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笛演奏的技巧研究论文

2024-11-02

长笛演奏的技巧研究论文(精选10篇)

长笛演奏的技巧研究论文 篇1

简析长笛的演奏姿势和重要性分析论文

一、站立式的演奏姿势

站立式是一种长笛惯常使用的演奏姿势,所谓站立式演奏姿势,是指演奏者站立演奏,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左脚稍稍向前,脚尖面向正前为一观众席,身体稍微前倾,同时可以根据乐曲的变化对身体重心进行适当调整,用肢体语言配合演奏。站立式演奏姿势一般用于独奏曲的演奏、平日练习以及初学者使用。

在长笛演奏中,正确的演奏为一式非常重要:其一,可以帮助演奏者控制乐器。正确的演奏姿势,身体站直,全身相对放松,适当地调整身体的重心,运用肢体语言的变化来自如地控制乐器。其二,可以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站立式演奏身体向上,站直,端正流畅的肢体使演奏出来的音乐带有流动的感觉,随着音乐的律动进行重心的移动,给观众呈现出一种非常积极的演奏状态,带来优美的视觉效果。

站立式长笛演奏姿势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重心调整幅度要小,速度要缓。随着曲调和情感的变化,身体重心会随之发生变化,要注意变化幅度不要太大,要慢慢调整,以免影响演奏气息,出现声音不稳定等状况。其二,避免挺肚子演奏。挺着肚子演奏就是把重心压在腰上,肌肉紧张,导致无法自如地控制腹肌,影响腹肌运气,给控制气息增加了障碍。其三,演奏情绪要放松,不要过分激动。情绪过分激动会导致身体绷紧,身体僵硬,影响气息的运用,也会影响视觉效果,更影响演奏效果。

二、坐式的演奏姿势

坐式的演奏姿势也是长笛演奏的重要姿势之一,它一般用于多人合作的表演形式,如演奏室内乐、管弦乐等。坐式的演奏姿势和站立式的演奏姿势在基本理论上是相通的,只是因为演奏形式和环境的需要,采用了不同的演奏姿势而已在采用坐式的演奏姿势进行长笛演奏时,臀部坐于椅子前端,腰部保持挺直,但不能过于紧绷,腰部以上的姿势与站立式的演奏姿势相同,双脚打开摆放,与站立式演奏姿势一样。身体重心在双脚,而不是在腰部、臀部,以便营造良好的舞台表演形象,同时保证演奏质量。

正确的坐式演奏姿势端正、挺拔,一方面可以给观众带来优美的视觉效果,另一方面也能使演奏者自如地控制腹肌,以便最大限度地获得肺活量,控制气息,保证演奏水平。因此,在进行坐式的长笛的演奏时,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对坐式演奏姿势有端正的认识。坐式的长笛演奏姿势不是为了省力、偷懒,而是因为演奏形式和环境的不同,导致必须用坐式的演奏姿势。端正认识,不要对此有误解。其二,掌握坐式演奏姿势的要领,注意演奏状态。坐式的演奏姿势与日常生活中的坐姿不一样,它并不是完全放松的状态,因此,不可背靠椅背,全身松软,身体好像没有支撑一样,那样,只会给人以无精打采的感觉,毫无舞台形象可言。同时,坐式的长笛演奏状态既不能紧绷,又不能太过于放松。太过于紧绷,无法自如地控制气息,也不能随着乐曲情感的变化而律动;身体过于放松,精神无法集中,精力涣散,也不能很好地进行演奏。

三、手臂的持笛姿势

长笛的演奏是通过手指、手臂、呼吸的协调来完成的,手臂的持笛姿势非常重要,它可以保证手腕顺畅活动,提高手指的灵活度,对整体演奏质量有直接的影响。正确的手臂持笛姿势应该是:大臂自然放松下垂,然后稍微抬高,左右手臂与身体呈45度以上的角度,腋窝不能夹紧;凭借大臂力量抬升小臂,嘴唇对准长笛吹孔,轻触长笛表面准备吹奏,手臂与前胸之间形成近似椭圆形的空间范围;右臂的肘关节自然下垂或稍向前,与双肩平行;手腕自然持平,避免拱起或塌下。

手臂的持笛姿势不正确,容易使演奏者感到酸痛、疲劳,影响手腕、手指的灵活性,长此以往,容易导致身体器官的病变。因此,在长笛演奏中,演奏者的手臂持笛姿势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手臂与前胸之间要留有空间,以便使手臂和肩膀得到适当放松,力量运用得当,手指更加灵活。其二,大臂要自然下垂,需要打开时单纯将肩关节打开即可,不要紧贴身体两侧,也不能抬得太高,避免肩膀僵硬。其三,保持身体处于放松状态。身体在一定程度上尽量放松,以便活动更加自如,演奏时才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

四、头部的吹奏姿势

头部的吹奏姿势对长笛的演奏质量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在长笛演奏中,演奏者要适当抬头,眼睛直视前为。头部不要动,看乐谱的时候也是眼睛向下看,头部姿势不变。这样,可以保证气息畅通,不受阻碍,保障演奏成功。同时,在长笛演奏中,需要注意不要低头,很多演奏者都喜欢低头演奏,因为看乐谱方便,也会下意识地低头。这就使喉咙部分的器官弯曲,肌肉受到压迫进而紧张,气息不能顺畅流通、呼吸不畅,影响长笛演奏的音色。

五、演奏中的`呼吸方式

长笛是管乐器中比较费气的器乐,呼吸为一式对长笛音色影响较大,而音色的好坏又是衡量长笛演奏水平的重要标准。可以说,长笛演奏中的呼吸为一式对长笛演奏质量有直接影响,也影响着学生演奏技巧的提升。正确的呼吸为一法能够帮助演奏者更好地控制气息,尤其是长音练习时,能够存储更多气息,提高演奏音色质量。在日常练习中,要注重气息训练,主要有以下三种为一式:其一,练习腹部用气。身体弯曲90度,双手扶腰,缓慢吸气、吐气。这样的练习使腹部吸气扩张,双手随着腹部吸气撑开。反复训练后,能够使演奏者学会腹部用气,长时间练习吸气量也会随之增加。其二,练习气息储存、协调。身体站直,两脚打开,与肩同宽或较小。深呼吸,让气流直接进入腹部并充满,引导将气息储存起来,然后再将气流缓慢呼出,利用腹肌的收缩与扩张来协调气息。其三,锻炼腹部肌肉一有节奏地训练学生大口吸气、大口呼气,逐步加快频率,让学生具备爆发力,锻炼学生的腹部肌肉,使其更强。

综上所述,长笛演奏姿势对于演奏质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正确的演奏姿势对于演奏者的演奏技巧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长笛演奏者应该重视演奏姿势的训练,调整自己的演奏姿势,用正确、规范的姿势进行演奏,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塑造优雅的舞台形象,淋漓尽致地表达音乐情感,给观众带来美的感受!

长笛演奏的技巧研究论文 篇2

一、长笛演奏表演的影响因素

(一)内在因素

长笛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演奏器乐,对演奏者的技能要求相对较高,因此,长笛演奏表演效果的内在影响因素主要是演奏者自身的技能水平。主要来说有三个方面:其一,生理方面的因素。进行场地演奏时,需要调动演奏者拥有更多的音乐感受,强烈的音乐印象,灵敏的感觉器官和强大的生理机能,这很大程度上与先天遗传有很大关系,在此基础上,演奏者进行长笛演奏表现时效果会更佳;其二,作为乐器演奏者,要想获得好的演奏表演效果,应该拥有丰富的演奏表演经验;其三,个性方面,需要长笛演奏表演者拥有充足的自信,才能将这些技能完美地展现出来;其四,天赋也很重要,其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记忆力,敏感程度等,都应该具有一定的天赋。

(二)外在因素

影响长笛演奏表演效果的外在因素主要有两点,第一点是技巧障碍。如果演奏者的表演技巧不够,没有充分掌握好,那么许多演奏作品难以驾驭,而表演技巧的掌握,需要经常性的训练,经历比较艰辛的学习过程。而且如今的生活节奏快,表现在音乐艺术方面的功利性增强,这也是演奏表演方面的障碍;第二点是心理方面的障碍,即使比较熟练地掌握了演奏技巧和表演技巧,但是由于心理素质不高,也难以将良好的技巧有效发挥出来,主要表现在演奏者演奏时的紧张怯场。

二、长笛演奏表演技技巧

(一)遵循充分条件

优秀的长笛演奏表演者,需要具备以下几项充分条件:首先,也是最基本的条件,便是演奏者需要拥有对长笛演奏的兴趣和对艺术的热爱。因此,要积极培养演奏者对长笛演奏的热爱和兴趣,在此基础上再去提升演奏技能;其次,要增强演奏者的意志力,长笛演奏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努力来联系的艺术技能,在联系中循序渐进,最终掌握各项演奏技能,如果缺乏这种意志力,很容易就半途而废了;最后,长笛演奏表演的理论知识也十分重要,要加强理论学习,掌握好理论基础,品位长笛演奏的内涵,把握情感乐趣,才能精准地区苏姚音乐形象。

(二)强化基本技能联系

长笛演奏的基础技能,包括理论基础和对长笛演奏时的技能基础,因此,需要场地演奏者刻苦学习和练习,在长笛演奏练习中,掌握口型、运指、气息、吐音等各个方面的演奏技巧,按照正确的练习方法,坚定信念,坚持持续性练习。基本技能的掌握,要在老师正确的指导下,遵循正确的练习方法,才能事半功倍,提升联系效率,除此之外,还需要长笛演奏者拥有良好的自觉性,进行场地演奏自主练习,积极探索演奏技巧,灵活运用高效率的联系方法,懂得灵活变动,结合自身灵感和基础技巧,发挥出最佳的表演状态和表现效果。

(三)加强音乐知觉和情感的培养

终归来说,长笛演奏属于艺术范畴,艺术形式的表现力,一方面是源于其较好的专业演奏水准,其另外一方面,更是源于演奏者的内心情感以及对音乐的理解。对于场地演奏来说,要想提升演奏表演能力,展现优美的艺场地表演,需要能够对长笛演奏的基本技巧熟练运用,并且能够完成难度相对较高的表演形式,除此之外,要善于将情感寄托在场地演奏表演当中,只有情感与演奏的结合,才能成就较高境界的场地演奏表演,给观众一种听觉和视觉上的艺术盛宴。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虽然许多演奏者的天赋较好,基本技能也熟练掌握1了,但是依然没有投入太多的情感,导致在演奏过程中比较生硬,没有太多艺术美,或者是在表演时的情感与表演的内容不相符。演奏者要明白,音乐不是简单的声音乐曲,它需要有丰富的情感融入,能够根据音乐的内容进行情感和知觉的调整与运用,流露出内心的真情实感,才能真正打动观众的内心,才能成就一场完美的音乐盛会。

三、结语

综上所述,长笛演奏表演不仅需要良好的基本技巧,还需要演奏者拥有较好的音乐天赋,拥有较强的音乐感知力,学会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到长笛演奏表演当中。值得注意的是,要善于解决音乐是迎合市场需求还是迎合自己内心这个矛盾,要坚持自己的内心,保持信心,相信在熟练技能掌握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真感情,才是最好的艺术体现。

参考文献

[1]李寅寅.长笛演奏表演技能提高策略分析[J].黄河之声,2016,12.

[2]蔚惟.关于长笛表演艺术的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5.

关于提高长笛演奏技巧的研究 篇3

关键词:长笛 演奏 技巧

长笛主要由笛头、笛身、笛尾等部分组成,其中,笛身和笛尾是整个长笛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上面有联动按键、音孔,经打开(关闭)长笛音孔,可以改变整个长笛的发音。而且,长笛和很多笛类乐器相似,其发音均以边棱音为主,即长笛演奏者对准笛身吹气的过程中,气流和笛子的内部空间发生碰撞而发出各种声音,这就使得演奏者利用长笛演奏时,掌握较为熟练的演奏技巧十分重要。

一、长笛演奏的风格特点

(一)音色风格特点

演奏者在演奏长笛的过程中,其音色干净、婉转,主要包括:高、中、低等三种音域,各音区在演奏时,音色风格特点均表现出差异,其中,高、中音区音色欢快、明朗,常常给欣赏的人一种美的享受,而低音区的音色较温柔、如柔美的月光,带有一点婉约的气息。由于长笛演奏技巧非常多,在大多数乐队演奏中,经常扮演主旋律角色,在独奏中优势较明显。长笛演奏除了音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之外,演奏的音域也非常广,在各种音域当中,长笛音色所表现出的音色风格也各不相同,其音色风格特别。

长笛和单簧管、双簧管、大管等现代木管进行比对,长笛音色的風格特点表现如下:利用长笛演奏相关音乐作品的过程中,长笛音色缺少幽默的气息,这主要因为长笛音色丰满的程度往往低于单簧管、双簧管、大管等木管乐器,且演奏张力、表现力较低,若在音乐作品演奏中需模仿人的声音,则长笛演奏效果并不能充分表现出来,而正是长笛有此种音色,才可用来表现自然界当中的动物(植物)的声音,以将其演奏魅力表现出来[1]。

(二)不同音区风格特点

长笛在演奏过程中,其音域非常广,总共有3个八度,包括全部半音(44个),主要由小字1组c-小组2组c,见表二。

从表二可知,长笛不同音区的表现力存在明显差异,这就要求演奏者气息较稳定。例如,演奏者在低音区演奏时,需柔和并带有一丝丝的凄凉,以便将听众带到一种情绪中,并在演奏此旋律的过程中,把音区压力慢慢变小,加大耗气量[2]。起初运气时,演奏者需放松身体,将咽喉部充分打开,以便提升整个气息的流动感;当演奏者演奏到中音区时,需向听众展现出较为丰富的情感,丝丝入扣,对于气息的控制,演奏者需按照不同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来控制,在整个演奏的过程中,气息的消耗量非常小,因此,在整个中音区演奏过程中,气息掌握难度会大大降低;由于高音区穿透能力非常强,必须要体现出作品的华丽,演奏者演奏时,对于气息方面很难控制及把握,且所耗气量非常大,在吐气时,需保证有足够的气息,以便支撑整个音乐作品,对此,演奏者需慢慢将气息吐出,从而增加声音的灵动性。

二、提高长笛演奏技巧的关键点

(一)掌握演奏姿势

第一,坐姿、站姿。任何音乐作品均有一定的表现力,长笛演奏时,不仅要求演奏出的声音美妙,还需配合身体表现演奏姿势,这样才能使整个作品表现得更加完美。站姿要求:演奏者需两脚分别分担着身体的重量。通常是左重右轻,演奏时使身体微微向前倾,演奏者的整个身体应该是向上,不可挺肚以影响腹部运气。同时,也能按照作品曲调的旋律来适当调整身体重心,演奏速度应慢慢放缓,以免演奏重心幅度较大而影响整个气息控制。坐姿要求:若演奏者是坐着演奏曲子,不可使身体向后且一直靠着椅子,需挺直腰背,以体现最佳的音乐气质。

第二,手型姿势。演奏者手持长笛演奏的过程中,需调整持笛的手法,首先,需要借助于大手臂力量,以便把小手臂的位置适当的抬高,使嘴唇与长笛的孔位完全对准,而后轻轻靠在长笛的表面。在整个演奏的过程中,手臂需和胸腔部位形成相应的空间范围,充分放松演奏者的肩膀、手臂,以便使手臂可接收较多来源于手臂的力量,从而使手指能够更加灵活、轻快地演奏;其次,演奏者在整个演奏的过程中,大手臂需在充分放松且下垂的状态之下,微微抬高一点点,使得大手臂不会完全贴紧在腰部,及往上的身体部位;最后,演奏者需使右手臂、左手臂与身体保持在45°角以上的状态,且手臂上抬角度需与肩膀不用保持在水平状态,如果这样长时间持笛之后,则会使手部的力量很难支撑,若作品演奏时间相对较长,则会使手臂酸痛,造成演奏过程不够集中,最终影响整个作品的演奏效果及演奏质量。

(二)提升演奏呼吸技巧

第一,掌握高音演奏技巧。任何乐器在演奏过程中,要想发出优美的音色,演奏者就需要做好呼吸练习,采用正确的呼吸方式,且应用的恰到好处,这样能够保证音色较为饱满、醇厚,以演奏出更加优美的音色。如果长笛演奏者在高音区演奏较差,那么在演奏的过程中,所吹出气压比较低;如果长笛演奏较好,则呼吸起到的作用非常明显。想要控制演奏者吹出气流压力,就必须要确保在演奏时,音色较为沉稳,演奏者可试着将两只手叉腰,且身体慢慢弯曲呈成直角的状态,而后试着轻轻地呼气、吸气,一直持续此种动作,能够较好地避免大量气流在演奏过程中直接吸入肺部,多次练习后,就能渐渐体会到是腹部在用气。值得注意的是,演奏者刚刚开始吹长笛的时候,其呼气的力度不可过大,即在吹高音过程中,收掉一小部分,而在吹低音过程中,可适当多吹一点[3]。

第二,长笛主要包括:高音区、中音区、低音区,在整个演奏过程中,不同音区所呈现出的演奏效果也各不相同,例如:低音区尽管迟钝、凄凉,但是不失华丽,在整个演奏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轻柔的伴奏,以便为观众营造出更加优美、动听的音响效果;中音区能够作为和声的背景,如著名的作曲家沃夏克在编写《第九交响曲》这一曲子时,可以经长笛演奏的方式为观众呈现出一种达抒情的效果;利用高音区来演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较为明朗、激昂。因此,演奏者要想提升演奏技巧,最重要的是在练习过程中按照各个音区的特点,做相应的练习,同时掌握好呼吸的节奏,从而呈现出完整的演奏效果[4]。

nlc202309082330

第三,掌握发音演奏技巧。长笛演奏过程中,发音和其他类型的乐器有很大区别,演奏者练习时,需先对长笛音色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若对长笛音色、音色特点认识不够全面,则练习起来会存在很大的困难,从而影响长笛演奏效果。对于一些刚刚开始学习长笛的爱好者,应该先从短音慢慢开展练习,以便对音色有相应的了解之后,且在利用短音所演奏出的效果较好的时候,再慢慢练习长音,以便在之后长音、短音多次练习中互相磨合,从而熟练地掌握各种演奏技巧。

(三)提升演奏口型技巧

任何乐器在演奏之前,演奏者需提前做好相应的口型准备,对于长笛也是如此。不可在演奏过程中才慢慢活动嘴唇试演奏口型。针对吹奏类的乐器,一个好的口型和好的音色有直接关系[5]。

第一,嘴唇要求。演奏过程中,演奏和上、下嘴唇間的肉不可不齐,且两片嘴唇需光滑、平整;下颚需微微向前突,之后嘴唇慢慢向前突,刚刚开始练习时气流相对快,可能会有一点不适应,然而经多次练习后,就会变得十分熟练,且形成良好的演奏习惯。例如,演奏者在演奏《天鹅》这一音乐作品时,气息比较流畅且均匀,这就使整个作品听起来比较婉约、优美,使得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身临其境,感受到自己置身在天鹅湖当中。或是在演奏《幽默曲》这一作品时,演奏者的呼吸较短促,且吐奏较清晰,经顺次换气后,使听众听起来比较悠扬、流畅[6]。因此,在长笛演奏过程中,控制好音色在提升演奏技巧方面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演奏者通过演奏技巧进一步领悟到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从而使听众听起来更加优美、动听。

第二,牙齿要求。长笛演奏过程中,演奏者仅仅依靠嘴呼吸是不够的,同时还要做好牙齿和呼吸的相互配合,牙齿不可出现高、低不平的状况,且上牙、下牙需整齐,若牙齿方面有缺陷,则会加大演奏者的演奏难度,最终影响音色及整个音乐作品的演奏效果。

三、结语

综上阐述,在长笛演奏过程中,要想为听众带来一场精彩的演出,就必须要提升演奏技巧。而每个人的生理条件均表现出差异,在学习长笛演奏时,需经长期重复练习,以充分发挥出演奏潜力,以进一步提升演奏水平。而在演奏时,需做好各方面演奏技巧的掌握,如呼吸技巧、演奏姿势技巧、口型技巧等方面,同时掌握长笛演奏的音色风格特点、各个音区(高音区、中音区、低音区)特点,以便掌握更加熟练的演奏技巧,从而提升整个作品的演奏效果,为听众带来一场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刘奕彤.结合演奏风格浅谈在长笛教学中如何应用莫扎特长笛作品[J].音乐时空,2015, (22):130.

[2]张珏.大前奏在长笛变奏曲《威尼斯狂欢节》中的目录意义[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 (08):63.

[3]张予.如何处理好器乐教学中音乐表现与演奏技术的关系[J].戏剧之家,2015,(04):198.

[4]马佳.长笛演奏二度创作中心理情绪与情感表达浅析[J].北方音乐,2014,(17):65-66.

[5]赵婧.如何处理好长笛教学中音乐表现与演奏技术的关系[J].音乐大观,2014,(21):108.

浅谈长笛演奏技巧 篇4

一、长笛演奏要领

(1) 口风控制:通过嘴型微调控制好口风, 使气息集中地通过吹孔流入笛管。吹奏低音需要的气流较多, 口风应略大且出气孔的两侧有控制:吹奏高音需要集中的气息, 口风应缩小且有聚在一个点上的感觉。

(2) 吐气控制:吐气控制体现在力度的掌握、声音的持久和音准的控制上, 其结果直接影响到音质的好坏。长笛演奏的运气要讲究科学性, 这与美声歌唱的运气方法是相通的, 即“深沉、缓慢、热情“。

(3) 吸气控制:在演奏过程中吸气要做到轻松、饱满。吸气就要做到气沉丹田、打开口腔、打开喉咙, 在像气球充气一样。

(4) 颤音的运用:在长笛演奏中巧妙运用颤音, 来表达乐曲情感、增加乐曲内涵和丰富乐曲感染力。这就如同歌唱家在演唱歌曲时优美的颤音, 可以表达歌曲的思想情感和深刻内涵, 同时也产生了丰富的感染力, 在乐器的演奏中也同样如此。

二、训练灵敏听觉

长笛吹奏者同时需要灵敏而准确的听觉, 以便对力度的掌握、声音的持久和音准的控制去衡量, 其结果直接影响到吹奏音质的好坏。对于学习长笛吹奏的人员来说, 听觉灵敏与准确的高低是相当重要的。大多数的长笛吹奏者在接受长笛训练时, 就已经开始接受系统、定期的听觉方面的训练。

由于长笛是一种初学时很容易掌握的乐器, 导致初学者误认为已经掌握了长笛的演奏技法, 其实要精通长笛的演奏还有更多的路要走。长笛作为一种携带方便、固定音高的乐器, 与非固定音高的拉弦乐器的对比起来, 的确在音准上相对更容易把握一些。虽然长笛存在着这样的优越性, 但是吹奏的音色是否饱满、音准是否准确仍要辨别。吹奏者的气流通过长笛吹孔的边缘被切割, 然后在笛管内回旋、震动发出声音。长笛的音色是由吹奏者的气息控制和嘴唇微调来调整, 诸如吹奏者的呼吸是否均匀、嘴唇或紧或松、覆盖吹孔的多少、嘴唇是否居于吹孔中心等都会影响到吹出来的声音。因此, 在平时吹奏中不断增强听觉衡量长笛的音色、音准的能力, 不断追求几乎完美的长笛的音色与表演。在平时练习中, 吹奏者不管是吹奏单调枯燥的长音, 还是吹奏华丽多彩的乐曲, 都要去要用心、用耳仔细听, 通过运用美声提高听觉辨别能力的方向, 来提高在长笛演奏灵敏而准确的听觉。只要按照美声的要求使听觉灵敏而准确了, 就能减少和避免在以后演奏曲子中的音准问题, 从而逐渐获得更好的长笛演奏效果。

三、巧妙打开喉咙

首先, 长笛吹奏者在吹奏的过程中, 打开喉咙能使脖颈、下巴、喉咙得到放松, 发出来的声音不会听起来那么紧张;其次, 打开喉咙可使咽腔部分积极扩张, 进而可使吹奏者的气息通道更通畅, 更加有利于长笛发出悠扬的韵律;最后, 巧妙打开喉咙的重要性还在于, 为长笛能发出美妙的音质、准确的音准以及吹奏者正确进行呼吸营造一个可行的物质条件。演奏长笛时, 运气一定要稳、平, 送气过大, 声音就会出现破散的现象:送气过小, 声音就会发虚。演奏时将气体一定要沉下去, 出气要平稳, 换气要快, 就会吹出饱满、明亮、优美的音色。这和弦乐教学中强调的弓子的“一直、二平、三稳”是相同的。长笛的吐音和花舌的运用, 也是音色优美的重要因素。长笛的吐音同样直接影响到音色的优劣。正确的运用单吐、双吐、三吐、连音、连音吐音、断音、滑音等加上力度的变化和速度的变化, 从而使发出的音清楚、有弹性。

作为一名长笛演奏员, 在演奏一首乐曲时, 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底蕴, 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它的内容和旋律的风格特点。从而在演奏的过程中影响了塑造作品的音乐形象和艺术的再创造。因此, 就知识的积累, 学问的增长, 自身修养的提高时一种慢功, 一个有抱负的演奏员一定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历史知识、国内外文学知识、文艺理论和科技知识, 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 从健康的益的外国文化中, 吸取营养, 补充自己, 全面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市戏曲剧院

长笛演奏中影响音色的因素分析 篇5

关键词:长笛演奏 音色因素 分析

优美的音色是长笛演奏不能缺少的重要部分,在如今丰富的音乐演奏形式中,如何将长笛的音色优势在复杂的演奏中得以完美的展现,就需要长笛演奏者加强对长笛音色上的有效控制,充分的利用长笛刚柔并济的音色特质,赋予乐曲一种独特的魅力。 因此,音色的控制往往是乐曲完美展现的关键。

一、各种因素对长笛音色的影响

(一)中国音乐因素对长笛音色的影响

中国的音乐发展有着几千年的古老历史,而音乐表演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其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结合。任何一个音乐作品的出现,都是作者心血和智慧的结晶,因此中国音乐必须具备中国特有的音乐元素。伴随着国际间音乐交流的加深,中国音乐在国际上逐渐被接纳。长笛这一西方乐器也在借鉴了中国传统的竹笛、萧等一系列的民族乐器后,其演奏法逐步的向民族乐器靠拢。这种音色上的模仿既是对长笛音色领域的延伸,也是对民族音乐的传承,同时也是将中华民族的文化与国外的音乐文化相互融合的一种方式。

(二)心理因素对长笛音色的重要影响

音乐作品的演奏相当于作品的二次创造,它在原作者的情感基础上又增添了演奏者的独特见解,使作品更加的饱满,感情更加的充沛,这也是二次创造的魅力所在。听众在听完演奏者的乐曲演奏之后,又会产生不同的情感理解,也对生活有了新一层的生活感悟。此外,音色在音乐的表现力中与节拍、音高不同,它是演奏者的主观体验的属性,虽然它的本质是物理属性,但是在表达上却源于演奏者的情感和演奏的音色技巧。因此,长笛的演奏者在演奏乐曲之前需要先对作品的演奏形式充分的进行了解,并在大脑中对作品的音色进行细致的划分,同时加以作品角色的情感的注入,才能更好的对作品进行情感上的诠释。

二、长笛演奏中音色的影响因素

长笛的音色优美这是长笛得天独厚的演奏优势,但是在长笛的演奏中演奏者若是不能对其音色进行适当的控制,就会阻碍长笛演奏者对乐曲情感的诠释。因此,若想对乐曲进行深层次的表述,就要对长笛演奏中的影响因素进行细致的了解,并针对自己的薄弱地方进行改正。

(一)持笛方式影响着音色的正常发挥

长笛的演奏当中,正确的握笛方式是演奏优美音色的前提基础,对于好音色的演奏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正确的握笛方式是下唇、左手食指根、右手的大拇指头三点持笛,其余的手指放开,并能正常的发音。拿稳长笛的一个重点就是右手拇指,长笛应该放在右手拇指指甲护膜上面,若是从前方看吹奏者,吹奏者的右手拇指不应该伸出笛身。

(二)长笛演奏中口型对音色的影响

优秀的长笛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听众常常被他们动听的声音和丰富的舞台表现力所倾倒,他们演奏的声音时而甜美梦幻,使人如临仙境;时而低沉婉转,使人心情沉闷;时而明朗欢快,使人心情畅快。这样高超的演奏,除了演奏者的技巧外,还需要演奏者的口型正确。吹奏长笛对于口型的要求比较的严格,除了基本的呈微笑状态的口型之外,还需要将两片嘴唇平均的贴住牙齿,然后均匀的挤压在一起。在演奏长笛的过程中,为了展现优质的因素,要求演奏者的眼睛也要尽量的平视,保持气流的平稳状态。

(三)演奏中正确的呼吸方法决定着好音色的产生

长笛的演奏中呼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演奏者对气息的正确控制和支配,能够演绎出优美的音色,但是应该注意的是气息平稳特性。在长笛的演奏中呼吸方式有很多包括肋骨式呼吸法、横膈膜式呼吸法、混合式呼吸法这三种。根据呼吸方式的不同,呈现的音色也会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长笛的演奏者在进行呼吸方式的选择时,要尽可能的结合具体演奏的乐曲选择合适的呼吸方式,将自己的气息能够平稳的进行控制。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优美的音色是长笛演奏不能缺少的重要部分,在如今丰富的音乐演奏形式中,如何将长笛的音色优势在复杂的演奏中得以完美的展现,就需要长笛演奏者加强对长笛音色上的有效控制。此外,长笛演奏者的音色控制还需要先对长笛演奏中的音色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了解,从而针对性的进行音色的提高练习,并加强平时的心理素质训练,使自己在舞台演奏上能将乐曲所体现的艺术情感,准确无误的传递给听众。这样不仅能提高演奏的演奏技巧,还能促进长笛文化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罗璇子.长笛在室内乐演奏中影响音色的因素[J].才智,2012,(08).

[2]陈甲,李岩,郭义平等.浅论影响长笛音色的要素及解决途径[J].美与时代(下),2012,(06).

长笛演奏的技巧研究论文 篇6

关键词:长笛教学  演奏风格  莫扎特  应用

我国的长笛演奏事业近年来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与欧洲其他长笛演奏事业发达的国家相比仍然具有较大差距。同时,我国的长笛演奏事业还没有形成独特的风格。这就给我国的长笛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压力。需要相关教育工作者对教学手段、教材的选取等方面作出改进。在长笛教学中更好地应用莫扎特的长笛作品,无疑能够在长笛教学中取得长足进步。

一、莫扎特独特的长笛音乐

被誉为“音乐神童”的莫扎特,在其有生之年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其长笛作品也是不容忽视的。莫扎特的长笛作品并不多,但每一部都具有十分独特的风格。莫扎特的音乐融合了诸位欧洲大师的音乐风格,并完成了对其的超越。莫扎特的长笛音乐与他的其他音乐作品一样,可以被喻为“天籁之声”,每一部作品中都饱含着和谐纯真、轻快活泼的美感,在温和的外表之下,暗藏着热情明快、抑扬顿挫的优雅。莫扎特的音乐能够以最简单的形式直击听众的心灵深处,给听众的灵魂以最亲切的安慰,能够让听众沉浸其中,无论过去多少岁月,都能与莫扎特达到心灵上的共鸣。

二、长笛教学准备阶段

长笛教学是将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扎实专业技巧为教育目标的。在教学过程中会注重对学生从长笛乐理知识以及演奏技巧两个方面进行提高,是一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师在进行长笛教学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针对本节课所讲内容选取演奏作品。还可以尽量选择一些莫扎特的长笛作品,让学生体验大家的音乐风格,从而提升自身的音乐审美素养以及演奏技巧。教师还需要在选择好长笛作品之后,对其进行整体的分析,为正式上课做好充足的准备。

例如:教师在选择莫扎特的《D大调长笛协奏曲》进行教学时,首先要了解这一作品的创作背景,充分挖掘莫扎特创作这部长笛作品背后的故事,从而抓住作品的精髓,更好地理解莫扎特在这部作品中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长笛教学固然要注重对学生的演奏技巧进行提高,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学生充分理解作品的情感内容之上的,教师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才能够降低学生学习演奏的难度,提升课堂效率。

三、长笛教学授课阶段

长笛教学的授课阶段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需要教师予以高度重视。首先教师需要对全班学生的音乐基础进行掌握,针对每位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演奏技巧的指导。整个教学过程是循序渐进的,音阶的学习、练习曲的选择与练习、长笛演奏技法和相关理论的学习,这些都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教师要根据之前做好的课堂设计,面向全体学生做好演奏技巧和乐曲的讲解,还要注意照顾基础较差的学生,确保每位学生能大体掌握每节课所讲内容。在授课过程中还要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给学生创设各具特色的课堂,不能每节课都是千篇一律地进行乐理讲解之后就开始练习。教师要多加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名家作品,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要注意在上课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可以让一位或者几位学生当众进行长笛表演,并由其余同学予以点评,帮助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来发现自身在演奏过程中的不足,并能够吸收他人的优点。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更轻松的氛围中提升自身的演奏技巧,也能保证上课过程中注意力的集中,从而在整体上提升学生的演奏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好莫扎特的长笛作品,要注意其表达的思想情感,并将整部作品进行分乐章的讲解与学习。例如:《D大调长笛协奏曲》,这部作品一共分为三个乐章,第一乐章的演奏节奏为快板,节奏感较强,轻快活泼;第二乐章的演奏节奏为行板,旋律较平和优雅;第三乐章又回归到快板,旋律明快。这部作品很好地体现了长笛演奏过程中演奏节奏的多变性,教师在选取这部作品时需要引导学生分乐章进行理解与演奏,更好地体会到长笛演奏的不同风格。在演奏莫扎特的作品时要特别注意,作为古典长笛作品的代表作,在演奏过程中要有节制,不能无谓地将其演奏成热情洋溢的风格,要在活泼明快的同时保证精准、简明与优雅。莫扎特的长笛作品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帮助学生体会长笛在演奏过程中不同的演奏风格,不断提升自身的演奏技巧。

四、结语

综上所述,长笛是各类管弦乐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突出展现音乐的优雅与悠长。在长笛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从教学的准备阶段到教学的正式授课阶段,运用好莫扎特的长笛作品,让学生打好扎实的长笛演奏基础,感受大师的音乐作品,领悟音乐的完美与生命力。从而推动我国长笛演奏事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谭铮.莫扎特长笛作品在长笛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演奏风格[J].黄河之声,1997,(01).

[2]林玥含.论莫扎特长笛作品的音乐美学诉求[J].音乐生活,2012,(06).

[3]姬祖昕.从莫扎特长笛作品浅谈莫扎特音乐风格[D].北京: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4]刘彬.莫扎特《D大调长笛协奏曲》演奏探析[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刘滔.对长笛教学深层次发展的探讨[J].黑河学刊,2010,(08).

[6]秦建平.试谈长笛演奏的音色风格[J].内蒙古艺术,2007,(01).

浅谈如何进行长笛演奏 篇7

关键词:长笛,特点,乐理,口型,吐气

在今天的中国,音乐已经蔓延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随着社会的发展,长笛这一从西方传入到中国的外来乐器已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庞大的交响乐队中那闪亮的象钻石水晶般发出耀眼光芒的乐器,就是长笛。她的声音给人一种甜美,幽雅,华丽之感,由于她的音色特点,在乐队中起着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这个乐器王国中的公主为很多作曲家的作品增加了绚丽的色彩,使作品更加和谐完美。那么,如何进行长笛演奏呢?

一、把握长笛的器乐特点

首先我们要了解长笛的构造和发音。长笛是由笛头、笛身、笛尾三节组成。笛头是用来发音和调节整个音高的。笛头有一个边缘锋利的吹孔,气流通过吹孔的边缘,被切割后在笛管内回旋、震动发出声音。因此不难看出,长笛的发音与其他管乐器都不一样。如铜管乐器是靠嘴唇震动发音,簧舌类是靠簧片震动发音的。其他管乐器发音时,气息可以做到一点不漏地吹进管子里去。而长笛在演奏时,则因其发音特点,会浪费一部分气息,如果方法不当,吹起来就会很吃力。特别在它的两个极端音区(g1以下和g3以上)更是感到气息的紧迫与不足。适应和掌握长笛发音的特点,方便我们在吹奏长笛的时候,能更好地把握发音原理。

二、掌握良好的乐理基本功

1. 学习五线谱:

在学习长笛之前,应当适当地学习一点五线谱方面的知识,这样学习起长笛来就会感到很快捷和便利。有些家长在陪同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最初常常喜欢在五线谱上标注出所对应的简谱的名称,事实上这样做是非常错误和不科学的,因为这样会影响孩子对五线谱的音位固定。

2. 注重长音练习:

练习长音是学习长笛基本功练习的重要形式之一。初学者的演奏口型尚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通过长音的练习,可以使口型得以巩固,耐力加强。长音的练习要求在每次深呼吸后吹奏出一个很长的、很平稳的音来。一般情况下,每个音的时间长度应当不少于15——20秒钟。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好的呼吸训练。

3. 重视音阶练习:

音阶练习是长笛基础训练中的重中之重,它不单可以练习手指的独立性、灵活性,而且还可以练习其双手的协调性。音阶练习包括有琶音、分解和弦,练习音阶可以熟悉各种调的指法和调性,提高手指的反应能力。

4. 学会突破重点段落:

通常情况下,在一些音阶、练习曲和乐曲中,总是有个别的乐句和段落有一定的难度,演奏起来指法不是很顺手,或者是节奏方面有些复杂,像这样的地方通常把它称为“重点段落”。这些地方是影响我们完整地演奏全曲的障碍,因此,必须将其逐个的攻克。首先要划定重点段落的位置,然后将其音符、升降符号和节奏搞清楚,接下来选择合理的指法顺序,通过分段攻克的方法就可以化难为易了。在吹奏练习时切记一定要慢慢来,不可以一上来就把速度提高的很快,慢练是解决重点段落的最科学方法和法宝。与此同时,对这一重点段落要不厌其烦地进行反复性练习,有时候练习的次数可能会达到30遍左右,甚至更多,直到把这一段落掌握为止。最后再将全曲连贯起来演奏。

三、运用正确的演奏姿势

正确的演奏姿势应该是身体向上、向前挺拔,感觉头顶有一种引力牵动演奏者身体重心向上,一定不能向前挺着肚子,因为如果把身体腰部以上的重心都压在腰上,致使腰部负荷太重,肚子前挺的话,那就会造成人体的腰部、腹部肌肉紧张,无法更好地呼吸,更无法自如的控制腹肌以达到自如地控制气息的目的。从而也就违背了管乐主要靠气息控制的这一原理,并给自己在解决专业问题的道路上增加了许多障碍。

四、掌握正确的吹奏口型和吹奏方法

1. 正确的长笛吹奏口型。吹奏长笛的基本口型应是呈微笑状,两片嘴唇应平均地贴住牙齿,然后上下均匀地挤压在一起。嘴唇的两边不要太紧,略有控制即可。注意嘴唇的中部(出气孔)两侧对压在一起,使嘴唇的内唇相互挤压,使其向外溢出。

嘴唇与笛孔摆放的位置也是很重要的,要想得到一个正确的气流角度就必须将下嘴唇的唇边对齐笛孔的内边缘,再将笛孔的平面摆平,不可向外翻,也不可向内倾斜。如笛孔向外,则抑制了基频而突出了高次泛音,这样就会使大量的气流吹离吹口,而减弱了边棱音的振动与摩擦,使其出现漏气声、音质不结实、杂音变多。如笛孔向内,射入吹口的气流角度偏小,则音色不丰满、不明亮、声音发闷、没有光泽。

2. 正确的吹奏方法应是将笛孔放平,气流感觉似90度的角度吹入孔内,得以充分的摩擦,使音色清脆、洪亮、干净、圆润。在演奏长笛时要平视,过于抬头或低头也会改变气流的角度。上下嘴唇对压时会将下嘴唇向外溢出,正好盖孔1/2,(下嘴唇最好不要超过吹孔的1/2)。在吹奏时,嘴唇中间出气孔应是呈橄榄型,尺寸大约是5--6毫米长度,不能超过吹孔的长度。当吹奏低音时,可略大一些。因低音需要的气流较多,出气孔的两侧应有控制。当吹奏高音时,口风不能溢大,保持气息集中,有聚在一个点上的感觉。吹奏时上嘴唇应超出下嘴唇一些,但不要过多上嘴唇的前与后,会直接改变气流的方向和角度。特别要注意上下嘴唇的出气部位,不能紧压,应让气流毫无阻碍地吹出。这时整个唇部肌肉处于挤压状态,应向前略有凸起,使气流非常集中的吹入笛孔。

五、掌握良好的发音和吐气方法

白居易的诗句“大珠小珠落玉盘”尽管描写的是琵琶,但这种观念对与长笛的吐音同样合适。我们通常运用两种方法。

1. 重发音轻运气

所谓的重发音是指注意力老放在嘴型上而忽视了运气的流畅,特别是长笛又是一种耗气特大的乐器,作为一个演奏者要体会到这一点可能是进入“完美”的境界时才会提出这个问题。作为演奏的第一步发音千万不能学民乐中的梆笛演奏方法。嘴型处于微笑状态就可以了若要有所控制,只是嘴角下略往中去部分稍加控制便可以了。

2. 谈谈双吐

从种种教本上说,双吐的吹法因为“tu,ku”,那只是理论上说的,实际上还是有很多诀窍,特别是每个人有不同的先天条件,因而有所区别。同样,在吹奏不同的音域时,舌头的位置也有所区别。双吐的前一下,是使用舌尖完成,通常的位置为舌尖抵住门齿的根,那舌面就自然抵住了门齿的牙龈。不同的音乐标记舌头的位置又有所不同,这需要我们注意。吹吐音时,很多人都将注意力集中在嘴巴中,其实这不完善,应该将相当的注意力放在运气上,把吐字来练,也是练好吐音的一种重要方法。

六、具体可行的演奏方法

双手持笛,坐立皆可,采用胸腹混合式呼吸法,双唇构成一定的基本口型,气流集中冲击吹口盖与孔壁构成的75°锐角发音。其特殊技巧有:(1)泛音:用放松口型超吹八度或十二度、十五度音,产生类似弦乐器的清音效果;(2)滑音:手指在键孔上逐渐滑闭,可取得上滑音和下滑音效果;(3)同时哼唱:在演奏长笛的同时哼唱;(4)模拟打击乐:快速拍打音键,同时口中发出咂舌的“嗒”声,可发出模拟打击乐的声音效果;(5)呼啸奏法:口含全部吹口,快速大量吹气,同时按乐谱快速移动手指,造成啸声效果;(6)模拟铜管乐器:两唇紧贴吹口,开小孔吹气,发音如同小号。上述各种奏法,均可得特殊效果,在先锋派音乐中常大量应用。

总之,长笛演奏既包含非凡的技巧能力,也包含非凡的音乐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非凡的技巧能力要经过承受困难压力的强化锻炼和长期的成长过程培养出来;非凡的音乐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也要经过同样的锻炼和成长过程表现出来。所以演奏长笛时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乐理知识还应具备良好的演奏素质。

参考文献

[1]彼得·卢卡斯·格拉夫.长笛基础练习[M].张弈明译.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长笛演奏的技巧研究论文 篇8

在快乐章中, 由于音符较密, 速度较快, 大多是为了完成音符和乐句, 机械式的呼吸。有时也会由于气短和紧张造成乐句音尾交待不清。演奏出来的音符大都较硬, 这些问题都是因为忽视乐句中音乐的呼吸而造成的。

作曲家所写的慢乐章音乐, 在音色上一般会比快乐章更加的缠绵和轻柔, 所以要求演奏者在呼吸方面更要配合乐句内部的呼吸, 随着音乐的发展自然地吸气和呼气, 做到有准备、有条理的吸气, 要像说话一样不紧不慢的。

学习自然呼吸的最好办法就是唱, 唱过乐句后, 演奏者会同样自然地把它吹出来, 而不会去担心呼吸的过程。演奏时要感觉声音是在嘴里的。有了这种内心歌唱, 在演奏中就能体会到, 当下面一句还未演奏时, 仿佛已经感觉到了音响的存在, 用内心歌唱的感觉连续演奏。音乐是连贯的、句子是完整的、乐思的表达是比较完美的。慢乐章中音乐的表现力比快乐章的更加突出, 内部的歌唱性较好, 对于我们解决音乐的呼吸会更有帮助。

二、气息的控制能力

没有一个好的气息控制能力, 演奏出来的音符会像一盘散沙一样, 尤其是在处理大段的连线乐句时, 有好多演奏者会觉得, 只要不去吐音我们所演奏的就是连线。如果没有气息的运用与控制, 我们吹奏出来的音乐就是散掉的, 也就谈不上连线了。

在慢乐章训练中对演奏者最大的帮助是就是音符之间的气息连接, 在解决连线方面有重要作用。在演奏时, 要求演奏者的气息必须带住音符, 要感觉音符之间是粘在一起的, 有种内在的压力把音符拉开, 就像在拉橡皮筋的感觉, 要做到上下贯通, 音色统一。长笛是吹类乐器, 气息是吹奏的动力, 要让气流以一定的力度, 主动地、源源不断的供应发音。所以就必须对演奏者的气息有一定的训练, 我个人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增加慢乐章的训练, 演奏时要仔细聆听吹出来的每一个音符, 注意连线时气流的连接与变化, 培养由一个音向另一个音的过度。

三、运指

有些长笛演奏者, 在训练时常常分别去注意音色、节奏、速度等因素, 急于得到理想的效果却事与愿违, 往往只听见带有劈劈拍拍击键声的混浊的发音, 或是吐音舌头动作很快, 使人听起来却模糊不清, 或是在吹奏两连两吐的乐句时, 出现手指总是比舌头快的现象。在慢板乐章中, 往往多注意的是情感上的表达, 所以我们把更多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音乐性方面, 让我们的耳朵更认真的聆听演奏出来的音符, 培养音乐倾听的能力。我们在演奏时注意聆听音乐, 就不太可能有太多的精力去注意其他的事情, 就不会去注意心里的紧张, 运指自然也就会很轻松。在演奏慢乐章时, 手指与音乐要配合一致, 要有手指在长笛上舞蹈的感觉, 尤其是在连线的乐句上, 手指落下的速度要放慢, 力度也要轻柔, 如果落指的速度过快或者力量过大, 会造成乐句连接不上, 破坏气息的连贯性等毛病。

四、运舌法 (吐音)

舌头的运动虽为局部问题, 但却牵扯到整个长笛的吹奏表现, 对于构建整个音乐表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能正确的运舌, 对于塑造音乐形象和准确生动地表达音乐语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演奏快板乐章中, 经常会出现音头吹破的现象, 主要原因是口型肌肉和舌头肌肉的紧张造成的, 给听者造成很突然的感觉。在演奏慢板乐章中, 除了作品有特殊的要求以外, 我们要在起音时做软吐处理, 做有准备的吐音, 每一句都要做有准备的起音。这主要是为了避免起音在演奏时的过于突然, 给听者一种缓冲的感觉, 细腻的交代出来, 像讲话一样想好了在说出来。慢板乐章由于它自身题材的限定, 技术程度不是很难, 会让演奏者很自然地进入音乐的意境中去, 本能反应就会使演奏者很小心的演奏吐音,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软吐。软吐的主要作用是用来调节和切割气流, 细腻的交代音头, 避免气流无控制的从嘴唇涌出的。使旋律既富有歌唱性, 又含有清晰的颗粒度。所以在演奏时要特别注意舌的动作要缓慢、柔和, 以便保持音与音之间的连贯性。

结语

竖琴的发展及演奏技巧研究 篇9

竖琴的发展1.1

一段式竖琴时期吊钩竖琴是竖琴刚出现时的名称,出自竖琴本身的连接装置,与竖琴内部的八个发音区联系,并以吊钩的形式对其进行控制。于是,竖琴在弹奏时通过踏板带动吊钩形成波动,不同的发音区相互连接,形成多种声音。由于这个时期是竖琴的起源时期,因此在这个阶段竖琴总的来看并不是理想的乐器。1.2

一段式踏板竖琴时期一段式踏板竖琴是一段式竖琴的延续与补充,这时全新的竖琴已经得到了较多音乐家的认可并引入欧洲音乐中心得到重用,而巴黎鲁希尔公司也看到了竖琴发展的商机,批量生产并进行宣传推广,并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造,如增加钩钉等,但这种改造并没有产生很好的效果,导致音准出现问题,于是又经历了第二步改造,如去除钩钉,使用桨木系统装置,音调降调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技术。1.3

二段式踏板竖琴时期竖琴发展到这个时期,出现了一位对竖琴有着重要贡献的人物艾拉德,发明交叉系统,保证了竖琴的踏板控制时间,并使其结构逐渐趋于完整。如今使用的竖琴与当时的改革差异较小,因此,在这一时期的竖琴改造具有革命性意义。总之,竖琴的发展可以梳理为霍赫布鲁克家族、库辛诺、艾拉德,及研发踏板、突破演奏技巧、改良乐器、创作技巧、奠定基础、整合资源条件、宣传推广、持续发展。2

竖琴的演奏技巧竖琴音域宽广,音色纯美,具备了鲜明的艺术特色,同时也具备了突出的自身特色,采用大谱表记谱法,这为演奏技巧的掌握与完整的发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下笔者根据多年的学习和演奏经验,对竖琴的演奏技巧进行详细的分析。2.1

调音在众多的乐器中,有一些乐器在弹奏前必须进行调音,如吉他、竖琴等,每根弦的音准都有专业的规范,所以在大中小型比赛或表演中,竖琴的演奏家都会在开始前的二十分钟进行调音工作,采用较音器对每根弦的音高进行多次的确认和调试,如红色C弦与黑色F弦通常是调音工作过程中的重点与基础。2.2

指法竖琴是需要双手演奏的乐器,因此对于指法的要求比较高。在所有使用到的手指中,由于小指的力量较小,因此竖琴的演奏通常不需要小指的参与。进入演奏后,手指要与琴弦进行接触,而接触的部位明确规定为第一关节指腹斜面,这一要领与基础如果没有统一规范,则会影响整个演奏的效果。此外,在演奏过程中会出现如同钢琴演奏的分解部分或和弦任务,在必要的情况下需要交换双手,这种方式也可以叫做琶音。而单音、双音、和弦演奏中,指法作为重要的技巧必须掌握牢固,同时根据演奏乐曲的曲风等多种要求进行选择。总之,要准确表达音乐的意境,展现音乐的音色美,就要科学运用指法,进行和谐的沟通与配合。2.3

踏板操作竖琴踏板的使用通过脚来灵活操作,包括了7个踏板,其中的三个为左脚负责,另外四个则由右脚负责,每一个踏板都有降低、升高和还原的级别与功能。在进行演奏时,为了充分突出演奏效果,达到最佳的音效,演奏者对踏板的熟练程度成为检验演奏技巧的重要指标,由此可以看出,熟练使用踏板的操作对整个演奏的效果是非常重要的。2.4

演奏特色(1)刮奏。竖琴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刮奏,在进行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利用大拇指和二指快速且节奏性地在琴弦上以来回或单向形式刮过,展现出各种丰富的音色。在上行和下行的单向刮奏上要表现得短促而力道足够,在此基础上来回刮奏具有独特的优美音效,能够让欣赏者产生强烈的美感,并且回味无穷。(2)泛音。在竖琴中进行泛音演奏,有一片最佳的区域,那便是琴弦二分之一处,这一处的泛音在音色表现上空灵而优美,竖琴的独特美感也在此展现。但在合作性的管弦乐演奏中,竖琴毕竟是穿透力较弱的乐器,基于这一点,泛音的弹奏方法便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所以管弦乐合作演奏时通常不采用泛音。(3)滑奏。演奏者在演奏竖琴时,将大拇指由琴弦滑到相邻的另一根琴弦上的跨音连贯性弹奏,是音的连奏,这就是滑奏。滑奏的技巧在演奏过程中出现的非常频繁,使音乐的歌唱性更为明显。(4)敲击音。演奏者手掌呈握拳姿态,并用二指、三指、四指的二关节对竖琴共鸣箱进行敲击,保证敲击的音响铿锵有力,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这就是敲击音技巧的使用,意在表达磅礴的气势,并以精短有力的音型表达音乐的动感,增强表现力。3

竖琴的结构特点以及在管弦乐团中的作用在外形上竖琴有垂直的前柱和斜立的音箱,落地式的巨大形状给了这种乐器一种独特的外感。其本身为降C大调,实用的音域是大字组降C-小字四组升f,47条琴弦的音根据七升音阶进行排序,演奏者根据红色C弦与蓝色F弦识别音高。音色上竖琴的表现极为美妙,尽管音量不大,但却时如彩虹,时如诗意,温存而神秘。早在十八世纪的歌剧乐队中,竖琴仅是作为装饰性的乐器模仿式地存在,久而久之形成一种复古的感受。直至竖琴的音色被发觉,其广泛的音域和丰富的技术要求也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快速演奏中,和弦、琶音、乐句或滑音的使用都非常灵活,作曲家们逐渐将竖琴运用于交响乐队中,担任和声伴奏以及滑奏性质的装饰,具有点睛之笔之效,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比如,在《梁祝》中,主要表现的是爱情的意境,令人陶醉的旋律给予了竖琴强大的发挥空间。具有核心曲调作用的竖琴在乐曲中第一次出现时,伴随的主乐器是小提琴,且由快速琶音技巧进行伴奏,融入音乐的意境则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缠绵细腻的爱情。于演奏的波间出现了竖琴的间隙,音色仿佛天籁一般,同时爱情主题的元素也在背景音色的渲染中更增添了浓度。在进入“楼台会”的意境后,竖琴又一次出現,这时表现的是乐曲与故事结合的内涵,同样主旋律为小提琴的音质,如泣如诉的美感展现的是主人公之间依依惜别的情景与缠绵的情意,让欣赏者心生感伤。竖琴的最后出现是作为引子素材,采用五声音阶刮奏的形式仿佛让欣赏者进入到了仙境,音质的出现再现了化蝶的画面,从整体上将这首乐曲的意境与内涵进行了升华,这就是竖琴独特的不可取代的作用。4

笙的吐音演奏技巧研究 篇10

笙的演奏技术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在众多的演奏技法中,吐音演奏是基本的演奏方法之一。

当气从口内发出的同时,用舌将气流切断成为短促的顿音,即为吐音。吐音是吹管乐器常用的技巧,在笙上吹与吸同样可以。

气息与舌的正确运用,对吐音技巧的演奏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演奏者要运用丹田气,气、舌必须密切配合。气流要根据乐曲感情,乐句的长短、强弱的要求以及速度的快慢来控制。然后,以舌为阀,开关气流,或长或短、或急或缓、或响或轻、或快或慢,使气流有节奏地连续产生出慢吐、快吐、轻吐、重吐,吐长、吐短、吐弱、吐强的效果。一个高质量吐音的形成,则是正确的舌位运动的气息做依托,否则吐音质量是难以保证的。

吐音分可为单吐、双吐和三吐。它们的吹法和效果各不相同,其运用也不一样。

二、单吐

单吐,是集中气流撞击舌中部,舌尖随气息触离上牙床而发出的汉语拼音的“tu”音,像发英语的爆破音。

每种单吐,舌的振动部位是不同的。单吐分为两种:一种是舌头在气流中作前后伸缩运动,使舌尖有力地打在上下牙齿之间,并吹击嘴唇之间,然后再急速收回来,使口腔内发出“吐吐“的音,如此反复便称为“硬单吐”或“单外吐”。演奏这种吐音时,必须气流充沛。才吐得结实;舌尖放松,才富有弹性;舌与手指配合准确,才能使之干净利索。硬单吐使用在强而有力的乐句中。另一种单吐是在气流冲击的同时,用舌松弛地点在上腭上,使口腔内发出“TT”的音,称之为”“软单吐”或“单内吐”。软单吐的演奏效果较硬单吐柔和、洒脱、也富有弹性。它多用在轻快、跳荡的乐句中。因此,掌握单吐技巧应随音乐需要变换吹奏方法。

(一)技法要领:

1. 吹奏时,保持口型,集中气息由内向外吐出,不允许鼓腮,以免造成气息的浪费和声音的分散。

2. 吸奏时,与吹奏的口型、舌尖的位置以及所发出的音响效果完全一样,不同的是气息由外向内吸入。

3. 舌头的动作不要太大,并且要与呼吸及手指按键配合一致。

4. 单吐演奏要求富有弹性、突出音符的颗粒性,吹,吸气的效果一样。

5. 要求吹奏与吸奏的时值相等。

(二)常见问题:

1. 因紧张而吹奏过于用力顶在嘴上,致使舌尖运动不灵活。

2. 吹奏时鼓腮,吸奏凹腮,嘴角漏气。

3. 舌尖的动作过大,导致发音僵硬、迟钝。

4. 舌尖吐音的位置太靠前或太靠后,致使单吐音响缺乏力度和弹性。

5. 气息关闭不及时,致使发音不干脆。

6. 下颚随舌头的动作开合,致使舌头不能保持正确的位置而影响发音。

7. 舌尖动作不均匀,导致吐音的节奏不稳。

8. 练习时,吹奏及吸奏的长短不一。

三、双吐

双吐,是舌尖与舌根随气息冲击连续交替发出的“吐库”的声音。双吐也分为硬双吐和软双吐两种。硬双吐口腔内发“吐库吐库”的音,适于演奏快速的、铿锵有力的顿音以及华彩跳跃的乐段等;软双吐口腔内发“TKTK”的音,适于演奏轻快喜悦和刚中又柔的乐段等。

“双吐”技巧在乐曲中使用非常频繁,在乐曲中基本用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型,其吐音效果欢快、热烈,是表现笙乐曲中快速乐句的主要吐奏技法,常用此技法把乐曲推向高潮。如张之良的《山寨之夜》中快板乐段的大量双吐音运用,表现山寨欢快的场景。

(一)技法要领:

1. 舌的双吐动作必须和手指按音密切配合,否则会出现节奏脱拍或吐音拖泥带水而不清晰的现象。

2. 舌头在口腔内来回运动要平衡,力度要相等,不然则会出现头重脚轻或强弱不均的情况。

3. 在双吐中,吸气时不如呼气时那样灵活自如,这就需要吹奏者又意识地加强吸气时吐音练习,速度可由慢至快、由单吐和双吐、由吹气到吸气,循序渐进地适应它。

(二)常见问题:

1. 发音时,音没收紧,从而导致其音响效果松软、弹性差。

2. 手指的动作与舌尖的动作不同步,导致双吐音响混浊不清。

3. 其他问题同单吐演奏中的常见问题相同。

四、三吐

一般来说三吐主要表现欢快、跳跃、和有激情的段落,是笙的主要吐音技法之一。具体要求是:三吐的第一个音和后两个音的气流一定要断开,以增强三吐的颗粒性和节奏稳固性。三吐能在连续不断地进行快速吹奏,其音响效果在笙的吐音中最具欢快、跳跃性。在乐曲中“三吐”适用于“前八后十六”或“前十六后八”的节奏型,善于用来演奏激情、跳跃等情绪的乐段。如《骑竹马》,充分运用了大量的三吐音,表现骏马奔腾的场面。

技法要领:

1.吹奏“TTK”模式时要求两腮收紧,保持口型。舌尖顶在上牙龈处。向外送气的同时,舌尖按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发出“特特可”或“吐吐库”的音。然后,舌尖迅速回收,依次交替循环。吸奏不同的是气息又外向内。

2.舌头的动作不要太大,尽可能使舌头弹起来。

3.“三吐”发出的音响要颗粒性强、富有弹性,吹、吸气的效果一样。

4.初练“三吐”时要用慢速练习,熟练后逐渐把速度加快。

5.练习时,一定要注意力度均匀,单位节奏平稳,吹奏与吸奏的时值相等。

五、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在专业练习中掌握正确的吐音练习技法要领、避免常见错误才能把笙这最基本的技能掌握好,在以后的演奏中得心应手。

摘要:吐音技术是笙演奏的最重要的技法,演奏者要演奏好笙这件乐器、吹奏出好的作品,必须熟练掌握这一演奏技法。长期以来,笙演奏者在提高吐音演奏技术方面进行不断的努力探索。本文围绕吐音的三种类别:单吐、双吐、三吐,从概念,练习技法要领,常见问题三个方面进行研究论述,对笙专业学习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单吐,双吐,三吐

参考文献

[1]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笙专业委员会.中国笙艺术[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2006.

[2]高沛.笙学艺术文集[M].香港:香港天马图书公司,2004.

[3]陆金山编著.笛萧埙笙唢呐吹奏指南.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4]杨守成.笙基础教程.国际文化出版社,2000,3.

上一篇:狼的初中作文下一篇:不该发生的事情600字作文