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述宫游戏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指导论文(精选7篇)
浅谈幼儿述宫游戏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指导论文 篇1
浅谈幼儿园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一、游戏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幼儿阶段“生活即教育,游戏即生活”。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认为:儿童视游戏为生活,儿童好游戏是天性。对于幼儿来说,除了吃饭睡眠等生活活动之外,一日生活中的重要时间就是在游戏,甚至生活也是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的。游戏是儿童喜欢的活动,儿童在游戏活动中得到发展,同时也只有游戏,才能使儿童在其现有发展水平的条件下进行活动和生活。[1]幼儿游戏不同于成人的玩,看似平常的游戏在幼儿的生活中是一片大大的生活空间,在这片空间中他们积极思考,不断解决问题,探索与求知的欲望不断发展。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国内外许多教育心里专家们经过不断试验,表明游戏是含有许多认知成分的复杂活动,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可以使自己的各种能力获得练习和发展。有人形容;主动探索和积极学习是开发人的各种能力的金钥匙,而这把金钥匙是游戏铸造出来的。维果茨基说;“儿童在游戏中的水平高于其他活动中的水平”充分肯定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各种不同的游戏,既有全身运动,也有局部运动,使得幼儿的动作灵活性、手眼协调、平衡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2]同时,在进行游戏时,幼儿总是伴随着非常愉快的情绪,这种愉快的心情,又保证着孩子身体的健康,保证着机体的正常发育。可见游戏在培养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二、幼儿园游戏组织存在的问题
自我国实施《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以来幼儿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好的发展,特别是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教育功能已得到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并努力在实践中尽可能为幼儿的游戏的开展创造条件,但当前幼儿园游戏的开展并不尽如人意,具体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对游戏的组织和指导过于功利性
有些教师为了实现课程安排或是教学大纲的要求,在一日教学活动安排中设计了一系列游戏,时间安排的非常紧凑根据游戏计划和目标层层推进,认为在这样的推动下幼儿就会得到发展,却不能真正了解幼儿的游戏需要以及幼儿是否喜欢自己的游戏安排和方式。教师在组织幼儿游戏时,很少去了解幼儿是如何想的是否对该游戏感兴趣。总是习惯于以成人的水平去衡量游戏的趣味性,是否能达到教育目标、去判断游戏的价值,过多的考虑游戏的教育价值忽略了幼儿在游戏中的愉快情感的获得。幼儿教师应认识到游戏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不仅对幼儿有教育功能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幼儿心理健康成长。[3]幼儿园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应以为使幼儿获得愉快情感为宗旨、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发展为目的、使幼儿的各种社会性能力得到锻炼为原则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来开展。游戏是幼儿的需要,而幼儿不是教师教育目标的实现者,他们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来选择游戏的;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来开展组织幼儿游戏而不应该把过多的关注放在教育大纲安排和教育目标的实现上。
2.重上课轻游戏,小学化倾向严重
《纲要》中明确规定将游戏确定为幼儿的基本活动,但是在现实教学活动中,不少教师及家长仍然存在重上课轻游戏的现象。有的教师觉得玩游戏太麻烦费时费力,就很少组织开展游戏活动。即使开展游戏活动也经常忽略游戏的教育手段过多的考虑教学因素,满足不了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对于家长来说,为使孩子出人头地考上名牌大学,他们更看重孩子在幼儿园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题。他们不了解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更有家长不赞同幼儿园组织开展大型游戏活动,认为那样做会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有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需要,从中班就对孩子进行正规化的小学式教学活动,开展了名目繁多的课程;英语、奥数、艺术等,很早的把小学的课程办到幼儿园课堂上去。这样的“小学化”的课堂屡见不鲜,要纠正家长的心里不是一时可以做到的,这就要求幼儿教师经常与家长沟通,做好家长工作,让他们认识到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小学化”教育对幼儿的发展是弊大于利的。
3.教师对幼儿游戏过多干预,使幼儿游戏缺乏足够自由
幼儿游戏是一种快乐的、满足需要和愿望的、自发自愿的、不同寻常的行为,幼儿在游戏中注重的是游戏的过程体验,他们想玩什么就玩什么,而对于游戏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并不在乎。所以成人应当把对幼儿游戏的干预降低到最低限度,因为成人的干预会不仅阻碍幼儿的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而且会使孩子独自处理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但是在具体的游戏过程中教师经常处于支配着的地位,严格的控制幼儿活动的内容、时间及游戏的规则、制度。对幼儿的游戏进行过多的干预,使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性地位和自由选择的权利受到挤压。使幼儿失去了自由选择和适合自己水平的游戏机会,严重阻碍了幼儿参加游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剥夺了儿童自我经验的建构的机会,影响了游戏对儿童发展的教育及促进作用。
三、幼儿园游戏组织与指导策略
教师对幼儿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并不可以盲目进行,应该深入地认知幼儿游戏的特点,理解游戏的实质,进而科学有规律的指导游戏,为幼儿游戏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为使游戏真正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顺利开展幼儿游戏,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教师在组织指导幼儿园游戏活动是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为幼儿游戏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首先,应该给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激发幼儿游戏欲望。幼儿园应为幼儿的游
戏提供应有的场地,幼儿园应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从幼儿对游戏的需要出发,努力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游戏条件。充分利用一切室内外可利用的环境,灵活的安排幼儿的活动场地。其次,为幼儿游戏的开展安排充裕的时间,保证幼儿游戏的质量和水平。游戏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所以在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中,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一段相对集中的时间,来确保幼儿的游戏得以顺利的开展,使幼儿在游戏中积累经验体验游戏的愉快,使幼儿的想象力和社会性交往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最后,教师应交给幼儿游戏活动的规则和方法,以保证幼儿的游戏能够顺利的进行。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规则游戏等都需要一定的游戏方法和游戏规则,教师可以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和适当的动作示范,让幼儿明白游戏的名称、玩法及规则,可以先教会个别的幼儿玩游戏,然后让他们相互学习的方法学会玩游戏。
2.幼儿游戏指导要在观察的前提下进行
教师在组织开展幼儿游戏活动之前,应首先制定好计划。使幼儿游戏有步骤、有目的的开展,从分利用游戏的教育作用,减少指导的盲目性。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首先应对幼儿游戏进行观察,运用观察法了解幼儿的游戏情况,做出适当的指导,避免盲目的指导。其次,设计严密的观察计划。教师应根据观察目的设计观察计划。最后,要注意观察与记录的客观性和真实行,教师对幼儿游戏中的行为语言进行观察和记录有助于教师从幼儿的外显行为理解其心理状况和游戏水平,有助于教师对幼儿游戏进行更好的指导,但对幼儿游戏的观察不能盲目,不能想当然,应制定明确的观察目的。游戏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应选择一定的观察角度,对幼儿游戏进行观察,从而为进一步提供指导提供依据。
3.针对不同的年龄特征指导游戏
教师一定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指导幼儿游戏。幼儿的游戏随着幼儿的成长发生和发展,所以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也应该考虑这种发展,幼儿园三个年龄班的游戏水平是不同的,小班幼儿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有意注意的时间段,喜欢模仿周围的人和事,处于平行游戏阶段。因此,“平行游戏法”特别适用于小班,但他们不会进行交流,因此,教师在对小班的幼儿进行指导时,要帮助幼儿进行交流和合作,使他们学会合作游戏;中班的幼儿在游戏中虽然有分工也有合作,但他们的计划性较差,教师应尽量多的为幼儿提过多种条件,以便引导他们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游戏;大班的游戏水平较高,可以给他们增加具有竞争性内容的游戏,以便将来更快的适应社会。
浅谈幼儿述宫游戏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指导论文 篇2
一、幼儿角色游戏及其意义
在幼儿教育活动中, 角色游戏是通过孩子们的角色扮演, 能够将生活经验在游戏中创造性地反映出来。一般上, 生活经验越丰富的孩子, 其在游戏中的表现也会越积极, 当然角色扮演的效果也会越逼真。随着角色扮演游戏的锻炼和实践学习, 孩子们独立创造出的游戏情节会越丰富, 角色间的关系也会随着交往越密切, 孩子们也会获得更多的快乐。
对于幼儿来说, 其知识经验是来自日常生活、家庭生活和文艺作品的欣赏中的, 这样的经验积累和学习和孩子的年龄、社会等因素有密切的联系, 其具有较强的普遍性、特殊性。幼儿教师需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 对孩子的生活、知识经验进行强化和扩展, 以此来激发幼儿游戏的愿望的同时深化其对生活经验和有关知识的了解。当然这种知识经验的扩展、丰富的渠道是很多的, 一般可以通过有趣的教学游戏等活动及经常让孩子再现家园生活、邻近的社会环境、儿童文艺作品中的知识和经验等。
角色游戏的形式有很多种,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自由的设定游戏的场景与情境, 一般上农家乐, 自制的茅草屋吊有很多蔬菜水果, 有喜洋洋医院, 有打吊针的瓶子, 药品等是现今大多数的幼儿园中常用的角色扮演游戏。在娃娃家中, 教师自制很多漂亮的东西, 孩子在这里可以见识到各种制作美观、漂亮的手工艺品、生活用品, 孩子们围绕这些物品进行交流、展开经验的获得和丰富。还有烧烤屋, 专卖各种自制烧烤的东西。还有一些国学, 牛津英语, 蒙氏数学类的角色游戏活动。
二、幼儿角色游戏及准备
1.物质准备
在角色游戏中需要为孩子准备游戏物质材料, 其中可以是必要的现成玩具, 将这些玩具分类陈列在玩具柜中, 让孩子自主的选用, 让玩具在游戏中充分的利用起来。在角色游戏中, 孩子们玩一段时间后, 随着游戏的内容不断的丰富, 孩子们对“道具” (玩具) 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 很多时候现成的“道具”无法满足实际的需要, 这就要启发孩子设法让他们将手边的“道具”一物多用。在“道具”的应用中, 孩子们进一步的将自己做扮演的角色所承担的分工和义务深化。
2.环境、心理准备
为了让孩子积极的参与, 需要为学生创设更为有意境、丰富的游戏情境。如娃娃、公园一角, 让孩子进去看一看、走一走, 等让孩子不断地积累经验, 产生游戏的灵感。在游戏中, 还可以一起的回忆游戏中有趣的情节, 设想下一次的游戏如何做, 需要什么等, 让孩子们带有强烈的动机、目的等加入到游戏中。
三、幼儿教师组织角色游戏中的常见问题
1.角色游戏中学生缺乏角色意识
在游戏中, 因为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 孩子们兴趣和注意力持续的时间和程度上都不是特别稳定的, 十分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例如:一些孩子因为平时特别喜欢在角色游戏中扮演司机的角色。当他一些农家乐、娃娃家的游戏中, 看见汽车司机玩的特别高兴时, 他就会放下手中的任务而去主动的当司机, 而有发时候他们看到有老师去自己的娃娃家作客的时候, 又会放下自己做“司机”时候的方向盘回到娃娃家来招待“客人”。而孩子们在做一些主题点心店的游戏中, 也时常会出现许多不是点心店原有成员的孩子在点心店“卖力”地做点心。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在角色游戏中, 孩子是缺乏稳定的集中性, 不能充分的将自己的角色定位的十分牢靠, 特别容易受到“诱惑”而去参与到别的角色游戏活动中来。
2.游戏中的孩子的动作交往多于语言交往
在游戏中学生的动作交往往往是多与语言交往的, 在孩子们的游戏中更多的是依赖玩具进行游戏, 孩子们往往都满足于玩具、道具的摆弄之中, 而没有和其他的孩子很好的交往, 很好的利用道具去交流, 这样的游戏是缺乏交往能力培养的过程。例如在一些角色游戏中, 作为点心店的“师傅”只是埋头热衷于做各种点心, 而对来点心店买点心的“顾客”置之不理。有的时候嘴里答应去做一盘汤圆去卖给顾客的时候, 却在忙碌中忘记了这件事, 而做别的事了。
3.游戏中变现出的内容比较简单, 情节相对比较单一。在教师角色扮演的游戏中, 例如娃娃家类的游戏中, 其主要的内容就是烧饭:爸爸烧饭、妈妈烧饭、谁喂娃娃等等。这些实际上和孩子们的生活的确有直接的关系, 但是孩子的经验有限、能力有效。很多的活动的所要传递的实质性内容, 是无法在游戏中很好的反映出来的。
四、教师组织角色游戏有效实施的对策
1.注意对角色游戏的观察
在角色游戏中需要观察、分析孩子的游戏, 在游戏中需要教师仔细观察, 教师在观察中做到对症下药, 让孩子们玩得自由、开心。注意将孩子游戏中的积极、主动性, 发挥出来, 变消极被动地玩为主动的玩。注意在游戏中, 孩子们和同伴相处的关系, 语言交往情况, 动手操作情况, 注意孩子角色意识、角色关系的培养。在观察时, 教师还要有耐心的善于分析, 注意对孩子的心理特点、情感等进行分析。
2.注意游戏中教师的指导作用
幼儿的角色游戏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 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 游戏实际的水平才会提高。在游戏中需要充分的尊重孩子们的角色意识。因为孩子们, 在游戏中常常忘记自己是什么角色, 所以教师应以游戏的口吻经常给予提醒。当然在提醒中, 需要在游戏中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游戏中, 幼儿教师还可以参与到游戏中并担任相应的角色, 通过角色的身份通过语言或动作, 起到示范、促进作用。
同时在指导性中, 教师合理的评价和肯定也是重要的环节之一, 这有利于不断地提高游戏水平, 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当然在游戏结束时, 也需要孩子及时的进行小结评价, 教师在评价也需要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参与讲评, 争取通过游戏来促进幼儿心理、思维的全面发展。
3.注意角色游戏的计划、记录
在游戏中, 需要教师制定好角色游戏的计划并认真的写好游戏记录, 以此作为组织、领导和评价的重要依据。角色游戏是不可能缺乏计划、目的的, 不能都以教师的计划为准, 教师做到心中有数、随机应变的过程中要把握好游戏的动向, 并进一步的指导方案, 并做好教师自身实施角色游戏的效果评价。
在现今的大背景下, 我们幼儿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会越来越多, 日常的工作量也会越来越大。在这样的条件背景下, 需要我们广大教师正确的总结、评估好自已的教育工作。在角色游戏中努力的为孩子们创设有利的情境, 让孩子们玩得自由、开心。
参考文献
[1]陈莹.熟手型幼儿教师角色游戏指导行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12.
[2]张超, 马玉娟, 刘海涛.幼儿教师组织角色游戏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考试周刊, 2014, 65:187-189.
[3]张超.浅谈幼儿教师组织角色游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实践与研究 (C) , 2014, 09:26-28.
浅谈幼儿述宫游戏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指导论文 篇3
【关键词】游戏 组织 指导
幼儿心理学研究表明,游戏是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2010年我国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其中明确指出了“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游戏的发展与幼儿的身心发展是密切联系的,只有组织和指导好幼儿的活动,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儿童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品质只有在游戏活动中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没有教师对游戏的组织和指导,便难以产生教育性的游戏或游戏化的教育,自然也难以保证游戏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
一、幼儿园游戏组织和指导中存在问题
《纲要》明确将游戏确定为幼儿的基本活动 ,大部分教师都不同程度地认识到了游戏的重要价值,但有的教师考虑不到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幼儿园的实际情况,玩游戏时,不能有目的地参与指导,组织活动。有的教师认为游戏就是自由活动,常常让幼儿随意玩耍,放任自流,认为只要不出问题,教师就可以不管。把游戏看成是自己放松和歇息的机会,根本没有观察游戏的意识。这样的游戏,并不能发挥它的教育功能,也不能朝着促进幼儿发展的正确方向发展。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是自身能力和经验的表现,相对于现实生活中处处受到成人的保护和牵制而言,游戏是幼儿独立驾驭的世界,幼儿是游戏的主人。但有些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很少用心去了解幼儿是如何想的,总是习惯于把现成的知识及答案告诉幼儿,要求幼儿达到某种水平,存在不尊重、不平等、不对话的现象。有时还会轻易打断幼儿的游戏,幼儿游戏的权利不同程度地被剥夺了。
二、教师对幼儿园游戏组织和指导的意义
马卡连柯说过:“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极重要的意义。”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纯粹自发的游戏既可能产生正效应也可能产生负效应,即具有双重效应。正效应代表了幼儿发展的正确方向,与社会目标相一致;负效应主要指现实生活中的消极因素在游戏中的反映,将强化幼儿的不良行为,某些游戏甚至还可能伤害幼儿身心。因此,尽管游戏具有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功能,但缺乏教师指导的,在自然状态下的游戏发展方向和结果将是不可预期的,而教师的介入指导能发挥游戏对促进幼儿发展的潜效应。因此,教师对游戏的规划,不仅能使游戏所具有的潜在价值得到充分的显现,也可以通过在游戏中适当的介入指导排斥游戏的负效应因素,从而使游戏促进幼儿发展价值的正效应得以充分发挥。
三、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原则
1.有计划的观察是指导幼儿游戏的前提
维果茨基指出,游戏创造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总是超出他的实际年龄,高于他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游戏就好像是放大镜的焦点,凝聚和孕育着发展的所有趋向。幼儿情绪、情感及社会性的发展,只有在自由的、主动的活动中才能真正实现。观察游戏不仅能帮助教师制订教育教学计划,也能使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幼儿游戏的兴趣和需要,有的放矢地指导幼儿游戏。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制订出适合幼儿需要的、有针对性的游戏指导计划。
2.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是指导游戏的关键
让幼儿主动控制活动进程,自主决定活动的方式方法,这是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关键。游戏的主题、玩具、材料都要以幼儿的需要和兴趣为出发点;游戏的情节、内容应该是幼儿自己经验的再现;游戏中出现的矛盾、纠纷要以幼儿的方式方法来解决;游戏中的环境布置也是幼儿自己的事情;游戏中的规则是根据幼儿的游戏需要确定的,而不是外界强加的,教师只需为幼儿自主地顺利进行提供一些必要的准备和帮助, 总之,教师在指导游戏时,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干预,让幼儿充分发挥创造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去游戏。
3.教师成为游戏的参与者是指导游戏的根本
教师作为幼儿的指导和参与者,要善于把教学目标设计成玩法,用诱人的结果来刺激兴趣,同时要准确判断幼儿的发展水平以激发儿童的智慧,在游戏中捕捉教学的契机。它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三种能力:一是准确解读幼儿游戏行为所蕴含的发展水平;二是判断课程目标与幼儿当前发展的可能性;三是支持幼儿行为意愿前提下的引导机制。为幼儿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游戏氛围,让游戏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流露出幼儿的真实感受。
四、幼儿园游戏中教师介入指导的策略
1.教师明确介入指导幼儿园游戏的角色定位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学前儿童的主要活动方式。在游戏中,幼儿可以使自身的各种能力获得发展。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作为教师应把游戏作为教育的主要手段,把知识融入游戏活动中,寓教于玩,让游戏在学前教育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在探究教师在幼儿园游戏中介入指导的策略之前,必须先意识到自己在介入指导幼儿园游戏的角色定位。教师是幼儿的观察者、教师是幼儿游戏环境的创设者、教师是游戏进程的支持者、教师是游戏评价的引导者。自然状态下的幼儿游戏本身就有很多随机性、不确定性,他们在与游戏环境的互动过程中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行为、问题和需要,这就需要教师在观察、等待的基础上,解读幼儿在游戏中表现的行为,在分析的基础上决定是否要介入,以哪种方式介入更适宜。
2.教师要把握幼儿园游戏恰当的介入时机
马卡连柯曾经这样谈过:如果我只是指导、要求和限制,那我就会成为一种外部的力量,而不能成为一种儿童的力量。把握介入游戏的正确时机关系到游戏指导的实际效果。介入的时机正确,可以扩展和提高幼儿的游戏内容和层次。反之,可能会抑制他们的游戏。通常游戏的介入时机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教师预设的教育目标,主要指教师所希望的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不断发展着的游戏层次,专注投入的游戏态度和积极的情绪体验;二是取决于幼儿的需要,主要指幼儿的游戏行为是否自然顺畅,是否存在帮助的需求。通常存在以下七种情形正是教师介入游戏的时机: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不安全倾向时;当幼儿并不投入自己所构思的游戏想象情境时;当幼儿在游戏中难以同他人沟通互动时;当幼儿缺少材料,使游戏难以继续时;当幼儿发生游戏技能的困难时;当幼儿一再重复原有的游戏行为,很难进一步延伸和扩展时;当幼儿出现负面效应时。
3.教师要选择合适幼儿游戏的介入方法
在选择好恰当的干预时机之后,并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指导效果,原因就是介入指导的方法是否合适。教师一定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选择合适的介入方法;幼儿在玩游戏时,由于使用的材料不同、游戏的规则不同、在游戏中活动范围的大小不同等因素,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形式。在不同的游戏主题中表现出的问题可能是不同的,针对不同的游戏主题指导游戏。幼儿游戏中同一主题的情节发展要经历产生、发展、高潮、结束等阶段。幼儿在每一个阶段的游戏情节、表现和需要是不一样的,对每一个阶段的指导也应该是不一样的。教师如果不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来指导游戏,就可能使幼儿的游戏始终停留在原有水平上。
总之,教师的对幼儿园游戏的介入指导,与游戏中幼儿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只有在遵循一定原则的前提下,选择好适当的时机以及合适的方法,利用最适当的指导方法才能发挥游戏对幼儿的最佳效应。
【参考文献】
[1]华爱华.幼儿教育[J].1991(Z1).
幼儿园结构游戏组织方法与指导 篇4
前言:“游戏是幼儿的工作”,古往今来的孩子都着迷于游戏,游戏代表着孩子的自由,天真无邪、自然的天性和潜在的能力。孩子们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全神贯注、超凡的想象和无法估量的创造性都令无数教育同仁们为之惊叹!在众多幼儿喜爱的游戏之中,建构游戏以它独具的魅力深受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青睐。因为幼儿对种类繁多、质地多样、可随意变换、反复创建的积木、积塑、泥沙及生活中随处可得的废旧物品等建构材料爱不释手。在对这些材料进行搭建(排列、组合、接插、镶嵌、拼搭、垒高、穿套、编织、粘合等)的过程中,实现自己搭建的需求及愿望,体验自己与同伴共同搭建的快乐感、成功感!通过建构游戏,不仅能丰富幼儿的主观体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建构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幼儿在协商、谦让、交换的游戏氛围中,学会分享与合作尝试开拓与创新,体验成功与挫折,从而实现合作交往能力的提高以及幼儿个性的和谐全面发展。它融操作性、艺术性、创造性于一体,还蕴含着有益于幼儿发展的隐形教育潜能。
现状:在坐的各位都知道,组织和开展建构游戏对于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我们观察在幼儿园开展建构游戏的现状,不难发现:许多幼儿园建构游戏流于形式化,没有使建构游戏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时间上安排不够充分,玩具的数量和种类非常有限幼儿园中都建立了区角,可是真正能让孩子自由自主活动的时间非常少。相当多的幼儿园在组织活动时,仅仅把建构游戏当作调剂品来使用。如:建构游戏的时间仅安排在家长快来接的时间段。这其中的弊端是相当大的。建构游戏安排在家长接孩子的时间段内,显然是无法发挥其教育意义的,它只会让孩子学会做事半途而废。而且,建构游戏时间不充足,幼儿的创造性就无法真正发挥起来
2、玩具种类和数量不足;许多幼儿园虽然配置了许多种类和数量的玩具,可在选择时却忽视了儿童认知的需要,比如:玩具种类、难度单一,忽视幼儿的年龄差异;没有充分考虑到幼儿成长的需要,玩具不能很好地发挥提高幼儿认知能力的重要教育作用。一种玩具从小班玩到大班,可想而知,孩子的积极性、创造性还有多少呢?
3、许多教师指导建构游戏不当,不知道指导游戏应当从何入手。何时指导,以什么方式指导。如:要么就忽视。教师对建构游戏的认识不够,没有充分重视建构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大教育价值,从而错过了良好的教育契机;要么就干涉过多。体现在教师帮助幼儿选择甚至直接提供给幼儿材料;帮助幼儿构思与规划,在幼儿建构过程中对幼儿指手画脚:评价过于笼统,从而使幼儿的建构游戏缺乏主动性和探索性。
定义:基于这些现状,我认为我们缺乏一定的平台去认识它,深入的了解它,那么,何谓幼儿园建构游戏?下面我就带领大家一同走进真正的幼儿园建构游戏 l 何谓幼儿园建构游戏
幼儿园建构游戏:是幼儿按照一定的计划或目的来组织、操作建构物体或材料,使之呈现出一定的型式或结构的活动。关键词:按照一定计划、操作建构材料、型式或结构 特点:
1、它是以表征思维为基础、以“建构物”为主要表征手段的象征性游戏活动。建构游戏明显的特征是幼儿通过建造“建构物”来反映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印象。
2、建构游戏发展幼儿的构造、空间知觉和象征能力
3、幼儿在游戏中表达自己对于生活和世界的认识、体验和感受,表现着自己内心的担忧和冲突、快乐和困惑、期待和愿望,揭露幼儿鲜活的内心世界。种类:
1、积木游戏
用各种积木或其他代用晶作为游戏材料进行的结构游戏。积木的式样很多,有大、中、小型积木,有空心或实心型积木,有动物拼图积木等。这种结构游戏在幼儿园开展较早,也较为普遍。
2、积竹游戏
指将竹子制成各种大小、长短的竹片、竹筒等,然后用它们进行构造物体的游戏。积竹可构造“坦克、火车、飞机”,还可建“桥梁、公园”,构造出的物体同样栩栩如生,富有情趣。
3、积塑游戏
用塑料制作的各种形状的片、块、粒、棒等部件,通过接插、镶嵌组成各种物体或建筑物模型。积塑轻便耐用,便于清洁。
4、金属构造游戏
以带孔眼的金属片为主要的建造材料,用螺丝结合,建造成各种车辆及建筑物的模型。
5、拼棒游戏
用火柴杆、塑料管、冰棒棍或用糖纸搓成纸棍等作为游戏材料,拼出各种图形的一种游戏。
6、拼图游戏
用木板、纸板、塑料或其他材料制成不同形状的薄片并按规定方法进行拼摆的一种游戏,如可拼摆动物的房屋、故事情节等画面。传统的七巧板就属于这类游戏。
7、玩沙玩水玩雪的游戏
沙土是一种不定型的结构材料,幼儿可以随意操作,幼儿也可利用水、雪玩划船、堆雪人、打雪仗等游戏。玩沙、玩水、玩雪都是一种简便易行的结构游戏。类型:
我们的建构游戏来源于建构区角活动,这是我们建构游戏的主要观念。幼儿自主的区角活动中,教师先观察幼儿对材料的操作及按兴趣生成的搭建情况,然后有目的介入幼儿的游戏,引发幼儿对基本搭建技能的探索与学习,形成单元式的建构游戏。幼儿在操作技能的过程中,游戏不断地深入,逐步发展到与同伴合作、商量并设计搭建图纸、添加辅助材料形成主题式的建构。这就是我们开展建构幼儿的基本程序。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游戏场所地点可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在建构区域或活动室,有条件的幼儿园可组织幼儿在专门的建构游戏室开展。例如:大班《美好家园》,教师观察幼儿在建构区合作搭建房子,于是引导幼儿说说搭房子的方法,学习技能,然后启发幼儿思考房子建在哪里?房子周围有哪些设施?鼓励幼儿搭建一座小区,形成主题搭建。这就是由区角单元搭建——主题搭建。
1、单元建构:这种建构的形式主要在小班,幼儿年龄小,相对而言对周围建筑物的观察及了解经验不足,那么我们可以根据幼儿的认知及年龄特点重点开展单元式的建构技能的游戏,如:单一的搭建房子、火车、轮船、围栏、花坛等,从中掌握基本的搭建技能。
2、主题建构:主题建构适合在中、大班开展。小班下学期可尝试开展主题式的建构。
l 建构主题的来源
主题建构游戏的主题可以直接来自于幼儿的区角建构,也可以来自于幼儿的想法;还可以来源于教师的建议或近期主题开展的需要。例如:一幼儿想搭建一个游乐园。他画了一张表示游乐园的图画,上面有各种过山车等游乐设施,还有一些食品店及休闲中心。教师让他把自己的想法介绍给大家,帮助他征集小组成员并进一步丰富设计。(典型的来源于孩子的想法,教师帮助完善)l 计划和讨论
建构主题确定后,教师可组织幼儿就此主题展开讨论,讨论目的在于确定: 还有什么事情是我们不知道或不清楚的?该去哪里、找谁了解信息? 建构的计划:在哪建?用什么材料建构?怎样分工?作品怎样保存?
例如:游乐园:搭建游乐园,师生共同讨论:所需要的一些前期知识经验?这就需要我们根据搭建的需要带幼儿参观了解所搭建的建筑物的外形特征和结构特点等。游乐这些经验后,在组织幼儿商量搭建的位置,需要筹集的材料、小组成员的分工、用什么方法搭建等。l 建构的过程
一旦建构计划和方案出台后,幼儿就会按照讨论好的分工合作计划积极投入到建构游戏中。教师的参与、帮助和引导对于保持幼儿建构的兴趣和建构游戏的后续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游戏目标
建构游戏目标从两个维度来制定:涵盖社会性发展目标和建构技能发展目标。我们通过观察到:幼儿不但创造了建构物,也创造一套用以约束自己的行为和适应游戏开展的规则。在合作的建构游戏中,幼儿学习解决与伙伴在游戏中产生的问题,能够成为他们学习轮流、等待、分享、谦让、协商和合作等社会性交往技能的契机,有助于幼儿理解社会性规则的意义,增强归属感。如何制定社会性目标。对于社会性目标的提法及如何有层次型的制定,王老师都做了详尽的诠释,在此,我就不做过多的赘述。
在目标这一块,我重点阐述建构游戏的技能目标:
(一)建构技能(出示技能图片)
l 小班应掌握的建构技能:(能用平铺、延长、围合、堆高、加宽、盖顶等基本技能建构造型简单的物体形象)
1、堆高、平铺和重复
堆高、平铺和重复是幼儿早期建构活动的突出特征。这种简单的建构活动在很长的时期内吸引着幼儿。观察表明,2——3岁幼儿在接触积木一个月之后,就能“堆高”和“平铺”。对于一些幼儿而言,“堆高”要比“平铺”,即把积木一块紧挨着一块放置成一个横排更容易。因为他们在一个平面,二堆高有一定的空间感,装我稍慢些。逐渐,叠高和堆高会结合在一起用以建构。
2、围合
“围合”是至少用四块积木形成一个包围圈,把一块空间完全的包围在里面。“围合”对幼儿来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他需要幼儿有空间意识。幼儿的许多建构活动多可以因为“围合”技能的掌握而逐渐变得丰富、复杂起来。他们往往会在被包围的空间里放进“娃娃”或“动物”代表“娃娃的家”或“动物园”。
3、加宽
在原有的搭建结构上重复运用该技能使之变宽。如:幼儿用一块块积木平铺拼搭了一条马路,(宽度只有两条积木宽的和)后又感觉马路太窄,于是便用该积木在两旁平铺扩宽。
4、延长
l 中大班应掌握的建构技能(综合运用排列、组合、接插、镶嵌、编织、黏合、旋转等技能,建构较复杂、精细、匀称的物体形象。)
1、架空、穿、搓
“架空”是用一块积木盖在相互之间有一定距离的两块积木上,从而把它们连接起来。例如:搭建“小桥”或为房子加盖“房顶”往往需要“架空”的技能。对于幼儿来说,掌握“架空”的技能需要经历一个尝试错误学习的过程,在反复试误中,不同幼儿会有不同的行为表现。
2、插接、镶嵌
“插接”顾名思义就是将一块积木的一端插入另一块积木中,使之连接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镶嵌”是把一个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建构游戏中搭建台阶、滑梯、长城等经常用到这两种建构技能。
3、排列、组合
4、模式
幼儿一旦能够觉察到积木可以作为“建构材料”用以建构,而且可以按一定的反方式排放在一起,他们就开始探索多种建构的方式方法或“模式”,例如,首先把一块一块的长积木“平铺”构成一辆“火车”,然后在每一块长积木上放上一块长积木和短积木的“堆垒”就构成了这一建构模式的基本元素。或者在一块红积木之后接着放两块黄积木,然后重复这种组合。“红-黄-黄”就构成了一种颜色模式。在建构游戏中出现“模式”建构技能标示着幼儿对事物之间关系(相同或相似)的发现。在这一阶段,幼儿开始注意建构物的平衡、对称和型式的装饰。
5、表征(替代物)
这一时期,幼儿开始利用建构物开始象征性游戏,开始出现有意识的给建构物命名的倾向。4——5岁幼儿往往是在建构前就宣布所要建构的建构物的名字,表明幼儿建构的目的性、计划性的提高。随着建构技能的掌握,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愿望来建构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利用建构物开展象征性游戏的现象增多。
6、编织、黏合
大班幼儿可利用这些技能建构较复杂、精细、匀称的物体形象。
7、为游戏而建构
在这一时期,幼儿将建构物变成现实的建构物的复制或模拟,变成他们随回忆和保存的经验的象征。
此外,还有与其他辅助材料进行排列、组合、、拼搭、垒高、穿套、编织、粘合等建构技能的学习。老师们可以在与孩子们共同实践搭建中去揣摩方法。
(二)制定要求
“目标是起点,也是归宿”,诚然,游戏目标的制定是决定游戏有效开展的关键要素。一个游戏究竟要引导孩子探究什么,获得什么,目标就如“路标”,它对整个活动过程具有导向作用,引领着游戏过程顺利开展。切勿将目标定位太低、或目标表述笼统。《纲要》强调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活动要体现幼儿的经验。因此,我们不能惟书至上,照搬照抄,我们在制定目标时可遵循幼儿年龄特点和创造性游戏的领域特点。
我们建构游戏的目标呈现方式是放在三度游戏的前面,制定一个游戏的总目标。以游戏的最终目标为主。
(三)小中大班目标
我们建构研发小组在武昌区教研室王红芳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初步探究出各年龄段幼儿建构游戏的发展目标,还不太成熟,仅供大家参考。
二、游戏前的指导
(一)关键经验准备
关键经验准备即丰富幼儿与游戏主题相关的生活经验。
1、涵盖内容:(1)对周围物体和建筑物的形状、结构的观察体验,丰富和加深幼儿对物体和建筑物的印象。
教师在日常活动中要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周围生活中的多种建筑,感知各部位的名称、形状、结构特征、组合关系与色泽特点。如楼房是有层次的,房顶有尖的、平的,也有圆的,桥梁是桥面和桥墩组成的,等等,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创造性地表现自己对事物的认识。(2)建构材料的认识
引导幼儿识别与使用材料的经验,引导幼儿认识、了解建构材料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会选用建构材料去构造物体,会灵活使用材料。(3)基本建构技能的掌握。
建构操作技能引导幼儿学会积木的排列组合(平铺、延长对称加宽加长加高围合,盖顶、搭台阶等),积塑的插接、镶嵌(整体连接、交叉连接、端点连接、围合连接等),以及穿套编织,粘合造型等技能。这是幼儿构造物体的基础。(4)设计构思能力
引导幼儿整体构思构造计划,使幼儿能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构造活动。在构造实践中能根据需要修改、补充,以取得结构成功。(5)建构图纸
掌握建构分析技能使幼儿学会看平面图纸,设计建构图纸,能把平面结构变为立体结构;会评议结构物。而且能够在搭建过程中发现问题,灵活的修改建构图。(6)合作的能力
集体构造的技能引导幼儿在集体构造中学会分工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2、开展方式:
教师可利用家庭生活、节日娱乐、旅游参观、区角活动、教育教学活动等多种方式拓展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对周围生活中物体形象的知识经验、加强搭建能的掌握、提升幼儿间合作的能力,经验积累越深厚,幼儿搭建的内容越丰富、搭建的技能越精细。
(二)游戏材料准备
游戏材料准备即为幼儿提供合适的场地及所需的、丰富的游戏材料。
教师在充分利用本园现有的游戏材料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利用废旧物品为幼儿设计游戏材料。游戏材料的准备要体现幼儿不同年龄特点,不同游戏特点。l 小班要提供同一种类数量较多的游戏材料,避免幼儿因相互模仿而争抢玩具;大中型空心或软体积木、积塑、沙、水等都是幼儿喜欢且是以的建构材料。l 中大班提供丰富有变化的游戏材料,并让幼儿参与材料的收集、设计和制作,既丰富游戏主题,又能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幼儿设计和制作游戏材料是游戏的组成部分。一些木板、纸板、纸棍、塑料、绳线、不规则较精细的积木、积塑、火柴杆、塑料管、冰棒棍或用糖纸、金属配件等都是孩子们首选、且百玩不厌的好材料。
三、游戏中的指导
(一)经验回顾
1、指导要点:围绕问题展开讨论 梳理经验形成方案
以谈话的方式激发幼儿对游戏主题产生兴趣,从而鼓励和启发幼儿根据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展开讨论。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搭建主题,分别对对游戏中的材料使用、建构技能、各设施的布局规划(搭建场所的分布)等主要问题进行指导。后续的游戏则可根据上次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探讨,以得出解决问题的办法。(1)回顾与游戏主题相关的经验(2)归纳建构物体的结构
(3)启发幼儿探究、学习建构技能
例如:滑滑梯:出示滑滑梯的实景图,师生交流:喜欢滑滑梯吗?哪里有滑滑梯?——滑滑梯由哪些部分组成(梯身、楼梯、滑道、支架)——怎样搭建滑滑梯呢?引发幼儿探索、学习搭建技能。
小班可与幼儿共同探究技能的学习,中班则可在幼儿探究的基础上辅助提炼技能操作方法,大班便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技能达到建构目标,完成建构任务。(4)后续的游戏则可根据上次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探讨,以得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上次滑滑梯的建构中,出现了梯面太窄、积塑之间镶嵌不紧密易松垮的问题,教师以图示或录像的方式引出,二度游戏可以此问题开展讨论切入主题。
小班可在教师帮助下完成,中、大班则鼓励自主协商,对游戏的构建任务进行分工、安排。不要刚开始就安排的很全、很满、很精细,那不是孩子的游戏,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实际水平,合理有层次的安排,分一、二或三度分层呈递性完成,并随着游戏发展情况进行逐步调整。
2、开展形式:交流引发前期经验、看录像、图片、记录表的回顾、现场再现搭建问题。
(二)快乐游戏
建构游戏中,教师可引导幼儿按意愿设计建构方案,适时增添辅助材料,有意识地给自己的建构物命名并逐步完善。在独立操作的基础上鼓励幼儿相互合作,提高建构技能。
(一)不同年龄段幼儿游戏的特点及指导侧重点
小班幼儿对建构的动作感兴趣,常常把建构材料堆起垒高,然后推倒,不断重复,从中得到快乐和满足。他们没有明确的、目的,只是无目的地摆弄建构材料,只有当有人问他“你搭的是什么”时,他才会注意自己的建构物,思考“这是什么”的问题,然后根据自己的想象对建构的物体加以命名。因此,小班应侧重认识建构材料,学习简单的建构技能为主,逐渐明确建构的主题并建立结构游戏的规则,学会整理和保管玩具材料的最简单方法,养成爱护玩具材料的好习惯。
中班幼儿不但对操作过程感兴趣,同时也关心结构的成果,目的比较明确,主题比较鲜明。会根据平面图进行建构,掌握基本的建构技能,并尝试与同伴合作共同完成搭建任务。因此应在进一步掌握建构技能的同时,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共同构造,并能相互评议建构成果。
大班幼儿已有了较强的建构技能,目的明确、计划性较强,能围绕一个主题进行长时间的建构活动,合作意识增强。大班应共同设计方案、分工合作、明确规则,适度借助辅助材料进行主题建构,灵活运用辅助材料参与搭建,增强建构的目的性,彰显各小组搭建特色。
(二)游戏基本环节
1、自愿组合,协商分工,明确搭建任务
在幼儿按意愿自主选择分工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幼儿运用竞聘、轮流、猜拳等方法分组及协商分配搭建任务。分组的形式可根据主题搭建的需要开展。即可一组搭建一种物体,也可以每组搭建一个小主题建筑。如;修建一条街道,即可一组负责修建天桥,一组负责街道旁的楼房及商铺,也可以两组各在自己挑选的搭建场所各自建构一条街道。
小班幼儿可在老师的带领下分组,一起协商。中大班幼儿自主分工游戏。
2、共同设计小组搭建图纸 小组成立后,由组长带领组员根据搭建的任务思考、讨论并设计出初步的搭建图纸。在后期的搭建中,如果有些地方行不通或出现问题,还可以进行图纸修改,重新按新图纸搭建,图纸的设计在建构游戏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虽然孩子们画的图纸看起来很幼稚,很粗略,但这是建构中不可忽略的过程,它能约束幼儿有计划有章法的搭建。而不是随心所欲,要知道工程师们做工程是很严谨的,一定要严格按规划图来施工,从小培养幼儿这种素养,将对他们做事做人终身受用。
小班可由幼儿表述,老师帮助画图或直接用图片、实物照片作为图纸;
中大班可指导幼儿先各自阐述想法,相互协商,达成共识后形成统一方案,画出图纸。
3、自主选择建构材料
幼儿根据搭建场所的位置、布局及大小,确定用什么材料搭建合适,然后各自按商量的要求到游戏材料放置区选择、采集建构材料。
4、按规划图合作建构
幼儿按照小组分工,根据图纸的方案搭建所负责的工程任务。小班若有图纸,教师要帮助幼儿看懂。鼓励幼儿不知道的地方要向老师或同伴求助。
5、教师有效介入指导,推动游戏发展
关于建构游戏指导的策略有很多,在此,我就将在实践中摸索出的几个重点、有效的方法与大家分享。
(1)观察是建构游戏指导的前提和基础。
首先:观察是教师“干预”的基础和基本的指导方法。通过观察幼儿的建构行为及利用建构物开展象征性游戏,教师可以对幼儿已有的经验进行评价。通过这种评价确定幼儿所需要的帮助,计划自己下一步应该采取的指导行动以扩展幼儿的经验和思维。观察不仅仅是用眼睛“看”,更重要的是用脑袋去“思考”,只“看”不“想”等于什么也没有“看到”。教师要对所看到的现象进行“为什么”的思考,以理解幼儿的搭建行动,然后分析:是否干预?采用什么方式干预?教师可以根据幼儿游戏的不同需要与不同层次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实施指导。
l 层次观察法:在小班,教师重点观察幼儿的兴趣、技能等;中班时,教师重点观察幼儿的独立性、想象创造能力及结构技能与行为习惯等;大班时,教师重点观察幼儿的想象创造能力、合作能力与坚持性品质等。l 按需介入法:在仔细观察游戏过程之后,教师立即进行思维加工,判断哪些情形需教师立即介入点拨,哪些则需教师暂缓介入,用什么方式介入等,这样能满足幼儿游戏过程中的真正需求,使教师指导无牵强之意。
一般需教师立即介入的主要情形是:A当幼儿出现负面行为时;B当环境中 因人群拥挤或使用材料、工具而产生不安全苗子时等等。
一般需教师暂缓介入的主要情形是 :A当幼儿发生技能困难时(不知到怎样将天桥的楼梯与梯面连接起来);B当幼儿游离于游戏情形时(大家都在拼插,他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先给他时间观望他接下来干什么);C当幼儿在延伸或扩展游戏内容 有困难时(鼓励幼儿自主思考)等等。
其次:教师应善于观察幼儿的表征行为,培养幼儿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观察幼儿的建构行为——增强行为的目的性,培养想象力和创造性;观察幼儿的合作行为,增强群体性,培养交往的主动性。
(2)关注“问题”是游戏指导的根本。此外,设置“问题情景”更是指导游戏深入发展的助推器。
幼儿建构过程中往往意识不到自己搭建中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帮助幼儿注意到“问题”。当教师观察到幼儿搭建有问题时可提醒他观察一下伙伴的建构物,让他想一想伙伴的建构物和自己的哪些地方有区别,如果是幼儿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那么幼儿从中学到的东西就会更加有意义。
另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景”来向幼儿提出新的挑战,引起幼儿解决新的问题的需要,丰富幼儿的建构活动。例如:(停车场)
一幼儿给他的汽车造了一个车库,但车库和“地面”间有一定的距离,于是,幼儿总是用自己的手把汽车“搬到”车库里,看到阵中情形,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你有什么办法让汽车自己开到车库里吗?如果这样引导还不能帮助他解决,可进一步引导:比如造个斜坡?” 教师要善于利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情景,灵活运用平行指导法、经验分享等策略,推动游戏情节的发展。
(3)参与游戏、与幼儿共同探索、共解难题是教师指导的重要途径。
l 设疑共探法:教师通过发问,引起幼儿对某一重点或难点的思考,并且师生共同讨论与探索,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从而推动幼儿游戏的成功。例如:如果二楼停放的汽车要出来,怎么办呢?然后启发幼儿回忆生活中停车场的经验,引导幼儿搭建从二楼到一楼的楼梯,而且要节约空间,鼓励幼儿拓展思考搭建出一条弯道让汽车开下来。l 介入共玩法: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过程中,伴随语言的启示、使幼儿从中受到积极影响。例如:修建长城的游戏,当幼儿不断垒高加层是城墙变高,老师感觉孩子的坚持性不够时,立即加入到其中;“你堆得城墙可真高,快加油!老师堆得快追上你了!”以鼓励性的语言增强幼儿的耐力与坚持完成任务的信心!或例如:当小班孩子们在探究垂直镶嵌搭建防护墙的底座时,老师可深入到他们中间与他们一起搭建,引发幼儿借鉴并观察、习得经验。
l 陈述递词法:幼儿在聊刘技能或讲述作品时,教师在认真倾听中为他们陈述递词以补充不完整的描述。(将横向的积木与众向的积木……紧紧的拼插在一起)使他们顺利流畅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增强幼儿的表达自信!
小班幼儿进行游戏交流的时间约5-8分钟,教师鼓励小班幼儿表达作品名称,并补充、完善幼儿的表达意思;
中大班以10-15分钟为宜,以幼儿自我表达为主,并鼓励幼儿互相点评。
(三)交流分享
1.分享经验 提升游戏水平
游戏经验包括主题建构中的合作与分工、技能的掌握、材料运用、游戏常规等方面进行交流,教师可运用集体、小组、个别相结合的交流方式,让幼儿在游戏中戏的的有益有效的游戏经验相互分享碰撞。上次游戏中的……问题解决了吗?用什么方法解决的?你们小组的搭建任务完成的怎样?与同伴合作搭建时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样解决的等?教师认真倾听幼儿的交流,适时为幼儿陈述递词补充不完整的表达,帮助幼儿提炼出有用的游戏经验,以此提升幼儿游戏水平,推动游戏情节的发展。
2.拓展思路 为下次游戏留有余兴
创造性游戏具有连续性的特点,一个主题往往需要在多次游戏中不断地推进和完善。因此,单次游戏在结束后,在幼儿分享交流游戏中问题解决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启发幼儿讨论:对下次游戏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还需要增加哪些搭建或辅助材料等?帮助幼儿拓宽思路,逐渐丰富的场景、材料、主题、情节,使幼儿对下次游戏充满期待。
五、游戏常规
1、帮助幼儿进入游戏
一些幼儿也许不主动去建构游戏区,教师可以运用一些技巧来吸引幼儿对建构区活动的注意。例如,坐在建构区里和幼儿一起搭建、为幼儿提出建议、把独特的建构物介绍给其他的幼儿等等。教师的关注本身对于幼儿、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幼儿有较大的影响。所以第一步帮助幼儿进入建构游戏区域的常规十分重要。
2、建立必要的游戏规则(材料轻拿轻放,剩余材料及时归还)l 需要多少材料取多少。
l 应该在距材料摆放处有一定距离的地方搭建以方便他人取材料 l 积木(尤其是大型空心积木)不能搭得过高以免倒塌下来压着人。l 不能乱扔建构材料,不能相互丢掷,不能踩着材料走。l 拿同伴的材料要经过比别人允许。
l 小心行走,注意不要撞倒、推倒或是踢倒别人的建构物。l 撞到别人的建构物要向别人道歉。
l 不能遵守游戏规则,下次就不能玩游戏了。
当然,我们不能期望幼儿一下子都能够掌握这些游戏规则,应当分期分批地出现及要求。
3、引导幼儿结束游戏,游戏结束时间上做到提前告知;
对于幼儿来说,从处于专注的游戏状态到结束游戏,需要一定的时间转换,驾驶要尊重幼儿的这种心理需要,给幼儿过渡。可采取 l 提前告知(我们还有10分钟就要结束了)
l 大班可用沙漏控制时间(游戏前与幼儿达成共识)l 计时器像之前(3——5钟)
l 时钟(当钟上的大手走到4的时候)l 一段幼儿熟悉的音乐停止前。
4、建构材料的收拾和整理
通过收拾、整理建构材料,幼儿不仅可以学习自我服务和为集体服务,养成对于环境的责任感;而且也可以获得其他各种有益的经验。关键在于教师如何组织这一环节。
5、审慎对待幼儿建构作品。
浅谈幼儿述宫游戏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指导论文 篇5
摘要:游戏是儿童早期特有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作为幼儿一种特殊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而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典型、最具有特色的游戏。要真正实现角色游戏的教育功能,就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发展幼儿的个性。本文笔者从教师在角色游戏中指导时机的选择、指导策略的选择来探讨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如何进行合理的介入指导。
关键词:角色游戏
指导策略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的基本生活方式,由于其固有的游戏特点,使其成为最适合儿童和最受儿童喜爱、在儿童阶段又是不可缺少和替代的活动。幼儿通过游戏不断地体验成功与失败、不断的认识自我、认识世界,不断的丰富和完善人格的内涵,获得身心和谐健康发展。本笔者研究探讨教师对游戏的介入时机的把握及影响教师选择介入时机的因素,宗旨在为提高教师在角色游戏中引导发展幼儿的个性。
一、角色游戏的含义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通过模仿、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其中扮演的是熟悉的、了解的角色:模仿的对象是教师、成人、伙伴等;强调游戏中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如,在“小工厂”游戏中有包糖果、做饼干、裁衣服、照相和洗照片等情节,幼儿不喜欢。因为角色没有表现得经验和机会,没有扮演角色,没有角色的语言,体验等只是一种手工制作而已。
二、角色游戏的结构
角色游戏是幼儿的自然游戏的一种,是幼儿期特有的游戏,全面反映了游戏的一种游戏。角色游戏,一般由主题、角色、材料、情景、规则等组成,它包括:角色的扮演、对物品的假象、游戏动作、情景的假设、游戏的规则和主题。本人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描述:
1、角色的扮演
幼儿在游戏中,扮演假装的角色,而不是他自己,儿童扮演角色对发展想象力和自我意识幼很大作用。在游戏中,角色是游戏的中心,幼儿常扮演他们认为重要的人物。如:幼儿喜欢扮演成人的角色—妈妈、爸爸、警察、司机、医生、老师、营业员、理发师等。
2、游戏中物品的假象
对物品的选择、假象,是由儿童的思维发展水平决定的,“以物代物”即受具体形象性思维的影响、制约。游戏中以物代物的特点,都与他们所想象的、不在眼前的东西在外形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决定了幼儿以物代物过程中建构象征的方式的共同性,构成了集体象征的心理基础。然后借助言语的固有作用,促进交流。如:(沙想象成米、瓶盖想象成锅、一块积木不同孩子想象的也不同可能四饼干、砖头、面包、枕头等)
3、对游戏动作和情景的假象
角色是幼儿以动作、语言来扮演的。幼儿在游戏中不是单纯地玩玩具,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使用玩具的动作来表现假象的游戏情节,如,医生看病、司机运乘客、做饭、买菜,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体验。
总合看来,角色游戏的要义有两点:一是通过扮演角色模仿现实生活,二是通过扮演角色想象现实生活。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角色游戏既是现实的,又是超越现实的。幼儿的角色扮演过程既有对现实的模拟,又有对现实的想象,而且主要是想象。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加以说明:一是从幼儿在游戏中扮演的角色入手,二是从幼儿在游戏中对角色的变形和夸张入手。
三、幼儿角色游戏的意义
1、幼儿园活动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游戏是儿童早期特色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的言语、情感、想象等心理活动都频繁发生,身心也由此得到发展。因此,游戏在幼儿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
2、游戏作为幼儿一种特殊的活动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而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典型的、最有特色的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角色,通过模仿和想象,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如:玩娃娃家、开商店,当小老师等。
3、角色游戏给幼儿带来极大的快乐个满足,它不仅对幼儿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幼积极的意义,还有助于巩固和加深经验,练习手脑共同活动,发展语言和认识能力,提高社会合作性有积极作用。所以说角色游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游戏之一。
因此,教师必须要加强对角色游戏的指导,充分发挥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教师对角色游戏的指导主要体现现在帮助幼儿按自己的愿望和想象展开游戏,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有兴致、毫不勉强地、努力地在游戏过程中学习,而不是将教师自己的意图或设计强加于幼儿。
四、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重要性
游戏是幼儿自主自由的活动,但并不意味着成人或者教育者对游戏中的幼儿可以放任自流,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已成为教育幼儿、发展幼儿的手段或形式,幼儿游戏的过程就是教师给幼儿施加教育影响的过程,教师进入幼儿游戏过程的意义,越来越受到肯定和认同。当然教师介入幼儿游戏能提高幼儿游戏的安全性。由于游戏是幼儿自发的活动,有着较大的不可预知性,游戏的内容是否适合幼儿?游戏的材料是否安全?游戏过程中会突发哪些问题?这些都是幼儿无法预知的,同时由于幼儿身心发展不完善,使其缺乏应对安全隐患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因此教师对游戏的及时介入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可以提高幼儿游戏的水平,尤其是幼儿的角色意识,社会行为规范和积极情感。在教师有目的、有意识的环境创设、材料投放和指导下,能提高儿童游戏的能力。
教师指导要把握时机,在幼儿需要的时候介入才是最佳时候。我们知道在幼儿游戏过程中并不是教师指导的频率越高,幼儿的游戏热情就越高,更不是教师参与幼儿游戏越积极,幼儿游戏发展得就越快。如何把握这关键的瞬间,在孩子需要帮助或不需要干扰时作出正确的判断满足孩子的发展需要?这个介入时机的适宜性问题就是老师最难把握的。
五、教师如何正确的指导角色游戏
教师对角色游戏的指导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让幼儿生活经验丰富起来,教会幼儿分配和扮演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那么就体现了游戏内容的充实新颖,否则游戏将会变得枯燥无味,也不能持久。幼儿的生活经验大多来自家庭和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教师要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拓展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对周围生活的知识和经验,这就需要幼儿园每日的游戏活动都应有新的内容,使幼儿感到新奇有趣。教师在幼儿进行角色游戏前,先应让幼儿熟悉所要扮演的角色,教师应当多引导和组织幼儿走入社会环境中,去考察去了解。幼儿观察得越认真越仔细,内心的体验就越丰富,在游戏中扮演的角色也就会越形象越逼真。幼儿玩游戏最关心的是自己扮演什么角色,模仿什么角色活动最为满足。在进行角色分配时,可由教师建议或有幼儿自己报名推选,轮换担当角色;启发幼儿明确自己角色的身份,理解角色,富有创造性地扮演角色。如在玩医院的游戏时,可以让爸妈在医院工作的孩子来扮演医生,因为这个孩子可能比较熟悉医生的工作,在游戏中可以把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做得更好,而其他扮演“护士”和“病人”的角色,经过教师的启发懂得一些技术,更学会做人的道理,从而丰富角色行为的内容,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2、创造良好的游戏条件,建立必要的游戏规则
教师必须给幼儿充足的游戏时间,除了每天规定的教学活动时间,其余时间都可以组织幼儿玩各种游戏,一般而言,角色游戏需要的时间长一些。游戏地点是幼儿做好游戏必备的空间条件。只要充分地利用环境,改造环境,利用已有的设施条件,可以为幼儿提供既安全卫生又美观、整洁有序、富有童趣的游戏环境。玩具和游戏材料是游戏的必备的物质,幼儿往往是在玩具物品或材料的启发下产生联想,引起游戏的愿望,如用小椅子当做公交车,男孩子们边争先恐后的抢着当司机,并鼓励其他小朋友坐车当做乘客。丰富的玩具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游戏的内容,教师为幼儿提供玩具材料时,还要注意不同年龄特色的孩子的生理特点,从安全角度出发,使每个玩具都发挥其作用,拓展孩子的想象力。教师除了给幼儿提供游戏场地和玩具外,还要在游戏前讲讲必要的游戏规则,这些规则不是束缚幼儿而定,而是在保证卫生与安全的前提下,让幼儿更自由,更充分地参加游戏,从而达到在游戏中进行素质教育的目的,使孩子从小养成讲文明礼貌,遵守规则的良好品质。
3、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出主题游戏
要根据幼儿不同的特点对他们进行个别指导。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的主题,反映了幼儿活动的有意义,教师可以利用玩具及富有感情的语言,启发幼儿有玩游戏的愿望,帮助他们确定主题,并去实现它。如教师看到几个孩子在点心店做点心,便可以问你们在做什么点心啊?点心怎么卖啊?问一些问题可以引出一些列问题可以产生一个主题,并进行游戏。
六、教师在角色游戏中指导的策略
皮亚杰曾说:“当我们教授幼儿某个东西时,我们正妨碍了幼儿创造力的发挥。”所以并不是教师每次的指导和介入都是有效、可行的。研究表明:教师的指导行为与幼儿的游戏发展、幼儿的游戏体验并不一定成正比,即并不是说,教师在游戏过程中指导的频率越高,幼儿的游戏热情就越高;教师参与幼儿游戏越积极,幼儿游戏发展得就越快。众所周知,角色游戏是幼儿园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非常乐于参与的一种自主性游戏。
盲目地引导会打断幼儿正在进行的游戏,会影响幼儿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以及伙伴间的相互作用,会让幼儿对教师产生依赖,甚至反感。所以,选择引导的时机是相当重要的。
(一)细致的观察,判断引导需求
观察是教师判断是否需要介入游戏的基础和依据。教师首先必须了解掌握各年龄段的幼儿所能表现得游戏特征。如在小班阶段,重点在认知方面,要求幼儿产生游戏的兴趣;在中班阶段幼儿要学会理解角色,表现角色;而在大班阶段,重点是教师能否创设游戏情景,使幼儿创造性地表现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节。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指出:游戏创造了儿童最近发展区。在游戏中,儿童的表现总是超过了他得实际年龄,高于他日常的行为表现。教师要通过仔细的观察,了解幼儿是否能够通过自我调节来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准确判断幼儿的游戏需要,不要过早地引导游戏。幼儿在游戏中难免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即遇到“认知结” 教师要注意这些结,并适时介入幼儿的游戏活动,使这些结成为幼儿注意的焦点,从而使幼儿对问题幼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根据游戏内容,选择适当的引导方式
1、语言的提示
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了问题,或者遇到问题而无法顺利进行时,教师的一两句简单的建设性提示能帮助幼儿顺利的进行游戏。幼儿在游戏中停滞不前的另一个原因是游戏兴趣处于低潮。游戏与幼儿的兴趣密切相关,兴趣又受经验和好奇心得制约,而幼儿兴趣与好奇心都是短暂的,容易转移。所以幼儿对某一游戏从热到冷是正常的。因此,教师通过重组游戏材料,以重新唤起幼儿游戏的兴趣。如:在精灵城堡中,强强、乐乐都对里面的汽车比较感兴趣,所以一直在玩小汽车。
这是教师就以建筑工地的老板的身份进入游戏,理由是这里有没有停车场,目的是把幼儿引导在搭建停车场上,并需要语言提示“我们这里的停车场可以停多少车啊?停一次多少钱啊?在停车场边上有什么好玩的公园啊?”幼儿一听,边马上开始分工合作,强强开始搭停车场,乐乐开始搭建大公园。这样,幼儿就进入了自己的角色,保证了游戏的正常进行。
2、材料的引导
材料指引是通过教师为儿童提供材料,引发游戏的兴趣,促进游戏的延续和提升的方法。材料可以是实物(半成品、成品和废旧品)和图片、图书等。如中班的温馨书吧已经很多次无人光顾,即使有光顾的也只逗留几分钟便离开了,桌面上的塑料小动物和一些画幼故事背景的图板被冷落在一旁。这一天教师在这里投放了一盒橡皮泥。媛媛来到这里。用橡皮泥造了一座小山,山洞里面躲着一个小动物,加上原来的背景图板,媛媛津津有味地玩了半天。乐乐则用橡皮泥捏一个大恐龙,肚子里装了一只小恐龙,说是恐龙妈妈要生小恐龙了,结果引出了一场争论:恐龙宝宝是从蛋里出来的?还是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的?后来孩子们围着这个话题展开讨论。这个例子中说明,一个橡皮泥的投入,无需教师更多的言语,就给了幼儿一个可开拓的空间。
3、环境的隐性引导
对幼儿来说,符合幼儿经验、幼儿看得懂得,他们就会朝指示的方向前进,然后通过与环境的互动不断丰富自己的原有经验。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应通过观察创设游戏环境,并不断改进游戏的环境,促进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得到发展。这样不需要过多的语言与行动,就能在潜移默化中使幼儿规范自己的游戏行为。
4、直接干预
当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出现严重违反规则、攻击性等危险行为,教师就必须以指导者的身份直接介入到游戏中区,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直接干预,否则会影响游戏 的正常进行。如在玩警察游戏时,壮壮来当警察,在他管理人的时候动作幅度较大,出现一些攻击性行为,好几位幼儿来告状说警察打人,这是教师就必须进行直接干预,与壮壮谈谈如何做好一个警察,跟他讲讲警察应该做什么工作,告诉他警察应该为人民服务的不是一直去管别人的。
(三)观察幼儿情况,及时退出游戏
当教师通过游戏介入使得游戏主题得以深化,能够顺利的完成游戏时,教师就应该退出。过多的介入可能会适得其反,可能会阻碍幼儿的自由发展。教师只是起到一个点拨作用,而不是帮助幼儿更好地完成游戏。游戏的主体是幼儿,幼儿游戏是幼儿自愿性地活动,游戏的开展为幼儿提供了自主自由活动的机会。所以在幼儿的游戏时间里应该尊重幼儿意愿,支持幼儿游戏行为的意念,避免不必要的无效干预。
七、小结
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决定了游戏和玩具是幼儿阶段认知世界、实现身心发展的主要途径和学习方式,是幼儿自发的自然状态下的主要学习资源,也是实施幼儿教育最基本的途径和手段。利用玩具进行活动和游戏是幼儿的天性,玩教具和活动反映了幼儿特定年龄阶段特有的兴趣、需要和学习特点。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习、探索、发现,不仅能丰富知识经验,有助于认知能力的发展,还有利于意志品质和个性的形成,有助于爱学习、会探究的良好动力的特征的形成,有助于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富有个性地发展。参考文献
浅谈幼儿述宫游戏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指导论文 篇6
《纲要》明确指出: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游戏在幼儿园整个教育工作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的有力手段。角色游戏是幼儿期特有的活动,也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在贯彻《纲要》的过程中,在进行角色游戏指导时我常常思考:怎样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怎样让每个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实践中,我觉得游戏讲评是很重要的,做好每一次角色游戏的评价,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下面我就游戏讲评谈谈自己粗浅的体会。
一.学会观察,善于分析,是游戏讲评的关键。
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情况,是组织游戏的重要环节,也是发现幼儿游戏情况的窗口。观察什么呢?也许有的老师说,游戏有什么好观察的,他们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只要玩得高兴就行了。其实,观察的东西还真多:孩子在游戏中是积极主动地玩,还是消极被动地玩;是创造性地、独立地玩,还是模仿他人,跟着他人玩;和同伴相处的关系如何?动手操作能力怎样?对待玩具和同伴的态度怎样?语言交往能力如何?角色意识,角色间的关系,游戏情节的发展变化怎样等等,这些都是观察的对象。游戏中我通过不断地对幼儿进行观察,然后分析他们游戏的经验、能力、态度,寻找他们在游戏中的反应和需要,再进行调整,或调节游戏或运用有效的指导方法,使幼儿在每次的游戏中都所发展,实现游戏的教育作用。
那么如何更好地进行观察呢?我觉得:
观察幼儿的游戏,首先要有耐心,要倾听孩子的心声。教师在游戏指导中,观察幼儿的行为是很重要的,幼儿游戏的行为有时是无声的,但从无声的动作中可以看到幼儿的内在思想、情感的流露,所以更需要老师的耐心观察,从而发现,幼儿游戏的能力。那天游戏一开始,我发现医院的医生打开几只空瓶,手里拿着牙签坐下来,叫到:“验血了,谁来验血?看看你有没有贫血,快来,一会我就要走了。”原来前几天,幼儿园小朋友体检验血色素。当每个孩子都有验血的经验,他们似乎对验血这段生活经验产生了兴趣,果然很多人去验血。“请你们大家排好队。”为了观察游戏,我也排了队。轮到我验血时,我说:“医生,我很害怕!”“不用怕,你那天不是很勇敢吗,我会轻轻的。”原来他那天也看到我色素检查。她边说边用棉花擦手指,再用牙签头扎一上手指,学着医生的样子把血注进小瓶,最后拿一小块棉花压在我的手指上并示意我捏住。我连忙问:“我贫血吗?”她拿起小瓶在一块镜子下看了看说:“很好,没有贫血。不过,还是不能挑食,要多吃菜和水果。”看来,这个医生还当得不错。生活经验是幼儿游戏的基础,幼儿对什么印象深刻就会反应什么。但幼儿的能力是有差异的,同一个经验,由于幼儿体验的不同,游戏表现也就不同,有的幼儿无动于衷,有的幼儿跃跃欲试,有的幼儿大显身手,有的幼儿只是跟从别人,如果老师没有耐心地认真地观察,去参与游戏,也许指导就流于形式,因为游戏中小朋友模仿医生擦试棉花、扎针等动作十分逼真,尽管如何进行色素的评定她只是随便做做,而缺少正确的方法,但这只能说明缺乏相应的经验,我没有向幼儿说明验证血色素,因为它需要科学的方法。我参与游戏,扮演角色,是为了更好地观察幼儿的游戏,为以后创造机会丰富他们的经验,也为更好的进行讲评,给她最大的鼓励。
其次观察幼儿的游戏还要尊重幼儿的情感特点,用宽容的心态去理解它。如:在一次游戏中,庄浩铎小朋友在娃娃家当哥哥,只见他把所有的娃娃家东西全倒在地上,把桌子、椅子全打翻,手里拿着筷子、盘子跳着、敲着、比划着,表现异常激动,我上前责问:“刚才好好的家,怎么变成这样?你在忙什么?”他抬头哈哈地说:“吴老师,我刚刚不小心,打开煤气时,漏气引起了着火,我在叫大家来帮忙呢!”经他一说,我才看明白,于是也跟着忙扑火呢。幼儿的游戏不是四平八稳的,往往在游戏中有的孩子会借题发挥。幼儿的兴奋与想象是联系在一起的,毫不掩饰,他们怎么想就怎么做。如果我不从浩铎游戏想象的角度去考虑,他的异常表现的确是“疯”,然而,当一了解他行动的“动机”来由,就会被他的行为所理解,在“乱”中引发情节,这乱不是坏事,而是教师指导的最好契机,因此,观察了解游戏过程,也是教师进行自我调节指导行为的过程。教师面对孩子乱的游戏时只有冷静,才能进行更好的指导。在讲评时,幼儿对怎样在家更好地注意防火安全和着火了该怎么办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二.及时地灵活地捕捉游戏中良好的点点滴滴,让它在评价中得到升华。
在和孩子游戏的时候,我们经常能很容易地发现到许多幼儿的闪光点,如果我们及时地将这些闪光点在游戏中点点滴滴地在游戏讲评时将它“发扬光大”,将它肯定,那么,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要刻意去学习吗?一次游戏时,庄泽弘小朋友故意摔跤坐在地上,我走过去说:“哟,疼吗?有位小弟弟摔倒了。”听到这话的惟惟跑来看了看:“看,脚都流血了,快我送你去医院,我是司机哪。”泽弘听了这话,便假装爬不起来,于是惟惟又去请来许多人帮忙,看到他们互相帮助的情景,我感到游戏的教育契机蕴含的内容可真多。讲评时,我充分肯定了幼儿的这种行为,使大家也深受感染。
有人说失败与成功只差一步之远,这话不无道理。游戏中,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很丰富的,但在活动中,有的幼儿往往会因为遇到困难而放弃成功的机会,教师的细心观察,及时的进行帮助,能给幼儿心理的带来希望。在一次的游戏中,我发现宗杰小朋友手里拿着一个药瓶,在医院里走来走去,还紧紧地皱着眉头,我走过去问:“你是医院的谁呀?”“我是配药的医生”“你是不是有困难,需要我帮忙吗?”“我想做些药,可我不会做。”“做什么药?为什么要做药?”“我要做一些水果药,香蕉味,苹果味,西瓜味,各种水果味,小孩吃了不会觉得苦。”“真是好主意,想怎么做呢?让我来帮你。”我们就在瓶子外面贴上哪种水果就是哪种药。“真是好主意。”我给他准备了纸和笔,与他一起做完香蕉后对他说:“香蕉药做好了,其他水果你自己来吧。”他乐意的做开了。对幼儿在游戏中的每个新的想法,教师给予鼓励支持,这并不难,难的是老师如何了解孩子,捕捉孩子的想法和需要。我从宗杰小朋友的不开心行为中发现他的需要,了解他的想法,并通过材料的支持帮助和他一起玩,满足他的游戏和心理的需求,而且在讲评中,充分肯定了他独特的创造能力,给他予鼓励。
三.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讲评,感受游戏的乐趣。
幼儿在游戏中认认真真地扮演角色,认认真真地模仿角色的劳动,游戏结束讲评时,能走上前来以角色的身份向同伴把自己如何扮演角色的事情告诉大家,这样,可以与大家一起分享游戏的快乐和不开心,他们所说的快乐或不开心的事情都是同同伴间进行游戏产生的。如:“我今天玩的不开心,因为**同我一起玩玩具店,可是他老跑到别处去,只有我一人在玩。”又如“我今天玩的很开心,因为我生病了**还照顾我,给我吃鸡汤又带我上医院。”通过分享游戏的事情,让大家对角色身份的职责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同时,通过讲述既发展了口语表达,又能达到相互启发、交流的目的。
四.充分讨论,积极回应,让游戏讲评成为解决矛盾、提高游戏水平的阶梯。
随着经验的积累,幼儿的事非观念、主见都得到逐步增强,我充分地利用游戏的讲评组织幼儿对游戏中发生的问题进行讨论,让幼儿在讨论中在争执中寻求答案。记得一次坐车的游戏中,有位妈妈抱孩子上车,有一位脚受伤的人,车上有老人还有小孩,他们一起去游戏玩,由于司机紧急刹车,结果出事了,翻车了,大家都受伤到医院去,许多人都手断脚断了,于是医生都在忙着接,但由于经验不足,他们只是用绳子在手上或脚上一绑,结果是松了又松。在游戏讲评时,大家对怎样绑绳和接断手展开了充分的讨论:有的说,接手的绳子要粗一点;有的说,接手时手上要先抹药;有的说,我们就是不会打结„„对幼儿的讨论,我并不急于告诉他们,而是让他们回家与家人一起看书或请教医生。第二天,有幼儿来告诉我,接手时要用一个板把它固定,这样就会更快的好起来。有的幼儿说,要多喝骨头汤才会更快好起来;还有许多幼儿来告诉我他已经学会了用绳子打结了。
幼儿的集思广益,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他们不需要教师的单纯灌输,而喜欢在游戏中自己尝试,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认识的知识,只是周围生活中最粗浅的,所以有时无法直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而游戏结束的讲评正是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好机会,把从孩子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来,再放回到幼儿中去,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同伴中出现的问题,这样幼儿不会觉得负担,又可以在大家争论的基础上积极思维,不但提高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培养了他们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浅谈幼儿述宫游戏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指导论文 篇7
摘 要 体育游戏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体育的重要教学内容,它以游戏所特有的内容、情节、形式、规则及要求为特点的一种有组织、有目的地促进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本文就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中对体育游戏教材内容的选择及其组织教学等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 体育游戏 教材 内容 组织教学
体育游戏是以游戏所特有的内容、情节、形式、规则及要求为特点的一种有组织、有目的地促进身体健康的娱乐活动。它既可用于一般性身体训练,又可用于身体机能恢复性的特殊训练;它还是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结互助、竞争合作、积极进取等优良道德品质的重要手段。因此,体育游戏集教材教法于一体,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体育的重要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为进一步加强体育游戏的教学和运用,本文拟对体育游戏的教材内容的选择及其组织教学作进一步的探讨。
一、体育游戏教材内容的选择
(一)选择游戏内容必须与教材内容有紧密联系,并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如开始上课时,为了使学生尽快地进入运动状态,可选用趣味性强或便于集中注意力方面的游戏(如:反口令游戏;加“请”字做动作,不加“请”字不做动作等);教学训练前,可选用以发展协调能力和灵巧的游戏,或选择与基本教材有关的游戏作辅助性游戏,以此起到准备活动的作用,但运动负荷不宜过大;如果在课的基本部分,游戏教材一般安排在主要教材之后,以避免引起学生过度兴奋影响基本教材的学习。为了更好地完成基本部分的教学和训练任务,还可选用与教材联系密切的诱导性游戏(如:矫正八字脚跑,可用“窄跑道比赛”的游戏等);在教学训练结束前,为尽快使学生在情绪上得到调节或体力上得到恢复,可采用放松性内容的游戏等。
(二)要根据游戏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素质及训练水平、兴趣等选配教材
如青春期是学生第二个生长高峰期,学生肌肉的发展主要是纵向生长,关节固性差,肌力小,在此阶段不应采用非对称部位的游戏,单一的、大力量、高速度的游戏应加以限制;应多选择一些不同形式的跳跃类游戏发展下肢和弹跳力。由于女生心肺机能、肌力、耐力、速度等比男生差,因此,对女生最好施以节奏明快、韵律性强、动作柔软协调的游戏,以及一些动作简单、竞争平和、伴有舞蹈或音乐的游戏。
(三)要根据场地器材、设备和游戏时间的长短等情况来选择游戏内容
如:场地较小,应选用对周围影响较小,跑跳投较少的教材;如器材条件差,可多选徒手或多人合作性的游戏;如时间较短,可选用规则简单、胜负率较高的游戏教材等。
总之,选择游戏不仅是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还应该考虑到通过游戏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培养游戏者的意志品质,并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做到寓德育于体育之中,寓教育于兴趣之中,即寓教寓乐。
二、体育游戏教材内容的组织教学
(一)场地器材的准备
认真做好场地器材的准备工作,是提高游戏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对室外场地,要求地面平坦、坚实、不滑;室内场地必须光线充足、通风、干净。游戏场地周围的一定范围内,不能有危险物件,以防发生伤害事故。地面的标记、界线要划得分明,以便于学生遵循。场地的大小、器材的种类和数量等,都应根据游戏的内容性质、学生水平,参加人数等具体情况来决定。场地、器材的准备与搬运,可采用在教师指导下,发动学生共同完成,这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物,自觉遵守纪律和完成游戏作业等都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
(二)游戏的讲解
1.首先应该注意教师与游戏者站立的位置,教师应站在游戏者都能看得见和听得清的地方。
2.讲解游戏的顺序。(1)游戏的名称;(2)游戏者的分布;(3)游戏的方法;(4)游戏的规则与要求;(5)游戏的结果;其中应特别讲清楚游戏的方法、规则与要求。
3.讲解的要求
讲解必须简明扼要,清晰易懂,准确生动,叙述流畅,引人入胜,并注意发掘教材的思想性。讲解要与示范结合进行,以便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游戏的过程、方法及规则要求等。
(三)引导人的选择与分队
1.选择引导人的方法有以下四种:
(1)由教师指定引导人。这种方法节省时间,由教师选择技术和组织能力上比较突出的作为引导人一般是比较合适的,但对其他参加者的积极性有所限制。
(2)根据教师提出引导人的条件和要求,由学生自己推选出合适的引导人。这种方法能充分反映集体的愿望,激发大家的情绪,但要花费较长时间,遇到组织纪律性差的班级,很难适用。
(3)抽签选出引导人。这种方法能激发大家的情绪和兴趣,但有偶然性,可能把不适合做引导人的人选出来。
(4)请前一个游戏的优胜者做引导人。这种方法能激发学生对游戏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是技术或体质较差的学生没有机会做引导人。
2.经常采用的分队方法有以下三种:
(1)固定队分队方法。是根据游戏者的健康和体质的情况大致均等的原则,事先进行分队,比较简便,实力也大致均等。
(2)报数分队的方法。如果事先没有分好固定队,可进行报数分队,这种方法简单,但有时实力不等。
(3)队长挑选人的方法。在高年级,人数较少和进行竞赛性游戏时,可采用这种方法。优点是两队实力均等,缺点是每个队长都不愿意挑选活动能力较差的,使这些游戏者积极性受到压抑,并且浪费时间。因此在采用这种方法时,当双方队长挑选了几个人以后,可把其余的人平均分配避免对“弱者”产生不良影响。
总之,引导人的选择与分队所采用的方法,应根据游戏的性质、学生的情况、人数的多少以及时间的长短等来决定。
(四)游戏的领导
游戏应在教师规定的信号下开始,在进行中,教师应观察游戏者的行动,及时补充说明游戏的方法和规则,使游戏能正确地进行;及时教育参加者自觉遵守规则、尊重裁判,对于违犯纪律的行为,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教育;教师要善于观察与调整游戏的活动量,如发现运动量不足或过大时,应采取增减活动的紧张程度、比赛的次数,扩大或缩小场地,或者是进行轮流活动和短时间的休息。
(五)裁判和裁判工作
游戏过程中,裁判要严肃、认真、公正、准确,只有客观地评定游戏结果和监督遵守规则的情况,才能保证游戏的教育作用,否则就会降低游戏者的情绪,甚至互相发生争执等。
裁判员通常是由教师担任,也可以由游戏者担任以培养他(她)们的独立工作能力,教师要全面观察整个游戏的过程,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
(六)游戏的结束与总结
提前或延迟结束游戏,其效果都不好。当游戏的目的已达到,或规定的时间已到,活动次数已经完成时,就应当结束;在学生的活动情绪热烈,尚未疲劳或余兴末尽时,也要适时结束游戏;有时活动次数未完成,如学生体力不佳、发生伤害事故或器械损坏时,虽时间未到,活动次数未完成,也应结束。
在游戏结束前,教师应预先提出结束的时间。游戏结束后,对游戏应进行总结,首先要公正的评定游戏的结果,对整个游戏与个别人要给予奖评,指出各队在发挥集体力量和遵守规则、执行规则方面,在技术、战术的运用和发挥上的优缺点,对在游戏中表现好的,应提出表场,对游戏的失败者,不应指责,而要多从积极方面鼓励他们,克服缺点,争取下次取得胜利。总之,在总结中,评定要公平合理,要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以使参加者通过游戏受到教育,学到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 刘福林.体育游戏[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
[2] 冯健.体育游戏与高校体育教学[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1(2).
【浅谈幼儿述宫游戏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指导论文】推荐阅读:
浅谈如何指导小班幼儿在游戏中学绘画06-30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带来的选择与改变分析论文12-30
幼儿角色游戏的指导07-19
浅谈幼儿游戏开展对孩子成长影响论文08-12
如何指导幼儿的角色游戏12-15
幼儿游戏的创设与指导10-02
幼儿游戏的观察与指导10-04
浅谈幼儿的角色游戏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