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礼仪介绍

2024-10-05

职业礼仪介绍(精选8篇)

职业礼仪介绍 篇1

商务礼仪与职业形象

――介绍礼仪知识专题

介绍礼仪五要素

 要素一:介绍的称谓  要素二:介绍的时机  要素三:介绍的主角  要素四:介绍的顺序  要素五:表达的方式

自我介绍礼仪

1. 自我介绍的时机

一般介绍时机

 想了解某人的时候:一般情况下,你做自我介绍,实际上是想了解对方的情况,作为了解对方的情况时的一种交换,就首先要让对方了解你的情况。

 想让别人了解你的时候:在社交场合不仅仅是为了了解别人,更多情况下还要做好自我宣传公关,例如企业中的营销、市场和公关经理,就需要通过自我介绍来宣传自己和企业。 注意,如果有介绍人在场时,不适宜再作自我介绍。

四种最佳介绍时机

 对方没忙其他事情时;  没有其他人员在场时;  周围环境比较幽静时;  比较正式的工作社交场合。

2. 自我介绍的顺序

 男士先女士后

 晚辈先长辈后  下级先上级后  主人先客人后

3. 自我介绍辅助工具

 名片,是自我介绍的重要辅助工具。注意一定要在自我介绍前派送名片。

 通过他人辅助介绍,是另一种自我介绍的重要方式。

4. 自我介绍的时间

 一般来说,自我介绍的时间不宜太长,最好控制在一分钟或者半分左右;

 除非别人表现出很高兴趣,自我介绍时不要眉飞色舞般长篇大论谈论自己的身世、姓名由来等等。

5. 自我介绍的内容

 尺度把握:实事求是,态度真诚,既不要自吹自擂,夸夸其谈,也不要自我贬低,过会谦虚。恰如其分才会给人诚恳、可信任的印象。

 寒暄式介绍:内容高度简要,往往仅仅介绍姓名;

 公务式介绍:内容要做到全面、规范、统一,单位、部门、职务和姓名必不可少;

 社交式介绍:内容相对灵活,个人的基本情况、籍贯、爱好、工作生活经历等等均可。

6. 其他自我介绍细节

 自我介绍特别是初次介绍时,要用全称而不用缩略语;  自我介绍时要学会察言观色,介绍的内容、时间控制可根据对方的兴趣程度、是否投入等灵活把握。

 开口介绍前,要有眼神交流,这样不至于给人十分唐突的感觉,要掌握适当的气氛、彬彬有礼。

 如见到久未联系的老同事,应立即主动热情上前与之握手,并且报上自己的姓名,以防对方忘记了引来尴尬。

介绍他人礼仪

1.谁来作介绍人?

一般社交活动:

 家庭宴客,女主人为介绍人  朋友聚会,知情者作介绍人  社交联谊,发起者作介绍人

一般业务活动:

 专业人员为介绍人  对口人员作介绍人

重大商务公务场合:

 文艺汇演,晚会司仪作为介绍人  重要会议,会议主持人作为介绍人  集体交流,双方单位最高代表作介绍人  贵宾访问,东道主职务最高者作介绍人

2.介绍他人顺序

 地位低介绍给地位高  下级介绍给上级  晚辈介绍给长辈  男士介绍给女士

3.介绍他人要领

语言要领

 晚辈介绍给长辈

——王老,我想请您认识一下小李。

 地位低者介绍给高层人士

——张总,请充许我给您介绍小王。

 男士介绍给女士

——王小姐,我来给您介绍一下,这位是李先生。

动作要领:

 标准站姿,不可单指指人,手掌五指并拢,掌心朝上,拇指微微张开,指向被介绍人以表示尊敬。

4.介绍中的三类角色

介绍者

 介绍时应准确、稍慢、清楚地将被介绍者的名字念出,如出现口误应迅速纠正。

 如果一时想不起对方姓名,不妨当场就向对方承认。或同时不妨自嘲一番以化解尴尬气氛,通常都会得到对方的谅解。

被介绍者

 被他人介绍时,如果对方把你名字记错了应十分友善地纠正,也可想一些有趣的办法帮助别人记住你的名字。

聆听者

 如果听不清他人介绍,可请其再说一遍,不要觉得不好意思,别人会因为你很在意知道他的名字而愉快。

集体介绍礼仪

 集体对个人:一般先将个人介绍给集体一方。

 集体对集体:要先把地位低的一方介绍给地位高的一方。一般东道主属于地位较低的一方,客人为地位高一方。

业务介绍礼仪

零干扰的基本原则

注意事项:

——把握时机——掌握分寸 ——态度要真诚

——表情要自然、大方、友好 ——在对方空闲有兴趣想了解时做介绍

产品介绍: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人优我新——人新我特

谢谢浏览,祝您成功!

职业礼仪介绍 篇2

一、出家

出家, 指的是为解脱尘世的苦难, 舍弃人世间的贪爱而出家修道。这一制度其实并非出自佛教, 在印度古已有之且非常风行。在形式上, 作为出家人的基本标志便是剃除头发。其用意在于舍弃装饰, 甘于朴素清苦的生活。在中国, 僧人的僧装, 素食, 独身制度自古延续至今。一般来说成年的男性还要剃除胡须, 但也有例外, 一些有名望的人如弘一大师出家后依然蓄须。

“和尚”一词是对出家人中师长的尊称, 有德有才, 堪为人师者才有资格接受。一般来说, 一座寺庙中唯有住持一人可被称作“和尚”。在寺院里见到的普通僧人可用“法师”来称呼, “法师”是指精通佛法可以为人讲说的出家人, 用在此处既得体又可表示尊敬。其实按僧人精通经藏的差异还有不同的称呼, 但在现在“法师”已作为对一般出家人的通称了。现代人在这类称呼上面还常有误会, 可以此作为参考。

出家制度在世界不同地区有所不同。在南传佛教区, 如我国云南傣族地区, 泰国等, 基本实行人人皆须出家一次的规定。这并非佛教规定的制度, 在修行上这种临时性的出家也与长期出家的僧人有所不同。日本的佛教出家制度的特殊之处在于僧人可以娶妻食肉。这也是社会发展导致的佛教变革。

二、戒律

释迦牟尼自三十岁成道, 即开展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弘法传教活动。随着这个过程中门徒的增多, 为了团体内部的规范, 便渐渐地有了戒律的体系。而在中国, 据劳政武论, 禅宗之后千多年来的基本组织结构与生活规范, 在道信时初创, 在弘忍 (公元601-674) 时确立;正式把禅宗的规范法制化、条文化的人是百丈怀海 (720-814) 。百丈怀海根据禅宗的特性, 针对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 融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宗法礼制, 折衷了佛教大小乘戒律的精神, 制定了著名的《禅门清规》。禅宗后又分出几大派系, 现存的“清规”典籍尚有《百丈清规证义》、《幻住清规》等, 日本还有《莹山清规》、《大鉴清规》等。

中国历朝历代都有法令来对佛教进行规范, 实际上与之同时, 佛教礼仪对中国古代的法制也有所影响。佛教的“中国化”是与中国固有法制紧密相关的。其中儒家的“仁”“礼”的思想与佛教的相关性最大, 产生的影响也最大。政府出于为政治服务的目的对佛教进行规范, 导致了佛教的一些变化, 变得更加“中国化”。较为典型的如唐代, 《唐会要》中有记载:“开元十二年举行僧尼考试, 不合格者还俗。”以和科举考试类似的形式来进行僧尼的选拔和考核, 充分融合了当时的中国的特色。行政干预僧道事务的事例还有很多, 这一个算是积极的方面。到现代, 我国也制定有专门的宗教规范制度, 在尊重宗教自由的基础上进行管理。慈悲思想是大乘佛法的根本精神之一。佛教认为人生是苦, “慈”与“悲”是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佛教对众生的关怀: 慈是给予众生乐, 悲是拔除众生苦。基于这样的慈悲思想, 佛教有不杀生的根本之戒。在慈悲思想的指引下, 佛教逐渐形成“断屠月”和“十斋日”的传统。从南北朝到唐代, 这样的传统渐渐深入到政府的行刑制度当中。中国自古而有的“秋冬行刑”的传统与此不无关系。在社会影响上, 佛教的戒律鼓励民众修行向善, 以其道德性和教育性客观上对一般性的犯罪起到了一定预防作用, 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我国现行的宗教管理制度也提倡宗教与社会现实相适应, 共同发展。

因鼓励向善而起到预防犯罪的作用只是佛教戒律对社会影响的一个方面。事实上, 随着多年以来佛教在中国的普及, 佛教的思想与儒家思想融合, 已经深深地影响了大部分中国人的是非判断, 价值判断, 乃至处世态度。

关于犯戒的处罚, 《四分律》规定了比丘二百五十戒, 列出处罚名与罪章名若干。经研究发现, 除了“除名”性质的处罚, 许多的犯戒行为必经“忏悔”即可“出罪”, 属于非常纯粹的道德性制裁。原因在于佛教所重视的“果报”, 让其对于犯戒行为更为强调的是长劫性的果报。劳政武提出犯戒处罚的本质问题即“忏悔”。忏悔的性质与种类复杂, 据释圣严研究, 忏悔法共有两类三种, 两类分理忏和事忏, 理忏下有无生忏, 事忏下分取相忏和作法忏。这是按照罪名的层次来划分的, 在此不多做分析。这些忏悔的种类包括的各种行为层次和精神层次, 由此观之, 在佛教中, 广义的“忏悔”其实效用极为广泛, 个人修持、禅坐、念咒, 包括为众祈福等佛事都囊括在内。

戒律所依据的因果报应论, 在历史中逐步渗入世俗社会, 影响人们的生活。在佛教的社会观中, 社会共同体无不基于众生的“造业”, 那么众生无一能回避对社会的共同责任。佛教认为在社会交往中, 利他教化是核心内容。交往的发生, 本身就是佛法教化的大缘之所在。佛教对“慈悲”的信仰与儒家的“仁爱”思想十分相近, 二者融会共同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佛教思想已经融入了社会的方方面面, 就现代人而言, 不论是否真正信仰佛教都会受其浸染, 因为佛教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文化礼仪改变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日常生活方式。我们应该充分认可并继续发掘其积极的方面, 如“诚信”这一问题自古以来就受佛教教义的规范, 到了现代, 在推进诚信建设的过程中, 更多的是着眼于诚实守信的社会化行为规范和市场的规则意识, 而非信仰建设和信仰教育, 本人认为这是值得再研究的。

戒律当中值得一提的还有佛家的素食制度。素食制度为汉地佛教所独有, 已成为中国佛教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南传佛教国家和中国的西藏内蒙地区均无禁止食肉的规定。原本佛教里说要禁的“荤”是指的荤辛, 即味道重的几种蔬菜, 并非通常概念上的肉食。戒律中规定出家人可食“三净肉”, 即“不见”“不闻”“不疑”。在佛教中国化的进程当中, 中国的大乘佛教秉行慈悲戒杀, 而素食是与之相吻合的。素食制度的形成, 除了教义经典, 还有外力因素。梁武帝对此做了大力的推行, 僧人们激烈争论后达成共识, 后此戒律一直持续至今。

三、仪式法会

(一) 课诵

课诵是中国的佛教寺院最基本的日常行事之一, 于获功德准则之中, 也被称为功课。由于课诵一般是早、晚各举行一次, 因此佛门里也称“早晚功课”“朝暮课诵”等。论其来源, 最初是由西域等地的佛教翻译家们传来的。而中国的念诵仪制始创于东晋道安, 后佛乐取得长足进展并广为传播。这也是佛教在艺术上会合当地文化的一大例证, 尤其在南北朝的梁代, 梁武帝对念诵梵呗大力提倡且亲自参与制出佛乐中的名篇, 将其宫廷化。清代的《禅堂规约》规定“行坐、课诵、受食、山坡等不随众者罚”, 成为被普遍遵循的基本制度。从修行的角度来看, 课诵本就可以发扬大乘教义, 陶冶个人修养, 有这样的礼制规范, 方能真正深入人心。现代的课诵与古制并无大异, 并且成为普通民众了解佛教的最直接的方式之一。

(二) 水陆法会

佛教的法事众多, 这里介绍一下规模最大, 最隆重的一个——水陆法会。它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 流传至今。这是一种超度仪式, 宋代最为流行, 特别在战争以后由朝野举行。该项仪式经过多年流传与演变, 现行的会场的布置、念诵经典及人数、牌轴的规定、进行的程序和法事所用的时间等项内容是依据《鸡园水陆通论》。坛场分内坛和外坛, 法事以内坛为主。内坛布置有严格轨制, 力求庄严。而外坛佛事七日, 共设大小六个坛场。从进程上来看, 法事的完成一般在七昼夜内。水陆法会的圆满是由最终的僧众皆参与的“放焰口”来完成的。放焰口的来源本是为饿鬼道众生超度, 到了现代则主要是为了对死者追荐。其布施过程仍与食物有关。

四、小结

佛教的文化深厚, 在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佛教文化的最主要外在表现形式之一便是礼仪。中国佛教的一大特点就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逐渐走上了中国化的道路, 从古至今皆是如此。佛教礼仪的传统与现代, 反映了文化思想的演变, 以及其与世俗社会的相互影响。佛教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接受行政上的管理, 同时因其教义的广泛传播在客观上也影响着政治尤其是法制。佛教既吸收俗世的文化也在以本身的理念影响改变着俗世。大众对于佛教的接受度一直颇高, 礼仪成为普通人了解佛教的直接方式之一, 这也是佛教仪制不断变革的一大动因。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在客观上是极为广泛的, 影响也是深远的, 其演变也都是为了与社会相适应。在现代中国, 佛教的影响力仍然巨大, 在礼仪方面既有对传统的坚守也有为适应社会所做的革新。学术界对其仪轨的研究也不断发展壮大, 这也是佛教进一步继续中国化的表现。将一些基本的与普通信众息息相关的佛门礼仪进行普及, 也可有助于规范众人在寺庙等佛教场所的举止, 同时由内及外地对佛教礼仪进行研究也是协助规范, 共促社会和谐的推动力, 这些是研究佛教礼仪的现实意义。总而言之, 中国佛教礼仪的传统与现代, 都体现了佛教教义中深刻的文化内涵以及一定程度上的社会现实, 对这方面的研究都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赖永海.中国佛教百科全书——仪轨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2]陈永革.佛行人间——佛教社会观[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8.

[3]夏金华.中国佛教的制度与仪轨[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0.

[4]冯修齐.晨钟暮鼓——佛教礼仪[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4.

[5]劳政武.佛教戒律学[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1999.

[6]关剑平.《敕修百丈清规》与佛教茶礼[A].禅茶:历史与现实, 2009.

[7]方立天.佛教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

女性礼仪的职业伦理分析 篇3

一、热情公道:女性职业形象的基本要求

职业形象是每个职业工作者在各行各业的职业岗位上履行岗位职责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它能够帮助人们塑造良好的外部形象,并相应地培养良好的道德精神,进而形成完善的道德人格。每一个职场人都需要树立通过讲究礼仪来塑造并维护自我职业形象的意识。尽管每个人的能力有大小,职位有高低,但服务群众的心态和仪态应是好的,即要有一种乐于服务、尊重他人、公道办事的良好心态,加上得体的仪态,这就体现了职业人员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和礼仪修养,这也是女性职业形象的基本礼仪要求。

1.尊重群众。在职业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如何对待别人、尊重别人人格这样一个极为现实然而却十分普遍的礼仪问题。作为表达敬意的礼仪,其基点是尊敬,是人与人的平等。礼仪的行为,实际上就是在尊重他人、尊重社会的意识的支配下,在人与人交往中表现出来的礼貌与礼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服务群众既是一种职业伦理精神,又是一种社会生活方式,每一个人又都需要别人的服务,各行各业服务群众的方式和内容是不同的,只有所有职业者把相互服务当作谋求共同的幸福才能真正做到服务群众。

2.微笑服务。微笑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微笑是友善、和蔼、谦恭、融洽、真诚等美好感情的表现。微笑,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微笑,不仅是一种表情和神态,更体现了一个人的纯朴、乐观、大度和富有朝气,体现了心灵上的真、善、美,是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态势语。因此微笑是服务群众和心灵沟通的一座桥梁。真诚的微笑能产生多角度、多层次的效应,可以缩短职业女性与同事同行、与被服务者之间的心距。职业女性的微笑,体现了对服务对象的热忱与关心。这种微笑无形中塑造了职业女性甚至所在组织的整体良好形象。

3.公道办事。公道一词,古已有之,即公正之道。《汉书·潇望之传》中说:“如是,则庶事理,公道立,奸邪塞,私权废矣。”公道又引申为办事公平公正。公正就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之与无偏见的一般原则相一致。公正是社会美德和社会伦理的根本原则。公道办事是人加强自身道德品质修养的基本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一切劳动者在职业行为中必须奉行的职业伦理规范的基本原则。职业女性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守本职工作所制订的行为准则,平等地对待服务对象,一视同仁,给予礼遇,热情服务,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不欺生,不循私情,不损公肥私、不违原则,光明磊落。因此说办事公道是一切劳动者在职业行为中的普遍的道德要求。也只有出于公心,本着公道,才能恪尽职守,在职业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职业形象。

4.仪态得体。外在形象是一个人全面素质的展现,是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的游戏规则。职业生活中能否仪态得体,直接影响着从业者特别是职业女性的职业形象和工作成就。职业女性得体的仪态主要包括整洁大方的仪表、规范礼貌的语言和优雅得体的举止。职业女性在职场不仅需要适度修饰自己的仪容,化淡妆,妆容要简洁、亲切、自然、恰到好处;头发梳理整齐,发型文雅、庄重;穿适合本行业和本职位的服装,以体现职业女性的职业态度和专业素质。同时,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使用规范的语言和艺术的语言表达,去解释、疏导、排解日常工作中的矛盾,树立良好的工作形象,达到良好的工作效果。职业女性在职业活动中不仅要注意语言规范,而且要时刻注意语言礼貌。与人相处要友善,与人说话表情要自然,语气要亲切,言辞要得体,态度要落落大方。另外,职业女性在从业的过程中时刻要注意保持优雅的姿态,包括挺拔秀丽的站姿、端庄儒雅的坐姿、轻松自如的行姿、雅观合适的蹲姿、合理恰当的手势和丰富自然的表情。从而表现出个人精神面貌和良好的道德情感,表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

二、诚实守信:女性职业活动的道德凭证

诚实守信是我国传统美德的重要方面,是修身、立业应遵循的重要原则和道德规范。在社会交往中,诚实守信是人们相互联系的道德凭证。诚实,就是真诚、老实,是对人对事的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待人真心真意的友善表现。守信就是讲究信用、信誉,是人际关系的相互信任关系的基础,同时也是树立职业形象和事业成功的根本。诚实守信也是女性职业活动中相互联系的道德凭证。要在职业中谋求生存和发展,职业形象就显得至关重要。信立,则业立,信毁,则业毁。诚实守信对于企事业单位而言,就是树立自己的信誉,树立自己值得他人信赖的良好形象。一个单位或一个人的整体形象就取决于该单位、该行业内职业劳动者普遍的信用和诚实程度。可以说,诚实守信是职业群体和职业者个体展示于大家面前的职业伦理与礼仪素质水平。所以说,诚实守信是高尚职业伦理情操在职业礼仪行为中的重要体现,是每个职业女性应有的思想品质和行为准则。因此,诚实守信,作为一种职业道德和礼仪规范,要求一个人把它看作是理想人格的重要方面,是完善人格的必备品德,是一个人终生的行为要求,在职业活动中诚实无欺,言行一致,真诚待人,不虚伪、不骗人、不侮辱人;会见、会谈、会议等要守时不怠慢,与人签订的协议、契约或口头答应的事,要守信不违约,说到做到。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职业女性往往会由于受到他人不诚实行为的诱惑而放弃自身原有的诚实行为,还有一些因诚实守信的举动遭到莫名其妙的怀疑而倍受挫折也放弃了诚实的行为。其实诚实守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他强调的恰恰是持久性和主动性。如果一个人的诚实守信行为经过了考验,会有更多的人了解她、敬重她,她的职业形象会由此步入佳境,她的事业也将因其良好的信誉而发达起来。

三、敬业奉献:女性职业礼仪修养的高尚境界

女性职业礼仪修养是女性职业伦理修养的外化结果,女性职业伦理是女性职业礼仪素质再生产的内在动力,女性职业礼仪要是离开了职业伦理就只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躯体。敬业奉献是当前精神文明建设中职业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敬业奉献是社会主义职业伦理的基石和归宿,是职业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因而也是女性职业礼仪修养的内在动力和高尚境界。

1.敬业是高尚职业伦理与礼仪品质的根基。所谓敬业,就是尊重、尊崇自己的职业,热爱自己的岗位、忠于职守、精通业务、尽心尽责。敬业作为最基本的职业伦理规范,是对人们工作态度的一种普遍要求,是我们职业伦理品质是否高尚的根本标志之一。毛泽东同志曾经提出的对工作极端精益求精的要求,正是对职业伦理基本规范的精辟概括。敬业作为职业道德的核心,作为一种对待事业的态度和行为规范,它要求职业女性在工作态度上严格要求自己、严肃认真、恪尽职守、尽职尽责;在业务上,全力投入、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在职场关系中,与他人相互尊重、密切合作。

2.奉献社会是女性职业道德与礼仪修养的最高境界。奉献社会是一种人生境界,是一种融入一生事业中的高尚人格。奉献社会是社会主义职业伦理要求的最终归宿,是职业道德中的最高境界,同时也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奉献和敬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奉献以敬业为前提,敬业的结果必然是奉献。所谓奉献,就是要承担责任,济世利民,勇于自我牺牲,就是一心为他人、为人民、为社会、为国家、为民族作贡献。奉献是在自始至终贯穿着敬业等优良职业道德品质长期积累的基础上产生的。奉献是自古以来就受到提倡的崇高精神和品德。在中国古籍中,奉献为进献、进贡之意。现代汉语中奉献的含义是从古汉语中引申出来的。但今语中的奉献精神是中国古人特别是儒家所大力提倡的。

奉献精神是一种道德的完美,体现的是一种道德理想、精神升华,实践中不具有普遍性,它超越了现实时空的限制,把精神的追求指向未来。奉献精神实际涉及的就是“予”和“取”的关系,这是社会分工必然产生的一种交往关系,也是人们生活中的正常现象。职业女性只有通过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才能真正把握和自觉遵守职业礼仪规范,从思想上、行动上塑造适合于时代要求的新的女性人格形象;只有将敬业奉献的高尚精神贯穿于整个职业生涯中,体现在平时的工作态度、工作方式和具体礼仪行为中,在敬业中无私奉献,才能真正成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现代成功女性。

面试礼仪:面试中自我介绍礼仪 篇4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与人之间需要进行必要的沟通,以寻求理解、帮助和支持。介绍是最常见的与他人认识、沟通、增进了解、建立联系的方式。在社交活动中,想要结识某人或某些人,而又无人引见,此时可以向对方作自我介绍。面试时,进行自我介绍,要简洁、清晰,充满自信,态度要自然、亲切、随和,语速要不快不慢,目光正视对方。在社交场合或工作联系时,自我介绍应选择适当的时间,当对方无兴趣、无要求、心情不好,或忙于处理事务时,切忌去打扰,以免尴尬。来源:21CN

职场新式礼仪之电子邮件礼仪介绍 篇5

七、忌不分段

有的人整篇邮件从头至尾写成一大片,象小说一样,给人眉目不清晰的感觉,不想看下去,从而自然影响处理的效率。

推荐的方式是,尽量在一个显示页面完成全文,一段一个核心意思,然后空行写第二段;如果说的事项较多,建议加上序号,但一次最好不超过三项,否则不容易记住。

当然,如果能根据收件人的具体情况调整字号大小、字体样式等,则为最佳。例如对方均是五十多岁的领导,可以适当调大字号,以便对方阅读,从而也提高了回复效率。

八、忌不感谢

有些人没有感谢的习惯,而这往往是邮件回复率低的一个主要原因。不论是寻求合作、请教问题、请人帮助,还是只是告知,都可以感谢对方的善意或配合。即便是领导命令对方与自己合作,说句感谢只能表明自己有修养;更何况自己请对方帮忙呢。

九、忌不署名

不署名,言外之意,对方应该能从邮件地址判断出自己是谁,或者“不用那么客气”,而这样做会给对方造成很多不便,也较影响办事效率,想打电话沟通具体事宜时,还需要再查找。

发件人切忌以自我为中心,自认为了解对方的圈子,其实不然,有时真的不知道是谁发来的邮件(更不用说现在有那么多酷极了的网名),耽误了事情。

署名是尊重对方也是尊重自己、宣传自己的方式。而且最好事先设置好签名档,附上自己所有方便的联络方式,一劳永逸。

基本礼仪:自我介绍 篇6

核心要素:

初次见,报姓名。语气和,体态正。面带笑,吐字清。再见面,不陌生。

活动目标

1、能大方、自然的介绍自己的姓名、年龄等

2、声音洪亮,吐字清晰

3、能面带微笑、态度和蔼地讲话

教学形式:团体或小组教学

教学方法:情景表演法 童谣游戏法

活动准备

1.三字言的卡片。

2.玩具、学习用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出话题。教师向小朋友提问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幼儿园,已经成为了中班的孩子,那么如何来让大家认识自己呢?今天我们和“洋洋”小朋友一起去介绍自己吧。

播放碟片《自我介绍》

二、讨论

1、电视里的小朋友是如何介绍自己的?

2、我们应该怎样去介绍自己?

(1)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沉稳;尊重他人。

(2)站立时,身体应与地面垂直,重心放在两个前脚掌上,挺胸、收腹、收颁、抬头、双肩放松。双臂自然下垂或在体前交叉,眼睛平视,面带笑容。站立时不要歪脖、斜腰、曲腿等,在一些正式场合不宜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识地做些小动作,那样不但显得拘谨,给人缺乏自信之感,而且也有失仪态的庄重

(3)吐字要清晰,态度要和蔼。

三、师生互动

1、教师自我介绍

2、小朋友进行自我介绍

四、观看碟片,进行判断

五、课程延伸

家中来客人的时候,我们也要主动地自我介绍。

六、表演游戏

职业礼仪介绍 篇7

一、让学生充分体会出学习礼仪的重要意义

礼仪贯穿于日常生活的点滴当中, 坐立行走皆修养, 吃穿住行有讲究, 迎来送往讲规矩。孔子云:“不学礼无以立。”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现在有部分学生认为, 在同学闲聊中爆出些不文明用语或脏话没什么, 相反认为是自我宣扬的一种方式。还有部分学生认为穿着“特”、染发、烫发, 涂指甲油, 就是时尚就是个性。一方面追求美, 另一方面不知什么才是真正的美, 盲目模仿别人的穿着, 在学校形成了一股倾慕虚荣、哗众取宠的风气。有些学生平时走路时大摇大摆, 含胸弯腰, 外八字……自己并不认为多难看, 大多持有顺其自然的态度, 等等。究其原因是对礼仪知识知道得太少, 或对自己的行为不约束, 明知故犯。只有充分认识了学习礼仪的重要性, 他们才会主动改正。如我和学生一起从挖掘身边的例子入手, 通过正反两面对比进行教育, 对比身边同学或社会上有些人的正确和不正确的站、坐、走姿, 使他们意识到自身不足, 从而主动地学习相关知识, 改掉缺点。再如针对认为说脏话没什么的学生, 和他们一起探讨说脏话的心理原因, 通过多媒体视频、身边同学说脏话的录音等, 让学生切实感到说脏说会影响形象、人际交往, 是缺乏教养的表现, 从而主动改掉说脏话的坏习惯。再如学生上课爱拿镜子左照右照, 粉扑到脸上一层又一层, 指甲油抹了又抹, 穿着大胆新潮, 与学生身份严重不符。在讲职业学校仪容仪表礼仪规范这章节时与学生进行座谈, 了解学生自己的审美标准, 分析学生审美偏向的原因, 结合心理学进行引导和教育, 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审美标准, 体会出仪容仪表是个人涵养的外在表现, 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风貌, 在日常交往中是一张没有文字却形象生动的名片。通过贴近学生实际的教育能够使其从内心深处体会到学习礼仪的重要意义, 从而变被动为主动去学习礼仪。

二、激发塑造自身形象、提升自身气质的情感

现在的中职学生都很爱美, 都想拥有良好的气质, 拥有礼仪就拥有了良好的形象、较高的素质、优雅的气质, 所以在礼仪课上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这些内在需求, 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首先, 要注重自己的品行修养;其次, 要注重个人的养成教育, 形成良好的言行举止习惯;再次, 要有优雅大方的外在形象。在课堂上我注重思想教育, 行为养成教育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教育学生真正懂得尊重别人、尊重自己, 激发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品行修养, 不断完善自己。引导他们注重仪态、仪表、言谈、举止, 结合礼仪规范对照自身, 深刻反省, 养成良好的言行举止习惯。另外, 通过网上视频, 讲授专门的美容、服装色彩搭配、化妆、配饰等方面的知识, 教会学生真正会美。总之, 在日常授课中如果能注重激发学生塑造自身形象、提升自身素质和气质的情感, 就能使教师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与多种活动形式、多门学科相结合, 提高礼仪课实效性

怎样才能使中职生主动应用并长期坚持应用礼仪呢?怎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呢?这就需要礼仪课与其他学科、其他活动形式相结合。礼仪可以与心理学、职业道德、舞蹈等学科相结合, 如站、坐、走姿是学生多年来形成的一种习惯, 如果单纯地讲和简单地练是远远达不到教育的效果的, 可以与健美操、健身舞、瑜伽相结合, 在学生体会到美的同时, 潜移默化地纠正自己的不良形体;礼仪课可以与其他活动形式相联系, 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和学习的主动者, 如“做文明职教人”礼仪知识竞赛, 在发动全员参加试卷答题后, 由各班根据分数派出代表参加竞赛, 当场抢答, 根据总分评出一、二、三名;“身边不文明行为”调查可以从校园和社会的范围内进行调查, 撰写调查报告, 反馈给老师, 为创建文明校园献计献策;文明礼仪示范表演, 自编自演内容取材于学生生活实际的小品剧;组织“文明礼仪之星”评选活动;发动学生网上查找文明礼仪故事、名人处世修身的轶事演讲, 引导学生学会做人。通过这些形式, 使学生在活动中磨炼意志, 扬褒弃贬, 掌握了文明礼仪的方式方法。

四、注重礼仪课程校本开发, 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礼仪是一门实践性、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所以礼仪课必须贴近实际,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使其更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具体做法: (1) 在课程设计中以学生为本。着重指导和训练“仪表礼仪”、“仪态礼仪”、“举止礼仪”、“家庭礼仪”、“校园礼仪”、“待客与做客礼仪”、“沟通礼仪”、“公共场所礼仪”等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礼仪, 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举止。 (2) 在课程内容上、教材的组织上以学生为本, 并注重实用性。如在讲授递接物品这一节课中, 不仅有书中介绍的递接刀、剪、茶杯的礼仪, 而且增加了递接钢笔、筷子、勺子等物品的礼仪。 (3) 在考核方式上以学生为本。平时成绩我采用的方法有:讲练式课堂教学评价, 在实训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评价;情景模拟式课堂教学测评, 如针对见面、称呼、介绍、握手、交换名片、电话等礼仪规范分小组自行设计生活情景剧, 由师生共同点评;学生讲课式教学评价, 如“维护环境卫生”这节内容较为简单易懂, 让学生上台讲课, 教师和学生在台下结合仪容、仪表、仪态共同点评;问题讨论式教学评价, 如什么是你心目中的绅士风度?在交际中令人讨厌的行为有哪些?等等, 引导学生课下查找资料、课上分小组派代表发言, 教师概括点评……期末成绩测定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法。试题结合公开向学生征集的办法, 教师筛选、整理, 制成题签, 学生提前两天抽签, 做好面试考核的准备。面试考核人员由专任教师和被评为“文明礼仪之星”的学生组成。根据学生答题准确程度和考试过程中的外在表现打分, 取平均分, 并由教师当场点评。通过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方法, 提高了学生礼仪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注重礼仪行为养成教育

学生学会礼仪容易, 记住较难, 持之以恒地应用更难。礼仪教师应如何对学生进行行为养成教育呢? (1) 充分利用其他宣传方式时刻提醒学生。如利用校园广播, 每天播出一些礼仪知识;利用板报开设“文明礼仪在我身边”专栏;利用学校宣传栏展示一些文明在我身边的图片, 报道一些相关事迹等。 (2) 加强道德修养。罗提诺说:“善在美后面, 是美的本质。”没有了道德规范的礼仪是无本之木, 无源之水。如在家庭礼仪这节课的处理中, 我以一节“孝敬父母”为主题的礼仪课, 使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懂得必须尊重父母, 并表现在行动中。 (3) 树立榜样。向伟人、名人和身边“文明礼仪之星”学习, 通过自我认识, 自我完善, 促进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 (4) 注重实训。坚持把培养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和行为标准放在首要位置, 通过强化训练, 把礼仪教育落实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并养成习惯。 (5) 在幻灯片的设计中注重行为养成教育的熏陶。如在幻灯片上设计了“同学们, 修养源于日常生活中礼仪知识的点滴积累”, “生活时时处处有礼仪, 礼仪体现在细节中, 细节源于你的坚持”, “学习礼仪要有耐心、细心、恒心”等劝诫的语言。学习礼仪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需要持之以恒, 只有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 才能真正学会礼仪。

以上是我多年来从事礼仪教育实践的一点体会和意见。总之, 一切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都是为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礼仪、持之以恒地应用礼仪服务的。礼仪老师应该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透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细致入微地观察了解学生, 做贴近学生进行引导, 使他们仪态大方, 温文尔雅, 举手投足适度, 待人接物得体, 一言一行符合礼仪规范, 提高其社会交往、待人处事以及择业的能力。

摘要:礼仪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要使学生充分体会出学习礼仪的重要意义, 从而主动地学习礼仪。贴近学生实际,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教学, 不断进行礼仪课程开发, 提高课程实用性和实效性。激发学生塑造自身形象、提升自身素质和气质的内在需求, 使之自觉地、持之以恒地守礼、用礼。

关键词:礼仪素养,学以致用,行为养成教育

参考文献

[1]陈玉.礼仪规范教程.

中职生职业礼仪竞赛项目实践探析 篇8

一、深刻领会竞赛要求,研究规则,制订方案

1.剧本编写

每个职业礼仪情景剧都要在体现职业礼仪内涵的基础上设计人物、服装、道具。因此,教师可以将28个情景题目进行分类和归纳,将众多人物角色设计为由两个人扮演完成,剧情要合理、规范、不拖沓,易于表现;在服装、道具设计方面,要遵循简单易行的原则,既要符合剧情人物要求,又可相互通用,4位学生每人只需准备两套服装,即可满足28个情景剧中所有角色的表演,而道具应简单实用,便于携带,可以节省人力和财力。基于以上思路,剧本由参赛学生和老师分头编写,然后再对完成的剧本统一进行改编和补充,剧本定稿后打印成文稿分发给两组学生分头背诵、演练,并在排练中进一步完善。这样虽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为比赛做好了充分准备,也为学校以后参赛做了资料储备。

2.动作编排设计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网上搜索、观看相关视频进行学习、借鉴,并推陈出新,设计的动作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做到主题明确、动作规范,整个展示简单、紧凑、流畅、新颖,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舞台效果。

3.背景音乐的选择

教师应围绕着礼仪动作反复甄选背景音乐,标准是背景音乐既要典雅、优美、愉快,又要与时代相结合,耳熟能详,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实际的竞赛效果表明,礼仪动作和背景音乐的配合是否完美,背景音乐的选择非常重要。

4.服装的准备

职业礼仪比赛对服装的要求较高,服装既要体现学生的精神风貌,又要展现职业规范,特别是参赛女学生的服装更是比赛的焦点。礼仪教师要对参赛选手的着装从款式、颜色、裙子的长短、鞋跟儿的高低、袜子的深浅、发型、妆容等各个方面进行斟酌、考量、研究,做到从头到脚零瑕疵。

5.训练严格

选手的训练纪律非常重要,点名签到要准时。训练中,针对大赛技术要求,认真反思训练过程与内容,反复修改完善场景语言、动作,具体到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要求做到严谨、规范。赛前半个月要进行强化训练,每天下午四点半到六点半,晚上七点半到九点半进行训练,保证每天至少四个小时的训练时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严格的训练、反复的练习是取得好成绩的必要条件。

6.场地准备

学校要积极为参赛选手准备训练场地,使训练能高标准进行。

7.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由于受专业及工作经历的限制,部分指导教师的经验不够丰富,训练方法和水平有限,无法给选手进行高水平的指导。学校可以扩大对外交流、观摩,还可以邀请相关方面的专家对学校教师进行指导,提高指导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对职场类职业礼仪竞赛方案的一些建议

1.个别考试题目不合理

如,“代替同事接听客户电话”这个题目,竞赛规则要求是三分钟,时间有些长了,一般代替同事接电话,应以简短为好,这违背了礼仪规范;而“陪同客人观赏音乐会”这个题目也存在不合理之处,一般观看音乐会时是不宜说话的,而且有些音乐会声音太大也没法进行言语交流。

2.关于具体专业内容展示应少设或不设,能展示常用礼仪规范即可

如,“带领客人参观旅游景点”一题,偏重于旅游专业的考核,同时,参赛选手为了应情对景应穿运动装和旅游鞋,这与参赛选手多穿职业正装参加比赛的常理相悖。

3.题目的难易程度不同,有些已经超出了学生能力范围

竞赛题目难易程度应相当,既要能展示技能,又要符合学生现状,但“代表公司进行商务谈判”这个题目就有些拔高了,超出了中职学生的能力范围。

4.即兴场景展示的题目可以适当减少

减少比赛题目有利于参赛选手在训练时能深刻理解礼仪的内涵,而不是为了比赛而盲目地面面俱到。对于学生而言,在没有走入社会之前,知识的积累和对校园生活的体验尤为重要。因此,除了强化教育职责,社会和学校对能积极参加技能竞赛的学生还应给予鼓励支持,使他们感受到理解、关爱和信任,从而多一份从容和淡定。■

上一篇:百货结算会计的职责下一篇:电气顶岗实习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