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农业与乡村旅游

2024-11-14

创意农业与乡村旅游(精选8篇)

创意农业与乡村旅游 篇1

创意乡村旅游策划成功实现新农村建设与产

业升级

——山合水易“河北秦皇岛东西连峪乡村旅游

项目总体策划”

创意乡村旅游策划——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一个乡村旅游项目,如果能够促进新农村建设,并且带动相关产业升级发展,这不仅是政府希望达到的目标,也会为投资商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对河北秦皇岛东西连峪乡村旅游项目的总体策划,就成功实现了新农村建设与产业升级。

东西连峪村庄位于秦皇岛海港区东北部,隶属于秦皇岛圆明山旅游度假区,被称为海港区的最后一块“净土”,生态环境优秀,北齐长城、闯王洞等文化资源在其境内,东连峪更有长寿村之称,周边被燕塞湖、望峪山庄、蟠桃峪等景区包围。受秦皇岛海港区规划局的委托,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于2011年初接受了东西连峪的规划工作。

东西连峪的发展不是一个简单的旅游规划,也不是单一的新农村建设规划,而是在这二者的基础上,整合产业发展,实现旅游、新农村建设、产业升级带动的“三方共赢”的复合型的规划项目,应实现三者的兼顾,不能顾此失彼。

项目是典型的北方农村风貌,村落中的三种资源分别是有着北齐长城遗址的六罗山、环境优秀的谷以及村落。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提出:将其分别按照景区、园区、社区的理念进行打造,东西连峪整个区域发展实现“三区合一”。

东西连峪的发展应更多的从农业种植结构季节化(不同的季节种植不同的花、草、果)、旅游产品丰富化(民俗体验、文化观光、山体采摘)、娱乐活动多样化(滨水游乐、乡村旅游)、旅游体验深入化(农耕体验、DIY工坊)等几个角度定位未来发展,打造一个全时、全天、全年的真正的永不落幕山谷体验嘉年华!

目前,秦皇岛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处于自然粗放的发展阶段,缺乏系统开发理念和引导,且种植结构单一,以葡萄、樱桃为主,季节性明显,淡旺季分明,设施简陋,产品主要以自然观光、农家乐体验、水果采摘、户外拓展为主,产品间的串联和粘合性不够,缺乏具有整体概念景区开发的理念。在东西连峪的发展中,我们利用季节种植、丰富产品融入等手段,将东西连峪打造成为一个全时、全天、全季、全年的山谷体验嘉年华,打造北方地区第一个以山谷生活方式和体验模式为基础的乡村旅游项目,其带动性和影响力不容小觑。

北京山合水易对河北秦皇岛东西连峪乡村旅游项目的总体策划,促进了东西连峪的新农村建设,更带动了产业升级发展,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创意农业与乡村旅游 篇2

1 乡村休闲旅游与创意农业

乡村休闲旅游指旅游观光者依托自然乡村空间环境, 以领略美好乡村奇特自然风光、突出人文景观为目的, 集观自然风光、乡村休闲度假、民俗娱乐、农家购物、农事体验为一体的旅游形式[1]。19世纪30年代, 在欧洲兴起了一股“乡村热”形式的旅游, 1865年, 意大利成立了“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 从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角度引导居住在大城市的居民, 利用闲暇时间在家人、朋友、同事的自由组合下, 结群到农村体验乡村生活, 倡导游客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20世纪90年代以后,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村经济组织形式更趋多样化, 乡村旅游也随之异军突起, 乡村休闲旅游作为提高农村经济新的衍生形式, 以其功能多样、资源利用高效、消费需求新兴而被业界视为最具潜力的朝阳产业。据成都市旅游局发布的《2015年成都市旅游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显示, 2015年成都市接待乡村休闲旅游游客达9519.18万人次, 占旅游接待总人数的49.75%, 收入总额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 (达到200.06亿元) , 同比增长24.25%。

创意农业旨在突出思维逻辑和发展理念的创新, 注重把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加工过程、生产方法等融入文化再造、旅游提档、产业升级, 从而打造具有浓郁“乡愁”意境的产品和市场[2], 并以独特的创意农产品或农事活动, 传承并打破生态农业、都市农业、设施农业等农业形态, 达到现代农业与旅游产业的资源优化配置和协调包容发展的最佳效果。

2“中国酒村”的基本情况

“中国酒村”地处成都平原西南部邛崃临邛街道文笔山村, 距成都65km, 项目规划面积533.33hm2, 总投资15亿元, 以“酒香里的中国、记忆中的老家”为主题, 以邛崃千年南丝路农家酿酒工艺为文化基础, 对现有川西民居实施升级改造, 打造集“邛崃原浆文化体验之旅、红高粱种植酿酒、农家花海田园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展现独特原酒文化为主题的川西平原乡村休闲旅游胜地。“中国酒村”规划建设12个功能区域, 分别为:大梁酒庄、田园迪士尼乐园、万亩红高粱观光公园、迷你香猪园、大梁农耕园、酒疗SPA水景酒店、二十四孝养老院落、未来水世界乐园、天府水浜渔村、太阳部落梦幻乐园、丝路酒寨以及酒坊民居安置街区。这些不同的功能定位与建设旨在为每一位远离都市喧嚣的游客能在这里随农家俗、酿农家酒、住农家院、吃农家饭, 体验田园耕种、酿制原浆老酒、寻找儿时的记忆。随着“中国酒村”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不断提升, 慕名而来的国内外游客越来越多, 仅2015年就接待国内外游客约80余万人次, 单体旅游收入总额达3000多万元。

3“中国酒村”发展创意农业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3.1“中国酒村”发展创意农业的特点

3.1.1“以农养酒、以酒促旅”的模式促进了创意农业与乡村休闲旅游的循环融合发展

“中国酒村”在打造过程中, 突出农业主线, 把周边农民的农业生产用地通过作物折价、货币补偿、土地入股等形式进行了使用权流转133.33余hm2, 专门用于种植酿酒原材料红高粱。游客以认种红高粱的形式体验种植、收割、酿酒的乐趣, 通过“种酒粮、醅酒窖、事酒艺、兴酒礼”等一系列身临其境的活动让游客了解中国酒文化的源远流长。

3.1.2“回味童趣、回归田园”推进乡愁记忆与农耕文化深度结合

按照“嬉戏田园一天, 穿越时空千年”的理念, 把农业生产的末端附属品稻草编制成变化多样的各种动物形状, 建造一个纯稻草主题文化的“农村新型迪士尼乐园”, 在给游客带来耳目一新感觉的同时, 又在山水田园间亲身感受滚铁环、扯陀螺、荡秋千、跳皮筋、跷跷板爆米花等传统老游戏的无限乐趣, 找寻孩提记忆, 重归故里田园。

3.1.3“体验农事、农耕教育”推动乡村休闲旅游与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结合

以亲子系列为主题, 父母带领孩子种高粱、探酒坊、碾水磨、进厨房, 通过这些农事体验活动, 把碾米、磨面、榨油等传统手工技艺一一呈现, 让游客特别是青少年游客感知农耕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汗滴禾下土”的辛勤与快乐, 让城里的孩子在劳动中接受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再教育。

3.2“中国酒村”在发展创意农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酒村”在发展创意农业进程中, 充分吸纳前人在开发过程中形成的成功经验, 经过4年多的成长, 已经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绩, 但是在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3.2.1 生产的适度经营规模效益不明显

过于分散的经营方式, 将会造成投入产出比的偏离, 产业链条局限于第一和第三产业, 缺乏农业工业化过程, 创意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值空间相对狭小, 因此缺少规模化的企业等市场力量的跟进, 将很难投放市场, 树立高端品牌, 从而将大大限制其资本运作的潜力。

3.2.2 创新力度不够大

有重复传统农家乐的趋势, 产品开发的科技含量偏低, 生产加工工艺落后, 缺乏一定的科研投入、技术储备和厚实的农业发展土壤环境。

3.2.3 对乡村休闲旅游与创意农业协同融合发展的认识程度不够

缺乏宏观愿景和远期发展目标, 还没有利用好“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这块金字招牌进行创新品牌的宣传与推介, 缺少全景产业发展的市场化开发理念。

3.2.4 缺乏对乡村休闲旅游与创意农业发展方面的资本、技术、人才、运作机构的充分培育

还没有从教育、科研、人才、政策、市场等方面为创意农业市场化开发创造条件成熟的外部环境[3]。

4 创意农业发展的模式探究

在分析了“中国酒村”创意农业发展的特点和存在问题后, 我们不难发现, 农业与旅游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在呈现多层次创意化发展的农业产业里, 要实现农旅互动发展, 融合多种产业元素催生新的创意农业发展模式十分必要。

4.1“花卉+婚庆”模式, 打造“世界爱谷”

把花卉的培育生产与婚庆进行有机结合, 打破传统室内婚礼的束缚, 在绚烂鲜花的芳香和美丽阳光的交相辉映中举行浪漫婚礼, 在花熏大道感受七彩浪漫童话花海。推出花卉种植、销售、鲜切花;推进花卉深加工与鲜花延伸品再生;打造婚纱摄影胜地、婚礼举办天堂和温馨蜜月洞房;形成集花卉养生、保健、美容于一体发展的世界爱谷特色花卉婚庆游憩综合项目。

4.2“苗木+休闲”模式, 打造美丽生态新村

把苗木作为乡村休闲旅游与创意农业规划的有生资源, 在全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 因地制宜种植旅游观赏性强、开发价值高、景观效果好的优质苗木, 不断提高苗木在乡村休闲旅游发展中的经济效益。同时对景观苗木进行搭配种植, 突出苗木种植的空间视角, 形成情景化的景观效果, 把游客带入一种心旷神怡、如临其境的林木郁郁丛生的美丽生态新村[4]。

4.3“果业+创意体验设计”模式, 打造创意瓜果王国

以“微果园”的模式, 由企业主把果园划分为若干大小不一的小块, 游客可以根据个人对水果的偏好、不同的季节、种植技术的掌握程度等认种一块果园, 平时由企业主代为打理, 游客可以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来照料自己的果园, 并在瓜果成熟季节实地感受采摘之欢乐。同时, 邀请有经验的专家对瓜果进行创意设计, 形成以瓜果果实、果树、花朵及其吉祥寓意为原型的各种创意性景观、休闲空间、动漫体验项目, 也可以“以人代物”, 把鲜活的人打扮成瓜果形态, 感受异样之美, 并在游客用餐时的餐具、座椅、房间的包装设计中融入瓜果元素。

4.4“鱼业+多元化渔乐体验”模式, 打造百渔乐园和虾兵蟹将王国

在传统垂钓的基础上, 引入摸鱼、掏螃蟹、钓青蛙、抓大虾、粘知了等各种娱乐方式, 将钓鱼、抓鱼、网鱼、摸鱼、打鱼融入相关联的其他乡土游乐方式, 构筑一个乡土田园以渔猎文化为主题的游乐游憩综合体。同时, 将鱼、虾、蟹、蛙、贝等进行象形设计, 设计成为各种小屋、休闲座椅、景观设施、生活用具, 真正地让你进入水产养殖的王国。

4.5“民俗技艺+情景化体验”模式, 打造梦回“十八坊”

以记住乡愁为目标, 收集整理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民俗技术、耕作方式和传统劳作工坊, 通过特定区域、方式再现作坊内部摆设、工具、工艺流程等[5], 游客既可观看传统的劳作方式, 又可亲身参与酒坊、油坊、磨坊、染坊等体验劳作。

摘要:创意农业是农业发展史上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新模式, 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方向。该文以成都邛崃“中国酒村”作为调查对象, 研究了其特点, 分析了在乡村休闲旅游背景下创意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两者包容协调的创意农业发展模式。

关键词:乡村休闲旅游,创意农业,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杨畅.乡村休闲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与破解—基于湖南实践的思考[J].农村经济, 2016 (4) :50.

[2]李瑞芳.创意农业视角下的农业科技发展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 2010 (22) :46.

[3]林炳坤, 吕庆华.双钻石模型视角下闽台创意农业合作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 2013 (4) :116.

[4]苗长虹, 魏也华.分工深化、知识创造与产业集群成长—河南鄢陵县花木产业的案例研究[J].地理研究, 2009 (4) .

论创意农业如何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篇3

【关键词】乡村旅游 区域发展 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随着创意经济的发展,创意农业在我国许多地方正茁壮成长。相对于目前农业“研发、生产、加工和销售”的产业模式,创意农业的特色及其优势,在于能够构筑多层次的全景产业链。它通过创意把文化艺术活动、农业技术、农产品和农耕活动,以及市场需求有机连接起来,形成彼此良性互动的产业价值体系。

一、我国创意农业与乡村旅游结合发展现状

创意农业的概念在国内提出的时间不长,但创意农业与乡村旅游结合的实践却由来已久。部分地区已经初步探索并形成了全景产业链。目前,创意农业与乡村旅游结合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1.农业生产过程的创意利用

四川平乐古镇很多农家乐将土法榨油的工作过程展示给游客,一方面引起游客对古代农事生活的兴趣,另一方面在地沟油等食品安全危机的今天买到自己监督通过原始方法生产的植物油,促进了农产品销售,提升了当地乡村旅游的知名度。

2.乡村旅游文化的创意开发

成都郫县友爱镇农科村作为中国农家乐的发源地,近年来结合本地为西汉文学家杨雄故里的深厚文化积淀,建设杨雄塑像、西蜀文化走廊等文化纪念设施,优化当地乡村旅游休闲环境,提升文化品位,进而吸引更多客源。

3.农业生态功能与乡村旅游创意开发

成都温江区利用乡村道路改造,修建自行车骑游绿道,利用乡村环境的健康养生功能结合骑游方式吸引都市人群关注,提供配套的服务为全国的乡村旅游创新举措提供范例。

4.农业生态环境的创意利用

上海奉贤庄行镇每年4月上旬举办菜花节,除了观赏环境优美的“油菜花海”外,还推出了田园爱情派对、菜花写生、奉贤农副产品展销等24项主题活动,让游客真正感受到创意田园闲趣。

5.农业产业的创意利用

四川都江堰市郊区村民在政府牵头下,户主在自家园林苗圃中建设餐厅和其他休闲娱乐设施,发展乡村旅游。既利用花卉苗木之乡的环境带动乡村旅游,又以乡村旅游吸引人气促进当地花卉苗木的名气,可谓一举两得。

6.创意农业科技产品的利用

创意农业近几年培育出的象形南瓜、方型西瓜、特种颜色花卉等有别于常规外形或无污染有机农产品与普通农产品的出售场合区别开来。后者主要是在菜市场,前者在乡村旅游地就地展销,成为乡村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之一,有力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二、创意农业与乡村旅游结合发展过程中的集中问题

1.区域规划与规模化程度不高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都是哪里生意好就集中到哪里一口气跟风发展,缺乏长远的合理规划。业态形式很多都是以个体农家庄园为主。创意农业产品在乡村旅游中真正具有唯一性,并且形成品牌和规模的产品不多。

2.创意农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很多乡村旅游业主只看重短期效应,将创意农业仅用于宣传或者简单的卖点,不深入挖掘其价值与开发使之成为独有特色。只是表面功夫,昙花一现。

3.乡村旅游服务与营销水准普遍滞后造成创意农业与之结合竞争力不高

乡村旅游占有环境优美独特资源优势,但缺乏专业人才与整合营销理念。加上现今创意农业产品标准化缺乏,产品竞争能力和效益亟待提高。

4.缺乏政策与制度促进

另外关于创意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相关配套制度与政府引导性措施没有正式发布。国内部分省份已经在尝试性的发展,但由于区域等原因不可同等复制推广。

三、创意农业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措施

1.整合创意、统一规划,以主题板块为单位实现区域发展

实现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的有机结合首先要通过加强学习、宣传教育、参观考察等方式,切实加强对创意产业战略性的理解与认同。其次要強化产业整合、品牌打造、人才聚集、环境建设等战略思想,夯实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思想基础。山东烟台张裕葡萄酒庄园就是在原先普通的田园采摘和酿酒销售基础上整合创意后以葡萄酒文化为主题,全新规划的乡村旅游景区。目前在全国知名度很高,很多前往烟台的游客都乐意前往这个景区游览体验。

2.把握创意农业思路,开发符合乡村旅游环境氛围的产品

宁夏的枸杞最佳、大兴安岭的蓝莓最好、云南的花卉最美,可是其他地方呢?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特色,中国有多少个村庄,多少个城镇,乡村旅游应该在此基础上挖掘这些地区特色,用创意农业的方法提高它们的附加值,把它们变成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

3.成立乡村旅游农业创意咨询协会,搭建公共服务平台

在统一规划和规模化发展基础上,以区域或者乡村旅游业主为代表,邀请行业专家和专业人士组建公共服务平台,培植农业创意开发的专业团队,从项目策划、价值分析、市场定位、设计建造、招商营运方面,为创意农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运用创意产业的专业技术,开发具有知性之美的体验农业产品。运用公共服务平台为乡村旅游提供全新的理念必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城乡和谐发展、富裕郊区农民的新途径。

4.健全和完善区域扶持促进政策,建立行业自治管理体制

政府在创意农业发展中将更多扮演“助燃”的角色。主要表现为制定创意农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确定政策导向;搭建平台,为创意农业产业提供发展空间和物质条件,吸引更多投资者关注;推动创意农产品与消费市场有效对接,如:经常举办创意农业产品交流会、主办创意农业大赛等;要使创意农业成为推动新农村建设、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和功能改变、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着力点之一。发展乡村旅游要从本区域实际出发,在充分利用国家促进创意产业发展利好政策的同时,努力健全和完善区域扶持促进政策。我们倡导在现有条件上建立组织行业自治管理,互相监督和规范约束。比如很多地方乡村旅游集中发展后出现各个业主委派营销人员抢客拉客,恶意诋毁同业现象,成都郫县农科村自发组织本地行业规范制度,坚决杜绝此例现象发生,等于优化了乡村旅游消费环境。

四、结语

发展创意农业可促使乡村旅游显现其丰富的资源禀赋,并使乡村资源成为市民注重的高品质生活空间。以创意农业来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可以带动郊区特色产业的形成、开拓新的农业休闲旅游项目,还可以让消费者更深层地了解农业的人文、科技内涵,体会到农业与生活的密切连结,进而关心、珍惜城市郊区的现代农业以及生态环境,提高消费者购买乡村旅游商品、创意农产品的意愿,带动乡村消费,更可以从中并可追求深度的文化经验和精神享受。

参考文献

[1]章继刚.《创意农业学》.中国科学文化音响出版社 2009年.

[2]俞晓晶.《打造以休闲农业为主的创意农业》.科技和产业 2010-01.

[3]黄爱莲.《乡村旅游与创意休闲农业发展研究》安徽农业科学 2011-20.

芜湖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篇4

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纲要

-、旅游发展现状

1、推进特点。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县在推进旅游产业的发展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成了全县旅游发展指导委员会,编制了近期旅游发展目标和实施方案,积极营造旅游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是加快农家乐示范点和优秀旅游乡镇建设。围绕“农乐”,打好“休闲牌”,做好“水文章”,念好“生态经”,积极开展了“525”旅游创建工作,着力的打造特色旅游产品。要依托密布的江河水网、秀美的田园风光、浓郁的古镇文化和淳朴的乡土风情,开发出山水一色的东湖公园和阳光半岛、芜湖市十景之一的“陶辛水韵”、万鹭齐飞的“和平生态园”、以桃花潭和古农具展室为主的“老梁山庄”,并相继开发建设了三峡移民美食村、红红火火农庄、芜湖缪庄生态园等一批乡村游生态景点。

二是编报旅游项目。为加快发展,我们编报了《芜湖县旅游项目库建设》、《芜湖县旅游信息化建设》、《芜湖县旅游标识牌建设》、《芜湖高尔夫球场建设》等项目,指导有关镇编报了生态旅游项目,争取了省、市旅游发展资金的支持。编报芜湖县参加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对接项目和芜湖市旅游招商项目材料,上报安徽省旅游商品生产企业信息和星级农家乐旅游图文资料,打造我县旅游品牌。同时,为安徽影视城旅游休闲规划出谋献策。

三是积极营造旅游发展的环境。利用国家、省、市旅游网站和县政府网站等媒体,宣传我县的旅游资源;组织参加第八届中国(芜湖)国际旅博会上,为参会的买家、卖家提供了展示形象、拓展市场、发展经贸、共创合作的良机和平台;开展了《关于大力发展农村休闲旅游》的调研,制定近年旅游质量兴县方案,进行安徽旅游经典创意评选,实施旅游抽样调查工作,为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拟定旅游节庆活动计划,以节促游,以游兴节,举办花桥果品采摘节和芜湖(六郎)第四届“农家乐”休闲垂钓大赛活动,以提高我县旅游景点的知名度。

2、发展态势。2009年芜湖县旅游工作进入了全省3 0强,被评为全省旅游工作先进单位。近年来,芜湖县旅游产业有了比较大的提升,2008年接待国内游客32.1 2万人次,入境游客282人次,旅游总收入达3.342亿元,旅游总收入占全县GDP的5.3%。

我县旅游已有一定的基础,如:陶辛水韵被批准为国家3A级旅游景点,老梁山庄、和平生态旅游区被批准为2A级旅游景点,芜湖皖之旅旅行社于2002年对外营运;陶辛水韵、和平生态旅游区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红红火火农庄已被省旅游局批准为五星级,大港农庄、二哥土菜馆、老梁山庄已被省旅游局批准为四星级农家乐示范‘点,还有周皋相思岛、陶辛俞味苑、三峡居、芜湖缪庄度假休闲生态园被市旅游局批准为三星级农家乐示范点,东湖国际大酒店、精英国际大酒店已建成并投入使用,阳光半岛五星级宾馆已竣工,南湖四星级宾馆已开工建设;此外,芜湖源生食品有限公司和华星集团公司被批准为安徽省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芜湖丽康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芜湖蜂联有限公司、芜湖野树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芜湖老芮粮油有限责任公司、芜湖天江保温瓶塑业有限责任公司、芜湖市华溢玻璃艺品有限责任公司、安徽三和乐玻璃有限公司、芜湖金草包食品加工厂已经通过市旅游局验收,正在申报安徽省旅游商品生产示范企业;湾浊镇、六郎镇、陶辛镇被省旅游局授予“安徽省最佳旅游乡镇”称号,红杨镇被省旅游局批准为旅游乡镇。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产业将会迅速壮大。

二、存在问题。

一是景区建设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我县没有4A级景点,旅游总收入不高,占GDP比重偏小,一些景区内部交通条件还有待改善,与发达县区的水平相比差距更是明

显。

二是旅游产业整体素质有待提。旅游企业“小、散、弱、差”,缺少规模大、实力强、影响力广的大型旅游企业,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旅游景区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仍然突出。

三是旅游产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我县旅游产品结构比较单一,新兴旅游产品如高端休闲度假、康体健身旅游、体验旅游缺乏,地方特色文化影响力不强,旅游项目的文化含量不高,文化旅游产品不够丰富,不能充分满足游客和市民城市观光休闲的多样化需求。

三、发展目标。

按照《芜湖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 006—2 02 0年),在加大旅游资源保护的前提下,其旅游功能分区总体空间布局结构为:“11318”,即“一心、一带、三区、1 8个主要旅游节点”。

总体布局:“以县城湾沚为中心依托地,陶辛镇、花桥镇为东西两翼,六郎镇、红杨镇为南北两极的“四星拱月”新布局。以陶辛水韵、六郎水乡为重点和突破口,东西呼应、南北拓展,次第推进、有序展开,形成以青弋江为彩带,几个中心镇为珍珠的 “彩带串珠”式旅游发展的空间格局”。

一心:县城旅游集散中心-旅游综合功能区

一带:青弋江风情旅游带-旅游发展轴

三区:东部文化民俗旅游功能区;西部水乡休闲旅游功能区;南部生态度假旅游功能区 18节点:东湖公园、阳光半岛、南湖湿地公园、芜湖县机械工业园区、市民广场、五凤滩、八仙岛、猫耳滩、相思岛、大港、陶辛水韵、和平生态园、西河古镇、弋江漂流、老梁山庄、天地人生态园、楚王城、东门渡、新丰林场。

四、发展重点。芜湖县旅游发展,主要是大力提升旅游产业规模和质量。要构建便捷的旅游交通网络,推动项目落实,加快景区建设,提高住宿水平,培育餐饮品牌,打造特色街区,丰富购物功能,彰显文化底蕴,发展乡村旅游,将芜湖县建成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

1、区域发展规划:湾沚镇为旅游综合功能区、县城的旅游集散中心,陶辛镇重点建设陶辛水韵景区,六郎镇发展水乡体闲旅游,红杨镇为生态度假旅游区,花桥镇为寻古探幽文化游,具体规划如下:

一是湾沚镇:为旅游综合功能区,是县城旅游集散中心,地处县城核心区,涵盖城南文教园片区,以及青弋江滨江景观为中心的商贸片区等。

湾沚镇的建设目标:城市公园、影视摄制、会议商务、健身广场、工业旅游、宾馆等综合休闲设施及旅游观光。

旅游节点:东湖公园、阳光半岛、安徽影视城、南湖湿地度假村、五凤滩、市民广场、机械工业园区、绿色生态园、宋兴滩、龙山水上中心、晒西湖农业观光园、弋江漂流等。特别是东湖国际大酒店、阳光半岛五星级宾馆、南湖四星级饭店的建设,将会极大提高旅游接待层次和水平。

随着芜湖方特欢乐世界的横空出世,“天造黄山,佛造九华,人造方特”的形成,方特未来世界(方特梦幻世界)在扁担河的建设,芜湖作为旅游目的地日趋显现,加之市政府的东迁,如安徽影视城(三年投资2 0个亿)能在我县落户建设,可与方特梦幻世界动漫产业相呼应,必将成为新的旅游亮点。

二是陶辛镇:重点建设陶辛水韵景区,拥有万亩十纵十横的古代人工水系,号称“水上迷宫”。1999年,被列为芜湖新十景之一,之后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旅游节点:香湖岛、千亩荷园、灵龟墩垂钓园、水上迷宫、叶连小陶湾、夫子厥、胡湾宗祠、闯王沟。

主要景区香湖岛,建有木屋、长廊、竹亭、曲桥,供游人休闲、漫步,还有古代农具展示、民间技术表演、垂钓等让游人参与的活动项目。同时,周边300亩水域已开发成片荷花观赏区,近6 0个品种的荷花,在夏日里竞相绽放,深受游客赞赏。

2008年,在县、镇两级的共同努力下,省政府批准景区旅游建设用地指标662亩,这为开发建设陶辛水韵旅游景区提供了保证。

三是六郎镇:发展水乡休闲旅游,地理范围涵盖六郎镇、方村镇。发展目标:围绕“农家乐”,打好“休闲牌”,做好“水文章”,念好“生态经”。以乡村度假、生态观光、田园风光、水乡野趣为亮点。

旅游节点:已建成的省农家乐示范点,如红红火火农庄、大港农庄、二哥土菜馆。还有八仙岛、猫耳滩、大港水域、相思岛以及方村古镇等。

鸠兹故里六郎,尚未开发的景点八仙岛,湖区面积1500余亩,内有8个景观各异、面积不等的小岛,犹如八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其中。八仙岛与石人湖、庆太葡萄园等景点相映成辉,更显一派田园之景象。拟建水上码头、天然游泳池、八仙雕塑、吴敬梓草堂、高档餐饮及休闲娱乐场所、特色水乡古农具展览馆。对八仙岛的建设,要通过招商利用外资,在未来的五年,将其建成国家4A级景点。

六郎镇境内水域面积达3万亩,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保存完好。沟河相连,沃野千顷,村庄错落,民风淳朴,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韵味。古圩区蕴育了深厚的人文资源,留下了陶氏官道、八面佛、相思岛、清凉寺、古村落罗庄等历史遗迹,“朱公湖”、“落帆湾”、“三凤朝阳”、“大港蛟龙”等美丽传说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要依托境内大面积水面,开展划船、垂钓等旅游项目。同时结合农业种植形成田园风光,开展摘葡萄、草莓、蔬菜、钓龙虾、采蘑菇等活动,让游客参加其中,体验式旅游。

四是红杨镇:为生态度假旅游区,范围涵盖红杨镇全部及湾址镇部分,以生态度假、森林休闲养生为亮点。

旅游节点:和平生态公园、怡龙山庄、天鹰景观、西河老街、珩琅古塔以及博士村、将军苑、汪隍殿、百亩茶叶及百亩板粟观光采摘园、知青尾、鸿蒙寺、西凤庵、万亩雷竹基地观光园、市级鹭鸟自然保护区等。

和平生态旅游区,包括:珩琅古塔、西河老街、怡龙山庄、天鹰景观、和平鹭鸟自然保护区等。这里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共济、光温同时、无霜期长等特点;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为每立方厘米62500个,有“天然氧吧、绿色空调”之称。2001年,被县教委确定为中小学生实践基地。2002年,被县政府批准为“芜湖和平鹭鸟县级自然保护区”,又被市教育局确定为市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对于和平生态旅游区的建设,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外资,在未来的五年,将其建成国家4A级景点。

五是花桥镇:为寻古探幽文化游,范围涵盖花桥镇全部、湾址镇部分,以文化寻踪,宗教朝拜为亮点。

旅游节点:楚王城、东门渡、九女墩、九十殿、寺庙道观遗址、千佛寺遗址、新丰林场。东门渡窑址,可利用已出土的文物,规划古窑文物展览:并规划万佛塔、宝鼎庵、宝川观、百门潭、癸亥井等古建筑,对现有的景点进行保留和补充,景点与景点之间通过游步道等连接起来。

楚王城遗址,划定古城地保护区,对古城墙进行发掘恢复,将四门按原样建设;在城墙外围150米范围内,规划展览馆,展示在本区域发掘的石器、铜器、陶器等;植物配置,选种造型古朴的松、柏、银杏、榆树等花卉树木成片种植。

通过安徽影视城的建设,带动寻古探幽文化游,将其列入中长期文化旅游产业园的规划,开发建设成文化民俗景点。

2、主要指标。我县旅游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到2015年,芜湖县将建成4A级旅游景区

2--4处、4星和5星级宾馆3--5家、2星和3星级宾馆4--8家、农家乐示范点15--20家、旅游生产企业达到2 0家、旅行社增加到3--5个,全面提升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使乡村旅游有一个大的飞跃,达到接待国内外游客100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占全县GDP的1 0%,实现休闲度假旅游的新跨越。

五、保障措施。在旅游发展中,应采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市场运作、企业跟进的旅游发展模式,以塑造旅游整体形象为主线,以培育旅游精品为重点,以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为突破田,以宣传促销为抓手,以规范市场和优化旅游环境为保障,鼓励企业升级换代,发挥“阳光产业”的乘数效益,提升休闲旅游的品牌效应。

1、集全县之力开展旅游招商,推动重点旅游项目建设。

一是要加快影视城建设。影视城的建设,要以徽商文化为依托、影视产业为支撑、旅游及三产为增长点,集影视摄制、旅游观光、会议商务、健身娱乐、农家美食、休闲度假为一体,将基地建成我国一流的大型影视旅游文化产业园。二是努力打造南湖休闲旅游品牌。推动南湖风景区的规划建设,拓宽旅游农家乐、观光参与业、休闲度假业、购物商贸业的建设渠道,规划建设起点要高,使之成为亮丽的休闲旅游品牌。三是加大陶辛水韵旅游景区(点)开发力度。根据陶辛水韵旅游区的资源特征,将景区建成以“荷花、水网、民俗、美食”为特色,以生态、休闲、观光、度假、体验、写生等为主要旅游功能的旅游区。力争通过3年的开发建设,使陶辛水韵旅游景区达到国家4A级标准。四是努力开发其他旅游景区。要对和平生态旅游区、六郎八仙岛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加快道路等基础实施建设,充分利用外资,在未来的五年,将这两个区域建设成重点旅游景点。

2、加快“525”工程建设,推动旅行社、星级宾馆、企业生产等餐饮、购物、娱乐业项目上台阶。

一是要努力开展“525”创建工作。“十一五”期间,安徽旅游实施“525”工程,即建成5 0个旅游强县、200个优秀旅游乡镇、500个旅游村,为此,我县要加大创建力度,充分地发挥区位优势,提升最佳旅游乡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二是推动旅行社和星级宾馆等餐饮、购物、娱乐业项目上台阶。在县城规划新建一批星级酒店、大型连锁超市、专业市场等餐饮、购物、娱乐休闲业项目,使其成为新的旅游亮点。三是努力打造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我县芜湖源生食品有限公司和安徽华星集团公司已被批准为安徽省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我们将继续做好安徽省旅游商品生产示范企业申报工作,还将打造更多的旅游企业和特色旅游产品。四是积极举办旅游节庆活动。不仅要举办县内的旅游节庆活动,还应积极参加省、市及国内外的旅游节庆活动,加大宣传促销,推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3、设立芜湖县旅游发展基金,制定实施鼓励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推动全县旅游经济的发展。

一是制定政策和措施。出台《中共芜湖县委芜湖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经济发展的意见》,设立芜湖县旅游发展基金,制定并实施鼓励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推进旅游产业升级换代。

二是对《芜湖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进行补充修编。我们于2 0 06年完成了《旅游总体规划》编制,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发展思路,应当编制《芜湖县休闲度假旅游项目策划书》。¨

创意农业与乡村旅游 篇5

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已成为人们回归自然、放松身心、体验农村生活、进行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从我乡旅游业的发展实践看,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不仅拓展了产业空间,扩大了旅游容量,而且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建设科学发展,建设绿色幸福新遵化进程中,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将对刘备寨乡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一、刘备寨具有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良好条件

刘备寨是一个综合性农业大省,农村面积广大,农作物种类丰富,农业生产类型多样,乡村民俗风情多彩,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具有独特的条件和巨大的潜力。

一是地理位置优越,市场潜力巨大。遵化毗邻京津唐承,区位优势明显,交通通讯便捷,消费群体集中。京津两地人均GDP已突破10000美元,拥有私家车600多万辆,人均出游率3次以上,遵化又是承唐两地的纽带。休闲农业与乡村游作为自驾游、自助游的首选,越来越受游客青睐。刘备寨乡位于遵化市西南遵玉交界处,东邻团瓢庄乡,西与平安城镇接壤,南与地北头相邻,北与东新庄镇相连。距遵化市区 25 公里,省道“遵宝”线从该乡境内穿过,正在建设的清东陵高速公路出口距该乡仅3公里,交通条件极为便利。

二是自然环境优美,农业资源丰富。河北地貌类型多样,自然风光秀美,生物物种丰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认定无公害生产基地(企业)2214个、特产之乡115个,迁西板栗、赵州雪梨、沧州小枣、坝上口蘑等特色产品、特色产业规模逐步扩大,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示范带动作用日益明显。独有的山水风光和农业条件构成了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良好基础。

三是农业历史深厚,民俗风情独特。河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农耕文化历史悠久,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绚丽多彩。唐山皮影、蔚县剪纸、武强年画、曲阳石雕、衡水内

画以及永年太极、沧州武术、吴桥杂技等,与优美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对广大游客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形成了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独特资源。

二、河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依托特有的区位和资源条件,加快旅游与农业深度融合,推进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健康、快速发展。

成为全省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旅游、农业部门制定出台了乡村旅游总体规划,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有效提升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整体素质和发展水平。目前全省共有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家、示范点31家,四星级乡村酒店17家,年接待人数4000万人次,总收入突破10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成为城乡居民的新看点、社会投资的新热点和旅游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有效拓展了“三农”空间,增强了乡村经济实力,带动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更新了农民思想观念,为城乡统筹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承德县新杖子乡坚持休闲农业与发展果品产业和改善人居环境相结合,在全乡建设精品采摘园20余处,年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形成了“一地一景、一村一品”旅游之乡新面貌,成为“山区特色生态型新民居”示范乡。

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集生产、加工、休闲服务等于一身、多种资源有效利用的现代综合产业,在生产农产品的同时,还可把田园风光、农事文化、农家情趣等转化为旅游产品,使农业功能和潜力得到充分挖掘,使农产品创造出更多的附加值,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就业结构和社会结构的改善。

带动了农民就业致富增收。目前全省有400个乡镇和1800个村落开展乡村旅游,带动村民直接就业15万人。全省71个省级以上乡村旅游示范点,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8倍。位于京北第一草原的扎拉营村,90%的农户从事旅游经营,日接待游客4000余人,旅游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70%。

三、河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问题

河北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虽然发展势头较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整体上看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北京、四川等先进省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面临着加快发展和加快转型的双重任务。

一是产业素质整体偏低。市场规模小、龙头少,经营项目单一,综合效益不高,基础设施较差,建筑风格单调,行业标准不健全,管理不规范,从业人员服务水平较低。

二是区域竞争日趋激烈。京津等地乡村旅游发展很快,其产品规模、档次、品牌和市场成熟度远高于我省,对我省形成了竞争性抑制和区域性屏蔽。

三是游客需求不断增长。随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深入发展,游客已不再满足于“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的低端单一型农家乐,而是转变为以参与、体验为核心的高端休闲度假新需求。我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同质化现象突出,没有与临近区域形成错位发展,产品缺乏特色和新鲜度,对游客吸引力不强。

四、河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战略举措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把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重点扶持,加快培育,力争到“十二五”末,在全省培育10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0个规模以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基地,150个特色旅游专业村,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新型产业、现代农业产业链上的创意产业、乡村服务业的先导产业、农民增收的富民产业。

加强规划引领,推进科学发展。结合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省制定了《环首都乡村旅游总体规划》,确定了七大乡村旅游聚集区,九个主题汽车度假营地和三十个乡村旅游节点。各市、县应围绕落实和衔接这个规划,在深入调查特色乡村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抓紧编制和修订本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引导和鼓励乡村旅游线路开发和乡村旅游精品项目建设,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参与性和文化含量。

突出乡土特色,打造知名品牌。一是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在食住行游购娱各个旅游要素上体现乡土特色,让游客体验独特的文化魅力。二是增强品牌意识。去年迁西县实施了乡村旅游“十村十点”示范工程,形成了“绿野飘香、秀水田园、栗林花海、长城人家”四大特色品牌,树立了崭新的形象。三是办好特色活动。各地也应策划推出一批像张北草原音乐节一样具有浓郁文化特色和地域风貌的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形成不同地域、不同特色的品牌体系。

加强规范管理,提升产业品质。要加快完善基础设施。积极引导休闲农业企业和乡村旅游点推进庭院改造、美化绿化,完善配套设施,满足游客饮食安全、生活卫生等方面的要求。要抓好标准的贯彻实施。严格执行《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工农业旅游示范点评定》和《乡村农家酒店评定》等行业标准,确保规范发展。要加强示范引导。继续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和乡村星级酒店创建评定工作,对示范县、示范点给予奖励,对起不到示范作用的坚决取缔。

坚持人才强旅,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实施“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各地通过组织业务培训、进修深造、参与专项科技研发活动等,对于懂经营、会管理的乡村旅游创业明星、带头人重点培训,形成“培训一人、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效果。二是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开展“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有计划组织休闲农业企业从业人员和基地农民进行培训。三是拓宽培训渠道。创建一批省级实践培训基地,将教学、培训与实地考察结合起来。

创意农业与乡村旅游 篇6

之一:滕头村——发展绿色生态游建设和谐文明村

滕头村是浙东沿海的一个小村庄,区域面积只有2平方公里,342户835人,在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中,始终坚持以生态为核心的发展模式,从当初的“田不平,路不平,亩产只有二百零,有囡不嫁滕头村”的穷村,发展成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获得70多项国家级荣誉的小康村,走出了一条“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之路,实现了从“全球生态500佳”到“世界十佳和谐乡村”,再到世博会“全球唯一乡村案例”的跨越。2010年全村实现社会总产值47.5亿元,人均纯收入2.8万元,接待游客153万人次,门票收入达3600万元,旅游经济综合收入1.6亿元。上海世博会上,滕头唱响了“乡村让城市更向往”主题,被参观者冠以“城市化的现代乡村、梦想中的宜居家园”。

一、坚持生态立村,打下发展的基础

生态环保是滕头村不懈的追求,这也是滕头村发展乡村旅游的根本基础。上世纪60年代,滕头人为了摆脱贫困拔穷根开始改土造田,化了长达15年的时间,把原先高低不平的丘岭挑成了整齐划一的成方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建设优美生态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把生态环境建设与村庄建设结合起来,改善人居环境。早在七十年代末,滕头人就启动了旧村改造、环境整治、新村建设的浩大工程,实现了“工业区、文教商业区和村民住宅区”的功能分隔。二十年前,又把环保写进村民公约,并成立了当时全国唯一的村级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为了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近年来村里投入上亿元资金实施“蓝天、碧水、绿地”三大工程,拆除了农家柴灶统一改用液化气,实现了农居无烟村;遍植各类绿化树和草皮,饲养白鸽、野鸭等飞禽等。目前全村的绿化率达到67%,营造了“花香日丽四季春,碧水涟涟胜桃源”的江南田园美景。1993年,来自联合国的“全球生态500佳”唱响了滕头的生态美名,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各界人士前来参观考察学习。借助这一优势,滕头村于1998年开始搞起乡村旅游,成为全国最早开始卖门票的乡村之一。2001年,获得“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2010年4月被国家旅游局授予“A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

二、与休闲旅游相结合,发展精品高效农业

滕头村本身就是浙江省首批12个现代化农业示范区之一,也是“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总面积为3000亩。园区大部分为高效农业,如蔬瓜果种子种苗基地、植物组织培养中心、花卉苗木基地等,都是我国现代农业的样版。科技、生态、效益——滕头农业始终走低碳之路,不断推广标准化生产,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发展现代绿色农产品基地、种子

种苗基地,农业技术日趋成熟,产品供不应求,得到了市场及外商的高度肯定,成为全省农业科技示范和样板。生态温室以栽种珍奇植物品种和体现先进的种植方式为主题,拥有自动降温系统、自动遮阳系统、自动内遮荫、全自动灌溉系统和智能化控制等十几项高科技功能,体现农业生产的智能科技化。同时,把高雅的园林艺术与生态旅游,农业观光旅游有机的融为一体。将军林,柑橘观赏林,婚育新风园、绿色长廊、乡村文化广场、盆景园等30多处景观,使诸多游客在观赏中领略到江南风韵的田园乐趣,感受到反朴归真、崇尚自然的生态特色。

三、与村庄建设相结合,建设美丽幸福乡村

近几年,在发展休闲农业的同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使景区和村庄融为一体。坚持农房改造景观化,对别墅区进行墙面改造,老住宅区增加马头墙,一幢幢赏心悦目的新潮别墅和古朴民居,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坚持基础设施标准化,把原有的水泥路改造成沥青路,污水处理实现雨污分流,电线地埋实现无杆化,拆除柴灶煤炉实现无烟村,家家户户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坚持配套设施现代化,在全村安装了全球通电子监控系统,村民家中全部安装有线电视终端,实现户户通光纤。始终坚持生态、环保、节能理念,新建了一个五星级生态旅游公厕和两个三星级生态旅游公厕,均可实现循环用水。其中五星级生态旅游公厕年节水量达3500吨。应用了风光互补路灯,利用风能和太阳能来发电,无论晴天阴天、还是台风灾害天气,一年四季,都能保证路灯供电。在建设过程中,按照集约建设用地的要求,通过拆旧建新、拆企入园等形式,用于旅游开发,盘活土地资源,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四、整合各种资源,着力提升发展水平

近年来,坚持整合各种资源,着力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以文化提升产业,把文化因子和产业因素注入乡村旅游中,紧紧围绕农俗文化做文章,在江南风情园陈列了脚踏、手拉、牛拉水车、吊桶等农家器具,展示江南的农耕文化;在石窗馆里,陈列着明清时期奉化一带石匠们雕刻的石窗,展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在婚育新风园里,一对对新人披红绸,坐花轿,抛绣球,生动地阐释了宁波十里红妆的特色婚俗。在百年老屋里,打年糕、拉姜糖、民间杂耍让游客了解了民间传统手工艺的魅力。在田园推出了农家乐、采摘游。滕头农产品主要有草莓、葡萄、黄花梨、小青瓜、水蜜桃、芋艿头等品种,通过农家乐旅游,这些农产品不仅销路不用愁,而且价格比市场上要高出许多,农户的收入大大增加。创办了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开设“爱国主义、生态环保、军事国防、科学普及、劳动技能、拓展磨难”六项教育,已接待来自北京、上海、江西、杭州及香港、台湾等各地师生超

过200万人次,被科技部、中宣部、教育部、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唯一的村级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等。同时推出了新农村考察游,向来访嘉宾侧重介绍滕头村在发展经济、保护生态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并请一些人士种树留念,年复一年,已经形成了“公仆林”、“将军林”、“院士林”、“民族林”、“巾帼林”等,成为滕头景区的一道道亮丽风景。

五、加强管理营销,着力打响旅游品牌

在做好硬件建设的同时,着力强化软件,加强管理和对外营销,打造滕头旅游的品牌。大力开展节庆游宣传,每年的春节、清明、“五•一”、“中秋”、“十•一”都是景区人气最旺的时候,策划一系列主题活动,丰富景区内涵,将这种氛围推到高潮。例如今年春节,就策划了“滕头乡村过大年,玉兔拜年乐翻天”主题活动,与广大游客欢度新春。开展特色游宣传,迎合游客心理,适时更新旅游项目,并推出美食节、动物节、嘉年华等特色旅游活动。特别是抓住了作为全球唯一入选上海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的乡村机遇,做好了世博宣传文章。许多游客在参观滕头馆以后,特地来到滕头村实地看看。精选了100户农户用于世博接待,让游客亲身体验全球最美乡村的农家生活;开展众多世博相关活动,如学跳海宝舞、世博知识有奖问答、滕头海宝许愿游等等,让世博文化在滕头村发扬光大。同时,不断规范内部管理,开展员工上岗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实行月度考核,充实人才队伍,不断加强团队竞争力。景区还积极拓展旅游市场,着重开发上海、杭州、南京等长三角地区的旅游市场,2010年,直面签约旅行社615家,新增315家。

今后,滕头将围绕“打造全国乡村休闲旅游第一村”这一目标,继续挖掘滕头生态旅游品牌内涵,塑造鲜明特色,着力打造极品、特品和精品旅游项目,进一步把休闲农业推向深入发展。到2015年,把滕头打造成为宁波市民的重要休闲度假基地、华东生态旅游第一村,努力把滕头建设成为全国乡村休闲旅游第一村、世界生态公园和国际农村旅游的知名胜地。

之二:黄贤:小村就是森林公园,森林公园就是小村

黄贤森林公园位于奉化市东南沿海,距奉化市区35公里、宁波市区40公里、溪口风景区45公里,规划中的象山港大桥和沿海中线位于黄贤村前,交通条件良好。公园面积10000余亩,是一座开放式的公园,小村就是森林公园,森林公园就是小村。

黄贤森林公园自2005年启动景点建设,至今已累计投入4000多万元开发景点,分为黄贤湖、新农村和向阳海岸三大景区28个景点,包含山、水、海、田等齐全的自然风景资源,还有上林书院、商山桥、黄公坟等人文古迹,是一个集山川美景、滨海风情和人文古

迹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在这里,可以在森林中“深呼吸”,在大海里捕鱼捉虾,享受上洋海鲜的美味,在商山桥、黄公墓前怀念先贤。“游森林公园,看文明村落,住天然氧吧,品上洋海鲜”构成了景区旅游的主要内容。

在景点建设的同时,各类旅游相关设施不断跟进,在通往黄贤村的各交通道口安装了旅游指示牌,完善了景区内部的旅游标识牌。按照市场化运作的要求,黄贤森林公园不断推进软件建设工作,注册了旅游开发公司,聘请了2名旅游专业人才,招聘了40多名旅游从业人员,邀请专业部门培训旅游从业人员和涉游人员。随着景区建设向纵深推进,黄贤森林公园不断自我加压,各类品牌创建同步进行,2009年,获得了省三星级旅游乡村等省级品牌两个,去年又成功创建浙江省旅游特色村。

为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黄贤森林公园不断推出各种营销策划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2008年5月成功举办了森林公园开放仪式,吸引了2000多名游客。2009年7月举行了日全食观测活动,6000多名游客前来观测旅游。邀请艺术家走进黄贤采风创作,美国科罗拉多洲10名艺术家、宁波书画家、奉化作家等纷纷前来。随着知名度的提高,以宁波为主的自驾游客、旅行社团体游客纷至沓来,杭州等省内游客也开始进入。旅游综合辐射效应不断得以体现,带动了黄贤村相关产业的发展。黄贤村出现了快活林酒店、贤忠私家菜馆、商山餐厅等特色明显的农家饭店,黄贤宾馆、林家铺子、全位旅社等一批农家宾馆生意火爆。据统计,黄贤村共有旅游从业人员200多名,自2008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以来,累计接待游客10万多名,旅游综合收入1000万元以上。

之三:奉化水蜜桃:卖的不仅仅是桃子,还有桃花美景

奉化市萧王庙街道林家村村主任林茂华高兴地说,2010年前期水蜜桃产量减产,后期高温干旱,提高了水蜜桃的品质,味道特别甜,水蜜桃还卖上了好价钱,实现了减产反而增收。去年全村水蜜桃总收入突破600万元,比上年增收180万元。

位于剡江之滨的奉化市萧王庙街道林家村,是水蜜桃专业村,全村262户人家,有95%以上的农户种植桃子,总面积达2100多亩,桃子的收入占全村经济总收入的90%。

早在20年之前,林家村的桃子小、硬、酸,二两六钱重的桃子就可列入甲级桃。从1986年起,该村注重以科技为依托,以基地为示范,积极应用和推广高品质栽培技术,做大做好科技兴桃文章,不断提升水蜜桃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他们从江苏、无锡引种新品种,让老品种更新换代。迄今,林家村的桃子品种有四十多种,以“湖景玉露”和“奉化玉露”为主。同时,大搞规模经营,采取集中统一规划,统一桃种,农民连片开发,在王家山形成千亩基地。最近几年,又投资400多万元,把王家山建设成为高产水蜜桃示范基地,并与市水蜜桃

研究所合作,引进无菌桃袋和反光膜等高新科技,进一步优化早、中、晚熟品种,已成为全市水蜜桃外型、品质最佳基地之一。桃农林海波依靠科技创新,创造了桃园亩产收入超万元的佳绩,已成为桃农中奉化惟一的省科技示范户。

林家村还尝试开发“桃花经济”。堪称为“天下第一桃园”的王家山桃花游,推出了人面桃花相映红服饰秀表演、桃花源里翰墨香耕人书法擂台赛、宁波市“春满桃园”摄影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赏花游客纷至沓来,今年共接待游客5万多人次。有对来自加拿大的夫妇感慨地说:“我们赏过许多国家的桃花,这么壮观的场面,还是第一次看到。”同时,将“桃花经济”延伸,在水蜜桃上市季节,又推出了“滕头观光,林家摘桃”一日游。

富有特色的赏花经济和采摘游方式,给奉化1.3万户桃农带来“精品”生活。奉化桃农如今卖桃再不用出村叫卖,自有经销商、客户、游客上门购买。据估算,奉化5万亩水蜜桃,2010年尽管减产近一成,但是总产值增10%。半斤以上的水蜜桃每个卖到10元,四两至半斤的每个卖5元,成为有史以来最高卖价。

之四:尚田草莓:为农民铺出致富路

昨天上午,在尚田镇孙家前门畈的草莓大棚里,从宁波驱车前来采摘草莓的张女士等人一边摘一边吃,显得格外开心。“每天来这里摘草莓的游客有100多人。一到双休日,村办公楼门口、休闲公园内停满了自驾车,最多的一天接待了200多人。”孙家村草莓种植大户毛亿海高兴地说,“现在基本上不用到市场上去卖草莓了。”

红红火火的草莓采摘游景象,乐了游客,喜了莓农。尚田镇农技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天气原因,今年尚田草莓上市季节比往年推迟了20多天。春节期间,第一代草莓采摘刚好进入旺季,种植户每天一早就来到大棚,年都是在大棚里过的。春节期间,尚田下王至冷西的甬临线两旁,停满各式车辆,忙得草莓种植户应接不暇。下王、孙家、方门、冷西、木吉岭等草莓专业村的优质大棚草莓基地里,更是出现了游人“爆棚”的景象。

在尚田镇龚原村,草莓种植大户舒永济和10多位员工正忙着接待远道而来的草莓采摘游客。去年,他投资上百万元成立了新原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立了奉化面积最大的大棚草莓种植基地。

“现在草莓进入了采摘旺季,一天上市量在500公斤左右。”舒永济说这几天,每天有客人从奉化市区、宁波市区、杭州等地赶来,一边采摘草莓,一边领略乡村自然风光。一亩草莓收入2至3万。

创意农业与乡村旅游 篇7

关键词: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武汉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居民的消费方式也进一步发生转变, 居民休闲消费需求高涨, 休闲消费能力增强, 休闲时间明显增多, 乡村休闲旅游市场需求更加旺盛;各地乡村休闲游的发展热情普遍高涨, 其规模和质量已得到全面提高。尤其近几年, 农村康庄工程的建设和私家车大幅度的增加, 为乡村休闲游提供了有利的交通条件, 加速了我国乡村休闲游的发展。乡村休闲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己经成为中国城镇居民休闲、度假的重要方式。

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概述

1.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相关概念的界定

(1) 休闲农业。关于休闲农业的概念, 有国内学者对其定义的研究, 但目前还无统一定论。大部分学者把休闲农业等同于观光农业或旅游农业。纵观国内学者对其概念的研究, 笔者认为休闲农业是是以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貌、农民劳动生活为主要吸引物, 经过规划与开发, 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与农事活动等融为一体, 进而提高农业生产力, 扩展农业的旅游、休闲功能的一种农业旅游活动。它是一种新型绿色产业模式, 兼具“农业+旅游业”双重性质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 既可发展农业生产、维护生态环境、扩大农村游乐功能, 又可达到提高农业效益与繁荣农村经济的目的。

(2) 乡村旅游。乡村旅游起源于国外, 在国外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我国乡村旅游起源于上世纪80年底, 90年代中后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国内外学者都非常重视乡村旅游概念的研究, 但至今在有关乡村旅游概念的界定还没有达成一致。本文援引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郭焕成、韩非 (2010) 对乡村旅游的定义:乡村旅游, 是指以乡村地区为活动场所, 利用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景观、生产经营形态、民俗文化风情、农耕文化、农舍村落等资源, 为城市游客提供观光、休闲、体验、健身、娱乐、购物、度假的一种新的旅游经营活动。乡村旅游既包括乡村观光农业旅游, 又包括乡村民俗文化风情旅游, 还包括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和乡村自然生态旅游, 是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的新型旅游业。从依托的旅游资源类别来看, 乡村旅游可以分为:观光农业旅游、民俗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和自然生态旅游等。

(3) 二者的关系。通过对以上概念界定可以分析得出,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都是以农业生产模式和农村生活方式为要素, 以自然资源和地域文化为载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两者可以独立存在, 亦可以包容并举。

(4) 乡村休闲游。乡村休闲游是以乡村郊野为活动场所, 以田园风光、森林景观、农业生产活动、乡村自然生态环境、人文景观为旅游吸引物, 以农业和农村特色资源为基础开发旅游产品, 吸引游客 (主要是城市居民) 前来观光游览、休闲度假、考察学习、参与体验的旅游形式, 即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结合。

2. 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

2010年, 农业部、国家旅游局为加快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 推进农业功能拓展、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决定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活动。指出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我国经济社会现实发展的客观需要, 对推进我国农业转变发展方式、优化调整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扩大内需、统筹城乡发展以及拓展旅游业发展空间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是推进农业功能拓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能够将农业从单一的食品保障功能向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涵养、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多功能拓展, 满足城乡居民走进自然、认识农业、体验农趣、陶冶情操、休闲娱乐的需要, 使农业成为传承中华农业文明、对青少年进行优良传统教育的载体。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把农业发展与休闲娱乐结合起来, 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 能够打破一二三产业的界限, 带动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交通运输、建筑、文化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2) 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当前, 在我国实现粮食及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基础上, 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已经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面临的主要任务。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能够延伸农业产业链条, 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发展, 有效拓展农民就业增收的空间。实践证明,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每增加1个就业机会, 就能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增加5个就业机会。

(3) 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可以有效配置农村各种资源, 引导生产要素回流农村, 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发展, 改善农村发展环境和村容村貌。同时, 引导广大农民主动学习和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经营管理知识、法律知识和先进文化, 增强民主意识, 提高组织化程度, 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从而整体带动农业生产水平、农民生活水平和乡风文明水平的提高,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 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以农业为依托, 以农村为空间, 以农民为主体, 以城市居民为客源, 直接对接城市需求和现代消费, 实现“大农业”和“大旅游”的有机结合, 能够有效满足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 加快城乡经济文化融合和三次产业的联动发展,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 将极大地丰富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实践内涵, 有力地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历史进程。

(5) 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是丰富我国旅游产品体系的重要内容。当前, 我国旅游产品体系呈现明显的结构性短缺, 旅游产品数量仍显不足。我国农村地区集聚了约70%的旅游资源,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空间、潜力巨大。大力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 不仅能提供传统的观光产品, 而且能提供更多的集观光、度假休闲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产品。对丰富我国旅游产品体系, 提高我国旅游业总体接待能力, 满足人们日益扩大的旅游消费需求, 把旅游业培育成我国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 将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武汉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1. 武汉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 武汉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 由自发走向规范的发展历程。据武汉市乡村休闲游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的资料, 2010年武汉市乡村休闲游接待游客达1200多万人次,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亿元, 同比增长24.18%, 直接从业人员1.6万人, 转移农村劳动力1.32万人。2011年, 武汉市乡村休闲游接待游客1300多万人次,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6亿元, 同比增长1894%, 旅游专业村已达15个, 乡村休闲游经营单位达1047家, 乡村休闲游直接从业人员1.74万人, 转移农村劳动力1.47万人。2013年仅一季度, 武汉市新城区以赏花游为龙头带动的乡村休闲游,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亿元, 同比增长43%;截至2013年底, 武汉市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主要有农家乐、休闲农庄 (山庄) 、农业旅游点、生态旅游点等四大类型, 共有1112个景点和经营户。2014年1~7月接待游客1481.21万人次,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1.99亿元, 同比增长20.47%和37.37%。预计2015年, 武汉市将建设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专业村30个、农家乐1500家、休闲农庄及农业旅游点160家, 通过完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链, 年接待游客人数达到2500万人次以上,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8亿元以上。

2. 武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类型

目前, 武汉乡村休闲游已经形成了以下八大特色产品类型:一是生态观光型。这类乡村休闲游产品以优美的乡村自然风光或生态旅游景区为依托, 以某一个核心的旅游形态为主题, 围绕该主题来发展并不断形成集群效应。此种类型的乡村休闲游产品遍布武汉市各主要郊区, 比较典型的如黄陂区以木兰生态旅游为主题, 围绕木兰天池、木兰古门、木兰山、木兰湖等景区开发乡村风情游览、民风民俗体验、农家休闲娱乐等乡村休闲游产品。二是农业科普型。这种类型的产品融合了传统农业与现代高科技农业种植技术, 将成规模的农业种植基地打造成为乡村休闲景观供游客观赏, 是集科教性、参与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具有田园风光的新型乡村休闲旅游形式。此种类型的乡村休闲游产品主要分布在武汉市郊区, 其中以黄陂区和东西湖区为主, 如黄陂区的武湖农场、东西湖区的慈惠农场、柏泉农场。三是农事体验型。主要是结合农牧业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生活等内容, 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购农家物、干农家活”, 体验农村文化、生活为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形式。如东西湖区四季吉祥、黄陂区农耕年华农业风情园等。四是民俗民居型。主要是以乡村历史古迹、古村落、古民居、特色村庄、红色遗址为载体, 以历史事件、传奇人物为补充, 深人挖掘民俗文化和乡村风情, 吸引游客参观考察、观光体验的旅游形式。如黄陂区大余湾、长岭明清古镇等。五是特色村落型。比较典型的有东西湖区的石榴红村、黄陂区的刘家山村。这种类型的乡村休闲游产品包含了各种类型的旅游要素, 是一个旅游产品的综合形态。目前武汉市正在加大对这种特色村的扶持力度。六是商务度假型。这类产品主要利用乡村自然风貌为旅游者提供一种返璞归真的自然享受, 但这些休闲会所和度假村在格局上却保留着城市酒店的风格,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主要还是吸引会议型、休闲型、度假型客人, 并非是乡村休闲游旅游者。这种类型比较典型的代表有蔡甸区职工疗养院、新洲区道观河旅游区、黄陂区木兰湖度假区、江夏区龙泉山旅游区。七是美食购物型。这种类型的产品主要是以某一个特色的美食产品作为推广媒介, 顺势带动该产品所在区域的乡村休闲游的不断发展。如江夏区汤逊湖的鱼丸子、蔡甸区的野藕汤和新农牛肉、新洲区的汪集鸡汤、洪山区的洪山菜薹等, 这些产品都在当地促成了一批美食街、休闲农庄的兴起和发展。八是休闲拓展型。主要是利用乡村的崇山峻岭、郊野田原, 开展登山、攀岩、露营、野炊等活动, 让游客尽情投人大自然的怀抱, 感受不同于钢筋水泥的自然风光, 从极具乐趣、挑战的户外运动中感受刺激, 在与自然险阻的拼搏与较量中, 不断磨练自我意志的旅游形式。如黄陂区木兰草原等。

三、武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目前武汉乡村休闲游已经取得了一些喜人的成绩, 笔者从武汉市农业委员会获悉, 武汉乡村休闲游的快速发展, 得益于武汉市农业局、武汉市旅游局联手大力推行的四种发展模式:

1. 农旅结合模式

主要是将现代都市农业特色产业与发展旅游业相结合, 通过完善旅游服务功能, 展示现代农业科技成果, 为市民提供农事体验休闲的旅游产品。如:武汉生态农业园、柏泉现代农业示范园、如意观光农业园等一批现代都市农业园区和东西湖太空莲基地、葡萄采摘园、蔬菜采摘园、草莓采摘园、田间超市等一批体验休闲农业点。将农业特色产业、品牌建设与农事会节想结合, 打造了蔬菜节、洪山菜薹节、蘑菇节、莲藕节、玉米节、螃蟹节等“一区一节”品牌。

2. 扶贫开发结合模式

主要是通过开发边远贫困地区山水资源来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农业旅游景区、景点。如:黄陂清凉寨与刘家山村、木兰天池与官田村、木兰古门与仁和村、锦里沟与道士冲村、木兰草原与张家榨村, 新洲道观河景区与石寨村等。景区建设与景区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农民就业有机结合, 实现了贫困地区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的目标。一批贫困村、贫困户实现了脱贫致富。

3. 新农村建设模式

主要是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 以特色专业村建设推动新农村建设。如:东西湖区的四季吉祥、柏泉古镇, 江夏区群益村, 蔡甸区炉房村, 洪山区先建村等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专业村、特色村。预计2015年, 全市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专业村达到30个。

4. 特色农产品开发模式

主要是将农村土特产品开发为旅游商品, 通过延长产业链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如:黄陂的鸭脖、豆丝、糍粑、葛粉、蜂蜜;蔡甸的藕汤、新农牛肉;江夏的界豆、蒸肉、风干鱼;新洲的汪集鸡汤、陶河炒鸭等已经成为广大市民家喻户晓的旅游土特商品。

目前, 武汉乡村休闲游主推四种模式, 把以上四种模式和全国乡村休闲游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对比, 不难发现, 武汉主推的这四种模式, 农旅结合模式即传统的田园农业旅游模式, 新农村建设模式即村落乡镇旅游模式。其中, 新农村建设模式与扶贫旅游开发模式, 是指在旅游发展过程中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 通过发展乡村休闲游来推进我国农业转变发展方式、优化调整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 进而带动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 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从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特色农产品开发模式是指在开发乡村休闲游产品时, 要充分利用农业特色资源, 培育特色旅游产品, 提升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

四、武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创新

中国乡村休闲游的发展已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一些地区的乡村休闲游起步早、发展较为成熟, 它们的经验模式对于起步较晚的地区能够起到示范作用。成都是我国乡村旅游的发源地, 其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典范一直受到全国其他地区的关注, 被誉为成都“农家乐”模式, 随后又有北京“民俗村模式”、云南“旅游小镇”模式、贵州“村寨游”模式等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本文对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进行研究与总结, 通过与武汉乡村休闲游发展模式进行对比, 结合武汉目前的乡村休闲游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类型, 总结分析得出武汉未来发展乡村休闲游, 其发展模式可以借鉴以下几个成功经验模式。

1. 田园农业旅游模式

以农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为旅游吸引物, 开发农乡游、果乡游、花乡游、渔乡游、水乡游等不同特色的主题旅游活动, 满足游客体验农业、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 主要类型有: (1) 田园农业游。 (2) 园林观光游。 (3) 农业科技游。 (4) 务农体验游。田园农业旅游模式是传统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也是目前武汉市最主要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在武汉, 此种发展模式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可以重点考虑进一步开发和完善黄陂木兰生态旅游区、木兰天池景区、大余湾民俗文化村、锦里土家风情谷、木兰草原新村、江夏龙泉山风景区、新洲道观河旅游区、东西湖四季吉祥景区、洪山天兴洲旅游区。

2. 休闲度假旅游模式

依托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怡人的清新气候、独特的地热温泉、环保生态的绿色空间, 结合周围的田园景观和民俗文化, 兴建一些休闲、娱乐设施, 为游客提供休憩、度假、娱乐、餐饮、健身等服务。主要类型有: (1) 休闲度假村。 (2) 休闲农庄。 (3) 乡村酒店。武汉发展乡村休闲游, 应着力推进休闲度假旅游模式。可以重点考虑提升蔡甸知音湖旅游度假区、黄陂木兰湖旅游度假区、江夏梁子岛旅游度假区等度假休闲型乡村休闲游景区的功能与品位。

3. 村落乡镇旅游模式

以古村镇宅院建筑和新农村格局为旅游吸引物, 开发观光旅游。主要类型有: (1) 古民居和古宅院游。 (2) 民族村寨游。 (3) 古镇建筑游。 (4) 新村风貌游。武汉有一批极富特色的古村落、古镇。2009以来, 湖北省启动旅游名镇、名村和星级农家乐的创建工作, 黄陂木兰镇被列为首批湖北省旅游名镇创建单位, 并创建成功, 黄陂大余湾被列入首批百个旅游名村创建单位。发展乡村休闲游要利用好特色村落、乡镇, 特色村落、乡镇是乡村休闲游的核心吸引物, 应该深度挖掘村落、乡镇文化内涵, 提炼村镇个性, 体现“一村一品”的发展特色。可以考虑重点发展黄陂大余湾民俗文化村、锦里土家风情谷、李集泥塑村、刘家山村、江夏区山坡乡、新洲问津书院等项目。

4. 民俗风情旅游模式

以农村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旅游吸引物, 充分突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 开发农耕展示、民间技艺、时令民俗、节庆活动、民间歌舞等旅游活动, 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主要类型有: (1) 农耕文化游。 (2) 民俗文化游。 (3) 乡土文化游。 (4) 民族文化游。旅游的本质属性是文化性, 旅游活动是人的文化活动和审美实践, 多数游客的旅游动机是追求知识、体验异域风情, 因此, 民俗风情旅游活动一直是旅游的重头戏。武汉发展乡村休闲游, 要深度开发民俗风情旅游资源, 尤其是民俗节庆旅游资源。民俗节庆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乡村休闲游资源, 它对乡村休闲游的发展具有带动效应。目前, 武汉应该重点以黄陂木兰文化节、新洲花朝节、汉南玉米节、洪山菜薹节、蔡甸莲藕节、东西湖蔬菜节、江夏捕鱼节等为龙头, 将乡村节事庆典旅游产品和民俗旅游产品组合起来开发。

5. 科普及教育旅游模式

利用农业观光园、农业科技生态园、农业产品展览馆、农业博览园或博物馆, 为游客提供了解农业历史、学习农业技术、增长农业知识的旅游活动。教育科普型乡村休闲游产品是武汉市目前较为缺乏的产品系列, 应积极引导发展教育科普型乡村休闲游。武汉可以利用蔡甸沉湖湿地旅游区、新洲涨渡湖旅游区、汉南五湖湿地旅游区、金口中山舰旅游区等旅游区, 利用城郊乡村生态资源, 大力开展森林科普游、湿地观光游、自然观鸟游等专项教育科普型旅游活动。

6. 回归自然旅游模式

利用优美的自然景观、奇异的山水、绿色森林、静荡的湖水, 发展观山、赏景、登山、森林浴、滑雪、滑水等旅游活动, 让游客感悟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主要类型有: (1) 森林公园; (2) 湿地公园; (3) 水上乐园; (4) 露宿营地; (5) 自然保护区。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是发展乡村休闲游的有利条件, 武汉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和森林资源, 但在水资源与森林资源的旅游开发上还有待进一步发掘。就水资源来讲, 可以进一步开发东湖、南湖、汤逊湖、梁子湖、木兰湖等湖泊;从森林资源来说, 应加大对洪山区九峰山国家森林公园、马鞍山森林公园, 江夏区青龙山森林公园, 蔡甸区的嵩阳山森林公园、九真山森林公园, 黄陂区素山寺森林公园, 新洲区将军山森林公园等的开发力度。

据悉, 2015年中国森林旅游节暨生态休闲产业博览会将在今年10月至11月间来到武汉。旅游节期间, 市民不仅可以欣赏到全国森林旅游资源, 还可以享受官方组织的森林休闲活动, 了解更多的好山好水和生态休闲产品。届时, 武汉应抓住本次森林旅游节暨生态休闲产业博览会的机会, 大力推广武汉乡村休闲游旅游产品。

参考文献

[1]郭焕成, 韩非.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0, (12) .

[2]罗佩, 马远佳.休闲农业建设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1, (5) .

[3]马勇等.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及模式——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例[J].经济地理.2007, (2) .

[4]邓爱民.武汉市乡村休闲游产品体系深度拓展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1, (10) .

创意农业与乡村旅游 篇8

2009年10月26日,在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和农业部乡镇企业局的关心和指导下,在中国旅游协会的支持下,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以下简称分会)成立。分会作为促进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行业组织,作为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共同推进工作的平台,主要任务是及时向政府部门提出行业发展的有关建议,反映会员单位的愿望和要求,在会員和政府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努力为会员提供有效服务。截至2011年4月,分会共发展单位会员625家。现有会长1名、常务副会长1名、副会长15名,秘书长1名,副秘书长7名,理事单位82家。分会秘书处设在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具体工作由中心休闲农业处承担。

分会成立以来,组织开展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创建、精品线路推介、从业人员培训、节庆活动宣传等工作,为会员单位提供服务,提高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快速、健康、规范发展。在分会的各项工作中,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创建是分会工作的重中之重。

2.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创建意义重大

2010年7月5日,农业部与国家旅游局联合签署了共同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合作框架协议,明确提出:支持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创建行动。按照协议要求,于2010年开始启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创建行动,目的是通过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创建行动,建成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园区),带动行业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升发展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和良好服务。

2.1开展星级示范创建活动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文件精神,落实两部局战略决策的必然选择

2010年的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和农村服务业,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2009年的国务院41号文件也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在妥善保护自然生态、原居环境和历史文化遗存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民族村寨、古村古镇,建设特色景观旅游村镇,规范发展‘农家乐’、休闲农庄等旅游产品。”分会作为两部局共同组建的社团组织,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是职责所在;如何规范行业发展,提升会员单位的服务质量与发展水平,更好地为会员单位提供服务是义务所在。开展星级创建活动是两者的结合点。2010年7月5日,农业部与国家旅游局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把开展示范县、示范村、示范点和星级园区(企业)的创建,作为两部局共同推动工作的重要抓手。要完成两部局的任务,就需要按照星级创建的通知要求,坚持标准、严格程序,公正、公开地开展试评工作,确保质量。

2.2开展星级示范创建活动能够有力地推动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既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当前政府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实践证明,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能够有力地推动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紧密连结的一种新型农业产业形态。横跨一、二、三产业,融合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生态。它源于农业,建在农村,惠及农民,融通城乡,服务社会。据专家测算,休闲农业每增加1个就业机会,就能带动整个产业链增加5个就业机会。一个年接待10万人次的休闲农庄,可实现营业收入1000万元,直接和间接安置300名农民就业,可带动1000户农民家庭增收。这个测算是符合实际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对促进农民增收,推动新村农建设的作用十分巨大。

星级示范创建工作能够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有力地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优化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对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扩大内需以及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3开展星级示范创建活动是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

从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和进程看,它是个新兴的产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大体上经历了萌芽起步、初步发展、较快发展和规范提高四个阶段。

从这四个发展阶段看,当前我国休闲农业发展正在经历五个重大转变。一是在发展秩序上,从农民自发发展,向各级政府规划引导发展转变,也就是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变;二是从休闲功能上看,从简单的“吃农家饭、住农家院、摘农家果”,向回归自然、认识农业、怡情生活等方向转变;三是从空间布局上看,从最初的景区周边和个别城市郊区,向更多的适宜发展区域转变;四是从经营规模上看,由一家一户一园的分散状态,向园区和集群发展转变;五是从经营主体上看,从以农户经营为主,向农民合作组织经营、社会资本共同投资经营发展转变。

当前,我国休闲农业进入了快速发展、规范提升的新阶段。休闲农业越来越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尤其是中央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大量的财政资金伴随着各种优惠政策向农村地区倾斜,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加上休闲农业潜在的巨大市场前景,吸引了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休闲农业已经成为一些地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休闲农业发展势头迅猛,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部分企业、园区规划还不够合理,管理不够规范,产品雷同、功能单一,服务质量、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经济效益不好等。

分会希望通过开展星级示范创建行动,对会员企业的发展进行规范和提高,制定促进行业发展的相关标准和良好的操作规范,加快培育一批定位科学、管理规范、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星级企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树立典型,打造样板,引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2.4开展星级创建活动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重要举措

当前在一些地区,特别是一些大型城市,消费者去农村消费,体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情趣的积极性很高,但同时他们也有一些担心,担心食品质量有问题,担心服务质量有问题,担心住宿有问题,担心人身安全有问题。

面对这种情况,作为分会要帮助消费者树立对行业的信心。甚至无法保证所有的企业都有较高的水平,但可以靠星级示范创建行动推选出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并通过各种方式把信息提供给消费者。让他们放心地到星级企业去消费。这既有利于增强广大消费者对这个行业的信心,扩大市场份额,也有利于企业之间形成良性竞争,有利于整个行业的规范提高。

2.5开展星级创建活动是进一步推进工作的重要基础

分会成立以来,在农业部、国家旅游局的指导下,在广大会员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省主管部门和牵头单位的密切配合下,开展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也进行了许多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为了更好地为会员服务,吸引更多的游客走进园区,帮助星级企业提升知名度,扩大影响,增加经济效益,下一步还要开展一些工作。一是实现行业优质企业网络营销。与相关科研单位联合建设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商业网站,打造一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的在线交易互动平台。商业网站运行后,届时可以实现网络展示、网上交易、网络销售、网友互动、在线咨询,网上3D视频展示等诸多功能。从而实现全行业从传统销售模式向网络宣传、网络销售的跨越性发展。要想让网络营销模式健康发展下去,最核心的一个问题,就是必须保证网上提供的信息与现实中的产品服务信息相一致。为此,需要对参加网络销售的企业严格把关,而星级示范创建行动就能做到这一点。二是精品线路推介。下一步计划在全国整合推出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精品线路,绘制出一张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精品地图,推荐给旅行社和广大消费者。一个企业做得的再好也只能是一个亮点,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有限,如果把每个亮点有机地结合起来,穿成一条线,就能实现优势互补,就能提高竞争力,增强吸引力,增加消费者的停留时间。星级示范创建行动就是选出这些亮点,为精品线路的推出做好准备。

另外,星级示范创建行动也是提升全行业的品牌形象、增强消费者的信心,拉动消费,扩大内需,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和条件的重要举措。

3.2011年开展星级示范创建工作的几项要求

2011年,分会在总结2010年星级创建试点试评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坚持创建标准,规范工作程序,扎实推进2011年星级示范创建工作,力争把这项工作做成分會的品牌。

3.1 2011年星级示范创建必须坚持的几个原则

3.1.1严格标准 开展星级示范创建的目的是为了规范提高,增强行业的竞争力,绝不是沽名钓誉,不是要发个五星级的牌子。如果评出来的企业,带着五星级的帽子,挂着五星级的牌子,其实是三星级的水平,那就没有太大的意义,甚至可以说是失败的。所以要坚持评选的标准不动摇,保证评出来的企业具备应有的水平。这个标准是全国统一的,按照这个标准评出来的企业(园区)不论地域、省份,质量和水平都基本相同。

3.1.2稳步推进 要保证质量,不能着急,不能图快。去年参加星级示范创建的企业很多,有的企业也基本上符合相关的条件。但为了星级示范创建能够扎实有效的推进,为了保证评出来的企业具备应有的水平,分会按照从严要求、稳步推进的原则,控制规模保证质量,严格控制了参评企业的数量。目的就是要推出一批优中选优,能够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的企业,树立起行业的品牌,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社会各界的认可。今年,分会仍然坚持这个原则,继续稳步推进。

3.1.3动态管理 星级示范创建行动,不能像搞别的活动那样,创建时轰轰烈烈,企业压力大,水平提高很快。一旦创建阶段工作完成并取得星级了,压力变小又回到了当初的水平。为了保证企业水平一直能够保持较高水平,保证评出的星级企业一直具备较好的状态,要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淘汰机制。星级企业并不是终身制,有效期三年,三年后要通过复审复核程序才能保留星级企业的称号。在接到游客投诉并查实后,会给与企业警告、限期整改直至取消星级企业称号的处置。星级企业(园区)内审员的一项很重要的职责就是不断提醒企业领导,在加强管理、完善设施、不断提高上下功夫,这样才能保持发展水平不下降,同时内审员也要努力在工作中发挥作用,为企业的发展壮大作贡献,为提升休闲农业的发展水平献才智。

3.1.4分级负责 前期星级示范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各省牵头单位的大力支持。分会的人员和精力十分有限,不可能充分了解各省企业的具体情况,对参加星级示范创建企业信息的真实性,需要各省牵头单位进行审核。尤其要注意审核企业的诚信守法经营情况、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带动三农的作用。必须保证所有星级企业都是遵纪守法,诚信经营,依法纳税,符合国家土地使用政策的合法企业。这是红线,这方面的审核主要靠各省牵头单位来把关。要确保推荐的企业不出问题,省级牵头部门要特别关注;要给县级主管部门讲清楚,经过审核的企业要经得起检验,审核部门要负起责任。

3.1.5申报不降档 所谓申报不降档就是申报了五星级企业,分会就只按照五星级的标准来审核,如果企业没达到五星级标准,就不能降低星级,下次要重新申报。其实在我看来,三星级企业与五星级企业本质区别在于市场定位不同,服务的消费人群不同,就像宾馆一样,有些消费者经济实力有限是不会选择五星级宾馆。之所以实行申报不降档的原则,是因为这样既有利于企业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明确自我创建的目标,保证自我创建的水平,也有利于星级示范创建工作的有序开展。

上述五个原则是一个统一的体系。申报不降档原则是为了保证企业自我创建的有效性;分级负责原则是加强对企业资料真实性的审查力度;坚持标准和谨慎推进原则是为了保证评上的企业达到应有的水平;动态管理原则是为了保证评上的企业能够保持较高的水平,不退步。我们的星级示范创建工作一定要按照这五个原则来开展。

3.2星级示范创建工作程序

为规范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创建工作,我们总结2010年的创建工作经验,制定了星级示范创建工作程序:

3.2.1自愿申报 分会下发通知,组织拟申报星级创建的会员单位自愿报名。

3.2.2企业(园区)选定内审员 自愿申报参加星级创建的单位指定3名以上管理人员作为星级创建工作内审员,负责本企业的自我创建和自测初评等有关工作,同时填写内审员登记表。

3.2.3内审员培训 分会组织对拟申报星级创建的企业(园区)内审员进行培训,考试合格后颁发培训证书。

3.2.4申报材料 参加内审员培训的会员单位准备申报材料。经内审员自我评审达到三星级以上标准后,向所在地县农业和旅游部门提交申请书和申报材料。

3.2.5县级初审 经县级主管部门初审合格后,向省级牵头实施单位提出申请。

3.2.6省级复审省(区、市)示范创建工作牵头实施单位遴选本地区参加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试评的会员单位,汇总后向分会申报。

3.2.7审核材料 分会组织专家对各省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包括省级牵头实施单位确认文件、会员资格、申报材料及相关证明材料的完整性),通过审核后确定拟进行验收企业名单。

3.2.8验收准备 分会组建由分会领导、专家和省级牵头实施单位管理人员组成的验收小组;申报企业准备材料并对申报星级进行再确认,并由省级牵头实施单位汇总后报分会。

3.2.9组织验收 分会按照分级评审原则进行验收工作。四星级与五星级验收程序具体如下:现场考核和随机实地考核。分会组织验收小组按照评分标准,现场详细考核申报五星级企业基础设施、环境、安全、卫生、参与体验项目、民俗文化项目、住宿餐饮等软硬件条件。并随机对申报四星级的企业进行实地考核。现场考核进行现场打分,但不当场公布考核得分;意见反馈。验收小组对企业考核情况进行讨论后,与企业管理人员和内审员座谈,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复议定级。验收小组结束现场考核后,写出评审总结报告,提出评审建议结果,报评定委员会,经评定委员会研究后确定验收结果及星级。

3.2.10备案 所有级别的星级企业(园区)都要经过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创建评定工作评定委员会研究确定,并报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备案。

3.2.11公示 经评定委员会确定的星级示范企业(园区),将在“中国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网(网址:WWW.CRR.GOV.CN)”上进行7个工作日的网上公示,接受社会和公众的监督。

3.2.12授牌 通过公示后的星级示范企业(园区),由分会统一发文向社会公布,分别授予“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园区)”的称号,并颁发统一制作的牌匾和证书。

3.2.13管理 对获得“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园区)”称号的单位将实行动态管理,有效期三年。同时将组织专家委员会不定期以明查暗访等方式进行抽查,发现弄虚作假、不符合创建条件的单位将取消其称号。

以上工作程序和安排基本参照了2010年星级示范创建的工作步骤,在此基础上,经分会会长、秘书长办公会研究,进行了小调整,即“先开展内审员培训,再组织企业(园区)申报”。

4.开展星级示范创建要把握好的几个关键问题

2010年,分会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创建试点试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受到各地主管部门和企业的高度认可。总结去年的工作,开展星级示范创建活动,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4.1科学制定标准

星级示范创建标准,应该是相应星级企业园区应该具备的水平,也是创建过程中园区(企业)的努力方向和目标;五星级园区的标准是当前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最高标准。这个标准要符合当前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实际,各项指标既不能过高,又不能太低,把握不当,就会失去意义。分会对标准的制定高度重视,分会领导多次研究讨论,甘会长等分会领导还多次到基层调研。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坚持从实际出发,广泛听取专家、省级相关部门和园区的意见,反复修改,现行试验,不断完善。去年使用的2010年试行版评分标准,包含10大类43个方面,共100分。通过试点试评,针对该标准存在的欠缺进行了修改,突出“三农”、突出重点、突出特色、增强可操作性,细分了各项检查项目的具体要求。同时,在框架结构、分值权重等方面作了一定调整。一是分值从100分扩大到1000分。二是星级达标实现双控。除了达到相应等级需要的分值外,还需要在评分的五大方面达到60%的分值。三是框架结构更加清晰。把原稿的交通条件、浏览条件、安全等10大审查项目,归类为硬件、软件、生态环境、安全卫生、生产经营状况5个方面。相信新标准对顺利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创建工作、对指导和引导各地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都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4.2合理控制星级企业(园区)数量

设定数量限制,主要是保证质量,达到优中选优、宁缺毋滥,也是出于星级创建品牌建设的考虑。尤其是五星、四星级的园区,必须是响当当的精品,名副其实,经得起消费者的检验,这样星级创建才能有生命力,才能为园区带来效益。基于以上考虑,对星级企业(园区)的数量进行控制,即申报企业(园区)首先要满足相应星级的评分标准,这是首要条件,在此基础上,按照各地工作进展的实际情况对评定的总量进行指标控制。既要保质,又要保量,这样就能既减轻各省的压力,方便工作,又能保证星级创建工作持续下去。

4.3严格程序,层层严格把关

创建活动要有严密的程序,制定了13个工作程序,每个程序的工作内容也非常明确,按照这些程序操作,就能经得起检验。各省牵头部门和县级管理部门,要对申报企业(园区)的材料进行严格审核,尤其是土地使用、环保、依法经营等这些比较重要、比较敏感的问题,一定要严格把关。最后的评审结果要在网上公示,如果在公示中出了问题,甚至是被媒体曝光,不仅是对相关地区、园区的伤害,也是对星级创建的伤害。因此,有关部门要认真负责,把好初审关。对企业(园区)申报的星级要进行严格审核,我们的原则是“申报不降档”,企业申报的是五星,我们就要按照五星的标准验收,五星达不到,那就评不上,下次还要重新申报。要明确那些园区可以参加创建。并不是所有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园区)都可以参加星级示范创建工作,我们开展星级示范创建主要是针对分会的会员单位。对申报企业(园区)的资格,进行了限定,要求必须是会员单位,不是会员单位的企业(园区)先办理入会手续,入会满一年,并且履行会员义务缴纳会费的,才能申报参加星级创建活动。

4.4企业要高度重视

分会开展的活动,前提是会员单位自愿参加,因为组织者是分会,不能强迫命令。星级示范创建工作的主体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园区),必须让申报企业(园区)充分认识到星级示范创建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把星级创建变成自觉行为,这样企业才能高度重视星级示范创建。从去年试点试评的经验看,申报企业(园区)对星级创建工作重视的,各项工作做得也比较好,验收的时候就比较顺利。如果申报企业(园区)不重视,不做好准备,条件达不到我们的要求,那就评不上相应的星级。五星级园区——辽宁葫芦山庄的刘国林董事长说,五星级的牌子不仅仅是荣誉,更重要的是责任,要不断完善,不断提高。我们实行动态管理,也是督促企業要不断进步,不断发展,才能保持相应星级的荣誉,也是给企业一项压力。

上一篇:镇食品安全工作总结下一篇:特种设备与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