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分》设计意图 公开课 教学比武(精选3篇)
《约分》设计意图 公开课 教学比武 篇1
《约分》教学设计说明
一、说教材、谈学情
《约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下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在学习约分前,学生已经探索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习了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这些知识的掌握都为约分方法的学习提供了认知基础。教材首先通过例3,借助一个实际问题的判断,引入最简分数的概念。然后通过例4,教学约分的一般方法。同时在学生会求两数最大公因数的基础上,启发他们思考,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并介绍了约分时的常用书写形式。
二、说教学目标、谈重难点分析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们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知识目标:理解和掌握约分的意义和方法,掌握最简分数的概念
2.能力目标:熟练进行约分培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约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找出分子、分母的公因数,并能准确地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
三、教法和学法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我准备采用探究式教学法:
1、通过学生探究,发现分数通过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化简。
2、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化间分数的依据。
3、通过探究、讨论等教学,探究约分的算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4、运用不同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使教学得到反馈。
四、教学流程:
一、测评反思
通过典型题目的练习为学习最简分数和约分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情境导入: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
三、导学探究:
(一)认识最简分数
1、课件出示例3。
利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收集数据并提出问题,培养创新意识.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2、自主探究。
3、即时练习学生讨论探究,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交流讨论得出75/100=3/4的结论。让学生分析、比较75/100、3/4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有什么不同,得出3/4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只有1,顺利地揭示了什么是最简分数。然后让学生完成第84页的练习加以巩固。
(二)教授例4
在例3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尝试探索新知,得出约分可以除以它们的公因数逐次约,也可以直接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一次约。当然由于举例的单一性,学生的体验往往不深。程度好地由于马上能找到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所以认为“一次约分”比较简便,程度一般的同学则认为“逐次约分”比较清晰简便,可以降低难度。因此优化时我们尊重了学生的差异性,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同时也明确如果能马上找到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那么一次约分比较简单,否则逐次约分比较方便。
四、精讲点拨:总结本节课的重难点,让学生回忆下这节课的内容。
五、精练达标:
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让学生多加练习达到巩固本节课内容的效果,并适当拓展迁移本节课的知识点。
六、游戏时间:
让学生在学习之余,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七、你知道了吗。
与本节课的情境导入相呼应。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
《约分》设计意图 公开课 教学比武 篇2
六年级第一单元“难忘的‘第一次’”或写有感触的某一事物习作评改课。
【学情分析】
通过四、五年级的教学训练, 学生对写事、状物的基本方法有了初步的掌握, 这次习作要求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 学习围绕一个主题表达, 而且要求写出自己受到的启发、或感悟、或想法。
【教学目标】
培养习作兴趣, 学会欣赏、评析他人的习作, 通过自评自改、互评互改, 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明确任务
1. 师导:
这节课我们上评改课。这些天老师一直很高兴, 因为同学们的作文不断给老师带来惊喜, 大家的习作有许多精彩的亮点。比如:内容丰富、主题明确等。
2. 投影展示习作丰富的选材和阐述的启示。
写事的有:第一次走夜路, 第一次上网, 第一次喝酒, 第一次牵牛, 第一次出远门, 第一次过“泸定桥”……
写物的有:蜡烛、时钟、芦苇、芒果树、小草、杨树、仙人掌、梅花……
启示:
A.想要成功并不容易, 但坚持不懈就是通向成功彼岸的船桨。
B.虽然它 (牛) 让人看了会害怕, 其实它本没有恶意。人也是这样, 不可以只看外表, 因为外表有时也会蒙骗你的双眼。
C.人生道路上难免有挫折, 但只要你坚持不懈, 就一定会雨过天晴。
……
3. 大家的习作还有一些缺陷和不足,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共同学习, 一起评改, 让我们的习作更加精彩。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本次习作的概况, 使学生知己知彼, 体验成功, 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二、美文欣赏, 体验成功
导语:老师动手摘录了你们的许多精彩句、段供欣赏。
1. 学生阅读分发的片段材料并由教师投影出示相关内容
2. 你喜欢谁的语段, 你觉得好在哪?哪些词或句子让你特别欣赏?你来读一读。
美文欣赏:
A.分针做事不紧不慢, 性格温和。不像秒针那么火爆, 也不像时针那么懒惰。
B.在寒风呼啸的严冬里, 地面上一片雪白, 在前方却隐隐有点红色, 我怀着一颗好奇心向那一点红走去。啊!我惊呆了, 这不是在春天里一朵花儿也不绽放的梅吗?怎么会在这么冷的时候开出这么艳丽的花呢?
C.“不会的, 世上没有鬼的!”我咽了一口唾液, 拍拍胸脯, 自我安慰着。“喵喵……”一声声毛骨悚然的声音传入我的耳朵, 我扭头观察, 一双发着绿光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我。顿时, 一股寒气从脚底传到发丝。
D.他神秘兮兮地说:“我能一口气喝下一杯39度白酒, 信不?”“不信, 不信, 我爸爸都不行, 就你?”我不假思索地答道。“那我就喝给你看。”我凑过去闻了一下, 呵!还真是白酒。检查完毕, 表哥就开始喝了, 仰起头, 一口气就喝光。“真是比梁山好汉还厉害!”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没什么, 这就是本领!”表哥不屑地说。
3. 说说你的感受、体会和同组同学一起分享, 动手画一画, 试着写一些批注。
4. 汇报, 引导学生倾听、评议、交流。
5. 小结:习作成功在于前后照应、细节刻画、表达方法和修辞手法的运用得当。
(设计意图: (1) 选登学生习作中的优美片段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也让其他同学有了效仿的明确方向,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阅读欣赏身边同学的优美语段, 真实体会、感悟表达方法, 比如如何进行细节刻画、怎样做到前后照应等)
三、病文诊断, 组织评改
学生阅读分发的片段材料并投影出示相关内容。
病句诊断:
A.过了一会儿, 我看水开了, 便把挂面放下去, 去拿菜, 打开冰箱, 拿出牛肉、玉米粒和青菜, 嘻嘻!这下行了, 不对!还有葱呢!拿起两根葱, 关上冰箱门, 走到锅前。
B.我很高兴地告诉妈妈我们要去军训了, 妈妈说了一些要我自己保护自己的话。
C.走到中间的时候, 我越来越怕, 心跳得好快, 就像是坐在一条船上一直向前开去一样。
D.哇, 好漂亮!好大, 好壮观, 刚进大门就有一栋栋大楼又种了许多树也种了许多花, 花香扑鼻。
1. 习作还有什么不足?你能给同学们提提建议吗?你觉得是哪些地方出错了?是不恰当或是描写不具体?
2. 你来动笔改一改或与同学们合作改一改。
3. 汇报。
4. 教师小结:
病句的不足之处在于错字、病句、标点使用不当或简单叙述成分多, 具体描写成分少, 有的通篇只是简单叙事或状物, 没有表达真情实感。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阅读分析病句, 有的放矢地修改, 巩固和提高修改作文的能力。师生当堂评议, 当堂批改, 有模可仿, 有章可循, 为下一环节自改、互改作铺垫)
四、互评互改, 不断提高
1. 本次评改主要要求从以下几方面来评价:
写事的是否把“第一次”的过程写清楚;写物的是否突出物的特点, 是否阐述对自己的启示等。
2. 借鉴方法, 自评自改。
3. 小组修改, 再次交流。
4. 教师巡视指导。
5. 展示修改成果。
(设计意图:使学生学会自评自改, 互评互改是新课标对高年级习作教学的要求。这一环节旨在通过上一环节的方法学习, 借鉴掌握的学法, 达到迁移运用的目的)
五、总结谈话, 布置作业
继续认真修改文章, 把习作写得更具体, 更生动。先读给家长听, 再抄在作文本上。
《约分》设计意图 公开课 教学比武 篇3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能力,用尽量多的生活情境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
2.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在平面上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今天我们上一节“确定位置”的练习课。(板书课题)
师:先请大家回忆一下,什么叫列?什么叫行?列和行是怎样排列的?(板书:列,从左往右排;行,从前往后排;先列后行)
多媒体出示题目:下面是前进小区的平面图。
a.用数对表示活动中心和超市的位置。
b.小明家的位置在(9,7),请在图上标出来。
c.小明从家出发,先向南走了4格,又向西走了2格,到了什么地方?在图上画出行走路线。
师:看来,在平面上一个数对和一个位置是一一对应的。那么,有没有一个点表示一个数的呢?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简短而有趣,目的是为了提升课堂的趣味性,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是为了抓住教学重点,让学生能熟练掌握“用数对找点,或用点找数对”的方法。】
二、三维概说
1.出示数轴图(如下),四个点表示什么数?表示一个点只需几个数?
师(小结):我们把这叫做一维空间或线形空间(板书:一维)。在一维空间里一个数表示一个点。
2.出示二维图(如下),表示一个点需几个数?
师(小结):我们把这叫做二维空间或平面(板书:二维)。在二维空间里两个数或数对表示一个点。
3.出示三维图(如下),表示一个点需几个数?
师(小结):我们把这叫做三维空间或立体空间(板书:三维)。在三维空间里三个数表示一个点,这个知识要到高中或大学才会学习。
4.出示组合图(将上面三个图组合在一起,略)。
师:“确定位置”这部分知识内容不多,难度不大,要求同学们在更大的视角里理解用数对确定位置。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旨在让学生明白知识的来龙去脉,理解本知识在知识链中的位置,完成认知结构的重组。】
三、应用延伸
师:那么,在平面上确定位置有哪些应用呢?或者说说你在哪里见过在平面上确定位置的呢?(让学生分别说说,教师出示下面几个例子)
1.出示应用一:国际象棋盘(图略)。
师:国际象棋的棋盘就是平面的,请你找一找与我们数学上规定的区别。(师介绍它记录棋谱的方法)
2.出示应用二:围棋盘(图略)。
师:围棋的棋盘也是平面的,请你找一找与我们数学上规定的区别。(师介绍它记录棋谱的方法)
师(补充小常识):在围棋盘上最多可放多少枚棋子?361枚,它是19的平方啊!有个知名的服装品牌叫361°,想起它就能记住了。
3.出示应用三:中国象棋盘(图略)。
师:中国象棋的棋盘也是平面的,请你找一找与我们数学上规定的区别。(师介绍它记录棋谱的方法)
4.出示应用四:地球全图(略)。
师(详细介绍经纬线定位法):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怎样在地球表面确定位置呢?科学家将它平均分成东西两个半球,在东半球用南北间的垂直连线即经线分为180度,在西半球用南北间的垂直连线即经线也分为180度;人们又把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再用一圈一圈的纬线将地球分开,赤道为0度,北极为90度,北半球即为北纬,南半球即为南纬。(同时板书:经线 纬线)
师:我们中国在东半球,也在北半球。老师曾编过一个顺口溜表示中国的位置与大小:亚洲东部看,太平洋西岸,北半球中纬,九百六十万。(略作解释)
(1)补充小知识一:不可逾越的“三八”线。
师:说起经纬线,我想起了我上学时男女同学间的“三八线”,谁知道是什么意思?(介绍五十年代朝鲜战争的历史:“三八线”本来是1945年二战后美苏两国为接受日军投降而临时划分的界线,朝鲜战争停战后,朝鲜和韩国划“三八线”而治,成为朝鲜民族永远的痛)现在有人用这种民族隔阂来比喻男女同学间的隔阂。这是世界上唯一用纬线命名的分界线(出示图片,略)。
(2)补充小知识二:《22度观察》。
师: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欢看一个电视栏目——《22度观察》(深圳卫视)?为什么叫《22度观察》呢?因为深圳市在北纬22度线上。(出示图片,略)
【设计意图:在练习课中插入介绍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拉近知识与生活的距离,学生和听课教师听得津津有味,课堂上不时传来愉快的笑声。】
四、巩固提升
1.课件出示课本第19页第5题。
可直接让学生口答各班的位置,重点让学生理解(x,5)、(5,y)的意义。
2.课件出示课本第20页第7题。
第一问“用数对表示图中三角形三个顶点A、B、C的位置”可直接让学生回答。第二问“把三角形向右平移4格”可先让学生做,再交流方法:可将三个顶点分别平移,再连成三角形;也可只平移一个点,其他点和线的大小、方向不变,最后用课件动画演示一遍。第三问“把三角形绕C点顺时针每次旋转90°”有点难度,可以先讨论出方法再让学生做。首先要理解顺时针、逆时针的含义;其次要理解绕C点是什么意思;最后做的时候要想象这个三角形是一个整体,只有C点按住不动,其他各点、各线整体顺时针旋转90°。(学生做完后师动画演示一遍)
3.课件出示课本第20页第6题。
“10盆鲜花和3盆绿色植物怎样摆放比较合适”,这样的问题既有趣味性,又能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先让学生理解题意:10盆鲜花和3盆绿色植物在线的交叉点上而不是在格子里,同时要美观。学生先做在书上,教师设计一个交互课件,可让学生在课件上自由摆放并说明设计思想。
【设计意图:练习由浅入深,有详有略,并在难点地方如平移和旋转等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同时在后面设计了可灵活互动的绿色植物和花盆,通过生说师摆以及生说生摆的有趣练习形式,巩固确定位置的知识。】
五、全课总结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
设计思路:
这是一节练习课。
如果仅仅为完成书上的四道题目,这节课就过于简单。如何在新授课的基础上,将练习课上得有声有色、妙趣横生呢?我的思路是拓展、延伸,进而达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1.巩固提升。
课始,先复习本单元的重点内容——行、列的概念以及相关规定,然后通过复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用数对找点或用点找数对”的方法。在巩固提升环节中,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是教学中的难点,我通过让学生说以及课件演示,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这一知识点。教学“在操场上摆10盆鲜花和3盆绿色植物”这一较为开放题时,我先让学生理解题意,自由设计。然后不是展示学生的作业,而是让学生将自己的设计口述出来,先由我按口述在电脑上摆放,再由学生按别的同学的口述到电脑上摆放。这样,在多层互动中,学生熟练地掌握了“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内容,达到了巩固提升的目的。
2.拓展延伸。
本节课没有仅仅停留在教学“平面内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知识点上,而是将这一知识点巧妙地用“三维概说”的形式告诉学生:以前学过在数轴上确定位置只需一个数,现在学习在平面上确定位置需一个数对即两个数,将来还要学习在立体空间里确定位置。由此,知识点便如珍珠般串联起来,学生掌握的知识深刻而又有落脚点。
教材中对“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内容的实际应用作了适当的安排,如经纬线知识和国际象棋盘等。而在本节课中,我还拓展延伸了学生熟悉的中国象棋盘和围棋盘的知识,特别是在介绍了经纬线定位法后,我又进一步介绍了用纬线命名的分界线(三八线)和用纬线命名的电视栏目(深圳卫视《22度观察》),使学生知识的拓展与兴趣的提升同步进行。
3.趣味课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是本节课教学设计的又一特点。在应用延伸环节,我出示围棋盘后补充小知识“在围棋盘上最多可放多少枚棋子?告诉你,361枚,它是19的平方啊!怎么记忆呢?有个服装品牌叫361度,那就是19的平方”;介绍经纬线的知识后,我又用一首自编顺口溜介绍了我们中国的位置与大小“亚洲东部看,太平洋西岸,北半球中纬,九百六十万”;介绍“三八线”和《22度观察》时,我更是看到了学生聚精会神和渴求知识的目光。
课堂的主人是学生,教师的责任是带领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和激发学生求知创新的意识。“单调”的练习课应该扎实有效,而又生动有趣!
【《约分》设计意图 公开课 教学比武】推荐阅读:
约分练习课教学设计12-19
公开课《约分》课后反思08-21
约分的教学反思05-10
《约分》教案02-01
约分与通分教案11-13
小学五年级约分教案06-12
五年级分数约分导学案07-03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约分01-10
公开课 教学设计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