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像谁教案

2024-09-18

我像谁教案(共3篇)

我像谁教案 篇1

课题:我像谁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单一元第四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人体特征,了解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特征之一。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认真求实,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3通过研究遗传和变异现象,知道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愿意合作交流,珍惜生命。教学重点:

了解什么是人体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并知道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通存在的生命现象,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认真求实,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教学准备:

1、学生每人准备一张全家福照片。

2、教师准备有关多媒体课件和白纸。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一)、游戏(肖像描述):请学生口头描述班级内同学的肖像特征,其他同学猜猜说的是谁,若能猜出来,则说明这位同学描述成功。通过这个游戏,能很快的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学生在描述时,为了能描述的具体形象,就要抓住同学的最主要的人体特征来描述,这样就使学生尽快地进入角色。

(二)、师:看来,我们每个人的长相都有各自的特征,在茫茫人海中,你的特征总是区别于其他人,(多媒体演示学生站队放学的情景,紧接着出现本班几位

学生的镜头特写),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出示课题“我像谁”)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遗传和变异

学生对镜观察自己具有哪些明显的特征,注意提醒学生观察要仔细、全面。学生汇报观察的结果,要求叙述语言要连贯、有条理,用词恰当。

结合学生的汇报师讲解:从具体特征看,有些人是直发,有些人是卷发;有些人是双眼皮,有些人是单眼皮;有些人有耳垂,有些人没有耳垂等等,我们可以把这些特征分成若干类,同时多媒体出示书8页的图,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特征的代号。

小结:象这样如果人体之间的某一特征具有两种明显不同的表现形式,就可以把它作为研究人体遗传现象的素材。

(二)、多媒体出示课本的画面的插图,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图上四位同学的舌头和头发分别有什么不同。

师发放事先收集的照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找出本班同学的父母(本组同学找其他组同学的父母照片)。在活动中,师适当参与小组活动,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优势。

学生汇报活动结果,说出你们组是怎么找的,根据哪些特征找的。通过这个活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经历了发现遗传的全部过程。面对如此 2 丰富的素材,学生要想正确分离出班级内同学的父母,就要认真仔细地观察比较,在头脑中就能形成较为深刻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师进一步说明:早在公元300-400年,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就发现,凡是有亲缘关系的人一般都具有明显相似的特征,因此,人们把子女总是与父母保持着某些相似的特征的现象叫作遗传。

(三)、讨论:人体哪些特征可以遗传?

师:子女与父母长得一模一样吗?引导学生再次观察照片,找一找班级内同学与其父母存在着哪些差异,最后师总结什么叫变异。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一)、指导学生认识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学生观察各自带的全家福照片,分析自己的哪些特征是从父母那儿遗传来的?哪些特征和父母发生了变异?同时结合课前调查情况将结果填在课本8页的表格中。

学生汇报结果。

对以上结果,你有什么想法?

教师适时小结:遗传和变异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二)、观看一段关于遗传的视频,看后让学生说一说里面出现的谚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虽然下一代遗传了上一代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但我们与父母长得一模一样吗?与兄弟姐妹呢?其实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的个体之间都还是存在差异的。除了人,其它动物和植物是不是也存在这种现象呢?

3(课件出示动物和植物的图片并适当讲解)

师生总结:

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上的差异叫做变异。

出示介绍变异的视频,并让学生说一说里面出现的谚语“一猪生九崽,连母十个样。”

(三)、指导学生认识遗传和变异在生物界存在的重要意义。

师:遗传和变异在生物界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谁能大胆地说一说? 师生总结:

遗传和变异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遗传可以使生物代代延续,保持生物的稳定性;变异可以使生物不断演进,保持生物的多样性。四总结概括抽象提升:

遗传和变异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一)、课后查阅一些有关遗传和变异现象的资料。

(二)、进一步整理并完善自己的《生命手册》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多媒体出示“课堂达标”。(一)、填空:

1、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

2、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上的差异叫做变异。

3、“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说明的现象是(变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明的现象是(遗传)。(二)、判断:

1、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2、因为有遗传,生物后代的形态特征一定与父母一样。(×)

3、因为遗传和变异共同作用,所以生物的后代虽然大部分和父母相似,但是还会出现一些不同。(√)

4、我们的科学家培育出的新品种就是利用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三)、选择:

小明的爸爸是近视而且白发较多,小明的视力也不好,这是(A);小明的头发没有白发,这是(B)。

A、遗传 B、变异

(六)拓展活动:

1.课后查阅一些有关遗传和变异现象的资料。

2.调查周围动物、植物的遗传和变异情况。板书设计:

4我像谁

形态特征 遗传

生理特征 变异

课后总结:

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传给后代的特征叫做遗传。生物的亲代或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上的差异叫做变异。遗传和变异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教学反思:

经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遗传和变异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又不满足于已有的知识,他们渴望探究更多的秘密,学生通过主动查阅资料,既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又可以为学习下一课遗传变异的秘密积累丰富的素材,同时也使课内学习向课外延伸

本课在教学活动设计上主要体现了以探究活动为核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兴趣是一切活动学习的最好开端

精心设计课堂开头,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开头是整节课的基础,一个好的课堂开头,不但可以收到先声夺人之效,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使学生有余味三日之感。《我像谁》一课所研讨的遗传和变异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话题,我采用观看全家福照片,创设出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的情境,使学生在欣赏中就势转入新的学习内容。

二、整理记录是探究学习的基本功

由于课前同学们做了大量的搜集资料的工作,在课堂进行探究性讨论时,学生的积极性肯定非常高,在这个时候教师要做到疏通协调的工作,引导学生尽量避免重复资料的记录。

三、大胆猜测是探究学习的指示目标

在《我像谁》一课的教学活动设计中,我注重了引导学生依据手头现有的资料进行观察自己和爸爸妈妈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学生进行观看照片的时候,教师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全员讨论,然后又以小组抢答的形式在班内汇报总结。组内的活动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又培养了孩子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教师的知识传授是探究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

科学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课堂教学中我提前准备了一些有关的文字资料和视频资料,提供给学生,在必要的时间段用最少的时间让孩子接触不可能在自己探究中解决的问题。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能看得更远,何乐不为呢?

五、交流是探究学习的积累出新

生活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科学大课堂,学生经过生活中大量的积累实验,信息时代的大量信息有为我们提供了另一个丰富学习课堂,如此大量的信息如何将进行交流,达到资源共享,成果共享,是探究学习的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学生只是心里明而不去交流,学生就没有机会去进行分析、整理、归纳、概括这些思维活动,此方面的能力也就得不到训练,这样,科学学习的意义就会逊色很多。

本课的探究讨论奠定在学生课前搜集的丰富的资料的基础上,对我们不熟悉的事物,大量的文字资料充实了我们的课堂,我们要的不止是印刷在纸张上的黑字,更重要的是让这些文字变成鲜活的影像保存在学生的脑海中。在课堂教学中,我采取了多种的方式来实现这个目标,自主学习、小组互助、教师讲解等。这样,学生就经历了一个科学的、细致的思维分析过程,学会从大量的事实中抽取共性的结论,从而理解科学之谜是经过大量的事实分析研究而解开的。

总之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使我认识到了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和不足,我争取改进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

苏德芹

台儿庄区涧头中心小学 电话:***

猜猜我像谁 篇2

找一找,下面哪些谜语能用直谐法来猜呢?

1.增加十两(打一城市名)

2.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打一成语)

3.一口咬掉牛尾巴(打一字)

4.72小时(打一字)

5.左看是马,右看是猪,非猪非马,实在可怕(打一字)

6.上面能产粮,下面能盖房,上下在一起,请你尝一尝(打一字)

7.过去一寸,进来一尺(打一字)

还用说吗?1、2、4、5是可以用直谐法来解的谜语呀!

在我眼里都一样啊!X,你是怎么发现的呀?

还是请出题人来讲解一下吧,Lucky,请吧。

顾名思义,直谐法是要将谜面或者猜中的字再转换成另一个字,才能猜出正确的谜底。

1.“增加十两”中的“十两”即为“一斤”,“增加十两”可以理解为“添了一斤”,“添斤”和“天津”谐音,所以谜底就是天津。

这下懂了吗?贝卡。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好玩的歇后语也是利用谐音来制作的哟,歇后语看起来更加直观,更加容易理解,对于你来说肯定要比谜语简单多啦!

扇着扇子说话——疯言疯语(风言风语) 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

十两纹银——一定(一锭) 半两棉花——免谈(免弹)

大班活动设计我像谁 篇3

作者:王秀平陈小平

来源:寿光市田柳镇郎家幼儿园

点击:

2008-7-21

307

时间: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寻找自身与家人的相似之处,初步感知遗传现象。

2、让幼儿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3、引导幼儿体验、感受浓浓的亲情。

【活动准备】爸爸妈妈的照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请幼儿观察带来的爸爸妈妈的相片,仔细观察爸爸妈妈在相片上的样子。

二、基本部分;

1、通过观察说说自己长的与家人相似的地方(五官、身材)。

(1)好,刚才,我们小朋友们都看到了相片中的爸爸妈妈,那谁能告诉老师和小朋友们,你的爸爸妈妈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自由说。

(2)刚刚这个小朋友的爸爸妈妈,你们认识吗?那你们说一说他的爸爸妈妈是这个样子吗?(是)哦,这个小朋友说的真好,掌声鼓励一下。

请几个幼儿说,让认识他们家人的孩子评论他们的看法和意见。让幼儿通过这个方法学会观察别人。

2、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父母或其他亲人身上的一些特征在自己身上的反映就是遗传现象的一种表现。使幼儿了解自己与父母以及祖辈的关系,体会亲情。

3、学说一句话:

我的眼睛长的像妈妈(爸爸),我的鼻子长的像妈妈(爸爸)

我的眉毛长的像妈妈(爸爸)

我的嘴巴长的像妈妈(爸爸)

4、制作卡片

方法:把爸爸妈妈的照片贴在卡纸上,把你们长的相似的地方连一连,送给爸爸妈妈。

5、一起展评。

三、活动延伸:

1、同伴之间互相交换观看爸爸妈妈的照片,共同找出他们之间的相似之处。

2、绘画:我的一家。

老师来回巡视,启发幼儿画出自己的家人,并引导孩子给爸爸妈妈设计出你认为最美丽的衣服。

回家把作品送给爸爸妈妈,以表达对他们的爱。

四、结束部分:

上一篇:免费榜样谈观后感下一篇:论社会宪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