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化与广告

2024-06-26

孝文化与广告(精选9篇)

孝文化与广告 篇1

中华文化包罗,博大精深,是老祖宗经过五千年的积淀留给我们最宝贵最引以为傲的财富,孝作为构建于血缘关系上的特殊情感,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表现,长久存在于中国的历史之中。传统的中国社会,更是奠基于孝道之上的社会,因而孝道乃是使中华文明区别于其他文明的重大现象之一。经过几千年的筛选和积淀,孝道是民族传统道德的一个重要范畴,在所有的传统规范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百善孝为先”孝成为了做人最根本最重要的准则,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促使社会和谐的润滑剂,自身的和谐、家庭的和谐、社会的和谐都要靠孝来维系。然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中,不孝敬父母的例子并不鲜见,自己山珍海味,人间天堂的享受着社会主义的美好,而父母却露宿街头,连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没有,不闻不问甚至打骂含辛茹苦把自己养大的父母。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告诉我们,传统的孝道在物质利益的诱惑下在人们的思想中正慢慢的淡化,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我们已经丢的所剩无几了,所以,不管是有识之士,家庭还是整个社会,都在真诚的呼唤孝道的回归。

一、孝文化与现代广告融合的意义 在需求多样化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随着外资的介入,产品竞争力的加大,推销层次的提高,简单告知式的广告已成为历史,在中国广告业与外来广告业竞争的手段和途径上,中国广告人提出了“中国广告本土化”的声音,以来更接近受众的心理,二来可以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广告作品,在资金、技术和人才都相对弱势的中国广告业,这似乎是最好的应对策略了。而纵观近几年出现的广告作品,确实有不少运用传统文化的广告都收到了奇效。比如央视——品牌的力量篇运用水墨山水很好地对其形象进行了宣传,得到业界和观众的一致好评,上世纪80年代威力洗衣机因为“献给母亲的爱”为主题的广告打动了千万中国人的心而名声大震,堪称中国广告的经典。不仅如此,外来广告也开始模仿本土广告,纷纷贴上“中国特色”的标签,意欲通过中国的传统文化打开中国消费者的心扉,所以我们在可口可乐的贺岁广告中看到了对联、木偶、剪纸等中国传统艺术,在哈根达斯月饼广告中看到了青花器、嫦娥的元素。孝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化,更具有根源性、综合性与代表性,巧妙地将其融入到广告中,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1、孝文化增进广告效果。目前我国广告业专业人才匮乏,资金短缺,广告公司规模和技术都有待 发展,大部分广告都是模仿西方,缺乏创新和创意。在一个标新立异的时代广告必须要有个性和特色才能抓住受众的眼球,吸引并打动观众。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丰厚,是创造中国特色的丰富源泉。同时传统文化拉近了广告与受众的距离,是广告更容易被受众接受。例如雕牌洗衣粉的广告“下岗篇”,通过小女孩用雕牌洗衣粉帮下岗后找工作的妈妈洗衣服的画面,深深地打动了消费者和观众,其利益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文化,一幅温馨感人的画面拉近了广告与消费者的距离,与市面上那些个一个劲儿的吹捧洗衣粉去污能力有多强的广告相比,这则广告显得亲切而富有“创意”。孝文化对中国广告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意义,在感动与深思中增进广告效果,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广告宣扬孝文化。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理应发扬光大而不该丢弃,孝文化 不仅可以作为家庭和代际关系的的润滑剂,同时也是和谐社会构建的保障。随着人们对孝文化价值的认识不断深入,传承和发扬孝文化的呼声日益高涨,全国各地竞相开办起了免费的传统文化孝敬父母的研习班,试图通过开展相关学习和教育的方式发扬孝文化,这种做法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有些流于表面,最终的结果是“学”难以致“用”,在实际的生活中,孝依然被慢慢的遗弃。相比之下,间接地教育更能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广告就是间接教育的方式之一。大多数情况下,由于广告本身的性质,它的目的最重要宣传自己的产品,消费者所有的抵触和戒备往往都在广告所要宣传的产品身上,而对广告创意本身不会有太大的情绪性的“反抗”,这对于反叛性比较强的80后90后而言,这种间接性的宣传和教育更容易打动他们,比直接教育灌输效果要好得多。

二、孝文化在广告中运用的形式

1、用礼品孝敬父母,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孝”深深地奠基在中国人的道德观念之中,无疑是 中国人心中道德的最低标准,孝敬父母是这个社会永恒不变的话题,它既是一种道德规范,也是一种传统美德,将孝敬父母运用于广告,以其作为抓住消费者心理的利益点。保健品广告涉足对孝的解释,是表现“孝”最多的一类商业广告。“父母为其疾而忧”孝敬父母,首先最基本的是要在物质上满足父母,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注 重养生与保荐。将保健品作为礼品送给父母或长辈,是子女孝敬父母最直接也是最普遍的一种方式,无怪乎很多品牌如椰岛鹿龟酒,五粮液黄金酒在市面上投放的广告都是以“孝”为主题的。从椰岛鹿龟酒电视广告中两个老棋友对女儿好还是儿子好的争论到它的广告语“椰岛鹿龟酒,父亲的补酒”再到五粮液黄金酒的轰炸式的投放频率及它经典的广告语“送长辈,黄金酒”都是直接把产品定位在孝敬父母上,不仅可以传达儿女的一片孝心,也是父母与儿女在在心灵上有了沟通与交流,很容易与消费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当然子女送给长辈的礼品不只局限于保健品,家电、化妆品、保险等也称为子女孝敬父母的范畴之内,可以看出子女为父母想得更周到,消费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2、身体力行,体贴父母。对父母长辈的孝顺,不仅要在物质上满足父母,而且在精神上也要给予他们支持、安慰与鼓励,为他们分忧解劳,比送礼品更能让他们欣慰与感动。雕牌洗衣粉广告《下岗篇》中就以下岗女工和懂事孝顺的的女儿为主人公,用一句稚嫩的语言“妈妈说,雕牌洗衣粉,只用一点点,就能洗好多好多的衣服”和让人眼角酸酸的留言“妈妈,我能帮您干活了”表达了一个很小的孩子对父母的孝心,不仅可以为妈妈分忧,更在心灵上给了妈妈极大的安慰,由此,它突破了洗衣粉生硬的宣传其功效的常规,在情感上与消费者产生共鸣,成功地将品牌形象植入消费者心中。

3、用心关爱老人,从现在开始。孔子认为,对父母最好的孝敬就是不能让老人在感情上受到 任何伤害和产生孤独感。现代人由于与老人分开居住、工作繁忙压力大、忙于照顾自己的家庭,早已疏于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甚至较少探望。随着父母年龄的增加,他们需要的不是物质,而是子女们更多的关心、体贴与陪伴。于是很多广告商抓住了这一诉求心理,制作出了立意鲜明温暖的的作品来,爱立信早年的广告“沟通就是关怀”篇,傅彪主演的儿子由于发了财,给父亲买了很多电器保健品,但是送完东西就匆忙离开了,父亲脸上信息的表情瞬间变得沮丧起来,一会儿子回来了,乐呵呵的对父亲说“爸,我跟他们说了,今天我哪也不去,爸,咱先做饭,吃完我再陪您杀两盘”父亲开心的笑了。不管你送父母再多的东西,都比不上陪他们吃顿饭,聊聊天,下下棋,孝敬父母不是简单的说说而已,要以实际行动关怀他们,爱立信的这则广告充满的亲情的温情,很容易让人动之以情。

三、孝文化在广告表现中的运用方式 广告表现是指广告创意与广告制作形成的,最终与广告受众见面、并能说服或影响其购买行为的方式。

广告画面、广告语及广告音乐都是广告表现的方式,孝文化在广告中的表现和融合也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1、孝文化与广告画面的融合。总结中国的广告,以孝敬为题材的创意并不少见,但大都以给父母 送礼的形式出现,脑白金的“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到“孝敬爸妈脑白金”就重磅打出了用脑白金孝敬爸妈的招牌,但是广告画面,仍然以一对木偶老年人为主,给人很机械的感觉,画面始终是他们在跳舞,没有任何情节,缺乏情感的交流与沟通,看后仍然给人一种空洞俗套的感觉,儿女对父母的孝心也全然感觉不出来。

论孝文化在现代广告创意中的运用 广告学1101 王伟 16

随着广告业的发展,广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广告的表现手段和内容上,越来越多的广告融合了孝文化,不仅可以接近受众的心理,赢取受众的好感,还可以加强对该品牌的美誉度建设,同时还能创造出独具中国特色的广告,提高中国广告行业的竞争力,对社会文化的建设和社会风气的优化也起到的重要作用,探究孝文化在广告中应用的原因,在于孝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当今社会却出现了孝文化缺失的现象,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孝文化都能在广告中得到良好的应用,在应用中,要注意取材于生活、加强形式的表现,进行感性诉求和选择好投放时机,同时,也要避免孝文化带来的负面效应。孝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其他文明相比,孝也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广告行业也进入了发展的高速阶段,当前,越来越多的广告以孝文化为诉求策略,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仅减少了受众对广告的排斥性,而且在塑造社会风气和产品美誉度上,也起到了重大的广告效果,因此,孝文化越来越成为广告人的宠儿。

一、孝文化的内涵和作用 中华民族是一个传统的伦理制民族,“孝”是中国传统道德中的一个基本范畴,也是一项基本道德规范。到了封建社会后期,已经具备了广泛的文化综合意义,它不仅成为一种亲子间的伦理价值观念与范畴,而且包含着宗教的、哲学的、政治的、法律的、教育的、民俗的、艺术的等诸多文化意蕴,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核心观念与首要精神,代表了中国文化的显著特色。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化,在历史上发挥了社会保障功能。孝文化发展到今天,对家庭对社会同样具有深远的意义。首先,孝文化可以调节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谐。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只有家庭和谐了,社会和谐才有基础和保障。其次,孝文化可以调节代际关系,促进代际关系和谐,而代际关系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社会上的青年人与老年人是存在代沟的。因为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及他们各自的生活条件、工作环境、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存在着差异,对事物的看法、利益的取向各不相同,所以,他们之间总会存在着一定的矛盾。而这些矛盾的存在,往往会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不利因素。孝文化提倡养老、尊老、敬老,发挥老年人的积极作用,正可以调节这一不和谐的代际关系,促进青年人与老年人实现代际和谐。

二、孝道文化在广告创作中的意义 在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的今天,光靠广告创作就能达到销售目的是非常困难的。对于很多产品来说,在广告诉求中,光有理性诉求是远远不够的。那么怎么才能顺应消费者观念及需求才是广告的重要诉求策略。孝道,这种中国人特有的文化机制,由于孝道的含义又非常丰富,可以从家庭扩展到整个国家及社会,而且儒家孝道在中国人心中是个核心观念,所以在广告中得到了很多的继承与弘扬。孝文化在广告创作中的意义有两个方面。一是能够增强广告效果;二是通过广告弘扬了孝道,广告成为宣传载体,实现了社会价值。1、孝文化增进广告效果 广告必须要有个性和特色才能抓住受众的眼球,吸引并打动受众。中国传统文化可以拉近广告与受众的距离,使广告更容易被受众接受。例如:雕牌洗衣的广告下岗篇,通过小女孩用雕牌洗衣粉帮下岗后找工作的妈妈洗衣服的画面,深深地打动了消费者,其立意运用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文化,一幅温馨感人的画面立刻拉近了广告与消费者的距离,与那些一个劲地吹捧洗衣粉去污能力有多强的广告相比,这则广告显得亲切而富有“创意”。再比如,威力洗衣机因为“献给母亲的爱”而名声大振。不仅如此,许多外来广告也开始模仿本土广告,纷纷贴上传统文化的标签,意欲通过中国的传统的孝文化打开中国消费者的心扉,走本土化广告策略,所以我们在可口可乐的贺岁广告中看到了温馨的家庭,相互关心的家人等传统家庭文化思想的体现。孝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化,能够巧妙地将其融入广告当中,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2、广告弘扬了孝道 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理应发扬而不该丢弃,孝文化不仅可以作为家庭和代际关系的润滑剂,同时也是和谐社会构建的促进剂。随着对孝文化研究的深入,传承和发扬孝文化的呼声日益高涨,大部分学者提出通过开展相关学习和

教育的方式发扬孝文化,从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加强孝文化的灌输和教育。这种建议有其合理性,但这种方式也往往流于表面,最终的结果是“学”难以致“用”,在实际的生活中,孝依然被抛弃。相比之下,间接的“教育”更能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广告就是间接的“教育”方式之一。这对于反叛性比较强的80后和90后而言,这种间接的“宣传”和“教育”更容易打动他们,比直接的“教育”要容易接受得多。

三、孝道文化在广告创作中的运用 简单来说,我们现在看到的运用孝道的广告有以下几种类型:1、用礼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孝顺,无疑是中国人心中道德的最低标准,广告中如果抓住“买礼物孝顺父母”无疑就抓住了消费者的利益点。例如保健品广告,就是用这种方式表现最多的行业。比较典型的例子有: “孝敬爸妈,脑白金”,“黄金搭档送老人,腰好腿好身体好”。静心口服液的“礼物篇”,广告画面先是一个小女孩高唱“世上只有妈妈好”,随后镜头转换,很快女儿长大了,和母亲相依相偎,广告旁白是女儿大了,妈妈却老了,孝敬妈妈不能等,接着出现广告词“爱妈妈,送静心”。表现的主题是:小时候不能为母亲做什么,只能用“世上只有妈妈好”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情,女儿长大了,妈妈却老了,赶快送静心来表达对母亲的关爱。“椰岛鹿龟酒广告:老人甲和老人乙像个小孩子一样争起来,老人甲说:女儿好,老人乙说:儿子好,吵累了,老人甲问道:那你儿子给你送的什么啊?老人乙拿出一瓶椰岛鹿龟酒,甲大吃一惊,也拿出一瓶。原来二人的子女都送的是椰岛鹿龟酒,两人相视一笑,说:“女儿儿子一样好!” 当然,子女送礼物也不仅仅局限在保健品,例如家电,保险以及房地产广告,很多都是诉求让子女为父母想的更周到,对父母更多关心。2、身体力行来体贴父母 这类型的广告一般都是温馨感人的感性诉求。广告的主要利益点在于教导子女要对长辈孝顺,不仅仅是要在物质上照顾父母,更要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在他们工作生活不顺心的时候,能够为他们分忧解难,在精神上给予他们更多的支 持,让长辈欣慰快乐。通过产品的优质性能,让父母体会到子女对他们的用心关爱。当然,这比只送礼物要让他们感动的多。这类广告内容多是讲述子女长大了,能够帮助家长做家务,能够体贴家长的故事。广告传播的思想是培养孝道要从孩子抓起,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要言传身教,孝敬公婆,勤俭持家等等。典型的广告内容有: 雕牌洗衣粉的“下岗篇”。年轻的妈妈下岗了,为找工作而四处奔波。懂事的小女儿心疼妈妈,帮妈妈洗衣服,天真可爱的童音说出:“妈妈说,‘雕牌’洗衣粉只要一点点就能洗好多好多的衣服,可省钱了!”门帘轻动,妈妈无果而回,正想亲吻熟睡中的爱女,看见女儿的留言——“妈妈,我能帮你干活了”,妈妈的眼泪不禁滚落眼眶。最后画面出现“只选对的,不买贵的”的广告语并配合雕牌洗衣粉包装袋。广告通过一个小女孩的“懂事”传递了孝的精神,传承了孝的文化,引人怜,引人思,更引人爱,广告画面的情节性比较强,传达的思想委婉含蓄,非常符合中国人的接受心理。哈药六厂的公益广告“洗脚篇”讲述一个小男孩看见妈妈耐心的为行动不方便的奶奶洗脚,优秀的美德注入了孩子的心间,于是他也模仿妈妈,在妈妈辛苦一下下班回家的时候,吃力的端着一盆洗脚水,对妈妈说:妈妈洗脚。是一则非常成功的广告,因为它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底蕴,而且抛开了很多广告喜欢用的“说教”的形式,用一个普通家庭生活的一个片段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告诉人们爱心可以传递的道理,引人深思。这则公益广告获得非常好的效果,可见,这种诉求的广告要比只送产品,要高明一些。俗话说“动之以情”,情是人间永恒的话题,也是最能打动人心的东西,所以,广告在传达思想的时候,也应该尽量富有情节和情感,才能吸引人。其次是创意的表现相对含蓄委婉更能迎合中国受众的接受心理,间接地通过情节将广告宣传产品与表达对父母的关爱联系在一起,而不是直接将关爱父母与送父母礼物画上等号。3、关爱老人常回家看看 如今大家生活节奏都非常快,家庭结构也从家族式变成了三口之家,那么对于老人来说,最好的关心不是买东西和做家务,而是常回家看看。人们心中都了解,对父母对好的孝顺就是不让老人在感情上受到伤害和产生孤独感。现在人由

于工作繁忙,已经很少和老人沟通,如此,许多广告便通过这一诉求,来宣传品牌形象。例如:可口可乐过年片。老人在家做好饺子等着孩子们回家过年。孩子们却偏偏打来电话,说有事在身不能回家过年。于是老人们失望之极。正在此时,门铃响了,孩子们每个人手中都抱着一瓶可乐,笑呵呵的站在门口。老人于是激动万分。这也是一种常见的诉求方式。首先它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其次,它关心了老人的心理健康,让老人从心理得到温暖。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人欲孝而亲不在。不要真的等到那一天才后悔莫及。如今的诸多借口,最后也唤不回曾经的美好。

四、孝文化在广告中运用应该注意的要素 并不是所有以亲情为诉求的广告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要想达到广告的良好效果,要注意一下几点。首先,广告要就要取材于生活,才能够与受众更好地沟通,使受众在广告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感同身受,融入到广告中去;第二,注意形式的表现,合理的利用音乐和音响,先声夺人,渲染广告整体气氛,增强其艺术感染力;第三,采用感性诉求,避免单纯说教,了解受众的心理,将产品与情感合理的结合起来;最后,在投放时间上,最好在逢年过节的手候进行投放,由于“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原因,会增强广告的效果。例如公益广告

《慈爱与孝道》,在社会上反应平平,在内容上,通过儿童爬行、成长到年老直白的说教形式,例举了生活中的某些片段,表现出父母或子女在关心对方,喊口号式的说出:“我们在关心你”但是并没有说怎么关心,缺少细腻的刻画与描写,配合简单的画面和音乐,很难打动人心。要想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就要取材于生活,抓住生活中令人感动的瞬间,再如中央电视台多个频道播出公益广告《老爸的谎言》,该片讲述了年老的父亲为了不让出门在外的女儿担心,在电话中隐瞒妈妈生病住院,自己独自照顾的真相,广告结尾发人深省地反问“老爸的谎言,你听得出来吗?”,给家人打电话,父母报喜不报忧的情况在现实中也经常发生,当搬上银屏后,很多人在广告中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加上细节的刻画和音乐的渲染,文案只是设问而非直白的祈使句,发人深省,引起受众的思考,在形式上注重细节描写,老人的皱纹和双手的刻画,逆光拍摄的运用,表现出老人内心的孤寂,在音乐的使用上,舒缓略带忧伤,与镜头的剪辑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增强了广告的艺术感染力,并且在春节时期大量播放,利用了人们过年回家的心理,从而达到广告所期望的效果,引起了强大的社会反响。发挥我国传统孝文化在现代广告创意中的作用,对于提高广告创意水平,推进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在孝文化与广告创意之间寻找一个适当的结合点,创造既有创意水平又有文化内涵和思维格局的优秀的广告作品,是摆在我们每一个广告人广告主面前的重要问题。

孝文化与广告 篇2

如今太平盛世,老人化社会繁荣昌盛,喝早茶的风气在某些大城市和某些乡镇的市民中,已风行一时,成为老人生活的一种好习惯,也是中华孝文化晚辈孝敬父母的实际行动。

1、提倡喝早茶,为的是使父母身体健康,继而长寿,从而敬孝的日子才会悠久,才能使孝文化的精髓观念的知恩图报美德天长地久!

因为“茶”古人认为是“万病之药”,传统的医疗功效是:少睡、安神、明目、清头脑、消暑、消食、袪风解表、醒酒、坚齿、瘦身、通便、下气、止渴生津、利水、清热、止痢、治痿、疗肌、益气力、解毒、祛痰、消炎灭菌、止心痛、延年益寿。真是一种多功能的好“药品”呀!

现代医学分析研究:茶叶的化学成份十分复杂,目前已经知道的就有500多种。红茶的香气物质从鲜叶中的50种增至300多种。这些成份都以有机物的形态存在,主要有茶多酚、咖啡碱、茶色素、茶多糖、维生素、氨基酸、芳香物质、纤维素以及多种矿物质元素和微量元素。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是茶叶中最主要的有效成分之一。可溶性的多酚类化合物,在红茶中含量约为比重10%~20%。主要由儿茶素,黄酮素类化合物,茶青素和酚酸组成,以儿茶素类含量最高,约占茶酚素总量的70%,是茶叶药效的主要活性组成,有着很好的医疗保健价值。具有防止血管硬化,动脉粥样硬化,降血脂,暖胃、养胃、消炎抑菌,防辐射,抗癌,抗突变等多种功效。按古人的话来说那简直是“仙丹”天赐宝物呀!

其次是茶色素,也是茶叶中保健功能的主要功效成分之一。茶叶中的茶黄素和茶红素是茶多酚及其衍生物氧化缩合而成的产物,是红茶中的主要品质成份和显色成份,也是茶叶的主要生理活性物质之一,具有降血脂,消除氧自由基,预防心血管疾病,强壮骨骼,预防龋齿等作用,其养生保健能达到一定的效果。提倡喝早茶尽孝心、发扬光大,让全人类在中华孝文化早茶孝举的熏陶下,益寿延年。

2、利用茶叶作为饮料是调节人体自身免疫功能,增强抵御疾病的感染和防止衰老,使老年人实现养生保健、和谐相处的举动。

必须提醒人们每天早晨的一杯茶,特别是红茶,是健康长寿的关键之一,不但父母长辈们要喝早茶,而且青年、壮年人都不能忽略早茶的意义。为了防微杜渐,为了防止意识忽略,必须从近期起,不厌其烦的宣扬中华孝文化的早茶精神,让“早晨一碗茶,药店无交家”的佳俗传言,使早茶成为正常人保健养生的生活习惯。

3、生命的长寿在于防治疾病和科学养生的结果,其效果非一日而成,必须循序渐进,天天持之以恒。

金庸小说与孝文化 篇3

从古至今,孝文化对人们产生了至深的影响,对武侠小说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父母、师父被人所害,自己不能替他们报仇,在古代被视为不孝,往往就因为报仇而展开了一段快意恩仇的故事。本文所关注的是金庸武侠小说与孝文化的关系,金庸小说中的孝文化主要体现在子女对父母,徒弟对师父,子民对君主、国家的关系上。

金庸通过小说表达了他对传统孝文化的思考。首先,金庸对中国的孝文化是不否定的。《射雕英雄传》中写到欧阳锋有一次经过书院,听到一个书生劝人要做忠臣孝子,欧阳锋听得厌烦,就把书生杀了。他认为黄药师和自己并称东邪西毒,看法也应该差不多,就把书生的头颅送给了黄药师。不料黄药师大发脾气,说自己平生最敬重的就是忠臣孝子,还说:忠孝是大节所在。话虽然出自黄药师之口,但也是金庸观念的流露。这一点在作品中的许多人物身上都有体现。性格敦厚的郭靖自不必说,他在桃花岛上发现朱聪等五位师父的遗体,以为是黄药师所为,毅然离开了他所至爱的黄蓉,他无论如何也不能与杀父仇人的女儿相亲相爱;生性潇洒、笑傲江湖的令狐冲对师父也十分的敬爱,什么时候都是毕恭毕敬的;就连杀人不眨眼的梅超风对黄药师的那份孝也是让人十分震撼的,虽然她背叛了师门,但心中始终记着师父的恩情。在太湖归云庄上听到裘千仞编造的恩师被杀的消息后,毫不犹豫地要替师父报仇,最后还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欧阳锋的一击,救了师父,牺牲了自己。临终的时候,还按照师父以前的要求,自折手腕,表示悔罪。当黄药师答应让她重归师门,她更是由衷地高兴,勉强爬起来重行拜师之礼。《天龙八部》中的乔峰是契丹人,但又在中原长大,他爱自己的民族、国家,也希望做到忠实于自己的民族与国家。他不愿意背叛自己的国家,但又不愿看到宋辽两国的人民因为战争而流离失所。当段誉、虚竹抓住了耶律洪基时,他逼皇帝发誓终生不再发兵侵犯宋朝才能放了皇帝。虽然乔峰是出于一片仁爱之心,但他总是背叛了辽主,最后也只能牺牲了自己。但在金庸的小说中又出现了一种情况,就是孝与义,孝与人性自由、个性解放的冲突,这是因为金庸以现代人的眼光对孝文化予以了新的理解。下面就从这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孝与义

孝是中国传统中最重要的美德之一,义是武侠世界里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在传统的武侠小说中,孝与义几乎就没有发生过冲突,而且到了清代的武侠小说中,清官和侠还很好地结合了起来。到了金庸的小说中,孝与义有时会发生尖锐甚至是不可调和的矛盾。一方面可能是小说创作的需要,人物处在一种矛盾之中,有利于人物性格的塑造,也可以使小说情节复杂化;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金庸从现代人文的视角来审视传统的孝文化。

先从冲突最小的说起。《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聪明伶俐、幽默机智、自由不羁。当师父让他杀掉采花大盗田伯光时,他很为难。因为先前两人已结交为友,而且田伯光现在已经改过为善了。但是,他从来也不敢违背师命。他该怎样处理这个问题呢?“他从岳灵珊手中接过剑来,转身摇摇晃晃的向田伯光走去,走了十几步,假装重伤之余突然两腿无力,左膝一曲,身子向前直扑出去,扑的一声,长剑插入了自己左边的小腿。”④令狐冲企图通过自己的小把戏将这一矛盾化解开去,这样既可以不违背师父的命令,又不会对朋友不义,可谓用心良苦。

金庸小说中有一种趋势,当所谓的孝与义发生矛盾时,作家偏向于将义列于孝之上。《神雕侠侣》中的杨过误以为郭靖是自己的杀父仇人,他制定了谋杀郭靖的计划,但最终还是没有对郭靖下手。一部分原因是杨过没有找到最合适的机会,但更主要的原因却还是出于他内心的矛盾。当真正见识郭靖的英雄气度和为国为民的大侠胸怀时,杨过不仅不再想杀郭靖,反而甘愿为了保卫郭靖而牺牲自己的性命。而这个时候,杨过依然没有明白父亲死亡的真相,也就是说郭靖仍然可能是他的杀父仇人。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雪山飞狐》中。胡家和苗家世代有仇,到了胡一刀和苗人凤这一代,恩怨还没有个了结。两人在比武时,双方的武器上都被涂上了毒药,结果胡一刀死在了苗人凤手下,胡夫人也随丈夫而去。虽然苗人凤不是有意要杀胡一刀,但胡毕竟死于苗之手。若干年后,胡之子胡斐替父报仇,胡斐知道苗人凤的一个弱点,当他想一招就这样劈下去的时候,胡斐也碰上了与杨过同样两难的境地:考虑到苗人凤是个英雄豪杰,又是自己意中人的生父,这一刀不应该劈下去;“但若不劈,自己决无活命之望,自己甫当壮年,岂肯便死?”⑤ 是出于对生命的珍惜,才使得胡斐陷入了矛盾之中,而在孝和义之间,胡斐跟杨过一样还是将义的位置放得更高一些。

旧式的武侠小说有一个普遍的观点就是要“快意恩仇”,为了报仇,杀人没有什么要紧的,而且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对于自己的父母、师父,这也是行孝的一种表现。但金庸却批评和否定这种行孝的方式。在《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有这么一段话:“到底是谁害死了我的爹爹妈妈……就算那些人真是凶手,我将他们一一杀了,又有什么用?我爹爹妈妈总是活转不来了……倘若大家不杀人,和和气气,亲亲爱爱的都做朋友,岂不是好!我不想报仇杀人,也盼别人也不要杀人害人。”⑥在张无忌身上有一种生命意识、人道观念与人文情怀,这也是金庸对过去视替父母、师父报仇为行孝观念的一种批判。既然不认可这种行孝的方式,在所谓的孝与义之间,自然要偏向于义。另一方面的原因也是出于对武侠精神的一种回归。清代的武侠小说忠孝和侠义相结合,形成了清官侠客型的小说,这类小说“大旨在揄扬勇侠,赞美粗豪,然又必不背于忠义。”⑦但在此过程中侠的独立性却在渐渐消退。在金庸小说中,作家努力将独立精神回归到侠的身上,因为义才是侠的最重要品质之一。

二、孝与个性解放

(一)孝与爱情

孝与爱情这一个话题很早就进入了文学作品之中,如早期的《孔雀东南飞》就涉及到这个话题,不过进入到武侠小说的时间相对较晚。谈到这一话题首先会让人想到李莫愁以及《摸鱼儿》这首词。李莫愁曾经生活在古墓里,这是一个封闭、压抑的世界。一开始是因为不得已才与世隔绝,到后来,这种隔绝就变成了一种传统。墓中的生活是十分压抑的,要强调“十二少”:“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李莫愁生活在古墓里就要压抑所有的人生欲望和人性本能。古墓派也有能够变通的规矩:如果有哪一个男子能够发誓为古墓中的某个女性甘愿牺牲自己,而且这个男子事先并不知道这条规矩,这个女子就可以自由地走出古墓。李莫愁就是没有遵守规矩而走出了古墓,成了古墓派的叛徒。但是读完小说,读者就会感觉到她实际上也是一个可怜可悲之人。她只是不愿意受那种人性的压抑,想寻找属于自己的一份爱情和幸福才勇敢地走出古墓的。这正是金庸对“五四精神”的一种继承,肯定人的个性解放,反对这种压抑人性的所谓的行孝方式。

《射雕英雄传》中的陈玄风和梅超风,在桃花岛上产生了热烈的恋情,偷偷做了夫妻,因为害怕师父责罚便产生了私奔逃离桃花岛的念头,于是一不做、二不休,把师父半部《九阴真经》也偷走了,成为背叛师门、恶名昭著的“黑风双煞”。他们不是不孝敬师父(梅超风对师父的尊敬在前面已经有所叙述),而是在爱情面前,他们情不自禁又身不由己,这也是基于人的一种本能。周芷若在接任掌门职位的时候发下毒誓:一定要利用自己的美色和张无忌对她的好感,设法找到屠龙刀和倚天剑,但又决不能对张无忌产生感情,更不能结为夫妇。但她对师命也不是完全执行的。后来,她还是想方设法,甚至搞出寻死上吊的把戏,促使张无忌与她立即拜堂成亲。金庸在小说里是想表达对传统孝道观的一种想法,对这种压抑人情感本能的所谓的行孝方式,作者是不赞同的。

(二)孝与个性自由

孝与个性自由的冲突,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令狐冲一开始出场就是一个“问题青年”,酗酒、平白无故地惹是生非、与采花大盗田伯光在一起喝酒等等。令狐冲渐渐不被师父认可,最终被逐出了师门。但这个人物却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因为他无拘无束,追求自由。在思过崖的时候,风清扬传授给令狐冲的“独孤九剑”就代表着一种自由精神和坚信自我的个性精神,一切都应该顺其自然,不应该有一点的勉强。但在令狐冲生活的世界里,一向是门派利益大于个人利益,立场和阵线是丝毫不能马虎的。刘正风什么坏事也没干过,仅仅是与魔教长老曲洋一起吹箫弹琴,就被搞得家破人亡。像令狐冲这样的行为更加不能为所谓的“正派”人士所接受,他的师父毫不犹豫地将他逐出了师门。面对着对自己有收养之恩的师父,生性无拘无束的令狐冲一度陷入矛盾之中,但这种矛盾又是难以调和的,因为这是传统的价值观和一种崭新的讲求个人自由的价值观之间的冲突。

面对传统的孝文化,金庸既接受其中的一些优良传统,如孝敬父母、尊师等等,但同时又批判和否定那种把杀人报仇视为行孝的作为,更反对那种对师父言听计从的愚孝,他提倡应该摆脱这种传统的孝观念,肯定个人的价值,鼓励个体追求自身的个性解放。

注释:

①《孝经译注》,汪受宽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7月第1版,第2页。

②《孝经译注》,汪受宽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7月第1版,第2页。

③《礼记译注》,杨天宇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4月第1版,第816页。

④《笑傲江湖》,三联书店,1994年5月第1版,第464页。

⑤《雪山飞狐》,三联书店,1994年5月第1版,第226页。

⑥《倚天屠龙记》,三联书店,1994年5月第1版,第1035、1036页。

⑦《中国小说史略》,鲁迅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1版,2004年11月第9次印刷,第195页。

孝文化与广告 篇4

孝德作为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启蒙儿童的心智,熏陶儿童的良好习惯养成,我校结合本校特点,开展了《德教育与孝文化特色学校创建活动的研究》活动,历时将近两个月的准备酝酿工作,先于今天全面正式启动课题研究工作。

一、精兵选将,全员参与,浓厚氛围。

九月上旬学校班子成员商讨作出决定:面向全体教师公开课题参与人员推荐选拔工作,全体教师积极报名,经各组推荐,个人答辩研究实施方案,确定市级课题研究成员七名,外围工作人员八名,成立了以校长书记为主的团结路小学课题研究小组。课题小组召开了三次会议,宣布了课题研究方案,明确成员分工,各尽其责,不分分内外,不求功利,编纂了校本教材《》共章,篇,孝德校本教材贯穿全校一至六年级全体实践活动;德育处、大队部具体安排了本学期孝德实践活动计划;学校全体教师参与了“迎中秋,孝德征文”活动,评选出优秀征文十一篇,“迎国庆,孝德书法展”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发自教师对孝德的真情流露;全体师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孝德实践活动,如:,《弟子规》诵读、“孝德故事演讲比赛”、“重阳献孝心实践活动”、“孝心活动体验征文”、“孝德主题班会”等活动,浓浓的孝德溢满校园,校园时时听到《弟子规》的朗朗诵读声,处处看到孝德行为举止,孝德已初步与我校的德育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了。

二、诵读引路,点滴展示,塑造形象。

课题启动前期,我们组织学生进行《弟子规》诵读,发放《孝德德育教育读本》600多册,班与班展开诵读对抗赛,年级与年级进行诵读串诵,在诵读中和谐校园关系,在诵读中体会身边点滴孝事。全校1400多名学生全部参与到诵读队伍中来了,每周双休日的“爱心孝事”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身边的具体体验中来了。低年级512名学生人人为家长洗一次脚,写出二百字的孝德体验;中年级563名学生每周为家长做三件事,写出一篇体验感;高年级学生每天为家长做件家务,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心,写出周记;一杯茶水,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一句善意教导,真真切切的体现了孝和爱;孝成了学生家长亲情的纽带,孝成了师生为人的根基。丰富多彩的孝德小事,如:向辛苦一周的父母道声:爸爸、妈妈辛苦了!回到家给照顾自己的父母一个甜甜的微笑,为父母倒上一杯茶,给劳累一天的父母洗洗脚等成了学生打造孝德的基础,以此塑造孝德形象,弘扬孝文化。

二、实践感悟,孕育孝心,升华情操。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身边的小事感悟。经过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学生对孝德有了清楚的认识,他们以班为单位,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全校学生“爱心孝事体验”共3162人次,共写出孝德实践体会1200多篇,二至六年级选出优秀体验征文100篇。不管是朴实短小的低年级学生的感悟,还是中、高年级学生洋洋洒洒的长篇体会,都充分体现了孝德教育在我校学生中影响极大。九月底中年级的“孝德故事会”再次把学生的孝道感知推向高潮,在孝德故事的感召下,学生在“九九重阳节”纷纷向长辈献出爱的孝心。有帮社区长辈做好事的,有帮家长做家务的,有向辛勤培育自己的老师问候的,全校学生做孝事2631人次。高年级的主题班队会更是别具一格,学生围绕孝德主题畅所欲言,共同感悟,提升认识,再结合实际反思得失,升华情操,思想境界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真可谓:九九登高悟孝心,遍洒孝心敬长辈。温馨孝义动心弦,清新怡然绿苗佩。

孝文化校园 篇5

教育----“孝德校园”

儒家道:百善孝为先;孔子认为“孝”是做人的根本原则,曰:“孝,德之本也”。我们历代祖先,在创造中华文明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家道、家教、家风、家业,养亲、事亲、尊亲、悦亲等为主要内容的孝道传统,集中展现了仁爱、责任、礼敬、勤劳、奉献等等核心的伦理规范与道德精神,这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然而,孝文化已在人们的心目中逐渐淡化,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在安闲舒适的环境中,在家受到老人和父母的“宠爱”,在学校受到教师们百般呵护,在社会受到国家和政府的保护。他们很少受挫折,不懂得感恩,自私自利,道德严重缺失。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到来,孝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当今社会正面对各种不讲亲情、不讲道德,只讲金钱与竞争的外来文化的冲击,加强未成年人“孝德”乃至中华美德教育,不断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准,成为国家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工程。

学校是青少年德育的主阵地,如何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眼前的重要课题。为此,我校举行了一系列开展孝文化进校园活动。

1、大力宣传发动,营造孝文化氛围

学校发放宣传材料,张贴孝敬图画的同时,要求各班办一期以孝文化为主题的黑板报,制作一期关于孝文化的手抄报。学校全面宣传孝知识,充分营造孝氛围,提高孝意识,一方面培养学生们的文明礼仪行为意识,另一方面激发孩子们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良好思想,在校园里全面掀起了学习实践孝善的热潮。

2、修建孝文化校园,构建靓丽风景线

在校园环境建设打造孝文化阵地,在学校操场走廊墙壁上,是精选的《三字经》《弟子规》《二十四孝》等孝德经典篇目;班级廊道,一个个孝德小故事、一则则孝德名言令人目不暇接,展示古今名人的典故、格言、学生的感言等,使学生在校园各个角落都能受到孝文化的熏陶。学校要求广大师生观看后,写出相应的心得体会,并进行评比展览。

3、举行“双十佳”演讲赛,增强孝善意识

为了进一步增强师生的孝善意识,学校可适时举办了“孝善演讲赛”。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年龄特点谈出对“孝”的初步认识,并把孝贯彻到自己今后的生活中,以孝心对待父母,以善心与同学相处;真正把孝文化落到实处。并邀请部分学生家长参与,以提高教育效果。

利用各种节日广泛开展活动。如:母亲节、父亲节、端午节、教师节、八月节、感恩节等,开展主题班会、歌咏、朗读、演讲、讲故事、绘画、致xx一封信、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儿等活动(一些活动邀请家长共同参与教育效果会更好)。

4、开展孝敬大行动,提高共同参与

学校开展孝敬大行动,倡议广大师生行动起来,人人做一件孝敬的事。学生在校孝敬师长,为老师献上一束花、送上一句祝福;在家孝敬父母,为父母洗一次脚、吻一次脸颊。各班召开“算算经济帐,感谢父母恩”主题班会;开展“帮父母做一件事、给父母打一个电话、少花一元钱”等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深深地感染着每一名学生,震撼着师生们的心灵,使同学们不仅掌握了“孝”文 化的理论和内涵,同时深刻领会到今天开展工作感恩教育,重塑孝道理念对实现家庭和睦、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5、收集整理身边孝故事

发挥课堂德育主渠道作用,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常抓不懈(尤其是政治、语文等学科)。另外,大力开发“孝德”校本课程,可利用学生收集古今中外的关于孝德方面的人物和故事,这种收集的过程也是大家受教育的过程。

6、家校结合、共同打造“孝”园文化

开展以孝文化为主题的家长座谈会、讲座、亲子共读等活动,提高家长的素养。在孝文化建设中,发挥家长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很重要。如果家长不能言传身带,就会大大弱化学校的教育,就会起到5+2等于零的作用。

7、评“孝”星活动

在学生中,评出“孝”星,以激励其崇尚孝文化、孝敬父母的光荣之举。

听《中华传统文化-孝文化》心得 篇6

今天我们青马班的学员很荣幸的聆听到理学院党委副书记余育新教授关于《中华传统文化-孝文化》的讲座,让我青马学员更加深刻的了解中华的传统文化-孝。余书记从历史为人的角度给我们剖析孝道的重要,用历史的实力证明的孝道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我们道德观不可缺少的部分。

孝,千百年来是中华社会维系着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乃出于人的天性。人的生命受之于父母,从婴儿至于成人,无人不承受父母的抚育与关爱,有此恩情,子女报之以孝,合乎情理,世界各民族的人皆如此。只是古代中华特别强调孝,把孝看作整个道德体系中的主德,看作整个道德体系所建立的根基,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至把孝由人的天性扩展为一种系统性的文化———“孝文化”,这却是中华特色。

余书记认为:中华的孝文化在传统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在历史上起过稳定家庭,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对于今天的公民道德建设,对于保持家庭的和谐于社会的安宁,促进小康社会的全面发展,推进社会民主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孝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积极的作用是:敬亲养亲的思想,维持了家庭的和谐;修身养性的思想提升了人的道德水平;博爱的思想构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关心、互助、友爱,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谏诤的民主平等思想,对为父者的不良行为有监督牵制作用。消极的作用是:宣扬不近人情的愚孝,如郭巨埋儿、黔娄尝粪等;把孝神化和泛化,表现为一是宣扬因果报应、天赐神助;强调无违亲意,绝对服从,即孔子主张的“无违”;提倡“父母在,不远游”,这是保守的思想观念。所以我们对“孝文化”保持一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对孝文化中的合理部分,我们今天应该继承,因为善事父母对家庭的和睦、社会的安定、民族的凝聚都会起到有益的作用。但是,这种孝文化几千年来受小农经济、宗法制度、专制政治的影响,其中也有许多封建性的东西,不能适应今天社会生活的需要,我们应以民主、科学为指针,对它进行改革和创新,剔除其封建落后的糟粕,并使其现代化。

余书记谈到:在我华西汉是中华历史上第一个“以孝治华”的王朝,并实施了一些举措,提倡和推行孝道。例如,除西汉开华皇帝刘邦和东汉开华皇帝刘秀外,汉代皇帝都以“孝”为谥号,称孝惠帝、孝文帝、孝武帝、孝昭帝等等,都表明了对朝廷的政治追求。除此以外,西汉也把《孝经》列为各级各类学校必修课程,还创立了“举孝廉”的官吏选拔制度,把行孝道与求爵取禄联系起来,成为孝道社会化过程中最强劲的动力。此后中华历史虽经历朝历代,“举孝廉”作为察举的主要内容之一,一致为后世所承袭沿用。

现代社会中,由于教育已趋向大众化,新技术与新信息的更新步伐日益加快,经济生活与社会生活模式的巨大改变,无不影响着现代家庭的结构。中华目前的家庭结构中,子代接受高等教育而父代由于受到时代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而仅具有传统知识技能的情况十分普遍。知识上的优势使子代在家庭中的地位得到较大提高。同时,自五四以来西学所倡导的民主、平等等思想,也普遍融入中华人的思想理念之中。人们普遍认同人与人生而平等的思想,从而影响着人们对孝的理解与认识。特别是中华进入80年代后,中华社会更加倡导和谐的亲子关系,注重父代与子代的独立人格,强调基于血缘关系的自然过程不应成为价值附属。80年代是中华改革开放的时代,也是中华面对诸多西方社会思潮的涌入而进行反思的时代,对中华传统意义中的“孝”即“父权”的观念,无疑是一个具有挑战意

义的时代。也正是基于此,中华社会对代际关系的重构,赋予了其平等、独立的现实意义。

通过这次讲座我体会到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孝道文化在中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是多方面的:

1、修身养性。从个体来讲,孝道是修身养性的基础。通过践行孝道,每个人的道德可以完善。否则,失去孝道,就失去做人的最起码的德性。因此,儒家历来以修身为基础。在今天,倡导孝道,并以此作为培育下一代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融合家庭。从家庭来说,实行孝道,可以长幼有序,规范人伦秩序,促进家庭和睦。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稳定则社会稳定,家庭不稳定则社会不稳定。故此,儒家非常重视家庭的作用,强调用孝道规范家庭。在新时代,强调子女尊敬和赡养老年父母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

3、报华敬业。孝道推崇忠君思想,倡导报华敬业。在封建时代,君与华有时候是同一个意思。据此,儒家认为,实行孝道,就必须在家敬父母,在外事公卿,达于至高无上的华君。虽然其对华君有愚忠的糟粕,但蕴藏其中的报效华家和爱华敬业的思想则是积极进步的。

4、凝聚社会。儒家思想产生于乱世。孝道的思想可以规范社会的行为,建立礼仪的一些制度,调节人际关系,从而凝聚社会,达到天下一统,由乱达治。客观地讲,孝道思想为封建社会维持其社会稳定提供了意识形态,为中华的一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5、塑造文化。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于诸子百家,历代都有损益变化,但孝道的思想和传统始终统领着几千年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中华民族文化之所以能够同化无数外来文化,其根本原因在于孝道文化。中华民族文化之所以经久不衰,成为古代世界文明延续至今的唯一的古文明,其根本原因也在于孝道文化。

欣喜“孝广告”上了整版人民日报 篇7

尊老爱老、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必需的。古往今来, 无数“孝星”人物的光辉事迹被人们广为传颂, 他们给老人、家庭带来欢乐, 给孩子放了好样, 给社会添了和谐, 也给自己增加了正能量。公益广告是盏灯, 人民日报登“孝广告”, 显然是对老年工作的重视和对我们老年人的关心, 有着很好的宣传鼓舞和激励引导作用。

当然, 不可否认, 现实生活中, 也不无有对老人不够甚或很不孝顺之人。笔者就近闻一老人诉说, 他有两个儿子, 其大儿子仅为老人的一点点房产自感分得不“公”, 一家与老人虽同住一城, 但长期不相往来, 老人有病也不管、打电话去也不接。老两口想儿孙眼望欲穿、寝食不安。有人教他, 找他们单位领导或网上曝光。老人连连摇头, 说:“不能啊, 那要影响到他们的声誉和前途的呀!”可怜天下父母心。房产有价, 可亲情无价。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乌鸦也有反哺心。这则广告词说得好:中华美德孝当先, 为人尽孝记心间。作为子女没有任何理由不去孝敬父母老人。公益广告是座钟, 人民日报的这则“孝广告”无疑是对这些人的鞭策和警示。

据了解, 那老人一度对社会多有埋怨, 认为儿、媳, 本不是这样的, 就是因受到社会上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影响, 才这样“认钱”不“认亲”的, 他很希望能在全社会造就一种“孝顺光荣, 忤逆可耻”的舆论氛围, 加上教育的、法制的手段, 人民日报的这则“孝广告”, 也像张网, 同样会起到促其“改邪归正”的作用。

我们现在不是正在倡导改进文风、提高宣传效果吗?报纸的文字、图片包括广告登什么最让读者欢迎, 能产生最大效应, 人民日报在这里为我们新闻媒体又作出了榜样。

再次为人民日报的这则“孝广告”欢呼叫好!

唐朝孝文化 篇8

孔子也非常重视孝悌,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提出“三年无改于父道”、“父母在,不远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张。孟子也把孝悌视为基本的道德规范。秦汉时的《孝经》则进一步提出:“孝为百行之首。”

汉代“以孝治天下”,孝悌则成为人们做人的准则和行为的规范。惠帝表彰“孝悌”,吕后“举孝授官”,文帝“置《孝经》博士”。汉代孝子黄香为父暖被、董永卖身葬父以及三国时期孝子孟宗哭竹等事迹,都是因“孝行感天”而得名。

孝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表现。在选官制度上,也体现出对孝的提倡。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就是“孝廉”,孝廉就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始于董仲舒贤良对策时的奏请,由各郡国在所属吏民中荐举孝、廉各一人。后合称为“孝廉”。如果乡里有人以孝出了名,地方长官是有责任向上推荐的,而且还可以直接任用。如果有人不想做官了,亲养父母是最好的托词。因为最高统治者标榜孝道,不得不予以准许。譬如汉代的李密不愿为官,写《陈情表》上书曰:“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臣无祖母,无以至今;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说自己是老祖母抚养长大的,现在老祖母老了,需要自己在身边孝顺、赡养。

到唐朝,孝文化有了更大的发展和进步,依照唐律的规定,凡是侍奉父母不“善”的,以不孝罪而给予处罚,譬如违反教令、闻父母丧而不举哀等违反“善侍父母”的行为都属于此例。为了让子孙尽心尽力地照顾好长辈,父母在世时,如果子孙攒私房钱或者要求分家的,也要处以三年徒刑。

而且,侍丁养老之制在唐朝得到进一步完善。“男子七十五以上,妇人七十以上,中男一人为侍。八十以上令式从事(依有关法令办理)”,“诸年八十及笃疾,给侍一人;九十,二人;百岁,五人。”若子孙人数不够,“听取近亲”,“无近亲,外取白丁”。以非亲属之白丁,免役以养孤老,这种“侍丁”就是国家雇请的了。对孤寡老疾的经常性济养,唐令还规定:“诸鳏寡孤独贫穷老疾不能自存者,令近亲收养。若无近亲,付乡里安恤。”

唐朝不仅在物质生活方面充分体现了孝文化的深刻内涵,而且把孝文化上升到了精神层面,那就是“色养”。何谓“色养”?《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朱熹集注:“色难,谓事亲之际,惟色为难也。”一说,谓承顺父母颜色。何晏集解引包咸曰“色难者,谓承顺父母颜色乃为难也。”后因称人子和颜悦色奉养父母或承顺父母颜色为“色养”,说的是子孙要给予父母精神上的慰藉。

唐初名相房玄龄在对父母“色养”方面堪称典范,《贞观政要》卷五有言:司空房玄龄事继母,能以色养,恭谨过人。其母病,请医人至门,必迎拜垂泣。及居丧,尤甚柴毁。太宗命散骑常侍刘洎就加宽譬,遗寝床、粥食、盐菜。

道德讲堂孝文化讲稿 篇9

多年前,一曲《常回家看看》,风行大江南北,百善孝为先,常回家看看,是表达孝意的基本方式,也是朴素而必需的人之常情。

日前有媒体报道,不少网友在网上发起了“算算这辈子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的调查,网友们计算出与父母相处的时间最长的是有十几年,最短的只有十几天。有网友感叹,“这辈子我也许只能和妈妈相处了25天了,我在外地上班,每年只有春节能回家一次。我妈妈今年55岁了,如果上天眷顾妈妈能活到85岁,在她最孤独的那30年里,我在她身边的时间不超过600小时,也就是25天,还不到一个月,这个结果真是太残酷了。”

“家和万事兴,百善孝为先。”在此语境中,游居在外的儿女确实应该常回家看看。“孝顺”是一种特殊的情感,孝顺是人伦理道德的一个基本指标,孝顺的基础是尊重,起点是抚育之恩和情感关心的回馈,这可以说是一种责任。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生命授之父母,多年养育之恩,是难以报答的。

谭小兰,导子乡导子村人。

谭小兰,一位普通的乡村妇女,她把行孝当做是善的传承,十几年前她婆婆因病去世,公公也因此疾病缠身,2008

年突发脑血栓而瘫痪在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从此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陷入了困境,照料老人的重任落到了唯一居住在乡村的谭小兰身上,但她没有嫌弃,几年如一日悉心照料公公,不怕脏不怕累,侍候公公每日的洗濑,为公公端屎接尿,一日三餐都按公公喜欢的口味准时送到公公手上,替公公喂水喂饭,为让公公住得舒适,还将节省下来的钱给公公房间安装了空调,并在公公床前装了个按摩器,常常替公公敲打按摩。“久病无孝子”,但作为一个为人儿媳的谭小兰能长久坚持孝奉公公的优秀事迹传遍邻里,被众人称赞。

刘美菊,女,余庆乡龙陂村人。

刘美菊,一位外表柔弱俊秀的村妇,却外柔内刚,用自己瘦弱的双肩顶起一个沉重的家。2008年家庭的顶梁柱、正值壮年的丈夫却突发脑溢血伴随血压高、冠心病而几十天昏迷不醒,送医院抢救时医生表示即使动大手术能保住她丈夫的性命,也会留下终生残疾的后遗症!面对一贫如洗的家庭,刘美菊却坚强地表示:“花多少钱都不管,先把人救活再说”。为此她白天四处借钱,晚上守在丈夫病床前精心护理,通过她和医生的共同努力,她丈夫的命算是捡回来了,但花去的医疗费却高达20多万元,这让原本不宽裕的家庭负债累累,但她毫无怨言,坚持每天为丈夫洗脸、擦身、倒屎倒尿,连她丈夫的主治医生都被她这种行为所感动,刘美菊不但体贴丈夫,孝敬双亲,还经常关心她周围的孤寡老人,常抽空去探望他们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她恪守的这种忠孝道义

传统美德值得大力弘扬。

吴自成,男,南京乡西江村人。

吴自成,一个憨厚朴实的山里汉子,18年前其妻因病离世,留下不谙世事的幼子和瘫痪在床的母亲,本来就身子单薄的吴自成,从此承负着哺育幼子,照料瘫痪老母等男同志难以信任的双重困境,但他没有怨言,每天都起早摸黑,忙完农活忙家务,既要为儿子喂饭洗澡,又要为老母端屎倒尿,喂水更衣,就这样十几年如一日,由一个青壮小伙熬成了一个中年汉子,这期间多少人被他的孝顺和爱心感动,多少人为她牵线做媒劝他再娶,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他说不想再拖累另一个无辜的女子,宁愿默默承受着这一切,他把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都演绎成了一个闪光的“孝”字。

梁香兰,女,南阳镇南阳村人。

梁香兰,一个50多岁的普通农家妇女,原本有一个幸福和谐美满的家,丈夫精明能干,两个儿子也很乖巧听话,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丈夫在一次意外事故中被砸成重伤,导致精神失常,婆婆也因此哭瞎了眼睛,好端端的一个家因此而陷入了困境:丈夫治病需要花钱,哭瞎双眼的婆婆需要照料,嗷嗷待哺的一双幼儿需要喂养,所有的生活重担都落到了梁香兰一个人肩上,但她没有屈服,打工、补鞋、做小工、扫大街,什么脏活和苦活她都做过,几年后丈夫病情恶化,医治无效撒手归去,留下一屁股债务和一个眼瞎多病的婆婆由她打理。但她几十年如一日,细心照料婆婆的生活起居,使婆婆逢人便说:梁香兰是她的好媳妇、亲闺女!由于梁香兰几十年的辛劳操持、爱心和孝心的驱使,如今她的家庭逐渐走出困境,两个儿子已长大成人,并已成家立业,婆婆虽年迈多病,但被梁香兰照料得舒适安逸,她孝老爱亲的的事迹情感乡亲,成为邻里们效仿的表率。

黄从华,男,欧阳海灌区下岗职工,欧阳海灌区推荐。黄从华,一个普通的下岗工人,自己家境并不宽裕,但却竭尽全力,照顾年迈多病的义父义母,前段时间他义母突发疾病离逝,是她披麻带孝,出钱费力安葬了义母。8年前义父马国清不幸摔断了腿,黄从华不顾自己病痛在身,日夜陪护在义父身边,替义父端屎接尿,义父瘫痪八年,黄从华精心护理八年,为其理发、捶背、剪指甲,从不厌烦。“黄从华比亲生儿子还要亲”马国清逢人便说。他的邻居和同事对黄从华的孝道大加赞赏。“谁没个生老病死,晚辈应该担负起照顾老人的责任,我希望天下所有做儿女的,都有一颗善良、关爱老人的心,做人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要在自己的能力之内多尽些孝心和责任,别等到老人西归后再后悔莫及。”黄从华简朴的语言折射出他那颗金子般闪光的心。

张学忠,男,66岁,住耒阳灶市街办事处铁路园社区,铁路公务段推荐。

张学忠,这个已年过花甲的汉子,自己身架骨已不是很硬朗,但却多年如一日悉心照料90多岁的瘫痪老母,盛夏酷暑,数九寒天,为服侍母亲,他6年未出过远门,放弃了

自己钓鱼、打牌的爱好,毫无怨言,尽心尽力地照顾着风烛残年的母亲,为恪守孝道,他将所有矛盾和烦恼抛之脑后,每天都面带微笑扶老母大小便,帮老人生火暖被,自己虽然经常累得筋骨酸痛,但看到老人安详舒缓的笑容就能得到莫大的安慰,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张学忠这个质朴的汉子用他的孝心诠释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社会美德。

黄艺英,女,家庭妇女,商业总公司推荐。

14年前,她遭遇了人生最大的不幸——丈夫梁小生因患老年帕金森病而瘫痪。她没有被命运击倒,以坚强的毅力独自照顾瘫痪的丈夫。每天她给丈夫喂饭喂水喂药,洗脸擦澡翻身,端屎倒尿;每天她反复帮丈夫做全身按摩。五年的不离不弃,精心照料,丈夫梁小生终于能下床走几步了。2000年起,她开始挽着丈夫梁小生去公园散步,不管是春夏秋冬,还是严寒酷暑,都能见到这对夫妻的身影。10多年来,她陪着丈夫走过了36500公里的路,穿破了120多双鞋。正是她的艰辛与付出,坚守与执着,用爱情与亲情创造了奇迹——丈夫梁小生现在不但能站起来,而且走得又快又稳了。

邓运贵,男,48岁,中共党员,五里牌街道办事处工作。自打结婚来,岳母就和邓运贵一家生活在一起,20多年来,他一直视岳母为自己亲娘。老人患风湿关节炎,腿脚不方便,多年如一日,他每天早晚都背着老人上下六楼去小区散步,平时更是悉心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为了让老人家吃得爽口健康,一家人一直不放辣椒保持清淡的品味。考虑岳

母爬楼艰难,便把楼下的大房间给老人住,儿子只住小房间。冬天每晚睡觉前,他都会亲自给岳母准备好热水袋暖脚。怪不得老人家经常说:“他比我的亲儿子还要好”。

2012年2月23日,衡阳日报报道了《岳母娘就是我的亲娘》,讲述的就是邓运贵同志孝老爱亲感人至深的美德。在他看来,这不仅仅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承诺。

上一篇:乡镇老干部工作计划下一篇:烟草专卖公司党建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