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心理学效应

2024-07-13

有趣的心理学效应(通用8篇)

有趣的心理学效应 篇1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罗密欧与朱丽叶相爱,但由于双方世仇,他们的爱情遭到了极大阻碍,但压迫并没有使他们分手,反而使他们爱得更深,直到殉情。这样的现象我们叫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所谓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就是当出现干扰恋爱双方关系的外在力量时,恋爱双方的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更加牢固。

从众现象

一则笑话这样说道:一人闲逛街头,忽见一长队,赶紧站到队后排队,惟恐错过什么购买紧缺必需品的机会。等到队伍拐过墙角,发现大家原来是排队上厕所,才不禁哑然失笑。这就是从众闹出的笑话。从众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用通俗的话说,从众就是“随大流”。可以表现为在临时的特定情境中对占优势的行为方式的采纳,也可以表现为长期性的对占优势的观念与行为方式的接受。

晕轮效应

许多青少年因崇拜某位明星的某些特征,比如长相,歌声等,于是就不顾一切模仿明星的行为,搜集他们用过的一切东西。这其实就是晕轮效应在作怪。晕轮效应就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倾向,即人们在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的或坏的印象后,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的其他方面的特征。平时说的“爱屋及乌” 就是晕轮效应的一个突出表现。

马太效应

《圣经・马太福音》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富翁给他的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去做生意。一年后他召集仆人想知道他们各自赚了多少,其中第一个人赚了十锭,第二个人赚了五锭,最后一个人用手巾包了那锭银子,捂了一年没赚一个子儿,这位富翁就命令后者把那锭银子交给赚钱最多者。该书第二十五章说:“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1973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莫顿用这句话概括了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作出的科学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未出名的科学家则不承认他们的成绩。”莫顿将这种社会心理现象命名为“马太效应”。

安慰剂效应

所谓安慰剂,是指既无药效、又无毒副作用的中性物质构成的、形似药的制剂。安慰剂多由葡萄糖、淀粉等无药理作用的惰性物质构成。安慰剂对那些渴求治疗、对医务人员充分信任的病人能产生良好的积极反应,出现希望达到的药效,这种反应就称为安慰剂效应,

使用安慰剂时容易出现相应的心理和生理反应的人,称为“安慰剂反应者”。这种人的特点是:好与人交往、有依赖性、易受暗示、自信心不足,经常注意自身的各种生理变化和不适感,有疑病倾向和神经质。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首因效应。

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交往中最后一次见面给人馨下的印象,这个印象在对方的脑海中也会存留很长时间。

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这两种现象很常见。

霍桑效应

为了调查研究各种工作条件对生产率的影响,美国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一个大车间的六名女工被选为实验的被试者,实验持续了一年多。这些女工的工作是装配电话机中的继电器。首先让她们在一个一般的车间里工作两星期,测出她们的正常生产率,然后把她们安排到一个特殊的测量室工作五星期,这里除了可以测量每个女工的生产情况外,其他条件都与一般车间相同,即工作条件没有变化。接着进入第三个时期,改变了对女工们支付工资的方法。以前女工的薪水依赖于整个车间工人的生产量,现在只依赖于她们六个人的生产量。在第四个时期,在工作中安排女工上午、下午各一次5分钟的工间休息。第五个时期,把工间休息延长为10分钟,第六个时期,建立了六个5分钟休息时间制度。第七个时期,公司为女工提供一顿简单的午餐。在随后的三个时期每天让女工提前半小时下班。第十一个时期,建立了每周工作五天的制度。最后第十二个时期,原来的一切工作条件又全恢复了,重新回到第一个时期。老板是想通过这一实验来寻找一种提高工人生产效率的生产方式。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不管条件怎么改变,如增加或减少工间休息,延长或缩短工作日,每一个实验时期的生产率都比前一个时期要高,女工们的工作越来越努力,效率越来越高,根本就没关注过生产条件的变化。

之所以会这样,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女工们感到自己是特殊人物。受到了格外好的待遇,她们引起了人们极大的注意,因而感到愉快,便遵照老板想要她们做的那样去做。

通过操纵一个人的环境,让他与众人分离,特别密切地关注他,使他感到很特别,都会对他产生很大的压力。如果他知道人们期望他干什么,只要没有想要拒绝的特别理由,他会尽一切努力按人们的期望去干好每一件事。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霍桑效应。

霍桑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了影响生产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不是待遇和工作条件,而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有趣的心理学效应 篇2

一、积极的暗示效应

我们的心理总是不断地从自己或他人那里接受各种各样的暗示, 这种暗示有时会让你充满喜悦和信心, 帮助你更加乐观地去面对生活, 使自己变得更加自信和快乐。这种积极的暗示可能来源于别人无意识的动作也可能来源于自己对自己的鼓舞和振奋, 无论如何, 积极的暗示效应总是能够帮我们增强勇气, 克服困难, 增加自信。比如, 一个普通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去公司应聘, 面试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应征者很多, 而且很多人怀揣着名牌大学的毕业证还有各种各样的获奖证书, 奖章。单从硬件条件比, 这个大学生觉得自己逊色很多, 顿时心里开始自卑起来, 觉得别人看起来哪方面都比他强, 每一个人都深不可测。他越想越害怕, 甚至想打退堂鼓了。这时, 他忽然听到旁边两个女生聊天, 其中一个说:“哎呀, 我六级还没考过呢。”他一听, 心理嘀咕着这两个女生看起来实力都好强, 但是竟然连六级都没有过, 难道是我把别人想得太强了, 太贬低自己了?他再环视了一下周围, 他暗暗给自己打气, 一定是这样的。我不能轻视自己, 他们有他们的强项, 我有我的优势, 竞争还没开始, 鹿死谁手还不知道, 我一定不能先慌了阵脚, 连六级都没过的人都敢来应聘, 我有什么好怕的。于是, 他的自信心又开始一点点复苏, 他整理了衣服, 昂首挺胸地走进了面试了房间。果然, 他发挥的出奇得好, 妙语连珠, 并且自信大方, 最终他获得了面试官的青睐。这个例子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积极的暗示效应能让我们面对挑战更加勇敢, 这个大学生在沮丧之时, 因为别人一句无意识的话, 开始给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最终战胜自我。其实, 在我们的生活中困难和险境无处不在, 再坚强的人也有自信崩塌, 无所适从的时候, 当我们面对这些危机的时候, 我们必须首先调整自己的心态, 不断地运用来自他方或者自我的积极暗示鼓励自己往好的方面想, 增强自己的信心, 凡事看到积极的一面, 这样一来, 就没有什么困难可以真正吓到我们。

二、消极的心理暗示

积极的心理暗示能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 同样消极的心理暗示也会对我们产生作用, 它会慢慢地击垮我们的意志, 让我们变得沮丧, 自卑, 听天由命。因为每个人的心里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不同的弱点, 这些心理上的弱点就好比碧玉上的瑕疵, 不经意却实实在在的存在着, 它可能会在某一特定的时期成为你前进道路上的羁绊, 干扰你的思维和判断, 甚至会影响你的人际关系和处世态度。如果, 你总是受到来自于别人或者自己发出的消极心理暗示的影响, 那会产生很大的危害。举个例子, 有个职员辛辛苦苦熬了两个通宵精心准备了一个项目, 幻灯片打开了, 公司高层到齐了, 他已经准备得十分充分了, 因此他自信满满, 稳操胜券。谁知道就在他准备开始演示幻灯片的时候, 幻灯片忽然出现了故障, 他开始有点焦急, 赶紧调试, 望着周围各种异样的目光, 他开始冒冷汗, 不一会他听见人群中的窃窃私语, 他想:完了, 他们肯定是在嘲笑我。幻灯片终于调好了, 但是他的紧张情绪并没有缓和, 他告诉自己:一出场就搞砸了, 就算后面弄得再好也没用了。他信心顿时一落千丈。人群中依然有人窃窃私语, 还有人的手指来指去, 他想:完了, 难道我的衣服没穿好?脸上有东西?我肯定出丑了。真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他呆站在那还一会, 领导见状忙说:可以开始了。他一听, 又想:完了, 领导肯定不耐烦了, 催我了, 哎, 我表现得真是太差了, 以后再也不会给我这样的机会了。他越想越沮丧, 越沮丧越紧张, 导致他精力无法集中。他再看看人群, 他觉得所有人都在看他的笑话, 都在等他出丑, 他再也受不了, 竟然晕倒在台上。从这个例子中, 我们能感受到消极的心理暗示带来的可怕后果, 而这个人就是被自己疑神疑鬼, 不自信的心理暗示不断折磨, 不断耗损, 最后终于把自己打倒了。

通过对积极的暗示效应和消极的暗示效应的探析, 我们更加明白, 在日常生活中, 一定要认真分析来自他人或者自己带来的暗示效应。当我们感觉到来自他人的暗示, 甚至已经因此而导致自己身心发生改变时, 一定要注意分析暗示的来源、原因以及对自己的作用, 尽量做到接纳积极暗示, 摒弃消极暗示。而在我们与他人交往中, 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是否给他人带来了某种暗示, 我们应当尽量带给他人积极的心理暗示, 而避免给他人带去消极的心理暗示。

参考文献

[1]冯忠良、伍新春:《教育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年10月。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

[3]沙莲香:《社会心理学》, 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年10月。

有趣的心理学效应 篇3

心理学无时无刻不潜藏于我们的生活当中。

1.光环效应:

又称晕轮效应,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

美国心理学家戴恩等人有个研究,让被试者看一些照片,照片上的人分别是有魅力的、无魅力的和魅力中等的,然后让被试者从与魅力无关的方面去评价这些人,如他们的职业、婚姻、能力等,结果发现,有魅力的人在各方面得到的评分都是最高的,无魅力者得分最低,这种漂亮的人各方面都好,实际上就是光环效应的典型表现。

启示: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观点,孩子成绩好,就样样都会好;孩子成绩差,就觉得他一无是处。可孩子也是人,他的闪光点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受到别人的尊重。这就需要家长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不只拘泥于成绩这一个维度的评价。否则,会让更多的孩子感受不到教育的真正内涵——“爱”。

2.蝴蝶效应:

原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EdwardLorenz)1963年在一篇提交纽约科学院的论文中分析了这个效应。“一个气象学家提及,如果这个理论被证明正确,一个海鸥扇动翅膀足以永远改变天气变化。”蝴蝶效应通常用于天气、股票市场等在一定时段难于预测的比较复杂的系统中。

启示:

在生活中也是同样,我们早上早起半小时,可能会给一天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久而久之,会演变成一场“革命”。而如果我们开始推诿、抱怨,还不加以及时调整,结果可能就是一场“风暴”,最终摧垮我们的身心。

3.刺猬法则:

“刺猬”法则可以用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来形象地说明: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可怎么也睡不舒服,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紧挨在一块儿,反而无法睡得安宁。几经折腾,两只刺猬拉开距离,尽管外面寒风呼呼,可它们却睡得甜乎乎的。

启示:

“刺猬”法则就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这在那种混合大办公室里特别容易体现。当有人试图靠近我们时,如果超过了社交距离(大概是120~360cm),我们都会敏感地逃开,因为我们每个人内心的亲密距离,只能对很少一部分人开放,其它人一旦触碰,会激起我们内心的焦虑和恐惧情绪。

4.从众效应:

有一个成语叫做三人成虎,意思是说,有三个人谎报市上有老虎,听者就信以为真。这种在社会群体中容易不加分析地接受大多数人认同的观点或行为的心理倾向被称为从众效应。

启示:

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否则我们将永远活在别人的阴影之下。不过,我们也同样可以发挥从众效应的积极作用,通过电视、报纸等舆论阵地宣传正面和积极的消息和事例,引导人们健康生活,保持一种积极阳光的心态,也不失为一种好的从众效应。

5.酝酿效应

“酝酿效应”来源于阿基米德实验中对浮力定律的发现。

在古希腊,国王让人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但他又怀疑工匠在王冠中掺了银子。可问题是这顶王冠与当初交给金匠的一样重,谁也不知道金匠到底有没有捣鬼。国王把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冥思苦想。他起初尝试了很多想法,但都失败了。有一天他去洗澡,坐进澡盆时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觉身体被轻轻地托起,他突然恍然大悟,运用浮力原理解决了问题。

启示:

有时候我们尽力去解决一个复杂的或者需要创造性思考的问题時,无论多么努力,还是不能解决问题。在这种时候,暂时停止对问题的积极探索,可能就会对问题解决起到关键作用,这种暂停就是酝酿效应。

6.暗示效应

所谓“暗示效应”,就是用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从而使被暗示者不自觉地按照暗示者的意愿行动。

启示:

暗示效应一般通过语言、动作和表情来实现,例如:

语言暗示:积极的语言能使人产生积极的情绪,改变消极的心态。

动作暗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肢体语言”。假如同事跑步到我们身边,话还没说,我们就已收到了他们急切的暗示,会不由自主地紧张“到底发生什么了?”

表情暗示:当我们和他人交流时,如果对方是微笑着注视着我们,那么我们对对方就会有一种莫名的好感。

7.破窗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詹巴斗曾经做过一个“偷车实验”,将两辆一模一样的轿车分别放在一个环境很好的中产阶级社区和环境比较脏乱的贫民区,结果发现贫民区的车很快被偷走了,而另一辆几天后仍然完好无损;如果将中产阶级社区的那辆车的天窗玻璃打破,几个小时后,那辆车也被偷了。后来,在此实验基础上,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了有名的“破窗理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上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好,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

启示:

“破窗理论”体现的是细节对人的暗示效果,以及细节对事件结果不容小视的重要作用。事实证明,”破窗理论”也确实能够指导我们的生活。每件大事都由无数小事——也就是细节构成,将细节尽量做到完美,将来的结果才有可能完美。人的一生也由无数细节组成,将小事做好,给他人留下美好印象,将来才会更美好。

8.多看效应

在许多人眼中,喜新厌旧是人的天性。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查荣茨做过试验:先向受试者出示一些照片,有的出现了20多次,有的出现了10多次,有的只出现一两次,然后请受试者分别评价对照片的喜爱程度。结果发现,他们更喜欢那些看过二十几次的熟悉照片,而不是只看过几次的新鲜照片。也就是说,看的次数增加了喜欢的程度。这种对越熟悉的东西就越喜欢的现象,心理学上称为“多看效应”。

启示:

在人际交往中,那些人缘很好的人,往往将多看效应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们善于制造双方接触的机会,以提高彼此间的熟悉度,然后互相产生更强的吸引力。也就是说,见面的次数越多,互相喜欢的程度越大;见面的次数越少或根本没有,相互喜欢的程度也较低。

「莫非定律」─非常有趣的心理学 篇4

墨菲定律告诉我们,人类虽然越来越聪明,但容易犯错误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弱点,不论科技有多进步,有些不幸的事故总会发生。而且我们解决问题的手段越高明,面临的麻烦就越严重。

一、别试图教猪唱歌,这样不但不会有结果,还会惹猪不高兴!

二、别跟傻瓜吵架,不然旁人会搞不清楚,到底谁是傻瓜!

三、不要以为自已很重要,因为没有你,太阳明天还是一样从东方升上来!

★ 开宗明义

莫非定律;凡事只要有可能出错,那就一定会出错。

莫非哲学;笑一笑,明天未必比今天好。

莫非准则;东西越好,越不中用。

★ 开始

好的开始,未必就有好结果。

坏的开始,结果往往会更糟。

★ 人

你若帮助了一个急需用钱的朋友,他一定会记得你─(在他下次急需用钱的时候。★ 领导人

愚人居高位,正如一个人置身山顶,他会小看每个人。

每个人也会小看他。

★ 智愚之间

有能力的──让他做。

没能力的──教他做。

做不来的──管理他。

★ 爱情

你爱上的人,总以为你爱上他是因为;他使你想起你的老情人。

你最后硬着头皮寄出的情书;寄达对方的时间有多长,你反悔的时间就有多长。

★ 早到与晚到

你早到了,会议却取消。

你准时到,却还要等。

迟到,就是迟了。

★ 品质保证

一种产品保证60天不会故障,等于保证第61天一定就会坏掉

★ 东西

东西久久都派不上用场,就可以丢掉。

东西一丢掉,往往就必须要用它。

★ 寻找失物

你丢掉东西时,最先去找的地方,往往也是可能找到的最后一个地方。

你往往会找到不是你正想找的东西。

★ 精彩

你出去买爆米花的时候,银幕上偏偏就出现了精彩镜头。

★ 排队

另一排总是动的比较快。

你换到另一排,你原来站的那一排,就开始动的比较快了。

你站的越久,越有可能是站错了排。

★ 失事报导

失事的地点越远,伤亡的人数就得越多,否则写不成一则故事。

★ 携伴出游

你携伴出游,越不想让人看见,越会遇见熟人。

★ 相对论

一分钟有多长?

这要看你是蹲在厕所里面,还是等在厕所外面。

★ 拨错电话号码

拨错电话号码时,总不会打不通。

★ 结局

有个恐怖的结局,总好过恐怖绵绵无绝期。

★ 如果你自己觉得很得意,别忙,你的感觉很快就会成为过去

★ 别跟傻瓜吵架,不然旁人会搞不清楚,到底谁是傻瓜。

★ 成功的原则:站起来的次数要比被击倒的次数多一次。

★ 你携伴出游,越不想让人看见,越会遇见熟人。

★ 如果一个人对你说:“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原则的问题。”我敢打赌六比一是钱的问题。★ 如果一切事情似乎都进行得很顺利,你也许已误入歧途。

★ 学校所做的事情中有百分之六十与教育无关。

★ 失败的人只有两种:一种是不听任何人的话,另一种是任何人的话都听。

★ 永远不要作预测,因为如果你错了,没有人会忘记;如果你对了,没有人会记得。

★ 在任何机构内,如果你希望有所成就的话,只有两种人可接触——最高阶层的人及最低阶层的人。

★ 装成无关紧要的人,因为敌人可能弹药不够了,所以他会先打最重要的人。

★ 重要的事总是简单的。

★ 如果有两种选择,其中一种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作出这种选择

★ 如果事情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多小,它总会发生,并造成最大可能的破坏。★ 你在意的恋爱绝对会是一场回忆,你越心不在焉的一场交往,往往会给你一个爱情结局!★ 不吃饭的女性很多(减肥者),不吃醋的女性一个也没有。

做对的原因只有一个,做错的原因却有许多。

越有趣的事越不要多做,否则就无趣。

每次出错的时,总是在最不可能出错的位置;

无论你预算多少时间,工作完成时都会超时;无论你预算了多少,开支都会超出预算;若手上只有一把铁锤,所有事物都是钉子。

有个可怕的结果,好过在恐怖中无期。

不希望发生的事,一定会发生,发生了第一个,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跟着出现。乐观的人从困难中看到希望,悲观的人在成功时还是忧心忡忡。

当你抱怨手指上没有钻戒时,有没有想过没手的人?

若一件好事好到几乎不可能是真的,那么真的就不可能轮到你。

这辈子不再见你,因为再见的不是你。

消极的人说:山里人都不穿鞋子,所以没市场。积极的人说:山里人都没鞋子穿,应该是个大市场。

政治家与政客的区别:是从事政治活动的人分别给自己与对手用的名词。

小国对人民贫穷的解释:人口太少;大国对人民贫穷的解释:人口太多。

最有效果的激励:犯一个错你就玩儿完。

玩扑克时,赢得大声说笑话,输得高声喊“发牌!”。

你自己觉得哪张照片还不错,可是所有的朋友都对你说:不像你。

别人花钱的食物吃起来味道总是好些。

留意送给别人的礼物;当他们死后,很可能会遗赠给你。

在很冷的气温中脱下右手的手套,总是会发现钥匙在左边口袋里。

若任何声明可以被扭曲报导,能使社会及经济不安的,它将会被扭曲。

若发现你比你的律师更精明,那就是找错了律师。

若自认你的工作表现完美无缺,并不证明你工作优秀,祇不过是你的标准不够高。如果你走得够慢、够久,你将再度领先。(别人已领先一圈,又绕到你后面了)他不比你聪明——但他比较能令人信服。

无论你事情做得多么好,总是会有人不高兴。

你今天还在批评的人,或许明天将会是你的上级。

犯错是人性,将错误怪罪对方乃是政治。

生产力定律——工作应该更精明,而不是更辛勤。

若觉得自己不够称职,可能确实是如此。

人是活在主观意识中的动物。

“好自为之!”可能是你给别人最糟糕的建议。

若你想找寻不成熟的的感觉,打电话给妈妈。

千万不要询问你不想知道答案的问题。

若想讨好你的上司,就把别人所做成的事归功于他。

冷战时期,苏联人和美国人一样可以站在自己首都大街痛骂美国总统,所以都是言论非常自由的国家。

没钱的人说:我省下一趟坐出租车的钱,就可以多搭几次公汽。

有钱的人说:我省下几次挤公汽的钱,就可以享受一次出租车的舒服。

不要在打电话时跟别人说话,否则电话接通时,就忘了要找的是谁或是忘了要说什么。提供你考虑——暂时由你负全责。

凡是掉了东西进马桶,东西的价值与掉进马桶的机率成正比。

一个深奥的真理反面,通常是另一个深奥的真理。

伟大的发现都是不小心发现的。

千万不要让自己成为不可取代的,因为不可取代就不可能升迁。

若你在取舍之间无法决定——放弃吧!

解决问题不能用制造问题的思维想方式。

什么是「药」?——就是利用白老鼠的反应而产生医学报告的产品。

准确,就是把所有错误都纠正后的总和。

错误没有正确的做法。

1必须永远假设你的假设无效。

让事情越简单越好,笨蛋!

若一个方法笨而有效,那它就不笨。

对于别人好的忠告,唯一方式就是转送他人。这玩意儿对自己从来就没有什么用处。永远不要召来敌火,那会得罪你身边所有的人。

若有怀疑,你最好先射光弹匣再说。

我们可能应该原谅敌人,不过先干掉他们再说不迟。

相同的错误犯第二次时,你什么都没学会(第一次犯错你已学会了一次教训)。计算机是不会错的,只是软件老出问题。

当你拥有后,反而会减少它的价值感,并且是立即体现。

要不动脑去想,什么都有道理。

国家越小,办理签证手续越复杂。

若是经过充分周密计画的任何事,结果将不会发生。

问题愈复杂,限期却愈短。

首先给人一分好印象,胜过在后面十分努力的表现。

有你喜欢的花色,偏没适合你的尺寸;有你喜欢的花色,也有了适合你的尺寸,试穿却又不合身;有你喜欢的花色,试穿也合身,价格买不起;花色、尺寸、价钱统统都满意了,结果

第一次穿出去就绷线。

若想理解一分钟有多长?这要看你是蹲在厕所里面,还是在厕所外面等。

你早到,会议却被取消。你准时到,却还要等。迟到,你就是迟到。

找东西,往往是找到不是正想找的东西。

排队时另一排总是移动的比较快,当你跑到另一排时,原来排的那一队就会开始移动的比较快。你排的越久,越有可能是排错了队。

事故发生的地点越远,伤亡的人数就必须越多,否则不是一个好故事。

若帮过一个急需钱的朋友,他一定会记住你——尤其在他下次急需钱的时候。

笑一笑,明天未必比今天好。

好的开始,未必有好的结果。坏的开始,结果往往会更坏。

有能力的——请他。没能力的——教他。不会做事——管理他。

你爱的人,你觉得爱上他(她)是因为;他(她)让你想起老情人。

千万别跟傻蛋争吵,旁人会搞不清楚,到底谁是傻蛋!

请让我勤俭和有毅力,但不是现在。

谁见过胖子领导过革命?

推销时最有说服力的语言“注意这个!”。

辩论时间的长短与问题的重要程度成反比。

在过去的时间里,你买了数不清多少的笔,但在电话旁边永远少一枝。

若事情进行的异常顺利,你可能已误入歧途。

如果一个设想成功了,第一个邀功的人就是由始至终强调它行不通的人。

若你等迟到的人等得不耐烦,去洗手间方便一下,那家伙没准就到了。

我们永远也到不了上帝许诺的圣地,若真能到达,那里就不再是圣地了。

在真的成为更高级别人员之前,最好不要尝试幻想你已是高级人员。

在 公司生存的第一条法则——让你上级的上级不要骑在你上级的头上。

匆忙的原因是误时,相反,误时的原因是匆忙。

只要有人出钱,就会有人出力。

在任何机构里,如果你希望有所作为的话,祇有两类人可以接触——最高层的人员及最低层的人们。

最简单的解释——它实在没有道理。

一个政客在当选前能解决一切的问题。

大家都打算做事,大家也都做了,可是没有一个人做的是他当初打算做的事。

不要去反对被替换。如果你不能替换,你就不能升迁。

今天唯一赚钱的人,就是那些销售与计算机有关的人。

最好的人与最坏的人创造历史,平庸之辈延续历史。

若你清楚知道自己正在做甚么,也许你就会讨厌了。

永远不要作预测,因为如果你错了,没有人会忘记;如果你对了,没有人会记得。使用剪刀前,先多量两次,因为你只有剪一次的机会。

现代婚姻可维持的时间,与亲家的距离远近成正比。

蠢材都会绘画,但要聪明人才能卖掉。

放在口袋的钱最容易被花光。

当事情完结之后,自然一切都好办。

并不是因为你会作某种事,就表示你能靠其生活。

确认的希望产生否定的结果;否定的希望也产生否定的结?

除非你真的希望上帝出现,否则绝对不要祈求上帝,因为这样会打扰祂。

创作的确伟大,但抄书快的多。

无论什么计划,若只是建议是不会完成的。(建议是别人的,事情不会成功的)

第二次被驴踢到时,你学不到任何的东西,但证明了你是一个笨蛋!(因为第一次被驴踢到

时,你已尝到了一次教训)

问题越复杂,限期会越短。

若想受欢迎,就积极帮别人的坏习惯找个好理由。

蠢人和他的钱财到处都受欢迎的。

自我提高是没有方向性的。

千万不要问一个你本来就不想知道答案的问题。

无论是多么简单的名字,都难在电话里说清楚。

若某件事已进行得差不多完成时,就有人会过来改变它——弄得一塌糊涂。

若你听说原则上同意时,这表示实际上没有实际行动的意思。

若在社交场合有疑问时,热烈握手。

若大家的想法都差不多时,显示没有一个人是在认真地思考。

若想成名,照着记者的话去做。

年老的优点——任何时候遇到的女性都比你年轻。

有钱未必快乐!但没钱一定不快乐!

计算机从来不发生故障,是软件设计者总是有问题。

充分设计、规划的事,都不会发生。(发生的都是未经周密规划的事)

省一分钱等于赚了一分钱。

就第一印象来说,你绝不可能有第二次机会。

需要别人翻译的菜谱,小心你是买不了单的。

面对不用负责任的事较容易作出决定。

宁愿缺席不要迟到。

再多的零还是零。

千万不要L试教猪唱歌;既浪费你的时间,猪又不高兴。

无论你是否作了一个决定,那就是你的一个决定。

人们宁愿被一个不能解决的问题困扰,而不愿接受一个不能了解的答案。

失败的人有两种:一种是不听任何人的话;另一种是任何人的话都听。

科技被两种人控制:一种是了解科技但不管理者,另一种是管理科技但不了解者。成功的定义:站起来的次数要比被打倒多一次。

钱不是万能的,比如:它不是充分足够时。

千万不要说你不知道——莫测高深地点点头,悄悄地离开,飞快地跑去请教专家。若必须在无知与愚蠢之间作选择,应该选择无知!它还有希望治好。

忍耐是个优点,但绝等不到公鸡生蛋。

若可以拖到后天的事儿,可不要只拖到明天。

若你在两者之间无法作决定时,选便宜的准没错儿。

若你能找到所有人都同意的事,这事一定是错的。

若你想让人生气,就骗他;若你想要他愤怒,就说真话。

若你只实验一次就把事儿给做对了,显然你某个地方是做错了。

若一个人对你说“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原则的问题”,我敢打赌六比一是钱的问题。在实验室里几个月相当于在图书馆里的几小时。

大学里累积了许多知识:每个新生入学时都带一点进来,到毕业时没带走什么,大学里的知识就这样累积起来了。

若无法说服对方,就把对方搞胡涂。

想要和平,你就必须准备战争, 战争是和平的缔造者和守护神

★ 中国的尊严是打回来的, 枪杆子里面出和平

一些常见心理学的效应 篇5

“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所导致的恶性循环。“皮格马利翁效应” 暗示在本质上,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皮革马利翁效应相传古代塞浦路斯岛上年轻的国王皮革马利翁精心雕刻了一具象牙少女像,每天都含情脉脉地注视“她”,迷恋“她”,后来象牙少女竞真的活了起来。“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属于心理学范畴,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本质上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上的偏误。在偶像方面比较常见。“投射效应”投射使人们倾向于按照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来知觉他人,而不是按照被观察者的真实情况进行知觉。,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即推己及人的认知障碍。比如,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会以为别人都是善良的;一个经常算计别人的人就会觉得别人也在算计他等等。“布里丹毛驴效应”决策过程中这种犹豫不定、迟疑不决的现象称之为“布里丹毛驴效应”。责任分散效应(旁观者),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出丑效应”(仰巴脚效应)是指才能平庸者固然不会受人倾慕,而全然无缺点的人,也未必讨人喜欢。最讨人喜欢的人物是精明而带有小缺点的人

“黑暗效应”在光线比较暗的场所,约会双方彼此看不清对方表情,就很容易减少戒备感而产生安全感。在这种情况下,彼此产生亲近的可能性就会远远高于光线比较亮的场所。“拆屋效应”先大后小。鲁迅先生曾于1927 年在《无声的中国》一文中写道:“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这种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来,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

“懒蚂蚁效应”20%的“懒蚂蚁”指导80%的勤劳蚂蚁,难道动物界也遵循着效率法则?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如果已经站到了“懒蚂蚁”的位置上,那不妨定下心来,好好“偷懒”。埋头苦干不如游手好闲!“瓦伦达心态”。走钢丝的,为了达到一种目的总是患得患失的心态导致失败。“墨菲定律”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证实偏见”,人们普遍偏好能够验证假设的信息,而不是那些否定假设的信息当我们在主观上支持某种观点的时候,我们往往倾向于寻找那些能够支持我们原来的观点的信息,而对于那些可能推翻我们原来的观点的信息往往忽视掉。

“逆火效应”结果又一次发现,如果更正的消息与人原本的看法相违背,它反而会加深人们对错误信息的信任。人们总是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一些奇怪、荒诞的理论会拒绝科学、理性和事实。你越是和那些伪科学拥趸讲科学,他们越觉得你是欲盖弥彰;你越是和愤青讲理性,他们越是觉得你是卖国贼。同样的,你也永远不可能在网上赢得一场口水战。你越是引经据典,摆事实,讲道理,就越是让电脑另一头的家伙更确信他的观点;同样的,你也会对对方的数据和论证作出类似反应,结果是双方都不肯退让,越来越顽固不化,谁都说服不了谁。

“路西法效应”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下,好人也会犯下暴行。这没有绝对的好人,环境影响一个人。(电影,死亡实验)“巴纳姆效应”认为每个人都会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 根本不是这种人。

以下这段文字所有人通用“你祈求受到他人喜爱却对自己吹毛求疵。虽然人格有些缺陷,大体而言你都有办法弥补。你拥有可观的未开发潜能尚未就你的长处发挥。看似强硬、严格自律的外在掩盖着不安与忧虑的内心。许多时候,你严重的质疑自己是否做了对的事情或正确的决定。你喜欢一定程度的变动并在受限时感到不满。你为自己是独立思想者自豪并且不会接受没有充分证据的言论。但你认为对他人过度坦率是不明智的。有些时候你外向、亲和、充满社会性,有些时候你却内向、谨慎而沉默。你的一些抱负是不切实际的” “破窗效应”“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马太效应”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刻板效应”,它是指人们用刻印在自己头脑中的关于某人或事、某一类人或事的固定印象,作为判断和评价人或事的依据的心理现象,比如说河南人,安徽人 “羊群效应”羊群效应”也叫“从众效应”:是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像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判断、“木桶效应”木桶定律是讲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

人类无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学效应 篇6

「人类心灵深处,有许多沉睡的力量;唤醒这些人们从未梦想过的力量,巧妙运用,便能彻底改变一生。」

—— 澳瑞森 • 梅伦

人类无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学效应

帕金森定律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 • 帕金森曾长期调查研究,写出一本名叫《帕金森定律》的书。他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种选择:

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

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

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利;

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

自己只需发号施令,他们也不会对自己构成威胁。两个助手若无能,就会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无能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破窗效应

心理学将一种现象叫「破窗效应」:一个房子若窗户破了,无人修补,隔不久,其它窗户也会莫名其妙被人打破;一面墙,若出现一些涂鸦没清洗掉,很快墙上就布满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

正如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会不好意思丢垃圾。若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人就会毫不犹疑地也丢,丝毫不觉羞愧。这真是很奇怪的现象,心理学家研究的就是这个「引爆点」。

情况究竟要坏到什么程度,人们就会自暴自弃任由坏到底。任何坏事,若最初没及时阻拦,形成风气后就难改了。就像河堤,一个小缺口没及时修补,可以崩坝,造成千百万倍的损失。

鸟笼效应

当你挂个漂亮的鸟笼在房间最显眼的地方,过不了几天,一定会做出以下两个选择之一:一是把鸟笼扔掉,二是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这就是鸟笼效应。原因在于,只要有人走进房间看到鸟笼,就会忍不住问你:「鸟呢?是不是死了?」当你回答:「我从没养过鸟。」人们会问:「那你这鸟笼干嘛用?」最后你不得不在两个选择中二选一,因这比无休止的解释要容易得多。在生活中,这样无意识被操控的情况,正是鸟笼效应的体现。人们常常为了凑单买的衣服或物品,却需要再花金钱和精力,为了搭配而大费周折。

责任分散效应

1964年某日凌晨3点,在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年轻女子在结束酒吧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当她绝望地喊叫,附近住户亮起了灯,打开窗户,凶手吓跑了。

当一切恢复平静,凶手又返回作案。当她又叫喊时,住户又亮起灯,凶手又逃跑了。当她认为已无事,回到自己家上楼时,凶手再次出现将其杀死在楼梯上。整个过程中,每次呼救至少有38人到窗前观看,却无一人施救及报警。

事件引起纽约社会轰动,引起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的思考,把这种众多旁观者见死不救的现象,称为责任分散效应。大量的实验调查发现:不同的场合人们的援助行为是不同的。

当只有一人能提供帮助时,他会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若有许多人在场,帮助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

霍桑效应

心理学上的一种实验者效应。20世纪20-30年代,美国研究人员在芝加哥西方电力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工作条件、社会因素和生产效益关系实验中,发现了实验者效应,称霍桑效应。实验第一阶段是工作条件和生产效益的关系,设为实验组和控制组。结果不管增加或控制照明度,实验组产量都上升,且照明度不变的控制组产量也增加。另外试验了其他因素,均看不出工作条件对生产效益的直接影响。第二阶段着重研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关系。却发现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是由于被实验者精神方面的变化。参与试验的人因受到各方关注,觉得自己是工厂的重要部分,从社会角度方面被激励,促进产量上升。这说明,当人受到公众关注或注视时,当一个人感觉到自己被重视时,学习等效率就会提升。受到更多人关注和赞赏的人,会更不断地进步。

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效应在动物和人类研究中被广泛探讨。实验表明,训练狗可越过屏障来逃避实验者的电击。若狗曾受到不可预期且不可控制的电击(如电击中断不依赖于狗的行为),即使之后有机会逃离电击,也变得无力逃离。

并且还表现出沮丧和压抑、主动性降低等。这是由于它们在实验中受到无助感侵袭。认识到无论如何都不能控制终止电击,狗会意识自己无法改变外界控制而感到无助。人若遇到习得性无助,会发展成深度绝望和悲哀。因此,在学习和生活中,应开阔眼光,客观看待真正决定事情的因素,避免陷入绝望。也认识自己的习得性无助,勿用经验限制自己。

野马结局

非洲草原上有一种吸血蝙蝠,常叮在野马的腿上吸血,不少野马会被它们吸血后死掉。动物学家表示:蝙蝠吸血量很少,远不足致死。这些野马真正死因是暴怒和狂奔。

野马在被吸血后的剧烈情绪反应,是造成死亡的直接原因。吸血蝙蝠对于野马只是外界挑战。因小事而暴跳如雷,大动肝火,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会像这类野马一样,造成伤害自己的结局。

懂得管理情绪的人是智慧的,领先了容易情绪失控者一大步。当事情不如意时,选择冷静总是没错的。

南风效应

法国作家拉 • 封丹写了这样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使出浑身解数,狂风呼啸,试图吹掉行人的衣服。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寒冷,把大衣裹得更紧了。

而南风徐徐吹动,使天气温暖起来,行人因为觉得暖和,相继脱掉大衣。这场比赛,南风获得了胜利。这就是「南风效应」,说明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旦方法错误,反而适得其反。

晕轮效应

俄国著名的大文豪普希金,曾因晕轮效应吃了苦头。他狂热爱上「莫斯科第一美人」娜坦丽,并与她结婚。但她与普希金志不同道不合。当普希金每次把写好的诗读给她听时,她总是捂着耳朵说:「不要听!不要听!」

相反,她总是要普希金陪她游乐,出席一些豪华的晚会、舞会。普希金为此丢下创作,弄得债台高筑,最后还为她决斗而死,使一颗文学巨星过早地陨落。在普希金看来,漂亮女人也必然有非凡智慧和高贵品格。所谓晕轮效应,就是一个人身上某方面特征,掩盖了其他特征,从而造成人际认知障碍。在日常生活中,「晕轮效应」往往悄悄影响着我们对别人的认知和评价。

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于1968年做过一个著名实验。在一所小学一至六年级各选三个班的儿童,进行煞有介事的「预测未来发展测验」,然后实验者将认为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教师。

其实名单并非根据测验结果确定,而是随机抽取的。它以「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从而调动教师对名单上的学生抱某种期待心理。8个月后,再次测验的结果发现,名单上的学生成绩普遍提高,教师也给了他们良好的品行评语。人们把这种通过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潜移默化影响,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现象,称为「罗森塔尔效应」。这样的大趋势理应给家长及教师敲响警钟。

教育实践表明:当教师喜爱某些学生,对其抱较高期望,一段时间学生感受到关怀、爱护和鼓励,常会以积极态度对待老师、学习。会更自尊、自信、自爱、自强。

相反,那些受到老师忽视、歧视的学生,久而久之会因「偏心」,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老师和学习。会不理会或拒绝听从老师要求,这些学生往往会一天天变坏,最后沦为社会的不良分子。

纯洁的良心,比任何东西都可贵。

有趣的心理学效应 篇7

一、文章标记的含义

顾名思义, 标记就是在文章中起标识作用的各类信息的总称。国内外不同学者对文章标记这一概念的理解和分类并没有统一界定, 但从其位置、形式和功能上还是可以发现许多共同特征。总的来说, 文章标记在文章中并没有固定位置, 它形式丰富, 既可以是语言刺激符号, 物理刺激符号, 也可以是词、短语或句子, 功能是引导读者集中注意力于文章中某些重要内容上, 并能使文章主题结构的呈现方式更为直观。

二、文章标记效应对阅读理解的影响

文章标记存在的意义在于使读者理解文章时更为容易。Lorch认为, 标记效应存在于注意、阅读加工、理解、记忆和选择性通达这几个方面中。诸多研究已表明, 文章标记确实对阅读具有促进作用。但由于对文章标记这一概念的界定不同, 不同的研究者得到的研究结果差异较大。Lorch等人发现, 文章标记可以促进被试者对文章主题信息的回忆。John R.Surber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标题对重要信息的回忆起促进作用, 对具有较高先前专业知识的学习者影响更为明显。何先友、莫雷发现, 文章宏观标记可以促进文章主题信息和从属信息的保持, 文章微观标记可以促进被标记的具体信息的保持。李寿欣等人的研究表明, 在视频终端呈现条件下, 场独立者主题性信息的保持量显著高于场依存者。Lorch等人在研究中发现, 组织标记使读者改变加工策略, 系统的编码文本结构。Jenny S.L.Chung在研究中指出:低水平组需要依赖明显的标记作为建构意义的手段, 逻辑连词对理解宏观水平有促进作用, 段落标题对微观和宏观的理解都有帮助, 两者结合效果更好。白学军等人的研究表明, 对被试者进行构建文章标记的主动性训练, 有助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保持量的提高。杜晓新等人在研究中指出, 组织结构图作为标记可以促进被试者对文章整体信息的通达。黄丽英在研究中发现, 标记能够吸引并集中被试者的注意力, 帮助其深入加工文本。

三、文章标记效应作用机制的新发展

研究者就文章标记产生的影响是体现在信息数量的保持还是问题解决的质量上提出了数量性假说和质量性假说。数量性假说, 指文章标记有助于促进读者对文本信息的获得。质量性假说, 指文章标记有助于促进读者主动构建文章主题结构表征, 从而提高其问题解决与迁移能力。数量性假说和质量性假说都能解释特定因素条件下的部分事实, 前者更适用于衡量文章回忆量的增加效应, 后者则更适用于衡量标记的结构迁移效应。有差异才有新意, 我们不应把两种假说矛盾对立起来判断孰是孰非, 而更应着重研究两种假说在何种条件下更具说服力。研究者就文章标记对读者阅读策略的影响方面提出了策略转换假说和共同策略假说。策略转换假说, 指文章标记通过改变读者阅读文章的编码策略, 从而影响文章的理解。Bonnie J.F.Meyer等人在研究中得出结论:结构策略训练能增加信息回忆量, 策略转换假说得到了支持。曾新荣等人通过眼动分析技术发现:被试者在阅读有、无标记英文文章主题句时的眼动模式是不同的, 结果符合策略转换假说。共同策略假说, 指文章标记效应主要体现在影响文章信息的提取阶段, 文章标记是否存在并不会改变阅读文章时的编码和提取策略, 而是通过改变文章主题结构信息的可通达性而影响信息的提取。崔磊等人运用眼动分析技术的研究表明, 标记存在与否, 读者都会在阅读时构建较为完整的主题结构表征, 并以此指导随后的阅读, 共同策略假说得到了支持。SARA理论是对标记效应作用机制的发展性论述。该理论包含两个子部分, 即基于文章的标记理论和基于读者的标记理论。两个理论系统地指出了标记手段及其对于文本加工过程的影响, 即标记可向读者提供与阅读目标相关的并且与认知加工相通达的可利用的信息。基于文章的标记理论认为, 标记具有传达不同类型信息的信息功能。主要包括:第一, 区分文章中潜在的结构分界、传达文章中的分层组织部分、传达文章中的顺序组织部分、标注文章的某一部分、识别文章中某一部分的主题、识别文章中某一部分的功能、强调文章中的某一部分。第二, 标记在它们引导信息的范围或文本分段上是多样的。第三, 标记在文本中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第四, 标记在它们引导与文本分段相关的位置是不同的。基于读者的标记理论认为, 在两种情况下, 文章标记可以影响文章加工过程:首先, 标记提供与读者阅读目标及背景知识相关的信息。其次, 标记的信息与认知过程相通达。

四、影响文章标记效应的主客体因素

影响文章标记效应的主体因素主要指与读者有关的因素, 如读者的阅读水平、认知方式、阅读策略等。而客体因素主要指与文章本身有关的因素, 如文体形式、主题组织的特征方式、标记数量及类型等。文章标记效应的影响因素往往不是单一的, 如文章语言类型、任务条件、呈现方式、阅读动机、结构训练等。此外, 因变量的类型和测试方法的差异, 使得文章标记效应这一领域的研究更为多元化。这也对我们展开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

五、未来研究展望

已有的研究成果为日后的研究积累了宝贵资源。虽有启发, 但也有不少值得进一步探讨的地方。未来我们应系统地展开研究的新设想和深化该领域研究的基本思路, 颠覆传统模式, 适当与新兴的具身认知心理学结合起来。第一, 系统深入地探究影响文章标记效应主客体因素, 着眼于各因素的综合作用, 寻找新的结合点。第二, 对不同标记产生的不同效果做进一步分析, 进一步完善SARA理论中标记提供的信息功能的分离。第三, 更加注重对不同研究者研究结论不同的原因的探索, 提出一个更加有说服力的假说来解释文章标记效应产生的机制。第四, 继续研究在不同阅读条件下文章标记的迁移效应与规律, 加强对文章标记的间接效应的研究, 开拓文章标记效应研究的新视野。

参考文献

[1]何先友, 莫雷.文章标记效应的初步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2, (25) .

[2]曾新荣, 刘志方, 张兰兰, 闫国利.英语文章阅读过程中的文章标记效应研究[J].心理学探新, 2009, 29 (1) .

有趣的心理词条 篇8

“照顾者型”是迄今为止较科学的人格测试MBTI划分的人格类型之一。充满爱心,乐于奉献,他们从付出中获得快乐,是家庭的幸福使者。他们重视家庭,关爱孩子,善待动物,只要有爱心有温情的地方,就会有照顾者。例如,婚庆公司、社区活动站、游乐场、动物保护协会、义务咨询电话等。照顾者对自己的爱情相当慎重,但当他们一旦下了决心,他们会坚守自己的选择。

【将军型】

“将军型”是迄今为止较科学的人格测试MBTI划分的人格类型之一。他们是一群掌控者。他们对于事情的走向有着清晰的观察,因此他们很自然地就成为了领袖的不二人选。他们自信满满且极具冲劲。他们在设置结构体系和组织活动方面天赋异秉,他们犀利的目光也总能看清完成任务所需的关键楔子为何。有时他们会显得非常苛刻和严厉。他们拥有自己坚定的立场,而在表达过程中也不会有任何保留。如果他们感觉对方不符合自己的要求,那么那将毫不客气地予以抨击。

【公务员型】

“公务员型”是迄今为止较科学的人格测试MBTI划分的人格类型之一。公务员型做事可靠,一板一眼,富有责任感,尽职尽责。他们性格安稳沉静,虽不擅表达,却真情实意。公务员型的人不虚荣、不喜出风头,他们常常安静地处于人群当中,随和到难以察觉。比如在某个热闹聚会的一角,他们常常平和地默然独处,或者他们正随和地为朋友服务,端茶倒水,没有过多的话语,只是谦和地微笑。公务员型的人渴望家庭生活,他们恋爱的对象即是他们未来可能的终生伴侣。

【主人型】

“主人型”是迄今为止较科学的人格测试MBTI划分的人格类型之一。 主人型体贴温存,照顾他人,积极而活跃。他们怀着一颗热忱的心,对爱无私奉献。他们似乎天生就知道你的需要,总是给你无微不至的照顾,在这方面,他们绝对称得上是服务与护理的专家。所以你应该去这些地方找他们――学校、医院、企业行政部门、慈善机构,而且,他们还很可能是酒店的大堂经理或一家休闲咖啡馆的老板。主人型的人非常喜欢交谈,但对太过晦涩与抽象的话题不太感兴趣。

【艺术家型】

“艺术家型”是迄今为止较科学的人格测试MBTI划分的人格类型之一。艺术家型敏感、脆弱、痴情。他们是性情中人,情感之于他们,如同空气,他们要从情感中探知精神力量,他们为此而生。再大胆的艺术家,面对爱情都会羞涩与手足无措。他们非常敏感,心灵脆弱,有时他们会把自己的内心深藏起来,害怕与你的眼神接触。

【表演者型】

“表演者型”是迄今为止较科学的人格测试MBTI划分的人格类型之一。 表演者型―热情奔放,渴望在公众表达中释放身心,他们追求极致,对快乐的努力没有穷尽。他们迷恋灯光与人群,当然他们不在人群之中,而是处在众人瞩目的中心。在一切舞台,无论是正规的商业演出,还是非正式的娱乐场合,甚至是在朋友的生日晚会中,你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表演者型富有幽默感,渴望热闹的场面,追求快乐的刺激,这些都是与生俱来的。

【记者型】

“记者型”积极外向、敏锐的洞察力、幽默风趣、大胆率真。他们交游广泛,社交能力卓越,充满生命活力。喜欢追逐有趣或特别的人物或事件,他们常常出席特别集会,与一切社会热点紧密相连,并善于抓住机会。他们喜欢接触不同的人,各种奇怪的事物,他们观察敏锐,喜欢提问,并一针见血。在某个引人注目的事件中,即使人群混杂,记者型绝不会被埋没,他们总会异常活跃而突出。记者型一定是热爱生活的人,他们对未知充满好奇,并愿意与人分享。

【电脑狂躁症】

“电脑狂躁症”是很多上班族都有的“心理症状”。网速很慢,电脑很卡,键盘打字没反应……你是不是有想砸了电脑的冲动?小心,这可能就是狂躁症的前奏曲,如果你发现自己最近脾气越来越暴躁的话,就可能是狂躁找上门来了。心理专家认为,这是现代人过分依赖高科技产品的负作用之一。少部分人表示当电脑出现问题时,会突然感到口干舌燥,精神紧张恐慌,本该轻易解决的小问题却不知所措,突然间不明白该怎样下手。预防电脑躁狂症,平时则要放松心情,随时将资料备份,如果电脑出现故障,马上找专业人士来维修,做一些别的事情来转移视线和注意力,放松心情,这样就不会让自己的情绪失控。

【迷信心理】

“迷信心理”是一种很容易产生的心理状态。人们借助迷信来控制不确定性,减轻无助感,而且迷信比想办法解决问题更容易。因此,当人们在困境中感到无能为力的时候,迷信就成了他们的“降落伞”。如何才能不迷信?心理学家有几条建议:1.不要相信自己运气不好,而要加强对局面的控制。有时我们用倒霉来自我解脱,但我们首先应该关注自己能做些什么来避开困境,只是把倒霉作为事后的安慰。2.决断和行动。优柔寡断的人更容易迷信,主动迎接困难的人则不容易迷信。

【网络习语】

“网络习语”指网络上打字聊天常用的一些语气词,哪怕是虚拟网络里的一些符号,通过它们,就能反映一个人的性格。比如“呀”:喜欢用这个语气的人,一般都是年龄比较小,20岁左右的人常用。“呵呵”:这是温和成熟的男人的笑,当他赞许或无法回答你的时候常用,“哈哈”:这样的人比较开朗,豪爽。“恩”:这样的人一般都比较温柔,女性常用。

【标点符号分析】

“标点符号分析”指在一个人书写的文字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也能透露一个人的内心状况。比如点很多逗点:这个人很急噪,性情刚烈. 如果是女孩子,她就有男孩子的性格。用很多符号装饰话语的:这样的人比较浪漫,一般多在年轻的女孩子或男孩子。用这些符号增加气氛,表达自己强烈的心情。标点符号很整齐的:连句号都不落下的,说明这个人做事严谨,光明磊落,并且已经很成熟了。不点标点符号:这个人你要小心了,这样的人一般都比较有小聪明,但很卤莽做事不留余地,是一个无法把握的人。

【语言暴力】

“语言暴力”是言语心理学用此,就是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致使他人的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损害,属精神伤害的范畴。很多情况下,语言暴力源自不平等的相互关系,受害者通常缺乏自卫的力量,未成年人遭受的语言暴力就属于这一类。特别是对于成长阶段的孩子来说,同伴或老师实施的语言伤害,还会给孩子的心理上投下一种阴影,致使他们不再相信外部世界,觉得这个社会是冷漠的、恶毒的,对社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排斥感。

【个人神话】

“个人神话”是每个人都会经历过的青春期情结。青少年常常会有这样的想法:“别人不能理解我正经历的一切”,“那种事不会发生在我身上”或“我能应付一切”这些观念反映出青少年认为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是与众不同的,他们相信自己是独特的、无懈可击的、无所不能的。这是一种极端的自我意识,一种认为自己非常与众不同并且总是受到他人评价性关注的感觉。属于青春期的自我中心,是认知发展的一个功能,可以帮助我们形成完整的自我。

【精神力量】

“精神力量”指指人的思想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中产生出自信、自强的激情与活力,及其与之相对应的自我控制力和自我约束力。精神力量包括思想、文化、信念、志向、气魄等诸要素,它与物质力量既紧密联系,又互相区别。自我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逻辑阶段,绝对精神作为纯粹抽象的逻辑概念,超时空、超自然、超社会地自我发展着,直到最后、最高的观念——绝对观念。(2)自然阶段,绝对观念转化为自然界,绝对精神表现为感性事物的形式,自然界的外壳束缚了绝对精神。(3)精神阶段,绝对精神否定自然阶段中自然界的束缚,回复其自身,先后表现为主观精神(个人意识)、客观精神(社会意识)与绝对精神。在黑格尔的著作中,此词有时与绝对观念通用。

【伴侣动物疗法】

“伴侣动物疗法”指借抚养动物来调解人的心理状态的一种治疗方法,透过动物与人之间个人性的互动亲密关系, 造成对人身心的平抚作用,使心脏血管疾患得以纾解。。对于一些弱势群体非常好用。人许多患者与一只小狗或小猫相处后仅几个月,原先的顽固性病症,如偏头痛、腰背疼痛等就会得到减轻。心理学家发现伴侣动物可直接使人的感觉变好,使环境变得更安全。儿童孤独症患者长期和小动物接触交流,慢慢就会变得愿意与人接触了。但用于伴侣动物治疗的小动物,都要经过严格的检测,它们不仅非常健康,对人友好,而且善解人意,从不对人吠叫,不做不友好的动作。

【未来折扣】

“未来折扣”来自进化心理学,是拖延症的一种“病因”的解释。认为人们之所以大部分爱拖拉应该去做的事情,是因为人类祖先在远古时代,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预期寿命很短,甚至能否活过第二天都不确定。因此,如果做一件事要在很久之后才能得到收获,人们行动的动力会不足。这样的‘基因’潜藏至今,所以我们拖延的对象,往往是那些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任务。因为这些任务的获益在“遥远”的将来,所以重要程度和完成任务的紧迫感大打折扣。

【失比恐惧】

“失比恐惧”来自于个体心理学。人们一方面惧怕社会性的比较,比如学业的竞争,工作的失去比较,可是如果失去这种比较,人们反而没有安全感了,这是因为人们需要从他人来确立自己,他人就像自己的一面镜子,在比较中,我们也在端详自己的轮廓。

【拖拉快乐】

“拖拉快乐”来源于社会认知心理学,指的是一个人认为自己在5天之内就可以做完某件事情,所以在离最后期限还有15天的时候一点也不着急,直到只剩下最后5天了才开始,因为这种紧迫感和焦虑往往促发人的斗志,会让自己觉得,自己只有在压力状态下才有做事情的状态。所以哪怕最后只剩一点点时间了,也会完成得不错;从而自认为自己最适合这样子。

【服务生思维】

“服务生思维”来自于管理心理学,指的是利用零碎时间的一种思考方式,服务生通常需要利用1分钟时间,来敏捷地完成任务。这样短的时间里,主要是需要学会判断时间,判断当下的情境中做什么是最合适的,用最短的时间可以做好的。现在信息社会里,这种敏捷判断的思考方式非常需要。

【新鲜事强迫症】

来自于互联网心理学,是在当今社交性网络无限发达的情况下,对消息缺失的恐惧。指的是为了发现每个人在说什么做什么,当事人会持续的检查微博等个人主页中的新鲜事。当鼠标放在了页面的底部,会有一种强烈的意识去向上滚动页面,查看最新的动态。

【微博单相思】

来源于互联网心理学,指的是写一条很好的微博或这发表了一篇博文,自己感觉不错,但是如果没有任何人回复、响应或者转,好情绪就会消失。类似于守在电话机旁,等待着男朋友或女朋友打电话给却无人响应的落寞,现在,更多人就在微博上不停的刷新界面,哀叹“为什么没人理我?”而一旦有人关注,便会立刻欣喜起来。

【垃圾偏爱症】

来源于生活心理学,指的是明明知道是无用的物品,是生活垃圾,但是舍不得抛弃掉,还是精心收藏很久。这里的原因主要来源于当事人始终记得这个“垃圾”曾经的样子,并且觉得虽然如今成为了垃圾,但是因为跟随自己日久生情,并且有自己的回忆在里面,所以抛弃了垃圾,就是抛弃了自己曾经的时光。他们想用这种方式来委婉表达自己对“过去好时光”的怀念。

【行为基线】

所谓行为基线是指人们在自然情形下,陈述真实内容的行为表现。一旦知道这种行为基线,人们就可以将自己观察到的行为与基线行为进行比较,有助于帮助判断人们是否在说谎,或者他的行为是否失常。

【心理扭曲】

心理扭曲的人心理是拟向心理。往往对于某种事物发生会感到抗拒。心理扭曲就是从外界得到的信息经过大脑后被自闭的心理给扭曲了,形成了错误的认识,进而影响到了一个人的行为。比如,我是嫉妒心、自卑心很强的人,你在公共场合见到我和我打招呼并面带微笑,这个信息经过我的嫉妒自卑心扭曲后,我得到的信息变成了是你在嘲笑我,鄙视我,在大庭广众下奚落我。

【梦中梦】

“梦中梦”是精神分析学派用词。梦是潜意识的欲望,由于睡眠时意识检查作用松懈,潜意识会趁机用伪装方式绕过抵抗,闯入意识而成梦。而梦分为显相和隐义。显相是隐义的假面具,掩盖着欲望(隐义)。白天受压抑的欲望,通过梦的运作方式瞒骗过检查以满足欲望。一个含义很可能借着其他符号表现出来,比如说一个梦会借着另一个梦的伪装表现出来,从而形成了梦中梦。

【梦中慢时】

“梦中慢时”指梦中的时间过得比现实慢很多,也就是说,在梦中你觉得过了一天,但在现实里可能只有几秒钟。正像热映的电影《盗梦空间》的情节:梦的层次越深,时间就越慢。有些理论表示,人体在做梦过程中,大脑通过一些刺激从而整理信息神经键,对大脑进行锻炼。人们会梦到白天不能顾及的任务和情感,这个过程可以帮助人们巩固思想和记忆。对于大脑而言,这个梳理的过程是迅速的,在生理时间上可能只有几分钟至十几分钟;但是对于做梦的个体而言,在这个过程之中会经历很多感受,所以心理时间感觉上较为漫长,好像经历了几个小时。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甚至提到过一个更极端的例子:一个人睡觉时一根棍子掉落砸在他脖子上,在砸上的一瞬间他居然做了一个自己参加法国大革命最后被送上断头台的曲折的长梦而后醒来。

【潜意识阻抗】

因为意识和潜意识常常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所以当潜意识没有表达完心意时,就会抗拒清醒,制造梦中梦骗过意识,实际上这是潜意识阻抗的结果。

【儿童型】

这是一种基于心理年龄的人格划分。“儿童型”的人,大多数具有自发性,并往往在富有创造性的工作中表现较为出色,但不适合从事长期计划性工作。在与人相处方面,他们由于时常缺乏耐性,而宛如小孩子一般容易朝三暮四,所以这种“儿童型”的人通常难以信赖。对于“儿童型”心理的人,心理学家 建议:应当下决心每天为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有益事情并不求回报,以弥补性格上的某些不足和缺陷。

【少年型】

这是一种基于心理年龄的人格划分。“少年型”的人,通常是理想主义者,常常会为自己的意见或某种美好的事物而充满激情乃至狂热;他们富有冒险精神,乐观、专注,求知欲旺盛,还具有许多令人喜欢的品质。但他们的一贯性和好斗可 能会很快演变成为固执和不妥协,因而往往容易导致同事之间发生分歧、争吵甚至斗殴。此外,他们通常不信任直觉,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大,因而经常会做出错误 的决定或决策。对这种心理类型的人,心理学家的忠告是:树立长远目标,克服短期行为。

【成年型】

上一篇:定车定金合同下一篇:育婴师技能操作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