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卫生院继续教育(精选12篇)
乡镇卫生院继续教育 篇1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 (CMB) 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的资金、行政支持下, 对宁夏回族自治区60所乡镇卫生院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60份, 回收有效问卷55份, 回收率有效91.7%, 有效问卷中有23所中心卫生院和32所一般卫生院。
1.2 研究方法
对宁夏188所乡镇卫生院其进行编码,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60所乡镇卫生院, 采用自行设计的乡镇卫生院现况调查表对其最高护理管理者进行问卷调查, 本问卷包括卫生院护理管理工作现况、护理管理人员继续教育情况两部分, 对调查结果采用百分数等进行描述性统计。
2 结果
2.1 乡镇卫生院护理管理工作现况
表1显示:卫生院在执行护理差错事故报告制度、护理人员培训及操作规范、健康教育宣传到位分别为85.5%、80%、76.4%, 这三方面在基层护理管理工作中仍有进一步做好的空间;81.8%的卫生院护理人员严重缺编;27.3%的卫生院有无护理执业证人员单独从事护理工作的现象。
2.2 护理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需求情况
继续教育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护理知识的快速发展, 基层护理管理人员可通过继续教育更新知识来提高专业管理水平, 更好地落实护理制度, 进而提高护理质量及管理水平。表3显示:96.4%的护理管理人员认为培训是有必要的, 然而63.6%的卫生院护理管理人员未曾接受过护理进修培训 (见表2) ;对学历教育过半数的人认为有意向但力不从心;其中没有时间和精力、名额受限、经济困难成为影响进修的前三位因素, 调查对象认为最欠缺的知识的前三位分别为:有关现代护理技术方面尤其是一些新技术、有关现代护理管理方面、沟通技能, 可能基层护理管理人员已经对知识的更新、管理以及沟通在卫生服务实践中的作用予以重视, 然而在调查中最需要得到院外短期培训、外出进修为期6个月和3个月的关于急救护理学、护理管理以及沟通技能的培训, 这可能与基层护理管理人员认识到自己具备过硬的急救本领才能更好地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 增强全民自我保护意识, 第一时间挽救更多的生命, 扎实做好基层急救工作。
3 讨论
3.1 建立完善的护理管理体系
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医疗水平, 医疗水平的高低又决定医院的发展。而护理管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所在, 尤其对于没有高、精、尖设备和技术的基层医院来说更为重要[1]。面对基层卫生院护理管理工作现况, 护理管理人员应根据护理实践工作需要, 协助制定操作性强、可实施的、合理的工作制度、流程和应急预案, 制定好管理目标、质量管理考核细则、奖惩制度等[1], 在各级质控机构的监督下, 形成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督导相结合的长效的护理质量监管机制[2], 同时根据等级医院护理质控评分标准, 结合卫生院实际情况, 在强化基本技能的规范化化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质控标准, 让规范化护理质量标准渗透、贯穿、落实到每个护士的工作中, 使护理质量管理有章可循;护理管理人员自身加强业务学习, 掌握新技术、新知识, 在护理工作中真正发挥“领头羊”的作用, 指导护士具备良好的沟通技能, 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从而激发服务热情, 强化服务意识, 提升服务质量。建议基层护理管理者共同建立完善的基层规范化管理[3]体系, 使乡镇卫生院护理管理走上规范化的良性运营强路。
3.2 建立适合基层护理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体系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国家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 人们日益增长的护理服务需求和价值观念的不断变化, 护理工作必须由本专业的管理者按照专业的分工、特点和规律, 自成体系地进行管理[4], 然而调查中发现, 农村基层护理管理人员大部分由护士转岗或者兼任, 其专业管理知识不强, 对护理质量的整体建设方向把握不准, 影响了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5], 对护理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是持续开发护理人力资源和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护理需求的重要举措, 也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迫切需要, 目前, 面对基层护理管理人员的培训理论知识讲解过多、过深, 传授的知识实用性、针对性不强,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欠缺。因此, 与医学高校联合构建适应宁夏乡镇卫生院护理管理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制定适合乡镇卫生院护理管理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对农村基层护理管理人才进行针对性培训, 切实其核心能力已势在必行。
3.3 基层医院“软硬兼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护理管理是以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为主要目的的活动过程[6], 它不仅影响护理管理队伍的稳定、管理角色的职责履行和医院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还成为制约基层护理管理人才培养和储备的瓶颈, 随着国家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 人们日益增长的护理服务需求和价值观念的不断提升, 对护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全社会各级部门帮助改善卫生院硬件的同时, 卫生院管理人员也需通过各种渠道来提高卫生院的软件性能, 形成“软硬兼施”的局面, 提高基层卫生院核心竞争力, 更好的服务人民群众,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王树香.当前基层医院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32) :109-110.
[2]周旭玲.乡镇卫生院护理质量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9, 30 (4) :293.
[3]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15年) , 中华护理管理杂志, 2012, 47 (3) :286.
[4]张晓华.基层医院护理管理人员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TODAY NURSE, 2009 (4) :110-112.
[5]谢娟.我国贫困地区卫生人力资源状况及开发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2010.
[6]黄秋燕.基础医院年轻护士管理难点与对策[A].医改新政下护理改革之路系列研讨会 (三) 护理管理改革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
乡镇卫生院继续教育 篇2
冬季取暖注意通风,谨防煤气中相关知识
冬季居民在室内生火取暖若操作不当,容易导致一氧化碳中毒。由于卫生知识缺乏,不正确的取暖和使用不安全所致。通常所说的一氧化碳中毒,大多指的是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主要表现为剧烈头痛、头晕、心慌、面部潮红、口唇呈现樱桃红色、全身乏力、恶心、呕吐、嗜睡、感觉迟钝、幻觉等。重度中毒患者将出现深度昏迷,大小便失禁,肺脑水肿、心律失常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可致死亡。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关键在于保持房间空气流通。专家表示,在天气转暖、气压较低时,一定要等到煤炭完全燃尽之后再入睡。采取集中供暖方式的广大居民,热水器和煤气不要安臵在家人活动的房间内。吃火锅用煤炭时,一定要保持室内通风。此外,车内也会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汽车停止行驶,需要在车内休息时,应该打开车窗通风。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如何处理?当家庭内发现或怀疑有人一氧化碳中毒时,应立即通风并报警,拨打110和120,同时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立即打开门窗通风,迅速将患者转移至空气新鲜流通处休息,松懈衣扣使其呼吸通畅,并注意保暖;二是对神志不清者应将头部偏向一侧,确保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吸入肺内,并立即送往医院进一步救治;三是对有昏迷或抽搐者,可在头部臵冰袋,以减轻脑水肿,等待救援人员到来。
二月份
预防癌症的相关知识及预防
随着社会的发展,病毒、辐射、空气污染、水污染、。。还有自身饮食问题,越来越多的人患上癌症,作为健康的我们,有必要关注这些问题,同时也应该拥有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癌症,远离疾病。多了解一些相关知识,虽然不一定能完全避免,但可以降低癌症发生几率,●戒烟
当前,吸烟已成为世界性的社会公害,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有综合研究报告,美、英、加拿大吸烟者癌症发病情况:吸烟者肺癌死亡是非吸烟者的10.8倍,喉癌死亡是5.4倍。
●多喝蔬菜汁
常喝甜菜汁(根部及顶部作成的)、胡萝卜汁(含β—胡萝卜素)、芦笋汁。果汁在早晨饮用最佳,蔬菜汁则在下午饮用最佳。
●多吃洋葱和大蒜
洋葱和蒜头是极佳的保健食品。每天吃十粒生的杏仁,它们含丰富的laetrile,还是一种抗瘤剂。可以多吃芽苗菜,比如萝卜苗,豆苗,最好是生吃,或只需用开水稍微烫一下即可。
●多吃生萝卜
在日常的膳食中,也有一些能够诱生干扰素的食物,其中效果最佳的,要属白萝卜了。研究证明,从萝卜中可以分离出干扰素诱生剂 的活性成分——双链核糖核酸,对食管癌、胃癌、鼻咽癌和宫颈癌的癌细胞,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是,由于这种活性成分不耐热,如果经过烹凋,在加热过程中则会破坏,所以生吃萝卜对防癌有益。
●限制高脂肪饮食
研究显示,与低脂饮食相比较,富含脂肪的饮食,大幅地增加结肠癌及乳癌的发生几率。高脂肪饮食是癌细胞的助长剂。
癌症预防的目标就是减低癌症的发生。包含减少接触致癌物的机会,改变饮食及生活习惯,或是医疗技术的进步(早期诊治,超音波,MRT或CT扫描等检验)。
许多预防癌症的想法是根据流行病学的研究而来,分析病患的资料可发现生活方式或是接触一些环境危险因子的确与特定癌症的发生机率相关。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根据流行病学研究所提出的建议改善,确实可以让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
对于癌症高风险群,例如有家族病史,或是环境污染(例如辐射屋居民)的人进行基因检测,可做较深入仔细的检查分析,服用预防药物。确定有癌症相关基因突变的人,可借由预防性的手术,降低癌症机会。
三月份
3月21日世界睡眠日
世界睡眠日
为唤起全民对睡眠重要性的认识,2001年,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主办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发起了一项全球性的活动,将每年初春的第一天—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此项活动的重点在于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世界睡眠日”之所以定在每年初春第一天,是因为季节变换的周期性和睡眠的昼夜交替规律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2003年中国睡眠研究会把“世界睡眠日” 正式引入中国。
四月份
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加强各类疫苗接种知识的宣传、新生婴儿和儿童免疫计划:疫苗是经过特别处理的细菌或病毒,在处理过程中将其杀死或减低其活动能力,经注射或口服进入人体后,就不会像正常细菌或病毒那样引发疾病。但是人体免疫系统会对疫苗产生抗体或其他免疫细胞的反应,再次遇上同一病原时,免疫系统已有记忆,很快就会将病毒歼灭。预防疫苗接种要由初生婴儿开始,因为他们的抵抗力比较弱,容易受到传染病感染。当儿童逐渐长大,应在适当时间接受加强剂以维持免疫能力。近数10年来小儿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地减低,这都是和接种疫苗有关
五月份
结合5月5日碘缺乏病防治日碘缺乏病的预防知识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中缺乏碘而引起的疾病。碘缺乏病不仅仅是人们常说的甲状腺肿大,其对人类最大的危害是造成智力损害,甚至智力残疾,孕妇缺碘可导致流产、早产、死产和先天畸形儿,更重要的是严重影响胎儿大脑的正常发育。因此,妇女和儿童是缺碘的主要受害者。
碘缺乏病虽然危害严重,但是可以通过食用碘盐这一简单、安全、有效和经济的补碘措施来预防。
六月份
母乳喂养的知识
(一)出生头4-6个月,母乳是最好的食物和饮料.1.哺喂母乳,对出生头4-6个月的婴儿来说,是最理想的营养品.母乳含有婴儿所需要的全部营养,而且搭配合理.只要母婴身体状况许可,就应尽可能实行母乳喂养.(1)母乳中的钙,磷比例适宜,吸收,利用率高,有利于婴儿牙齿和骨骼的发育.(2)母乳中的蛋白质和脂肪颗粒小,容易被消化.(3)母乳中所含的乳糖比其他乳类多.(4)因直接喂哺,母乳中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B1等营养素不被破坏,优于喂哺其他需加热消毒的乳类.2.母乳中所含水分可满足婴儿的需要.喂母乳解饥还能解渴.(二)母乳喂养可使婴儿少得病.1.母乳含有抗体,可增强婴儿的抗病能力.特别是初乳(产后12天以内的乳汁),含有多种抗病物质,使新生儿有了抵抗病菌侵袭的“盾牌”.因此,发生肺炎,腹泻等疾病的危险相应减少.初乳中还含有抑制细菌繁殖的溶菌酶,也对新生儿起着保护作用.传统观念认为“初乳不是真正的乳汁,不宜喂新生儿,应该挤掉.”是毫无道理的.2.健康的母亲所分泌的乳汁,干净无菌,且喂哺简便,不会受环境中病菌的污染.3.母乳喂养的婴儿不易患过敏性疾病,如婴儿湿疹.(三)母乳的成分更有利于闹的发育.1.母乳含有丰富的牛黄酸.牛黄酸是促使脑细胞发育的重要物质.2.母乳含有较多的乳糖.脑细胞需要利用乳糖所提供的热能.母乳喂养,能提供较多的热能.(四)母乳喂养可给予婴儿更多的母爱.婴儿与母亲肌肤相贴,目光交流,倍感温暖,舒适,安全.婴儿情绪好,是心理正常发展的条件.(五)哺婴,对母亲也有益.1.婴儿吸吮乳汁,可促使母亲子宫收缩,有利于子宫复原,减少产后出血.2.哺乳的母亲,日后患乳腺癌的几率较未哺乳的母亲低.3.哺婴,是只有母亲才能享受的天伦之乐.4.哺乳,可消耗母体多余的脂肪,有利于产后体型的健美.七月份
预防中暑的知识
当气温上升到35℃以上或从事高温作用,又无防暑降温措施时,很容易发生中暑。医学上根据病情轻重将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三种类型。先兆中暑表现为大量出汗、口渴、头晕、胸闷、恶心、乏力等症状。如能及时休息,脱离高温环境,一般在短时间内即可恢复。轻症中暑除有上述症状外,体温多升高到38℃以上。重症中暑病情较为严重,可见高热、无汗面色潮红、血压下降,甚至发生昏迷、抽搐、危及病人生命。所以,不可小看中暑的危害。预防中暑应当采取一下防护措施
第一,应做好预防性体检工作。体质虚弱或慢性病患者,由于对高温的适应能力较差,尤易发生中暑。因此,在每年高温季节到来之前,要对高温作业的工人进行检查,凡患有心血管病、持续性高血压、活动性肺结核、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溃疡病等疾病的人,应尽量脱离高温环境工作。
第二,夏季应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可实行小换班、延长午休等办法。农村可采取“早出工、晚收工,中午不上工”的作息制度。第三,供给合理的饮料及营养。出汗多应饮用0.3%的冷盐开或冷冻盐汽水应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B、C的摄入。
第四,注意个人防护。工作服宜宽松,以保证通风良好。为了保护头部和眼睛,可戴防护眼镜。
八月份
讲究饮水卫生 注意饮水安全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饮用未经消毒处理的水,就有可能染上腹泻、痢疾、甲肝等疾病;受地质结构影响,某些地区的饮水中氟、砷含量过高,人们长期喝这样的水会患氟中毒和砷中毒等地方病。饮用水是否合格,我国有相关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以进行检测,并以国家标准作为判断依据,其中致病微生物和有毒化学物质是两项重要指标。
不喝生水是良好的卫生习惯,应大力提倡。一般情况下,城市供应的合格自来水或经过检验合格的深井水、泉水是安全卫生的水。压把井水和其他卫生防护条件好的井水可以作为生活饮用水。
保障生活饮用水安全卫生,首先要管理好饮用水源。自来水取水点要设立水源保护的标志牌,并严格管理。要保护引水管,不在引水管网通过的地方挖沟、建房。
饮用井水,水井要打在地势较高的地方。水井要有不透水的井壁和井台、井栏、井盖、公共水桶,水井周围30米以内不能有渗漏厕所、粪坑、禽畜圈、污水坑(沟)等污染源。如果生活饮用水受到污染,就需要进行消毒处理。
饮用泉水,应在泉水流出的地方修建储水池。储水池上应加盖密封。储存的泉水通过管道引到农舍。地面水和地下水都含有微量的矿物质(包括微量元素),这些可溶于水的微量矿物质和元素易被人体所吸收,也是人体所需要的。对一般居民来讲,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必要喝纯净水、蒸馏水或矿化水
九月份
爱牙知识的宣传
9月20日是全国爱牙日。
围绕本次爱牙日宣传活动的主题,深入开展全国爱牙日知识宣传活动,利用健康教育宣传专栏宣传了如何预防儿童龋齿与成人龋齿,以及防治龋齿所导致的牙髓炎,保护牙齿养成餐后刷牙的好习惯。注意预防牙龈及口腔黏膜损伤让牙齿更健康等预防保健知识。让群众了解到窝沟是指后牙咬合面凹凸不平的凹陷部位,是牙齿发育过程中牙尖融合障碍所形成的缺陷。是细菌生长繁殖的适宜场所。深的窝沟患龋病的危险性较高。医学上称这种龋为窝沟龋。如不及时治疗将导致失牙。后牙担负着主要的咀嚼功能,一旦丧失,咀嚼功能将大大下降,影响营养摄入和生长发育。窝沟封闭是预防儿童窝沟龋齿的有效方法。该方法不损伤牙体组织,将封闭材料涂布于牙冠咬合面、颊舌面的窝沟点隙,阻止致龋菌及酸性代谢产物对牙体的侵蚀,预防窝沟龋齿。以及窝沟封闭与氟化物的联合使用,最大限度地预防龋病的发生等防治知识保护好牙齿的健康。
十月份
保持正常体重,避免超重与肥胖
成年人的健康体重可以用国际通用的体质指数(BMI)来衡量。BMI的计算方法是用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我国成年人健康体重的BMI范围为18.5~23.9公斤/米2,BMI为24~27.9公斤/米2为超重,大于等于28公斤/米2为肥胖。儿童少年健康体重的判断不能用成年人的标准,需要考虑他们在生长发育期间身高和体重变化的特点。
正常生理状态下,食欲可以有效地控制进食量,保持健康体重。一些人食欲调节不敏感,满足食欲的进食量常常超过实际需要,过多的能量摄入导致体重增加,食不过量意味着少吃几口,不要每顿饭都吃到十成饱。每天多吃一口,时间长了体重就会超标。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①每顿饭要吃饱,但不吃撑;②不成为饭莱的“清扫工”,有人在吃饱饭后看到还剩一点饭菜,往往就想把它吃干净,经常这样,会导致能量摄入过量;③不宜经常在外就餐;④吃自助餐时要适量;⑧每月测量一次体重。
身体活动指日常生活、工作、出行和体育锻炼等各种消耗体力的活动,身体活动在体力付出的同时,肌肉收缩,能量消耗增加。因此,走路、骑自行车、打球、跳舞、上下楼梯、清扫房间等都是身体活动的不同形式。经常开展各种身体活动或运动不仅有助于保持健康体
重,还能够降低患多种慢性疾病的风险。同时还有助于调节心理平衡,有效消除压力,缓解抑郁和焦虑症状,改善睡眠。目前我国大多数居民身体活动不足或缺乏体育锻炼,应改变久坐少动的不良生活方式,养成天天运动的习惯,坚持每天多做一些消耗能量的活动。
十一月份 预防传染病的知识
勤洗手,常洗澡,不用公共毛巾和洗漱用具
我们遇到下述情况都需要洗手:吃饭服药前,接触清洁物品、搂抱婴幼儿前,便后;做完扫除工作之后,接触钱币之后,外出归来;去医院看病或者接触患者后,接触过血液、泪液、鼻涕、痰液或唾液之后,尤其是接触过传染物品后,更要经过消毒反复清洗。
用正确的方法洗手,能有效地防止感染及传播疾病。
要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打开水龙头后,用流动的水冲洗手部,应该使手腕、手掌和手指充分浸湿,打上肥皂均匀涂抹,搓出皂沫,让手掌、手背、手指、指缝等都沾满,然后再反复搓揉双手及腕部。整个搓揉时间不应少于20秒,最后再用流动的自来水冲干净。洗手时,要注意清除容易沾染致病菌的指甲、指尖、指甲缝、指关节等部位。应将手的各个部位清洗到。如果没有自来水,也可以用勺取水浇洗。
揩手毛巾应放臵妥当,每日至少彻底清洗一次,如果能预备多条毛巾以供替换,则更为理想,但不要使用公共毛巾。在没有洗手设备的情况下,可用含60%酒精的洗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不要与别人共用牙刷、毛巾、剃须刀,以免造成疾病的传播。如果一个人患有皮肤病、性传播疾病或其他传染性疾病,病原体可能沾染到洗浴使用的盆、毛巾上,如果与他人共用盆、毛巾,有
可能导致共用者感染这些疾病。此外,不共用毛巾、盆,还能预防沙眼、“红眼病”等接触性传染病。
十二月份
寒冷季节易出现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进行宣传
目前正值严冬,我国北方和全国大部分地区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暴雪袭击并持续低温。在寒冷的天气里,许多人为了追求美观,只穿单薄的服装和裙装,对身体造成了很大伤害,使颈椎病,腰椎病和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率上升趋势。
祖国医学认为,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纤维炎,坐骨神经痛等腰椎病和风湿性关节病皆属痹症。《素问?痹论》有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痹症是风,寒,湿共同致病的结果,风寒湿邪侵入人体,致使筋脉受阻,气血凝滞,流行不畅,不通则痛。
持续低温天气易造成颈,腰椎病和风湿性关节病的发生,发展,也可使已患病的患者旧病复发和病情的进一步的加重。因此在寒冬季节和严重自然灾害面前,要做到未病先防,已患病的要积极治疗,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在预防颈,腰椎病和风湿性关节病方面,首先要改变不良习惯,注意保暖,尤其是颈部,腰部,下肢等部位;已患病的应积极治疗,正确选择药物。颈椎病患者可选用郑州艾因坦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换骨肽。该药是采用先进工艺精制而成的现代中药颗粒,具有活血通络,散风止痛的功效,治疗风湿淤阻经络所致的颈椎病,尤其对神经根型,椎动脉型及混合型颈椎病有突出疗效,可有效改善头晕,颈项僵硬,肩臂酸痛,手臂麻木等症状。腰椎病患者可选用郑州艾因坦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治疗腰腿痛的常用中成药换骨肽,具有消肿止
乡镇卫生院护理管理方法初探 篇3
【关键词】 乡镇卫生院;护理管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卫生院的建设也在不断地加强,医疗与护理整体管理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1],但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需求在日益提高,维权意识和法制观念也在不断增强,进入二十一世纪,各行各业对安全服务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护理管理在医院管理中占了重要的部分[2],笔者现就乡镇卫生院护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如下综述。
1 目前护理管理现状
1.1 乡镇护理人员工作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员流动性增加,乡镇大部分常住人口为老人和小孩,因此,乡镇卫生院的服务对象以老人、小孩居多。而且乡镇卫生院没有设置详细的专科,护士工作较繁杂,角色换位快,由于人力不足,工作时间长,如果有人有休假,上班人员常常要连续工作。随着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开展,乡镇卫生院的业务量也随之增加,如遇疾病高发季节,劳动量大的现现更突出。因此,由于护理人员少,每天应付日常护理工作已感应接不暇,至于深层次的计划护理,如人文关怀护理、心理护理、整体护理等的运用还未提上议事日程,护理人员的责、权、利无法落实。另一方面,乡镇卫生院护士待遇差,护士的劳动报酬与劳动量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很难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护士的继续教育问题也是护理管理的难题,由于护理人员少,工作压力与工作量大,护士每天上班,忙于日常护理,下了班忙做家务,管孩子、身心憔悴,以至于对新技术、新知识、新进展了解少,从而知识老化、技术停滞。而且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年轻的,学历稍高的护士不稳定,人员流动性大。
1.2 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
1.2.1 管理问题:大多数乡镇卫生院护士长科学、规范化的管理素质缺乏,护理管理工作没有得到院领导的足够重视,由于人力资源数量严重不足,岗位分配不合理,护士长没有足够的管理时间,大多数从事着临床一线护理工作,同其他护士一样倒班,并且还要承担一些琐碎的后勤事务及协调各方面关系,因此,护士长的主要主要精力没有放在管理上。日常护理工作及琐碎的后勤事务占据了工作时间,现加之缺少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无法学习和掌握新的管理理念,对新医学模式下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审标准理解不深,导使护理管理制度无法落实,严重影响了护理管理质量。
1.2.2 技術及人员素质问题:由于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技术水平有限,再加上缺乏必要的培训及继续教育,使技术水平得不到提高,导致护理人员知识缺乏,专业性不强的特点,对患者病情变化不能主动发现,对患者安全构成的威胁,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护理安全。乡镇卫生院由于就诊人员多为老年人与小孩,而且疾病繁杂,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及应变能力均要求较高,因此,易对护士造成较大的工作压力,面目前护理人员的现状是大多数护士仅能停留在一般性的打针、发药等普通护理工作上,缺乏观察病情变化及与患者的有效性沟通、指导。
1.2.3 住院患者管理差:由于护士少,护理管理不到位,使用住院患者管理差,一些护理措施和监测无法做到;部分病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又无家属照顾的,容易发生跌倒、坠床等;患者擅自离院理象较普遍,护士法制观念淡薄,基本操作不严谨。
2 改进措施
2.1 领导重视及提升护士的社会地位:护理管理是乡镇卫生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引起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尊重护理人员,以点带面,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在工作中对护理人员的优点和长处,加以放大,在卫生院宣传栏中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加以宣传,以提升护士的社会地位,改变患者重医轻护的传统观念[3]。让患者对护士及护理工作有全面的了解,让患者更加尊重护士的工作。
2.2 加强护士长管理:护士长的知识与业务水平直接关系着乡镇卫生院的护理管理质量,因此,护士长要加强新业务、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并借鉴其它乡镇卫生院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方式,进行目标管理[4],首先要制定护理管理目标,根据目标设定详细、严格的护理质控考核标准,采取考核、奖惩相结合的办法,并与护士的薪酬挂钩,以调动护士的积极性,真正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在实施初期,护士长必须深入下去,使各种管理措施贯穿、落实到每个护理人员工作中去,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使护理质量管理有章可循。
2.3 落实基础护理:优化工作流程,从细节出发,打造整齐、干净、舒适的就诊环境。
2.4 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关心、尊重和激励护理人员,护士长定期倾听护士心声,减轻护士压力,使护理人员以轻松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从而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乡镇卫生院的护理管理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护理管理的要求,乡镇卫生院也应根据自身条件,提高护理管理。护理管理的要求不仅是提高护理质量,更要保障护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护理管理者首先要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与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护理指挥系统的作用,以质量与安全管理为核心,加强护理管理队伍建设,完善护理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贾云,傅乐华.应用目标管理理论培训护士长的实践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9,3:46-47.
[2] 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中华护理杂志[J].2004,39(3):191-192.
[3] 吴亚君.服务型领导管理特征与人性化护理管理[J].护理管理杂志.2007,7(3):26-27.
[4] 优琴.章亚娟.黄琼荚.等.“举证责任倒置”对护理工作的潜在
乡镇卫生院继续教育 篇4
1 基层乡镇卫生院继续医学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
从调查的11个乡镇卫生院继续医学教育情况来看, 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继续医学教育的整体认识不够;学习的整体氛围不浓;对学习的组织不力;继续医学教育的学习时间不够、精力不足;大多数医务人员的知识老化, 对医学领域的进展知之甚少, 业务知识更新速度慢;管理部门的组织过于随意, 只是流于形式, 实效性不强, 收益不大。
2 基层乡镇卫生院继续医学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行政管理部门对继续医学教育的组织不力
继续医学教育没有引起卫生管理部门和基层乡镇卫生院的足够重视, 组织学习的方式太随意, 没有制订严谨的继续医学教育计划和富有实效的管理措施[2]。基层乡镇卫生院的继续医学教育只是流于形式, 且缺乏创新、缺乏监督。
2.2 医务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的认识不够
很多基层医生对继续医学教育的认识不够, 没有意识到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性, 觉得继续医学教育可有可无, 认为只要能用现有的知识为普通病人进行诊断、治疗, 就无需花时间和精力参加继续医学教育。
2.3 医务人员自身素质低下
基层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普遍存在知识老化现象, 导致其不能对病人进行有效和合理治疗。也有部分医务人员年龄大、记忆力差、业务水平低, 不愿参加继续医学教育, 对医学专业新知识、新进展知之甚少, 缺乏上进心。
2.4 医务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认识不深
基层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认识不深, 甚至有些医务人员认为现在掌握的知识对于治疗门诊病人绰绰有余, 导致医务人员知识的“终点”现象, 使病人不能得到更科学的诊断及治疗。
2.5 医务人员的时间紧张、精力不足
基层乡镇卫生院位置偏远, 条件落后, 造成医务人员大量流失, 使现有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加大, 用于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时间不够、精力不足。
2.6 继续医学教育花费较高
继续医学教育花费较高, 包括学费、住宿费、差旅费等, 基层乡镇卫生院难以支付。
3 基层乡镇卫生院继续医学教育改进的措施
由于基层乡镇卫生院有相当多的在职在岗人员无法离职离岗学习, 因此, 在继续医学教育的形式上应坚持以临床为主、实践为主、自学为主、业余为主;在内容的安排上应突出先进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1) 基层乡镇卫生院应根据行政管理部门的规定, 结合本院实际, 从内容、形式、学分登记及考核等方面制订自己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法, 以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2) 基层乡镇卫生院应实行科学的管理方式, 例如院长负责制, 将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纳入管理考核[3]。
(3) 基层乡镇卫生院可在院内进行继续医学教育, 可利用业余时间上课, 这样既不影响正常工作, 又能保证学习, 还能节省费用。
(4) 基层乡镇卫生院应每年外派一定数量的医务人员进行为期3~6个月的学习、进修, 所学内容必须是新知识、新技术和医院急需开展的技术。医务人员学成后要开展新工作, 并在院内举办讲座, 达到“一人受教育, 全院受益”的目的。
(5) 基层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参加省、地、县级举办的学术会议, 撰写相关论文。
(6) 基层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可以进行远程学习, 远程学习具有不受人数限制、不受时间限制的优点。由于在职医务人员工作繁忙、工作时间不固定, 而接受远程医学教育, 医务人员可以自己掌握学习进度, 自己选择符合工作需要的学习内容, 不受时间、地点限制, 自主学习, 从根本上解决因工作忙不能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问题, 也解决了基层乡镇卫生院自身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综上所述, 继续医学教育是对已完成学校医学教育的医务人员进行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技术的终身性培训活动, 目的是使医务人员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不断更新知识, 从而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 适应医学科技、卫生事业的发展, 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摘要:基层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目前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 究其原因, 主要是基层卫生部门和基层医务工作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的认识不够, 导致继续医学教育组织不力。为确保基层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的实效性, 必须完善措施, 加强管理, 有效组织各类继续医学教育培训, 举办各种专家讲座, 不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关键词:基层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继续医学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君.网络培训——继续医学教育发展的趋势[J].医学教育, 2005, 21 (2) :121.
[2]王宪, 周卫红, 孙翠银.对综合性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的探讨[J].继续医学教育, 2005, 19 (6) :27.
乡镇卫生院继续教育 篇5
2013年,在区卫生局和区疾控中心的统一部署和正确领导下,我院加强健康教育组织体系建设,认真组织开展辖区健康教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广泛深入开展全民健康教育,保障人民身体健康,2013年的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现将我院的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进一步完善健康教育组织机构和工作网络 卫生院领导高度重视,及时调整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对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将其纳入卫生院工作重要日程,实行目标管理,明确职责,通过加强领导,层层落实。
成立了以副院长为组长、各相关科室为成员的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分析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配备专(兼)职健康教育工作人员3人,在卫生院建立了一支热心健康教育工作、掌握健康教育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健康教育骨干队伍。
医院加强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制定了《丰乐镇中心卫生院2013年健康教育工作计划》,通过定期的检查指导和考核等形式,推动了卫生院健康教育全面开展。
二、重视医务人员健康教育工作,定期开展健康教育知识专题讲座。
卫生院是健康服务场所,必须坚持以医疗为主、扩大预防工作的服务格局,为能有针对性的开展对病人的健康教育工作,卫生院要求医
务人员首先要认识和掌握健康教育知识,为此,卫生院征订了相关健康教育学习资料,举办了本院职工健康教育培训,培训内容有:《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吸烟的危害及如何掌握戒烟方法和技巧》《艾滋病防治条例》、《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和防护》、《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传染病防治法》、《糖尿病专题讲座》等。使得全体医务人员增强了预防保健意识,增长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提高了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的工作能力。
三、加强健康教育宣传阵地建设,充分发挥现代化媒体作用 我院十分注重健康教育宣传阵地的建设,通过多种宣传手段普及健康知识。
1、设置健康教育橱窗及板报栏:在门诊一楼大厅设置2处固定健康教育宣传栏,每月定期更换宣传栏内容,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工作,主要进行控烟教育、艾滋病预防知识、季节性疾病的预防及相关知识、母婴保健、慢病防治知识的普及。各临床科室结合自己的特点,对每位住院病人均开展面对面个性化健康教育,住院部过道张贴宣传画,如:爱滋病、结核、禁烟宣传、胃癌筛查等。2013年,我院共发放各类健康教育资料处方约2000余份,制作健康教育专题宣传资料12期。
2、开办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2013年共举办讲座12次;开展健康教育咨询活动9次,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及咨询活动,提高市民的健康意识。今年特殊主体宣传日均组织医务人员在医院及个村部开展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等活动。如:碘盐知识,10月8日“全国
防治高血压日”宣传活动,11月14日“世界防治糖尿病日”宣传活动,12月1日世界爱滋病日宣传活动。
3、利用多媒体及健教室电视、DVD光盘播放健康教育科普片:每周定期播放VCD科普片,内容有:艾滋病预防、结核病预防、肝炎预防、糖尿病防治、高血压防治、流行性感冒防护知识等。2013年累计播放健康教育科普片48小时。
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增加患者的健康知识,提高健康意识及健康行为,促进不良健康行为转变,推动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无烟医院建设有声有色。
全年加大了戒烟宣传力度,在卫生院各楼道、出入口、、病房、卫生间张贴禁烟标志,医务人员向病人及家属、探视者等进入医院的人群宣传吸烟的危害,并带头自觉执行医院禁止吸烟的有关规定,成立了控烟领导小组,无烟医院的建设开展得有声有色。
五、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健康教育工作顺利进行
医院高度重视健康教育的经费投入,保证专款专用,2013年共投入 4万余元用于健康教育,购买笔记本电脑1台,投影仪1台,健康教育影像资料3套(其中中医2套),出资印刷健康教育宣传资料12种。
六、指导村级健康教育工作有序开展
2013年卫生院指导各村卫生室开展健康教育专题讲座6次,同时展开个性化健康教育工作,并协助村卫生室进行资料整理和照片留存。
总之,一年来健康教育所取得的成绩是肯定的,但仍然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人员有限,宣传的深度和力度不够,一些健康教育工作无法深入开展。究其原因,我们自己的努力不够是一方面,但人员、经费限制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院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全社会尤其是农民群众自身对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也影响了健康教育的深入。今后我们要着重加强健康教育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和深度,促使更多的人们加入健康教育行列中来,在疾控中心的领导下,在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下,让卫生院的健康教育事业做得更好。
蕉岭多方筹资改造老区乡镇卫生院 篇6
新铺镇是革命老区,地处梅州市蕉岭县南部,距县城十九公里,全镇总面积184.9平方公里,辖区内有21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该镇卫生院担负着全镇42581人和3000多流动人口的预防保健和医疗救治的使命,其业务范围辐射到平远、梅县等乡镇。
新铺镇中心原卫生院业务用房2210平方米,因其地势比较低洼,每年汛期均受洪水淹浸,每逢墟日交通受阻,严重影响医疗急救工作。同时又因其潮湿、黑暗,加上设备十分简陋,医护人员缺乏,导致住院业务无法开展。卫生院就医环境差,直接影响到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因此当地群众多选择到邻镇比较好的卫生院就医。
老区人民“看病难”、“就医难”以及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牵动了各级党政部门的心。为使老区新铺镇人民群众享有安全、舒适的诊疗环境,县委、县政府对该项工程高度重视,将其纳入“便民廉医工程”,2008年8月经蕉岭县人民政府批准,该镇在石窟河东农民街原新铺交管站重新修建一所中心卫生院。新卫生院位于省道公路旁、圩镇附近,交通便利,占地面积456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380平方米。项目启动后,该县各级政府以及卫生部门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得到中央专项资金50万元,省财政专项资金100万元。在各方的大力支持和努力下,该镇新建的卫生院于今年5月19日落成剪彩并投入使用。
新铺镇新卫生院的建成,彻底改善了当地的医疗环境,使卫生院的业务量不断提升,现在年住院人数约600人,门诊人数约3万人次,业务收入150多万元,比搬迁前业务收入增长36%。
乡镇卫生院继续教育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全省18个乡镇卫生院 (中心乡镇卫生院和一般乡镇卫生院各9所) 的76名卫生技术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发放问卷76份, 收回有效问卷76份, 有效回收率为100.00%。
1.2 调查方法
调查内容包括: (1) 人员情况; (2) 继续医学教育现状; (3) 继续医学教育需求情况; (4) 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才培养存在问题; (5) 期望的工作环境及对工作的满意程度; (6) 乡镇卫生院的定位及人才培养和使用建议。
1.3 统计方法
对问卷调查所获资料, 采用Excel软件进行录入和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人员情况 (见表1、表2)
76名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中男35人, 女41人;以初级职称为主, 占76.32%, 中级职称占23.68%;行医年限5年以上者占80.30%;近5年接受继续医学教育6个月以上者占39.52%;临床医生和护理人员占77.37%, 其中兼职其他岗位者占38.16%。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基本由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安排, 仅有极个别经济效益较好的中心卫生院设有继续医学教育经费。
2.2 继续医学教育现状 (见表3)
18所乡镇卫生院的卫生技术人员近5年的继续医学教育以中短期培训为主, 占52.63%。培训内容以临床医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重点, 分别占48.68%和21.05%。培训内容显示乡镇卫生院将医疗服务放在首位。
2.3 继续医学教育需求情况 (见表4)
调查显示, 卫生技术人员认为继续医学教育内容应以实际需要和技能为主的分别占73.68%和65.79%, 方式应以实践进修为主的占86.84%。
2.4 乡镇卫生院卫生人才培养存在问题
在人才培养上, 经费不足、缺乏长效培养机制、没有规划、缺乏主动性, 被认为是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四大问题 (见表5) 。
2.5 期望的工作环境及对工作的满意程度 (见表6、表7)
有进修培训计划、一定规模和设备较好是乡镇卫生技术人员所期望的工作环境, 这反映了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后, 乡镇卫生院经营状况有了较大改善, 卫生技术人员待遇有了一定提高, 所以更注重自身发展。乡镇卫生技术人员对待遇和人才培养方式满意度最低, 分别为40.79%和44.74%。
2.6 乡镇卫生院的定位及人才培养和使用建议 (见表8~10)
乡镇卫生院的准确定位是决定其发展及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关键问题, 调查显示, 67.11%的卫生技术人员认为应以预防为主、医疗为辅, 赞同医疗与预防分开的占51.32%。但目前除了贵阳市绝大部分乡镇卫生院是差额拨款外, 其余乡镇卫生院仍采用以医养防经营模式, 预防保健能力较弱, 特别是预防保健人员严重不足。另外, 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认为政府应按服务人口确定编制, 按编制全额拨款和给予卫生技术人员晋升和专业发展方面的优惠政策, 从而促进乡镇卫生院发展。
3 结论
(1) 继续医学教育是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发展机会, 是稳定农村卫生技术人员队伍的重要保障。调查显示, 基层卫生技术人员最注重专业培训, 达78.95%。通过继续医学教育, 乡镇卫生技术人员能充分实现自身价值, 为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因此, 对于基层继续医学教育, 首先, 要通过立法形式得到法律保障;其次, 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要从稳定农村卫生技术人员队伍的高度出发, 为其继续医学教育提供更多优惠政策。
(2) 建立继续医学教育规划和长效管理机制, 是做好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的基础。制定和实施省、地 (州、市) 、县、乡镇卫生院和个人的五级培养规划和四级管理机制。要对乡镇未来卫生技术人员的知识和技能类型进行预测,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按比例、多渠道培养专业结构及层次合理的卫生技术人才;管理机制重在落实, 建立有效的管理程序, 落实严格的管理措施, 责任到岗, 任务到人, 保证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培训能够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把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培养纳入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考核范畴。
同时, 发挥乡镇卫生院在卫生技术人员培养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制订卫生技术人员培养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及管理制度, 落实人才培养组织、实施、反馈、评估等一系列工作;完善岗位培训制和培训考核上岗制, 在建立与医学发展趋势相适应的岗位培训制的同时, 充分考虑卫生工作实际和人员现状, 制定和实施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培训考核制度, 真正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素质。
(3) 明确乡镇卫生院的定位, 是决定继续医学教育内容和方式的依据。要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对乡镇卫生院服务内容的界定, 做好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的培养要求;特别要注重教材的细化和标准化, 以卫生院服务功能为目标, 突出岗位任务, 操作标准、知识和态度要求应与卫生院服务工作相对应, 服务于实际工作。
(4) 继续医学教育经费下拨基层, 以发挥乡镇卫生院在继续医学教育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在逐步全额财政补助的基础上, 把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培养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卫生行政部门和审计部门对继续医学教育实施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5) 实际工作需要和强化技能培训应成为基层卫生院继续医学教育的核心。调查显示, 卫生技术人员认为继续医学教育内容应以实际需要和技能为主的占73.68%和65.79%;认为继续医学教育方式应以实践进修为主的占86.84%。因此, 乡镇卫生院可根据当地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卫生院条件及被赋予的服务功能和任务等, 将培养规划细化为若干培训任务, 落实到人。同时, 构建以基本技能为指导的规范化训练模式, 首先, 对岗位基本操作技能进行分解和规范;其次, 列出不能规范操作的任务清单, 并进行分类;再次, 制订针对性培训计划, 并落实具体培训方式 (如进修、举办培训班、视频学习训练、小组讨论、个别指导等) ;最后, 评价培训成果。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
参考文献
乡镇卫生院继续教育 篇8
一、机制缺陷使卫生院面临失活与失控的两难选择, “建机制”的使命远未完成
本轮乡镇卫生院改革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始于2010年年初, 强调的是回归公益性, 但过度的行政管制使乡镇卫生院运行机制失去活力, 服务积极性受到从未有过的跌落;第二阶段自2011年开始, 各地开始注重调动积极性, 但在投入、监管没有到位的情况下, 这种积极性又很容易导致乡镇卫生院的行为失控, 背离公益, 重新回到追求赢利的误区。怎样才能使乡镇卫生院从失活和失控的轮回中摆脱, 这是“建机制”必需完成, 却一直没有完成的使命。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1997年印发的《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 曾就机制问题做了这样的表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 遵循卫生事业发展内在规律, 建立宏观调控有力, 微观运行富有生机的新机制”。强调的是“新机制”的两个统一: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卫生事业发展内在规律”的统一;“宏观调控有力”与“微观运行富有生机”的统一。遗憾的是, 16年过去了, 当初提出的“新机制”至今仍未能建立, 乡镇卫生院运行机制仍旧是在两种极端状态之间荡秋千, 或者是只强调“卫生事业发展的内在规律”, 强调“宏观调控”, 忽略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微观运行富有生机”, 导致机制失活;或者是只强调市场机制, 强调微观活力, 忽略了“卫生事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政府“宏观调控”, 导致行为失控。面对机制的缺陷, 我们需要的是实事求是地修补现行机制的诸多缺陷, 而不是乐此不疲地总结成果, 造成乡镇卫生院改革已经大功告成的错觉。
二、不是要不要坚持政府主导, 而是要建立什么格局的政府主导
2009—2012年政府对乡镇卫生院的直接投入由229亿增至725亿, 增长496亿, 三年增幅217%, 年递增46.84%1。但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 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显著下降, 农村居民本来可以就近获得的医疗服务现在不得不舍近求远, 劳民伤财。投入与产出的巨大反差, 很自然地产生了对“政府主导”效果的怀疑, 甚至出现政府退出, 把乡镇卫生院推向市场的动议。
政府从农村卫生服务领域里退出现象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曾发生过, 在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后果后, 中共中央国务院终于在本世纪初确立了政府主导的原则, 并明确提出“乡镇卫生院由政府举办13”。前后将近20年的弯路所换取的沉重教训是不应该忘却的。对于卫生事业, 特别是农村卫生事业,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是坚定不移的。目前乡镇卫生院效率低下的问题不是出在“政府主导”的战略选择, 而是出在政府主导的具体实现方式, 集中表现在把政府主导等同于取消乡镇卫生院的法人主体地位, 把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全对立起来。结果必然导致运行机制僵化, 窒息了乡镇卫生院的生机和活力。面对这种现象如果转而采取放弃政府主导, 把乡镇卫生院向市场一推了之, 那无异于因噎废食。
值得警觉的是, 这种重滔覆辙的苗头正渐露端倪。有三种趋势值得注意:其一是县级财政收支平衡的压力逐渐增大, 削减对乡镇卫生院投入以减轻预算压力的潜意识正在萌生;其二是民间资本亟待寻找增值空间, 医疗领域正在形成跑马圈地之势;其三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有可能被泛化到市场机制失灵的领域, 有可能对此绿灯高照。这三种趋势与当前乡镇卫生院效率低下现象叠加在一起, 便很容易出现“市场化”的选项。上世纪末拍卖乡镇卫生院的风潮也就是在类似背景下出现的。当时的情况是:其一、联产承包责任制与乡镇企业转制形成了农村经济市场化的大潮;其二、县乡财政不堪重负, 急于甩包袱;其三、乡镇卫生院尚未从计划经济体制的襁褓中走出, 在经济体制急剧变化的社会背景下风雨飘摇, 朝不保夕。三种因素合力酿成了拍卖乡镇卫生院这场历史闹剧。以史为鉴, 如果我们不能有效地改善政府主导的格局, 尽快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服务效率, 那么惨痛的历史错误将再次等待着我们。能不能把乡镇卫生院办好, 所折射的是政府在市场机制失灵领域里的治理能力!
三、构建农村卫生服务的内部市场, 是“政府主导”的适宜形式, 也是“建机制”的基本思路
现在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思路影响着“建机制”:其一是供给学派;其二是购买学派。
供给学派认为政府是基本卫生服务的提供者, 乡镇卫生院只是政府向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卫生服务的工具, 其唯一的任务是完成政府下达的订单。乡镇卫生院不具有法人主体地位, 不具有经营性, 只是政府财政统收统支的附属物。
购买学派认为政府是基本卫生服务的购买者, 政府按照市场交换的原则向乡镇卫生院购买服务, 乡镇卫生院是完全独立的市场主体, 与政府只是等价交换的关系, 政府无需过问乡镇卫生院的经营行为。
完全按照供给学派建机制很容易导致失活, 完全按照购买学派建机制很容易导致失控。综合两种思路的合理内核, 在取长补短的基础上构建农村卫生服务内部市场, 以内部市场的思路建机制则有望实现“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15”的原则, 有望体现“两个统一”的特色。
关于农村卫生服务的内部市场, 笔者曾在多篇文章中做了探讨16, 它的基本特点是政府以模拟市场的方式向自己举办的卫生机构购买卫生服务。内部市场有两个构成要件:其一是内部性, 即卫生机构的产权属于政府, 政府承担卫生机构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其二是市场性, 即政府通过预付和后付两种方式向卫生机构购买服务, 按照价值规律, 补足卫生服务的社会必要成本。以资产公有保障公益, 借模拟市场保持活力。在供给学派和购买学派两者间择善而从, “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这便是“内部市场”的基础。
四、把改革成果说过了头, 拉大社会期望值与实际的距离, 反而会引发社会不满
医疗卫生体制注定是带缺陷运行的, 这不仅决定于医疗卫生体制本身的复杂性, 更取决于医疗卫生体制只能是在社会既定的经济体制、行政体制、政治体制框架内运行, 在既定的人文环境中运行。这些体制的状况无一例外要在医药卫生体制中留下投影, 医药卫生体制中现存的一些弊端, 不是仅仅靠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就能革除的。因此在乡镇卫生院改革中不要对现行政策效果说过了头, 过犹不及, 如果言过其实, 拉大了社会期望值与实际的距离, 反而会引发社会不满。当前社会对本轮医改存在的一些不满, 并非完全是现行政策的缺陷, 很大程度上是一些官员和舆论把效果说冒了头, 言过其实, 结果适得其反。
五、改革应注意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如果以颠覆性的思维推进改革, 就免不了陷入反复折腾
在2009年新一轮医改启动之前, 农村医改有两点是应该肯定的:其一是经过了30年经济体制改革的洗礼, 乡镇卫生院已经初步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内部运行机制。如在人事制度上淡化了身份管理, 在分配制度上推行了浮动工资, 在经营管理上强化了法人治理等。其二是继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印发后, 政府主导的体制已经初步形成。如明确了乡镇卫生院举办主体是地方政府, 并确立了“县管”体制。政府投入由2002年的51亿增长到2009年的229亿1, 7年增长449%, 是建国后投入增幅最快的时期。尽管在运行机制中存在着一定的趋利性, 政府主导的体制还比较脆弱, 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尚待强化, 但30多年改革历程中还是有很多值得继承发扬之处的。遗憾的是在设计新一轮医改政策中对乡镇卫生院运行机制中所蕴含的活力, 以及这种活力与公益性服务形成互补的机制正视不够, 研究不够, 吸纳不够, 刻意于推陈出新, 破旧立新。结果这样的“新”却失去了基础, 以高昂的成本经历了一段曲折。痛定思痛, 现在需要警觉的是面对乡镇卫生院当前存在的诸多问题, 不能再用颠覆性的思维否定近几年医改的成果, 不然有可能又折腾到当初的起点。
参考文献
[1]、卫生部规划财务司2002年、2009年、2011年、2012年《全国卫生财务年报资料》
[15]、中发[2009]6号《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16]、《论农村卫生服务的内部市场》载《医学与哲学》2005年10期;
《再论农村卫生服务的内部市场》载《健康报》2010年6月14日
乡镇卫生院继续教育 篇9
一、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现状——以重庆市乡镇卫生院为例
重庆市是一个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直辖市, 迄止2007年, 全市3100万人口中, 农业人口仍达2300万。在农村卫生方面, 2007年全市有乡镇卫生院1090所, 其中中心卫生院304所, 一般乡镇卫生院657所, 非建制乡镇卫生院129所。在重庆市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中, 就乡镇卫生院而言, 突出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业务用房严重不足。按新的国家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 乡镇卫生院平均业务用房面积应达1250平方米, 重庆市大部分乡镇卫生院未达标, 其中业务用房面积在400 平方米以下的仍有225所, 占乡镇卫生院总数的17.07%;业务用房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下的有62所, 占4.7%。二是基本医疗设备严重不足。全市无救护车的中心乡镇卫生院有217所, 占中心卫生院总数的70.45%;无X光机的卫生院有811所, 占卫生院总数的67.02%;无B超机的卫生院有525所, 占43.39%;无心电图机的卫生院有542所, 占44.79%;无半自动生化仪的卫生院有871所, 占71.98%。三是人员队伍数量严重不足、素质不高。目前, 重庆市农村人口中, 每千人仅拥有执业医师人数0.61人, 远低于全国1.48人的平均水平。同时, 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学历及职称低问题也十分突出, 乡镇卫生院无专业学历人员达37.45%, 高、中级职称人员仅占11.31%, 执业医师仅占53.63%。由于政府财政投入不足, 使得农村卫生资源呈现出总量不足、水平不高、分布不合理的特征, 严重制约了重庆市卫生事业的发展, 直接导致了农村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差, 服务能力不强。[1]
二、财政投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政对乡镇卫生院的投入比例过低
世界卫生组织在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战略文件中规定, 2000年各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例应达到或超过5%。[2]因此, 我国卫生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应不低于财政支出的3%~4%, 且卫生支出的增长幅度应不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新近出台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也明确指出, 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 使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然而, 笔者通过调研发现, 重庆市财政对卫生事业费投入的增长速度明显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 且没有形成良好的政府卫生投入增长机制。以1997年至2006年为例, 全市财政投入卫生事业费的绝对数量虽不断增加, 从3.49亿元增加到13.62亿元, 年均增长16.33%, 但却明显低于同期财政支出年均24.38%的增长幅度, 且卫生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还从3.03%下降到1.68%, 卫生事业费占卫生总费用中政府预算卫生支出的比重从49.57%下降到38.58%。从人均卫生事业费来看, 以2007年为例, 全国平均水平为86.87元, 重庆市仅为72.76元,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11元, 在西部12个省市中列第8位。[3]
近年来, 各级财政对农村卫生院的投入逐年有所增加, 使农村卫生院的基本状况得到了有效改善。如2000~2006年, 重庆市各级财政对乡镇卫生院的补助逐年增加, 年均增长幅度达27.62% (见表1) 。但从总体情况看, 对乡镇卫生院的财政投入仍显不足, 乡镇卫生院占政府卫生总投入的比例仍显过低, 致使相当一部分卫生院的医疗设备和基础设施比较陈旧落后, 难以承担起相应的职责。以2003年为例, 当年全市地方预算内财政支出391.36亿元, 而财政对卫生拨款只有7.308亿元, 仅占财政支出的1.86%, 远远低于占财政支出5%的目标。财政对卫生拨款的7.308亿元中, 乡镇卫生院只有1.35亿元, 占总投入的18.63%。又如2007年, 全市各区县本级财政投入卫生事业总经费约11.19亿元, 其中, 投入农村卫生事业经费为3.24亿元, 而投入乡镇卫生院的经费只有2.60亿元, 仅占区县卫生财政投入的23%。根据国际经验, 要确保卫生系统的公益性和公平性, 政府对卫生系统的投资不能低于卫生总费用的50%, [4]由此可见, 公共卫生和农村卫生经费的投入严重不足。由于投入不足, 且投入结构不合理, 导致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 分布不均。
资料来源:《医疗机构收入支出总表》, 重庆市卫生统计资料汇编 (2000-2006) , 重庆市卫生局。备注:①乡镇卫生院的总收入=财政补助+上级补助+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其他收入;业务收入=医疗收入+药品收入。②本表中, 财政补助=财政补助+上级补助。
2.财政投入不足, 以药养医是乡镇卫生院的主要筹资方式
从各级医疗机构的收支情况来看, 在财政卫生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 全市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收支都是亏损, 药品收支都有结余 (见表2) , 因此, “以药养医”就成了最主要的经费补充渠道。由于各级财政对乡镇卫生院的投入不足, 导致乡镇卫生院过度依赖药品收入。自2000年至2006年间, 乡镇卫生院的药品收入占到了乡镇卫生院收入的48.7%, 其中, 一半以上的年份还超过了50%, 是同期所有医疗机构中最高的 (市级医院药品收入占45.97%, 县级医院占44.79%) (见表3) 。考虑到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技术水平的有限, 加之其作为农村地区基本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提供者的特殊地位, 过高的药品收入比例正凸显出我国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窘境。
资料来源:《医疗机构收入支出总表》, 重庆市卫生统计资料汇编 (2000~2006) , 重庆市卫生局。
资料来源:《医疗机构收入支出总表》, 重庆市卫生统计资料汇编 (2000~2006) , 重庆市卫生局。
3.职工的社会保障费用超过乡镇卫生院的承受能力
部分地方乡镇卫生院职工的社会保障经费财政没有补助, 由单位自筹经费予以解决。如重庆市39个有乡镇卫生院的区县中, 2007年只有23个区县乡镇卫生院的职工被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 有28个区县乡镇卫生院的职工进入了城镇医保体系, 其中, 还有区县是部分进入, 有10个区县是由卫生系统自筹养老保障。2007年, 全市乡镇卫生院退休职工月平均退休工资要由财政补助610.51元, 占退休工资的56.4%, 而在职职工当月平均财政补助工资只有348.93元, 占在职职工收入的24%。对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单位缴费部分, 中央虽然没有明确的政策, 但重庆市不少地方都已经按照乡镇卫生院的实际需要和困难, 不同程度地由财政安排了各种社会保障的单位缴费部分的经费。以重庆市农村卫生事业改革非常成功的黔江区为例, 该区乡镇卫生院退休职工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单位交纳部分全额纳入了卫生事业费预算, [5]在职职工也全部进入了城镇养老保险和医保体系, 由乡镇卫生院和财政共同负担在职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单位缴费部分。但根据笔者的调查, 重庆市黔江区乡镇卫生院的自筹比例仍然过大, 2007年平均每家乡镇卫生院每年要负担养老保险经费4.28万元、医疗保险经费1.29万元, 两项之和约5.57万元, 这就远远超过了乡镇卫生院的承受能力 (见表4) 。
4.财政保障机制的公平性还需要进一步增强
从卫生费用总额分配的构成上来看, 乡镇卫生院获得的卫生费用还不到10%, 与城市医院相差巨大。[6]尽管市级医院获得的财政补助占其收入结构的比例呈现下降的趋势, 但考虑到机构数量和收入的绝对总量, 不同类别的机构之间获得的补助差距较大。由于没有规范的财政补助标准以及各地经济实力上的差异, 各个卫生院能得到的财政补助差别也很大, 不仅绝对公平无法体现, 就是相对公平也缺乏衡量的标准。也就是说, 不仅在不同的区县, 承担同等任务的乡镇卫生院获得财政补助的水平大不一样, 就是在同一区县, 不同乡镇卫生机构之间, 获得的补助水平也有差距。可以说, 政府对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补助上的不平衡, 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公共财政对农村居民卫生补助的不公平。
三、政策建议
1.明确乡镇卫生院的定位
乡镇卫生院作为综合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服务的农村基层卫生组织, 从职能上看, 由于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具有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的特性, 是典型的公益性事业机构, 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 这一点应该作为确定乡镇卫生院财政投入机制的依据。
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特性也决定了应当由政府承担最主要的财政保障责任。首先, 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国际公认的基本人权, 保障城乡居民的基本健康权利是政府的责任;其次, 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具有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的经济属性, 从政府和市场的责任边界来看, 由市场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将带来供给不足或失去其公益性, 因此, 政府必须安排必要的财力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第三, 政府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也体现了党和政府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执政理念。
2.合理划分中央、省市、区县对乡镇卫生院财政补助的职责
政府的主要卫生职责是承担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 对承担相应职能的医疗卫生机构予以全额和定向补助, 此外, 还应加快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险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等, 切实保障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按照财权支出与事权对等准则, 中央政府的主要卫生事权包括:公共卫生的提供、组织与管理, 基本医疗服务的补助, 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助, 农村地区、落后地区的卫生经费补助等。省级政府的主要卫生事权包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补助, 地方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 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助,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医学科技和人才队伍建设等。区县政府的主要卫生事权包括: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机构的人员经费、日常工作经费, 对经济贫困群体进行医疗救助等。对乡镇卫生院的财政补助责任应按照“谁负责谁承担”的原则予以落实, 凡应由市级政府及其有关职能部门负责具体实施的项目, 应由市级政府承担相应的经费;应由市、区县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具体负责实施的项目, 则应由当地政府承担相关的经费;需由市和区县共同来实施的项目, 应按照各自的职责共同承担相关的经费等。
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财力情况还不很平衡, 各地对乡镇卫生院发展方面的投入差距也比较大, 因此, 在乡镇卫生院的发展上, 总的原则还是要结合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和财力可能来进行, 但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缩小这种差距, 特别是在基本的医疗卫生保障方面, 应使全市的农村居民享受到大体同等的保障水平, 财政的转移支付政策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多年来, 中央和省级财政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的方式, 对欠发达地区在财力上予以了支持, 有效地缓解了地区之间在农村卫生事业发展上的差距。同时, 鉴于目前我国财权向上层集中, 许多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应加强中央和省级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 [7]省级财政对于乡镇卫生院的转移支付也应该不断加大。
3.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 实行“预算式收支两条线管理”
财政保障方式要研究的主要是补助对象和补助形式的问题。目前, 农村卫生财政补助在补助对象方面, 既有补需方的, 如新型合作医疗补助、医疗救助等;也有补供方的, 如预防保健人员的补助、卫生院职工的社会保障经费、离退休人员的退休费用、设备项目补助等;还有既补需方也补供方的, 如计划免疫接种等。在如何补的方面, 既有定额补助、专项补助, 也有定项补助, 还有购买服务式补助等。笔者认为, 应当区分乡镇卫生院承担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大力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试点工作, 实行不同的补助办法。
按照“低水平、广覆盖、高效率”的原则, 在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优先排序的基础上, 应针对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 结合基本诊疗技术和基本药物, 探索建立适合乡镇卫生院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基本医疗服务包。对于公共卫生服务包, 包括预防接种、结核病防治、性病和艾滋病防治、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学生体质监测等, 应当主要补供方, 即由地方财政保障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人员的全部工资、社会保障经费、机构运行和工作经费后, 由基层医疗机构免费向农村居民提供。对于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康复服务、妇女保健、老年保健、慢性病管理等服务内容, 则应由财政保障在乡镇卫生院中除公共卫生人员以外的其他人员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社会保障、部分运行和工作经费后, 可对相关服务实行公共卫生服务券制度, 向基层医疗机构购买服务, 由基层医疗机构免费向农村居民提供。对于基本医疗服务包, 主要应当补需方, 即由各级财政保障乡镇卫生机构人员岗位工资、社会保障费用、基本建设经费、设备购置与运行经费后, 乡镇卫生机构则应在剔除人力成本后, 重新核定服务价格, 即在现行收费价格基础上, 降低收费, 低价向城乡居民提供服务。
由此, 笔者建议:对乡镇卫生院实行“预算式收支两条线管理”, 通过建立绩效考评分配体系, 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 确保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和服务效率。目前, 这种财务管理方式在黔江农村卫生改革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形成了“黔江模式”, 得到了充分肯定。
4.建立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
从目前的情况看, 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的基本社会保障问题相对比较突出, 且全国各地的保障水平差异较大, 这与保障费用的资金来源有着密切的联系。基本医疗、基本养老等社会保障不仅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 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其社会意义较强, 理应纳入公共财政的保障范围。各省市应制定统一的政策, 对乡镇卫生院编内职工的社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和岗位工资由区县财政全额承担, 列入年度预算, 切实予以保证。
5.保障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设备投入
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投入是其正常运行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其特点是投入时间比较集中, 一次性投入的资金量较大。从目前的现状来看, 依靠乡镇卫生院自身的力量来解决这方面的投入是普遍难以承受的。因此, 应当坚持按标准建设, 坚持由财政足额安排建设资金, 以利于控制建设规模和投资、利于乡镇卫生院的正常运行。对地方财力有可能或乡镇卫生院经营效益较好且有能力通过其自身的服务收入和适当负债来改善设施的, 也可适当提高建设的标准, 以提高其服务的质量。从健全费用的补偿机制来看, 应当着手测算各项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相关设备成本, 并据以调整财政的补助标准,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给予补贴。
参考文献
[1]重庆市医疗卫生领域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措施调研报告[R].重庆市卫生局, 2008.
[2]黄晓光, 周绿林等.卫生经济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3]重庆市2006年卫生总费用分析报告[R].重庆市卫生局, 重庆医科大学, 2008.
[4]马进, 卫生系统问题诊断与改革政策建议[J].中国卫生资源, 2006, (09) .
[5]张亮, 刘运国.重庆市黔江区农村卫生政策及管理改革案例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7.
[6]重庆市2006年卫生总费用分析报告[R].重庆市卫生局, 重庆医科大学, 2008.
“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出炉 篇10
2015年12月28日,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公布了“2014-2015年度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名单, 全国1300所乡镇卫生院榜上有名。2014年8月, 国家卫生计生委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活动。根据“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标准, 经过逐级审核、现场抽查、公示等程序, 遴选出1300所乡镇卫生院为“2014—2015年度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
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出, 乡镇卫生院承担着为辖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等服务的重要职能, 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中发挥着上联下通的枢纽作用。“2014—2015年度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功能定位明确, 管理规范, 服务水平较高, 医改任务落实较好, 群众满意度较高, 能代表目前全国乡镇卫生院的管理和发展水平。希望被通报的乡镇卫生院能够继续加强内部管理, 不断改善服务条件, 提高服务质量, 为全国的乡镇卫生院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乡镇卫生院继续教育 篇11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护理现状;对策
乡镇卫生院是我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网络的枢纽,在农村卫生事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担负着农村乡镇的医疗、保健和防疫任务。随着乡镇卫生院医疗护理工作的不断开展,迫切需要具有多学科知识的高素质护士担任护理工作,而目前乡镇卫生院的护理工作现状不容乐观,护理质量严重滞后于二、三级医疗机构。现将农村乡镇卫生院的护理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报告如下:
1乡镇卫生院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护理人员基础操作不规范大部分护士忙于执行医嘱,在操作时,为了省时省力,忽略操作细节,违反操作流程,表现为无菌操作时不戴口罩、不洗手、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等。
1.2病情观察不仔细护士对患者的病情了解不够深,重点不突出,不能预见潜在问题的发生。
1.3晨晚间护理不到位大部分护士认为,治疗是必须完成的工作,但晨晚间护理不是必须完成的工作,即把生活护理看成可做可不做的事。
1.4忽略健康教育护士把健康教育看成是多余的事,健康教育往往流于形式,患者不了解自我保健及护理知识。
1.5心理护理不医落实 护士不能真正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沟通,不能够建立和谐关系,患者的心理护理被忽略。
2乡镇卫生院护理工作问题分析
2.1护理人员素质相对偏低目前,在我市乡镇卫生院工作的护理人员,有一部份未经正规中等专业卫生学校毕业,因此,专业理论基础相对薄弱,不知道某种疾病应观察的重点是什么,对病情缺乏预见性。二是部分护士对于一些用药的剂量都不能准确计算。三是无护士执业证单独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约占全市乡镇护理人员的四分之一。四是深造机会少,护士忙于日常工作,学习机会少。
2.2护理人力不够我国护士短缺已经成为严峻的问题,在乡镇卫生院更是如此,普遍存在护理人力资源紧缺的现象,由于那些自身素质较好的护理人员都不愿意到农村卫生院工作,即使有一些刚毕业的无奈到了卫生院,一旦考取了护士职业证书也会离开。随着护理专业的发展,护士的工作职能和范围不断扩大,工作内涵得到延伸,而护士编制却未增加,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导致护理人力严重不足。
2.3护理管理缺陷乡镇卫生院护理工作缺陷的一个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是护理管理的缺陷。很多乡镇卫生院无护士长等护理管理人员。护士只有一人负责排班,保证每天有人上班即可。至于基础护理、病房管理、健康教育、整体护理、心理护理、人文关怀、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等没有人强调和重视,护理危机意识不强,护理人员的责、权、利没法落实;护理各项制度、质量标准(缺乏切合实际的管理制度和质量考核标准)落实较差、执行不力,缺乏监督和约束机制,检查考核只是走过场,未落到实处,质量提高较难保证。
3解决乡镇卫生院护理工作问题对策
3.1加强宣传教育、提倡奉献精神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形式开展职业素质和道德教育,还可以树先进、评标兵,在护理人员中产生共鸣,强化护士对基础护理工作的认识。
3.2强化三基训练对于已经从事护理工作的在职人员,定期组织基础理论学习,组织基本技能操作训练,进行呀考试、考核,管理者要鼓励在职人员继续深造,激励与调动护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3.3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在保证临床一级护士人数基础上,合理安排班次,推广弹性排班制,做到按需排班,做到劳逸结合。另一方面应建立完善后勤支持系统,使护士摆脱非专业性护理工作,保证有更多的时间为患者提供直接护理。
3.4稳定护理人员队伍 卫生系统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要纠正重医疗、轻护理的观念,重视护理人员,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在薪酬方面要予以休现,特别是政府对于长期从事农村基层卫生护理工作的人员,在工资、晋升方面要实行倾斜政策,鼓励在基层工作的护理人员,从而稳定基层护理人员队伍。
3.5加强护士准入制度的管理严禁无护士执业证人员单独工作,医疗机构不得允许未取得护士职业证书的人员在本机构从事诊疗技术规范规定的护理活动,护士执业,应经执业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证书。
3.6强化护理管理开展制度化管理,即通过制定和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来实施管理,大到救抢危重患者的操作程序,小到日常用物的定位放置等,都有严格细致的规章制度,实行用制度管理人,避免人管人的局面。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基础护理工作的管理国度,要把基础护理工作同护士的晋升、薪金挂起钩来,真正做到奖勤罚懒,责任分明,确保护理工作高效、优质的顺利开展。
4总结
通过对乡镇卫生院护理的现状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近年来,护理工作引起并得到了领导的重视,乡镇卫生院的护理人员从少到多在逐步增加,护士队伍逐渐稳固,护理工作正在不断规范,护理质量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吴亚君.服务型领导管理特征与人性化护理管理[J].护理管理杂志,2007,7(3):26-27.
[2]殷磊.護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9.
[3]陈维英.基础护理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2-13.
乡镇卫生院绩效管理研究述评 篇12
自新医改启动以来, 全国各级政府对乡镇卫生院的财政投入不断增加。2009年全国乡镇卫生院财政补助收入为205亿元, 2012年已超过640亿元。随着政府财政补助经费的到位, 困扰农村卫生服务发展的资金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夯实, 卫生院的人员经费和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也有了切实保障, 但是其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在新医改启动后的3年间, 我国乡镇卫生院的诊疗人次数占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数的比重却一直处于下降趋势, 2009和2012年分别为15.98%和14.05%, 入院人数比重也出现了同样的发展趋势, 两年占比分别为28.73%和21.70%[3]。
由此可见, 乡镇卫生院的卫生服务绩效已成为我国农村医改的软肋, 然而政府有关部门对如何监管乡镇卫生院是否履行应有的职责与功能缺乏相应的手段和机制[4]。在此背景下, 新医改对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提出了指导意见和要求。2010年, 国务院在《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意见》中首次提出要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考核和激励机制。经过2年的发展, 2013年, 国务院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中再次提出了要创新绩效考核机制以巩固完善基层医改成效。因此, 实施乡镇卫生院绩效管理已经不仅仅是出于解决现实问题的迫切需要, 同时也是我国政府在新医改中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提出的政策要求。如果这一难题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 不仅乡镇卫生院走不出改革困境, 影响农村卫生体系的整体发展, 最终危害的还是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
1 绩效管理的相关概念
1.1 绩效的内涵
绩效 (performance) 作为专业术语, 最早出现在工商企业中[5], 现已在各行各业的管理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绩效本身是一种客观存在, 但这种客观的绩效水平需要经过评价者的主观评价, 形成绩效信息, 才能对管理决策产生影响[6]。因此, 针对“什么是绩效”这个问题, 一直以来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直到Brumbrach在《绩效管理》一书中对绩效的内涵做出了较为全面的论述[7], 被国内外学者所普遍接受。他认为“绩效包含行为和结果两个方面。行为由从事工作的人表现出来, 将工作任务付诸实施。行为本身也是结果, 能与结果分开进行判断。”也就是说, 在对卫生服务绩效进行管理时, 既要考虑产出, 也要考虑投入, 即在管理实践中应该做什么和如何做[8]。
1.2 绩效管理的定义
在对绩效内涵的理解不断深入的基础上, 研究者们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提出了“绩效管理”的概念。随着人们对管理学理论和管理实践的重视, 绩效管理逐渐成为一个被广泛认可的管理过程[9]。绩效管理 (performance management) 是指基于组织的战略目标, 通过员工与管理者达成关于目标、标准和所需能力的协议, 在双方相互理解的基础上使组织、群体和个人取得较好工作绩效的循环往复的管理过程[10]。绩效管理的核心思想对绩效的持续改进, 基于这一思想形成的绩效管理模型是一个动态的闭合循环系统, 包括绩效计划、绩效执行、绩效评价和绩效反馈4个环节, 绩效沟通贯穿其中。
2 国内乡镇卫生院绩效管理研究现状
在绩效管理模型中, 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与指标体系的建立是绩效计划环节的主要工作内容。我国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日趋广泛, 已经形成了基本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如2006年, 冯占春等人采用“卫VIII项目”中央专家组研发的《农村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质量自我评价表》对甘肃省岷县5个中心乡镇卫生院的卫生服务质量现状和改进情况进行了评价[11];此后, 王静等人又通过文献研究和Delphi专家咨询法, 从结构质量、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三方面构建了一套较为科学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乡镇卫生院服务质量评价体系[12];李彬等人则利用2008年国家第四次卫生服务调查资料, 以进行乡镇卫生院规划设置为研究目的, 按照社会效益、工作效率和经济运行3个模块, 建立了乡镇卫生院综合评价指标体系[13]。
但是, 绩效计划不等于绩效评价, 二者是绩效管理模型中两个不同的环节。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的起点, 而绩效评价则是下一个绩效管理循环开始的基础。建立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之后, 如何制定各绩效指标的标准, 如何让乡镇卫生院院长理解并接受, 县卫生局有关部门如何实施绩效考核, 考核结束后如何利用指标体系收集的数据结果进行科学、合理和全面的绩效评价, 这些问题都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14]。
在绩效评价环节上, 国内现有的研究多局限在基于横断面调查的结果分析上, 缺乏与绩效目标和绩效标准的联系。有些学者的评价研究只针对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这两项重要职能中的一项展开, 或者仅利用指标体系中部分指标的改变情况来衡量某一绩效周期内乡镇卫生院的绩效状况, 并且在评价指标的选取上缺乏理论依据[15]。
对于绩效执行和绩效反馈环节的研究, 有国外学者指出, 我国卫生部门的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存在执行力不足的问题[16], 但目前国内还没有学者进行过系统的论述。可能的原因是, 部分卫生部门管理人员以及研究人员对绩效管理的基本思想概念模糊, 存在认识误区, 将绩效评价与绩效管理混淆。因此, 在管理实践中, 体现不了绩效管理作为一个动态闭环系统的特点, 对绩效沟通和绩效改进工作的重视不够, 绩效管理的4个主要环节存在脱节的现象。
除了易将绩效评价环节与绩效管理系统这两个概念混淆, 国内研究人员对绩效评价本身也存在认识误区, 即将作为绩效管理环节的绩效评价等同于绩效管理实施后的效果评价。前者是对一个绩效周期内被管理者的工作绩效进行评判, 而后者则是对绩效管理这一项制度政策从设计、实施到产出各个环节的系统性、综合性的评价。不仅在评价目的和评价内容上有很大的不同, 在评价方法上也有显著差异。虽然有学者开展了回顾性研究[17], 并应用了数据包络分析和TOPSIS等较为先进的研究方法[18,19], 但都没有能够运用较为科学、客观的分析方法研究国家其他宏观卫生政策、本地区本机构的卫生资源状况以及时间趋势对乡镇卫生院绩效水平和绩效管理实施效果的影响。
3 国外初级卫生保健机构绩效管理研究现状
3.1 荷兰
荷兰卫生保健质量研究所在本国65名全科医师或团队中实施了“参与性按绩效支付项目” (Participatory Pay-for-Performance Program) , 进行绩效管理干预研究。在项目方案设计和效果评价上, 邀请纳入项目的全科医师或团队共同参与[20]。
该项目包含绩效测量、绩效评价与经费补偿两大模块。在绩效测量环节, 收集的绩效数据包括临床服务、综合管理和患者体验。在绩效评价与经费补偿环节, 特色的工作内容有: (1) 对临床服务、综合管理和患者体验这三个维度分开评价, 分值分配为2∶1∶1。 (2) 各维度的门槛值均为所有考核对象平均分值的第25个百分位数。 (3) 将考核总分划分为7个等级, 得分在最低一级的考核对象将无法获得经费奖励, 从第二级开始, 每一级的奖金以1 000名服务人口为计算基础, 按比例递增, 最高一级的奖金额度为医师或医师团队工资的5%~10%, 约为每1 000名服务人口发放6 890欧元。 (4) 考核对象在考核结束后4个月收到反馈, 并有申诉的机会。 (5) 考核既重视质量现状也重视质量改进情况, 分值比例为3∶1。此外, 项目也明确了与考核结果挂钩的奖励经费不会从其他补偿经费中扣除, 并且考核对象可以自由支配获得的奖金。
通过对比基线数据和项目实施1年后的绩效评价结果, Kirschner等人发现, 临床服务和患者体验指标均值有显著提升, 但基线水平越高的指标, 其提升幅度则越小。此外, 全科医师团队规模越小, 改进幅度越大[20]。
3.2 西班牙
西班牙于1991—1995年在其初级卫生保健中心实施了“持续质量改进”项目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以下简称“CQI”) [21]。项目首先成立了CQI领导小组, 负责项目协调。纳入项目的初级卫生保健中心也参与了方案设计。为促进领导小组与各中心的沟通, 每个中心又成立了分委会, 3名分委会负责人也随后加入了CQI领导小组。每个分委会都有权力提出本机构需要监测的工作内容, 并与领导小组共同制定绩效指标。在项目正式执行以前, 各机构医护人员和领导小组就绩效指标的评价标准达成了共识。一旦发现质量问题, 领导小组会与相关的医护人员商讨应立即采取何种改进措施。共有6块工作纳入绩效评价, 分别是婴儿保健、妇女保健、家庭随访、医护人员继续教育和病案管理以及患者满意度与信任感, 每块内容包含1项或多项指标, 但各初级卫生保健中心并没有在同一时间对所有指标进行测量。
有学者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21], 研究发现项目执行5年后, 妇幼保健和病案管理工作有了显著改善, 患者满意度和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也有明显提高, 家庭随访记录和继续教育仍有待加强。研究还发现, 领导小组和分委会的协作与沟通使得项目在面临种种困难与挑战的同时能够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初级卫生保健中心成员参与制定了部分项目内容, 这一活动也显著提高了医护人员在改善卫生服务质量上的积极性。
3.3 海地
针对卫生机构的按绩效支付项目 (performance-based financing, 以下简称“PBF”) 于1999年被USAID引入海地, 在2005年推广到海地全国27家非政府组织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以下简称“NGOs”) 中实施[22]。项目内容包括:定期、准确和及时地监测和报告;向卫生机构提供技术支持, 帮助他们理解、制定并达到项目目标;如果目标没有实现, 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制定一个创新性的激励指标选择机制。
海地PBF项目在费用支付方式上与以往的PBF项目有所不同。海地项目不针对某一具体指标的完成情况拨付经费, 而是对某个机构的服务总成本进行测算, 在此基础上提取5%的经费按照该机构年底的考核结果予以发放。考核主体每年会与各个机构共同决定本机构今年的考核内容和目标值, 并沟通激励方案。考核内容虽然以妇幼保健为主, 但都是各机构当前工作的薄弱环节, 包括预防接种、产前和产后保健, 以及住院分娩。卫生部每年年底在考核内容中随机抽取4~5个指标, 根据该机构抽取指标的完成情况给予经费奖励, 且各机构抽取的考核指标并不相同。该种支付方式规避了卫生机构不重视非经济激励服务项目的风险, 并且降低了卫生机构数据造假的可能性。
有学者研究发现[22], 在2008—2010年间, 海地PBF项目机构比非项目机构在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的数量上增加了39%。通过定性访谈发现, 参与海地PBF项目的卫生机构负责人一般都会将绩效指标分配给具体的卫生服务提供人员, 组织召开常规会议, 监测评价员工绩效, 并与员工一同面对工作中的困难, 帮助员工制定实现目标值的具体策略。这些由PBF项目带来的管理上的转变也是初级卫生保健机构实现绩效改进的关键动力。
3.4 国外研究总结
根据上述研究可以发现,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低收入国家, 已在其初级卫生保健机构中对绩效管理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应用。尽管开展的管理实践活动各具特色, 活动进程并不一致, 但绩效管理的4个主要环节以及绩效沟通和绩效改进均能够有所反映和体现, 并且绩效管理实施效果较好。然而, 也有部分国家和国际组织虽然制定了能够反映初级卫生保健系统或机构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但是该套指标系统的出台仅仅是为了进行绩效评价, 或对绩效指标的设置提出指导性意见。如韩国的“初级卫生保健评价工具” (Korean Primary Care Assessment Tool) [23], 以及经济合作组织国家 (OECD) 向其成员国推广的“卫生保健质量指标项目” (Health Care Quality Indicator Project) [24]等。至于如何将指标体系向考核对象做沟通和解读、如何操作绩效评价、如何应用评价结果、如何制定绩效改进计划, 以及如何实现改进绩效的目标, 均没有后续的研究给出证据支持。而这也是国内该领域研究中最主要的局限性之一。
4 未来研究展望
尽管按照新医改政策要求, 全国各县级政府有关部门已开始逐步推进本地区乡镇卫生院的绩效管理工作, 但当前我国乡镇卫生院绩效管理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 未能真正发挥出促进乡镇卫生院改善服务质量和提高服务效率的目的。因此, 在下一阶段的研究中应当重点探索如何实施乡镇卫生院绩效管理, 以及如何建立绩效管理实施效果评价机制。
4.1 以持续改进为导向
首先应当加强卫生管理者对绩效管理作为一个动态闭环系统的认识, 将持续改进的核心理念融入管理工作中。政府卫生部门对乡镇卫生院进行督导时需要调整评价方式, 不需要每一次督导时对所有的绩效指标都进行测量, 而是应当根据上一评价周期发现的各乡镇卫生院存在的突出绩效问题进行跟踪考核, 监测乡镇卫生院的改进情况。其次, 针对实际值普遍低于目标值的绩效指标, 应当重新考虑目标值的设定, 以是否可实现和是否能够激发乡镇卫生院改进相关工作的积极性为设计依据。
4.2 落实与完善绩效沟通
在绩效反馈阶段, 应当一改原先的单向沟通为双向交流, 即除了政府卫生部门领导向乡镇卫生院院长反馈绩效评价结果以外, 还应当允许乡镇卫生院院长对考核结果进行申诉, 并提出在乡镇卫生院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指导改进方面, 卫生行政部门不仅要制订改进计划, 还要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如邀请中医院医师对乡镇卫生院承担公共卫生工作的人员进行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等。
4.3 创新效果评价机制
如前所述, 绩效评价与绩效管理实施效果评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在方法上也存在显著差异。目前国内学者还没有研制出一套系统、客观和可行的效果评价工具, 多数是对乡镇卫生院绩效现状的描述性分析。应当通过高质量对照组的设立, 比较与未实施绩效管理的乡镇卫生院在绩效水平和绩效改进上的差异。此外, 还应当对影响乡镇卫生院绩效的因素进行分析, 特别是国家宏观卫生政策和当地卫生资源配置状况, 从而能够更加客观地评价乡镇卫生院绩效管理的实施效果, 找出制约乡镇卫生院绩效改进的因素, 形成乡镇卫生院长效发展机制。
摘要:在阐述乡镇卫生院绩效管理的战略地位的基础上, 对我国乡镇卫生院绩效管理的研究进展和现存问题进行了剖析, 对国外同级别机构, 即初级卫生保健机构绩效管理的现状进行了案例介绍和经验总结, 最后提出了下一阶段我国乡镇卫生院绩效管理实践的重点内容与方法, 包括以持续改进为管理目标, 落实并完善绩效沟通, 以及创新绩效管理实施效果评价机制, 由此为形成乡镇卫生院长效发展机制和巩固基层医改成果提供了决策依据和参考。
【乡镇卫生院继续教育】推荐阅读:
基层乡镇卫生院07-11
中心乡镇卫生院05-31
全国乡镇卫生院10-14
省级示范乡镇卫生院06-14
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07-02
乡镇卫生院学习计划10-06
乡镇卫生院卫生工作汇报08-27
乡镇卫生院 工作总结08-28
乡镇卫生院的管理问题07-07
乡镇卫生院内部控制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