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忠孝之辩看儒家思想对佛教忠孝观的影响

2024-06-27

从忠孝之辩看儒家思想对佛教忠孝观的影响(通用10篇)

从忠孝之辩看儒家思想对佛教忠孝观的影响 篇1

浅述净明道的忠孝思想及现代价值

净明道派出现于南宋时期,它以盛传东晋许逊升仙为起因,以江西南昌西山为活动中心,尊奉许逊为教祖,仅次于正一道教主张道陵.宋徽宗政和二年(11),敕封许逊为“神功妙济真君.”净明道主张修道为人应以“忠孝为本”,并尊祟许逊所授“忠孝廉慎”.<太上灵宝净明清序>对净明道旨要说:净明者,无幽不浊,纤尘不染.认为孝悌为修炼行道行持之秘要.净明道融合儒学,倡导将“忠孝”的伦理实践作为步入道门的主要修行法则.净明道在道教史上为重要的一派,它有自成一体的.教义体系、道书道经、修炼方式以及符篆法术,本文试就净明道忠孝的思想及其对现代社会的作用做一些探讨.

作 者:杨世华 作者单位:刊 名:中国道教 PKU英文刊名:CHINA TAOISM年,卷(期):2002“”(6)分类号:B9关键词:

浅谈“忠孝雅诚”教育 篇2

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渗透

古人云:“忠则尽命”、“孝当竭力”、“君子安雅”、“诚者自成”这是对“忠、孝、雅、诚”四个字最好的注解。这四个字是先人数千年殚精竭虑所凝结成的道德精华,是中华民族底蕴深厚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灵魂,也是中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应该结合教学实际将“忠孝雅诚”教育渗透于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做事,让学生学会做人。

在现实教学中,我们面对的中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可塑性,在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形成初期,不断强化他们的思想品德是十分必要的,“忠孝雅诚”中的“忠”是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职守,守法遵规;“孝”是孝顺父母,孝亲敬长,团结友善,家庭和睦;“雅”是语言儒雅,行为高雅,文明交往,遵从礼仪;“诚”是诚实守信,真诚待人,民主平等,诚智合一。这四方面的内容是我们的成人之本,立人之基。因此“忠孝雅诚”教育就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它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实践磨砺,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修养,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对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一些浅显的认识。

一、初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忠孝雅诚”教育的必要性 1.教学性质决定了必须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忠孝雅诚”教育。

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主渠道,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标志。德育工作能真正体现实效性,在思想政治课中加强“忠孝雅诚”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与其他课程相比,思想政治课更应该体现对“忠孝雅诚”教育的渗透,否则只有空洞的理论说教,达不到与学生的共鸣,更达不到思想政治课德育教育的目的。

2.教学原则决定了必须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忠孝雅诚”教育。

知行统一原则是思想政治学科的一个重要原则。我们把传授课本知识同“忠孝雅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能达到知行统一的良好效果,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也能很好的体现出来。思想政治课教学,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不仅要解决“知”与“不知”、“信”与“不信”、“行”与“不行”的矛盾,特别是在渗透“忠孝雅诚”教育中,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忠贞爱国、孝亲敬长、行为文雅、诚实守信”的情感,这样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3.教学内容决定了必须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忠孝雅诚”教育。

现行人教版思想政治课教材编排有“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三大块内容,第一块内容:“成长中的我”,要求学生能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学习调节情绪,增强调控自我、承受困难和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品质:培养自尊、自立、自强精神、能够分辨是非,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等。第二块内容:“我与他人的关系”,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学会人际交流与沟通,善于与人合作,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知道孝敬父母和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能够尊敬父母和长辈,做一个诚实的人,学会关心,尊重、宽容他人,乐于助人,与人为善等。第三块内容:“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要求学生认识成长的社会环境,提高生活适应能力,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关心祖国的发展和命运;激发社会正义感,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使命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认识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立志报效祖国等。对以上这些内容进行整理分类,也就是忠、孝、雅、诚四个方面的内容的拓展、升华。

二、初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忠孝雅诚”教育的具体措施 1.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在渗透“忠孝雅诚”的教育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善于采用灵活多变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而且形式可以不拘拟于课堂,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忠孝雅诚”的重要性,还可以使用电影、电视、多媒体以及挂图,实物等手段,直观形象地把学生带进某种特定的情境之中,以具体的形象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洗礼。例如:在讲解“改革开放”时,我就以《春天的故事》和《走进新时代》两首歌曲配合教学,使学生明白“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让学生从歌声中了解到我国的改革开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2.选取有说服力的典型事例

在渗透“忠孝雅诚”的教育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要选取一些学生所关注和感兴趣的典型事例,这样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又能激起孩子的情感共鸣,调动了学生对“忠孝雅诚”教育的重视,从而使他们的道德情感迸发,这样也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课的魅力。例如:在讲解民族精神时,我选择了讲述“刘翔完美实现了黄种人在直道径赛项目上的飞跃,李婷、孙甜甜的女双网球冠军,女排极度心跳的两次大逆转,再次激动人心地诠释了”女排精神”,孟关良、杨文军打破欧美人在皮滑艇项目上的垄断„„十几天中,奥运赛场上,五星红旗一次次升起,《义勇军进行曲》一次次奏响,民心为之激越,士气为之振奋”。这一段话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更激发学生为中华崛起而奋发读书。

3.注重课堂教学氛围调动

在渗透“忠孝雅诚”的教育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关注自己的课堂氛围,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配合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产生一种发自内心想接受教育的冲动,并不断地去努力实践,才能达到我们的德育教育目的。例如:在讲解“当代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时,我选择了《毕业歌》作为这节课的结束,“巨浪,巨浪,不断地成长,同学们,同学们,大家起来,肩负起天下的兴亡„„”这豪迈的歌声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

4.运用有特色的教学语言

语言能够打动人心,完全是因为它饱含着一种激情,一种心灵深处的心声,是一种灵魂和情感的流露。而在渗透“忠孝雅诚”教育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有特色的教学语言也是教育是否可以成功的重要环节,如讲解“维护国家尊严”时采用慷慨激昂,义愤填膺的教学语言;讲解“新中国的发展”时采用扬眉吐气,兴奋不已的教学语言,在讲解“与父母架起沟通桥梁”时,采用循循善诱,娓娓道来的教学语言,等等,其达到的教学效果比那种平铺直叙地讲解,更富有启发性,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忠孝小学生演讲稿 篇3

这屹立在东方五千年的泱泱华夏,在上古时代就有了忠孝之说。在那个禅让制的时代,唐尧选择了虞舜做他的接班人,虞舜不仅日夜照顾他双目失明的老父亲,对待三番五次想要害他的弟弟和继母也极其和善。当娥皇和女英嫁入他家,他亦要求妻子孝敬公婆,并不因为身份高贵而迁就她们。当唐尧命其掌管行政事务,他十分注意选拔人才。后来成了受人尊敬和爱戴的君主。

古今以来,凡是忠孝之人,皆被委以重任,历代开国君主,哪个不是忠孝至及之人,历史已经证明原本就受人尊敬的忠孝之人,若能再为国民做一番大事,那边赢得了生前身后名,成为万事歌颂之英雄。在我看来,“忠”是建在“孝”的前提之下的。怎样做到孝呢?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是千千万万英雄的接班人,对于现在我们,孝能做到也知道怎样去做,许多人去对“忠”哀声叹气,其实忠于班级,忠于社会,就是实现我们理想的正确选择。

“孝”——什么是孝,不就是一个字吗?又有什么意义呢?

“不!”它的意义大得很,不光是一个字,而且是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呢!世界都充满“孝”。这其中也有更深刻的社会意义。比如孝顺父母是我们每个人的事情,就要从小开始,从点点滴滴做起,这样才不会留下一生的悔恨。除此之外,孝敬老人是我们人人都要做的一种义务,否则就会触犯法律,留下终生悔恨。所以,我们不要做那些后悔的事情,孝心,就从现在开始吧!

说起孝顺父母,这是一件长期的事情。因为你首先要有耐心不能怕唠叨,然后还要多和父母交流,使他们不必为你再担心。这说起来简单,可做起来却是一件永久的事情。

前面已经说到孝是忠的前提,那我们怎样做的忠呢?

“忠“:忠诚、忠良、忠恕。“忠”,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主张的一种优良品德。一提“忠”,人们往往想到“愚忠”,其实这是误解。在孔子看来,不只是对“君”,对普通的人、所有的人,都有一个“忠”的问题。孔子时代,“君”并不稀奇,到处是大大小小的“君”。其实,孔子很反对愚忠,对路对心才能忠。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忠”讲的是君王人民:“上思利民,忠也。”所谓忠,就是内心求善,外求尽职尽责。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精忠报国、舍生取义的优良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历代仁人志士的共同心愿。忠于事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是中华民族崇高的最高最神圣的价值追求。

“忠孝雅诚”诗歌朗诵节目串词 篇4

2、烟花三月何等之美,却掩饰不了离别的惆怅,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份惆怅随李白一起送送他的友人孟浩然吧!请欣赏四年级李萌同学带给我们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仰望星空有迷茫、有畅想、有信念、有期许,那就让我们一起追随温总理脚步来仰望星空吧!请欣赏五年级曾琪同学带给我们的《仰望星空》。

4、风笑了,雨哭了,太阳也能说话了,让我们一起来屏住呼吸聆听《太阳的话》

5、让我们怀着一颗热爱之心去拥抱祖国的富饶、荣光、自由,深深地道一句:“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请欣赏五年级全体同学为我们带来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

6、一地落花摇曳起熟睡的春天,“听,远处的鸟鸣在为你报晓!”请欣赏《春晓》

7、春的花、夏的雨、秋的实、冬的雪交替着带给我们一个变换的《四季》,有请一年级的小朋友来为我们带来《四季》。

8、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看,五年级的同学们正笑着、走着为我们带来春天的气息呢!下面请欣赏五年级同学带来的《春》。

9、“儿行千里母担忧”一首《游子吟》道出了多少母亲的心声呀!请欣赏四年级李辉同学为我们到来《游子吟》

10、一座古城牵动着亿万中华儿女的心,不管路有多远,也不管心在何处,我们都渴望去看一看。下面请欣赏一年级的小弟弟小妹妹带来的《我多想去看看》。

11、有一片田野我们播撒奋斗,浇灌汗水,收获希望,收获在这希望的田野上,请欣赏六年级的韦绪卉同学为我们带来的《在希望的田野上》

12、有一个地方给我们以知识,有一个地方赐我们以欢乐,它是知识的海洋,它是欢乐的殿堂,它是我们都爱的学校,请欣赏二年级同学带给我们诗朗诵《我爱我的学校》

13、子女是父母的牵挂,学生是老师的牵挂,病人是医生牵挂,不知六年级的皮选峰同学又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牵挂呢?有请皮选峰同学为我们带来《牵挂》

14、落寞的重阳节连着一份遥远的记忆——我的父老、我的乡亲,我的山东兄弟。请欣赏《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从忠孝之辩看儒家思想对佛教忠孝观的影响 篇5

各位刻碑客户,请你务必注意,为祖上刻碑,不是你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在石头上刻几个字就叫碑。格式不对的碑,就是一块没用的破石头。其实碑在中国大地上已有很悠久的历史了,碑有很多苛刻的讲究。下面对碑作一个局部的介绍,让要刻碑的客户对碑有一个大椵的了解。

碑文,是指刻在竖石上的文字。这种文字是专为刻碑而作。有些文章虽刻在碑上,但不是为立碑而作的,就不能叫作碑文。碑文这种体裁有文,有铭,又有序。立题时,看包括哪些形式而定,或直题为某某碑,或题为某某碑铭,或题为碑并序、铭并序之类,没有固定的格式,有的就不题碑铭等字,直书文章题目了。

墓碑,是碑文的一种。这类碑文是赞颂死者的,赞其人,不涉及成神显灵等怪事。写这类文章,往往溢美过誉。中国文学史上有两个写墓碑的大师,一个是汉朝的蔡邕,一个是唐朝的韩愈。蔡邕曾对卢子干、马日碑说:“吾为天下碑文多矣,皆有惭容,唯郭有道无愧于色矣!”因为只有《郭泰碑》是颂当其人的,其它的碑文则都颂非其人,可见他作墓碑大多是对人溢美过誉的。韩愈撰《柳子厚墓志铭》,转弯抹角地批评柳宗元参加王叔文改革集团一事。这批评虽然全是出于韩愈保守的个人偏见,很不持平,但是,作为碑文,他采用褒贬兼用的方法,打破只称人之善、不称人缺点的传统做法,却是值得提倡的。总之,不管褒也罢,贬也罢,以不失实为贵,以公允持平为美。

古人的墓碑、墓志都有定制。碑多是长方形,螭首龟趺。碑头用篆体书写某朝某官某人墓碑,叫做“篆额”。墓志较小,多为方形,刻石加盖,上写某官某人墓志,叫做“书盖”。有了“篆额”和“书盖”,碑文、志文的前面就不必再刻题目了。

墓碑文的题目。称墓碑铭并序的,是先序,次碑,后铭;称墓志铭并序的,先序,次志,后铭;称墓志或墓碑的,有志或有碑而无铭;称墓铭的,有铭而无志;也有虽只名志或碑,却各项都具备的。

墓碑文的体制,一般包括姓名、籍贯、家世、经历、文章著作、逝世时间,然后是某年某月葬于某地,最后是铭文。墓志的内容也包括姓名世系、籍贯、行为事迹、年寿、逝世年月、子孙大略、葬时、葬地,最后是铭文。铭文是总括性的赞语,多为韵文,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或骚体都行。墓碑、墓志所包括内容大体相同,只是志求简明而碑尚丰丽。我国从汉朝以后,刻碑的风气逐渐普及,几乎处处可碑,事事可碑。有山川之碑,城池之碑,宫室之碑,桥道之碑,坛井之碑,家庙之碑,风土之碑,灾祥之碑,功德之碑,墓道之碑,寺观之碑,托物之碑等。前人实行,后人效法,中国的名胜古迹,竟形成独特的“碑石林立”的民族特色。因此,碑文竟成了使用范围极广的实用文体。碑的种类繁多,碑文的体裁各具特色,归纳起来,可分六类:

(1)功德碑。这类碑是为活人歌功颂德的。旧功德碑一般有三种形式。有的全用韵文写成,如公元前的二一九年秦始皇登泰山顶,李斯刻石颂扬他的武功文治。有的前序后颂,序为散体,颂为韵文,如李白写的《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并序》。有的全是散文,没有颂之类的韵文,如《敦煌太守裴岭纪功碑》。这类碑文是为活人写的,解放后,我国已没有人立这种碑了。不过,在中国以外华侨聚居的地方,立功德碑的还是不少。

(2)庙碑。解放后,破除迷信,没有人再为神灵鬼怪立碑,但我们国家的古

代寺庙建筑颇多,都是难得的名胜古迹,需要修补或重建,修建时立碑记事,以垂示后人。不过,现在作这类碑文应侧重叙述古迹的兴废历史,古迹确定的依据以及重建过程中的有关事项。

(3)墓碑。旧式墓碑有两种:

i)标名碑。墓碑的正面标名墓中人的姓名、立碑人及立碑时间。这种碑多是死者子孙所立。也有学生给老师、女婿给岳父岳母、夫给妻、妻给夫、朋友之间立墓碑的。现将墓碑文中对亡灵的称谓简介如下:

ii)简介死者生平碑文的墓碑。这种碑文一般包括姓名、籍贯、家世、经历、著作、逝世年月、葬时葬地,最后是铭文,多为韵文,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或骚体都行。大多数是死者后代请托别人撰写的。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也有介绍死者介绍得更简单的碑文和简短的墓志铭。

显祖考某某太府君之灵(对祖父)

显祖妣某某太夫人之灵(对祖母)

„„×

<实例>一

先父×××于××年×月×日生于××省××县××乡××村,××年××月参加革命工作,××年×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曾担任××职务,因病于××年×月×日在××地方逝世,享年××岁。

孝男某某

××年×月×日

<实例>二

韦素园①墓记

鲁 迅

韦君素园之墓。

君以一九○二年六月十八日生,一九三二年八月一日卒。呜呼,宏才远志,厄于短年②。文苑失英,明者永悼。弟丛芜③,友静农④,霁野⑤立表;鲁迅书。

说明:作者鲁迅即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生于1881年,殁于1936年。

注解: ①韦素园——文学家,安徽霍邱县人,生于1902年,死于1932年,未名社社员,鲁迅的好友。译有果戈理《外套》等书。②厄于短年——厄,困穷、苦难的意思。韦素园只活了三十年,所以说短年。③丛艽——指韦丛艽,安徽霍邱县人,未名社社员,翻译员。④静农——即台静农,安徽霍邱县人,未名社社员,翻译家。

<实例>三

王统照先生的墓志铭

山东省文化局

王统照先生,山东诸城人。生于一八九七年古历初八日,卒于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廿九日,享年六十岁。先生生平,酷爱文学。在文学创作上,获得很大成就。其代表作有《一叶》、《黄昏》、《山雨》,诗歌《童心》和散文《片雪集》等。先生是“五四”以来中国文坛上的著名人士之一。

先生毕生,献身于文教事业,北京中国大学毕业后,曾任北京中国大学教授兼出版部主任,上海文学社《文学》主编,上海暨南大学教授,开明书店编辑和山东大学教授等职。

先生出身于封建地主家庭,但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思想。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先生的革命思想更加提高,从而也更博得了广大人民的爱戴。先生曾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民盟中央委员及济南市委会主任委员、山东省人民政府委员兼文教厅副厅长、山东省文化局长、山东省文联主席和山东省中苏友好协会副会长等职。

先生不但对人民文学事业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对教育培养青年一代亦有很大功绩!先生的革命热情和事业的坚韧精神,均值得后代学习和颂扬。谨撰此文,以资纪念。

注:王统照先生埋葬于济南市金牛山公墓。公墓位于济南市北郊金牛公园内。此为山东省文化局在先生碑墓上写的碑文。

(4)纪念碑。这类碑文主要是为了纪念著名人物和重要历史事件。如明朝航海家郑和,人民为纪念他七出西洋的壮举,在他的家乡云南省晋宁县昆阳镇建亭立碑。清朝著名将领林则徐禁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凛然正气,人们在虎门炮台旁边修建了《林公则徐纪念碑》,表彰他反抗外国侵略者的爱国主义精神。我国的纪念碑多为碑刻,纪念人的详于写人,纪念事的详于写事,长汀罗汉岭瞿秋白就义处建有“瞿秋白烈士纪念碑”,较详细地记述了瞿秋白生平事迹和他就义时的悲壮情景。这类碑最有名的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由毛泽东同志起草,周恩来同志书写的碑文,文字简练,气势磅礴,碑座四周镶嵌十幅大型浮雕,文图并茂,产生了一般碑文难以达到感染力。

(5)记事碑。这种碑的种类很多,有建筑之碑,名胜古迹之碑,文人雅事之碑(如兰亭)天灾人祸之碑等。这类碑意在存真,碑文必须质朴真实,稍有夸饰,就不能取信于人。

(6)诗碑。这种碑不是指用诗词体裁写的碑文,而是指为诗而立的碑。这种碑古今中外都有。如公元一四五八年在河南汤阴县岳庙有人为岳飞“满江红”词立了一通碑,叫《岳庙满江红词碑》,刻上岳飞“满江红”词。内蒙呼和浩特昭君墓前人们树立董必武咏昭君的诗碑。日本岚山立有周恩来总理“大江歌罢掉头东”的诗碑。现在修建的桂林“碑林”,其中亦有不少是为现代名人新立的诗碑。

碑文字数要合黄道,有大黄道和小黄道之分,有的合大黄道,但中国很多省份是合小黄道。„„

从忠孝之辩看儒家思想对佛教忠孝观的影响 篇6

仙居县职业中专

关于开展“忠、孝、雅、诚”主题教育的通知

各处室、各班级、各团支部: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为切实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忠心爱国、孝亲敬长、行为高雅、诚实守信的优良品德,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开展“忠、孝、雅、诚”主题教育。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忠、孝、雅、诚”教育的内容

1.忠,就是要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拥护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维护民族团结和统一,为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贡献自己的力量。

2.孝,就是要孝亲敬长,孝敬父母,关心体贴父母;尊敬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尊敬老人,帮助照顾老人。

3.雅,就是要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纪守法、做文明人。

4.诚,就是要讲诚信。诚实守信,讲信用,守诺言,办实事。

二、“忠、孝、雅、诚”活动的内容

1、“文明礼仪”星级文明班评比活动:时间为3月15日至4月29日。针对各班早诵、晚唱、佩戴团徽、文明礼貌等进行检查考核,5月初评出“文明礼仪”星级文明班。

2、开展“忠、孝、雅、诚”暨“建党90周年”知识竞赛:在各班选拔的基础上,派出三名选手参加学校比赛。具体内容为《文明礼仪教育读本》中经典文学,建党90周年相关知识。具体材料见“仙职专共青团”QQ群:74796807。各班团支书及时加入QQ群,负责材料的下载。竞赛时间暂定5月上旬。

3、开展向见义勇为好少年陈益敏同学学习的活动:3月下旬各班开展主题班会,学习陈益敏同学的事迹。1月11日,新生中学初三(8)班陈益敏同学在寒冬中智救不慎溺水的3岁男孩。

4、“忠、孝、雅、诚”暨“爱国主义读书活动”征文比赛:4月下旬校团委开展“忠、孝、雅、诚”暨“爱国主义读书活动”征文比赛。要求见具体通知。

从忠孝之辩看儒家思想对佛教忠孝观的影响 篇7

地方史作家 曲拯民

地方史作家 曲拯民

简介

曲拯民的先尊曲子元长老与先父孙伯峨同为中国第一间大学广文大学的同班友好。他们在1904年毕业后又同在烟台中华基督教会,同为长老,同心事奉。我们两家可称世交。他在青岛经营染织业七年,1949年去港,又去东非洲,创办了一间颇具规模的织布厂。72年来美后与主的老使女,称为“暗室之后”的蔡淑娟女士是近邻。他常代蔡女士义务办理一些事务达十七年之久,深得蔡女士的信任和称许,并发给他一张证明书。曲先生一生勤奋好学,他退休后曾先后发表过200余文章登载于一些报章什志。此文是转载自2002年二月的亚省时报。特邀曲先生此文的目的是纪念主内先辈,因主的爱在中国宣教工作上的艰苦奠基,真如“一粒麦子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回溯百余年前的中美交通岂似今日。他们多自纽约出发,到达中国口岸须乘大机帆船在太平洋上颠波晕浪达半年之久。更加那时中国清朝中叶排外、民多文盲、迷信极深。文内的宣教士只因主的爱,不惜从头作起,先是兴办学校,先小学,而后中学,而后大学,设各科及医学,绝非一人一朝一夕之工。你我今日享受先人成果,皆是:“主的爱”。愿再念先人步伐,作我们后人的激励。

中国最早的一间大学(上)

地方史作家 曲拯民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一八四二年即道光二十二年)下五口通商。一八五八年英法联军陷天津,订立天津条约(咸丰八年)又加开五埠,等于十口通商。

说来难以令人置信,中国最早的一间大学未设在北京,也未设在五口通商的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却设在天津条约下开埠的登州,即今山东省蓬莱市。

中国最早的大学——文会馆创于一八八四年即光绪十年。它的基础是文会馆小学(初时起名[蒙养]),于一八六五年即同治四年创立。多年后加设中学,旧制各四年,终于一八七二年增加大学课程。十二年后,基础才确立了,正式成立大学(Teng Chow College)不分学院,文科、理科和并一起。胶济铁路筑成后,文会馆的大学部迁至潍县(今潍坊)与青州(益都)的广德书院合并,各取一字,成立广文大学,时在一九0四即光绪三十年。自大学班成立到迁潍县易新名称,三十二年以来、依<文会馆志>来查数毕业生、共得一百五十七人。自小学到大学除授西方科学知识和宗教课程、校方完全参照清朝县中学所读的课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诗经><书经><尚书><四书><史记>等列作各级的必需。聘请的老师出身举人、廪生、生员(附生同、尊称秀才、系县学或府学读毕不参加府试或入考不第者同),前后二十余位。本校毕业生绝大多数担任教职。据<文会馆志>早期的同学录所载、执教中学的不计外,担任大专的有京师大学堂(北大的前身十六人)、山东高等学堂(山大的前身十七人)、烟台实益学馆(商专十九人)、文会馆大学部与广文大学(十二人)、上海圣约翰(两人)、山西大学(两人)、杭州之江大学(一人)、湖南雅礼(即湘雅——耶鲁在中国十一人)。以下各优级师范或高学学堂、各有一人:浙江、云南、南京、济南、奉天共六人。军事学校有:云南讲武堂、奉天即东北讲武装堂各一人。保定陆军学堂两人,保定陆军师范一人。先父之应聘陆军师范是经广文大学校方的推荐。光绪末年即1907年春天,陆军师范致函潍县广文,请介绍一位夏天季考试数学及其他科学最优的毕业生一名前来,食宿校方负责;另给月俸一百二十两银子。在此应加说明,陆军师范的学生选自八旗的优秀,学课著重数学、测绘、河道及桥梁工程、机械、军事知识,等于今日的参谋或国防大学。保定陆军学堂于辛亥革命前迁北京,民国成立后改为陆军大学,保定原址由陆军小学占用、民国后升格为保定军校。保定陆军师范的师生汉族占大半、武昌起义前半年已在酝酿革命,被清廷侦知,遂逮捕了师生多名。并勒令学校停办,民国后未再复校。以上各点为先父所告。

一九一二年,津浦铁路完成后,济南是两铁路交接地,又是省会、广文大学有意迁往济南。

早在一八九二年美国长老会在济南设立了一间医院并成立所谓医学院,常年学生不足二十人。

一九一五年,美国洛克弗勒基金会(ROCKFELLER FOUNDATION)的中国医药援助会(THE CHINA MEDICAL BOARD)在上海成立,山东方面为了适应援助条件、决意将济南医学院与广文大学合并、加上在青州的神道学院、金陵大学的医院、汉口医专,东北方面的少数医科学生、正在扩建中的北京协合医学校无法上课的学生、同时也有了足够的教授,于是在以上有利的条件下成立了大学,新名称是[齐鲁]。一九一七年建校完毕,才正式成立了分文理、神道、医学三个学院。由此可见,齐鲁的前身是潍县的广文。广文的前身是登州的文会馆。自它创立到七七事变,齐鲁迁校至四川成都华西坝为止,大学的校史历六十多年。就华北各省而论、各地的医院和诊所的医生都缺不了齐鲁的毕业生。我在烟台读过中学及商专。物理、化学老师是文会馆的学生卒业广文、数学与生物老师是广文的学生卒业齐鲁。附近的一间医院有中、美籍医生七位,其中两位是齐鲁毕业生。

文会馆的创办人是美国宾州首府哈利斯堡(HARRISBURG)附近于一八三六年出生的狄考文博士(CALVIN W.MATEER,D.D.,LLD.)。一八六三年六月,即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以前,他偕新婚夫人同来中国工作。同船启行的有郭显德博士(HUNTER CORETT,D.D.,LL.D.)夫妇、同属美国长老会,他二位不但年纪相同,且是同于大学卒业后加读普林斯顿获神学博士。他们抱同一心志:将学术、民主思想及基督救世福音传给较落后的国家,各受自己本地教会和信徒的支持,背后没有一个母会做后盾、毫无政治色彩,与国家政策更无关系。当时美国一般大学毕业生凡荣获博士学位、若求经济发展,可去西北各州;倘欲生活舒适,宜在都市觅大学教职或担任社区里教会的牧师,不必到一个落后国家去受罪吃苦,忍受辱骂。那时美国西北各州急待开发、中部号称[进入西北的大门]之圣路易市正好获得[水旱码头]的令誉、人口不过十六万。

狄考文与郭显德夫妇所搭乘的机帆船自纽约启碇,它为躲避南方的军舰,循东北沿岸航行,直驶北非海岸,南下南非的好望角、然后东驶澳洲北上菲岛遇台风,几乎沉没,经过一百六十五天的苦航到上海。又自上海搭[汕头号]前去烟台、又是三天三夜,一路饱受晕船颠簸之苦。船过威海和刘公岛、为避风浪、沿岸驶行、轰然船身震动,已经触礁,进退俱不能,午夜中船客纷纷划救生艇上岸暂候,次晨才经一艘自烟台驶出的英国炮艇将船拖到烟台。等到四人安抵登州已是一八**年一月中旬,正是北方冬季寒风凛冽的季节。

那时中国全国还未有英汉字典出版、故不得不藉重英日字典,同时需聘请一位精通日语的中国人做翻译。

他们在登州苦读中文至少一年、但在后来的多年中,每天必有随身的中文指导。郭显德决定前往烟台,狄考文夫妇则留在登州,此地的滩长水浅、不宜于远航的轮船、清廷允许其东面四十英里外的烟台也包括登州的范围内。那时烟台仅有一小石城叫奇山千户所,三面环山,怀抱有村庄十三座,其北有半岛、古称芝罘。

登州本地人不肯也不敢将房产卖给外国人,一间很久无人上香、半荒芜的观音堂被长老会买下加以整修。狄考文就假此处开课,直到我父亲于九岁离开家乡的黄县私塾入文会馆(一八九二)当寄宿生时期,本地人仍称文会馆的学生是[观音堂的学生],而学生本身也自称[我正在观音堂念书]。

比狄考文早到登州两年来自宁波的倪维思牧师夫妇、曾收容了几名孤女,聘请了中国老师就在他家中授课。他夫妇返国就读、离开登州前交狄考文夫人收养,因此狄考文就将女校也一并设立了,所以文会馆女校可说是比男校早两年。多年以后,女校另设城里他处。所买下的一片房子在督察院的后面、那一带被称为[察院后]。我出生于民国四年即一九一五年,儿时,记得先母每于来访的客人谈及做学生时期的往事、无意中曾说出[当年我还在察院后读书的时候„„]文会女校应是中国最早现代化女子小学和中学。

狄考文读了不少的中国书籍。他尊孔子、孟子、诸先师为[圣人],他能背诵百家姓和三字经。在朝会早祷时对学生讲解基督教义辄与<四书>等古书的摘句中修身之道广及治国之论,一并娓娓道来,使学生动容、而致他们后来担任老师或教会牧师职务、肯耽于俭朴、安贫乐道、言行一致与效法基督。他乃是食不定、宿无处,只一件外衣、一双鞋,嘱门徒在世爱人如己、必自肯牺牲,作照亮暗中之光,做防腐功用之盐。宇宙间万物主宰原为至公义、圣洁、慈爱之父,并非某个民族保护之神。世人不分肤色、种族、国籍完全平等,有了此基本信念,才能迈向世界大同之道,消弭战争,保持和平。

他时刻勉励学生应当效法颜回(颜渊)的品格:颜回甘于俭朴生活,所以箪食、瓢饮、居陋巷都不改其乐观的态度。有弟子对孔子控告说是颜回在做饭时偷吃了米饭。孔子查问此事,颜回作答:锅盖揭开,顶棚的灰尘掉在饭锅里,我把灰尘挖出、但舍不得那些米粒,因此一并吃下了。

正是由于狄考文充分怀抱了儒家思想才有了兴学的决心和成就。以他本人的讲论和学生们所得的印象,可以明确地看出他的抱负和行动方向:

(1)保留最好的儒家思想加上最新的西方知识,仿照美国学制,小、中、大学各四年(后来小学、中学各加两年)。

(2)基督教会创办学校以传扬救世的福音为目的,但是信仰是自由的,绝不勉强。

(3)学校不授英语,因为学生离校是要为中国人服务。

(4)一旦信仰基督教的高级分子增多,破除民间的迷信就更易为,同时可抵御无神者的谬论。

(5)科学知识使人类增进健康,它足以造福人类。医学尤属重要。(6)文言悦目,白话悦耳,传播福音必用白话。

这位朝气奋发的美国青年开始行动了!

既然不授英语。新知识何来?科学怎能传与学生?他开始写作并译述,他有足够的中文助理给他做改正工作。小学课本不计,他一生所著的书籍列下:

(一)心算初学

(二)笔算数学

(三)代数备旨

(四)形学(几何)备旨

(五)振兴实学

(六)要理问答

(七)分子略解

(八)理化实验

(九)电学全书

(十)电气镀金

(十一)测绘全书

(十二)微积分习题。宗教书籍从略。加上他写的英文书共二十余册。因在上海承印,也无版权问题,结果被中华书局和商务印书馆纷纷摘用,甚至全盘抄录。对此他不以为意。那时中国许多中学、大学采用他写的课本。学校休假期间他领导中国助理到乡下讲道,引用科学证明来破除迷信。足迹到处有人呼喊:[看洋鬼子啊!]的声音不绝于耳。他对恶言相向,言行近暴的人并不介意,也不曾上告于官府或请求保护。平日,他闲暇时,在登州城里挨户叩门传道。

一八七六-一八七七年山东各地旱荒,狄考文和郭显德筹款赈灾,美国各地长老会捐助一万多美元。一八八九-一八九0年,黄河和小清河决口,他二位再次发动,并亲身到灾区散发赈粮和物资。

他一生服务中国四十余年,回国只四次,每次都是为募捐,学习医学,入费城的BALDWIN的火车头制造厂去习电机、发电机系统、铸、锻、工、电池、蒸汽机等,俾可充实自己,又曾去芝加哥参加美国全国的工商展览会为学校的设备洽购器材,供应实试验室和工作房需要的仪器及机器。

经过十数年的筹备和经营,在他的药房里可做消毒、止血、局部麻醉、拔牙齿、疮、疖开刀、包扎、上绷带和上石膏的手术,并备有大宗药品义赠,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国每年秋季流行的霍乱(虎烈拉)。那时中国在战乱以外死亡率最高的是虎疫。

试验室与工作房的设备有:锅炉、蒸汽机、柴油机、电动机、发电机,各类电池,螺丝机,工作母机、电镀设备、烧焊用器材、显微镜、天文望远镜和大批化验室用品,其设备之齐全或为全国之冠。在大学成立的第三年(一八八七)设备完成,开放与平民,第一年参观的人数是一万两千。

狄考文给本地商人设计过纺麻及织麻袋布机器,拉铁丝做钉子的机器,不取分文。

佛教思想对唐代诗词的深远影响 篇8

唐代的诗歌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瑰宝,其内容的丰富、形式绚丽可谓空前绝后。而这一时期宗教也极其盛行,主要以佛教、道教、儒家思想为主。唐代诗人在人格品质、精神状态上程度不同的受到宗教的影响,因而在他们的诗歌中体现的宗教哲学精神内在化、心灵化程度也就有了差别,并影响到了具体诗歌创作的优劣。他们往往可以自由的从自己的性格、气质、爱好,甚至于实际需要出发去选择某种宗教哲学观念作为自己立身行事的价值支撑,通过他们的诗篇作为其思想价值观念的体现。他们当中有的潜心于儒,有的游心于道,有的息心于佛,同时也有儒、释、道三家兼收并蓄。而主要影响唐代诗词却以佛教为主,主要是与当时佛理的盛行有关。这种繁盛之极的佛教理念使得当时诗歌弥漫着佛学气息。虽然对儒、释、道三家同样表现出兼收并蓄的开阔胸怀。但对佛教的景仰崇敬之情甚至超过了儒、道两家。下面我们来列举几位唐代诗人的代表来概述他们的宗教理念。

唐代名儒世家出身的诗人王勃,他不仅继承了传统家学的馈赠即儒家思想,而且从自身的兴趣、爱好、气质出发又把道教和佛教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他在《游山庙记》中说:“吾之有生二十载矣,雅厌城阙,酷嗜江海,常学仙经。博涉道记。” 从中体现了王勃通过游历道庙仙府,且与道士隐者充分交流,来获取道教思想。这里就不难看出他浓重的道教思源。而对于佛教,王勃则表现的更为执着,以至于有归一佛教的愿望:“我今回向菩提,一心归命圆寂。”

又如具有深厚佛学素养的“诗佛”王维,他被推崇为佛教史上的维摩诘居士,而取号为“摩诘”。他深受禅宗的思想影响,所以创作的诗歌作品是直达佛教禅理。如《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了观四大因,根性何所有?妄计苟不生,是身孰休咎?色声何谓客,阴界复谁守? 徒言莲花目,岂恶杨枝肘。既饱香积饭。不醉声闻酒。有无断常见,生灭幻梦受。既病即实相,趋空定狂走。”此诗充斥着佛学概念、词语,表现了他对佛学的浓厚兴趣。王维的另一首《送别》诗中“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除了表现了诗人对现实不满,从中我们还不难看出他向往隐逸佛家的生活,似有看空一切和超然出世的思想。从而形成了一种宽以代人、容于世俗的超凡境界。

《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中的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句颇有禅意,他并不因至“水穷处”就兴阑而返,而是“坐看云起”。体现出其任缘随意、平静安闲的心态,以及自然恬淡、闲适悠然,如闲云野鹤般随缘适意的行程。

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空山寂静,偶闻人语,空山传响,静中有动,空山人语更显空山之寂;而幽静的深林里,偶然照到青苔上的一缕斜阳则更显动中之静谧。充斥“静”的佛教理念。《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寂静的坞中花开花落的悠然,静中有花开花落的生命的涌动,但又透出了一点冷寂与孤独。似有“禅”的思想。《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阒无人迹的山涧中,花开花落、无声无息,只有被月色惊扰了的山鸟鸣叫的声音,稍稍打破了宁静的春夜、沉寂的山涧,而“花落”、月出”、“鸟鸣”的轻动微响则更深地体现出了山林的幽静。体现了禅是动中的极静,也是静中的极动。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动静不二,直探生命的本原。作为深受中国佛教影响最具代表性的唐代诗人王维,他主要是禅宗方面的影响。禅是中国人接触大乘佛教教义后体认到自己心灵的深处而灿烂地发挥到哲学与艺术的一种境界。静穆的观照和飞跃的生命构成艺术的两元,也是构成„禅‟的“心灵状态”。以禅入诗,以诗说禅,以禅论诗,诗禅结合,就是在诗中表达禅理、禅趣、禅境、表达禅定时体验到的那种轻安宁静、闲适自然的情趣,体现禅宗追求“净心”“任性”“无念”的宗旨。意即所谓“幽深清远,自有林下一种风流”

“诗仙”李白是尊儒崇道的典范,而他的诗词中也常充有佛教理念。如《庐山东林寺夜怀》:“我寻青莲宇,独往谢城阙。霜清东林钟,水白虎溪月。天香生虚空,天乐鸣不歇。宴坐寂不动,大千入毫发。湛然冥真心,旷劫断出没。” 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这些诗或大量引入禅语,或以境说佛理,在格律声韵、遣词造句上,用比单纯的描述更胜一筹的方式来阐发其对佛教教义的理解。

唐代另一位诗人柳宗元在其《渔翁》一诗中的:“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也颇富禅意。他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空寂寥廓、寒江凝雪,惟有孤舟独钓,这在一片静谧中体现出了孤舟渔翁的孤独、寒寂。此诗被认为有“人境俱夺”之佳境。佛教在中国本土的传播中,逐渐从诵经苦修中走出来,提出“明心见性”、“顿悟成佛”的思想。

在佛教禅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影响下,唐诗达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巅峰。“文载道、诗言志、词缘情”旨在言志言情的诗词其魅力在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言已尽而意无穷”的妙境中。这种若有若无、言浅意浓的韵味,关键在于体味和悟,它与禅宗直指内心、不可言传的“悟”相通。因此,诗禅相通,诗为禅添文采,而禅为诗增境界,即“诗为禅客添花锦,禅为诗家切玉刀”。

这类充满佛理的诗歌主要是对佛教和佛教徒的咏颂,或是对佛教禅理的直接传达。佛典“十二分教”中有两部分韵文,即“祗夜”和“伽陀”。“祗夜”又称“重颂”、“应颂”,是以韵散结合的方式直接叙述佛教教义的;“伽陀”又称“讽颂”或“孤起”,是以带韵的短文来宣讲佛理的。用诗歌来歌颂礼佛是古印度的传统。此二者在汉语中译为“偈”、“颂”或“偈颂”,多为佛经中的赞颂词。佛教传入中国后,翻译时为便于诵读和理解,将它们按照中国诗歌的传统形式。主要形式是五言,也有四言、六言、七言翻译出来。但作为传道布教的工具,语言必然要求通俗易懂,受佛典内容与形式的限制,在翻译时做到字数整齐一致,就不能讲求严格的节奏、韵律,因此这些偈颂就成为类似于接近口语的通俗诗。这种通俗诗体影响了唐代的诗风,即中唐时通俗诗风“元和体”的流行。文人的情感、体验不仅具有了往昔不可比拟的充沛活力,而且在更高精神理想的投射下发生了质的转化与提升,从而更富有人性的光辉,也更具有文化的色彩。心灵世界的更新,为艺术在初唐获得全面发展奠定了健康的精神内蕴,说到底,“一件艺术品本质上是内心世界的外化,是激情支配下的创造,是诗人的感受、思想、情感的共同体现。” 唐诗歌不仅一改往常的柔糜气息,变得骨气端翔、音情顿挫,而且还走出宫廷台阁,表现出广阔的宇宙意识和弘深的历史意识,这些新变都为盛唐气象的到来做了良好扎实的铺垫。而且在宗教哲学观念的选择上表现出越来越大的自由。这种自觉自愿的能动选择,激活了文人心灵深处的情感,引发了他们丰富生存状态的渴望。

从忠孝之辩看儒家思想对佛教忠孝观的影响 篇9

2011-5-20 08:45 |作者: 杨晓玲|来自: 佛缘网站 论佛教思想对苏轼杭州时期诗歌的影响

杨晓玲

摘 要:由独尊儒术走向三教鼎力,这是北宋以来学术思想的一般趋势,这种趋势为佛教这个原本与中国传统文化格格不入的舶来品提供了发展的土壤,而苏轼在杭州时期的佛教思想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并且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

关键词:佛教思想苏轼 杭州时期 诗歌

从小就“奋厉有当世志”的苏轼在一般人眼里是一个积极进取的儒家形象,殊不知他任杭州通判时,佛教的思想在其脑海里膨胀,使得他这一时期的作品深深地打上了佛教思想的烙印。那么,为什么杭州时期的苏轼从信奉儒家思想突然转变为佛教思想了呢?佛教思想又是如何影响他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的呢?下面就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

许多文人在受到严重打击排挤后就会以佛教思想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在古代文学的发展史上不乏这样的例子,有“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的白居易,有“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的王维,当然也有“只有弥勒为同龛”的苏轼。

苏轼从小接受正统儒家“经时济世”的政治理想的教育,刚成年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企图通过“学而优则仕”的途径为百姓谋福利,但是走入仕途后的苏轼看到的是社会的黑暗、官场的倾轧。以神宗皇帝为首的北宋统治者推行政治革新,企图改变宋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但是在苏轼的眼里,这些新法存在着许多弊病。王安石主张理财以扩大国库收入,苏轼主张“节用以廉取”,这就与朝廷的主流思想产生了严重的分歧,正直刚烈的苏轼不愿与革新派同流合污,无奈之下请求外任,任杭州通判。这次的经历对苏轼的打击是很大的,初出茅庐想要大展拳脚,残酷的现实给了他当头一棒,从众星吹捧到万夫所指的这种经历让他彻底绝望,故整个杭州时期的诗歌都充满着一种企图“离苦得乐”的佛教思想,他想要借佛教思想发泄内心积郁已久的苦闷。佛教主张人们脱离苦海、寻求快乐,这些思想都迎合了苏轼这一时期的心理状态,故而这一时期的他创作了大量的富有浓重佛教思想的诗歌。

苏轼在杭州时期创作了许多描写寺庙景色以及与僧侣交往的诗篇。

首先,佛教思想主张人们“离苦得乐”。佛教的基本教义中有四谛说,即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其中的灭谛就是强调人们要消灭造成痛苦的原因。苏轼杭州时期的诗歌所流露出来的归隐田园的思想正是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如《游金山寺》中的“有田不归如江水”,再如《自金山放船至焦山》:

金山楼观何耽耽,撞钟击鼓闻淮南。

焦山何有有修竹,采薪汲水僧两三。

云霾浪打人迹绝,时有沙户祈春蚕。

我来金山更留宿,而此不到心怀惭。

同游尽返决独往,赋命穷薄轻江潭。

清晨无风浪自涌,中流歌啸倚半酣。

老僧下山惊客至,迎笑喜作巴人谈。

自言久客忘乡井,只有弥勒为同龛。

困眠得就纸帐暖,饱食未厌山蔬甘。

山林饥卧古亦有,无田不退宁非贪。

展禽虽未三见黜,叔夜自知七不堪。

行当投劾谢簪组,为我佳处留茅庵。

诗人在情绪低沉时独游焦山,遇山中僧人,触发归隐之心,并运用“展禽”、“叔夜”二人的典故来坚定自己归隐的决心。这种超越尘世纷扰、不受世俗羁绊、淡泊名利、远离官场的佛教思想正与苏轼游焦山时的心境不谋而合。又如《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五: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五首绝句当中前四首都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磅礴气势,唯独这一首格调低沉且含退隐情怀,让人不觉心生辛酸之情。表达归隐之情的还有《佛日山荣长老方丈》:

陶令思归久未成,远公不出但闻名。

山中只有苍髯叟,数里萧萧管送迎。

千株玉槊搀云立,一穗珠旒落镜寒。

何处霜眉碧眼客,结为三友冷相看。东麓云根露角牙,细泉幽咽走金沙。

不堪土肉埋山骨,未放苍龙浴渥洼。

食罢茶瓯未要深,清风一榻抵千金。

腹摇鼻息庭花落,还尽平生未足心。

日射回廊午枕明,水沉销尽碧烟横。

山人睡觉无人见,只有飞蚊绕鬓鸣。

此诗中苏轼以陶渊明自况,希望像他一样隐居田园,不为五斗米而腰。苏轼热爱“千株玉槊搀云立,一穗珠旒落镜寒”般怡然自得的自然环境,并且向往“山人睡觉无人见,只有飞蚊绕鬓鸣”的悠然生活。这种思想深受佛教的影响。

其次,佛教崇尚心性纯净,以无念为宗,物我相忘,身心皆空,这种观念影响了苏轼在杭州时期的诗歌创作。他笔下的景物格外清澈淡然,犹如“水清石出鱼可数”那么清新怡然;他笔下的人物都能够随遇而安、安贫乐道,正如“纸窗竹屋深自暖,拥褐坐睡依团蒲”的惠勤、惠思。体现苏诗意境奇丽幽远的还有《夜泛西湖五绝》其一: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这首诗描写西湖幽远的夜景,被陈衍评为“末句未有人说过”(《宋诗精华录》卷二),可见其写景的独特性。

又如《梵天寺见僧守诠小诗,清婉可爱,次韵》:

但闻烟外钟,不见烟中寺。

幽人行未已,草露湿芒屦。

惟应山头月,夜夜照来去。

这首诗描写了梵天寺秋夜幽深清远的境界,此时王安石等人正雷厉风行地推行政治革新,而苏轼在佛教思想的影响下摆脱外界的纷繁吵杂,幽静古朴的寺庙正是他这一时期所一心向往的地方。謦音缭绕、古松苍劲的寺庙与官场的尔虞我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再如《游道场山何山》:

道场山顶何山麓,上彻云峰下幽谷。我従山水窟中来,尚爱此山看不足。

陂湖行尽白漫漫,青山忽作龙蛇盘。

山高无风松自响,误认石齿号惊湍。

山僧不放山泉出,屋底清池照瑶席。

阶前合抱香入云,月里仙人亲手植。

出山回望翠云鬟,碧瓦朱栏缥缈间。

白水田头问行路,小溪深处是何山。

高人读书夜达旦,至今山鹤鸣夜半。

我今废学不归山,山中对酒空三叹。

从“阶前合抱香入云”到“碧瓦朱栏缥缈间”,描写道场山的幽远环境,犹如仙境,令人向往。只有心灵澄澈的人才能达到如此境界。

苏轼笔下的人物能安贫乐道、及时行乐,北山清顺僧人能“拾薪煮药”、“扫地焚香”、“洗足关门听雨眠”;於潜县令能“来往溪水间,上友麋鹿下凫鹥”;更有“曷不劝公勤秉烛,老来光景似奔轮”直接在诗中揭示了及时行乐的情怀。而“幽人起朱阁,空洞无一物”则是他这一时期的心灵写照。

最后,佛教强调普度众生,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王安石等人推行的新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暴露出许多的缺陷,百姓生活苦不堪言。苏轼担任杭州通判期间,频繁接触下层百姓的生活,故他的诗歌经常表现出对百姓的同情以及对统治者的批判。最为典型的是《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

蚕欲老,麦半黄,前山后山雨浪浪。

农夫辍耒女废筐,白衣仙人在高堂。

这首诗暗讽养尊处优的官员毫不关心百姓的生活。勤劳的农民与不劳而获的官吏形成强烈的对比,批判之情溢于言表。

如《吴中田妇叹》:

今年粳稻熟苦迟,庶见霜风来几时。

霜风来时雨如泻,杷头出菌鎌生衣。眼枯泪尽雨不尽,忍见黄穗卧青泥!

茅苫一月垅上宿,天晴获稻随车归。

汗流肩赪载入市,价贱乞与如糠粞。

卖牛纳税拆屋炊,虑浅不及明年饥。

官今要钱不要米,西北万里招羌儿。

龚黄满朝人更苦,不如却作河伯妇!

当时的江浙一带秋雨成灾,百姓毫无收成,但还必须“卖牛纳税”。这首诗以吴中田妇的悲惨生活映射当时整个社会下层百姓的苦难,具有典型性。“惟有悯农心尚在”(《立秋日祷雨,宿灵隐寺,同周、徐二令》)才能做到“为匹夫匹妇代言”,这也反映了佛教普度众生的思想。

苏轼的一生颠沛流离,漂泊无依,而佛教“离苦得乐”、“宅本无心”的思想为苦难中的苏轼提供了良好的精神寄托,使他能够看穿忧患、因缘自适,在逆境中也能保持旷达的心境。故苏轼杭州时期的诗歌深刻、隽永,历久弥新!

参考文献:

[1]邓绍基.中国古代十大诗人精品全集[M].大连出版社,1997.[2]王启鹏.苏轼文艺美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3]王洪.苏东坡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4]林语堂.苏东坡传[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5]刘乃昌.苏轼文学集论[M].济南:齐鲁书社,1982.[6]刘丽娟.论苏轼的佛教思想及其诗词中的般若空意识[J].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杨晓玲 南昌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330000)

儒家思想对当代素质教育的影响 篇10

摘要:中国古代文学在中华民族精神形成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批判地继承中国文学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核心价值,对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进步过程中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古代文学; 儒家思想;素质教育启示

作为人类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很早就形成了完整的素质教育的观念体系,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宝藏与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而丰富的儒家文化,既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也规定了素质教育的观念的主要内容。素质教育的根本点是树立和践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弘扬平等自由和谐的人文主义精神,对于中国主流社会来讲,这种精神就是中华民族传统人文理想中的儒家精神思想。

一、儒家思想与素质教育

(一)儒家思想的核心内涵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儒家以修身为本、以仁道为重心的人文理想是当代人文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历史和传统纽带,“修身齐家”而后“治国平天下”、“崇德修身”、“建功立业”“整体为止”、“仁爱和谐”。儒学中善的观念是以仁、义、礼、智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为基础的`,它以君臣、父子、夫妻的伦理关系为出发点,以“仁”为灵魂,以“礼”为框架。“仁”的基本精神以孔子的说法可以概括为“爱人”和“忠恕”, 而“爱人”和“忠恕”的根本途径是“克己复礼”,可以说“克己”与“修身”是孔子道德修养论的一大特色,他提倡通过个体以仁为目标的道德修养来调整整个社会关系。

(二)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

中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当前的素质教育主要是人文素质教育,即弘扬人文精神的教育。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三)儒家思想与素质教育的契合点

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是素质教育应贯穿于专业和课程教学始终。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以学生的实际和学习需求把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熏陶和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理念。因为中国古代文学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教化色彩,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传统思想对古代文学有着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建功立业、治国平天下是大多数古代作家的共同人生目标;把文学作为道德教化成为我国古代重要的文学思想,“文以载道”是我国文学的基本精神。众多古代文学优秀作品具有极为丰富而深邃的人文精神;中国古代文学所展示的是中华民族的生活画卷,它真实深刻地反映了我们祖先的生活面貌,更真切地记录了他们心灵。在当今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利用文学作品本身的教化作用,全面深入梳理挖掘作品的思想内容,阐释其思想意义或价值,明其所载之“道”,阐释作品包蕴的真善美的光辉,以触动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能更深一层体会我国文学的基本精神。

二、古代文学中蕴含的儒家思想

在中国古代文学价值理念大厦的构架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参阅文化历史不难发现,灿若星辰的中国古代文学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引领性的作用,大批优秀的作家群体、文学作品以及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文学批评、文学理念本身就映射着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优秀成分,并将这种精神以文学文本的形式进行凝聚、传承、强化和进一步升华。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理想之塔的构成博大而深邃,精美而瑰丽,千百年来扩散着无尽的阅读、评鉴、感悟的品格张力,不同的文学家、批评家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理解和诠释不尽相同,常有精辟概括之词,不尽一致,各领风骚。中国古代文学中映现出来的儒家理想价值体系,是构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主流因素。

(一)诗歌

诗歌作为人类文化活动的最古老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它的社会功能与人文价值,已被世界上各个民族的文化所认同。诗歌所蕴含的内涵主要体现为对人的生命价值、社会责任的实现与追求。

(二)散文

蕴含儒家思想的散文始终存在,作品反映的基本思想人生态度是积极用世,它的许多经世致用的优质是超越时空的,是中华民族文学永远的精神营养,在《论语》、《孟子》到《荀子》这些儒家哲理散文中,随处可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社稷的存亡、天下的安危,社会人生和伦理道德成了儒家散文最关注的主题。

(三)小说

不仅诗歌、散文蕴含儒家思想,极具教化作用,小说也具有这样的功能,其作者也总是明确地以自觉推行教化为目地。中国传统小说弥漫着强烈的生命意识,处处显露着对人生存价值的思考和评判。

三、古代文学中蕴含的儒家思想对当代素质教育的启示

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全经济球化时代对人整体性综合素质的看重,要求大学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和谐与法治并重、培育理想的人格和人性,而儒家人文思想的人本主义价值和当代大学教育的努力目标不谋而合。因此,提高大学生素质,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丰富素质教育内容,继承和发扬传统儒家人文思想价值体系,营造良好的弘扬儒家理想价值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再造和弘扬有着重要的的意义。

中国古代文学对生命价值精义的阐发,已深深渗透与中华民族的观念、习俗和思维方式之中,是民族传统拥有更多光华,使后人成长拥有更多钙质,为我们国人贮藏着取之不尽的营养。

参考文献:

[1] 徐放.杜甫诗今译[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85.10.

[2] 安徽俗话报[N].安徽;19.

上一篇:16字班级宣传口号下一篇:写公主故事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