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化体验活动倡议书(通用9篇)
孝文化体验活动倡议书 篇1
“孝文化体验活动”倡议书
孝是中华民族的最基本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传统美德的基础。孝,并非只对父母敬养而言,对自己德性,智能的修养,对社会的尽责,也是孝的表现。
弘扬孝文化,重建与现代文明社会相适应的新孝道文化,对融合代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发挥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学校政教处、团支部向师生、全体团员发出倡议:
一、真心付出,孝顺父母。行孝不分贫富,行孝更不受时间约束。和长辈在一起时,尽量多做一些,分担家务;多说一些,倾听理解。行孝是一份心,是一种生活,诚心诚意体会,发自内心的关爱与呵护。
二、懂得感恩,快乐学习工作。学会对待学习工作中的压力、委屈,让浮躁的心在感恩中化为乌有,用感恩的心驱逐抱怨,为学习工作的赐予而学会感恩,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三、用心体验,认真学习工作。我们中学生团员,不仅要在学习、思想等方面起到带头作用,更要踊跃参加学校所组织活动,把孝文化与学习、生活结合起来,用心去感恩父母、感恩社会,用一颗感恩的心去体验生活。
在学校忙于功课的你,周末回到家,看到父母为你呕心沥血时,对父母道上一句“谢谢”!当父母疲劳时,为他们倒上一杯浓茶,帮他们捶捶背;当父母生病时,多在病床前陪陪他们,陪他们多说会话„„利用周末假期,帮父母做一件小事,和父母说说心里话,温暖父母的心!
希望全体师生积极行动起来!
田柳一中政教处、团支部
2011年9月30日
孝文化体验活动倡议书 篇2
一、概述
家风形成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而家教、家规、家训是家风形成的基础。古人把家风概括为“五常八德”,“五常”即仁、义、礼、智、信,“八德”即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仁义礼智信”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影响着我国传统社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对推动我国传统社会价值观念的教化、提升我国传统社会的道德水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历史作用。
二、现状分析:基于萧山发电厂行政后勤支部的案例分析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弘扬孝文化、发展孝文化,始于家“孝”,继而“效”企。萧电以支部为试点,推行以“孝”为核心的支部文化建设,扎实做好“孝”与“效”的文章,积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员工注重家庭的意识,提倡员工感恩敬业的意识,把“孝”文化作为促进支部文化建设的“助推器”。在当前萧山电厂两台煤机将关非关的“非常态”下,通过开展“孝于家效于企”活动,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紧紧围绕服务企业这一主题,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积极进取,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积极开拓对外项目,形成特有的支部文化。
该活动分宣传发动和组织实施两个阶段,共建孝相册、亲情账本、走访困难等多个活动,让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孝”文化的熏陶进而把在家孝敬父母长辈的意识延伸到社会,来关心关爱身边的每一位人员,共同建设文明社会。最终把“孝于家效于企”的观念提升到忠于国家,服务人民的高度,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三、家风建设的成效:基于萧山发电厂行政后勤支部“孝文化”活动的经验分析
(一)改变员工的精神面貌。在行政后勤支部推行孝文化活动期间,全场上下在读、修、用中感悟着有效的家风文化,汲取中国民族的传统精髓;在一言一行中践行家风建设,凝聚着内在力量。从国学经典文化的耳濡目染,到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从上级领导到基层员工,家风文化逐渐成为萧电的热词。另外,受孝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全厂的党风廉政建设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更好地促进了萧电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
(二)改变党员的工作作风。支部大力开展亲情助廉活动,在加强党风廉政工作中,把“孝”与“廉”紧密结合起来,公司全体党员干部树立起廉洁从业就是孝敬父母、忠于企业的意识,教育全体党员干部从孝爱大义出发,从谋求家庭和谐稳定出发,做好廉洁自律。优秀的家风影响着党员们的思想和行为,他们乐于付出、甘于奉献,转变作风、提高效率,更好地服务于生产,推动企业发展。
(三)提高企业的向心力。孝文化本身涵盖着“忠”的涵义,在推行孝文化的过程中,激发了员工对于企业的高忠诚度与认同感,将自己作为企业的主人,增强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员工在企业的工作及生活中,受孝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一种发自心内的自愿的上进冲动。因此,通过优秀家风的传播与建设,让员工从道德层面上对企业产生一种强烈的归属感,使得企业的人事框架获得了相对的稳定性。
四、总结
优秀家风所传承的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理念都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然而从现实来看,好的“家风”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养成的,需要长期的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滋养。言教重要,身教更重要,尤其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搞好家风建设,带头教育好子女。人们习惯于上行下效,领导干部的好家风,会影响到自身及下一代的言行,同时也会对身边的同事产生一定的影响,集大众之气,定会对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俗语说“家风可正源头清”,要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好的家风,以家风促国风,形成“气正山河壮,政廉日月春”的社会生态环境,充分发挥家风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
摘要: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家风对一个人的价值观形成有着重要作用,家风建设影响着社会建设。而企业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载体,对于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入,在社会和谐发展的道路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企业和谐发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家风建设。
孝文化体验活动倡议书 篇3
许嘉璐先生指出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已经成功地转变为汉语国际教育,汉语国际教育进入了第二个历史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要把单纯的汉语教学转变为全面的文化交流。关于对来华留学生的语言教学层面的探讨已初见成果,但对于文化教学及文化交流层面的讨论却远不如语言教学。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对外汉语教师不仅要成为汉语知识的讲授者,同时更要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这不仅是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的需求、了解中国文化的需求,也是国家汉语推广战略的需求。
在目前文化对外传播的过程中,文化教学是其主要手段之一,但近年来随着来华留学生的逐渐增多,其学习动机、学习方式、学习内容都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基于这样的情况,中华文化体验活动的开展开始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的中华文化体验活动按照活动对象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面向来华的汉语环境下的留学生,一类面向在母语国家的非汉语环境下的汉语学习者。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针对第一类情况进行探讨。
一、中华文化体验活动的理论基础
“文化”历来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关于它的定义也不计其数。Patrick认为文化具有生存性、群体性、流变性和境况性特点,是一个生活实践体系。基于这个文化界定,语言教学的文化教学应该从不同层面进行,有的文化内容可以直接进行教学,而有的文化内容需要引导学生去体会。语言中的文化因素由语构文化、语义文化、语用文化构成,与语言教学的关系较为紧密。留学生可以通过汉语教学届早已提出的“文化融入”、“文化导入”、“文化揭示”等教学方法完成知识层面的积累。但对于中华文化整体的感知则需要留学生走出课堂,切身地进行文化体验活动来实现。这种体验具有直接性、整体性和情感性,在文化交流、文化感知和文化认同层面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Kolb在1984年提出了体验型学习模式,包括具体经历、观察性思考、概括原则、实际应用四个阶段的循环过程,体现了社会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这就为中华文化体验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理论基础。祖晓梅为了突出体验型文化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的特点和可操作性,从学习者认知和教学过程角度,把体验型文化教学模式概括为感知文化、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和比较文化四个阶段。文化体验活动即属于该学习模式的感知文化阶段。
在体验式的文化活动中,一是能为留学生提供真实的文化体验,并从文化的内部来理解中国文化特征;二是能提供用汉语进行交际交往的机会,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化学习能力和汉语交际能力。
二、留学生对中华文化体验活动喜好情况的调查访谈
笔者于2015年10月在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的组织下与近300名留学生共同前往四川进行为期一周的中华文化体验活动。为了探讨体验式中华文化活动的开展,文章采用了访谈的形式总结了留学生对每一类别文化体验活动的喜好情况,分析了留学生在体验式文化活动中反映出的问题及其原因。在50名受访对象中韩国学生26人,美国学生8人,泰国学生7人,加拿大学生1人,尼泊尔学生3人,日本学生2人,蒙古学生3人。所有学生皆可用汉语进行有关中华文化体验活动喜好问题的独立表达。为了更清晰地描述调查中所指景点,笔者均用照片进行了活动项目的展示,保证了留学生因未留意景点名称而做出的误判。调查按照喜欢、一般、不喜欢3个层次对所列景点进行评述。
(二)调查访谈的结果统计
在受访的50名留学生中,其中全程参与活动的共46人,其余4人均因个人原因未对所有活动进行体验,本文不对该4名学生的喜好情况进行统计。根据受访者在回答过程中给出的答案,笔者以“喜欢”人数为依据进行降序排序。
三、留学生中华文化体验活动喜好情况及原因分析
从调查结果中不难看出,留学生把熊猫基地、中小学、火锅、坝坝宴、春熙路这5个项目排在文化考察中较为喜欢的前5位。其中火锅和春熙路都未在行程安排内,均是留学生在自由活动时间内自行选择的文化体验项目。在访谈过程中,笔者总结了留学生对以上各类文化体验项目的喜好情况并做出了原因分析。
(一) 留学生中华文化体验活动的喜好情况
1.留学生更倾向于现代生活类的体验活动
在留学生最喜欢的文化活动中,排名前5位的文化体验项目与历史本身关系不大,多是中国现代生活的表现载体。在中小学的参观过程中,留学生会主动提出诸如“中国的小学都是这样吗”“他们为什么要一起做操”一类的问题。他们较为关注现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及学习特点;熊猫和火锅作为四川文化的两张名片,留学生对其熟识度较高,在出发前就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致;而春熙路作为成都市的商业中心,更是现代中国城市的典型写照。
2.留学生对历史类较强的文化活动兴趣不大
从四川旅游市场的产品结构上看,其多以观光旅游、休闲旅游为主,缺乏参与性较强的文化体验活动;从整个文化考察行程安排上看,历史类的文化参观是本次文化考察的主要内容。以翰林院子、武侯祠为例,留学生在参观后没有产生文化交融,多是走马观花。且在行程过程中多会提出“还没结束”“还有多久”诸如此类的问题,反映出对行程安排的反感。历史类文化活动中认可度最高的巴人石头城和三星堆遗址也是凭借其自然地理优势及其科技感较强的建筑风格才在一定程度上博得了留学生的青睐。但留学生对于其文化知识层面的了解及核心观念的把握几乎没有。
3.文化符号性强的活动受到留学生的热捧
坝坝宴是整个行程中唯一一个观赏性较强的活动。在宴会现场穿插了以变脸、婚俗展示等极具符号性的传统文化表演,这种表演形式以最直观的形式为留学生呈现出了活的中国传统文化,为活动赋予了参与性、观赏性等特点。与长期受到以教师为主导的中国课堂不同,欧美国家的留学生接受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相对自由的授课模式,他们更趋向于接受参与性较强的文化活动。
(二)对留学生中华文化体验活动喜好情况的原因分析
1.学习动机和学习环境影响了留学生对体验活动的喜好
从学习动机方面来说,单纯以兴趣爱好为学习动机的学生较少,以北师大目前的留学生为例,笔者在接触留学生的过程中,多会问到学习汉语的目的,回答多与工作机会、职业规划等息息相关,所学专业名称后多有方向作为依托(如经贸方向、教育方向等)。根据北京语言大学许秋寒等人对留学生的学习动机的调查也可以表明,留学生的工具动机较强,即学习汉语是为了能够在今后的工作或其他方面获得较好的回报。这就决定了留学生对于当代中国,也就是对日后的工作环境及可能合作人群有较多的关注。相应地,对于日常交际中涉及较少的历史知识及历史文化关注不多。
从学习环境来上讲,来华留学生相对于在母语环境下学习汉语的留学生来说,有更多机会学习并接触中国文化,但这种接触大体在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教学范畴内。在这个范畴中,语言的文化因素、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在初中级学生的课堂中较为系统,而以直接的体验形式来感知中华文化的环节却较为薄弱甚至有所缺失。加之来华留学生大多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交际范围限制在本国的文化圈内,与中国人的接触无论从数量上还是时间上都不足以行成对中国以及中国人客观而全面的认识,所以留学生更倾向于现代生活类的文化体验活动,以此做为获得了解中国的渠道。
2.文化符号影响了留学生对文化体验活动的选择
中华才艺作为中国文化符号一直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黏着剂。从传播范围来看,目前国内多数留学生培养单位结合学生意愿已将中华才艺课程纳入到课程体系之中。而在海外志愿者的选拔过程中,中华传统才艺的掌握数量及程度也成为其考核的重要一项,将才艺和所需岗位进行匹配已经趋于常态。留学生无论在目的语环境下还是非目的语环境下都有机会接触到中华才艺。从才艺本身属性上来看,兼具观赏性、参与性和可操作性,容易吸附留学生,完成留学生对中国文化“术”层面的理解。
四、关于中华文化体验活动开展的建议
根据祖晓梅提出的学习模式及留学生反映出的喜好情况,在中华文化体验活动的设计过程中应遵循如下建议。
(一)“文化符号”与文化内涵相联系
目前中国的很多文化现象通过影视媒体演变成了具有浓厚中国特征的文化符号,这种符号以书法、国画、京剧等中华才艺为表现形式,已经被留学生所熟知,能够形成心理认同。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的情感状态与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呈正相关,刘珣先生也曾指出:“对目的语文化、历史、社会和人民产生好感,渴望有更多的了解甚至向往其生活方式和精神文明,一般来说将会形成学习该目的语的十分有利的态度。”
留学生对于以中华才艺为载体的传统艺术形式有较多关注,这种正向关注在初级阶段有益于吸纳更多的留学生学习汉语。同理,将这种操作性较强的传统艺术作为中华文化体验活动的切入口可以在活动前期提高留学生的参与度。但值得注意的是,这文化符号不应停留在感知阶段,而是以其为入口,根据前文中提到的学习模式,在体验活动过程中或结束后逐步过渡到了解文化、理解文化甚至比较文化的阶段,深层次地理解文化内涵。为了避免“文化符号”的欣赏流于表面和形式,应遵循文化三角的教学模式,理解文化观念如何体现“文化符号”,将文化符号的认知与文化内涵学习相联系,完成从文化产品、文化习惯到文化观念的逐层学习。
(二)课上“讲故事”与课下“亲体验”相结合
留学生对于中国历史文化、地理概况的学习目标应与中国学生区别开来。留学生对于中国历史、地理的掌握最终应该服务于语言技能的获得及文化核心观念的把握,进而做到文化认同。帮助留学生树立中外文明同时空的观念,注重中外文化的比较与共享。用“国际话语”讲中国故事,加强文化的呈现力、诠释力和传播力。这里提到的故事不是单纯的中国故事,而是在与外国文化中相类似的历史片段比较的基础上形成的“国际故事”。教师应遵循教育叙事的原理,以讲故事的方式把“国际故事”输入给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握核心理念,这种由第三方阐述的故事型引导方式易于留学生接受,与介绍性较强的导游词相比,更加生动形象。单纯的年份、地点等知识层面的介绍,可输入性不强。
在文化活动体验前完成故事型的导入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留下印象,当学生身临其境地处在故事发生的环境中时,故事重现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二次学习。如果缺少课上“讲故事”,在“亲体验”的过程中则很难使学生融入。学生之所以对熊猫、火锅情有独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生在非目的语环境中或是在日常学习中多次接触过这两个符号,有过文化期待。讲故事在本质上也是让学生对即将“亲体验”的文化产品或文化载体有文化期待。
(三)活动内容与“学习目标”相适应
对中小学的参观给了留学生极大的冲击,他们第一次走进中小学课堂,对中国教育有了一个较为直观的认识。这种零距离地体验现代中国的活动并不多见,笔者在查阅相关文献时,搜索结果多为某一项才艺的文化体验,某一个历史景点的参观与讲解,这些体验活动也极为必要,但和当代中国相联系,向学生全方位展示当代生活的项目却寥寥无几。
更多地留学生将了解现代中国作为他们的学习目标,因此中国文化的传播不应止于“文化符号”这个切入口,应尽量做到因需施教,较多地采用实用性强、贴近当今中国人生活和工作实际的教材,缩小课堂教学和日常实践的距离,以提高留学生学习积极性,满足他们即学即用的需求。很多学生在学了太极拳后发现中国人很少有人打太极,学了剪纸后发现中国人很少剪纸,学了书法后发现中国人几乎都在使用电子邮件进行信息沟通。所以对外汉语教师应将学生所学与社会所用相对接。学生未来踏入的是当代中国,在教学中、在文化体验活动中不应一味追求历史感,应融入现代中国的元素,帮助学生清楚地了解现实中的中国。
五、结语
“汉语国际推广绝不只是推广和传播语言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以汉语为载体,以教学为媒介,以中华文化为主要内容,把汉语与中华文化一起推向世界。”对来华留学生开展中华文化体验式活动要做到“文化符号”与文化内涵相联系,课上“讲故事”与课下“亲体验”相结合、活动内容与“学习目标”相适应。从留学生层面上讲,有助于留学生同时形成汉语交际能力和文化学习能力;从对外汉语教师层面上讲,有益于对外汉语教师观察、了解留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点,更好地服务于对外汉语教学;从文化推广上讲,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文化依附,以留学生为媒介推广中华文化。
参考文献:
[1]Moran,P.R.Teaching Culture:Perspectives in Practice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4.
[2]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3]王学松,面向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传播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1).
[4]祖晓梅.跨文化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5]许嘉璐.继往开来,迎接汉语国际教育的新阶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
[6]宁继鸣.基于体验的文化教学与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建设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通讯,2014,(03).
[7]祖晓梅.体验型文化教学的模式和方法[J]. 教学研究与实践 2015,(03).
[8]宋梅砚.语言文化教学与“文化体验”研究[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9]许秋寒,于书诚,郭力,马小垒.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调查[J].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2008,(12).
“孝文化”活动策划书 篇4
五、活动地点:
六、活动对象: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全体学生
七、活动开展:
本次的“孝文化”活动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开展过程及内容:
① 各班自行组织全班学生召开一次围绕“孝文化”为主题的主题班会。 ② 为保证班会质量,此次主题班会需辅导员一同参与。
③ 在班会结束之后,各班需上交此次主题班会的书面材料,包括必要的班会策划书、班会总结、图片资料以及主题班会感言等。上交时间为4月25日晚6点半。统一上交于我院分团委宣传部活动室B3-124。
备注:活动进行期间,各班对活动的重视程度以及各班上交材料质量,也将纳入本次“孝文化”活动中优秀班级评选的一项指标。
八、奖项设置
书法比赛(硬软笔书法作品统一评选):
一等奖 2名
二等奖 3名
三等奖 5名
征文比赛:
一等奖 1名
二等奖 2名
能源短缺体验活动倡议书 篇5
近日,区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印发<天心区关于组织开展能源短缺体验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天政办发[2009]64号),决定从6月22日起,在全区党政机关、学校、企业开展为期一月的能源短缺体验活动。为进一步增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资源忧患意识和依法节能意识,体验能源紧缺给工作、生活带来的不便,充分发挥政府机关在全社会节能工作中的率先垂范作用,我们倡议:
一、活动的主题和目的
本次能源紧缺体验日活动的主题是“依法节能,全民行动,人人争当表率”。主要目的是通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切身感受能源紧缺给工作、生活造成的重大影响和带来的不便,进一步增强资源忧患意识、依法节能意识和带头节约意识,充分发挥政府机关在全社会节能工作中的表率作用。←
二、活动的时间和范围
本次能源紧缺体验日的活动时间是9月22日(星期一)8:30—17:30。活动范围为全区机关事业单位。
三、活动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本次能源紧缺体验日活动内容是:做到“六个一”,即:
1、少开一天车:要求居住地距工作地点在三公里以内的工作人员,上班时尽量采用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等方式;公务出行尽量采用拼车形式;
2、少开一台电梯:要求有电梯的办公楼宇,每两台电梯停开一台;工作地点在4层以下的工作人员尽量采用登楼梯方式;
3、少开一天空调:要求除对外办事窗口大厅以外,关闭办公楼宇的中央空调和各办公室内独立式空调;
4、少开一盏灯:要求严格控制办公楼宇公共区域、会议室内的照明设施,各办公室内尽量做到少开一盏灯;
5、少用一张纸:要求工作人员复印、打印时严格实行双面用纸;
6、少打一个直线电话:要求工作人员内部通话尽量使用内线。
能源紧缺体验日活动是增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节约意识的一项重要措施,对建设节约型社会、树立机关良好形象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希望全体工作人员积极行动起来,从“体验日”活动开始践行,养成“节约资源、绿色消费”的良好习惯,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妇联孝老爱亲倡议书 篇6
全市广大朋友们:
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为营造良好的爱老助老社会氛围,培育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在重阳节来临之际,市妇联向全体广大朋友们发出如下倡议:
1、要有敬老之心,积极履行赡养义务,为父母提供生活照料,让他们老有所养;从日常小事做起,关心体贴父母,让他们老有所依;多与父母联络问候,多陪他们聊天说话,多带他们走走看看,让他们老有所乐;支持鼓励父母参加社会活动,在继续融入社会中发光发热,让他们老有所为。
2、要有爱老之心,与老人言谈交往,心怀谦恭,举止礼貌,送上真诚笑容;在公共场合、交通出行中,注意礼让老人,让他们多一点安全、多一份安心;当老人遇到困难时,施以援手,把真情和关怀送到他们心坎上。
3、要有助老之心,广泛开展为老人“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深入了解孤寡、贫困、残疾、高龄和空巢、独居老年人生活状况,组织志愿者、青少年学生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陪护、方便到家、文化娱乐、扶贫救助等服务,为老人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朋友们,培育和倡导孝老爱亲风尚,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以真心敬老,以热心爱老,以诚心助老,把敬老孝老美德发扬光大,祝老人们晚年生活幸福。
xx市妇联会
孝,中国企业文化的根 篇7
企业文化研究兴起于西方, 通过对波音、惠普等企业文化的研究表明, 这些企业所在地普遍都有宗教信仰背景, 基于共同宗教信仰的员工所秉持的价值信念, 成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源头活水。相对而言, 我国企业的员工大都没有宗教信仰背景, 企业文化建设存在源头缺失现象。这就使得中国企业在学习和借鉴西方企业文化时, 难免会出现“异体移植”的问题, 也就是仅仅从制度和形式上来建设企业文化, 就好比一棵树“移栽”到异地时没有带着根, 必然难以落地和持续生长。因此, 探寻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源头十分必要和迫切。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中, 儒家文化对于中国人的思想、精神、性格、行为等的塑造形成了深远的影响。钱穆先生曾说, 中国的儒家教育, 虽不被视为宗教, 却有极深厚的宗教情感与宗教精神, 可以代替宗教的功能。美国著名管理大师德鲁克曾说:“管理越是能够运用一个社会的传统、价值观和信念, 越能取得成功。”因此, 从儒家文化中发掘核心价值与理念, 应该能够找到适合于中国人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源泉。
孝的内涵
在儒家文化中, 政治思想与教育思想是合一的, 政治的主要功能在于对人民施行教化, 其主旨在于教人如何为人, 而做人的根本就是孝道。
《说文解字》中对“孝”字的解释为:“善事父母者。从老省, 从子。子承老也。”“孝”的内涵, 首先可以从这个字的结构上来看, 孝是一个会意字, 上面是一个“老”字 (上半部) , 下面是一个“子”字, 意思是子承父, 代表上一代和下一代是一体的, 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代沟”的观念, 而且“老”在上、“子”在下, 代表下对上要尊敬、恭敬, 这是体现子之德。若推演开来, 上一代还有上一代, 过去无始;下一代还有下一代, 未来无终, 无始无终是一体。当一个人具备了与一切人的“一体感”, 自然就能以仁爱之心与一切人相处, 因此, 孝是一个人仁爱之心的原点。孟子说:“仁之实, 事亲是也。”《论语》中说:“孝弟 (悌) 也者, 其为仁之本与!”
儒家讲孝的内容非常丰富, 《孝经》中说:“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 不敢毁伤, 孝之始也。立身行道, 扬名于后世, 以显父母, 孝之终也。夫孝, 始于事亲, 中于事君, 终于立身。”指出了孝的三个层次, 即事亲、事君和立身。事亲就是奉养自己的父母、保障父母的衣食住行;事君在古代指忠诚地对待君王和自己的职位, 在现代可理解为忠诚地对待自己所在的组织和领导, 忠实地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立身是指在社会上遵循仁义道德, 有所建树, 显扬名声于后世, 从而使父母荣耀欣慰, 这是孝的高级目标。可见, 孝是融贯了服务于家庭、服务于组织、服务于社会各个层面的协调一致的理念与心态, 能够使三者完美统一。
关于子女如何尽孝, 《论语》等典籍中从多方面进行了具体论述, 包括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和养父母之志等内容, 强调对父母的态度要亲爱、恭敬、和顺。“养父母之身”是指照顾父母的衣食等基本生活, 但为人子女仅仅做到这些是不够的, 孔子说:“今之孝者, 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 何以别乎?”事奉父母, 重要的是子女从内心发出对父母真诚的尊敬之情, 令父母在精神上得到欣慰, 使他们心情愉悦, 否则, 与养牲畜有什么区别呢?所以孔子说:“色难。”意思是, 事奉父母时保持和颜悦色是最难的。对父母和颜悦色, 尤其要表现在当父母有过失的时候不应发怒和埋怨。《论语》中说:“事父母几谏, 见志不从, 又敬不违, 劳而不怨。”意思是说, 子女侍奉父母, 如果他们有不对的地方, 要轻微委婉地劝说, 若父母不能听从, 还当照常恭敬、不要违逆, 且看机会再劝谏, 虽操心忧劳而没有怨言。可见, 儒家的孝道把尊敬父母视为比赡养更高层次的行为 (刘慧敏等, 2005) 。孟子也说:“孝子之至, 莫大乎尊亲。”这些都是属于“养父母之心”。作为孝子, 进而还应该养父母之志, 就是应当努力实现父母善良的心愿、达成父母的高远志向。《礼记·中庸》中讲道:“夫孝也者, 善继人之志, 善述人之事者也。”
总之, 孝的内涵是十分深广的, 孝是出于人的本性, 是人的天性的展现与升华, 主要体现了对父母长辈感恩、恭顺和礼敬等心态, 是人从小在家庭的人伦关系中自然培养起来的德行, 其对象还应进一步扩展到家庭之外, 把敬老尊长的观念推广到社会,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孝经·广至德章》中说:“君子之教以孝也, 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 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一个人如果具备孝德的基础, 扩而充之就能做到对一切人、事、物都尊重、感恩和礼敬, 所谓“亲亲而仁民, 仁民而爱物”。
“孝”作为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 千百年来一直作为伦理道德之本、行为规范之首而倍受推崇, 体现着中华民族感恩仁爱、重情重义的基本精神。《孝经·三才章》中说:“夫孝, 天之经也, 地之义也, 民之行也。”意思是, 孝道犹如天上日月星辰的运行, 地上万物的自然生长, 天经地义, 乃是人类最为根本首要的品行。在《孝经·圣治章》中, 孔子说:“天地之性, 人为贵。人之行, 莫大于孝。”意思是, 天地万物之中, 以人类最为尊贵。人类的行为, 没有比孝道更为重大的了。《孝经·开宗明义章》说:“夫孝, 德之本也, 教之所由生也。”意思是, 孝顺父母是一切道德的根本, 一切的圣贤教育、道德教育, 都要从孝开始教起。这就是说, 劝人为善应该以培养人的孝心作为起点。
因为一个人与父母的关系是人生所面临的第一重人际关系, 父母对子女的养育恩重如山, 子女理应知恩图报, 因此孝心是感恩心的起点。“爱人”首先要从爱父母做起, 进而爱其兄弟姐妹、爱其族人、爱其长上、爱其组织 (团体) 、爱其民族、爱其国家, 这种推己及人的自然亲情, 是符合人的认识与情感发展规律的。孝的教育, 注重培养的是人的重道义、恩义的情感, 如果一个人道义、恩义的处世原则树立不起来, 就会形成一种以利害为取舍的处事原则, 这样的人往往就会做出见利忘义或忘恩负义的事情来。反之, 当一个人有了孝心, 他的善心就能得到开启, 德性就能够展开, 人生态度就能逐步得到提升, 所以说“百善孝为先”。
可见, “孝”是人性之真诚而天然的情感, 孝的教育不仅是家庭伦理和谐的天然基础, 也是维持良好社会伦理以及政治秩序的根本。如果父子关系处理不好, 夫妇、朋友、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等关系就很难和谐。因此, 孔子将“孝”称为古圣先王实现天下和顺的“至德要道”, 可以达到《孝经》中所说的“民用和睦, 上下无怨”, “长幼顺, 故上下治”的效果。
孝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儒家思想中, “文化”一词可以理解为“文治教化”的意思, 《易经·贲》中说:“观乎天文, 以察时变;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也就是顺应天地人文的规律, 从人的本性出发进行教化, 起到变化人的气质、提升人的觉悟和素质的作用。
如前所述, “孝”之德是出于人的本性, 是仁爱之心和道德的根本。“孝”的观念是中国人的基本信念和核心价值, 是一种集体化的潜意识的对人性的认同。
《论语》中说:“君子务本, 本立而道生。”凡事应从根本着手, 才是顺应自然规律的做法, 必然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企业以人为本, 人以德为本, 德以孝为本。基于孝道进行企业文化建设, 符合企业文化的生成规律, 不仅很容易获得企业全体成员的心理认同和接受, 其推行效果也必然会深远而持久。
具体而言, 以孝为核心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如下意义和效果:
(一) 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忠诚度与归属感
现代很多企业困扰于人才跳槽和流失问题, 慨叹员工忠诚度不高, 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招聘、选拔、培训等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古语云:“忠臣出于孝子”。“忠”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含有敬肃和尽心的意思, 通常理解为诚心尽力。可见, “忠”的概念涵盖了当今企业强调的“忠诚度”和“敬业度”。从态度而言, 忠心与孝心是相通的。《孝经·广扬名章》中说:“君子之事亲孝, 故忠可移于君。”意思是, 一位有德行的君子, 由于在家中能够以真诚、敬肃之心尽心侍奉父母, 因而就可以将这种态度转移到忠诚地对待领导、对待企业, 并诚心尽力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可见, 忠诚心是以孝心为前提和心理基础的。
(二) 有助于培养员工的感恩心
孝敬父母, 从根本上说是感恩心的体现, 就是感谢父母的生育、养育和培育之恩的心理和行为表现。父母是对我们付出最多的人, 一个人的感恩之心首先是从对父母生起的, 只有对父母懂得感恩, 才能感恩他人的帮助、感恩老师的教导、感恩领导的关爱提携, 进而感恩祖国和人民的护佑、感恩天地的承载化育。
具体到企业中, 一位有孝心和感恩心的员工, 更能体会到企业和管理者对自己的栽培与成就、体会到同事对自己的支持和帮助、体会到顾客对企业的利润回馈使得自己有稳定的工作与收入等, 因而就能怀着感恩之心, 尽力去回报他人的付出, 努力工作, 减少抱怨之情, 和谐地与人相处。
另外, 一个人有了感恩心, 也更能体会到财物等的来之不易而懂得珍惜爱护。正如《朱子治家格言》中所说:“一粥一饭, 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 恒念物力维艰。”如果员工都能养成勤俭节约、爱惜物品的习惯, 也可以为企业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三) 有助于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执行力
现代企业管理越来越强调责任感和执行力的重要性, 因为无论企业领导的决策多么英明、企业的愿景和战略目标多么辉煌, 最终都需要员工们齐心协力地去实现。
所谓“责任感”就是一种主动承担责任和义务的态度, 较强的责任感表现为主人翁精神。如果具备了孝心的员工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家, 自然就能够升起较强的责任意识, 将企业兴衰荣辱与自身的成败得失联系在一起, 从而甘愿为企业目标的实现付出努力。
所谓“执行力”, 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自觉自愿地、主动积极地完成任务的意愿与能力, 不找借口、不拖沓。在《弟子规》的“入则孝”中开篇即说道:“父母呼, 应勿缓。父母命, 行勿懒。”如果将其中的“父母”换成“领导”, 这不就是最好的执行力吗?若一位员工在家里能够落实孝道, 对父母的召唤与命令抱持着恭敬的、尽心的、及时去执行的态度, 那么在企业中很自然地就能够延续这种态度, 积极承担工作, 想方设法高效地去完成企业所交付的任务, 形成较强的执行力。
可见, 唤醒员工的孝心, 是企业管理中最根本最有效的激励方法。
(四) 有助于培养员工为顾客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理念与精神
现代企业均强调“顾客至上”的理念, 顾客是企业产品和服务的享用者、是企业收入和利润的直接来源, 因而可以看作是企业全体成员的“衣食父母”。《弟子规》中说:“亲所好, 力为具。亲所恶, 谨为去。”“冬则温, 夏则清。”“亲有疾, 药先尝。”企业员工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全心全意为父母着想、细致入微地体贴父母需要的习惯, 也即具备了较强的换位思考能力, 并培养起点点滴滴耐心侍奉父母的亲和态度, 转而应用于对待顾客, 视顾客为亲人, 就能很自然地培养起真诚为顾客服务的态度和行为, 会在不论产品开发、设计、生产的过程中, 还是销售和售后服务等环节, 都用心体会和满足顾客的需要, 为他们提供满意的优质产品和周到的服务, 本着“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心态, 必然不会推出诸如“三鹿奶粉”之类的假冒伪劣产品。
(五) 有助于提升员工的满意感和幸福感
对孝心的培育和加强是最好的员工情绪管理之道。《礼记·祭义》中讲道:“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 有和气者, 必有愉色, 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郑玄, 2008) 。当一位孝子真正发自内心地敬爱和事奉自己的父母时, 一定能够在态度上做到心平气和, 面部表情也会带有愉悦的神色, 这时, 孝子的身心必然能舒畅和健康。其实当子女孝顺父母时, 不仅父母受到了照顾和恭敬, 做子女的内心会有一种由衷的幸福感, 在让父母喜悦的同时, 自己的内心也必然是喜悦的, 而这种天伦之乐是本乎人的天性, 是任何其他形式的快乐所难以取代的。因此, 若企业加强对员工孝的思想和行为的培育, 员工也会发自内心地感恩和恭敬、对待自己的领导和同事, 与他们形成亲人般的关系, 从而满足其社会交往、尊重等心理需要, 在工作中获得由衷的满意感和幸福感, 进而提高工作积极性和效率。
(六) 有助于增强团队精神和企业凝聚力
“悌”的精神是“孝”的自然延伸, 主要是指家庭中兄弟姐妹之间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弟子规》中说:“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悌道的落实有助于培养人们恭敬有礼和谦让的美德, 形成尊长爱幼的为人处事态度, 这种态度推延到企业当中, 就是同事之间要像兄弟姐妹一样互相尊重、互爱互助。《孝经·广扬名章》中说:“事兄悌, 故顺可移于长。”《论语》中说到, “君子敬而无失, 与人恭而有礼,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可见, 如果企业员工都能如手足一般相待, 就能各自发挥自己的专长, 彼此承诺为实现企业这个“家”的共同目标努力奉献, 企业中德行高的、年长的、资历深或职位较高的人员, 就会主动教导和帮助年轻的、资历浅的、职位较低的人员, 反过来后者也能对前者做到尊敬、服从他们的领导、遇到问题谦虚地向他们求教, 从而形成良好的互教互学、真诚合作的风气, 这些都是团队精神的最佳体现, 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士气, 进而提升企业绩效。
(七) 有助于维持组织的秩序与规则
孔子的弟子有子说:“其为人也孝弟 (悌) , 而好犯上者, 鲜矣。不好犯上, 而好作乱者, 未之有也。”引申到企业管理中,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 在家里能够孝敬父母、恭敬顺从兄长, 而在企业却不服从于管理、喜好和上司对抗的人是很少见的。一个能自觉地服从管理的员工, 就不会给企业带来重大的损失和麻烦。由此可见, 如果人人都具备“孝悌”的思想, 企业的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人事纷争。
《弟子规》中说:“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孝悌的基本精神是恭敬和谦让, 即遵循礼的自然秩序行事。管理者如果把“孝梯”的思想根植于企业员工的心中, 大家就会自觉遵守组织的纪律和规章制度, 自愿遵循企业流程规范行事, 这不仅有助于降低工作中的内耗与摩擦、提高组织运作效率, 而且可以维护企业内的管理秩序与规则的权威性, 使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
(八) 有助于提升企业道德水平,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道德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石, 而企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又取决于其中每位成员的道德水平。《弟子规》中说:“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德有伤, 贻亲羞。”“见人善, 即思齐。”等等。可见, 孝心的培养有助于提高人们自我反省、自我约束的能力, 增强羞耻心, 不做有违道德的事, 而且会自觉积极地从事有道德的善事。
企业从孝道入手进行道德教育, 可以使其成员自觉遵守道德准则, 这显然比外在规章制度的作用更加有力, 也可以降低企业的监督成本。当企业员工都能具备孝悌仁爱之心, 在真诚为顾客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同时, 积极奉献社会, 履行社会责任, 必然能够赢得顾客的满意, 有助于在顾客乃至社会公众心目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赢得人们的信赖和口碑, 而这是难以用金钱衡量的企业最宝贵的无形资产, 有利于增加企业的长远综合效益。
(九) 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
企业文化具有辐射功能, 会通过各种渠道对社会产生影响。《弟子规》中说:“事诸父, 如事父。事诸兄, 如事兄。”“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当企业中的成员均遵循此规范去广泛践行孝道, 就会成为具有感恩心、爱心和责任心的社会公民, 并将这份孝心扩展为对待周围人们的仁善态度, 这些态度和言行必然会感染亲人、朋友、顾客等身边的人, 因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 都会自发地起而效法, 这样就会逐步扩大仁孝之风的影响力, 能够形成人与人之间以仁爱相互对待的友善关系, 有助于整个社会风气向良善和谐的方向发展。
从上述分析可知, 将孝的思想融入企业文化的建设之中, 可以自然地达到企业内外各种关系和谐顺畅、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效果。
企业的根本在于人, 人最重要的因素是德行, 而德行的根本在于孝。孝是中国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 是人性之源和伦理道德的基石。企业文化唯有深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 以“孝”为根, 以“德”为干, 才能使企业中的“人”真正生起爱心、感恩心、忠诚感和责任感, 充分发挥出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提升执行力和团队精神, 为企业的发展真诚奉献, 与企业共同成长, 使企业这棵大树枝繁叶茂。基于孝道思想进行企业文化建设, 有利于提升员工的幸福感, 融洽企业人际关系, 进而营造和谐的顾客关系及商业伦理, 树立有道德的企业形象, 使企业与社会实现和谐共荣、持续发展。
孝文化的现代价值 篇8
一、孝文化是提升个人道德素质的基础
孝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处于百善之首的地位,被看作“德之本”,修身即修德。孝是德之根本与起点,是最起码的伦理道德,以孝为起点培养个人品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子女生下来后,最先接触到的人际关系是父母,最先从父母那里感受到人世间的爱,父母是生我养我之人,爱双亲是合情合理之事,然后推己及人,把仁爱之心推广到社会。孝还是人们道德实践的起点。父母对子女有养育之恩,想要报答父母的恩情是人类的自然本性。一个人在家庭中做到孝敬父母,才有可能在学校里做到尊敬师长,在社会上做到尊老爱幼,爱朋友,爱社会,爱祖国。孝文化作为一种民族的文化传统,已深深积淀为人们头脑里的一种基本思想意识,一个人如果真能从孝做起,修身养德,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必能做到与自身、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德行相依,必会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二、孝文化是实现家庭代际和谐和社会安定的关键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优秀历史文化与传统美德的民族,自古以来,人们就十分重视家庭的和谐与稳定,家庭稳定是社会大治之基础。孝的本质是一种调节亲子代际关系的道德规范。今天,虽然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但家庭这种组织形式依然存在,家庭仍然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中亲子关系依然需要调节,所以说孝有其存在的现实意义和天然基础。正如钱逊先生所说:“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孝作为维护宗法制度的道德规范,已经失去了它尊重的基础,但作为亲情的表达和维系家庭关系和谐的道德规范,却还有很重要的意义。”[1]
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元素,社会是由无数个家庭组成的,家庭的和谐对于社会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孝是家庭美德建设的基础,也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现代家庭中提倡父慈子孝、夫妻恩爱的孝道,是实现代际和谐和社会安定的关键。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上一代人与下一代人在很多方面因为生活环境和条件的差异而造成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心态的差距被越拉越大,出现了所谓的“代沟”,代际关系的不和谐无疑影响了家庭的和睦,家庭内部代际关系的和谐与否,小而言之,关系到家庭每个成员的幸福;大而言之,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团结。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才能实现真正的代际和谐呢?无疑,孝是一个最好的切入点,作为一种天然的推动力,不仅促使代际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关爱,相互支持和帮扶,而且建立了良好的代际沟通,代际和谐了,家庭才能健康运转,小家庭的和睦发展,才能保证社会这个大家庭稳定和谐地发展。
三、孝文化是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有效途径
当前,老龄问题已成为21世纪公认的世界性三大社会问题之一,“银色浪潮”悄然袭来。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预计到2025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将达到2. 8亿,约占人口总数的20%,相当于美国的总人数,两倍于日本的总人口,80岁以上的老人也将达到2500多万,远远超过澳大利亚的总人口。[2]我国提前进入“未富先老”的人口老龄化时期,老龄化问题严重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如何安排和解决好亿万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将是本世纪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一。
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来看,我国是农业人口大国,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社会保障機制尚不健全,社会还不能完全担负起照料老人的重任,指望社会保险和养老院来完全解决沉重的养老任务也是不现实的,这就决定了家庭是多数人的养老归宿。缓和代际危机,解决老人问题,除了提高经济水平,逐渐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增加社会性服务外,最重要的还是发挥传统孝道伦理的现代价值,发展社会保障,继续鼓励和实施传统的反哺式循环养老模式,而不能像西方那样的接力式循环模式,把老人推向社会。[3]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尊老敬老是中国的优良传统,“老”之背后是就是“孝”。满足老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情感的关怀,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这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基本的道德义务与社会责任。
四、孝是民族团结、兴旺的精神基础,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民族团结、兴旺的精神基础,更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孝最初具有尊祖敬宗的意识,中国人不管走到世界哪里,都称自己是炎黄子孙,爱国也就是爱祖。古来,中国人视报效祖国如同追孝先祖,是人世间最大的孝,天下华人皆同胞,血缘亲情深四海的这种孝意识的潜在作用是无穷大的。对于当代中国人来说,孝是联结世界五千万华侨的心脉。认祖归宗,落叶归根,是中国人对自己的终极关怀,是其归一感的落脚之处。这是中国孝道文化产生的一种特殊感情。[4]
民族凝聚力是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精神血液,国家要发展,民族要生存,必须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这是国家繁荣富强的保证。而今,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需要建立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大业尚未完成,台湾问题始终是关系中华民族的核心战略利益的重大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有赖于这一集聚中华民族向心情感的孝文化的发挥。维护祖国统一,弘扬光大中华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在孝文化精神价值的基础上,团结起来,万众一心,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崛起之伟业,为把世界建设成为一个充满爱的和谐世界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钱逊.先秦儒学[M].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240页.
[2]沈毅.从小康目标看老年人困境与出路[J].浙江社会科学,1993(2):15.
[3]朱岚.中国传统孝道思想发展史[M].国家行政出版社,2011年版,第369页.
文化活动倡议书 篇9
一是大力开展和谐家庭创建工作。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引领良好的社会风尚,我市各级妇女组织积极开展“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经过层层筛选,我市共表彰了940名“好媳妇”、916名“好婆婆”。市妇联在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他们的感人事迹,展示了新时代的家庭风貌,在社会上引起良好反响。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推动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使男女平等、儿童优先原则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不断优化妇女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在全市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平安家庭”、“学习型家庭”、“廉政文化进家庭”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广大妇女树立“以德治家、以爱暖家、以学兴家、以廉守家”的和谐家庭建设理念。
二是积极组织“低碳家庭●时尚生活”主题活动。在开展家庭文化艺术节活动中,市妇联以“低碳家庭、时尚生活”为主题,开展特色活动,大力宣传和普及低碳知识,促进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活理念及消费模式,为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贡献力量。在每年的6月16日“低碳体验日”,市妇联都倡议广大女职工采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上下班等形式,公务出行也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拼车出行,达到了节约能源、降低碳排放量、健康身心的目的。市妇联与环保局联合举办环保杯少儿文艺汇演,下发了《倡导低碳生活共建生态家园》--致全市广大家庭的倡议书,让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新兖镇妇联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形式,多方面宣传节能知识,大力开展公共机构节能宣传活动。在照明灯开关上张贴“节约每一度电——请随手关掉电源”,在饮水机前张贴“节约——从每一滴水开始”,在打印机上张贴“节约一张纸,拯救一片森林”等节能降耗的温馨提示语,使节能措施得到有效落实。组织开展“绿色出行日”活动,大安镇妇联开展了“珍惜生命之源,人人节水护水”为主题的节能减排宣传活动。通过摆放宣传展板、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宣传节能减排常识,倡导广大家庭及成员使用节能灯,随手关灯、拔插头,随身自备饮水杯,不用一次性纸杯,一水多用等,共发放节能减排宣传资料1000余份,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小孟镇妇联利用妇女之家、家长学校等活动阵地,组织人员深入村民家中,向广大家庭成员讲授家庭如何节能,怎样才能减少排放量等知识,帮助广大家庭成员明确基本的节能方法和窍门,倡导大家拒用塑料袋、重拎布袋子、重提菜篮子,消除白色污染。
三是开展和谐家庭大讲堂活动。市妇联举办了一系列“和谐家庭大讲堂”活动,邀请济宁市丽人缘色彩形象设计工作室首席设计师刘玉美为机关妇女干部作了《色彩决定美丽形象改变人生》的讲座;邀请兖州市人民医院乳腺外科硕士、主治医师苏公典为妇女干部讲授妇科疾病的预防及治疗;邀请青岛正德慧智咨询机构总经理李克富教授做《运用心理学原理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讲座;邀请全国著名“学困生转化教育专家”、《祝你幸福》杂志社《最家长》特约教授沈万臻女士为400多名家长作了《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的专题讲座。市妇联、市综治办联合从市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民政局等部门抽取了一批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工作经验丰富且热心妇女儿童事业的女法律专业人士组成巾帼法律宣讲团,法律宣讲团成员们向广大妇女群众宣传《宪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等与其生产生活、权益维护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我市广大妇女提供最广泛的妇女维权支持和维权服务。截止到目前,我市已举办各类大讲堂活动10余场,_余名妇女参加了讲座。
四是深入开展“和谐邻里平安家庭”主题活动。农村文化大院是新兴的农村文化组织,最贴近妇女和家庭,最能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和心声。各级妇女组织充分利用这一文化活动场所以及社区文化活动室,通过吹、拉、弹、唱、舞蹈等文艺表演,书法、绘画、摄影灯艺术作品展示、组织妇女和家庭成员在积极开展家庭文化活动中促进文化大院和社区文化活动室的发展与繁荣,使家庭文化由一家一户走进社区、走上社会,并逐渐成为广大家庭的一种文化活动方式和一项生活内容,使家庭文化成为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鼓楼街道办事处举办了“邻里节”,通过组织便于社区家庭参与的和谐楼院、邻里宴、邻里赛、邻里评、邻里帮等活动,引导家庭成员“送一个微笑、道一声问候、给一点帮助”,增强广大家庭以德为邻、以情睦邻、以理服邻、以诚助邻的邻里和睦意识,形成邻里一家亲的浓厚氛围。
五是在城镇大力开展妇女健身活动。市妇联重视开展妇女健身活动,积极发动城镇各级妇女组织组织广大妇女群众集中起来进行各种健身活动,这些队伍能进行科学健身,不断提高妇女的健康素质和体质,力所能及的参加并搞好一些大型宣传活动。其中,兖矿集团大陆公司矿山活动站点、建鑫佳苑社区活动站点、人民乐园活动站点获得了山东省妇女健身示范站点荣誉称号。在省妇联、省体育局联合举办的山东省第二届全民运动会妇女健身精品项目展示大赛中,兖州花棍舞代表济宁地区参赛,以一支《花棍叮当舞和谐》健身舞从全省30多个健身队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
六是认真开展家庭读书征文和举办家庭文化论坛活动。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导社会文明新风尚,丰富家庭成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全面提高家庭成员的整体文明素质,市妇联决定在全市家庭中开展“品读万千经典共享幸福生活”家庭读书月活动和家庭文化论坛活动。经过层层筛选,市妇联分别推荐《品读国学经典,启蒙高雅人生》和《家园合作促进家庭美德建设》两篇文章参与省妇联组织的家庭读书征文和家庭论坛征文评比。
七是认真做好家庭才艺展演调查摸底工作。为倡导低碳、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体现家庭和谐、团结、欢乐和进取的精神面貌,展示新时代多姿多彩的家庭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家庭成员思想道德和文明素质,以家庭和谐推进社会和谐。市妇联将面向全市广大家庭开展以“弘扬和谐文化,竞展家庭风采”为主题的“和谐兖州魅力家庭”才艺展演活动。为了更好的开展家庭才艺展演活动,市妇联认真做好调查摸底工作,通过一报两台发出展演通知,号召广大有才艺的家庭参与到展演中去。
【孝文化体验活动倡议书】推荐阅读:
背景文化体验10-06
体验式文化学习08-21
民俗文化体验型06-30
校园文化创新信息技术体验室布置及简介08-16
体验式教学在中国传统文化教学中的运用05-29
孝文化07-23
现代孝文化08-31
新型孝文化10-30
中国传统孝文化07-21
孝文化建设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