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卫生院卫生队伍状况研究(共8篇)
乡镇卫生院卫生队伍状况研究 篇1
乡镇卫生院卫生队伍状况研究
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及农村卫生工作的一系列部署,围绕改革与发展,坚持以农村为重点,立足县情,着眼发展,锐意改革,大胆创新,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卫生事业全面发展。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各级卫生部门加强卫生队伍建设,促进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需要各级党政的领导重视和各有关部门的配合支持。虽然县委、政府作出了重要指示,但个别地方政府抓卫生工作的力度仍然不够,错误地认为卫生工作是卫生部门的事,主动研究当地卫生工作的不多,对中央和省、市、县关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的政策没有很好地贯彻落实。
市政协主席郑大发在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宇洪毅的陪同下,带领部分医卫界政协委员,深入到怀远、五河、固镇三县的乡镇卫生院,对我市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实地调研。郑大发主席一行每到一处,深入乡镇卫生院与医院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亲切交谈,仔细了解医院人员、设备等情况,并及时征求意见和建议。对怀远县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表示赞赏。对在条件比较差卫生院工作的医务人员,能在艰苦的条件下,克服困难,努力为农民解除疾苦,解决农民就医难的品质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同时,郑大发主席表示,市政协将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积极建言献策,推动我市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
在市政协的统一安排下,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和致公党蚌埠市委组成第二调研组,在县政协、卫生局大力支持下,对我市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在了解全市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听取当地卫生部门的情况通报,实地考察了三县部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调查组还深入到固镇县王庄镇陈渡村,同农民进行面对面的交谈。通过调查,了解了我市农村医疗卫生人才的管理、培养、使用等方面的基本情况,现将调查情况和我们的建议汇报如下:
市、县(区)政府切实加强对农村卫生工作的领导,重视农村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工作,以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为目标,狠抓了农村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队伍建设,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我市有农业人口260万人。乡镇卫生院在编人员2975人,有乡村医生2158人,专职预防保健人员330多人,形成了覆盖260万农民的三级医疗服务预防保健网络,使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服务面扩大到85%以上。在非典、禽流感、洪水等重大疫情和自然灾害发生时,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队伍能克服重重困难,在保障农民的身体健康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加强了农村卫生队伍的管理。各级政府及卫生部门对区域内医疗机构、人员依法加强管理,逐步改革农村卫生管理体制,严格执行执业资格准入制度,基本杜绝了非卫生技术人员进入卫生专业技术岗位。全面贯彻落实《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对具备执业注册条件的乡村医生进行了考核和注册。
推进了乡镇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试点。根据农村卫生体制改革要求,各县卫生局扎实推进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涌现了怀远县五岔、五河县新集、固镇县刘集、任桥中心医院这样的先进典型。这些医院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选聘作风好,懂技术,善管理的优秀卫生技术人才担任乡(镇)卫生院院长,同时加强了任期目标考核制度。逐步实行全员聘用制。制订岗位设臵方案和人事制度改革方案,明确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公开竞争,择优录用,逐级聘用。采取措施引进和留住一批有技术特长人才。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将医务人员的工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直接挂钩。这批改革试点卫生院不仅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锻炼了队伍,树立了典型,为全市乡镇医院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经验。
提高了农村卫生队伍的素质。认真贯彻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着力提高农村卫生技术人员业务水平。一是对在职农村卫生人员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和学历教育,组织农村在岗卫生人员参加中专以上学历教育考试。二是对全市乡镇卫生院院长进行为期半个月的集中培训,提高乡镇卫生院院长管理能力。三是每年利用国债资金,先后为每个乡镇培训了一名传染病主检医师。四是对在岗卫生人员分期分批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培训。通过采取这些办法,提高了从业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
同时我市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存在着一些问题。我市农村卫生队伍建设取得的成绩应予肯定,然而仍存在着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我市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也直接影响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医疗卫生队伍人才流失现象严重:我市农村医疗队伍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在2003年以前曾形成一个人才流失高峰。以固镇县为例,全县在册医务人员1679人,其中县人民医院等六家县直医疗单位有医务人员597人;12所乡镇卫生院、1所红十字医院和4所一级民营医院有医务人员1082人,在册医务人员流失最高时达到400多人,目前全县在册不在岗的职工有420人。固镇刘集医院最多时有20多位骨干医生流失。王庄镇卫生院一度在短短几天内就有6位科主任流失到私立医院工作,该院一度出现无医生看病的情况。怀远县五岔镇中心医院至今还有9名医生流失在外。人才流失使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
二、农村医疗卫生技术人才匮乏:三县四区乡镇卫生院的医疗卫生队伍缺乏高层次人才,从医人员的学历、职称结构均不合理。在三县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从事医疗工作的医务人员本科学历的少,知识和经验比较丰富的专业人才少,年轻一代的大学毕业生几乎没有。(以下数据可以说明)现在很多乡镇卫生院外科、妇产科等领域出现了人才断层,后继无人。
固镇县全县在册卫生技术人员1361名,其中高级职称21人,占1.54%;中级职称256人,占18.81%;初级职称948人,占69.65%。村卫生室、卫生站590个,有乡村医生约850人,其中执业医师28人,占2.3%;有大专以上学历的15人,占1.2%;中专学历及中专水平的404人,占47.5%。淮上区乡镇卫生院在编人数225人,其中有大专以上学历的 54人,占24%;中专学历的147人,占65.3%,有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的51人,占22.67%。乡村医生230人,有大专以上学历的10人,占4.3%,中专学历的112人,占48.69%。有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的 24人,占10%。
农村医疗队伍中总体素质不高,很难满足农民的就医需求,致使一些理应在农村卫生机构治疗的常见病、多发病流向城市医院。
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队伍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业务素质远远不能适应农民预防保健的需求。
三、医务人员工资待遇低无社会保障:自80年代以来,中央政府将更多的医疗卫生支出职责交给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在财力拮据的情况下,又把筹资的主要任务推给了卫生机构。目前,我市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的工资和待遇全部依靠市场,而与市场相配套的社会保障机制根本没有建立。
从我市三县财政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情况看,不能支撑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按国家政策规定,怀远县财政应投入农村卫生事业经费2000多万元,而实际仅投入400多万元,这些钱仅能维持退休医务人员60%的工资。按照2003年全省对财政卫生事业经费投入人均统计,怀远县在全省倒数第五。固镇县财政对农村卫生事业投入也只有180 万元,维持退休医务人员最低工资就用去160万元,用于三项事业建设和预防保健的分别只有10万元。五河县财政对农村卫生事业投入220万,全部用于维持退休医务人员的开支。
国家明文规定,退休医务人员工资全额由财政供给,财政应承担乡镇公共卫生人员、大专以上毕业生的工资。实际上财政对此没有一点投入,全靠他们自收自支。从调查的乡镇卫生院来看,绝大多数医务人员的工资基本维持在300—900元之间。王庄镇医院流失的几位骨干医生,在镇领导的真情感召下,放弃每月两三千元的收入,回来支撑快要倒闭的乡镇医院,终日在医院劳累,也仅有800多元的收入。院长说,这样下去,真对不起大家,不好意思再留他们。再从怀远、固镇两县退休医务人员实际拿到的工资来看,还达不到档案工资的60%。荆茨乡老医师李为勋十分伤感地说,我为乡村老百姓行医40多年,2003年起才拿到400多元退休工资。
我市预防保健人员的开支却形成了“以医养保”的局面。怀远县现有预防保健人员132人,固镇县有115人,五河县有60人,淮上区有30人,共承担260万农民的预防保健任务,实质上是承担了政府对农民预防保健的职责,而政府却不承担乡村二级预防保健人员的工资待遇。他们的工资待遇要从乡镇卫生院医疗收入和预防保健收费中支出。由于缺乏经费,少数乡镇预防保健人员近两年几乎没有工资收入,严重影响了预防保健工作的开展。此外,乡镇卫生院在遇到重大疫情和自然灾害时,还要承担疫情控制、疾病防治的费用。怀远县五岔镇中心医院在非典、洪水、学生食物中毒事件中共贴了5万多元,荆欠乡卫生院也贴了3万多元,至今没有着落。
由于财政投入不足,导致农村卫生队伍人心不稳,乡镇卫生事业的发展步履艰难。
加强农村卫生队伍建设,为我市人民牟福利,就必须得做到以下几点要求:
一、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卫生队伍,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乡镇卫生院目前存在的低投入、低功能、低效益、低待遇和人才匮乏的问题,应引起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认真落实有利于农村卫生队伍发展的各项政策
关于农村卫生队伍建设问题,近年来,从中央到省下发了一系列的文件,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发[2002]13号),卫生部、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农业部《关于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意见》(卫人发„2002‟321号),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皖发[2003]6号)等。皖发6号文件明确规定;“合理核定乡镇卫生院从事公共卫生人员的编制,工资由县财政供给”。“到乡镇卫生机构工作的医学大专以上毕业生,可执行高于同类人员1-2档的定级工资,由县财政供给。在除在城关镇以外的乡镇卫生院工作累计满30年(女满25年),并在乡镇卫生院工作岗位上退休的大中专以上毕业生,退休后可按本人原工资的100%发给退休费”。这些政策都是农村医务人员翘首以待的,也是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保障。除此在中央和省下发的一系列文件中,还对加强公共卫生、推进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培养、提高和稳定农村卫生队伍等方面提出了十分详尽的、具体的要求,可是这些文件中的不少政策规定我市至今没有执行。要稳定和发展壮大农村卫生队伍,就必须把上述文件精神落到实处。
同时,各级政府及卫生部门要按照上级的要求,多渠道推动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制定和完善各项农村卫生人才政策,建立一套良好的人才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农村卫生队伍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
建立稳定农村卫生队伍的保障体制
积极营造农村卫生队伍健康发展环境,建立健全农村卫生人才保障体制,至关重要。目前,农村卫生人才“引不进,留不住,提不高”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有力的保障体制。市政府在落实农村卫生人员各项优惠政策的同时,应结合我市实际,从培养、引进、帮扶、稳定、使用等方面制定必要的措施,切实兑现各项政策性投入,不断提高农村卫生人员的工资待遇。
——要建立农村医务人员社会保障机制。可将我市农村医务人员纳入我市社会保障体系,统一管理,促进非医务人员的分流,解决农村医务人员的后顾之忧。
——要认真完成乡镇预防保健机构上划县管,定员定编,核定经费等理顺管理体制的各项工作,严格准入制度,清理和分流超编人员,加大教育、培训工作,以提高农村预防保健队伍的素质,促进农村预防保健工作的健康发展。将从事农村公共卫生的人员和乡镇卫生院负责人的工资纳入财政预算,全额拨款。
——要兑现国家规定的吸引大专以上毕业生到农村工作的工资政策,以及其它有关的优惠政策,吸引大、中专毕业生到县级以下农村卫生机构就业,尽快改变农村卫生队伍青黄不接的状况。
——要认真落实国家关于退休医务人员的工资政策规定,按退休政策全额发放。对工作累计满30年(女满25年),并在乡镇卫生院工作岗位上退休的大中专以上毕业生,按本人原工资的100%发给退休费。
改革农村乡镇卫生院运行机制,要调动政府和市场两个积极性,改革农村乡镇卫生院的运行机制。既要维持政府办医的性质,又要在政府的主导下引入市场机制。要强化政府的监管和调控力度,在制定政策、增加投入、规划布局、服务模式方面实行严格监管,促进乡镇卫生院控制成本,提高质量,达到惠及农民的目的。
同时,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改革目前乡镇卫生院的用人机制和管理模式。实行院长负责制。注重选拔优秀院长,赋予院长应有的人事权,管理权。改革农村卫生队伍的人事管理制度和乡镇卫生院工资分配制度,引入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实行绩效挂钩,多劳多得,充分调动农村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扎扎实实地开展城乡对口支援。大力开展城乡医疗机构的对口支援。要充分发挥市、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类大专院校在技术、人才、设备等方面的优势,鼓励市、县直医疗卫生单位专业科室、医学类大专院校在农村建立医疗服务网络和分支医疗机构,支持城市医疗机构到农村办医,领办乡镇卫生院或重点科室,开展卫生支农,进行对口培训。引导城市大医院的资金、设备、人才向乡镇卫生院流动。最近,解放军一二三医院免费帮助固镇仁桥医院培训医务人员,与刘集医院开展共建活动。这种做法可以促使市内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实现双赢,值得推广。要鼓励名医专家不定期到乡镇卫生院巡诊。要通过选派医务人员到农村工作及免费接受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进修等形式,为乡镇卫生院培养一批管理人才和临床技术骨干。要严格城市医务人员晋升、晋职的相关规定,促进城市医务人员积极主动地从事农村卫生工作,为农民群众提供具有较高水平的医疗保健服务。同时,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源投资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
乡镇卫生院卫生队伍状况研究 篇2
关键词:广州地区,乡镇卫生院,资源利用
1 对象和方法
详见《广州地区乡镇卫生院资源配置状况研究》一文。
2 结果
2.1 业务量状况
2.1.1 业务总量状况
2006年广州地区乡镇卫生院门急诊人次总量为882.92万, 比2002年增长26.11%, 年均增长率5.97%, 院均16.35万人次;出院人次总数为14.27万, 比2002年增长48.66%, 年均增长率10.42%, 院均2 642.8人次。2006年门急诊业务量最多卫生院的门急诊人次为最少卫生院的41.61倍, 住院业务量最多卫生院的出院人次为最少卫生院的97.41倍。见表1。
2.1.2 医生人均业务量状况
2006年广州地区乡镇卫生院医生年人均接诊门急诊病人3 736.45人次, 比2002年微降3.94%;承担出院病人60.39人次, 比2002年增长了13.24%。但花都和从化两地年人均出院人次增长显著, 增长率分别达到了21.05%和40.91%。各区市卫生院之间医生年均工作量存在很大差异, 而年人均门诊业务量差异尤为显著。医生年均承担门诊业务量最多的是番禺, 最少的是从化, 前者是后者的2.78倍。见表2。
**构成比指某一项目占该项目各区市总数的比例;*增长率为2002年和2006年同一项目总数的比较。
*增长率为2002年和2006年年人均门急诊人次的比较。**增长率为2002年和2006年年人均出院人次的比较。
2.2 床位利用状况
2006年, 广州地区乡镇卫生院病床使用率64.93%, 病床周转次数38.7次, 平均住院日5.89天, 总体利用效率比2002年略有提高。2006年各区市病床使用率均超过了60%, 区域之间差距较小。见表3。
2.3 收入与支出状况
在收入方面, 2006年广州地区乡镇卫生院实现总收入10.7亿元, 比2002年增长72.78%, 年均增长率14.65%, 院均总收入1 981.8万元。但各卫生院之间总收入的差距十分悬殊, 2006年收入最多的卫生院为8 970万元, 最少的仅为209.7万元, 前者为后者的42.78倍。在支出方面, 2006年广州地区乡镇卫生院总支出10.91亿元, 比2002年增长35.94%, 院均2 021.12万元。其中业务支出10.15亿元, 比2002年增长76.70%, 占总支出的93.03%, 院均1 879.72万元。在业务收入构成方面, 2006年医疗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重和医疗支占业务支出的比重分别上升了1.77%和1.93%, 在收支平衡方面, 2006年广州地区乡镇卫生院总收支相减之后仍有2 125.6万元的差额, 占当年总收入的1.99%, 仍未能在总体上实现完全收支平衡。但收支差额总数已较2002年1.83亿元有了很大幅度的减少, 收支差额总数占当年总收入的百分比也由2002年的29.56%下降到2006年的1.99%, 下降了27.57%。见表4。
2.4 劳动和资本生产率状况
人均业务收入和每百元固定资产业务收入常被用来作为衡量卫生院劳动和资本生产率的主要指标[1]。2006年广州地区乡镇卫生院人均业务收入为14.47万元, 与2002年的人均10.9万元相比增长了32.74%。2006年各卫生院中, 人均业务收入最大值34.62万元, 为最小值4.35万元的7.96倍。4区市中, 人均业务收入最大的番禺为16.67万元, 是人均业务收入最小的从化的1.83倍。从人均业务收入数量对比来看, 各卫生院之间和各区市之间均存在很大差异。从人均业务收入增长速度来看, 各区市增长速度极不均衡。花都、增城、从化3区市增长率均在50%以上, 而番禺仅增长了7.54%, 增长速度远低于其它3区市。见表5。
2006年广州地区乡镇卫生院每百元固定资产业务收入97.36元, 与2002年的84.2元相比增长了15.63%。从每百元固定资产业务收入数量对比来看, 各卫生院之间存在很大差异。2006年各卫生院中, 每百元固定资产业务收入最大值187.87元, 为最小值31.99元的5.87倍。各区市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 但差距相对较小。4区市中, 每百元固定资产业务收入最大的增城为111.09元, 是每百元固定资产业务收入最小的番禺的1.49倍。从每百元固定资产业务收入增长速度来看, 4区市增长速度出现了三种截然不同的状况。
*增长率为2002年和2006年均数的比较;**2002年从化两家卫生院数据缺失, 相应的当年合计卫生院数量为52家。
*增长率为2002年和2006年均数的比较;**2002年从化两家卫生院数据缺失, 相应的当年合计卫生院数量为52家。
从化每百元固定资产业务收入与2002年相比增长了43.98%, 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花都、增城每百元固定资产业务收入分别增长了-2.85%和-1.66%, 呈现稳中略降的态势;而番禺则出现了31.78%的负增长, 呈现大幅下降的态势。见表6。
2.5 服务费用状况
2006年广州地区乡镇卫生院服务费用比2002年有一定程度的增长。其中次均门诊费用45.78元, 增长率40.40%, 年均增长率8.85%;每床日费用253.36元, 增长率20.71%, 年均增长率4.82%。各区市门诊费用增长速度较为均衡, 都在40%左右, 但住院费用增长速度差异较大。增长最快的增城是增速最慢的花都的4.37倍。见表7。
2.6 广州地区与其他地区乡镇卫生院资源利用状况对比[1,2,3,4]
2.6.1 医生人均业务量对比
广州地区乡镇卫生院2006年医生人均门急诊人次, 高于广东省平均水平以及北京市和全国平均水平, 在与广东省其他地区的对比中处于中间位置;医生年均出院人次60.39人, 高于北京市和全国平均水平, 但低于广东省平均水平, 在与广东省其他地区的对比中同样处于中间位置 (表8) 。
*增长率为2002年和2006年均数的比较
2.6.2 病床使用率对比
广州地区乡镇卫生院2006年病床使用率为64.93%, 高于广东省平均水平以及北京市和全国平均水平, 在与广东省其他地区的对比中处于中间位置;平均住院日5.89天, 高于广东省和全国平均水平, 但低于北京市平均水平, 在与广东省其他地区的对比中同样处于中间位置。
2.6.3 医生人均业务收入对比
广州地区乡镇卫生院2006年人均业务收入14.47万元, 高于广东省平均水平以及北京市和全国平均水平, 在与广东省其他地区的对比中也居于前列。
3 讨论
3.1 广州地区乡镇卫生院业务总量提升较大, 卫生资源利用效率并无明显提高, 应注重内涵建设,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业务总量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卫生院的整体规模、医疗质量、技术水平、服务能力、管理水平、病人对卫生院的美誉度等综合实力, 也是反映卫生院卫生资源利用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研究结果表明, 广州地区乡镇卫生院业务总量的大幅增加是建立在其资源配置水平提升的基础之上的, 从直接反映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指标数值的变动情况来看, 广州地区乡镇卫生院主要卫生资源 (人员和床位) 的利用效率并无实质性的提高。在2002-2006年间, 广州地区乡镇卫生院走的是一条外延型扩张的道路, 即依靠增加资源投入而非提高内部运营效率实现增长的道路。同时人均业务收入增长速度快于每百元固定资产业务收入增长率, 提示乡镇卫生院人员、固定资产等生产要素的增长不相协调, 固定资产增长过快。提示广州地区乡镇卫生院今后应当更加注意各项生产要素投入的适当比例, 探索最佳的人财物投入组合, 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收益。因此, 在资源配置水平较高而利用效率相对低下的情况下, 广州地区乡镇卫生院在今后的经营发展中应当更加注重挖掘内部潜力, 重视各种投入要素的合理配比, 同时创新服务提供方式, 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避免继续走依靠资源投入、规模扩张寻求发展的老路。同时政府在适度控制乡镇卫生院硬件投入的同时, 应加大对乡镇卫生院的“软投入”。即政府的投入应从硬件投入为主转为以卫生人力教育、培训为主, 以合理使用现有卫生人力、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
3.2 广州地区乡镇卫生院收支平衡状况明显改善
对于乡镇卫生院而言, 良好的经济运行状况是其为居民持续提供基本卫生服务的重要基础。在政府财政投入减少, 医疗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 不少乡镇卫生院的经济运行状况每况愈下, 有的甚至处在垮掉的边缘, 维持正常的收支平衡非常困难。
广州地区乡镇卫生院在2002年也曾出现类似的状况。到了2006年, 已经接近整体收支平衡。可见, 广州地区乡镇卫生院收支平衡状况在不断的改善之中, 在财政补助绝对数额不断增加的状况下, 有望实现收支平衡。而且当前的收支不平衡状况与其固定资产快速扩张有关, 一旦阶段性的固定资产扩张告一段落, 总体收支状况便可能迎来好转。
3.3 与其他地区相比, 广州地区乡镇卫生院资源利用效率并无明显优势, 应探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新途径
比较广州地区与其他地区乡镇卫生院资源利用状况, 结果表明, 广州地区乡镇卫生院在资源利用效率方面并无明显优势。
广州地区乡镇卫生院资源配置平均水平在广东省乃至全国均处于较高水平, 但较高的资源配置水平并不一定就能带来较高的资源利用效率。在资源利用效率的一些方面广州地区乡镇卫生院落后于其他地区。提示广州地区乡镇卫生院资源利用效率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定期在乡镇卫生院中间开展主要卫生资源利用效率评估与评比活动。可根据不同的地理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对乡镇卫生院进行分类, 通过系统评估在每一类中确立若干先进的乡镇卫生院作为标杆, 供全市其他同类乡镇卫生院学习和赶超。同时鼓励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展开多层次的业务合作, 健全双向转诊机制, 充分发挥上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优势, 对乡镇卫生院展开对口扶持, 提高其业务能力, 从而带动其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俞金枝, 常文虎.北京市乡镇卫生院卫生资源利用情况[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7, 23 (4) :220-222.
[2]常文虎, 俞金枝.北京市乡镇卫生院资源配置基本情况[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7, 23 (4) :217-219.
[3]广东省卫生厅.2006年广东省卫生统计年鉴[M].广州:花城出版社, 2007.
乡镇卫生院卫生队伍状况研究 篇3
关键词:会计监督机制;乡镇卫生院;内部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TU755 文献标识码:A
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会计监督制度对于各个企业的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乡镇卫生院中,会计监督制度亦是如此。我国有关部门在乡镇卫生院会计监督制度方面虽然有了一定的研究,但是在实际的乡镇卫生院的发展中,仍旧存在大量的会计监督方面的问题,严重的影响了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方面的发展。因此,在今后的乡镇卫生院发展中,要加强对会计监督制度的重视和研究,同时在不断的研究中逐渐的将对乡镇卫生院会计监督制度的研究纳入到乡镇卫生院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从而促进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和进步。
一.乡镇卫生院会计监督问题分析
1.1 院长负责制引发的财务管理问题
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乡镇卫生院会计监督制度的实施成效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卫生院院长,领导的重视有助于卫生院会计监督机制的有效实施,反之则亦然,甚至造成非常严重的财务控制问题。比如,如果权力集中于院长手中,并且其财务意识、法律意识相对比较淡薄,在利益的驱使下,做出违法乱纪之事,导致卫生院财务管理不受控制,会计信息失真,更为严重的是可能会引发社会问题。
1.2 乡镇卫生院会计核算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就当前国内很多乡镇卫生院的运行实践来看,会计从业人员的基础技能比较差,尤其是会计账簿的管理、档案管理以及各项收费和票据的管理比较混乱,甚至卫生院的住院发票与看病门诊发票的管理漏洞百出;有些乡镇卫生院的会计账目管理形同虚设,只不过是现金流水账而已,卫生院的固定资产、事业基金以及应收应付科目常年没有记录,缺乏凭证。
1.3 会计人员素质和业务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对于乡镇卫生院而言,通常远离都市、靠近郊区或者农村,由于条件的限制,因此其人才相对比较匮乏,甚至有写乡镇卫生院根本就没有专业的会计人员;多数情况下由财务人员来兼职或外聘,由于对该卫生院的实际情况并不了解,因此很难保证乡镇卫生院的会计工作质量。这样的情况在国内各乡镇卫生院均有体现,即便是经济条件较好的一些卫生院,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资格审查也不严格。
二. 加强乡镇卫生院会计监督制度的对策
2.1建立健全院长任用管理机制
院长负责制有助于卫生院的自主经营,但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因此要完善院长任用管理制度。首先,院长聘任时,卫生管理部门要本着公平、公开的原则进行,选拔政治素质好、业务技能精、有领导管理才能的人员来担任。其次,与院长签订任期责任书,具体规定院长任期内的目标、权限、责任等,完善奖惩制度,定期对院长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卫生部门有权根据考核结果来考察其这一阶段的工作是否合格,不合格的及时采取措施,对在考核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再次,院长任期结束时,实行离任审计制度,对院长任期内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任期目标是否实现等进行详细的审计,督促院长任期内正确执行各项政策、制度,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乡镇卫生院的良性发展。
2.2强化会计监督管理工作规范
会计监督工作中会计人员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要强化会计监督管理工作规范,依法整顿会计工作秩序。首先,严格审查会计从业资格,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包括业务培训、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强化会计人员的监督意识,杜绝无证上岗。其次,健全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完善会计人员流动机制,避免集权机制制约会计人员的工作。再次,提高会计人员法律意识,提高会计人员解决棘手问题的能力,确保其满足新形势下会计监督工作需求。
2.3财务支出采取会审会签制度
乡镇卫生院应成立理财小组即会审会签小组,定期进行会审会签,从而提高会计监督水平。首先,加大对会计票据、原始凭证的会审力度,确保经济活动的合法合理性,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解决,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其次,对卫生院的重大金额支出,如房屋建设投资、医疗仪器购买等,要经过领导班子充分酝酿、讨论后再做决定。这样能有效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有效落实会审会签制度,切实起到会计监督的
作用。
2.4制订会计人员培训管理计划
加强乡镇卫生院的会计监督制度,还要不断的增强乡镇卫生院中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一方面,要加强会计人员职业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还要重视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加强会计人员培训的同时,还要鼓励其不断的学习会计方面的相关知识。
结语:综上所述,乡镇卫生院会计监督制度对于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和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就我国目前乡镇卫生院中的会计监督制度来看,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且这些问题都具有一定的严重性,再加之我国乡镇卫生院领域在会计监督制度方面的研究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因而为乡镇卫生院中的会计监督制度带来的一定的困扰。因此,在今后的乡镇卫生院发展中,要加强对会计监督制度的重视和研究,并且要从会计监督机制的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并且根据乡镇卫生院的运营的特点进行研究,使得会计监督制度能够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和进步,为其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谷冬梅.乡镇卫生院会计监督制度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3(19)
[2]徐京云.乡镇卫生院会计监督制度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3(06)
乡镇卫生院卫生队伍状况研究 篇4
究
【摘要】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内的乡镇卫生院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出现了哪些问题。方法按照半结构式访谈的方式对不同批次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卫生院的院长进行访谈。结果目前基本药物制度在药品种类、生产配送、乡村一体化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实际问题。结论政府应结合基层卫生机构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制度体系,才能实现基本药物制度的目标。【关键词】基本药物制度;乡镇卫生院;问题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政府改善民生工作的逐步开展,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已经成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我国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为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保障公众基本用药权益而确立的一项重要的国家医药卫生政策,是国家药品政策的核心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的基础。主要内容包括合理确定基本药物品种,完善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使用、定价、报销等政策,保障群众基本用药。[1] 1背景
2009年8月18日,卫生部等9部门18日发布《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正式启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工作。[2]乡镇卫生院作为重要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其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会为评价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提供切实可
行的依据,因此,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通过对自治区不同批次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8个县的卫生院进行实地调查,以半结构式访谈的方式对每个县抽取的3个乡镇卫生院的院长进行基本药物实施后乡镇卫生院的运行情况了解,旨在了解乡镇卫生院在运行基本药物制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2存在的问题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2009年12月底启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在保障保障群众基本药用,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2.1药品种类不能完全满足基层卫生服务的需求。2009年,我国已先期公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包括化药、中成药共307个药品品种[1],并规定原则上每三年调整一次,但是结合各地区各卫生院的不同情况,难免会出现地区卫生院的常用药在基本药物目录中没有,而目录中有的又不是当地常用药的情况。据相关调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乡镇卫生院常用药品一般达到400-500种。目前,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只公布了307种药品。除去抗艾滋病用药、国家规划免疫用药、计划生育用药,以及国家实行特殊管理的麻醉和一类精神药品,真正可供乡镇卫生院诊疗使用的药品只有256种。[3]虽然201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已经根据当地情况下达了《2012年广西增补的基本药物目录》,但在卫生院的实际工作当中,针对发烧感冒等常见病的药物种类偏少等情况。此外,由于受到传统观念以及医学知
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存在一些老病号习惯于使用某种没有纳入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物,拒绝使用替代药物的现象,更有甚者认为基本药物价格低廉,疗效也得不到保证,而宁愿选择其他渠道购买价格昂贵的同类药物,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群众的负担。2.2卫生院在药品配送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虽然基本药物制度的内容包括统一基本药物目录、统一公开招标、统一采购价格、统一招标配送、统一零差率销售、统一提高报销比例、统一监督管理[4]。但在其实施过程中,由于生产利润过低,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厂商投标,同时又存在有的厂商愿意投标,却没有配送权限的情况,即使在中标的药物中,药物也不能实现完全配送,厂商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不愿意配送价格低廉的药物,而是更愿意配送利润更高的药物,同时,由于在药品的剂型、名称、包装上缺乏规范化管理,厂商往往通过改变剂型、包装等来提高药品的利润空间,由于剂型、批号的变化,导致卫生院在给病人用药之前需要频繁做过敏试验,药品在价格下降的同时质量得不到保证,过敏反应增多。另外一方面,有时一种药物只有一家厂家中标,受生产能力和配送范围的影响,配送往往不及时,造成卫生院缺医少药的现象发生,病人由于在卫生院内不能及时用药,往往要转向县医院进行治疗,增加了群众的就医成本。
2.3村卫生室没有完全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对卫生院的运行产生一定影响。村卫生室作为农村三级卫生网络的网底,是广大农村居民解决看病就医的首选,为进一步扩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改革成果,让更多农村居民享受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改革成果,在实现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基础上,自治区人民政府在2011年9月提出要在政府投资建设的14372个行政村村卫生室全面启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5]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乡村一体化政策推进缓慢且缺乏有效约束制度,加上各地区发展不均衡,部分地区的村卫生室尚未实行基本药物制度,不是全部由卫生院配送药品,实行自由采购的村内卫生室卖的药品种类比卫生院多,而且由于不用受中标厂商生产垄断导致的价格垄断等因素的影响,部分药品的价格比卫生院要便宜,造成百姓对卫生院使用的基本药物不认可,不利于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行。3对策建议
3.1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卫生部门在制定基本药物目录的时候,应结合基层经济发展状况和地理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适当增补适合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尤其是乡镇卫生院使用的药品品种,扩大用药范围,提高使用基本药物的报销比例,在对厂商进行统一招标的时候不要单纯关注药品的价格,而更应在降低药品价格的同时保证药品质量。
3.2政府应采取适当鼓励措施,确保每种药品都有厂商投标,常见药允许多个厂家配送,避免厂商垄断,供不应求,同时要加强监管,对每种药品的数量剂型都有严格的控制,确保药品配送及时到位。3.3同时应采取适当法律及行政手段加快推进乡村一体化进程,重视基本药物制度的宣传教育,通过组织专门的培训等方式,提高基
层卫生工作者对基本药物制度的认知程度,在群众中普及基本药物的相关政策,加强对村卫生室合理用药的监督管理,建立合理的乡村医生补偿机制,早日实现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普及基本药物制度。4小结
综上所述,只有不断完善制度体系,从长远角度出发,多方通力合作,才能推动基本药物制度不断发展完善,实现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保障公众基本用药权益的目标。参考文献
[1]人民网.基本药物制度正式启动 百姓有了廉价优质药[eb/ol].http://medicine.people.com.cn/gb/9884819.html.[2]新华网.9部门发布《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9-08/18/content_11903865.htm.[3]刘五星,杨佳佳.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确保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对湖南、广东两省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的调研[j].中国价格监督检查,2010(5):22.[4]高开焰.贯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推行基层卫生综合改革[j].安徽医学,2010,(4):301.[5]财政部.广西区财政助力村卫生室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eb/ol].http:
乡镇卫生院卫生应急培训计划 篇5
为了规范有序开展卫生应急培训计划,提高我院卫生应急培训的质量和效率,提高卫生应急人员应急意识,充实卫生应急知识,增强卫生应急综合处理能力,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此培训计划:
一、培训时间:2012年4月15日
二、培训地点:院二楼会议室
三、培训对象:全体医务人员及村卫生室负责人
四、培训方式:集中培训
五、培训内容:
1、突发公共事件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与特征,卫生应急管理的参与主体及客体。
2、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卫生应急实用条款;
3、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的概念、构成、应急机制、医疗机构报告的内容和程序。
4、群体不明原因疾病等的概念、特点、分类与防控伤病者的现场紧急的医疗处理原则,创伤生命支持,心肺复苏,伤病者的转运原则。
5、现场个体防护的概念、原则与方法,各种突发事件必先,逃生的原则与方法。
六、培训评估
培训结束后,院卫生应急工作负责人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组织一次医疗救援应急知识考核,考核结果跟评优评先挂钩。
岩湾卫生院
2012年4月1日
岩湾卫生院2012卫生应急培训计划
岩湾卫生院
卫生乡镇卫生村创建工作方案 篇6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以提升各类硬件基础设施为关键点,以治理环境卫生“脏乱差”为切入点,坚持创卫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理念,推动卫生创建向基层延伸,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紧紧围绕县委十二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的决策部署,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健康、文明乡村建设,组织动员全镇各村、各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大力开展乡村爱国卫生运动。深入推进镇、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全镇人居环境,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全面提高镇村综合管理水平和人民群众文明卫生意识,促进全镇社会、经济、环境健康协调发展。
二、总体目标
全面开展卫生镇村创建工作。
三、重点工作
(一)爱国卫生组织管理
1、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爱国卫生工作,成立镇创建省级卫生镇、卫生村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充实办事人员,明确有关单位责任分工,确保各项工作达标。(牵头单位:镇爱卫办)
2、将爱国卫生工作纳入党委、镇政府的议事日程,列入镇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爱国卫生活动,完善创卫资料档案。(牵头单位:镇爱卫办)
3、制定高标准卫生镇、卫生村创建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以镇带村,整体发展。(牵头单位:镇爱卫办)
4、积极开展“六清六建”(清理垃圾,建立垃圾管理制度;清理粪便,建立人畜粪便管理制度;清理秸秆,建立秸秆综合利用制度;清理河道,建立水面管护制度;清理工业污染源,建立稳定达标制度;清理乱搭乱建,建立村庄容貌管理制度。)等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牵头单位:镇爱卫办,单位:生态环境建设局)
5、设立群众卫生问题投诉平台,畅通群众投诉渠道,认真办理群众投诉,群众反映问题解决或答复率≥90%,群众对全镇卫生状况满意
率≥90%。(牵头单位:镇爱卫办、水利站)
(二)健康宣传教育
1、建立健全健康教育机构网络,卫健中心、学校、村委会等健康教育机构网络能够发挥作用,有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牵头单位:镇爱卫办,协助单位:卫健中心、镇中小学校、各村委会)
2、中小学开设健康教育课,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健康教育开课率达到 100%,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80%,学生健康行为形成率≥70%。(牵头单位:镇中、小学校,协助单位:镇卫健中心)
3、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向病人及其亲属开展健康教育,住院病人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80%。(牵头单位:医院)
4、村委会以《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为主要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居民健康基本知识知晓率≥80%、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形成率≥70%、基本技能掌握率≥70%。(牵头单位:各村委会,协助单位:镇文化站、卫健中心)
5、各行业结合各自特点开展有关职业病防治、疾病预防、卫生保健、控制吸烟等方面健康教育活动,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80%。(牵头单
位:医院,协助单位:相关单位)
6、设有健康教育宣传栏,紧密结合卫生防病工作和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卫生热点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卫生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对创建省级卫生乡镇活动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牵头单位:镇创卫办,协助单位:镇文化站、卫健中心)
7、认真履行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乡镇建成区无烟草广告。(牵头单位:镇爱卫办。)
(三)乡镇环境卫生
1、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法规,环境卫生管理机构健全,职责明确,管理规范,经费落实。(牵头单位:镇生态环境建设局。协助单位:镇区居委会)
2、把环境卫生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环境卫生管理部门根据总体规划,结合当地发展需要,编制环境卫生专业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牵头单位:镇爱卫办,协助单位:镇生态环境建设局)
3、环境卫生达到《城镇环境卫生标准》要求,主次干道和街巷路面平
整,下水道管网覆盖率≥80%,无垃圾堵塞现象,主要街道两侧建筑物整洁美观,无乱张贴、乱涂写、乱设摊点现象,广告、牌匾设置规范,居民楼房阳台屋顶无乱堆放和乱挂衣物等现象,沿街单位“门前三包”等责任制度落实,车辆停放整齐,废物箱等垃圾收集容器配置齐全,无乱扔乱吐现象,城区无卫生死角,街巷路面普遍硬化,无残垣断壁、乱搭建、垃圾渣土暴露和违章饲养畜禽现象,镇区亮化、美化,照明设施完好,路灯亮化率≥90%。(牵头单位:镇生态环境建设局)
4、有清扫保洁队伍,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定时定点收运;主要街道保洁时间不低于 8 小时,镇区垃圾袋装覆盖率≥80%,道路机械化清扫(含高压冲水)≥20%,垃圾、粪便收集运输全面密闭化。(牵头单位:镇生态环境建设局)
5、生活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场建设、管理和污染防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生活垃圾及粪便无害化处理率≥80%。(牵头单位:镇生态环境建设局)
6、生活垃圾中转站、公共厕所等环卫设施符合《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要求,布局合理,数量充足,管理规范。(牵头单位:镇生态环境建设局)
7、各类市场科学规划、农副产品市场管理规范,商品划行归市,摊位摆
放整齐,无占道经营,从业人员个人卫生良好;有卫生管理和保洁人员,环卫设施齐全,给、排水设施完善,公厕、垃圾站建设符合卫生要求,设有专门的卫生管理部门和蔬菜农药现场检测机构,适时开展监管和检测工作;经营食品的摊位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和《集贸市场食品卫生管理规范》等有关规定,亮证经营,严格控制活禽的销售,有活禽销售的市场设立相对独立的区域,污物(水)处置和消毒设施完善,实行隔离屠宰,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市场无违禁野生动物销售,临时便民市场疏导点设置有短期计划,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对周边市容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和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秩序造成影响。达到《标准化菜市场设置与服务管理规范》要求的农副产品市场≥70%(牵头单位:镇生态环境建设局。协助单位:镇城管队、市场监督管理局分局)
8、建筑工地管理符合《建筑工地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要求,施工场地设置的隔离护栏规范,临街施工工地围墙高度不低于 2 米,市政设施、道路挖掘施工工地围墙高度不低于 1、8 米,施工现场清洁,物料堆放整齐;建筑垃圾管理规范,设置车辆冲洗设施,全面实施密闭运输,无偷倒乱倒现象,职工食堂、宿舍符合卫生要求,厕所、洗浴间保持清洁,待建的工地管理到位,无乱倒垃圾和乱搭乱建现象。(牵头单位:镇生态环境建设局)
9、镇区绿化符合要求,公共绿地养护良好,绿化覆盖率≥30%。路灯亮灯率≥90%、(牵头单位:镇生态环境建设局)
10、河道水面清洁,无飘浮垃圾;岸坡整洁,无垃圾杂物(牵头单位:镇水利站。协助单位:镇各村居)
(四)环境保护
1、近三年镇域内未发生重大、特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上一年无重大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案件;制定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全年空气 API 指数≤100 的天数≥全年天数的 60%,(牵头单位:镇生态环境建设局)
2、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处于乡镇范围内,并向域内供水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5%(牵头单位:镇水利站)
3、河道水质达到相应水体环境功能的要求,水体无黑臭现象。(牵头单位:镇水利站)
4、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60 分贝。(牵头单位:镇生态环境建设局)
5、镇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60%。(牵头单位:镇水利站)
(五)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
1、卫生监督机构建设达到规定要求,设备、编制、经费满足工作需要,依法开展各项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牵头单位:卫健中心,协助单位:镇安监所)
2、认真贯彻执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工作有计划,落实有依据。卫生监督、监测和技术指导规范,资料齐全。(牵头单位:卫健中心,协助单位:镇安监所)
3、各类公共场所(旅馆、美容美发厅、歌舞厅,公共浴室、网吧等)卫生许可手续齐全有效,卫生管理制度健全,设有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从业人员持有有效的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经营场所室内外环境整洁,公共用品的清洗、消毒措施落实,卫生设施(清洗、消毒、保洁、通风、照明和排水等)和各项卫生指标达到国家有关标准要求。(牵头单位:镇安监所)
4、集中式供水和二次供水单位管理规范,自身检测和卫生监督、监测资料齐全,有水污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市政及自备供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的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牵头单位:镇水利站)
5、二次供水单位的水质管理有专(兼)职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定期清洗、消毒(不得少于 2 次/年),每次有常规检测指标的卫生监测报告,监测资料齐全。出厂水、末梢水、二次供水水质指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二次供水设施符合《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的要求,资料齐全规范。(牵头单位:镇水利站)
(六)食品安全管理
1、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管工作机制和部门协调配合机制,提供相应保障,将其列入政府重点工作内容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牵头单位:镇安监所、镇食安办)
2、认真贯彻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有工作计划和总结,各项监督、监测工作落实;制定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工作规范,食品安全事故及时报告处置,连续三年无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有关资料齐全。(牵头单位:镇安监所、镇食安办)
3、食品生产经营者(包括小作坊、小摊点等)均纳入监管范围,取得有效证照。生产经营活动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定,有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生产经营场所布局和工艺流程合理,各种卫生设施齐全;内外环境卫生整洁,无交叉污染;食品采购、储存、销售符合要求。(牵头单位:镇安监所、镇食安办)
4、食品从业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和培训,能够掌握相关岗位卫生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牵头单位:镇卫健中心、镇安监所)
5、各类饮食店、食堂实施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防尘防蝇防鼠及上下水等设施齐全,有餐饮具消毒、保洁设施并运转良好,操作规范,凉菜制作和蛋糕裱花场所,设置专间和二次更衣间等。(牵头单位:镇安监所)
6、食品生产者按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无违法添加现象;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符合要求。食品经营者贮存、销售散装食品符合要求。(牵头单位:镇安监所、镇食安办)
7、对流动食品摊贩实行统一管理,规定区域、限定品种,并有相关文件。(牵头单位:镇生态环境建设局,协助单位:镇安监所)
8、实现生猪、牛、羊、禽类定点屠宰,无注水肉和病畜肉上市,定点屠宰点(厂)符合卫生及动物防疫要求,有严格的检疫程序,工作规范、档案资料齐全、(牵头单位:镇安监所)
(七)疾病预防与控制
1、医院设有负责传染病管理的专门部门和人员,有健全的控制院内感
染制度、疫情登记和报告制度,门诊日志齐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感染性疾病科,其他医院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牵头单位:卫健中心)
2、高度重视传染病防控工作,各项防控措施得到有效落实,近两年没有因防控措施不力导致甲、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重大疾病控制按期完成国家规划要求。(牵头单位:卫健中心)
3、乡镇医院实行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疫情报告及时,处理规范。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率<2%,(牵头单位:卫健中心)
4、落实免疫规划工作;接种单位条件符合国家规定要求;预防接种规范,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全程接种率达到≥95%。安全注射率 100%;有流动人口免疫规划管理办法,居住期限 3 个月以上流动人口儿童建卡、建证率达到 95%。(牵头单位:镇医院)
5、托幼机构、学校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开展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按照《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的要求报告疫情,无瞒报、漏报现象,有专人或兼职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牵头单位:镇中小学,协助单位:卫健中心)
6、临床用血 100%来自无偿献血,其中自愿无偿献血≥90%。无有偿献血。(牵头单位:卫健中心)
7、乡镇医院、卫生室产生的医疗废物按规范收集、运输贮存统一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医源性污水的处理排放符合国家有关要求。(牵头单位:卫健中心)
8、打击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和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考核目标。辖区内医疗机构审批和日常监管资料齐全。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和非法医疗广告得到有效治理,医疗服务市场秩序良好。(牵头单位:卫健中心,协助单位:镇派出所)
(八)病媒生物防控
坚持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防制方针。加大对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的工作力度,协调各成员单位、社会各界、村民委员会并发动群众,按照《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的要求,切实做好病媒生物的预防控制工作。通过综合防制,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得到有效控制。(牵头单位:镇爱卫办)
(九)单位卫生
1、全镇各单位有卫生管理组织和卫生管理制度,积极组织广大职工搞好环境卫生和绿化美化,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和卫生评比竞赛活动,积级开展创建卫生活动。(牵头单位:镇爱卫办。协助单位:相关单位)
2、镇所有单位卫生状况良好,道路平坦,环卫设施完善,垃圾日产日清,公共厕所符合卫生要求,无违章建筑。各种车辆停放整齐。(牵头单位:镇创卫办。协助单位:相关单位)
3、市场、饮食摊点等商业服务设施设置合理,管理规范,无占道经营现象。(牵头单位:镇生态环境建设局)
4、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单位卫生工作纳入属地统一管理(牵头单位:镇爱卫办)
(十)镇辖村及接合部卫生整治
1、村居有卫生保洁人员和制度。环卫设施齐全、布局合理,垃圾密闭收集运输,日产日清,清运率 100%。有污水排放设施。公厕数量达标,符合卫生要求,镇区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95%。无露天粪缸。(牵头单位:镇生态环境建设局)
2、合理设置健康教育设施,卫生与健康知识宣传材料进村入户,村民卫
生知识知晓率≥70%。(牵头单位:镇爱卫办,协助单位:镇卫健中心、各村委会)
3、村容整洁,路面硬化平整,村内无非法小广告,无乱搭乱建、乱堆乱摆、乱停乱放、乱贴乱画、乱扔乱倒现象。(牵头单位:镇生态环境建设局,协助单位:各村委会)
4、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防制措施落实,无违规饲养畜禽。(牵头单位:镇爱卫办,协助单位:镇卫健中心、各村委会)
5、农副产品市场、环境保护和“六小”行业管理符合有关规定。(牵头单位:镇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分局)
6、镇村结合部整洁有序,无乱排污水、乱倒垃圾乱堆物料、乱搭乱建等现象。(牵头单位:镇创卫办。协助单位:镇生态环境建设局、各村委)
(十一)、镇辖村卫生管理
1、村民积级参加居民医疗保险,参合率达 100%(牵头单位:各村委会)
2、村卫生室(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符合《省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标准》,配有医疗用房、设备,村卫生室人员必须取得相关执业资
格方可上岗。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牵头单位:卫健中心)
3、生活饮用水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6)。水厂卫生管理制度健全,有卫生许可证,有水质检验室。开展余氯、浊度、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等项目检测,卫生部门水质监测每年不少于两次。(牵头单位:镇水利站,协助单位:卫健中心)
4、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85%,无露天粪缸。(牵头单位:镇爱卫办)
5、村庄主干道硬化,支路平整,村容整洁,村内垃圾密闭存放,定期清理,柴草、杂物堆放整齐,村内家禽牲畜实行圈养(牵头单位:各村委会。协助单位:镇生态环境建设局)
四、实施步骤
创建活动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2020 年 3 月—4 月)
1、成立镇创建省级卫生镇、卫生村领导小组,召开领导小组成员会议,明确目标和任务。
2、对照省省级卫生镇标准制定创建方案、创卫任务分解表,详细分解工作任务,全面排查省级卫生乡镇、卫生村创建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
3、召开全镇创卫动员大会,部署创建工作,形成条块领导、部门负责、全民参与、上下联动、攻坚克难、整体推进的创卫格局。
4、通过各类自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形成社会动员,人人参与的良好创建氛围。
5、开展创卫申报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向县爱卫办提交申请报告。
(二)全面实施阶段(2020 年 4 月—8 月)
1、各村、各部门、各单位围绕创卫标准要求,分头逐项落实各自的分解任务。
2、收集整理并完成创卫申报资料,接受上级爱卫会的工作指导。
(三)检查考核阶段(2020 年 9 月—10 月)
1、镇创建领导小组对各小组的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组织开展创建预检工作。
2、接受上级爱卫会的验收。
3、接受省验收组来镇暗访。
4、顺利通过省爱卫办考核评审,获得省级卫生乡镇、卫生村命名。
(四)总结验收阶段(2020 年 11 月—12 月)
1、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对照创卫标准,针对发现的问题,开展集中攻坚、专项整治,巩固工作成果,迎接省检查验收。
2、总结创建工作,汇总整理档案材料。
五、工作要求
1、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村各单位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创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根据目标任务分解,制定各自的实施计划,落实具体工作人员,确保创建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2、强化明确职责、协调联动。根据创建标准,结合我镇实际,各村各单位要强化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在镇创建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明确工作步骤和各阶段的主要目标任务,分工负责、狠抓落实,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3、积极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在创建工作中,要把宣传教育贯穿创卫工作的全过程,要建立健全群众“创卫”组织,各单位层层发动,上下一致,齐抓共管,形成创建工作强大合力。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广泛宣传,提高广大群众的参与意识,确保创建工作氛围良好。
乡镇卫生院卫生队伍状况研究 篇7
笔者近期就我县卫生人才队伍进行了专题调查和探讨, 本文从“卫生强县”战略出发, 针对我县卫生队伍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 以期为我县的卫生队伍建设献计献策。
1 我县卫生队伍现状
1.1 公立卫生单位人才队伍总体情况
全县公立卫生单位 (卫生监督所、疾控中心和各公立医疗机构) 共有干部职工 (在编和编外代理) 1 410人, 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 110人, 占干部职工总数的79%。在卫生技术人员中, 大学本科及以上238人, 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17%, 大专445人, 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32%, 中专484人, 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34%, 高中及以下学历243人, 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17%;高级职称54人, 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4%, 中级职称437人, 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31%, 初级职称614人, 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44%, 未获职称305人, 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22%。其中, 乡镇卫生技术人员271人, 占全县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24%。
1.2 卫生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 卫生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
一是初、中、高级职称比例不合理:从表1看, 初级技术职称的占44%, 中级职称的占31%, 副高及以上职称占4%。可见, 初级职称比例偏大, 高级职称过少, 结构比例失衡。二是专业结构狭窄:中级技术职称的卫生人才主要集中在医疗、护理方面, 医技人才紧缺。三是知识结构欠佳:中专学历的卫生人才占卫生人才总数的34%, 专科学历占卫生人才总数的32%, 本科以上学历的卫生人才占卫生人才总数的17%, 表现为高学历的少, 难以形成卫生人才群体。现代医疗卫生知识更新较慢, 难以跟上卫生科技进步的步伐。
1.2.2 人才资源配置失衡
目前, 我县卫生人才的分布存在“三多三少”现象。一是无学历、中专学历的人员多, 本科学历的卫生人才少。二是初级职称和未获职称的多, 中、高级职称的少。三是县级医疗卫生机构的人才多, 乡镇医疗卫生机构的人才少。
1.2.3 管理干部的知识亟待更新
从传统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过程中, 卫生人力管理是一个薄弱环节。现今医院院长一般是由本院的业务骨干提拔上来的, 医技水平高与管理知识几近空白形成鲜明对照。以经验为主 , 还有一部分是家长或家族式管理 , 这些管理模式滞后于卫生事业发展需求。管理是一门科学, 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如何做好医院的管理工作, 是亟待解决的问题[1]。
1.2.4 员工思想观念滞后于时代步伐
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与仍处在计划经济状态的管理模式不相容, 激励竞争的形势与越来越尖锐的医患矛盾无所适从, 医疗服务模式向社区卫生服务模式转变决心不够大、速度不够快、步子不够紧。
2 短时间内提高卫生人才队伍素质的难点
2.1 用人机制不活, 人才进出不畅
尽管已进行多年的人事制度改革, 但在人才使用方面人事部门仍带有指令性色彩,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仍然存在管事管不了人的现象, 导致高素质的卫生人才难以引进或成长难, 卫生人才出现断层。
2.2 政府投入少, 医疗条件差
尽管党中央、国务院, 各级政府府都要求完善卫生投入政策, 但由于县财政十分困难, 近几年来我县卫生事业费的增长幅度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增长幅度。特别是我县实行“医疗与预防保健剥离”、“经费与工作任务结合”改革以后, 医务人员的工资中的部分只能靠业务收入来发放。少数乡镇卫生院业务收入少, 各项待遇差, 干部职工工作很不安心, 时刻想“跳槽”。加之县城医疗卫生机构的生活条件、工作条件、个人福利待遇都比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好, 有相当一部分卫生人才不愿意去或不安心在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工作。
2.3 素质提升机制不健全, 严重影响卫生人才的积极性
部分乡镇医疗卫生机构由于经济效益差, 单位鼓励干部职工参加教育培训进修, 卫技人员不足, 影响了乡镇卫生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稳定性。
2.4 开展公共卫生工作与提高专业技能的矛盾
随着卫生院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变, 其职能也由以医疗服务为主转变为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 医务人员也由向专业技术人员发展转变为向全科医生发展, 从而削弱了专业技能的提高, 导致只能在需要全科医学技能的乡镇卫生院工作而不能到需要专业技能较高的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工作, 挫伤了乡镇卫生人才的工作积极性。
3 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3.1 制定落实优惠政策, 吸引和稳定人才队伍
一是对自愿到乡镇 (中心) 卫生院工作的医学大中专毕业生, 其工资待遇适当从优, 具体由受聘人员与用人单位协商议定。二是对长期在乡镇工作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享受农林一线科技人员的工资待遇, 进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时, 在坚持以业绩、能力为主的评价原则下要适当给予倾斜。三是鼓励县级卫生技术人员到乡镇医疗卫生机构任职, 工资待遇从优;允许县级卫生技术人员有组织地到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兼职, 并享受相应的报酬。四是鼓励县级医疗卫生机构的退休人员到乡镇医疗卫生机构继续服务, 其退休待遇不变。五是完善人才优惠政策, 引进一部分大学本科毕业生, 提高卫生队伍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
3.2 切实增加卫生投入, 改善人才环境
中发[2002]13号文件要求:“各级人民政府要逐年增加卫生投入, 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故此, 建议各级人民政府:一是切实增加卫生投入, 特别要加大对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性投资, 建设业务用房, 更新设备, 改善卫生人才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二是帮助改善卫生人才的工资福利待遇, 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三是妥善解决乡镇 (中心) 卫生院干部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等保险问题, 消除卫生人才的后顾之忧, 稳定卫生人才队伍。四是设立卫生人才培训专项资金, 确保卫生人才的培训和培养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3.3 改革用人制度, 畅通人才进出渠道
一是积极稳妥地推行院长竞聘上岗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度。逐步实行卫生人员全员聘用制和绩效工资制度, 真正体现多劳多得, 优劳优得, 充分调动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加强资格准入制管理。今后, 新进入乡镇 (中心) 卫生院从事临床医疗的卫生技术人员必须具备医学大专及以上学历;进入村级卫生机构从事乡村医生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医学中专及以上学历。严格禁止非卫生技术人员或不符合执业要求的人员占用卫生技术岗位, 对卫生技术岗位上的非卫生技术人员有计划地清退或转岗分流, 逐步提高卫生人员的学历层次。二是健全和落实继续教育制度, 加强卫生人员的在岗培训, 提高卫生队伍的整体素质。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符合医疗卫生机构特点的用人制度和政府依法监督、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科学分类管理、配套措施完善的新体制。
3.3.1 因需设岗, 定岗定编
定岗定编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 牵涉面广、政策性强, 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发展和职工切身利益, 是人事制度改革的关键和基石。各医院应根据实际工作量、工作性质、工作运行程序和各科室的职责、任务、合理的人才结构比例定岗、定编, 根据精简高效的原则, 把一些职能重复、工作量不足、不适应改革发展需要的内设机构和中层职能部门进行调整和精简, 做到不养一个“闲人”。 在定编设岗过程中, 由于内设机构和人员职数的压力, 使广大职工增强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2]。
3.3.2 加强在职教育与培训
加强在职教育培训是不断提高卫生劳动者的技能, 开发人力, 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需要我们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不断地补充和更新原有知识和技能, 以适应卫生事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3.3.3 严格执法, 打击非法行医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于1998年6月26日由全国人大党委会通过, 1999年5月1日开始实施, 卫生局作为业务主管部门要严格执行执业医师法, 加强医师队伍建设, 切实提高医师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 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3.3.4 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鼓励大中专毕业生下得去、留得往
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能够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其工作热情, 使其更好地从事本职工作的影响因素称为激励因素[3]。一是要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二是要确保毕业生下得去, 如试行大中专毕业生毕业后先在农村医疗单位服务5年后再回上级医院或先在上级医院工作1年后必须去农村服务5年, 将服务农村作为职务晋升的必要条件;三是要毕业生留得住, 如采取以下措施:在职称、工资待遇方面有倾斜政策, 有定期去上级医院进修和学习的机会, 在住房补贴、子女就学方面有优惠政策, 规定凡在乡镇卫生院服务未满5年的毕业生不准调离。
3.3.5 理顺不同类型医学教育关系, 培养合理专业人才
如全科教育、继续医学教育、专业学历教育, 以及因地制宜建社区卫生服务实习基地、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申请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等。
3.3.6 加强卫生管理干部培训工作
一是要抓好现职和后备干部的培训, 提高工作效率;二是要提高认识, 提倡自学和终身教育。
3.3.7 坚持改革创新,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引入竞争机制, 建立以聘用制为核心的基本用人制度, 以按需设岗、精简高效、岗位对应、重点导向、结构合理和适时调整的原则合理设置岗位, 努力形成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运行机制。进一步拓宽卫生投入渠道, 推进公立医疗机制产权制度改革, 必须十分注重加强内涵建设, 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增加自我发展能力。加强成本核算, 借鉴和运用企业化的管理方法进行卫生经济管理。
参考文献
[1]罗央努.乡镇卫生院人力问题和策略研究[J].中国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2006, 4 (2) :17-18.
[2]熊贵斌.创新工作思路全面推进农村卫生事业健康发展[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6, 26 (2) :66-67.
乡镇卫生院卫生队伍状况研究 篇8
关键词:免费体检;医疗保障意识;宣传力度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091-01
一、调研背景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2003年起在全国部分县(市)试点,到2010年逐步实现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特点归纳起来有两大模式:1.基本医疗补助与大病统筹补助相结合模式。基本医疗指门诊或住院费用小于5000元(含5000元),大病医疗统筹指5000元以上至个人最高补偿额内的住院费用和规定特殊病症符合规定范围的报销。2.大额费用补助与小额费用补助相结合模式。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医疗费用的补助,分为小额医疗费用补助和大额医疗费用补助两部分。小额医疗费用补助指门诊费用补助,每年8-10元。大额医疗费用补助指住院医疗费用补助,每年5000-8000元。
关于新型农村医疗合作政策,从通俗的层面理解是这样的:大家都把钱交到一个账户里,谁有需要就先给谁。[2]
二、结果分析及原因分析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1份。其中的对象年龄分布从13~80岁,涉及了几乎各个职业以及各个年层次,分布广泛。主要以金华市罗店镇为调查地点。
(一)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实施现状。目前,罗店镇老龄化现象突出,高血压是高龄人口的高频率病。镇医院长期以来免费为村民量血压,并向前来咨询的村民提供防治高血压的基本常识。从每年的民意调查来看,村民对医院的满意度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除此之外,镇医院每两年组织一次大型的免费体检活动,活动会开展三到五天,几乎每个医护工作者都参与其中。体检项目涉及血压、心率、肝功能等。体检在每个村设点,服务对象涉及到所有参加合作医疗的村民和办理医疗保险的居民。很多家庭因病致穷。村民作为政府的惠民措施,该政策的出发点就是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改善民生。目前,乡镇级医院普通门诊的报销比例为30%,针对低保户的报销高达90%。[3]
(二)村民的医疗保障意识喜忧掺半。目前,罗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于医疗费用的报销工作不够简化,一般的报销过程无需过多的手续,方便快捷,服务周到,少则几分钟,多则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整个报销流程。该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认为,村民只要对农村医疗合作政策有大致了解即可。罗店镇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政策多年,那么村民究竟对该政策了解多少?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对罗店镇村民发放了调查问卷并走访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问卷调查中,认为自己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比较了解的人占了很大比例。医院相关工作人员对此表示认同,绝大多数村民有医疗保障意识,他们知道进医院看病的部分费用是可以向政府报销的。但少数村民对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缺乏了解和认同的现象却依旧存在。罗店村目前共有500多户人家,总人口数达1500多。直到2009年,宣传工作是由医院职工负责的,近两年,镇政府将资料经村委会发放给每户居民。但无论如何,由于时间和人力有限,不可能当面向每个村民详细解释。不光是医疗,其他方面也存在着类似问题。
(三)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尚有不足
1.政策宣传力度不够。一有新政策下达,罗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会制作活页,挨家挨户地发放。村民对信息的接收显得被动。据了解,罗店镇的大多数青壮年常年在外打工,常住村民中,老人和小孩占了很大比例。总体说来,村民的文化程度不高,有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根本不识字,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医疗保障政策的宣传工作增加了难度。2.外来务工人员享受不到优惠。由于户籍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外来务工人员不能享受到农村医疗合作政策的优惠。因此,每年的免费体检只针对本地居民,外来民工被排除在外。外来务工人员两三年来没有体检的状况比较普遍,除了他们的健康意识有待加强外,经济条件也是一个重要原因。[4]3.统计工作有待加强。虽说当地居民在体检前都会被通知到,但是事后却没有切实统计真正去体检的人数,不能保证免费体检开展产生的实际效果。另外,罗店镇常因在外打工而错过体检时机,现在他们可以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费体检。这也给统计工作带来了很大麻烦。
三、如何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受到家庭收入、政府的政策推行和资金调配、村民的医疗保障意识、从医人员的专业素养、农户集资、医院的医疗条件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
(一)加大宣传力度。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农村医疗合作的宣传力度,政策执行应更加细化、透明化,将国家下发的政策制度落到实处,保证老百姓对政府的信任,同时,民众自身也应主动了解相关信息,提高争取合法权益的意识。
(二)扶持基层医院。加大对基层医院的扶持,增加资金的投入,培养优秀的医护人员,同时引进先进医疗设备。如此一来,群众在社区卫生院就可以享受到高水平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从而逐步改变部分群众一生病就要往大医院跑的局面。[5]
(三)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就民工健康问题方面而言,要完善新型农村医疗体制,特别是要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保证他们也享有医疗方面同等的福利,这从人道主义和当地实际利益来看,都是必要的。
四、总结保障
罗店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自实施以来,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为村民带来了实惠。但受到多种外部因素影响,实施过程中依旧存在着不少问题,这需要政府、医院、村民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作者单位:林乐静 浙江师范大学数理与信息学院
吴众垚 浙江师范大学工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曾国.重建中国农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对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回顾和展望[J].中国集体经济,2010,05.
[2]蒋蔷.简论中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变迁[J].历史教学问题,2010,05.
[3]李敏.浅談建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J].法制与社会,2008,10.
[4]邓正来.中国发展研究的检视—兼论中国市民社会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4,08.
[5]李敏.浅谈建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J].法制与社会,2008,10.
【乡镇卫生院卫生队伍状况研究】推荐阅读:
乡镇卫生院卫生工作汇报08-27
基层乡镇卫生院07-11
中心乡镇卫生院05-31
全国乡镇卫生院10-14
省级示范乡镇卫生院06-14
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07-02
乡镇卫生院学习计划10-06
乡镇卫生院妇幼卫生工作总结08-11
乡镇卫生现状07-15
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规章制度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