源环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环境科学与工程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两个本科教学平台。专业教师共有26人,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9名,讲师8名,专职实验技术人员4名;外聘“双师型”教师12人,这些教师全部具有教授级高工职称;专任教师91%是博士,这是一支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学与科研团队。

二、湖北省环保产业现状及人才素质分析

(一)环保产业现状

湖北省是我国著名的千湖之省。湖泊水资源保护是湖北省环保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十二五”期间,湖北省环保产业重点发展三大领域:一是环保技术与装备,涉及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垃圾处理、土壤治理与修复四个方向;二是环保产品,涉及环保材料和环保药剂两个方向;三是环保服务,主要是推进污染治理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进程。环保产业的不断发展为湖北省高等教育环保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人才素质分析

对照教育部颁布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教高函[2013]15号),卓越工程师素质的基本要求有 11 条,按照知识、能力、素质的维度进行划分可以归纳为: 在知识层面上强调通识教育,要具备专业理论、工程设计、自然科学知识;在能力层面上强调终身学习与组织、沟通、合作的能力;在素质层面上强调社会责任、创新意识及国际视野等。[1]在环境保护领域,其技术应用涉及多学科交叉。在环境治理与污染防治中,产品开发、工程设计、超前规划、预防为主、协同防治、综合治理、事故应急等均是卓越环保工程师应考虑的问题,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良好的创新思维对卓越环保工程师尤显重要。

三、专业建设思路

湖北大学是省属重点高校,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层次的人才是其重要任务之一。环境工程专业作为省级品牌专业,如何办出影响、发挥示范是专业建设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通过长期的教学、科研实践,本专业师生员工逐步凝练和统一了专业办学思路,即“服务地方、错位发展、多种办学、突出特色”。

服务地方,即以地方经济发展人才培养为己任,结合地方环保人才需求,培养合格的环境保护人才;错位发展,即与在鄂985高校和211高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方向错位发展,主要为地市州县环保领域输送应用型专业人才;多种办学,即紧紧围绕当前教育改革发展方向,争取政策支持和倾斜,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产业人才定向培养等办学方式;突出特色,即以本校的发展历史和学科沉淀为基础,结合湖北省环保领域的发展需求,确定水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修复为本专业发展特色。

四、专业建设措施

(一)加强师资建设,打造教学团队

1.近5年来,围绕专业建设特色方向,我们引进了10名具有博士学位和留学背景的专职教师,改善了教师队伍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为教师队伍注入了新鲜活力。

2.按照卓越环保工程师培养要求,积极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我们结合课程、项目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实际需要,聘请了12名湖北省环境工程领域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授级高工,作为本专业的“双师型”兼职教师,让他们到校讲课、指导学生,并逐步形成长效机制。

3.以水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修复课程为目标,组建创新型专业教学团队并积极申报校级和省级立项支持。专业教学团队由一名教授牵头,4-5人组成,定期开展教学研讨和学术活动,营造良好的教研和学术氛围,增强教学团队的内在凝聚力。

(二)优化课程体系,突出专业特色

1.在课程体系方面,从人才培养方案入手,模块化设置课程体系。以卓越环保工程师素质要求为基础,设置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在专业方向课上,凝练本校环境工程专业特色,以水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修复为核心,模块化设置专业方向课,提高课程的多样性与可选择性,办出专业特色。

2.在课程建设方面,积极推进精品课程战略。通过近5年的努力,本专业已有3门省级精品课程,水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生态学和环境影响评价;3门校级精品课程,环境监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3.在课程信息化方面,不断加强网络课程建设。通过建设标准化网络课程平台,使本专业核心理论和实验课程的教学资源在校园网上运行,为学生自主学习、自我锻炼提供优质信息化服务。

(三)开展校企合作,共建实践平台

1.在校外实践教学环节,先后与湖北孝昌菲力污水处理厂、湖北君邦环境技术公司、湖北富邦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联手,从实践教学、科学研究、学生就业、贫困生资助等方面进行合作,构建“产、学、研”一体化教学平台,为学生实践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在校内实践教学环节,以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环境科学与工程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为平台,在正常课程实验基础上,设立8个DIY实验室,实验室配置常规耗材、测试分析仪表和小型工程机械如风机、水泵等,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组装实验装置,通过网络预约自行开展兴趣实验,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四)转变教育理念,开展多种办学

1.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我们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2012年环境工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开始招生。该班采用“2+2”人才培养模式,双方学校共同编制教学计划、互认学分、互派教师授课、共享教学资源。通过近3年的教学运行,学生课堂活跃,学习热情高涨。

2.依托湖北省节能环保战略新兴产业,积极开展产业人才定向培养。战略新兴产业是我国“十二五”期间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发展重点,做好人才队伍建设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3]在专业建设中,我们结合专业特色水污染治理方向,2011年申报获批“湖北省节能环保战略新兴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并开始招生。该班教学计划单列,即结合水污染治理行业特点,与相关企业合作制定教学计划,聘请“双师型”兼职教师授课,课程比例不少于30%;加强实践环节,即加强生产实践环节的比重和考核,学生在水污染治理企业生产实习不少于3个月,由企业指导教师考核生产技能,评定成绩。该班首批毕业生2015年已毕业,通过学生和企业反馈的信息看,“战略新兴产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对学生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融入产业发展发挥了较大作用。

(五)探索培养机制,提高综合素质

1.创新基金制度。学院每年拿出专项经费设立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类型包括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挑战杯”竞赛、小型科研项目、创新创业报告等。这一制度解决了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经费支出渠道的问题,提高了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热情,为学生进一步申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奠定了基础。

2.综合导师制度。综合导师由本专业专职教师担任,其职责包括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生活指导、考研指导和就业指导等。学生二年级即可进入综合导师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综合导师制强化了教师的责任,拉近了师生距离,是一种“贴近式”人才培养的有效尝试,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五、结语

我校环境工程省级品牌专业通过近5年的建设与实践,专业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均得到显著提高,专业建设为培养卓越环保工程师打下了良好基础。下一步我们还将深入分析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和外在动力,全面落实“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目标,使我校环境工程省级品牌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好的辐射与示范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 魏昌廷,何敏.应用型卓越工程师的素质结构及其培养[J].高等理工教育,2012(1):38.

[2] 李玲,忻海然.产学研合作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开发路径探究[J].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60.

工程专业建设 篇4

本校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经过60多年的发展, 已建成较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专业排名连续多年全国第一, 但与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要求仍有差距。通过两次专业认证, 让我们认识到了本专业与认证标准尚有不足。本文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本专业建设情况。

一、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概况

本校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始建于1952年, 为国家重点学科、“211工程”和“985优势平台”重点建设学科。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重点专业;1981年、1984年批准为硕士点和博士点;2012年列入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本专业旨在培养基础宽厚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适应面广、素质高, 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从事矿物加工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研制、工程设计与管理等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科学研究人才。

本专业拥有一支以院士为学科带头人的高水平教学队伍, 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 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 博导15人, 教授17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青年科技奖、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等省部级以上人才基金与荣誉称号获得者20余人次。本专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科技人才, 连续几年在《中国大学评价》中排名第一, 列入A++专业。

二、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人才的工程需求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 煤炭在能源构成中的主体地位不会改变, 然而, 煤炭在开发利用中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煤炭需求不断增加, 资源和环境压力进一步加大。煤炭加工是实现我国煤炭高效利用, 减少燃煤污染的重要途径。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 指出:“促进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 降低环境污染。……大力发展煤炭清洁、高效、安全开发和利用技术。”发改委和环保总局联合下发的《煤炭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意见》中提出, 到2020年原煤入洗率提高到70%。目前, 选煤行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带来了选煤工程技术人员的严重不足。未来矿物加工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需求在增加, 仅煤炭加工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需求预计在12000人。

煤炭加工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离不开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以煤炭加工为代表的矿物加工行业的发展, 为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三、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情况

本专业是全国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中首个接受认证的, 已进行了两次认证。认证专家组认为我校矿物加工专业在认证标准中“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七个方面达到了认证的基本要求。但专家也提出了以下意见: (1) 课程体系中非煤类专业知识需进一步充实; (2) 企业和行业专家参与毕业设计指导和考核工作的力度还需加强; (3) 培养目标达成的软硬件条件需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4) 人才培养国际化建设进程偏慢。通过两次认证, 感受到专业现状与认证标准仍存在差距, 需要在专业建设上跟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 与国际接轨。

四、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建设

1.转变办学理念。我国的大学一方面要实现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 同时要实现知识型人才培养向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转变, 才符合时代特色和社会需求。目前我国大学的多数专业为拓宽就业面, 过分强调基础, 压缩专业课课时, 实践环节缩水严重。经过工程专业认证, 新的培养方案中调整了培养目标, 要将学生培养成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创新型高水平工程师人才, 从2013年开始执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2.调整专业课程及课时。 (1) 为适应金属矿选矿方面的就业需求, 增设了《非金属矿物加工工程》、《团矿与烧结》、《粉体工程》、《选矿生产实践案例分析》等;《矿物加工学》中增加化学选矿内容;将《选煤厂设计》和《选煤机械》改为《选矿厂设计》和《矿物加工机械》。 (2) 将专业主干课《矿物加工学》分为四部分, 分别由四位教授授课, 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优势。 (3) 为新生开设了《矿物加工过程创新体验》、《专业概论》和《中国能源资源及其思考》等课程, 让学生提前了解专业。 (4) 选修课中新增《煤质管理与技术检查》、 《煤炭运销与管理》、 《煤质化验与分析》、 《选煤厂管理与技术经济》, 满足毕业生在煤质分析与营销方面的需要。 (5) 将部分专业结合度不高的课程由必修课改为选修课。 (6) 强化实践教学, 提高实习的学分, 延长实习时间, 鼓励学生在生产现场完成毕业设计 (论文) 。

3.更新和优化教材。对于工科专业来说, 专业课和必须注意吸收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 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出适应现代工业生产的卓越工程师。近年来, 用人单位普遍反映专业课程内容跟不上科技发展, 总体上比较陈旧。《矿物加工机械》、《选矿厂电气设备及自动化》、《矿物加工过程信息技术》、《矿物加工过程模拟与优化》课程内容明显落后于工业界和科技界。近年来, 我们组着手进行了教材更新, 《选矿厂管理》已于2011年再版, 《矿物加工机械》已于2012年出版, 《矿物加工过程模拟与优化》已形成讲义, 实习实验教材编写中。

4.强化实践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问题是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工科教育长期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后, 实践能力培养面临更加严重的挑战[2]。第一, 部分高校重理轻工, 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二, 由于我国的市场机制还不成熟, 企业受短期利益的驱动, 不欢迎学生实习;第三, 扩招后学生数量增多, 实践资源严重不足;第四, 实践经费不足, 造成实践环节严重缩水。因此, 我国工程教育面临实践能力培养质量下降的窘境。

本专业一直以大型煤企为基地, 坚持三大实习, 但近年来也面临上述问题。作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 2012和2013年开始建设河南煤化集团、淮北矿业集团、枣庄矿业集团三个国家级实践教育中心。另外, 进一步巩固神华宁煤集团、河南神火集团、中平能化神马集团、兖矿集团等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以国家级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经费的支持, 与企业建立了更加紧密的产学研合作, 建设新型的实习与实训基地;完善现有实践教学体系, 进一步加大毕业设计在企业或设计单位进行的比例;完善毕业设计规范和条例, 加强过程监控和考核评价,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5.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近年来, 以“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平台”建设为基础, 结合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 多渠道筹措建设经费, 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装备水平。实验室开放管理, 为大学生开展综合性、研究性、创新性实验提供条件。突出科研创新训练, 完善国家重大项目向本科生开放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 充分利用专业的学科平台和科研资源, 全面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6.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国际化是时代赋予大学的历史使命, 国际化的对象包括教学体系、科研活动、教师队伍和学生[3]。认证专家在两次认证中均指出本专业在国际化方面有着明显的差距。近年来, 本专业每年选派部分教师出国进修, 学习国外先进教学方式, 接受专业前沿技术;引进国外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开设讲座;加大从海外高端人才的力度。继续推进本科生2+2培养模式, 在已有的美国肯塔基大学、德国多特蒙德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基础上, 与更多的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同时, 借助一些国际、区域项目, 加强与国际名校及科研机构进行合作。

摘要:结合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要求, 介绍了中国矿业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概况、工程需要、两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情况和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本专业在教学理念、专业课程、教材、实践教学、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和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建设情况。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建设

参考文献

[1]毕家驹, 陈以一, 何敏娟.建立工程专业评估制度尽快提升工程教育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 2006, (1) :728-731.

[2]朱高峰.关于中国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问题[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5, (2) :1-9.

工程专业建设 篇5

广东广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因与被广东开平建安集团有限公司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

一、本案要旨

本案要旨为,双方签订建设工程合同约定,承包方在施工过程中应积极配合工程项目的审计和稽查,但并未约定《竣工结算书》在审计后才生效的,双方当事人进行结算确认的工程款数额,是工程款债权,结算完成即工程款债权确立。审计意见应当在工程款债权确立前提出,之后提出不能成为变更债权的依据。此外,审计是国家对建设单位的一种行政监督,不影响建设单位与承建单位的合同效力,所以,涉讼工程是否审计以及审计结果如何,均不影响双方当事人对涉讼工程结算的民事行为效力。

广东开平建安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广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双方经过招投标,于2003年10月23日签订《广惠高速公路服务区房建工程施工承包合同》,经过广东开平建安集团有限公司组织施工,涉讼工程于2004年12月2日经验收合格,并已交付广东广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使用。2005年12月8日,原广东广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双方与监理公司共同签署《竣工结算书》,载明涉讼工程合同金额23198886元,施工图设计金额12579151元,工程变更金额16688138元,最终结算金额29267289元。2006年5月25日,双方签订《广惠高速公路服务区房建工程第一合同段补充协议书》(以下简称“《补充协议》”),约定:涉讼工程的钢材、水泥、商品混凝土价差调增金额共计761132元,在协议签订后30天内由广东广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一次性支付广东开平建安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广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委托广东海力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对涉讼工程进行审计,该公司2006年10月8日出具《工程结算费用审计调整清单》,列明原结算总价29267289元,结算费用调整减少2680562元。本案涉讼中,广东广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委托广东德联晟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对涉讼工程钢筋部分进行审计,该公司于2010年10月12日出具《造价审核报告》,结论为:若沙河服务区7.5T污水处理机房由污水处理池、泵房组成时,则由于计算错误导致竣工结算书中多计了2109824元;若沙河服务区7.5T污水处理机房由污水处理池、泵房、配电房三部分组成时,则由于计算错误导致竣工结算书中多计了2079620元;无法审核涉讼工程土建部分包括萝岗服务区停车棚、沙河服务区停车棚、沙埔服务区污水处理池风机房是否存在纯数学计算错误。

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为,审计报告是否能够作为变更双方当事人确认的工程款总额的依据。

一审法院审理认为,首先,合同专用条款第76.1条约定:“与本工程项目相关的审计和稽查,承包人应高度重视并委派专人积极予以配合工作,对审计和稽查的有关意见承包人应无条件及时整改。”该条款约定的是广东开平建安集团有限公司在施工过程中应积极配合工程项目的审计和稽查,并不能得出双方的《竣工结算书》在审计后才生效的结论。其次,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设工程承包合同案件中双方当事人已确认的工程决算价款与审计部门审计的工程决算价款与审计部门审计的工程决算价款不一致时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电话答复意见》([2001]民一他字第2号,2001年4月2日)的规定,审计是国家对建设单位的一种行政监督,不影响建设单位与承建单位的合同效力,所以,涉讼工程是否审计以及审计结果如何,均不影响双方当事人对涉讼工程结算的民事行为效力,广东广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委托鉴定机构出具的《工程结算费用审计调整清单》与《造价审核报告》,均不能变更双方在《竣工结算书》中所确定的工程价款金额。

二审法院审理认为,本案施工合同专用条款第76.1条约定,承包人应高度重视并委派专人积极予以配合工作,对审计的有关意见应无条件及时整改。所谓审计是对财务收支的核查,上述合同约定的审计意见并未明确表示为某阶段、某单位出具的审计意见。双方当事人进行结算确认的工程款数额,是工程款债权,结算完成即工程款债权确立。因此审计意见应当在工程款债权确立前提出,之后提出不能成为变更债权的依据。故上诉人认为其提出的结算书存在纯计算错误的审计意见应予采纳,缺乏法律依据,法院不予采纳。

二、案件来源

广州市萝岗区人民法院(2010)萝法民三初字第73号;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11)穗中法民五终字第1450号。

三、基本案情

广东开平建安集团有限公司具有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广东开平建安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广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双方经过招投标,于2003年10月23日签订《广惠高速公路服务区房建工程施工承包合同》(以下简称“《施工合同》”),约定:广东广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将广惠高速公路服务区房建工程第一合同段(以下简称“涉讼工程”)发包给广东开平建安集团有限公司施工,施工范围包括停车场、服务楼、办公楼、宿舍楼、修车房、公厕、配电房、泵房、市政道路、排水、绿化等;工程价款23198886元;监理工程师发出开工令之日起3个月内竣工,其中道路、停车场、厕所要求在2003年12月25日前完工,服务区办公楼在2003年12月15日前完成;合同专用条款数据表第22项对支付期限约定:监理工程师签发中期支付证书后7天内,以及监理工程师签发最后支付证书后42日天内;合同通用条款60.15约定:如果业主在上述期限内未能付款,则业主应按投标书附录中规定的利率向承包人支付全部未付款的利息,付息时间从应付而未付该款额之日算起;合同专用条款第76.1条约定:与本工程项目相关的审计和稽查,承包人应高度重视并委派专人积极予以配合工作,对审计和稽查的有关意见承包人应无条件及时整改;另外,合同中的投标书附录部分并未约定广东广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逾期付款的利息计付标准,双方当事人在诉讼中确认双方并未约定逾期付款的利息计付标准。

经过广东开平建安集团有限公司组织施工,涉讼工程于2004年12月2日经验收合格,并已交付广东广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使用。2005年12月8日,原广东广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双方与监理公司共同签署《竣工结算书》,载明涉讼工程合同金额23198886元,施工图设计金额12579151元,工程变更金额16688138元,最终结算金额29267289元。2006年5月25日,双方签订《广惠高速公路服务区房建工程第一合同段补充协议书》(以下简称“《补充协议》”),约定:涉讼工程的钢材、水泥、商品混凝土价差调增金额共计761132元,在协议签订后30天内由广东广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一次性支付广东开平建安集团有限公司。

2010年1月6日,广东开平建安集团有限公司向原审法院提起本案诉讼,请求法院判令:

1、广东广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支付拖欠的工程价款2486902.58元;

2、广东广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支付逾期付款违约金1151255.22元(工程款1725770.58元的利息,按人民银行逾期贷款利率,从2004年12月3日起暂计至2009年12月31日为878988.38元,实计至实际付清之日止;补差款761132元的利息,按人民银行逾期贷款利率,从2006年6月24日起暂计至2009年12月31日为272266.83元,实计至实际付清之日止);

3、诉讼费由被告承担。双方当事人在诉讼中一致确认如下事实:对于《施工合同》约定的工程价款,广东广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已向广东开平建安集团有限公司支付26654108.32元,且广东广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代为垫付材料款798005元、水电费89405.1元,以上三项款项合计27541518.42元;广东广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未向广东开平建安集团有限公司支付《补充协议》中约定的增加工程价款761132元;涉讼工程验收合格后,监理工程师未签发最后支付证书,且双方对已支付的工程价款均未签发相应支付证书。

另查,广东广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委托广东海力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对涉讼工程进行审计,该公司2006年10月8日出具《工程结算费用审计调整清单》,列明原结算总价29267289元,结算费用调整减少2680562元。本案涉讼中,广东广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委托广东德联晟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对涉讼工程钢筋部分进行审计,该公司于2010年10月12日出具《造价审核报告》,结论为:若沙河服务区7.5T污水处理机房由污水处理池、泵房组成时,则由于计算错误导致竣工结算书中多计了2109824元;若沙河服务区7.5T污水处理机房由污水处理池、泵房、配电房三部分组成时,则由于计算错误导致竣工结算书中多计了2079620元;无法审核涉讼工程土建部分包括萝岗服务区停车棚、沙河服务区停车棚、沙埔服务区污水处理池风机房是否存在纯数学计算错误。

还查明,广东开平建安集团有限公司2006年以广东广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为被申请人向广州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请求:

1、广东广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支付拖欠广东开平建安集团有限公司的工程款248692.58元及预期付款违约金484942.61元(从2004年12月2日暂计至2006年10月31日,按每日万分之二点一计至付清之日),以上两项合计2971845.19元;

2、广东广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承担仲裁费及在仲裁中发生的其他一切案件费用。广东广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提出反请求:

1、广东开平建安集团有限公司承担违约金106万元;

2、广东开平建安集团有限公司返还多支付的工程款202059.42元;

3、广东开平建安集团有限公司承担仲裁费及在仲裁中发生的其他一切案件费用。该委经审理,于2007年2月27日作出(2006)穗仲案字第1889号裁决书,裁决:

1、广东广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向广东开平建安集团有限公司支付尚欠的工程款1717370.58元及材料补差款761132元;

2、广东广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向广东开平建安集团有限公司支付逾期付款利息,分两部分计算:从2005年12月9日起计至实际付清之日止,以1717370.58元为基数;从2006年6月24日起计至实际付清之日止,以761132元为基数,均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

3、对广东广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的仲裁反请求不予支持;

4、仲裁请求的仲裁费36929元,广东开平建安集团有限公司承担4929元,广东广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承担32000元,该费已由广东开平建安集团有限公司向仲裁委预交,广东广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应径付给广东开平建安集团有限公司;反请求的仲裁费25820元,由广东广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承担。广东广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不服该裁决,向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该院经审理,于2008年1月11日作出(2007)穗中法仲审字第80号民事裁定书,裁定撤销广州仲裁委员会(2006)穗仲案字第1889号裁决。

以上事实,有《广惠高速公路服务区房建工程施工承包合同》、广东开平建安集团有限公司资质证书、《工程竣工验收报告》、《竣工结算书》、《广惠高速公路服务区房建工程第一合同段补充协议书》、《工程结算费用审计调整清单》、《造价审核报告》、(2006)穗仲案字第1889号裁决书、(2007)穗中法仲审字第80号民事裁定书,以及当事人陈述等证据证实。上述证据经过庭审质证,符合证据规则的要求,原审法院予以采信。

四、法院审理

原审法院认为,广东开平建安集团有限公司已取得建筑施工企业资质,双方当事人所签订的《施工合同》及《补充协议》,是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合法有效,双方均应恪守履行。

双方当事人与监理公司于2005年12月8日共同签署的《竣工结算书》,并不存在无效情形,虽然广东广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称该《竣工结算书》的支持附件存在纯数学计算错误等欺诈或重大误解的情形,但其并未在一年的除斥期间内主张变更或撤销,故该《竣工结算书》合法有效,广东广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应按《竣工结算书》中确定的工程价款金额29267289元向广东开平建安集团有限公司支付。广东广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关于已支付工程价款远远超过应付款总额的主张与事实不符,原审法院不予采纳。鉴于广东广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已支付《施工合同》对应工程价款以及垫付施工价款共计27541518.42元,故广东广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尚欠广东开平建安集团有限公司《施工合同》的工程价款为1725770.58元(29267289元-27541518.42元);另外,《补充协议》中增加的工程价款761132元广东广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尚未支付。所以,广东广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应支付广东开平建安集团有限公司的上述两项工程价款合计2486902.58元(1725770.58元+761132元)。

关于广东广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所称涉讼工程必须先进行审计才能结算的主张,原审法院认为:首先,合同专用条款第76.1条约定:“与本工程项目相关的审计和稽查,承包人应高度重视并委派专人积极予以配合工作,对审计和稽查的有关意见承包人应无条件及时整改。”该条款约定的是广东开平建安集团有限公司在施工过程中应积极配合工程项目的审计和稽查,并不能得出双方的《竣工结算书》在审计后才生效的结论。其次,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设工程承包合同案件中双方当事人已确认的工程决算价款与审计部门审计的工程决算价款与审计部门审计的工程决算价款不一致时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电话答复意见》([2001]民一他字第2号,2001年4月2日)的规定,审计是国家对建设单位的一种行政监督,不影响建设单位与承建单位的合同效力,所以,涉讼工程是否审计以及审计结果如何,均不影响双方当事人对涉讼工程结算的民事行为效力,广东广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委托鉴定机构出具的《工程结算费用审计调整清单》与《造价审核报告》,均不能变更双方在《竣工结算书》中所确定的工程价款金额。综上,广东开平建安集团有限公司关于涉讼工程必须先进行审计才能结算的主张,缺乏法律依据,原审法院不予支持。

关于《施工合同》中欠付工程款的支付期限问题。《施工合同》第60.15条以及合同专用条款数据表第22项,均约定涉讼工程款尾款广东广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应在收到最后支付证书42天内支付给广东开平建安集团有限公司。从双方当事人支付各期工程价款的实践来看,各期款项支付前均未签发相应支付证书,视为双方以实际行为变更了合同关于工程价款支付条件的约定,即支付工程价款无需先签发支付证书,故广东广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关于因未收到最后支付证书而尚未达到支付条件的主张,原审法院不予支持。鉴于《竣工结算书》于2005年12月8日签署,结合《施工合同》的上述条款约定,《施工合同》中欠付工程价款1725770.58元,应由广东广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于《竣工结算书》签署后42日内支付给广东开平建安集团有限公司,即支付期限为2006年1月19日之前。

欠付工程价款的付款时间应分为两段考虑:首先,如上所述,《施工合同》对应的欠付工程价款1725770.58元的支付期限为2006年1月19日之前;其次,双方2006年5月25日签订的《补充协议》中明确约定工程价款支付时间为协议签订后30天内,故《补充协议》中欠付工程价款761132元的付款时间为2006年6月24日之前。另外,《施工合同》未明确约定欠付工程价款的利息计付标准,双方亦未另行约定,故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付利息。综上,广东广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应支付广东开平建安集团有限公司欠付工程价款1725770.58元的利息应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同期同类贷款利率,从2006年1月20日起计至广东广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实际付清之日止;广东广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应支付广东开平建安集团有限公司欠付工程款761132元的利息应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同期同类贷款利率,从2006年6月25日起计至广东广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实际付清之日止。广东开平建安集团有限公司所主张的利息起算时间及利率标准与原审法院核准略有出入,超出部分原审法院不予支持。

综上所述,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第六十条,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设工程承包合同案件中双方当事人已确认的工程决算价款与审计部门审计的工程决算价款与审计部门审计的工程决算价款不一致时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电话答复意见》([2001]民一他字第2号,2001年4月2日)的规定,原审法院作出如下判决:

一、广东广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内,一次性支付广东开平建安集团有限公司欠付工程价款共计2486902.58元;

二、广东广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内,一次性支付广东开平建安集团有限公司欠付工程价款2486902.58元的利息(其中一部分利息以1725770.58元为本金,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同期同类贷款利率,从2006年1月20日起计至广东广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实际付清之日止,该部分利息总额不超过本金1725770.58元;另一部分利息以761132元为本金,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同期同类贷款利率,从2006年6月25日起计至广东广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实际付清之日止,该部分利息总额不超过本金761132元);

三、驳回广东开平建安集团有限公司的其他诉讼请求。如果当事人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一审案件受理费35906元,由广东开平建安集团有限公司承担3906元,由广东广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承担32000元。

二审法院认为,双方当事人之间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关系,双方当事人已经确认《竣工结算书》中的工程款总额,因出现上诉人单方委托审计调减工程款总额的事因,发生支付工程款纠纷。因此,解决本案纠纷的关键在于审查审计报告是否能够作为变更双方当事人确认的工程款总额的依据。

本案施工合同专用条款第76.1条约定,承包人应高度重视并委派专人积极予以配合工作,对审计的有关意见应无条件及时整改。所谓审计是对财务收支的核查,上述合同约定的审计意见并未明确表示为某阶段、某单位出具的审计意见。双方当事人进行结算确认的工程款数额,是工程款债权,结算完成即工程款债权确立。因此审计意见应当在工程款债权确立前提出,之后提出不能成为变更债权的依据。故上诉人认为其提出的结算书存在纯计算错误的审计意见应予采纳,缺乏法律依据,本院不予采纳。

综上所述,上诉人主张调减纯计算错误部分工程款,理由不能成立。原审法院查明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三)项之规定,本院判决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五、与本案及类似案例相关的法规索引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四十四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第六十条 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第十七条 当事人对欠付工程价款利息计付标准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处理;没有约定的,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息。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设工程承包合同案件中双方当事人已确认的工程决算价款与审计部门审计的工程决算价款与审计部门审计的工程决算价款不一致时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电话答复意见》

2001民—他字第2号

2001年4月2日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关于建设工程承包合同案件中双方当事人已确认的工程决算价款与审计部门审计的工程决算价款不一致时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请示”收悉。经研究认为,审计是国家对建设单位的一种行政监督,不影响建设单位与承建单位的合同效力。建设工程承包合同案件应以当事人的约定作为法院判决的依据。只有在合同明确约定以审计结论作为结算依据或者合同约定不明确、合同约定无效的情况下,才能将审计结论作为判决的依据。

工程专业建设 篇6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学科交叉;实训中心

中图分类号:TD80-4;G642

一、引言

西安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是国家首批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011年被确定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专业[1],是学校首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专业之一,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及国际视野,掌握煤炭资源开采理论与技术以及煤矿机械和电气等应用知识,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创新综合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简称“四能”),能在煤矿设计、建设、生产和管理部门从事主要技术工作,发挥主导作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培养卓越工程师班学生成为“四能”型人才,是采矿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重点,而“四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性环节对于学生四种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建立良好的实践能力培养基地成为必然[2]。

二、实践基地建设存在问题分析

本世纪初,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行业步入“黄金十年”发展时期,企业效益得到了大幅提升。煤炭企业数量与产能的增加,刺激了煤炭企业对人才的强烈需求,国内有采矿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如中国矿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等的采矿专业班级设置基本在8~10个班左右。但是学生人数的大量增加、企业对效益的追求及对安全问题的担忧,使矿山企业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而高等院校由于资金投入的限制,不可能独自去建立一个类似于生产矿山的实践基地,高等院校学生的实践环节问题突出。以西安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2012级卓越工程师班(采卓12)为例,学生有11周的生产实习任务,并在企业要完成采掘机械操作与维护,采掘施工管理,煤矿灾害预防与应急救援案例分析3门课程,由于煤炭生产企业在当前效益大幅滑坡的情况下对共建实习基地积极性不高,个别能提供实践基地的企业培训中心收费过高,学校与学生均无力承担,同时11周的生产实习任务对任何单个煤炭企业来说都难以应付,所以采卓12班的实习遇到了很大困难。资金、实习周期长与地点难以落实成为采矿工程专业实践基地建设的难点。如何发挥学校与企业优势,建立相辅相成实践能力培养基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能力显得非常必要。

三、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建设经验

西安科技大学在采矿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方面经过近5年的探索,有一些应用实际,形成了一些初步的经验[3]。

(1)制定完善的采矿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实践能力培养课程。

西安科技大学采矿卓越班从2012年开始招生,每级招收1个班级28人左右。按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践能力培养包括测量实习1周,地质实习2周,认识实习(校内)2周,企业实践(矿山认识)2周,生产实习11周,课程设计3周,毕业实习8周,毕业设计10周,总共39周,即总计有1学年的时间作为实践性环节。同时,有7门课程在矿业企业由具有丰富现场工作经验的企业人员担任,分别为矿山测量工作实务、矿山地质工作实务、采掘机械操作与维护、煤矿电气设备使用与维护、采掘施工管理、煤矿灾害预防与应急救援案例分析、矿山法规与技术政策。因此,实践性环节带来的教学工作任务是非常重的,但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2)发挥现有实验室优势,在学校完成部分实践训练。

西安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2012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其实验室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并购置了大量先进的实验设备。该专业实验室2013年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由矿山岩石力学实验室、相似材料模拟实验室、矿山模型实验室、矿山工具与设备实验室、矿山数字化实验室和矿山仪器仪表实验室6个主体实验室组成。其中矿山工具与设备实验室布置了现场所使用的电钻、锚杆、单体液压支柱、轨道、矿山监测等实物设备,并接受了矿山企业捐赠的绞车、液压支架、采煤机等,学生可完成操作、组装拆卸设备等认识实践训练;矿山数字化实验室配备有采煤机与掘进机模拟设备,学生可在学习专业课基础上完成操作训练,熟悉开采工艺。该实验室同时配备有35台电脑,学生可在模拟环境中了解煤矿开拓系统,生产、运输、通风各系统开采过程,可在电脑上分解组装采煤机、掘进机各构成部件,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3)继续发挥煤炭企业现场实践基地作用,进一步发挥现场基地功能。

学校实验室所起的作用毕竟与煤矿企业井下现场环境有很大差别,采矿卓越班学生人数少,可以在煤矿现场采用多种实习方式。如西安科技大学采矿卓越班实习时既可以将28人作为一个整体参加现场某一个环节的实习过程,也可将28人分组,分别在煤矿生产科、调度中心、采煤班、掘进班、运输队等部门参加实践培养[4],这样实习效果显著的,现场实践基地的功能也得到了良好的发挥。

(4)创新培养模式[5],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为促进卓越工程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西安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与煤矿设计院联系,在学生生产实习过程中抽出3个星期左右时间,让学生在设计院接受专门的煤矿设计训练,熟悉矿井设计的井田开拓、采盘区设计、采煤方法设计等绘图环节,使学生的绘图能力与空间思维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四、结语

西安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但仍需持续探索与继续改进,真正担负起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担,成为能在煤矿设计、建设、生产和管理部门发挥主导作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潘艳平,包秋燕,江吉彬.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实验室科学,2011,14(6):213~215.

[2]汪泓.打造卓越工程师摇篮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0(8):9~10.

[3]余国江,姜海,徐滟.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德国经验借鉴研究[J].高教探索,2015(2):66~69.

[4]张荣沂,付彦虹,须莹,等.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卓越工程师应具备的技能[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1(2):126~128.

工程专业建设 篇7

品牌专业是指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高、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声誉好的专业[1]。2010年6月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被遴选为湖北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武汉工程大学(原武汉化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依托“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湖北省省级重点学科、“建筑与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硕士点以及教育部“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研究中心”等建设平台,在校、院两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并通过土木工程专业全体教师长期的不懈努力,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无论是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培养、实验室建设,还是在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武汉工程大学现已与华中科技大学达成了省部共建协议,在实验室、仪器设备以及图书资料方面实施了资源共享。这些优质的教学资源与平台较好地满足了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与科研需求,并为本专业的长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特别是随着城乡住房建设、高等级公路与铁路工程建设、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以及武汉“8+1”城市圈工程建设的启动,必将需要大量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这将为土木工程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与平台。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土木工程品牌专业建设进行思考。

1 师资队伍建设

1.1 现有专业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

土木工程专业现有一支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的专任教师队伍,共有教师37名,17人具有博士学位(占教师总数45.95%),3人具有博士后研究经历。专任教师主要毕业于同济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天津大学、中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不同的高校以及中国科学研究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等科研院所。专任教师队伍学历层次较高,学缘关系、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合理,以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师为主。专业教师中年龄分布为:50~60岁2人,49~40岁18人,39~30岁16人;29~20岁1人,职称分布为:教授9人,副教授10人,讲师16人,实验师2人。专任教师中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人员2人,建设部高等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湖北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1人,其中26人具有硕士生导师资格。

近四年专业教师主持和参与了国家级教研项目2项,省级教研项目8项,校级教研项目7项,近四年来共获得省级、校级教学成果奖5项,公开发表15篇教学研究论文。以“教育部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研究中心”、“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湖北省省级重点学科以及“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硕士点为依托,以专业实验室为基础,以专业骨干教师为主体,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先后承担了国家级科研项目1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0项、企业合作项目102项。近年来,土木工程专业在道路工程、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防灾减灾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数值计算、桥梁工程以及工程结构损伤检测和健康监测等领域做出了较突出的成绩,部分研究领域处于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近四年来,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共发表科研论文250篇,其中被SCI、EI、ISTP、CSCI等四大检索收录90篇。

1.2 师资队伍建设政策、措施及效果

虽说土木工程专任教师队伍学历层次较高,学缘关系、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合理,但建设一支师德高尚、具有较高教学和科研能力、富有创新精神、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培养具有高素质土木工程技术人才的关键,也是提高办学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保证。

1.2.1 师资队伍建设政策

校党委书记吴元欣[2]指出要大力推进“杰出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教师基础学历提高计划”、“教师出国进修培养计划”,利用“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和校内特聘教师等教师特岗,培养一批能够把握学科发展方向的学科建设带头人,汇聚一批能够攻关重大科学研究项目的领军人物,造就一批学生尊崇的“教学名师”。按照《武汉工程大学“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提出的“人才兴校”发展战略,以人为本、人才兴校、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工程是第一工程的理念,以领军、带头人才和骨干后备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为重点,逐步实施专任教师的“博士化、工程化、国际化”工程,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重点培养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同时学校还积极鼓励引进有突出业绩或专长的特殊人才,以优化配置教师资源,努力打造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具体政策如下:(1)培养具有示范及带头作用的“教学名师”,引导和激励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教研和教改工作。(2)鼓励青年教师到其他高校、科研院所攻读博士学位,以不断提高其业务能力与学术水平。(3)选派青年教师到相关工程设计与施工单位开展工程训练,以不断积累和丰富实际工程经验。(4)有计划、有目的地培训中青年教师,鼓励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出国进修学习。(5)实施积极的人才引进政策,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尤其具有学术特长、有突出业绩的特殊人才。(6)充分挖掘社会教育教学资源,努力构建一支具有丰富实际工程经验的高水平校外兼职教师队伍。

1.2.2 师资队伍建设措施

(1)以学校每年9、10月份实施的“师德校风宣传教育月”活动为契机,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师德修养、敬业精神与综合素质。(2)通过品牌专业建设,不断优化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职称、年龄、学历和学缘结构,重组教学资源配置。(3)积极实施武汉工程大学提出的“杰出人才和学科带头人”与“名师工程”培养计划,努力造就一批能够站在本学科前沿,并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知名教授。(4)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重点引进高职称、高学历人才,特别是在科研上已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科带头人,如本学科“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工大学子”等。(5)对新进教师必须要求具有博士学位,不断加强师资培训与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并鼓励现任教师攻读在职博士学位。(6)利用国家公派,学校公派等多种资助渠道,选派优秀教师出国留学、进修和访问。(7)鼓励并努力创造条件让青年教师积极参加本学科科研创新团队与教学团队,努力培养中青年教师的科研、教学业务水平与团队协作精神。

2 教学改革与建设

2.1 人才培养模式:凸显“三实一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工作是学校办学和发展的中心任务,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基础和最关键的环节。近年来,学校坚持“质量立校、科技强校、人才兴校、突出特色、协调发展”的办学思路,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改革与创新,注重强化学生的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显著提升。“创新模式,多元化人才培养”、“强化实践,工程能力特色化”,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大力推进教学改革,逐步构建创新型、复合型、技术型的多样化人才培养体系;为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不断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形成由实验教学中心、校内外实习基地、重点实验室、科技产业园等组成的实践教学大平台;以省内外龙头企业为基点建立“就业实习基地”和“就业工作服务站”,抢占制高点,形成基层就业和高端就业结合的市场网络。人才培养模式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为学生设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在制定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时,首先对国内开设了该专业的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进行了广泛调研,同时也广泛地调研了用人单位的意见,然后通过反复研讨与认真分析,本专业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具有土木工程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能力,能在建筑工程、市政工程、地下工程、隧道工程、公路及城市道路、铁道工程、桥梁工程、矿山建筑等相关部门从事设计、规划、施工、咨询、监理、研究、教育、投资及管理工作,即会设计、能施工、懂管理的合格人才。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为:“三实一创”(即实训、实验、实习及创新)。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面向我国土木工程行业一线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此,土木工程专业长期以来十分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逐步形成了以“三实一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验教学方面,已构建了“一个核心,三个层次,六个模块”的实验教学体系,在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方面,十分注重“产、学、研”相结合的工程实际训练,通过对高年级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设导师制“特色班”等形式,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极大地鼓励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从近年用人单位对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反馈意见以及考研情况,说明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正确的。根据近年毕业生代就业情况、考研情况以及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表明土木工程专业的定位是准确的,完全符合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2.2 课程体系:凸显“厚基础、重实践、宽口径、有专长”的教学体系

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主要注意了以下四个方面:(1)结构方面要体现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材料、新结构、新施工技术的不断涌现,有必要不断拓宽专业口径,但是也要根据省属高校生源总体水平,适当控制知识的宽度与广度。(2)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与工程素质,即训练学生在工程实践中发现、提出、表达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质量—成本—效益一体化的综合经济意识、法律意识、环保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以及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的工程素质。(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大学三年级开办“特色班”,对“特色班”的学生采用类似于研究生的培养方式,配备指导教师,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4)在宽口径培养人才的前提下,结合土木工程行业的发展状况,开设对口的专业方向选修课模块,使学生在土木工程行业某一领域有一定的专长,在人才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保持毕业生的高就业率水平。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不仅充分体现了教育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基本要求,而且切合本专业的定位。

2.3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总体上划分为四大模块,即基础教育、素质教育、工程教育和实践训练。每一模块都有与总体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或训练要求,在执行过程中相互支持和渗透,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 品牌专业专业改革与建设思路

3.1 专业改革与建设思路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将根据地方高校工科专业本科生的知识结构与素质特点,以我国土木工程行业的科技进步与人才需求为导向,指导品牌专业的建设工作,力争在面向产业一线培养基层创新人才方面形成显著的特色,并使专业的发展获得持续的竞争力与竞争优势。

在品牌专业的建设中,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宗旨,以教育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拟定的“专业规范”为指导,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育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为动力,以“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湖北省重点学科为依托,开放思想、真抓实干,稳步、高效、有序地推进各项建设工作的展开。首先开展广泛的调研,深入企业、科研院所了解他们对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知识、素质与能力等方面的要求;跟踪问卷调查往届毕业生对大学教育的评价与建议;到其他兄弟院校学习、交流有关品牌专业建设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模式。为了保障土木工程品牌专业建设的顺利、有序进行,设立品牌专业专门建设小组,建设小组总负责人由校长李杰教授亲自挂帅,小组成员实行建设项目制,各司其职。

3.2 专业改革与建设方案

(1)不断完善专业培养模式与教学体系。不断完善基于“三实一创”(实训、实验、实习、创新)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厚基础、重实践、宽口径、有专长”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注重内涵建设,使本专业培养出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还具有很强大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2)进一步加强工程实践训练。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工程实践性非常强的工科专业,今后除在教学计划中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的比例,而且还要进一步加强与工程勘察、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等单位的联系,积极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同时聘请具有丰富实际工程经验的工程单位技术人员来校给本科生授课或指导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努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3)加强师资队伍。高素质的专业教师是专业建设的根本保证,通过3~5年的努力,使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师总人数达到50人左右,其中教授达到12名以上,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70%以上,同时引进或培养2~3人成为在国内土木工程领域有较大影响的知名学者。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注重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当原则,特别注重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4)强化课程建设。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带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不断提高课堂理论教学的教学质量与效果,通过2~3年的努力,至少建成1门省级精品课程和2~3门校级精品课程。(5)实验室建设。进一步优化、整合现有实验室,充分利用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以及日元贷款经费等,在不断补充和完善现有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建设好土木工程结构实验室和道路与桥梁实验室,积极购置先进的大型仪器设备,在3~4年的时间内,是本专业的设备总值达到3500万元,实验室总面积达到4000m2以上。(6)积极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依托武汉工程大学“校长基金”、“产、学、研”课题以及专业教师的科研课题等,积极鼓励高年级学生参加“挑战杯”、“求实杯”、“中南结构设计大赛”等不同类型的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进一步完善“导师制”的管理模式,全方位、多渠道地培养打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

3.3 预期成果

通过3~5年的建设时间,努力将土木工程专业建设成为办学条件优良、师资力量雄厚、人才培养模式科学、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完备、教学方法与手段先进、人才培养质量优良的本科专业,并在国内同类省属高校中处于领先或先进水平。

4 结束语

我校在土木工程品牌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对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与建设、品牌专业改革与建设思路、方案及预期成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土木工程品牌专业的特色有待进一步的凝练、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社会声誉有待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毕永竹.高校品牌专业的价值构建[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9,(3):2-3.

工程专业建设 篇8

随着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发展,社会迫切需要该方向大量素质高、能力强的高级技术人才[2]。而目前,毕业生的能力与用人单位需求存在矛盾,表现在专业技能不够,动手能力差,对工作适应期长等方面[3]。于是,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各级各类教育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实践能力; 2011年,国家提出了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 “卓越计划”。“卓越计划”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普通本科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培养方向,即以 “工程技术型”为核心,着重 “实践能力”的培养。

1 实践能力培养途径

“实践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工程训练。工程训练途径有两条: 一是校内实训实践平台,二是企业生产线。

1. 1 校内实训实践平台作用及意义

实训实践平台以专业素质能力培养为中心,夯实基础,注重应用、突出工程及设计、强化创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通过工程实践将课本上的基本理论与企业技术直接接轨,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设计生产工艺的能力、以及开发功能高分子材料的能力,使其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意识及能力。

理论和实践都证明: 工程能力的培养光靠教师在课堂上灌输及示范是无法完成的; 验证性实验仅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动手能力,对工程能力的提升很有限; 而带着问题和课题去设计实验和实施实验能极大激励学生的主动型、能动性、及创造性,极大增强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能力。所以,在校园内,工程能力可通过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创新性实验,尤其后三者来完成。专业教师通过实训实践平台设计和优化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内容,使综合性实验的内容广而精,使设计性实验内容注重探索和分析; 专业教师通过实训实践平台设计出注重方法和工艺开发及解决企业和科研课题的研究性实验,设计出以客户及市场需求为导向和自我创新的创新性实验; 学生在实训实践平台上,通过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创新性实验的训练,其工程实践能力、其创新创业意识及能力、其研究性和创新性学习能力会不断得到升华。

1. 2 企业生产线作用及意义

企业生产线以综合工程能力培养为中心,注重生产组织管理能力、生产操作能力、生产调试能力、经济核算能力等方面的训练。在生产线上,学生根据生产工艺过程组织生产小组并分工,根据产品质量要求自行设计生产工艺参数及调整工艺参数,最后进行生产成本核算及利润核算,甚至环保及节能减排的评估。

学生通过生产线的生产实习和工程岗位实习,能够详实熟悉生产现场和生产环境,学会适应生产实际,学会设备的布局,学会如何合理组织实际生产,学会成本核算及降低成本,等等。

2 工程实践条件建设构想

高分子制品品种多,生产工艺不同,主要成型设备也不同,如注塑制品用注塑机成型、挤出制品用挤出机成型、压延制品用压延机成型、压制制品用热压机成型。所以,无论校内实训实践平台,还是企业生产线,光靠一两台设备,一两条线是不能能满足工程训练所需的。

对于学校而言,购置不同品种的实验设备不仅需要大量投资,而且需要大量的场地,更需要大量的人员来维护。一般而言,学校往往购置一定的基础设施,用以保障物料的加工和试样的制备。这就决定了校内实训实验平台,基本上是以研究材料的组成与材料性能的关系为主,关联到实际生产所涉及的问题少。另外,各校培养侧重点不同,如,沈阳化工大学以橡胶为主,沈阳工业大学以功能高分子为主,沈阳建筑大学以建筑高分子材料为主,沈阳理工大学以塑料改性为主,航空航天大学以航空航天材料为主。所以,校内实训实践平台基本上是以研究为主,所涉及的面窄,学生得到工程能力的训练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在专业方面的就业意向。

对于企业而言,基本上是一个企业一个系列品种,生产线单一。如,沈阳久利建材有限公司仅为管材和型材的挤出生产线; 又如,沈阳平和实业有限公司仅为PVC管生产线和PVC管件注塑生产线; 再如,沈阳泉威科技有限公司仅用热压机压制成型防腐设备衬里。企业出于安全及技术保密等原因,生产实习时学生仅仅以参观方式完成; 工程岗位实习时做技术含量低甚至纯体力的工作,而且工作范围及所涉及的知识领域窄小。所以,学生在生产实习和工程岗位实习中得到的工程训练很有限,其工程能力的提高不显著,其创新创业意识及能力也难以启发。

综述所述,单一院校以及单一企业都难以保障高质量的工程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笔者认为: 校校共建,校企共建,资源共享,才能节约资源的同时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尤其在国家推行CDIO教育和专业认证,共建及资源共享尤其必要。笔者以沈阳市内六所开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院校为例,交流一下想法。

2. 1 校校共建

沈阳共有六所本科院校开设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沈阳化工大学,沈阳工业大学,沈阳建筑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沈阳理工大学。每个学校在坚持各自的重点和特色前提下,发展和完善自身校内实训实践平台,这个平台不仅用于本校学生的培养,还允许其他院校利用该平台进行学生培养。通过在不同类型的平台上学习,毕业生能够拓宽的专业范围和视野,能够更好发展其兴趣和意向。

2. 2 校企共建

学校场地有限,又缺乏生产管理人才及经验,而企业却绰绰有余。所以,学校可以和企业共建实验型生产线,企业出场地和生产管理人员,校企共同投资设备建设。各个学校可以在同一企业建不同生产线,也可以在不同企业建不同生产线,这些生产线为所有相关院校服务。相关企业的参与,保证培养的人才既能满足地区高分子材料企业需要,又符合高等教育的教育规律,使毕业学具有系统与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能够胜任地区高分子材料及相关部门工程技术、生产管理、技术开发等岗位[4]。并有利于开展 “订单式”培养。 “订单式”培养,不仅能为企业发展 “量身定做”,培养出工程实际应用型人才,而且还能够提前将学生 “预售”出去[5]。

2. 3 共建保障

无论校校共建,还是校企共建,要保障其可持续性,不仅需要学校领导及企业领导间沟通和工作,更需要高等教育的主管部门以及政府的职能部门扶持和协调。高等教育的主管部门和政府的职能部门主要规划各校的发展建设方向和重点,担当校校共建和校企共建的媒人。在校企共建中,政府的职能部门不仅是媒人,还应该给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保证企业在校企共建中不仅是尽到义务,而且还得到有利于企业发展壮大的实惠。

3 结语

校校共建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重复建设,节约资源,取长补短,协同发展; 校企共建可以缩短学校和企业间的距离,甚至能实现零距离,毕业生一进入企业就能适应企业,胜任企业的工作; 校校共建和校企共建,可为学生提供更广更宽的学习工程技术的机会,可以更好地发展其专业兴趣及意向,拓宽其专业知识范围,提升其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就业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赵长生,顾宜.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发展与现状[J].塑料工业,2008,36(1):70-71.

[2]郝智,伍玉娇,罗筑,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实验教学与课程体系的改革[J].广州化工,2013,41(17):206-209.

[3]王雅珍,祖立武,张小舟,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13,33(3):102-103.

[4]张舰,谢成根,常文贵,等.地方应用型高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践体系的构建[J].广州化工,2015,43(4):205-206.

安全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研究 篇9

特色专业是高等学校在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过程中,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特色具有较高社会声誉的专业,也是高校在新形势下求得生存和获得持续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手段。安全科学技术及其应用学科的建立,安全工程的定位和提升,为高校安全专业办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并拓宽了思路。华北科技学院安全工程专业要在强手如云的众多高校中占有一席之地,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及其竞争力,就必须高度重视特色专业建设,以特色显示活力,以特色标志水平,以特色证明质量。高校专业建设过程中的环境适应性和竞争性等特性与企业的经营十分类似,特色专业建设本质上是一种管理学上的“差异化经营战略”,即“错位发展”战略,特设专业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等特征。进行特色专业建设,是优化专业学科结构推进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不但有利于促进学校教学基本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培育办学特色,而且有利于提高办学实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 特色专业建设的基本条件

华北科技学院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唯一直属高校和国家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基地。学院于1984年开始开展安全工程领域的研究工作,先后成立了安全工程研究所、瓦斯防治研究所、水害防治实验室、人机中心实验室等。1984年成立了安全工程系,2005年成立安全工程学院。办学以来,坚持”以学科建设促进专业建设,以科学研究促进人才培养,以创新求发展,以特色创品牌,以质量求生存”的办学思想,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使本专业在煤矿安全、通风、瓦斯防治,防灭火,工业安全等方面初步形成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3 特色专业建设具体措施

3.1 更新教育观念

办学理念和专业建设观念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决定着特色专业建设的方向、进程和绩效。特色专业建设是一项涉及专业建设多方面的创新和变革的教学改革活动,必须首先在专业建设和教学理念上实现变革,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以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院坚持教学、科研并重;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为抓手,以全面提升教师学术水平和学科地位为目标,以矿井瓦斯灾害防治、矿井水害防治为研究重点,以安全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交叉为突破点,拓宽研究方向;实施质量工程,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为了充分利用华北科技学院的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唯一直属的普通高等院校和培训基地的优势,更好地坚持学院服务行业不动摇的办学思路,真正办出安全工程专业特色,专门成立安全工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学院内安全工程专业的主干教师,国家局及有关专家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对安全工程专业的发展方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材、实验室及实习基地、师资队伍建设、科研等问题进行咨询和建议,并就相关课程或专题开展讲座。

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根本保证。特色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一个由相互协作、敬业奉献的教师及管理人员组成的团队来完成。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遵循“厚待、引进、培养、重用“的原则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工程,鼓励青年教师上进深造,吸引优秀人才来校服务。既要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又要重点扶持和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制定“惜才、爱才和用才”的优惠政策,留住现有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同时引进一定数量的优秀的拔尖人才,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学科带头人,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带动和促进重点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群体的集聚效应。此外,加强与有关国家的合作与交流,使广大教师吸取国外先进的安全理念和安全技术方法。选派教师有针对性地到国家一流高校进修相关课程,并选派教师赴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安全生产先进的国家进修考察,提高业务水平和授课能力。教师经常参加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相关业务和国际交流工作,教师理论与实践知识得到进一步升华,业务水平极大地提高,为专业教学奠定了基础。建立了年轻教师培养责任制,由经验丰富的教师一帮一地对年轻教师进行指导,把每一名青年教师的培养具体落实到人,并纳入到学年考核内容,每年进行一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培养锻炼了一批优秀青年教师。

3.3 创新课程体系,体现专业特色

特色专业建设必须目标明确,应在保持专业目标的基础上突出地体现特色目标,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有明显特色,同时制定相应的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应广泛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整合教学改革成果,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不断丰富课程内涵,努力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反映时代特征、具有学校特色的安全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

学院的对口行业为煤炭工业,煤炭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目前,煤炭企业安全技术人员紧缺,一些小型煤矿几乎没有安技人员。面对这种情况,学院的安全工程专业需要立足行业,依据我校的学科特点,在培养“通才”的基础上,构建了“工业安全课程群”、“煤矿安全课程群”等专业方向课程。新的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了“提升内涵、强化特色”的教学指导思想。及时跟踪安全科学最新发展和行业动态,更新有关课程内容。积极应对WTO挑战,开设环境(ISO 14001)以及我国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HSMS)认证规范标准的课程,满足行政、企事业、中介机构对这方面的人才需求。

3.4 加强教学条件建设

改革实践教学环节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校内外实习、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设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近年来,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建立了一批相对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不断加强实验室建设,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学院建立一个专门安全专业实验课。将专业课中课堂教学的实验内容加上安全工程专业应了解的感性知识,综合在一起形成小的实验教学系统,在实验室内进行现场教学,其内容主要包含以下3部分:安全危险指标的测定;安全工程模拟实验;灾害模拟演。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将学生初步带入安全工作领域,从中培养对安全工作的认识和实践能力,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5 重视课程建设,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程建设是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基本途径,专业特色必定要在课程建设中得以充分体现。强调“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加强文理渗透、理工结合,以适应横断科学发展的需要。实施“331工程“,即每位教师应具备至少讲授三门课程的能力,其中2门为专业主干课程,1门专业基础课;每门课程要保证有三位教师能够胜任;每门课程统一用一个教案。同时积极进行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建设。为突出学校“安全科技“特色,在全校开设《安全科技概论》公共必修课,成为国内第一家开出该课程的单位。

对每一门课程按照特色专业建设要求重新建设。基础课内容对专业课必须有很强的针对性。如物理化学、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流体力学等基础课程,范围广、学时多,有些内容太过深奥,为此,可提倡安全工程专业教师与基础课教师合作,自编《安全工程化学》、《安全工程流体力学》、《安全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等教材,既可使本专业教材自成体系,也便于学时安排。

3.6 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的质量直接体现着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发展水平,也直接影响本科教学的质量。为提高教学效果,我校安全工程专业本科主要专业课程都选用省部级以上优秀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九五”、“十五”国家重点教材和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同时,鼓励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师编写出版具有我校安全工程专业特色的教材。目前本专业自编公开出版的教材主要有:《安全科技概论》、《安全经济学》、《瓦斯防治》、《事故案例分析》、等,《安全经济学》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4 专业教学改革创新性特色

4.1 教学管理特色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做好分工协作。充分挖掘潜力,做好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最大限度地形成合力,体现团队优势。重点做好“五个有机结合”:

(1)教师之间有机结合。为充分发挥教师特长,《安全科技概论》、《安全新技术》等课程采用由多名教师分章节授课的办法,在同一门课程中实现教师“老、中、青“三结合,集体备课,同一位教师在不同班级讲授同一门课程的同一内容。教师对授课内容更熟练,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也有利于年轻教师的迅速成长。

(2)课程之间有机结合。各课程内容做到“规范顺序、分工协作,避免重复,杜绝漏项”。根据专业需要和各课程的特点,合理安排各课程的开设顺序,先开课程为后开课程作必要的铺垫,后开课程避免在相关内容上出现不必要的重复,在有限的学时中最大限度地增加信息量,杜绝因学时不够而使重要知识点出现盲区的现象。

(3)专业教研室与实验室有机结合。淡化专职理论课教师和专职实验教师的界限,理论课教师必须熟练掌握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实验项目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实验教师必须系统地讲授一定数目的理论课程,使教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实验室建设和发展严格服从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课程体系要求。

(4)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以科研促进教学,加强特色。通过教师之间的有机结合和课程之间的有机结合,保证教师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集中精力在不同班级授课,专门留出时间从事科研工作,真正做到教学与科研两不误。与此同时,广泛地从事科研工作,有利于持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尽快研究出具有先进水平和重大影响的成果,形成品牌效应。科研成果的教学资源化。瓦斯压力测定系统已进入实验室,作为实验教学设备投入使用。教师从事的矿井通风阻力测定、主要通风机性能测定、矿井通风系统改造、瓦斯灾害防治和矿井水灾害防治等科研与技术咨询项目成果成为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参考资料。部分学生实习过程中直接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毕业设计(论文)与教师科研或实验仪器的开发利用直接挂钩。另外,开设《安全新技术》课程,由多名教师讲授自己最近的研究成果。

(5)专业教师与辅导员有机结合。树立“不会做或不做学生思想工作的老师,就不是合格的老师”的理念,真正做到教书育人。采用“输血”和“造血”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端正学习态度,鼓励贫困学生寻求“脱贫“之路,解除后顾之忧。

4.2 团队特色

安全工程是华北科技学院办学历史最悠久、师资力量最雄厚的专业,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团队成员锐意改革,不断创新,形成了一定的专业特色。聘请国内知名安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周世宁教授担任学术带头人,组成高级职称教师过半、中青年教师为主的教学团队。师资专业结构、学缘结构合理,主讲教师硕士以上学历达到90%以上。本团队同时兼顾中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的教学,教师经常参加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相关业务和国际交流工作,能够及时掌握国内外安全生产动态,理论与实际联系紧密。

4.3 学生培养模式特色

(1)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培养

树立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意识,更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构建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模式,追求教学和课程体系的创新。营造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环境,改革教学管理机制。将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变成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研究探索的过程,从而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科研活动。切实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让大学生定期到有关单位见习。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活动中完善自己。试行本科生导师制和科研学分制,鼓励学生参加科研活动,撰写科技论文,提高其综合素质。

(2)夯实基础,超前规划

试行“3+2”式的“双学位”办学模式。鉴于学院环境、化工、建筑等专业与安全工程专业的基础课大致相同,可考虑上述专业的部分学生在原专业学习3年后,再到安全工程专业学习2年,毕业后同时授予原专业与安全工程专业两个学士学位。推行与中国矿业大学等著名大学联合培养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工作,并着手建立高等职业技能学院或应用技术学院等二级学院,搞好成人高等安全教育,为建设具有安全特色的综合性现代大学打好基础。

(3)联合培养,校企共赢

与煤炭企业其他行业联合培养安全工程本科生,实现校企共赢。

5 结束语

居安思危,办出特色,体现优势,对学校的生存、发展就显得更为重要。高校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办学特色的竞争,只有重视和加强特色专业建设,才能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应在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高等学校本科安全工程专业规范”的框架基础上,根据我校安全工程专业现有的基础和条件,通过教学基本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特色教材建设、课程体系与内容设置等方面的研究与建设,探索具有我校特色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培养宽口径、强基础、具特色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侯立松.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的一般过程[J].辽宁教育研究,2005,(12):56-58HOU li-song.Specialty Construc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General Process[J].Liaoning Education Re-search,2005,(12):56-58

[2]陈兰林等.浅析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的原则[J].西北医学教育,2005,(3):249-257CHEN lan-lin,Specialty Construction of the principles ofuniversity[J].Northwest Medical Education,2005,(3):249-257

[3]张泮洲等.浅议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4,(1):22-23ZHANG pan-zhou,Specialty Construction of College[J].Education and Vocational,2004,(1):22-23

[4]张景钢,温杰.非安全专业开设安全科技概论的教学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5(4)ZHANG Jing-gang,WEN Jie.Teaching research on es-tablishing introduction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roon-safety major[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Technology,2009,5(4)

[5]王亚军,张国华.安全工程专业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探索[J].科技信息,2008,(30)WANG Ya-jun,ZHANG Guo-hua.The Exploration ofAssessment Methods Reform for Safety Engineering[J].Science&Technology Information,2008,(30)

[6]苏昭桂,董文庚.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思考[J].安全,2008,(6)SU Zhao-gui,DONG Wen-geng.Thinking and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in Safety Engineering[J].Safety,2008,(6)

[7]周建新,李克荣,王浩,任颖.我国安全专业人员职业化建设现状与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5(5)ZHOU Jian-xin,LI Ke-rong,WANG Hao,REN Ying.Current situation and analysis of work safety careerman'sprofessionalization[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Technology,2009,5(5)

[8]秦琴,齐福荣.高等学校公共安全教育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5(3)QIN Qin,QI Fu-rong.Research on public safety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5(3)

[9]王亚军,张国华.安全工程专业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探索[J].科技信息,2008,(30)WANG Ya-jun,ZHANG Guo-hua.The Exploration ofAssessment Methods Reform for Safety Engineering[J].Science&Technology Information,2008,(30)

工程专业建设 篇10

建设工程的措施项目系为完成工程项目施工,发生于该工程施工准备和施工过程中的非工程实体项目,对工程项目进度、质量、安全、经济等方面有较大影响。从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3)及《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建标【2003】206号)开始,建设工程措施费组成和计价有了具体规定。2008年、2013年,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两次修订《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以下简称20XX《计价规范》或统称《计价规范》),对措施费的计价进行了改进与完善,并相应修订了 《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建标[2013]44号文),但由于种种原因,使该费用的计取、调整仍然存在与施工实际不相适应,容易引发争议等问题。本文将通过对历次《计价规范》的学习,以及对建设工程措施费计价问题的研究,探讨措施费计价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1《计价规范》的意义、特点和关于措施费规定的主要内容和分类

1.1《计价规范》的主要特点

2003年我国首次推出《计价规范》,其意义在于有利于规范建设市场计价行为和秩序,体现风险共担的基本原则,有利于加快工程交易阶段的合同价格的确定,减少工程纠纷,促进工程尽快结算,同时有利于我国建设市场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其主要特点在于:市场竞争形成工程价格机制开始建立,体现了工程措施与工程实体相分离的原则,强调了按设计图示实体净量计量以及项目设置和工程单价的综合性。

1.2《计价规范》中措施费用的主要内容

根据《计价规范》与《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的规定,措施费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保护费,文明施工费, 安全施工费,临时设施费,夜间施工费,二次搬运费,大型机械设备进出场及安拆费,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模板及支架费,脚手架费,已完工程及设备保护费,施工排水、降水费等。投标时投标人可以在根据具体施工方案认为招标人提供的措施项目不足时的补充列项。

从我国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的规定看,我国的建设工程措施费是从原直接费中的其他直接费演变而来,大多项目基本上等同于国际上工程计价中的开办费, 但国际上工程计价的开办费一般不包括降水工程、护坡工程等专项措施费用,也有的将模板项目列入工程量清单项目。显然我国的关于措施费用的规定有其独到的和更为合理的一面。

1.3《计价规范》中措施费用的分类

根据现有措施费用的内容和特点,可将措施费用大致分为三类:

一是摊销性措施费用。包括:脚手架,防护网、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模板及支架等,这类措施费用随实体工程量的变化而变化。

二是独立性的措施费用。包括:护坡工程、降水工程、大型机械设备进出场及安拆费、以及为生产生活服务的临时道路、临时水电工程等,这类措施费用是承包人技术实力、管理实力的具体体现,具有典型的竞争性,也具有独立性和一次性投入的特点。

三整体性措施费用。包括:安全施工费,文明施工费,环境保护费,临时设施费中的生活设施,夜间施工费, 二次搬运费等,这类措施费用一般根据分部分项工程费用或以一定的综合费用进行综合取定。

1.4《计价规范》中措施费用及其计价方式的持续改进

(1)2008《计价规范》关于措施费计价的改进

一是措施项目清单计价应根据拟建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可以计算工程量的措施项目,应按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的方式采用综合单价计价;其余的措施项目可以 “项”为单位的方式计价,应包括除规费、税金外的全部费用。

二是新增条文,规定措施项目清单中的安全文明施工费应按照国家或省级、行业建设主管部门的规定计价, 不得作为竞争性费用。

(2)2013《计价规范》关于措施费计价的改进

一是对安全文明施工费不得竞争的强制力度进行了提升,由“应”加强到“必须”。措施项目中的安全文明施工费必须按照国家或省级、行业建设主管部门的规定计价。

二是将措施费计取纳入计量规范,以强制性条文规定措施项目清单必须根据工程现行国家计量规范的规定编制。引入“总价项目”和“单价项目”概念:针对文明施工和安全防护、临时设施等不能计算工程量的项目,以 “项”计价的称为“总价项目”;针对模板、脚手架、降水工程等可以计算工程量的项目,以“量”计价的称为“单价项目”。

2《计价规范》条件下措施费用计价存在的问题

2.1项目前期不到位造成措施费用计价“先天不足”

当前条件下,不论是政府投资项目还是房地产开发项目,都普遍存在赶工期的现象,往往是前期没到位就进场,边干边设计边施工,如设计图纸深度不够,质量不高, 或是现场条件复杂,地下管线等情况不明等,都从源头上造成措施费计价“先天不足”。如某市政道路,初步设计措施费概算180万,到施工图阶段,措施费控制价达到300多万,给投标人报价造成困惑。此外,招标人和招标代理机构缺乏现场经验,对措施项目不能正确描述、计量,在投标期限紧张的情况下,投标人又没能对图纸、清单进行充分的核查,很容易造成漏项、少报、错报的情况发生。措施费计价的“先天不足”,也给后续工程实践中质量安全、造价纠纷埋下了隐患。

2.2定额水平不到位造成措施费用计价“后天失养”

尽管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以来,计价模式较之计划经济时代已经有了根本性的改变,逐步顺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主导“企业自主报价,市场形成价格”。但对于政府投资项目,工程定额仍然具有较强的刚性,在工程计价中占决定性地位。凡进入政府有形市场交易的工程,编制招标控制价须按现行工程定额编制,且招标控制价作为招标项目的最高限价。很大程度上,工程定额的水平, 决定了措施费的计价水平。由于现有工程定额存在:编制周期长,编制方法滞后,造成定额中的造价构成与市场脱节;不能及时反映建筑市场专业细分、工业化生产、租赁市场以及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的发展变化;与质量安全管理新规定、新标准衔接不够;表现形式单一,不能体现施工企业在施工组织管理和技术水平上的先进性、 差异性和竞争性等原因,都给企业合理进行措施费报价造成很大困扰。按照工程定额确定的措施费中标后,一旦市场出现较大波动,或工程发生较大变更,投标人将难以控制风险,导致造价纠纷多发。

2.3市场诚信公平不到位造成措施费用计价“欲理还乱”

(1)承包人措施费计价投标策略有失诚信

由于目前的评标办法大多没有具体设定措施方案与措施费用的关联性,很多投标报价中的措施费与施工组织设计的措施方案“两张皮”,投标人为了赢得竞争性的方案,尤其是采用最低投标价法评标时,为了避免实体项目的低于成本,在措施费用上大幅压低投标报价。

一些承包人认为,措施费用不体现为工程实体,主要是为保障安全 、文明 、环境等公共利益“买单”,不直接创造利润,反而增加了成本支出。在逐利心理驱使下,承包人容易在措施项目上不按投标承诺履行到位,如:支撑模板的方木不足、钢管支撑间距过大、消防及监控设施不按标准配置、施工安全文明专项资金挪用等。更有些承包人,视措施费为挖掘利润的“隐性空间”,施工中推翻原有方案,新增工作内容,提高措施标准,容易产生合同纠纷, 投资失控。而发包人或监理人,并不以承包人投标(中标)的措施费项目及报价作为现场管理依据,造成承包人随意报价,随意变更,违规成本较低,对这种有失诚信的行为,现有体制下,有一定的整治难度。

(2)发包人措施费包干对策有失公平

如上所述,由于承包人在措施费计价问题上策略性低价竞投,合同履行中偷工减料亦或是随意变更等失信行为,招标人处于保障质量安全和控制投资考虑,常见在招标文件和工程施工承发包合同中强制性规定:措施费用一次包死,不得调整。双方博弈的结果,非但没从根本上遏制投标人的失信行为,反而激化了工程交易中的恶性竞争、一系列的工程经济纠纷和问题,更严重的还会引发恶性的质量安全事故。

3《计价规范》条件下措施费用计价方式的改进建议及相关对策

3.1加强项目前期管理,从源头上提高措施费计价的准确性、完整性

从大量工程实践来看,不论是成本控制,还是进度、 质量、安全管理,必须高度重视项目前期现场勘查、设计管理,提高设计深度和概算的质量。在很多地方出台的政府投资项目概算管理规定中,都明确规定招标控制价不得突破概算造价。这就要求在概算编制阶段,对项目基坑围护、地下管线、临时交通组织、甚至维稳费用等资料进行认真地收集和测算,务求准确、完整地预估出可能发生的措施项目和费用。这样工程概算才能对招标控制价既起到投资控制作用,也能起到指导、参考作用。而招标人和代理机构,则应在工程概算基础上,根据图纸和现场情况,详细、准确地进行工程量清单描述,并据此编制招标控制价,为投标人合理报价、项目顺利实施做好基础工作。

3.2提高工程定额水平,从依据规则上完善措施费计价的先进性、竞争性

(1)对有关措施费项目定额进行完善并实行动态调整,更加体现先进性。

建立工程定额动态调整机制,使其真实反映市场,与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相关政策、技术、工艺相衔接;采用竞争择优的方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编制定额,从制度和环境上为企业定额的建立和应用创造条件,从而提高定额措施费的编制水平。需要强调的是,由于措施费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不可竞争性或按综合费率取定的费用, 这就要求造价主管部门应统一、完善措施费费率测定的标准、口径、方法和发布调整机制,并形成该费用的动态测算及监管制度。

(2)对措施费项目中可竞争项目和不可竞争项目划分进行优化,更加体现竞争性。

《计价规范》的通用措施项目中将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安全施工、临时设施合并定义为文明安全施工,并规定该项目具有不可竞争性质,体现了政府在质量安全、环境保护、公共利益等方面的监管责任,有其合法、合理性, 但是忽略了适度的竞争机制可以产生的正面引导和激励作用,在满足成本控制的同时,实现质量、安全、社会多赢。举例来说,临时设施分为为生活和生产服务的两类, 其中为生活服务的临时设施费用纳入不可竞争项目有利于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但是为生产服务的临时设施属于技术与管理范畴,应能够体现差异性和竞争性,全部纳入不可竞争的费用显然不尽合理。

3.3加强市场行为监管,从发承包权益上保障措施费计价合理性、公平性

(1)对措施费项目的调价方式进行完善,更加体现公平性。

根据前述对措施费用分类结果,结合工程实际情况, 提出不同的措施费调价方式,以解决“措施费用一律包死”争议问题:对于第一类“与分部分项实体消耗相关”的措施项目,如: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模板及支架与脚手架等,该类项目应随该分部分项工程的实体工程量的变化而调整;对于第二类“独立性”的措施项目,如护坡、降水、 矿山工程的上山道路等,该类项目应充分体现其竞争性, 一般应固定不变,不得进行调整;对于第三类“与整个建设项目相关的综合取定”的措施项目费用,如夜间施工增加费、冬雨季施工增加费、二次搬运费等,该类项目应以分部分项工程项目合价(或分部分项工程合价与投标时的独立的措施费用之和)为基数进行调整。

(2)对措施费项目的评审和标后加强监管,更加体现合理性

如前所述,要从源头上遏制重大施工质量安全事故多发,必须高度重视在工程评标中对措施项目和措施费的评审。一是在施工组织设计的评审中,落实可靠、可行、合理的措施方案;二是在投标报价评审中,要有具体的费用体现,避免技术、经济“两张皮”;三是在施工管理中,严格监控随意更改或偷工减料,确保承包人措施费用的实际投入。

结语

由于建设工程措施费是在原定额计价条件下的“其他直接费项目”上发展而来的,项目设定和取费方式受到定额的影响和限制,尽管在《计价规范》条件下几经改进和完善,但随着构建市场形成价格的造价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入,围绕如何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环境、文明生产目标,保障企业合理利润,使得工程风险、纠纷得到有效防范,措施费项目计价仍有众多值得商榷的问题。如:如何合理划分和确定可竞争性措施费用、独立措施项目费用是否和如何纳入总价措施项目费用的取费基数、合同条件变更时如何调整,均有待进一步研究。

“十三五”期间,新型建筑工业化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建筑业生产方式,高端技术、高端装备势必取代传统建筑业的劳作方式。面对更为开放和国际化的建筑业市场,迫切需要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工程造价计价机制,不断改进和完善措施费项目计价的科学设置、合理计取,引导建筑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建筑市场更加公平、诚信和健康发展。

摘要:建设工程的措施项目系为完成工程项目施工,发生于该工程施工准备和施工过程中技术、生活、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非工程实体项目,是实现安全施工、文明施工、保护公共利益、维护职工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的必要保证。以往发生的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究其原因,多与措施项目组织方案或措施费用计价有较大关系,因此工程交易和工程实施中必须高度重视措施项目组织方案的审查、措施费用的计价与投入。《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3)、(GB50500-2008)、(GB50500-2013)对建设工程措施项目费用的计价作了明确约定和持续改进,本文对计价规范条件下措施费用计价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研究剖析,从加强项目前期管理、提高定额水平、加强市场行为监管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思路和具体的建议。

工程专业建设 篇11

【关键词】市属高职 专业课程改革 职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TN9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33-0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地级市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要量越来越大,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建设也面临着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定位不清。目前,仍然有许多市属高职院校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在照搬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虽然有一定的修改,但只是简单的课程结构调整,没有结合专业内涵和地方实际进行科学地修订;课程具有高等教育的一般共性,但缺乏职业教育的特性和地方性。所以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提出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改进、完善和发展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已成为摆在市属高职院校面前最需要予以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

重新定位市属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首先,必须考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亳州市的经济发展,面向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把产业结构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作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主体框架的依据。其次,要明确电子企业所需的人才结构。在开办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过程中,我们对该专业岗位需求调查表明,电子企业大体上需要这样的人才:具有较强的理论功底,表现出专业的水平,能够胜任较高级的工作;取得维修电工、高级电子产品装配工、无线电调试工、无线电调试工等从业资格证书;具有较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反映出业界的发展现实;能给企业注入新鲜血液,为企业带来许多新信息、新知识、新能力;具有较清晰的职业定位,能力知识较宽且精。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具有跨学科性、专业宽口径、就业面广等特点。针对此情况为更好的使学生能够实现就业,可以使学生就业的适应性和针对性较好地结合起来,以增强学生就业针对性和专业竞争力。

二、专业理论课程体系的构建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需要掌握一定的电子、通信相关的理论知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也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对实践技能水平要求极高,掌握焊接技术也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建立起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理论课常规教学、应用性课程实践教学、技能操作训练为中心环节的实践课程体系。对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具有现实意义。

1.基础课程阶段,除了开设必要公共必修课外,可在这一阶段开设如《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机械制图及CAD》、《高频电子线路》、《电子元器件》、《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等一系列专业基础课程,使得学生打好专业基础。

2.核心课程阶段。这一阶段为本专业核心阶段,在本阶段里开设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和相关课程,使学生既能够对将来所要从事行业的理论知识有所必要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找到兴趣点,学会一技之长。因此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为《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技术》、《电视原理》、《电子产品生产与质量管理》、《检测与转换》、《电子线路仿真与设计》等课程,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3.毕业实践阶段,让学生到企业顶岗进行毕业实习和进行毕业设计,将所学的知识和工程实践相结合, 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地进行职业规范化训练, 实际锻炼学生的职业工作能力,领悟现代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管理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等。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进行了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为毕业后尽快适应岗位需求打下良好基础。

三、专业职业技能课程体系的构建

我国的高职院校多数都是从传统的大专和大学附属专科学校转轨而来,因此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上以及对学生进行考核的方式上多数都受到以往传统观念的束缚,而未能与世界上先进国家的职业教育体系接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因此,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体系,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加大加强学生能力培养,能力培养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职业能力的教学体系是建立在以培养学生实际能力为目标的基础上的,强调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教室即实验室,实验室即教室;学习环境就是工作环境或模拟工作环境。课堂教学以提高能力素质为原则,纯理论的课程较少,基础课更是以够用为度。建立健全学生能力考核标准,能力考核标准是对学生进行质量评价的尺度。对课程提出了最低的能力测试考核要求。具体做法是:建议教师采用能力标准测试方法对课程进行考核,比之单用试卷的考核方法,更能反映出学生的实际能力。

2.提高完善学生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对学生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考核包括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两部分,其中对理论的考核要求比较松。原因是毕业生主要是到岗位上从事具体工作,对理论的要求可以适可而止,重在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在“贴近生产、贴近工艺、贴近装备”思想指导下,以电子产品设计、生产、安装、调试、检测及维护能力培养为核心,认真分析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针对高职教育的宗旨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社会岗位的需求适时的调整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课程增强实用性、实践性,包含更多的现代技术和新技术应用。

总之,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综合能力的培养必须首先对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准确,按照目标构建课程体系,组织课程内容,安排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针对不同课程性质制定课程体系的考核办法,强化专业技能培训,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才能适应地方经济形势的发展,在就业方面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才会实现高职教育为电子企业提供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才会实现市属高职更好服务所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家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电子设计能力分层次培养模式探讨[J].大众科技,2009,(7).

工程专业建设 篇12

1 建设施工图预算的编制

建设工程预算的编制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 它需要我们专业工作者有过硬的基本功, 良好的职业道德, 实事求是的作风。在充分熟悉掌握预算定额的内涵、工作程序、子目包括的内容、建设项目工程量计算规则的同时, 收集资料、积累知识、着手编制。

1.1 作好准备工作广泛搜集、准备各种资料, 包括建设工程勘察

地质报告、地形测量图、建设施工设计图纸及说明、各类标准图集、勘察现场、建设施工组织设计, 做好建设施工方案研究, 收集现行建设安装工程预算定额、费用定额、统一的建筑工量计算规则和地区材料预算价格, 确定编制方法。

1.2 熟悉建筑施工图纸, 计算建筑工程量及套用定额单价。

在计算建筑工程量之前, 必须充分熟悉定额总说明、册说明、章说明及子目附注, 学习定额问题解答, 了解定额子目分项布局, 熟练掌握运用工程量计算规则。在此基础匕认真阅读图纸, 在对建筑专业图纸研究过程中, 应随时了解设计人员意图及图纸表达内容。只有这样, 才能准确做出预算编制分项和计算出相应建筑工程量, 合理地套用单价。

1.3 计算其他各项费用和利税汇总。

在计算操作过程中, 要求我们努力提高对原始数据输入的准确。取费标准的确定, 在工程结算时已经明确, 但在预算编制期间施工单位尚未选定, 如何选择取费标准, 在既保障国家及建设单位利益同时又能维护施工企业的合法权益, 争取做到公正、合理计费工作。

2 影响建筑施工图预算编制结果准确性的因素

影响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工程阶段性对预算的影响。

一项建筑工程要经历决策、设计、实施三个阶段, 预算是建筑施工图设计阶段中的产物, 它产生在实施阶段之前, 这就决定了预算的局限性。第一, 建筑材料价差对预算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建筑材料价格是由市场确定, 随行就市, 预算建筑材料价差按照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定期公布信息价进行调整。第二, 国家政策性调价。建筑工程的阶段是由建筑工程的时间性决定的, 每一个阶段依循着一定步骤。第三, 预算没有考虑现场签证。第四, 预算没有特殊施工技术措施。

2.2 建筑设计修改与变更。

建筑工程设计同样受到诸如地质勘察资料、设计技术规范、设计标准、设计手段、建筑材料等客观条件影响和制约。当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时, 建筑设计也要相应变化, 以适应建设需要, 而预算不具备这种预见性, 其结果直接导致结算超预算。

2.3 预算建筑工程量计算误差。

建筑工程量计算是一个重要环节, 建筑施工图纸表达是否正确、全面、清晰明了是建筑工程量计算准确性的基础。在市政道路、桥梁及安装工程项目中, 材料用量表及工程量表, 往往在图纸中已有明确标示。材料用和数量, 是否符合工程量计算规则, 需要预算人员校核后方可使用。

2.4 建筑设备材料价格误差。

在国内, 同一种型号设备存在多家厂商生产竞争, 价格混乱, 报价不一, 没有统一的规范市场, 使得设备材料预算价格同结算相差较大。

3 建筑工程结算超预算的原因

3.1 编制依据不同。建筑施工图预算是在理想状态下编制出来

的产物, 是根据建筑舡图纸及说明、预算定额、材料预算价格、费用定额等依据编制的。结算的编制还包括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建筑施工方案、图纸会审纪要、建筑设计修改或变更、现场签证、隐蔽工程记录、建筑材料价差、政策性调价等实际发生全部费用。

3.2 编制时间不同。建筑施工图预算是在设计阶段编制, 而结算是在建筑工程实施阶段编制, 两者存在着绝对的时间差。

3.3 建筑工程实施阶段控制力度不够。

建筑工程项目合同可分为总价合同、单价合同、成本加酬金合同。合同类型的选择因建筑工程规模大小、工期长短、技术复杂的程度、外部环境及承担风险而定。通常总价合同和单价合同适用于建筑工程量不太大、建筑工期较短目建筑设计图纸全面详细、单价明确、风险不大情况下, 此种合同业主不承担风险, 建筑工程投资易于控制。成本加酬金合同指由业主向承包商支付建筑工程项目实际成本, 并按事先约定的某一种方式支付酬金的合同类型。在这类合同中, 业主需承担项目发生的一切费用。因此也就承担了项目的全部风险, 而建筑施工企业单位由于无风险, 往往也不关心降低项目成本, 建筑工程总造价不易控制, 增加了项目成本。

3.4 建设单位建筑工程管理不善, 缺乏有效监督。

建筑工程在实施阶段,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时间长、场面大、工序多, 由于种种原因, 建筑舡情况不能及时反馈, 做到有效监控, 容易给工程留下质量隐患, 造成资金浪费, 直接影响工程造价控制。

4 控制工程预算的措施

4.1 通过招投标竞选。

建筑工程招标是以法定方式吸引建设承包单位竞争, 从中选择条件优越者完成建筑工程建设任务。在招投标过程中, 招标单位可以从众多投标者中选择出装备精良、技术过硬、管理水平高、社会信誉好、报价合理的优秀施工队伍, 从而为建筑工程投资控制打下良好的基础。

4.2 实行建筑工程造价全过程、全方位控制。

建筑工程费用自始自终贯穿于建筑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和全力位。建筑工程设计阶段, 以事前控制为主。选好工艺流程, 调动设计人员积极性, 精心设计。建筑工程实施阶段, 开展材料、设备采购市场调查, 对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出现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作好技术经济比较, 要保证项且保修期质量, 倡导厉行节约, 减少各个环节上可能出现的浪费。

4.3 加强监理的力度。

建设工程项目设立监理投资控制, 是指在整个建设工程项目实施阶段开展管理活动, 力求使项目在满足质量和进度要求的前提下, 保证项目投资目标的实现。建筑施工期间投资控制, 要从经济、技术、合同等多方面采取措施, 重点控制变更, 认真做好现场签证, 通过对原合同价格中主要费用正常计量, 结算程序, 监督其费用如期正常发生, 防止超前过量支付。只要通过实行建筑工程有效签证、监督、预结算审核, 就能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实现良好的建筑工程经济效益。

4.4 加强预结算的审核, 力求建筑工程计量的准确。

预结算工作完成后, 审核很有必要, 能有效避免多算、漏算、重算, 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审核的重点应放在工程量计算是否准确, 预算单价套用是否正确, 各项取费标结语:综上所述工程服务的敬业精神, 严格把关, 努力维护国家及建设单位利益同时保护施工企业合法权益。一分一厘当思来之不易。

摘要:针对如何提高建设工程预算编制、有效控制建设工程结算进行了分析。

上一篇:助力成长下一篇:粮仓湿度检测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